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

金立鑫

1、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1.1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样式

现代汉语在语序类型上属于SVO型语言,语法上的一般规则是:句子成分一般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定语在名词的前面,状语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补语在谓语的后面。在书面语中,“的”是定语的标记,“地”是状语的标记,“得”是补语的标记,它们都处在定语、状语、补语的后面,口语中三个de没有区别。现代汉语的补语与其他语言不太一样,它通常对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甚至对句子的主语、宾语等作出进一步的描述,这些补语的共同特点都是在事件的发生时间上后于谓语核心表述的行为。语言学家们将这一现象归入现代汉语的“时序性原则”,即,现代汉语中,若干谓词的排列顺序遵循时间先后的原则,这一原则也可以用来解释谓词性定语、谓词性状语、连谓句中谓词的排列顺序。

现代汉语的双宾语句结构为: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被动句的结构为:受事+(被)施事+动词短语

现代汉语在表达类型上,属于话题侧重型语言,句首成分通常是后续成分序列的表述对象,或谈话的起点、背景等。话题语的后面通常可以插入“啊”等语气词,将话题语和后面的表述语隔开。

1.2现代汉语的基本单位

语言学家通常使用的四级基本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在现代汉语的研究中存在一些问题。在语言单位的界线上,由于现代汉语中的音节通常对应于语素,所以单纯词之间的界线十分清楚,但是合成词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汉语拼音的“词儿连写”问题相当突出,相对词的界线,短语的界线又比较清楚,比短语大的单位“句子”之间的界线不清楚,因此现代汉语句子标点符号的任意性比较明显。

现代汉语基本单位的界线问题困惑了不少学者,也影响了不同学者采取不同的“本位”观。现代汉语在语音上严格遵守“声韵调”的拼合形式,语音上的可感觉基本单位是单音节,音节和音节之间的界线十分清楚,超音段音位的声调作为内部屈折形式绝大多数表现为词汇意义的对立,很少表现语法关系意义的对立。

1.3现代汉语语法的特殊性

印欧语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等都有自己特殊的形态变化规则,并且它们在句子中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泾渭分明,名词作主语和宾语,动词作谓语核心,形容词作定语或表语,副词作状语。但是这些比较严格的对应关系在汉语中并不存在,大量的语言事实是动词并不需要任何形式上的变化就能够充当句子的主语,形容词不需要任何系动词的帮助直接充当谓语,名词也能够作句子的谓语。

汉语在词形上属于孤立语,词的形态屈折变化较少,几个有限形态是:动词词尾(着、了、过)、重叠(如动词重叠)等少数几种形式,在印欧语中广泛使用的屈折形式表现的语法关系:性、数、格、时、体、态、式等,在汉语中有的不存在,有的通过其它非屈折形式来表现,有的虽然用屈折形式,但这种屈折形式并不是必要形式,而往往是充分条件形式(如动词词尾的“体”形式)。例如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主谓”一致关系(印欧语通常通过“数”的一致关系或“格”的关系来表现),在汉语中主要通过分析性的语序形式来表现。

现代汉语在语法语序类型上属于SVO型语言,跟绝大部分SVO语言或语言的普遍倾向相比,现代汉语有五个比较特殊的现象:(1)绝大多数SVO型语言的关系从句都处于名词核心的后

面,唯有现代汉语处在名词核心的前面;(2)绝大多数SVO型语言的比较句,其比较基准(一般用介词短语PP充当)总是处在动词的后面,形成“SVPP”的句型,唯有现代汉语比较句的比较基准pp处在谓语的前面;(3)绝大多数SVO型语言的介词短语总是处在动词的后面,唯有现代汉语的介词短语大部分场合处在动词的前面,处在动词后面的介词有和动词融合的倾向(至少在语音上的融合倾向十分明显);(4)绝大多数SVO型语言倾向于使用前置介词,但是现代汉语却是前置词和后置词同时使用,并且,在同时使用前置词和后置词的时候,后置词的重要性超过前置词,通常情况下是,前置词可以省略,保留后置词。一般不会出现保留前置词而省略后置词的情况。(5)现代汉语的关系连词除了少数连接单词的单独使用外,通常情况下连接分句的连词都是成对的,和其它不少语言不同的是,现代汉语后连词通常蕴含前连词,如果省略的话通常是前连词而不会是后连词,这一点和现代汉语中前置词和后置词的使用情况相似。

作者: 61.155.247.* 2006-5-14 00:24 回复此发言

--------------------------------------------------------------------------------

2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的语音节奏组规则在很多情况下会影响语法结构的样式。比较典型的是一些单音节语素不能单说,但是便换成双音节语素就可以单说(例如:老张,去掉“老”不能单说),三音节组合在句法的限制就更为突出。拿“动词性语素+名词性语素”的组合来说,如果整体结构的功能为名词性的,节奏上通常为“2+1”,如果变换成“1+2”节奏,多数不能成立(例如:研究生*研学生);相反,如果整体结构为动词性的,节奏上通常为“1+2”,如果变换成“2+1”节奏,多数不合格。(洗碗筷*洗刷碗)。有些组合,三音节不能成立,必须换成四音节才能成立,节奏逐渐成为现代汉语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构成机制,它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法格式。

此外,现代汉语丰富的量词、语气词也是语法上较为突出的一点。

现代汉语中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句式,例如所谓的“把”字句、兼语句等。

1.4现代汉语的语法手段

汉语中最为普遍的语法手段是:语序、虚词。语序作为最重要的语法手段,它通常用来表示“主谓关系”、“偏正关系”、“动宾关系”等。“狗咬人”和“人咬狗”主谓关系完全不同;“团结群众”是动宾关系,“群众团结”是主谓关系;“报告老师”是动宾关系,“老师报告”是主谓关系;“漂亮姑娘”是偏正关系,“姑娘漂亮”是主谓关系。语序不同,不仅语法意义不同,命题意义也不相同。

一方面语序作为最重要的语法手段,另一方面,现代汉语语序在一定条件下又表现出灵活性。这些条件主要是:话题化、附着义的存在句、数量分配句。例如:这件事儿我们都不知道/我们都不知道这件事儿(前一个句子的话题语由后句宾语的话题化而来);台上坐着主席团/主席团作在台上(附着义存在句);一锅饭吃了十个人/十个人吃了一锅饭(数量分配句)。一般来说,在语序的灵活性方面,说话人选择什么样的语序,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对语用意义的表达,由语用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一语序。

虚词作为重要的语法手段主要是:助词、介词、连词、副词。

助词中最重要的是结构助词“的”、“得”。使用还是不使用结构助词,通常表现不同的语法关

系,例如:“买书”和“买的书”、“看电视”和“看的电视”;“老师报告”和“老师的报告”。再如:“吃下一碗饭”和“吃得下一碗饭”、“看见那个人”和“看得见那个人”。

介词在汉语中的作用通常是用来表示名词和动词之间的各种角色关系,例如表示时间地点的“在”、表示处置对象兼次话题的“把”、表示一般对象的“对”、表示协同对象的“和”/“同”、表示工具的“用”等。

连词,有时候使用不使用连词、使用什么样的连词,关系意义完全不同。例如国内的公路旁常见的广告语:“吃饭,停车”,可能的连词解释有:如果吃饭,就停车;因为吃饭,所以停车;吃饭,并且停车。再如:“木头房子”和“木头和房子”,前者通过语序手段表达的是偏正关系,后者通过“和”表达的是并列关系。

