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田间实验设计和实施

田间实验设计和实施

田间实验设计和实施
田间实验设计和实施

第四章田间试验设计与实施:

田间试验的特点、误差产生的来源和控制原理,田间小区设计方法和技术以及试验的开展等。

第一节田间试验的特点

一、田间试验1.什么是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是在作物所生长的田地中进行的科学实验活动,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以作物为指示研究农业生产中有关问题的科学实验活动。例如在半干旱条件下研究陆稻品种的生产性能;以不同的栽培措施研究某棉花品种的增产潜力;以不同的化学杀虫剂研究不同的品种的药物敏感性以及以不同的种植制度与投入研究吨良田的综合技术等,各构成不同类型的田间试验。其基本任务是在大田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增产效果,客观地评定具有各种优良特性的高产品种及其适应区域,评定新产品的增产效果及对环境的反应,正确的评判最有效的增产技术措施及其适用范围,使农业科研成果合理地应用和推广,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并为各级农业部门及农户提供科学决策和技术咨询,促进农业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因此,田间试验是农业科研成果与农业生产的桥梁。

二田间试验的特点:1. 田间试验通常在较小面积上进行,环境条件易于控制,因而有能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非研究因素的干扰,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例如:作品种比较试验时把灌水施肥、中耕管理等措施尽量控制到一致而使品种间的差异充分表现出来;在比较施肥量效果时,把品种、灌水乃至施肥期、施肥方式等控制到一致,而尽量突出施肥量的差异);同时又可以向各个方而深人试探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不致因某些措施的试探不成功而造成大的损失。农业生产地区性很强,各地生产又在不断发展中,因此,生产上会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加之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地区间甚至国内外的技术交流与渗透又十分频繁,也会随时出现农业技术上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有长远性的,也有暂时性的,但绝大多数是与当前生产直接有关的,这类以解决当前农业生产问题为主要目的,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试验在各地区都是量大面广的,解决这类问题是农业科学工作者经常遇到的。

2.田间试验也是解决农业科学研究中所提出问题的有效手段。这是因为田间试验本身并不完全依赖于大田生产,它可以通过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提供生产中不能或不易自然发生的新的事实,以产生新的科学概念或科学假定。因此,往往需

要设计相应的试验来检验这些观念或假设的正确件。例如;已成为动植物育种的重要基础的遗传上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交换定律,就是通过控制条件下的生物杂交试验而得出的科学观念。从这种观念出发而进行的大量再试验又使这些定律得到证实。这反映了人类通过科学实验而认识世界的客观过程。事实上,人类的认识就是通过观察(实践)来发现问题,进而提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来设计试验以验证假设。如果假设被接受,则说明假设正确,如果假没被否定,则说呀假设不正确或部分不正确。为此再去观察,再去发现问题,再去提假设与验证。这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回到实践的认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田间试验是人类打破传统农业的旧观念,深入认识作物生长规律,探索增产措施的重要手段。例如:传统农业认为某地秋季的平均温度低于9℃,玉米就停止灌浆,因而不能充分利用晚秋的有效积温。但从玉米的观察试验中偶然发现某个未能及时收获的晚骸种在晚秋灌浆良好,则设想有些品种可能在9℃以下仍可灌浆,于是,设计采用晚熟种玉米品种作试验,结果表明,许多晚熟种玉米果真可以利用低于9℃的有效积温,进一步的试验还发现玉米灌浆阶段能否利用低于9℃的日平均温度,主要决定于当时种子所处的生理阶统早熟种和中熟种的生理阶段决定了它们不能充分利用晚秋有效积温,从而限制了产量。经试验最终找到了高产稳产的夏播晚熟王米品种。

三、几种不同类型的田间试验的特点

任何农业新技术或措施在应用到大田生产时,都必须先进行田间试验。田间试验作为探索研究农业科学的主要途径,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不同植物的试验又各不相同。

1.农作物田间试验的特点:

(1)田间试验是在农田土壤上进行,一般情况下,不破坏土壤的自然结构,不改变田间的气候状况,试验条件符合生产实际,便于推广应用。

(2)试验单元是一定面积的小区,不需要特殊的盛土容器和设备,简单易行。

(3)在田间开放系统中,各种生长因子如光照、温度难以人为控制,不同部位试验小区的土壤理化性状的差异也无法消除。因此,田间试验误差大,只有通过合理的试验方法设计和认真细致地实施试验的每一个环节,并通过严密的统

计分析,才能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得出科学结论。

2、蔬菜试验的特点

(1)、试验地内土壤差异较小由于菜田常年精耕细作,其耕层厚度、熟化程度、肥力水平通常比较均匀一致,且较农作物高。另一方面蔬菜个体较小,根系浅,受深层土壤影响小,也便于控制试验地的土壤差异。

(2)、对试验处理的反应敏感蔬菜生长迅速、生长量大,对试验处理的反应较其他作物敏感(对肥、水、植物激素的反应更为敏感)。因此,拟订试验方案,不同处理的级差量不宜过大。

(3)、蔬菜试验较农作物试验复杂蔬菜生育周期短,同种蔬菜有各种栽培方式如黄瓜就有露地、地膜覆盖、阳畦、温室、拱棚等不同栽培方法;同一栽培方式又可安排多种茬口(如春、夏、秋等三种茬口);同一茬口蔬菜有一次性收获,也有多次性收获;另外蔬菜常进行间作、套作、混作等。蔬菜作物的这种栽培方式、茬口安排和收获次数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造成了蔬菜试验的复杂性。因此,为了提高试验的精确度,对试验的设计、实施和统计分析同样有很高的要求。

3、果树田间试验特点果树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差别较大,因此果树试验有其自身的特点:

(1)果树试验周期长果树经济寿命一般至少10年,多的达百年,因此试验周期长。果树有大小年,大年树和小年树的反应不一样;果树具有生命周期和年周期两个发育时期,不同年龄时期、不同物候期,生长发育不同,试验结果就不同。因此,果树试验比较复杂。另外由于果树试验年限长,常会因寒害、风害、病虫害、兽害等,导致植株死亡或残缺,而形成缺株缺区,增加试验的复杂性。

(2)果树试验误差比其他作物试验大果树个体大,利用的营养面积大,根系分布深而广,不但受表土影响,也受心土影响。因此,易造成株间差异大;此外,病虫危害、嫁接苗接口愈合状况、修剪技术以及相邻植株地上地下部分相互竞争等,也会造成株间差异。因此,果树试验误差比其他作物大。

(3)果树试验条件较其他作物复杂大多数果树是嫁接繁殖,常因砧木或接穗的不同而影响试验条件均匀性;另外果树多为山地栽培、零星栽培,其地形、坡度、坡向、土层深浅、肥力水平状况,对果树的生长结果均有不同影响,

易加大试验误差。因此,果树试验对试验条件的要求较其他作物复杂。

果树试验有其特殊优越性果树是自身记录器,外界条件的变化,栽培管理水平的差异,对果树生长结果的影响,会年复一年、持续地记录在果树树体上,这样可充分利用生物学调查法和性状间相关分析,可以简化试验方法,缩短试验年限,也能得到可靠资物敏感(对肥、水、植物激素的反应更为敏感)。因此,拟订试验方案时,不同处理的级差量不宜过大。

四、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

为了保证田间试验的质量,使所获得的结果能够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加以应用,田间试验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 试验目的要明确在进行某项田间试验时,要制订合理的试验方案,对试验的预期结果及其在农业生产和科学试验中的作用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目的地解决问题,避免盲目性,提高试验效果。

2、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试验条件应能代表将来准备推广试验结果的地区的自然条件(如试验地土壤种类、地势、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等)与生产条件(如轮作制度、农业结构、施肥水平等),这样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在试验中的表现才能真正反映今后拟推广地区实际生产中的表现,有利于试验结果的推广应用。另外,在进行试验时,既要考虑代表目前的条件,还要注意到将来可能被广泛采用的条件,使试验结果既符合当前需要,又不落后于生产发展的要求。

3、试验结果要有可靠性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包括准确性及精确性两个方面。准确性是指试验结果与被研究的总体参数相一致,是不容易确定的。所以,在实际中常用精确性来判断其结果的可靠性。精确性是指同一处理的试验指标,在不同重复观察中所得数值彼此接近的程度,是可以计算的,是由试验误差的大小决定。因此,为降低试验误差,必须严密地设计试验,严格地执行试验,合理地运用统计方法。

