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据采集系统建设

数据采集系统建设

数据采集系统建设
数据采集系统建设

1数据管理发布系统

数据管理发布系统包括元数据管理、数据采集、系统管理和系统运行监控。

1.1元数据管理

统计元数据对于统计业务具有极大的意义,为了实现企业信息共享平台能够对元数据的采集和统计数据的共享交换。第一,参照国内和国际相关标准,研究制定统一规范的统计元数据标准,即统计制度,实现统计元数据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可以实现对统计数据的一致性要求,为基于元数据的数据共享交换提供基础。第二,统计业务的实施涉及到统计设计管理、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评估各环节,梳理统计元数据的规范和统计制度可以为企业一套表以及各种统计业务流程的重构、数据采集方式的选择等确定标准和规范,例如:元数据标准应用最多的就是在企业一套表中,规范了统一指标的名称、涵义、计算方法和代码,强化统计分类标准在统计调查中的执行。因此完善研究制定涵盖统计设计管理、数据采集处理和数据发布等统计生产全过程的元数据标准,可以提高统计能力和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准确诠释宏微观统计数据。

元数据管理包括统计制度管理、元数据管理、版本管理和填报表管理。

统计制度管理

从制度所属部门、制度编号、制度名称、状态、创建时间等多个角度对统计制度进行描述,可以对统计制度详细明细进行查看和维护,制度的维护主要包括制度本身以及制度内各项指标的增、删、改,支持批量删除,并提供基于制动名称、制度编号的查询。

图1-1 统计制度管理示例图

●元数据管理

提供元数据的维护功能,使元数据符合统计制度的数据规范,维护的内容包括统计制度的选择、元数据的名称、元数据代码、监测频率、计量单位和数据列名,实现针对元数据的增、删、改工作,支持批量删除,并提供基于统计制度、元数据名称、元数据代码和监测频率的查询功能。

图1-2 元数据管理示例图

●版本管理

统计报表制度下针对不同年份可以设置不同的报表版本,作为当年元数据的采集制度规范,报表版本管理提供基于版本名称和统计制度的查询功能,并从统计制度、版本名称、版本号、起始年份、终止年份、状态和创建时间等方面对统计制度下报表进行管理,同时提供报表明细项的展示和修改功能。

图1-3 版本管理示例图

表单管理

提供基于统计制度、报表版本和报表名称的查询,并在报表管理中实现对于各种报表的明细查看、编辑修改、设计和预览,通过列表的方式显示报表的版本、统计制度、报表名称、报表号和批准文号等报表描述信息。

提供新增采集方式配置功能,对于新增的采集,通过下拉菜单的方式选择统计制度、报表版本、报表名称、采集频度、填报单位、数据库、采集方式、所采集的数据包名(默认xls、xlsx、dbf,还支持zip等格式)和收录范围,同时可以灵活配置收录范围等项。

图1-4 表单管理示例图

1.2数据采集

企业信息共享平台提供安全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保证新区各职能部门的企业法人信息数据能够导入至企业信息共享平台综合库中,完善滨海新区企业信息的数据资源,作为未来业务应用的信息依据。同时,可以将平台内所存储的企业信息数据导出,提供数据导出服务,实现部门间的信息互补,确保无信息孤岛。

●导入功能

在企业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完成滨海新区各委办局的数据符合国家信息安全要求的解密导入功能,实现对新区内统计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以及质监局的企业法人数据进行导入,通过元数据管理完成统计制度管理、元数据管理、报表版本管理和报表管理,确定导入数据的规范,数据导入功能提供文件的导入界面,完成文件的上传,支持dbf、csv等多种格式,数据导入主要面向统计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和质监局五个委办局。同时辅助导入功能,提供统计制度查询功能,即导入规范的查询,以统计制度、报表版本和报表名称为查询条件,查询结果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列表的维度包括报表版本、统计制度、报表名称、报表号、批准文号、数据库、应导入数量、已导入数量和导入进度,并针对统计制度下各报表版本提供预览和数据结构维护。

●导出功能

企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和功能区街镇子系统设计了导出功能,以PDF、WORD 等多种形式导出业企业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发布的图、报表。数据加密导出实现数据的符合国家信息安全要求的加密导出功能。

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包括据填报管理、导入管理、接口管理,实现国家“一套表”数据、市局反馈数据、各委办局企业信息数据等重要企业法人信息数据的采集,整个采集过程遵循项目制定的数据规范。

●填报管理

提供统计制度查询和数据填报两部分功能。统计制度查询以统计制度、报表版本和报表名称为查询条件,查询结果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列表的维度包括报表版本、统计制度、报表名称、报表号、批准文号、数据库、应填报数量、已填报数量和填报进度,并针对统计制度下各报表版本提供预览和数据结构维护;数据

填报按照既定数据结构,包括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工商登记注册号、企业名称、法人、企业联系人等,数据填报能够根据未来业务的需要采用灵活的统计制度报表进行填报。