副词中最能够表现不同语法关系的是所谓的“关联副词”:“就”、“才”、“也”等。例如:“我来,他才来”和“我来,他来”这两个句子内部的关系意义并不相同。

此外,黏着性的动词词尾、重叠形式、重音形式等形态性手段也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例如现代汉语中表示时体意义的“着、了、过”,使用不同的词尾,时体意义完全不同;动词的重叠形式也可以表现相应的时体意义,形容词的重叠、量词的重叠也都表现不同的意义。

2、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

2.1“本位”的意义

提出“本位”的学者们的出发点主要是:以语法中的某一单位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该基础单位的研究来解释其它各级语法单位。其它各级语法单位的解释都建立在对基础单位研究的理论基础上。作为基础研究的单位就取得了研究“本体”的地位。

作为“本体”的研究对象,在理论上要求应该尽可能地与其他研究对象保持内部结构的一致性,或者该基础单位的某一属性或功能可以和其它语法单位保持一致,使得其它语法单位能够通过对该基础单位的解释而得到本质上的解释。

作者: 61.155.247.* 2006-5-14 00:24 回复此发言

--------------------------------------------------------------------------------

3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不同的学者对“本体”有不同的选择,这主要取决于学者对现代汉语基本单位的认识角度以及各自不同的理论背景。

在现代汉语语法学史上,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本位观及明确提出研究本位理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1)马建忠的“词本位”;2)黎锦熙的“句本位”;3)朱德熙的“词组本位”;4)徐通锵的“字本位”;5)邢福义的“小句本位”。其他语法学家没有提出本位的问题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自己的本位观,实际上,本位的问题或多或少、或有意识或下意识地存在于语法学家的研究中。

2.2马建忠的“词本位”

马建忠是中国历史上建立严格意义上的汉语语法理论的第一人。其《马氏文通》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开创中国语法学理论的意义。称其为中国语法学之父也不为过。但是,《马氏文通》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模仿西方传统语法的理论模式建立起来的。而西方的传统语法是

在研究拉丁语的基础上为适应教学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套理论系统。这一理论系统的基本特征便是词本位。

词本位的观念在西方语言学研究中产生,是相当自然的结果。拉丁语的基本特征便是,词在形态上有严格的标记或变化标记。首先所有的词类都可以根据是否有形态变化分为两类,有形态变化的是实词,没有形态变化的是虚词;再在有形态变化的词类中将能够变格的分为一类,将能够变位的分为一类,既能变格又能变位分为一种。在能够变格的词类中,又可以根据其句法功能,分为名词和形容词。所有的这些有形态变化的词都有特定的句法功能,它们的句法功能就是通过它自身的形态变化来实现的。因此,在这些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的语言中,只要了解词的形态变化规则,也就能了解它们的句法功能。所以,在西方传统语法理论中,“词法”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理论上来源于西方传统语法,因此在马建忠眼里“词类”就是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各种词类的说明和解释就能够说明汉语语法的规则。《马氏文通》总共十卷,词法部分占八卷,“正名”一卷,“句读”一卷(句法)。可见词本位在《马氏文通》中的地位。他认为,句子是由词组成的,每个词在句子中都有它特定的功能,每个词必须能够和句法成分相配,符合它的功能,弄清楚了词的功能和身份,才能讨论句法(句读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

2.3黎锦熙的“句成分本位”

黎锦熙先生是继马建忠之后第一位用西方传统语法理论来解释现代汉语白话文语法的学者。他在1924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的“引论”中说:“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么?简单说,就可叫做‘句本位’的文法。”1951年重版序言中,黎锦熙又说:“《新著国语文法》的优点就在于把“句本位”做中心,把组成句子的六种成分做出发的重点”。

如果严格根据“句本位”的观点进行操作,《新著国语文法》首先应该对现代汉语的句子作出充分的研究和解释,然后通过对现代汉语句子研究得出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汉语的其它语法单位。然而,《新著国语文法》并没有这样做,他的主要工作在于建立一套分析现代汉语句子的操作系统。这一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句子成分”系统、划分句子成分的操作系统、句子成分和词类的关系系统(虽然他的工作主要是在参考J.C.纳斯菲尔德的《英语语法》和A.里德等人的图解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是他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黎锦熙的“句本位”实际上是指研究对象以句子为中心,句子作为所有语法研究的核心,对句子分析的结果是能够得到一个句子的成分集,这些句子成分分别和词类挂钩,词类就是根据句子分析的结果“成分”得到的。黎锦熙这样就把句子成分和词类挂起钩来,这就是“以句辨品,离句无品”。因此可以说,黎锦熙已经离开了西方传统语法原来的那种先有词类后有句法成分的传统。

此外,《新著国语文法》也还没有将对句子成分分析的方法用到短语、词等其它单位上去,作进一步的、深入地分析,将这一理论方法贯穿到语法的各个平面,还没有用它来解释汉语的语法单位问题、短语的内部结构问题以及汉语在句子平面上的各种变化规则。

作者: 61.155.247.* 2006-5-14 00:24 回复此发言

-------------------------------------------------------------------------------- 4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2.4朱德熙的“词组本位”

朱德熙1982年在《中国语文》第一期上发表论文《语法分析和语法体系》提出了反对“句本位”的观点,他认为“汉语的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一致”,“句子不过是独立的词组”,“把各类词组的结构都足够详细地描写清楚了,那么句子的结构实际上也就描写清楚了”。同年,朱德熙出版《语法讲义》,这本书实际上就是朱德熙“词组本位”观念的具体实践,通过“词组本位”的枢纽核心作用,建立起了一个朱氏语法系统。朱德熙的思想在中国语法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词组本位将句子看作是词组的变化形式,句子的句法核心结构都可以在词组的层面上得到解释。句子最为基本的词组形式就是“主谓词组”,在主谓词组的层面上,可以解释各种主谓句。句子的其它各个部分也都可以通过“偏正结构”、“动宾结构”等词组得到解释。此外,词组的结构规则也可以用来解释合成词的内部结构,后人在此基础上曾经有过不少研究,在合成词的平面上对各种合成词的内部结构作出了类似词组结构的解释。这样,词组本位在“词、词组、句子”三级单位之间建立起了结构规则上的联系。朱德熙运用并修正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向心结构”理论对词组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并且还将这一解释扩展到了句子平面和词的平面。

词组本位还根据静态的词组结构确定构成词组的各个成分的聚合类性质,在这一点上,词组本位也接受了美国描写主义语言学的分布操作法。这一方法克服了“句本位”中“词无定类”的缺陷,也避免了过多的“词类转化”的牵强之说,建立了汉语词类和句法成之间“多对多”的交叉学说。这已经成为当今中国语法学界的主流观点。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等不少学者等都是这一思想的重要实践者。

2.5徐通锵的“字本位”

