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XXXXXX》教学大纲.doc

《XXXXXX》教学大纲.doc

《XXXXXX》教学大纲.doc
《XXXXXX》教学大纲.doc

《XXXXXX》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描述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如下能力:1、

2、

四、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五、教学内容

第1章(支撑课程目标X)

重点内容:

难点内容:

教学内容:

六、教学安排

该课程每周X学时,X周,X学时为课堂授课教学时间,X学时为课内实验教学时间。实验实践单独设课(如果没有,则删除),同时开设开放实验 (如果没有,则删除)。

建议教学进度如下:

七、课内实验内容、要求及学时

如果有课内实验,请填写下表;如果没有,则删除下表,并用文字适当说明。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

九、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标准:

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学大纲编写说明

1、课程性质:指普通共同课、学科共同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通识选修课及任意选修课等。

2、适用对象:指适用年级、学科类别、专业大类或具体专业。

3、先修课程:指选修该课程前,学生事先需先修的课程。

4、修订时间:大纲修订的年月,格式为年-月,如2015-12。

5、修订版本:与培养方案的版本相一致。

6、课程描述:对课程的性质、面向对象、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做概要性描述。

7、教学目标:描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或达到的能力要求。

8、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结合专业培养方案,明确毕业要求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9、教学内容:明确各章节的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

10、教学安排:说明课程总课时、教学周、课堂授课教学时间、课内实验教学时间、实践教学时间及各章节对应的学时数等内容。

11、课内实验内容、要求及学时:如果有课内实验,需填写此内容,明确实验内容、要求、学时等信息。

12、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本课程采用哪些教学方法与手段。

13、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说明课程的考核方式、成绩比例及平时的纪律要求等。

14、教材及主要参考书:列出该课程相关的推荐教材和参考文献(包括书目和网络资源),格式为:作者,《书名》(版别),出版社,出版时间。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课程 学分:2 学时:2周 授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科专业 预修课程:《机械制图》,《高等数学》,《材料与金属工艺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对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的一次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理解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在接触和了解工程技术实际(如工程设计方法、工程设计资料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训练,以达到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质上是进行机构运动简图的设计。因此,它的基本要求是:提出设计方案、选用机构类型及其组合,确定运动学尺寸、进行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等等。完成必要的计算机三维绘图或编程、图纸绘制和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作图求解或解析的方法均可采用。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主要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内容可根据专业要求从以下项目中选定: (1)运动方案设计 (a)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b)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c)机械执行机构的选择和评定(连杆机构的设计及分析、凸轮机构设计、齿轮机构或轮系设计、其它基本机构设计); (d)根据工艺动作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e)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选择和评定; (2)执行机构尺寸设计

(a)执行机构各部分尺寸设计; (b)机构运动简图; (c)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d)机械动力性能的分析计算。 (3)编写设计说明书。 (4)答辩。 2.时间安排:在机械原理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完成后,安排2周时间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三、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根据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书及答辩进行成绩评定,不再考试。 2.成绩评定:由1~2名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完成的设计图和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提问,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以及设计内容,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进行评分。 五、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牛鸣岐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郑文纬主编.《机械原理》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3]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朱理主编.《机械原理》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大纲撰写人签字:学院章 学院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花卉学 3.学时/学分:50/3 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园林教研室 5.先修课程:植物学 6.面向对象:园林专业大二学生 二、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专业主干课程 2.课程目标: 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整个园林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园林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等课程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园艺植物繁殖学、种苗学等。通过花卉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花卉的分类、识别、生态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花卉的产业化栽培和经营和管理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植打下坚实基础,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 本课程目标是以合理的教学方法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之以实验实习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花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理论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花卉分类原理及方法;花卉种质资源及分布特点:花卉的生态习性及花卉生长发育基本规律;花卉繁殖、栽培的原理;花卉应用的基本原则等。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练识别250-300种,掌握各类花卉繁殖、栽培的方法和主要步骤,能够安排花卉的周年生产,动手进行花坛、花境等园林种植设计与布置。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理解花卉的概念; 2.了解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及花卉产业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3.明确花卉学在园林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4.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及基本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1.花卉的定义与花卉学的研究范畴 2.花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3.中国花卉业的概况 4.世界花卉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花卉的基本概念; 2.花卉学习的意义。 难点:1.区分狭义的花卉、广义的花卉、本课程研究的对象; 2.中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 (四)思考题 1.简述花卉学研究的对象及内容。 2.花卉常识知多少:园林之母、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岁寒三友、花中四君子…… 3.加入WTO后,中国花卉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章花卉的分布与分类 (一)教学的基本要求 1.明确花卉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花卉分布的气候型分区及其特点; 3.掌握花卉生产及应用中的主要分类方法。 (二)教学具体内容 1.世界栽培植物的地理起源 2.世界气候型及代表花卉 3.中国花卉的地理分别及其特点 4.花卉资源的多样性 4.1物种多样性 4.2品种多样性 4.3生态系统多样性 5.花卉的分类 5.1按生活类型分类 5.2按栽培方式的分类 5.3按观赏特性分类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学习了机械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为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和创新设计能力、应用计算机解决工程实际中各种机构设计和分析能力服务的。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设计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初步能力。 1) 通过课程设计大跨度的训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完整的概念,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的能力; 2) 通过对某些机构的发明构思,锻炼学生创新设计的能力; 3) 通过对设计方案中某些机构进行分析和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技术资料、运算和绘图的能力; 4) 通过对课程设计中某些计算内容编程上机运算,使学生更清楚认识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意义,提高他们利用计算机的能力。 四、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机械原理等。

