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品词析句,读中感悟

品词析句,读中感悟

品词析句,读中感悟
品词析句,读中感悟

品词析句,读中感悟

——《锡林郭勒大草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发现者、探究者,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在品词析句中感悟锡林郭勒大草原的美丽和欢腾;创设情境,音乐渲染,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赏析

教学目标:

1.感受锡林郭勤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及富饶,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积累、使用语言的水平。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锡林郭勤大草原的广阔、美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摘录并积累词语。

3.初读课文,能读得准确、流利,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理解过渡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请齐读课题。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广阔而美丽欢腾的世界)

2.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作者对大草原的印象?

3.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这是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它就像一座桥梁一样把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连接在一起,我们把它叫过渡句。因为这句话独立成段,也能够叫过渡段。(简笔画并板书:不但……还……)辅助板书:过渡句(段)

[设计意图:学生初次接触过渡段,通过简笔画直观形象地理解过渡段,了解全文结构]

二、品词析句,感悟草原的广阔与美丽

1.我们首先跟作者细细欣赏草原的广阔与美丽,请自由读第二自然段。2.哪句话写出了草原的广阔?

出示句子:蓝天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

品词语:满眼绿色铺

师:朝前看,一片绿,向后望,绿一片,往左望,绿油油的,往右望,还是满眼的绿,我们似乎站在一幅巨大的绿毯上,这绿毯一直铺向远方,铺到天边。这草原真大呀!把这种感觉送进句子中,读!

3.哪些句子写出了草原的美丽呢?

4.随着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品读:

野草(绿)①出示对比句,比较体会草之深;②创设情境,理解“没过十来岁的孩子”指导读出野草的“多”“深”“趣”。

湖水(清)①联系生活理解“嵌”。草原上嵌着470个大大小小的湖泊呢!②想一想: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还映出了什么?师:是呀,蓝天、白云、展翅的雄鹰、奔腾的马群、青青的野草,晚上呢,还有皎洁的月亮,闪烁的星光,这湖水简直就像宝镜一样神奇!把你的赞美送进句子里,读读吧。个别读,男女生赛读。

野花(多) ①出示图片,理解野花,了解花之多。

出示句式训练:草地上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的苜蓿花,()

的野菊花,()的蒲公英花,()的荆棘花……

②站在这样的草原上,你最想干什么?能把你对花的喜爱读出来吗?试试吧!指名读,小组读。

5.绿绿的野草、清清的湖水、各种各样的野花,构成了广阔而美丽的草原,让我们伴着音乐再来细细品味一番,齐读。

6. 小结回顾,指导背诵。

7. 结合板书师生合作总结:同学们,这个段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先是绿绿的野草,再体现了( ),最后是( ),锡林郭勒大草原真是(广阔而美丽)!

[设计意图:1. “品词、品句、品读”是体现阅读教学工具性的有效方式,抓住词眼让学生比较、揣摩、体会,突现了“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以读代讲”。2. 在学生的学习汇报中,随机实行有感情地朗读的训练,突出了阅读教学“以读悟语”和“以读悟情”的要求。]

三、自主探究,体会草原的欢腾

1. 师生合作过渡:草原不但广阔而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从这句话就知道第四自然段写(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2.默读第四自然段,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3.出示课件,同桌讨论,完成填空题。

相机板书:动物(欢)牧民(乐)

4.句式训练:因为,所以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

5. 配乐齐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发现文段的表达特点,掌握读懂段落内容的方法,既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2.用填空的方式将对文本的感悟和语言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起到了以说促悟的效果,体现了阅读教学积累使用、读写结合的要求。]

四、推荐阅读,欣赏大自然的美

1.《草原》

2.《美丽的小兴安岭》

[设计意图:语文的阅读教学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的结尾,推荐学生课后阅读既能更全面、深刻地感受大自然的美,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

