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全真模拟】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全真模拟】语文高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2021年高考冲刺模拟测试

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程颐语道:”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君子学习一定要日新,日新就是每一天都要有进步。君子学习做不到日新,其实就是用心不够,有私心、懒惰之心。学习不用心、不精纯,必然退步。

何以不学习便退步?关键在于私欲的掺入,导致学习的中断。清人张伯行解释道:”若不日新,便是心有间断,私欲相乘,非昏则倦,日退必矣。未有半上落下,能站得住,不进而不退者。”这里,揭示了”不日新者必日退”的深层含义:即学习者的求学初心和用心程度,决定其进步抑或落后,创新抑或保守。

在笔者看来,”不日新者必日退”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用心思进,无我无私,”惟精惟一”。《大学》言天下大道学问与用心求道的关系,”明德”“亲民”“至善”是大道学问,须以”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的初心和用心程度去做学用实践。朱熹曰:”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这里,正心诚意是做天下大道学问的立场和出发点。做天下大道学问是做”无我”之学,不以私心私利求学问道、谋个人利益。陆九渊道:”人须是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这里把一个个体的”我”和私心去掉,立身于国家、社会、宇宙当中,以无我无私之心,谋求天下大道。这个大道,是真正的为民为天下的学问大道,也是为民、为天下的用心、立场和态度。求学立本、用心、无我无私,以此立意做学问修养,才可能日省和日新,才可能真正在道德学问上下功夫,成就为民、为天下的事业。

其二,从心出发,学用一体,知行合一。程子道: “凡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这里反映了儒家”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学问要义:无我无私,做利民利天下的学用实践。王阳明道:”圣人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这里阳明先生强调的是,要以”知行合一”恢复儒家思想的本体要义;其知行合一的内在之源,便是利民利天下的初心、用心程度和立场。站到这个立场上,从此心出发,知与行便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互为本体,共为一体,由认识上的创新外化成实践上的创新。

儒家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为民为天下的大义初心关心天下社会、关心民生,思虑现实,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真正的学问之道,也是创新的源泉,才是实现”不日新者必日退”

的真正路径。

(摘编自唐帼丽《不日新者必日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颐认为,君子学习要”日新”,就必须要”日进”,不能”日进”的人一定会退步。

B. 君子学习不能日新,那么就会产生私心、懒惰之心,学习就不用心,就必然会退步。

C. 和张伯行一样,程颐认为人们做不到”日新”的原因是失去了求学的初心、用心不够。

D. 张伯行认为学习者进步抑或落后、创新抑或保守和其求学初心、用心程度关系密切。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提出”不日新者必日退”的观点后,接着阐释其内涵,最后指出了”日新”的路径。

B. 文章引用陆九渊的观点论证了”不日新者必日退”中包含”无我无私”这层含义。

C. 文章第六段论述君子之学首先要”从心出发”,然后”学用一体”,最后才能”知行合一”。

D. 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引证法,在提出观点和论证观点时都引用前人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观点认为,如果能够做到儒家所提倡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就有可能做好学问,保持”日新”。

B. 文中提到,只要以求学立本、用心、无我无私立意做学问修养,就能成就为民、为天下的事业。

C. 明朝著名思想家家王阳明先生认为利民利天下的初心、用心程度和立场是恢复儒家思想的本体要义的关键。

D. 《大学》和朱熹均强调不以私心私利求学问道、谋个人利益,要正心诚意地做大道学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营连锁书店的扩展正在加速。截至2018年10月,西西弗已在全国近60个城市拥有160余家图书零售店,其中85家店是2018年新开的;截至2018年11月,言几又在全国13个城市开设了53家自营实体书店;成立仅两三年的樊登书店已拥有200余家书店,遍及全国94个省市地区。

参与开店热的不仅仅是传统发行业内的力量,网络新媒体也加入了开设实体书店的行列。2018年,新媒体大号”一条”和”十点读书”都开设了线下实体书店。”十点读书”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线上的获客成本普遍提高,用户量增长放缓,他们需要通过线下书店找到新的流量入口,他们希望用户将线下作为入口,然后回到线上实现复购,增加用户黏性。

(摘编自《实体书店迎发展新机遇:已有28省区市出台支持发展具体措施》,2019年1月9日《人民日

报》)

材料二

2016年,中宣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不仅提出”在城镇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中,为实体书店预留经营场所”“对实体书店创新经营项目和特色中小书店转型发展,通过奖励、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给予支持”,而且要求”将实体书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校园考核评价体系”。

事实上,各地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并非只是单纯地落实上级要求。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意识到,发展实体书店对于提升城市文化氛围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摘编自《实体书店变身记》,2019年2月13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2018-2019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主编,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三国认为,如果实体书店的追求还停留在表面的”颜值”,而不是读者有意义的”价值”,未来实体书店很可能还会遭遇危机。他解释,这个价值或者是为消费者省钱,或者是为消费者节省时间,或者是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或者是以专业能力为消费者提供实际帮助,或者是让消费者感到愉快……”总之一定是对消费者有意义,他愿意花钱的东西。”程三国说。