后续课程:机械设计、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毕业设计等。 五、教材选用与参考书 1.选用教材: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第8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2. 陆凤仪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 3. 师忠秀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年. 六、课程设计进度表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解和设计过程的现场指导相结合,启发学生的创造性设计思维,使学生具备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本课程是在机械原理课程结束后的一个综合训练环节,要多练多想,运用一般的机械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机构和机器的具体设计与分析问题。 2.学生完成本课程须耗费的时间 为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投入全部精力到为期1周的课程设计中,达到具备进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的目标。 3.学生的上课、讨论、计算说明书等方面的要求 认真听好设计指导课,做好笔记,积极参与教学互动;在设计过程中,主动与老师探讨问题;针对课程设计题,积极思考,培养自己的分析和计算能力。设计完成后,提交合格的设计图纸和课程设计说明书。

素描课程教学大纲.doc

素描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学科教育平台、学科基础课。 课程地位:设计素描是现代设计的前沿基础课题,是绘画表现基础向设计表现基础的衔接与过渡。是在二维平面中表现三维立体与空间塑造的基本方法。 课程作用:它的作用主要是在设计过程中,为设计师收集形象资料,表现造型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也是现代设计绘画的训练基础,是认识形态、创新形态的重要途径。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很多专业课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对各专业课都起决定性的作用,是所有艺术专业如构成基础的前导课。 三、课程教学对象、目标和方法 课程教学对象:艺术设计专业、动画专业、摄影专业,本科层次学生。 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素描教学是以感觉训练为基础,以透视原理为依据,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正确的分析力,透彻的理解力,使学生了解掌握设计素描的表现规律,理解物象的表现设计形态。 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并能准确的应用到实际操作中。在进行实物写生的过程中能熟练掌握造型规律及表现技法。 四、课程总学时及个主要环节学时 课程总学时:48学时 理论教学: 32学时 实践教学: 16学时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绘画素描》刘汉民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参考书:《设计素描》田敬韩风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8年第1版 六、大纲管理 大纲版本号:2011-0602101 负责教研室:传媒教研室 编写日期: 2011年11月 启用日期: 2012年3月 大纲编写者:闻海鸣 大纲审核者:翟浩澎

第二部分教学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素描的概述 教学目标与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并掌握什么是设计素描、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设计素描教学的认识、绘画工具与材料、“线”的表现与分类、构图的处理、透视规律的应用、结构特点的体现、设计素描训练的方法及内容。实践教学 教学时数10学时(理论学时6,实践学时4)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1素描概述(了解) 一、什么是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事素描。 二、什么是设计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 三、什么是设计素描 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设计素描。 §1.2素描的表现特征(了解) 一、说明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说明性。 二、表现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表现性。 三、设计性 要求学生了解素描的设计性。 §1.3素描教学的意义(理解) 一、素描的基础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基础性。 二、素描的艺术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艺术性。 三、素描的时代性 要求学生理解素描的时代性 §1.4 “线”的表现与分类(了解) 要求学生了解“线”的表现与分类。 §1.5结构特点的体现(理解) 要求学生理解结构特点的体现。