图1-5 填报管理示例图

●导入管理

提供统计制度查询和数据导入两部分功能。统计制度查询以统计制度、报表版本和报表名称为查询条件,查询结果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列表的维度包括报表版本、统计制度、报表名称、报表号、批准文号、数据库、应导入数量、已导入数量和导入进度,并针对统计制度下各报表版本提供预览和数据结构维护;数据导入提供文件的导入界面,完成文件的上传,数据导入主要面统计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和质监局五个委办局。

图1-6 导入管理示例图

●接口管理

依据各统计制度提供数据接口,按照数据接口规范,直接抽取相关的企业信息数据。前置库到综合库的数据抽取选用ETL工具。

图1-7 接口管理示例图

1.3法人库管理

法人库管理主要包括数据比对和分组标签管理。

数据比对

主要实现对采集的法人信息数据,进行数据比对,以权威数据作为各字段标准数据。在每月一套表填报窗口期以前完成5部门导入、以统计局导入的国家法人库数据为基准进行比对、显示比对结果、可手动确定唯一源;对于新增企业、可提醒各功能区街镇及时更新国家法人库

图1-8 数据对比示例图

●分组标签管理

主要实现对企业分组管理和企业分组标签管理,首先对企业分组进行维护,确定企业分组的名称、类别等信息,并设置企业分组下的标签;通过企业分组标签管理对企业分组标签进行维护。

图1-9 分组标签管理示例图

1.4汇总分析管理

汇总分析管理主要包括分析模型设计、报表设计、图表设计、目标值设定和共享发布管理。

●分析模型设计

针对基于元数据构建的模型进行统一的管理,并提供模型设计器,可以针对新增的分析需求建立新的模型。

●报表设计

提供可视化的报表管理界面,包含对于图报表的设计、维护和发布等功能。

图1-10 报表设计示例图

●图表设计

提供可视化的报表管理界面,包含对于图报表的设计、维护和发布等功能。

●目标值设定

对于共享服务系统需要进行年度目标达成率计算的数据分析场景,设定年度目标,主要针对经济运行监控子系统和重点企业监测子系统的目标值和预警值设置。

图1-11 目标值设定示例图

●共享发布管理

对在汇总分析管理中所设计的图表、报表等一系列可视化展示内容,完成在共享服务系统的发布,并对相关共享发布的内容进行管理。不用部门用户制作的各种汇总/分析的图表和报表可设置共享发布的可见范围。

1.5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实现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编码管理和系统运行监控和操作日志管理。

●用户管理

可以新建、修改和删除与平台相关的所有用户,并对用户基础信息进行维护,包括姓名、登录名、密码、区划代码、注册时间、部门等。角色包括管理员、演示员、操作员等。

●权限管理

为已完成基础信息录入的用户分配功能使用权限,包括菜单、数据维护(增、删、改)等,。菜单权限包括元数据管理、数据维护、数据填报、经济运行监控、报表中心等。同时还可以为已完成基础信息录入和角色权限分配的用户分配数据使用权限,根据自己所处的部门划分数据使用的权限,分为滨海新区、功能区、街镇等部门级别。

●编码管理

对系统所涉及所有数据和代码之间的转换关系进行维护管理。

●系统运行监控

实现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包括平台相关软硬件的运行状态,包括CPU使用率、内存占用情况等。

●操作日志管理

实现操作日志管理功能,包括操作日志监控、操作日志审计等。

电力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

电力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 【摘要】本文从电力监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MC916智能化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电力数据的采集系统这三个方面对电力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进行阐述。 【关键词】电力;监控;数据;采集 一、前言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监控系统也到了极大地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监控,就需要相关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建设。 二、电力监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电力监控系统的结构 电力监控系统是一个复杂多样的程序,它一般是由信息控制系统、现场控制系统和问题处理系统三方面共同构成的。这三部分构成了一个整体,共同发挥作用,全方位的监控电力系统的运行。 信息监控系统是电力系统构建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电力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现场端和PLC 系统的主控端距离较远,因此,信息监控系统就成为了这个中转站。目前,系统的通信网络主要是以智能设备为主,负责各个网络的通信,从机则是由智能变送器、可编程控制器、现场控制单元构成的,用来传输数据。 PLC 可编程结构、传感器、执行装置等一系列设备共同构成了现场控制系统的子系统,用于执行命令程序,采集现场信息,并进行实时监控。同时,它还可以通过传感器对数字、开关量等信息进行处理,从而获取电力系统现场使用的具体情况。 顾名思义,问题处理系统就是用来处理连接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的。简单来说,就是在接收到现场控制子系统传过来的各种信号之后,把它们转化为声、光、电或者图像,为工作人员提供信息的指导。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报警系统、显示屏、模拟屏等设备的运行,帮助工作人员对电力系统运行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图1 2.电力监控系统的功能 由电力监控系统的构成可以得知其最主要的功能体现为现场监控、信息采