展望2019年,书店从业者认为,实体书店将加快转型升级。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邱从军认为,2019年实体书店最值得关注的还是跨界融合。”融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出版、发行的深度融合,书店和出版社要摒弃简单的商品供销关系,要以适应客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为导向,建立一种全产业、跨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二是书店业与新技术的融合,商品、客流、场景以及顾客消费行为的数据化将使实体书店智能化成为可能。”邱从军说。

“当前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书店都在加速转型升级,未来书店将以数据为驱动力,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增强读者的沉浸感和归属感。”深圳友谊书城总经理龚县流说。

(摘编自《重新认识实体书店》,2019年1月9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程三国认为,实体书店要真正融入大商业并在其中成功发展,学会建设和运用品牌是第一步,是必修功课,”好的品牌会让读者有精神层面的深度共鸣,让读者以这个品牌为荣,和众多读者建立起亲密的连接,一个品牌就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更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而强大的生命力”。

“书店在引入其他行业,其他行业也在积极开设书店。”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认为,融合发展将成为书店行业新的发力点,融合可以促进产品服务升级和产业边界扩张。

不少业内人士预测,未来的若干年内,实体书店行业的规模扩张仍将继续。但程三国提醒,作为个体的书店品牌,需要在扩张中保持冷静,开始关注”沉淀”工作,包括沉淀顾客群、沉淀品牌精神内核、沉淀从品类到服务设计的方法论、沉淀运营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和学习大商业范围内成熟的商业逻辑,为自

身注入强大的内在生命力。

(摘编自《书店需要颜值,更需要灵魂》,2019年2月13日《光明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营连锁书店如西西弗、言几又、樊登书店,发展迅速,特别是成立仅两三年的樊登书店,规模很大,已遍及全国94个省市地区。

B. 某些新媒体大号也开始开设实体书店,是因为现在线上成本普遍提高,他们想通过线下书店发展新的流量入口,从而实现线上复购。

C. 各地方政府扶持实体书店,要求在城镇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中为实体书店预留经营场所,是因为意识到实体书店对提升城市文化氛围不可或缺。

D. 实体书店的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其规模可能会不断扩大,但从业者也需要借鉴学习,与时俱进,不能故步自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政府对实体书店给予支持,并将实体书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基层文化工作等考核评价体系,实体书店就能良性发展。

B. 处于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无论是线上书店还是线下书店,都要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以数据为驱动力动力,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感。

C. 实体书店的发展既要有”颜值”,更要有”灵魂”,如果仅将追求停留在表面的”颜值”,实体书店会缺乏生命力,未来可能还会遭遇危机。

D. 四则材料都是围绕实体书店展开的,但侧重点不同,如有概括其发展现状的,有阐述其发展原因的,这有利于多角度了解我国实体书店的发展。

6. 实体书店要想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应注重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铃儿

老舍

京城北郊王家镇小学校里,校长,教员,夫役,凑齐也有十来个人,没有一个不说小铃儿是聪明可爱的。

每到学期开始,同级的学友多半是举他做级长的。别的孩子入学后,先生总喊他的学名,惟独小铃儿的名字---德森,仿佛是虚设的。校长时常的说:”小铃儿真像个小铜铃,一碰就响的!”下了课后,先生总拉着小铃儿说长道短,直到别的孩子都走净,才放他走。那一天师生说闲话,先生顺便的问道:”小铃儿你父亲得什么病死的?你还记得他的模样吗?”“不记得!等我回家问我娘去! “小铃儿哭丧着脸,说话

的时候,眼睛不住的往别处看。

“小铃儿看这张画片多么好,送给你吧!”先生看见小铃儿可怜的样子,赶快从书架上拿了一张画片给了他。”先生!谢谢你——这个人是谁?”“这不是咱们常说的那个李鸿章吗!”“就是他呀!呸!跟日本讲和的!”小铃儿两只明汪汪的眼睛,看看画片,又看先生。”拿去吧!昨天咱们讲的国耻历史忘了没有?长大成人打日本去,别跟李鸿章一样!”“跟他一样?把脑袋打掉了,也不能讲和!”

