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端午粽(1)

端午粽(1)

端午粽(1)
端午粽(1)

《端午粽》教学设计

李庆蕊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传承千年的节日,你都知道我们

国家的哪些传统节日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对外国的

节日要分清)嗯,你说出来了一个。你来说。那么这些传统节日你都喜欢哪些呢?

你说,你说,你说,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过我们的传统节日。

2、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认识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通过预习,谁能说说作者

写了端午节的什么?粽子。对,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端午粽》,请同学们伸出

小手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用田字格空出“午”,指导写“午”,请观察田字格里的

午,这个字是这节课需要会写的字,这是一个独体字,注意两横的长短和间距,上

横短下横长,上横写在横中线往上一点,长横写在横中线上,两横之间的距离很近,

竖写在竖中线上,又直又正。)齐读课题。(强调“粽”的读音,这是一个平舌音,领读,指名两个学生读,再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都吃过端午节的粽子,那么作者笔下的端午粽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

们打开课本46页,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吧!看哪个小朋友听得最认真。(课件出示内

容)

真是一群会倾听的小观众呀,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小助手多读几遍,遇到长句子,也

多读几遍。开始吧。

从同学们认真读书的表情老师看出来你们很喜欢这篇课文。

课文会读了,老师把生字宝宝请到了大屏幕上,我们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2、识字环节。(出示带拼音的会认字词,出完一行出一行)

端午粽子节日总会

大米中间黄豆鲜肉

带回知道据说思念

学生先自由读,再找小老师领读。一起读。每一行都是。

师:拼音宝宝把帽子摘了,还会读吗?

(出示去掉拼音帽子),开火车读。(2次)

男女生比一比,一人一个词语。男生。(火车火车哪里开,火车火车这里开,火车这里开)

师:生字宝宝单独和我们见面了,你们还能准确的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出示去掉拼音的会认字)苹果树。自己先读一读。

大大的苹果谁来摘?嗯,大大的苹果真好吃呀!还想玩吗?

3.巩固识字,我说意思你来猜,火眼金睛在哪里。

(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猜字谜

节一只耳朵藏在草下面。带来了两个词语,节日,季节。读一读,师领读。

总瞪着一对眼,张着一张嘴,压着一颗心。

念今在心上。念的组成,今和心(动画:飞来)组成念,思念,想念。

遮住一半猜另一半:

端这么难都猜出来了,真了不起,你坐的真端正,请你来读这个词:端正,嗯,同学们坐的都这么端正,一起来读。再来读,端午节

据据和居的韵母都是u,据是形声字,偏旁是提手旁,和手有关,组词:根据据说

粽粽和宗的韵母都是ong,是形声字,米字旁,是食物,粽子。

追寻汉字源头的游戏猜一猜

出示四张象形字,贴在黑板上,请你猜一猜它是什么字?你能把对应的字贴在它的下方吗?找一位同学。米,豆,肉,带。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组词,用卡片出现。)这些词语也难不倒你,开火车来读吧。

同桌之间考一考。用字卡。

三、研读课文。

师:你们真棒,生字都会认会读了,老师相信课文一定难不倒大家!

学习第一段

1.(出示带拼音的第一段)我们先看第一自然段,自己先读一读。你来读,读的不错,你再来读,读的很通顺,而且呀,我发现你的普通话可标准了,你把这个“一”字的变调都读准了,大家看,(“一”字变红,ppt出示)一的声调是不一样的。我们来读。放到句子中再读一遍。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外婆对我们的爱,你再来读一遍,嗯,多么慈爱的外婆呀,同学们,让我们再次用朗读表达外婆对家人的浓浓爱意吧!读---

请同学们看,出示句子,把“一到总会”变红,师:一到,总会,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说,外婆经常给我们做粽子吃。外婆每年端午节都会给我们做粽子。为了强调出这种意思,我们读得时候要把“一到总会”读得重一些。再来试着读一读吧。(齐读)

出示“一到。。。总会、、、”让学生说句子。这个词语的用处是说一件事经常发生。

学习第二段

3、同学们说的真好。让我们再回到外婆做的诱人的粽

子上来。粽子长得什么样呢?让巧手的外婆告诉我们吧!

(录音)。

听得好认真呀!你能用横线画出粽子长什么样吗?你来

读一读你画出的句子。同学们和他画的一样吗?一样,

我们一起看着大屏读一读这句话吧!(齐读)

插入:长句子的读法,句中的停顿,

师:同学们,你看,这句话很长,是个长句子。中间有两个逗

号,读得时候要停顿一下,你听老师来读。(师范读)你们自

己试着读一读,你来读,你来读。除了有逗号的地方要停顿,

句子中间也要停顿,你看,(出示带着停顿符号的句子)师范

读,你们试着来读,你来读一读,你来读。句子停顿恰当,才能把句子读正确,读得有节奏,有美感。(你停顿恰当,读得很有节奏。听了你的朗读,我知道了粽子的样子)

外婆包的粽子是用什么做的呢?你来说一说。生说。(箬竹叶包着,里面有糯米,中间有枣)

师:嗯,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的,先写外面,再里面,再中间,真清楚。

师:你觉得外婆包的粽子怎么样?生说,好看,从哪里看出好看?

