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6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6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6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6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考试模块版课时作业含解析.doc

第16单元第46讲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世界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山东聊城高二期中)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埃塞俄比亚购买武器,但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国投赞成票。这件事表明( ) A.德、日在国联中起操纵作用

B.英法等大国纵容意大利侵略

C.国际舆论对意大利十分不利

D.国际联盟以维护和平为宗旨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国联由英法操控,国联对埃塞俄比亚事件的处理结果说明了英法等大国对法西斯的纵容,B项正确。国联由英法操控,排除A项;“23票反对,25票弃权”的结果说明国际舆论并未对意大利十分不利,排除C项;材料说明国联并未真正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排除D项。

2.(2019·山东潍坊高二期末)1938年初,英国殖民大臣说:“我们确实没有强大到足以冒进行战争的风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明智的退却和高明的外交来缩小正在冲着我们而来的危险。”这一外交思想( )

A.体现了大陆均势的理念B.促使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C.延缓了世界大战的爆发D.影响苏联安全政策调整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确实没有强大到足以冒进行战争的风险……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明智的退却和高明的外交来缩小正在冲着我们而来的危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英国绥靖政策的体现。这一政策加剧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使其转向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故D项正确。英国“大陆均势”政策指的是使欧洲大陆的列强彼此牵制和相互争夺,防止一国称霸欧洲,A项错误;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建立,B 项错误;绥靖政策未能延缓世界大战的爆发,C项错误。

3.(2019·海南三亚高二期末)“到了11月中旬,隆冬来临,德国坦克乘务员发现,坦克推进装置上……的油已经凝固。……12月初,一场大雪使气温突然下降到华氏零度以下,……希特勒的军队陷入绝望的境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一战役中出现( ) A.莫斯科战役B.柏林战役

C.库尔斯克战役D.阿拉曼战役

答案 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莫斯科战役的时间是1941年9月底到1942年初,故选A项。柏林战役是1945年春苏军进攻德国首都的战役,库尔斯克战役是1943年7月至8月,阿拉

曼战役是1942年10月到11月在北非战场上,排除B、C、D三项。

4.(2019·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模拟)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强调,不可忘记资本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人民的区别,我们对前者不应寄予过高的期望。1941年12月,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提出“日、英、美战争后,我对英美之政策,应当是建立与展开中共与英美政府的广泛的真诚的反日反德的统一战线”。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B.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

C.国民党投降情绪高涨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时间可知中共对英美的政策变化是在1941年12月美国对日本宣战之后,B项正确。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是国内因素,不涉及与英美关系,排除A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时间是1942年,排除D项。

5.(2020·浙江高三开学考试)从6月6日盟军开始在诺曼底登陆到8月25日巴黎解放前夕,德军有3个元帅、1个集团军司令、3个军长被打死或被俘,损失的兵力逾40万人。此外,德军还损失了坦克1300辆、军车和其他类型的车辆2万辆、飞机3500架等大量武器装备。这说明( )

A.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B.诺曼底战役围歼了西线德军的主力

C.苏德战场成为欧洲反法西斯的主战场

D.第二战场的开辟痛击了德国法西斯

答案 D

解析诺曼底登陆标志着第二战场的开辟,材料概述了诺曼底战役的成果,故可知第二战场的开辟痛击了德国法西斯,D项正确。1943年意大利率先退出战争,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排除A项;1945年春,在粉碎了德国在阿登地区的最后一次反攻后,西线英美盟军强渡莱茵河,在鲁尔区围歼了西线德军主力,排除B项;这是西线战场,并非苏德战场,排除C项。

6.(2019·山东潍坊高二期末)1941年3月,美国通过法案规定:总统有权为他认为对美国国防至关重要的国家生产和采购任何防务用品,并可以向这样的国家以销售、转让、交换、租借等方式处置国防用品。这一法案说明美国( )

A.正式宣布对德国的作战B.着手援助困境中的苏联

C.倡导建立反法西斯同盟D.改变了传统的中立政策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法案指的是二战时期美国颁布的“租借法案”,这一法案的通过是把美国引向国际合作和直接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的一步,有

利的支援了反法西斯战争,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由中立转向干涉,故D项正确。1941年12月8日,即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美国正式对德宣战,A项错误;“租借法案”一开始并不适用于苏联,B项错误;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C项错误。

