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1同一首歌

1同一首歌

1同一首歌
1同一首歌

郑州二七兴华小学

教案

学科: 音乐

教师: 万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表演《同一首歌》

教学目标

1、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

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

2、通过演唱,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歌曲。

教材分析

《同一首歌》

1.背景资料

歌曲《同一首歌》由陈哲、胡迎节作词,孟卫东作曲,创作于1990年。中央电视台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之前首次播出,并在春节联欢晚会上向全国推出,受到热烈欢迎。

歌曲以诗一般的语言、抒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合唱,表达了胜利、欢乐、团结、友谊的美好主题。歌词里用“鲜花”、“大地”、“春天”、“甜蜜的梦”和“阳光灿烂”等词语,表现了我国人民在新时代里,意气风发,欢聚一堂,唱着“同一首歌”,畅叙衷肠,展望未来,为实现更加美好的目标——把祖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的心愿。歌词里用“每一次相逢和笑脸都彼此铭刻”、“我们手拉手啊想说的太多”、“春天把友好的故事传说”等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在改革开放年代,全国各族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的真诚愿望。这“同一首歌”倾诉了人民对和平、友谊的渴望,表达了人们美好、纯洁、憧憬幸福未来的思想感情。

2.作者简介

孟卫东(1955—)作曲家。北京人。1970年参军,1987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长期在中国铁路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工作。主要作品有歌曲《同一首歌》,歌剧《雷雨》,舞剧《长城魂》等。

3.歌曲分析

歌曲为E大调,4/4拍。歌曲结构为两段体(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A段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第1~8小节)音乐流畅、平和,主题深沉、亲切、凝重,第三乐句(第9~16小节)是这个乐段的小高潮,接着连接第四乐句结束。A段音乐抒发人们经过辛勤劳动获得丰硕成果、欢聚一堂亲切交流时的真挚感情。

B段也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第17~20小节)以下属和弦的分解形式,从高音开始,造成柔和的色彩和热烈的气氛,力度逐渐加强的处理,形成全曲高潮,抒发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并与A乐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第21~24小节)是第一乐句的的变化重复,并有“#4”音的出现,形成暂时的离调,力度逐渐减弱的处理,使感情进一步深化,体现发自内心的倾诉。第三乐句(第25~28小节)是A段音乐主题的变化再现,第四乐句中的九度大跳,再次抒发出人们兴高彩烈的喜悦心情。歌曲最后的结束句是一个典型的由下属功能转到主功能的补充终止形式,使歌曲在祥和、喜庆的气氛中结束。B段音乐揭示了歌曲的主题思想——我们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唱着“同一首歌”去迎接新的辉煌。

教学重点

根据感情需要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歌曲范唱录音。一般学生平时曾经听过这首歌曲,对这首歌曲比较熟悉。在学习歌曲前,先了解一下学生对这首歌曲的熟悉程度,以便确定教学方法。如果多数学生比较熟悉,可以采用听范唱录音、让学生直接轻声随着歌唱的方法。也可以用“先哼唱、后唱词”的方法。发现学生在随唱中有错误或困难的地方,提出来专门订正、练习,然后再听录音或随伴奏唱。在使用这种方法时,也要在适当时候让学生唱歌谱(即:不要从始至终用听唱法唱歌词,而完全不唱歌谱)。对于那些识谱能力比较低的学生,这种练习可以逐步提高识谱

能力。只要条件允许,要把二部合唱部分学会、唱好。如果确实有困难,也要把第二段的第四句结尾部的合唱学会、唱好。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表演《同一首歌》

1、听录音范唱,调查学生对歌曲的熟悉程度。

2、学习第一声部:

1)放录音,学生轻声随着歌唱。

2)找出随唱中有错误或困难的地方订正、练习。

3)再听录音或随伴奏唱。

3、学习第二声部:

1)分析乐段,学生自己进行乐段和乐句的区分,用彩色笔或铅笔标画出来。2)师生交流。

3)跟琴唱第一乐段歌谱,体会旋律的感觉。

4)学生指出难点,跟琴唱。

5)跟琴加词试唱。个别检查、订正。

6)跟琴唱第二乐段结尾部分歌谱。

7)加词试唱,个别检查、订正。

4、合唱学习

1)找出第一乐段两个声部旋律上的异同。

2)试着合唱第一乐段。找出难点,练习。

3)结尾合唱部分练习。教师主要用琴带动低声部。

5、歌曲处理

1)听录音范唱,体会旋律感情。

2)师生讨论,采用轻声、抒情、连贯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感情。

3)歌曲使你最激动的乐句在哪里?用什么样的力度来演唱、表达歌曲的感情?

6、表演

1)小组讨论表演方式。

2)汇报讨论结果,可用独唱、齐唱、合唱等不同演唱形式,还可以加上动作表演。

3)分组用不同形式表演。

三、小结下课

反思:《同一首歌》是一首学生非常熟悉又喜欢的歌曲,因为它有如诗一般的歌词,流畅而抒情的旋律,形式多样优美的合唱。如何上好这堂课,在新的学期开好头,激发学生热爱音乐艺术的情感是这节课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要考虑的一个目标;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则根据学生实际确立了“学会演唱《同一首歌》的第一乐段,能恰当表现歌曲的感情和学会第一乐段的第二声部演,感受合唱的美”这两个目标。由于这首歌学生听得很多,所以教学方法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在难点处点拨、帮助。上这一课的时候刚好是两个班分别在同一天上午的三四节课,在六年级二班上课后发现问题及时在六年级一班上课时重新对个别环节教学加以修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我的祖国》

教学目标

1、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

2、通过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

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3、通过欣赏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

感的关系。

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

1.背景资料

《我的祖国》是故事片《上甘岭》的插曲。乔羽作词,刘炽作曲,作于1955年。影片《上甘岭》描写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战胜敌人的故事。这首歌是影片中战士们忍受饥渴、克服困难,坚守在坑道里,怀念祖国、思念家乡时演唱的歌曲。电影插曲由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歌曲。它深刻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热爱祖国的真挚感情和保家卫国、保卫和平的坚强信念。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深受全国人民的欢迎,至今仍久唱不衰。

2.作者简介

刘炽(1921~1998) 作曲家。陕西西安人。1936年参加红军到延安,曾在人民剧社任舞蹈演员兼小指挥。1939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冼星海学习作曲及指挥。1940年在鲁艺音乐研究室任研究生,曾参与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团艺术指导、中央实验歌剧院作曲。1954年入中央音乐学院进修,在苏联专家阿拉波夫的专家班学习作曲。1961年任辽宁歌剧院副院长艺委会主任。1977年始,任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兼艺委会主任。从事音乐创作50余年,作有大型作品70余件,中小型作品800余件,影响广泛。主要作品有:歌曲《翻身道情》、《新疆好》、《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英雄赞歌》等,歌剧音乐《塞北黄昏》、《火》、

《阿诗玛》,舞蹈音乐《胜利腰鼓》、《荷花舞》,合唱曲《工人大合唱》、《祖国三部曲》(含《祖国颂》、《大地颂》、《微笑的太阳》)等。出版专集《祖国之歌——刘炽歌曲选》。他的作品民族风格浓郁,旋律隽永秀美,富于歌唱性,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乔羽(1927~)词作家、剧作家、音乐文学理论家。山东济宁人。前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1946年入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毕业后任职于华北大学三部戏剧创作室,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职于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文化部剧本创作室、中国歌剧舞剧院。曾长期在河北邢台地区深入生活。主要作品有:歌剧剧本、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合作)、《刘三姐》等,曾参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的歌词创作。历年来创作歌词逾千首,主要歌词作品有:《我的祖国》、《祖国颂》、《人说山西风光好》、《让我们荡起双桨》、《牡丹之歌》、《爱我中华》、《难忘今宵》、《夕阳红》等。

