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运动模型的应用

内容摘要:中学物理教材中无论哪一部分的内容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的。物理模型是中学物理知识的载体,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与讲解,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拟从习题教学中浅谈提高运动模型的建模能力。

关键词:运动模型、匀速圆周运动

学好物理,关键是学习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常有高中学生说,物理听课易懂,做题难。难就难在对物理模型的应用上,也就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读不懂题或做题过程思维混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不良解题习惯、建模能力差造成的。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解题模式是:

一般来

的思维流程应该是通

过审题先确定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抽象建立物理模型,再应用模型知识求解。此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建立起与题目相符合的物理模型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解题流程学生容易模仿,如果说正确识别或建立物理模型是正确解题的前提,那么在解决具有物理过程的物理习题时,学生头脑中对物理过程的一个清晰的图景则是解决此类物理问题的关键和保证。下面以力学中运动模型的应用为例。

一、 基本模型

1. 两种直线运动模型

匀速直线运动:00,v v t v x ==

匀变速直线运动:at v v at t v x +=+=0221

0,(特例:自由落体运动:

gt v gt h ==,221

)

2. 两种曲线运动模型

平抛运

动: 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r T

m r mw r mv ma F F n 22

22n 4π=====合(天体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二、模型应用

运动模型的应用,要求我们对模型所遵循的规律十分熟悉,从而才能对具体的物理问题加以纯化、抽象,灵活地运用规律进行推理和计算。

1.单个模型

(1)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

例1: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点,跃起后重心升高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

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

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

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

______s。(计算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

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g取

10m/s2,结果保留二位数)

解析:运动员的跳水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主要是竖直方向的上下运动,但也有水平方向的运动,更有运动员做的各种动作。构建运动模型,应抓主要因素。现在要讨论的是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时间,这个时间从根本上讲与运动员所作的各种动作以及水平运动无关,应由竖直运动决定,因此忽略运动员

的动作,把运动员当成一个质点,同时忽略他的水平运动。当然,这两点题目都作了说明,所以一定程度上“建模”的要求已经有所降低,但我们应该理解这样处理的原因。这样,我们把问题提炼成了质点作竖直上抛运动的物理模型。

在定性地把握住物理模型之后,应把这个模型细化,使之更清晰。可画出如图1所示的示意图。由图可知,运动员作竖直上抛运动,上升高度h ,即题中的;从最高点下降到手触到水面,下降的高度为H ,由图中H 、h 、10m 三者的关系可知H =。

由于初速未知,所以应分段处理该运动。运动员跃起上升的时间为:3.010

45.0221=?==g h t s 从最高点下落至手触水面,所需的时间为:

4.110

45.10222=?==g H t s 所以运动员在空中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约为:21t t t +==

点评:构建物理模型时,要重视理想化方法的应用,要养成画示意图的习惯。像这个问题中,运动员的运动被理想化为竖直上抛运动,可以把运动员看作全部质量集中在重心的一个质点。建立了质点模型后,就容易画出相应的起跳和入水的草图,分析出过程。

(2)平抛运动模型

例2某同学对着墙壁练习打网球,假定球在墙面上以25m/s 的速度沿水平方向反弹,落地点到墙面的距离在10m至15m 之间,忽略空气阻力,取g=10m/s2,球在墙面上反弹点的高度范围是

解析:网球反弹后的速度大小几乎不变,故反弹后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在~之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网球下落的高度为至,由于竖直方向与地面作用后其速度大小也几乎不变,故还要上升同样的高度,故选项A正确。

点评:网球与墙壁发生碰撞,入射速度与反射速度具有对称性,反弹后网球的运动轨迹与无墙壁阻挡是网球继续前进的轨迹相对称,所以网球的运动可以转换为我们所熟悉的平抛运动模型处理了。

2.复合模型

(1)直线运动的复合模型。匀速直线运动的复合模型,多与相对运动有关,如通讯兵由队尾到队头又返回的过程、超市乘电梯等问题;匀速与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复合模型,如汽车追击和相遇问题。

例3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h,身高为l的人以速度v匀速行走,如图所示。

(1)试证明人的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

(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解析:

(1)设t =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 处,

在时刻t ,人走到S 处,根据题意有

O S =vt ①

过路灯P 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M 为t 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图所示.O M 为人头顶影子到O 点的距离.

由几何关系,有OS OM l OM h -= ②

解①②式得

t l h hv OM -= ③ 因O M 与时间t 成正比,故人头顶的影子作匀速运动.