7.(2019·海南三亚高二期末)“每一政府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以上材料出自( )

A.《波茨坦公告》B.《大西洋宪章》

C.《联合国家宣言》D.《开罗宣言》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它的签订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不同性质的国家为打败法西斯,实现了在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正式合作,故选C项。

8.(2019·天津期末)罗伯特·杰克逊说:“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我们的警戒包括( )

①尽力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②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至上③必须不断更新军事观念④各国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我们的教训是尽力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故①正确;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问题并不是二战的主要教训,故②错误;二战的教训也包括必须不断更新军事观念,故③正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告诉我们,各国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故④正确,故选A项。

9.(2020·江苏如皋调研)下图所示是1944年10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由丘吉尔标注的百分比方案得到了斯大林的勾画确认。罗斯福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该协议( )

A.奠定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B.剥夺了美国在东欧的利益

C.直接导致了战后欧洲分裂

D.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1944年10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二战后期西方大国对势力范围的确定和划分,希腊属于西方国家的势力范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这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苏联和英国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没有体现两极格局的框架,也没有体现剥夺美国在东欧的利益,故A、B两项错误;材料只是一个内部协议,无法直接导致战后欧洲分裂,欧洲分裂主要是因为两极格局的对峙,C项错误。

10.(2019·河北辛集中学高三月考)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 A.自身实力的削弱B.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C.经济危机的困扰D.冷战对抗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除国家性质、国家实力外,国家政策的调整往往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有关: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美国为了争取更多的亚洲国家,减轻与苏联对抗的压力,表面上尊重、援助亚洲非盟友国家,但前提是“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亦即不加入苏联一方,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发展迅速,排除A、C两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排除B项。

11.(2019·山东潍坊高二期末)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商定在五角大楼和克里姆林宫之间建立一条通讯“热线”,使两国最高决策者保持最快捷、最可靠的信息畅通。“热线”的建立( )

A.旨在应对核战争的威胁

B.导致美苏争霸态势转变

C.实现了美苏关系的和解

D.使美苏争霸的重心转移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最初的大国热线主要是在容易出矛盾的大国之间。目的是为了发生重大事件时能及时沟通,避免擦枪走火。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让美苏意识到在最高层之间直接及时沟通的重要性。这场危机直接促成了美苏热线的开通,所以“热线”的建立旨在应对核战争的威胁,故A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苏争霸态势转向苏攻美守,与“热线”的建立无关,B项错误;“热线”的建立并未实现美苏和解,C项错误;美苏冷战的重心始终在欧洲,“热线”的建立并未使其转移,D项错误。

12.(2019·山东潍坊高二期末)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一再表明反对越战的立场。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冻结核武器运动是由两个分支汇合而成,一个分支来自于和平组织,另一个则源自于70年代的环保组织。材料表明,战后美国反战运动( )

A.是多种运动交织B.以反核为核心

C.超越意识形态D.呈现全球化趋势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和冻结核武器运动等各种社会运动相互影响地交织在一起,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并未体现,均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2020·海南等级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2年间,罗斯福利用各种机会发表他对战后世界和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看法。他认为,只有美国等少数大国才能维持战后的世界秩序,主张在法西斯国家被解除武装以后,由美、英、苏、中这四个大国充当世界警察,在各自的区域内发挥主导作用。

苏联政府坚决主张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际安全机构,这一机构同时还应拥有武力保护国际安全的某些必要条件。因此苏联认为新的国际组织的成员应该有所选择而不是普遍的、广泛的,以免形成对于苏联不利的大多数。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避免重蹈覆辙,陷于被动和孤立的地位,苏联坚持大国一致的原则,即在国际安全机构中大国拥有否决权。

1943年10月,四国正式在“普遍安全宣言”上签字。宣言宣称:“根据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这些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为会员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摘编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1)根据材料,概括美苏主张建立战后国际组织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苏等国签订“普遍安全宣言”的影响。

答案(1)目的:确保自身利益;发挥大国主导作用;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称霸世界。