3.歌曲分析

歌曲《我的祖国》为F宫调式,4/4、2/4拍。演唱形式为女声领唱和混声合唱。两段体结构,由两个对比鲜明的音乐主题(A段领唱部分和B段合唱副歌部分)构成。

A段音乐速度稍慢,婉转流畅,亲切优美,音乐由4个乐句构成,第一句在第二、三拍之间八度跳进之后,出现这部分的最高音“ ”,这种大幅度跳进的旋律进行,充分抒发了热切思念家乡的深情,接着的第二、三乐句旋律呈波浪型进行,洋溢着热情、亲切的感情,第四句中的“4”音具有明显的移宫效果,向下属音离调后,自然地回到宫调式结束,在色彩上给人以柔和的印象,使亲切的感情得以深化,表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对祖国、家乡的无限热爱和怀念之情。 B段(混声合唱部分)音乐速度稍快,宽广壮丽,气势磅礴,音乐也是由4个乐句构成,旋律从富有动力感的四度音程和宽广的节奏开始,第一、二乐句旋律大幅度跌宕起伏,第三乐句旋律向上进行并作渐强、渐慢处理,丰富的和声更显气势宏伟、磅礴,第四乐句中的“7”音也具有移宫效果,这一不稳定的结束,为歌曲回到A段下一段歌词作好了准备。这段音乐充分表现了中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和保卫世界和平的坚强决心和必胜信念。

歌曲运用我国五声音阶调式,创造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优美动人的旋律,每段结尾处两个偏音的巧妙处理独具匠心,可谓在民族调式中自然离调的典范之作。

教学重点

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音频视频表演结合,让学生不仅产生欣赏学习的兴趣,也是深入理解歌曲的手段,这样经典的老歌,不仅从旋律风格上还是其背景,学生都是陌生的,所以运用视频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歌曲的意义,从而对歌曲抒发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有更深的体会。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我的祖国》

1、初听: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2)学生说说歌曲的背景,师补充。

3)学习主题旋律、随录音唱歌词。

2、再听:

1)听录音,分析乐段,对比两个乐段情绪的变化。

2)听第二乐段,讨论第二乐段(合唱部分)的三段歌词的速度和力度变化。

3、复听,小声跟唱,可以加动作随情绪的变化表演。

4、视频欣赏。

三、小结下课

反思:“爱祖国”是小学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从《我的祖国》中感受祖国的壮丽与美好;再让学生通过了解电影《上甘岭》的创作背景,来体验这种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虽然这是一首欣赏歌曲,但我希望通过这首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我的祖国》采用抒情和歌颂相结合的笔调,富于创造性,表达了志愿军战士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和乐观主义精神。歌曲前一部分是以抒情为主的女高音独唱,波涌而来的思乡之情洋溢在甜美的歌声中,仿佛让人看到祖国江河帆影漂移,田野稻浪飘香的旖泥景色。后一部分是女高音领唱的混声合唱,与前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唱出了“这是美丽的祖国”的主题,激情澎湃,气势磅礴,具有副歌的性质。著名歌唱家郭兰英出色的演唱,增添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使它在全国广为流传。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聆听《大中国》

教学目标

1、聆听欣赏曲《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

2、通过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

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3、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教材分析

《大中国》

歌曲《大中国》是一首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由通俗歌曲改编而成的合唱曲。曲调吸收了我国民歌素材创作而成,富有时代气息。高枫作词作曲,朱良镇编合唱。

《大中国》的音乐由引子+A+B+A′构成复三部曲式。

引子。引子为4/4、2/4拍,开始在F调上,由主和弦、下属和弦构成的和声来呈述,这一曲调,造成一个明亮、柔和的意境。然后转为降E调,由男声用八度和声音程,以豪迈的气势,唱出A段音乐主题的音调,女声则用和声式二部和声,以亲切的语调相呼应,在属音上造成离调结束。紧接着速度加快,两小节间奏之后进入第一部分A段。