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公司名称 2011年7月二O一一年七月

目录 第 1 部分概述 (3) 1.1 项目概况 (3) 1.2 系统建设目标 (3) 1.3 建设的原则 (4) 1.3.1 建设原则 (4) 1.4 参考资料和标准 (5) 第 2 部分系统总体框架与技术路线 (5) 2.1 系统应用架构 (6) 2.2 系统层次架构 (6) 2.3 关键技术与路线 (7) 第 3 部分系统设计规范 (9) 第 4 部分系统详细设计 (9)

第 1 部分概述 1.1 项目概况 Internet已经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和全球范围内传播知识的主要渠道,站 点遍布全球的巨大信息服务网,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信息源。无论是个人的发展还 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都越来越多地依赖对网上信息资源的利用。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Internet成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桥梁。网络 的不断发展,伴随着大量信息的产生,如何在海量的信息源中查找搜集所需的信息资源成为 了我们今后建设在线预订类旅游网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在当今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及时性。而Web数据采集可以通过一系列方法,依据用户兴趣,自动搜取网上特定种类的信息,去除无关数据和垃圾数据,筛选虚假数据和迟滞数据,过滤重复数据。直接将信息按照用户的要求呈现给用户。可 以大大减轻用户的信息过载和信息迷失。 1.2 系统建设目标 在线预订类旅游网是在线提供机票、酒店、旅游线路等旅游商品为主,涉及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方面的综合资讯信息、全方位的旅行信息和预订服务的网站。 如果用户要搜集这一类网站的相关数据,通常的做法是人工浏览网站,查看最近更新的信息。然后再将之复制粘贴到Excel文档或已有资源系统中。这种做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 在查找的过程中可能还会遗漏,数据转移的过程中会出错。针对这种情况,在线预订类旅游网信息自动采集的系统可以实现数据采集的高效化和自动化。

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

一。SCADA系统概述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即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的应用领域很广,它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在电力系统以及电气化铁道上又称远动系统。 SCADA系统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生产过程控制与调度自动化系统。它可以对现场的运行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以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以及各类信号报警等各项功能。 由于各个应用领域对SCADA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应用领域的SCADA系统发展也不完全相同。 在电力系统中,SCADA系统应用最为广泛,技术发展也最为成熟。它作为能量管理系统(EMS系统)的一个最主要的子系统,有着信息完整、提高效率、正确掌握系统运行状态、加快决策、能帮助快速诊断出系统故障状态等优势,现已经成为电力调度不可缺少的工具。它对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与经济效益,减轻调度员的负担,实现电力调度自动化与现代化,提高调度的效率和水平中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SCADA在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上的应用较早,在保证电气化铁路的安全可靠供电,提高铁路运输的调度管理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铁道电气化SCADA系统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产品,同时我国也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SCADA产品与设备,这些都带动了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二.SCADA系统发展历程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系统,全名为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系统自诞生之日起就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SCADA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三代。 第一代是基于专用计算机和专用*作系统的SCADA系统,如电力自动化研究院为华北电网开发的SD176系统以及在日本日立公司为我国铁道电气化远动系统所设计的H-80M系统。这一阶段是从计算机运用到SCADA系统时开始到70年代。 第二代是80年代基于通用计算机的SCADA系统,在第二代中,广泛采用VAX等其它计算机以及其它通用工作站,*作系统一般是通用的UNIX*作系统。在这一阶段,SCADA系统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中与经济运行分析,自动发电控制(AGC)以及网络分析结合到一起构成了EMS系统(能量管理系统)。第一代与第二代SCADA系统的共同特点是基于集中式计算机系统,并且系统不具有开放性,因而系统维护,升级以及与其它联网构成很大困难。 90年代按照开放的原则,基于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以及关系数据库技术的能够实现大范围联网的EMS/SCADA系统称为第三代。这一阶段是我国SCADA/EMS系统发展最快的阶段,各种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都汇集进SCADA/EMS系统中。这一阶段也是我国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网建设投资最大的时期,国家计划未来三年内投资2700亿元改造城乡电网可见国家对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电网建设的重视程度。 第四代SCADA/EMS系统的基础条件已经或即将具备,预计将与21世纪初诞生。该系统的主要特征是采用Internet技术、面向对象技术、神经网络技术以及JAVA技术等技术,继续扩大SCADA/EMS系统与其