生说,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师:这些材料你都见过吗,没关系,我们一起来看,边出示图片边读,多么漂亮的颜色,ppt出示: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读一读。多么可爱的粽子,ppt出示,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读一读。让我们想象着粽子的样子再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你来读读,你读的很好,轻轻地柔柔的,带着喜爱与珍惜。师:我们看作者接下来怎么写的,出示第二句话。你来读。这句话写的是什么?粽子的香气,香味。老师读一读,出示停顿。学生读,老师再读,重读“一,就”,你听出来了什么?老师把哪个词读的很重?你也试着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说,粽子很香。说明外婆做的粽子很香。“一就”说话练习。我一闻到这香

气扑鼻的粽子,就-----------。我放学一回到家,就——————。说话练习。

师:闻到这香味,作者迫不及待的要吃一个你看!读!(齐读)你来读,听出来你很喜欢吃,你来读,你也很喜欢吃,PPT出示又黏又甜。它的味道是又黏又甜。师:这可爱的粽子,散发着浓浓的家乡味,让我们再一起亲切的读一读。(齐读整段)

学习第三段:

师;这香甜诱人的粽子怎么样呢?听作者来说:ppt出示;第一句。读。这一句讲的是什么意思?你来说。粽子好吃,花样也多。你来读一读。都有什么样的花样呢?你接着来读。我听出了你对外婆手艺的佩服。你再来读,我听出了你对这花样多的粽子的期待,真想去尝一尝,我们一起来读出这种期待吧!师:这花样多味道香甜的粽子作者是怎么吃的呢?Ppt出示美滋滋地吃。读。美滋滋地吃是一种什么感觉?生说。你能用美滋滋描述一下你吃东西的样子吗?

师:ppt出示完整的一句话。这是一个长句子,听老师读。再看停顿,标在课本上,你试着读一读。你来读,嗯,不错,你再来读。多么善良的外婆啊,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粽子代言人

同学们学到这里,对粽子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试着向大家介绍一下粽子吗?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没关系,能说多少说

多少。

学习第四段

这些都是作者儿时的记忆,看,ppt出示第四段。齐读。你来

读。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吗?生说。

师补充。出示ppt。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师:多么感人的场景,多么伟大的诗人!让我们带着怀念再一

起读读这句话。

四、写字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关于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和来历。收获真不小。还有几个字等着我们写好它呢!

节真。

笔画“长横”的指导,出示四个字,比较长横的形状,注意的要点。

《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教案 一、课程导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还知道了端午节要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课堂新授 1、把书翻到46页,听录音:①标出自然段。②认清字词。回答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2)老师想考考你们有没有认清字词,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出示生字,读生字组词;读词语,选一个词语造句。教师点评:你们太棒了,掌声送给你们。 2.学课文。 下来我们一起学课文吧。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会做什么?生:煮好一锅棕子等“我们”回去。想像一下,外婆当时的心情怎样?(高兴、期待)课文中有两个“一”,读音相同吗?读课文时要把字音读正确。你能用高兴、期待的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吗?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外婆做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答案吧!指明读,想一想:1.制作粽子需要什么材料?板书:材料。2.粽子的香气是什么?板书:香气。3.粽子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觉?板书:味道。回答1:箬竹叶,糯米,红枣。板书:箬竹叶、糯米、枣。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图片出示,并组成短语说一说。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什么?黑黑的、红红的、绿绿的、黄黄的……,组成短语说一说:黑黑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绿绿的草地,黄黄的香蕉。……回答2:清香(清淡的香味),香甜(又香又甜,形容睡得很安慰),浓香四溢(非常浓郁的香味溢出来)。板书:清香。回答3:又黏又甜,板书:又黏又甜。相似词语: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高又瘦,又白又胖…… (3)学习第三自然段。 原来粽子是这样做出来的啊!那你们知道外婆包的粽子还有什么花样吗?自读课文,回答。原来有这么多花样啊!那你还知道哪些花样的粽子?看图片。“我们”在外婆家吃完粽子后,外婆还做了什么?说明了外婆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也要向外婆学习,做一个热情、善良、关心他人的人。齐读课文。板书:外婆热心善良(4)学校第四自然段。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详案端午粽飘香(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详案端午粽飘香(三篇)目录: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详案端午粽飘香一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详案美丽的花二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详案能干的小脚丫三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详案端午粽飘 香一 幼儿园端午活动方案:端午粽飘香,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活动背景: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最高兴的 莫过于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随之而来, 例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当地有哪些风俗 习惯……针对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我们设计了"端午粽飘香"活 动。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2、学习包粽子,进一步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3、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活动准备: 每个小朋友带30个粽叶,带一点绑绳(尽量用草绳或麻绳等环 保材料),伙房准备质量上乘的糯米和红枣(不能再用黑米,很难煮)。 活动过程: 1、教师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亲子一起包粽子,体验劳动的乐趣。 3、幼儿品尝粽子,体验端午节的快乐。

