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D、A、C)

6、(B、A)

7、(C)

8、(C)

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肌肉纤维是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

2、肌原纤维最基本的结构是肌小节。()

3、在肌小节中肌肉收缩时明带和暗带在变化。()

4、温度对肌肉的伸展性和粘滞性没有影响。()

5、肌肉不是一个弹性体而是粘弹性体。()

6、引起肌肉兴奋的条件是强度。()

7、阈值越高肌肉的兴奋性越高。()

8、利用时越长组织的兴奋性越低。()

9、时值是评定组织收缩的一个重要指标。()

10、膜电位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11、静息电位水平为+70mv—+90mv。()

12、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表示组织兴奋达最高水平。()

13、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表示组织的兴奋达最低水平。()

14、动作电位产生的一瞬间形成膜外为正膜内为负。()

15、兴奋在神经上传导随神经延长而衰减。()

16、兴奋在神经肌肉上的传导实际就是局部电流的传导。()

17、运动终板是运动神经未稍的接点。()

18、运动终板神经未稍释放乙酰胆碱。()

19、终板电位不等于动作电位。()

20、兴奋是电变化过程而收缩则是机械变化。()

21、兴奋一收缩耦联中Na起了重要作用。()

22、横桥与肌凝蛋白结合导致了收缩开始。()

23、最大收缩与刺激强度呈现正比。()

24、一次电刺激可产生一次强直收缩。()

25、等长收缩不表现为作功。()

26、等张收缩时肌肉张力不变。()

27、初长度增加肌肉兴奋性增加。()

28、红肌属慢肌具有耐力较强的特点。()

29、毛细血管丰富而收缩速度快是快肌的特点。()

二、选择题:

1、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是()。

A、肌腹

B、最小肌肉群

C、肌纤维

D、肌腱

2、阈刺激值要求较低意味着该组织的兴奋性越()

A、越低

B、越高

C、不变

D、改变

3、时间阈值是指能引起组织兴奋的()作用时间。

A、最长

B、最短

C、延迟

4、强度时间曲线是反映组织()的曲线。

A、兴奋性

B、收缩性

C、延迟性

5、固定刺激时间,改变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强度叫()。

A、时间强度

B、阈强度

C、阈上强度

6、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而形成静息状态下的膜电位差。

A、K+外流

B、K+内流

C、Na+外流

D、Na+内流

7、膜电位差的特征是()

A、内正外负

B、外正内负

C、电位为零

8、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的流动而引起暂时性的电位逆转形成去极化。

A、Na+

B、K+

C、Ca+

9、动作电位而形成的逆转电位特征为()

A、内正外负

B、内负外正

C、电位不变

10、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过程是由于()而使电位恢复到原来水平。

A、K+外流

B、K+内流

C、Na+外流

11、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水平前微小而缓慢变动为()。

A、后电位

B、零电位

C、局部电位

12、动作电位恢复后钾离子和钠离子的恢复依赖于()。

A、钠钾泵

B、浓度差

C、化学结合

13、运动终板神经末稍释放的神经递质为()。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14、运动终板神经末稍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肌膜受体结合后首先产生()。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终板电位

15、肌肉由兴奋过程转为收缩过程称为()。

A、兴奋过程

B、收缩过程

C、兴奋—收缩耦连过程

16、兴奋—收缩耦连过程的连接因子是()。

A、Ca++

B、Na+

C、K+

17、构成骨骼肌肌原纤维的主要蛋白是()

A、肌凝蛋白

B、肌纤蛋白

C、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

18、肌原纤维中直接与收缩有关的蛋白质是()

A、肌凝蛋白

B、肌纤蛋白

C、肌凝蛋白和肌纤蛋白

19、肌原纤维中粗丝是由()组成。

A、肌纤蛋白

B、肌凝蛋白

C、原宁蛋白

20、肌肉收缩时是()相结合。

A、肌凝蛋白与肌纤蛋白

B、原宁蛋白与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与Ca++

21、肌肉收缩过程中是()在移动。

A、肌凝蛋白

B、肌纤蛋白

C、原宁蛋白

22、肌肉收缩时的能量直接来源于()。

A、ADP

B、AMP

C、ATP

23、给予高频率的连续刺激肌肉可产生()。

A、多个单收缩

B、一个单收缩

C、强直收缩

24、肌肉收缩力量的大小与刺激强度呈现()。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毫无关系

25、如果刺激强度不变,肌肉收缩时所需要刺激时间越长,该肌肉的兴奋性越()

A、高

B、低

C、不变

D、缩短

26、当达到最大收缩时给予较强刺激肌肉收缩()。

A、可继续增大

B、可减弱

C、不改变

27、肌肉强直收缩后,如果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肌肉的收缩能力则()。

A、降低

B、提高

C、不变

28、肌肉收缩时张力改变而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为()。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29、肌肉收缩时长度改变而张力不变的收缩形式为()。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强直性收缩

30、肌肉收缩前适度拉长可增加()

A、初长度

B、兴奋性

C、伸展性

31、肌肉的初长度增加,在一定范围内与肌肉收缩力呈()。

A、反比

B、正比

C、不变

32、超过肌肉最适初长度后,肌肉的收缩能力将()。

A、继续提高

B、不变

C、下降

33、人体骨骼肌纤维大概可分为()

A、红肌和白肌

B、白肌和快肌

C、红肌和慢肌

34、快肌的生理特点是()

A、收缩快易疲劳

B、收缩慢不易疲劳

C、收缩快不易疲劳

35、收缩速度慢但持续收缩时间较长的肌肉类型是()

A、红肌纤维

B、白肌纤维

C、快白肌纤维

36、肌肉的兴奋与收缩是一种具有()生理特性的过程。

A、互换

B、相同

C、不相同

37、肌肉是一种不完全的弹性体这是由于()所致。

A、伸展性

B、收缩性

C、粘滞性

38、刺激时间延长则所需刺激强度下降在一定条件下()。

A、不能成为正比关系

B、波动关系

C、能够成为正比关系

39、时值与时间阈值是()的概念。

A、可相提并论

B、可互换的

C、不可相提并论

40、静息电信位是在()记录到的一种电位差。

A、膜外

B、膜中间

C、膜内

41、超射电位发生于动作电位的()过程。

A、去极化

B、复极化

C、复极化后

42、动作电位产生时,膜内外电位平衡后,电位的变化仍未停止是因为()。

A、浓度差动力

B、电位差动力

C、浓度差和电位差动力

43、动作电位复极化后离子的恢复是()。

A、平息过程

B、波动过程

C、耗能过程

44、神经冲动的传导就是一个一个()的传播。

A、静息电位

B、超射电位

C、动作电位

45、神经冲动的传导()电流传导的衰减性。

A、具有

B、不具有

C、产生

46、有髓鞘纤维的神经冲动传导要()无髓鞘纤维。

A、等于

B、慢于

C、快于

47、终板电位是一种()电位。

A、可扩布性

B、后电位

C、局部

48、终板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量与()成正比。

A、神经冲动

B、静息电位大小

C、神经递质释放量

49、终板乙酰胆碱的作用()。

A、持续较长时间

B、直到下一次冲动到来

C、很快被清除掉

50、肌纤维中三联管系统是()。

A、肌细胞的独立结构

B、肌原纤维的延续部分

C、肌细胞膜延续部分

51、终池Ca++在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与()相结合。

A、肌凝蛋白

B、肌纤蛋白

C、原宁蛋白

52、兴奋——收缩耦联中Ca++的释放其动力来源于()。

A、神经递质

B、浓度差

C、动作电位

53、肌小节收缩时,各光带中()变化最为明显。

A、暗带

B、H带

C、明带

54、横桥结合肌纤蛋白完成一次收缩需()。

A、一次完成

B、摆动、结合数次

C、多次摆动结合

55、在实际肌肉收缩过程中完全的等张收缩()。

A、可变化

B、存在

C、不存在

56、在一定范围内肌肉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力量()。

A、减小

B、增加

C、缓慢

57、快白肌和快红肌的共同特征是()。

A、收缩速度快,Hb含量丰富

B、运动神经元大,酵解酶活性高

C、线粒体酶活性高,放电频率高

三、概念题:

1、阈刺激

2、基强度

3、时值

4、膜电位

5、动作电位

6、等长收缩

7、等张收缩

8、利用时

9、肌肉的粘滞性

10、时值

11、终板电位

12、前负荷

13、后负荷

四、简答题:

1、肌肉的物理特性有哪些?

2、肌肉的生理特性有哪些?

3、引起神经——肌肉兴奋的条件是什么?

4、强度时间曲线有什么意义?

5、膜电位与动作电位有什么区别?

6、简述神经冲动在神经干上的传导。

7、什么是兴奋——收缩耦联?

