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当代十七年文学 自己整理

现当代十七年文学 自己整理

现当代十七年文学 自己整理
现当代十七年文学 自己整理

第四章50至70年代文学(1949——1977)

第一节概述

1、十七年文学:1949——1966,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左倾思潮不断干扰

2、建国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标志着

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文艺工作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3、50年代前、中期,三场思想批判运动:

①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政治过多干预文学);

②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俞平伯的政治性围攻深入到岁胡适学术思想的前面批判),

③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批判胡风的三个方面:立场、态度、观点;胡风文艺理论:

主观战斗精神、精神奴役的创伤、处处有生活)。

4、1956.5.2,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扩大人民内部的民主和自由

(2)提倡独立思考,反对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

(3)推动创作自由、讨论自由、批判自由

受其影响,一批敢于揭露社会阴暗面或真实描写人性、人情的作品冲破“禁区”应运而生;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也摆脱教条,产生了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钟惦棐《电影的锣鼓》等有一定独立见解的文章。

5、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文汇报》公开发表,拉开文化大革命序幕。

6、1953.9北京召开第二次文代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确定为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的最高准则,有积极影响,但导致十七年文学基本呈现出现实主义一元化格局,失却了创作思想、创作方法的多样性。

7、创作流派:

①“山药蛋派”:小说领域,以赵树理为代表,由马烽、西戎、孙谦、胡正、李束为等作家组成的山西作家创作群落,恪守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品质朴无华,幽默活泼,极富山西农村的乡土气息;

②“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包括刘绍棠、从维熙、林斤澜等作家,他们的小说善于以轻盈的散文笔调描摹时代风云,以简驭繁,白描传神。

8、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不足:

(1)因政治宣传、中心任务的制约被迫付出真实性缺失的代价了,一系列政治性批判运动之后,作家们被不能写劳动人民精神奴役的创伤、不能表现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束缚。(2)“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口号的功利目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仍客观存在,受“大跃进”影响,这种创作方法带有浓重的理想化乃至空想化的倾向;

(3)一些作品严重脱离现实,助长浮夸风和共产风,影响了现实主义的深化,逆向冲击了现实主义创作;

(4)1962年之后,“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政治形势,更是造成了现实主义的之越走越窄的局面。

9、文革期间:文化专制主义、文化蒙昧主义——创作衰败萧条,除“革命样板戏”和一些属于“阴谋文艺”的作品。

革命样板戏:1967年5月,在江青主导下改编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风》,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这8个剧目冠以“革命样板戏”称号。“革命样板戏”以政治乌托邦的方式讲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现代民族国家创立的历史和巩固这一成果的现实。斗争哲学和道德理想是它的主要思想资源,它从理想化出发,设计情节和戏剧冲突,塑造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因为戏中没有家务事、儿女情,人物成了阶级的符号,“革命样板戏”被江青一伙据为己有作为政治资

本,并在“文革”中把推广“样板戏”作为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反革命政治阴谋的重要手段。10、江青等人鼓吹“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原则和“主题先行”论等观点

“根本任务”论: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典型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11、衡量十七年文学的标准:“人的失落”、“自我”的失落以及文学本体的失落。

12、台湾文学、香港文学P258—260

第二节“十七年”的小说

一、概述

它主要继承此前解放区文学的传统,坚持这一时期所理解的社会主义方向,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潮,展现中华民族除旧布新的时代风貌。

1、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

革命历史特指在中共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构成了革命历史小说叙述的主要对象。它主要讲述“革命”的起源的故事,讲述革命在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之后,如何最终走向,具有为革命作合法性论证,将革命斗争历史化,打造国民关于革命的集体记忆等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

历史题材:以反映民主革命为主

(1)反映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曲波《林海雪原》、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短篇小说:峻青《黎明的河边》、茹志娟《百合花》。P261 (2)描写抗日战争和二三十年代的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孙犁《风云初记》、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冯德英《苦菜花》、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高云览《小城春秋》、杨沫《青春之歌》、欧阳山《三家巷》、梁斌《红旗谱》;中短篇小说:孙犁《铁木前传》和《山地回忆》;革命斗争生活速写:王愿坚《党费》和《七根火柴》。P261—262 ☆孙犁:革命文学的“多余人”(“非战争化”、淡化硝烟、抒写情感与个性)

《铁木前传》(合作化小说中的另类、背景:农业合作化)

两大阵营:个人发家VS“合作化”

(木匠黎老东、六儿、小满儿)VS(铁匠傅老刚、九儿、四儿)揭示了5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的生活风貌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予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

问:《铁木前传》与“百花时代”有何精神关联?(“百花时代”的文学精神:揭露人性阴暗面;人性美、人情美)

(3)抗美援朝:杨朔的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陆柱国的长篇小说《上甘岭》、路翎的短篇小说《洼地上的“战役”》(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一段无法实现的“跨国爱情”,朝鲜姑娘金圣姬、志愿军战士王应洪、班长王顺)P262

(4)近代历史题材: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张劼力《大波》P262

(5)古代历史题材:短篇:陈鹤翔《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耘《杜子美还家》、徐懋庸《鸡肋》(代表作);长篇:姚雪垠长篇小说《李自成》(第一卷)。P262 △借历史事件来传达知识分子强烈的现实情怀和忧患意识,如黄秋耘《杜子美还家》、冯至《白发生黑丝》;

△对知识分子自身现实处境、心领状态的关注是这批小说更为重要的思想价值所在,如陈鹤翔《陶渊明写<挽歌>》(颜延之、慧远法师、庞迭之)、《广陵散》。

红色经典:“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现实题材:反映农村生活

(1)短篇开端:马烽《一架弹花机》、赵树理《登记》、康濯《水滴石穿》、谷峪《新事

新办》、高晓声《解约》;李隼《不能走那条路》;秦兆阳《农村散记》、康濯《春种秋收》、马烽《三年早知道》、西戎《宋老大进城》等;P263

(2)长篇反映农业合作化具有代表性的:赵树理《三里湾》、周立波《山乡巨变》、柳青《创业史》(第一部);P263

(3)农业合作化之后短篇小说:王汶石《新结识的伙伴》、李隼《李双双小传》;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茹志娟《静静的产院》、赵树理《实干家潘永福》和《套不住的手》、张庆田《“老坚决”外传》;60年代前期问世的两部长篇小说:浩然《艳阳天》、陈科登《风雷》;P263

三类不可忽视的小说:①反映工业建设的长篇小说,如:周立波《铁水奔流》、雷加《春天来到了鸭绿江》等;②“干预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绍棠《田野落霞》等短篇小说;③爱情题材: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宗璞《红豆》、邓友梅《在悬崖上》、陆文夫《小巷深处》等短篇小说。(②③类被称为“百花文学”)

“萧也牧创作倾向”:作者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提炼、集中、概念,重视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复杂性,不回避那些幼稚的、粗糙的、有缺憾的事物,他笔下的人物并不是常常鲜活的,但大致都给人一种质朴的真实感,不像那种高调子的神和脸谱化的鬼,无论先进的、一般的或反面的人物,都使人觉得那正是我们熟悉的同时代人。

《我们夫妇之间》是新中国第一部城市小说,表现了一对由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夫妻进城后的一些生活矛盾,结果二人相互理解,重归于好。认为作品歪曲和丑化了工农干部的形象;认为是“脱离生活,或者是依据小资产阶级观点、趣味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是“小资产阶级创作倾向”。

