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幼儿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C

C. 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

2.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D

D. 个体心理发展

3.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A. 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4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B

B. 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

5 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D

D. 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

6.普莱尔()是()的奠基人。B

B. 科学儿童心理学

7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年。B

B. 1882

8 11.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C

C. 普莱尔于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

9 13.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这种研究方式叫()

A. 横断研究

10.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这种研究方式叫()。B

B. 纵向研究

11 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特点包括()。A

A. 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的优点

12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B B.高尔顿

13 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C C.华生

14 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A A.皮亚杰

16 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A A.图式

17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个阶段。C

18 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A

A. 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

19 .客体永久性是指()D

D. 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20 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B

B. 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21 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个阶段。D D. 8

22 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B

B. 心理社会危机

23 .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0~2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

A.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24 37.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后期(2~4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C

C.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25 .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4~7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B

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26 .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A

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27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12~18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D

D.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28 .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18~25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C

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29 .艾里克森认为成年中期(25~50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D

D.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30 .艾里克森认为成年后期(50岁以后)的主要发展任务是()。C

C.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31.“最近发展区”是指()。C

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32 .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A A. 0岁~1岁

33.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时()。B

B.感觉

34.婴儿感知觉的发展()B B. 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

35 .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这是()。C

C.习惯化

36 .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映又会增强。这是()。B

B.去习惯化

37 视崖是一种研究婴儿()的装置。D D.深度知觉

38 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B 个月

39 婴儿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A A.直觉行动思维

40.直觉行动思维表现为()。B

B. 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

41基本上能掌握母语全部发音的年龄时()。D 岁左右

42 94.婴儿期笑的发展按顺序分为()等阶段A

A.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43婴儿出生一两天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属于()。B

B.自发性微笑

44 5周至4个月的婴儿对数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C C.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

45 4 个月以内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D D.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46 婴儿恐惧可分为()。D

D.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

47由想象引起的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属于()。D

D.预测性恐惧

48托马斯和切斯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分为()。C

49()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B

B.依恋

50艾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划分为()等类型。A

A.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51()是指个人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A

A.自我意识

52幼儿期的年龄范围是()。C

C.3岁~6岁

53()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C C.幼儿期

54幼儿词汇中各类词的比例从高到底依次排列为()。A

A.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55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C C.具体形象思维

56 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表现为()。C

C.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

57 .延迟满足是指()。B

B.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58 幼儿期言语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发展()。

A. 口头语言

59 根据动机和目的的关系解释这类现象:为什么有的幼儿争着擦桌子,翻来覆去擦不完( D )。

D. 他的行为动机和目的不是一致的

60 运用实验室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对幼儿的实验指导语( D )。

D. 应该用简明地语气和肯定的语气

61 3岁孩子做了错事,若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却茫然,这主要是因为( B )。 B. 他在行动前缺乏明确目的

62教师使用“反语”,儿童常常不能理解,说明幼儿理解的特点是(C )。 C. 只能从表面上理解事物

63 进入正在反映的电影厅,几分钟后才能看清物体,这是( A )现象。

A. 视觉适应

65 消极词汇是指()。C C 能理解但不能运用的词汇

66 5岁左右的儿童已能够借助一些小木棍进行简单的算术了,到了小学一年级,就可以摆脱小木棍进行口算,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是( D )。

D 从具体到抽象

67 相对于成人心理的变化,学前儿童心理变化是(A )。

A 不突出的

68通过对双生子的研究说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哪个更大( A )。

A 遗传因素

69 在儿童与成人交往中,对其心理影响最大的是( B )。

B 亲子交往

70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包括(A )。

A. 个体心理的发生、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71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各种因素所起的作用(B )。

B. 是有规律可循的

72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常用的实验法的缺陷是( A )。

A. 幼儿在实验室环境中会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使得实验结果有局限性

73 儿童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有较大影响的是(C )。

C. 父母亲对其的教养方式

74 情绪紧张和长期不愉快的儿童,其健康水平也会下降,甚至生理发育延滞,这说明( D )。

D.儿童心理发展对生理成熟的反作用

75 思维发生阶段的主要特点是(A )

A 直观行动性

76 下面几种记忆中,先后出现的顺序是(A )。

A 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语词记忆

77 婴儿能够分辨亲人和陌生人,这符合( A )特性。

A 知觉的恒常性

78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B )。

B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B. 学前期

80 使心理发展由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是( C )。

C环境和教育

81 影响儿童心理个别差异的最重要的条件是( B )。

B微观的社会环境

82 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最基本的方法是( D )。

D观察法

83 个性积极的源泉是(A )。

A 需要

84 孩子发展各种动作和意志行动的有力的内部力量是( B )。

B 幼儿对意志活动的理解

85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的准备主要表现在(D )。

D 说出词和理解词

86 儿童心理发展变化是(A )。

A. 渐变式

87 皮亚杰认为4-7岁儿童的思维发展处于( D )。

D 直觉思维阶段

88 学前儿童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表现为(A )。

A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有意想象在幼儿期开始萌芽

89 幼儿学会了5+2=7后,不经过进一步学习,不知道2+5=7,说明幼儿( D )。D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90 无意注意的最初形式是( A )。