4、离园时带一个粽子回家让大人品尝,体验成功与分享的快乐。 活动时间:本周午上午。 温馨提示:各位教师和伙房工作人员,尽量早做准备,9点以前包完,保证午餐按时进行。

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详案美丽的花 二 主题由来: 春天到来了,孩子们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到户外游戏。一天,孩子们看到院子里有黄色的连翘花开了。有的小花还掉到了地上。教师引导他们去观察花的外形,并和孩子们有找了其他的花。我们发现都还没有开,孩子们有些失望。何岳说:“他们什么时候开呀!”王茗:“老师我还见过小喇叭花。” 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我们身边的春天因为有了美丽的花朵才芬芳、绚烂。我们一起开始做小花的开放日历,就这样研究开了…… 活动目标 1、知道常见花卉的生长环境、内部结构。 2、能够动手对捡拾的小花,按不同特征分类。 3、引导幼儿利用嗅觉来分辨不同的花香。 4、引导幼儿爱护花草。 幼儿: 1、“小花掉在地上还能活吗?” 2、小蜜蜂在吃花吗? 3、毛毛狗儿是杨树的花吗? 教师: 1、花朵有香味吗? 2、连翘花、玉兰花是先长叶还是先开花?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案 端午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端、粽、节"等生字,会写"午、节、叶"等生字。认识部首"、"。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读长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打一食物)(同学举手猜谜)

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你们觉得好吃吗? 4.有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觉得粽子好吃,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1.猜谜语。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 谜底:()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2.读一读,连一连。粽zǒng 总duān 端zòng 间ròu 肉niàn 念jiān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标出自然段。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教师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停顿。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齐读课文。3.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四、指导书写,练习

粽香四溢端午节作文五篇2020

粽香四溢端午节作文五篇2020 传说古代爱国大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被逼投汩罗江自尽,人们用箬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下面是我收集推荐的粽香四溢端午节作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 粽香四溢端午节作文(一) 一看到妈妈泡米和桌子上满是粽叶,我就知道端午节又到了。 小的时候我不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只知道每年家里就像过年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后来也只是知道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传说,至于还有什么我就一无所知了。 每到端午节,佩戴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大人们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栓好了的五色线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才可丢掉。妈妈告诉我说,据老人们讲,这样可以避免灾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我们家乡的主要习俗。刚到五月,家里就开始浸泡糯米了。妈妈一般都会准备一盆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粽叶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妈妈就是一直这样做的。 端午前一天,妈妈就开始动手包粽子了,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包起来,可每次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看来包粽子也并不简单。 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大枣、葡萄干、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特别的香。

端午节的早晨,妈妈总是在我睡眼朦胧时叫醒我,去远处的树林、小河边洗脸,凉凉的河水冲走了我的困意,热闹的人们来来往往,真的像过年一样。 回到家,吃着鸡蛋和蘸糖的甜粽,心里美滋滋的。 粽香四溢端午节作文(二) 端午是一个一年演一次,但永远也演不玩的戏。 端午的主角是粽子。粽子吃起来方便,包起来难,先把苇叶卷成碗型,放入少许糯米,也可在中间放红枣、腊肉等,然后捏紧,卷为斜四角形,用绳子捆起来,苇叶也要在水里浸软方适用。粽子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的做法,总是蘸糖食用,个头较小,煮熟后粘韧而清香,保你未尝便开始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熟糯米脆而嫩,尤其是还热气腾腾的,吃进嘴里,心里就暖暖的,粽香会回溢在喜欢嘴中,久久不散去。谁能不这小巧玲珑,且散发出诱人清香的粽子呢端午的配角是赛龙舟。在这一天里,湖的四面八方都挤满了人。在这热闹非凡的场面,几支龙舟飞速行驶,舟上坐着一群强壮的小伙子,他们都卖力地晃动船桨。“加油”声一阵比一阵高,湖水也一浪比一浪高。在比赛中,他们也用起了“杂技”:有的把龙尾踩低,使龙头高翘,船头的急浪便从龙嘴中喷吐出,如同吞云吐雨一般;有的船头船尾的人有节奏的顿足压船,使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一般。 艾草也把端午点缀了一番。端午前夕,家家户户都在门口悬挂了艾草。据说艾草是百福的象征,是一种治病的药草。也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俗语。 关于端午节的历史故事也数不胜数。如伟大诗人屈原为了让皇上相信他的观点而纵身江河,从而人们把食物投入江中,以怀念以身殉国的屈原。 端午着场戏环环相扣,是一场百看不厌的戏。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