3.试验结果要有重演性重演性是指在相似的条件下再次试验会得到相同趋势的试验结果。也就是说,一项试验结果在推广前,必须重复几年的试验,如果获得类似的结果,说明试验结果才有推广应用价值。要保证试验结果能够重演,首先要仔细明确地设定2~3年试验,试验条件,使其具有代表性;其次可将试验在各种试验条件下进行或重复做以验证其结果是否重演。

第二节误差产生的来源和控制原理

田间试验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环境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等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很难使各种处理都处在完全一致的条件下,因此试验处理间的差异,可能既包含处理间的真实差异,又包括一部分非真实差异。这种由于难以控制的偶然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与处理间真实差异的偏差,叫做试验误差。

在田间试验中,试验处理有其真实效应,但总是受到许多非处理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试验处理的真实效应不能完全地反映出来。这样,从田间试验得到的所有观察值,既包含处理的真实效应,又包含不能完全一致的许多其他因素的偶然影响。这种使观察值偏离试验处理真值的偶然影响即称为试验误差或误差。它影响试验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准确度是指试验结果与真值相接近的程度;精确度是指重复中各次试验结果之间接近的程度。试验误差是衡量试验精确度的依据,误差小表示精确度高,误差大则精确度低。显然,只有试验误差小才能做出对处理间差异的正确而可靠的评定。近代田间试验的特点在于注意到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的密切关系,即运用统计原理指导田间试验的设计以降低试验误差,又用统计方法处理试验结果,以合理地估计试验误差,从而提高田间试验的精确性。

一、误差的来源

田间试验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只能降低,不能消除。田间试验研究的核心是提高试验的精确度,即降低试验误差。要有效降低试验误差,就应了解试验误差的来源。田间试验的误差来源主要有:

1.试验地土壤肥力差异土壤肥力差异是田间试验误差的最主要来源,因土壤发生过程中各种成土因子的变异以及长期的耕作过程中各种农事操作等的不均一性所造成表现为具有方向性的肥力梯度差异和斑块状的无倾向性差异。

2.试验材料固有的差异试验材料差异包括供试种子不匀或基因型不纯、秧苗树苗大小不一、供试肥料或农药等不均匀性等。

3.试验过程中农事操作和管理措施的不一致性所引起的差异如播种、移栽、施肥、浇灌、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的不一致性;以及对一些性状进行观察和测定时,各处理的观察测定时间、标准、人员和所用工具或仪器等不能完全一致。

4.偶然性因素作用引起的差异试验过程中一些无法预见的原因,如病

虫危害、鸟兽侵袭、人畜践踏、狂风冰雹等对试验不同小区的危害程度的不一致性。

土壤差异是田间试验误差的主要来源,除此之外,供试验材料不纯,各项管理措施不一致,以及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偶然因素也都可能产生误差。明确了这些误差的来源,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二、试验误差的控制途径

为了提高试验的精确性,必须针对试验误差来源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误差降低到最小限度。

(一)选择同质一致的试验材料

必须严格要求试验材料的基因型同质一致;尽量选用均匀一致的试验材料,不一致的

试验材料可分级、分重复使用或充分混合均匀后再使用。与大田作物相比,果树试验误差较大。因此,试验时对试验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首先要选用有代表性的供试品种,如一般采用当地主栽品种或计划发展的品种,同时要根据试验目的和要求,选用相应的品种;其次,试验用的苗木要求高质量,整齐一致;第三,在现有的果园中进行试验,主要通过生育档案和基础调查,选择相对一致的供试树,至少同一区组内应尽量一致;第四,试验树的管理要一致;第五,要正确选择试验树的年龄时期和结果性状,如以产量为研究指标的试验,则应选盛果期树,并在大年进行试验为佳。

(二)改进操作和管理技术,使之标准化

总的原则是:操作要仔细,一丝不苟,除各种操作尽可能做到完全一样外,一切管理操作、观察测量和数据收集都应以区组为单位进行控制,减少可能发生的差异。这就是我们后面要讨论的“局部控制”原理。

(三)控制外界主要因素引起的差异

试验过程中引起差异的外界因素中,土壤差异是最主要的又是最难控制的。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措施:①正确选择和培养试验地;②采用合理的小区技术;③应用良好的试验设计和相应的统计分析。

正确选择试验地是使土壤差异减少到最小限度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提高试验精确度重要作用,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试验地要有代表性要使田间试验具有代表性,首先试验地要有代表性,即试验地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土壤肥力、栽培管理水平等应能代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条件,以便使试验结果能在当地推广应用。

2.试验地肥力要均匀试验地肥力均匀是提高试验精确性的首要条件,肥力差异会掩盖处理效应,甚至出现假现象。试验地不同部位的表土、底土、地下水位、耕种历史等力求一致。一般有较严重斑块状肥力差异的田块,最好不选为试验地。

3.试验地要平坦水田应严格要求田块平坦,以防灌水深浅不一而影响作物生长;旱作或果树、蔬菜等应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地块,如果必须在坡地进行试验,可选择局部肥力相对比较一致的地段,以便试验时能局部控制。

4.试验地位置要适当试验地要尽量避开树木、建筑物、池塘、肥坑、道路等,以免造成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的不一致性。试验地还要注意家禽、家畜危害,最好离居民点和畜舍远些。

5.试验地要有足够的面积和适宜的形状条件允许的话要保证试验地的面积和形状能够合理安排整个试验。

6.选择的试验地要有土地利用历史记录这样可通过试验小区技术的妥善设置和排列作适当补救,有利于提高试验精确性。

7.试验地采用轮换制,使每年的试验能设置在较均匀的地块上。

8.试验地选定后,某些要求严格的试验,在正式试验前先进行1~3年匀地播种,多采用种植密植作物;长期定位试验在匀地播种基础上还要作空白试验。

另外为减少试验误差还应该遵循田间试验的一些原则:

1.重复。是试验各处理重复出现的次数,重复的作用是降低试验误差。根据统计学原理误差的大小与重复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

2.随机,随机指的是一个重复中个处理出现顺序的完全随机化,他是相对于顺序排列而言的,随机排列是进行方差分析的基本前提,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分析出试验的误差。

3.局部控制,为了降低试验的误差要设置重复,如K个处理,r个重复,则有rK个小区完全随机的排列在试验地上,不如把试验地根据肥力情况分成r个局部地段。每区组内各处理再随机排列,这样区组内土壤差异小,各处理在各区

组出现的机会均等,排列的次序又是随机的使各处理间的互相比较更合理。将试验处理设置在土壤均匀的局部地段内,可降低误差的方法,叫做局部控制。

第三节田间小区设计方法和技术以及试验的开展

一、田间试验的小区技术与方法

1.试验小区的面积在田间试验中,安排一个处理的小块地段称试验小区,简称小区。小区面积的大小对于减少土壤差异的影响和提高试验的精确度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小区面积增加,试验误差减少,但减少不是同比例的:试验小区太小也有可能恰巧占有较瘦或较肥的斑块状地段,从而使小区误差增大。但必须指出,试验精确度的提高程度往往落后于小区面积的增大程度。小区增大到一定程度后,误差的降低就较不明显,如果采用很大的小区,并不能有效地降低误差,却要多费人力和物力,不如增加重复次数有利。对于一块一定面积的试验田,增大小区面积,重复次数必然要减少。因而,精确度是由于增大小区面积而提高,但随着减少重复次数而有所损失。总之,增加重复次数可以预期能比增大小区面积更有效地降低试验误差,从而提高招确度。

试验小区面积的大小,一般变动范围为6-60m2。而示范性试验的小区面积通常不小于330m2。在确定一个具体试验的小区面积时,可以从以下各方面考虑:

(1)试验种类如机械化栽培试验,灌溉试验等的小区应大些,而品种试验则

可小些。

(2)作物的类别种植密度大的作物如稻麦等的试验小区可小些;种植密度小

的大株作物如棉花、玉米、甘蔗等应大些。稻、麦品比试验,小区面积变动范围一般为5—15m2;玉米品比试验为15-25 m2,可供参考。

(3)试验地土壤差异的程度与形式土壤差异大,小区面积应相应大些;土壤差异较小,小区可相应小些。当土壤差异呈斑块时,也就是相邻小区的生产力相关比较低时,应该用较大的小区。

