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闻心理学整理资料

新闻心理学整理资料

新闻心理学整理资料
新闻心理学整理资料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心理学的对象(认识主体、媒介世界、现实世界、认识规律)

母学科:新闻学、心理学。

对象:认识主体在新闻活动中心理现象的产生和发展规律。认识主体在新闻媒介沟通和人际沟通并存环境中,在心理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特点和规律。认识主体心理活动的生理和心理机制。

第三节新闻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专门方法论原则(哲学层面)

(一)客观性原则:指在新闻心理学的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贯彻客观性原则,切忌主观臆想。(二)整体性原则:把新闻活动中的传受双方的各种心理活动视为一个整体结构进行研究。优点是全方位、多角度。把心理活动本身又视为不同水平的自动调节系统,注重在主客体相互联系中进行分析。

(三)发展性原则:随着时代变迁,受众需求、兴趣、审美观、价值观、求知欲和心理承受力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也是其研究课题。

(四)扬弃的原则:新闻学和心理学在我国都是舶来品,由于国情不同,人的心理特点的殊异,再借鉴时必须采取扬弃的态度。

二、具体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实证研究):1、实验法2、调查法{访谈、小组讨论、问卷(发放对象、年龄段、覆盖面、个人资料、行为资料、态度信息)、网上} 3、观察法(自然观察、实验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4、内容分析,是传播材料本身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5、个案研究法,是对典型的个体惊醒研究,通过分析个体的不同特点,探寻与同类对象的异同之处及成因。个案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媒体或一个社区等。6、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法,根据具体研究目的、研究内容采取相应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概览

第一节我国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对新闻心理现象的研究可以追溯岛上十几二十年代。《循环时报》主编王韬(我国最早研究心理学的是做报系统的),《京报》创始人邵飘萍在1923年出版的《实际应用新闻学》中指出‘所谓有价值的新闻,第一在多数人爱读而已”——默察多数国民之心理。1941年任白涛在《综合新闻学》中专门用一个章节论及新闻专业与心理的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闻心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酝酿和初步形成三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949-1978)

A、建国初期:读者心理依然是新闻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复旦大学王中教授在1956年《新闻学原理大纲》

中,把‘不断寻求和发掘读者的需要与兴趣”是为现代报纸改进的方向。

B、文革十年,心理学被打成伪科学,新闻心理学处于停滞状态。

C、1978年2月,新华社记者李耐因在该社举办的国内记者业务训练班上旗帜鲜明地提出在我国建立一门

崭新的学科——新闻心理学的必要性。1979年底,复旦大学徐培江明确提出在我国开展新闻心理学研究的观点。

二、酝酿阶段(1979-1986/6)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心理学被完全平反了,率先进军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学子,以读者心理为中心,写出了一批较有分量的论文。除研究受众心理外,这阶段还出现了研究采访心理、编辑心理和播音员心理的论文。

B、新闻界有影响的领导者也加入新闻心理学研究行列。82年《新闻战线》刊登了《经济日报。总编安岗的《研究读者是一门学问》。84年新华社副社长郭超人撰文阐述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关系。

C、86年7月,上海复旦大学的张俊德、刘海贵合著的第一本以《新闻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出版了。这标志我国新闻心理学已从酝酿阶段进入初步形成一门独立的科学体系的新阶段。

三、初步形成阶段(1986.7-1994.5)

A、这个时期我国的电子媒介得到迅猛发展,受众规模不断扩大。

B、在这8年里,仅新闻心理学专著(含论文集)在我国就出版了14本。

C、1994年5月召开了首届新闻心理学研讨会,对我国新闻心理学深入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

第二节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一从单一向多元辐射

1、研究内容从单一向多元扩散,研究范围不断拓宽。除采访心理、写作心理、编辑心理和报刊读者心理外海增加了听众心理、电视观众心理、网民心理甚至手机用户心理等。

2、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从单一学科相交叉学科转变

3、研究方法从定性研究向定性与定量(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二从随意性向规范化迈进

1、新闻与传播心理学教学和科研已逐步走上正轨

A、新闻心理学教学已正式纳入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分类的序列中

B、有的高校已设置新闻心理学和传播心理学的硕士点和博士点

a 中国传媒大学1994年设置了新闻心理学硕士点

b中国传媒大学2003年设置了传播心理学博士点

2、新闻与传播心理学研究机构的建立

A、2000年11月,北京广播学院领导批准成立传播心理研究所。

B、2001年10月设定“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

3、不定期举办全国性的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

三从前科学向科学性过渡

1、从以描述性为主向学科构建方向发展

2、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中国特色

第三章新闻心理学理论

1、新闻的制作和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两种信号系统在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受众双方的头脑中协同活动的结果。

两种信号系统学说是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在晚年提出来的,他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主要是条件反射。他把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把用词语

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对记者来说,在采访中他所接触的主要是第一信号系统的实物(如人,事)刺激信号,即客观存在的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通过采访、制作,记者、编辑把第一信号系统的实物刺激信号转化为第二信号系统的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在内的一系列符号群。

2、新闻传播者的选择性(选择性:不同的题材、角度、事例、报道形式、版面。)

新闻机构是新闻传播者群体的代表。而不同的社会制度国家的新闻机构又代表着不同党派、集团或阶级的利益。这就要求我国的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信息内容的选择、数量的控制必须纳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总体框架之中,自觉地掌握传播新闻的主动权,能动地传播有利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信息和成果。在这个总体框架之内允许记者在新闻事实的选择、加工等方面发挥主观能动性。

3、新闻受众的选择性

新闻受众对“每日获得的”“经记者过滤后由国家的新闻机构提供的”“海量的信息”不是也不可能采取来者不拒的态度。接受什么、接收量的多少,完全取决于受众的主动选择(如关掉收音机、电视机或者网络)。无论传播者的主观意图如何,新闻信息所形成的舆论力量有多么强大,有时也会显得无能为力。

只有那些为受众主动选择、吸收、消化、认同、共鸣的新闻作品才可能实现其新闻价值。受众的选择性还表现在对同一新闻报道,不同的人因“境一而触之人之心不一”造成不同的选择性的记忆和理解。这正是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4、对新闻心理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大众传播模式有由西方学者命名的拉斯韦尔公式、香农-韦弗模式、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纽科姆的ABX模式和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

5、移情在角色互换中的作用

移情,在角色理论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移情是指不仅在认识水平上而且在情绪水平上进入他人角色的能力,也就是说,不仅知道而且体验到他人的角色。通俗讲,移情就是设身处地。移情是实现角色互换的重要手段和检验标准。只有通过移情才能实现在认识和情感水平上的角色转变。

第四章新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1、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智力因素基本上属于先天形成,后天只是开发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则主要有赖于后天的培养。

2、新闻工作者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由后天形成的,其基本功能在于对新闻工作者的智力活动起到

始动、定向、引导、保持、强化、调节、制约等作用。这部分要求能联系新闻实践活动具体阐

述:

一、动机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与引导作用

二、情绪情感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激发、选择和调节作用

三、意志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强化作用

四、性格对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制约作用

非智力因素对智力活动的影响最终表现在新闻工作者的人格对其智力活动的的激发和制约上。

3、新闻敏感的心理机制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新闻敏感可以产生几种联想:接近联想(地理时间)、相似联想(太阳对应温暖)、对比联想(贫

困与富裕)、关系联想(师与生)。

第五章、第六章重点

一、思维定式:是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是一种习惯的思维方式,有利有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打破思维定势)

二、印象管理又叫“印象整饰”:是指人际交往中有意控制他人形成对自己印象的过程。

三、印象管理效应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1.首因效应:又叫最初效应,就是人们初次见面留下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强烈而持久,对一个的评价和态度影响很大。

2.近因效应:又叫“最近效应”。是说相识的人们在最近一次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印象对双方关系产生的影响。

B、晕轮效应和扫帚星效应

1.晕轮效应:又叫光环效应。是指对某人的某个方面产生好印象后,便对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也作出好地认识和评价,如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

2.扫帚星效应:刚好与晕轮效应相反,是指对某人某方面形成不好印象后,便对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也作出否定的判断和评价。

C、定势效应和刻板印象

1.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形成对人或对事先入为主的看法。

2.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印象管理策略

A、登门之计

也叫得寸进尺策略。让对方先接受一个小要求,就有可能让他接受一个大的要求。如同先让对方打开一个门缝,然后跨入门槛,最后登堂入室。

B、后转弯之计

也是保留面子之计。当人们拒绝一个大要求后,出于补偿心理容易接受一个小要求。

后转弯策略是通过提出过分要求等待对方拒绝,有意激起他人的歉疚心理,已达到让对方接受小要求的目的。

C、放大呈现和收敛呈现策略

在特定情况下,行为主体有意识夸大或贬低自己的一些信息,以强化别人对他的某种印象。

1.面对权威

2.面对百姓

四、动机与效果的倒“U”形关系

中等强度的动机产生最高的工作效率。

五、灵感:是长期求索偶然得之。

灵感出现的条件

A、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

B、全神贯注思考,长时间苦思冥想

C、充分利用原型启发

D、灵感通常产生于高度紧张后的放松阶段

第七章

一、编辑的认知方式及最佳认知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提出的表现与认识活动中个体差异的一个新维度即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

场独立性认知方式,是指编辑更多地利用自身积累和独立思考对外来新闻信息进行加工。

场依存性认知方式,是指编辑更倾向于接受周围的人的判断标准和意见,并依据这些意见对外来新闻信息进行判断和加工处理。

这两种认知方式的区别在于:场依存性者倾向于胳膊多的利用外在事物作为信息加工的参照物‘其人际交往技能相对高:而场独立性者更多的利用内在知识经验为信息加工的参照物,其认知改组技能相对高。

最佳认知方式:

相对于新闻工作采访和编辑两种不同岗位而言,记者更适合于场依存性的认知方式。场依存方式强调人际交往技能。而编辑工作性质则要求更需要场独立性,即认知改组技能。

有胆有识的编辑一般来说,都非常善于独立思考,有权衡稿件优劣的独立辨识能力,对自己的判断充满自信,敢于承担责任,不放弃原则。

二、编辑的受众意识

编辑的受众意识从根本上讲就是服务意识。要从传者为中心转为受众为中心。大众传播是为满足受众的需求而存在的,因此不能只注重让“上边的人满意”。

受众意识具体表现:

(1)主动倾听受众的呼声、意愿和要求;

(2)充分了解受众的兴趣和需要;

(3)掌握受众的普遍接受能力、接触媒体的习惯和认知方式。

三、编辑向性

编辑群体以内向型为主

编辑工作相对于记者而言处于二线,工作地点主要在办公室,工作对象主要是面对新闻稿件和新闻素材,即使与外界联系,也主要以电话、电子邮件和书信为主,因此编辑往往比较安静,深思熟虑,做事严谨沉稳,耐心细致,喜欢精雕细刻,偏于内向型。

四、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一生著述很多,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梦的解析》。

该学派研究人的无意识、人的本能、梦境和人格等,主要研究方法是催眠和自由联想法。认为人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是一切活动的动力来源。

主要观点

1. 潜意识论

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的核心概念、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对象。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比作大海中的冰山,其浮出水面部分为有意识,水面以下部分为无意识。正如整座冰山移动的方向和速度由水面以下部分决定一样,人的无意识对心理活动有重要影响。弗洛伊德把无意识又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两种。

前意识:指能从无意识中找回到意识层面的部分,是能够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有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稽查者”的角色,严密防守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

潜意识:指根本不能进入或者很难进入有意识层面的经验,包括原始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这些冲动不被社会道德、习俗所容纳,被排挤到意识阈以下,但是并没有消失,在潜意识中积极活动以寻求满足。潜意识影响支配人的一生。

2. 本能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无意识中隐藏着各种原始的、野蛮的动物性本能冲动,这些本能受到压抑后进入潜意识,对人的意识和行为产生奇特影响,导致癔病等精神疾病的发生。

3. 人格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构成。

本我,包括一切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是非理性的,受快乐原则支配,不断追求行为上的满足,是整个人格系统能量来源和基础。它不能直接与现实接触,必须通过自我来实现。

自我,是现实化的本能。最初也追求快乐目的,但在社会教育下懂得,要趋利避害,必须遵守现实原则,于是学会控制本能和欲望,等待时机,在现实、合理的生活中实现快乐目的。自我与现实接触,在超我指导下监督和约束本我的活动。

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是人格中最后形成的、最文明的部分,能够进行自我批判和道德控制。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两部分。良心是一种是非感,谴责和惩罚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是自我理想则确定道德行为的标准。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动力就在于本我、自我和超我交互作用

4. 泛性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是建立在性生理和性心理发展基础上的,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都带有性的色彩,有一种驱使人们寻求快乐的潜力叫“力比多”,弗洛伊德把“力比多”分为几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生殖期

重大贡献

1. 该学派把潜意识、梦、过失与错误等引入心理学范畴,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2. 对心理现象寻根问底,扩大了心理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科学解释心理现象指明道路;

3. 其心理研究始终与医疗实践紧密联系,对治疗精神和心理疾病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4. 弗洛伊德的创立的“自由联想法”和其学生荣格创立的“词汇联想法”早已成为心理学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

精神分析学派的局限

1. 弗洛伊德把性欲作用无限夸大,当作人类一切行为动机的动力来源。认为性本能是一切文化、道德、法律等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产生的根源,因此走向了泛性主义,歪曲了事实本来面目。

2. 精神分析学派中许多观点是主观臆断和逻辑推演。缺乏事实根据也无法验证,缺乏严密的科学论证。

第八章

一、移情

移情又叫感情移入,是指能设身处地的了解他人的感情和需要。如播音员和主持人虽然面对的是话筒和镜头,但是靠移情能够在头脑中想象出听(观)众的心态,从而产生强烈的对象感、交流感和播讲的欲望,从而提高了传播效果。