(2)由图可知,在时刻t ,人影的长度为S M ,由几何关系,有S M =O M -O S ④

由①③④式得

t l h lv SM -= ⑤ 可见影长S M 与时间t 成正比,所以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

点评:本题由生活中的影子设景,以光的直线传播与人匀速运动整合立意。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建立三角形的模型。运用数学上的平面几何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曲线运动的复合模型:有平抛运动复合模型、平抛运动与匀速圆周运动复合模型、匀速圆周运动与匀速圆周运动复合模型。

例4(08全国卷,25)我国发射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近似于圆形轨道绕月飞行。为了获得月球表面全貌的信息,让卫星轨道平面缓慢变化。卫星将获得的信息持续用微波信号发回地球。设地球和月球的质

量分别为M和m,地球

和月球的半径分别为R和

R1,月球绕地球的轨道半

径和卫星绕月球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和r1,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为T。假定在卫星绕月运行的一个周期内卫星轨道平面与地月连心线共面,求在该周期内卫星发射的微波信号因月球遮挡而不能到达地球的时间(用M、m、R、R1、r、r1和T表示,忽略月球绕地球转动对遮挡时间的影响)。

解析:如下图所示:

设O 和O '分别表示地球和月球的中心.在卫星轨道平面上,A 是地月连心线O O '与地月球表面的公切线A C D 的交点,D 、C 和B 分别是该公切线与地球表面、月球表面和卫星轨道的交

点.过A 点在另一侧作地月球面的公切线,交卫星轨道于E 点.卫星在圆弧BE 上运动时发出的信号被遮挡.

设探月卫星的质量为m 0,万有引力常量为G ,根据万有引

力定律有:

r T m r Mm G 2

22??? ??=π ① 12

102102r T m r mm G ???? ??=π ② ②式中,T 1表示探月卫星绕月球转动的周期.

由以上两式可得:3121??? ??=??? ??r r m M T T ③

设卫星的微波信号被遮挡的时间为t ,则由于卫星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应有:πβα-=1T t ④

上式中A O C '∠=α,B O C '∠=β.

由几何关系得:

1cos R R r -=α ⑤ 11cos R r =β ⑥

由③④⑤⑥得:

???? ??--=

11133

1arccos arccos r R r R R mr Mr T t π

点评:把抽象的物理具体化,将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培养数学物理方法,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复合模型:匀速(或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平抛运动复合、匀速(或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圆周运动复合等。

例5如图所示为车站使用的水平传送带装置的示意图.绷紧的传送带始终保持s的恒定速率运行,传送带的水平部分A B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A=.现有一行李包(可视为质点)由A端被传送到B端,且传送到月端时没有被及时取下,行李包从B端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g取l0m/s2.

(1)若行李包从B端水平抛出的初速v=s,求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和飞出的水平距离;

(2)若行李包以v0=s的初速从A端向右滑行,包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要使它从B端飞出的水平距离等于(1)中所求的水平距离,求传送带的长度L应满足的条件.

解析:(1)设行李包在空中运动时间为t,飞出的水平距离

为s,则

1

2

h gt

s=v t②代入数据得:t=③

s = ④

(2)设行李包的质量为m ,与传送带相对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 ,则

滑动摩擦力F mg ma μ== ⑤

代入数据得:a =s 2 ⑥

要使行李包从B 端飞出的水平距离等于(1)中所求水平距离,行李包从B 端飞出的水平抛出的初速度v =s

设行李被加速到时通过的距离为s 0,则

22002as v v =-

代入数据得s 0= ⑧

故传送带的长度L 应满足的条件为:L ≥

点评:由该问题可知:选择合适的参考系,建立质点模型,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平抛运动模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由此可知,解决物理问题,建立正确易懂的物理模型是破题的关键,建立物理模型要遵循物理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及方法,即是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把具体问题理想化,深入浅出,化复杂为简单,当然吧建模过程中要遵循原物理情景及规律,尊重客观事实。学生如能贯彻这样的学习思想,定能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物理水平。

针对练习:

1 .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他每隔抛出一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四个球,将球的运动看作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g=10m/s2)()

A.B.C.D.

2.在水平地面上建有相互平行的A、B两竖直墙,墙高

h=20m,相距d=1m,墙面光滑。从一高墙上以水平速度

v0=5m/s抛出一个弹性小球,与两墙面反复碰撞后落地(如图1所示)。试求:

(1)小球的落地点离A墙多远小球从抛出到落地与墙面发生的碰撞次数n为多少(g=10m/s2)

(2)小球与墙面发生m次(m

图1

3.一列长为L的队伍.行进速度为v1,通讯员从队伍尾以速度v2赶列排头,又立即以速度v2返回队尾.求出这段时间里队伍前进的距离是多少

4.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 车前84m处时,B车速度为4m/s,且正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5.如图所示,质量m=1k g的小球用细线拴住,线长l=

m,细线所受拉力达到F=18N

从图示

位置释放后摆到悬点的正下方时此时小球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5m,s2,求小球落地处到地面上P点的距离.)