A 定向性注意

91 从学前儿童心理“量变”到“质变”的表现来看,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是( D )。D 辨证统一的

92 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背诵唐诗,这是( C )。

C. 机械识记

93 儿童的个性主要是在( A )产生的。

94 从形式上看,内部言语的特点是(C )。

C. 不发出声音的

95.儿童最先出现的注意是( A )

A.定向性注意

96.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A )

—1岁

9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C )

C.发展的不均衡性

98、根据华生的观点,不属于原始情绪的情绪是( C ) C. 悲

99、平时我们所说的“注视”、“倾听”、“凝神”,主要是说的( C )过程。 C. 注意

100 “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C )

C. 稳定性的增长

二、多项选择题。

1. 学前儿童的心理研究以研究时间为标准可分为哪几个类型(AD)

A.纵向研究 D.横断研究

2. 3~4岁是学前时期也是幼儿园小班年龄这时期的主要特点是(ABCD )

A.生活范围扩大

B.认识依靠行动

C.情绪作用大

D.爱模仿

3.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重要表现在()BC

A.感知的分化日益细致

B.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

C.感知过程的主动性增强

D.感知过程概括化系统化

4. 幼儿的观察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那几个方面()ABCD

A.目的性

B.持续性

C.概括性

D.观察方法的完善

5. 从心理物理学角度看,颜色视觉与颜色的哪几种特性有关()ABC

A.明度

B.色调

C.饱和度

D.对比度

觉认同 C.归入标准 D.塑造模型

7. 幼儿创造想象的发生主要表现为能够独立地从新的角度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具体表现在()AC

A.独立性

B.创造性

C.新颖性

D.夸张性

8. 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思维)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AB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运算阶段

D.后运算阶段

9. 容易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因素有()ABCD

A.强烈的声音

B.鲜明的颜色

C.生动的形象

D.突然出现的刺激物或事物发生显著变化

10.逻辑思维的进行主要是运用()BD

A.概念

B.判断

C.联想

D.推理

11.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BC

A.主动视觉

B.视觉敏度

C.颜色视觉

D.辨色力

12.当一个真实的物体靠近一个2周岁的婴儿时,婴儿会做出的反应有()ABD

A.睁大眼睛

B.头向后退

C.吓得大哭

D.用手去挡

13.学前儿童在掌握语言过程中,语句逐渐分化,分化过程表现在()BCD

B.表达内容的分化

C.词性的分化

D.结构层次的分化

14.学前儿童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哪两个阶段()AC

岁前岁前~6岁~7岁

15.内部语言形式上的特点是()AB

A.发音隐蔽

B.语句简略不完整

16.学前期是书面语言发展的准备阶段,这种准备应该包括()ACD

A.掌握口语词汇

B.掌握字词的写法

C.掌握语音

D.掌握基本语法和口语表达能力

17. 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哪几个方面()ABC

A.社会化

B.丰富和深刻化

C.自我调节化

D.复杂化

18.以下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叙述正确的有()AD

A.情绪是比较简单的体验,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东西

D.情绪比情感有较明显的外部表现

A.喜

B.怕

C.怒

D.爱

20.有的研究认为,幼小儿童产生愤怒的动因有()ABD

A.生理习惯的问题

B.与权威的矛盾问题

C.与环境的问题

D.与人的关系的问题

21.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有()ABCD

A.哭

B.笑

C.恐惧

D.依恋

22.有的研究认为,依恋的特点突出表现为()BCD

B. 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更能抚慰婴儿

C.婴儿更多趋向依恋目标

D当依恋对象在旁时,婴儿较少害怕

23.学前儿童高级情感有()ABD

A.道德感

B.美感

C.成就感

D.理智感

24.儿童有意运动的特点是()BC

A.它是天生就会的,是无条件的反射运动

B.人在完成某一有意运动时,在头脑中预先产生了运动的目的

C.有意运动时后天学会的

D.是被动运动的,它是人没有意识到的

25.幼儿自制发展的表现形式有()AD

A.抗拒诱惑

B.依赖体罚

C.转移注意

D.延迟满足

26.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和幼儿认知及情感的发展密切联系着,其特点有()ABC

A.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

B.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C.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D.对评价活动的态度积极

27.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特性有()ABD

A.神经过程的强度

B.神经过程的平衡性

C.神经过程的敏感性

D.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28.学前儿童心里发展的趋势是()BD

B.从不齐全到齐全 D.从凌乱到体系

29.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因素有()ABCD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B.环境影响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