徐通锵1994年在《世界汉语教学》上发表了《“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和《“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明确提出了他的“字本位”汉语言观。1996年在《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上发表《加强“字”的研究,推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1998年在《语文研究》第3期上发表《说“字”—附论语言基本结果单位的鉴别标准基本特征和它与语言理论建设的关系》,1999年在《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上发表《“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机制》,同年在商务印书馆的《语法研究入门》中发表《“字”和汉语的语义句法》,并在《语文研究》第4期上发表《汉语的特点与语言共性的研究》,200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汉语现状与历史的研究》中发表《说“本位”——字的研究和语言理论建设》,2001年在《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上发表《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基本结构原理》,2002年在华东师大举办的“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上发表《字的语法化的“阶”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对字本位思想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徐通锵七八年间先后对“字本位”研究的思路发表了十多篇论文系统阐述了他的字本位研究的思路。

徐通锵认为,字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其特点就是一个音节关联一个概念,形成一个“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的基础性结构格局。印欧语的结构格局是:“1个词–n个音节–1个概念”。两种不同的结构单位的差异导致两种语言语法结构的差异,汉语偏重于语义,是语义句法,印欧语偏重于语形,是形态语法。

徐通锵还认为,汉语的语法单位分别是:字、辞(字组)、块(语块)、读(小句)四级,“字”作为研究的本位,“字”在这些比自身大的三个单位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层层语法化的“阶”作用。“字”的语法化的基本方法是“借助于另一个字”。通过和另一个字的组合,(因字)而生辞、而生块、而生句(三个阶)。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字”的三个阶的语法化脉络提炼出汉语语法的规律。

国内近年来支持汉语语法字本位思想的重要学者还有:复旦大学英语系程雨民、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潘文国等。

作者: 61.155.247.* 2006-5-14 00:24 回复此发言

-------------------------------------------------------------------------------- 5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2.6邢福义的“小句本位”

邢福义本人并没有提出“小句本位”的概念,1994年邢福义在华中师大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提出的是“小句中枢说”,第二年发表了《小句中枢说》,第三年(1996)出版《汉语语法学》,他在导言中说“本书的语法系统,是‘小句中枢’语法系统”。邢福义采取“小句本位”,是因为他认为小句在汉语语法系统中处于中枢地位,这一点跟以往的词组作为中枢地位的观点不同。他还认为在诸语法单位中,小句所包含的语法因素最为齐全;小句是语气、词和短语、复句和句群等语法单位的“联络中心”;小句能够控制和约束其他所有的语法实体,是其他所有语法实体所从属所依托的语法实体。小句跟其它的语法实体都有直接联系,并且也是其它语法实体所依托的核心,通过它能够发现“短语常备因素”、“小句特有因素”、“小句联结因素”等。在此基础上,邢福义提出了小句成活律、小句包容律、小句联结律。小句本位的思想得到了不少学者的支持,李宇明认为,小句中枢思想不仅符合汉语语法的特点,而且也体现了语法研究从句法到超句法、从结构到话语的研究趋势。

3、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研究本位的关系

语法研究的目的在于寻求语法形式和语法关系意义之间的条件关系,即,何种语法关系意义在何种条件下表现出何种语法形式;相反,何种语法形式在何种条件下表现何种语法关系意义。这种条件关系具有理论上的预测功能。一种好的语法理论还要求在这些条件关系之间建立一个统一的框架,这个统一的框架必须是简约的、内部一致的,因此它能够对各个平面上的语法现象、对各种语法形式作出统一的解释。

确立研究本位的作用在于在研究者的操作平台上建立一个基本出发点或参照系,通过这个基本出发点的研究来解释其它各个平面上的语法现象。这一基本点最好能够具有下面几个特点,以满足研究者的需要:1)界线清楚,边界清晰;2)足够简单,内部稳定;3)能够连接起各级语法单位,在各级语法单位之间建立内在联系;4)其内部结构规则能够映射在该语言的各个平面上,或者通过其形式或意义上的推导能够解释该语言各个平面上的结构。

然而,要确立这样一个理想的研究本位,并不容易,它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首先,语言是一个多质体,它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除了语言本身的一部分制约之外(详下),还受到来自心理、社会、文化、历史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它们在不程度上或多或少地影响了语言结构的形成。要在这些不同质的对象之间建立一个普遍适用的理论尚且不易,更不用说寻求一个研究单位作为典型样本来解释其它研究对象了。因此,本位也只能在某一范围内有效,不能奢求它给研究者带来过多的贡献。

其次,本位的确立受到理论追求的制约。不同的理论追求将选择不同的语言单位作为基本研究对象,并通过它来解释其它对象。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所追求的是一套分析句子的操作系统,因此,他选择了句子作为研究本体,并且将句子成分作为本体中的重点。朱德熙所

要解释的是现代汉语的句法规则,他所选择的本位是词组。当代语言学中,生成语法要解释的是语言普遍的句法结构,解释“好的”(grammatical)结构规则(以及“不好的”(ungrammatical)结构规则),因此,生成语法的基本结构单位仍然是短语,短语作为最为基本的研究对象,句子和合成词的内部结构的解释都建立在短语研究的基础上。与此相对,大部分功能主义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在于寻求“好的”话语的规则,以及“不好的”话语规则,因此,这些功能主义语法研究的基本单位主要是语篇,通过语篇来解释句子的各种变体。某一句法结构只可能出现于某一特定的语篇中,这种语篇对句法结构的约束力或约束条件成为功能主义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因此,似乎也不存各种理论普遍适用的研究本位。

本位的确立还受到语言自身特点的制约。某一语法单位的结构推动因素可能来自各个方面,就目前所观察到的可能就包括:语义、词汇、语用、节律、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注意,“三个平面的”思想就是在一问题背景下提出来的。对于其它相对单纯的语言来说,语素、词、短语、句子、超句统一体等单位都可能相对简单明确。因此要在其中确定一个基本研究点并不太困难。但是汉语却不同,首先,汉语有很多的外语融合的痕迹,如本文稍前指出的一些类型学上的例外现象;其次,现代汉语中各地方言差异极大,且还在相互影响中,不少方言中的规则纯属不同的系统,现代汉语内部跨系统的相互影响屡见不鲜,现代汉语语法内部并不十分一致;再次,汉语各级语法单位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这也已经是几代研究者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最后,语法单位从大到小不同等级之间的有时很难看出其中是否存在所谓普遍的一以贯穿始终的结构模式。所有这些都给确立一个“完美”的研究本位带来了困难。因此要想通过某一级语法单位的研究来解释现代汉语从语素、词、短语、小句、句子、语篇的结构规则,实非易事。

作者: 61.155.247.* 2006-5-14 00:24 回复此发言

--------------------------------------------------------------------------------

6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或许,放弃坚持某一本位观,实事求是地从各个平面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各类不同的问题,待各种问题都能得到相应的解释之后,这些不同现象背后的普遍性规则才能得到揭示。这也不枉是另一条寻求出路的方法。

参考文献:

黎锦熙(19955)《新著国语文法》(19955年校订本),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1993)《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

吕叔湘(19979)《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商务印书馆。

李宇明(1997)汉语语法“本位”论评——兼评邢福义“小句中枢说”,《世界汉语教学》1期。

马建忠(19983)《马氏文通》,商务印书馆。

眸子(1994)语法研究中的“两个三角”和“三个平面”,《世界汉语教学》4期。

邵敬敏(1990)《汉语语法学史稿》,上海教育出版社。

史存直(1986)《句本位语法论集》,上海教育出版社。

萧国政(1995)“句本位”“词组本位”和“小句中枢”,《世界汉语教学》4期。

邢福义(1995)小句中枢说,《中国语文》6期。

——(1996)《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徐通锵(1994a)“字”和汉语的句法结构,《世界汉语教学》2期。