1956年,由于“百花齐放,百花争鸣”方针的提出,文艺界出现了空前活跃的景象。许多作家敢于正视现实,独立思考,创作的题材领域也得到拓展,出现了一批“干预生活”和爱情题材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是短篇小说,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这些作品也被后来的文学史家称为“百花小说”。

干预小说:揭露社会阴暗面,对现实中不健康的方面针砭、揭露,同时也赞扬好的方面,有积极与针砭意义。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刘世吾、林震、赵慧文):理想的人生是永不衰退的青春热情加上成熟复杂的人生经验。“成长小说”——教育小说。

爱情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冲破50年带前期颇为流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束缚,抓住爱情生活所特有的内容,大胆探索人物内心的隐秘,深入揭示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宗璞《红豆》(江玫、齐虹、萧素)

“革命+恋爱”的叙事模式:(1)革命与爱情的冲突:江玫一边改造自己接受革命,一边反省陷入爱情漩涡的脆弱;(2)知识分子个人的生活道路的选择与“历史”的抉择:江玫与齐虹的分离。

宗璞对“革命+恋爱”模式的转化:追忆、空间的撕裂、将敌人妖魔化、将革命圣洁化、神圣化。

2、怎么样理解十七年小说创作实绩和文艺政治之间的矛盾现象,乃至怎样理解整个十七年左倾文艺思潮逐步升级,而小说创作却取得了可喜的收获呢?

答:(1)“左”的政治运动、文学批判与文学创作,毕竟分属两个范畴,前者对后者有影响,但并不总是或者绝对地决定后者的全部状况;

(2)左倾思潮本身有一个萌发、演进、膨胀的过程,一方面他们不断恶化,一方面党和政府又不断调整文艺政策,如提出“双百”方针,纠“左”抑“左”;

(3)一些作家采用各种方式抵制左倾思潮,或公开,或隐蔽,或清醒直接,或听从生活的

召唤,在创作实践中进行非自觉的抗衡。

总之,本时期小说在左倾思潮愈演愈烈中,历经坎坷,曲折前进,不能因此而片面地抹杀其成就。

3.十七年小说的缺失:P265

(1)简单、机械地理解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把文艺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等同于直接服务与政治;

(2)由于从抽象的政治结论出发,一些小说采用非文学的构思方法,形成了同一的图解理念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公式化、概念化倾向;

(3)对现实主义的理解比较狭隘,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不够多样,更缺乏有批判现实主义深度的作品。

4、这一时期的台湾小说创作作家及作品P266—270

二、长篇小说

1、《红日》(革命战争的史诗叙述)

史诗:某种历史条件的美化(理想化)的表现:这种历史事件必须是由全体人民参加的事件,必须贯穿着人民的、宗教的、道德的和政治的生活,并且对于人民的命运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果这件事不只涉及一个民族,而且涉及整个人类,那么,描写这件事的诗必然就愈加接近史诗的标准。史诗品格是由宏大的规模、丰富的历史内涵、深刻的思想、令人景仰的英雄形象、庄重崇高的风格构成的。(注意理想化、全民性、超越现实的时空界限、“包含历史的”)

作者:吴强,亲身经历涟水、莱芜、孟良崮等战役,《红日》就取材于这段生活。《堡垒》也是其作品。

人物:沈振新、梁波、刘胜、石东根、张灵甫P272--273

事件:小说以解放军沈振新新军与张灵甫率领的国民党整编的七十四师的两军对抗为焦点。

以孟良崮战役为重点。

《红日》的显著特色:

(1)将历史纪实与艺术创造相结合,表现广阔的战争画面和生活图景。部分使用真实姓名,增加真实感;源于历史,高于历史,“不是写战史,却又写了战史;写了战史,但又不是战史。”

(2)力图生活化、个性化地表现人物的复杂性格。采用互补手法,从侧面、正面,通过一系列情节和细节,表现人物个性。

2、《红岩》(人物的英雄化、信仰的绝对化、情节的传奇化)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还一起合作报告文学《圣洁的鲜花》、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事件:是一部反映光明与黑暗最后决战的长篇小说,以重庆地下党和被囚禁于“中美合作所”的共产党人的斗争事迹为题材。

主要人物:许云峰、江姐、双枪老太婆

艺术特点:(1)小说通过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和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刻画人物形象。许云峰舌战群敌、难友集体绝食、狱中新年联欢等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增添了传奇色彩;

(2)采用了多线索的网状结构方式。

3、《红旗谱》(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革命的合法化和历史化)

作者:梁斌

事件:30年代初在河北保定一带农村开展的“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斗争。

朱老忠的成长史:将革命历史化

主题:中国农民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战胜阶级敌人,解放自己。人物:朱老巩、严老祥、朱老忠、严志和(农民)VS冯兰池、冯贵堂(地主)

朱老巩的人物形象:

(1)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性;

(2)二十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使他增添了“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

(3)不寻常的人生磨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使他逐渐加深了对现实生活的认识,养出了“出水才看两腿泥”的坚韧性。

总之,朱老忠是一个生活在20世纪初叶新旧两个时代交替时期的农民英雄形象。他的身上既保留了旧时代豪侠的特张,又增进了新时代英雄的精神。

一些成就:

(1)就人物而论,《红旗谱》在特定的历史内容和深厚的地域土壤上,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具有民族文化心理特点的人物形象,如朱老忠的形象;

(2)在艺术上,重视文学的民族形式,作品“比西洋小说写的略粗一些,但比中国的一般古典小说要写的细一些。”;

(3)在语言方面,从词汇到语法,都注意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生活化,来自农民群众,又进行必要的提炼加工,尽可能通俗易懂,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

4、《青春之歌》(革命历史的女性叙事)

作者:杨沫

总括: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展现了她从争取个性解放到走向献身于社会解放的革命事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艰难旅程,从而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林道静形象:是一个在党的教育下不断成长,从追求个性解放到献身社会解放,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中华名族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小说艺术特点:

(1)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结构,右派众多的人物、复杂的时间和纷繁的生活场景,从而概括了丰富的社会内容;

(2)浓郁的抒情笔调。

“女性文学”:女性主义者倾向认为,对“费勒斯中心主义”充满怀疑与警觉,对男性意识形态具有批判眼光与立场,力图将女性被男性话语遮蔽的真实生命经验传达出来的女性写作,都可以称为“女性文学”。

《青春之歌》与女性写作:

(1)女性的解放之路

(2)“性”与“政治”并置

(3)准自传体:个人记忆

(4)女性经验的转移:王晓燕和戴愉

5、《创业史》(中国乡村变革的历史叙述)

作者:柳青

人物:梁三老汉(中间人物)、梁生宝(灯塔式人物)、姚士杰(富农、妄图扼杀互助组)、郭世富(富裕中农、农村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自发势力)、郭振山(背离党,走资本主义道路)。梁生宝形象:(笔记)社会主义创业者、具有新农民的品质、“灯塔式”人物(以其理想、热情、骨气、胸襟照亮过去生活的苦难、心酸、耻辱,以及现实人生中的种种自私、猥琐、倒行逆施,他是理想主义时代的英雄,体现了柳青理性地把握复杂人生的能力与力度)。(书)这是以个完全摆脱了小生产者私有观念羁绊的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在他身上体现了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和美学观念,历史性地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追求。

梁三老汉形象:淳朴、厚道、勤劳,想发家致富,但自卑保守;“概括了几千年来中国个体农民的精神负担”,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农民的双重性格和摇摆性。是一位动摇于集体致富