C.遗传物质及其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里的影响

D.对影响儿童心里发展的客观因素应作具体的和综合的分析

31 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有哪些()A D

A 游戏语言

B 书面语言

C 内部语言

D 问题语言

32 学前儿童使用简单句有以下哪几种类型()ABCD

A 主谓结构句

B 谓宾结构句

C 主谓宾结构句

D 主谓双宾结构句

33 幼儿掌握数概念包括哪些成分()ABD

A 掌握数的顺序

B 数的实际意义

C 数的运算法则

D 数的组成

34 下面哪些是测量新生儿及幼小婴儿注意的指标()ABCDE

A 觉醒状态

B 习惯化

C 心率变化

D 瞳孔扩大

E 吸吮抑制

35 幼儿的无意想象有哪些特点()BCDE

A 想象的内容很逼真

B 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C 想象的主题不稳定

D 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

E 以想象过程为满足

36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不均衡性表现在下列哪些方面()ABC

A 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

B 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

C 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

D 不同类型发展的不均衡

37 安斯沃思将儿童依恋行为发展的模式分为哪几种()ACD

A 安全型依恋

B 混合型依恋

C 回避型依恋

D 反抗型依恋

38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哪几个阶段()ACD

A 直观的概括

B 间接的概括

C 动作的概括

D 语词的概括

39 儿童最初的想象表现为以下哪些特点()ABC

A 简单的相似联想

B 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

C 没有情节的组合

D 想象出现了有意性E想象出现了逻辑性

40 皮亚杰认为“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有哪些()ACD

A 逐渐形成对“客体永久性”的认识

B 逐渐形成有组织的行动

C 逐渐形成有目的的行动

D 逐渐形成各种感官的协调活动

三、简答题

1.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时尤其应注意贯彻那些原则

(2)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具体有哪些方法

答案:1观察法2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教育心理实验法)

3测验法4间接观察法(调查访问法,问卷法)5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3.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有哪些

答案:学前儿童感知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原始的感知阶段。儿童最初的感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二)从知觉的概括向定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初生后的一年,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概括,在婴儿认识事物的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三)掌握感知标准和观察方法阶段。3岁以后,儿童对物体的感知,渐渐和有关概念联系起来。

4.注意对幼小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第一、注意使儿童从环境中接受更多的信息。环境中各种各样的事物构成一个源源不尽的信息流,不断地出现在儿童周围,但是儿童对其中的信息接受的情况大有不同。注意使儿童捕捉到更多的信息。

第二、注意使儿童能够发觉环境的变化,从而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并为应付外来刺激准备新的动作,把精力集中于新的情况。

5.常见的记忆策略包括那几点

答案:1.反复背诵或自我陈述。年龄较大的幼儿,在识记过程中反复背诵以避免遗忘。有时,边识记边自言自语的说出记忆材料的名称或内容。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幼儿中期以后,能够在记忆过程中自动对记忆此案料加以整理,包括归类,联想等等。3.间接地意义识记。年龄越大的幼儿,还能够对记忆材料进行精心思考,找出材料的组成规律,以帮助记忆。

6.表征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答案:1内化作用。内化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特点。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头脑内部转变的过程。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都是要依靠各种形式的外部动作。在幼儿期,逐渐出现由外部实际的动作向内部心理动作的过渡。在内化过程中,表征起着重要作用。2过渡作用。表征是从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儿童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表征活动才可能产生思维。表象的二重性特点(既有直观性、也有概括性)也决定了它的过渡性作用。

答案:一、运动、操作能力和智力。二、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三、主导能力和非主导能力。8.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一、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均衡。(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

二、不同方面的发展部均衡。(学前期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均衡的发展)。三、不同儿童的心理发展的不均衡。(不同的学前儿童,虽然年龄不同,心理发展的速度也往往有所差异)。

9.什么是依恋以及依恋的特点

答案:依恋是指婴儿对某个人或某些人特别亲近而不愿意离去的情绪。有的研究者认为,依恋的突出表现有三个特点:一、依恋对象比任何别的人更能抚慰婴儿。二、婴儿更多趋向依恋目标。

三、当依恋对象在旁时,婴儿较少害怕。当婴儿害怕时,更容易出现依恋行为,他寻找依恋对象,以取得安全感。

10.儿童自我认识的发展。

答案:一、对自己身体的认识。1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2认识自己身体的各部分。3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4意识到身体的内部状态。5名字与身体联系。二、对自己行动的意识。动作的发展是儿童产生对自己行动的意识的前提条件。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比对自己身体和动作的意识更为困难)

11.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几方面、

答:第一,个体心理的发生;第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12 .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上

答:学期儿童注意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注意活动本身性质的变化和注意对象的变化上。

13 . 3-6岁儿童记忆发展特点是什么

答:3-6岁儿童的记忆发展的特点是:(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4)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遗忘曲线表明,遗忘在学习以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在最初时期进展最快,以后逐渐缓慢。

14. 儿童思维发展的方式有哪些他们的含义是什么

答:儿童思维发展的方式最初使直观行动思维,然后是具体思维,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

想进行的;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

15. 简答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概念及其主要表现

答: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在某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这个称为关键期。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16. 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什么

答:儿童新的最近发展区式指儿童能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儿童能独立表现出的水平一般都低于它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水平。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教师如果利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就可以促进其心理发展。

17.什么是实验室实验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答:优点: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探测一些不宜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缺点: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的结果有一定局限性。

18.学前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趋势是如何表现的。

答:学前儿童的情绪社会化的趋势表现在:(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19. 儿童在学前期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

答:学前期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1)第二信号系统紧紧依靠第一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仍占主要地位。(2)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系统起调节作用,而且这咱调节作用不断加强,表现在,词对随意(有意)运动和随意(有意)行为的调节作用日益加强,用语言指示完成动作,形成暂时联系的困难日渐减少。

20.简述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

答: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度阶段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21.简述弗洛伊德的学前年龄的人格发展理论

