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9年广州大学学科地理地理科学导论专业真题回忆

2019年广州大学学科地理地理科学导论专业真题回忆

2019年广州大学学科地理地理科学导论专业真题回忆

[2019初试真题回忆] 2019年广州大学学科地理地理科学导论专业真题回忆

名词解释

1.地球表层系统

2.忘了

3.水循环

4.区域经济一体化

5.区位

简答题

1.三维地带性的共同特征

2.忘了

3.读克里斯泰勒图简述内涵

4.画出大气环流图简述形成过程

5.城中村的成因和解决方法

6.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论述题

1.论述近代思想流派的观点和认识

2.论述广东省自然、社会、经济、人文特点研学旅行发展

3.论述粤港澳湾区发展

(完整版)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第1章地球系统 1.地球表层系统是指接近地球固体表层的沉积岩和对流层大气构成的物质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层(不受内力影响),下至沉积岩底层(不受外力影响)。 3.地球表层的特点:①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相界面体系②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③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④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4.地球表层的构造分为五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 5.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 6.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覆盖的圈层。 7.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 8.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就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又称生物膜) 9.智慧圈指人类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总和,又称技术圈、人类圈、社会圈,主要强调人的作用。 10.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的方式:对流、传导和辐射。 11.地球表层的能量来源:①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②来自天体的引力能。③来自太阳的辐射能。 12.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①太阳能在无机界的转换。(大气环流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地面的主要热源是大气热量)②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在有机界太阳辐射能的转换时通过生态系统来实现的) 13.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先是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转化,每级转化都耗散大部分能量,基本上按 链形式实现的——能量守恒定律) 基者 14.地球内部热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地下热能是由地球组成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它是火山地震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的能量来源。 15.地球内部热能造成的地壳运动有突变和渐变。火山、地震是突变的形式。大部分情况下是渐变形式——沧海桑田。 16.引力能包括两个方面:地球对地球表层物质的吸引和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表物质的吸引。 前者以潜在的势能存在,它总是力图使地球上的物质处于稳定状态。后者引起地球的周期

最新自然地理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真题 一、名词解释 1.温室效应 2.土壤剖面和土壤发生层 3.径流模数 4.群落 5.岩浆岩 6.风化壳 7土壤养分 8净土地生产力 9河漫滩 10哈德莱环流 11气温垂直递减率 12水量平衡 13地球表层系统 14大陆架 15落叶阔叶林 16雪线 17对流层 18新构造运动 19水量平衡 20化学风化 21土壤地带性 22土壤质地 23.矿化 24群落 25地转偏向力, 26岩石风化, 27逆断层,

28先成河, 29生物群落, 30热量带, 31沙尘暴 32地球表层系统; 33太阳常数; 34相对湿度; 35岩石圈; 36潜水; 37土壤肥力; 38净初级生产量; 39田间持水量; 40径流系数; 41山麓面 42沃克环流 43土壤质地 44、季风 4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46、地带性 47对流层 48.拉尼娜事件 49.岩相 50.生物放大作用 51.风暴潮 52.土壤肥力 53.风化壳 54.净初级生产率 55.新构造 56.冰碛物

57低压槽、 58高压脊 60土壤质地 61粒雪化过程 62共轭性原则 63地转偏向力 64雅丹地貌 65厄尔尼诺 66风化作用 67生态系统 68河网密度 69太阳常数, 70气旋, 71径流系数, 72季风, 73承压水 74边缘海 75泻湖 76副热带高压 77光合作用 78雾霾 79径流模数 80食物网 81水资源 82大陆度 83风暴潮 84冰芯 85矿物的光泽和透明度86夷平面和准平原

87壶穴和锅穴 88冷锋和暖锋 89冰斗和冰窖 90波切台和波筑台 91流石与滴石 92红壤和黄壤 93纵向沙垄和横向沙垄 94砾岩和砂岩 95水循环; 96花房效应; 97生态系统 98矿物; 99洪积扇(与13年的重复);100地域分异规律; 101土壤肥力; 102海陆风。 103喷出岩和侵入岩, 104水土流失, 105土壤质地, 106水循环 107喷出岩和侵入岩, 108水土流失, 109土壤质地, 110水循环 111 干洁大气 112 风化壳 113. 喀斯特作用 114. 行星风系 115. 土壤