(2)影响:为二战最后的胜利奠定基础;为联合国的建立创造条件;美苏基本上达到了各自的战略目的;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避免重蹈覆辙,陷于被动和孤立的地位”得出确保自身利益;根据材料“由美、英、苏、中这四个大国充当世界警察,在各自的区域内发挥主导作用”得出发挥大国主导作用;根据材料“根据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得出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根据材料“只有美国等少数大国才能维持战后的世界秩序”“由美、英、苏、中这四个大国充当世界警察”得出称霸世界。第(2)问,根据材料“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这些国家无论大小,均得加入为会员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可知,为联合国的建立创造条件;根据材料“由美、英、苏、中这四个大国充当世界警察,在各自的区域内发挥主导作用”可知,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实现了各自目地,推动了二战的胜利。

14.(2020·河南非凡联盟调研)[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75年1月,中日就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举行谈判。中方以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为基础提出包括反对霸权等内容的条约方案。日方对此提出异议。……在中国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复出,着手推动中国的对外政策朝着既服务于消除现实威胁,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又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和维护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大目标进行重大调整。在日本,福田赳夫组阁,在政界和财界都对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对恢复谈判表示出积极姿态。当时,美国卡特政府规劝日本在中日缔约问题上积极行动。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在北京正式签署。条约中的“反霸条款”最后表述为:“缔约双方表明,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反对任何其他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摘编自陶永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的历史意义。

答案(1)有利条件:1972年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适时调整对日外交策略;日本社会各界积极推动,福田内阁重视中日关系发展;中美关系深化发展,美国对日施加积极影响。

(2)意义:有利于中日关系深入发展;有利于抵制大国霸权主义;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有利于中国营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日本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的增强。

解析第(1)问,根据“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邓小平复出,着手推动中国的对

外政策朝着既服务于消除现实威胁,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又有利于实现现代化和维护稳定的国际环境这一大目标进行重大调整”“福田赳夫组阁,在政界和财界都对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对恢复谈判表示出积极姿态”“美国卡特政府规劝日本在中日缔约问题上积极行动”等概括。第(2)问,根据“1975年1月,中日就签订和平友好条约举行谈判”可知有利于中日关系深入发展;根据“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或其他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并结合所学知识,联系时代背景可知,有利于抵制大国霸权主义,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有利于中国营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根据“在日本……政界和财界都对缔结和平友好条约呼声日益高涨”可知有利于日本经济发展和国际影响的增强。

九年级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教材 历史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历史教案 / 初中历史 / 九年级历史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历史给人们提供了经验,历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没有历史就没有传承,就没有其他各种学科。历史不仅仅留给我们只是,同样也有教训,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历史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1课大战的爆发和初期阶段 【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的实质,战争的爆发时间,标志事件。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 2、过程与方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以张伯伦政府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采取了牺牲他国利益,苟且偷安,姑息纵容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的绥靖政策,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速了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德国入侵波兰,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法西斯的凶暴和战争的残酷性、破坏性,了解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树立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慕尼黑会议,德国突袭波兰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资源相当丰富,课前可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分成学习小组,发放各组的预习案。包括:二战的全面爆发;德国西进的过程。 导入 1.歌曲 (随着法西斯政权的稳定,实力的增强,对外扩张也越来越猖狂,引发二战。西方国家是否也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呢,导入新课) 一、慕尼黑阴谋 1.说说看:什么是绥靖政策?背景、目的、对象、表现、影响。 2.思考与讨论: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 (教师要及时的启发、引导。如:德国最初的侵略方向;西方国家想祸水东引;一战后,战争的残酷性使西方国家经济军事地位却受到巨大的削弱,致使英法集团的一部分人不敢同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只要有妥协的希望,就坚持妥协。) 3.说一说:绥靖政策的表现。 慕尼黑阴谋:背景、参与国、内容、影响。 二、德国进攻波兰和战争的爆发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战争起因·世界大战前奏·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 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 战争起因 德、日、意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所确立的法西斯政权及其侵略扩张,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法西斯政权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确立了凡尔赛 战败的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给予的严厉惩罚和约束。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获得英、法许诺的领土而不满,另一个战胜国日本扩张要求日益强烈。由于德、日、意等国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为英、法、美等国的对手。随着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制度的各种基本矛盾重新尖锐化并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诉诸战争。20世纪20、30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和运动。1922-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秩序,从而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从1933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1934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1935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1936年3月7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早在1935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以至欧洲的侵略扩张总纲领。从1931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并逐步扩大局部性侵略战争。1936年制订向太平洋地区及西伯利亚的扩张目标和对美、苏、中、英等国作战的具体方针。日本成为挑起世界战争的远东战争策源地。 3个法西斯国家在对外扩张和发动侵略战争的过程中结成侵略集团。1936年11月25日,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次年11月6日意大利参加该协定。 世界大战前奏 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国家多次发动局部战争。日本首先在亚洲燃起战火,揭开世界战争的序幕。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翌年3月建立“满洲国”傀儡政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教学设计复习过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节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 (一)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目标: 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思想教育目标: 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