8、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有何区别?

9、单收缩包括哪几个过程?

10、前负荷对肌肉收缩有何意义?

11、后负荷对肌肉收缩有什么影响?

12、肌电图测定有何意义?

五、问答题:

1、试述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2、试述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3、说明兴奋在神经的传导过程。

4、谈谈神经的兴奋是如何可传递给肌肉的。

5、试述肌肉收缩时的滑动原理。

6、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分类的?这种分类对体育运动实践有何意义。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26、(+)27、(—)28、(+)29、(—)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B)

3、(B)

4、(A)

5、(B)

6、(A)

7、(B)8、(A)9、(A)10、(A)11、(A)12、(A)

13、(B)14、(C)15、(C)16、(A)17、(C)18、(C)19、(B)20、(A)21、(B)22、(C)23、(C)24、(A)25、(B)26、(B)27、(C)28、(A)29、(B)30、(A)31、(B)32、(C)33、(A)34、(A)35、(A)36、(C)37、(C)48、(C)39、(C)40、(C)41、(A)42、(C)43、(C)44、(C)45、(B)46、(C)47、(C)48、(C)49、(C)50、(C)51、(C)52、(C)53、(C)54、(C)

55、(C)56、(A)57、(B)

四、简答题答案:

1、肌肉具有伸性,弹性和粘滞性三个物理特性。

2、肌肉具有兴奋性和收缩性两大生理特性,兴奋性是电变化过程,收缩性是机械变化过程。

3、引起神经——肌肉兴奋需要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和刺激时间。

4、强度——时间曲线的意义在于说明引起组织兴奋强度再大也需要一定的刺激时间,或刺激时间再长也不能小于一定的刺激强度。

5、静息电位是细胞膜静息时膜内外存在的电位差,其特征为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动作电位是细胞膜接受刺激后出现的一种电位波动,其特征是膜外为负,膜内为正。

6、刺激部位产生动作电位局部为外负内正,而周围未受刺激部位仍保持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水平,这样已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产生电位差引起电流,电流沿神经干传导。

7、神经冲动传至三联管外引起终池Ca++释放,Ca++与原宁蛋白结合解除了肌纤蛋白抑制,肌纤蛋白与肌凝蛋白结合收缩过程开始,这种Ca++将兴奋与收缩结合的过程称为收缩兴奋耦联。

8、不完全强直收缩是刺激落在前次收缩的舒张期内,有波峰曲线,而完全强直收缩是刺激落在每次在收缩期内肌肉保持续缩短状态,收缩曲线为一条直线,没有波峰可见。

9、一次单收缩包括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10、在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增加可拉长肌肉,增加肌肉收缩的初长度,因而增加肌力。

11、后负荷指肌肉收缩后所遇到的负荷,后负荷增加肌肉收缩张力增加,而收缩速度减慢。

12、肌电图可测定两方面机能,一方面可测定神经系统运动单位的募集,另一方面可了解肌肉本身的兴奋特征。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膜电位的产生需具备两个条件:离子浓度差和细胞膜的选择通透性,在静态状态下细胞膜允许K+通透,而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K+顺着浓度差由膜内向膜外扩散,使膜外正电位升高而膜内显负电位。当膜外的正电位增高到足以阻止浓度差驱使K+外流时,K+外流便停止,电位达到平衡。所以静息膜电位又称K+平衡电位。

2、(1)当细胞膜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便依浓度差和电位差向膜内迅速扩散使电位逆转,形成膜内为正,膜外为负的去极化时相。

(2)随着膜对Na+通透性停止,对K+通透性增加,K+便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驱动下迅速流向膜外使电位很快恢复至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的原有电位水平,这一过程称为复极化。

(3)电位复极化后一部分Na+流向膜内,同时有一部分K+流向膜外为维持膜内外的离子平衡,膜上的K+—Na+泵启动,消耗能量将Na+泵出膜外,同时将K+泵入膜内。

3、(1)当神经受到刺激时受刺激局部产生动作电位形成膜外为负,膜内为正的局部电位。

(2)未受刺激部位仍保持静息膜电位水平,即外正内负。

(3)已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形成两个电偶极子,产生电场,电场中电解质流动便产生电流,这个电流又刺激邻近未兴奋部位使其兴奋,如此下去兴奋便沿整个神经干传导。

4、运动神经末稍去极化,改变神经膜的通透性,使Ca++进入末稍导致突触小泡破裂,释放乙酰胆硷(Ach),Ach与终膜受体相结合,终板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时便引起动作电位,动作电位便沿肌细胞膜传导下去。

5、Ca++与原宁蛋白结合解除了对肌纤蛋白的抑制作用,使位点暴露,肌凝蛋白质的横桥与肌纤蛋白位点结合同时激活ATP酶,分解A TP,获得能量使横桥扭曲拉动肌纤蛋白向肌节M线滑行插入粗丝,使整个肌小节缩短。

6、肌纤维分为红肌(慢肌)和白肌(快肌),在快肌中可分为三个亚型:快红肌、快白肌和中间型。由于不同的肌纤维类型在收缩性上的生理差异对不同的运动项目有直接的影

响,红肌纤维比例较高者有利从事长时间运动的耐力项目,而白肌纤维比便较高者在短距离,高强度或爆发性力量的项目具有优势。

7、组成肌肉的最基本单位是肌纤维(肌细胞),每一根肌纤维有其独立的生理特征,而且具有不同的兴奋性。当刺激强度较小时,兴奋性较高所需要阈值较低的肌纤维首先兴奋收缩,产生较小的力量。随着刺激强度增大,兴奋性居中的肌纤收缩,刺激强度继续增大,兴奋性较低的肌纤维也参与工作使肌肉力量进一步增大,从而形成肌肉力量的等级性。

第二章血液

一、是非判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人体内占体重百分比最多的是体液。()

2、在体液中细胞外液占的百分比最多。()

3、血液属于细胞外液。()

4、粘滞性对血流速度和血压都有影响。()

5、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分子或颗粒数目无关,而与分子或颗粒大小有关。()

6、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

7、血浆中的固体物质主要是血浆蛋白,红细胞中的固体物质主要是血红蛋白。()

8、血液属于结缔组织中的一种。()

9、内环境的恒定是指血液理化因素的恒定。()

10、在体液中细胞内液占的百分比最少。()

11、内环境是指机体细胞内液。()

12、血红蛋白是由珠蛋白与高铁血红素组成的。()

13、血液是由血浆与红细胞组成的。()

14、正常成人的血量占体重的3—5%。()

15、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只有小部分的血量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而大部分血量储存在内脏静脉及皮下静脉中,用以运动时血液重新调配。()

16、人体失血后,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在二周内就可以完全恢复。()

17、血液粘滞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的含量,而与血细胞的数量无关。()

18、血浆晶体渗透压是由血浆蛋白所产生的。()

19、当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会升高。()

20、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会发生皱折现象。()

21、血浆晶体渗透压对水分出入毛细血管起调节作用。()

22、人体进行登山运动时血液滞粘性会增大。()

23、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抗碱能力远远大于抗酸能力。()

24、血液中的缓冲对以H2CO3与NaHCO3最为重要。正常情况下二者比值保持20:1的范围。()

25、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26、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人与一般人相比红细胞数量没有差异。()

27、血液中缓冲酸性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钠(NaH2PO4)。()

28、运输O2与CO3是血红蛋白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

29、Hb数量与运动员有O2运动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0、高原训练时,运动员可出现红细胞比容增多,是由于氧分压过低导致体内RBC生成增多所致。()

31、人体进行轻微活动及处在赛前状态时,白细胞分类中呈现中性粒细胞增多现象。()

32、血细胞占全血中的40—50%。()

33、血浆是指血液凝固后渗出的黄色澄清液。()

34、红细胞数在一日之内,可以有较大的生理变动范围。()。

二、选择题:

1、血液和淋巴液是属于()。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2、正常男子的红细胞平均值为()个/mm3。

A、380万

B、450万

C、500万

D、550万

3、正常女子的血红蛋白值为()克%。

A、11—14克

B、12—15克

C、13—16克

D、10—13克

4、正常女子红细胞平均值为()万/ mm3。

A、380万

B、420万

C、440万

D、500万

5、()()是属于等渗溶液。

A、9%NaCl

B、0.9%NaCl

C、5%葡萄糖

D、0.5葡萄糖

6、内环境是指()。

A、体液

B、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7、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组成的。

A、晶体渗透压

B、胶体渗透压

8、血液缓冲体系中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的比例是()。

A、酸性物质多

B、碱性物质多

9、通常以每100ml血浆中()的含量来表示碱储备量。

A、NaH2PO4

B、NaHCO3

C、H2CO3

10、登山运动引起体内血液粘滞性加大是因为(),长跑引起体内血液粘滞性加大是因为()。

A、血浆蛋白增多

B、血液浓缩

C、红细胞增多

11、人体体液占体重的()。

A、30—40%

B、40—50%

C、50—60%

D、60—70%

12、血浆占体重()