小铃儿每天下学,总是一直唱到家门,他母亲听见歌声,就出来开门;今天忽然变了:”娘啊!开门来!”很急躁的用小拳头叩着门。小铃儿紧紧的往屋里跑。”哟!你又跟人家拌嘴啦?谁?跟李鸿章?”“娘啊!你要上学,可真不行,李鸿章早死啦!”从书包里拿出画片,给他母亲看:”这不是他,不是跟日本讲和的奸细吗!”“你这孩子!一点规矩都不懂啦!等你舅舅来,还是求他带你学手艺去,我知道李鸿章干嘛?”“学手艺,我可不干!”他摇晃着脑袋,向他母亲说。”别美啦!给我买线去!青的白的两样一个铜子的!”吃过晚饭小铃儿陪着母亲,坐在灯底下念书;他母亲替人家作些针黹。念乏了,就同他母亲说些闲话。

“娘啊!我父亲脸上有麻子没有?”“这是打哪儿提起,他脸上甭提多么干净啦!”“我父亲爱我不爱?给我买过吃食没有?”“你都忘了!你父亲常常眯坛眯坛的傻笑,搬起你的小脚指头,放在嘴边香香的亲着,气得你姑母又是恼又是笑。——那时你真是又白又胖,着实的爱人。”

小铃儿不错眼珠的听他母亲说,仿佛听笑话似的,待了半天又问道:”我父亲那一年就死啦?怎么死的?”“可不是后半年!你姑母也跟了他去,要不是为你,我还干什么活着?”

小铃儿的母亲放下针线叹了一口气,那眼泪断了线的珠子般流下来!”你父亲不是打南京阵亡了吗?哼!尸骨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呢!”小铃儿听完,蹦下炕去,拿小拳头向南北画着,大声的说:”不用忙!我长大了给父亲报仇!先打日本后打南京!”“你要怎样?快给我倒碗水吧!不用想那个,长大成人好好的养活我,那才算孝子。倒完水该睡了,明天好早起!”他母亲依旧做她的活计,小铃儿躺在被窝里,把头钻出来钻进去,一直到二更多天才睡熟。

“快跑,快跑,开枪!打!”小铃儿一拳打在他母亲的腿上。”哟,怎么啦!这孩子又吃多啦!瞧!被子踹在一边去了,铃儿!快醒醒!盖好了再睡!”“娘啊!好痛快!他们败啦!”小铃儿睁了睁眼睛,又睡着了。第二天小铃儿起来的很早,一直的跑到学校,不去给先生鞠躬,先找他的学伴。凑了几个身体强壮的,大家蹲在体操场的犄角上。小铃儿说:”我打算弄一个会,不要旁人,只要咱们几个。每天早来晚走,咱们大家练身体,互相的打,打疼了,也不准急,练这么几年,管保能打日本去;我还多一层,打完日本再打南京。”“好!好!就这么办!就举你作头目。”

正说的高兴,先生从那边嚷着说:”你们不上教室温课去,蹲在那块干什么?”一眼看见小铃儿声音稍微缓和些,”小铃儿你怎么也蹲在那块?快上教室里去!”大家慢腾腾的溜开,等先生进屋去,又凑在一块商议他们的事。不到半个月,学校里竟自发生一件奇怪的事——永不招惹人的小铃儿会有人给他告诉:”先生!小铃儿打我一拳!”“胡说!小铃儿哪会打人?不要欺侮他老实!”先生很决断的说,”叫小铃儿

来。”小铃儿一边擦头上的汗一边说:”先生!真是我打了他一下,我试着玩来着,我不敢再……”“去吧!

没什么要紧!以后不准这样,这么点事,值得告诉?真是!”先生说完,小铃儿同那委委屈屈的小孩子都

走出来。

小铃儿皱着眉,同大家来到操场犄角说道:”说吧!今天干什么?”“今天可好啦!我探明白了! 一个

小鬼子,每天骑着小自行车,从咱们学校北墙外边过,咱们想法子打他好不好?”张纯说。

“干哪!听你们的!走……”小铃儿红了脸,同着大众顺着墙根溜出去,也没顾拿书包。

第二天早晨,校长显出极懊丧的神色,在礼堂外挂了一块白牌,上面写着:”德森、张纯……不遵校规,

纠众群殴……照章斥退……”

一九二二年(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塑造了一个聪明可爱、讨人喜欢、反应敏捷、号召力强,有朴素家国情怀的学生形象。

B. 文中小铃儿的母亲与小铃儿的观点格格不入,不许孩子读书,只让孩子学手艺,古板刻薄。

C. 小说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烽烟四起,民不聊生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既写了小铃儿可贵的爱国情感,也表

现了军阀混战期的国民缺陷。

D. 小说情节虽然简单,却异常生动,叙述及对话全部采用北京口语,体现出老舍娴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8. 文中

的“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请分析其形象特点。9.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来写小铃儿”一碰就响”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

产不遂欲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拜释之为谒者仆射。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亡穷者。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亡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拜为中大夫。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①,匿桥下。久,以为行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

也。”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案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

..。上大怒曰:”

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

..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启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选自《汉书·张释之传》,有删改)注:①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B. 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C. 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D. 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指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的意义有某种关系的称呼。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呼自己用字,称呼别人用名。

B. “徙、转”是表调动官职一类的字,”拜、授”是表授予官职一类的字,”罢、黜”是表罢免官职一类的字。

C. 弃市:古时死刑之一,是在人群聚集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D. 免冠:脱去帽子,我国古时可以表示谢罪,也可以表示敬意。此处为前一种意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释之素有贤能。中郎将袁盎知道他贤能,奏请补授张释之谒者的职位;张释之在朝廷上分析秦汉之间的兴亡得失,受到汉文帝的称赞。