和个人发家两条道路的中间人物。

“中间人物论”:先进的、落后的群众数量始终是少数,中间群众占大多数,创作文艺作品时要更多地反映中间人物,60年代文坛在对于柳青的《创业史》中“中间人物”梁三老汉形象的讨论中,邵荃麟提出写中间人物的见解。他强调描写英雄是应该的,但两头小,中间大;中间人物是大多数,而反映中间状态人物的作品比较少。这些看法自然是正确的,但在一个黑白颠倒的年代,该见解被断章取义地理解为以“中间人物”反对“英雄人物”,被江青等人列入“黑八论”并遭到严重批判。

《创业史》艺术特色:

(1)将宏大的结构与精细的描写、深刻的心理刻画与哲理性议论相结合;

(2)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

不足:P283

6、茹志娟《百合花》

取材于人民解放战争,通过“我”、“通讯员”、“新媳妇”三者之间的生活片段的描写,赞美了英雄战士与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揭示了军民的血肉关系的赢得革命战争胜利保证的主题。风格:清新俊逸

百合花:象征着纯洁与爱情

茅盾评:结构严谨,没有闲笔,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

“规范性”主题:“反映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和人民安琥解放军的真诚”、“许多作家曾付出了心血的主题”(茅盾)。①军民的鱼水情;②战争时期的人际关系,作者想借战争年代圣洁的人际情感的回忆与赞美,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慨。

游离于“红色经典”之外:

红色经典VS 《百合花》

(1)正面描写战争——以战争为背景,展露美好的人性;

(2)英雄人物——凡人凡事

(3)严肃、慷慨、阳刚——清新、俊逸、柔美

《百合花》的成功启示文坛:反映悲壮的战争题材,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之外,还可以有其他风格的笔调。

7、峻青

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小陈及其一家P284--285)、《胶东记事》,散文集《欧行书简》、《秋色赋》、《雄关赋》,长篇小说《海啸》、《决战》等。

8、赵树理(从乡村知识分子到革命者、“文摊文学家”与“鲁迅笔法”)

“赵树理方向”:人民的立场、强烈的阶级情感,具有高度的革命功利主义,并创造了生动活泼的、为人民大众所欢迎的新民族形式。

“赵树理现象”: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是一个起伏跌宕、持续不休的话题。从四五十年代之交的红极一时(赵树理方向),到50年代中后期的屡遭批评(《三里湾》、《锻炼锻炼》),从60年代初的“翻案”(大连会议),到文革期间的迫害致死,从80年代的新启蒙语境中再次被确认为毛泽东时代文学的典范,到90年代从民间文化形态的角度凸显其知识分子立场,一直到近十年以来,赵树理的创作和“评价史”仍然是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书写的重要对象。其实赵树理本人的创作不论从思想观念还是艺术手法来看都是比较单纯的,前后期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变化,变化的是时代和文学观念。从关于他的各种言说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时代如何影响到文学的接受和批评,接受与批评又如何塑造了一位作家。

《登记》(张木匠、小飞蛾):揭示了包办婚姻的野蛮性、写出了妇女在封建婚姻制度下的悲惨遭遇。

《三里湾》(第一部描写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长篇小说)

情节:秋收——扩社——整社——开渠

四个家庭:合作化带头人,支书王金生家;热中个人发家的村长,党员范登高家;富裕中农糊涂涂家;党员袁天成家。

主题:生动真实地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初期农村道路的斗争,显示实现合作化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趋势。

第三节“十七年”的诗歌

诗歌基调:颂歌的时代

颂歌是诗人对新的民族国家形象的集体构建,人们把一切美好的希冀寄托于党、领袖、国家和人民,由衷地发出对一个新时代的讴歌赞颂。这种时代颂歌以胜利的欢乐为基调,以热烈的肯定投向现有的生活。

抒情主体:

“大我”:“诗,必须属于人民,属于社会主义”“诗人的‘自我’跟阶级、跟人民的‘大我’相结合。‘诗学与政治学的统一’,‘诗人和战士的统一’。”

郭小川:“只能抒革命之情,抒人民之情,抒无产阶级之情。”

诗歌体式:政治抒情诗、生活抒情诗、叙事诗

政治抒情诗:用贺敬之的话来说,是“‘诗学’和‘政治学’的统一”,它是以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政治鼓动性和迅捷的时事政论性为特征的自由抒情诗体。时事政论和社会运动时政治抒情诗的主要功能,其抒情方式和审美特征均受其政治功能的制约。例如: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石方禹《和平的最强音》、郭小川《致青年公民》、贺敬之《放声歌唱》等。

代表诗人、诗歌:

1、闻捷《天山牧歌》、《苹果树下》(劳动中的爱情)、长篇叙事诗《复仇的火焰》P289--291

2、郭小川(一个人和一个时代——战士兼诗人,“我是个战士,不能没有自己的声音”)《致青年公民》:诗与政论相结合;

《望星空》、《将军三部曲》;

《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日瓦戈医生》、《团泊洼的秋天》……

艺术特色:

(1)时代激情和人生哲理的有机结合,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政治坦诚的心灵,是郭小川人格和诗品的主要特征;

(2)抒情中蕴含着深刻哲理,探求人生的真谛;

(3)重视诗歌形式的创造与创新。

3、贺敬之:新歌剧《白毛女》、《回长安》、《三门峡——梳妆台》、《桂林山水歌》、《十年颂歌》、《雷锋之歌》等。

余光中等P295

4、何其芳

主要作品:散文集《画梦录》、诗集《汉园集》、《夜歌》、《预言》、《夜歌与白天的歌》

《预言》:写初临爱情时的惊喜,对于爱情的憧憬与态度;

《回答》(徘徊在歧路上的缪诗):真实地表达了中国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苦闷,他们热爱新的生活,却又不能放弃个性,特别是与生命相扭结着的长期养成的审美习尚。

“何其芳现象”:何其芳在建国时期到延安时期重要的思想改变,过程是十分曲折的。这种思想进步与艺术退步的“反差现象”、“宣传、批判的理论家”与“探索的理论家”之间的矛盾现象。曾说过:“当我的生活或我的理想发生了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一种向前迈进的时候,我写的所谓散文或杂文却好像没有什么进步,而且有时甚至还有退步的样子。”

5、“为诗而受难”——七月诗人

七月诗人以其在苦难中的自我承担与自我救赎印证了人应有的尊严与高贵,这是七月诗人为诗受难的意义之所在。

曾卓《悬崖边的树》、牛汉《半棵树》(树——受难者形象:孤独、勇敢、坚韧,“沉沦”中的“飞翔”即在坚守中寻求超越,“政治”的苦难转化为“个体生命”的体验,“肉体”的苦难转化为“精神”的苦难。)……

6、穆旦:九叶诗派代表人物,被誉为新诗现代化旗手。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赞美》、《森林之魅》。

《智慧之歌》——穆旦最后的诗

他创造了仅仅属于他自己的诗歌语言:他把充满血性的现实感受提炼、升华而为闪耀着理性光芒的睿智;他的让人感到陌生的独特意象的创造极大地拓宽和丰富了中国现代的内涵和表现力;他使疲软而程式化的语言在他魔法般的驱散下变得内敛、富有质感的男性的刚健;最重要的是,他诗中的现代精神与极丰富的中国内容有着完好的结合,他让人看到的不是所谓“纯粹”的技巧的炫示,而是给中国的历史重负和现实纠结以现代性的关照,从而是传统的中国式的痛苦和现代人类的尴尬处境获得了心理、情感和艺术表现上的均衡和共通。