双通道同步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双通道同步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作者:徐灵飞, 李健, Xu Lingfei, Li Jian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7 刊名: 自动化仪表 英文刊名:PROCESS AUTOMATION INSTRUMENTATION 年,卷(期):2011,32(1) 参考文献(14条) 1.周立功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 2005 2.项志遴.俞昌旋高温等离子体诊断技术 1982 3.渠海青;孙艳萍;朱正伟数字示波表中超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期刊论文]-自动化仪表 2009(11) 4.李亚磊.邓新绿.俆军.丁万昱高信噪比Langmuir探针系统 2006(4) 5.曹军军;陈小勤;吴超基于USB2.0的数据采集卡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仪器仪表用户 2006(01) 6.黄新财.佃松宜.汪道辉基于FPGA的高速连续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2005(2) 7.张健;刘光斌多通道测试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5(10) 8.张健.刘光斌多通道测试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005(10) 9.黄新财;佃松宜;汪道辉基于FPGA的高速连续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5(02) 10.曹军军.陈小勤.吴超.何正友基于USB2.0的数据采集卡的设计与实现 2006(1) 11.李亚磊;邓新绿;徐军高信噪比Langmuir探针系统[期刊论文]-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2006(04) 12.渠海青.孙艳萍.朱正伟数字示波表中超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2009(11) 13.项志遴;俞昌旋高温等离子体诊断技术 1982 14.周立功ARM嵌入式系统基础教程 2005 本文链接:https://www.sodocs.net/doc/a410578721.html,/Periodical_zdhyb201101021.aspx

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信息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1系统概述 信息采集是信息服务的基础,为信息处理和发布工作提供数据来源支持。信息数据来源的丰富性、准确性、实时性、覆盖度等指标是信息服务的关键一环,对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针对交通流信息数据,包括流量、速度、密度等,目前主要是基于微波、视频、地磁等固定车辆检测器以及浮动车等移动式车辆检测器进行采集,各种采集方式都存在响应的利弊。针对车驾管以及出入境数据,包括车辆信息、驾驶人信息、出入境办证进度信息等,主要是通过和公安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对接,此类信息将在信息分析处理系统进行详细介绍。 针对目前交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以及今后服务质量水平发展对信息来源种类扩展要求,需要建设一套统一的,具备良好兼容性和前瞻性的交通信息统一接入接口。一方面,本期项目的各种交通信息来源可以使用该接口进行数据接入,另一方面,当新的或第三方的交通信息来源需要加入到本系统中来时,可以使用该接口进行数据接入,不需要再次投入资源进行额外开发。 统一接入接口建成后,根据各种数据来源系统的网络环境、系统技术特性和交通流信息数据特点,开发相应的交通信息数据对接程序,逐一完成微波采集系统、浮动车分析系统、人工采集等来源的交通信息数据采集接入。 2系统架构及功能介绍 2.1统一接入接口 统一接入接口的建设的关键任务包括接口技术规范制定、路网路段编码规则约定及交通信息数据结构约定等多个方面。

2.1.1接口技术规范 一方面由于本系统接入的交通信息数据来源多样,开发语言和系统运行的环境均存在差异,不具备统一的技术特性;另一方面,考虑到以后可能需要接入更多新的或第三方的信息系统作为数据来源,应当选择较成熟和通用的接口实现技术作为本项目的交通流信息采集统一接入接口实现技术。 根据目前信息系统建设的行业现状,选择Web Service和TCP/UDP Socket 作为数据传输接口的实现技术是较优的选择。Web Service和TCP/UDP Socket 具有实时性强、通用性强、应用广泛、技术支持资源丰富等优势,可以实现跨硬件平台、跨操作系统、跨开发语言的数据传输和信息交换。 项目实施时需要根据现有的信息采集系统的技术特点来具体分析,以选定采用Web Service或TCP/UDP Socket作为接口实现技术,必要时可以两种方式并举,提供高兼容度的接口形式。 为了保护接入接口及其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避免恶意攻击访问,避免恶意数据窃取,可以使用身份认证、加密传输等技术来加以保证。 统一数据采集接口的工作流程可以如下进行:

电力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介绍

电力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 测控技术与仪器0840308234 张臻欢 摘要: 介绍了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各部分的功能和运行原理,以及一种基于USB和CAN总线技术的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一个USB-CAN节点和多个数据采集结点构成,采用CAN总线构成通信网,以USB总线接口实现主节点与计算机的通信,数据采集结点完成电力设备参数采集,可以通过一台主机监控多个电力设备状态参数。该系统实现了电力监控系统中的电力参数检测和总线通信,具有实时性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容易扩展新节点等优点。 关键词: 电力监控、数据采集、功能运行原理、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局域网总线 引言: 计算机的出现,使监控系统的设计与使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引入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系统前,监控系统的功能局限于远程控制和简单的状态信号显示。当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监控系统出现后,大容量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才有可能被广泛地运用,并成为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对电力监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监控及数据采集的功能 1.1数据采集 周期性地从RTU中采集数据是它的基本功能。电力系统中的大多数系统是以查询方式采集数据,即RTU仅在接收到主站对其请求后,才把数据传送给主站。它有2种可选用的RTU响应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发送所需点或点集的实际值或状态;另一种方式是仅发送前一次查询请求以来状态发生过的变化或数据值超过一预先定义的增量变化范围的点或点集。后者称为报告异常事件方式。此方式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了主站处理时间。通信线路中平均负荷也比第一种方式要小。不过,通信线路必须具有足够的带宽容量,以适应最坏情况,即在电力系统出现大干扰时,大量点的数据会发生快速变化,而此时调度员却最需要及时和准确的数据。 数据采集过程可认为是一些专用及高度相关子过程的过程集。这些子过程为:a.对RTU 内部数据库的查寻及快速修改;b.主站周期性地对RTU进行查询;c.把主站所需的RTU 数据传送给主站;d.校核因传送所引起的数据错误;e.换算数据工程单位;f.通过写入来覆盖数据库中的原有状态或数值。 1.2信息显示 信息显示是有选择地检索数据库中固定数据及实时数据,并将其组合后提供给运行人员的过程。通常将其显示在有限的图形CRT彩色屏幕上。固定数据包括发电厂、变电站接线图的信息及其它不随时变化的可显示信息。可变数据包括二态或三态设备的状态和数量变化,并可能带有符号的模拟量。通过名字或标识符来表示的设备名称和点的标志常被认为固定值,并被附在变量后面。 显示常常选择分层的树结构形式。在此结构中,索引页面(或者叫菜单)允许运行人员用光标定位技术(键盘、鼠标、跟踪球或屏幕接触定位法)来选择各种信息的显示。在同一系统中,常常提供多种显示选择方法,如专用功能键、显示标识符或名字的键盘输入。 专用功能键使显示的时间大为缩短。但由于受空间的限制,因而这种键的数目是有限的。用标识符进行键盘选择,要求运行人员记住及使用相互参照表。 也有除CRT之外的其它显示介质。一般有动态模拟盘,它主要通过灯光的变化来显示。

野外数据采集与巡护信息系统

5.5.1.2 野外数据采集与巡护信息系统 5.5.1.2.1 需求分析 野外考察是获取数据资源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保护自然保护区物种免受 人为破坏和开展大熊猫等物种的生态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卧龙及周边其它大熊 猫自然保护区每年都需要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野外调查,以获取物种分布和人 为干扰等数据。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分为野外监测和野外巡护,获取的数据 包括动物生境信息、大熊猫粪便咬节、样线调查、竹子样方和植被样方等。 目前,卧龙以及其它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调查数据获取方式是科研人 员提前准备好一定格式的纸质报表,在野外考察过程中手写录入。待回到办公 室后,再将获取的数据录入计算机系统。这种方法的缺点:(1)需要录入两次,效率较低,而且容易出错;(2)实时性差;(3)格式不规范;(4)无法集成采集多信息源(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5)纸质材料在野外环境下容易破损和丢失,不便保存,也影响到数据的有效长期保存。另外在卧龙保护区 的保护和科研工作中,都要进行野外巡护,通常来说工作人员都是携带相关的 设备去野外进行调研,然后记录下这次野外巡护过程中经过的地点,在这些地 点拍的照片或者记录的信息,作为这次巡护过程的信息保存下来。目前这种记 录过程都是靠人工完成,而且无法把巡护的路径和照片等信息进行自动集成整合,实现野外巡护多源信息的自动化集成和保存。所以需要一套野外观测数据 的自动化采集与巡护信息系统。 5.5.1.2.2 标准规范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7942-2000)》 《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8315-2001)》 《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第1 部分(GB/T 1794.1-2000)》 《软件工程术语(GB/T 11457)》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 8566)》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 8567)》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 12504)》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GB/T 12505)》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CADCSC)》 5.5.1.2.3 建设方案 野外数据采集与巡护信息系统主要是根据自然保护区科研人员野外监测和巡护的需求,能够动态定制数据采集信息,在野外考察过程中通过携带的移动 设备实现数据的数字化采集,并能够将采集到的科学数据通过网络或者存储卡自动导入后台数据库系统中。同时实现巡护路径和巡护信息获取与保存、无缝集成和可视化展现,实现保护区巡护信息的有效管理,为巡护工作提供参考,更好的促进保护工作。该系统应主要实现如下功能: (1)野外数据采集: 1)基础数据维护:维护野外采集点的信息。 2)采集任务管理:生成采集任务,并将其发送到采集终端上。 3)采集数据管理及分析:接受采集到的信息,并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分析和管理。 4)身份认证:完成野外作业人员的身份认证管理。保证调查结果真实有效。

注塑机数据采集系统解决方案V 全盛

注塑工序PLC数据采集及 现场报工系统 解决方案v1.2 广东天心天思软件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Version: 1.2 注:本系统方案书属本公司机密文件,仅提供给贵单位的决策层人员和主要相关负责人参考。

