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比较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

比较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

比较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

比较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特征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3

课时课题:第二章第1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3课时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常见软体动物及主要特征。(重点) (2)说明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难点)(3)描述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重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阐明蝗虫形态结构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进一步强化环保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难点:描述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教学准备 教师:蝗虫、放大镜、镊子、解剖盘、课件等。 学生:兴趣小组搜集贝壳,准备关于观察蝗虫的实验材料。 四、教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知识的升华和内 化。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发现未知,并在“动脑、动手、动口”状态 中提高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3、体验互动法: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实现学生认知过程与情感体验过程的有 机结合。 学法: 1、自主探究法:通过观察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观察蝗虫的结构实验,节肢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分钟)

2、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合起来又称为什么动物?以上四类动物都是 什么动物?无脊椎动物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学生认真回忆,复述四类动物的代表动物、主要特征、生活环境、营养方式,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在学生了解了一部分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后继续深入思考,无脊椎动物在进化到环节动物后,又进化到哪类动物?它们比环节动物高等在哪里?继而展开第一个活动: (二)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展示小螺号的图片并播放《小螺号》歌曲。 探究活动一:软体动物(5分钟) 1、学生阅读教材并完成: (1)常见软体动物有:、、、。 (2)软体动物身体,外壳为,可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出年轮般的花纹,乌贼的贝壳退化为,蜗牛的运动器官是,河蚌的运动器官是,古代用的贝壳作为货币使用。 2、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软体动物,主要特征及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身体柔软,外壳能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大,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生活环境:水中或潮湿的陆地。 进一步探究:软体动物比环节动物高等在哪里? 引导学生分析:软体动物大都有坚硬的贝壳,有保护功能,更能适应外部环境。软体动物大多有坚硬的贝壳,节肢动物也有坚硬的外壳,节肢动物的外壳与软体动物的贝壳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节肢动物比软体动物更能适应陆地的生活呢?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三)实验探究,互动交流 1、探究活动二:观察蝗虫、虾(5分钟) (1)轻轻地捏一下蝗虫和虾的身体,有什么感觉?

脊椎动物教案

《脊椎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能熟练区分五大类脊椎动物的主要分类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猜游戏活动和检索表的学习,领悟逐级分类的思想,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猜想、推理、交流和归纳的能力,逐步形成质疑、反思的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一方面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听取和分析不同的意见,并能根据事实修正自己的观点,初步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与协作的习惯,形成尊重他人的意识。 【教学重点】 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这五种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1、复习有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内容,提问; 2、讲解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分类的依据。由动物进化的趋势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3、鱼:体型特征,靠什么游泳,用鳃呼吸,鳃中密布毛细血管,可以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怎样进行气体交换?(学生讲解) 4、两栖动物:青蛙为例,幼体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

在陆地上,靠肺呼吸。虽然青蛙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但不能离水源太远,因为青蛙的肺结构简单不发达,无法满足对氧气的需求,需要借助于湿润的皮肤来辅助呼吸。 5、爬行动物:以蜥蜴为例,它的一生都生活在陆地上,是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那蜥蜴有哪些适于陆地上生活的原因?(学生讲解)正是因为蜥蜴具有这些特点,才使其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水,能终身生活在陆地上。课本上还列举了哪些爬行动物?变色龙、恐龙等都是爬行动物。 6、鸟类:鸟的种类很多,而且绝大多数鸟类善于飞行,那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有哪些?(学生讲解)重点讲解:鸟具有与肺相通的气囊,气囊能辅助呼吸,使鸟类进行双重强吸。但是气囊不能进行气体交换。鸟的结构完善,能保持高而恒定的体温,属于恒温动物有;动物维持恒定体温的意义(学生讲解)变温动物包括哪些? 7、乳哺动物的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千差万别,举例:猕猴、大象、鲸。哺乳动物的特征哪些?哺乳动物的牙齿分为门齿、犬齿臼齿。家兔分门齿和齿臼,门齿切断、臼齿磨碎食物。狼除了门齿臼齿还有犬齿,可以用来撕咬食物。 【教学反思】 经过这次活动的锻炼,深刻意识到自身的稚嫩和不成熟。下一步我要在语言的使用,教材的挖掘以及课堂节奏的掌控等方面锤炼自己,从而获得进步和成长。