B. 张释之目光长远。汉文帝游幸上林苑,想越级提拔巧言令色的虎圈啬夫,张释之向文帝陈说提拔夸夸其谈者的危害,文帝作罢此事。

C. 张释之敢于谏言。处理”惊舆马”事件时,张释之认为法律是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准则,即使是皇帝也不能因为个人的好恶而随意量刑、定罪。

D. 张释之秉公执法。张释之判处盗取高祖庙内玉环的人死刑,但文帝认为处罚过轻,要诛全族,张释之据理力争,最终文帝没有同意他的意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2)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①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②,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①这是诗人得悉均州的武矩报捷官军收复西京洛阳而作的。当时武钜知均州,故诗人称其武均州。②悬知:料想,预知。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皇帝陵墓在洛阳。

14.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颔联以”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随着武均州收付西京而一朝破灭。

B. 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C. 诗的前三联描写了将军得胜、捷报传来、赦令颁布的景象,虽是虚笔,情境却形象可感。

D. 这首诗写诗人听到捷报传来后不能自已的

欢欣鼓舞之情,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

15.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试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和思考不能分离,《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阐述了人们在求取知识时应把学和思结合起来的道理。

(2)周敦颐在《爱莲说》中,以莲”_______,______”的特点来比况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3)杜甫《登高》中包含着诗人多重人生之悲,其中”______”一句写到难返故里、漂泊不定、万物萧索之悲,”________”一句则体现了孤寂一躯、抱病登台、人近寿终之悲。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讲好中国故事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故事 ,从民间故事中寻找资源是一个有效方式。古老的神话传说、民间童话,还有节日故事、民俗故事、成语故事等,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脉气象,是能够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中国故事。但对这样的中国故事,过去大多停留在整理和收集的层面上,缺

少有效的重述、改编、推广与传播。新中国成立以来,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只是民间文学研究者一个学术行为,搜集整理好了之后,专家学者们习惯将之编辑成一卷一卷的故事”大系”和”集成”收藏起来,很少有人去改编,使之回到今天的读者中间。如果对民间文学中的”好故事”加以改编,变成适合儿童阅读和家庭教育的故事,让中国故事滋养童心、引领成长,就更有价值了。不过,民间故事的改编并不容易。()也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重新的传播与发扬。当然,做好民间故事的改编和重述,改编者需要拥有民间文化和通俗文化的专业知识。民间故事大多,要改编成有吸引力的故事,就得把故事的情节和细节进行充实,让故事变得,又不失去原有的叙事风格,不丢失人物形象的原有性格。特别是面对儿童读者,不但要改编得生动有趣,还要考虑儿童的认知与审美,要有正确、现代的儿童观和价值观,且要有语文思维和教育立场。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包罗万象听之任之短小精悍娓娓动听

B. 五花八门束之高阁要言不烦引人入胜

C. 包罗万象束之高阁短小精悍引人入胜

D. 五花八门听之任之要言不烦娓娓动听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对这样的中国故事,过去大多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少有效的重述、改编、推广与传播。

B. 但对这样的中国故事,过去大多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少有效的重述、改编、传播与推广。

C. 但对这样的中国故事,过去大多停留在收集和整理的层面上,缺少有效的改编、重述、传播与推广。

D. 但对这样的中国故事,过去大多停留在整理和收集的层面上,缺少有效的改编、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

...的一项是()

A. 改编和重述,不仅是抄写与重复,而且是再创造,用新的语言和思维,用现代观念来再现民间故事的魅力

B. 改编和重述,不是抄写与重复,而是再创造,让民间故事魅力用现代观念,用新的思维与语言来再现

C. 改编和重述,不仅是抄写与重复,而且是再创造,让民间故事的魅力用新的语言和思维,用现代观念来再现

D. 改编和重述,不是抄写与重复,而是再创造,用现代观念,用新思维和语言来再现民间故事的魅力

20.下面是一封自主招生的自荐信,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错误,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XX大学招生办:

我是XX学校高三(六)班学生刘明。鄙人学习成绩优秀,综合素质突出,喜好文学,酷爱写作,曾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是文学的死忠粉,并有多篇大作发表在省级文学刊物上。盼望能得到你校文学院的垂怜。

XX中学刘明

2020年3月4日21.请根据下面”小说各要素示意图”写一段话,描述出阅读小说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求内容完整符合图形表达,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绿色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有过不同的表述——

十五年前,他说:”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

十年前,他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天,他说:”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联系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程颐语道:”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

君子学习一定要日新,日新就是每一天都要有进步。君子学习做不到日新,其实就是用心不够,有私心、懒惰之心。学习不用心、不精纯,必然退步。

何以不学习便退步?关键在于私欲的掺入,导致学习的中断。清人张伯行解释道:”若不日新,便是心有间断,私欲相乘,非昏则倦,日退必矣。未有半上落下,能站得住,不进而不退者。”这里,揭示了”不日新者必日退”的深层含义:即学习者的求学初心和用心程度,决定其进步抑或落后,创新抑或保守。