A、1%

B、3%

C、5%

D、8%

13、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中转站是()。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14、正常成人的血量占体重的()。

A、3—5%

B、7—8%

C、5—6%

D、9—10%

15、每公斤体重的血量成人比幼儿(),男子比女子()。

A、多

B、少

16、血浆中的固体物质主要是()。

A、无机盐

B、血浆蛋白

C、血红蛋白

17、正常人血浆中的PH值约为()呈()。

A、7.15—7.25

B、7.35—7.45

C、7.55—7.65

D、弱酸性

E、弱碱性

18、血液中的缓冲对以()最为重要。

Na—蛋白质NaHCO3 Na3HPO4

A、——————

B、—————

C、—————

H—蛋白质HCO3 Na2HPO4

19、红细胞在()溶液中发生皱缩,在()溶液中发生膨胀,在()溶液中形态正常。

A、高渗

B、等渗

C、低渗

20、()对水分出入毛细血管起重要调节作用,()对维持血细胞形态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A、晶体渗透压

B、胶体渗透压

C、血浆容量

21、如果血液中出现大量网织红细胞,说明红细胞生成()。

A、不足

B、亢进

C、平衡

22、长期居住高原者比平原居住者的红细胞(),一般人比有训练的人红细胞数()

A、少

B、多

23、Hb在氧分压()时生成HbO2,这种情况发生在()。Hb在氧分压()时成为还原性Hb,这种情况发生在()。

A、低

B、高

C、组织内

D、肺内

24、正常成人安静时血液中的白细胞总数为()/mm3,平均值为()/ mm3。

A、4000—10000

B、3000—8000

C、5000

D、7000

25、人体肌肉运动后()数会出现明显增多。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26、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大强度运动后,白细胞数的变化是()。

A、淋巴细胞增多

B、中性粒细胞增多

C、出现再生阶段

27、血细胞是在()部位生成的。

A、肝脏

B、骨髓

C、肾脏

D、脾脏

28、淋巴细胞的主要生理机能是()。

A、吞噬徽生物

B、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

C、参加过敏反应

29、血小板的生理机能是()

A、缓冲血液酸碱度

B、运输气体

C、参与止血及凝血

D、产生免疫反应

30、由于()过多时会增加血液粘滞性、增加血流阻力及血压上升,因此理想的生理状态是增加每个()内的()的含量,而()总数无明显增加。

A、Hb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31、经过抗凝处理后的血液液体部分称为()。

A、血清

B、血浆

C、血液

32、如果一次失血量不超过全血量的(),对正常生理活动无明显影响。

A、10%

B、20%

C、30%

D、40%

33、RBC在()溶液中出现皱缩现象,在()溶液中形态正常,在()溶液发生膨胀。

A、1.5%NaCl

B、0.9%NaCl

C、0.3%NaCl

34、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最主要相似是()。

A、产生抗体

B、参与过敏反应

C、吞噬作用

35、正常人血液的粘滞性为()。

A、1.6—2.4

B、3—4

C、4—5

36、一般情况下机体损失的血浆蛋白及红细胞在()内可以完全恢复。

A、3周—1个月

B、1—2个月

C、2—3个月

37、T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进行(),B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进行()。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38、安静状态下的()值可作为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的生理指标。

A、白细胞

B、血小板

C、血红蛋白

三、概念题:

1、体液

2、内环境

3、晶体渗透压

4、胶体渗透压

5、碱储备

6、缓冲对

7、Hb氧合作用

8、内环境相对稳定性

9、红细胞比容

10、溶血

四、简答题:

1、什么是体液?体液分为哪三个部分?

2、血液的理化特性有哪些?

3、血浆渗透压分为哪二部分?各自有什么机能?

4、何谓等渗、低渗、高渗溶液?

5、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是什么?

6、白细胞的特性有哪些?

7、血液粘滞性大小取决于什么?

五、问答题:

1、血液是怎样维持酸碱平衡的?

2、血液有哪些主要的机能?

3、试述红细胞运输氧的功能?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9、(+)10、(—)11、(—)12、(—)13、(—)

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32、(+)33、(—)34、(—)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B、C)

6、(C)

7、(A)8、(B)9、(B)10、(C、B)11、(D)12、(C)

13、(B)14、(B)15、(B、A)16、(B)17、(B、E)18、(B)

19、(A、B、C)20、(B、A)21、(B)22、(B、A)23、(B、D、A、C、)

24、(A)25、(B)26、(B)27、(B)28、(B)29、(C)

30、(B、A、C、D)31、(A)32、(A)33、(A、B、C)34、(C)

35、(C)36、(A)37、(B、A)38、(C)

四、简答题答案

1、答:体液是存在于人体内的水分和溶解于水中的物质,约占体重60—70%。体液根

据其存在部位及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间液,各部分体液之间彼此隔开又相互联系。

2、答:血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有下列方面:

(1)颜色与比重

(2)粘滞性

(3)渗透性

(4)酸碱度

3、答:血浆渗透压可分为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相对衡定能使血细胞保持正常形态和功能。

胶体渗透压对水分进出毛细血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4、答:等渗溶液是指与血浆正常渗透压要相等的溶液如0.9%NaCl、5%葡萄糖等。高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溶液称为高渗溶液,低于血浆正常渗透压的溶液称为低渗溶液。

5、答: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是(1)运输O2与CO2 (2)缓冲血液的酸碱度,这两种机能都是由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完成的。

6、答:白细胞的主要特性有渗出性、变形运动、化学趋向性和吞噬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完成对机体的防御和保护机能。

7、答:血液粘滞性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及血浆蛋白的浓度。

五、问答题答案:

1、答:当组织代谢所产生的酸性物质进和主血浆、与血浆中的NaHCO3发生作用,形成H2CO3。而H2CO3又分解为CO2和H2O,CO2由呼吸器官排出,减少体内酸性程度,从而维持血液酸碱度NaHCO3+HL———→NaL+H2CO3

H2CO3——→CO2↑+H2O

当碱性物质进入血液后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形成强酸盐、降低碱性度。从而维持血液的酸碱度。

2、答:①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作用,血液是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液维持水、氧和营养物质的含量,维持渗透压、酸碱度、体温和粘滞性,血液有形成分等相对稳定。

②运输作用血液全身流动起到运输作用,血液能运输营养物质,气体,代谢产物,激素。

③防御和保护作用白细胞有吞噬和免疫作用,对机体有防御和保护机能,血小板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也对机体起保护作用。

3、答:红细胞运输氧的功能是靠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Hb)来完成的。当血液流经肺组织时,氧分压升高,血红蛋白易与氧结合,生成氧合血红蛋白(Hbo2),这种现象称为氧合作用。当血液流经周围组织时,氧分压降低,Hb与氧很易分离,把氧释放出来,这种现象称为氧离作用。

肺氧分压高

(氧离作用)Hb+O2==========HbO2(氧合作用)

组织氧分压低

第三章循环系统

一、是非判断题:

1、血液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及血管组成的。()

2、心肌细胞兴奋的标志是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3、心肌细胞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依靠原浆小梁。()

4、心肌和骨骼肌一样,都可以做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5、窦房结、房室结、心室肌在正常情况下,能表现出自动节律性。()

6、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因为兴奋性低的缘故。()

7、心动周期指心室收缩或舒张一次()

8、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的特点是绝对不应期特别长。()

9、心电图QRS波群表示心室兴奋除极化所产生的电位。()

10、心博频率储备等于最大心率减去安静时心率。()

11、心肌有“全或无”式的同步收缩的特性,是因为窦房结能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原因。()

12、血管壁对血液的侧压力为血压。()

13、每博输出量增加,将导致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

14、一般成年人血压的正常值约为100-120/60-80mmHg。()

15、毛细血管本身有收缩与舒张作用,所以,毛细血管能开放和关闭。()

16、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能随机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17、每搏出量和心率增加,都会使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

18、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在大脑皮质。()

19、减压反射是维持正常人体血压恒定的自身调节反射。()

20、经常运动的人,常会出现运动员心脏。()

21、肾上腺素能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22、去甲肾人腺素能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

23、运动性心动徐缓是由于心迷走神经的紧张性增加,心交感神经的紧张性减弱的结果。()

24、运动性心脏是指运动员所具有心脏。()

25、心电图P波是反映心房兴奋变化的波。()

26、血流阻力主要来源一是血液内摩擦,二是血液与管壁间的摩擦。()

二、选择填空题:

1、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及淋巴管组成,其中_______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A、心脏;B血管)