移情主要表现:

1. 播音员和主持人要善于设身处地领会记者、编辑融入稿件中的思想感情,体验观众或听众对新闻的需求心理。

2. 播音员和主持人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情感(借助声音和表情)去感染受众。

移情的功能

1. 移情是播音员和主持人加深对新闻素材的理解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

2. 移情有利于激发播音员与主持人的丰富想象,达到自我与他人共享情感的目的,满足受众对情感交流的需求。

3. 移情有助于播音员和主持人进入良好工作状态。移情过程既是心理活动,也伴随生理反应。如因情绪激动而心跳加快,因悲伤而落泪,因情节紧张而手心出汗等。移情有助于情景再现和真实情感表达。

如何提高移情能力

1. 发展移情能力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是敏锐感知他人情绪情感反应的能力;

二是对产生情绪情感的情境的知觉和判断能力。既要知道他人的情感变化,又要明白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2. 提高移情能力的途径

一是深入生活,体验角色;

二是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

二、创造思维的特征

1. 思维和语言的流畅性

表现为播音员主持人对现场出现的突发状况,不仅能够作出快速反应,而且语言非常流畅,语句完整,过渡衔接得当。

2. 思维和语言的灵活性

灵活性也叫变通性。指播音员和主持人能机智灵活地应对不同场景。

3. 思维与语言的独创性

随机应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播音员或主持人在情急之下,能随口说出既符合场景、又富有个性的语言,使尴尬或难堪局面得以扭转、人们的紧张情绪得到释放、现场气氛变得轻松愉悦。

第九、十章

*新闻受众心理本质:新闻受众心理是一种社会心理

*新闻受众使用媒介的动机

*(一)受众的媒介使用动机

1. 满足好奇心

2. 追求先知为快

3. 寻求社会帮助

4. 满足参与和表达愿望

5. 了解环境变化

*(二)受众普遍的媒介需要

1. 获取信息

2. 娱乐消遣

3. 获取知识

4. 拓宽社交范围

*新闻受众心理特点:新闻受众心理具有四个特点:随意性、交融性、互动性、差异性。

*受众注意是指受众心理活动对一定传播对象,包括传播内容和传播性是由形式有选择地指向和集中,从而使刺激物被清晰地感知

*受众注意的特点包括: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三贴近原则”和新闻受众需要的联系:

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的核心,即党的群众路线问题,要解决的也包括传与受的关系问题。报纸宣传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找准新闻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才能有亲和力和影响力。

新闻受众需要主要表现在新闻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的,主要的还是受众对于新近发生或是变动的事实的一种迫切欲知的心理反映。新闻受众的需要心理包括:受众期待引导心理、求真心理、求快心理、求新心理、求近心理。

报纸宣传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找准新闻宣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有亲和力和影响力。

*新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

1. 接受暗示心理

2. 从众心理

3. 逆反心理

(1)逆反心理:是指当新闻报道与受众需求相背离时,受众产生的与传者意图对立的情绪体验或者行为倾向。

(2)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逆反心理强化受众原有的抵触情绪和态度;导致受众采取与传播者遗愿完全相反的行动;由于传播者的倾向与受众相矛盾,受众坚持己见的同时,产生贬损宣传者的言行。

(3)受众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失真:是指主要新闻事实无中生有的虚假报道。

·失实:局部内容不真实或者不准确。

·失当:尺度把握不当,夸大事实或者以偏概全。

·失策:指考虑不周全,或者时机不当等造成负面影响。

·失误:指操作环节出了问题。

(4)对受众逆反心理应采取的对策

·受众积极的逆反心理和舆论监督

如果是媒体自身问题造成受众逆反心理,应该积极接受受众的监督,并及时改正错误,使新闻报道更加客观准确,符合民意。

·对受众消极的逆反心理不能迎合,要及时加以引导

第十章

*影响受众态度改变的因素:权威性、可信性、喜爱性和睡眠者效应。

*睡眠者效应含义:即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在态度心理学中,人们把说话者因威信因素产生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相反效应的现象,称之为睡眠者效应。

*单方面论证和双方面论证。以及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

单方面论证和双方面论证的含义:是传者安排说服者性信息的两种方法。所谓单方面论证是指仅安排有利于传者的言论,不提反面观点,或者即使提也不否定对方。所谓双方面论证是指注意安排正反两种立场的信心内容,甚至承认对方观点中的可取之处,但因能巧妙的道出其不足,所以仍能让受众乐于接受传者观点。

新闻传者如果想借助新闻媒介造成一种社会舆论,最好采用单方面论证。采用单方面论证除了看传者的受众意图还要看受众的状况。当传者希望能引起人们的思考,通过讨论的方式达到共同的目的时,常借助于双方面论证的方法。在采用双方面论证时还应该注意正反两方面观点呈现的顺序,即在同一篇报道中是先讲正面观点还是反面观点,更有利于改变受众态度。

人们的记忆存在两种抑制现象:前摄抑制和后摄抑制。(也称前摄干扰)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后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由于后摄抑制的作用,人们对于最后学习的信心记得较劳,这两种抑制说明:首尾信息有利于记忆的保持。根据这一原理,传者在安排正反观念时通常把正面的观点放在最前边,中间安排不同意见的争论,最后安排传者对正反观点争论的总结。

这样来说新闻报道一般把最重要的观点或者最新鲜最生动的事实放在导语里,目的是为了在文章的开端处就引起受众的注意,另外又习惯在文章结尾处再做点睛之笔以期给人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正是利用了这一规律。

*心理免疫:又叫预防灌输或者接种效果。意思是当受众对某些问题的反面观点事先有了思想准备,甚至还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批驳时,该问题出现更大压力时,仍能坚持固有的态度。

新闻心理学重点

第十一章

1、西方心理学家提出四种人性假设,分别为:

“经济人”的假设:“经济人”的假设也可以称之为“实利人”的理论。其核心是人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社会人”的假设:“社会人”又称“社交人”。该理论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的决定因素。

“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自我实现人”的假设是麦格雷戈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人并无好逸恶劳的天性,当人的潜力得以充分的发挥、展示时,人就能感受到最大的满足。

“复杂人”的假设:“复杂人”的假设认为上诉三种人性假设虽然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不能适用于所有人。由于人本身的极端复杂性,所以不存在适用于各种人的管理模式,硬钢根据人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2、气质,就是一般人所谓的脾气,属于个性心理特征。是指某个人典型的表现于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例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性,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心理过程的强度(例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从外界获得新印象;有的人倾向于内部,经常体验自己的情绪,分析自己的思想)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通常人们习惯于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多血质: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化,明显外向。

胆汁质:直爽,热情,精力旺盛,情绪容易波动,反应快,但不够灵活,明显外向。

粘液质:安静稳重,放映速度较慢,少言寡语,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较难转移,善于忍耐,明显内向。

抑郁质:缄默孤独,反应速度慢,不灵活,敏感,内心体验深刻,明显内向。

3、马里洛将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按照有低级向高级需要的过渡,依次分为七级。马斯洛认为人类最基本