文档控制修订记录 审核记录 分发记录 修订内容

目录 1.概述 (3) 2.项目背景 (3) 3.应用原理图 (4) 4.系统核心目标 (6) 1、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保存 (6) 2、SPC管理 (19) 3、生产计划管理及自动报工 (21) 4、入库管理 (26) 5、现场系统预警 (28) 6、总控中心&电子看板 (31) 5.与现有ERP系统集成 (32) 6.XX公司注塑车间实地采集数据 (33) 1.概述 我们根据过去在行业内类似项目的建设经验,以及调研分析本次业务需求自身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以下解决方案,本方案书从系统建设目标、技术解决方案、应用解决方案方面作了概要的论述。 我们相信,通过实施本方案及双方真诚的合作,XX公司注塑生产车间的“生产现场数据采集系统”信息化平台项目建设一定会取得圆满的成功。 2.项目背景 目前,XX公司注塑生产车间已经准备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生产设备过程的管理和监控,是管控一体化的桥梁,属于与生产过程链接的企业信息系统。对于生产管理者来说,以“生产订单执行”为核心的“生产过程”管理,“事前预警、保证质量、过程透明”乃是重中

之重。 本方案的系统包含数据采集、设备状态监控、工艺参数稽核、设备异常报警、自动报工、生产看板等多个部分。可以管理、跟踪、记录每一台设备的作业环节,实现了高效率、全面的信息化采集监控管理。通过系统,工厂的管理方式将从办公室延伸到工厂现场作业的层面。 根据调研,我们了解到企业目前可能面临下述几个问题: 第一、生产过程高度依赖生产设备,设备的关键参数运行情况对于产成品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第二、生产过程关键参数数据无法实时采集和即时分析,质量存在失控风险; 第三、缺乏预警机制,当设备参数异常或者生产过程某个节点有异常,不能及时通知相关岗位; 第四、打通各个生产环节的数据,将生产数据串联起来,建立整个生产过程的总控中心,对整个工厂的生产情况一目了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根据自身在行业内的多年经验,根据贵方的构想为贵方提出我们的解决方案。 3.应用原理图 应用原理图: 原理说明:采集终端设备数据,通过无线(有线)网络传入数据采集服务器

移动信息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移动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由于移动终端的携带方便,信号覆盖广,操作便捷等优势,使得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生活必带随身用品,人们对其给予了越来越高的关注与期望。 企业和政府依托移动终端,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定位技术、通过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形成科学的数据采集和更新机制,完成对流程、管理问题的表单、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实现精确、快捷、高效、可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管理模式,实现应用与管理方式的多样化。 一、移动终端应用分析 传统的数据采集方式的问题: 依赖于纸质表格和手工填报,之后输入至相关的计算机系统。这样的操作方式存在很多问题,如手段单一、数据传递不及时、无法确认数据采集的地理位置、时间等。 数据质量难以保证。 数据采集的过程无法监控。 大量繁杂的事后录入工作,不但增加了工作量,录入错误的几率也很高。

传统数据获取方式的问题: 要求复杂的数据交互,同时兼顾现场数据查询和数据录入。 需要固定场所、固定布局的企业和政府信息化建设。 人们需要在企业、政府的内网完成数据查询与阅览。而随时随地的获取所需信息至关重要。人们不可能将海量数据带在身边,尤其是当这些数据存储在内网的数据库中的时候。 二、数据采集解决方案 移动数据采集系统以移动终端为载体,结合2G/3G等移动通信网络,建立起一套可移动化的信息系统,通过将企业、政府的内部办公、业务系统扩展到移动终端的方式,帮助用户摆脱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用户随时随地关联内网系统,获取所需任务与信息,按照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快速执行采集任务的填报工作,完成对文字、表单、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的采集和实时传递,保证采集任务的快速构建和及时传输、摆脱地域性和网络资源设备的限制,实现精确、快捷、高效、可视化的数据采集模式。 通过整合移动数据采集、信息查询、第三方系统等,形成一套完备的移动应用平台,终端应用可完成数据录入、查询展示等功能,后台管理系统用于接收终端上报的采集数据、管理任务分类和派发、查看任务进展、信息反馈、数据统计、分析和展示以及工作监督等相关工作。