地理科学导论试卷

地理科学导论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地球表层 2、地域结构 3、时间序列 二、填空(每空1分,共5分) 1、()是地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主要研究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的自然方面。 2、()、人类需要或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和科学共同体以及大地理学家的作用,是地理学发展的主要动力。 3、()代地理学是与农牧业社会相适应的产物。 4、()院士率先提出并回答了“地理学的研究核心是什么”这个问题。5、著名的地理学家李春芬教授在其“地理学的传统与近今发展”中将地理学的研究,抽象归纳为三种分析:()、生态分析和地域综合体分析。 三、判断题(下列各题,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10分) 1、地域结构包括背景地域结构、相关地域结构和次级地域结构。 ( ) 2、地理要素结构是指某一地域与其它地域之间所形成的空间结构。 ( ) 3、人地关系就是人类活动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 ( ) 4、地理空间秩序的研究或表达的基本语言有文学语言、地图语言和数学语言。 ( ) 5、只要发生在地球表层中的事物或问题就是地理科学的典型问题。 ( ) 四、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少选、多选不给分。每题2分,共10分) 1、地理科学的基本研究维度包括()。 A、科学研究维度B、价值研究维度

C、伦理研究维度D、空间秩序研究维度 2、地理学的科学研究维度包括()。 A、空间秩序维度B、时间序列维度 C、动因机制维度D、伦理价值维度 3、空间秩序的研究或表达的基本层次有()。 A、具体分布B、分布格局 C、分布规律D、地图表达 4、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 A、地理环境B、人地关系 C、人地关系地域系统D、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 5、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的确立的根据主要有()。 A、历史的根据B、逻辑的根据 C、价值的根据D、伦理的根据 五、简答题(下列6题可任选作5题。若每题都作,只评阅前5题。每题8分,共40分)1、人类对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或地理空间)的认识包括哪些阶段? 2、地理科学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价值? 3、就你的理解,如何才能成长为地理学家? 4、地理科学有哪些主要的发展趋势? 5、地理科学应该怎样研究“区域系统或地域系统”? 6、你认为地理学的“区域公理系统”包含哪些公理? 六、论述题(每题23分,共23分)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就你关注的某个现实问题,设计一个对该问题进行地理科学研究的研究方案。

地理科学导论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地球系统 1.地球表层系统是指接近地球固体表层的沉积岩和对流层大气构成的物质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层(不受内力影响),下至沉积岩底层(不受外力影响)。 3.地球表层的特点:①是气态液态固态三相界面体系②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③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④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4.地球表层的构造分为五个圈层: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智慧圈。 5.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 6.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各种存在形式覆盖的圈层。 7.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 8.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有生物存在的地方就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又称生物膜) 9.智慧圈指人类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总和,又称技术圈、人类圈、社会圈,主要强调人的作用。 10.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的方式:对流、传导和辐射。 11.地球表层的能量来源:①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②来自天体的引力能。③来自太阳的辐射能。 12.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①太阳能在无机界的转换。(大气环流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地面的主要热源是大气热量)②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在有机界太阳辐射能的转换时通过生态系统来实现的) 13.太阳能在有机界的转换:先是通过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然后通过食物链逐级转化,每级转化都耗散大部分能量,基本上按 形式实现的——能量守恒定律) 者 14.地球内部热能在地球表层的转换:地下热能是由地球组成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它是火山地震岩浆活动和地壳活动的能量来源。 15.地球内部热能造成的地壳运动有突变和渐变。火山、地震是突变的形式。大部分情况下是渐变形式——沧海桑田。 16.引力能包括两个方面:地球对地球表层物质的吸引和月球太阳等天体对地表物质的吸引。 前者以潜在的势能存在,它总是力图使地球上的物质处于稳定状态。后者引起地球的周期性弹性形变,其中以海洋的潮汐最为明显,又是一种将引力能转化为动能的形式。地球适度的引力能是地球进化和特殊地理过程的前提条件。 17.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包括四部分:①地质大循环②大气循环③水循环④生物-非生物循环。 18.地质大循环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间物质循环变化过程和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的循环变化过程。它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是宏观的物质循环。(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19.大气循环:由于地球的球形表面,造成太阳辐射对地面的增温差异,辐射强的地方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构成低压区,地表空气在这里运动,以补充这里上升的空气。在高空,上升的空气向外移动,至比较冷的地方下沉,形成高压区,从而构成了大气循环。 20.水循环是指水的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水循环是地表外力的主要动力。

