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印后加工处理技术模板

印后加工处理技术模板

印后加工处理技术模板
印后加工处理技术模板

印后加工处理技术(纸品复膜与上光工艺)

来源:期刊,实践,经验总结|发布时间:-2-25 |浏览次数:242

纸制品的上光覆膜工艺

上光覆膜工艺是印刷品表面整饰加工工艺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印后工艺的一个重要环节。上光覆膜工艺能够

提高印品的光泽效果,使印刷图文清晰和逼真,色彩鲜艳夺目,从而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能够增加印刷品表面耐磨度、平滑度及防水性,有效地保护商品在流通环节免受损害;同时还能够延长包装品的保存和使用时间。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顾客消费品位的不断提高,制造商对产品外包装的表面整

饰工艺更是给予了前所未有地关注。虽然上光覆膜工艺相对简单,但影响因素很多,容易导致一些质量问题的产生。而且,由于其质量问题一般不可逆转,加之上光覆膜工艺属印后工艺,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带来的损失相当巨大。因此,纸品厂应该对此一工艺引起足够的重视,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方可避免质量问题的产生。

第一章上光工艺

上光是指在印刷品表面涂布一层光油,使其干燥后形成一层无色透明薄膜的加工工艺。上光工艺起保护印品及增加印品表面光泽效果的作用。

一、上光工艺分类

按上光方法,可分为印刷机直接上光、专用上光机单独上光和联机上光三类。印刷机直接上光是指待印刷品干燥后,再用印刷机把光油涂在印刷品表面;单独上光工艺是指用专用上光机对初干后的印刷品进行上光,又称为offline工艺;联机上光是指上光机直接连接在印刷机印刷站后面,在油墨印刷完成尚未干燥之时,直接涂布光油的工艺,又称online工艺。

按光油的涂布方式分,可分为直接涂布和间接涂布。其中直接涂布又分为辊筒直接涂布和胶版直接涂布。辊筒直接涂布是指先将适量光油涂到辊筒上,再将辊筒上的光油直接转移到印

刷品上的方法。胶版直接涂布是指先将光油涂到胶版上,再由胶版转印到印品上的工艺。间接涂布则是指首先把光油转移到辊筒上,然后再由辊筒转移到橡皮布,最后光油经过橡皮布转移到印刷品表面的过程。

按上光的部位分,可分为全部上光和局部上光。全部上光就是印刷品表面全部涂上光油,局部上光则只是有选择性地在印品表面局部地方涂布光油。

按上光时的干燥状态分可分为湿碰干工艺和湿碰湿工艺。湿碰干是指上光时,印刷品表面呈已干燥状态。湿碰湿是指上光时,印刷品表面油墨尚未干燥,联机上光就是湿碰湿工艺。

按光油的光泽效果分,可分为亮光型上光和亚光型上光。亮光型上光后印品表面光泽度增加, 颜色更加鲜艳。亚光型上光后印品表面光泽消失颜色更为典雅。

按光油的材料分, 可分为溶剂型光油上光工艺、水性光油上光工艺以及UV 光油上光工艺。

二、溶剂型光油上光工艺

溶剂型光油又叫油性光油, 是由高级聚氨酯和亚加力树脂经高温催化聚合反应而成, 因溶解成膜树脂使其能均匀涂布在印刷品表面的成分为甲苯、二甲苯等化学溶剂, 故称溶剂型光油。溶剂型光油的主要成分为成膜树脂, 溶剂和助剂。其中树脂起成膜, 附着及高光的作用, 溶剂则起溶解、渗透和快干的作用。

1、溶剂型光油上光工艺基本原理(图1)其原理是光油经过辊筒或橡皮布均匀涂布到印品表面, 然后迅速在表面扩散并渗透到印刷品表层形成一层湿膜。再经过烘干使溶剂挥发, 溶剂去除后就形成一层具有光泽、耐磨、耐水作用的保护膜。

2、如何保证溶剂型上光质量的稳定性

首先须对每批来料进行质量检验, 确保批次间质量的稳定性。来料检验项目一般包括黏度, 固含量及PH 值。

其次确保光油开稀比例的稳定性。由于光油在循环过程中溶剂极易挥发, 成膜树脂与天那水的比例就会变化, 因此必须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补充溶剂。但对于每隔多长时间补充一次溶剂, 每次补充多少, 很多工厂仅凭操作工人的经验来判断。在此, 推荐大家用测试粘度的方法来确定补充量和间隔时间。方法是每次配好光油后, 测试其粘度, 测得的粘度就表示光油与溶剂配比的标准粘度。在上光过程中每隔二十至三十分钟测一次粘度, 若粘度的增加值超出既定范围, 则补充溶剂至标准粘度。另须注意, 由于季节不同, 同一开稀比例的光油粘度也不相同, 因此粘度标准值应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粘度杯可用涂4#杯, 或流量稍大一些的粘度杯如日本RIGOSHA 4#杯。粘度波动的允许范围也要根据光油的挥发性、气温和上光质量来确定。

另外, 操作工人还要根据不同的光油类型, 不同的质量要求及设备的状况合理调整车速、辊距、烘道温度和风量大小。

3、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详见表一)

4、环保与安全特性

溶剂型光油对呼吸道和眼睛有刺激作用, 经常接触对人体肝脏和生殖系统造成伤害。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车间保持良好的通风, 尽量将残留的气味抽走。同时要注意劳保防护, 不要与人体直接接触。溶剂型光油属易燃物品, 存储及使用过

程中要注意防火措施。

三、水性光油上光工艺

水性光油也叫水基光油, 是把水溶性树脂, 乳液树脂, 抗磨剂及其它助剂等按一定比例配比经高温催化聚合反应而成。水性光油中的水起着挥发、渗透、快干的作用, 而树脂和乳液则起成膜、附着、高光的作用。水性光油上光后表面成膜快、滑爽度高、耐磨性强、不泛黄、上光膜弹性好、光泽高, 同时还具有防水、防潮、防油的特点, 总体性能大大优于溶剂型上光油。水性光油的上光基本原理与溶剂型光油一样, 但其固化机理则复杂一些。

1、水性光油的固化机理( 图2)

水性光油经过润湿过程覆盖印品表面后, 经过扩散和渗透作用, 光油中游离的耐磨粒子、乳液

分子与水溶性树脂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层湿膜。再经过烘干消除水分后, 成膜树脂与乳液固化成保护膜, 同时耐磨粒子也被固定在薄膜中。

2、如何保证水性光油上光质量的稳定性

当然, 进行来料检验保证批次质量的稳定也是很有必要的。来料检验项目与溶剂型光油相同, 即黏度, 固含量及PH 值。一般水性光油可直接上机使用, 而且水的挥发性比天那水弱得多, 因而水性上光时质量较稳定。但如果长时间循环, 特别是在高温干燥季节, 水油中的水份也会大量蒸发, 因此也能够经过测定粘度来确定补充水量的多少。另外, 操作工人还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调整车速、辊距、烘道温度, 这也是保证水性上光质量稳定的重要一环。

3、常见质量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 详见表一)

4、环保与安全特性

水性光油以水为溶剂, 刺激性气味很小、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污染。而且水性光油不可燃, 在储运与使用过程中非常安全。由于其优良的环保与安全特性, 正逐渐取代溶剂型光油成为上光材料的主力。