第四节“十七年”散文

1、60年代初期,《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前线》杂志的“三乡村札记”和《人民日报》的“长短录”,均是颇有影响的杂文专栏。

夏衍《一个奇迹》、《冷面孔》、《“废名论”存疑》,巴人《论人情》、《上得下不得》,徐懋庸《武器、刑具和道具》等是其中有影响的作品。

2、50年代散文三大家:杨朔、秦牧、刘白羽

杨朔《香山红叶》《樱花雨》《茶花赋》《荔枝蜜》

散文艺术风格:P301--302

(1)求诗意的艺术构思。他善于缘情生物,托物言志,常常从细微处落墨,通过比兴或象征手法营构诗意形象,创造诗的意境,借以表达深远的旨意;

(2)缜密精巧的艺术结构。他讲究剪裁布局,又谙识艺术辩证法,行文时云雾遮障,峰回路转,每在“转弯”后升华,卒章显其志。

“杨朔模式”(杨朔散文创作存在的局限):①主题上的单一,片面表现歌颂时代的主题;②谋篇布局存在着刻意求工的较重的人工斧凿痕迹;③艺术表现的沿袭套路乃至渐成模式。这些缺陷给当代散文带来了长期的“模式化”的不良影响。

秦牧:知识性散文

《土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汇集了许多关于土地的见闻,通过上古远景的回溯和眼前现实的勾画,鞭挞不事稼穑的剥削者,歌颂保卫国土、装扮大地的劳动人民。

艺术特色:①纵横联想,能放善收;②文笔生动,声情并茂。

刘白羽:感觉性散文

《长江三日》

刘白羽的散文擅长抒写激情,表现理想,政治色彩鲜明,时代气息浓郁。

散文艺术特色:

(1)他善于运用剪辑手法将历史和现实交织成形象的艺术画面,表达新颖深刻的主题;(2)他擅长融情入景,营造情景交融的壮阔气象,显示出雄浑、豪放的风格特征;

(3)散文语言雄健、绚丽、气势汹涌,给人以“诗化政论”的文体感。

但他的文章有时议论过多且疏于修辞,显得奔放有余而内蕴不足。尤其是在艺术上缺乏“将主题情感、现实表象转化、凝练、熔铸成‘有意味的形式’的能力”,有时还陷入空洞的理

论说教。

第五节“十七年”的戏剧

1、工业题材:夏衍《考验》

农村题材:《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洞箫横吹》、独幕剧《妇女代表》(张桂荣)

战争题材:陈其通《万水千山》、《战斗里成长》、宋之的《保卫和平》、胡可《战线南移》历史剧: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田汉《关汉卿》、《文成公主》;曹禺、梅阡、于是之《胆剑篇》;老舍《义和拳》、丁西林《孟丽君》。、

“第四种剧本”:是评论界对那些并非概念化地表现工农兵生活,以及除表现工农兵生活之外,还描写工农干部、知识分子等的家庭生活、感情生活等的剧本的称谓。主要有越野的《同甘共苦》、杨履方《布谷鸟又叫了》、海默《洞箫横吹》、赵寻《还乡记》等。这些剧作的独到之处,一是对阻碍社会前进的丑恶现象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与批判;二求力求突破“人性”的禁区,写出人复杂的感情世界,受到当时左的思想影响,这些剧作后来大多受到批判。革命样板戏,见上

50年代初,戏曲,戏曲改革与现实政治紧密挂钩。以“推陈出新”为基本方针,以“大力发展现代剧目”、“积极地整理、改编、上演优秀的传统剧目”和“提倡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新的历史剧目”为基本措施,戏曲改造得到了较好的实现。

十七年的戏曲在如下两方面做了变革的努力:

(1)整理改编旧有传统剧目,比如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和昆曲《十五贯》的改编,都是成功的尝试;

(2)创作新的剧目,包括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前者的代表作有评剧《刘巧儿》、沪剧《罗汉钱》、吕剧《李二嫂改嫁》,后者影响较大的作品像吴昕的《海瑞罢官》(京剧)、田汉《谢瑶环》(京剧)、孟超《李慧娘》(昆曲)

2、老舍

《龙须沟》(程疯子、冯狗子)P314

《茶馆》P315

主题思想:以裕泰茶馆为窗口,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茶馆》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末社会、袁世凯死后军阀割据、内战仍频的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的时候。通过埋葬“三个时代”来歌颂新时代和新生活。

人物: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松二爷、刘麻子、唐铁嘴、二德子、宋思子、吴祥子

艺术特色:(1)“大茶馆就是个小社会”,以茶馆为窗口展现整个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2)“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情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

(3)以地道的“京白”传达出浓郁的老北京文化氛围。

问:为啥第一幕写的比第二、三幕好?结合主题、情境、人物来分析。

品位对话

3、田汉:我国现代戏剧运动的奠基人和戏曲改革工作的先行者。

《关汉卿》

主题:(1)“关汉卿精神”:敢爱、敢恨、敢骂、敢还手的反抗精神,“玉可碎而不可取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的不屈不挠精神,强烈的是非之心和正义感,一生“为民请命”的“尺子之心”。

(2)对“弃旧从新,毫无节操”的男人们的批判;碎不分好歹、错堪贤愚,是生命如草芥的滥官污吏的批判;

(3)与其他名士相比。关汉卿接近老百姓,得民心

(4)患难见真情;天地有正气。

缺点:将关汉卿过分政治化、革命化。

第六节“文化大革命”文学

1、《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文艺黑线专政论”——核心;它首先把十七年以来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性论点归纳为“黑八论”,即“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论、“现实主义的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反“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汇合”论和“离经叛道”论,叫嚣要有计划地对它们开展彻底的批判,从而造成了文艺理论领域的大混乱。

其次,谴责十七年以来的文艺作品的“黑”;

再次,污蔑十七年后的文艺队伍的“黑”。

2、“阴谋文艺”:“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创作原则、“主题先行论”

3、两类文学:不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相对于公开文学的“地下文学”

4、郭路生(食指):《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

5、“白洋淀诗群”

6、浩然《金光大道》P328《艳阳天》

中国现当代文学试卷试题.docx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复习资料 贾文丰 河南电大 二 OO五年十一月

前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1)》的考试范围为课本内容。考题类型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即填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同学们在答题中要注意简答题与论述题 的根本区别:论述题必须有要点、举例、分析(甚至是自己的独到见解),而简答只答要点即可,不用展开分析。 希望同学们在复习中牢记“全面复习,重点掌握” 八个字,在全面复习课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本资料的内 容。这里所要说明的是,本资料的论述题“提示”内容不 是唯一的,仅供参考,同学们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发挥。 最后预祝大家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贾文丰 2005年 11 月