动物的主要类群练习题

动物的主要类群练习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下列属于腔肠动物的是() A、血吸虫、蛔虫 B、珊瑚、海蛰 C、蜗牛、丝虫 D、水母、水螅 2、自然界动物的种类很多,目前已知的大约有()万种 A、30 B、150 C、180 D、120 3、下列动物中都属于淡水鱼类的一组是() A、链鱼和带鱼 B、鳙鱼和鲤鱼 C、青鱼和大黄鱼 D、草鱼和小黄鱼 4、下面各组动物中,都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 A、鱼类、鸟类 B、两栖类、昆虫类 C、爬行类、哺乳类 D、鸟类、哺乳类 5、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是否有() A、脊索 B、脊椎 C、脊柱 D、脊梁 6、自然界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是() A、鱼类 B、哺乳类 C、节肢动物 D、鸟类 7、蚯蚓是靠()来呼吸 A、皮肤 B、气管 C、湿润的体壁 D、肺 8、鸟类呼吸时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肺 B、肺和气囊 C、气囊 D、气管 9、身体两侧辐射对称的动物是() A、绦虫、虾 B、水螅、海蜇 C、涡虫、血吸虫 D、线虫、文蛤 10、地球上的鸟类和哺乳类分别大约有() A、4000种和9000种 B、9000种和4000种 C、3000种和4000种 D、3000种和9000种 11、下列水生动物中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海葵 B.珊瑚虫 C.章鱼 D.虾类 12、利于爬行动物保持水分的结构是() A.角质的鳞片或甲 B.毛 C.外骨骼 D.羽毛 13.适于陆地生活的动物,其呼吸器官一般是() A.气管和肺 B.气管和鳃 C.肺和鳃 D.肺和皮肤 14.海豹、海豚、鲸等都是生活在海洋中哺乳动物,它们的呼吸方式是 A.用鳃呼吸 B.用肺呼吸 C.用气囊呼吸 D.用皮肤呼吸 15.下列器官与鸟的呼吸无关的是() A.气管 B.鳃 C.肺 D.气囊 16.家鸽最发达的肌肉附着在() A.胸部 B.两翼 C.尾骨 D.后肢骨 17、下列家兔的生理特点与其食性有关的是() A.身体被毛 B.盲肠特别发达 C.心脏分四腔 D.用肺呼吸 18.水中游的动物( ) A.全都是脊椎动物 B.全都是无脊椎动物 C.既有脊椎动物又有无脊椎动物 D.既不是脊椎动物,也不是无脊椎动物 19.下列动物结构及其功能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河蚌的贝壳——游泳 B.蝗虫的气管——呼吸 C.蜥蜴的鳞片——保护 D.家鸽的羽毛——飞行 20.体表有外骨骼,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有足和触角的是()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习题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周末习题 知识回顾(识记知识点后再填写) 无脊椎动物 一、腔肠动物 1.代表动物:(1)生活环境:水草丰茂的。(2)结构:身体由口、、消化腔和组成。 2.主要特征 结构简单的动物,身体呈状,体壁仅由构成,消化腔有。 二、.扁形动物 (1)生活环境:多数营生活。(2)主要特征:身体,有口的动物。(3)举例:涡虫、和等。 2.线形动物 (1)生活环境:通常生活在中,有些种类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2)主要特征:身体一般为或,两头尖,有口。(3)举例:秀丽隐杆线虫、等。 三、环节动物 (1)生活环境:和的陆地。(2)主要特征:身体由构成,使运动更加灵活。(3)举例:蚯蚓、水蛭和沙蚕等。(4)蚯蚓是通过和的配合来完成运动的。(5)我们一般根据区分蚯蚓的前后端,。靠近的一端是端,远离的一端是端。(6)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蠕虫动物:身体细长,对称、无、能的动物。包括扁形动物、和。 四,软体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为贝壳。贝壳能随着,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2)举例:蜗牛、、乌贼和等。 五、节肢动物

(1)代表动物:。 ①生活环境:陆地飞行。②形态结构:a.身体分为、、三部分。b.胸部具有三对、两对。c.体表有,其作用是和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内的蒸发。③生理:a.运动:用三对、两对运动。b.呼吸:用呼吸。 (2)主要特征:身体,和触角节均分,体表有。其他节肢动物:蝉、、蟹、等。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水螅通常能捕食到与其体积相当的水蚤,这主要是依靠( )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2.(2012·泰安学业考)世界上许多国家成立了蚯蚓养殖厂,并把蚯蚓养殖称为“环境净化装置”。蚯蚓能用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 A.能在湿润土壤的深层生活 B.身体柔软,能在垃圾中钻洞 C.身体分节,运动灵活自如 D.能分解枯叶、朽根等中的有机物 3.进食未煮熟的猪肉可能会感染( ) A.猪肉绦虫 B.钩虫 C.姜片虫 D.肝片吸虫 4.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 ) A.蜜蜂 B.蚊 C.园蛛 D.蟋蟀 5.(2011·菏泽学业考)千姿百态的动物王国里,有些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有些动物则没有。下列生物中,全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家鸽、壁虎、青蛙 B.蝗虫、蚯蚓、蜈蚣 C.鲫鱼、家兔、螳螂 D.蚂蚁、蜜蜂、鲨鱼