四、磨光工艺

磨光工艺是经过高温高压, 使已经成膜的光油油膜平整如镜, 从而获得更光亮、更平滑效果的一道工艺。前几年磨光工艺主要应用于溶剂型上光工艺, 水性上光不能够磨光。随着水性光油生产技术的进步, 可磨光的水性光油已经投入市场使用。

1、磨光工艺的基本原理( 见图3)

磨光工艺也叫压光工艺,是经过高温使磨光机钢带温度达到90-105C左右,使光油油膜迅速软化,在软化的同时对印品表面施加一个200-250kg/cm2的压力,使印品表面平滑如镜,最后将印品从钢带上剥离下来, 便完成了整个磨光工艺。

2、如何保证磨光质量的稳定性

磨光时需注意如下几点:

( 1) 磨光温度适中, 温度太高脱版困难并损坏油膜, 太低则印品无法粘附在钢带上, 磨光效果不好。

( 2) 磨光压力要合适, 要根据纸板厚度, 磨光效果来调整压力。一般压力应保持在200-

250kg/cm2 左右。

( 3) 要获得良好的镜面效果, 上光时油层不能太薄, 且在上光半小时左右再磨光效果最佳。

( 4) 要保证磨光质量的稳定, 还有两点必须做到: 其一是避免中途停顿, 其二是保持磨光速度

稳定。

五.上光压光过程常见问题及处理

A 、膜面出现条纹或起皱

上光油的粘度高, 来不及流平, 易出现条痕, 可根据印刷品的不同适性, 选用流平性、润湿性

好的上光油; 或加入适量稀释剂, 降低上光油的粘度。如果因为涂布量过大, 能够经过调整使涂布量降低; 有时是上光油对印刷品表面墨层润湿性不好, 影响干燥成膜的平滑性, 或上光油的流平性差, 工艺条件与上光油适性不匹配, 可选用其它种类的上光油或改变工艺条件, 使其与上光油性能相匹配。

B、印刷品相互粘连

上光油中溶剂的挥发性不好, 涂料的干燥性能不良, 可考虑改用挥发速率高的溶剂或更换上光油种类; 也可能使涂布膜层太厚, 涂层内部的溶剂未完全挥发, 残留量高, 可减少涂布量, 减薄膜层厚度; 或者是上光涂布或压光中工作温度低, 干燥时间短而使涂层干燥不良, 可提高上光涂布生产和压光中的工作温度, 降低机速, 使涂层彻底干燥。

C、成膜膜层光泽度差

如果是上光油的质量问题, 则应多考虑按工艺及经济要求改用质量较好的上光油; 若是涂层太薄, 涂布量不足或上光油浓度小, 在粗糙度高、吸收性强的印刷品表面不易填平补齐, 则应加大涂布量, 提高涂料浓度, 或在加工前先上一层上光底胶, 再进行上光涂布, 也可能是上光涂布干燥和压光时的温度偏低, 压光压力小, 则操作中应调整工艺参数, 提高温度, 加大压力; 还要估计到是设备本身原因, 如果因为压光钢带磨损, 光泽平滑度下降, 这就要修理改进压光钢带表面状况。

D、压光后印刷品空白部分呈浅色部分, 而浅色部分变色上光溶剂对油墨层有一定溶解作用, 这要更换上光油种类或改变溶剂成分; 若是油墨干燥不良, 墨层耐溶别性能不好, 就要改进油墨干燥情况, 等油墨干燥后再上光涂布, 减少上光油中对油墨有溶解作用的溶剂用量; 图层干燥不彻底, 膜层内溶剂残留量高, 则要提高上光涂布时的干燥温度或降低机速, 延长干燥时间, 降低涂层内部溶剂残留量。

E、涂层不均匀、有气泡、麻点等

上光油表面张力值大, 对印刷品表面墨层的涧湿作用不好, 应降低其表面张力值, 改进涂料对油墨层的润湿性能; 涂料中的溶剂挥发不良, 涂层内溶剂残留量高, 可改用挥发速率高的溶剂或使涂层彻底干燥后再压光; 也可能是上光涂布中机速过快, 干燥温度低, 使涂层干燥下彻底, 溶剂挥发不完全, 就应调整上光涂布的工艺条件; 印刷品表面的油墨层也会产生晶化现象, 这要采取有效措, 如除去墨层晶化面的油质或进行打毛处理, 改进上光油对油墨的润湿作用, 以减弱或消除墨层晶化对上光涂布的不良影响。

F、膜面起泡

在压光过程中, 压力过大, 压光钢带温度过高, 使上光膜层局部软化, 这需适当降低压光的压力和温度; 也可能是上光油与压光工艺条件不匹配, 使印刷品表面的上光层冷却后, 同上光带的剥离力差, 需改变工艺条件, 使其与上光油相匹配, 降低压光机速, 改进上光层同上光带之间的剥离力。

G、压光中, 印刷品与上光带之间粘附不良

涂层太薄, 应增大涂布量; 上光油的粘度太低, 要提高上光油的粘度值; 再就是压光的压力太小, 压光温度不足, 要提高压光温度, 增加压光压力。

H、印刷品压光后, 表面易折裂

温度偏高, 使印刷品在压光过程中脱水过多, 含水量降低, 因而纸张纤维变脆, 应降低压光的工作温度, 并采取有效措施, 保持印刷品中—定的含水量; 压光中压力过大, 使印刷品的延伸性和可塑性降低, 韧性变性, 可减少压光中的压力; 若因为上光油的后加工适性不良, 则应重新选择加工

适性较好的上光油; 后加工工艺条件选样不合适, 可调整后加工工艺条件, 使其与印刷品压光后的

适性相匹配。

I、压光后两侧膜面亮度不一致

压光中, 上光带两侧压力不相等, 上光带两侧磨损不—致, 应调整上光带两侧的压力使之相等, 调整热压辊与传输辊的平行度, 使上光带两侧张紧一致, 磨损均匀; 也可能是上光油两侧厚薄不均匀, 这就要调整上光涂布机构, 检查计量辊与涂布辊之是的平行度和间隙, 使两侧涂层厚度尽量

一致。

六、VU 上光工艺

UV上光工艺是在印品表面涂上一层UV光油,经过紫外线(UV光线)的辐射,使光油交联、结膜并固化的工艺过程。UV光油是由感光树脂,稀释单体,光引发剂和助剂经聚合反应而成。具有干燥快( 干燥时间仅需0.5-3S) , 耐腐蚀、耐溶剂性好, 光泽度高, 耐磨, 环保等优点。

1、UV 光线( 紫外线)

UV光线是在紫色可见光以外的辐射线,有较高能量(详见图4) 0

2、UV 光油固化机理

光引发剂在紫外光的作用下激发产生自由基, 能量转移给富含双键的共聚物及稀释单体而产生链式反应, 并在瞬间产生交联并固化成膜0

3、如何保证UV 上光质量的稳定0

(1)对UV油进行来料检验,确保每批来料合格。检验项目包括粘度及固含量。

( 2) 不要用慢干油墨, 使用金银色油墨时可能会带来质量问题, 在使用这些油墨时, 上光后应检测光泽及附着力0

( 3) 不要用表面活性高的流平助剂, 尽量不要使用抗划伤助剂, 喷粉用量也不可太大0

( 4) 纸张用来上光的纸品/板材应当有低渗透性0 印刷油墨后印品应晾放12小时以上再进行UV 上光0

( 5) 洗机时应避免水混入UV 油中0

( 6) UV 上光过程中要注意机速不能太快, UV 灯管要有足够的光强度, 以确保光油彻底固化0

4、UV 上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详见表一)