6.如图,倾与竖直放置的光滑圆弧轨道在B处相切连接,C E 为圆弧的水平直径,A E连线竖直,D为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圆弧轨道半径为R=,质量m=的小球从A

处以初速度v0=10m/s沿斜面向上滑并进入圆弧轨道。g取

10m/s2,s i n37°≈,求:

P

(1)小球滑至B 处时的速率v B ;

(2)小球对轨道最高点的压力大小N D ;

(3)小球滑过C 点时的加速度大小a c ;

(4)小球在初速度为v 0’(v 0’2 =58m 2/s 2)的情况下沿圆弧轨道连续滑过的弧长L 。

7. 如图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光滑且足够长的水平面

上,木板质量为M =4k g ,长为L =;木板右端放着一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 =1k g ,其尺寸小于L 。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

擦因数为

μ==04102.(/)g m s 参考答案:

1.解析:小球运动的示意图如图,当小球1刚刚抛出,我们认为同时接住球5,球5在手中的

停留时间为,球4落到手中然后再抛

出球5,这样球4从图中位置落到手

中的时间也为,这样球达到的高度就

是最大,根据对称性,这样可知一个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为×4s ,则每个球上升、下降时间均为,

所以根据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221

gt H =,得H =,所以C 正

确。

2.解析:因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由对称性,小球的运动可以认为从A 点水平抛出所做的平抛运动。

(1)落地所用的时间s s g h t 210

2022=?== 水平位移m m t v x 10250=?==

所以碰撞次数n =x /d =10

小球的落地点离A 墙的距离为0。

(2)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匀速直线运动

发生第m 次碰撞时所用时间0v d m

t m = 下落高度)10(5

)(22021221<===m m v md g gt h 。 3. 2

122212v v L v v - 4.解析: 设A 车的速度为v A ,B 车加速行驶时间为t ,两车在t 0时相遇。则有

0t v s A A = ①

))((2102t t at v at t v s B B B -+++= ②

式中,t 0 =12s ,s A 、s B 分别为 A 、B 两车相遇前行

驶的路程。依题意有

s s s B A +=

式中 s =84 m.由①②③式得

[]0)(22002=--+-a s t v v t t t A B ④

代入题给数据

v A =20m /s ,v B =4m /s ,a =2m /s 2,

有 0108242=+-t t ⑤

式中t 的单位为s.解得

t 1=6s ,t 2=18 s

t 2=18s 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

6 s.

5. 解析: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线恰好被拉断,说明此时线的拉力F =18 N ,则由

可求得线断时球的水平速度为s m s m m l mg F v /2/1

5.0)1018()(=?-=-= 线断后球做平抛运动,由221gt h =可求得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时间

10

522?==g h t s =1 s 则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x =v t =2×1 m =2 m

6. (1) V B 2=76 (2)3N (3) a 2=3700 m 2/s 4

(4)п/2 m

7. 解析:(1)小滑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

小滑块在滑动摩擦力f 作用下向右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木板在拉力F 和滑动摩擦力f 作用下向右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使m 能从M 上面滑落下来的条件是 a a 21>

即N g m M F m f M f F 20)(//)(=+>>-μ解得

(2)设m 在M 上滑动的时间为t ,当恒力F =,木板的加速度

a F f M m s 2247=-=()/./ )

小滑块在时间t 内运动位移

S a t 1122=/ 木板在时间t 内运动位移

S a t 2222=/ 因S S L 21-=

s t t t 24.12/42/7.422==-解得

高中物理论文(易国华)

高中物理课堂有效练习设计的研究 成都市青白江中学易国华 【摘要】新课改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学生参与活动,而课堂练习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它的有效性既对教学起到监控、巩固和反馈的作用,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迁移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本人所任教的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状况,探讨了在高中物理教课堂中,如何进行设计课堂练习和运用课堂练习才是对学生的学习最有效的,并对其产生的效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物理课堂,有效练习,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只有自己到真实的情景中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的介绍与讲解,才能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达到对事物及其关系的深刻理解。许多同学常具有的“物理课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就是因为对知识结构的构建还没有达到深刻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指出不能以为听懂就可以,还应该通过有效的练习,深化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达到内化物理知识的目的,使自己学会如何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下面论述如何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课堂有效练习的设计并阐述实施后的效果。 一、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 对于农村一般性高中学校的学生,他们大多在学习上没有计划和目标,特别是高一新生,学习比较盲目;大多学生学习能力比较低,课堂内外对教师的依赖性都很强;学生的学习习惯大多不是很好,不能独立完成课堂、课后作业;学生在初中时的基础相对较差,加上初高中物理的难度陡度较大,学生不习惯高中的物理学习方法;学生在校时间里,基本上都有老师在上课(特别是高一),自习时间比较少。基于这种情况,学生的学习绝大部分放在课堂上,当然对课堂的依赖程度也就会随之提高,作为老师,就更应该尽力提高课堂效率,而物理课堂中进行有效练习的设计和运用是提高物理课堂效率的一种方法,所以应该势在必行。 二、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 1.分层性原则 新课改倡导教学要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但我们知道,虽然在同一班级学