答: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这些阶段是:

1 口腔期(0~1岁):主要活动是口腔期的活动

2 肛门期(1~3岁):主要人排泄获得快感

3 性器期(3~7):这时期儿童出于好奇心发生对自己性器官的兴趣,性器官成了获得满足的主要来

22.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包括哪些阶段

答: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有:(1)前言语阶段。它又分为三个小阶段: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和学话萌芽阶段。(2)言语发生阶段(1-3岁)。它包括两个小阶段: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和积极说话发展阶段。

23.幼儿想象发展的趋势

答:幼儿想象发展的一般趋势是从简单的自由联想向创造性想象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从想象的无意性,发展到开始出现有意性

2)从想象的单纯的再造性,发展到出现创造性

3)从想象的极大夸张性,发展到合乎现实的逻辑性

24. 成人在幼儿有意注意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帮助幼儿明确注意的目的任务,产生有意注意的动机;第二,用语言组织幼儿的有意注意,成人提出问题,往往能引导幼儿有意注意的方向。

25.教育是否属于社会因素它的特殊性是什么

教育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有目的,方向性最强,最有组织地引导儿童心理发展地社会环境,是儿童社会环境中最重要地部分。

四、论述题

1.试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答案:任务——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应该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

意义——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

(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时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1)记忆与知觉的发展。记忆是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觉的发展又离不开记忆。知觉中包括着经验的作用。知觉的恒常性和记忆有密切关系。

(2)记忆与想象、思维的发展。儿童的想象和思维过程都要依靠记忆。正式记忆把知觉和想象、思维联合起来,使儿童能够把知觉到的材料进行想象和思维。

(3)记忆与语言的发展。儿童学习语言也要依靠记忆。

(4)记忆与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儿童记忆的发展也影响儿童情感、意志的发展。通过记忆,儿童对与经验有关的事情发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儿童的情感从而丰富起来。

3. 试述幼儿对事物的理解的发展趋势

答案:1 从个别事物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从幼儿对图画和对故事的理解可以看出这种发展趋势)

2从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来理解发展到开始依靠词的说明来理解。(幼儿初期常常依靠具体形象甚至实际行动来理解)

3从对事物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幼儿初期往往只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难以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

4从理解与情感密切联系,发展到比较客观的理解。(幼儿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常常影响到他们对事物的理解)5从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发展到逐渐能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常常是固定的或是极端的,不能理解事物的中间状态或相对关系)

4.试述情绪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情绪对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日常生活中,情绪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情绪直接导致学前儿童行为,愉快的情绪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快则导致消极行为。)

2 情绪对学前儿童认识发展的作用。(情绪和认知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的互相作用在学前儿童心理过程中,也是有明显的表现。情绪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3 情绪对意识产生作用。(意识的产生、发展及其复杂组织的形成时情绪的功能。)

4 情绪对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作用。(儿童情感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大约5岁以后,情

儿也渐渐的形成了系统化的、稳定的情绪反应。)

5情绪对儿童交往发展的作用。(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信息交流的工具之一。它在学前儿童与人交往的活动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5.试述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趋势。

答案:1从简单到复杂。最初的心理活动知识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1)不齐全到齐全。(2)从笼统到分化。

2从具体到抽象。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概括化。从认识过程看,最初是感觉过程,以后出现比感觉较为概括化的知觉和表象。

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发展起来。这种趋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

4从凌乱到体系。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混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而且非常容易变化。

6.试述埃里克森对人格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

答案:1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渐进的过程,可以分为八个阶段。2每个发展阶段都有一个新的主要冲突。冲突时阶段的标志。3每个阶段发展的顺序是不变的,所表明的冲突时先天预定的,是生物成熟的表现。4每个阶段的冲突如果处理的好,儿童能够恰当的对付下一个发展阶段将会遇到的危机和问题;反之,则将产生危机或出现情绪障碍,出现病态。5每个人达到每个阶段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原则上按预定步骤发展,但从一个时期向另一个时期转变的速度和道路可以不同。

7.试具体说明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1)①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②自我评价常常有主观情绪性。

③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

A 自我评价一般比较笼统,逐渐向比较具体和细致和方向发展

B 从按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

C 较多只根据某个方面或局部进发进行自我评价,以后逐渐能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2)具体说明

1.第1题

A.主要依靠具体形象进行理解

B.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

C.不能客观的理解事物

D.不理解事物的相对关系

2.第2题

婴儿期的年龄范围是()。

~1岁

~3岁

~2岁

~3岁

3.第3题

俗语有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钻地洞”,这是(A )的写照。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相互作用说

D.成熟势力说

4.第14题

儿童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都是(B )。

C.恒定的

D.本质的

5.第15题

与儿童最初概念的掌握相联系的是儿童最初的(D)。

A.理解水平

B.判断水平

C.推理水平

D.概括水平

6.第16题

直觉行动思维表现为(B)。

A.在动作之外思考

B.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

C.借助表象思维

D.对行动结果有预见性

7.第17题

由想象引起的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狼外婆”,属于(D)。

A.本能的恐惧怕生

B.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D.预测性恐惧

8.第18题

个性积极的源泉是(A )。

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自我意识

9.第19题

皮亚杰认为表征发生于(B)