——(1994b)“字”和汉语研究的方法论,《世界汉语教学》3期。

——(1996)加强“字”的研究,推进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徐通锵语言文字应用,1期。——(1997)核心字和汉语的语义构辞法,《语文研究》3期。

——(1998a)汉语语义句法的两种基本句式,《世界汉语教学》期。

——(1998b)说“字”—附论语言基本结果单位的鉴别标准基本特征和它与语言理论建设的关系《语文研究》3期。

——(1999a)“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生成机制《语言文字应用》1期。

——(1999b)“字”和汉语的语义句法《语法研究入门》商务。

——(1999c)汉语的特点与语言共性的研究《语文研究》4期。

——(2000)说“本位”——字的研究和语言理论建设《汉语现状与历史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字和汉语语义句法的基本结构原理《语言文字应用》1期。

朱德熙(19982a)语法分析和语法体系,《中国语文》1期。

——(19982b)《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19985)《语法答问》,商务印书馆。

朱林青(1991)《汉语语法研究史》,江苏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 常见的语法错误

第十节常见的语法错误 我们在写作中出现的语法错误是各种各样的。有些语病,如“词类误用”、“复句组织中的毛病”、“虚词使用不当”等,我们已经在有关章节(分别在第二节、第八节、第九节)里谈得比较集中,比较充分,在这一节里就不再谈了。有些语病,如“搭配不当”、“残缺”、“词语位置不当”等,虽也已分别在前面几节里谈到过,但考虑到一般在写作中犯这些方面的毛病比较多,前面又是分散着谈的,这里有集中谈一下的必要,所以这里将不避重复,再作进一步的说明。此外,在这一节里我们还想谈谈在指代和数量表达方面的问题,因为这方面的毛病也比较常见。 一句法成分搭配不当 所谓句法成分搭配不当,是指句子中密切相关的句法成分,如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定语和中心语、状语和中心语等,在组织句子时,由于没有注意照顾它们之间的配合,结果造成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是常见的毛病。请看下面的例子: (1)*修建高速公路是很必要的,但是应该看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基础还比较低,还不能一下子省与省之间都通高速公路。(报) (2)*生活告诉人们:急躁的人,事情一旦办不成,往往容易转化为灰心丧气。(刊)例(1)“经济基础”不能与“低”搭配。如果要保留“经济基础”,可以将“低”改为“薄弱”;如果要保留“低”,可以将“经济基础”改为“经济发展水平”。例(2)“人……转化为……灰心丧气”显然不通。“转化为”三个字完全是多余的,应删去。 有些主语与谓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比较隐晦,需要作些分析才能发现。例如:(3)*你刚18岁,正值青春茂盛之时。(刊) (4)*这篇通讯的作者有很好的理论修养,所以立意很深。(书) 例(3)“你……正值……之时”没有错,但“之时”前一加上“青春茂盛”这个定语就使主语“你”与谓语“正值青春茂盛之时”就不搭配了。人怎么能像植物那样“茂盛”呢?把“茂盛”删去,句子当然通了,但念着还是别扭。比较好的改法是,将“青春茂盛之时”改为“青春年华”。例(4)是个因果复句,单就每个分句看,似没有语法错误;但读者读到后一个分句“立意很深”,总觉着别扭。“立意很深”是陈述那个成分的呀?从句子结构上看,“立意很深”该是说明“作者”的,因为后一个分句是承前省略了主语,那省略的主语该是“通讯的作者”;但从意思上说,“立意很深”该是用来陈述“这篇通讯”,因为“立意很深”只能用来形容作品内容,不能用来说明人。所以这个句子的毛病也属于主谓搭配不当的语法错误。 下面的例子是主谓搭配不当的另一种情况: (5)*理论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 (6)*汽车本身质量的好坏,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例(5)主语“内容正确”是从一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则是从两方面说的,不搭配。宜将主语改成“内容是否正确”或“内容正确与否”。例(6)刚好相反,主语是从两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从一个方面说的,也不搭配。宜将谓语改成“也是能否保证行车安全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 当主语或谓语是联合词组时,更要注意主谓的配合。下面的句子都有问题: (7)*一年不见,她的身体,她的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都比先前提高了许多。(刊)(8)*由于该县领导严重忽视安全生产,以致劳动者生命和财产遭受巨大损失的事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集

现代汉语语法学习题 名词解释 1、语法:语言中的词语之间相互结合的结构方式和结构关系。 2、语法形式:语法成分中能够表现语法意义的声音部分以及声音部分的结构变化和排列次序等形式。 3、语法意义:凡是语言过程中通过语法形式所产生出来的附加意义或结构意义。 4、语意意义:一个词所发生的形式变化,又称屈折变化。 5、后缀:附加在词根后面的构词成分。 6、形态:能够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 7、狭义形态:同一词在不同功能上的语法形式的屈折变化,又称构形法形态。 8、语法范畴:词法内语法意义的归类与概括。 9、词类:是指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不是逻辑概念上的分类。 10、主语:就是位于句子前半部的被陈述对象。 11、宾语就是谓语动词(述语)后所支配,涉及的对象。 12、谓语:位于句子的后半部(主语之后)的陈述词语。是用来陈述主语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 13、扩展:是拉长语言单位的长度。使一个语言片段由简单到复杂。 14、紧缩:即缩小语言单位的长度。使一个语言片段由复杂到简单。 15、层次分析法:就是逐层顺次找出某一语言片段的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 16、狭义同构:要求两个语法形式长度相同,词的排列次序相同,词类一一对应,层次构造也相同,相对应的语法形式功能也同。即要求功能与层次全面对应 17、广义同构:两个语法形式其基本结构相同。 18、同一性原则:指具有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中相对应的实词或实词性成分,以及这些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必须保持一致。 19、语法条件限制:语法上的某些差别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0、语音条件限制:音节的多少会影响到变换式的成立与否。 21、三向谓词:指可以与施事格,受事格,与事格组合的谓词。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一、实词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 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 有事物名词: 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 有时间名词: 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 有方位名词: 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 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 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 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 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 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 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3.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 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 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静悄悄。 4.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 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 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5.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 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座。 6.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 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 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二、虚词 1.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气、频率等。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一)、语序和虚词为汉语最主要的语法形式汉语的词形没有很丰富的形态变化,无论是作主语还是谓语、宾语,都无词形变化。而英语却是有丰富词形变化的语言,名词有单复数形式,动词有时态变化,等等。更多时候汉语是以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英语中靠词形变化而表达的语法意义。例:这件事他知道了。(英语:has known)我告诉他了。(英语:I) 他告诉我了。(英语:me) 在汉语里,同样的词语组合时,因为语序的不同可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比如“发展缓慢”是主谓关系,“缓慢发展”是偏正关系;“态度端正”是主谓关系,“端正态度”是动宾关系。此外,用不用虚词或者用什么样的虚词,都可以使表达的意思不同,如“经济繁荣”是主谓关系,“经济的繁荣”则是偏正关系;再比如“老师的朋友”是偏正关系,“老师和朋友”则是联合关系。(二)、汉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具有一致性例:年轻意气风发天气不太好。理财选择逃避请讲普通话。以上两组例子,从词的构成到短语构成再到句子构成,都具有一致性,第一组结构关系皆为主谓关系,第二组皆为动宾关系。这种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一致性原则是汉语里的一个特点,因为汉语的双音节词大多是以词根复合法为主构成的复合式合成词。这一特点为我们学习掌握汉语词语和句子的结构类型带来一定方便,但也为词和短语的区分带来一定困难,有时候一些相同相近的结构可能属于不同的语法单位。如“新房-新车、黑板-黑墙、马路-近路”,这三组词语中的前一个单位“新房、黑板、马路”是词,后一个单位“新车、黑墙、近路”是短语。(三)、汉语实词和句法成分之间无严格的对应性以英语为代表的印欧语言里,不同词类的词对应不同的句子成分,这种对应关系比较整齐,如名词作主语、宾语,动词做谓语,形容词作定语,副词做状语等等。汉语则不是,在汉语中一种词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反过来说,一种句子成分可以由多种词类的词充当。例:①这是好事情。②质量特别好。③她的身体恢复得很好。例①中“好”是作定语;例②中“好”是作谓语;例③中“好”是作补语。在三个例句中“好”始终是形容词。而英语的大部分形容词加-ly 可构成副词,用在壮语中,ly是副词词缀。(四)、汉语具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1、量词是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个人、两只猫、一把茶壶”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叫名量词,包括表计量的度量衡单位。表示动作的数量单位叫动量词,包括时量单位。量词的来源很复杂,不同类型的量词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是不相同的。总体上说,汉语的量词极为丰富,不同的名词要配以特定的量词才能与数词组合。如:条——鱼、蛇、围巾、绳子根——针、钢管、棍子、油条、绳子、线2、语气词。相比其他语言,汉语的语气词也很丰富,而且汉语语气词的出现频率比较高,可以表达各种语气和口气,并能表现出其细微的差异。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不同的句类都相对固定的语气词。有的语气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而一种语气也可以由多个语气词表达。口语中语气词和语调配合使用,可使句子语气更为显赫;书面语中,语气词和标点符号配合使用,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此语气词在汉语语法和表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的、了、呢、吧、吗、啊。其他有的是因为语气词连用而产生连读合音的结果,例如“啦”是“了啊”的合音,“呀、哇、哪”等是“啊”的音变形式;有些是不太常用的。例:他们会来的。孩子们打算去哪儿呢?这不是我的书吗?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一、语法知识概述 (一)词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汉语研究的本位