《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doc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适用范围:03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经济地理学,房地产经济学 制定日期:2003年 审核者:周仁言 《房地产投资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Real Estate I nvestment Ana lysis 课程编码:07443607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时数:54 学分数:3 考核方式:考查 制定单位:广州大学理学院地理系 执笔者:张汝国 一、教学大纲说明 (一) 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房地产投资分析是一门实践应用课程,作为资 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物业管理方向的一 门主干课程,它的作用是拓展物业管理方1可本科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参与房地产行业 运作的专业水平,使学生能够发挥经济学和地理学的学科特长从事房地产投资分析。 (二) 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房地产投资分析的原理和技术方法;熟悉影响房地 产投资的要素和作用机理;熟悉地方房地产投资的基本状况并能对房地产拟投资项目作一定 的技术分析。具备编制房地产投资分析报告和参与房地产投资项1=1调研和策划的能力。 (三)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程教学采用课堂授课为主,同时以随堂练习和课后习题相结合,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难 问题。结合学生的课外科研活动开展案例教学。 (四) 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房地产投资分析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课程,它以房地产经济学,投资学,财务会计学, 城市规划,经济地理学等为基础。围绕房地产投资分析的具体内容,上述相关学科的知识与 本课程内容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同时本课程的开设为专项物业投资项目的应用分析更定了 基础。 (五)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教 材:丁芸谭善勇,主编房地产投资分析与决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 教学参考书:郑华著 房地产市场分析方法,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2 周惠珍编著 投资项目评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7 期刊《住宅与房地产》《中国房地产》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房地产的概念,特点和类别 第二节房地产投资的概念,特征和形式 第三节房地产投资分析的目的和任务 重点:房地产的概念,房地产投资的特征,房地产投资的分析的bl 的, 难点:房地产投资特征 第二章 房地产投资分析基本原理 第四节投资组合理论 第五节 杠杆性投资理论 第六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重点:房地产的概念,房地产投资的特征,房地产投资的分析的目的, 难点:房地产投资特征 第三章 房地产投资环境分析

广州大学045110学科教学(地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全日制)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2017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 专业领域代码:045110 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学(地理) 学制:2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专业领域介绍 本专业是在2002年开始招生的“课程与教学论” 硕士点地理学教育方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特色和优势是: 1、具有坚实的地理学科专业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基础 学院的“地理科学”本科专业为广州市名牌专业,“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均为硕士点和重点学科。近年来,地理教育硕士导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和省、厅、市、校级等不同层次的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编著及出版著作和教材等科研、教研成果一大批。获省、市和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并建设了省级重点课程、市级名牌专业和多门市级、校级精品课程及校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取得显著成果。 2、导师队伍实力雄厚为地理教育服务成效卓著 本专业现有7位地理教育硕士导师(教授4人,副教授3人)。现聘有校外教育硕士导师14人,其中4人为地理特级教师。 近年来,我们积极参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成功申报并主编出版了全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广东版)及其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主审《广东地理》、《广州地理》等地方教材;与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教研室密切合作,主持或参与新课程改革省、市教师培训工作,主编出版《初中地理校本培训指导手册》并参与历年广东省高考命题工作。已建立起一批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培养地理教育硕士和提升在职教师素质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培养目标 为基础教育学校培养高素质的中学地理课程专任教师,具体要求为: 1.具有正确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理念,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师德修养与良好的文化素养,热爱教育事业和地理教学工作,勇于开拓创新、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2.通过系统地学习形成较高的教育科学和学科教学的素养。在地理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知识面宽广,能够熟练运用教育科学、学科教育理论和地理科学专业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地理教育和教学中的问题; 3.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具备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论文的撰写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把握本专业国内外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 4.身心健康,具有高尚的师德素养、良好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培养方式 1.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地理)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两年,实行学分制。校内课程学习一年,校外见习、实践学习和学位论文一年。 2.课程学习主要在校内完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观摩、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实行“双导师”制。教育硕士研究生校内课程学习结束后,由经过学校认定的具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的校内导师与来自实践单位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外导师共同担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指导教育硕士研究生校外实践学习和学位论文。 4.在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中,要认真抓好专业引领,理论升华、交流经验,分享智慧、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科学评估,及时促改等各培养环节,特别要注重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