花卉园艺师教学大纲

花卉园艺师教学大纲 一、培训对象 在鲜切花、盆花生产基地和园林、城市园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园艺场、盆景园、企事业单位、花圃、花木公司、花店、花卉良种繁殖基地等从事花卉栽培、花卉经营(包括种子经营)、花卉育苗、良种繁育等生产、科研辅助人员。 二、考评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从低到高依次为:五级、四级、三级、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申报条件为: 五级花卉园艺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五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业(结)业证书。 (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两年以上。 (3)本职业学徒期(2年)满。 四级花卉园艺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四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五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7年以上。 (4)取得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以上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三级花卉园艺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四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高级技工学校或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认定的、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证书。 (4)取得本职业四级职业资格证书后的大专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2年以上。 二级花卉园艺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三级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正规培训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工学校或高等职业学校本职业(专业)毕业生,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2年。 一级花卉园艺师(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二级资格证书,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一级正规培训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毕(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5年以上。 三、培训教材 国家林业局职为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和中国花卉协会组织编写的《花卉园艺师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从五级到一级分为五册。 四、培训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绪论 了解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内容及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第一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了解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理解运动副、运动链、机构的概念。 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掌握机构的组成原理和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 本章重点:运动副、运动链、机构的物理概念。机构自由度计算。 本章难点:平面机构低副代替高副法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 掌握速度瞬心法及其在机构速度分析上的应用。 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 *用解析法对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在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讲授) 本章重点:三心定理及应用 本章难点: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求加速度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及其设计的基本问题。 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的条件、压

力角和传动角、急回特性、机构的死点等主要特性。 掌握用图解法对刚体导引机构、函数机构(包括按急回特性)的设计方法,了解函数机构的解析法设计、轨迹机构和用连杆图谱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本章重点:平面连杆机构的主要工作特性 本章难点:按巳知运动规律设计平面连杆机构 第四章凸轮机构及其应用 了解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 了解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包括等速运动规律、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余弦加速运动规律、正弦加速运动规律。 掌握用作图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了解解析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了解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的确定。 本章重点:作图法设计平面凸轮的轮廓曲线 本章难点:求作凸轮压力角 第五章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齿轮机构的应用与分类。 掌握齿廓啮合的基本定律、渐开线及其性质。 掌握渐开线齿轮的各部分名称及标准齿轮的尺寸。 掌握直齿圆柱渐开线齿轮传动:正确啮合条件、可分性、重合度、无侧隙啮合条件和齿廓工作段。 了解渐开线齿轮的切制原理、根切现象、无根切现象的最少齿数。 掌握齿轮变位的原理、最小变位系数、无侧隙啮合方程和变位齿轮传动的类型。 了解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传动:齿廓的形成,端面、法面及轴面参数,正确啮合条件,基本尺寸计算,当量齿数,重合度、主要特点。 了解蜗轮蜗杆机构:形成、分类、正确啮合条件、主要参数和特点。 了解直齿圆锥齿轮传动:齿廓的形成、背锥、当量齿数和基本尺寸计算。 本章重点:平面直齿传动原理及尺寸计算 本章难点:变位齿轮传动 第六章轮系及其设计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doc

校本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自然与环保》、《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课程由来: 人类在高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中国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获得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意识到人口、环境、资源问题的严重性,如何协调人和环境的关系,使中国的社会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新一代人的任务,也是对世界、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因此校本课程《环保》的开发与实施具有以下的实践意义: 1:塑造现代公民的素质。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促进学校德育的实效化。 5:使环境教育具有系统性。 课程性质:跨年级必修课。 课程对象:小学一——六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帮助学生获得对整个环境及其有关问题的意识和敏感,欣赏大自然的生态关系,培养学生积极的环境态度,进而关怀未来时代的生存和发展。 2、了解一定的环保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学基本概念、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常生活中的环保机会与行动。 3、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 培养学生具有辨认环境问题,研究环境问题、收集资料、建议可能解决方法、评估可能解决方法、环境行动分析与采取环境行动的能力,积累一定的环保经验。 4、积极参与生活中的环保实践:

为学生提供在各个层次积极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机会,将环境行动经验融于学习生活中,使教学活动生活化,培养学生处理生活周遭环境问题的能力,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具有自觉的环保行为。 课程内容: 《自然与环保》 1、绿色家园篇 2、自然环保篇 3、工业环保篇 4、农业环保篇 5、科技环保篇 《学生低碳环保手册》 1、现实警示篇 2、文件倡导篇 3、知识方法篇 4、榜样实例篇 5、未来畅想篇 6、宣传资料篇 课程实施: 以跨年级授课制为主,每周2课时。 课程实施形式: 1、课堂实验: 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环保小试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一些环保的基础知识。如:通过用不同的水来浇花,观察结果,从而知道污染过的水会让植物死亡,知道了保护水质的重要性。 2、野外观察: 在春游、秋游以及各种外出参观活动中,了解身边的环境情况,关注身边的环境。 3、家庭社区调查:

园艺基础教学大纲

园艺基础教学大纲

园艺基础教学大纲 (审定稿) 《园艺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同时也可用于提高园艺生产者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水平。本课程课内学时90,电视教学13,实验实习27,学分5。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园艺基础》是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既为学习的学生打下专业基础,又为园艺生产者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生产水平服务。《园艺基础》主要介绍园艺植物的分类、园艺植物的生物学原理、品种选育及良种繁育、园艺植物的育苗技术及栽培管理等内容。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学习《园艺基础》应具有植物学、土壤肥料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它又是《果树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花

卉栽培技术》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介绍了园艺植物的共性的基础知识,把果树、蔬菜、花卉作为一大类介绍,避免了后续课程的内容重复。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习者掌握园艺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体要求是应认识主要的园艺植物,认识其主要的种类、品种。重点掌握园艺植物的栽培技术、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方法。 具体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基本了解,考试的要求与此相同,重点掌握内容是各章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内容,一般掌握内容在此基础上扩大一些,考试以这两部分内容为主,基本了解内容一般不考,即使考试也仅占很小部分。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教学以自学文字教材为主,根据学习者工作或学习的区域,组织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录像教材分为重点串讲型和专题型两部分。重点串讲型录像教材讲解各章的重点、难点,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机制Z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环节类别:课程设计学分:1 周数:1 面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代码: F10004 先开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原理 课程性质:必修课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机械产品种类日益增多,自动化程度愈来愈高。这就要求设计者除综合应用各类典型机构的作用外,还要根据使用要求和功能分析,设计出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性能优良、工作可靠、适用性强的机械系统。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机械原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在机械原理课程学习后进行的全面、系统、深入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创新设计及进行机构分析和工程设计的能力。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针对某种简单机器进行机械运动简图设计,包括机器功能分析、工艺动作过程确定、执行机构选择、机械运动方案评定、机构尺度综合等。通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使学生巩固所学机械原理的知识和理论,培养开发创新机械的能力,实现用图解法进行机构的分析计算的基本要求,完成机械运动方案和机构设计。 2、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 通过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使学生融会贯通机械原理的理论和机构结构、运动分析、动力分析的方法;熟悉各类常用机构的类型、特点及设计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完成机械系统整体分析和设计,提高运算、绘图及及查阅有关资料的能力,编写说明书,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表达能力。此外,还应加强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结合,具备工程的观点,养成综合分析、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和科学的、一丝不苟的作风。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工科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的第一次比较全面、具有实际内容和意义的课程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机械原理知识和技能,并将其系统化;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机械运动方案设计,并在机构分析与综合