生物竞赛—《无脊椎动物》知识总结

界、门、纲、目、科、属、种 无脊椎动物(9门) 原生动物(单细胞) 动物界 后生动物(多细胞):8门 脊索动物(1门) 无脊椎动物 一、原生动物门 eg.眼虫、变形虫、疟原虫、草履虫等。动物界最原始、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1、主要特征 运动:鞭毛、纤毛、伪足 (1)具有各种功能的细胞器/类器官 消化:胞口、胞咽、食物泡 (2)身体微小,形态多样 防卫:刺丝泡 植物性营养(光合营养):有叶绿体,有光合作用eg.眼虫(黑暗中渗透营养) (3) 动物性营养(吞噬营养):有摄食胞器 渗透营养(腐生营养):体表的渗透作用 (4)呼吸:体表 (5) 排泄:体表(主)+2个伸缩泡(主要调节渗透压) 排遗:胞肛 淡水原生动物广泛存在着伸缩泡,海产和寄生原生动物一般无伸缩泡。 二分裂:横二分裂+纵二分裂 无性生殖 出芽生殖 (6) 复分裂:裂体生殖+孢子生殖 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互换小核物质 配子生殖:同配生殖+异配生殖 (7)休眠体:包囊 大核:营养+小核:生殖 2、代表动物——大草履虫 运动:纤毛(沿纵轴旋转前进,也可向后倒退) 生殖 无性:横二分裂(环境良好) 3、分类 有性:接合生殖(环境恶劣) 鞭毛纲(鞭毛) 植鞭亚纲:眼虫、夜光虫(赤潮) 动鞭亚纲:利什曼原虫、锥虫、披发虫(与白蚁共生) 肉足纲(伪足) 根足亚纲:伪足叶状、指状 eg.变形虫、有孔虫 辐足亚纲:伪足针状 eg.太阳虫、放射虫 孢子纲:全部寄生 eg.疟原虫、球虫 纤毛纲(纤毛):eg.草履虫、喇叭虫、钟虫、小瓜虫、车轮虫(寄生)等。(原生动物中最高级的类群) 二、多孔动物门(体柔软而多孔,似海绵,海绵动物) 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在演化史上是一个侧支——侧生动物 原生动物→多孔动物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1、主要特征 (1)体型:多数不对称,少数辐射对称,固着生活 (2)有细胞的分化,无明确的组织。 体壁:皮层+中胶层(变形细胞、骨针、生殖细胞)+胃层(领鞭毛细胞) (3)有特殊的水沟系:适应固着生活。单沟系、双沟系、复沟系 (4 (5)两囊幼虫 钙质海绵纲:白枝海绵(单)、毛壶(双) (单、双沟系) 2、分类(按骨针、水沟系) 六放海绵纲:拂子介、偕老同穴 (复沟系) 寻常海绵纲: (复沟系) 营养 方式 生殖 方式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复习题