高中物理教学小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小论文 物理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高中物理作为高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每个高中的学生 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但由于高中教学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而且 物理属于比较抽象的科目,存在很多的公式和推理,比较枯燥乏味。很多高中老师通过对相应物理教学方法的总结,逐渐在教学中运用 了教学设计这种系统的物理教学方法。笔者通过对这种教学方法的 分析总结出高中物理设计中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点,并对高中物理教 学设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要点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高中物理教学方法不断的改革创新,很多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在教学中,教学设计这种较为系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在不断的运用过程中逐渐表现出较为良好的作用。从整体上来说, 教学设计就是根据课程和授课的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 学过程分为教学目标、方式和安排。 一、高中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该对物理实验引起相应的重视,并在实际教学中,更加注意教学观念的转变。通过将物理实验教学的观点进 行转变,逐渐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由于新观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 运用,以及保障实验课程的安排,作为教师,要摆脱陈旧观念的影响,以学生为主体,并以此发展高中物理的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增强物理实验教学,并让学生参与其中。只有不断的提升高中 物理教学的多方面要求,才能保证高中物理教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 和人们的需要。 二、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需关注的几个要点 1.采用开放式设计策略,强调以理解为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所谓的满堂灌的模式,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设计教学方式并不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设计教学针对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分析,结合实际的教学要求,进行的不同的物理教学设计。一般来说,这种方式跟家注重学生的自身特征,并根据高中得知识教学体系,进行相应的变化,最终实现高中物理的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需要从基础做起,并针对不同的策略进行开放式的设计,最终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2.采取结构式设计方式,强调知识架构为重点 对于高中物理来说,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而且需要根据高中的物理要求不断的构件相应的知识理论体系。在进行设计高中物理教学的时候,需要将知识的框架进行总结性的设计,并对结构中恶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点的时候,不断掌握各个知识点,并最终形成高中物理知识框架的自我构建。对于高中教学中的物理实验,也应该引起相应的重视,通过实际的实验,加深学生的认识,并将物理和生活之间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物理本质的掌握,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3.采取探究式设计方法,强调学法分析为关键 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和练习题,应该通过高中物理培养学生自身分析物理的能力。通过设计高中物理教学,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并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想要实现这种方式,就要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融入物理分析的内容,并将目光从传统的知识点教学中移开,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高目标。通过学生对相关物理情况的分析,实现学生的自主思维,并提升自身的物理分析能力。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多思考,并以试验带动理论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指导了,多引导,进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对物理的整体思维能力。 三、对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思考和几点建议 1.演示实验课课有,学生实验细细做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论文 高中物理难学是许多学生的共同感受,这是因为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无论从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方面,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理论性以及综合性都比初中有明显的质的变化,加之在高中有相当多的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整理知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从学习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是一次飞跃,即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从形象思维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的飞跃,从单因素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复杂逻辑思维的飞跃。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一、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也容易受情绪左右。学生在开始学习物理时一般都感兴趣,但这种兴趣中好奇的成分居多,带有盲目性,对学习中将要遇到的困难缺乏思想准备,所以在进一步学习中遇到困难就会产生畏惧心理,兴趣减弱。此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给予正确指导,培养成就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对物理的兴趣发展升级:从好奇→乐趣→志趣。志趣是兴趣的高级水平,志趣将使学生百折不挠,知难而进,成为强大的学习动力。 发挥实验多的优势,培养学习兴趣。中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获得、理解和运用,必须建立在对物理知识感知的基础上。物理实验给学生提供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它将奇妙无穷的物理现象(如五彩缤纷的肥皂泡、有趣的布朗运动、磁场中电子运动的圆形轨道等)生动鲜明的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良好的物理环境里充分运用自己的感官,在全面感知现象的基础上去发现和认识世界,把好奇心引向分析思考,从而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文/罗定浩辜振军摘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教会学生基本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发展。关键词:高中物理;科学素养;探究能力;操作能力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它肩负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下面以“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教学案例进行简单介绍。教学目标:知道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定义;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及性质;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并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有关平抛运动,如:投铅球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一只手一起抛出的两个金属球运动情况基本相同;一只手一起抛出一个金属球和一个松软的纸团,它们的运动情况差异很大。引导学生思考两次实验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将平抛运动视为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合运动,那么,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应是什么运动? 3.能否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形式?上述仅是对本节课教学案例的简单介绍,但由整个过程来看,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本节课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运动模型的应用 内容摘要:中学物理教材中无论哪一部分的内容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的。物理模型是中学物理知识的载体,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与讲解,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拟从习题教学中浅谈提高运动模型的建模能力。 关键词:运动模型、匀速圆周运动 学好物理,关键是学习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常有高中学生说,物理听课易懂,做题难。难就难在对物理模型的应用上,也就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读不懂题或做题过程思维混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不良解题习惯、建模能力差造成的。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解题模式是: 一般来说,较为有效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流程应该是通过审题先确定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抽象建立物理模型,再应用模型知识求解。此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 求解 读题 想公式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建立起与题目相符合的物理模型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解题流程学生容易模仿,如果说正确识别或建立物理模型是正确解题的前提,那么在解决具有物理过程的物理习题时,学生头脑中对物理过程的一个清晰的图景则是解决此类物理问题的关键和保证。下面以力学中运动模型的应用为例。 一、 基本模型 1. 两种直线运动模型 匀速直线运动:00,v v t v x == 匀变速直线运动:at v v at t v x +=+=0221 0,(特例:自由落体运动: gt v gt h ==,221 ) 2. 两种曲线运动模型 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r T m r mw r mv ma F F n 22 22n 4π=====合(天体运动:物理解释 数学演算 数学抽象 科学抽象 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 物理模型 数学方程(物理问题的数学表达式) 方程的数学解 物理问题之解