的是生理的需要(衣食住行);其次是安全的需要(劳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较高层次是归宿和爱的需要,指参加一定的组织或依附于某个团体以及接受和给予爱等;再上一层是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及尊重别人;求知和审美的需要是马斯洛后来补充的人得高层次的两种精神需要;最高一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是因为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只有当下一级的需要获得相对满足以后,追求上一级的需要才能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

4、领导力的三种划分:民主、专制、放任。领导力的素质构成包括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还包括心理素质。领导者的影响力即权力的构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权力性影响力;二是非权力性影响力。权力影响力又叫强制性影响力,它对下级的影响带有强制性、不可抗拒性。包括传统观念、职位、资历等因素。非权力性影响力既没有正式的规定,也没有上下授予形式,属于自然影响力,主要是由领导者自身的品德、才能、知识以及被管理者的情感因素构成的。事实表明,非权力性影响力产生的作用比权力性影响力更深刻、更广泛。包括品格、才能、知识、感情等因素。

第十二章

1、领导者的决断力:是一种善于抓住机遇、果断决策的能力。多指在决策实施前,领导者从若干决策中选出最佳的一种,并当机立断,拍案定案,予以实施。决断力的心理成分有:审时度势、预见性、果断性。提高领导者决策力需从三个方面努力,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其次要不断更新知识;第三要善于集中集体智慧。

2、认知结构:个人在感知及理解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头脑里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它由个人过去知识经验组成。在认识过程中,新的感知同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对当前事物的认识。在学习中,一个新的观念、新的信息或经验,不是被现有认知结构所同化,就是改进现有的认知结构,或者接纳新的经验产生新的认知结构。

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 管理: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没技术和方法,在于目标相匹配的机构中,实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活动、以达到个人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有程序的群体活动过程。 学校管理: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育人理念和目标,遵循管理科学额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规律,通过假话、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活动来规范呢和实施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以达到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活动过程。学校管理学:是通过研究学校的管理活动(过程和手段),探索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目的),寻求有效管理学校的合适方法的科学(目的)。 理念:人们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观念体系。学校管理理念:学校管理研究者对于学校管理活动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所形成的管理思想观念和管理哲学观点,是学校管理主体在学校管理时间及其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学校管理应然状态”的理想那个认识和主观要求,是学校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思维活动及文化积淀和交流中所形成的学校价值去向与追求,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延续性和指向性的学校管理认识、理想的观念体系。 论述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P55-57 1,充分认识教师的角色与劳动特点,了解教师的需要 五大角色:传道者、授业者、选择者、辅导者、协商统合者 劳动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正对每一个学生的特殊情况,根据个性发展,实施因材施教和一定意义上的个别教学和辅导,不断调整工作内容,形式和方法。 教师需要: 共同的一面:物质需要的朴实性、发展需要的稳定性、自尊需要的迫切性、成就需要的强烈性 独特面: 生理需要:青年教师的婚恋需要、中年教师的养家需要、老年教师的保健益寿、社会需要:青年教师的发展、中年教师成就需要、老年教师的尊重需要、 要求学校管理者充分尊重、理解教师,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尊重教师人格对

学校管理学提纲

学校管理学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概述 1.学校管理是伴随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 对学校资源和事务进行组织安排的活动。 2.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的学科。 3.理论界对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有不同的看法,基本可以概括为教育性质 论、管理性质论和边缘性质论三种 4.学校管理学的性质和功能决定它具有应用性、理论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第二节学校管理学的发展 1.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美国最早的关 于学校管理的论著,是1875年问世的威廉·佩恩的《论学校管理》和1882年问世的罗伯的《学校管理》。1908年,达顿与斯奈登出版了《美国公共教育管理》一书,该书的问世是学校管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2.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理论 以及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3.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一是注重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2)二是把科层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组织基础。 3)三是宣示一种新的管理观念。 4.1927~1932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George Elton Mayo)、罗特利斯伯 格等人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 5.人际关系理论与学校管理中的民主管理思想相结合,大大改变了学校管理理 念和管理方式,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重视学校中的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把非正式组织看作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沟通来协调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冲突与目标; 2)重视并改善教师人际关系,满足教师的各种社会需求与心理需求,提高教师 士气; 3)重视教师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改善学校中的上下级关系,共同决策; 4)重视教学民主,充分相信教师,对教师的教学不做过多的干预,有意识向学 生灌输合作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5)教师对管理者拥有民主监督的权力。 6.行为科学对管理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点: 1)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对劳动效率的影响, 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

新闻心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新闻心理学:属于新闻学和心理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是研究新闻传播者、采访对象和新闻受众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2、新闻活动认识主体:指参与新闻活动的各类人,包括新闻的采制者、传播者即新闻传播者和采访对象以及新闻的接收者即新闻受众。 3、新闻传播者: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新闻工作者,国际新闻界大多称之为新闻从业人员,主要指记者、编辑、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及制作、传播新闻的其他工作人员。 4、新闻心理:是新闻现象或新闻活动在新闻活动认识主体头脑中的主观能动的反映。新闻心理是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5、记者的写作心理:是指记者在从事新闻制作活动时,在其头脑中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像思维、言语等独有的特点和规律。 6、新闻信息:是新闻传播的内容,是影响受众心理的主要刺激物。 7、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8、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条件反射。 9、认知心理学:在最近一二十年来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主要代表人物是纽厄尔和西蒙。从广义上说,它是研究人的认知过程的心理学;从狭义上看,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信息加工心理学。 10、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及其过程。思维这个概念,一般在两种意义上使用,一种是思维的过程,叫思考;一种是思维的结果,叫理性认识或思想。 11、角色理论:属于符号互动理论的一种,是西方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是用角色来解释个人社会行为的理论。角色又称“社会角色”,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米德首先引入社会心理学理论中。- 12、角色期望:又叫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色应表现出的特定的行为期望。 13、角色冲突:是指居于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合的期待发生冲突的情境。角色冲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角色内部冲突和角色之间接的冲突。 14、角色互换:又叫“扮演他人的角色”。是指不同角色之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或公开地或隐蔽地进行角色互换,旨在认知、体验与已有关的另一种角色,以便更自觉地履行本角色的职能。 15、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16、刺激物:心理学认为,所有作用于认识主体感官的东西都叫刺激物。 17、新闻价值: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你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 18、心理素质:指人们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地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 19、智力:是大脑的一种心理潜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言语表达能力诸因素的有机结合。 20、能力:是智力在一定条件下被开发和尚发展的一种心理特征,是指人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21、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除智力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它是由动机、信念、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要素组成的。 22、动机:是发动行为使其达到某种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或曰内驱力。动机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23、情绪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情感是主体认识结构中最活跃、恒常的、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 24、情绪智力:是指个体监控自己及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25、性格:是表现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并且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性格在一定应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 第一章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 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 1.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2.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 4.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5.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学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外部管理 ●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 ●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 ●到了汉代,中央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地方有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 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 ●地方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 部门,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部门的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 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建国以后, 这种体制基本延续下来。 ?内部管理 ●中国:《学记》 ●西方:体操学校、文法学校及后来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 ●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班 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都有较详细的论述。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学校管 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 ●德国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L.V.)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 巨著《行政学》。以其理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行政理论。 对学校管理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科学的、系统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快速上升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现在一般认为美国是现代学校管理学的发源地。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 国教育公共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五、学校管理学得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学研究如何运用办学规律,发挥中小学内人力、财力、物力诸因素, 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全体成员,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