《端午粽》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端午粽》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特有习俗——吃粽子。课文以儿童的视角,以外婆的端午粽为主线,介绍了端午习俗、粽子的特点以及吃粽子的起源。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传统民俗的喜爱以及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 1.准确识读“端”、“粽”、“节”等13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午”、“节”、“叶”等7个生字; 2.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诵读与自主合作探究,理解“我”对端午粽的喜爱以及对外婆的怀念、感恩之情。 4.了解端午民俗,激发对中华传统民俗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识读13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7个汉字。 【教学难点】 理解“我”对端午粽的喜爱以及对外婆的怀念、感恩之情,感受民俗与亲情。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生谈话:(出示赛龙舟、插艾蒿、咸鸭蛋、粽子的图片)小朋友们,看了这些图片你联想到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端午节)是的,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其中吃粽子是一项重要民俗,吃过粽子的小朋友请举手!谁来说一说粽子的味道?(指名说)导入新课:是呀,美味的粽子承载着浓浓的乡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课本,跟着课文中的小伙伴一起去品尝鲜美的端午粽吧!(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二、初读思考 1.教师范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与情感。

2.过渡,出示问题: (1)给生字注音。 (2)品读第1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每到端午节外婆都会煮粽子?“盼”是什么意思?表明了外婆怎样的心情? (3)品读第2自然段,探究粽子的外形、材质、气味、味道。 (4)品读第3自然段,探究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点?从分粽子给邻居吃看出外婆有何美好品质? (5)品读第4自然段,探究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起源,说说对屈原和端午节的了解。 三、自主(或小组)探究 1.给生字注音。 (1)出示生字: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 (2)学生结合课文注音,自主标注(指名说)。 (3)出示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品读第1自然段,思考探究。 (1)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为什么每到端午节外婆都会煮粽子? (指名说,明确: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 (3)出示问题2:“盼”是什么意思?表明了外婆怎样的心情? (指名说,明确:盼望、希望;希望我们回家团圆,共度传统佳节。) (4)齐读课文,读出外婆的希望。 3.品读第2自然段,思考探究。 (1)出示第2自然段,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粽子是怎样做成的?(指名说) (3)出示问题2:煮熟的粽子是什么气味?吃到嘴里味道如何? (指名说,明确:清香;又黏又甜。) (4)齐读课文,读出“我”对粽子的喜爱。 4.品读第3自然段,思考探究。 (1)出示第3自然段,指名范读,全班齐读。 (2)出示问题1:外婆包的粽子有什么特点?

《端午粽》

《端午粽》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立”“米”“失”。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立”“米”“失”。 2.读好长句子。 3.初步接触按照一定顺序描绘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箬竹叶、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2)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午、叶、真、豆、节、米、分” 四、第一、二段分析 (一)学习第一段。 1.过渡:听完后,谁能告诉老师,作者一到端午节总是去谁家?(外婆家) 2.每一年的端午节,外婆都会煮好一锅粽子,盼望着“我们”回家吃,说明外婆非常希望“我们”回家,一家人团聚,开心地过节。 3.指名读,读出外婆的期盼。 4.齐读。你们读得可真棒啊,老师也想去外婆家吃粽子了。 (二)学习第二段。 1.过渡:每年端午节“我们”都去外婆家吃粽子,那粽子到底是用什么做的呢?谁来告诉大家?(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师:在了解课文内容后,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端午粽是什么样子的。 生1: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生2:学生一边读课文,教师一边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粽子的图片。 师:说一说课文中描写端午粽的外形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A.从外往里B.从里往外) 生:课文中描写端午粽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描写的。 师:如果我们要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该怎么说呢? 生:粽子的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枣的外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最外面是青青的箬竹叶。 师:我们描绘事物的时候,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西瓜的图片。 生1:我是按照从外往里的顺序来描绘的。西瓜的外面是带有波纹图案的绿绿的皮,里面是红红的瓜肉,还有一颗颗黑色的籽镶嵌在中间。 生2:我是按照从里往外的顺序来说的。西瓜的里面是甜美多汁的肉,肉中夹杂着一颗颗黑色的籽;西瓜外面是一件绿衣裳。 师:同学们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描绘事物,将事物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拓展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3.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 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优秀公开课教案

10《端午粽》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 3.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2个偏旁“立”“米”。 教学难点: 1.读好长句子。 2.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猜谜导入 1.猜谜: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想猜吗?听好了:三角四楼房,珍珠里面藏;想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粽子) 2.揭题: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粽子有关的文章:《端午粽》。(板书课题:10、端午粽) 这个题目里藏了这节课我们要认识的两个生字,分别是“端”和“粽”。有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记住这两个字的吗?你用了什么识字方法?(熟字换偏旁认识“端”,把“瑞”字的王字旁换成了立字旁就成了“端”。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粽”字,“米”加