高中物理科技小论文

高中物理科技小论文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 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 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 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已经很缓慢了,这样就使蛋白与蛋壳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高中物理力学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力学论文范文 一、物理语言的准确使用 二、物理定律的精准理解 三、加强解题思维的关联能力 四、重视物理模型的建立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学习方法 一、基础记忆是关键 二、积累知识是基础 在记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应该主动积累来自例题以及参考资料上的物理知识的有关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来源于插图,可能来 源于题目内容,可能来源于阅读资料。在积累资料的过程中,学生 应该学会归纳总结,找出知识点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进行相关的 整理,以便于记忆。记忆与遗忘是共同存在的,所以在日常的学习 过程中,学生应该反复地记忆知识点,使得知识更加全面系统,使 知识与定理的内容联系更加充分。 三、合理归纳是根本 力学学习的重点在于受力分析。所以学好力学的关键在于做好受力分析。物体之所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缘由在于物体的受力情 况不同,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以及关键,更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功。例如:如何受力分析。首先 应该明确研究对象,如果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应该将研 究对象隔离出来,根据解题需求进行对象分析,是作为一个质点还 是系统之类。其次,分析力最怕缺失相关力。所以,在受力分析时,应该按照顺序进行,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 重力,任何物体都有重力,真空情况除外。而弹力与摩擦力都是接

触力,有接触面才存在接触力。这些都需要学生深刻了解力的基本 概念,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然后,分析研究对象的力。 综上所述,在力学学习中,只有归纳整理,学生才能找到知识间的联系,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从简单到复杂,从听懂到熟能生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物理成绩。

重点高中物理建模论文

重点高中物理建模论文

————————————————————————————————作者:————————————————————————————————日期:

运动模型的应用 内容摘要:中学物理教材中无论哪一部分的内容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的。物理模型是中学物理知识的载体,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与讲解,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拟从习题教学中浅谈提高运动模型的建模能力。 关键词:运动模型、匀速圆周运动 学好物理,关键是学习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常有高中学生说,物理听课易懂,做题难。难就难在对物理模型的应用上,也就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读不懂题或做题过程思维混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不良解题习惯、建模能力差造成的。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解题模式是: 一般来说,较为有效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流程应该是通过审题先确定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抽象建立物理模型,再应用模型知识求解。此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 求解 读题 想公式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建立起与题目相符合的物理模型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解题流程学生容易模仿,如果说正确识别或建立物理模型是正确解题的前提,那么在解决具有物理过程的物理习题时,学生头脑中对物理过程的一个清晰的图景则是解决此类物理问题的关键和保证。下面以力学中运动模型的应用为例。 一、 基本模型 1. 两种直线运动模型 匀速直线运动:00,v v t v x == 匀变速直线运动:at v v at t v x +=+=02210,(特例: 自由落体运动:gt v gt h ==,221 ) 2. 两种曲线运动模型 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r T m r mw r mv ma F F n 22 22n 4π=====合(天体运动:物理解释 数学演算 数学抽象 科学抽象 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 物理模型 数学方程(物理问题的数学表达式) 方程的数学解 物理问题之解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0篇(8)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10篇(8) 第八篇关于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探析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更加重视学生课堂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重视学生物理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积极应用,能够促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并且促进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开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期以为高中物理教学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中物理;应用 新课标对高中物理课程提出明确的要求,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培养目标,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正是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该种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强化。因此,对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物理是高中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基础性学科,物理课程不仅将学生