如何持续深入推进内控管理工作学习资料

“以内控加强管理,以管理带动发展” ------深入推进**公司内控建设的措施 企业管理水平高低与企业的效率、效益直接相关,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而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经营过程中实现自我约束、自我调节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内控工作既是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内部和外部的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各项业务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因此,内部控制体系也需要不断优化、逐渐适应的过程。 下面我从内控工作的内容及重要性出发,结合**公司内控建设的现状,谈一下2010年如何深入加强**公司的内控建设: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及重要性 企业实行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 一是保证将企业所有经营活动都纳入计划轨道,完成计划规定的任务,实现预定的经营目标; 二是改善经营管理,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消

除和防止各种经营管理弊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避免不必要的财产损失;三是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水平和防止错误舞弊的重要基石。企业内部控制的好与坏,关系到企业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企业竞争力高低。内控的目的不是消除风险,也不是降低风险,而是将其控制在可承担的风险范围内,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最主要的是预防,而不是等着风险来了,再采取措施。有效的内部控制能为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从理论角度讲:企业的内部控制具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对偏离计划行为的检查,第二层含义是对偏离行为进行纠正。两者结合,就能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公司内控建设的现状 2009年是**公司的“内控管理年”,在**审计事务所提出的“管理建议书”的具体内容基础上,对内控推进的具体工作事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整理和提炼并编制了内控工作计划,同时对工作计划内容的责任部门、工作时限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目标是确立学校管理目标的_________________,学校管理目标的达成,必须有助于全面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目标管理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目标的确定;二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的学校管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现学校经济效益优化,主要是指科学地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用最小的耗力更快地做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实现学校工作目标。 5、根据教师工作是一种集体协作劳动的特点,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_________________。在评价教师工作时,即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校实行“全局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要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地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校的校容、校貌、_______状况,也能体现出该校的校风精神,有人称之为校风的______________。 8、学校管理过程是指学校管理者指挥本组织内的成员,为达到学校的预定目标,以__________________,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序。 9、学校管理是一种有自身目的和运动程序的控制系统活动,有明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按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服教育和行政措施是相辅相成的两种____________。教育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各种_____________,对学校成员进行教育。 11、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以________形式,对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我国中小学的实际出发,吸取国外管理科学中的,____________是促使学校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13、教职工代表会具有审议权、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4、新的学校领导管理人员产生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任命制;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 15、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学校_________和_________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6、学校管理过程如果抛开或偏离以_________的目的性,那就将成为一种_________的活动。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学校管理是一种以组织学校教学工作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活动。() 2、制定学校教育目标的依据是:①社会的要求;②学校的教学;③学生的成绩。() 3、学校目标管理可分为目标的确定、目标的检查和目标的总结三个阶段。() 4、反映学校“力”的投入与工作成果的关系的学校管理原则是:教学为主,学校工作整体性原则。() 5、学校工作的效益,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效益和教学效益。() 6、学校人员录用方式主要有三种:①推荐;②选拔;③考任。() 7、决策是在几种不同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种一般的行动方案,并以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

2018年10月自考《新闻心理学》真题(完整试题)

2018年10月自考《新闻心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新闻心理学母体学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教育心理学B. 管理心理学 C. 社会心理学 D. 文优心理学 2.在1941年,在《综合心理学》一书中专门讨论新闻专业与心理学关系的中国新闻学家是 A.邵飘萍B.王韬C.任白涛D.徐铸成 3.播音员在播出新闻时进行再创作的客观刺激物是 A.记者采写的稿件B. 通讯员采写的稿件 C.主持人撰写的稿件D.编辑撰写的稿件 4.新闻传播者选择事实进行报道,受众选择报道作为自己认识的对象,二者所依据的同一标准是 A.新闻素质B.新闻理论 C.新闻事实D.新闻价值 5.情绪情感是激发新闻工作者智力活动的 A.稳定剂B.调节剂C.强化剂D. 催化剂 6.记者与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发生心理碰撞的基础是 A.记者的心理B. 采访对象的反应 C.记者的认知D.采访对象的认知 7.人仍为了适应变化的环境和顺利完成任务而在心理方面应具备的基本品质或基本条件被称为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心理基础D.心理素质 8.新闻敏感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思维活动,它具有一定的 A.逻辑色彩B.直觉色彩C.抽象色彩D.形象色彩 9.1981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空中之友》正式开播,主持人徐曼甜美、温柔的声音收到了令人欣喜的效果。这里打动台湾同胞的主要因素是 A.动机B.情感C.意志D. 性格 10.在记者的采访活动中,交往的主要手段是 A.言语B.表情C.体态D. 装束 11.使记者的智力得到有效开发,写作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思维方式是 A.形象思维B.理性思维 C.常规性思维D.创造性思维 12.制服情绪情感这匹“野马”要抓住的主要矛盾是 A.增强认知水平B.加强认知协调 C.培养冷静心境D.培养高级情感 13.编辑坚持真理的勇气和魄力,来自于他们的 A.敬业精神B.高尚人格 C.社会责任感D.独到眼力 14.新闻编辑要有在报纸上画龙点睛的功夫,“报纸的眼睛”通常指 A.新闻版面B.新闻标题 C.新闻内容D.新闻导向 15.“更多地依靠自我为主要参照来确定对事物的态度和自已的行为”,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学校管理学(自己整理的)