2、与骨骼肌相比,心肌动作电位的特点是复极过程________(A、迅速;B缓慢),突出表现是存在________(C、快速复极期;D、平台期)

3、心肌动作电位后期,由于离子主动转动机制活动增强,肌浆中的Na+、Ca++泵出,同时将K+从细胞外_______(A、回收;B、摄入T小管)而使细胞的离子电性________(C、相等;D、不等),故该电位________(E、稳定;F、不能稳定)在静息水平。

4、心肌自律细胞动作电位在4期_______(A、保持稳定;B、并不保持稳定),在复极完毕后_______(C、开始自动缓慢去极化;D、维持K+平衡电位)。

5、交感神经或儿茶酚胺,使自律细胞对Ca++的通透性增高与对K+通性_______(A、增高;B、降低),从而可使4期自动去极化_______(C、增快;D、减慢),故能使自律性_______(E、增高;F降低)

6、迷走神经兴奋或______(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能使自律细胞的K+通透

性______(C、增高;D、降低),从而4期自动去极化(E、减慢;F、增快)

7、运动员安静时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使心肌细胞对________(A、Na+;B、K+)通透性增高,致使膜电位与阈电位差距_________(C、减小;D、增大),心率______(E、增快;F、减慢)

8、迷走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通过________(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

C、肾上腺素;

D、组织腔)。

9、体温升高可使心率_______(A、增快;B、减慢)可能是由于膜对阳离子(钠钙)的通过性增高,致使膜电位与阈电位差距________(C、增高;D、降低)所致。

10、心电图是心肌______(A、电变化;B、电变化引起体表一定部位的电变化)的记录。

11、心电图检查可反映心脏的_______(A、兴奋性;B、传导性;C、收缩性;D、自律性)变化情况。

12、心电图QRS波是反映心室_______(A、兴奋性;B、收缩性)的情况。

13、心肌在生理上称为功能合胞体,是与心肌细胞彼此间有__________相联结有关(A、原生质;B、闰盘;C、原浆小梁)

14、在正常情况下心室肌有________功能而不表现__________特点,窦房和房束细胞有__________特点而无__________功能。(A、自动节律性;B、收缩性)

15、心肌与骨骼在兴奋性变化上的区别是心肌的_________;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___________;心肌能代偿间歇的原因是__________(A、兴奋性低;B、兴奋性高;C、自律性;D、绝对不应期长)

16、心肌“全或无”式的同步收缩现象是由于_________和__________(A、有特殊传导系;B机能合胞体;C、心肌能产生爆发式的动作电位。)

17、安静时每分心率男性比女性_________;儿童比成年人_________;老年人比青年人__________;有训练者比无训练者_________(A、多;B、少)

18、心率增快时,心脏收缩期与舒张期都_________(A、缩短;B、延长)其中_______改变最明显(C、舒张期;D、收缩期)。

19、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________(A、延长;B、缩短)

20、最大心率随年龄增长而_______随训练程度提高而_______(A、增加;B、减少)

21、心脏前负荷主要指心脏_________后负荷主要指__________(A、舒张末容积;B、收缩末容积;C、大动脉内压力;D、小动脉的阻力)。

22、一般成年人安静时每搏出量约为________每分输出量约为_______(A、40—60ml;

B、60—80ml;

C、3—3.51/min;

D、4—51/min)。

23、每搏出量主要影响________;心率主要影响________;外周阻力主要影响_______(A、舒张;B、收缩压)

24、在正常情况下,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经常保持_______的状态。(A、基本相等;B、不相等)

25、弹性血管是指______和_______;阳力血管是指_______和________;交换血管是指__________;容量血管是指__________(A、主动脉;B、大动脉;C、小动脉;D、微动脉;

E、毛细血管;

F、静脉)

26、一般成年人的动脉血压正常值是收缩压________舒张压________脉压是________(A、30—50;B、60—80;C、80—100;D、100—120;E、120—140)mmHg。

27、心脏射血是间断的,而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却是连续的,这是由于_________的_________造成的。(A、大动脉和弹性;B、小动脉的阻力;C、血管的面积;D、大动脉的压力)

28、组织中的毛细血管有________作用(A、通透性;B、物质交换;C、气体交换)。

29、剧烈运动时,肌肉中的毛细血血管开放数量增加,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A、体温升高,血管舒张;B、循环血量增加;C、局部代谢产物增多)

30、评定循环系统做功效率的最重要指标是____________(A、心率;B、每搏出量;C、心输出量;D、心电图;E、血压)

31、进行动力性运动时,收缩压明显升高,其机量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造成的。(A、外周阻力增加;B、心输出量增加)

32、静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A、缓冲动脉血压;B、汇集血流;C、贮存血液)

33、吸气时胸内压__________可使腔静脉与心房压力__________所以静脉回心血流速度__________(A、增高;B、降低;C、不变)

34、从心室开始收缩,以下各期的顺序是_________(A、心房收缩期;B、快速射血期;

C、等容收缩期;

D、等容舒张期;

E、快速充盈期;

F、减慢射血期;

G、减慢充盈期)

35、每搏出量的正常平均值约为___________(A、20;B、70;C、100)ml;大约是舒张末期容积的__________%。(D、50—60;E、70—80;F、20—30)

36、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心室舒张末容积取决于_________(A、大动脉压力;B、心房压)。

37、心室舒张末容积的大小可反映肌小节___________(A、初长;B、粗肌丝长度;C、收缩蛋白含量)

38、交感神经与儿茶酚胺通过B1受体,可使心肌对钙的通透性_________,从而使心肌缩性__________(A、增高;B、降低)。

39、下列哪些条件可使心输出量减少___________(A、刺激迷走神经传出纤维;B、由于心舒张末容积增加;C、由于颈动脉窦压力减低;D、切断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E、站力时)

40、心脏指数等于____________(A、心率;B、体表面积;C、每搏输出量)

41、心力储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水平变化而_________(A、相应增减;B、保持不变的能力。)

42、心力储备是最大心输出量__________安静时心输出量(A、减去;B、加上)

43、引起心纺加快的神经属于________神经纤维,引起心率减慢的神经属于_________纤维(A、交感;B、迷走;C、副交感)

44、人体血管除毛细血管外大多都受___________神经支配(A、迷走;B、交感;C、副交感)

45、引起心率加快反射的因素有____________(A、减压反射;B、化学感受性反射;D、本体感受性反射;E、肾上腺素;F、去甲肾上腺素)

46、引起心输出量增加反射的素有____________(A、减压反射;B、化学感受性反射;

C、朋氏反射;

D、本体感受性反射;

E、肾上腺素;

F、去甲肾上腺素;

G、肾素)

47、如果直接用力压双侧颈部的颈动脉窦时,将会引起心________动脉血压__________(A、增加;B、减少或降低)

48、力量性项目运动员心脏的适应性变化以__________为特征,耐力性项目运动心脏的适应性变化以__________为特征(A、心肌增厚或室壁增厚;B、心室容积增大或心腔增大;

C、心室壁增厚心腔增大)

49、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心脏后负荷,同时也增加心脏前负荷,心肌收缩力________收缩速度________(A、减弱;B、增强;C、变慢;D、加快;E、不变)

50、引起颈动脉窦反射的刺激是_________(A、缺O2;B、CO2不高;C、血压升高;

D、血压突然升高)

51、有训练者在进行定量工作时,心血管机能的反应越______越好(A、大;B、小)

52、优秀运动员在出现窦性心动徐缓后,若停训多年,则心率可________(A、恢复正常值;B、保持不变;C、增快超过正常值;D、表现出无规律)

53、运动时,改变心血管中枢紧张性的反馈信息主要来自____________(A、压力感受器;B、肌肉本体感受器;C、化学感受器)

54、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所遇阻力最大是在__________(A、动脉血管;B、毛细血管;

C、微动脉)

55、运动时皮肤血流的变化是__________(A、增加;B、减少;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56、剧烈运动时肌肉的血流量比安静时约增加_____倍(A、20;B、15;C、10;D、5)

57、肌肉运动时,组织液的生成增加,影响其有效滤过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A、毛细血管压;B、组织液静水压;C、淋巴管压)

58、淋巴管中淋巴液来源于________(A、血浆;B、组织液;C、淋巴结)

59、在亚极量运动的持续进行中,心血管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A、神经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D、自身调节)

60、儿茶酚胺的强心作用主要表现为_________(A、HR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B、HR 加快心肌收缩力减弱;C、心脏射血增强心舒张期延长;D、HR加快心输出量稍增加)

61、运动时机体根据运动量的大小对心血管系统活动进行调节最为重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A、自身调节;B、神经调节;C、体液调节)

62、运动后心率快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A、血浆儿茶酚浓度下降;B、肌肉的本体感受性冲动停止;C、神经性反馈信息中断;D、心脏自身调节取消)