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三)教学时数:4课时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谈话法,投影,录像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导入新课]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讲授新课] 一、慕尼黑会议(板) (挂93页图)1936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将军队开进菜茵非武装地区。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捷克西北部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整理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2、影响: ⑴激化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 ⑵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①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②激化了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的矛盾 二、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 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专制主义、军国主义势力非常强大; B掠夺性的《凡尔赛和约》,激发了其民族复仇情 绪 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的强权政府 ③直接原因:纳粹党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人民、军队、资产阶级广泛的支持。 ⑵建立: ①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②影响: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的道路。标志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2、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⑴原因:①历史原因A缺乏民主传统,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建立强权政治。 B不满华盛顿体系对其的压制 ②现实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沉重(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国内市场狭小,资源极度贫乏)阶级矛盾尖锐,引发政治危机。 ③直接原因:军部法西斯势力的推动。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了侵略,制造了一连串暗杀事件、加强了左右政局的能力。 ⑵建立:①时间:1936年。 ②标志: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受军部控制) ③影响:推行对外扩张、对内独裁的政策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 3、对比日本和德国在建立法西斯专政有何异同? ⑴相同点:都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都有军事封建性的历史传统; 都对内独裁对外扩张,都有冲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⑵不同点: 德国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有一个突出的领袖——希特勒,通过国会大选的方式夺取政权。日本既没有法西斯政党、也没有突出的领袖,而是依靠军部法西斯势力在天皇的支持下控制政权。三、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⒈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⑴原因: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建立后,于1935年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埃塞俄比亚发动侵略 ⑵时间:1935年——1936年 ⑶结果: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⑷失败原因:①意强大装备先进,准备充分,训练有素,埃弱小埃塞俄比亚武器装备极其落后。抗意战争领导方面有错误 ②西方大国绥靖政策的影响 ⒊西班牙内战 ⑴背景:①西班牙人民阵线1936年在大选中获胜、成立共和国后,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打击法西斯势力。 ②1936年佛朗哥等反动军官发动叛乱,内战开始。 ③德意全力援助叛军,公开进行武装干涉,使原来的内战变成了一场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性质) ⑵时间:1936年——1939年。 ⑶各方政策和态度:①英、法等——“不干涉政策”,②苏联、国际纵队——国际援助。 ⑷结果:共和国政府被颠覆,建立了以佛朗哥为首的法西斯独裁政权。 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936年10月德意签订《德意志议定书》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1936年11月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意加入,形成轴心国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四、走向世界大战 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 ⒈英、法、美的绥靖政策 ⑴目的:①避免战争,保住既得利益②祸水东引。(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为保住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同事为推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实行姑息纵容的政策。) ⑵实质:自私自利,姑息养奸(利己主义) ⑶主要推行者:英、法、美 ⑷对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 ⑸表现:①对1931年日入侵中国,国联未真正制裁日本 ②对意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只进行有限的制裁,美推行“中立” ③对德意入侵西班牙,英法采取“不干涉政策”,美推行“中立”政策 ④对德破坏《凡尔赛和约》听之任之1935年起,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又吞并苏台德区。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学设计

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1.了解德军突袭波兰、德军进攻苏联、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和扩大等知识;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反法西斯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掌握雅尔塔会议,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与影响。 2.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合作交流、探索新知的能力;利用历史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学生参与讲述战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场形势的变化,提高学生综合、深入分析问题及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正是因为各国共同协作、相互联系,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才了取得重大胜利。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树立和平发展的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1.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莫斯科保卫战、珍珠港事件。 2.雅尔塔会议,斯大林格勒战役及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教学难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形式的复杂性。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安倍参拜靖国神社》新闻视频 教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周边很多国家的不满和愤怒。靖国神社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引起很多国家的愤怒和不满呢? 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新闻导入,对于这个新闻一直是很多人注意的事情,作为学生情绪可能更好调动,从而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积极性。)