表一、UV 上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5、环保与安全特性

UV油对环境无污染,但对眼睛和皮肤有轻微刺激性作用,应尽量避免UV油直接皮肤,接触后应用清水洗净,否则会红肿过敏。UV油多以乙醇作稀释溶剂,属易燃物品,要注意低温避光保存。

七、上光工艺的检测方法

外观检验表面无影响外观的麻点、条痕、膜层裂纹、折皱、破损等缺陷。光泽度应与样版或客户要求一致。干燥彻底,过油后无明显粘手的感觉,张与张之间不粘连。性能检验做胶带测试,光油与底材之间应有良好的吸附性。用指甲刮擦印品表面,油膜与底材应无刮脱现象。

委托加工技术服务合同模版-华南农业大学

委托加工技术服务合同 甲方:华南农业大学 乙方:(请填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法律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一、项目内容 1. 服务内容:(请填写)(详细情况见附件1) 2.服务质量要求:所有原材料的选用均由甲乙双方共同书面确定,乙方完成加工工作,加工成品应符合甲方质量要求(具体质量标准以甲乙双方共同确定的工程图纸、技术参数要求、原材料要求为准)。乙方应提供各部件对应的原材料详细书面信息。 二、合同金额 本项目合同金额为(大写)人民币*****元(¥**.**元)。 上述服务费总金额为包干价,包含乙方为甲方提供服务所产生的所有费用,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及所需货物的购置和安装、加工制作、仓储、运输保险、运输装卸、调试安装、验收、成本及利润、税金、服务人员劳务费、差旅费、政策性文件规定及合同包含的所有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政策变动风险、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等)等各项费用。除本合同明确约定的费用外,甲方无需支付任何额外费用和承担任何额外义务。在实际合同履行过程中,如果乙方未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的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则未履行或履行不符合合同约定的内容所对应的价款由甲方直接从上述约定的包干价中扣除。 三、提交服务成果时间和地点 1、提交服务成果时间:乙方应于自本合同签订之日起 * 个工作日内提交加工成果。 2、提交服务成果地点:乙方应于指定交货日期内在(请填写,例如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内甲方指定位置)交货,运输、装卸、安装费由乙方承担,交货时必须保证加工产品没有损坏,若由于包装、运输、装卸、安装等问题造成产品损坏由乙方负责。 四、知识产权 1、乙方保证其合同项下提供的技术服务成果和服务不侵犯任何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否则,由乙方承担因此导致的一切法律后果,并赔偿甲方因此遭受的全部损失,包括但不限于直接经济损失、预期收益损失、名誉损失、维护权益的成本等。

零部件标准化流程

产品零部件标准化流程 按照标准化对象分类,可以将零部件的标准化分为三类: 第一类:结构的变更,即对不同结构的可进行标准化的相似零部件,在结构上进行标准化,统一为一种结构的配件,这种结构的变更根据变更的结果又可分为以原有某配件作为标准对其他配件进行变更和重新设计新的配件结构作为标准对原有配件进行变更。这种结构的变更对产品的功能、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对变更后的配件进行物理性能验证,以保证标准化后配件能满足原有产品功能和质量方面的要求。 第二类:材料的变更,即对采用不同材料的可进行标准化的相似零部件,在材料方面进行标准化,统一为一种材料进行生产,此类变更对产品的质量有较大的影响,需要对变更后的配件进行全性能检验以保证标准化后配件的质量要求。 第三类:部分规格的的变更,如导管长度的标准化,此类变更对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等基本无影响,只是通过统一某种规格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此类变更不需要对变更进行验证,只要满足变更后配件规格达到国标要求即可。 标准化流程图: 1.收集产品各类配件信息 各公司技术员收集公司内现有各种产品的配件信息,按照产品分类来统计各配件相关信息,包括数量,材料,规格,模具数量等基本信息,按统一格式形成 2.分类整理、归纳 技术部首先将各分公司技术员收集的所有配件的信息汇总,按照类别对各配件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对同类零部件信息进行归纳汇总;然后,对同类零部件的所有图纸进行分析对比,找出各个规格的配件所存在的差异性,结合所对应产品

3.对可进行标准化的配件核算其标准化的效益和成本 技术部对上一步分析中可以进行标准化的配件,根据根据各配件的年总需求量,单个配件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以及加工此类配件的模具的数量、精度等,对可进行标准化的配件从原材料成本、加工成本、换模成本等方面进行汇总,确定各标准化方案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或成本,结合此标准化方案所带来的管理效益、质量效益等进行综合评比,以此来确定最佳的标准化方案。 例如:某类配件的A、B规格经分析可以进行标准化整合,通过以下分析确定最 4.评审确定标准化方案 技术部对以上收集整理分析的结果以及初步拟定的可行性方案召集产品技术部、工艺技术部、质量部、制造部、销售部共同进行评审,综合各部门意见共同确定最终的标准化方案。 5.标准化变更设计 5.1结构变更 5.1.1以原有某配件作为标准统一此类配件 5.1.1.1验证用标准化配件替代其他配件对产品质量和功能的影响 根据上阶段确定的标准化方案,以选择的原有某配件作为标准替代其他配件,验证此类配件代替其他配件后对该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影响是否达标。 首先由项目组成员提交验证申请,批准后由技术部进行验证,主要验证内容:标准化配件各项质量和功能指标是否满足原有配件标准;替换后配件在产品中适配性是否满足要求;对于需蘸胶组装的配件要验证蘸胶组装后及灭菌处理后抗拉力、压力等指标是否合格;产品整体性能有无变化等。 5.1.1.2审批 将上阶段的验证结果及标准化方案,上报技术部和质量部,由技术部和质量部审核,技术副总批准。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阶段的验证,若审批不通过,则考虑换另一种配件作为标准配件,或是根据需求重新设计新的配件。 5.1.1.3小批量验证 审批通过后,对标准化配件进行小批量的组装生产,由于标准化配件采用的是原有某配件,只涉及部分组装工序的改变,因此在小批量试生产中,只需要验