~1岁之间

岁之间

~3岁之间

~6岁之间

10.第20题

由于看见成人给小孩洗澡,一些儿童也给自己买来的玩具娃娃洗澡,这是思维活动的(C )。

A.直观动作性

B.抽象概括性

C.具体形象性

11.第21题

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映又会增强。这是(B)。

A.习惯化

B.去习惯化

C.兴奋

D.抑制

12.第22题

范茨采用优先注视技术对婴儿研究,结果表明婴儿从出生起就表现出明显的(B)。

A.客体永久性

B.深度知觉

C.视觉偏好

D.颜色偏好

13.第24题

由于成人说喝开水不生病,儿童也给鱼缸里加上开水,这反映了其心理活动的(B)。

A.直观行动性

B.具体形象性

C.抽象概括性

D.直接性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四.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 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 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二.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 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 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 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绪论】 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 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 ②学习的基本理论; ③各种类型的学习; 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 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 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 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 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

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 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 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 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 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 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 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讲师,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 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 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 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考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超出预期策:是从情感维度处理教材、呈现教学内容的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处理教学材料,使呈现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引发学生的兴趣情绪,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心向,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 2.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3.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 4.元记忆:是人们对自己记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和元记忆监控。 5.强化: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特别强调“强化依随”(即紧跟在言语行为之后的强化的刺激)在儿童言语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6.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 优点: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量、质变的规律。 缺点:样本的减少反复测量时间较长 7.元认知:是关于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加工过程的自我察觉、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与自我调节,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部分。 8.最近发展区:是指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指在成人的指导下或是与能力较强的同伴合作时,儿童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 9.文化比较法:不同文化间比较,可以了解人类发展是否存在普遍性规律,防止将在一个文化背景下得出的结论过度类化;了解文化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0.儿童(小学生)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二、填空 1.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①遗传与环境的问题②发展的普遍性和个别差异问题 ③发展的连续性和可变性④发展的质变和量变 2.注意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⑴注意的广度 —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小学生注意的广度随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女生注意广度高于男生。 ⑵注意的稳定性 —指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事物或操作活动)上时间的长短。 ?年龄—小学低年级学生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分钟左右,中年级学生可达25分钟左右,高年级可保持30分钟左右; ?与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及刺激的性质,呈现方式有关; ?性别—女性注意的稳定性高于男生。