在笔者看来,”不日新者必日退”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用心思进,无我无私,”惟精惟一”。《大学》言天下大道学问与用心求道的关系,”明德”“亲民”“至善”是大道学问,须以”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的初心和用心程度去做学用实践。朱熹曰:”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这里,正心诚意是做天下大道学问的立场和出发点。做天下大道学问是做”无我”之学,不以私心私利求学问道、谋个人利益。陆九渊道:”人须是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这里把一个个体的”我”和私心去掉,立身于国家、社会、宇宙当中,以无我无私之心,谋求天下大道。这个大道,是真正的为民为天下的学问大道,也是为民、为天下的用心、立场和态度。求学立本、用心、无我无私,以此立意做学问修养,才可能日省和日新,才可能真正在道德学问上下功夫,成就为民、为天下的事业。

其二,从心出发,学用一体,知行合一。程子道: “凡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这里反映了儒家”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学问要义:无我无私,做利民利天下的学用实践。王阳明道:”圣人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这里阳明先生强调的是,要以”知行合一”恢复儒家思想的本体要义;其知行合一的内在之源,便是利民利天下的初心、用心程度和立场。站到这个立场上,从此心出发,知与行便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互为本体,共为一体,由认识上的创新外化成实践上的创新。

儒家认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为民为天下的大义初心关心天下社会、关心民生,思虑现实,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真正的学问之道,也是创新的源泉,才是实现”不日新者必日退”的真正路径。

(摘编自唐帼丽《不日新者必日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程颐认为,君子学习要”日新”,就必须要”日进”,不能”日进”的人一定会退步。

B. 君子学习不能日新,那么就会产生私心、懒惰之心,学习就不用心,就必然会退步。

C. 和张伯行一样,程颐认为人们做不到”日新”的原因是失去了求学的初心、用心不够。

D. 张伯行认为学习者进步抑或落后、创新抑或保守和其求学初心、用心程度关系密切。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提出”不日新者必日退”的观点后,接着阐释其内涵,最后指出了”日新”的路径。

B. 文章引用陆九渊的观点论证了”不日新者必日退”中包含”无我无私”这层含义。

C. 文章第六段论述君子之学首先要”从心出发”,然后”学用一体”,最后才能”知行合一”。

D. 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引证法,在提出观点和论证观点时都引用前人的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观点认为,如果能够做到儒家所提倡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就有可能做好学问,保持”日新”。

B. 文中提到,只要以求学立本、用心、无我无私立意做学问修养,就能成就为民、为天下的事业。

C. 明朝著名思想家家王阳明先生认为利民利天下的初心、用心程度和立场是恢复儒家思想的本体要义的关键。

D. 《大学》和朱熹均强调不以私心私利求学问道、谋个人利益,要正心诚意地做大道学问。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

A项,”君子学习要‘日新’,就必须要‘日进’”理解有误,原文中说的是”日新者日进也”,意思是”日新就是每一天都要有进步”,”日新”和”日进”并不是条件关系。

B项,因果颠倒。原文的意思是”君子学习做不到日新”是因为”用心不够,有私心、懒惰之心”。

C项,从原文第一段来看,程颐并没有分析做不到”日新”的原因。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

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C项,”首先要‘从心出发’,然后‘学用一体’,最后才能‘知行合一’”分析错误,从文章看,”从心出发”“学用一体”“知行合一”三者之间并没有先后的顺序。

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

B项,”只要……就……”表述绝对,原来第四段说的是”求学立本、用心、无我无私,以此立意做学问修养,才可能日省和日新,才可能真正在道德学问上下功夫,成就为民、为天下的事业。”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营连锁书店的扩展正在加速。截至2018年10月,西西弗已在全国近60个城市拥有160余家图书零售店,其中85家店是2018年新开的;截至2018年11月,言几又在全国13个城市开设了53家自营实体书店;成立仅两三年的樊登书店已拥有200余家书店,遍及全国94个省市地区。

参与开店热的不仅仅是传统发行业内的力量,网络新媒体也加入了开设实体书店的行列。2018年,新媒体大号”一条”和”十点读书”都开设了线下实体书店。”十点读书”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线上的获客成本普遍提高,用户量增长放缓,他们需要通过线下书店找到新的流量入口,他们希望用户将线下作为入口,然后回到线上实现复购,增加用户黏性。

(摘编自《实体书店迎发展新机遇:已有28省区市出台支持发展具体措施》,2019年1月9日《人民日

报》) 材料二

2016年,中宣部等11个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不仅提出”在城镇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中,为实体书店预留经营场所”“对实体书店创新经营项目和特色中小书店转型发展,

通过奖励、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给予支持”,而且要求”将实体书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纳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校园考核评价体系”。