63、降压反射的最终生理效应是__________(A、降低血压;B、强加心交感中枢活动;

C、升高血压;

D、加强心迷走中枢活动;

E、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64、人在炎热环境进行体力活动时,动—静脉短路常处于__________(A、关闭;B、开放;C、不变;D、先增后减)

65、支配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神经不同于交感缩血管神径,它只有在下述情况时,才起调节作用_________(A、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B、局部产物堆积时;C、机体处于激动和准备作剧烈运动时;D、机体缺O2和CO2分压升高时)

66、循环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肾上腺素来自________(A、交感神经末稍;B、肾上腺皮质;C、肾上腺髓质;D、交感缩血管神经末稍;E、副交感缩血管神经末稍)

67、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最少的是__________(A、皮肤血管;B、消化道血管;C、冠状动脉;D、脑血管;E、肾脏血管)

三、名词解释题:

1、自动节律性

2、心动周期

3、心输出量

4、心指数

5、每搏出量

6、心力储备

7、动脉血压

8、平均动脉压

9、脉压

10、最大心率

11、窦性心动徐缓

12、运动员心脏

13、心电图

14、心搏频率储备

15、外周阻力

16、血流重新分配

17、体循环平均压

18、动脉脉搏

19、“全或无式”

20、期前收缩

21、代偿间歇

22、减压反射

四、简答题:

1、简述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传导途径及主要生理功能。

2、简述最大心率与心搏率储备的关系。

3、简要回答为什么心率过快时心输出量减少?

4、简述心电图各波形意义及运动员安静时的心电图特点。

5、简述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简述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

7、请简要说明为何运动能提高心脏功能。

8、简述运动性充血的发生机制。

9、简述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

10、简要回答何谓心脏前负荷与后负荷。

五、问答题:

1、试述心肌的重理特性意义。

2、试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3、试述动脉血压的成因。

4、试述动力性运动时血压的变化。

5、试述静力性运动时血压的变化。

6、试述运动时循环机能的变化及调节。

7、试述体育运动对血管功能的影响。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

1、(+)

2、(+)

3、(—)

4、(—)

5、(—)

6、(—)

7、(—)8、(+)9、(+)10、(—)11、(—)12、(—)

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

25、(+)26、(+)

二、选择填空题:

1、A

2、B,D

3、A,C,E

4、B,C

5、B,C,E

6、A,C,E

7、B,D,F 8、A 9、A,C 10、B 11、ABD 12、A 13、B

14、B,A,AB 15、B,D,D 16、A,B 17、BABB 18、A,C

19、B 20、B,B 21、A,C 22、B,D 23、B,A,A 24、A

25、A,B,C,D,E,F 26、B,D,A 27、A,D 28、A,B,D 29、C 30、B 31、B 32、C 33、B,B,C,34、C,B,F 35、B,D

36、B 37、A 38、A,A 39、A,D,E 40、A,B/C 41、A

42、B 43、A,B 44、B 45、B,D,E,F 46、D,E,F,G

47、B,B 48、A,BC 49、B,C 50、D 52、A 53、B 54、C

55、D 56、D 57、A 58、B 59、A 60、A 61、B

62、B,C 63、E 64、B 65、C 66、C 67、D

四、简答题答案:

1、答: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主要传导途径如下: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浦肯野氏纤维网

其主要生理机能为发放兴奋冲动,并将其由心房传至心室,引起心脏搏动。

2、答:生理状态下个体活动时所能达到的最大心率与安静时心率之差为心搏率储备,它表示个体心率可能增加的潜在能力。

3、答:心率过快时心动周期缩短,主要表现为舒张期的缩短,若此时心室舒张速率无相应的增加,则可由于使心室舒张不完全而造成心室充盈量不足,从而导致心输出量下降。

4、答:P波表示左右心房去极化;

QRS波群表示左右心室先后去极化;

T波表示心室肌复极化;

P—R(P-Q)间期表示从心房去极化到心室去极化所需时间;

S—T段:心室去极化完毕,到复极化尚未开始时,心室各部位之间无电位差;

Q—T间期: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到全部复极所需时间

运动员安静时心电图特点为P—R间期延长,表示窦性心动过缓。

5、答: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主要有:心肌的收缩力,呼吸深度,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重力与体位及静脉管壁的舒缩状态。

6、答: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为射血分数

其计算公式为: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值愈高,说明心脏排空愈完全,心脏射血机能愈强,反之则说明心室腔内余血多,心脏射心机能差。

7、答: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提高心肌对能源物质的转运和利用,使心肌纤维中收缩蛋白增多心缩力增强,血肌收缩速度增快。

8、答:骨骼肌在安静状态下,由于小动脉的平滑肌紧张性高,血流阻力大,血流量较少,当剧烈运动时,骨骼肌收缩,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发放冲动增多,肌肉内血管舒张,血流量可增加数倍,该现象即为运动性充血。

9、答:颈动脉窦、主动脉体的压力感受性反射为维持人体血压恒定的自身调节反射,当人体出现血压骤升,心率增快时,可通过该反射的调节使血压降低,心率减慢,从而维持血压恒定,保证心脑正常血液供应。

10、答:心脏前负荷即为心室收缩前(心舒末期)静脉回流量增加,心室充盈增加,心室容积加大,从而使心缩力增加的负荷。

心脏后负荷为心室收缩开始,由于此时外周阻力加大,大动脉血压增高,致使心缩末期容量增大,而增加心缩力的负荷。

五、问答题答案(要点)

1、答:①自动节律性:心脏在无外来的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节律性地产生兴奋的特征。窦房结可不依靠外来神经控制,自动缓慢去极化,从而产生爆发性动作电位,并向心脏的其它部位传播,引起整个心脏节律性兴奋收缩,即自动跳动,窦房结为心脏搏动的起搏点。

②传导性:心肌细胞之间以低阻抗闰盘结构相连,兴奋可从一个细胞直接传至另一细胞,故心肌为“机能合胞体”。当心房或心室任何一个细胞产生兴奋,就能迅速将兴奋传至整个

心房肌或心室肌。

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发放的冲动可沿特殊传导系统传导,其主要途径为:

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心房肌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氏纤维—→心室肌兴奋在通过房室结时,出现兴奋延搁,使心房、心室收缩交替进行,有利于心室充盈,从而保证心脏的节律性跳动。

③兴奋性:心肌具有兴奋性,心肌每一次兴奋后要经历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而后恢复正常的周期性变化,其特点为绝对不应期较长,相当于心肌机械反应的整个收缩期加上舒张早期,之所以心肌不产生强直性收缩且始终保持收缩舒张有序的节律性活动,是因为每次窦房结节律性冲动都落在前一次兴奋的周期性变化后,这个特点保证心脏的充盈和射血功能。

如心肌受到额外刺激则产生额外收缩,并产生代偿间歇。

④收缩性:心肌具有收缩性

心肌为机能合胞体,故有全或无式的同步性收缩,因其绝对不应期长,故不产生强直性收缩。

2、答:(1)每搏输出量:心率不变每搏量增加则心输出量增加,反之则减少,每搏量的影响因素主要为①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流量愈多,心室舒末容积愈大,心室壁肌纤维拉长,心缩前心肌纤维初长度增加,从而心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多,②心室收缩期射血量:心缩力愈强,心缩期射血量愈多,即每搏量增加,射血分数增高。

(2)心率。其它条件不变,一定范围内心率愈快,心输出量愈多,反之则少

(3)静脉回流量,静脉回流速度愈快,单位时间内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多

3、答:动脉血压即指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在每一次心动周期中,心室肌收缩,射血入主动脉,由于外周小动脉的长度较长而管径狭小,每次射入主动脉的血只有1/3流入外周血管,此时大动脉管发生弹性扩张,未流走的血液贮存于大动脉管壁内,此时测得的血液对大动脉管壁的侧压力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期内,大动脉管壁发生弹性回缩,压迫其中的血液继续流向外周,此时测得的血液对大动脉管壁的侧压力即为舒张压。

由此可见,由动脉血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心肌的射血功能,包括每搏出量及心率,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小动脉管径与血液本身粘滞度所形成的外周阻力,循环血量等因素的影响。

4、答:逐级增加负荷的动性运动,由于神经一体液因素的作用以及肌肉作等张收缩。使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出现异长自身调节导致每搏输出量增加,故运动一开始,收缩压即升高,随运动强度的增加,收缩压相应增高至最高值,舒张压保持不变或稍有下降。

5、答:静力性运动时由于肌肉作等长收缩,张力增加并持续性压迫外周血管,致使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明显增高;由于后负荷加大致使心缩力加强,而出现收缩压增高,同时平均动脉压增高,心率及心输出量相对增加较少。