校训给我的感悟

校训给我的一点感悟 厚德,阐述了为人处世之道。厚德一词,取自《周易》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一词正是定义了辽师大的校风,气势厚实和顺,能承载万物。又提醒学子们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美好传统,以德为先,拥有美好道德品质,追求更高道德目标。 博学,阐明为学的层次。博学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一词正是定义了辽师大的学风,广泛猎取,思而不倦。旨在告诫辽师学子学习首先要拥有强烈的好奇心,然后要开阔眼界,不但要专攻专业知识而且要多了解课外的知识。最后既要博学,又要笃行。踏踏实实,坚持不懈,拥有坚强的意志才能真正博学。 博学中的“博”和厚德的“厚”又有联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学习上的博学能成就品格上的厚德。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提升自己的修为,可谓是达到厚德的捷径。品格上的厚德又是博学的根本,唯有博大宽容才能兼容并包,才能开阔眼界真正达到博学的境界。 “为人师表”四字,简单的四个字中包含了千千万的师者一辈子的信仰。也是即将成为师者的我们心中奋斗的目标。曾记得一位名叫张丽莉的老师奋不顾身、舍己救人的行为,感动了中国。 5月8日一辆客车在等待师生上车时,因驾驶员误碰操纵杆致使车辆失控撞向学生,危急之下,教师张丽莉将学生推向一旁,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导致双腿高位截瘫……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国人,她目前的病情更牵动着人心。教师张丽莉勇救学生的感人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校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 这位叫年轻女教师,年方不过20多岁,她是千千万万女性中一个很平凡的女人,一位教师,在老师和学生心目中,她是一名非常敬业的老师。学生家长贾红杰说:“为了带好这个班,张丽莉老师推迟要孩子,孩子怀上后又打掉了。”她虽然没有闭月羞花的容貌,在几年的三尺讲台上,只知道埋头教学,没有十分感人的业绩。但5月8日这天,她用被碾压在车轮下、双腿截肢、付出一生幸福的昂贵代价,换来了两个孩子的安然无恙和他们家庭的幸福,这是何等的英雄壮举呀?这就足够了,她不顾个人安危勇敢救人的行为,足以说明她不是一位平凡的老师,不是一为平凡的女性,她的高尚情怀是人生真正意义的诠释!当那关乎个人生死命运的危急关头,她能挺身而出保护他人的生命,非常了不起,仅这件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摘要: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正日益受到医学教育界及全社会的重视,而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实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本文阐述了传统文化对于医学生成长的特殊引领作用,分析了传统文化和人文素质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为更好地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医乃仁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念,而西方医学最尊崇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也提出“医学不分男女,不分贵贱,要为病人幸福着想”,这些都要求医学工作者不仅要具有高超的医术,而且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精神。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多数医学院校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片面追求纯医学技术的提升,却严重忽视了人文素质的教育。因此,医学生人文素质缺陷仍然是当今医学教育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有些医学生缺乏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为患者服务意识淡薄;对病人缺乏同情心,语言生硬,沟通能力差;文字表达能力差,病历书写语句不通,字迹潦草;知识结构不合理,人文知识欠缺等等。同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医务工作者人文素质缺乏也是导致当今中国医患纠纷日益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已成为医学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医学生如何做人,使医学生在人类文化熏陶下,正确认识自我,把握社会脉搏,从而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心理品质内化,进而达到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蕴涵,对于医学生有特殊的育人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至今可以作为主干的就是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三家、三科、三学”鼎足而立,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4]。所谓“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自强不息、吐故纳新、天人合一的精神价值体系,是医学生用以不断提升人文修养的“精神食粮”。 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的影响下,医学生的思想意识、人格理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表现在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或厌倦书本、远离课堂、沉湎网络游戏,或不择手段捞取个人利益等。这样的医学生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偏向于追求时尚与物欲的享乐,难以担当起振兴医药卫生事业的重任。 医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内涵教育,可以通过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引导医学生感悟医学使命,端正价值观。《礼记·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大学”虽然与我们今天的“大学”截然不同,但人的道德发展、人格完善同样是当今大学教育的根本宗旨。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树人”,就是要让大学生在“友爱、诚信、守法”的舆论氛围中,求真、向善、爱美,知羞、知耻、知丑,且将其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引领医学生感悟真善美,传播精神正能量,提升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离骚》到《正气歌》;11年资深老编辑为您的论文发表之路再添捷径杨老师寇寇1760405151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充满伟大爱国精神的优秀文化让医学生感受到厚重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信念,到“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人生气度,最终达到“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这些优秀文化鼓励医学生树立崇高人生理想和最大程度实现自我价值。 (二)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医学生仁爱待人,培养高尚医德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其中“医患关系”

品读感悟现代诗的美学韵味

品读感悟现代诗的美学韵味 意象是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诗歌中最为重要的张力生成机制之一。它作为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创作的基本思维方式及诗写技术,也是其诗美风格最为亮丽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北欧瑞典诗歌的领军人物,诗人受到过西方意象派、象征主义、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同时他也喜欢中国的古诗和日本的俳句,可以说,他融汇了东西方的诗学传统,有继承也有创新。 2011年,历经了多次的提名之后,特朗斯特罗姆终于实至名归地将诺贝尔文学奖揽入囊中。能够一次次获得黄袍加身般的荣耀,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自然有着众多的闪光点,这些过人之处共同服务于、致力于传达诗歌卓越的表现力,在内容架构、表现技巧、语言魅力等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诗歌典范,以及意象诗歌的深层借鉴意义。 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位瑞典诗人,哲学诗画今天精选了他的四首诗,一起来品读现代诗的魅力和哲理与美学之韵味。 1,《巨谜》 雕之峭壁 养殖场玻璃后面

爬行动物 惊奇地 一动不动。 一个女人横挂在 寂静之中。 死者无声。 大地深处 我的灵魂滑动 无声无息像一颗彗星。 2,《风暴》 行路者突然走到那棵古橡树:一头石化的巨鹿,它那宽如地平线的鹿角守卫着秋天大海暗绿色的围墙。 一场来自北方的风暴。 现在是花楸浆果的时节。 夜里醒来他听见──在那棵巨橡高处

群星在马厩里踢蹄。 3,《夫妇》 他们关掉灯。白色灯罩 在溶化前跳闪了一下, 像一粒沉入黑暗之杯的药片。然后上升。旅馆的墙插进天空的黑暗。 爱的运动平息。他们睡去。 但他们最隐秘的思想 像小男生潮湿的画纸上 两种颜色相遇,交杂在一起。 黑暗。静寂。城市从夜色里 逼近。和熄灭的窗口。房屋走来。