模板工程加工及安装技术交底

、施工准备 (一)作业条件 1、板设计:根据工程结构型式和特点及现场施工条件,对模板进行设计,确定 模板平面布置,纵横龙骨规格、数量、排列尺寸,柱箍选用的型式和间距,梁板支撑间 距,梁柱节点、主次梁节点大样。验算模板和支撑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绘制全套模 板设计图(模板平面布置图、分块图、组装图、加固大样图、节点大样图、零件加工 图和非定型零件的拼接加工图)。模板的数量应在模板设计时按流水段划分,进行综 合研究,确定模板的合理配制数量。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模板拼装: (1)拼装场地夯实平整,条件许可时可设拼装操作平台。 (2)按模板设计图尺寸,采用沉头自攻螺丝将木胶板与方木拼成整片模板,按缝处要求附加小龙骨。 (3)木胶板模板锯开的边及时用防水油漆封边两道,防止木胶板模板使用过程中开裂、起皮。 3、模板加工好后,专人认真检查模板规格尺寸,按照配模图编号,并均匀涂刷 隔离剂,分规格码放,并有防雨、防潮、防砸措施。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 途 4、放好轴线、模板边线、水平控制标高,模板底口平整、坚实,若达不到要求 的应做水泥砂浆找平层,柱子加固用的地锚己预埋好且可以使用。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 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5、拄子、墙钢筋绑扎完毕,水电管线及预埋件已安装,绑好钢筋保护层垫块, 并办理好隐蔽验收手续。 (二)材料要求 1、木胶板模板:尺寸(1220 x 2440mm、厚度(9、1 2、15、18mm)(单个工程最好选用 不超过两种厚度为合理)。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2、方木:50 x 100mm 100 x 100mm方木,要求规格统一,尺寸规矩。 3、对拉螺栓:采用$ 14以上的I级钢筋(最好用HPB235),双边套丝扣,并且两边带好两 个螺母,沾油备用。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4、隔离剂:严禁使用油性隔离剂,必须使用水性隔离剂。 5、模板截面支撑用料:采用钢筋支撑,两端点好防锈漆。 (三)施工机具 1 、木工圆锯、木工平刨、压刨、手提电锯、手提压刨、打眼电钻、线坠、靠尺板、方尺、铁 水平、撬棍等。 2、支撑体系:柱箍、钢管支柱、钢管脚手架或碗扣脚手架等。 、质量要求 具体要求请参照本书“箱型基础工程”章节中“模板工程”相应部分。 、工艺流程 (一)安装柱模板 搭设安装脚手架T沿模板边线贴密封条T立柱子片模T安装柱箍T校正柱子方正、 垂直和位置T全面检查校正T群体固定T办预检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二)安装梁模板 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进行复核T搭设梁模板支架T安装梁底楞T安装梁底模板 T梁底起拱T绑扎钢筋T安装梁侧模板T安装另一侧模板T安装上下锁品楞、斜撑楞、 腰楞和对拉螺栓T复核梁模尺寸、位置T与相邻模板连接牢固T办预检文档来源网络及个人 整理,勿用作商业用途 (三)安装顶板模板

钢筋制作加工技术交底

1 制作加工参考标准规范及相关要求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1.2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1.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4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2010 1.5 《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 11G329-1 1.6 《钢筋混凝土用钢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2007 1.7《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 1.8《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 -2010 1.9 《滚扎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 JG163-2004 2.0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标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16G101-1、2、3 1.11本工程图纸相关要求及规定 ①本工程16mm≧以上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机械连接接头等级为Ⅱ级。 ②混泥土: 2 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2.1.1 凡参与接头施工的操作工人必须参加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1.2 施工管理人员首先认真熟悉施工图纸,并组织学习相关的施工规范,全面了解设计意图,提出并解决图纸与施工之间存在的矛盾,做好技术交底。

2.2 材料准备 (1)每次钢筋进场,必须报验监理并进行取样(每个炉批号或60t),经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但由于场地限制,钢筋按地下室底板、墙柱、地下室顶板必须分批按用量、规格备料进场。 (2)钢筋进场要验收其出厂合格证和材质证明及出厂标识,并标识其状态,不合格者退场。试验室按有关规定抽取试样做复试,复试后标识状态,不合格的钢筋不得使用并退场。 (3)外观检查:每批钢筋抽取5%进行检查,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凸块不得超过横肋高度,每1m 的弯曲度不大于4mm。交货时随机抽取10 根(长6m)称重,其重量偏差不得超过允许偏差。 (4)所有进场的钢筋需经项目部材料组按炉(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对有严重锈蚀和其他质量缺陷的钢筋拒绝接收。 (5)剥肋滚压直螺纹使用的套筒进场前提交型式试验报告,在套筒进场时需对其规格、数量、外观、出厂合格证做逐一检查并标识,不合格的套筒严禁使用。 2.2.2 质量要求: (1)钢筋质量要求: ①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T1499.2-2007和《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的要求,有原材质、复式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②直螺纹钢筋应先调直再下料,并宜用切断机切断,切口端面应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不得用气割下料。

零件加工工艺

目录 一.零件加工工艺 (2) 1.零件工艺分析 (2) 2.毛坯选择 (2) 3.加工方法 (2) 4.工艺路线 (3) 5.工艺装备 (3) 二.工序90的定位与夹紧方案 (3) 1.定位基准和定位方案 (3) 2.装夹方案 (3) 3.定位误差 (3) 4.夹具图示 (4) 三.数控加工(工序30、40、50、70) (5) 1.加工路线 (5) 2.数控程序 (6) 四.实训总结 (7) 附录机械工艺过程卡片 (8) 机械工序卡片 (9) 车削工序卡片 (10) 车端面工序卡片 (11) 钻孔工序卡片 (12) 磨削工序卡片 (13) 参考文献 (14)

一、零件加工工艺 1.零件工艺分析 该零件的工艺路线的特点是工序集中。 1该零件生产批量为中等批量,尺寸变化不大,因此最好选用自由锻造的圆棒。 2因零件的表面粗糙度有一部分为Ra0.8,其他为1.6,因此精加工后还需要磨削处理。 3零件中的螺纹因为尺寸精度要求不高,可以选择车削经简单复合螺纹车削完成。 4因零件需要钻沉头孔,表面粗糙度为3.2,可采用先经普通麻花钻再由平底钻完成。 2.毛坯选择 根据零件图可知,毛坯制造方式为45钢,退火处理,尺寸长宽为120*40圆棒,毛坯形状与成品相似,加工方便,省工省料。 3.加工方法 (1)选择毛坯; (2)用数控车床按图纸车削工件外形,再车螺纹,再切断;

(3)调头装夹,车端面; (4)用钻床按图纸要求加工; (5)按图纸要求磨削; 注:以上的数控车床加工采用的装夹夹具为三爪卡盘,钻床采用平口虎钳,磨削采用外圆磨削专用夹具。 4.工艺路线 10 选择毛坯 20 热处理 30车削粗加工 40 精加工 50车螺纹 60切断 70车端面 80 钻孔 90磨削 100检验 .5工艺装备 (1)数控车床,45度弯头车刀,90度车刀,断面车刀; (2)普通钻床,Φ20麻花钻Φ22平底钻,; (3)三爪卡盘,平口虎钳,游标卡尺。 二、工序50的定位与夹紧方案 1.定位基准和定位方案 由零件图可知,需要加工的表面为沉头孔,Ra=3.2,加工精度较高,加工难度低,用通用平口虎钳夹住可以达到六点定位的要求,工件各个方向的自由度均得到限制,保证装夹的紧固性,工件各面互为基准,且基准统一。 2.装夹方案 虎钳装夹,装夹时装夹外圆表面需要铜皮包裹,以保证装夹面的表面粗糙度。 3.定位误差 此道工序为外圆柱面支承定位,且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重合,可认为基准位