上“宗”就成了“粽”。一般米字旁的字都和粮食有关,比如“粮”、“粽”、“糟糠”“籽”等。) 3.读了这个题目,你的小脑瓜里都产生了哪些问号?过渡:那我们就带着这些小问号一起走进课文。 二、探秘方法,科学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的时候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同学们读得都非常认真,文中的词语宝宝忍不住要和你们见面了,你们认识他们么?(指名读一遍) (1)象形字识字。“米”字和“豆”字这两个字是从古代的实物演变而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的演变过程。首先来看“米”字,它的甲骨文就像是六粒米从中间被上下分开,逐渐的中间两粒米相连,慢慢又演变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米”字。再来看“豆”字,甲骨文的“豆”字就像是把一颗豆子细分了,种皮、胚根等都有,后来又慢慢简化为现在我们所熟悉的“豆”字,这两个字你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心字底识字。还有两个字是心字底的字,分别是“总”和“念”。这两个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倒八字头加上口和心字底就成了“总”。今加上心字底就成了“念”,心中有所忆,口中有所吟,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加一加识字。还有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比如“节”、“间”、“分”、“知”、“据”、“带”。首先来看“节”字,草

粽香端午

粽香端午 麦黄时节,粽叶飘香,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到了,又到了一年一度吃粽子的时候了,想起端午节,就不由得想起以前吃粽子时的情景。 端午亦称端五,“端”即“初”,“端五”也即“初五”;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午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据说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有好多种说法,湘江流域纪念屈原,苏州地区纪念伍子胥,浙江一些地方纪念曹娥,另外还有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观点是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由此可见端午节是发源于我国历史悠久的原创性文化节日,真不知道韩国人端午节又是纪念的哪一位先人。 各地端午节或许纪念的人物不一,但习俗基本上都有吃粽子、在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饮雄黄酒、赛龙舟等等。吃粽子是南北各地最为流行的风俗,因我自小就长于北方,吃过的粽子也基本上都是含红枣的,一直没有领略南方花样繁多了粽文化。老家地处山东小麦种植产区,不种水稻,加上很难买到糯米,于是每年的端午节想吃粽子时,就要到集市上去买。小时候过端午节,基本上都是母亲一早就从集市上买来热腾腾的、用竹叶包裹的紧紧的粽子,作为一家人端午节这天的早餐。除去粽子外面包裹的竹叶,白白嫩嫩、又香又甜的糯米粽子呈现在一家人的面前。当时生活条件差,一年到头也难得几回能吃上粽子,于是粽子就在当时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同过年的饺子并列美食的印象,特别是能从粽子中吃到几粒平时难得吃到的红枣,心中的那份喜悦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当时的印象中端午节就是吃粽子的日子,为什么过这个节?不知道。 长大上学后,才知道了屈原、《离骚》和端午节的来历,才知道让自己从小就垂涎三尺的粽子是纪念屈原的祭祀用品,才知道在江南端午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不仅有龙舟比赛,更有让白素贞显出原形的雄黄酒可饮。尽管如此,对于生长于北方的孩子来说,端午节依然仅仅是一个能吃上平日难得吃到的粽子的日子。 大学毕业后在南方工作时,才发现这里的粽子居然这么香,粽子有这么多的吃法,有里面放了咸香瘦肉的肉粽,有的放上大枣和桂园,咬上一口,粘香粘香的!这使我这个北方长大的人第一次知道了粽子原来可以这样做,可以这么香!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交通的便捷,作为时代进步标志的饮食文化早已经跨越地理的束缚,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都享受的美食财富,原本只有江南人才能品尝到的诸多品种内馅的粽子,也已经通过各大商场飞入寻常百姓之家,也让更多的像我这样自小就长于北方的人们一饱口福了。 面对即将到来的端午节,不知道你是否也和我一样要去大型商场寻觅江南粽子文化的魅力。

10 端午粽(教案)

10端午粽 文本分析 本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第2、3自然段中出现,教师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 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 的样子、味道等。 课 时 安 排 2课时1.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 等7个字。 2.通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立字旁、米字旁)。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儿歌导入,教师引出端午节。 今天,爸爸特别有力气,他说,赛龙舟,他要得第一。 今天妈妈一早起来就淘米,她说,要给我们包甜甜的粽子。 晚上,在灯下,奶奶给我讲屈原的故事。 我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 2.教师简介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遗体,就往江里投食物。年复一年,为了纪念屈原,每逢端午节,人们便用竹叶把糯米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划着龙船到汨罗江,投到江里祭祀屈原。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这两个习俗的来历。 3.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人们包粽子的情景。 (1)师生共同欣赏人们包粽子的情景,引导学生说一说人们是怎样包粽子的。 (2)全班交流:你喜欢吃粽子吗?你吃过哪些馅儿的粽子? 4.教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端午粽),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的生字,并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