儿童学习心理重点

第一章、儿童学习心理第二课 一、 1、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有名的著作《儿童心理》(1882)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美国的霍尔是第二个有较大影响的人物。主要采用问卷法对儿童心理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认为,胎儿在胎内的发展复演了动物进化的过程(如胎儿在一个阶段是有腮裂的,这是重复鱼类的阶段);而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则复演了人类进化过程。 3、比奈:关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以及儿童发展测验的研究。测验方法主张用精确的数量化方法研究较多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 4、心理学家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 1、描述性研究方法 ①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情景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被试的行 为及其变化,凭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其它手段或仪器予以详细记录、 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心理现象产生与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 集中观察指在长时间内连续观察;分散观察是按一定的时间进行的间隔观察,每次观察一段时间,反复进行。全面观察即在一定时期内对被试的 心理面貌进行方方面面的观察以了解被试一定时期内全部心理的 表现;重点观察是在一定时期内,选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一方面或 某些方面进行观察;从规模上看,可分为群体观察和个体观察,一 组儿童;某一个儿童。 观察法的优点是在自然情景下研究儿童的心理,所得的资料比较真实。不过,使用观察法要求研究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并要坚持观察的目的性、 客观性、全面性和观察对象的典型性。 ②调查法:是指通过被调查者对所问的问题的回答来收集资料,弄清事实,发 现问题,探求规律的研究方法。 直接调查法是由被研究者本人直接回答所问问题的方法。如对某个学生的调查可以通过对其本人提问来进行。间接调查法是由熟悉被研究者情 况的人来回答问题的方法,如对某个学生的调查也可以通过对其家 长、老师、其他同学来进行。书面调查法即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 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 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这种方法可同时调查很多人,能在短时间 内收集到大量信息,但难以保证每个被调查者都能如实无遗漏的回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l分,共30题,每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1.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幼儿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 A.实物 B.文字 C.口头语言 D.图表 E.图像 3.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有以下特点()。 A.从依赖成人的评价到独立评价 B.从外部行为到内部品质的评价 C.从比较笼统到比较细致的评价 D.从主观情绪到客观性的自我评价 E.具有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 4.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2~3岁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E.亲密感 5.在学校环境中,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为()。 A.家庭文化背景的差异 B.志向水平的差异 C.智力的差异 D.人格的差异 E.学习风格的差异 6.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态度 E.运动技能 7.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规律包括()。 A.强化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E.同化律 8.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是儿童借助想象来满足自身欲望的虚拟活动,持这种观点的是()。 A.斯宾塞 B.格罗斯 C.拉扎鲁斯 D.皮亚杰 E.弗洛伊德 9.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游戏发展水平与智力发展相应,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游戏()。A.练习游戏 B.角色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 E.结构游戏 1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A.抑制现象 B.挫折现象 C.高原现象 D.低分现象 E.消退现象 11.按照游戏的目的性可以将幼儿游戏分为()。 A.创造性游戏 B.教学游戏 C.无规则游戏 D.有规则的游戏 E.常规游戏 12.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 B.心智技能 C.操作技能 D.认知技能 E.外部技能 13.弗洛伊德认为,个性是一个整体,由彼此相关的()构成。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能力 E.气质 14.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 B.从众 C.服从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揭示幼儿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和规律;究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 幼儿教育的特殊性:1、幼儿学习特殊性。2、幼儿教学特殊性。①幼儿教学非正规性;②幼儿教学目标重在发展;③教学模式以过程模式为主。3、幼儿的教材更广。4、幼儿学习即活动。5、良好人际关系在幼儿教学中很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的任务:1、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2、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3、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学习的准备:学生开始一项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经验与身心发展水平对于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最近发展区:儿童在成人或同伴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水平与他在独立完成作业程中所能达到的水平二者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 学习的分类:㈠加涅(R.M.Gagne)按学习结果的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 ㈡布卢姆的分类:1、认知领域的学习;2、运动技能领域的学习;3、情感领域的学习。㈢我国的分类:1、知识的学习;2、智力技能的学习;3、动作技能的学习;4、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 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经典条件作用;3、操作条件作用;4、模仿 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1、观察模仿学习;2、操作学习;3、语言理解的学习;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5、交往中的学习;6、游戏活动。 婴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1、主动的学习者,但主动性也容易被扼杀;2、从兴趣出发的学习积极性;3、学习的无意性和内隐性;4、经验与体验作用的显著性;5、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6、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7不容忽视的个体差异性。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㈠、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人和动物的学习过程都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伴随满意结果的反应将最终从众多尝试性反应中得以保留,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就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学习的实质就是经过尝试错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 桑代克提出了学习的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㈡、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由于行为结果的作用,导致有机体行为出现的概率发生改变的学习形式。学习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和惩罚是增强或减弱反应概率的手段。 强化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增加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 ㈢、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替代强化:不必亲身经历,只凭所见即产生学习的现象,称为替代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 特点:1.并不依赖直接强化;2.具有认知性;3. 并不一定具有外显的行为反应。 观察学习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复现过程;4、动机过程。 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㈠、罗杰斯罗杰斯的学习观:1、人生下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2、意义学习。 3、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就发生了。 4、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5、在安全氛围中的学习效果最好 人本主义学习的基本观点: 1、学习目的:使学生成为完善、有用的人,整体人格得到发展。 2、学习过程:自我挖掘其潜能,自我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 3、学习原则:尊重学习者,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与需要,相信学习者能自我教育、发展的潜能。 4、如何促进学习:(1)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习者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2)让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自我的关系。(3)让学生处在一个和谐、关爱、理解的氛围中。(4)从做中学。 评价人本主义: 贡献:1、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人格的发展。2、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自我指导、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3、强调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局限:1、片面强调学生的天赋潜能。2、过分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三、认知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主动通过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 ㈠、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是形成学科知识的类目极其编码系统(认知结构)的过程。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让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其特点是:(1)由学生通过独立发现而不是通过接受的方式来获得经验。(2)着重于学习过程而不是着重于学习结果。 发现法学习的优点:①能提高学生的智慧技能。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因为通过发现可以带来满意和内在奖励。③有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技能,因为发现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的技巧。④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保持和提取,因为学生需要以有意义的方式组织知识。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30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获得大量资料,较易作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是()。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 2.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A.任何时候B.关键期C.最佳期D.敏感期 3.下列属于5~6岁幼儿特征的是()A.认识依靠行动B.开始掌握认知方法C.开始接受任务D.最初步生活自理 4.幼儿知道“夏天很热,最好不要到户外去”反映了幼儿()。A.感觉的概括性B.知觉的概括性C.思维的概括性D.记忆的概括性 5.四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D.20分钟 6.下列哪种现象能表明新生儿的视听协调?()A.有些婴儿听到音乐会露出笑容B.听到巨大的声响,婴儿会瞪大眼睛C.婴儿听到母亲叫“宝宝”,就会去找妈妈 D.婴儿看到大人逗他说话,会一跳一跳表现出快乐的样子7.正常婴儿主要依靠何种感觉定位?()A.视觉B.听觉C.触觉D.运动觉 8.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认为金鱼是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因