事实上,各地对实体书店的扶持,并非只是单纯地落实上级要求。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意识到,发展实体书店对于提升城市文化氛围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摘编自《实体书店变身记》,2019年2月13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2018-2019中国实体书店产业报告》主编,百道新出版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程三国认为,如果实体书店的追求还停留在表面的”颜值”,而不是读者有意义的”价值”,未来实体书店很可能还会遭遇危机。他解释,这个价值或者是为消费者省钱,或者是为消费者节省时间,或者是降低消费者的搜寻成本,或者是以专业能力为消费者提供实际帮助,或者是让消费者感到愉快……”总之一定是对消费者有意义,他愿意花钱的东西。”程三国说。

展望2019年,书店从业者认为,实体书店将加快转型升级。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董事长邱从军认为,2019年实体书店最值得关注的还是跨界融合。”融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出版、发行的深度融合,书店和出版社要摒弃简单的商品供销关系,要以适应客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为导向,建立一种全产业、跨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二是书店业与新技术的融合,商品、客流、场景以及顾客消费行为的数据化将使实体书店智能化成为可能。”邱从军说。

“当前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书店都在加速转型升级,未来书店将以数据为驱动力,将线上线下相结合,增强读者的沉浸感和归属感。”深圳友谊书城总经理龚县流说。

(摘编自《重新认识实体书店》,2019年1月9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程三国认为,实体书店要真正融入大商业并在其中成功发展,学会建设和运用品牌是第一步,是必修功课,”好的品牌会让读者有精神层面的深度共鸣,让读者以这个品牌为荣,和众多读者建立起亲密的连接,一个品牌就有了安身立命的资本,更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而强大的生命力”。

“书店在引入其他行业,其他行业也在积极开设书店。”深圳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尹昌龙认为,融合发展将成为书店行业新的发力点,融合可以促进产品服务升级和产业边界扩张。

不少业内人士预测,未来的若干年内,实体书店行业的规模扩张仍将继续。但程三国提醒,作为个体的书店品牌,需要在扩张中保持冷静,开始关注”沉淀”工作,包括沉淀顾客群、沉淀品牌精神内核、沉淀从品类到服务设计的方法论、沉淀运营经验,同时积极借鉴和学习大商业范围内成熟的商业逻辑,为自身注入强大的内在生命力。

(摘编自《书店需要颜值,更需要灵魂》,2019年2月13日《光明日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营连锁书店如西西弗、言几又、樊登书店,发展迅速,特别是成立仅两三年的

樊登书店,规模很大,已遍及全国94个省市地区。

B. 某些新媒体大号也开始开设实体书店,是因为现在线上成本普遍提高,他们想通过线下书店发展新的流量入口,从而实现线上复购。

C. 各地方政府扶持实体书店,要求在城镇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中为实体书店预留经营场所,是因为意识到实体书店对提升城市文化氛围不可或缺。

D. 实体书店的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其规模可能会不断扩大,但从业者也需要借鉴学习,与时俱进,不能故步自封。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政府对实体书店给予支持,并将实体书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基层文化工作等考核评价体系,实体书店就能良性发展。

B. 处于当今互联网信息时代,无论是线上书店还是线下书店,都要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以数据为驱动力动力,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感。

C. 实体书店的发展既要有”颜值”,更要有”灵魂”,如果仅将追求停留在表面的”颜值”,实体书店会缺乏生命力,未来可能还会遭遇危机。

D. 四则材料都是围绕实体书店展开的,但侧重点不同,如有概括其发展现状的,有阐述其发展原因的,这有利于多角度了解我国实体书店的发展。

6. 实体书店要想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应注重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A

6. ①要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追求实体书店对于消费者的价值意义;②实体书店要加快转型升级,关注跨界融合;③学会建设与运用品牌,积极借鉴与学习。

【解析】

【4题详解】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的设置,从内容、观点等角度来分析。根据选项内容,在原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信息源,要把所有的信息源全部找到;其次要把选项与原文材料进行比较,找到两者表达的信息是否完全一致,核实选项是否完整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信息。对于有多个信息源的选项,要辨别选项是否全部概括了所有信息。

C 项,”是因为意识到实体书店对提升城市文化氛围不可或缺”以偏概全,还有”落实上级要求”这方面的因素。

故选C 。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A项,”如果……就……”说法绝对,实体书店要想良性发展,除了材料二中提到的需要政府的鼓励扶持,还有材料三、四中提到的一些自身方面的因素。

故选A。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题干中有三个要点,即”实体书店”“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简要概括”。然后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确定答题区间。材料一主要讲实体书店的发展情况,强调通过线下书店找到新的流量入口,他们希望用户将线下作为入口,然后回到线上实现复购,增加用户黏性。材料二主要讲政府对实体书店的扶持,材料三、四从实体书店自身来讲促进其发展(在未来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具体措施,如:要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追求实体书店对于消费者的价值意义;实体书店要加快转型升级,关注跨界融合;学会建设与运用品牌,积极借鉴与学习。因此要从材料三、四中筛选出有效信息。最后对有效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并分点表述。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的基础,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筛选并整合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取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体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或结论。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铃儿