校庆感言12篇

《校庆感言》 校庆感言(一): 校庆感言 曾有人问我,五十周年校庆活动中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我回答说,校庆中让我感动的真的很多,但最自豪的是我们上虞中学的全体同学。不论是校门口手持鲜花热情迎宾的礼仪队伍,还是校园内粲然而笑亲情盎然的导引女生;不论是舞台上活力闪耀激情奔放的学生演员,还是舞台下青春飞扬群情振奋的礼貌观众,所有的虞中学子,在那一天,那一刻无不张扬着虞中新一代的激情大气、温文尔雅和聪慧灵动。这一切,和那缤纷飘飞的礼花,八方汇聚的校友、嘉宾共同勾勒出了校庆五十周年最具魅力的风景。 正当我们行将为校庆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的时候,原味阳光文学社的同学计划推出一个五十周年校庆的专辑,并要我写上几句感言。我深深感到,我们的同学已经把自己的目光由风雨兼程的过去转向德力具足的未来,由形而下的可视物态转向形而上的精神层面。如果说校庆庆典已经成为一个过去词,那么,对校庆庆典的回味反思无疑是对将来的一种准备和设计;庆典时的热烈、温馨和感动尽管迷人,但只有当她作为一种不可磨灭的印记刻画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这种热烈、温馨和感动才会真正成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伴我们远走天涯。 我手写我心。文学正是以每个人个性化的感觉和笔法,向大家叙述或传达着自己在生命的花季时刻所享受到的发现和感动。也许其中的体验有别于一般人的记忆,也许里面的感悟不同于一般人的烙印,但正是这个宝贵的不一般,印证着每个原味文学社同学在文学之旅、生命之旅中的别致、创造和艰辛。 校庆感言(二): 校庆感言范文 生命本是一切漂泊的浪漫之旅,遇见谁都是一个美丽的意外,遇见你却是我生命的情缘,事业的导航。一种缘分、一种幸福,在那金色的九月里,我迎着火红的朝阳,踏入了天长一小的大门,从此,我便深深地喜欢上那里。在这个大家庭里,我幸福、快乐地成长着。 回顾来时的路,如一弯流淌的河,于平凡中漾出缕缕亮丽的波。十五年的风雨兼程,你一步一个脚印,描绘出一幅又一幅精美画卷,伴随着多少孩童快乐成长;十五载沧海桑田你一天一个变化,谱写着一页又一页辉煌篇章,带给了我们无限荣光;十五载艰苦奋斗,你记载了多少光辉的历史,又留下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十五年的星火相传,十五年的生生不息。十五年校庆对我们来说,是站在一个新的平台上展望未来。 岁月的长河,铭记着我们的荣辱与共,镌刻着我们的喜怒哀乐,承载着我们

什么是教育

一个人沉下心在书桌前读《什么是教育》的第二章,看似薄薄5张纸,但是反复品读仍感觉读不透,悟不明,特别是其中四、五、六版块的内容。期待明天的读书会上,通过书友们的“对话”能让我更明晰深入地理解这部分内容。这里只能粗浅谈谈自己对一、二、三版块内容的学习感受。 雅斯贝尔斯认为“不考虑社会和历史背景,仅就教育本身而言”可以将教育划分为“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苏格拉底式教育”这三种基本类型。我想现实中,这三类教育可能并非纯化地存在,更多时候是交织在一起的,或者以某一种类型为主导的。 “经院式教育:这种教育仅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而自己毫无创新精神。”在这样的教育中,教师相当于一个传声筒。如果因病或其他原因不能上课,再找一个代替丝毫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就是这种不具备不可替代性的教师,本质上是缺乏自己独特的教育魅力的。而学生,作为田中秧苗,谁拿“知识”之瓢浇灌都是一样的。唯一重要的是学习知识,而不管是哪一个在教,哪一个在学。“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归属于一个可以栖身其中的观念体系,而泯灭自己鲜活的个性”。学生只要装满教师所认为应该完成的学习进度中的知识就可以了。“经院式的教育的根深蒂固的基础就是理性传统”。 “师徒式教育:这种教育的特色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色彩的传统。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带有绝对服从的特点。”就像有不少学生不听家长的话,而嘴上却一直挂着“我们老师说……”,可见“教师的权威具有神奇的力量”。但我想从积极的方面来说,师徒式教育其实也很暖心。孔子式的坐而论道的教育也让人羡慕。只是,这样的师徒关系已经偏离了雅斯贝尔斯这里说的严格意义上的“师徒式教育”而逐渐沾染了一些“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了吧。 “苏格拉底式教育:从教育的意义上看,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师生的平等是人格的平等,也是获取知识探求真理姿态的平等。师生在对真理的寻求过程中,结成同盟。我们常说的“学习共同体”就属于这种教育吧。真正的教育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苏格拉底运用催产术,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教师不是知识之源泉,而是导之引之,把学生带到寻求知识的路途上。教育最大的任务就是促成学生的向学之心,唤起学生对美善事物的欲求。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考,包括反讽(刺激学生感到离真理甚远)、催产术(通过问答逐渐使真理显明),以及探索发掘真理,而非传递真理”。我想苏格拉底的这三种教育方式其实应该是一体的,都是引导人的认识由似是而非转变到似非而是,很多时候最终并未追寻到真理,却给人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换句话说,苏格拉底与人的对话是开放性的,他极力避免灌输,而着意于引导人发觉有路等待我们去走,我们也有能力走得更远。 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天生有发展的机会”,所以他总是将别人和自己置于“人格平等的地位”。在和手工艺匠、政治家、艺术家、智者与艺妓的讨论中,在和他们的对话中,使真理逐渐明晰显现。这即是教学中“对话”一词的由来。苏格拉底不仅是将对话作为他的生活方式,而且也由此作为了一种教育方法。他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也就是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同处于平等的地位,师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一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绝不可以高高在上,教师和学生在对话中处于平等的地位;二是教师必须具备和学生对话的准备,既有对知识和真理的准备,也有在对话中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的策略的准备;三是教师要对话的过程中,担负着引领和促进作用,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并及时指出寻找答案的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看似一筹莫展的“思”的痛苦中,产生自己独立的判断力。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需做的就是提升自己,有资格和学生对话,有资格引领学生与环境书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因为对话是一种资格,更是一种能力。平等的对话,更是如此。 如果我们真正去亲近苏格拉底,那么我们的思维方式将会发生改变。而教育,在某种层面上说,就是人的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们一旦懂得了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那么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之间所进行的就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正如第一部分提到的那样,二者“只存在善意的论战关系,而没有屈从和依赖关系”。通过论辩,师生致力于真理的追求,并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和生长自我。但是这个真理之途是缓慢的,也是充满困难的。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品词析句和练词练句