机械加工工艺标准流程过程描述

机械加工工艺流程详解 1.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之一,它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把较为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照规定的形式书写成工艺文件,经审批后用来指导生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体内容及所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件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等。 1.1 机械加工艺规程的作用 (1)是指导生产的重要技术文件 工艺规程是依据工艺学原理和工艺试验,经过生产验证而确定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的结晶。所以,它是获得合格产品的技术保证,是指导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文件。正因为这样,在生产中必须遵守工艺规程,否则常常会引起产品质量的严重下降,生产率显著降低,甚至造成废品。但是,工艺规程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工艺人员应总结工人的革新创造,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时地汲取国内外的先进工艺技术,对现行工艺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完善,但必须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 (2)是生产组织和生产准备工作的依据 生产计划的制订,产品投产前原材料和毛坯的供应、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与采购、机床负荷的调整、作业计划的编排、劳动力的组织、工时定额的制订以及成本的核算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作为基本依据的。 (3)是新建和扩建工厂(车间)的技术依据 在新建和扩建工厂(车间)时,生产所需要的机床和其它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格,车间的面积、机床的布置、生产工人的工种、技术等级及数量、辅助部门的安排等都是以工艺规程为基础,根据生产类型来确定。除此以外,先进的工艺规程也起着推广和交流先进经验的作用,典型工艺规程可指导同类产品的生产。 1.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 工艺规程制订的原则是优质、高产和低成本,即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争取最好的经济效益。在具体制定时,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技术上的先进性在制订工艺规程时,要了解国内外本行业工艺技术的发展,通过必要的工艺试验,尽可能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和工艺装备。 2)经济上的合理性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几种能够保证零件技术要求的工艺方案。此时应通过成本核算或相互对比,选择经济上最合理的方案,使产品生产成本最低。

模板工程技术交底资料(全过程!超详细!)

模板工程技术交底资料(全过程!超详细!) 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模板材料:模板应优先采用杨木板,模板厚度不低于15mm,墙柱模板应优先采用厚度18mm的模板。方木材料:木方应采用截面为50x100mm的标准木方,厚度方向应过压刨。 方木过压刨 2、机具、设备准备 准备齐备清理模板使用的扁铲、滚刷。 工人操作所需要的手锯、手刨、锤子、手枪钻的手持工具必须齐备,并检查其安全性能等状况。 3、劳动力准备 作业人员各种操作证件齐全。 按工作量将工人分成三组,每组20人,组长1人。 4、技术准备 模板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支撑体系设计应经过计算,并进行施工方案交底,按施工方案施工。 5、作业条件 接茬部位的浮浆已经清理干净。 主轴线以及其他控制线已经弹好。

钢筋等隐、预检工作已经完成。配模图: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模板图纸深化,确定模板标准尺寸,形成配模图及支撑系统配置图,并依据配模图定尺下料,然后方可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绘制配模图示意 二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1、施工工艺流程 模板加工→测量放线→柱模板施工→墙模板施工→梁板模板施工→质量验收→钢筋绑扎→隐蔽验收→模板拆除。 2、模板加工 模板要集中加工,必须采用精密锯木机。建议木屑加吸尘装置,杜绝楼面木屑。 模板在集中加工场统一弹线钻洞,每块模板标注正反面。加工好的模板堆放整齐,标明尺寸。 方木加工:方木使用前应过压刨,保证截面尺寸一致。 3、测量放线 在垫层、底板及楼板混凝土浇筑成型后一次性弹设轴线、十字通、墙边线、梁投影线、规方线。 二次放线:模板做好之后,控制线从结构板引上,弹在模板上,检查模板的尺寸。 控制线设置:模板放设上下口控制线,控制线距墙柱边300mm,在楼面钢筋安装前项目技术负责人需按控制线复核

模板工程技术交底最新

钢筋工程技术交底 一、工程简介 西飞职工活动中心建筑面积4900m2,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架结构,建筑耐久年限50年,建筑耐用火等级二级,抗震烈防八度,屋盖形式为螺栓球钢网架。±0.000等绝对标高393.628米(黄海系)。建筑物占地为54.3×69.33米,建筑总高度19.30米。地基为基槽开挖,挖深为-4.900米(相当于绝对标高393.628),2米厚3∶7灰土垫层,基础形式为砼独立基础、砼条形基础,基底标高为-2.900m,框架柱的砼强度等级为C40,框架梁的砼强度等级为C30,构造柱砼强度等级为C20。 二、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 1、《砼结构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03G101-1 三、质量目标 模板分项质量目标:合格 四、施工工序及流水段划分 1、模板加工→定位放线→模板安装→检查验收 施工段划分为三段○1~○5/○A~○K为一段○5~○12/○A~○E 为二段○5~○12/○E~○L为三段。 五、施工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1、材料

1.1500*500柱模采用竹胶板,700*700、800*900柱模采用定型钢 模板,看台模板及楼板模板采用多层板。 1.2支撑材料为架管、扣件、方木。 2、柱模板 ○1排架柱总高度为21.3米,分五段施工。模板采用竹胶板,每次支模高度4.8米,每根柱配2套定型模板,以利循环使用。 ○2排架柱加固系统采用里外双排架,第一层施工时必须要有斜拉杆,与地面夹角45o为宜,二层以上每拆柱模一段用钢管牢牢把双排架锁在柱子上。为避免加固系统晃动,特单独搭设双排泵管架且不与加固系统连接。 ○3柱模采用Φ12~Φ18的对拉螺栓加固,套管采用PVC管,水平方向间距400~550㎜,垂直方向间距500~700㎜,Z1采用Φ18对拉螺杆水平方向每层为4根螺杆。 ○4柱模所有拼缝全部夹双面海棉条,以防漏浆,模板加固完毕后用经纬仪复核垂直度。框架柱复核完毕后以砂浆封闭柱模底部缝隙。 ○5排架柱支撑系统(里外双排架)在每个施工段上部满铺架板作为人行通道,排架柱周围搭设工作平台,便于工人现场操作和行走。通道和工作平台挂1.5米高密目网。 3、梁、板模板 ○1梁、板模板均采用竹胶板以保证砼达到清水标准,梁采用双排支撑,为了保证顶撑两个方向的稳定性,梁高大于700时用钢管搭

机械图样中的技术要求【模板】

第13章机械图样中的技术要求 机械图样中除了有图形和尺寸外,还必须有说明产品制造时应达到的一些技术要求,如表面结构、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材料的热处理、材料的要求和说明、特殊加工要求、检验和试验说明等。本章将简述图样中的表面结构、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等技术要求。【本章重点】 ?表面结构的概念 ?表面结构的标注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极限与配合的标注 ?几何公差的基本概念 ?几何公差的标注 13.1 表面结构 表面结构是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表面缺陷和表面几何形状的总称。 13.1.1 表面结构的形成 表面结构的特性一般不是孤立存在,多数表面是由于粗糙度、波纹度及形状误差综合影响产生的结果,如图13-1所示

图13-1 表面结构特性 1.表面粗糙度的形成 表面粗糙度主要是由采用的加工方法形成的。如切削过程中,工件加工表面留下的刀痕,以及切削撕裂时的材料塑性变形等原因形成。 2.表面波纹度的形成 表面波纹度由机床或工件的绕曲、振动、颤动、形成材料应变的各种原因,以及一些外部原因等因素形成。 3.表面几何形状的形成 表面几何形状一般由机器或工件的绕曲或导轨误差引起。 提示:下面以表面粗糙度为主要评定指标,讲述表面结构具体标注使用方法。 13.1.2 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也就是物体的加工表面经过加工后遗留的痕迹,在微小的区间内形成的高低不平程度。在放大镜下显示的情况,如图13-2所示。 图13-2 表面微观结构