6、答:①由于赛前状态的存在,使大脑皮质兴奋,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增多,出现条件反射性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缩力加强,血液重新分配,骨骼肌内血流量增加。

②肌肉开始活动后,本体感受器官反射性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③运动时因回心血量增加,刺激心房内压力感受器,同时刺激窦房结发放冲动曾加,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增高。

④如运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无氧供能过程加强,乳酸生成增多,血液PH值下降,H+浓度增多,刺激了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加快。

⑤血液重新分配:运动开始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神经

活动增强,骨骼肌内血管扩张,而内脏和相对不活动组织(如胃肠道)中由交感缩血管纤维的兴奋活动,导致血管收缩,从而出现血液大量涌入骨骼肌血管,血液重新分配,并出现体循环平均压增高,血压增高,每分输出量增加。

7、答:经常从事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促进人体心血系统的形态,机能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心血管系统的良好适应如下:

①出现窦性心动徐缓:长期进行耐力性训练可使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增强,心交感中枢紧张性减弱,从而表现为安静时心率减慢,可降至36—40次/分。

②每搏输出量增多:经长期训练,有训练者可出现安静状态下心率慢而每搏输出量较无训练者为多,在进行最大强度运动时,有训练者心力贮备潜力大,每搏输出量可明显增加,从而增加心输出量。

③运动性心脏肥大:长期从事静力性或力量运动的运动员,可由于超负荷刺激使心肌内核糖核酸含量增加,从而使心肌纤维内蛋白质合成增加,分解减慢,心肌纤维收缩成分增加,心肌粗壮,同时肌肉作长时间强烈收缩,压迫血管,使后负荷增加,产生以心肌增厚为主的心脏适应性增大;从事耐力性运动者则由于运动持续时间长,静脉回心血量增多,使心舒末期充盈量增多,心室容积增大,增加心脏前负荷而肌纤维被拉长,从而出现以左心室腔增大的适应性变化。

④心血管调节机能改善:长期从事运动或锻炼者,进行定量工作时动员快,机能稳定,恢复快,进行最大强度工作时,不仅动员快,恢复快,而且心血管机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达到最高值。

\\\\\\\\\\\\\\\\\\\\\\\\\\\\\\\\\\\\\\\\\\\\\\\\\\\\\\\\\\\\\\\\\\\\\\\\\\\\\\\\\\\\\\\\\\\\\\\\\\\\\\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4-6章

第四章呼吸系统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呼吸应该分为三个过程。()

2、平静呼气时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3、肋间外肌促进呼气过程。()

4、憋气时胸内压等于或大于气压。()

5、吸气时肺内压下降。()

6、肺泡通气量在量上等于肺通气量。()

7、解剖无效腔是因为不具有气体交换功能。()

8、当呼吸频率加快肺泡通气量则随之增加。()

9、气体的交换动力来源于肺呼吸运动。()

10、胸内压正常呼吸时永远等于负压。()

11、氧的运输主要依赖于氧的物理溶解在血液中()

12、气体运输以化学结合形式比例较小。()

13、Hb对氧的结合与氧分压呈线性关系。()

14、氧分压在组织处越低Hb对氧的亲合越小。()

15、心率增加氧脉搏则随之增加。()

16、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主要是NaHCO3。()

17、呼吸运动由植物性神经支配。()

18、支配呼吸运动的肌肉是平滑肌。()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 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运动生理学题库

09运动生理学 一,名解 心力储备基础代谢疲劳进入工作状态最大摄氧量红细胞比容 有氧耐力氧脉搏条件反射最大摄氧量摄血分数等张收缩 乳酸阈超量恢复肺通气量 二.填空 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和——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有——,——。 呼吸过程包括——,——,,—— 尿液的生成过程包括——,——,——三个阶段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变化过程包括——,——,——,——,—— 运动效果评价的“三态”是指——,——,——、 根据摄氧量和需氧量的关系,将稳定状态分为——,—— 疲劳产生的原因有——,——,——,——,—— 红细胞的主要机能有——。—— 牵张反射包括——,—— 运动技能的形成就是建立——,——,——的运动条件反射 反应速度的指标是——。投掷标枪时。器械出手的速度是——速度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特异性生物活性物质称为—— 消化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减压反射是一种——反馈调节,它的生理意义在于—— 按照能量代谢的特点,可将耐力分为——,——、 肾脏具有保持——和维持——平衡的作用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 骨骼肌的生理特性有——,—— 速度素质包括——,——,——、 本体感受器包括——,—— 视调节主要包括——,—— 运动性心脏增大有——增大为主和——增大为主两种 体温升高使氧离曲线——移,PH值升高——移 通常根据——和——关系判断真假两种稳定状态 血浆的渗透压包括——,—— 正常成年人的动脉收缩压为——,舒张压为—— 外呼吸包括——,—— 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有——,—— 支配心脏活动的神经有——,—— 三判断= 前负荷越大,肌肉的初长度越长,故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越大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其绝对不应期特别长 构成人体心脏的所以心肌细胞均具有自动节律性 在长期运动训练的影响下,运动员安静时的心肌收缩力量,每博输出量和心输出量均有所增加 心率可反应运动强度,运动员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和疲劳程度 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越高,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就越强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60分没问题)

社会学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17、人类生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制度是 ( )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运动单位 4疲劳 5兴奋 6膜电位 7动作电位 8体液 9人体内环境 10红细胞比容 一. 填空 1.可兴奋组织包括( )( )( )。 2.肌肉具有( )和( )生理等特性。 3.引起兴奋的刺激条件有:( ),( )和( )。 4.单收缩包括三个时期:( ),( )和( )。 5.慢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能( );快肌属于( )型肌纤维,收缩( ),但易( )。 6 较大强度运动时()纤维首先被动员。 7.要使组织兴奋,刺激必须达到一定( )。 8.体液由于存在部位不同,分为( )和( )。

9.血液总量约占人体体重的( )。 10.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 ),( )和( )。 11.血液的渗透压分为( )和( )。 12.正常人血红蛋白值男子为( );女子为( )。 三.是非判断 1.阈刺激小,表示组织的兴奋性高;相反,则低。( ) 2.无论刺激强度多大,要引起组织兴奋,必须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 3.神经肌肉接点可以认为是突触的一种,可将冲动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 4.在正常机体中,骨骼肌的收缩以单收缩形式为多见。( ) 5.有髓鞘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是因为有郎化结使兴奋呈跳跃传导的原故。() 6.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量来源。() 7.血液属于细胞外液。( ) 8.粘滞性对于血液流动速度和血压都有影响。( ) 9.血浆胶体渗透压比晶体渗透压大。( ) 11.内环境的稳定是指血液理化因素的恒定。( ) 12.血液是属于结缔组织的一种。( ) 四选择题 1.粗微丝由()构成,细微丝主要由()构成。 A肌凝蛋白B肌纤蛋白C肌质蛋白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

2019年10月自考《社会学概论》真题及答案(网络版部分) 专业:行政管理本 科目:【社会学概论】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题干】简述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答案】 (1)社会变革的需要; (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3)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4)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 【考点】社会学的创立 37.【题干】简述中国人口问题 【答案】 1.人口素质问题。 2.人口流动迅猛。

3.人口分布失衡。 4.人口老龄化加速。 5.人口性别失衡。 【考点】社会的基本要素 38.【题干】简述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答案】 (1)结构功能主义分析: 功能主义者强调家庭的功能——社会化、情感支持和相互陪伴、性规则及经济合作等对整个社会的福祉及平稳运行非常重要。 (2)社会冲突论: 同结构——功能论一样,社会冲突论将家庭看作是我们生活的中心。然而,冲突论强调,家庭中两性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竞争,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家庭成员比另一些人从家庭中的获益要多。他们指出,家庭的历史,同样也是女性被男性统治的历史。这一视角指出了家庭导致社会不平等的原因,而不是血缘关系如何有益于社会。冲突论者批判了父系继嗣制、男权制。 【考点】家庭与婚姻的理论解释 39.【题干】简述社区的功能

【答案】 (1)经济生活功能:社区具有一套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体系,通过生产或进口,满足社区成员的需求,这是社区的首要功能; (2)社会化功能:社区具有一系列的组织和设施,将社区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基本常识等传递给下一代社区成员,使他们能够融入到社区生活中来。 (3)社会控制功能:任何社区都会对其社区成员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施以某种形式的制裁,以督促人们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区的社会秩序。 (4)社会参与功能:社区可以向社区成员提供生活和交往的场所、设施和途径,帮助社区成员参与社区事务以及更大范围的社会事务。 (5)社会保障功能:社区可以提供一套社会保障体系,以帮助社区中遇到问题、需要求助的社区成员,如社会救济。 【考点】社区的概念和功能 40.【题干】简述社会控制的特点 【答案】 (1)普遍性。 (2)规范性。 (3)多重性。