端午粽叶香

临近端午,肇庆的大学同学来珠海玩,顺便给我带了几个裹蒸粽,包装精美,真空的,大小两种,大的一个八两,小的一个半斤。我用清水煮熟,解开它,糯米中包着肉和蛋黄,尝了一口,咸的,味道还不错,肉肥而不腻,蛋黄夹杂在糯米中,使得糯米没那么粘,又接着吃了几口,总觉得少点什么?想了想:哦,怎么没有粽叶的香味?我觉得奇怪,明明是用粽叶包的怎么就没有粽叶香呢?我拿起一片粽叶看了看,颜色很暗、很软,闻了闻,没有香味,我想大概不是新鲜的粽叶吧? 吃着裹蒸粽,想起小时候在家乡过端午节的情景。家乡的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是必不可少的。当兵之后,已有二十多年没在家乡过端午节,也没看过龙舟赛。粽子虽然年年吃,但在外吃的粽子象裹蒸粽一样,都是有馅的,味道和内容很丰富,家乡的粽子是没有馅的,原滋原味。因此,再也吃不出家乡的味道了。 小时候的端午节,家家都包粽子,不象现在从超市买现成的。粽叶是刚摘的,泡在清水里,糯米洗净滤干,再找一个木架子,缠上包扎用的麻绳,材料备齐了,就可以包了。家乡的粽子比较小,一般是两片叶子包一个,呈圆锥形,糯米不掺任何东西,粽子包完后吊在架子上荡来荡去,象一串串风铃随风摇曳,好看极了。包好的粽子一般是一次性煮好,分几顿吃完,每顿热一下就可以了,粽子煮熟后糯米和粽叶夹杂的香味特别浓。由于家家都包粽子、煮粽子,因此,一到端午节村子里就到处弥漫着浓浓的粽叶香。 刚出锅的粽子是最好吃的。取一个粽子,解开麻绳,展开粽叶,洁白的粽肉露出来了,晶莹剔透,象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有时粽叶的绿渗透到糯米中,很自然,看上去象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着实让人喜爱。闻一闻,糯米和粽叶混合的香味沁人心脾。醮上糖,咬一口,酥软、甜香、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赛龙舟是家乡端午节最热闹的时候,全镇大部分村子都会来,也有外地人参加。家乡是水乡,水网交错,赛龙舟随便找一条河就可以了。吃完粽子的人们,都要到水上比试比试,赢的吃甜瓜,输的吃黄瓜。这时,水上一条条龙舟如离弦之箭,争先恐后向前冲;全镇的男女老少都出动了,两岸人头攒动,观看的人们扯开嗓子为自己的龙舟加油鼓劲。 沧海桑田,山河巨变,转眼间二十几个春秋过去了,家乡宽阔的大河已变成了一条条小渠,听乡亲们说再也不赛龙舟了。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优秀教案

10 端午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端、粽、节”等生字,会写“午、节、叶”等生字。认识部首“、”。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读长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及其风俗习惯,并知道这些节日的历史来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及历史人物屈原。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扎根细绳子。(打一食物)(同学举手猜谜) 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同学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都吃过什么样的粽子?你们觉得好吃吗? 4.有位小朋友也和你们一样觉得粽子好吃,下面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吧。 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标出自然段。

2.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再读课文,自由读或同桌互读互帮。教师指导长句子的朗读停顿。 4.指名在全班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5.齐读课文。 6.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练习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示范写“米、真、豆”等字。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节、叶、米),“真”字的写法。 (1)“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 (2)“真”字中间有三横。 4.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扩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文内容。(板书课题)有没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同学们知道得非常多,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都会做什么啊?(学生回答)没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课件出示有关端午习俗的图片)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1自然段。 2.第1自然段讲了什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你们家有没有人会包粽子?课文中包粽子的人是谁?(外婆)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数出该自然段有几句话。 (1)外婆是怎样包粽子的?让学生找出描写包粽子的句子。(板书:箬竹叶糯米枣) (2)外婆包的粽子的味道如何?(板书:清香,又黏又甜)

端午粽子香作文(精选3篇)

端午粽子香作文(精选3篇) 端午粽子香作文(精选3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粽子香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粽子香作文1每当端午来临时,小孩子是最兴奋的,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奔向厨房,提醒正在做早餐的妈妈,要包粽子啦! 端午节的象征就是粽子了,坐在饭桌旁,你一定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那种香气是粽子散发出来的。每种粽子都有不同的馅料,不同的馅料吃下去,也会有不同的心情。粽子本身的香味,与吃下粽子后心情愉悦的“香气”融合在一起,让空气都更加香甜,让整个家都充满爱意。 包粽子,包粽子,包裹粽子的棕叶可不能少啊。光滑的绿叶上一条凸起的青绿色的叶茎将整片叶子点缀的更亮丽。红色偏深的的红枣从“高空中”掉进水里,溅起几朵小白花,枣子周围还荡漾着波纹。红枣们浸泡在水中,用温水的话,