为它总是摇头晃脑的。D.有人喊孩子的爸爸,爸爸没回答,孩子就说:“爸爸没听见。” 9.在指导幼儿观察绘画时,下面哪句指导语易把幼儿的观察引向观察个别事物?() A.图上有些什么呢?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C.这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10.下面不属于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因素的是()A.榜样B.强化C.移情D.挫折 11.下列活动属于“言语过程”的是()A.听故事B.练习打字C.弹琴D.练声 12.下面属于4~5岁幼儿想象特点的是()A.想象出现了有意成分 B.想象活动没有目的,没有前后一贯的主题 C.想象形象力求符合客观逻辑 D.想象依赖于成人的语言提示 13.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 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 C.给娃娃穿衣、喂奶 D.儿童能算出2+3=5 14.用以控制幼儿情绪的“消退法”,其理论依据是()。A.行为主义理论B.认知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D.精神分析理论 15.让一个4岁半的幼儿看“牛、人、船、猪”四图,要求拿出不同的一,他拿出了“船”,是因为()。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一.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二.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的。 三.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四. 1913-1914年,他又将书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标志着作为独立学科的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出了“学习个别差异理论” 五.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好奇心、兴趣是激发幼儿学习的主要动力 六.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行为主义-教学控制、认知主义、构建主义 七. 幼儿教育心理学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幼儿学习和有效教学的各种问题的学科 八.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九.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700s-1940s/1950s 1.法国-卢梭《爱弥儿》——“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2.德国-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第一所幼儿园;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形式” 3.意大利-蒙台梭利——“儿童之家”;《吸收性心智》;“蒙台梭利教学法” (二)初创期 1960s-1980s (选)★ 1.直接教学方案——贝雷特、英格曼(行为主义)——早期补偿教育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奥苏贝尔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凯米.德芙里斯、海伊.斯科普 (三)发展期 1980s-现在 第二章学习理论 一、美国,华生《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 ....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二、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 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概述 一. 1.学习是由练习带来的经验而产生的 2.学习需要过程 3.幼儿行为的变化并非必然意味着学习的发生 4.学习不仅指有组织的知识、技能、策略等的学习,也包括态度、情感、行为准则等的学习 二. 使幼儿因经验而引起的思维、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等持久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或是某种原因而导致的暂时性的改变 三. 脑科学研究表明,有“学习关键期”。1岁儿童能学会辨认物体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和方位。2-3岁是个体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岁是儿童图像视觉辨认、形状知觉形成的最佳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5-6岁是儿童词汇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 四. 脑功能的单侧优势可以影响儿童的个性和学习方式 五. 美国的斯佩里提出:左半球是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处理表象,进行了具体思维、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中枢 六. 幼儿的学习障碍:1.学习困难 2.多动症 七. 学习困难:儿童智力正常,但因各类精神卫生问题引起学业失败 八. 影响早期脑机能发展的因素:1.孕妇吸烟 2.孕妇饮酒 3. 孕妇的饮食与营养 九. 0-3岁婴儿学习的主要方式: 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是婴儿 2.经典条件作用 3.操作条件作用 ①经典条件作用以基础反射 ....为重点 ②操作性条件作用以某种行为 ..作为重点 ③操作条件作用表现出婴儿学习的主动性 4.模仿模仿是婴儿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 十. 婴儿学习的其他方式:1.学习图示 2.因果关系 3.使用工具 4.理解空间 十一. 3-6岁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简、论) 1.观察模仿学习 2.操作学习操作学习是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操作学习的作用:(简) ①. 操作活动是幼儿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②. 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拟补语言理解和表达的不足 ③. 幼儿的学习很多体现在运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时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 ④. 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 3.语言理解的学习 4.综合性的学习方式 5.交往中的学习 ①. 交往能满足幼儿的认识性动机 ②. 交往能满足幼儿得到认可与支持的需 - 1 -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 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20/150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

(完整word版)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看见”、“听到”、“想象”、“记忆”是(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特征 D.能力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 A.需要、兴趣、理想 B.认识、评价、体验 C.世界观、动机、爱好 D.能力、气质、性格 3、( )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前提。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4、“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 )。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5、幼儿期是在以下哪个年龄段范围内?( ) A.1岁~3岁 B.出生~1岁 C.7岁-12、13岁 D.3岁~6、7岁 6、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是( )。 A.脑的成熟 B.遗传素质 C.实践活动 D.教育 7、狼孩阿玛拉和卡玛拉的经历主要反映了( )又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实践活动 8、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实践活动 D.环境和教育

9、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10、人的心理现象划分没有包括( )。 A.注意 B.动机 C.心理过程 D.个性 11、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 A.意识 B.心理 C.动机 D.意志 1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最活跃的主观因素是( )。 A.幼儿的需要 B.幼儿的能力 C.幼儿的性格 D.幼儿的行为习惯 13、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主导作用的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生理成熟 14、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 A.感知觉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15、大脑部分受损伤,心理活动就出现障碍。这说明()。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在客观现实中发生发展的 D.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认识过程 B.注意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包括幼儿全部的心理活动,具体说有( )等。 A.幼儿的能力 B.幼儿的性格

幼儿心理学(已整理)教学文案

幼儿心理学(已整理)

幼儿心理学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P1(定义) 2、一般认为,在幼儿主题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学校教育向幼儿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幼儿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游戏活动就是其心理发展的最重要基础。P4(填空) 3、在教育过程中,过高或过低的要求都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只有那些高于幼儿原有水平,经过教师指导和幼儿主观努力后可以达到的要求,才是最适合的要求,才能有效促进幼儿心理的发展。P5(辨析) 4、简答: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1.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P5-10 2.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环境决定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 3.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5、简答:教育为什么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P10 第一,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施加影响的过程。 第二,教育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因此更能充分发挥遗传和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克服其不利因素,促使幼儿心理更好地发展。 第三,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大部分时间在集体中接受教育。 6、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各个阶段间既是互相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P12(填空) 7、简答:为什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P13 一般说来,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儿童发展阶段的顺序,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都是稳定的、共同的。 2.由于社会和教育条件在每个儿童身上起作用的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速度,彼此之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的可变性。 8、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错过了这个时期,学习起来就会发生困难,甚至影响终身。 9、简答: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中,客观性原则包括哪两方面的含义:P16 第一,必须考虑到幼儿生活的客观条件。 第二,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 10、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的研究,也叫做追踪研究。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P17(定义) 11、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P18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