浙江2020年10月自考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运动生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86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刺激强度低于阈值的刺激,可引起( )。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阈电位 2.不同的肌肉收缩方式中,产生肌力最大的是( )。 A.拉长收缩 B.缩短收缩 C.等长收缩 D.单收缩 3.血浆蛋白中,数量最多的蛋白是( )。 A.白蛋白 B.球蛋白 C.纤维蛋白 D.血红蛋白 4.下列各部分中,氧分压最高的是( )。 A.肺泡气 B.静脉血 C.动脉血 D.组织 5.男子最大吸氧量的峰值出现在( )。 A.15-17岁 B.18-20岁 C.20岁之后 D.15岁之前 6.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位是( )。 A.窦房结 B.房室交界 C.房室束 D.浦肯野纤维 7.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 A.心肌细胞有自动节律性 B.心肌细胞之间有闰盘 C.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长 D.心肌细胞不受神经支配 8.最重要、最经济及快速的能源物质是( )。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9.对滤液重吸收最多的部位是( )。 A.近球小管 B.髓袢 C.远球小管 D.集合管 10.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来源是( )。 1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A TP 11.跳水运动中的转体动作,其反射的基础是( )。 A.牵张反射 B.翻正反射 C.旋转运动反射 D.状态反射 12.用引体向上动作训练上肢肌肉力量,该练习是( )。 A.等张练习 B.等长练习 C.等动练习 D.离心练习 13.人体中的绝大部分钙,存在的部位是( )。 A.肌肉 B.肝 C.血液 D.骨骼 14.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比毛细血管壁大( )。 A.10倍 B.15倍 C.20倍 D.25倍 15.比赛前由于兴奋过度进而引起超限抑制,此状态为( )。 A.准备状态 B.起赛热症 C.起赛冷淡 D.非稳定状态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 15分) 16.通常情况下,伸肌的时值比屈肌的时值短。( ) 17.动作电位的成因是刺激对膜的去极化作用。( ) 18.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末梢保持原有的髓鞘。( ) 19.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是肌丝中的调节蛋白。( ) 20.快、慢肌之间在收缩速度和力量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21.ABO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类型。( ) 22.营养物质在消化管的各段中都可以被吸收。( ) 23.头面部感觉冲动投射到大脑皮质呈左右交叉。( ) 24.血红蛋白和一氧化碳的亲合力是氧气的210倍。( ) 25.人体的肌糖原是糖原贮备的最大部分。( ) 26.肾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 ) 27.视觉冲动传到大脑的过程中是左右交叉的。( ) 28.中间神经元在脊髓组成中属于白质部分。( ) 29.激素在对组织细胞的作用中,仅仅起化学信使作用。( ) 30.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 ) 2

运动生理学试卷

生理学试卷(三) 一、填空题(10分) 1.高原训练后,血浆粘度,使外周阻力,血流速度加快。 2.在高原次极限和极限强度运动时心血管最初反应是心率和比 3.肌力评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有等长力量、等张力量和等动力量三种形式。 4.循环系统指标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指标。 5.目前较为理想的无创性心脏结构和功能测试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UCG),此外,___________________亦可用于心脏形态和结构的测定。 6.光脉冲刺激法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要素构成。 7.血气指标着重反映了人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机能,而这两大功能又影响__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8.随着年龄的增长,最大摄氧量递减的原因是因为最大心率、________和________都下降。 9.有氧能力的下降受氧运输系统的__________机制和外周机制功能下降的影响。 二、选择题(15分) 1.马拉松等耐力运动比赛的适宜温度为()。 A.15O C以下 B.18~20O C C.20~24O C D.27~28O C 2.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 A.产热减少,散热增加 B.产热增加,散热减少 C.产热减少,散热减少 D.产热增加,散热增加 3.有训练的运动员及对热环境适应着能提高产汉反应的敏感性和出汗能力,表现为()。 A.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增加 B.出汗阈下降,出汗率增加 C.出汗阈升高,出汗率减少 D.出汗阈下降,出汗率下降 4..热适应后由于心肌效率改善,会使()。 A.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增加 B.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减少 C.心率减慢,每搏输出量减少 D.心率加快,每搏输出量增加 5. 有训练的运动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血液的氧容量()。 A. 均不变 B. 均稍有减少 C. 稍有增加 D. 增加,减少 6.系统地进行运动训练,能引起运动员心脏重量与体重的比值()。

运动生理学

第三篇运动生理学 绪论 (一)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任务(二)生命的基本特征 (三)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第一章骨骼肌机能(一)肌肉收缩的原理 1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2 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3 肌纤维的兴奋-收缩偶联 (二)肌肉收缩的形式 1 向心收缩 2 等长收缩 3 离心收缩 (三)骨骼肌不同收缩形式的比较 1、力量 2、肌肉酸疼 (四)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1 张力与速度的关系

2 肌肉力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 3 肌肉力量与爆发力 (五)不同类型骨骼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及代谢特征 1 形态特征 2 生理特征 3 代谢特征 (六)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 1 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 2 运动训练对骨骼肌纤维的影响 (七)肌电的研究与应用 第二章血液 (一)血液概述 1 体液 2 血液组成 3 内环境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二)血液的功能 1 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2 运输功能 3 调节作用 4 保护和防御功能 (三)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运动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1 运动对红细胞的影响 2 运动对血红蛋白的影响 第三章循环机能 (一)心输出量和心脏做功 1 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 心脏泵血功能及其评价 (二)血管中的血压和血流 1 动脉血压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 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三)运动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1 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及调节 2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3 脉搏(心率)和血压测定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第四章呼吸

(一)呼吸运动与肺通气 1 呼吸的定义及全过程组成 2 呼吸的形式 3 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4 训练对通气功能的影响 (二)气体的交换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三)氧气的血液运输与氧解离曲线的意义 1 氧气的血液运输 2 氧解离曲线及其生理意义 (四)呼吸运动的调节 1 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 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和调节 (五)运动时的合理呼吸 1 减小呼吸道阻力 2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 3 呼吸与技术动作相适应 4 合理运用憋气

运动生理学考研真题题库

各校《运动生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选编广州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 一填空选择 1 若增加外液中的Na浓度,可导致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2 正反馈的作用是使? 3 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4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有? 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使突触后膜出现 6 前庭器官的敏感度高对旋转、滚翻等运动能力的影响是 减弱轻度增强大为增强无规律 7 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8 肾小球滤过作用决定于 9胸内压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都?大于还是小于大气压 10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11 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产热?散热? 12 在水中游泳,若停留时间太长会引起小动脉?小静脉?而出现皮肤和嘴唇紫绀 13 老年人健身锻炼时适宜运动量可用?公式来掌握。 14 反应速度取决于? 15 在鼠长时间游泳至明显疲惫时,大脑中的ATP明显降低时,明显增高的物质是? 16 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17 红细胞比容是指? 18 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 19 肌紧张属于?反射 20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与?细胞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二是非题 1 儿童在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依靠增加每搏输出量来加大的 2 准备活动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 3 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4 速度素质的高低与能量输出功率的高低无关 5 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一个因素 6 大脑皮质处于适宜兴奋状态,有益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7 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该动作就越难改造 8 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皮质的活动 9 肌紧张时由于骨骼肌纤维轮替交换地产生的微弱的收缩 10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 11 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若能感受到动作微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本体感受器功能提高了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最新最新346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合集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 3、神经调节 4、体液调节 四、简答题: 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练习 一、是非题: ()1、肌肉收缩需要有A TP的分解,而肌肉舒张即无需ATP的参与。 ()2、肌肉舒张也需要A TP,是因为钙泵将Ca2+泵回肌浆网需要ATP。 ()3、等速收缩的特点是收缩过程中阻力改变,而速度不变。 ()4、ATP不仅是肌肉活动的直接能源,也是腺体分泌、神经传导、合成代谢等各种生理活动的直接能源。 ()5、在等长收缩时,肌肉收缩成分的长度完全不变。 ()6、短跑时,要求尽量抬高大腿(屈髋)其作用之一是利用弹性贮能。 ()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CP含量下降很多,而ATP的含量变化不大。 ()8、快肌纤维的收缩速度大于慢肌纤维,主要原因之一是快肌纤维的氧化生能速度快。