- 1 -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周末习题 审阅:七年级生物备课组 知识回顾(识记知识点后再填写) 无脊椎动物 一、腔肠动物 1.代表动物: (1)生活环境:水草丰茂的 。 (2)结构:身体由口、 、消化腔和 组成。 2.主要特征 结构简单的 动物,身体呈 状,体壁仅由 构成,消化腔有 。 二、.扁形动物 (1)生活环境:多数营 生活。 (2)主要特征:身体 ,有口 的 动物。 (3)举例:涡虫、 和 等。 2.线形动物 (1)生活环境:通常生活在 中,有些种类 在人体或其他生物体内。 (2)主要特征:身体一般为 或 ,两头尖,有口 。 (3)举例:秀丽隐杆线虫、 等。 三、环节动物 (1)生活环境: 和 的陆地。 (2)主要特征:身体由 构成,使运动更加灵活。 (3)举例:蚯蚓、水蛭和沙蚕等。 (4)蚯蚓是通过 和 的配合来完成运动的。 (5)我们一般根据 区分蚯蚓的前后端,。靠近 的一端是 端,远离 的一端是 端。 (6)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依靠 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蠕虫动物:身体细长, 对称、无 、能 的动物。包括扁形动物、 和 。 四,软体动物 (1)主要特征:身体 , 为贝壳。贝壳能随着 ,呈现年轮般的花纹。 (2)举例:蜗牛、 、乌贼和 等。 五、节肢动物 (1)代表动物: 。 ①生活环境:陆地飞行。②形态结构:a.身体分为 、 、 三部分。b.胸部具有三对 、两对 。c.体表有 ,其作用是 和 内部结构,有效地防止体内 的蒸发。③生理:a.运动:用三对 、两对 运动。b.呼吸:用 呼吸。 (2)主要特征:身体 , 和触角节均分 ,体表有 。 其他节肢动物:蝉、 、蟹、 等。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 1.水螅通常能捕食到与其体积相当的水蚤,这主要是依靠( ) A.刺细胞 B.触手的缠结 C.发达的肌肉 D.口的吞噬 2.(2012·泰安学业考)世界上许多国家成立了蚯蚓养殖厂,并把蚯蚓养殖称为“环境净化装置”。蚯蚓能用来净化环境的主要原因是( ) A.能在湿润土壤的深层生活 B.身体柔软,能在垃圾中钻洞 C.身体分节,运动灵活自如 D.能分解枯叶、朽根等中的有机物 3.进食未煮熟的猪肉可能会感染( ) A.猪肉绦虫 B.钩虫 C.姜片虫 D.肝片吸虫 4.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的是( ) A.蜜蜂 B.蚊 C.园蛛 D.蟋蟀 5.(2011·菏泽学业考)千姿百态的动物王国里,有些动物的身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有些动物则没有。下列生物中,全属于无脊椎动物的一组是( ) A.家鸽、壁虎、青蛙 B.蝗虫、蚯蚓、蜈蚣 C.鲫鱼、家兔、螳螂 D.蚂蚁、蜜蜂、鲨鱼 6.蝗虫与陆地生活相适应的呼吸器官是( ) A.肺 B.鳃 C.气管 D.气囊 7..请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图,回答问题。(注意:[ ]内填数字, 上填名称) (1)蝗虫是常见的昆虫,它的身体分为 、 、 三部分,其中有发达肌肉的是[ ] 。 (2)图中[ ] 是它的飞行器官,它 有 对足,跳跃时主要靠图中[ ] ,运动 器官都着生在 。 (3)蝗虫的呼吸器官是 。 (4)蝗虫的哪些特点使其适应陆地及空中生活? 。 8.根据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可根据[ ]___________的位置。 (2)用手触摸蚯蚓的腹面会有_________的感觉。这是因为在蚯蚓的腹面有许多小突起,叫__________,它们与蚯蚓的_____________有关。 (3)蚯蚓身体由许多___________构成,这样的动物被称为__________动物。你能说出蚯蚓在自然界中的一项作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通过观察和交流,归纳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说出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初步感知生物“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水螅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使用操作显微镜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腔肠动物的各种资料 准备实验的材料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水螅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分钟 【导入】: 我们学习了我们身边的绿色植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提出问题:这些动物有何不同? 师明确: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过渡语】:各种动物以其独特的方式运动着,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使得生物圈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1生思考后回答: 生1:根据生活环境的不同可分为水生、陆生 生2: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寄生、自生 生3:根据脊椎的有无可分为有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0分钟这些看似柔弱的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相比那个种类多?它主要包括哪些类群?提出问题 这些机灵可爱还能翻筋斗的小动物大家见没见到过?它叫什么名字?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能采集到? 【过渡语】:它的形态结构及捕食特点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探究

观察水螅的外部形态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水螅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观察时用肉眼能看清楚吗?我们要借助什么工具?它的体型有何特点? 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过渡语】:通过观察我们知道水螅身体呈筒状,有触角。那么它是如何利用自己简单的形体特点进行捕获食物的呢? 水螅身体的两端有何区别? 水螅的触角有什么作用?它如何捕获食物? 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特点 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宜的,它的体壁和消化腔有什么样的特点与此捕食相适应呢? 水螅的体型是怎样的? 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 消化腔有什么特点? 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对照课本P73页2.2—3水螅结构示意图观察 你在低倍显微镜下看到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强调】:实验过程注意事项:

八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

精品文档 .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中考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 第5单元生物的多样性第14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一、生物的分类。⒈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 远近关系等。⒉生物分类的等级⑴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⑵种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生态分部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⑶在生物分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二、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1、澡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 分类单细胞藻类:衣藻、硅藻; 多细胞藻类:紫菜、海带、水绵(最早释放氧气)、石花菜(做琼脂)。应用:饵料、食用、中药材。危害:赤潮(藻类植物疯长)。⒉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⑴苔藓植物。特征: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小又薄的叶,没有根,茎、叶中没有疏导组织。种类:葫芦藓、地钱。应用:检测空气污染,水土保持。 ⑵蕨类植物(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植物)。特征:不仅有正真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还具有疏导组织, 能较好适应陆地生活。叶片背后有孢子囊(孢子是生殖细胞)。种类:石松、蕨、桫椤。应用:能源(煤和石油)、药用、饲料、肥料。⑶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都离不开水。⒊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的生殖过程不需要水。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 裸子植物的种类:松、杉、柏以及银杏、苏铁。被子植物在现存植物中占据对优势。 被子植物陆生:根系发达 水生:体内有气道(用于呼吸)⒋我国的珍稀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龙棕、红桧。 一、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⒈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 柱。⒉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种数的95%,在整个动物界都占绝对优势。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1)腔肠动物。特征:器官简单,身体中央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种类:水螅、海葵、珊瑚。(2)扁形动物。特征: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没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种类:涡虫、吸虫、绦虫。(3)线形动物特征:身体呈线形,不分节,有口有肛门。 种类:蛔虫、丝虫、轮虫。(4)环节动物。特征:身体由体节组成。体节促进了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进一步发展。种类:蚯蚓、蚂蝗(水蛭)、沙蚕。(5)软体动物。特征:身体腹面有块状的肌肉足,靠贝壳保护身体。种类:鲍鱼、蜗牛。(6)节肢动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体表有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分节的附肢。分类:甲壳纲,如,虾;蛛形纲,如,蜘蛛; 多足纲,如,蜈蚣;昆虫纲(两对翅,三对足),如,蝗虫、蜻蜓、苍蝇、蜜蜂等。⑸螯虾,身体有头胸部和腹部组成。⒊脊椎动物。⑴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中的高等类群,主要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⑵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⑶鱼类适于在水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①鳍维持身体平衡(躯干部和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胸、腹、背、臀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鳔调节身体比重;②黏液和鳞片有保护和减少阻力的作用,侧线有感知水流方向的作用;③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①两栖类。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是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的过渡类型。种类:蛙类(田鸡)、蟾蜍、大鲵(娃娃鱼)、东方蝾螈。②爬行类。特征:体表附有鳞片或甲,在陆地产卵,卵有坚硬的外壳。正真的陆生动物。种类:蛇、扬子鳄、壁虎。③鸟类。特征: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体温恒定,有坚硬的卵壳。种类:鸡鸭鹅、鹦鹉、鸳鸯、家鸽。④哺乳类。特征:胎生、哺乳。种类:老虎、大象、蝙蝠、海牛。4.我国的珍稀动物: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活化石)、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哺乳类)、丹顶鹤、朱鹮、扬子鳄(爬行类)。二、神奇的微生物。⒈病毒。结构: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生活方式:寄生。观察方式:电子显微镜。⒉细菌。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荚膜(保护作用)、鞭毛(助于运动)。生活方式:寄生或腐生。按形态不同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种类: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乳酸菌、甲烷菌、肺炎双球菌等。应用:利用黄色短杆菌制造味精;利用乳酸菌生产乳酸;利用甲烷菌生产沼气。 ⒊真菌。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生活方式:营腐生或寄生。种类:酵母菌、霉菌、蘑菇。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出芽生殖)或有性生殖(孢子)。应用:灵芝、虫草是传统药材;猴头、香菇、木耳含有抗癌物质;真菌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真菌也会引起脚癣;误食鬼笔鹅膏会威胁健康。⒋沼气发酵:利用厌氧微生物甲烷细菌。第15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一、生物多样性⒈生物多样性的含义: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解释生物以及生存环境的多样性;确切地说,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医、食、住、行(直接拿来用)等;间接价值: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潜在价值:尚未开发、有待开发(研究新药);⒊“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每年的5月22日。 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⒈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物种灭绝速度加快。⒉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主要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其次是环境污染。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和必要的措施)和迁地保护(建立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等)和加强法律法规管理。 第16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一、生命的诞生。⒈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氨、氢气和 水蒸气等。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在于原始大气没有 ..氧气。⒉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火花放电的作用是: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向装置内输入气体的主要作用:模拟原始大气;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产生出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⒊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地球火山爆发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氨基酸等)(蛋白质、核酸等)(能生长、繁殖、遗传) ⒋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一、生物进化的历程。⒈生物进化的证据⑴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2、鸟的进化过程:古代的某种 爬行动物→辽西鸟→始祖鸟→孔子鸟3、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⒉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⑴地球上最 早出现的植物是海洋中的原始的单细胞藻类;种子植物的生殖过程已经完全 ..摆脱了对水.的依赖。⑵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动物是海洋中的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鸟类 古代鱼类→原始两栖类→爬行类 (最早的脊椎动物)哺乳类⑶生物进化趋势: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⑷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⒈达尔文乘“贝格尔号”舰考察,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称为“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2.自然选择学说: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对同种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教学设计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概述出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 2)能区分、判断出常见的脊椎动物属于哪一类群。 3)能举例说出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列举出几种我国特有的或珍稀的脊椎动物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总结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各类群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动物、珍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2)通过各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一分为二的辩证观 点和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2.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3)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常见脊椎动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常见脊椎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无脊椎动物能够分为哪些类群? 【答】: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引入】:学习完无脊椎动物之后我们来看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动物界中结构最复杂、