(完整版)教学大纲范例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 学分:2 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 开课学科部:外语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学科专业核心课课程类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目的:本课程授课对象为完成校本“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任务的本科学生,学制一个学期,每周2学时。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大学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通过学习跨文化交际原理,增强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和拓宽外语习得环境的同时,提高学生使用母语和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在这两种语言间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自由的切换,使学习者具备两种文化意识,能够互补和融合两种不同的文化,并将这种意识有效的运用在实践当中,开拓文化视野,拓展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及个人素质。 本教程依托“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国家精品课程,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与本教程配套的教学支持网站(210.46.97.180/jpk)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帮助。基础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其主要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练好坚实的语言基本功,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拓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有效的社会交际活动。1 培养目标:使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基本具备语篇阅读理解能力,2500左右词汇量;基本掌握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基础理论。本课程对跨文化交际理论进行系统的、深入浅出的介绍,使学生对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理性的认识。虽然跨文化交际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理论并不匮乏,本课程通过对 Sapir-Wolf, Edward Hall, Scollon R., Larry A.Samover, Richard E.Porter, Geert Hofstede, Lisa A.Stefani, Fon Trompanar, Kluckhohn, Strodtbeck,等学者提出的跨文化交际理论的讲解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的理论有所了解。第二,文化探源。本课程对比较典型的几种文化,如美国文化、欧洲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等进行探究,了解这些文化中人们的不同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交际特点、言语及非言语语言的使用等,并进一步对不同文化的深层结构,包括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进行研究,使学生对不同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案例分析。本课程广泛发掘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现问题,遭遇障碍的案例,以及成功跨文化交际的案例,给学生大量直观的、感性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跨文化交际的真实场景。 Chapter 1 Culture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x2040631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x2040631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英文名称: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 课程编号:x2040631 学时数:72 其中实践学时数: 8 课外学时数:0 学分数:4.5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一、课程简介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方向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研究内容是有关机械的一些最基本的原理及常用机构的分析与综合方法,主要包括:机构结构分析的基本知识;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常用机构(齿轮机构、凸轮机构、连杆机构等)的分析与设计;机械传动系统运动方案的设计等。 通过《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常用机构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能够使用上述方法分析现有实际机械产品的结构合理性,分析其运动和动力性能;掌握机械设计时,机构的选型、组合、变异及机械系统的方案设计等问题,训练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查阅相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拟定机械系统方案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可以为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机械设计、机械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

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 (一)绪论 1. 了解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及内容,掌握机器、机构、机械的概念。 2. 了解学习机械原理的目的及方法,了解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现状。 (二)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1. 了解机构运动简图的概念及其作用,掌握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2. 掌握运动副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平面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重点),熟练掌握平面机构自由度计算(重点)。 3. 掌握机构的组成原理,掌握基本杆组的概念及平面机构的结构分类方法。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 掌握用瞬心法作机构的速度分析。 2. 掌握同一构件上两点之间的运动关系以及两构件上重合点之间的运动关系,熟练掌握用矢量方程图解法进行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重点、难点)。 3. 了解用矢量方程解析法进行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 (四)平面机构力分析 了解平面机构力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掌握构件惯性力的确定方法(一般力学方法)及构件组的静定条件,掌握用图解法进行平面Ⅱ级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重点)。 (五)机械效率、摩擦与自锁 1. 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理解理想机械的意义,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 2. 了解总反力、摩擦角、摩擦圆的概念;掌握平面机构运动副中摩擦的分析方法;熟练掌握用图解法对平面机构进行考虑摩擦时的受力分析(重点)。 3. 掌握自锁的概念和条件。 (六)机械的平衡 了解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内容;掌握刚性转子的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七)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 了解机械运转的三个阶段,了解机械产生速度波动的原因。 2. 掌握等效质量、等效转动惯量和等效力、等效力矩的概念;掌握机械运动方程式的求解方法。 3. 掌握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掌握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飞轮设计)。 (八)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 观赏园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观赏园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园艺专业的专业限选修课,主要以观赏园艺植物为对象,重点介绍以木本园艺观赏植物(园林树木为主)的分类、观赏特性、观赏园艺植物在现代园林建设中的具体应用、介绍中国盆景(尤其是树桩盆景)的流派和地方风格、岭南盆景的创作、鉴赏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的综合性学科,观赏园艺学对一个现代化城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成为具有活力的新兴和经济增长点,对改善和美化现代城市和居住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园艺专业的限选修课,是在学习植物学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以木本观赏园艺植物,将果树、蔬菜和花卉园艺在园林建设中应用进一步扩大,掌握木本观赏园艺植物生长特性和观赏特性,是合理栽培、选用树种和合理配植城市木本观赏园艺植物的依据,木本观赏园艺植物、古树名木和树桩盆景是园林建设中重要的生态资源,要热护植物,培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学生学习观赏园艺学课程后,学生要初步掌握南方常见的木本观赏园艺植物种类,观赏特性和生长习性,中国盆景流派和地方风格,岭南盆景的创作技术,尤其是木本观赏园艺植物在现代园林城市中的具体应用,根据园林绿化的综合功能要求,因地制宜,对各类园林绿地的树种进行选择,搭配和布置,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的园林城市。 三、面向专业:园艺专业