地理科学导论白光润版复习》

1、基本概念 地球表层:是一个特殊的物质体系,一般认为他的空间单位,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是气液固态三相界面体系,是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是内外力相互作用的场所,是有机与无机相互转化的场所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智慧圈:是指人类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的总和。 岩石圈:是地球外围的固体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坚硬的岩石组成;上层是沉积岩层,中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 大气圈: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包围地球的巨厚气态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平流层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0.6 低位17-18 高位8--9 地质大循环: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海陆间物质循环变化过程和大洋底部物质与地幔物质间的循环变化过程。它超出了地球表层的范围,是宏观的物质循环。 水循环: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陆面蒸发,或通过植物叶面蒸腾,化成水汽升到高空,被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落到地表,经汇集和下渗形成径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水的这种蒸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叫水循环。 生物循环:主要通过两个作用来实现,其一是合成运用,即有机体通过生命活动从地理环境中吸收化学元素,合成生物体内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其二是分解作用,即指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死亡后留下的残体,形成二氧化碳、水和简单的无机物,返回到环境中去。 大气循环:由于地球的球形表面,造成太阳辐射对地表的增温差异,辐射强的地方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构成低压区,地表附近的空气向这里运动,以补充这

里上升的空气;在高空,上升的空气向外移动,至较冷的地方下沉,形成高压区,从而构成了大气循环。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气候、土地、河流、湖泊、山脉、矿藏以及动植物资源等。 2、地球表层系统的空间范围和能量来源 空间范围:上至对流层顶下至沉积岩底部。 能量来源:一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是地球内部物质的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二是天体的引力能,包括地球引力和其他天体的引力。三是太阳辐射能。 3、地球表层系统的基本特征 1、基本概念 地域分异:由地球的行星性质和地球表面性质所决定的地球表层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规律。 纬向地带性:地球表面环境要素和地理景观沿纬度方向有规律地递变的特征。 海陆梯度地带性:由于海陆相互作用引起地理环境从沿海向内陆有规律变化的特征。垂直地带性:无论陆地和海洋在垂直海拔高度上地理环境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非地带性:造成地球表层环境差异的不仅限于地带性因素,除此而外还有其他因素,这些地带性因素以外的因素统称非地带性。 2、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地理过程有哪些 3、地理学的基本规律包括哪些内容 地理学有三个基本规律:一,地域分异规律,包括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二,地域综合规律,包括距离衰减规律和区域系统规律;三,地域发展规律,包括地理环境周期性发展和人地关系发展阶段性.