一种语言的语法体系或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但这种语言的语法表述系统或表述体系,不仅先后而且可以同时有好几个。汉语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曾出现过不同的“本位”观,每一种本位观都是语法学家从不同的切入点总结出的研究汉语语法系统的表述体系。对汉语语法和语法特点的不同认识,是出现这些不同本位观的根本原因。 “本位”的学者们的出发点主要是:以语法中的某一单位作为研究的基础,通过该基础单位的研究来解释其它各级语法单位。其它各级语法单位的解释都建立在对基础单位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作为基础研究的单位就取得了研究的“本位”地位。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史上,比较有影响的几种本位观及明确提出研究本位理论的代表人物分别是:(1) 马建忠的“词本位”; (2) 黎锦熙的“句本位”; (3) 朱德熙的“词组本位”; (4) 徐通锵的“字本位”; (5) 邢福义的“小句本位”。 1.“词本位” “词本位”中的“词”指“词类”。1898 年的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以文言为研究对象的语法著作,《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语法学的诞生。《马氏文通》的理论体系基本上是模仿西方传统语法的理论模式建立起来的。而西方的传统语法是在研究拉丁语的基础上为适应教学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套理论系统。这一理论系统的基本特征便是词本位。在马建忠眼里“词类”就是最为重要的环节, 通过各种词类的说明和解释就能够说明汉语语法的规则。《马氏文通》总共十卷, 词法部分占八卷,“正名”一卷,“句读”一卷(句法)。可见词本位在《马氏文通》中的地位。他认为, 句子是由词组成的, 每个词在句子中都有它特定的功能, 每个词必须能够和句法成分相配, 符合它的功能, 弄清楚了词的功能和身份, 才能讨论句法 2. “句本位” 黎锦熙先生是继马建忠之后第一位用西方传统语法理论来解释现代汉语白话文语法的学者。他在1924 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的“引论”中说:“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么? 简单说, 就可叫做‘句本位’的文法。”1951 年重版序言中, 黎锦熙又说:“《新著国语文法》的优点就在于把“句本位”做中心, 把组成句子的六种成分做出发的重点”。 《新著国语文法》主要工作在于建立一套分析现代汉语句子的操作系统。这一操作系统主要包括“句子成分”系统、划分句子成分的操作系统、句子成分和词类的关系系统(虽然他的工作主要是在参考J. C.纳斯菲尔德的《英语语法》和A. 里德等人的图解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但是他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 黎锦熙的“句本位”实际上是指研究对象以句子为中心, 句子作为所有语法研究的核心, 对句子分析的结

现代汉语语法分析的五种方法

北语之声论坛专业精华转贴 现代汉语语法的五种分析方法是语法学基础里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老师上课也会讲到,我在这里把最简略的内容写在下面,希望能对本科生的专业课学习有所帮助 详细阐释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变换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法和语义指向分析的具体内涵: 一. 中心词分析法: 分析要点: 1.分析的对象是单句; 2.认为句子又六大成分组成——主语、谓语(或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词附加语(即定语)和副词性附加语(即状语和补语)。 这六种成分分为三个级别:主语、谓语(或述语)是主要成分,宾语、补足语是连 带成分,形容词附加语和副词性附加语是附加成分; 3.作为句子成分的只能是词; 4.分析时,先找出全句的中心词作为主语和谓语,让其他成分分别依附于它们; 5.分析步骤是,先分清句子的主要成分,再决定有无连带成分,最后指出附加成分。 标记: 一般用║来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用══标注主语,用——标注谓语,用~~~~~~标注宾语,用()标注定语,用[ ]标注状语,用< >标注补语。 作用: 因其清晰明了得显示了句子的主干,可以一下子把握住一个句子的脉络,适合于中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推动汉语教学语法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还可以分化一些歧义句式。比如:我们五个人一组。 (1)我们║五个人一组。 (2)我们五个人║一组。 总结:中心词分析法可以分化一些由于某些词或词组在句子中可以做不同的句子成分而造成的歧义关系。 局限性: 1.在一个层面上分析句子,层次性不强; 2.对于一些否定句和带有修饰成分的句子,往往难以划分; 如:我们不走。≠我们走。 封建思想必须清除。≠思想清除。 3.一些由于句子的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句子无法分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咬死了猎人的狗。 二. 层次分析: 含义: 在分析一个句子或句法结构时,将句法构造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层次分析。 朱德熙先生认为,层次分析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一种分析方法,而是应当看做一种分析原则,是必须遵守的。(可以说说为什么) 层次分析实际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切分,一是定性。切分,是解决一个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而定性,是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句法上是什么关系。