(4)育种工作的不同阶段在新品种选育的过程中,品系数由多到少,种子数量由少到多,对精确度的要求从低到高,因此在各阶段所采用的小区面积是从小到大。

(5)试验地面积有较大的试验地,小区可适当大些。

(6)试验过程中的取样需要在试验的进行中需要田间取样进行各种测定

时,取样会影响小区四周植株的生长,亦影响取样小区最后的产量测定,因此要相应增大小区面积,以保证所需的收获面积。

(7)边际效应和生长竞争边际效应是指小区两边或两端的植株,因占较大空间而表现的差异,小区面积应考虑边际效应大小,边际效应大的相应需增大小区面积。小区与未种植作物的边际相邻,最外面一行,即毗连未种植作物的空间的第一行的产量比在中间的各行更高,产量的增加有时可超过100%。边第二行的产量则比中间各行的平均效有时增、有时减,但相差不太大。生长竞争是指当相邻小区种植不同品种或相邻小区施用不同肥料时,由于株高、分蘖力或生长期的不同,通常将有一行或更多行受到影响。这种影响因不同性状及其差异大小而有不同。对这些效应和影响的处理办法,是在小区面积上,除去可能受影响的边行和两端,以减少误差。一般地讲,小区的每一边可除去1—2行,两端各除去0.3-0.5m左右,这样留下准备收获的面积称为收获面积或计产面积。观察记载和产量计算应在计产面积上进行。

二小区的形状

小区的形状是指小区长度与宽度的比例。适当的小区形状在控制土壤差异提高试验精确度方面也有相当作用。在通常情形下,长方形尤其是狭长形小区,容易调匀土壤差异,使小区肥力接近于试验地的平均肥力水平。亦便于观察记载及其农事操作。不论是呈梯度或呈斑块状的土壤肥力差异,采用狭长小区均能较全面地包括不同肥力的土壤,相应减少小区之间的土壤差异,提高精确度。如已知试验田呈肥力梯度时,小区的方向必须是使长的一边与肥力变化最大的方向平行,使区组方向与肥力梯度方向垂直如下图,这样可提供较高的相确度。

图4-1 按土壤肥力变异趋势确定小区排列方向

(I、II、III代表重复;1、2、….、6代表小区)

小区的长宽比可为(3—10):1,甚至可达20:1,依试验地形状和面积以及小区多少和大小等调整决定。采用强种机、或其它机具时,为了发挥机械性能,长宽比还可增加,其宽度则应为机具的宽度或其倍数。在喷施杀虫剂、杀菌剂或根外追肥的试验中,小区的宽度应考虑到噎雾器喷施的范围。

在边际效应值得重视的试验中,方形小区是有利的。方形小区具有最小的周长、计产面积占小区面积的比率最大。进行肥料试验,如采用狭长形小区,处理效应往往会扩及邻区,采用方形或近方形的小区就较好。当土壤差异表现的形式确实不知时,用方形小区较妥,因为虽不如用狭长小区那样获得较高的精确度,但亦不会产生最大的误差。

三重复次数

重复次数即每一处理的试验小区数,试验设置重复次数越多,试验误差越小。多于一定的重复次数,误差的减少很慢,精确度的增进不大,而人、物力的花费大大增加,并不经济。

重复次数的多少,一般应根据试验所要求的精确度、试验地土壤差异大小、试验材科如种子的数量、试验地面积、小区大小等而具体决定。对精确度要求高的试验,重复次数应多些。试验田土壤差异较大的,重复次数应多些,土壤差异较为一致的可少些。在育种工作的初期阶段,由于试验材料的种子数量较少,重复次数可少些;但在后期测产,种子数量较多,精度要求高,重复次数应多些。试验地面积大时,允许有较多重复。小区面积较小的试验,通常可用3—6次重复;小区面积较大的,一般可重复3—4次。进行面积大的对比试验时,2次重复即可,最好能由几个地点联合试验,对产量进行综合计算和分析。

四对照区的设置

田间试验应设置对照区,作为处理比较的标准。对照应该是当地推广良种或最广泛应用的栽培技术措施。设置对照区的目的是:(1)便于在田间对各处理进行观察比较时作为衡量品种或处理优劣的标准;(2)用以估计和矫正试验田的土壤差异。通常在一个试验中只有一个对照,有时为了适应某种要求,可同时用两个各具不同特点的处理作对照。如品种比较试验中,可设早、晚熟二个品种作对照。对照区的设置多少及方式由各类设计而定。

五保护行的设置

在试验地周围设置保护行的作用是:(1)保护试验材料不受外来因素如人、畜等的践踏和损害;(2)防止靠近试验田四周的小区受到空旷地的特殊环境影响即边际效应,使处理间能有正确的比较。

保护行的数目视作物而定,如禾谷类作物一般至少应种植4行以上的保护行。小区与小区之间一般连接种植,不种保护行。重复之间不必设置保护行,如有需要,亦可种2-3行。

保护行种植的品种,可用对照种,最好用比供试品种略为早熟的品种,以便在成熟时提前收割,既可避免与试验小区发生混杂,亦能减少鸟类等对试验小区作物的为害,亦便于试验小区作物的收获。

六重复区(或区组)和小区的排列

小区技术还应考虑整个重复区或区组怎样安排以及小区在区组内的位置问题。将全部处理小区分配于具有相对同质的一块土地上,这称为一个区组。一般试验须设置3、4次重复,分别安排在3-4个区组上,这时重复与区组相等,每一区组或重复包含有全套处理,称为完全区组。也有少数情况,一个重复安排在几个区组上,每个区组只安排部分处理,称为不完全区组。设置区组是控制土壤差异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之一。在田间重复或区组可排成一排,亦可为两排或多排,这决定于试验地的形状、地势等,特别要考虑土壤差异情况。原则是同一重复或区组内的土壤肥力应尽可能相对一致,而不同重复之间可存在差异。区组间的差异大,并不增大试验误差,因可通过统计分析扣除其影响;而区组内的差异小,能有效地减少试验误差,因而可增加试验的精确度。

小区在各重复内的排列方式,一般可为顺序排列或随机排列。顺序排列,可能存在系统误差.不能作出无偏的误差估计。随机排列是各小区在各重复内的位置完全随机决定,可避免系统误差,提高试验的准确度,还能提供无偏的误差估计。

二、试验的开展

田间试验的布置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正确地、及时地把试验的各处理按要求布置到试验田块,并正确进行各项田间管理和观察记载,以保证田间供试作物的正常生长,获得可靠的试验数据。

1,田间试验计划的制定田间试验计划是试验实施的依据,更是试验成败

的关键,必须慎重考虑,认真制订,保证试验任务的完成。

(一)田间试验计划的内容

一般田间试验划的内容包括项目有:试验目的及其依据,包括现有的科研成果、发展趋势以及预期的试验结果;试验名称;试验时间、地点、材料(包括供试土壤、作物等);试验处理方案;试验方法设计内容,包括小区面积、长宽比例、重复次数及排列方法等整田间观察记载和室内考种、分析测定项目及方法;收获计产方法;试验资料的统计方法和要求;试验地面积、试验经费、人力及主要仪器设备;项目负责人、执行人;附件、试验布置图及各种记载表等。

(二)种植计划书的编制

种植计划书的目的是为把试验安排到田间做好准备。肥料、栽培、品种、药剂比较等试验的种植计划书一般比较简单,内容包括处理种类(或代号)、种植区号(或行号)、田间记载项目等;育种试验由于材料较多,而且是多年连续的,一般应包括当年种植区号(或行号)和往年种植区号(或行号)、品种或品系名称(或组合代号)、来源以及田间记载项目等田间种植图应附于种植计划书前面,它是试验地区划和种植的具体依据。旱作试验种植图除必须考虑小区、保护行设置外,还应设置走道。一般小区间连片种植,每个小区扣除边行后得实际计产面积,边行宽度多为0.5m,其田间种植图如图3-1

(三)试验地的准备和田间规划

试验地在进行区划前,应做好充分准备,以保证各处理有较为一致的环境条件。试验地应按试验要求施用基肥,且应施得均匀,并最好采用分格分量

方法施用,以达到均匀施肥。试验地在犁耙时要求做到犁耕深度一致,耙匀耙平。犁地的方向应与将来作为小区长边的方向垂直,使每一重复内各小区的耕作情况一致。因此,犁耙工作应延伸到将来试验区边界外几米,使试验范围内的耕层相似。