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 一、填空 1.鲁迅,原名,字,1881年生于绍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我国文学的奠基人。[周树人;豫才;现代] 2.“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周氏兄弟”是指周 树人和。[周作人] 3.散文《》用精神分析的方法写道学 家对一个乞丐女孩的非分之想,既是对封 建道学家虚伪面目的揭露,也是对人性弱点的深入探讨。 [肥皂;四铭] 4.鲁迅曾受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的影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天演论》] 5.鲁迅在小说《铸剑》的开头,这样写道:“ 刚和他的母亲睡下,老鼠便出来咬锅盖,使他听得发 烦。”[眉间尺] 6.爱姑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离婚] 7 .鲁迅在小说集《彷徨》的扉页上引用了《》中的两句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8.鲁迅在给他的朋友的信中说,他 因为偶读《资治通鉴》,才醒悟到中国人上是一个食人民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它以“叛逆”的精神,打破了当时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一统诗坛的局面,为诗歌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给新时期文学带来了一次意义深远的变革。食指、北岛、顾城、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 .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运动中成立最早、影响和贡献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它于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成立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七月诗派: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 胡适、徐志摩、梁实秋等。先后创办了新月书店、《新月杂志》;主张文学的超阶级、超党派性;以“永恒的人类的文学”否定“无产阶级的阶级的文学”。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成了一场文学革命运动。在中国文学史上竖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示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 新格律诗:诗体的一种。其体结构自由,段数、行数、字数没有一定规格;语言有自然节奏而不用韵。在西方以美国诗人惠特曼为创始人。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也流行这种诗体。所谓新格律诗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形式。又称现代格律诗。是五四以后出现的新诗中不同于自由诗、但又有别于传统诗体、没有固定格律的格律诗体。 戴望舒:代表作有《雨巷》,并因此作被称为雨巷诗人,此外还有《寻梦者》、《单恋者》、《烦忧》等。 艾青:拥有两个创作高潮,第一个高潮是七月派中《鱼化石》《向太阳》为代表,以及后期朦胧诗中也有《致橡树》等诗作 两组意象:太阳、土地 两种情感基调:太阳(光、热)对光明和理想的追求,温暖热烈;土地系列对农民、土地和中国的深层的爱,艾青式的忧郁。 散文: 历史反思(巴金)(p300):巴金在1978年12月在香港《大公报》和《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以反思“文革”为主的散文随笔。 价值:老作家散文的代表,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以“说真话”的方式展示了作者自己建国以后的心路历程,表现了“自我解剖”的忏悔意识。《随想录》这部散文集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诸如“说真话的大书”、“揭露‘文革’的博物馆”、“当代散文史上的里程碑”、“世纪的遗嘱”、“知识分子的忏悔录”,等等。《随想录》中的文章大致右分为两类,一类偏重议论,接近杂文, 另一类以抒情为主,属于抒情散文。散文集:《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随想录: 写作风格:真实自然朴实率真 基本精神:以赤子之心反思历史,剖析自我探求真理。 文化散文:(余秋雨)(p307~p308):代表作:《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 地位,意义:散文本身的突破,一是视角的突破,传统散文多呈现出意识形态视角,余秋雨散文则呈现出文化视角;二是选材的突破,通常散文多以现实生活为素材,余秋雨的散文则以文化史材料为素材;第三点最为重要,即散文观念的突破,传统散文在选材上习惯选取零散材料,表达片断感受,认为散文是小品,是小摆设,呈小篇幅,至多不过“以小见大”,余秋雨的散文选取完整材料,表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教学文稿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 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1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9.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0.《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15.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夏衍的《考验》、安波的《春风吹到诺敏河》、海默的《洞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等优秀作品。16.在60年代初出现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芦荡火种》、《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17.京剧《智取威虎山》取材于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18.80年代初期的实验戏剧(或称“试验性话剧”)主要有马中骏等的《屋外有热流》、高行健的《车站》、马中骏等的《路》、刘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等。19.90年代以后的优秀剧作主要有孟京辉的《思凡》、《恋爱的犀牛》,牟森的《彼岸》,林兆华等的《哈姆雷特》、《三姊妹·等待戈多》,以及李龙云的《正红旗下》、过士行的《鸟人》等。20.《天下第一楼》描写的是民国初年京城老字号烤鸭店“福聚德”的一段兴衰史。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三里湾》中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的代表是(C )。A.刘雨生B.梁生宝C.王金生D.李月辉 2.《创业史》中“中间人物”的代表是(B )。A.“糊涂涂”B.梁三老汉C.“亭面糊”D.陈先晋 3.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D )。A.《三里湾》B.《“锻炼锻炼”》C.《卖烟叶》D.《登记》 4.在《三里湾》中,范灵芝放弃了落后的马有翼,而嫁给了“爱社如家”的小发明家(A )。A.王玉生B.马有翼C.王金生D.满喜 5.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学影响最深,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农

(完整word版)现当代文学备考题库

一、填空 1、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 是推动文学革新的两个代表性人物。是当时主要的文学期刊。 (陈独秀、胡适、《新青年》)2、鲁迅的是现代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狂人日记》) 3、巴金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是由三部中篇组成的。(《雾》、《雨》、《电》) 4、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 (《卓文君》、《王昭君》、《聂荌》) 5、戴望舒是三十年代的代表诗人。(“现代派”) 6、艾青,现代著名诗人。一诗抒发了对抚育他的保姆的深 情的追怀。(《大堰河我的 保姆》) 7、现代女作家丁玲的代表作有日记体小说和长篇小 说。(《莎菲女士 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8、老舍的作品很有北京韵味。他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和话 剧。(《骆驼 祥子》、《茶馆》) 9、张天翼是现代文坛杰出的作家。他写的短篇小说不仅是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史上的名篇,还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之林。 (讽刺、《华威先生》) 10、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和短篇小 说 。(《子夜》、《林家铺 子》) 11、赵树理是中国农村题材的优秀小说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中篇小说。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12、中国当代文学是指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史。(1949)

13、舒婷是新时期的新诗潮的代表诗人之一,代表作 有、 。(《致橡树》、《双 栀船》) 14、《人生》的作者 是。 (路遥) 15、《尘埃落定》描写的是族的事。(藏) 16、《林海雪原》的作者是。(曲波) 17、顾城的《一代人》中有一句富有哲理的诗句 是: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18、林语堂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作家,他用英文创作的长篇小 说曾获诺 贝尔文学奖提名。(《京华烟云》) 19、张恨水是通俗社会小说家,他的作品语言精练、明白晓畅,其代表 作是三十年代销售量最大 的长篇小说。(《啼笑因缘》) 20、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长篇。(通讯) 二、选择题 1、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是() C A陈独秀《文学革命论》B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C胡适《文学改良刍议》D周作人《平民文学》 2、现代最早的白话新剧是胡适的() D A《新潮》B《少年中国》C《尝试集》D《终身大事》 3、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是() A A文学研究会B新潮社C少年中国社 D创造社 4、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是() B A《孔雀胆》B《屈原》C《虎符》 D《高渐离》 5、最早发表白话新文学作品的刊物是() A A《新青年》B《时事新报》C《小说月刊》 D《京报》 6、下列哪一个不是老舍笔下的人物() C A祥子 B觉慧 C四凤 D鸣凤 7、下列哪部小说不是金庸的() B A《连城诀》 B《萍踪侠影录》C《飞狐外传》 D 《白马啸西风》8、8、《海瑞罢官》是()的作品 A