报刊语法错误分析

重要报刊中出现的语法错误 一、主语残缺 1、当他第三次试跳时越过这个高度,动作干脆,腾跃时重心离横竿较高。(《解放日报》2011年3月17日第3版) 第一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他”,但由于被置于介词结构“当……时”中,便造成了主语残缺。 2、《三只狼》写一个农人在路上遇见了三只狼,开始想给狼扔几块肉,甩掉它们。但后来知道狼贪得无厌,终于下决心想办法把狼打死了。(《文汇报》2008年6月2日第4版) “开始想给狼扔几块肉,甩掉它们。”,一句缺主语“他”。 二、宾语残缺 1、《三只狼》写一个农人在路上遇见了三只狼,开始想给狼扔几块肉,甩掉它们。但后来知道狼贪得无厌,终于下决心想办法把狼打死了。(《文汇报》2008年6月2日第4版) “《三只狼》写一个农人在路上遇见了三只狼”缺少宾语“的故事”。 2、菊花牌38支〔TK〕精梳本色棉毛衫具有手感柔软,弹性好,布面清晰,缝制考究,坚牢耐穿。(《解放日报》2000年2月10日第2版) 全句缺少宾语“等特点”。 三、搭配不当 1、山东聊城杨以增海源阁,为近代著名藏书家。(《人民日报》2011年8月30日第8版) 主语为“……海源阁”,宾语中心语是“藏书家”,主宾不搭配。 2、标题“四川、福建、北京、天津女排四强出线在望天津队夺魁希望最浓”。(《新民日报》2011年9月26日第4版) “希望”和“浓”不搭配。 四、词序不当 1、一家农民开办的大旅店在杭州市郊开业(标题)。(《光明日报》1981年3月5日第1版) 结合正文可知大旅店是公社办的,标题应改为“一家农民开办的大旅店在杭州市郊开业”。 2、蔡文治为什么说这气话呢?原来南京解放前的前半个月,也就是和谈刚刚破裂,黄绍肱从北京飞到香港去后,顾祝同主持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解放日报》1984年第12期52页) “南京解放的前半个月”一般会理解为在南京解放以后的半个月,可后面明明讲到“和谈刚刚破裂”,可知说的是南京解放以前。应该把“的”与“前”的位置换一下。 五、重复累赘 1、但是,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职务犯罪主体身份的特殊性。(《人民日报》2011年7月28日第1版《贪官不入监缘何增多》) 其中“首要”、“最重要”含义重复。 2、他经历惊涛骇浪,不仅亲眼目睹了沿途岛屿的奇风异俗,也发现了船上一连串的惊天阴谋。(《光明日报》2010年7月26日第2版《瑞典王后从哥德堡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词汇特点的比较知识讲解

浅谈现代汉语和英语 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特点的比较 2012级学科英语:王忠文随着世界性汉语热的影响,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而在交际交流中,中、英文的交叉使用现象也越来越多,那么对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之间在语音、语汇、语法方面做一个比较也显得尤其必要。 一、语音即语言的声音,它是指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人们是通过语音来感知语言的存在的。 现代汉语语音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相比有许多显著的特点。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的总体特点是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的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现代汉语语音的音乐性较强,具体表现为: 1.汉语音节中没有复辅音,都是一个辅音,而且不会出现在音节开始,即使是在词尾也只限辅音[n]和辅音群[ng],如[an]案和[hong]红。而英语中的辅音或辅音群是常见的,他们可以出现在词首或词尾,常常两三个辅音放在一起。 2. 元音占优势。现代汉语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元音是必不可少的成分,并且是乐音,听起来比较悦耳。而英语的音节中最少须有一个元音,最多可以有8个元音。闭音节多,开音节少;音节中以辅音占优势,而且在元音的前或后都可以有辅音

群出现。 3.音节有声调。语音中超音段表达的主要手段是音高、音强和音长。而音高的使用又最为广泛,它的语音物质表现形式为旋律(melody),当旋律以单个的音节或词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声调(tone);当旋律以短语和句子作为基本载体时,被称作语调(intonation)。声调或语调是体现音高变化的单位。 汉语是声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字,即音节上,汉语中每个音节都是由声,调和韵组成,一个汉字即一个音节。不仅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还可以使汉语音节界限分明,又富于高低升降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代汉语语音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而英语是语调语言,音高变化分布在短语和句子上。英语句子语调由句子的最后一个重读音节即语调核心表现出来,句子中的语调由语调群表现出来。而语调群分为调头、调体和调尾组成。英语中语调的特点如下:一般地说,低调冠,高调头,调身用平调且依次渐变滑动降低。语调核心接受句子语调,有调的变化,或升调或降调。由此,汉、英两种语言的语音对比,主要是音高变化的对比。 二、语汇是语言中语词的总汇。它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构成要素之一。语汇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汇,指的地语言中的语和词(简称语词)的总汇;狭义的语汇,指的是语言中的语的总汇。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汇,其含义是广义的,即指的是语言中语和词的总汇,与传统的包括语和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第一课时短语 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语言单位。根据其构成方式可以分成: ①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如老师和同学、调查研究、培养和提高、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等。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定语或状语加中心词组成。如我的老师、一个顾客、伟大的人民、世外桃源;小心观察、更加坚决、突然发现、非常壮观、相当迅速。 ③动宾短语,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如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顾全大局、关心集体、饱经风霜、理清思路等。 ④后补短语,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补语组成。如看明白、想得太多、送出去、住一宿、说两句、红得发紫、害怕得要命、好得很、傻呆了、漂亮极了。 ⑤主谓短语,词和词按照陈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主语和谓语组成。如心情舒畅、人声鼎沸、春光明媚、好人一生平安、月儿弯弯照九州等。 附:课堂检测 1.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保卫祖国保持安静歌唱英雄整顿作风(动宾短语) B风俗习惯正大光明缤纷络绎天高地厚(并列短语) C精神文明宝贵意见多么活泼伟大成就(偏正短语) D人民伟大成果辉煌黑了一阵宿舍旁边(主谓短语) 2.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清醒过来推辞一番卧倒在地工作数月(动补短语) B边走边谈穷凶极恶居安思危朝夕相处(并列短语) C内心激动增长很快态度诚恳精力充沛(主谓短语) D久经风霜进驻营地深入研究学习技术(动宾短语) 3.选出短语结构相同的一项() A欣喜万分参天耸立B历史悠久精神抖擞 C绞尽脑汁不折不挠D风卷残云百年大计 4.下面的课文题目都是短语,从结构上看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出师表木兰诗忆江南 B愚公移山曹刿论战望天门山 C七根火柴苏州园林驿路梨花 D从三到万想和做纪念白求恩 5.选出对短语分类有错误的一组:( ) ①天气睛朗②发挥作用③仔细翻阅④丰功伟绩⑤认真讲解⑥美好回忆⑦甜言蜜语⑧打击敌人A主谓短语有①B并列短语有④⑥⑦C偏正短语有③⑤D动宾短语有②⑧ 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2002C) 成年累月的战事,每况愈下的社会治安,经济的衰退,动荡不安的政局,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正常生活受到威协,甚至连生命财产都没有保障。 第二课时划分句子成分 一、句子成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骨干枝叶记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练一练】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本节课的内容(参考P232,P7) 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的主要特点 重点:用具体的语言事实理解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思考题(1-3) 1.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a child ; two children 一个小孩;两个小孩 (2)She is always ready to help us. 他随时都在准备帮助我们。 We are always ready to help her. 我们随时都在准备帮助他。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2.对比下面的材料,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语法方面的差异。 (1)He criticized my taking risks. 他批评了我的冒险活动。 (2)His criticism doesn't worry me. 他的批评不会使我不安。 (3)I don't like to read his literary criticism. 我不喜欢读他的文学批评。 理解:语法方面的差异是什么? 小结:“汉英语语法方面的差异” (1)汉语有个体量词,而英语没有。 (2)英语这一类的印欧语言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比如英语的名词有数的变化(a book:two books),代词有主格宾格的变化(I:me;he:him;she:her),动词有时、体、态的变化(study,studies,studying,studied),等等。 思考题 3.观察下面这段文字,体会句子的差异是由什么造成的。