2. 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 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轮廊最大高度(Rz )等参数,使用时优先选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参数。 (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的概念及数值 在取样长度lr 内,沿测量方向的轮廓上,各点到基准线的距离Zi 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称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如图13-3所示。 图13-3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公式表示为: ?=lr dx x Z lr Ra 0|)(|1 或: ∑=≈n i i Z n Ra 1 ||1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的数值,一般可从如表13-1所示中选取。 表13-1 Ra 的数值(μm ) (2) 轮廓最大高度(Rz )的概念及数值 在取样长度lr 内,最大轮廓峰高Zp 与最大轮廓谷深Zv 之和,称为轮廊最大高度。如图13-4所示。

模板加工制作技术交底

墙体模板组装完毕后,在其背楞竖向主龙骨上用电钻打孔,穿Ф环。并用红黄油漆标识内外模板型号,模板配制如下图所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墙体阴角处阴角模配制如下图: 框架柱模板配制如下图: 16钢筋,在边缘方木的内 侧用100mm的钢筋头限位。 搭接长度不小于2米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梁侧模配制:梁侧模高度等于梁高减顶板砼厚度减竹胶板厚度(模板竹胶板压在梁侧模上。 500mm吊模模板配制高530mm,配制方法同2.3.2 门窗洞口模板配制采用竹胶板木骨架组拼,面板为12mm竹胶板, 木方,根据洞口的高度增设水平支撑,门窗洞口模板配制如图: 圆弧墙体模板的配制:圆弧墙体的模板采用[10#槽钢,由厂家按设计的半径加工好后,在现场进行配制成大模板,大模的配置高度为6米,宽度不大于 [10#槽钢,间距为1200mm,中间加50× 设计半径加工成圆弧形),间距不大于200mm,面板采用12mm厚的竹胶板,竹胶板和槽钢之间的连接采用螺栓,与方木之间的连接采用圆钉。槽钢外侧加竖向φ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零件加工检验标准

零件加工(预加工)检验标准(工艺标准) 1.零件加工依照作业规程(加工规格书)或样板(或样品)进行。 2.零件整形、剪脚的外形/尺寸需与作业规程(加工规格书)一致或通过样板(或样品)确认零件的整形、剪脚外形/尺寸满足基板的装配要求。 3.以下为零件加工的通用检验标准,个别零件在作业规程、规格书、图面中有其他加工要求的,检验时请参照作业规程、规格书、图面的具体要求。 No项目图示接收条件 等级/判定 备注等级1等级2等级3 1引脚成形-弯 曲 ①焊锡珠②焊缝 1.从元件本体,球状连接部分或 引脚焊接部分到器件引脚折弯 处的距离(L),至少要相当于一 个引脚直径或厚度,但不能小于 毫米. 2.元件引脚的最小向内弯曲半 径满足下表(7-1)的要求 注:矩形引脚使用厚度(T) 3.引脚不能弯曲或破裂 引脚直径(D) 或厚度(T) 最小向内 弯曲半径 (R) <1D或1T 或 >2D或2T OK OK OK 1引脚成形-弯 曲 1.向内弯曲半径不能满足表7-1 的要求 OK OK*NG *表示过程 警示

2.元件引脚折弯处距元件体的 距离,小于引脚的直径或毫米两 者中的较小者OK OK*NG No项目图示接收条件 等级/判定 备注等级1等级2等级3 1引脚成形-弯 曲 1.元器件的本体、球状连接部分 或引脚焊接部分有裂缝 NG NG NG 2 引脚成形-压 力释放1.成形引脚提供压力释放 2.元件体外面的元件引脚与主 体轴大约平行 3.元件引脚进入通孔约与板面 垂直 4.由于压力释放弯曲的类型导 致元件中心偏移OK OK OK 2 引脚成形-压 力释放 1.引脚弯曲离主体密封处小于 一个引脚直径 OK OK*NG *表示过程 警示 裂缝

钢筋后台制作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表 编号 C2-1 工程名称华泰靖江花园小区 #楼交底日期 施工单位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项工程名称钢筋工程 交底提要钢筋后台制作技术交底 1、作业准备 1.1 技术准备 (1)认真审图,了解设计意图,检查施工图是否完整、齐全,是否符合国家规范和强 制性条文的要求。 (2)各分包单位由专人按设计图纸和相关施工规范、设计变更进行翻样,钢筋配料单 经本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方可用于钢筋加工和绑扎。如遇到紧急设计变更,且变更部位正在施工、准备以及变更部位已经施工完毕的,钢筋翻样可做紧急处理。 (3)钢筋翻样进行前,总包负责将各分区之间的钢筋任务划分、钢筋接头位置明确, 并形成书面交底下发。 1.2 物资准备 材料主要有:钢筋、直螺纹套筒、垫块、火烧丝等。本工程大量使用三级钢筋,需提前与厂家进行订货,同时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的需要,及时组织钢筋进场,不同级别钢筋必须分类摆放标识,不得混用。 1.1.1钢筋管理规定 钢筋进厂后按规格分类码放整齐。码放场地应坚硬、平整,并设置钢筋堆放台, 已检验合格的钢筋方可进行加工使用。检验不合格钢筋严禁用于工程上,并尽快做退场处理,同时要做好不合格品的处理记录。 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它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技术交底记录表 编号 C2-1 工程名称华泰靖江花园小区 #楼交底日期 施工单位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项工程名称钢筋工程 交底提要钢筋后台制作技术交底 1.1.2钢套筒 ?钢套筒:原材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或其他型式检验确定符合要求的钢材。(钢套筒选用保定金地有限公司生产的钢套筒) ?钢套筒进场应有材质证明书及出厂合格证。 ?钢套筒表面不得有裂缝、折迭、结疤等缺陷。 ?钢套筒允许偏差 尺寸:长度≤±1㎜,外径≤士0.5㎜;内径≤士0.2㎜,同一断面壁厚差≤土0.2㎜。 1.1.3垫块 基础底板采用40厚的大理石垫块,梁、柱、墙及顶板采用成品塑料垫块。 2、钢筋加工 2.1 钢筋加工一般要求 ?钢筋的加工:钢筋加工必须按照经批准的钢筋配料单进行加工,加工好的钢筋必须分类码放整齐并做好标识,标明其规格、型号、使用部位,并尽可能堆放在 塔吊回转的半径范围内,严禁乱堆乱放; 2.2 钢筋的加工流程:除锈→调直冷拉→切断→成型 (1)钢筋除锈:对于钢筋表面的浮锈采用除锈机进行除锈,少量时采用人工除锈。(2)钢筋调直:对于热轧盘条钢筋采用调直冷拉机进行冷拉拉直,冷拉率不大于4%。 审核人交底人接受交底人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存一份。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它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模板工程专项操作技术要求要点

《鞍山市金银花市民广场项目》模板工程专项操作技术方案 施工单位:辽宁东建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3月16日

施工方案(措施)审批表

模板工程专项操作技术方案依据国家规范、规程、安装工程依据及辽宁地方标准。 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 2)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 JGJ300-2013 3)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DB21/900.5-2005 依据工程结构质量对模板的基本要求(模板尺寸准确,板面平整;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和侧压力,以及在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构造简单,装拆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和混凝土的浇筑、养护;并在满足塔式起重机起重量要求、施工便利和经济条件下,应尽可能扩大模板面积、减少拼缝等)进行模板的选型、设计、强度验算、细部处理、安装就位等施工策划。