中国现当代文学必读书目

汉语言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必读书目 现代文学部分 作品类: 鲁迅,建议通读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 小说类:《狂人日记》、《孔乙已》、《在酒楼上》、《示众》、《阿Q正传》、《阿长与山海经》、《无常》、《死火》、《影的告别》、《蜡叶》、《我怎么做起小说来》、《〈野草〉英文译本序》、《灯下漫笔》、《这个与那个》、《“友邦惊诧”论》、《二丑艺术》、《捣鬼心传》、《奇怪》、《病后杂谈》、《阿金》、《铸剑》、《采薇》; 杂文类:《灯下漫笔》、《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我之节烈观》、《二丑艺术》、《爬与撞》、《为了忘却的记念》、《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郁达夫:《沉沦》、《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古都的秋》、《钓台的春昼》;叶绍钧:《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冰心:《超人》,诗歌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 庐隐:《海滨故人》 王鲁彦:《菊英的出嫁》 台静农:《拜堂》 许地山《命命鸟》、《缀网劳蛛》、《春桃》 王统照《沉思》、《山雨》 冯文炳:《竹林的故事》、《十二月十九日》(废名) 胡适:《蝴蝶》、《一颗星儿》(建议通读《尝试集》),独幕剧《终生大事》 郭沫若:《凤凰涅磐》、《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地球,我的母亲》、《夜半十里松原》、《天狗》、《太阳礼赞》;《瓶·第十六首:春莺曲》、《瓶·第三十七首》、《我想起了陈涉吴广》、《屈原》、《论诗三札》、《我的作诗的经过》、《〈少年维特之烦恼〉序引》(建议通读《女神》) 沈尹默:《月夜》 刘半农:《叫我如何不想她》 汪静之:《伊底眼》

宗白华:《夜》 李金发:《弃妇》 闻一多:《忆菊》、《死水》、《发现》(建议通读诗歌集《死水》、《红烛》)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沙扬娜拉》、《翡冷翠山居闲话》 朱湘:《采莲曲》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喝茶》、《苦雨》、《北京的茶食》(建议通读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 俞平伯:《清河访》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春》 梁遇春:《观火》 田汉:《获虎之夜》 丁西林:《压迫》、《一只马蜂》 茅盾:《蚀》、《子夜》、《春蚕》 老舍:《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断魂枪》、《四世同堂》 巴金:《家》、《寒夜》、《春天里的秋天》 沈从文:《萧萧》、《丈夫》、《边城》、《八骏图》、《绅士太太》 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1930春上海》、《夜》、《在医院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 沙汀:《代理县长》、《在其香居茶馆里》、《随军散记》 艾芜:《山峡中》 吴组缃:《一千八百担》 李劼人:《死水微澜》 萧乾:《雨夕》 林徽因:《九十九度中》、《别丢掉》 施蛰存:《春阳》 张恨水:《啼笑因缘》、《八十一梦》 张天翼《包氏父子》、《华威先生》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全(现当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

十七年文学

四五十年代之交,中国的社会发生重大变化;与社会政治关联紧密的文学,也因此产 生剧烈的错动,而出现了被称之为“转折”的情形,使中国现代文学进入了“当代文学”形态的阶段。“转折”在这里主要并不是指一种全“新”的东西的生成和“旧”的文学成分的消失,主要是指原来文学格局中各种倾向、流派、力量的地位、关系在新的条件下的重组。 一、文学的转折 40 年代后期中国的文学界,存在着多种不同思想艺术倾向的作家、作家群。有与国 民党有着直接的结盟关系的作家;有被称为“自由主义作家”的一群(如沈从文、朱光潜、萧乾等);有“广泛的中间阶层作家”(或称“进步作家”,如老舍、叶圣陶、巴金、曹禺、朱自清等);有活动于解放区和国统区的左翼革命作家。有着明确政治、文学目标,并且有力量左右文学走向,对文学状况加以“规范”的,是左翼文学力量。左翼文学力量通过积极传播毛泽东文艺思想和延安文艺整风所确立的文艺方向,通过对不同作家、文学派别进行的“类型”划分,以确立团结、争取、打击的对象,而达到文学“一体化”的实现。这样,在进入50 年代之后到70 年代,左翼革命文学凭籍其理论和创作的影响,也凭籍政治权力的支持,而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合法存在的文学事实。 二、文学“新方向”的确立 召开于1949 年7 月的第一次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通 常被看作是“当代文学”的开端。大会在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成绩、总结检讨40 年代国统区革命文学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来确立“当代文学”的性质,规定文学创作、理论批评、文艺运动的方针政策和展开方式。并确定了毛泽东1942 年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是文艺界的“共同纲领”。周扬在大会报告(《新的人民的文艺》)中指出,毛泽东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的文艺的方向”,“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个方向了,如果有,那就是错误的方向”。这一方向,规定了“当代文学”对于革命政治的服务和配合;以“民族的、阶级斗争与劳动生产”作为创作的体裁;工农兵及其英雄人物是作品的主人公;作品应以歌颂和表达乐观情绪作为基调;采取为广大读者明白易懂的艺术形式;作家的写作,以及文学作品出版、流通和阅读(批评),应高度组织化;……这构成这一时期当代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十七年文学”的作家 与40 年代相比,五六十年代作家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即出现作家的大规模更替, 和他们在文学界地位的转移。40 年代许多重要作家迅速“边缘化”,或基本停止创作。造成这种情况有多种因素:或者其写作“权利”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或者意识到自己的文学观念、生活体验、艺术方法与文学“新方向”的现存规范之间,存在难以克服的距离和矛盾;或者在50 年代几次文学(政治)运动中受到批判。有的作家虽然努力呼应“时代”,企望在创作上跨上新的台阶。但大多数并没有成功。 十七年文学的“中心作家”的构成,一是来自解放区的作家,另一是四五十年代之交 开始写作的青年作家;他们自然也经历五十年代政治、文学运动的筛选。这一时期“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特征,可以从出身(生活经历)、文学观念、文化素养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四、矛盾冲突和文学运动 这一时期文学界充满复杂矛盾,并演化为若干次大规模的批判运动。如1950-1951 年 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4-1955 年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和胡适的批判,1955 年对胡风集团的批判,1957 年的文艺界反右派运动和对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批判,“文革”前夕在文学理论、创作上展开的大规模批判运动等等。其间,最重要的有发生于1955年的反对“胡风集团”的运动,和出现于1956-1957 年的文学“百花时代”。仅从文学主张方面来看,尖锐冲突涉及到“现代文学”中各种文学力量、派别(特别是左翼文学内部存在

中国现当代文学填空题归纳(部分)

1新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文艺体制语境主导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周扬第一次在文代会所说,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文艺的方向。 2类史诗小说:,梁斌的《红旗谱》、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以及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可归入这一类。 3 50年代具有典型“类传奇性”的长篇小说主要有:曲波的《林海雪原》、刘流的《烈火金刚》、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至的《敌后武工队》等。 4 成长小说”这一概念最初是俄国理论家巴赫金所提出的。50、60年代“成长小说”的代表是杨沫的《青春之歌》、欧阳山的《三家巷》和高云览的《小城春秋》 5 茹志鹃50、60年代有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1978年又选编出版了小说集《百合花》. 《百合花》(1958)是茹志鹃的代表作品,被称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如愿》《静静的产房》叙述建国后生活,与他人构成冲突,人在时代中精神变化。 6从1961年至1962年,文艺界出现了一股历史题材创作的短暂潮流。代表性的有陈翔鹤的《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耘的《杜子美还家》、《鲁亮侪摘印》、《顾母绝食》;冯至的《白发生黑丝》等。7“文革”期间的“地下小说”并不多,从小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文学史地位考察,张扬的《第二次握手》、赵振开的《波动》、靳凡