二、讲授新课 (一)战争的爆发与逐步扩大 1.二战的全面爆发 播放:视频《二战的爆发》 教师:二战爆发的时间和标志分别是什么? 学生:在亚洲,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在欧洲,1939年9月1日,德军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于9月3日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教师: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德军进攻波兰,华沙陷落。此时的西线,英法的优势兵力隐藏在坚固的工事中,却按兵不动,坐视波兰亡国。 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在欧洲的扩张形势图》 教师:二战初期,纳粹德国军事家打造的闪击战,攻势凌厉,27天内征服了波兰,4小时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就连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也在39天内被征服。30多万的英法联军被迫在敦刻尔克进行大撤退。看看下面这个法国人悔恨与无奈的表情,猜猜看,他可能悔恨什么呢? 展示: 学生:悔恨不该实行绥靖政策,不该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教师:西方大国推行纵容政策自食其果,导致了法国的灭亡。法国投降后,德国于1940年秋准备大举进攻英国,为取得制空权,德军对英国实施猛烈空袭。这场战争在历史上被称为“不列颠之战”。英国与法国的结果相同吗? 展示: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遥远和艰难,也要去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说教师:面对气势汹汹的纳粹,从伦敦的重重迷雾中传来了新首相丘吉尔斩钉截铁的回答:“我们决不投降!”英国军民在新任首相丘吉尔的带领下,顽强抗拒,粉碎了德国的侵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战争起因·世界大战前奏·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世界大战的结局、影响和特点。 1939~1945年以侵略者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国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给人类带来极大灾难,其结果以美、英、苏、中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实行侵略扩张,争夺世界霸权所挑起的,经过多次局部战争逐渐演变而导致全面战争。 战争起因 德、日、意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所确立的法西斯政权及其侵略扩张,是这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法西斯政权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英、法、美等主要战胜国的意志确立了凡尔赛 华盛顿国际关系体系。战败的德国不甘心于《凡尔赛和约》给予的严厉惩罚和约束。战胜国意大利因未能获得英、法许诺的领土而不满,另一个战胜国日本扩张要求日益强烈。由于德、日、意等国的实力很快得到恢复和加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成为英、法、美等国的对手。随着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制度的各种基本矛盾重新尖锐化并愈演愈烈,以致发展到诉诸战争。20世纪20、30年代,在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相继兴起以极端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和运动。1922 年10月B.A.A.墨索里尼在意大利掌握政权。1933年1月A.希特勒在德国执政。1936年3月日本军部实现对内阁的全面控制,开始确立法西斯专政。它们同英法美等国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不惜通过战争手段改变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国际秩序,从而形成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战争策源地形成德国从1933年起加速扩展军事工业。1934年秘密突破《凡尔赛和约》对其军队的限额。1935年正式重建空军,实施义务兵役制,秘密颁布《国家防御法》。1936年3月7日,德国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的有关规定,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早在1935年秋德国国防军即已开始制订代号为红色的对法作战计划、入侵奥地利的奥托方案和进占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方案。纳粹德国成为主要的和最危险的欧洲战争策源地。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轴心。意大利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组成部分。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召开东方会议,确定武力侵占中国,进而征服印度、南洋群岛、中亚细亚和小亚细亚以至欧洲的侵略扩张总纲领。从1931年起,日本对中国发动并逐步扩大局部性侵略战争。1936年制订向太平洋地区及西伯利亚的扩张目标和对美、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 防御阶段 1939年9月1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 突然袭击。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波兰军队 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波兰军队节节败退,波兰很快大片土地沦陷,英、法对德 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9]英、法对德国宣战后,没有对德国法西斯 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致使波兰军队孤军奋 战。 1939年9月,波兰覆亡。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所谓 的“东方战线”。[10]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1940年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 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军队大部分撤入英国境内, 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10] 1940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10] 1940年7~10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命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 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 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 来的首次失败。[10]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军队 以550多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分为三路,突然向苏联发 动全面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 大战进一步扩大。苏联军队猝不及防,节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框架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国际联盟联合国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受到二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社会主义阵营背景削弱,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形成,亚非拉第三世界崛起,极大的改变了国平衡际力量的对比 提出美国威尔逊“十四点原则”苏美英等在雅尔塔会议上提出 时间1920年初 1945年10月24日 总部瑞士日内瓦美国纽约 主要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 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 机构行政院和秘书处 建立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基础产物 组织排除苏俄,为帝国主义大国具有广泛性,容纳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亚非方式所操纵拉第三世界国家 原则强调大国一致原则,更具现实性与权威性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各国平等友好关系,宗旨 和平及安全促进国际合作,协调各国行动。 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作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维护 实质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深深打上大国强权的烙凡尔塞体系的工具。