试验地准备工作初步完成后,即可按田间试验计划与种植计划书进行试验地区划。试验地区划主要是确定试验小区、保护行、走道、灌排水沟等在田间的位置,区划时,首先沿试验区较长一边定好基线,两端用标杆固定,然后在两端定点处按照勾股定理各作一条垂直线,作为试验区的第二边和第三边,同时可得第四边。试验区轮廓确定后,划分出区组间走道或灌排水沟,同时划出区组,继而划分每个区组内的各个小区,最后逐一检查,以保证纵横各线的垂直及长度准确。

试验地区划后,即可按试验要求作小田埂,灌排水沟等,最后在每小区前插上标牌,标明处理名称。

(四)种子的准备播种和移栽

在品种试验及栽培或其它措施的试验中,须事先测定各品种种子的干粒重和发芽率。各小区(或各行)的可发芽种子数应基本相同,以免造成植株营养面积与光照条件的差异。育种试验初期阶段、材料较多,而每一材料的种子数较少,不可能进行发芽试验,则应要求每小区(或每行)的播种粒数相同。移栽作物(如水稻等)的秧田播种量,也应按这一原则来推算。

按照种植计划书(即田间记载本等)的顺序准备种子,避免发生差错。根据计算好的各小区(或各行)播种量,称量或数出种子,每小区(或每行)的种子装入一个纸袋,袋面上写明小区号码(或行号)。水稻种子的准备,可把每小区(或每行)的种子装入穿有小孔的尼龙丝网袋里,挂上编号小竹牌或塑料牌,以便进行浸种催芽。

需要药剂拌种以防治苗期病虫害的,应在准备种子时作好拌种,以防止苗期病虫害所致的缺苗断垄。准备好当年播种材料的同时,须留同样材料按次序存放仓库,以便遇到灾害后补种时应用。

如人工操作(这是当前田间试验基本采用的方法),播种前须按预定行距开好播种沟,并根据田间种植计划的区划插上区号(或行号)木牌,经查对无误后才按区号(或行号)分发种子袋,再特区号(或行号)与种子袋上号码核对一次,使木牌

行号(区号)、种子袋上行号(区号)与记载本上行号(区号)三者一致。无误后开始播种。

播种时应力求种子分布均匀,深浅一致,尤其要注意各处理同时播种,播完一区(行),种子袋仍放在小区(行)的一端,播后须远行检查、如有错漏,应立即纠正,然后覆土。整个试验区播完后再复查一次,如发现错误,应在记载簿上作相应改正并注明。

如用播种机播种,小区形状要符合机械播种的要求。先要按规定的播种量调节好播种机;在播种以后,还须核定每区的实际播种量(放入箱中的种子量减去剽下的种子量),并记录下来;播种机的速度要均匀一致,而且种子必须播在一条直线上。无论人工或机械播种后,必须作全面检查,有无露子,并作及时覆盖。

出苗后要及时检查所有小区的出苗情况,如有小部分露播或过密,必须及时设法补救;如大量缺苗,则应详细记载缺苗面积,以便以后计算产量时扣除,但仍须补苗,以免空旷时邻近植株发生影响。

如要进行移栽,取苗时要力求挑选大小均匀的秧苗,以减少试验材料的不—致;如果秧苗不能完全一致,则可分等级按比例等量分配子各小区中,以减少差异。运苗中要防止发生差错,最好用塑料牌或其它标志物标明试验处理或品种代号,随秧苗分送到各小区,经过核对后再行移栽。移栽时要按照预定的行穴距,保证一定的密度,务使所有秧苗保持相等的营养面积。移栽后多余的秧苗可留在行(区)的一端,以备在必要时进行补栽。

整个试验区播种或移栽完毕后,应立即播种或移栽保护行。将实际播种情况,按一定比例在田间记载簿上绘出田间种植图,图上应详细记下各重复的位置、小区面积、形状、每条田块上的起讫行号、走道、保护行设置等,以便日后查时。

(五)田间管理

试验田的栽培管理措施可按当地丰产田的标准进行,在执行各项管理措施时除了试验设计所规定的处理间差异外,其他管理措施应保持一致,使对各小区的影响尽可能没有差别。例如,棉花防治棉铃虫试验,每小区的用药量及喷洒要求质量一致,数量相等,并且分布均匀。还要求同一措施能在同一天完成,如遇到特殊情况(如下雨等)不能一天完成,则应坚持完成一个重复。田间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中耕、除草、灌溉、排水、施肥、防治病虫害等,各有其技术操作特点,

要尽量做到一致,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试验误差。

(六)收获与烤种

收获是田间试验数据收集的关键环节,必须严格把关,要及时、细致、准确,尽量避免差错。收获前要先准备好收获、脱粒用的材料和工具,如绳索、标牌、编织袋或网袋、脱粒机、晒场等。收获试验小区之前,如保护行已成熟,可先行收割。为了减少边际效应与生长竞争,设计时预定要割去小区边行及两端一定长度的,则亦应照计划先行收割。查对无误后,先将以上两项收割物运走。然后在小区中按计划随机采取作为室内考种或其他测定所用植株样本挂上标牌,写明处理重复号,并进行校对,以免运输脱粒时发生差错,此项工作应在计产收获前一天进行。最后收获计产部分,采取单收单放,挂上标牌,严防混杂。

收获完毕后应严格按小区分区脱粒,分别晒干后称重,还应将作为考种、测定等取样的那部分产量加到各有关小区,以求得小区实际产量。若为品种试验,则每一品种脱粒完毕后,必须仔细清扫脱粒机及容器,避免品种间的机械混杂。有时为使小区产量能相互比较或与类似试验的产量比较,最好能将小区产量折算成标准湿度下的产量。折算公式如下:

考种是将取回的考种样本,进行植物形态的观察、产量结构因子的调查,或收获物重要品质的鉴定的方法。考种的具体项目可因作物种类不同、试验任务不同而做不同选择如玉米可考察穗长、穗粗、穗粒数、千粒重、穗行数、秃尖等指标;黄瓜可考察单株结瓜数、单株产量、单瓜重、瓜长、瓜粗、瓜把长等指标;苹果则可考察果色、单果重、硬度、一级果或二级果比率、座果率等指标。

考种结果的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两方面:一是要认真仔细测量数据,力求准确;二是要合理取样,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参考文献:

王宝山等《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植物类专用书2002

杨庆凯《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方法》农学类专用书1982.01

明道绪《田间试验与统计方法》2008

思考题:1.什么是田间试验?田间试验有什么特点?

答:田间试验是在作物所生长的田地中进行的科学实验活动,是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以作物为指示研究农业生产中有关问题的科学实验活动。

田间试验的特点:1. 田间试验通常在较小面积上进行,环境条件易于控制,因而有能最大限度地排除各种非研究因素的干扰,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地暴露出来

2. .田间试验也是解决农业科学研究中所提出问题的有效手段。这是因为田间试验本身并不完全依赖于大田生产,它可以通过控制或改变某些条件,提供生产中不能或不易自然发生的新的事实,以产生新的科学概念或科学假定

2.田间试验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 试验目的要明确

2、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

3、试验结果要有可靠性

3.试验结果要有重演性

问题:

1.在做田间试验的时候一般都是首先要绘制田间种植图,但是田间

种植图只靠在纸上话很难根据,图纸画出来,为什么不再给定的土地上直接画出种植地?这样是否会方便很多?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心得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心得体会 刚开始选这门课的时候,我觉得这门课应该就是很难懂的课程,首先我们做过不少的实验了,当然任何自然科学都离不开实验,大多数学科(化工、化学、轻工、材料、环境、医药等)中的概念、原理与规律大多由实验推导与论证的,但我觉得每次到处理数据的时候都很困难,所以我觉得这就是门难懂的课程,却也就是很有必要去学的一门课程,它对于我们工科生来说也就是很有用途的,在以后我们实验的数据处理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如何科学的设计实验,对实验所观测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获得研究观测对象的变化规律,就是每个需要进行实验的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就就是就是以概率论数理统计、专业技术知识与实践经验为基础,经济、科学地安排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最终达到减少试验次数、缩短试验周期、迅速找到优化方案的一种科学计算方法。它主要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试验,就是产品设计、质量管理与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与方法,也就是一门关于科学实验中实验前的实验设计的理论、知识、方法、技能,以及实验后获得了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处理的理论、知识、方法与技能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我掌握了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并能针对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为将来从事专业科学的研究打下基础。这门课的安排很合理,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思维发展规律,先讲单因素试验、双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均匀试验设计等常用试验设计