学校管理学 名词解释 1、管理:凡是有群体共同活、共同劳动或共同工作地地方都需要管理。管理是管理人员领导和组织人们去完成一定得任务和实现共同的目标的一种活动。P1 2、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P21 3、学校管理体制:包括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和劳动分配制度等。P62 4、校长负责制:校长是学校行政的最高负责人,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处于学校中心大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全面领导和负责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P68 5、封闭原理:即管理系统是由信息指挥中心、执行机构、接受单位、反馈机构组成。反馈机构对信息加以处理,返回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新的情况,发出新的指示,形成管理的封闭回路。P92 6、学校管理原则: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学校管理工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它反映了教育规律和个人对实践经验的认识。P147 7、管理的民主化原则:简言之,就是实行民主管理。学校的民主管理主要指教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并直接参加学校的管理活动。P156 8、管理的科学化原则:就是实行科学管理,所谓科学管理,一般是指凡是经过反复实践,并证明是能够提高效率的,是合乎客观规律的管理。它的含义,既包括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也包括运用成熟的管理经营经验、讲究管理方法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P160 9、行政方法:通过行政组织、运用行政手段、按照行政方式管理学校的方法。最大特点为:(1)强调垂直的纵向系统,上级领导下级,下级服从上级。即上级有权向下级发指示、下命令,下级必须服从。(2)带有强制性,强调纪律,保证领导人的指示、决定能贯彻执行,不允许有对抗行为。P179 10、经济方法: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学校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工资、津贴、奖金、罚款等物质刺激的方式,对学校成员产生影响。经济方法的实质,在于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P181 11、思想教育方法:思想教育方法是用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认识,影响人们的情感和行为的一种管理手段。P182 12、目标管理方法:管理者与管理者共同确定总目标,把总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P182 13、领导艺术:是一种领导方式,但不是一般的领导方法,而是富有创造性的领导方法,这与个人的素质修养有关。P209 14、科学化原则? 简言之就是实行科学管理,所谓科学管理,一般是指凡是经过反复实践,并证明是能够提高效率的,是合乎客观规律的管理。它的含义,既包括运用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技术的管理,也包括运用成熟的管理经验、讲究管理方法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管理。 填空 1、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应用科学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政策性很强。P8 2、道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了企业管理方面的X理论和Y理论。X:古典管理理论,表现人性的灰暗。Y:行为科学理论,表现人性的积极面与光明。Z:权变理论,权力掌握在领导人手上。P11 3、教育思想的特点:(1)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教育思想;(2)教育思想大体上可分为两层:根本指导思想和具体工作中的知道思想。P42 4、我国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的演变可分为三种类型:委员会制(强调集体领导)、一长制(强调责任制)、党委领导制(强调党对学习的具体领导).p64 5、委员会制是集体领导制,或叫集体管理制。它的特点是通过会议来进行决策,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组织原则。P64 6、学校实行的校长负责制,实质上即一长制。一长制的特点i责任制和内行领导。P65 7、党委(总支、支部)领导制,是另一种形式的委员会制。在重大问题上须经会议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是的组织原则。P64

学校内部控制培训资料全

海则滩九年制学校 内部控制 海则滩九年制学校 2016.2.18

目录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 (1) 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2) 权力运行机制实施方案 (10) 权力运行监督 (15) 学校管理内控制度.(预算、收入、支出、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经费报销、申购验收、报废报损、会计档案).17 不相容职务分离办法 (22) 账务处理程序制度 (24) 财务公开制度 (25) 会计工作交接制度 (26)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27) 票据管理制度 (29) 会计员岗位职责 (29) 审核岗位职责 (31) 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32) 业务层面内部控制 支出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34) 预算编制内部控制制度 (35) 政府采购内部控制制度 (36)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39) 资产清查制度 (41)

海则滩九年制学校内部控制领导小组 为贯彻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针,为尽快建立符合规范要求和我校自身特点,权责明确、运行有效、执行有力、管理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快推进管理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实施,经研究决定由工会为内部控制牵头部门并成立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长:胡耀荣 副组长:杨炜 成员:艾春文张翔宇高云郑渊 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和评价工作,内部控制坚持问题导向和共同治理原则,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和监督的相互作用,形成监管合力,优化监督效果,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学校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范围,贯穿学校内部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 海则滩九年制学校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为深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根据《靖边县财政局关于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内部控制工作机制。 一、领导决策机制 (一)学校内部控制(以下简称内控) 领导小组职能:

新闻心理学概论

新闻心理学 江苏师范大学靳近 1、大众传播: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 对象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它主要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书 刊、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面向广大受众进行定时的、迅速的、不间断的信息传 递。 2.传媒表征是指将客观事物在传播媒介中的反映,它是受众获得可观世界知识的重要基础 3.心理学家布鲁纳将人类对其环境中周遭事物,经只觉而将外在物体或事件转换为内在心 理事件的过程,称为认知表征。 4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具有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和笼统的看法。 5.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主流派别之一,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行为主 义的根本特点就是排斥意识,主张以行为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6.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是关于人类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学习现象的一种理论,它研究各种社 会因素如何影响和改变人的思想、情感与行动的过程,目的是要说明和解释人的行 为及其规律。 7. 班杜拉示范作用:事实上,人的大多数行为技能是在他人如师傅的指导下获得的,行为 技能的这种学习过程就是模仿的一种特殊形式,班杜拉用示范作用modeling概念来表示,并逐渐使之成为他后来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体系的核心基础概念之一 8.班杜拉观察学习:关于知识、行为技能或行为表现方式在不同个体之间的社会传递过程, 用学习理论术语来描述,可以称之为观察学习observational learning,即学习者通过 观察榜样对某一行为的操作而获得这一行为的过程。 9. 班杜拉将这种学习现象称之为观察学习,它几乎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对人而 言,观察学习现象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人具有替代学习的能力,而不必对每事 都加以亲身的实践。班杜拉认为替代学习能力是人所独有的区别与动物的另一重要 特征。 10.班杜拉把观察学习界定为“一个人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反 应,或使他已经具有的某种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 没有对示范行为做出实际的外显操作”。 .11.自我效能:当人们实现了追求的目标时,就会觉得有能力,感到自豪、骄傲;如果无法达到标准,就会感到焦虑、羞愧。从成功的经验中衍生出来的能力信念叫做自我效 能 12.价值实现:马斯洛用潜能说明人的内在价值,认为一种潜能即一种价值,潜能实现即价 值实现 13.媒介行规:那些已经规范化的、形成一定规模的、被媒介从业人员反复实践的工作形式。 14.沃伦布理得在对报纸记者的社会化过程的研究中指出:刚进入新闻行业的记者在其所作 的报道被编辑的过程中,逐渐了解到什么内容适合新闻报道,什么不适合,这种微 妙的影响叫做“潜网” 15.关于乌合之众:法国心理学家勒庞对于群体心理做了更加系统的研究。他指出群体是冲 动的、易变的、急躁的;群儒容易受暗示、轻信;群体情绪夸张,单纯;群体偏执、专横、保守。 16.有的研究将观众介入电视媒体的原因分为两大类:习惯性的和工具性的。 习惯性的观众倾向于被动接受,工具性的观众更积极也更有选择性。

学校管理学 归纳

第一章绪论 1、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学校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者对影响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存在的有意识反映,它要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物质条件。 第二,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 第三,学校领导体制:是决定学校管理工作绩效的中枢,它要明确学校机构的设置原则、设置形式、隶属关系、权限划分、制度建设等问题; 第四,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时间流程,它要反映学校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反映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 第五,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六,学校管理方法:是使学校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等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的必要手段,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第七,学校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学校中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的有机组合与合理配置。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边缘性的应用学科。 第一,边缘性表现在既与教育学紧密联系又与管理学紧密联系。第二,应用性表现于管理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性。 4、学校管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必须不断研究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为学校管理者自觉应用管理理论,遵循管理规律创造条件,为制定管理学校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5、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应用性。学校管理学的价值及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否能够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即应用性是学校管理学的重要属性。 第二,理论性。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产生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学科,必定要对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升华,指导学科管理者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三,综合性。学校管理活动复杂的,涉及多种资源的管理,这就学校管理学要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712