对物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作为主要培养目标,也将学生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作为更加重要的培养目标,并且注重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的养成。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其课堂主体地位并未得到体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使学生的学习十分消极与机械,使得物理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也对人才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加重视人才的合作能力,这是因为一项复杂工作的完成,往往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因此就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而言,特别注重人才合作精神及能力的培养,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而高中物理教学正以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因此高中物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意义重大。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心理学有观点指出,学生之间能够和谐相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认知行为以及情感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创建合作交流的平台,可使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得到积极有效的培养,与此同时,学生之间进行深度交流,能够使彼此间的距离被拉近。经课堂实践表明,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交流与沟通的强化,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互相帮助与支持,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加强产生积极的影响。

高中物理建模论文

运动模型的应用 内容摘要:中学物理教材中无论哪一部分的内容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的。物理模型是中学物理知识的载体,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与讲解,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拟从习题教学中浅谈提高运动模型的建模能力。 关键词:运动模型、匀速圆周运动 学好物理,关键是学习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常有高中学生说,物理听课易懂,做题难。难就难在对物理模型的应用上,也就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读不懂题或做题过程思维混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不良解题习惯、建模能力差造成的。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解题模式是: 一般来说,较为有效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流程应该是通过审题先确定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抽象建立物理模型,再应用模型知识求解。此过程大致可以归纳为: 求解 读题 想公 式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快速准确地建立起与题目相符合的物理模型是至关重要的。这个解题流程学生容易模仿,如果说正确识别或建立物理模型是正确解题的前提,那么在解决具有物理过程的物理习题时,学生头脑中对物理过程的一个清晰的图景则是解决此类物理问题的关键和保证。下面以力学中运动模型的应用为例。 一、 基本模型 1. 两种直线运动模型 匀速直线运动:00,v v t v x == 匀变速直线运动:at v v at t v x +=+=0221 0,(特例:自由落体运动: gt v gt h ==,221 ) 2. 两种曲线运动模型 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r T m r mw r mv ma F F n 22 22n 4π=====合(天体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物理解释 数学演算 数学抽象 科学抽象 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 物理模型 数学方程(物理问题的数学表达式) 方程的数学解 物理问题之解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物理概念的形成与规律的掌握的教学浅谈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高中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牢固正确的物理概念和准确地掌握物理规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过这些年的教学摸索,要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决不是简单的,被动地从教科书上或教师那里接受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条文,而是在学生头脑深处发生一系列极其深刻,极其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 (一)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感性材料,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是学生形成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 在物理学习中,使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在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习的物理问题还没有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还没有认清必要的物理现象,教师就急于向学生讲解概念和规律,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学生靠灌输得来的“概念”和“规律”就将是空中楼阁。其实,当学生对教师介绍有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例有了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而学生自己用已学的知识又无法合理地说明和解释这些现象与事例时,便会有强烈的求知欲。例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身高体壮的大人从你身旁走过,不当心碰了你一下,可能使你打个趔趄,甚至摔倒。但是,如果碰你的是个瘦小的小孩,尽管他走得跟那个大人一样快,打趔趄甚至摔倒的可能不是你,却是他。学生便会产生“这究竟为什么这到底是什么”的探究心理,这种探究心理,这种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正是学生学习概念掌握规律的内部动机。可见,当我们考虑一个物体的运动效果时,只考虑运动速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把物体的质量考虑进去。物理学上把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物体的动量。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 努力提高物理高考复习课的效率 努力提高物理高考复习课的效率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着力引导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深化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根据教育部的部署,我省从2001年开始参加“3+理科综合”的高考改革,至今已经四年。经过这四年的试验,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学生都意识到理科综合在高考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由轻视理科综合变成把理科综合看得与“3”同等重要,还有不少学生对理科综合产生害怕情绪,因为它得分容易失分更容易。面对“3+理科综合”考试,这对我们物理教师来说,是个比较严峻的挑战。因为物理内容多而时间少,考点多而考题少,如何通过较少的时间,通过较少的练习取得更好的成绩,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分析研究近几年理科综合的物理试题的入手,谈谈如何提高物理复习课的效率。 一、分析近几年理综物理试题,提高物理高考复习的针对性。 高考试题都是高考命题专家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编制出来的,是命题专家的创造。但任何创造都是有一定思维起点的,因此高考命题也应是建立在一定的思维起点之上的。分析一下近几年理综物理试题,这对我们有效组织高考物理复习是非常有效的。 1、理综物理试题的来源之一——课本。 分析近几年的理综物理试题,会发现很多题目都源于教材,(不论使什么教材,内容差别不大,只是教育观点变化的问题。)有的是课本原题稍加变化,有的是借用课本习题情景,有的是引用课本插图或阅读材料。 例1:2001年第16题“冷光灯”的增透膜就是课本上内容。 例2:2001年第30题“质谱仪”是课本上的练习。 例3:2001年第30题估算太阳的质量就是课本上的例题。 例4:2002年第19题观察门的视场角就是课本上的练习。 例5:2003年第17题关于几个重要的核反应方程是课本上的内容。 高考考试说明把学生的物理能力划分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及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学好物理,重在理解,这诸多能力都是建立在对教材的基本概念、规律准确理解的前提之上的。高考试题立足课本考基础,于变化中考能力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2. 理综物理试题的来源之二——往年的高考试题 高考试题都是经过命题专家精心设计的,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方面是一般试题所不能代替的。有些老师认为往年高考考过的试题不会再考,这是错误的观点。因为高考命题是不避陈题的,往年高考考过的试题经过“改造”同样可以再考。分析近几年的理综物理试题不难发现有不少考题都80年代、90年代的高考试题的变型。 例1:2002年第30题.(27分)就是9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21题的变型。 例2:2003年第23题(15分)就是96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和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7题的组合。 理综物理试题的来源于往年的高考物理试题的例子还很多。老师们只要去认真研究一下往年的高考物理试题,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文/罗定浩辜振军 摘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教会学生基本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而促使学生获得更好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科学素养;探究能力;操作能力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它肩负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物理的兴趣,进而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高探究能力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下面以“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的教学案例进行简单介绍。