浅谈阅读教学中如何品词析句和练词练句 2010-03-29 20:28黄陈仙[博客]3270 字, 阅读981, 评论1 本文收录在623039: 教学论文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固然不少,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一本好书,浊和高尚的人对话”。可见,阅读是多么的重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提高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一般地说,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就是加强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而让小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这些最基本最活跃的构成语言材料,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为篇章教学和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侧重点,应该放在品词析句和练词练句上。 一、品赏理解词语含义 学习一篇课文,主要是品赏理解生字新词、中心词语、关键词语等。首先要理解其字面意思,其次是要弄清其基本含义,三是明白它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例如《狼牙山五壮士》中“粉身碎骨”,其本含义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生”,在课文中的意义和作用是“形容侵略者的可耻下场”。学生能理解到这三种境界,就算品赏到位了。 对词语的品赏理解,一般的方法有:1、借助工具书理解。这是理解词语的最基本方法。 2、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上文理解:有些词语的出现,受到上文的支配,它对上文的叙述起着小结、概括的作用于。这类词语,只要指导学生联系上文,其意思就清楚了然了。如:《桂林山水》中的“形态万千”一词,其上文描写桂林山奇的文字,就是对它在课文中的意思的确切叙述;联系下文理解:为了把问题表达得更清楚具体,生动感人,作者运用先总后分的写法,这样的句子,往往重点词语出现在前,后续文字就是上文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的陈述。如《鸟的天堂》中的“应接不暇”一词,其后在叙述就是它在课文中表达的意思。 3、比较词语理解。一般通过换句比较理解。如把“麻雀”中的“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的“走”字换成“逼”字,然后引导学生比较理解。通过比较,学生领悟到:表面看来“逼”字能使气氛更紧张,但

校训的感悟

校训,学校之志也 读了《刷新学校文化(校训篇)》一文,我深有感触,获益匪浅。 校训,学校之志也。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彰显什么,宣扬什么,代表了这所学校的追求、理念和目标。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是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国家会计学院的“不做假账”,通俗、实在,既符合学院教育教学内容的特点,更体现了“会计”这一职业的道德准则。这四个字因此成了国家会计学院的灵魂。复旦大学的“博学而笃志,且问而近思”,语出《论语》,广泛的学习而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询问而尽力考虑好眼前的事。正是勤奋学习,立志高远,谦虚踏实的做学问的精神的体现。孔子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校训内化为魂,凝结为志,是一所学校师生所共有的,“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的精神支柱,是一所学校不可折弯的脊梁,是一所学校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 校训,学校之色也。校训应从学校的办学特色出发,从办学特色中提炼升华出来。“千人一面”“人云亦云”正好比一个没有主见、没有个性、没有自己思想的人,最终只能在忙乱、空虚、平庸中度过一生。学校亦是如此,跟着别人的脚步走,婆说好跟婆,公说好随公,朝三暮四,只能是师生疲惫而无所得。所以说好的教育,首先就是个性的解放,个性的张扬。而校训就是学校个性的一张脸。“练好每一招”是抚松兴隆学校办学特色——武术的张扬。“用心去做”是抚顺十中面对困境、革新除弊的起点。抚松外国语学校的校训“把握今天,

精彩明天”则出自一个文文静静的女孩子,她的诠释是“我看到我周围很多同学,包括我身边的大人都在浪费时间,浪费着每一个今天,这样怎能期望收获明天?我觉得只有珍惜和把握住每一个今天,才有资格去希望明天。”让校训带着自己学校的体温,让校训带着自己学校的气息,让校训带着自己学校的气质,让校训真正的成为自己学校的一张名片。这样,校训才能作为一个标尺,激励和劝勉在校的教师和学子们,即使是离开学校多年的人也会将校训时刻铭记在心。这样,校训才能成为学校一种面向社会的精神标志,能为学校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 校训,学校之行也。1930年出版的《中华百科辞典》对“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由此可见,校训拟定之目的一是“公见之”。校训往往设置在学校最为醒目的地方,使每一个师生经常性的看到它,受其潜移默化的心理脉冲,久而久之,逐渐受其感染,慢慢化为自己的内在价值尺度。二是“实践之”。校训对师生的行为规范有指导意义,它向所有师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促使师生自觉地衡量自己的行为,直至最终依据这一价值尺度来及时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抚松隆兴学校校长张洪坤为了将校训落实为行动可谓是煞费苦心。开始不少老师认为是“多余”是“瞎整”,抵触情绪不小。教练教的不用心,学生学的软绵绵,老师们呢,袖手旁观,根本不参与。为此,他请出53岁的老教师孙成顺当总教练,听取建议调整了训练时间,增加了训练科目,并亲力亲行,参与练习。

高二三班先进班集体事迹材料

高二三班先进班集体事迹材料 我们是一个青春的班集体,因为我们都有着年轻的心——飞扬青春,创新而进取;我们是一个民主的班集体,因为我们拥有良好的班风——支持宽容,团结而凝聚,博观约取,厚积而薄发;我们是一个求知型的集体,因为我们拥有浓厚的学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因为我们拥有温馨的环境——心灵因情感和真挚而美丽,班级因和谐和包容而温馨。在和谐健康的舍风班风依托下,我们共同营造出了一个不断进取、完善、超越的班集体。我们的集体是一个有着不同个性的个体组成的,我们的展现方式各不相同,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志存高远,我们是勇攀高峰的践者,怀揣着征服科学高峰的梦想;我们是勇历扬帆的舵手,要在知识的海洋中自在遨游;我们是骏马要在知识的草原上驰骋;我们是雄鹰要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我们是勇士要在知识的历史中留下永不磨灭努力求索的印迹!在“明德,修身,笃学,求真”的校训的指导下,在学校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各位任课老师的帮助下,我们班级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团结拼搏、努力进取,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学习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班级概况 高二三班,是一个由28人组成的集体。每个人都积极向上,意气风发,怀着对知识的渴望,怀着对梦想的向往,怀着对生活的热爱,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奋斗。虽然28名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特征,但两年多的时间里,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了一个团结奋发的集体,每个人都最大限度的释放着自己的能量,每个人都为班集体的荣誉不断地增添光彩。在共建优秀班集体的过程中,我们留下了一串串引以自豪的足迹。就在今天,在此刻,让我们细细回顾高二三班每一个让人感动的瞬间!