关于地理科学导论复习 归纳

第一章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亚历山大·冯·洪堡,以自然地理见长 卡尔·李特尔,以人文地理见长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及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 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分异性③时间性④人地性⑤变动性 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球系统 学术领地的适度扩张① 向“地球陆地表层系统”的内涵扩张② 向“地球海洋表层系统”的深入扩张③ 向“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扩张④ 向“地球系统” 的深入扩张⑤ 向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学科扩张 地理空间的基本类型: ①土地空间,自然的、生态的和资源的空间 ②基地空间,作为地表物质存在基地而言的,城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物质存在的基础的空间③距离空间,区位论和中心地论等研究中普遍使用的位置的空间 ④形态空间,作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的人类活动在地表上所留下的痕迹的空间 ⑤还包括感应空间或心理空间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空间结构:空间系统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 形成的稳定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指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因果反馈关系的空间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①自然地理要素结构②人文地理要素结构③综合地理要素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时间结构:时间结构是指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一部分的“区域”或“地域”按着时间的进程所呈现出来的有规律有秩序的流动性、变动性结构。 第二章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 1.要素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内的各种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和维持的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学者是这样理解“地域系统”的) 2.地域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和与其有关的其他地域——它的背景地域、相关地域和次级地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和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的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含义与规定Ⅰ ①公理Ⅰ: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地域系统的人地关系 ②公理Ⅱ:任何人地关系都是人与地因果反馈的人地关系 ③公理Ⅲ:任何人地关系都是发展过程中的人地关系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地理科学得研究对象 地理科学得研究对象——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亚历山大·冯·洪堡,以自然地理见长 卡尔·李特尔,以人文地理见长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就是地球得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与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与物质流及信息流而相互渗透与相互作用所形成得、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得、以人类发展为中心得、开放得复杂巨系统。 地球表层得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分异性③时间性④人地性⑤变动性 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地球系统 学术领地得适度扩张①向“地球陆地表层系统”得内涵扩张②向“地球海洋表层系统”得深入扩张③向“地球表层系统”得整体扩张④向“地球系统” 得深入扩张⑤向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与伦理学等诸多学科得学科扩张 地理空间得基本类型: ①土地空间,自然得、生态得与资源得空间 ②基地空间,作为地表物质存在基地而言得,城市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等物质存在得基础得空间③距离空间,区位论与中心地论等研究中普遍使用得位置得空间④形态空间,作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得人类活动在地表上所留下得痕迹得空间⑤还包括感应空间或心理空间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得空间结构:空间系统就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得稳定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得要素结构:指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与信息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得具有复杂因果反馈关系得空间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得要素结构①自然地理要素结构②人文地理要素结构③综合地理要素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得时间结构:时间结构就是指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一部分得“区域”或“地域”按着时间得进程所呈现出来得有规律有秩序得流动性、变动性结构。第二章地理科学得研究核心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得“地域系统” 1、要素关系角度得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得“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内得各种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与信息流等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得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学者就是这样理解“地域系统”得) 2、地域关系角度得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得“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与与其有关得其她地域——它得背景地域、相关地域与次级地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与信息流等与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得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得含义与规定Ⅰ ①公理Ⅰ:任何人地关系都就是地域系统得人地关系 ②公理Ⅱ:任何人地关系都就是人与地因果反馈得人地关系 ③公理Ⅲ:任何人地关系都就是发展过程中得人地关系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得含义与规定Ⅱ ①公理Ⅰ:任何地域都就是人地关系得地域 ②公理Ⅱ:任何地域都就是地域系统中得地域 ③公理Ⅲ:任何地域都就是发展过程中得地域

地理科学学院2010届学生毕业典礼议程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关于表彰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优秀志愿者的决定 举世瞩目的第16届广州亚运会已经落下帷幕,各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奋勇争先的顽强拼搏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亚运志愿者们在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辛勤奉献同样深深感动着我们。亚运期间,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充分发扬“我志愿,我快乐”的精神,风雨兼程,圆满出色地完成了国家赋予他们的光荣使命,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先进、工作积极的优秀志愿者,他们的优异表现受到了亚组委志愿者部等各部门的表彰和鼓励。其中,刘璐等21人获亚组委志愿者部颁发的“亚运微笑之星”称号;黄耿涛等3名同学获亚运村“我与运动员的故事”征文奖;黄顺婷等15人获得地理科学学院“优秀志愿者骨干”奖;于阳等33人获得地理科学学院“争先创优志愿者积极分子”称号。 值得我们高兴的是,我院区健斯等4名同学在志愿服务期间,由于思想先进、工作积极、表现突出,分别在亚运村和广大击剑场馆临时党组织的考察下,被推荐火线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共预备党员。 学院决定对上述优秀志愿者给予表彰。 希望全院学生向受表彰的同学学习,继续发扬“地理人”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刻苦学习,积极工作,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表彰名单: 一、第16届广州亚运会亚组委志愿者部“亚运微笑之星”名单(21人) 曹斯远、陈康林、区建斯、万锦鹏、湛雪萍、程凤雯、黄顺婷、侯运强、李佳聪、李伟华、刘俊城、张建荣、巩星亚、黄耿涛、黄火璎、李木英、刘璐、罗文智、谢美娟、杨妙华、邹李荣

二、第16届广州亚运会运动员村“我与运动员的故事”征文奖名单(3人) 黄耿涛、谢美娟、朱建驰 三、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优秀志愿者骨干”奖名单(15人) 黄顺婷、黄俊逸、区建斯、张建荣、李木英、黄火璎、李伟华、刘璐、刘俊城、李佳聪、杨妙华、杨捷、谢凯程、赵普、侯运强 四、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争先创优志愿者积极分子”名单(33人) 苏婉君、樊蔚航、于阳、湛雪萍、谢锦鹏、匡捷、王隽、钟智珊、谢名正、陈樱洁、邹李荣、魏宇葱、黄婉仪、薛彩华、罗文智、曹斯远、陈嘉亮、黄李锐、万锦鹏、黄燕卿、谢美娟、黄雅婷、房彩虹、陈康林、翟秀鹏、陈群弟、招伟彬、蔡崇杰、杨俏苑、梁丽婷、黄耿涛、黄毅锋 五、火线入党名单(4人) 区健斯、谢凯程、梁丽婷、杨俏苑