老舍

京城北郊王家镇小学校里,校长,教员,夫役,凑齐也有十来个人,没有一个不说小铃儿是聪明可爱的。

每到学期开始,同级的学友多半是举他做级长的。别的孩子入学后,先生总喊他的学名,惟独小铃儿的名字---德森,仿佛是虚设的。校长时常的说:”小铃儿真像个小铜铃,一碰就响的!”下了课后,先生总拉着小铃儿说长道短,直到别的孩子都走净,才放他走。那一天师生说闲话,先生顺便的问道:”小铃儿你父亲得什么病死的?你还记得他的模样吗?”“不记得!等我回家问我娘去! “小铃儿哭丧着脸,说话

的时候,眼睛不住的往别处看。

“小铃儿看这张画片多么好,送给你吧!”先生看见小铃儿可怜的样子,赶快从书架上拿了一张画片给了他。”先生!谢谢你——这个人是谁?”“这不是咱们常说的那个李鸿章吗!”“就是他呀!呸!跟日本讲和的!”小铃儿两只明汪汪的眼睛,看看画片,又看先生。”拿去吧!昨天咱们讲的国耻历史忘了没有?长大成人打日本去,别跟李鸿章一样!”“跟他一样?把脑袋打掉了,也不能讲和!”

小铃儿每天下学,总是一直唱到家门,他母亲听见歌声,就出来开门;今天忽然变了:”娘啊!开门来!”很急躁的用小拳头叩着门。小铃儿紧紧的往屋里跑。”哟!你又跟人家拌嘴啦?谁?跟李鸿章?”“娘啊!你要上学,可真不行,李鸿章早死啦!”从书包里拿出画片,给他母亲看:”这不是他,不是跟日本讲和的奸细吗!”“你这孩子!一点规矩都不懂啦!等你舅舅来,还是求他带你学手艺去,我知道李鸿章干嘛?”“学手艺,我可不干!”他摇晃着脑袋,向他母亲说。”别美啦!给我买线去!青的白的两样一个铜子的!”吃过晚饭小铃儿陪着母亲,坐在灯底下念书;他母亲替人家作些针黹。念乏了,就同他母亲说些闲话。

“娘啊!我父亲脸上有麻子没有?”“这是打哪儿提起,他脸上甭提多么干净啦!”“我父亲爱我不爱?给我买过吃食没有?”“你都忘了!你父亲常常眯坛眯坛的傻笑,搬起你的小脚指头,放在嘴边香香的亲着,气得你姑母又是恼又是笑。——那时你真是又白又胖,着实的爱人。”

小铃儿不错眼珠的听他母亲说,仿佛听笑话似的,待了半天又问道:”我父亲那一年就死啦?怎么死的?”“可不是后半年!你姑母也跟了他去,要不是为你,我还干什么活着?”

小铃儿的母亲放下针线叹了一口气,那眼泪断了线的珠子般流下来!”你父亲不是打南京阵亡了吗?哼!尸骨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呢!”小铃儿听完,蹦下炕去,拿小拳头向南北画着,大声的说:”不用忙!我长大了给父亲报仇!先打日本后打南京!”“你要怎样?快给我倒碗水吧!不用想那个,长大成人好好的养活我,那才算孝子。倒完水该睡了,明天好早起!”他母亲依旧做她的活计,小铃儿躺在被窝里,把头钻出来钻进去,一直到二更多天才睡熟。

“快跑,快跑,开枪!打!”小铃儿一拳打在他母亲的腿上。”哟,怎么啦!这孩子又吃多啦!瞧!被子踹在一边去了,铃儿!快醒醒!盖好了再睡!”“娘啊!好痛快!他们败啦!”小铃儿睁了睁眼睛,又睡着了。第二天小铃儿起来的很早,一直的跑到学校,不去给先生鞠躬,先找他的学伴。凑了几个身体强壮的,大家蹲在体操场的犄角上。小铃儿说:”我打算弄一个会,不要旁人,只要咱们几个。每天早来晚走,咱们大家练身体,互相的打,打疼了,也不准急,练这么几年,管保能打日本去;我还多一层,打完日本再打南京。”“好!好!就这么办!就举你作头目。”

正说的高兴,先生从那边嚷着说:”你们不上教室温课去,蹲在那块干什么?”一眼看见小铃儿声音稍微缓和些,”小铃儿你怎么也蹲在那块?快上教室里去!”大家慢腾腾的溜开,等先生进屋去,又凑在一块商议他们的事。不到半个月,学校里竟自发生一件奇怪的事——永不招惹人的小铃儿会有人给他告诉:”先生!小铃儿打我一拳!”“胡说!小铃儿哪会打人?不要欺侮他老实!”先生很决断的说,”叫小铃儿