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心理的研究对象以及心理的实质 2.掌握基本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3.初识幼儿心理学,萌发对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材、教案、教PPT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导入 1.提问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1)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吗?你知道哪些心理现象? (2)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二、新授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1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现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能力 个性气质 性格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例1:用手拉砝码实验 p5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痛恨与可怜属于情感,男孩与女孩兴趣不同则属于个性,勇敢与文静则是气质。 (二)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主要体现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这也是说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都是对客观现实反映,但反映程度、效果会有差异,这就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现实或反作用于现实。 例2 一次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人请他谈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出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必经之路,你会怎么办。有人说绕道,有人说游过去,但商界奇才含笑不语,很久才说为什么非要淘金,为什么不买条船开始营运。他讲此故事的目的是成功在于想他人不曾想的。而此故事中不同人的想法则反映出每人能动性不同。 三、总结复习,抽查学生识记情况 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3.心理的实质 四、作业布置 1.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2..心理的实质 教学反思:

幼儿心理学考试试题(1)

1..5-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好问、好学 (2)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 (3)开始掌握认知方法 (4)个性初具雏形 2.感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使什么? (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 (3)感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 (4)幼儿情绪和意志行为也常常受感知觉的影响。 3.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吼道的作用的变化分为哪三个阶段? (1)思维活动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进行,语言只是行动的总结。 (2)思维主要以表象为工具,边做边说,语言和动作不分离。 (3)思维依靠语言进行,语言先于动作而出现,并起着计划动作的作用。4..3-6岁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 (3)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

(4)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5..怎样培养学前儿童的情绪?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2)成人的情绪自控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5)较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6.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 (1)思维直观行动性的发展 (2)思维的具体形象性逐渐发展 (3)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7情绪对学前儿童交往发展具有哪些作用? ①儿童在掌握语言之前,主要以表情作为交往的工具。 ②幼儿仍常常用表情代替语言回答成人的问题或用表情辅助自己的语言表述。 ③在婴幼儿期,情绪的感染作用尤为突出。 8学前儿童情绪发展的社会化一般的趋势? (1)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 (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 (3)情绪表达的社会化。

幼儿心理学知识提要

幼儿心理学知识提要(文中粗体字部分属重点掌握内容)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各个阶段间既是相互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3、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4、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和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5、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横向研究比较。 6、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8、观察力: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经常的、稳定的能力。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稳定的立的心理过程,而注意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可使心理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10、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克服困难的注意。 1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13、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者另一种活动中去。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6、视觉敏度:是指用视觉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也称作视力。(儿童的视觉敏度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6岁时达到正常成人的视力范围。) 17、适应:分析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所产生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8、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有两种,感觉对比一是先后对比,二是同时对比。) 19、幼儿期健忘:缺乏回忆幼年期事物的能力描述为“幼儿期健忘” 20、记忆恢复:指识记某种材料后经过若干时间(一般为数天)测得的保持量,大于识记后即时测得的保持量。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与答案解析(一)

幼儿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2.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 )。 A.痛觉 B.听觉 C.味觉 D.视觉 3.儿童出生后就出现注意现象,这实质上是一种( )。 A.选择性注意 B.有意注意 C.定向性注意 D.随意注意 4.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突然窗外飞进一只小鸟.小朋友都兴奋地去看小鸟。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5.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是( )。 A.记忆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6.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在学习后( )内进展最快。 A.31天 B.6天 C.1天 D.20分钟 7.( )幼儿的个性初具雏形。 A.5~6岁 B.4~5岁 C.3~4岁 D.2~3岁 8.1岁至1岁半儿童使用的句型主要是( )。 A.单词句 B.电报句 C.简单句 D.复合句 9.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通过对100多个婴儿的观察指出,儿童出生时的情绪反应是( )的。 A.完全未分化 B.高度分化 C.相继分化 D.基本分化 10.在想像中表露出个人的愿望。例如,大班幼儿苏立说:“妈妈,我长大了也想和你一样,做一个老师。这是一种( )。 A.经验性想像 B.情景性想像 C.愿望性想像 D.拟人化想像 11.儿童语言最初是( )。 A.对话式的 B.独白式的 C.连贯式的 D.创造性的 12.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斯金纳 D.杜威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 (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 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2.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4)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 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本质) 4.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理论研究法②实论研究法 观察法:(最简单、最基本、最实用的方法) 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作品分析法) 实验法:(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 5.习惯化: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这就叫习惯化。 6.去习惯化:当儿童感知到出现一个新刺激,它不同已习惯化了的刺激时,就会做出新的强烈反应,原有的习惯化就终止了。 四、补充知识 1.人脑分为三部分 2.洛克“白板说” 3.卢梭《爱弥儿》顺应自然、尊重儿童 4.王守仁(王阳明)儿童的天性是爱游戏、好活动的 5.科学儿童观: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 6.婴幼儿具有朴素的(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