进化地位最高的一大类群,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 《二》、各类脊椎动物--鱼类 【学生活动】:看图,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总结出规律,体会进化的观点。 【提问】:脊椎动物里种类最多的是什么呢? -- (鱼类) 【点评】:对,虽然它们最低等,但种类最多,有22000多种。 虽然我国有丰富的海洋鱼类资源,但现在和以前相比较,鱼类资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坏,可以请同学举出一些具体的实例来说明。若举不出来,教师可给学生举出例子说明。现在我国鱼类资源遭到这么大的破坏,我们必须要加强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 《三》、各类脊椎动物--两栖动物 【引入】: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现在要讲一种幼体在水中生活,而成体可以在陆上生活的脊椎动物--两栖动物。 【活动】: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图中的两栖动物,描述两栖动物的体态、结构特征. 【总结】:两栖纲的主要特征-- 幼体在水中生活,而成体可以在陆上生活 【补充】: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凡具有下列特征的动物,都属于两栖动物--1.皮肤裸露,能分泌粘液; --2.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3.成体生活在陆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用皮肤辅助呼吸。 --讲述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各类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活动引入】:放录像,给学生展示一些爬行动物,如蜥蜴、壁虎、蛇、龟、扬子鳄等,告诉学生这类动物差别很大,但都属于爬行动物。(也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答出这些是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一类真正适于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只不过有些种类又回到水中去生活了。 【讲授新课】:介绍爬行动物。(了解龟、扬子鳄、古代爬行动物的繁盛和绝灭。) 体表覆盖坚硬的甲,起保护作用。(鳖没有坚厚的角质甲,身体最外面是软的表皮。) --总结爬行动物的特征,指出与人类的关系。 《五》、各类脊椎动物--鸟类 【引入】:下面,我们学习另一类种类繁多的动物--鸟类。鸟的种类是很多的,全世界现存的鸟类约有9000多种。 【学生活动】:观看录像。然后讨论总结鸟类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有羽毛,长骨中空,

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课时)

2.2.2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概述出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主要特征。 2.能区分、判断出常见的脊椎动物属于哪一类群。 3.能举例说出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能列举出几种我国特有的或珍稀的脊椎动物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总结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训练学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掌握应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各类群动物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动物、珍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2.通过对各类群动物与人类关系的学习和了解,帮助学生树立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和生物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常见脊椎动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脊椎动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常见脊椎动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 课件、实验材料用具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鱼、乌龟、蜥蜴、蛇等,它们形态特征、生活环境各不相同,但是它们又有共同之处,这共同之处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这些动物。 积极回答,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讲授新课 一、鱼类 观察鲫鱼,观察时结合课本80页图片,并完成下列观察内容。 1.观察鲫鱼的体色、体形,体表。 (1)体色观察鲫鱼的体色,比较背部和腹部的颜色有什么不同?想一想,这种体色与水生环境有什么关系? (2)体形观察鲫鱼的身体呈什么形态?想一想,这种体形与水中游泳有什么关系? 讨论你知道鲫鱼的体形特点,在仿生学方面有什么应用吗? (3)体表 a.观察鳞片的分布,想一想,鳞片有什么作用?鳞片上的侧线有什么作用?