品读国学感悟人生

品读国学感悟人生 时间:2017-10-12 21:05:28 | 作者:王琪瑞 如果我是一粒渺小的细沙,国学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如果我是一颗巍峨的大树,国学就如同一片广阔的森林;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国学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一说起国学,我便想起上二年级时学的《三字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我嘶声力竭的跟着老师朗读,虽然不知所云,但懵懂之中却感受到了学习的重要。于是,每天会花半个小时来看书,慢慢地开始爱好读书,渐渐地才理解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也感受到了国学的魅力所在。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余的闲暇时光里,我也会翻阅一些古诗词和一些名著古书,其中《论语》中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记得我以前的一位同学,起初认识他的时候,觉得他个子没我高,人长得没我帅,球也没我打得好,十分瞧不起他。但是后来竟成为了我们的学霸班长,写得一手好字,画得一副好画,每次考试总是名列前茅,成为了班级里最靓丽的风景线。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可贵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去借鉴,来弥补我们的不足,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国学经典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还润物无声地陪伴着我们的成长。我时常会在唐诗宋词中感受作者心境,在四大名著中细看百态人生,在儒家经典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然而真正让我爱上国学,并为之痴迷,是在观看了央视播出的文化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超有底蕴和魅力的节目,激起了全民读诗风,火爆至极!选手、老师和主持人腹有诗书气自华,让我敬佩不已,展现出来的中国诗词之美,更让我惊叹不止,重新唤醒了我的诗词之心。以至于在学校和家里,都要缠着同学和妈妈,来进行“飞花令”的比拼,为了能更好的展示自己,赢得他们,在学习之余,我会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来进行古诗词的积累,将我对古诗词的喜爱之情演绎到了极致。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它总是引领着我们青少年一代不断领悟到高尚的情怀和崇高的境界,让我们继续追随着国学,一起去感受它的神奇与美妙吧!

[作用,教学]例谈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的作用

例谈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的作用 [摘要]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教师抓住《少年王冕》一课中的精彩词句,引领学生赏析、咀嚼,在深入领悟中,引导学生习得了阅读方法,提高了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品词析句习得方法 【背景】 品词析句,顾名思义,就是品味好词,赏析、咀嚼有韵味的句子。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品词析句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往往会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亮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指的就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让文本中一个个生动的词语、一句句鲜明的句子,成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让学生与文本倾情交流。因此,品词析句在阅读中尤为重要。 词句本身就蕴涵着作者的态度、感情、观点,学生可以通过品词析句去理解文中内容和思想。这是学生积累知识,掌握能力的过程。作为一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该扎扎实实地落实、重视,并深入地进行品词析句教学,让学生通过对课文中关键词句的品评、体味,感受到作者的用意,体会到课文的思想。这既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又能体现语文教学的语文味。 【案例】 本教学片断重点学习《少年王冕》课文的2-4段,先由学生自学,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感受文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1.学生自学批注,约4分钟。 2.交流。 (出示第2小节“母子对话”) 师:这是母子间放牛前的一段对话。谁先来读读母亲的话?母亲的这番话语给你怎样的感受?对母亲的这番话语,谁还有自己的感受(感受到什么)? (板书:无奈、难过、慈爱、酸楚……) 师:谁能读出母亲当时的内心感受?(指名读) 师:对于母亲这番入情入理的话语,十岁的王冕回答的是什么?(引读) 师:你听懂王冕的话了吗?说说你的感受。

经典国学的感悟范文

经典国学的感悟范文 书,仿佛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姑和阿姨都是老师,所以我从小迷漫在书的海洋中。打开书本,一切不愉快都离我而去。这不,我最近又迷上了《中华经典诵读》这本书,它让我徜徉在诗 的海洋中。 在读诗中,我收获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节选《战国策》)。 记得有一次,我病好刚回校上课,谁知下午老师说:“同学们,明天要考试了,回家要认真复习。”叮零零,放学铃响了。我垂头 丧气地回到家,慢吞吞地把作业做完了。我刚拿出语文书准备复习,心想:唉!复习还有什么用,我都请了几天的病假,怎么也考不到第一。老师说过:“要在全组考第一才能当上语文组长。”反正当不 了语文组长,还不如看看电视,轻松一下!我拿着作业找妈妈签字, 妈妈问:“你这么快就复习完了,明天能考好吗?”我跟妈妈说了缘由,妈妈摸着我的头说:“你不复习,不努力,不去试一试,怎么 就知道自已不行呢?更何况你如果有不会的,还可以打电话问老师呢!如果现在放弃了,不是一点机会也没有了吗?语文组长可是你这段时 间梦寐以求的啊!听妈妈一说,我便跑进了房间,认真地复习起课本来。等考试结果出来了,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语文组长,这真是:事到临头,只要及时想办法弥补,都来得及。 在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拿出书本准备做作业。可是又想:不是还有明天吗?留着明天做吧,今晚看一下电视。当我打开电视看得津 津有味时,脑子里忽然想起了《中华经典诵读》中的“《今日歌》”:今日的事要今日做,不能拖到明天,因为明天还有明天的事。于是,我关掉电视,回房间做作业去了,从读诗中我感受到时 间的宝贵。