方法及其常规数据处理方法、再讲误差理论、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数据处理的理论知识,最后将得出的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结论与处理方法直接应用到试验设计方法。 比如我对误差理论与误差分析的学习:在实验中,每次针对实验数据总会有误差分析,误差就是进行实验设计与数据评价最关键的一个概念,就是测量结果与真值的接近程度。任何物理量不可能测量的绝对准确,必然存在着测定误差。通过学习,我知道误差分为过失误差,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并理解了她们的定义。另外还有对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学习,了解了她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提高准确度的方法等。对误差的学习更有意义的应该就是如何消除误差,首先消除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对照试验,空白试验,校准仪器以及对分析结果的校正等方法来消除;其次要减小随机误差,就就是要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可以提高平均值的精密度。 比如我对方差分析的理解:方差分析就是实验设计中的重要分析方法,应用非常广泛,它就是将不同因素、不同水平组合下试验数据作为不同总体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对实验指标影响大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于单因素实验的方差分析,主要步骤如下:建立线性统计模型,提出需要检验的假设;总离差平方与的分析与计算;统计分析,列出方差分析表。对于双因素实验的方差分析,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无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另一种就是有交互作用的方差分析,对于这两种类型分别有各自的设计方法,但就是总体步骤都与单因素实验的方差分析一样。

实验设计的要素与原则

实验设计的要素与原则

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一个良好的科学实验设计是顺利进行科学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的前提,同时也是或得预期结果的重要保证。一个完善的统计学研究设计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和试验效应。例如,研究某降压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其中高血压患者即为受试对象,这种降压药为处理因素,血压的变化便是试验效应。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如何选择这三个要素,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此,任何实验研究在设计时,必须明确这三个要素。 一、受试对象 受试对象是处理因素作用的客体,应该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受试对象的选择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选择受试对象应有明确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首先,受试对象应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处理因素敏感;二是反应必须稳定。其次是为是研究结果普遍性和推广价值,需保证受试对象的同质性和代表性。

二、处理因素 处理因素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而施加的特定的实验因素,例如给予的某种降压药。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除此以外,处理因素应当标准化,在实验过程中同一处理组的处理因素应始终保持不变,包括处理因素的施加方法、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等。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最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实验效应 实验效应是反映在处理因素的作用下,受试对象的反应或结局,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读取病理切片或X片上所获得的结果)或主观指标(如给某些定性实验结果人为打分或赋

补充:实验设计及评价

高三化学复习——实验设计及评价 必修一:7个 p13 探究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H2的体积相同; p26 探究Fe(OH)3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p48探究Al的热熔现象;p50 设计实验探究Fe与水的反应; p56 探究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点;p61 探究Fe3+和Fe2+的转化; p92 探究NO2被水吸收的效率; 必修二:7个 p5 探究碱金属Na与K的性质;p14 探究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的递变; p15 探究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p41 探究原电池原理; p61 探究CH4与Cl2的光取代反应;p67 探究石蜡油的催化裂化的产物; p75 探究醋酸和碳酸酸性的强弱; 选修四:6个 p21 探究温度对I-被O2氧化的影响;p23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p54 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p57 探究影响Fe3+水解的条件; p82 探究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p87 探究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必修一 1.【P88 课后习题13】请设计尽可能多的方法区分厨房中的食盐和碳酸钠? 1、答案:方法一:分别取2种白色粉末于2支试管中,各加入1mL白醋,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 方法二:分别取2种白色粉末于2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水,用温度计测量粉末温度的变化,若温度升高的为碳酸钠,变化不明显的是食盐; 方法四:分别取2种白色粉末于2支试管中,各加入少量水(不要使固体溶解),若粉末变成块状的是碳酸钠,无明显现象的是食盐(原理:Na2CO3+10H2O= Na2CO3·10H2O) 方法五:分别取少量2种白色粉末于2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溶解,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若溶液呈碱性的是碳酸钠,呈中性的是食盐。 2. 3.【P104 课后习题9】在三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稀硫酸、稀硝酸、稀盐酸,请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鉴别。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20分) 1. 准确度和精确度:同一处理观察值彼此的接近程度同一处理的观察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 2. 重复和区组:试验中同一处理的试验单元数将试验空间按照变异大小分成若干个相对均匀的局部,每个局部 就叫一个区组 3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 对不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 4?总体和样本: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若干个个体做成的总体 5. 试验单元和试验空间:试验中能够实施不同处理的最小试验单元所有试验单元构成的空间 二、填空:(20分) 1. 资料常见的特征数有:(3空)算术平均数方差变异系数 2. 划分数量性状因子的水平时,常用的方法:等差法等比法随机法(3空) 3. 方差分析的三个基本假定是(3空)可加性正态性同质性 4. 要使试验方案具有严密的可比性,必须(2空)遵循“单一差异”原则设置对照 5. 减小难控误差的原则是(3空)设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 6. 在顺序排列法中,为了避免同一处理排列在同一列的可能,不同重复内各处理的排列方式常采用(2空)逆向式 阶梯式 7. 正确的取样技术主要包括:()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 8. 在直线相关分析中,用(相关系数)表示相关的性质,用(决定系数)表示相关的程度。 三、选择:(20分) 1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引起的增加或者减少的作用,称作(C) A、主要效应 B、交互效应 C、试验效应 D、简单效应 2. 统计推断的目的是用(A) A、样本推总体 B、总体推样本 C、样本推样本 D、总体推总体 3. 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是(B) 4. 样本平均数分布的的方差分布等于(A) 5. t检验法最多可检验(C)个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 6. 对成数或者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先对数据进行(B) A、对数 B、反正弦 C、平方根 D、立方根 7. 进行回归分析时,一组变量同时可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型的数据统计学标准是(B) A、相关系数 B、决定性系数 C、回归系数 D、变异系数 8. 进行两尾测验时,u0.10=1.64,u0.05=1.96,u0.01=2.58,那么进行单尾检验,u0.05=(A) 9. 进行多重比较时,几种方法的严格程度(LSD\SSR\Q)B 10. 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54,则Y的总变异中可由X与Y的回归关系解释的比例为(C) A、0.9054 B、0.0946 C、0.8197 D、0.0089 四、简答题:(15分) 1. 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配置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分析多个自变量的主次 效益,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预报: 计算相关系数,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 2. 一个品种比较试验,4个新品种外加1个对照品种,拟安排在一块具有纵向肥力差异的地块中,3次重复(区组),各重复内均随机排列。请画出田间排列示意图。(2分) 3. 田间试验中,难控误差有哪些?(4分)土壤肥力,小气候,相邻群体间的竞争差异,同一群体内个体间的竞争 差异。 4随即取样法包括哪几种方式?(3分)简单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简单随机取样法 五、计算题(25分) 1. 研究变数x与y之间的关系,测得30组数据,经计算得出:x均值=10,y均值=20,l xy =60, l yy=300,r=0.6。根