就是蒸桑拿了。 我们让红枣们在享受一回,先去到一点白米饭吧。 只要把一粒粒白米饭洗净,将绿色的粽叶包成圆锥形,米饭们都会乖乖滑落进粽叶中。再拿起意犹未尽,对“桑拿”流连忘返的红枣,像投硬币一样“扔”进雪白的大米中,再撒入一点米,将如丹顶鹤的红冠的枣子盖进去。把粽叶门关闭后,绳子就过来帮忙,为了不让它们泄漏出来而一圈一圈地缠绕着,一个粽子就诞生了! 家人一人一个,就拥有了甜美的香,开心的香,幸福的香。 家乡过节习俗,端午节粽子“香”是必不可少,也是最棒的一个环节! 端午粽子香作文2艾叶棕儿香,晨曦的露珠在仲夏中悄然惊醒,眼角的睡泪眨巴流下,粽叶的根贪婪吸吮。 奶奶忙碌的小脚已踏响端午的歌谣。这一个音谱的乐章,简短、明亮。她粗糙的手轻探进了我的发,小巧的脚又隐进了厨房,手中挥动了蒲扇,扇醒了木柴中的星火,泡了一夜的.米,在水里轻荡,饱满、圆润、尖头的白嫩,是它独有的物语。 碗里的水从我手隙中流过,一缕一缕,恰似水帘。没水的米失去了主心骨,抱成一团,一小勺晶莹的海盐混合,是点点的光,光小却不暗淡。米粒相依,沉甸饱满,它们饮的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新版】

统编版语文一下《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2.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 学情分析: 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读好长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3.认识偏旁立字旁、米字旁,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 4.能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如果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愿意与同学分享。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教学准备: 教师:“端”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午”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 学生:每人一套“端”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向家人了解端午节及其习俗。 教学时数:

浓情端午粽飘香_学校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浓情端午粽飘香_学校端午节主题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分享、交流,初步了解体验端午节的相关习俗,体验集体共度端午节的乐趣。 2.尝试动手制作端午节的相关物品:粽子、香包、五彩绳、彩蛋。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制作端午节习俗物品的各种材料:粽叶、糯米、线等;各种形状的布片、订书器、棉花、香水、干花;煮熟的鸡蛋、颜料、水彩笔、蜡笔、油画棒;各色缎带、绒线、绉纸。 2.端午节相关图片,艾草和菖蒲。 3.邀请幼儿家人一起参加活动。 三、活动过程: 1.主持人致开场辞: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心情是相同的。端午节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等。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小朋友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今天我们xxx学校或幼儿园的小宝宝们邀请了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共度这个美好的传统佳节。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吧! 2.手工活动:(1)家长们表演包各种花式粽子的技艺。(2)制香囊、画彩蛋、

编制五彩绳,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结束后展示作品并相互赠送。 3.亲子游戏: 《袋鼠》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分4组;形式:单面接力; 准备:各组粽子2个,终点处摆椅子4把。玩法:幼儿面对家长,双手抱住家长的脖子,双脚勾住家长的腰。家长双手各握一个粽子,教师发令后,家长抱幼儿向前跑,双手不能碰幼儿,绕过椅子,返回,将粽子交给第二对家庭,继续游戏,最先完成的一组即为获胜。 《赛龙舟》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4对,分4组;准备:纸箱龙船四个,塑料椅子若干。玩法:幼儿在妈妈或爸爸的带领下套着纸箱做的龙舟,绕障碍前行接力,先到终点的队伍获胜。 《快乐运粽子》人数:1名幼儿+1名家长,共8对,分两组;形式:对面接力;准备:各组小桶一个,粽子若干。玩法:幼儿提着小桶,走过独木桥,走到另一端取筐里的粽子再走回来,将粽子放回到队伍前的篮子里,把小桶传给下一位幼儿,继续游戏。在规定时间内看哪组运的粽子多为优胜。 四、活动结束:亲子活动结束,各班组织幼儿与家长到班级分享美味的粽子。此时,老师可编辑园所动态,记录活动过程,分享给全体家长和幼儿。

一年级语文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借助汉语拼音,注意读好长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 2.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3. 认识偏旁立字旁、米字旁,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 4. 能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5. 如果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愿意与同学分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 能正确认读“端”等13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午”等7个生字。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目的。 教学准备 教师: “端”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午”等7个会写字的田字格字卡;课文图画。 学生: 每人一套“端”等13个会认读字字卡(不注音的);向家人了解端午节及其习俗。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 同学们,在进入到新课的学习之前,我们一起复习以前学过的一些字词。 (一)复习会写字中已经会认读的字词和有关的音节拼读 1. PPT出示有关字词: liān——jiānɡ nián——niánɡ ɡuān——ɡuānɡ 两头尖??江南 ?今年? 大娘? 上官 ?月光 树叶??真正 出示任务: 正确拼读和认读红色的字以及它组成的词语。 2. 反馈指导: 指名拼读或认读,齐拼读或认读。 3. 小结: 同学们,三拼音拼读是难点,我们要多练习。“叶和“真”字是以前学习的会认读的字,今天,我们学习完课文,它们就要求会正确书写了。 (二)复习激趣导入,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导语: 同学们,课文《静夜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呢?(预设: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家人的感情。) 课文《夜色》,又告诉我们什么内容呢?(预设:课文告诉我们“我”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不怕夜色,胆子大了。) 是啊,我们都是在家人的帮助下慢慢成长的。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又会让我们了解关于家庭、家人什么呢?请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 1. 老师板书题目:⑩端午粽。(“端”“粽”注音) 2. 示任务:自己借助拼音读准题目。 3. 反馈指导:指名拼读“端”“粽”后读题目;订正后全班齐读课题。