教学目标:知道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定义;理解平抛运动的 特点及性质;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并会用平抛运动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教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有关平抛运动,如:投铅球 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一只手一起抛出的两个金属球运动情况基本相同;一只手一起抛出一个金属球和一个松软的纸团,它们的运动情况差异很大。引导学生思考两次实验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将平抛运动视为水平方向的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运动的合运动,那么,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应是什么运动? 3.能否设计对比实验来验证平抛运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形式? 上述仅是对本节课教学案例的简单介绍,但由整个过程来看,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本节课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同时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科学素养也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新探 高二物理饶浩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虽然一堂课中也提出许多问题,但却忽视了提问的策略,即在提问时对提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不太关注,常常使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化!书面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一.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障碍分析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维障碍是怎样产生的呢?研究者归纳为:其一,学习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其二,学习物理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直觉思维能力正处于萌发阶段,有的猜想或假说是很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加以爱护!引导;否则会扑灭非常可贵的直觉顿悟的火花,挫伤学生求知的欲望,抑制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直觉思维还孕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充分认识直觉思维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能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而且能充分释放创造精神,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前潜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干扰,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类比不当引起的推理结果错误,将物理公式数学化造成的思维偏差,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乱套公式或规律的张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需要,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要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对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做一些探讨。 (1)问题生活化 新课程提倡课程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所谓问题生活化策略是将问题置于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鲜活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新探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指出,在科学发展中解决问题是重要的,而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似乎更关键;有时一个重要科学问题的提出甚至能够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虽然一堂课中也提出许多问题,但却忽视了提问的策略,即在提问时对提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不太关注,常常使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化!书面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做一些探讨。 1.有效提问的涵义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该有新的内涵。本文中的有效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并通过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新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2.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分析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维障碍是怎样产生的呢?研究者归纳为:其一,学习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其二,学习物理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直觉思维能力正处于萌发阶段,有的猜想或假说是很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加以爱护!引导;否则会扑灭非常可贵的直觉顿悟的火花,挫伤学生求知的欲望,抑制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直觉思维还孕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充分认识直觉思维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能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而且能充分释放创造精神,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前潜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干扰,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类比不当引起的推理结果错误,将物理公式数学化造成的思维偏差,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乱套公式或规律的张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需要,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特点,要善于采用恰当的策略进行有效提问,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高中物理论文

浅谈高一物理教学方法与策略 初中物理重在定性研究,所研究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教学要求以识记为主,学生只要能回答“是什么”即可。而高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就比较复杂且抽象,通常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教学要求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由现象追溯物理规律;由物理过程寻求定量关系。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分析、推理、概括和想象等思维能力;有较强的数学运算和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有与之对应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这对于只有形象思维或有一定的抽象思维但尚处于经验型的高一学生来说,无疑是要求上一个高的“台阶”。学生怎样学?教师怎样教?这个“衔接关”和“台阶”是历年来高一物理教师深感棘手的问题。下面谈谈笔者肤浅的做法和认识。 一、努力平缓初、高中物理教学台阶,细心衔接初、高中物理知识结点 现行教材在降低物理难度问题上都做了很大的努力,在知识内容的设臵和能力要求上也做了大幅度的调整,使得这个“台阶”从教材上趋于平缓,为实现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铺平了道路。但由于高中物理本身的客观难度,决定了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多方面的,就教学准备而言,应注意以下细节: 1,研究、比较初、高中教材特点,准确把握物理知识上的“连结点”和“间断点” 所谓“连结点”是指初中已零星学过的、定性的、简单的,到了高中要进一步拓宽的知识;例如:重力、弹力、二力平衡、力的图示法等。所谓“间断点”是指初中未学过,但学生已有所感触、有所介绍的知识。如: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独立性原理、重力势能、动能等。它还包括应用数学工具和文字表达方式、方法。如数学中一次函数的斜率、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极值等;再如:语言表述中“只有重力做功”,就省去了“其它力不做功”的潜台词等等。把握了“连结点”就能实现知识的自然衔接和拓宽;明确了“间断点”,就能及时填补,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排除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2. 调查、分析学生关于物理知识的“前概念”和学习物理的“前习惯” 学生头脑里已存在的,对某一物理现象的认识叫“前概念”;学生在初中养成的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叫“前习惯”,摸清了“前概念”与“前习惯”就为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及时矫正错误概念和不良学习习惯提供了可靠依据。调查的途径有:精心设计的问卷、上新课时提问和观察以及课后的作业等。总之,学生这方面的信息获得得越早越全面越好。 3. 介绍高中物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明确高中物理的能力要求和学习要领