动物行为学习题

动物行为学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属于后天获得的行为是: A.候鸟迁徙B.鸟类筑巢C蜘蛛结网D.复杂的“鸟语” 2、生活在离海边50公里的某种小鸟,每天飞到海边取食时间都比前一天迟到50分钟。这种现象叫: A.日节律B.潮汐节律C。月节律D。无规律 3、在自然选择过程中,最终对动物行为起支配作用的遗传物质是: A.染色体B.DNA C.基因D.RNA 4、蜜蜂是一种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它们的社会生活高度发展主要表现在个体形态和职能分工上的高度专门化,在蜜蜂群体中表现出明显的利他行为。 A.蜂王B.蜂后C。工蜂D。雄峰 5、城市中喜鹊的巢与巢间距很近,远小于市郊野外种群的巢间距离,其原因是(多选): A.合适的巢址分布密集B.食物充足C。利于繁殖D。喜鹊喜欢群居 6、下列行为中哪种行为属于后天学习来的行为?(多选) A.小鸭子出生后跟随首先看到的移动物体 B.小狗看到装食物的空盘子时也会分泌唾液 C.幼猴将马铃薯放在水中后洗净后再吃 D.山雀喜好取食个体较大的毛虫 7、无毒的拟斑蝶外观酷似色彩鲜艳、身体有毒的王斑蝶,这—现象属:(多选) 拟态中贝茨拟态是指可食性物种模拟有毒、有刺或味道不佳的不可食物种的拟态现象;缪勒拟态是指一种生物模仿其他生物以便于接近进攻对象的拟态如蚁蛛。 A.贝茨拟态B.缪勒拟态C.警戒色D.保护色 8、根据动物行为的定义,你认为下列哪项不是动物行为: A.黑猩猩为另一只黑猩猩梳理毛发B.雄螽斯在交配时,给雌螽斯提供食物C.地松鼠在洞穴附近直立,观察周围环境D.郊狼盘算如何阻止同伴来争夺猎物 9、动物的警戒色是用来: A.吸引配偶B.提醒捕食者自己是不可食的 C.保证动物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D.吸引传粉昆虫 10、Lehrman设计了一个关于斑鸠的实验,实验分三个组:(1)全为雌鸟,单独饲养;(2)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不提供筑窝材料;(3)雌鸟与雄鸟配对饲养,提供筑窝材料。然后给各实验组每只雌斑鸠一窝卵,检查它们的孵窝情况。结果发现:第(1)组的雌斑鸠没有一只孵卵;第(2)组的雌斑鸠,从第6,7和8天,孵卵的雌性斑鸠比例越来越高,但不是所有的雌斑鸠都孵卵;第(3)组中,第8天,所有的雌斑鸠都开始孵卵。基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认为: A.雄性配偶能够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B.筑窝材料能引起雌鸟的全部孵卵行为 C.雄性配偶和筑窝材料是雌斑鸠孵卵的前提条件 D.实验设计不合理,不能得出任何结论 11、在繁殖季节,个体小的雄鸟对同类的鸣唱反应强烈,它们会靠近播放类似鸣唱录音的设备,并将回应播放的录音而发出鸣叫。通过这一技术可以确定该物种的种群密度。这项技术的理论依据是: A.个体小的鸟傻,它们会接近任何陌生的声音 B.个体小的鸟聪明,它们会接近任何陌生的声音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大作业 班级:环境17研 姓名: 学号: 1、 用Excel (或Origin )做出下表数据带数据点的折线散点图 余浊(N T U ) 加量药(mL) 总氮T N (m g /L ) 加量药(mL ) 图1 加药量与剩余浊度变化关系图 图2 加药量与总氮TN 变化关系图 总磷T P (m g /L ) 加量药(mL) C O D C r (m g /L ) 加量药(mL) 图3 加药量与总磷TN 变化关系图 图4 加药量与COD Cr 变化关系图 去除率(%) 加药量(mL)

图5 加药量与各指标去除率变化关系图

2、对离心泵性能进行测试的实验中,得到流量Q v 、压头H 和效率η的数据如表所示,绘制离心泵特性曲线。将扬程曲线和效率曲线均拟合成多项式(要求作双Y 轴图)。 η H (m ) Q v (m 3 /h) 图6 离心泵特性曲线 扬程曲线方程为:H=效率曲线方程为:η=+、列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求出相关系数,并绘制出工作曲线图。 (1) 表1 相关系数的计算 Y 吸光度(A ) X X-3B 浓度(mg/L ) i x x - i y y - l xy l xx l yy R 10 -30 2800 20 -20 30 -10 40 ()() i i x x y y l R --= = ∑

50 10 60 20 70 30 平均值 40 吸光度 X-3B浓度(mg/L) 图7 水中染料活性艳红(X-3B )工作曲线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 相关系数为:R 2= (2) 代入数据可知: 样品一:x=样品二:x=、试找出某伴生金属c 与含量距离x 之间的关系(要求有分析过程、计算表格以及回归图形)。 表2 某伴生金属c 与含量距离x 之间的关系分析计算表 序号 x c lgx 1/x 1/c 1 2 2 3 3 4 4 5 5 7 6 8 7 10 1

化验室设计要求

新闻中心 实验室设计要求 添加日期:2011-9-15 16:36:50 实验室设计布局时,开间模数适宜为3.5米~4.0米,以3.6米为最佳。 1、在实验室空间设计时,应考虑必须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清洁和维护,提供或预留有足够的实验区域空间。 2、实验室墙壁、天花板和地板应当光滑、易清洁、防渗漏并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板应当防滑。 3、实验台面应是防水的,并可耐消毒剂、酸、碱、有机溶剂和中等热度的作用。 4、应保证实验室内所有活动的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闪光。 5、实验室器具应当坚固耐用,在实验台、生物安全柜和其他设备之间及其下面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进行清洁。 6、应当有足够的储存空间来摆放随时使用的物品,以免实验台和走廊内混乱。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还应当提供另外的可长期使用的储存间。 7、应当为安全操作及储存溶剂、放射性物质、压缩气体和液化气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设施。 8、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存放外衣和私人物品的设施。 9、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外应当有进食、饮水和休息的场所。 10、每个实验室都应有洗手池,并最好安装在出口处,尽可能用自来水。 11、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并达到适当的防火等级,最好能自动关闭。 12、在设计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时,应在靠近实验室的位置配备高压灭菌器或其他清除污染的工具。 13、安全系统应当包括消防、应急供电、应急淋浴以及洗眼设施。 14、应当配备具有适当装备并易于进入的急救区或急救室。 15、在设计新的设施时,应当考虑设置机械通风系统,以使空气向内单向流动。如果没有机械通风系统,那么实验室窗户应当能够打开,同时应安装防虫纱窗。 16、必须为实验室提供可靠和高质量的水。特别是微生物实验室要保证实验室水源和饮用水源的供应管道之间没有交叉连接。应当安

动物行为学 自作答案

《动物行为学》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动物行为和动物行为学?动物行为学研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为了满足个体生存和种群繁衍的要求,适应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动物的个体和 群体所做出的有规律、成系统的适应性活动就是动物行为。 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对环境和其他生物的互动等动物行为问题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括动物的沟通行为、情绪表达、社交行为、学习行为、繁殖行为等。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类不断探索我们所处的世界,这不仅仅是出于好奇心,也是为了人类自身生存的需要。作为一种社会动物,人类也希望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来理解自己的行为。 更好地了解动物行为将有助于人类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保护濒危稀有动物物种。濒危动物迁地保护时,需要研究、掌握动物的行为;研究动物行为有利于澄清关于动物疼痛和动物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2.简述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亚里士多德《动物记》----行为的基本观察、记录。 法布尔《昆虫记》----昆虫行为的系统观察和记录。 达尔文《物种起源》和《人类及动物的表情》等----行为的进化。 1947. 行为学期刊《Behaviour》(行为) 1953. 《Animal Behaviour》(动物行为) 1954. 《Insect Society》(昆虫社会) 1956. 《Behavioural Science》(行为科学) 1963. 《Experimental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动物行为实验杂志) 1964.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Journal of Animal Behaviour》(行为实验分析) 1966. 《Physiology and Behaviour》(生理学和行为) 1970. 《Brain, Behaviour and Evolution》(脑,行为与进化) 1971. 《Behaviour Genetics》(行为遗传) 1978. 英国出版第一本行为生态学论文集《Behavioural Ecology—an Evolutionary Approach》1982. 第一本行为生态学理论专著《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r Ecology》 1983. 在Mainz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动物行为学讨论会 1999. 《An Introduction to Behaviour Ecology》第四版(Krebs & Davies) 1973. 《Learning and Behaviour of Animal》(动物的学习与行为) 1975. 《Applied Ethology》(应用行为学) 1975. 《Animal Behavioural Process》(动物行为进程) 1977. 《Bird Behaviour》(鸟类行为) 1977. 《Behaviour, Ecology and Sociobiology》(行为、生态和社会生物学) 1978. 《Behaviour and Brain Science》(行为和脑科学) 1980. 《Ethology and Sociobiology》(行为学与社会生物学) 1998. 《行为生态学》尚玉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动物行为原理与物种保护方法》蒋志刚,科学出版社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对动物的行为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即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研究法。行为生态学和社会生物学在很多方面都是相似的,它们都进行大量的野外工作,以野外工作为主,但也在实验室进行试验。它们都十分注意推理过程,包括所研究动物生态学方面和自然选择对动物行为作用方式方面。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总述及总结 王亚丽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08统计1班 081120132) 摘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学科,是研究如何经济合理安排 试验可以解决社会中存在的生产问题等,对现实生产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根据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进行了总述与总结,以期达到学习、理解、掌握的以及灵活运用的目的。 1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基本知识总述 1.1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基本思想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数理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概率论、数理统计及线性代数为理论基础,结合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研究如何经济、合理地安排实验方案以及系统、科学地分析处理试验结果的一项科学技术,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在试验领域中,传统的试验方法对于多因素试验往往只能被动地处理试验数据,而对试验方案的设计及试验过程的控制显得无能为力这一问题。 1.2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的作用 (1)有助于研究者掌握试验因素对试验考察指标影响的规律性,即各因素的水平改变时指标的变化情况。 (2)有助于分清试验因素对试验考察指标影响的大小顺序,找出主要因素。(3)有助于反映试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况,即因素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4)能正确估计和有效控制试验误差,提高试验的精度。 (5)能较为迅速地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或称最优方案),并能预估或控制一定条件下的试验指标值及其波动范围。 (6)根据试验因素对试验考察指标影响规律的分析,可以深入揭示事物内在规律,明确进一步试验研究的方向。