四、先修课程:植物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学习植物学、能掌握和熟练对植物科属进行分类、再学习木本观赏园艺学、最后学习花卉学。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观赏园艺植物概述及分类(4学时) 第一节:观赏园艺植物基本概念 观赏园艺学概念(A);观赏树木学(A);园林植物(A);园林树木(A); 观赏园艺植物(A);木本观赏园艺植物(A);观赏树木学(A);景观植物(A); 乔木、灌木、和藤本木本观赏园艺植物(A);园林植物、观赏园艺树木、花 卉、果树的关系(A)。 第二节:观赏园艺植物在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绿化;美化;净化;香化;生产;降温(A)。 第二章:49个科主要木本观赏园艺植物(园林观赏树木)特征及其识别(8 学时) 第一节:棕榈科 棕榈科植物特征(A);主要棕榈科园林树种及其识别(A)。 第二节:禾本科等48个科 禾本科(A);旅人蕉科(A);露兜树科(A);杨柳科(A);桑科(A); 山龙眼科(A);檀香科(A);蓼科(A);紫茉莉科(A);木兰科(A);番 荔枝科(A);樟科(A);海桐花科(海桐科) (A);蔷薇科(A);含羞草科 (A);苏木科(A);蝶形花科(A);芸香科(A);楝科(A);大戟科(A); 漆树科(A);无患子科(A);鼠李科(A);葡萄科(A);杜英科(A);锦 葵科(A);木棉科(A);梧桐科(A);第伦桃科(A);山茶科(A);山竹 子科(A);千屈菜科(A);使君子科(A);桃金娘科(A);五加科(A); 山榄科(A);木犀科(A);夹竹桃科(A);紫草科(A);马鞭草科(A); 紫葳科(A);茜草科(A);忍冬科(A);苏铁科(A);银杏科(A);杉科 (A);南洋杉科(A);.罗汉松科(竹柏科) (A)。 作业1:请写出主校区校园木本观赏园艺植物10种,并写上科名,观赏特性 和在园林中的应用。 第三章:海大主校区观赏园艺植物的认识与应用(4学时)

《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大纲docword版本

《儿童少年卫生学》5年制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303010 课程名称:儿童少年卫生学 英文名称: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45 学分:2.5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适用专业:预防医学类专业 预修课程: 建议教材: 课程简介:儿童少年卫生学是研究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与外部环境及遗传等因素的相互关系,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

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防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生长发育是本学科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研究方向。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②疾病防治儿少卫生学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疾病防治工作,和临床医学有不同的侧重点;③心理卫生充分反映的有关儿童少年心理、情绪、行为问题发生、发展与个体素质、人文社会环境、社会变革等的相关研究所取得的重大进展; ④学校健康教育进行较全面的改进和更新;⑤学校环境建设和卫生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对于学好儿少卫生学教学方法与要求有:①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是儿少卫生学的基础学科,并与其它预防医学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经济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也有密切的联系;②熟悉自身领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各种知识技能;③熟悉法法规,依法从事儿少/学校卫生工作。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本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成为在儿童少年卫生方面具有初步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卫生工作者。