第七章素质教育 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以下几种:1,认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多开体育、音乐、美术课,就是多搞课外文娱体育活动。2,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3,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哪些素质,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4,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5,有人认为,“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是考试。6,有人认为,百分制助长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改为等级制。7,关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实质上是教育方针)的关系也有多种认识。以上负面影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理论是混乱的。理论上的混乱,必然导致实践的混乱。 二、全教会前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1,在界定上有区别。从《决定》全文可以看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这样界定,不会产生任何歧义,不可能出现多种定义。2,涵盖的范围有区别。《决定》所说的素质教育,大大超过了“起步阶段’’素质教育的范围。因为《决定》是从“提高全民族素质”出发,不只是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是从“全面推进”出发,不只是在中小学推进。3,《决定》所说的素质教育,是同国家的教育方针密不可分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是何等简洁、明快的语言,人们再也不会提出现在看来很可笑的问题:“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是什么关系”,“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什么关系”。4,《决定》对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许多重大举措,使人们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起步阶段”的素质教育,则几乎未涉及怎样为实现素质教育创造条件。5,《决定》着重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保障。”全教会以前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没有抓这个根本。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全面”二字,包括以下含义:(1)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2)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怎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一)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二)重视智育工作(三)加强和改善体育卫生工作(四)发挥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五)重视劳动技术教育

新闻心理学重点整理

1.题型: 2.第一题单项选择 1x10=10分; 3.第二题多项选择 2x5=10分; 4.第三题名词解释 4x5=20分; 5.第四题简答 4x8=32分; 6.第五题论述题 2x14=28分; 7.作答要求: 8.名词解释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用自己的话语理解作答; 9.简答条理清晰思路明确层次分明答到要点即可; 10.论述尽量详尽层次分明尽量用小标符号表明层次; 重要概念: 1、图式:指的是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2、移情:这个学说最早是由西典德·李普斯提出的。即观察者把自己认同于图形的某个部 分(例如一座建筑物的支柱),并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其上,从而引起视觉变形。这同理智的判断被情感所歪曲是同一个道理。作为心理学的用语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彼此的感情相互作用”,“能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对方的心情”。 一般包含两种含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体验对方的情绪情感;“把自己内心的情感移人到对方和对方一起感受”。 3、斯诺法:记者对人际关系改善的方法,记者要尽力打破双方由于生疏带来德拘束,缩短心理上德距离,使双方交流具有共振德可能性 4、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 5、晕轮效应:人们在认知一个人时,由于对这个人的某些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印象。又称月晕效应、光环效应、光圈效应。 6、受众心理:指新闻信息和由之而引发的其它刺激直接或间接地在新闻受众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外在条件即媒介的刺激和内在条件——受众自身的动机、需要和兴趣。 7、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指受传者在心理上对某一事物产生的抵触情绪,在大众传播中,指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感情绪或抵触情绪。 8、编排心理:指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人的心理,主要包括编辑的人格(胆识)、编辑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以及编辑和受众之间的心理互动 9、写作心理:是指新闻记者在对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内化(认知、理解)和外化(物化为新闻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 10、新闻采访心理:是指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心理活动的特点及其规律。 11、采访对象的心理:包括采访对象对记者采访意图的认知、理解的程度,所抱的消极或者积极的态度,以及表达新闻事实的能力 12、人格健康:个体在自身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保持良好的认识水平、平稳的情绪情感、恰当的行为方式和正常的社交和职业功能.人格健康是人格结构与社会环境、自我气质以及内心和谐的统一。 13、人格障碍:即病态人格或者变态人格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人而使得患病者形成特有的行为模式不能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如自恋型人格、妄想型人格、戏剧化型人格、边缘型人格等。 14、人格缺陷:是介于健康人格和病态人格之间的人格状态是人格发展的一种不良倾向。

新闻心理学答案整理

新闻心理学答案整理 一、填空题 1、新闻心理学的产生是与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新闻心理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新兴学科。 3、只有不断解决办报人的主观意志与读报人的客观需求之间的矛盾,才能促进新闻事业的改进和 发展。 4、1986年7月由张骏德、刘海贵合著的《新闻心理学》一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地介绍新闻心理 的专著。 5、新闻学和心理学两门学科都是以人作为研究的对象。 6、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7、灵魂与肉体的结合就成人 8、需要是人的生理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9、曹日昌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一书,称: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10、新闻记者要有入虎穴得虎子的魄力和勇气。 11、内部感觉是反映有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的变化。 12、观察人物时,以人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为主。 13、采访时的倾听是一种积极的行为。 14、记忆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的持续。 15、新闻记者的思想和行动要立在时代的最前线。 16、意图是所有记忆和忘却的基础。 17、观察人物时,以人物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为主。 18、记忆力就是感知事物和回忆过去的映象的能力。 19、肖像观察是人物观察的起点。 20、人的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这两个特点。 二、名词解释 1、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态度、表情,是人的气质和性格的外在的、直观的表现,给人留下的 从感觉到知觉的综合印象。 2、采访心理学:是研究如何接近人,如何了解人,让别人打开心扉,使之与采访者相互配合的一门 学问。 3、采访难度的表现:数量的广大性,范围的广阔性,类型的多选择性,捕捉新闻的或然性,人际交

内部控制学复习要点

内部控制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内部控制概论 1、内部控制学的发展阶段:五阶段 ①内部牵制阶段------起步阶段两个设想是:(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的错误机会较少;(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单独一个或部门舞弊的可能性。 ②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进化阶段 ③内部控制结构阶段----提高阶段(内部控制结构是指为了实现特定公司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程序构成的有机总体,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及控制程序三个部分。) ④内部控制框架阶段----演进阶段 ⑤风险管理阶段------提升阶段 2 、内部控制框架(COSO报告):(COSO委员会提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1)三目标提高经营效率,取得好的经营效果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遵循有关的法规制度 (2)五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察 3、风险管理模型: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的,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具有多目标驱动、全员、全过程、合理保证的特性。) (1)四目标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 (2)八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 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4、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1)定义内部控制定义: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2)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单位实现发展战略。 (3)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cc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4)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 (5)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 《基本规范》的作用规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内部控制的总体框架,在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中起统领作用。 《应用指引》的作用是对企业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内部控制“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控制所提供的指引,在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部控制体系中占据主体地位。 《评价指引》的作用是对企业按照内部控制原则和内部控制“五要素”建立健全本企业“事后控制”的指引,是对企业贯彻《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引》效果的评价与检查。 5、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①人为错误: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新闻心理学