的《公开的情书》、礼平《晚霞消逝的时候》等最有代表性。 8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是最早被冠以“史诗“评价的十七年小说。9曲波的《林海雪原》的传奇特征与战争的残酷险恶结合得最为巧妙,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10赵树理50年代以后有短篇小说《登记》《求雨》《“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张兴来》 《互作鉴定》以及长篇小说《三里湾》。 11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12李准代表作:《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 13柳青第一篇长篇小说《种谷记》,第二篇《铜墙铁壁》代表作《创业史》,主要人物:新人梁生宝与他的父亲梁三老汉。 14梁斌革命历史小说《红旗谱》由《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三部长篇组成。 15杨沫《青春之歌》以主人公林道静得人生轨迹为主线,讲述了与余永“才子佳人爱情“,卢嘉川的“英雄救美”爱情,和江华的“政治爱情“ 16 50年代初开始,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方纪的《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罢》,和路翎的《朱桂花的故事》《初雪》《洼地上的“战役”》等手批判。 17 50年代后,“干预现实“的小说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写爱情,婚姻题材的宗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丰村的

中传考研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解析

中传考研之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方向解 析 1.中国现当代思潮流派与作家作品方向 中国现当代文学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学的发生、发展和衍变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与中国社会变革相适应的“文学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其中包括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变革与改造、新文学在语言形式和审美观念上的变革、以及现当代文学在促进“人的现代化”方面所发挥的特殊作用等内容。 本方向着重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演变进行历史透视,从而实现对其演进和发展历程的理性梳理和多元阐释。本方向以小说、诗歌、散文等多个领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探讨文学思潮外部环境对其演变发展的影响,探究各个文学流派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文化和艺术价值,深入探寻文学思潮的发展与作家创作的互动关系,从而建立起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整体认识,并引发文学发展进程与时代人文环境的思考,为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深层的、规律性的借鉴。 本方向要求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大历史现象和代表性作家作品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提倡史料与理论并重。本方向的研究生教学既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与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培养学生广博的视野和良好的素质,提高其文学修养及写作能力。学位获得者具有在相关的媒体、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在一般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主干课程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料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中国现当代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与批评研究、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鲁迅专题研究、京派作家研究等。 2.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方向 在传统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中,现当代戏剧和影视文学研究与当代最鲜活生动的传媒创作和艺术生产的联结最为紧密,戏剧影视文学是当代艺术中最发达、最活跃的大众艺术之一,中国传媒大学自身的优势为本方向的研究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和最优秀的研究资源。本研究方向即是对当代覆盖面最广、社会关注度最高的大众文化进行深度研究,它既是传统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对传统中文学科的拓展和深化。 本研究方向力图在勾勒中国现当代戏剧发展主要脉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中国现当代戏剧理论建设的内涵和戏剧活动的规律,突出对经典名家名剧以及戏剧流派的深度研究;本方向在梳理中国现当代影视文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主要侧重于研究现当代电影文学以及影视改编剧的艺术成就和艺术规律,借助文学、美学、影视文化学、文化传播学、社会伦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为当代最活跃的影视文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深层次的规律性借鉴。 本方向要求对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的代表性作家作品和重要的戏剧流派与影视改编现象有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要求本方向研究者具有跨学科的理论知识储备,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本方向的研究生教学注重增强学生在理论和艺术研究实践方面的研究能力,使文学传统学科更贴近新兴艺术的发展,提升其综合研究能力。学位获得者具有在相关的媒体、网络、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党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在一般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能力。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整理笔记 (以钱理群版《中国文学三十年》和朱栋霖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为基础) 第一章 20年代文学思潮与运动(依钱版名称) 一、名词解释: 1、晚清文学革新运动: 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 2、在晚清,裘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 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2、“人的文学": 1、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2、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 3、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3、鸳鸯蝴蝶派: 1、始于20C初,盛行于辛亥革命后,得名于清之狭邪小说《花月痕》中的诗句“卅六鸳鸯同命鸟,一双蝴蝶可怜虫"。因其内容多写才子佳人情爱,又因鸳蝴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故又称“礼拜六派”.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眉语》等。 2、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把文学作为游戏、消遣的工具,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的总体特征。代表作有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 3、这股文学思潮存在时间较长,到1949年才基本消失.这一流派的出现有社会和文学自身原因,在从古代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4、文学研究会: 1、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新文学。 2、其文学宗旨为”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明显表现出对"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一般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重视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为文学研究会的力作。文学研究会也注重翻译,以译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为多,他们还猛烈抨击作为游戏和消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

吉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学综合真题 1999年现当代文学 一、名词解释 1、左联 2、论语派 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代表人是林语堂,代表刊物《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是一个标榜“性灵文学”的文学流派,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由此发生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论争:发生于1934——1935年,这是一场关于“性灵文学”的论争,论语派的代表人物是林语堂,他强调自我表现的文学观,强调人的性灵,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面对世界纯采取逃避的态度,鲁迅等左翼作家这样指责林语堂、周作人的性灵文学的实质,“在风沙面前,虎狼成群的时候靠着低诉或微吟,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地平滑,这是十足的抚慰劳人的圣药,麻痹民族灵魂的麻醉性的作品”。 3、东北作家群 产生于30年代中期,指九一八事变后一批从东北沦陷区流亡到内地的青年作家所形成的创作群体,主要代表: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等人,他们的作品反映了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关东粗犷的气息,并表露了他们所承载的亡国之苦和顽强的反抗精神,从而形成了一幅使人震颤、愤懑的图画,写出了东北的风俗民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这批青年作家,有的并未加入左联,然而,他们以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创作与左翼文学连接起来,显示出东北人民的生活力量和抗争信念,其中萧红是最富才情,备受瞩目的一个女作家。 创作特征: 群体意识,敢于直面残酷的现实,正确对待民族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成为时代愿望的体现者和时代思想的表达者 题材选择与形象塑造大多选取沦陷区血腥的故事和浴血奋斗的场景,集中写日寇的暴行,人民的苦难和人们的抗争,塑造受难者和反抗者的群像 风格基调,粗犷雄浑的格调,具有一种内在的强力,大多抒发悲哀,愤怒,豪迈的激情,作品呈现出的强烈的主观性。 在小说体式,风格方面的探索远胜于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代表作家:萧红 4、好一计鞭子 5、海派 6、新写实小说 二、论述 1、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精神状态分析 2、以《再别康桥》为例谈谈徐志摩诗歌艺术特征 3、80年代寻根文学与20年代乡土文学的异同比较 4、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展概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法综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法综述 姓名:CMM 摘要:中国现当代文学在发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征,对研究者提出了特殊的知识,理论研究策略方面的要求以及相应的基本原则,为研究者提供了无穷尽的问题,并要求研究者运用恰当的方法、论证、分析、解决、问题。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性研究;学科特征;研究方法 中国现当代文学在高等教育体系内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本科阶段,它是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在研究生阶段,它是报考人数多、影响大,颇受欢迎的二级学科。如果要学好中国现当代文学,并进一步在专业研究中有所建树,那么就必须熟练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研究成果。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历史整体联系的学科观念 中国现当代文学虽然可区分为现代与当代时期,每一时期之内又可区分为不同的阶段,但它们的延续性远远大于断裂性,与古典文学相比,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共同性远远高于相异性,是一个整体的学科,许多文学现象跨越了不同时期,只有将其来龙去脉置于历史联系的框架内才能得到准确审视。上世纪80年代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90年代以来部分研究者以现代性统摄现当代文学研究,其目的都是希望打破人为制造的学科割裂,追求在统一的富于弹性的整体观照下,对文学历史,文学现象作出更符合历史实际也更深入有效的阐释。例如,黄曼君将数千年形成的古代文论视为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预制的观念立场问题意识方法论特征,陈思和打通现当代文学隔阂的新文学整体观,洪子城梳理左翼革命文学从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一脉相承的传统,刘纳、陈平原将中