从读诗中,我体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选自《农夫》); 从读诗中,我领略了江南水田美丽的风光——“更被鹭鸶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选自《稻田》); 从读诗中,我…… 诵读经典,我感受这世间的真谛;诵读经典,我享受这世间的美景;诵读经典,我分享这世间的真情;经典,伴我成长。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这 正是《国学小名士》的口号,当然,也是作为中华儿女需要做到的。 就在这几天,我观看了齐鲁网少儿频道《国学小名士》这个节目,也正是这个节目使我受益匪浅。且不说复赛怎么怎么,就看总决赛 场上的选手知识是多么的渊博、思维是多么的敏捷、反应时多么的 灵敏,就凭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向他们学习。 还有就是总决赛第一个环节的第一题:用带有家、国的诗词来回答。这是我想到了一幅对联,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只有我们不断地去关注自己的国家,少 年强才国强,我觉得这才恰恰是举办这个《国学小名士》这种比赛 的意义所在。因此呢,这两个字在中国诗词当中可以讲,无穷无尽 的在表达着。 再就是第二题:用带有亲、情的诗词来回答。那么我觉得这诗词中的亲情在我们流传的过程中,起了一种给我们民族世世代代感情 教育的作用,它使我们的情感受到了陶冶、得到了升华。再看最后,在十二位“国学精英”中,总冠军诞生了!她,就是刘康宁! 通过观看,千古美文的神韵,华夏礼仪的儒雅,仿佛在这次比赛中悠然再现。在朗朗的诵读声中,不仅让我了解了历史、体味了人生、丰富了知识,更主要的是让我喜欢上了传统文化,明白了做人 的道理,更懂得了如何来做一个新时代的美德少年! 谈到国学经典,我心十分澎湃,所谓国学,就是一国之所术也,这也必然与我们的古圣先贤紧密相关。

《读懂校训-感悟校训》主题班会

读懂校训感悟校训 主 题 班 会 策 划

一、活动主题: 读懂校训,感悟校训 二、活动背景: 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凝聚着一所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宗旨,在传承学校文化, 凝聚学校精神,展示学校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理解我校校训的深刻内涵,努力践行校训,本1305 班分团委积极响应系分团委“校训与人”实践活动,特开展本次主题班会。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展示吕梁学院的资料及主持人的介绍,使同学们了解吕院历史,感悟吕院精神,体会并读懂校训——“弘毅行知”的内涵。 2、发动同学们学习校训,领悟校训,感受校训,实践校训。 3、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建立起“爱吕

院,护吕院”的责任意识。 四、活动时间: xxxxx 五、活动地点: xxxxx 六、活动参与人员: xxxxx 七、活动流程: 1、会前: (1) 团支书讲解班会流程和重要性,帮助同学理解班会主题。 (2) 确定班会日期、地点等。 (3) 做好会前的组织工作,材料准备。与各

班委组织讨论商议,确保班会的顺利开展。 2、会中: (1) 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 为同学们展示本校的相关资料,主持人对其进行介绍及解读。 (3) 展示本校校训,并且请同学们思考其内涵,主持人进行提问。 (4) 为大家解读校训及其由来。 (5) 互相交流在学习校训,解读校训之后的感悟和体会。 (6) 谈谈自己以后应该怎样去践行校训,学习校训之后可以为自己带来哪些改变。 3、会后:认真总结本次主题班会,并记录和填写相关资料。 八、活动意义: 1、让同学们深入的了解了本校的历史,明白校训的内涵并积极去践行校训精神。 2、在读懂校训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功能,增强班级凝聚力,营造良好的

最新“我爱我家”主题班会教案

我爱我“家”主题班会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六年级(2)班 2.课时:1 3.设计:罗丽华 二、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1.以“三爱”教育为主旋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理解“家”的含义,让学生体会“家”的丰富内涵。 2.通过品读美文、观看视频等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增强爱家、爱班、爱校和爱国的意识。 教学形式: 1.先由学生自行组织,围绕主题分三个环节完成。 2.最后由班主任老师进行概括总结。 3.主持人:张羽彤谢峰参与人员:全体同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持人:柴雪芸王彦) 柴: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是清晨的一声问候。 王: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柴:送给朋友最好的礼物是一个会心的微笑。 王:送给在座老师和各位同学最好的礼物是我们彼此最热烈的掌声! 合:我宣布六年级(2)班我爱我“家”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我爱我“家” 导入(PPT展示) 柴:《礼记·大学篇》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是一个人成就事业的基础。我们应如何表达自己对家的爱呢? Ⅰ.爱家篇:温暖的家(主持人:张羽彤谢峰) ⒈(在<<烛光里的妈妈>>的背景音乐中主持人上场,情景剧开演) 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谢: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张:母亲的爱,犹如于春天里灿烂的阳光,带给我温暖,带给我光明; 谢:母亲的爱,犹如于狂风中的一把稳定而沉着的大伞,为我遮风挡雨;