一、新闻心理学课的性质 新闻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基本原理与方法,主要研究探讨新闻工作与新闻传播过程中受传双方的心理特点、感应规律及其各自心理机制与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简单讲,即新闻心理学就是以人们在新闻实践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过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新闻边缘学科的一门年轻的学科。 二、课程学习要求 1、理论介绍之后,学生应有及时的案例分析化解知识。 2、课后作业教师批改与学生互该相结合。 3、尽可能接触更广泛的社会调查。 4、时时注意个人的观察和体验 三、新闻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1、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的性质、任务、作用、发展规律以及探讨新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的科学。 2、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包括人的认识活动(感觉、知觉、记想像、思维等);还包括研究人们的情感(喜、怒、哀、惧、爱、恶、欲)、意志(勇敢、怯懦、自觉性、目的性)、个性(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从实践的角度看问题,新闻学和心理学在客观需要上必然发生联系。 四、研究对象 1新闻活动认识主体2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心理现象3从心理学视角看新闻现象 五、研究任务 理论任务:探讨新闻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正确阐述理解准确预测和有效控制新闻工作者、采访对象及新闻受众的心理活动。 实践任务:探讨行之有效的途径,提高新闻宣传的社会效益,推动新闻改革,使新闻工作更好的承担党和国家喉舌的重任,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 推动新闻学和心理学自身的深入发展。 六、研究方法 1、专门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扬弃的原则。 2、具体的研究方法:定性研究(基于形而上学思辨的传统,基本上没有系统收集和分析原始资料的要求,具有较多的随意性、习惯性和自发性,发挥的主要是一种议论和舆论的功能。) 定量(实证)研究(依靠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及其相关关系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把握):实验法、调查法、内容分析。 3、质的研究(以研究者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方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及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访谈和焦点团体访谈、观察法、实物分析法、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方法。2.1 我国新闻心理学研究的历史 1. 萌芽阶段(1949年至1978年) 2. 酝酿阶段(1979年至1986年6月) 3. 初步形成阶段(1986年7月至1994年5月) 2.2 我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1. 从单一向多元辐射:研究内容、研究队伍的知识结构、研究方法 2. 从随意向规范化迈进:教学与科研、研究机构的建立、不定期的举办全国性的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 3. 从前科学向科学性过渡:从以描述性为主向学科构建方向发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复习题 1、新闻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2、提高新闻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必要性是什么?

企业内部控制学习题集锦绝对经典

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相互牵制是以()为核心的自检系统,通过职责分工和作业程序的适当安排,使各项业务活动能自动地被其他作业人员查证核对。 A. 职责分工 B. 事务分管 C. 作业程序 D. 授权批准 2.( )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各种因素的统称。包括管理者的思想和经营作风;组织结构;董事会的职能;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式;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和实务;外部影响等。 A. 控制环境 B.会计系统 C.控制程序 D. 控制活动 3.( )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A. 授权批准控制 B. 会计系统控制 C.组织结构控制 D. 内部报告控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它具有()特征。 A.主体是单位内部人员 B.客体是单位内部的经济活动(或经营管理活动) C.手段和方法多种多样 D.属于单位内部的管理 2.建立和设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遵循和依据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合法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重要性原则 D.有效性原则 3.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一般包括() A.基本规范 B.具体规范 C.授权批准 D.应用指南 4.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当考虑的重点包括()。 A.注重选择关键控制点 B.以预防为主、查处为辅 C.注重相互牵制 D.设立补救措施 5.不相容职务之间应实行分离,其中会计记录应与( )相分离。 A.会计监督 B.业务经办 C.财产保管 D.预算编制 三、判断题 (× )1.具体规范规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是制定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南的基本依据。 (√ )2.应用指南是根据基本规范和相关具体规范制定的详细解释和说明,主要是为某些特殊行业、特殊企业、特定内控程序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引。 (× )3.内部牵制主要包括体制牵制、簿记牵制和价值牵制。 四、问答题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什么?有哪些基本要素?

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 单选 1.学校管理方法中最有效率的方法是(A)A.行政方法 B.经济方法C.法律方法D. 思想教育方法 2.学校管理者在设置目标时注意事项不包括(D) A.教师参与目标制定 B.注意目标的科学性 C.目标设置要有阶段性 D.目标应尽量具体 3.学校管理的主体有哪些?A.学校领导者、教师、学生、家长 4.下面哪个不是思想教育方法的特点(C)A.长期性 B.平等性 C.启发性 D.灵活性 5.教师管理主要包括(A) A.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管理 B.学校和校长对教师的管理 C.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 D.校长和学校领导对教师的管理 6.学校管理学在我国开始起步的标志(C) A.罗廷光的《教育行政》 B.杜佐周的《教育与学校行政原理》 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学校管理法》章程的实施 7.古典管理理论包括(C) A.决策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科层组织理论 C.人际管理理论、激励理论、领导效能理论 D.强化理论、期望理论、敏感性训练理论 8.校长负责制从主体数量上来看是(C)A.多长制B.两长制 C.一长制 D.委员会制 9.学生公寓社会化可以采取方式不包括 A.教职工集资建设学生公寓 B.学校向银行贷款 C.学校与房地产开发商联合建设 D.学生集资建设 10.学习的评价与考核的方式不包括(D)A.考试 B.评议 C.档案评价法D.成绩评价法 11.教师管理的途径不包括 A.吸引教师 B.强化教师 C.保育教师 D.管理教师 12.教师哪些特质造成了教师区别于其他劳动者 A.职业性质 B.职业性质和专业化 C.社会对教师的期望 D.教师素质和职业性质 13.需要层次理论是由谁提出来的 A.杜威 B.马斯洛 C.皮亚杰 D.泰勒标准答案:B 14.下列属于学生攻击行为的是()A.大声喧哗B.急于回答问题C.指责他人D.爱做小动作标准答案:C 15.选课制度的杠杆是 A.教师指导 B.民主管理 C.学生自主 D.公正合理 16.下列不属于财务管理观念创新的是 A.盈利观念 B.信息价值观念 C.财务风险观念 D.环境价值观念 17.收费管理制度不包括 A.规定性收费管理 B.实行审批公示制度 C.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费管理 D.经费预决算制度 18.我国中小学现阶段实行的领导体制是 A.校务委员会制 B.校长负责制 C.校长责任制 D.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19.下列不属于柔性管理的特征的是 A.启发性 B.被动性 C.创造性 D.变动性 20.下列不属于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模式的是 A.社会主管,校社联合 B.学校主管,校企联合 C.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校际联合 D.物业托管,校企联合21.下列不属于学生事务的系列制度的是 A.学籍管理条例 B.学生成绩考核与管理制度 C.学生补缺补差辅导制度 D.学生选课制度 22.下列属于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投入的是 A.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B.企业拨款 C.教育事业费拨款 D.校办产业的经费标准答案:C 23.学校领导体制不包含下面哪一个 A.领导体制 B.组织结构 C.管理条例 D.规章制度答案:C 24.学生餐饮社会化就是将学生的餐饮服务交由()承办。 A.个人或公司 B.学校 C.校长 D.学校后勤部标准答案:A 25.行政管理方法最主要的特征是 A.权威性 B.强制性 C.时效性 D. 垂直性答案:A 26.激励理论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A.16世纪 B.17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答案:D 27.双因素理论是指哪两个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