基于Web的远程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

第32卷第4期电子科技大学学报V ol.32 No.4 2003年8月 Journal of UEST of China Aug. 2003 基于Web的远程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 陈 新* (郑州轻工业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系郑州 450002) 【摘要】分析了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Web技术的远程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Web 数据库采用ASP技术实现,远程智能终端采用单片机系统实现,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实现对现场设备状态的监控。 该设计方案在实现铁路供水监控系统中取得了成功,通过控制网和Internet的结合,实现了集控制、管理、信息、 网络于一体的企业综合自动化。 关键词监控系统; Web数据库; 服务器; ASP技术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识码 A Application of Long Distance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Web Chen Xin (Dept.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ling Eng., Zhengzhou Inst. of Light Ind., Zhengzhou 450002)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general significance of the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 is analyzed, and also a design project of water supply’s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based on Web is introduced. The Web database adopts ASP technology to realize, and the long distance intelligent terminal uses MCU system. The user can supervise and control the water supply’s equipments though the browser. The design has met with success in the system of railway water supply’s supervisory control. Though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control network and Internet, the corporation can achieve its automation with contro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ogether. Key words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 Web database; service; ASP technology 监控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网络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具有控制功能强、操作简便和可靠性高等特点,可以方便地用于工业装置的生产控制和经营管理。监控技术经过了单机监控系统、集中式监控系统和网络范围内的远程监控三个发展阶段。远程监控是指本地计算机通过网络系统对远端的控制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1],其中基于Web的远程监控与数据采集(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CADA)模式成为当前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2]。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利供应、电力供应、环境监测、城市燃气供应、集中供热以及银行防盗等系统的正常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系统的特点是站点分布较为分散,而站点的正常运行又极为重要。以铁路沿线供水为例,其供水站点的分布很广,传统的人工现场监控浪费人力物力,效率低下,所以研制开发低成本、高可靠性、配置灵活,适用范围广的远程监控系统具有普遍的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结合某铁路局沿线供水监控项目,开发了基于Web的远程监控与数据采集的系统方案。 1 系统整体说明 基于Web的远程监控系统可分为现场监控(智能终端)、监控中心(包括通信模块、数据库服务器、Web服 2002年11月12日收稿 * 男 43岁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过程控制方面的研究

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野外数据采集方法 野外数据采集包括两个阶段:控制测量、碎部点采集。控制测量的方法与传统的测图中的控制测量基本相似,但以导线测量为主的方式测定控制点位置。碎部点数据采集与传统的作业方法有较大的差别。这里主要介绍采用全站仪进行碎部点数据采集的两种方法。 一、测记法数据采集 碎部点的数据采集每作业组一般需要仪器观测员1人、绘草图领尺(镜)员1人、立尺(镜)员1~2人,其中绘草图领尺员是作业组的核心、指挥者。作业组的仪器配备:全站仪1台、电子手簿1台、通讯电缆1根、对讲机1副、单杆棱镜1~2个,皮尺1把。 数据采集之前,先将作业区的已知点成果输入电子手簿。绘草图领尺员了解测站周围地形、地物分布,并及时勾绘一份含主要地物、地貌的草图(也可在放大的旧图上勾绘),以便观测时标明所测碎部点的位置及点号。仪器观测员在测站点上架好仪器、连接电子手簿,并选定一已知点进行观测以便检查。之后可以进行碎部点的采集工作。采集碎部点时,观测员与立镜员或绘草图员之间要及时联络,以便使电子手簿上记录的点号和草图上标注的点号保持一致。绘草图员必须把所测点的属性标注在草图上,以供内业处理、图形编辑时用。草图的勾绘要遵循清晰、易读、相对位置准确、比例一致的原则。一个测站的所有碎部点测完之后,要找一个已知点重测进行检查。 二、电子平板数据采集 测图时作业人员一般配备:观测员1人、电子平板(便携机)操作员1人、立尺(镜)员1~2人。 进行碎部测图时,在测站点安置全站仪,输入测站信息:测站点号、后视点号及仪器高,然后以极坐标法为主,配合其它碎部点测量方法施测碎部点。例如电子平板测 绘系统中,常用的方法有极坐标法、坐标输入法,它们的数据输入 可以通过通信方式由全站仪直接传送到计算机,也可以采用设计友 好、清晰的图形界面对话框输入,如图6-31。 对于电子平板数字测图系统,数据采集与绘图同步进行,即 测即绘,所显即所测。 图6-31 碎部点测量输入对话框