1.3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应遵循的原则 (1)重复原则:重可复试验是减少和估计随机误差的的基本手段。 (2)随机化原则:随机化原则可有效排除非试验因素的干扰,从而可正确、无偏地估计试验误差,并可保证试验数据的独立性和随机性。 (3)局部控制原则:局部控制是指在试验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方法减少非试验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用图形表示如下: 2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总述和总结 2.1方差分析 (1)概念:方差分析是用来检验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的平均值差异的显著程度。并由此判断样本究竟是否抽自具有同一均值的总体。 (2)优点:方差分析对于比较不同生产工艺或设备条件下产量、质量的差异,分析不同计划方案效果的好坏和比较不同地区、不同人员有关的数量指标差异是否显著时,是非常有用的。 (3)缺点:对所检验的假设会发生错判的情况,比如第一类错误或第二类错误的发生。 (4)基本原理:方差分析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确定因素的不同水平下均值之间的方差,把它作为对由所有试验数据所组成的全部总体的方差的第一个估计值;另一方面再考虑在同一水平下不同试验数据对于这一水平的均值的方差,由此计算出对由所有试验数据所组成的全部数据的总体方差的第 二个估计值。比较上述两个估计值,如果这两个方差的估计值比较接近就说明因素的不同水平下的均值间的差异并不大,就接受零假设;否则,说明因素的不同水平下的均值间的差异比较大。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与四原则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与四原则 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 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六个条件 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条件:人力、物力和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重要的实验因素和观测指标没有遗漏,并做了合理安排;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包括可能产生的各种偏性)都得到了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已考虑在内,并有相应的对策和严格的质量控抗对操作方法、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均有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无疑是其设计方案科学严谨的象征。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 实验设计三要素应着重考虑: 一、受试对象的种类问题。这里面包含以下几种情形:l、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本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二、实验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重要的非重要的实验因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水平选取的过于密集,实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对结果的影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所谓质量因素,就是因素水平的取值是定性的,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应结合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最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观(如读取病理切片或X片上所获得的结果)或主观指标(如给某些定性实验结果人为打分或赋值),一定要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必要时还应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 实验设计的“四原则” 实验设计四原则的实施主要包括: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20分) 1.准确度和精确度:同一处理观察值彼此的接近程度同一处理的观察值与其真值的接近程度 2.重复和区组:试验中同一处理的试验单元数将试验空间按照变异大小分成若干个相对均匀的局部,每个局部就叫一个区组 3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对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 对不能够明确区分自变数和因变数的两变数的相关关系的统计方法 4.总体和样本: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若干个个体做成的总体 5.试验单元和试验空间:试验中能够实施不同处理的最小试验单元所有试验单元构成的空间 二、填空:(20分) 1.资料常见的特征数有:(3空)算术平均数方差变异系数 2.划分数量性状因子的水平时,常用的方法:等差法等比法随机法(3空) 3.方差分析的三个基本假定是(3空)可加性正态性同质性 4.要使试验方案具有严密的可比性,必须(2空)遵循“单一差异”原则设置对照 5.减小难控误差的原则是(3空)设置重复随机排列局部控制 6.在顺序排列法中,为了避免同一处理排列在同一列的可能,不同重复内各处理的排列方式常采用(2空)逆向式阶梯式 7.正确的取样技术主要包括:()确定合适的样本容量采用正确的取样方法 8.在直线相关分析中,用(相关系数)表示相关的性质,用(决定系数)表示相关的程度。 三、选择:(20分) 1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所引起的增加或者减少的作用,称作(C) A、主要效应 B、交互效应 C、试验效应 D、简单效应 2.统计推断的目的是用(A) A、样本推总体 B、总体推样本 C、样本推样本 D、总体推总体 3.变异系数的计算方法是(B) 4.样本平均数分布的的方差分布等于(A) 5.t检验法最多可检验(C)个平均数间的差异显著性。 6.对成数或者百分数资料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须先对数据进行(B) A、对数 B、反正弦 C、平方根 D、立方根 7.进行回归分析时,一组变量同时可用多个数学模型进行模拟,型的数据统计学标准是(B) A、相关系数 B、决定性系数 C、回归系数 D、变异系数 8.进行两尾测验时,u0.10=1.64,u0.05=1.96,u0.01=2.58,那么进行单尾检验,u0.05=(A) 9.进行多重比较时,几种方法的严格程度(LSD\SSR\Q)B 10.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54,则Y的总变异中可由X与Y的回归关系解释的比例为(C) A、0.9054 B、0.0946 C、0.8197 D、0.0089 四、简答题:(15分) 1.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内容是什么?(6分)配置回归方程,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分析多个自变量的主次效益,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预报: 计算相关系数,对相关系数进行检验 2.一个品种比较试验,4个新品种外加1个对照品种,拟安排在一块具有纵向肥力差异的地块中,3次重复(区组),各重复内均随机排列。请画出田间排列示意图。(2分) 3.田间试验中,难控误差有哪些?(4分)土壤肥力,小气候,相邻群体间的竞争差异,同一群体内个体间的竞争差异。 4随即取样法包括哪几种方式?(3分)简单随机取样法分层随机取样法整群简单随机取样法 五、计算题(25分) 1.研究变数x与y之间的关系,测得30组数据,经计算得出:x均值=10,y均值=20,l xy=60, l yy=300,r=0.6。根据所得数据建立直线回归方程。(5分)a=2 b=1.8 y=2+1.8 x 2.完成下列方差分析表,计算出用LSR法进行多重比较时各类数据填下表: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 重点、难点: 1. 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总结、综合和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具体内容: 所谓实验设计,是用多种装置和仪器按某种目的进行串联组合完成某项实验,其类型较多,考查形式多样。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物质的性质、制备和净化,常用仪器和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融会贯通,要善于吸收新信息并且能加以灵活运用。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一个化学实验,必须依据一定的实验原理,使用一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实验装置,按一定顺序进行实验操作,才能顺利完成。据此,一道综合实验方案设计题,可以把它化解成几个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小实验、小操作来解答。

由各个小实验确定各步操作方法,又由各个小实验之间的关联确定操作的先后顺序。 (一)化学实验设计的类型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划分成不同的类型。 (1)根据实验在化学教学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来划分。 ①启发性(或探索性)实验设计。由于这类实验是在课堂教学中配合其他化学知识的教授进行的,采取的又多是边讲边做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要注意效果明显、易操作、时间短、安全可靠。 ②验证性实验设计。由于这类实验的目的主要是验证化学假说和理论,又多采取学生实验课或边讲边做实验的形式,因此,在设计这类实验时,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要注意说服力要强。 ③运用性实验设计。这类实验的目的是综合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化学实验习题或实验问题。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灵活性和综合性,尽可能设计多种方案,并加以比较,进而进行优选。从课内、课外的角度来分,运用性实验设计又包括课内的实验习题设计和课外的生产、生活小实验设

数据处理与实验设计小论文

上海大学2014~2015学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考试课程名称:数据处理与实验设计课程编号:11S009003论文题目:正交实验在锂离子电极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研究生姓名:李艳峰学号:14722191 论文评语: 成绩:任课教师: 评阅日期:

正交实验在锂离子电极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李艳峰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锂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锂钛摩尔比是影响锂离子电极负极材料Li4Ti5O12制备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正交实验L9 (34)的方法对液相法制备Li4Ti5O12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得到最优水平组合,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最后,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液相法制备Li4Ti5O12的最佳工艺:烧结温度为750℃,烧结时间为8h,LiOH·H2O 为锂源,原料中锂钛摩尔比为0.85。 关键词:正交实验设计;液相法;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O242.1文献标识码:A The application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 on liquid method in the production of Lithium-ion electrode materials Yanfeng Li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44, China) Abstract:lithium source, reaction temperature, reaction time and lithium titanium molar ratio ar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Li4Ti5O12 conditions of liquid method. Based on the single factor experiment, this study use L9 (34) orthogonal experiments to optimized the removal of the preparation of Li4Ti5O12 of liquid method. The optimal technological parameters of solution method determined by the orthogonal experiment were as follows: sintering temperature was 750℃, sintering time was 8 h, the lithium resource was LiOH·H2O and the mole ration of Li to Ti was 0.85. Key words: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design;Liquid method; Factors;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论文