辣妹子从小辣不怕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辣妹子从来辣不怕辣妹子生性不怕辣辣妹子出门怕不辣 体会意义: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类似的例子不怕难难不怕怕不难 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 想吃饭想饭吃饭想吃 小结:“汉语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可以造成不同的结构。语序在汉语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分析方法现代汉语汉语语法特点只有在对比中发现,比如和印欧语对比。主要有5个方面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二)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 (三)汉语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四)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 (五)汉语里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跟印欧语系的语言相比较,汉语最明显的特征是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 1.形态变化即词形变化,指一个词在句子中由于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而在形式 上发生的变化。英语、俄语等印欧语言就有丰富的形态变化,用不同的形态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 2.汉语没有印欧语言那样的形态变化,没有用词的不同形式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 同一个词处于不同的语法位置、表示不同语法意义时,词形本身并无任何变化。 3.汉语中也有某些类似形态标志的成分,但数量少,普遍性差。如动词、形容词的重叠形式(商量—商量商量,干净—干干净净),“子、儿、头”作为有些名词的后缀(扣子、画儿、甜头),“们”用来表示复数(朋友们、同学们),“着、了、过”用来表示动作的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历史 学院名称:人文社科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13东策划 姓名:丁玎 学号:2013801102 指导教师姓名:程树铭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2014年6月

摘要:通过对语法历史发展的回顾,即八十年代以后,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广泛的探究这段历史,充分领悟现代汉语语法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更好掌握语法知识,能使我们再以后的语言表达能力上更上一层楼。 关键字: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表达功能

语言是由语音形式、语义内容、结构关系三个方面构成的统一体,三个方面缺一不可,互相作用,构成了语言。语音是语言的形式部分,词汇是语言的意义部分,语法是语言单位的关系部分,说的是符号与符号怎样组合的问题。三个部分在语言中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简单来表述:没有语音形式,语言就无法存在,没有词汇的内容意义,语言就是一个毫无作用的空壳,没有语法,语言就是一盘杂乱而毫无章法的散沙。例如:山上草在吃牛儿--牛儿在山上吃草从上面的一些组合的例子可以看出,语法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可是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于语言之中的。一种语言,即使是最原始的语言,也得有一套语法规则系统,指导人们按照已有的规则去组织符号,构成表达思想的句子,否则,像上面所举的例子那样,同样的意思同样的词语,不同的人完全自说自话,别人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你说的什么内容,语言也就不可能成为人类的交际工具了。 语法是语言结构的三个要素之一,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最重要而又最容易被人忽视的一个要素。简单地说语法就是用词造句的规则系统,它是词的构成规则、变化规则、组合规则的总和。而从八十多年来,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究。 汉语语法学者从一开始就关注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数十年

第四章 现代汉语语法

第四章现代汉语语法 教学目的: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语法系统,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识别、纠正、语法错误,能正确分析语法现象,用词造句合乎规范。 教学重点:词类;短语;句法成分;句型。 第一节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体系 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上面说过的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 2.语法学是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体系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个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形变化(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3.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它是语法学者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二、语法的性质 跟词汇相比,语法具有更明显的抽象性、稳固性和民族性。 (一)抽象性 1.语法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语法是抽象出来的公式。 2.内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因此语法具有抽象性、概括性。 (二)稳固性 1.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因为它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体系。 2.语法的稳固性并不限制语法的演变。 (三)民族性 1.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样也表现在语法上。 2.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 3.要警惕拿别的语言的语法来硬套汉语的语法。 此外,语法还有生成性、系统性、递归性。 三、语法单位和句子成分 (一)语法单位四级: 1.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构词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语素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2.词: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3.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汉语语法“本位”论评

原载《世界汉语教学》1997(1):16-23. 汉语语法“本位”论评 ——兼评邢福义“小句中枢说” 李宇明 《马氏文通》问世近百年来,汉语语法研究不仅在挖掘和描写语法事实、揭示和解释语法规律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而且也在不断地探索适合于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寻找汉语语法的“本位”或“中枢”,就是探索适合于汉语语法的研究方法和理论的一种重要体现。 本文从学术发展史的角度,对汉语语法学史上提出或表现出的一些“本位”观念、特别是对最近提出的“小句中枢”说进行分析评论,希望以此对认识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有些许裨益。 一、语法学史上的五种“本位”观 在汉语语法学史上,表现出来的汉语语法本位观念和明确提出的汉语语法本位学说,影响较大的有如下五种:A、马建忠的“词类本位”;B、黎锦熙的“句成分本位”;C、朱德熙的“词组本位”;D、徐通锵的“字本位”;E、邢福义的“小句中枢”。 (一)马建忠的“词类本位” 1898年《马氏文通》的问世,标志着中国语法学诞生。《马氏文通》并没有声明它的语法本位观念,说它是“词类本位”,乃后人对其语法体系的一种认识。《马氏文通》以词类(字类)为纲来建立它的语法系统,洋洋十卷大作,除《正名》一卷外,八卷讲“字”,一卷论“句读”。当然,篇幅的多少还只是其本位观念的表象,但从本质上看,《马氏文通》也是通过对词类的详细论述来讨论句读的。论句读是其目的,但词类是其观察、研究语法的起始点,是其语法体系的本位所在。正如《马氏文通·例言》所说:“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而句读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所,而字字相配必从其类,类别而后进论夫句读焉。” 传统上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对于形态发达的语言来说,词法(特别是构形法)控制着句法,把词类作为语法本位显然有较多的合理性。但是,形态不发达的语言不是词法控制句法,而是句法控制词法,所以对于形态不发达的语言来说,“词”显然不是或不宜作为语法的本位。《马氏文通》开创了汉语语法学,“导后人以先路”,功不可没,但是它从西洋语法“葛郎玛”中所借引来的“词类本位”观念,显然不大适合汉语这种非形态语言。 (二)黎锦熙的“句成分本位” 1924年,黎锦熙的大著《新著国语文法》出版。《新著国语文法》是以J. C. Nesfield的《英语语法》(English Grammar Series)为蓝本、以“句成分本位”观念为指导建立的一个旨在描写白话文的语法体系。黎锦熙明确提出要打破“词类本位”的文法,倡导“句本位”文法。他不仅以《“句本位”的文法和图解法》作《引论》的标题,而且在《引论》中开言便说:“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麽?简单说,就可叫做‘句本位’的文法。”并且在