A段,第一部分。这段为单二部曲式,由一个主题乐段与一个变奏构成,结构为A(a+a′)。a 段主题乐段是一个四句体乐段,其音乐采用东北大秧歌的音调为主题发展而成,以齐唱形式呈示出来,表现出祖国大家庭中热烈、欢快、意气风发的扬景。a′段的第二乐段是a段的第一变奏,以混声合唱形式演唱,使音乐更加热烈、丰满。其中有两个小节和声是用男声哼鸣演唱的,造成一种云雾般背景,似描写在云雾中的长城。

B段,第二部分。这部分也是单二部曲式,结构为B(b+c)。第一乐段b中的音乐主题音调来自河北民歌,曲调流畅活跃,抒情开朗。在合唱处理上采用了不同手法,先由男高音声部唱出音乐主题,与A段的音乐主题形成对比,男低音声部与女声则以“嗨”的喊声在句尾相呼应,第二句变为四声部演唱,显得丰满,

第三句先由男声唱,女声则以轮唱形式模仿演唱,最后以四声部合唱结束这个乐段,使情绪更加活跃。第二乐段c是合唱曲的高潮段落,唱出中华儿女对祖国的共同心声,在开始的强拍上就用了一个离调和弦(用3 5 7 3构成),使全曲的情绪达到高潮,第二句开始的强拍上用了主和弦,使语气更加肯定,B段在激情中结束。在4个小节的间奏之后是第三部分。

A′段,第三部分。这段音乐是A段主题的变化再现,与B段中的第二乐段c 的再现结合,其结构为A′(a2+c)。第三部分中A的主题再现是a段主题的第二变奏,它将a段主题的时值放宽,由男声唱出,女声则作为陪衬声部,以对比活跃的曲调,用衬词“啦”来演唱,这是一个活跃的声部,既是喜悦轻快的歌声,又似轻快的鼓点声。之后女声唱出第三、四句,男声变为陪衬声部,以二部形式用“啦”演唱,在热烈活跃的情绪中结束此段。紧接着,是第二部分B段中的第二乐段c的再现。这时歌声变为男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的结合形式,造成互相呼应的效果,最后的结束处理是,混声合唱结束在调式主和弦的主音上,而领唱则上行到主和弦的三音上结束,这样的结束,给人以稳定的感觉,又造成一个言而未尽的浪漫色彩,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重点

聆听欣赏曲《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

教学难点

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本课曲目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运用划拍和卡拉OK的都是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歌曲的情感表达。在“歌伴舞”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重在引导积极参与,表达歌唱祖国的热情。并不要求达到某种表演技巧,另外,在教学时间上也要给予保证。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聆听《大中国》

1、初听:

1)听录音,感受歌曲情绪。

3)学习主题旋律、随录音唱歌词。

2、再听:

1)随着音乐划拍,以帮助感受、体验音乐的风格。

2)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3)分析歌曲演唱形式。

4)跟录音小声跟唱,进一步体会歌曲风格。

5) 渗透思想教育

3、复听表演:

1)随卡拉OK,请个别同学担任领唱,全体学生伴唱或合唱。

2)学习秧歌动作

3)分组创编给《大中国》编配秧歌舞动作,尝试表演“歌伴舞”。

三、小结下课

反思: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音乐教学可以形象地利用歌曲形象地进行思想教育。在音乐课上,我让学生聆听《大中国》,学生很多都会演唱了,于是就跟着音乐唱了起来。之后我问他们这首歌曲重主要是歌唱什么的?学生很快就答出是歌唱我们伟大祖国的。我便乘机开导他们:“看来我们歌唱祖国的歌曲也不一定都是那些老掉牙的歌曲啊,刚才这首不就很好听吗?”从课后的学生议论来看,效果好于以往的音乐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