一、模板设计和制作 模板的选型、设计和配板是关系到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以模板体系的选型为重点,综合考虑工程的结构形式和特点、层高变化和经济投入等等诸多因素进行模板的配板和设计,同时加强对阴阳角、模板接缝、梁墙节点、梁柱节点、梁板节点、楼梯间模板设计、门窗洞口模板等节点部位模板的加工、拼装,才能最终实现混凝土的良好观感质量。 1.面板材料宜选用钢材、胶合板、竹胶板、塑料等。模板支撑宜选用钢材(型钢、钢管)或钢木结合。选用木材以较好强度和形变小进行控制。见附图。 2.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依据工程结构形式、各项荷载、地基土类、施工方法等条件进行,并应符合国家相应规范、标准。 3.模板结构构造合理,强度、刚度满足要求,牢固稳定,拼缝严密,规格尺寸准确,便于组装和支拆。封闭型模板宜加排气孔。 4.新模板使用前,应检查验收和试组装,并按其规格、类型编号和注明标识(模板清理和养护)。 5.模板设计规格类型和制作数量,应兼顾其后续工程的适用性和通用性,宜多标准型、少异型,多通用、多周转,不断改进和创新。 6.采用毛面混凝土模板,内衬网格布、铁丝(钢板)网,应与内模固定牢固,既便于拆模或揭除,又要防止振捣移位、滑落。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资料

第五节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方法等的工艺文件。 它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将最合理或较合理的工艺过程,用图表(或文字)的形式制成文本,用来指导生产、管理生产的文件。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内容及作用 工艺规程的内容,一般有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各工序基本加工内容、切削用量、工时定额及采用的机床和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模具)等。 工艺规程的主要作用如下: 1.工艺规程是指导生产的主要技术文件。合理的工艺规程是建立在正确的工艺原理和实践基础上的,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因此,它是获得合格产品的技术保证,一切生产和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2.工艺规程是生产组织管理工作、计划工作的依据。原材料的准备、毛坯的制造、设备和工具的购置、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劳动力的组织、生产进度计划的安排等工作都是依据工艺规程来进行的。 3.工艺规程是新建或扩建工厂或车间的基本资料。在新建扩建或改造工厂或车间时,需依据产品的生产类型及工艺规程来确定机床和设备的数量及种类,工人工种、数量及技术等级,车间面积及机床的布置等。 二、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原始资料 一)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 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劳动消耗和最低的费用,可靠加工出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的零件。同时,还应在充分利用本企业现有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保证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并且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二)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1.产品零件图样及装配图样。零件图样标明了零件的尺寸和形位精度以及其他技术要求,产品的装配图有助于了解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作用,所以,它们是制定工艺规程的基础。 2.产品的生产纲领。 3.产品验收的质量标准。 4.本厂现有生产条件,如机床设备、工艺装备、工人技术水平及毛坯的制 造生产能力等。

模板加工技术交底

对拉螺杆加工 外墙及人防层密闭墙止水螺杆的加工制作对下道工序施工是否便利很重要。如图:

地下人防层内墙体不允许有孔洞出现,因此对墙体模板的螺栓也不应预留套管,人防层墙体截面控制应在螺栓上设置,不得单独采用定位筋,采用以下螺杆进行加固: 其他部位穿墙螺杆均采用通丝螺杆,螺杆长度为墙厚加600mm(每端不小于300mm尺寸。 模板截面控制定位筋加工 为有效控制墙体截面,防止单棍定位钢筋陷进面板内,施工前加工如下形式的定位筋:

(2)阴阳角制作

(3 )接缝制作 模板配制用料要求: 模板采用15厚多层板和50 X 100木方配制,根据模板加工图编号进行下料, 墙、顶大块模板应尽 量多采用整张多层板配制,切割余小的小块多层板板料应配制在梁底与梁帮及各洞口上,小构件模板 严禁采用整张模板配制。 木方采用50X 100,木方长度下料也应按加工图要求用料整体考虑,长短木方不得随意切割,严 禁长材短用,尽可能的长短材料合理搭配,最终达到模板配制完成后无剩余短料为最好。 模板搭接应合理错开搭接,搭接位置应布置在受力范围小的地方。模板接缝应严密,接缝位置应 尽量避开边角部位及受力较大的位置。 模板制作,应保证规格尺寸准确,棱、角平直光洁,面层平整,拼缝严密。采用封闭型模板宜设 置排气孔;采用清水饰面混凝土的模板,其板面拼缝痕迹和棱角应不损坏或不影响清水饰面效果。 楼梯踏步、门窗洞口护角及变形缝位置的模板应在专业厂家加工,应提前制定加工计划,不得影 响现场施工进度要求。 3. 质量标准: 严格按照设计进行模板的加工,不得随意更改,保证设计的刚度和强度以及节点设计效果。 严格控制加工尺寸,保证结构各部分形状尺寸的正确。 严格控制模板加工精度,保证模板表面平整、方正,接缝严密,采用企口加海绵条工艺。 木模板加工时,龙骨之间、龙骨与模板之间、模板之间的接触面应刨平刨直,保证其间的接触严 拼缝作法示意 拼缝作法示意

钢模板技术通用规范.docx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模板加工技术通用规范 (内控文件 . 通用型) 一、下发文件说明 1.本次下发的文件共页,详见图纸清单: 2.生产加工技术交底:页;加工图纸:模板图块页,桁架图块页,整体组装 图块页。 二、产品说明及工期要求 1.图纸内容:(详见《图纸目录》)。 2.供货产品:(详见《柯达表》)。 3.供货日期:(详见《工程指令单》)。 三、产品拼装说明 1.总说明:每加工顺序完成后均应试拼装,所有产品加工完成后须进行总装(含所有的桁 架、斜对拉螺栓、连接螺栓等各类配件)检查,法兰(企柱)孔必须全部对正,合格后 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 2.场内拼装注意事项:大板块的模板尺寸大、平面外刚度不能完全满足场内组拼调整的各 工况要求,组拼时应采取附加措施防止、减少模板的变形。 3.如有桁架时,每榀桁架应逐一试拼,经调整无误后,形成检验记录,编号予以标识。 4.加工过程中或产品最终成型后,若有和设计不符之处,须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相关的 影响性分析和评价,并给出处理措施。 四、加工重点说明 1.【须特别控制项目】:因模板周转次数较多,必须保证焊接质量。 2.未注明的模板法兰、企柱孔为φ 22,用 M20*70 螺栓连接(如无特殊说明,法兰与企柱的 连接螺栓均为级 M20,节点板处加强连接螺栓为级 M20)。 3.除特殊注明外,法兰、企柱拼缝处均采用平口连接,平口连接面板超出法兰、企柱边~ 1mm,保证面板连接紧密。 4.定位销板的安装位置需严格参照定位销图纸中的“定位销安装示意图” ,需配装时进行逐一安 装;定位销规格为通用型,图纸不另行说明,除非对规格进行更新。 5.所有规则面板均需铣边,不规则板采用打磨,以消除剪切或火焰切割边的不平整。