国现代文学的嬗变追询到近代,都体现了这一学科观念的渗透与内化。 李怡的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是另一层意义上历史整体联系和分类比较的成功例证坚持两条腿走路方针,经典研究与一般问题研究发掘新学术空间并举,针对学科对象历史短暂而研究队伍庞大的现状,有人认为现当代文学史的线索已经明了,应该确定一批经典命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坚,同时放弃对一般性文学现象和次要作家作品的研究,避免研究力量的分散和浪费。比如指认鲁迅,郭沫若、朱自清、老舍、巴金、沈从文、曹禺、艾青、穆旦、赵树理、王蒙、张承志、王安忆等人为经典作家,他们的代表作为经典作品;从上世纪初到新世纪的几次文学转型为经典文学现象,小说、诗歌文体为经典文体,等等。 但是,这里的疑惑是,倘若不经过充分的反复的学术研究,怎么确定经典的身份?因为学术阐释恰是很重要很特别的选择接受机制和过程。其实,学科研究还存在大量空白,就以研究相对比较充分的现代文学为例,许多作家作品的研究既不深入也不细致,有的甚至无人问津。比如,对上世纪40年代中长篇小说的繁荣和现代话剧类型的丰富这一文学历史现象和文体创作现象的求证仅仅仰仗几位作家几部作品的研究成果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丰满的学科细节研究,对文学发展轨迹的认识始终是模糊的,经典性命题也无法显现。还有人着眼于克服低水平重复研究的弊病,提出要发现新论题,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这方面已经涌现出一批成果,如探讨地域文化与文学风格的关系,疏理教育史与文学史的线索,发掘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考察古今文学的延传与变异等。由于经典命题蕴含深广,所以对经典的深入研究既有可能深化学科研究,也有可能拓开新的学术空间;反过来,在一般性问题与新问题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能形成经典命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分析题大全

1.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A.鲁迅把自己的形象特征赋予其笔下的魏连殳,“原;B.吕纬甫和魏连殳的行为,如受母亲之命给早夭的弟;2.鲁迅小说成为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和高峰的主要原因;A.比起同时代的作家,鲁迅年长许多,个人经历和体;B.鲁迅的艺术修养,非常丰富;3.《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A.他们都被赋予特定的历 鲁迅 1.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是如何把自己一分为二,用“我”的目光审视另一个自我的? A.鲁迅把自己的形象特征赋予其笔下的魏连殳,“原来他是一个短小瘦削的人,长方脸,蓬松的头发和浓黑的须眉占了一脸的小半,只见两眼在黑气里发光”。B.吕纬甫和魏连殳的行为,如受母亲之命给早夭的弟弟迁坟,为祖母送葬遭流言冷眼,都是鲁迅的遭遇。C.魏连殳对孩子和青年的殷切关爱和希望,也是鲁迅曾经持有的热烈心态。 2.鲁迅小说成为现代小说的开创者和高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比起同时代的作家,鲁迅年长许多,个人经历和体验远为丰富,他对世道人心的思考,显然要老辣得多。对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接受,则加强了他的思想深度和韧度。 B.鲁迅的艺术修养,非常丰富。鲁迅在北京大学等高校讲授中国小说史课程,并且出版了国人所写的第一部《中国小说史略》,又广为涉猎世界文学,具有开放的心态,积极的借鉴。 3.《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我”,和《沉沦》中的“他”,是中国现代小说中出现最早的两个具有强烈个性的人物形象。请简要说明这两个形象的异同。 A.他们都被赋予特定的历史的和民族的意义,前者倾诉的是对数千年之吃人民族与吃人自我的冷峻思考与“救救孩子”的热切呼唤,并且由此追问狂人最后的“回归” 之蕴含何在。后者则是以弱国子民的心态,迫不及待地以最后的生命发出“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的呼吁。B.两者的不同则在于,鲁迅是在自我与社会的关联上,是时代的先行者如何唤起那些沉睡的国人,是重在理性的层面上进行灵魂的拷问:郁达夫则是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向着最隐秘的性心理和性生理,进行深入的发掘,爆发出“赤裸裸的自我”,美丑杂陈,正误皆现。 4.鲁迅的杂文特点除了在形式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以及具有严谨论述、绵密说理显示出强大的逻辑力量,构成了文章强烈的论战风格之外,还有哪些主要特点? A.鲁迅杂文中生动具体的描绘往往造就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在勾画出某种人物或现象的特征的同时,也使文章的内涵更加丰富饱满,意义也更为深邃隽永。B.鲁迅杂文中讽刺笔法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从而达到“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境界。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30年代整理

第九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二) 一、填空题 1.最早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要团体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2.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 年成立于上海。 3.新月社后期,梁实秋宣扬人性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4、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学内部发生了“两个口号”的论争,即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之争。 5.30年代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主要有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 6、1930年到1931年,由潘公展等国民党党员组成了“民族主义文学”,其代表作有《国门之战》、《黄人之血》。 二、名词解释 1、左联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左联的成立,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2.普罗文学 1928年到1930年的革命文学,描写现实革命斗争题材,着力表现无产阶级与其他劳苦大众生活的不幸与走向革命的必然历程太阳社后期创造社成员,蒋光慈。洪灵菲。郑伯奇。华汉,咆哮了的土地 3、“两个口号”论争 发生于1935年下半年到1936年上半年,左翼文艺界围绕“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展开的争论,是左翼文学界内部的思想分歧和论争。 4、京派 京派是30年代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围绕《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形成的团体,主张文艺关注人生,但和政治保持距离,代表作家有周作人、沈从文、萧乾等。 5、论语派 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代表人物有林语堂、陶元德等。 6、民族主义文学 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初的国民党文学派别,宣扬封建意识和法西斯思想,代表人物有潘公展、黄震遐等。 三、简答题 1.左联成立后进行过哪几次思想论争? 一是1928-1930年左翼文坛和新月派的论战。新月派的“人性论”观念受到左翼作家的批判。二是1930-1931年和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的论争。鲁迅等人揭露了他们的“庞大派文学”的实质。三是1931-1933年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论争的中心是文艺的阶级性、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 2.简析“两个口号”论争的背景及意义。 1935年下半年,党中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上海文学界地下党领导于1935年底提出“国防文学”口号。1936年4月,鲁迅、冯雪峰等为了补救“国防文学”在意义上的不明了性,又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主张国防文学的人对此指责,于是发生了长达四五个月的两个口号的论争,使左翼文学处于分裂状态。这场论争,是左翼文艺界在新形势下围绕建立文艺界统一战线而发生的思想分歧和论争。左翼文艺界通过论争达到了团结,为过渡到下一个时期的抗战文艺运动和建立更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奠定了基础。 3.简析京派的文学主张。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高蹈于现实功利之上,强调艺术的独立品格。他们的文学思想是以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 四、论述题 1.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背景。 1927年,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左翼文学运动)兴起于上海,有其历史原因:一、国民党破坏了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开始了长达十年之久的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领导革命的格局,有必要提出和建设与革命步调一致的无产阶级文学。二、1928年前后,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使中国作家受到很大鼓舞。三、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到达上海,他们经历了阶级斗争的风云变幻,思想进一步革命化。从混合型的革命文学,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2.试析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倡导者们的主张及其不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