《地理科学导论》试题(B)及参考答案

上海师范大学标准试卷 2006 ~ 2007 学年第一学期考试日期2007 年月日 科目地理科学导论(B卷) 地理教育专业本科2006 年级班姓名学号 我承诺,遵守《上海师范大学考场规则》,诚信考试。签名:________________ 一.辨析下列地理科学术语:(每题2分,2×5=10分) 1.流星和陨石; 2.生物圈与智慧圈; 3.城市“烂皮树”现象与城市“烂心树”现象 4.地理环境决定论与生产关系决定论 5、产业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二、连线(每项1分,1×12=12分) 1.将下列文化现象与主要发生地区连线 文化现象:主要发生地区: 四合院上海 石库门北京 窑洞云南西双版纳 竹楼山西 评剧华北 碉房内蒙 马头琴西藏

2.将下列观点与相关方法理连线 方法论:观点: 例外主义反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大道理,主张研究区域的多样性。 逻辑实证主义地理学应重点研究区域个性和差异性,以便因地制宜地改造环境 发展经济 结构主义地理学是空间科学,应研究共性、规律、法则,应用数学方法人本主义重视研究人地关系中人的主观方面 后现代主义认为区域结构和特征是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 三、填图: 1将中国生态文化区名称填入图中空白处(每空1分,1×10=10分) 中国生态文化区 2、读图分析(每项1分1×8=8分) 以下是某城市草图,请为下列产业选址,填到相应字母标志的地点 化工厂、小麦、菜田、茶园、林业、商业街、印刷厂、食品厂 A B C D E F G H

四、问答:(每题3分,5×9=45分) 1有位商人从赤道空运1000公斤黄金到极地,到极地后变成1005公斤,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好象是飘了起来?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脚印可以长久留存? 3、世界第二最小岛国图瓦卢位于太平洋南部,近年因为海平面上升,全国1.1万人口全数迁至新西兰,放弃了自己的国土。为什么海平面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4、 A E C C E B B D H F G G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资料.doc

第一章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近代地理学开山大师 亚历山大.冯.洪堡,以自然地理见长 卡尔?李特尔,以人文地理见长 地球表层:地球表层是地球的诸多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和智能圈——之间通过能量流和物质流及信息流而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逐级划分成若干地域的、以人类发展为中心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①整体性②分异性③时间性④人地性⑤变动性 地球陆地表层空间系统e地球陆地表层系统e地球表层系统e地球系统 学术领地的适度扩张①向“地球陆地表层系统"的内涵扩张②向“地球海洋表层系统”的深入扩张③向“地球表层系统”的整体扩张④向“地球系统”的深入扩张⑤向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和伦理学等诸多学科的学科扩张 地理空间的基本类型:①土地空间,自然的、生态的和资源的空间 %1基地空间,作为地表物质存在基地而言的,城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物质存在的基础的空间③距离空间,区位论和中心地论等研究中普遍使用的位置的空间④形态空间,作为社会文化地理学关注的人类活动在地表上所留下的痕迹的空间⑤还包括感应空间或心理空间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空间结构:空间系统是指系统各要素在空间上排列组合形成的稳定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指其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虽:流、物质流和信息流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因果反馈关系的空间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要素结构①自然地理要素结构②人文地理要素结构③综合地理要素结构 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的时间结构:时间结构是指地球表层陆地空间系统及作为其一部分的“区域”或“地域”按着时间的进程所呈现出来的有规律有秩序的流动性、变动性结构。 第二章地理科学的研究核心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 1.要素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内的各种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经济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和维持的系统。(目前绝大多数学者是这样理解“地域系统”的) 2.地域关系角度的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的“地域系统”:指在某一个地域和与其有关的其他地域——它的背景地域、相关地域和次级地域——之间通过能量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等和各种因果反馈关系而形成与维持