钢筋加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记录 2015年 3月 31 日工程名称钢筋加工作业交底地点会议室 交底组织单位交底负责人 施工单位钢筋工班接收负责人 交底内容: 一、目的 明确钢筋加工的技术要求及安全注意事项,规范现场操作的标准化,确保钢筋加工尺寸标准、质量合格。 二、加工总工艺流程 (一)、总工艺流程图: 钢筋领料 钢筋焊接 钢筋调直、切断钢筋直接切断钢筋弯制 各规格钢筋批量加工 各截面钢筋网片批量加工 各规格钢筋分批装筐堆放入库

三、钢筋加工 (一)施工准备 I 作业条件 1、焊工必须持证上岗。 2、作业现场要有安全防护、防火、通风措施,防止发生触电、火灾、中毒及烧伤等事故。 3、正式焊接前,各个电焊工应对其在工程中准备进行电弧焊的主要规格的钢筋各焊3个模拟试件,做拉伸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参加施工作业。 II材料要求 1、钢筋:钢筋的级别、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产品合格证、出厂检测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进口钢筋还应做化学试验及可焊性试验,结果符合要求。钢筋表面应清洁无裂纹、老锈和油污。 2、钢材:预埋件用的钢板不得有裂纹锈蚀、变形。 3、焊条: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表皮无裂缝、气孔、凹凸不平等缺陷。 b.焊接过程中,电弧应燃烧稳定,药皮熔化均匀,无成块脱落现象。 c.焊条必须根据要求烘干后再用。 Ⅲ施工机具 电焊机、电缆、电焊钳、面罩等。 (二)钢筋切断 (1)切断工艺流程: 备料→划线(固定挡板)→试断→成批切断→堆放。

(2)切断技术要求: 1、备料 备料时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进行长短搭配,一般要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浪费。 2、固定挡板 在切断机和工作台(用槽钢制作,槽钢选用120×60×4的等边槽钢)固定的情况下,在槽钢上设置可固定断料的活动挡板,下料时以切断机的固定刀口作为起始线,活动挡板作为末端,为了取料方便,可在距离固定刀口600mm远处断开槽钢大约一个人的拳头大小距离。 3、切断 ①钢筋切断机固定刀片与冲切刀片间必须有合适的间隙(以1-2mm 为合适),刀刃要磨成一定的角度。 ②将切断钢筋的长度在槽钢上作出标志,沿标志准确固定挡板(挡块须要有一定的宽度,大约有50mm宽的防弹措施,要能保证钢筋在切断时不能从槽钢中弹出),将钢筋端头顶齐,如有弯折部分要先将弯折部分切断再顶齐。 ③钢筋端头在顶到活动挡板固定的情况下,将钢筋放入切断机刀口切断。为防止差错,要先试断一根,检查合格后,再成批切断。 (3)切断质量要求: 钢筋的断口严禁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切断后的钢筋长度,其允许偏差±5mm;在钢筋切断配料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缩头或严重的弯头,外观不合格的对焊接头等必须切除。一次切断钢筋根数严禁超过机械性能规定范围。 (4)切断操作安全注意事项 1、当机械运转时,任何情况下严禁触及运转部分,特别不要将手

钢模板生产技术条件

钢模板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说明了钢模板的组成、结构形式;规定了钢模板的设计要求、加工制作要求、检验方法及标志、保管和运输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JGJ 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 74-2003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 GB 50113-2005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5117 碳钢焊条 GB/T 5118 低合金钢焊条 GB/T 5780 六角头螺栓C级 GB/T 5782 六角头螺栓 GB/T 1229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母 GB/T 1230 钢结构用高强度垫圈 GB/T 1228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 GB/T 8110-1995 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 3 钢模板组成基本规定 3.1 钢模板应由面板系统、支撑系统、操作平台系统及连接件等组成。 3.2 组成钢模板各系统之间的连接必须安全可靠。 3.3 钢模板的支撑系统应能保持钢模板竖向放置的安全可靠和在风荷载作用下的自身稳定性。 3.4 钢模板应能满足现浇混凝土体成型和表面质量效果的要求。 3.5 钢模板结构构造应简单、重量轻、坚固耐用、便于加工制作。

3.6 钢模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应能整装整拆,组装便利,在正常维护下应能重复周转使用。 4 钢模板的设计要求 4.1 一般规定 4.1.1 钢模板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质量要求及施工设备和材料等结合施工工艺进行设计。 4.1.2 钢模板中的钢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017《钢结构设计规范》。大模板、滑升模板等的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50113《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的相应规定。 4.1.3 钢模板设计时板块规格尺寸宜标准化。 4.1.4 钢模板各组成部分应根据功能要求采用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进行设计计算。 4.1.5 钢模板设计时应考虑运输、堆放和装拆过程中对模板变形的影响。 4.1.6 钢模板设计时应考虑组装方便变捷,连接处采用定位销孔,每条接缝处不少于3个定位销孔,定位销及孔结构见示意图。 定位销及孔示意图 4.1.7 钢模板设计最终应达到的要求有:签字齐全的设计图纸(总图、零件图、细部拆分图)、工装图、排料图、工艺图、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书等技术文件,必要时,应有刚度、强度、稳定性的核算。 4.2 材料选用 4.2.1 为保证模板结构的承载能力,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应根据模板体系的重要性、荷载特征、连接方法等不同情况,选用适合的钢材型号和材性,且宜采用Q235钢和Q345钢。 4.2.2 模板的钢材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4.2.2.1 钢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700《碳素结构钢》和GB/T159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规定。 4.2.2.2 手工电弧焊接用的焊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T5117《碳钢焊条》或GB/T5118《低合金钢焊条》中的规定。

生产线技术要求模板

技术要求

一、设备用途及基本要求 1. 本设备为钛合金接头类卧式精密加工生产线,主要用于飞机结构零件的加工。(1)*本设备包括:钛合金五坐标卧式加工中心2台,钛合金四坐标卧式加工中心2台,自动化生产线搭建1套(含自动化物流运输系统1套、生产线总控系统1套、集中排屑处理系统1套、集中切削液处理系统1套、集中刀具配送系统,满足4台机床组线要求)。 (2)五坐标卧式加工中心能实现五轴联动,完成粗、精铣削加工及孔加工。(3)四坐标卧式加工中心能实现四轴联动,完成粗、精铣削加工及孔加工。 (4)*整条产线设备在硬件和软件上兼容配套,能进行数据通讯,能与甲方的相关软件进行集成,并提供必要的数据接口,满足甲方软件系统同一架构要求。 2. *零件进入装夹区域后,整个零件的定位、装夹、完工卸载满足人工水平装卸,运输移动、缓存存放、加工等过程均采用自动化方法进行。人工操作应具有装夹工件助力系统。 二、技术要求及主要规格参数 (一)符合标准及制造符合性要求 1. 设备的设计、制造应符合ISO国际标准、国际电气标准(IEO),CE标准,符合中国的有关安全标准GB/T8196,GB5226.1,GB2894。 2. 设备工作区封闭,应符合GB15760-2004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 3. 设备噪音及检测符合GB15760-2004GB/T16769国家标准,噪声≤80dB(A)。 4. 防爆、防静电、防雷功能应符合原产国和中国的相关安全标准。 5. 设备所有零部件和各种仪表的计量单位应全部采用(SI)国际单位标准。 6. 涉及安全的标识应采用简体中文。 (二)自动化生产线主要技术要求 1. *设备周围配有安全防护栏,具有危险区域保护系统。 2. *所有运动部件必须提供易于操作的润滑接口(含油润滑和脂润滑)。 3. 交换工作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