常见的动物知识点整理(M)

1、动物的分类。 地球上生存的动物已确定名称的约有125万多种,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分别可称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 林耐的生物分类等级。生物物种分类的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界、门、纲、目、科、属、种,生物分类等级越高,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共同特征越少,等级越低,种类越少,共同特征越多,分类的最小单位是——种,最高等级是——界。林奈的另一重要贡献是他坚持使用和推广了“双名制”。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无脊椎动物的分类。 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单细胞(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 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涡虫、血吸虫) 多细胞有口无肛门 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水母、水螅、海蜇) 有口有肛门线形动物:身体线形,不分节(蛔虫、蛲虫) 环节动物:身体有许多体节(蚯蚓、蚕) 软体动物(有贝壳):身体柔软,有贝壳(蛤、螺、蜗牛、乌贼) 棘皮动物:体具棘皮(海星) 节肢动物:身体、足分节,有外骨胳(蝴蝶、虾、蜈蚣) 4、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纲(典型动物一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分节,并且拥有外骨骼。 5、昆虫的特征。 昆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分节的足,一般有两对翅,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酪。 益虫、害虫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是一种害虫。 6、检索表 生物学上常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目前常使用的是二歧分类检索表。

脊椎动物简答题

2011复习题 一、简答(26分) 1.为什么爬行动物是真正的陆生动物。(7分) (1)体披骨质鳞片或骨板,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1分) (2)具真正的牙齿。 具次生颚,内鼻孔后移,口腔与鼻腔分开;(1分) (3)胸椎、肋骨与胸骨形成胸廓,可保护内脏和加强呼吸作用;(1分) (4)大、小肠交界处开始出现盲肠,可消化纤维;(1分) (5)具有羊膜动物式的排泄器官后肾;(1分) (6)大脑明显分为两半球,纹状体,表层出现神经细胞集中的新脑皮;(1分) (7)完全脱离水的束缚,在陆地繁殖, 体内受精。(1分) 2.两栖类对陆生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善性?(6分) (1)陆生的初步适应:基本解决了在陆地运动(1分)、呼吸空气(1分),同时发展了适于陆生的感官和神经系统(1分)。 (2)不完善性:肺呼吸的功能不够强,尚需皮肤呼吸和鳃呼吸加以辅助(1分);皮肤裸露,保持体内水分的问题没有解决(1分);不能在陆地上繁殖,卵受精、卵发育、幼体发育均在水中进行(1分)。 3.举例说明鸟类是如何完成双重呼吸的。(8分) (1)肺:一个由各级支气管形成的彼此吻合的密网状管道系统。 当气管进入胸腔后分为左、右支气管,即初级支气管, 然后再分支为次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再分支出许多微支气管。(2分) (2)气囊:鸟类特有。是呼吸的辅助系统,由单层上皮细胞膜围成,无气体交换功能,共4对半,位于体壁与内脏之间。(1分) 后气囊:腹气囊一对和后胸气囊一对(1分) 前气囊:锁间气囊一个、颈气囊一对、前胸气囊一对(1分) (3)“dpv”系统、单向流、双重呼吸概念(3分) 4.学习行为及其类型?(5分) (1)学习行为是动物由经验得来的发生适应性改变的行为。(2分) (2)主要类型: 习惯化、经典的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模仿、印记学习、推理学习。(3分) 六、简述(25分) 1、你对鱼的鳞、鳍、尾有何知识?(10分) 要点:(1)具几种鳞、特点、鳞式;(3分) (2)几种鳍、功能、鳍式;(4分) (3)几种尾、形状功能。(3分) 2、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有几大进步事件,随机举出两个进步事件的意义?(15分) 要点:(1)五大进步事件:具上下颌、五指型附肢、羊膜卵、恒温、胎生哺乳。(5分)(2)进步意义。每个意义5分 A五指型附肢的进步意义 (1)适应陆生的五趾型附肢,这是动物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2)作为鱼类运动器官之一的偶鳍结构比较简单,肩带直接附在头骨后缘,活动的方式和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它与鱼鳍之间只有一个单支点,以此作为杠杆,完成单一的转动动作。两栖动物的五趾型附肢与鱼鳍不同,肩带游离,前肢在摆脱头骨的制约后,不但获得了较大的活动范围,而且也增强了动作的复杂性和灵活性;腰带一方面直接与脊柱牢固地联结,另一方面又与后肢骨相关节,构成支持体重和运动的主要工具,使登陆的目标得以实现。 B羊膜卵出现的进步意义: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2、描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 3、举例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组实验及观察描述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尝试列表比较各类无脊椎动物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的对比学习,强化生物进化的观点。 2、通过对不同类群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进一步强化学生喜欢生物学、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重点: 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 三、难点 各代表动物的结构。 四、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谁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 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 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 (二)讲授新课 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请同学们观看录像。边放录像边讲解。然后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 讨论: 1、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2、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3、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讨论。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口无肛门,体壁仅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构成。 扁形动物 设问:请同学们看猪肉绦虫成虫的标本,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熄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 (1)课件展示猪肉绦虫形态图. (2)出示血吸虫挂图,学生观察形态。 (3)观察涡虫形态。