高中物理论文

高中物理论文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高中物理论文范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新探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指出,在科学发展中解决问题是重要的,而提出重要的科学问题似乎更关键;有时一个重要科学问题的提出甚至能够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可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同样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但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某一教学内容,教师虽然一堂课中也提出许多问题,但却忽视了提问的策略,即在提问时对提什么问题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如何提问才有效为什么要这么进行提问不太关注,常常使提出的问题过于抽象化!书面化!形式化,以至于不能起到很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做一些探讨。 1.有效提问的涵义 关于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的涵义,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效提问是引发学生心理活动,促进思维能力发展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是成功教学的基础;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相互交流与互动!传递与反馈的桥梁与导航,它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将学生的学习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问即为理解而提问,让学生开动脑筋。 新课程追求的是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提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新课程课堂评价由注重结果性转向过程性评价,由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向师生的互动交往,由关注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质疑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问,教师要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驱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学习过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在积极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就逐渐地学会了建构知识,理解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或许还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该有新的内涵。本文中的有效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心理活动,促进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实现教学目标,并通过师生互动动态生成新的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2.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的思维障碍分析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的思维障碍是怎样产生的呢研究者归纳为:其一,学习物理受自身的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制约;其二,学习物理还受学习内容的概括性!抽象性的制约。由于高中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则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往往会产生一些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学生结果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均要创设良好的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测。中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较大的局限性,直觉思维能力正处于萌发阶段,有的猜想或假说是很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加以爱护!引导;否则会扑灭非常可贵的直觉顿悟的火花,挫伤学生求知的欲望,抑制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直觉思维还孕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充分认识直觉思维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能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开阔思路,而且能充分释放创造精神,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前潜在的错误观念对学生学习思维的干扰,相近的物理概念的混淆对物理概念混淆不清,物理方法的类比不当引起的推理结果错误,将物理公式数学化造成的思维偏差,将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模糊不清形成乱套公式或规律的张冠李戴等。所以物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与现有知识水平需要,针对学生学习高中物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范文

高中学生物理论文范文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想象思维和直观思维快速发展时期,他们能理解模型的积极作用,而不会因为其为“假”而将其完全否定。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使用另外一类教具,虽然这类教具比模型显得 更“假”,但他们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体,比如橡皮筋、电线、照相机、油漆、透明胶、塑料袋等。我们可称该类直观 教具为“比喻教具”,是直观教具的延展。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 比喻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模型说明、打比方等方式将生物学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识以具体化、生活化的形式展示 给学生,使其对这一知识点有更深刻、牢固的记忆。将比喻教学法 引入高中生物教学中,可大大提高该学科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成效。本文将从以下几点详细分析比喻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创造生动、客观的完整形象 比喻也称打比方,其是用实实在在的事物比喻和其有共同点的其他食物,一般用人们熟悉的事物来比喻少见的陌生的事物。将比喻 引进高中生物教学,可将抽象的微观事物更加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更加容易地掌握这一知识点,使其更加自信地进行生物学 科的学习。比如,在讲解蛋白质结构这一章节时,我将蛋白质这一 特殊结构比喻成弹簧,弹簧是学生都熟悉的物体,尤其弹簧上的钢 丝与蛋白质上的多肽链结构十分类似,将一根弹簧多次对折,与多 肽链盘曲后的空间结构十分相像。在此基础上,再向学生讲述蛋白 质多样性的结构与其自身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数目、种类等因素决 定的,这与制造弹簧时所选钢丝的粗细、长短、种类等有关一样。 这样,就使得原本抽象的、微观的多肽链结构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了,也使得学生更易于理解这一知识点。再例如,在讲解ADP与 ATP互相转化的问题时,我将这一过程比喻成取钱和存钱的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