现代汉语语法常识

现代汉语语法常识 一、了解一下语法单位 语法单位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分为语素→词→短语(也称词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句群。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的语法单位,比如:单音节语素(山)、双音节语素(徘徊、坦克)、多音节语素(高尔夫、奥林匹克)。 句群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句群也叫句组或语段,是前后衔接连贯的,能表达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的一组句子。 其中“语素”“句群”不需了解,“词”“短语”作一般了解,学习的重点是“句子”。 二、词、短语、句子 (一)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所属词性。 (1)教育 ..了我。 ..要面向未来。( ) (2)这件事教育 ( ) (3)话说得很明白 ..。( ) (4)一席话使她明白 ..了很多道理。 ( ) (5)他在.教室。 ( ) (6)他在.教室看书。 ( ) (7)他在.修自行车。( ) (8)小只是 ..哭,你问她,她什么都不说。( )

(9)这件事,他和.我谈过。( ) (10)这件事,他和.我都知道。 ( ) (11)山,好大的山啊.!( ) (12)啊.!好大的一幅画! ( ) (二)短语 短语是词的组合,是意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故又称词组。 1.短语按其在句中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分为: (1)名词性短语:以名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名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主语、宾语。如:三贤故里、历史人物、负责人。 (2)动词性短语:以动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动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谓语。如:走与停、吃得香、大力发扬。 (3)形容词性短语:以形容词为主体构成,具有形容词的特征和语法功能,一般在句中作谓语,也可作主语、定语。如:真与假、不土不洋、格外高兴。 2.短语按其部结构关系分为: (1)常见结构类型: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论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 首先,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其次,汉语是重语用的语言,语法跟语境的关系密切;最后汉语是重韵律的语言,节律对句法结构有制约作用。三个特点的关系是“一体二用”。特点是通过比较显示出来的。一般是拿汉语跟印欧语比较,也可以拿汉语跟其他汉藏语言比较,或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比较。比较的基点不同,得到的特点便会不同。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各种文献讲的“现代汉语”一般是狭义的,即普通话,不包括方言,因为各方言与普通话还有一些不同。比如,我们讲汉语语序(包括语素序和词序)属偏正式,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如“公鸡、母鸡”,这是就普通话讲的,南方的一些方言说“鸡公、鸡母(鸡婆)”。如果不分方言和普通话,笼统地讲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很多方面是不好说清楚的。下面就详细的介绍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 (一)汉语是分析型语言,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即汉语是无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的语言。 由这个根本特点可以派生出以下特点: 1.形态标志和词形变化既不丰富,也不严格。印欧语系语言一般都有丰富的词形变化,也就是以词的形态变化为手段来表达各种语法意义,如数、性、格、时、体、态、级等。即使像现代英语这种形态变化已不十分丰富的语言,仍保留不少形态变化。下面以英语为参照点说明汉语词的形态特点。 名词、代词的数。英语可数名词、人称代词分单、复数,单数用零形式(不带标记的形式)表示,复数一般用附加词尾“-s”表示,如desk/desks、dog/dogs。也有用其他方式表示的,如foot/feet、man/men(内部屈折), I/we、me/us(异根)。甚至动词也有数,例如:He reads a book,表示动作的发出者是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数是从属的,因为处于主语位置的名词或代词已经表明数的概念,主谓一致的要求使动词带上了数标志。汉语有数的观念,但没有严格的“数”的语法范畴。汉语表示数用数量词或与数量相关的词,如“一本书、十本书、一些书、很多书”,“书”本身形式上没有变化。表人的名词、代词可用后面加“们”的形式表示群体(大致相当于复数),如“人/人们、同志/同志们、青年/青年们、我/我们、它/它们”。

句本位的汉语语法体系,是黎锦熙

句本位的汉语语法体系,是黎锦熙.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句本位语法 句本位的汉语语法体系,是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的《引论》里提出来的。黎先生认为,《马氏文通》及其以后的语法著作所采用的词本位语法,不适用于汉语。他指出:“仅就九品词类,分别汇集一些法式和例证,弄成九个各不相关的单位,是文法书最不自然的组织,是研究文法最不自然的进程。”于是他提出,要打破模仿西方葛琅玛的词本位语法,建立以句子为中心的句本位语法。所以他在《新著国语文法》一开卷便说:“诸君知道近来研习文法的新潮流吗?简单说,就叫做‘句本位’文法。” 黎先生提出的句本位语法,内容非常丰富,但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依句辨品”的词类观。黎先生给词分类,一方面依据意义,他说:“就词在语言的组织上所表示的各种概念,分为若干类,叫做‘词类’。”在具体给词归类时,则主张依据词的句法功能,这也正如他自己所说,“国语的词类,在汉字的形体上无从分别,……还须看它在句中的次位、职务,才能确认这一个词是属于何种词类。”并进而概括为,“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品”就是词类。按照“依句辨品”的办法,作主语、宾语的是名词,作述语的是动词,作名词附加语的是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附加语的是副词。比如,“快车”的“快”是形容词,“快车”的“快”是副词,“快容易出错”、“他怕快,不怕慢”的“快”又成了名词。可以看出,在句本位语法体系里,词类从属于词的句法关系,词类和句子成分是一一对应的,同一个词,只要充当的句子成分不同,它的归类也发生了变化,这样词类就成了十分灵活的分类,其结果只能是词无定类。 2、中心词分析法。在句本位语法体系里,句子是由词组成的,词进入句子后就转化为句子结构成分,即句子成分。《新著国语文法》把句子成分分为:主语和述语(相当于《暂拟》的谓语),是主要成分;宾语和补足语,是述语的连带成分;形容词性附加语(定语)、副词性附加语(状语),是附加成分。分析句子时,首先要确定两个主要成分,主语和述语,也就是中心词,然后再找出连带成分和附加成分,……这是传统语法析句的典型代表。后来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析句方法,便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3、以句子为基点进行句法分析。以句子为基点进行句法分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把一切句法分析都附丽在句子的模型上进行。具体地说,就是把各种句法成分都纳入到‘主语→谓语’这个模型里头去,例如把宾语、补语、状语看成是附属在谓语上的东西,把定语看成是附属在主语和宾语上的东西”。其二是,承认词组,但又不允许词组入句充当句子成分,词组出现在句子里,总要把它熔解开了,就不再是词组了。关于这一点,句本位语法体系的代表人之一刘世儒先生在《现代汉语语法讲义》一书中有所论述:“上面所谈各种类型的词组,是把它们孤立起来看的,即脱离开句子来看的,至于这些词组进入句子,就不再是词组了,而被熔解为句子成分了,也就是说,这时候词组的各成分都成为句子的成分。”动词性词组处于谓语的位置上,都要熔解为谓语和它的连带成分(宾语或补语)或附加成分(状语);名词性偏正词组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中心词变为主语或宾语,修饰语成了主语或宾语的附加成分(定语)。只有动词性词组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名词性词组处于谓语位置上时,无法溶解,才得承认词组作了句子成分。这也正如刘先生所说:“像这种在句中不溶解的词组,才是句中的词组。严格地说,在句中只有这种词组才是真正的词组。”不难看出,同样性质的词组,由于在句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因而做出不同的处理,看作不同性质的东西,这也是句本位语法体系的一项带根本性的主张。 总之,“依句辨品”的词类观,中心词分析法,以句子为基点进行句法分析,是句本位语法体系的基本特征。从《新著国语文法》到《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的语法著作,基本上都是属于句本位语法体系的。对于这种语法体系龚千炎先生曾经作过一个客观的评价:“从总体看,‘句本位’显然要比词本位进步,因为它不是孤立地静止地看问题,而是从整体中看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