维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 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为第三世界伸张作用 工具,孕育了新的世界大正义提供舞台。 战;无视弱小民族的利益。 (背景)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性质)都是全球性国际组织;(宗旨)相同都以制裁侵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成立之初都被少数大国所操纵。都反映了战后世界要求和平的共同愿望;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第二次世界大战知识点框架表爆发原因根本: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理解:20世纪20年代是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的时代,德国资本主义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却遭到凡尔赛体系的“委托统治”;而日本在一战期间即大获战争横财,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战后20年代,经济更是迅速发展。但日本的海外殖民势力却遭到华盛顿体系的抑制。为此德日产生对凡尔赛-华盛顿国际新秩序的不满情绪,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再次激化。) 主要: 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及其对外侵略扩张 1、德日法西斯建立的时间、原因、特点及影响 2、面对经济危机,美国与德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及影响。 3、注意区分德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和纳粹党能够上台执政的主要原因。 直接:1929-1933年经济危机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标志、原因(根本、主要、直接)、表现、特点、影响(国内、国际)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教案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德国进攻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战和雅尔塔会议 教学难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与雅尔塔会议的影响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回首这场战争,警示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摧残! 1939年9月1日4时40分,希特勒下令以“闪电战” 的方式,执行进攻波兰的“白色方案”。德军以其6个装甲师、4个轻装甲师和4个摩托化师为主要突击力量,在一马平川的波兰西部势如破竹般撕破了波军6个集团军约80万人组成的防线。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电战”的滋味。不到一个月,波兰灭亡。9月3日,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想一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21年后,为什么德国再一次挑起世界大战?这一场战争的结果如何?它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图文信息,从时间和空间上认识二战的爆发及主要战场的出现。

图一图二 设问:图一是发生于何时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影响?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提示:图一是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图二是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归纳总结:二战爆发与主要战场 (1)局部战场: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3)主要战场:随着战争的推进,出现了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2.在学习上述图文材料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欧洲西线战场、欧洲东线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战况。 目标导学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结合二战爆发后主要战场的战况,理解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历史意义。 设问:此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中、美、苏、英等国是如何走向联合的? 提示:反映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归纳总结:《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理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诺曼底登陆的历史作用。 材料展示:毛泽东说:“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1)毛泽东这番话是对苏德战场哪次战役的评价?运用史实佐证毛泽东对该战役的评价。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为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元气大伤,被迫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2)教师在上述材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总结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意义。 提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此后,苏军连续进攻,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诺曼底登陆”图片信息,讲述诺曼底登陆的概况。 【图解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对比表

1、两次世界大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他们要求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2)战争的主要发动者都是德国,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核心,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 (3)两次世界大战主要都在两大军事集团间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展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轴心国集团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之间进行。 不同点: (1)性质不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 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了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战争后建立国际和平机构不同: 根据《凡尔赛和约》规定,1920年成立了国际联盟。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了联合国。

2、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分别是什么,是如何结束的 格局:一战后的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的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结束:1939年9月二战的全面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国际格局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 (2)存在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3)建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9年,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其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该体系,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4)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瓦解: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实施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扩展到60万人。②1938年德吞并奥地利。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系的束缚。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⑤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 (6)评价:①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客观上维护世界形势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开创了国际合作新形式。②是战胜国分赃妥协的产物。导致了许多新的矛盾出现,使得这一国际新秩序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因此也就不能长期维持下去。 (7)矛盾:矛盾: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分赃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2.美苏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1)形成背景:二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存在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至1991年。 (3)建立:①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②二战后不久,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破裂,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 ③20世纪50年代末,战后国际格局由两大阵营的对峙发展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4)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基础上,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5)发展历程: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随之终结。 3.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1)形成背景:苏联解体,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西欧、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国家崛起。 (2)存在时间:1991年至今。 (3)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①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②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③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此起彼伏。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一超多强”的局面还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下去。 (4)评价: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但霸权主义依然存在,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一轮资本扩张,第三世界面临机遇与挑战。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瓦解、破坏。 2.不同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两极格局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2)前者调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