地理科学考研学校排名

地理学的综合排名的学校依次是: A+ 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武汉大学 A (14个)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州大学,新疆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 B+(26个)河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中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 B (26个)成都理工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长安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州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宁夏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鲁东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山西大学,河海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宁波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学院,吉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聊城大学 C (18个)华南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重庆交通学院,山西农业大学,华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延边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南昌大学,西南林学院,曲阜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 A+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A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B+(18个)首都师范大学,西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西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B(17个)广州大学,山西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鲁东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西大学,云南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长安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C(11个)广西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海南师范学院,重庆交通学院,聊城大学,吉林师范大学 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 A+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A 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 B+(16个)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湖北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师范大学 B(15个)陕西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C(10)浙江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大学,延边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排名依次是:A+ 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A 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B+(18个)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福州大学,同济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 B(17)新疆大学,长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河海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长安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湖北大学,河南理工大学 C(11个)云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西南林学院,江西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山东可见大学,青海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广州大学研究生考试地理信息系统历年真题10-14

一、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5分) 地理信息系统栅格数据结构元数据拓扑关系关系数据模型不规则三角网(TIN)空间索引全球定位系统(GPS) 二、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简述地理信息专题地图制作的主要方法 2.简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的误差来源 3.地图投影基本原理及在GIS中的作用 4.地理信息系统与计算机制图(CAD)关系剖析 三、论述题(共45分,每题15分) 1.试论当前GIS发展趋势 2.试论GIS的空间分析原理及主要空间分析方法 3.试论WBGIS的实现技术 四、应用题(25分)\ 2010年广州将举办亚运会,届时亚运村的空间地理信息管理是一重要的研究课题,请基于亚运村为例,设计一个包含亚运村基础设施查询、分析、统计及最优路径分析的GIS系统,设计要求: 1.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分析(15分) 2.系统基本功能的设计与分析(10分) 2011年地理信息系统 一、名词解释(40) 空间数据结构TIN拓扑关系网络分析游程长度编码数字地球泰森多边形分析 组件式GIS 二、简答题(40) 1.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源的类型有哪些?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有哪些主要的数据输入方法? 2.简述矢量和栅格数据结构互相转换的主要方法和过程。 3.什么是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简述应用型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 4.简述利用ArcGIS对地形图进行地理配准的过程。 三、论述题(45) 1.结合自己的专业特征,论述GIS的主要应用前景。 2.试述空间插值的基本理论依据和主要的空间差值方法。 3.基于DEM的表面分析可以派生哪些地形信息?请简单解释其中几种。 四、应用题(25) 运用GIS知识,分析说明利用栅格数据进行区域土地适宜性分析与评价的方法步骤。设计评价的应用模型,用框图表述其运行过程,并说明其有关的操作和算子(提示:影响因素只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土壤类型、气候、地形因子等) 要求:1、对数据进行必要的约定 2、模型框图 3、过程描述,对模型框图进行必要解释

地理科学导论复习题

地理专业研究生考试笔记地理科学导论部分?? 1. 地球的圈层构造 2. 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 3. 地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特征 4. 地球演化的特征 5. 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6. 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 7. 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 8. 地域分异规律 9. 纬度地带性 10. 海陆梯度地带性 11. 垂直带性(2011 年真题) 12. 非地带性 13. 现代区位理论的视角 14. 产业区位论 15. 农业区位论 16. 工业区位论 17. 市场区位论 18. 中心地理论 19. 区域的特征 20. 区域研究的视角 21. 区域发展理论 22. 劳动地域分工 23. 产业集聚理论 24. 点轴发展理论 25.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26. 区域演化理论以及意义 27. 经济全球化以及区域经济集团化 28. 区域经济集团化 29. 中国的地缘战略;(2011 年真题) 30. 人地关系理论 31. 共生理论 32. 环境容量思想 33. 人与自然共同创造 34. 可持续发展理论 35.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36.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2010 年真题) 37.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 38. 可持续发展实质:据龚胜生《可持续发展基础》 39.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认识属性: 40. 现代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41.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42. 文化与文明