来。”小铃儿一边擦头上的汗一边说:”先生!真是我打了他一下,我试着玩来着,我不敢再……”“去吧!没什么要紧!以后不准这样,这么点事,值得告诉?真是!”先生说完,小铃儿同那委委屈屈的小孩子都走出来。

小铃儿皱着眉,同大家来到操场犄角说道:”说吧!今天干什么?”“今天可好啦!我探明白了! 一个小鬼子,每天骑着小自行车,从咱们学校北墙外边过,咱们想法子打他好不好?”张纯说。

“干哪!听你们的!走……”小铃儿红了脸,同着大众顺着墙根溜出去,也没顾拿书包。

第二天早晨,校长显出极懊丧的神色,在礼堂外挂了一块白牌,上面写着:”德森、张纯……不遵校规,纠众群殴……照章斥退……”

一九二二年(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塑造了一个聪明可爱、讨人喜欢、反应敏捷、号召力强,有朴素家国情怀的学生形象。

B. 文中小铃儿的母亲与小铃儿的观点格格不入,不许孩子读书,只让孩子学手艺,古板刻薄。

C. 小说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烽烟四起,民不聊生的中国社会为背景,既写了小铃儿可贵的爱国情感,也表现了军阀混战期的国民缺陷。

D. 小说情节虽然简单,却异常生动,叙述及对话全部采用北京口语,体现出老舍娴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8. 文中的”先生”是怎样一个人物,请分析其形象特点。

9.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来写小铃儿”一碰就响”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具有爱国情感,并以此教育学生。②尊重学生。懂得循循善诱。他明知小铃儿父亲的死因,却问小铃儿,让他回家问母亲。这样既达到了告诉他的目的,又激发了小铃儿对日本人的仇恨。③关爱、甚至袒护小铃儿。小铃儿打了人一拳,先生一味地袒护他。④先生不懂得救亡图存的基本方法,没有教会小铃儿分辨是非曲折,也没教他修学储能、洗雪国耻的正确途径;他给小铃儿灌输的是狭隘的、不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

9. ①当先生问起小铃儿父亲的病和死时的模样时,用神态描写表现小铃儿的伤心、焦急;②当先生说起不要跟照片中的人李鸿章一样时,用反问句表现小铃儿的决绝态度;③当先生说起不要跟照片中的人李鸿章一样时,用夸张手法表现小铃儿的决绝态度;④当母亲要求小铃儿跟舅舅学手艺时,用倒装句”学手艺,我可不干!”写出了小铃儿跟母亲观点的完全不同。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

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B项,”古板刻薄”分析错误。原文表述为,”你这孩子!一点规矩都不懂啦!等你舅舅来,还是求他带你学手艺去,我知道李鸿章干嘛?”“不用想那个,长大成人好好的养活我,那才算孝子”,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小铃儿的母亲话语中包含着对小铃儿的疼爱,作为母亲,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希望孩子长大尽孝符合母亲这个人物形象的特征,不能算作是古板刻薄。故选B。【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找出文中写先生的段落或句子,然后再仔细分析这些句子所写的内容和包含的情感。文中总共四次提到先生,第一处”那一天师生说闲话,先生顺便的问道:”小铃儿你父亲得什么病死的?你还记得他的模样吗”,写出先生教学有方,懂得尊重学生;第二处”昨天咱们讲的国耻历史忘了没有?长大成人打日本去,别跟李鸿章一样”,写出先生的爱情情怀;第三处”先生从那边嚷着说:‘你们不上教室温课去,蹲在那块干什么’”,第四处”一眼看见小铃儿声音稍微缓和些。”去吧!没什么要紧!以后不准这样,这么点事,值得告诉?真是”,第三处和第四处体现了先生对小铃儿的关爱之情。

【9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对小说塑造形象手法类的题目,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小说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清楚题干的要求,此题要求从文中举出运用三种不同手法的例子来写小铃儿”一碰就响”的特点。第一,要找出文中写小铃儿”一碰就响”的例子,可以说,小铃儿”一碰就响”的特点,文中比比皆是。第二,要明确写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有哪些。一般来说,写人物形象的手法主要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有动作、语言、心理、细节、肖像等,侧面描写主要是烘托、对比等。另外,还有欲扬先抑、修辞等手法。”小铃儿哭丧着脸,说话的时候,眼睛不住的往别处看”“哭丧着脸”,运用神态描写的手法;”‘跟他一样?把脑袋打掉了,也不能讲和’”,运用语言描写的手法,同时,采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效果;”很急躁的用小拳头叩着门”,运用动作描写的手法;”学手艺,我可

不干”,运用倒装句,突出强调效果,也表现出小铃儿那种日本人的决心。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

①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文帝称善,拜释之为谒者仆射。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亡穷者。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亡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亡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拜为中大夫。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曰:”闻跸①,匿桥下。久,以为行过。”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

也。”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案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

..。上大怒曰:”

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

..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基。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是时,中尉条侯周亚夫与梁相山都侯王恬启见释之持议平,乃结为亲友。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选自《汉书·张释之传》,有删改)注:①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B. 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