【教育资料】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无脊椎动物学习精品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无脊椎动物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精品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2、常见的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名称及与人类的关系 (1)环节动物:身体有很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 蚯蚓与人类第二,能提高土壤肥力 的关系第三,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第四,处理有机废物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保护 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和章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等 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有害:有的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身体由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1 翅 (2)代表名称: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4、昆虫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着生3对足和2对(2)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 (2)代表动物名称:蜜蜂、蜻蜓、蝉、瓢虫、螳螂、菜粉蝶、家蚕等。 二、鱼类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下敌害发现(保护色)。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用鳍游泳,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背、胸、腹、臀、尾鳍),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保持鱼体的前进方向。 (5)用鳃呼吸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6)雌雄异体,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脊椎动物的肾脏有三种主要类型

脊椎动物的肾脏有三种主要类型:前肾、中肾和后肾。 脊椎动物在胚胎时期都有前肾,但只有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时期前肾才有作用。前肾的位置靠近体腔的前段,由许多肾小管组成。肾小管的一端开口于体腔,开口处膨大成漏斗状,这就是肾口,可以直接从体腔内收集代谢废物。在肾口附近还有由毛细血管形成的血管球,它们利用滤过血液的方式把血液中的废物送入肾小管,肾小管的另一端与一个总的管道相连,这就是前肾导管,末端通到体外。 鱼类和两栖类成体以中肾执行排泄功能。中肾位于前肾的后方,其肾小管一般不能与体腔相通,靠近肾口附近的肾小管外凸成为小支,小支末端膨大内陷成为双层的囊状结构,叫肾小囊(包曼氏囊),把毛细血管球包入其中,形成肾小体,它与肾小管一起形成肾单位。尿液由中肾管排出。 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成体的后肾位于体腔后段。后肾的肾小管末端形成典型的肾小体,肾口已完全消失。肾单位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酸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废物,如尿素、尿酸以及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尿液汇入肾盂,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有的脊椎动物如鸟类无膀胱),再排出体外。 肾脏是由中胚层的中节(mesomere)形成的生肾节(nephrotome)组成的。在无羊膜动物,肾脏的发生要连续经过前肾(胚胎期)和背肾(成体)两个阶段;在羊膜动物则需经历3个阶段,即前肾、中肾和后肾阶段(图10-59)。这3个阶段的肾脏在发生顺序、所在位置和结构特点等方面均不相同。 脊椎动物的肾脏总共可分为全肾、前肾、中肾、背肾和后肾5种类型(图10-60)。(一)全肾(holonephros)或称原肾(archinephros)从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上的研究资料推断,最早期的脊椎动物肾脏是由沿体腔全长并按体节排列的肾单位组成的。每一肾小管的一端以带有纤毛的漏斗形开口,即肾口(nephrostome),开口于体腔,另一端汇入原肾管,原肾管的后端通向体外。体腔液中的代谢废物即由肾口汇入原肾管,最后排出体外。这种理论上的最原始肾脏称为全肾或原肾。在现代生存的动物中,仅盲鳗幼体和蚓螈幼体中具有全肾。 (二)前肾(pronephros)(图10-61)(表10-6)脊椎动物在胚胎期都要经历前肾的阶段,但只有某些圆口类及少数硬骨鱼在成体时,仍保留残存的前肾,称为头肾,其位置相当于全肾的前部。 前肾位于体腔前端背中线两侧,呈小管状分节排列,这些小管称前肾小管(pronephrictubules)。各类脊椎动物中,前肾小管的数目并不多,例如蛙为3个,位于Ⅱ、Ⅲ、Ⅳ体节处;鸡是12个,由第Ⅴ体节开始;人的胚胎是7个,位于Ⅶ到XIII体节处。每一前肾小管的一端开口于体腔,开口处呈漏斗状,其上有纤毛,称肾口(nephrostome),小管的另一端汇入一总的导管,称前肾管(pronephric duct),末端通入泄殖腔。在肾口的附近有血管丛形成的血管球(glomerulus),它们以过滤的方式将血液中所含的代谢废物排入体腔中,借助于肾口处纤毛的摆动,将体腔中的废物收集入肾小管中,再经前肾管由泄殖腔排出体外。这种一端开口于体腔,一端通体外的前肾小管,和无脊椎动物中环节动物的肾管是相近似的。 (三)中肾(mesonephros)和背肾(opithonephros)(图10-61)(表10-6)中肾,或称吴氏体(Wolffian body),是指羊膜类胚胎时期在前肾之后依次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