张:母亲的爱,总在我困难的时候给予我帮助,给予我动力。而父亲的爱,也是博大精深的,是不拘小节的。父亲的爱,总在我犯错误时,给予我正确的指导;父亲的爱,总是在我遇到难题时,给予我正确的教导…… 谢:我们不得不感叹,母爱是一种无畏的付出,父爱是一种无声的呵护,家则是父母用慈爱和关怀为儿女撑起的一方晴空。 2.观看家庭相册,畅谈自己对家的感受 张:对于家,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对于父母的爱,我们每个儿女都有着不同的领悟。接下来让我们观看一段关于家的视频,同时请同学酝酿一下对家的感受吧。(播放家庭相册)谢:看完了我们的家庭相册,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对家的感受吧! (同学自由发言……) 总结: 谢:世界上没有对不起的情,只有不懂得的爱。 张:我们总会埋怨父母唠叨,可仔细想来,父母对我们的唠叨有多少,对我们的爱就有多少啊。 ⒊解释FAMILY 张:你知道家的英文是什么吗? 谢:知道啊,FAMILY 对吗? 张:你们知道它的内在隐藏着关于家的秘密吗?(播放FAMILY视频) ⒋深入引导爱家,爱父母 谢: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长大成人。虽然父母不能给予我们金钱、地位、名誉、豪宅,或者是美丽的容颜,但他们给了我们这个世界上谁也无法替代的最最重要的东西——生命! 张:昨天,或许我们不够懂得爱家、爱父母,但从现在起,我们不要忽略平凡的点点滴滴,学会爱护自己的生命,更爱自己的父母,好吗? Ⅱ.爱校篇:成长的家 总主持人导入: 柴:老师给予关爱,同学给予友爱,学校也是我们的家…… 1.回顾班级 张:同学们,我们每天在班级朝夕相处,你们了解彼此吗?我描述一位同学,大家猜猜是谁? 他真诚,大方,朴实,勤勉,有时爱和母亲撒撒娇,在班级,却是个十足的小大人。个子很高,皮肤黝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迎难而上。为班级的卫生操了不少心,他展现了一位认真负责的好班干部形象——袁生辉。

品读清明诗词

品读清明诗词,感悟人生真谛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说法,清明节也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按照习俗人们要举家出动,带着酒食果品纸钱等等前去上坟扫墓,把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一一焚化,添一些新土,再折几支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晚唐诗人杜牧就用一首诗生动的描述了清明节的一幅画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这一天诗人不能回家扫墓,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路上奔波,哪知天公也不作美,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一片烟雨蒙蒙,淋湿了春衫,渗进了寒意,诗人心境凄凉,想找个酒店避避雨,消消心头愁苦,找人打听,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向远处一指,在那盛开着红杏的树梢。影约可见飘扬着一面旗帜的酒店,正在招揽客人呢。 清明节这一天,大家不光要忙着扫墓,还要去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插柳枝,据说这是因为寒食,要求禁止生火,只能吃冷的东西,为了防止冷餐伤身,所以大家都出来,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体魄,下面这首《长安清明》就描述了清明时节一些有趣的情景。“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内官初赐清明火,上相闲兮白打钱,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游人记得承平事,暗喜风光似昔年”。诗中提到的秋千是寒食、清明节的主要娱乐活动,如果这几天荡不成秋千,那就是件非常遗憾的事。韩愈在《寒食直归遇雨》,写过因为寒食遇雨,“不见红毡上,那论彩索飞”而很感到怏怏不乐,很是扫兴,北宋朱敦儒的《清平乐》词,写的更有趣味。“春寒雨妥,花萼红难破,绣线金针庸不作,要见秋千无那,西邻姊妹丁宁,寻芳更约清明,画个丙丁帖子,前阶后院请求天晴。” 这是祭奠亲人的哀伤节日,又是春光明媚的踏青时节,既饱含逝去的沉重,又充满青春的欢笑。清明了,又是踏春的季节,针线活也干不下去了。约好了与姐妹们一起戏秋千,寻芳草。在古典诗词中,秋千是春天,欢乐,青春的象征,秋千与红杏绿柳,烟波画船一样,是明媚春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红杏香中萧鼓,绿杨影里秋千。”宫城内外,草野乡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谁都不甘寂寞,谁都不甘落后,在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中,人们竟戏秋千尽情消遣,何等热闹快活。你看“春昼阴天一倍长,秋千娱乐集嫔嫱,彩缯画板高高送,来去随风散异香。萧鼓迎神赛社筵,藤枝摇曳打秋千。”然而秋千又与伤春惜春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由于寒食,清明已至暮春,秋千的出现,也意味着春天行将结束,它便牵动了人们悲伤的情怀。晚唐李商隐写过秋千与老去的春天一样,是感伤的回忆。“粥香饧白杏花天,省对流莺做绮筵,今日寄来春已老,凤楼迢递忆秋千。”那些节后未拆的秋千,冷落在残花巷陌,撩人愁

“品词析句”在状物类文章中的有效性思考与实践

“品词析句”在状物类文章中的有效性思考与实践 作者:李静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8年第7期 江苏省盐城市崇礼路小学李静 新课标将语文课程的核心定位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教学,要 关注文体特征,发掘教材中的言语实践点,改变过去的“为读而读、泛泛而读,忽视文体”的 现象,而更应重视“读中学写、由读悟写、以写促读”的言语实践活动。 下面就以我这两年两次教学《石榴》为例,说说如何在状物类文章的学习中贯穿言语实践。 第一次教学《石榴》: 秋天结果 1.大家轻声地读读第三段,边读边想,并在书上划一划表示颜色变化的词。还有几个表示 先后顺序的词? 2.再找找看哪些词写出了这些颜色的先后变化? 3.同学看图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石榴外皮颜色的变化。 4.孩子们,作者在描写中用上了“先”……“逐渐”……“最后”把石榴生长过程写得更 加清楚了,这多值得我们学习呀! 5.那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自己快到文章里去读一读,找一找。 6.把成熟的石榴当成人来写,写得多生动,多有意思呀!让我们读着读着不由得笑了起来,我们一起来读好吗?(还可以加上动作演演石榴娃娃) 反思: 这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的文章,可是我却没有抓住文体的特征,所以导致课堂上学生学得 热热闹闹,又是读又是演,但总感孩子们在热闹之后没能留下什么,课堂还差点什么。今年在 读了朱瑛老师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上面的一篇文章《言意兼得阅读教学的理性追求》之后,终于找到了答案,我的课堂缺少言语实践,没有引导孩子去咀嚼言语形式,学习文本遣 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式方法,没有进行积累、运用语言训练。所以当学生写到状物类的文章 时仍然无从下笔,孩子仍然不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更不能写得生动、形象了。找到了教学中 存在的问题,今年再次教学《石榴》这篇课文时,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 今年第二次教学《石榴》: 出示三句话: A.到了夏天,郁郁葱葱的绿叶中,便开出一朵朵火红的石榴花。