《园艺学概论》教学大纲

《园艺学概论》课程导学 同学们好! 欢迎参加《园艺学概论》课程的学习。 《园艺学概论》是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科园艺学专业的学习者提供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也可用于提高园艺生产者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水平。本课程课内学时144,电视授课26,实验实习18,学分8。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园艺学概论》是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既为学习园艺专业的学生打下专业的基础,又为园艺生产者提高基础理论水平和生产水平服务。《园艺学概论》主要介绍园艺植物的分类、园艺植物的生物学原理、园艺植物的品种选育、改良及繁殖、栽培管理、设施栽培、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园产品采后处理及贮藏、园林艺术和园艺产品市场等内容。 二、学习《园艺学概论》应具有植物学、土壤肥料学、遗传育种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等课程的基础知识。作为园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又是《果树栽培》、《蔬菜栽培》、《花卉栽培》、《园林规划与设计》等课程的基础。本课程介绍了园艺植物的共性的基础知识,把果树、蔬菜、花卉及园林作为一大类介绍,避免了后续课程的内容重复。 三、本课程要求学习者掌握园艺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体要求是应认识主要的园艺植物,认识其主要的种类、品种及产品器官。掌握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园艺植物的繁殖改良原理及技术、掌握园艺植物的栽培技术及生长调节剂的使用,了解园产品的采后处理与贮藏,了解园艺艺术原理与园艺产品市场的基本知识。 具体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基本了解,考试的要求与此相同,重点掌握内容是各章最基本的、最核心的内容,一般掌握内容在此基础上扩大一些,考试以这两部分内容为主,基本了解内容一般不考,即使考试也仅占很小部分。 四、教学以自学文字教材为主,根据学习者工作或学习的区域,组织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和讨论问题。中央电大配套的录像教材分为重点串讲型和专题型两部分。重点串讲型录像教材讲解各章的重点、难点,专题型录像以演示操作为主,以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并开阔视野。学习者可以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与省电大的责任教师联系,有问题也可以由各分校或学习中心的辅导教师为学习者辅导、答疑。学习者应按时完成作业以及实验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实验和实习中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机械原理》考试大纲

2017年武汉工程大学 《机械原理》考研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根据武汉工程大学《机械原理》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是机械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机械原理》课程考试命题的依据。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考试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同时重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难的题目一般不超过20%。考生自备必要的计算和做图工具,如计算器、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 二、试题类型及百分比 试题的类型为:(1)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2)分析说明图解题;(3)设计计算题;其中第(1)类题目的份量约占30%,(2)类题占20%~40%,其余为设计计算题。 三、参考教材 郑文纬等主编(东南大学).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10年 孙桓等主编(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第七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10年 四、考试内容及考试要求 1.绪论 (1)掌握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基本概念。 2.机构的结构分析 (1)了解机构的组成,搞清运动副、运动链、约束和自由度等基本概念; (2)掌握常用机构的机构运动简图绘制及平面机构的自由度计算; (3)掌握平面机构组成的基本原理。 3.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掌握用解析法对平面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 (2)掌握速度瞬心(绝对瞬心和相对瞬心)的概念,并能运用“三心定理”确定一般平面机构各瞬心的位置,能用瞬心法对简单的机构进行速度分析。 4.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组成及其主要优缺点; (2)了解平面连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和应用; (3)掌握曲柄存在条件、传动角、死点、急回运动、行程速比系数、运动连续性等概念;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2018.1版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课程名称:机械原理 开课单位:机械工程学院课程编号:B02020010 总学时:72(实验12学时)学分:4.5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包装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武器发射工程、装甲车辆工程、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机械制造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力学 一、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机械原理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主干学科基础课,主要研究各种机械中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等一般共性问题,在机械方案设计和创新设计所需的知识结构中占有核心地位。在培养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不仅为学生学习相关技术基础和专业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为今后从事机械设计和研究工作起到增强适应能力、开发创新能力和培养现代设计能力的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2.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作业和实验训练,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理解平面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利用这些知识对机器或机构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和解释。(课程教学目标1) 2.能够根据典型机构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及常用的间歇机构的结构特性、运动特性和工作特性,选择合适的方法和工具,对机构进行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力分析,以获得有效的结论。(课程教学目标2) 3.能够在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前提下,运用机械原理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工程常识、各种技术、方法、和现代化工具初步拟定机械运动方案,进行机构综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课程教学目标3) 4.使学生初步具备机械方面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能力,并具有制图、计算、测试和使用技术资料等基本技能。(课程教学目标4) 2.2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6011011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学分:3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械原理》是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等;研究各种机器中常用机构的运动、动力性能分析与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机构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机构设计的基本能力,训练学生的设计构思(创新构思)和设计技能(实践技能),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机械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 2.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 3.掌握关于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逐渐形成规范的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 4. 掌握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该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对本专业学生后续学习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3学分,建议开设48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孙桓,陈作模. 机械原理(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主要参考书: 1.郑文炜,吴克坚.机械原理(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王知行,邓宗行. 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 于靖军. 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8 4. 张策.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从《机械原理》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在新课引入、教学方法、课后思考题设计等方面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探讨,提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加课堂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建立感性认识,面授课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演示各类典型机构及其运动情况。 2.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