数据采集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数据采集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数据采集系统起始于20设计50年代,1956年美国首先研究了用在军事上的测试系统,目标是测试中不依靠相关的测试文件,由非熟练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测试任务是由测试设备高速自动控制完成的。由于该种数据采集测试系统具有高速性和一定的 灵活性可以满足众多传统方法不能完成的数据采集和测试任务,因而得到了初步的认可。大约在60年代后期,国外就有成套的数据采集设备产品进入市场,此阶段的数据采集设备和系统多属于专业的系统。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微型的发展,诞生了采集器,仪表同计算机溶于一 体的数据采集系统。由于这种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优良,超过了传统的自是这一类的 典型代表。这种接口系统采用积木式结构,把相应的接口卡装在专用的机箱内,然后 由一台计算机控制。第二类系统在工业现场应用较多。这两种系统中,如果采集测试 任务改变,只需将新的仪用电缆接入系统,或将新卡在添加的专业的机箱里即可完成 硬件平台中建,如果采集测试任务改变,只需将新的仪用电缆接入系统,或将新卡再 添加到专用的机箱即可完成硬件平台重建,显然,这种系统比专用系统灵活得多。20 世纪80年代后期,数据采集系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工业计算机,单片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组合,用软件管理,使系统的成本降低,体积减小,功能成倍增加,数据处 理能力大大加强。 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国际上技术先进的国家,数据采集技术已经在军事,航 空电子设备及宇航技术,工业等领域被广泛应用。由于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出现了高性能,高可靠性的单片数据采集系统(DAS)。目前有的DAS产品精度已达16位,采集速度每秒达到几十万次以上。数据采集技术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技术,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阶段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更先进的模块式结构,根据不 同的应用要求,通过简单的增加和更改模块,并结合系统编程,就可扩展或修改系统,迅速地组成一个新的系统。该阶段并行总线数据采集系统高速,模块化和即插即用方 向发展,典型系统有VXI总线系统,PCI,PXI总线系统等,数据位以达到32位总线宽度,采用频率可以达到100MSps。由于采用了高密度,屏蔽型,针孔式的连接器和卡 式模块,可以充分保证其隐定性急可靠性,但其昂贵的价格是阻碍它在自动化领域取 得了成功的应用。 串行总线数据采集系统向分布式系统结构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可靠性不断提高。 数据采集系统物理层通信,由于采用RS485双绞线,电力载波,无线和光纤,所以其技术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工业现场数据采集和控制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由于目前局域网技术的发展,一个工厂管理层局域网,车间层的局域网和底层 的设备网已经可以有效地连接在一起,可以有效地把多台数据采集设备联在一起,以 实现生产环节的在线实时数据采集与监控。

电力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电力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研究 摘要:随着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建设能源互联网、实施大数据创新应用等 国家战略的推进,计量传统业务向新型业务拓展,营销业务向社会化全业务链延伸。跨专业协同持续深化,对电力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的支撑能力提出新的 要求。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全面总结采集系统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梳理 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不足,分析面临的内外部形势,结合业界成熟的新技术,提出 新一代电力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 关键词: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防护 引言 电力监控系统作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的网络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一旦遭受网 络安全攻击将可能导致大面积停电事件,严重威胁企业和国家安全。因此提高电力监控系统 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电力监控系统防护基本原则 电力监控系统防护整体方案设计上要遵循“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 的原则。 1.1安全分区 根据运行业务安全等级要求不同,将电力监控系统划分为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其中生产控制大区又分为控制区(安全I区)和非控制区(安全II区),管理信息大区又分 为安全Ⅲ区和安全Ⅳ区。安全等级低的业务系统可以放在高安全区内,安全等级高的业务系 统不允许放在低安全区内。除此之外,还设置安全接入区,使用公网通信、无线通信的业务 通过安全接入区接入电力监控系统。 1.2网络专用 生产控制大区业务使用调度数据网承载,管理信息大区业务使用综合数据网承载,调度 数据网和综合数据网使用独立的设备组网,在物理上实现网络安全隔离。使用MPLS-VPN技术,划分实时VPN和非实时VPN,实现安全I区和安全II区的逻辑隔离。 1.3横向隔离 生产控制大区与管理信息大区使用电力专用的横向隔离装置实现物理隔离,生产控制大 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内部使用防火墙等具有访问控制功能的网络设备进行逻辑隔离,安全接入 区使用电力专用横向隔离装置与生产控制大区和管理信息大区实现物理隔离。 1.4纵向认证 各级生产控制大区使用纵向加密认证装置与调度数据网连接,为上下级调度机构或主站 与子站的控制系统之间的调度数据网通信提供双向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服务。 2电力系统监控和数据采集系统

数据采集处理项目技术方案

xxx大数据库中心数据库 投资商和企业数据采集处理项目 项目编号: 技术方案 xxx有限公司 二○一七年六月 目录 1 引言 ................................................................................................................................................................... 1.1 项目背景 (2) 1.2 项目目标............................................................................................................................................. 1.3 建设原则............................................................................................................................................. 1.4 参考规范............................................................................................................................................. 1.5 名词解释............................................................................................................................................. 2 云数据采集中心 ............................................................................................................................................... 2.1 需求概述............................................................................................................................................. 2.2 总体设计 (7) 2.3 核心技术及功能 ................................................................................................................................. 3 大数据计算平台 ............................................................................................................................................... 3.1 需求概述........................................................................................................................................... 3.2 总体设计........................................................................................................................................... 3.3 数据模型设计................................................................................................................................... 4 数据运营 ......................................................................................................................................................... 4.1 数据挖掘分析 .................................................................................................................................... 4.2 数据分析处理的主要工作 ................................................................................................................ 4.3 数据分析团队组织和管理 ................................................................................................................ 5 安全设计 ........................................................................................................................................................... 6 风险分析 ........................................................................................................................................................... 7 部署方案 ........................................................................................................................................................... 8 实施计划 ........................................................................................................................................................... 9 技术规格偏离表 ............................................................................................................................................... 10 售后服务承诺 ................................................................................................................................................. 11 关于运行维护的承诺 ..................................................................................................................................... 12 保密措施及承诺 ............................................................................................................................................. 13 培训计划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