《品读经典》作文

“品读经典”作文评分细则及标杆文 一、题目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经典文学作品,是我们共同的记忆,它将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都凝聚于其中,本身就具有一种无限的力量。(苏童) 影响我最大的作品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多少年过去了, 那些当年活现在我脑海里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莫言) 中国学生必须背诵几种大部的经典,这种聚集成功的大资产,以供中国著名作家任意的使用,在文辞的修饰上自然能得到有效的结果。(瑞典语言学家、世界著名汉学家高本汉) 请以“品读经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审题立意 所给材料从三个侧面谈及对经典的理解:第一句话谈以《红楼梦》为代表的经典作品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影响(侧重经典作品本身的价值);第二句话讲经典作品令人记忆深刻(侧重对个人的影响);第三句话言经典作品对中学生和作家的作用(侧重对写作的帮助)。考生从“品读”出发(落脚),选取这三个侧面的任一立意记叙或论述,均视为切题。 “品读”不仅是“读”(对情节的简单了解),更要体现“品”(品出作品的思想艺术特色,品出人生感悟),记叙文要体现出“品读”的过程,认识的渐进过程;写成议论文也要尽量体现思想认识的深化过程。 把“品读”和“经典”两个概念捆绑起来记叙或论述,或者把“经典”和“品读”分开表述,写作重点把握准确,均视为切题。 简单地列举哪些是经典作品,或只谈经典作品有哪些作用,无“品读”过程或弱化“品读”,写作重点把握不准,视为审题不准确,一般在四类卷赋分。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即所写与材料完全没有关联的,或仅仅在开篇点及“品读材料”,具体行文时抛开原材料意旨主观为文,如抛开“品读”大谈现今经典作品改编的存在问题,视为跑题,一般在五类卷赋分,评分最高不超过41分。

校训让知识和修养卓越你的人生

克拉玛依市第一中学9月宣传工作月报 克拉玛依第一中学宣传小组编 2011-9-30 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了自己的节日-----教师节! 克拉玛依第一中学52年的发展离不开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我校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始终牢记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淡泊名利、辛勤耕耘、勇于创新、默默奉献,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兢兢业业、拼搏进取、无私奉献,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精神值得学习,他们的行为应该感谢。 在此我们有请部分教师代表(因版面有限)表达节日感悟,一起聆听他们的心声与感受。 教师职业说到底就是良心职业。有了良心,才有对学生的爱;有了良心,才有对家长的负责;有了良心,才有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 ------高三物理教师(克拉玛依市骨干教师)朱雨鑫(教龄17年) 凝心静气做学问, 为人师表带学生。 --------高三数学教师卯亚军(教龄20年) 作为一个教书育人的教师,要学会善待学生的“不正确”。我们不仅要具备欣赏学生正确的好心情,而且也要具备在他们不正确时保持理智的好心态。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麻烦”,既然是无法避免的,何至于我们做出过度的反应呢?善待他们的“不正确”,我们才是正确的。愿各位同仁以此共勉,籍以获得工作的快乐! ------------高一教学年级主任数学教师杨红君(教龄20年) 回想起来,是心喜。一生为师,同孩子们在一起;走过春秋,年年花开,年年花浓,青春不老。。。。。。 -----------初二德育年级主任生物教师赵霖(教龄29年) 我一定不会错过在体育教师工作中感受生活的美妙过程,这一切都源于热爱。不是环境适应你,而是你必须适应环境。只要有一股子拼劲和韧劲,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勇敢的去争取!我想,我做,所以我无悔! ------------------克一中高二体育教师杨军(教龄15年)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祝各位同仁在教学之余能放松心情,打造自己的幸福人生,开心每一天! ---高二德育年级主任英语教师(克拉玛依市学科带头人)周颖聪(教龄28年)

以《生活大爆炸》为例从言语行为理论角度分析美剧中的双关语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Humor 2 中西婚礼风俗对比 3 Social Causes for Tess’s Tragedy 4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Major Characters in Moby Dick 5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6 古诗英译中意象与意境的处理 7 《人鼠之间》中两主人公乔治和雷尼的对比分析 8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799 75 79 38 9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1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1 《都柏林人》——一座城市的精神瘫痪 12 On the Disillusion of Gatsby's American Dream 13 观音与圣母之比较 14 李清照词英译研究 15 《缅湖重游》之语义分析 16 论“老友记”中的幽默翻译 17 分析内战对《飘》中斯佳丽的影响 18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 19 从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 20 浅析女性主义在薇拉﹒凯瑟作品中的表现 21 《紫色》中“家”的解读 22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 23 《人鼠之间》中两主人公乔治和雷尼的对比分析 24 The Joy Luck Club-A Bittersweet Picture of Chinese-Americans across Two Generations 25 浅析《美国的悲剧》中克莱德的悲剧命运 26 中英道歉语的比较分析 27 中国民俗词语汉译英初探 28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视角看动物词汇的翻译 29 从模因论角度研究中文新闻标题中的流行语 30 论《茶花女》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女性魅力在男权主义下的体现 31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 32 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Business Etiquette 33 O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Problems and Suggested Solutions 3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5 家庭教育对保罗的影响:品读《儿子与情人》 36 On the Sufferings of the Protagonists in Wilde’s Fairy Tales from the Aesthetic Perspective 37 英语长句的理解和翻译 38 《呼啸山庄》的哥特式传统 39 奥巴马胜利演讲的语篇分析 40 The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Tes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41 浅论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