43. 文化发展与环境 44. 文化的扩散、迁移与环境 45. 文化迁移与环境(2011 年复试真题) 46. 中国生态文化区 47. 文化整合(2011 年真题) 48. 现代地理学 49. .统一大地理学思潮 50. 地理学中的生态思潮 51. 简述现代地理学信息革命所包含的内容? 52.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区域思想;(2010,2011 年真题) 53. 现代地理学中的区域思想表现 54.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景观思想(2011 年真题) 55. 论述现代地理学中的空间学派(2011 年真题); 56. 简述地球表层的基本特征和演化机制 57. 论述大地理学思潮产生的背景 58. 钱学森地理思想包括哪些方面 59. 论述现代地理科学的科学体系及其特征 60. 地理科学的特征 61. 地理科学的方法论(2011 年复试笔试真题) 62. 现代地理科学的新思维有哪些,各自有哪些表现 63. 地理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64. 分析地理科学对科学文化发展的意义 65. 论述现代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66. 现代地理科学一元地理观和方法论研究 67. 人类扰动下的地理过程和土地科学研究 68. 社会空间重构与区域发展研究 69. 区域发展研究 70. 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010 年真题) 71. .现代地理学的特征(2011 年真题) 72. 中国现代地理的走向以及发展展望 《地理科学导论》75个重点、考点 1.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的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 大气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电离层、外逸层(散逸层) 宇宙构成:总星系,恒星系,类星系,恒星,行星,卫星,其他星体,星云以及星际物质2.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 A,太阳的地理效应:太阳能是地球表面一切生命活动和物质过程的基础。太阳地理效应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太阳对地表物质运动和生命过程产生影响。 地球形状和地球与太阳的运动位置关系,使得地球表面不同位置接收太阳辐射能存在差异,岩石受热,膨胀,风化为地表物质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同时地球表面形成不同的气压梯度和温度梯度,形成大气循环,流水作用,为地表千姿百态的地貌;太阳能是地球生命的源泉,同时它为地球生物进化提供了一个适合的温度环境;并且它还为人类提供现阶段所使用的能源。、 其二是太阳对地球气候过程和生物过程产生影响。

广州大学人工湖水质监测方案

广州大学人工湖水质监测方案 班级:环工091班 姓名、学号:徐敏仪0914010011 李柳媚0914010019 李钰婷0914010055 蒋智杰0914010066 时间:2011年9月11日 一、广州大学人工湖及周围环境概况 广州大学人工湖是2004年广州大学新校区内构筑的景观湖,宽度从窄处的8米到宽处的30米左右,长度为300米左右,湖深1.5米左右,呈长半弧形,半包围广州大学图书馆的西北部。湖的两边绿树成荫,中央还有一个原始的绿岛,横跨湖两边的是一座富有特色的木质拱桥,旁边还坐落着充满诗情画意的凉亭,此核心景观湖设计了一系列的富有中原特色的人文景观,旨在展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高雅文明,寄予学子博采众长、雅趣共享。 广州大学人工湖可以说是珠江的一个子系统,因为最主要的供水水源就是珠江了,而最后也将流入珠江,此外供水的水源还有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湖面比较大,夏秋蒸发量较大,在雨水较少的季节里,为保持湖面维持在一定的水位,后勤管理人员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水。由于湖中放有大量的鱼,为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维持鱼类的生存,管理人员还会不定时换水,只有换水时才能看到湖水在流动,平时的湖水都是很平静的,似乎流速达到静止状态。 广州大学人工湖有三个进水口,一个进水口的水源直接来自珠江水,另一个进水口的水除了有珠江水还有学校的地表水,最后一个进水口是一条环绕着实验楼的水沟。人工湖有两个出水口,其中一个设置得像进水口一样,流经下水道排出,另外一个就是直接流出湖外。 二、实地调查 为了熟悉监测水域的环境,我们来到广州大学人工湖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人工湖湖水有点混浊,能见度低,有时还会伴有异味。事实上我们也曾经见过有不少鱼死在湖中。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人工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以下几处: 1)此湖作为一个人工湖,水体更新速率较慢,水体流通不畅,易造成水质腐败,水中微生物增多,进而导致溶解氧降低; 2)发现有外来人员在湖中捕鱼,破坏了湖中生态系统的平衡,进而造成水体污染; 3)湖边绿化草皮和树的施肥、喷灌浇水过程造成水体磷、氨氮含量超标,引起水体富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