课 程 论 文 课程名称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专业2012级网络工程 学生姓名孙贵凡 学号201210420136 指导教师潘声旺职称副教授

成绩 科学研究与数据处理 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网络工程姓名孙贵凡学号:201210420136 摘要:《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这门课程列举典型实例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重点介绍了多因素优化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回归分析方法以对目标函数进行模型化处理。其适于工艺、工程类本科生使用,尤其适用于化学化工、矿物加工、医学和环境学等学科的本科生使用。其对行实验设计可提供很大的帮助,也可供广大分析化学工作者应用。关键字:优化实验设计; 标函数进行模型化处理; 正交设计; 回归分析方法 1 引言 实验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界中大多数公式定理是由试验反复验证而推导出来的。只有经得起试验验证的定理规律才具有普遍实用性。而科学的试验设计是利用自己已有的专业学科知识,以大量的实践经验为基础而得出的既能减少试验次数,又能缩短试验周期,从而迅速找到优化方案的一种科学计算方法,就必然涉及到数据处理,也只有对试验得出的数据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才能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在水处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过程加上严谨规范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使水处理原理,内在规律性被很好的发现,从而更好的应用于生产实践。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1. 论文所围绕的目标和假设 研究的目标就是实验的目的,我们设计了这个实验是想来做什么以及想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要正确的识别问题和陈述问题,这些需要专业知识和大量的阅读文献综述等方法来获得我们所要提出的问题。需要对某一个具体的问题,并且对这个具体的问题提出假设。如水处理中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有一个适宜的PH值范围。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学院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第一章 4、 相对误差18.20.1%0.0182x mg mg ?=?= 故100g 中维生素C 的质量范围为:±。 5、1)、压力表的精度为级,量程为, 则 max 0.2 1.5%0.00333 0.375 8 R x MPa KPa x E x ?=?==?=== 2)、1mm 的汞柱代表的大气压为, 所以 max 2 0.1330.133 1.662510 8 R x KPa x E x -?=?===? 3)、1mm 水柱代表的大气压为gh ρ,其中2 9.8/g m s = 则: 3max 33 9.8109.810 1.22510 8 R x KPa x E x ---?=???===? 6. 样本测定值 算数平均值 几何平均值 调和平均值 标准差s 标准差σ 样本方差S 2 总体方差σ2 算术平均误差△ 极差R 7、S ?2=,S ?2= F =S ?2/ S ?2== 而F ()=,= 所以F ()< F < 两个人测量值没有显著性差异,即两个人的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69.947|7.747 6.06 p p d x =-=>

分析人员A分析人员B 8样本方差1 8样本方差2 10Fa值 104F值 6 68 4705 6 6 88 8.旧工艺新工艺 %% %% %% %% %% %% %% %% %% % % % % t-检验: 双样本异方差假设 变量 1变量 2 平均 方差 观测值139假设平均差0 df8 t Stat-38. P(T<=t) 单尾0 t 单尾临界 P(T<=t) 双尾0 t 双尾临界 F-检验双样本方差分析

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设要点

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立要点 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立要点:动物行为学分析系统,是指通过对动物行为的视频、光电和生物电等信号的采集,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提取动物行为的轨迹并计算实验动物对象的各种行为学参考指标,用来进行评价药物效果和影响的软件及硬件系统。 一、动物行为学实验室建设原则 实验室建设原则参考普通环境标准,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养教学等用途的普通实验动物。 1.给水排水系统:上水水压0.3-0.5MPa,冷热水分别独立提供;实验室下水口距地面高度低于10cm。 2. 实验室内光照度:室内光照度恒定,阻断室外光线(隔光窗帘或无窗户),室内光源由室内灯提供,分为实验光源和工作光源,实验光源根据不同实验设备专门布置射灯位置及角度,实验时保持实验光源提供的光照度恒定不变(可以用光照计测量);工作光源漫反

射光源,照度为150-300LX. 3.动物房光线:动物房内要有较亮的工作光线和较暗的生活光线调节;要装有昼夜明暗交替照明系统,每12h轮转照明,工作照度150-300LX,动物照度15-20LX,调节实验动物节律跟人类一致。 4.通风:实验动物一般对气味非常敏感,所以实验室、动物房要有独立的通风系统,换气次数8-10次/h,气流速度0.1-0.2m/s(最好是从笼子里出来直接排到室外,而不是排到室内)。 5.隔音:实验室建设初期可在四周墙壁中加装隔音层或者后期加装波峰海绵,室内噪音低于60dB(也可购置专门的隔音箱)。 6.温度:室内温度恒定19~26℃为宜(日温差小于4℃),推荐20~25℃(日温差小于3℃),冷热双制空调系统是必需的。 7.相对湿度控制在40%~70%较好。 8.动物房距离实验室的距离因在同一隔离区域内,实验动物繁育、生产、实验设施应与生活区保持大于50m的距离,尽量避免实验动物的搬运过程接触外界。 9.实验过程中禁止实验人员或其他人员在实验室内或实验室门外频繁进出,避免在同一间实验室内同时进行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实验,去除实验人员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0.动物行为学实验设备一般体积较大、数量较多,实验室空间根据实验设备的要求定制和设计实验场地。 11.实验室的电脑操作室要求独立一个房间,避免影响实验。 12.每套电脑因单独控制一套设备为宜。 13.实验室最好配置恒定白噪音发生器(避免外界和动物间的声音干扰) 14. 实验室的电气指标要求三厢,可拼配接20A电流。实验室因配置UPS设备,保证实验室供电稳定性保证实验正常进行 15. 走廊宽度不应少于1.5m,门宽度不少于1.0m,房高不能低于2.8m。

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 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使其能更好地为生产、科研、教学服务,除了先进的科学仪器和完善的实验设备是提升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必备条件以外,实验室的建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质条件。实验室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建筑设计的前提和依据,在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时,必须由各实验室或研究室人员共同参加研究,反复讨论,确定各实验室方案,现将建筑设计的基本要求分述如下。 1.1.1实验室名称 (1)房间名称:根据实验室功能设置不同的实验室。 (2)需要房屋间数:同一类的房间需要几间。 (3)每间房屋使用面积:房间面积大小与建筑模数有关,采用何种模数及何种结构形式比较符合实际,计算实验室的使用面积。 1.2.2建筑要求 (1)房间位置要求: 底层:设备重量较大或要求防震,则可设置在底层。 朝北:有些辅助房间或实验本身要求朝北。 朝南:各实验室都有自己的要求。 楼层:有的实验室要求洁净、安静,应尽量放在高层。 (2)室内尺寸要求:如实验室要求空气调节系统必须吊顶,则层高就相应地要增加。有些实验室是属于特殊类型的,则采用单独的尺寸。 (3)房间要求:指实验室本身的要求。 有的要求一般清洁。

有的要求洁净,进行实验时要求房间内空气达到一定的洁净要求。 耐火:大多数实验室要求耐火。 安静:如消音室、录音室等。 (4)门要求:实验室的门有各种要求。 内开:门向房间内开。 外开:主要设置在有爆炸危险的房间内。 个别要求:双向弹簧,有的要求单向弹簧或推拉门。 隔声:有的实验室要求安静,要求设置隔声门。 保温:如冷藏室要求采用保温门。 屏蔽:防止电磁场的干扰而设置屏蔽门。 自动门:大门口要求自动门。 (5)窗要求:实验室的窗有各种要求。 开启:指向外开启的窗扇。 固定:有洁净要求的实验室采用固定窗,避免灰尘进入室内。 部分开启:在一般情况下窗扇是关闭的,用空气调节系统进行换气,当检修、停电时,则可以开启部分窗扇进行自然通风。 双层窗:在寒冷地区或空调要求的房间采用。 遮阳:根据实验室的要求而定,有时需要水平遮阳,有时须用垂直遮阳。有的可用百叶窗。 密闭:窗扇可以开启,但又要防止灰尘从窗缝进入,故采用密闭窗。 屏蔽窗。 隔声窗。 (6)墙面要求:根据实验室的要求各有不同。 一般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