(部编)人教语文2011课标版一年级下册端午粽

10 《端午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目标: 1、读好文中的长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米、分”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样子、味道等,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3、通过图文结合,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并让学生初步感受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重点: 1、读好文中的长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写“米、分”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粽子的样子、味道等,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教学难点: 1、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表示颜色的叠词短语,提高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播放图片请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图片会想到什么?(端午节)。是的,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这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粽子也成为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味。孩子们,喜欢吃粽子吗?既然香香的粽子这么好吃,那我们就再一次走进课文,去“尝尝”外婆包的端午粽! 2、在去外婆家之前,请同学们用接力法读好这些词语和句子。出示生字词卡片,用接力法按行认读。(无错就过,有错用放大镜纠正。) 二、读通课文,感知全文。 师:孩子们你们把词语读的这么好,老师相信你们把课文也会读得非常棒,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自读学习要求。(读自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三、聚焦重点,突破难点 1、学习第1自然段。 师:请XXX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请全班女同学齐读第一自然段。 (3)读了这段你能体会到什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讲解。从“总会”中可以看出粽子是

《端午粽》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端午粽子香作文

端午粽子香作文 导读:端午粽子香作文(精选3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粽子香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端午粽子香作文1 每当端午来临时,小孩子是最兴奋的,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奔向厨房,提醒正在做早餐的妈妈,要包粽子啦! 端午节的象征就是粽子了,坐在饭桌旁,你一定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那种香气是粽子散发出来的。每种粽子都有不同的馅料,不同的馅料吃下去,也会有不同的心情。粽子本身的香味,与吃下粽子后心情愉悦的“香气”融合在一起,让空气都更加香甜,让整个家都充满爱意。 包粽子,包粽子,包裹粽子的棕叶可不能少啊。光滑的绿叶上一条凸起的青绿色的叶茎将整片叶子点缀的更亮丽。红色偏深的的红枣从“高空中”掉进水里,溅起几朵小白花,枣子周围还荡漾着波纹。红枣们浸泡在水中,用温水的话,就是蒸桑拿了。 我们让红枣们在享受一回,先去到一点白米饭吧。 只要把一粒粒白米饭洗净,将绿色的粽叶包成圆锥形,米饭们都会乖乖滑落进粽叶中。再拿起意犹未尽,对“桑拿”流连忘返的红枣,像投硬币一样“扔”进雪白的大米中,再撒入一点米,将如丹顶鹤的红冠的枣子盖进去。把粽叶门关闭后,绳子就过来帮忙,为了不让它们泄漏出来而一圈一圈地缠绕着,一个粽子就诞生了! 家人一人一个,就拥有了甜美的香,开心的香,幸福的香。

家乡过节习俗,端午节粽子“香”是必不可少,也是最棒的一个环节! 端午粽子香作文2 艾叶棕儿香,晨曦的露珠在仲夏中悄然惊醒,眼角的睡泪眨巴流下,粽叶的根贪婪吸吮。 奶奶忙碌的小脚已踏响端午的歌谣。这一个音谱的乐章,简短、明亮。她粗糙的手轻探进了我的发,小巧的脚又隐进了厨房,手中挥动了蒲扇,扇醒了木柴中的星火,泡了一夜的米,在水里轻荡,饱满、圆润、尖头的白嫩,是它独有的物语。 碗里的水从我手隙中流过,一缕一缕,恰似水帘。没水的米失去了主心骨,抱成一团,一小勺晶莹的海盐混合,是点点的光,光小却不暗淡。米粒相依,沉甸饱满,它们饮的是什么仙露琼浆?奶奶将三片粽叶卷起,捏成漏斗模样,绿色的叶纹沿着嫩叶蔓延,一圈一圈的萦绕,就这样不经意间缠住了我的半个童年。一小勺掺了盐的米将空漏斗填满,最低处塞上一个蜜枣,米准跑不了。三层粽叶的展开,压平,硬糯香米的填满,蜜枣掺杂在中间,溢出来的汁液浸在米里,很香很甜。蒲扇扇得柴火正旺,奶奶的手,给那几个早已溢着香甜味儿的粽子,缠上一根根白绳,放在水里,奶奶与满腹口水的我一起等待着粽子的香甜窜出锅。蒲扇的风,惺松的星火,清甜的棕香,在这方小地,一点一点融汇,端午的乐曲,越奏越响。 解开被水煮得有点发黄的细绳,粽叶的香一点一点刺激着我回忆的味蕾。蜜枣的汁液伴着软糯的米化在我的口中,又一点一点消散,只留朦胧余味。 奶奶的素棕很单调,一颗蜜枣,一勺糯米足矣。那一片片粽叶里,包含了我的半个童年,那一双粗糙的手撑起了每个端午的味蕾,那一双笑眼好像也在悄声说,别吃多了,我的妮子可撑不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