社会学概论考试必备试题和答案

...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学”这个词首先是在(C)第四卷中提出来的。C.《实证哲学教程》 2、“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开始于( B )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太的《社 会学》一书( 1902 年)。 B 章太炎 3、首先提出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是(C) C 孔德 4、进一步论证和补充实证主义方法论,并引进了生物进化的观点的是(C) C 斯宾塞 5、严复将斯宾塞的( C)译作〈〈群学肄言〉〉。C 社会学研究 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社会学中心由欧洲转移到( D ),得到迅速和持续的发展。 D 美 国 7、社会学的形成时期为(B) B。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8、中国社会学者独立进行的社会调查始于1923 年( B)指导学生对民众生活费用的调查。 B陈达 9、 1913 年,美籍教授首先在中国教会学校(C)创办了社会学系。 C 上海浸洗学院 10.“人生在世,吃穿二字”的人生观是哪种人生观(A) A 享乐主义 11、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 B ) 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 1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需要重新走进课堂,拿起书本,这种现象是( D ) D 继续 社会化 13、在研究个人社会化的各个角度中,下列哪个角度研究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 D )D 气候的角度 14、弱智儿童教育,也称(B) B 再社会化 15、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C)C.角色中断 16 广义社会群体的观点是由( C )最早提出来到。C、滕尼斯 17、构成群体的最低限度的人数是( B )B、两人以上 18、( B)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家庭形态。B、血缘家庭 19( C)指成员在心理上自觉认同并归属其中的群体C、内群体 20、家庭的本质关系是(A)A、婚姻关系 21 社会分层最初的历史动因是:( B)。 B 、社会分工。。 22 提出三位一体的分层理论的学者是:( B)。 B、韦伯。 23 社会流动的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学家:( A ) A、索罗金。 24 社会引起社会流动的根本原因是:(C)。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5 现代社会的不平等主要是指:( D) D、事实不平等。 26 在阶级社会中,最根本的社会分层是:( B) B 阶级分层。 27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社会分层的特点是:(A ) A 、等级制。 28。社会流动的实质是:( A ) A 个人社会关系的改变。 29 最先使用“社区”一词的是德国社会学家( B) B 滕尼斯 30 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 D) D 城乡协调发展 31 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B ) B 逆城市化 32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道路所采取的基本方针是(C) C 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合理发展中等 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 33 风俗、习惯、道德等在一般情况下只能称为__B__,而不能称为社会制度。B、社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试必考试题精选文档

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考 试必考试题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必考) 1、简要说明血液的生理功能。 答:血液的生理功能有:⑴血液的运输功能,血液能够携带机体所需要的氧、蛋白质、糖、脂肪酸、维生素、水、电解质等,把它们运送到全身各部分的组织细胞,把体内产生的代谢产物CO2、尿素、肌酐等运送到肺、肾、皮肤和肠道等排出;⑵能够保持血液酸碱平衡,血液中有抗酸和抗碱的缓冲对,能对酸、碱物质进行中和,保持pH相对稳定;⑶能够调节体温,血液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量,并运送到体表散发;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血浆中有多种免疫物质,白细胞能对抗或消灭外来的细菌和毒素,血小板能防止损伤部位继续出血,对人体有保护作用。 2、试述肾的泌尿过程。 答:肾的泌尿过程比较复杂,它是在肾单位和集合管中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循环血液流过肾小球毛细血管网时,除红细胞和大分子是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和小分子溶质,包括少量较小分子量的血浆蛋白,都可滤入事囊腔内而形成滤液;⑵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滤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99%的水被重吸收,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电解质也大部分被重吸收,尿素等代谢尾产物仅小部分被重吸收或完全不被重吸收;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是指管腔上皮

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的物质分泌到小管液的过程;排泄是指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直接排入小管液中的过程。 总之,肾小球滤过生成的滤液,经过重吸收和分泌与排泄处理后,就成了终尿,并排出体外。 3、为什么说运动技能形成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答: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建立一般的条件反射不同,它是在本能和一般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更复杂的运动条件反射。 ⑴参与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活动的中枢是由许多个中枢,有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内脏活动中枢与运动中枢联合进行的;⑵所有的运动技能都是成套的动作,动作之间有如连续的链条,前一个动作的结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的刺激信号,使整套动作技能形成一连串的链锁性的运动条件反射;⑶在形成运动条件反射过程中,肌肉的传入冲动起着重要作用,这是条件刺激强化的因素,没有这种传入冲动条件刺激得不到强化,运动条件反射就不能形成。所以形成运动条件反射是建立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4、什么是准备活动,它有什么生理作用。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一、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1、(—) 2、(—) 3、(+) 4、(—) 5、(—) 二、选择题参考答案: 1、(C) 2、(C) 3、(C) 4、(D) 5、(B、D、A、C) 6、(B、A) 7、(C) 8、(C) 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和适应性。 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的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它是体育科学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的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的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第一章肌肉收缩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 1、肌肉纤维是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

全国2016年10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6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 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 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 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C ) A.历史唯物主义 B .辩证法C.阶级斗争理论D.政治经济学 2. 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A) A.法兰克福学派 B .芝加哥学派 C .哥伦比亚学派D.功能学派 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 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A.预测性功能 B .规范性功能C.解释性功能 D .描述性功能 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A.文案法B.普遍调查 C .实地实验 D .问卷调查 5. 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D) A.访谈法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 6. 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A) A.定量分析 B .定性分析C.实地研究D.非介入性研究 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 A ) A.实体性社会结构 B .关系性社会结构 C .规范性社会结构D.整体性社会结构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A.人口素质B.人口规模C.人口结构D.人口分布 9. 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C) A.文化冲突 B .文化边际C.文化震惊D.文化排斥 10.“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D ) 11.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A.反向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 12. 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被称为(A) A.先赋角色 B .开放性角色 C .首要角色D.表现性角色 13.在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中,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阻止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被 称为(A ) 14.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象征,被称为

运动生理学作业试题答案

运动生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什么? 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训练,以达到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4.解释课堂上讲授的生命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自我更新的最基本的生命活动过程。 兴奋性:可以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特性。(能力) 适应性:生物体在客观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这种能力称为适应性 应激性,生殖 5.什么是神经调节?什么是体液调节?它们有什么不同? 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活动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机能调节过程。(神经系统完成) 体液调节是指人体血液和其他体液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以及某些组织细胞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可借助于血液循环的运输,到达全身或某一器官和组织,从而引起某些特殊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迅速而精确,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比较缓慢持久而弥散,两者相互配合使生理功能调节更趋于完善。 6.什么是生物节律?如何分类? 生物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会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生理机能活动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的时间结构,或称为生物节律。 可按其发生的频率高低分为三大类:近似昼夜节律、亚日节律、超日节律。 近似昼夜节律:指24小时±4小时区间的生物节律如体温变化,激素浓度变化。超日节律:指周期小于20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心率、呼吸等节律。 亚日节律:指周期大于28小时的生物节律。如女性月经周期等。又可分为近似周、月、年节律。 作业2 1.感受器、感受器官的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改变的结构或装置。如:视锥细胞 感受器官——是指感受器与其附属装置共体构成的器官。如:眼、耳 其感受器位于颞骨岩部迷路内,由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构成。 其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减速运动。当头部位置改变,重力对耳石的作用方向改变,耳石膜与毛细胞之间的空间位置发生改变,使毛细胞兴奋,引起有关肌肉紧张变化,同时产生头部空间位置改变的感觉。 2.什么是位觉?位觉的感受器是什么?位于哪里?它们的适宜刺激是什么? 概念:身体进行各种变速运动(包括直线加速度运动和角加速运动)时引起的前庭器官中的位觉感受器兴奋并产生的感觉,称为位觉(或前庭感觉)。 3.解释前庭反射与前庭稳定性。 前庭反应是指前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除引起一定位置觉改变外,还引起骨骼肌紧张性改变、眼震颤及植物性功能改变。如眩晕、恶、呕吐和各种姿势反射等,这些改变统称为前庭反射。 刺激前庭感受器而引起机体各种前庭反应的程度,称为前庭功能稳定性。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复习资料 基本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名词解释,论述题等,考试题型任选四种。 复习依据:《社会学概论》学习指导书,各题答案均以指导书给出的为准 一、单选题请参见学习指导书各章内容 1.本世纪40-50年代,西方社会学界盛行的社会变迁理论是(C ) A.“生物有机体”说B.社会进化论 C.社会均衡论D.“文化类型”说 2.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哪种理论的观点(A ) A.社会进化论B.历史循环论C.社会均衡论D.历史三阶段说 3.一位工厂的工程师调到大学里任教师,这种流动称作(D ) A.个人流动B.代内流动C.向上流动D.水平流动4.社会保险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障的一项内容C.社会福利D.人身、人寿保险 5.(C )问题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引起世界的高度重视。 A.人口问题B.失业问题C.环境问题D.贫穷问题 6.对贫穷问题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释是(A) A.经济学定义B.政治学定义C.社会文化的定义D.环境学定义 7.把越轨行为的原因归结为社会结构各部分之间的不整合、不一致,这是哪种越轨行为理论(B ) A.社会失范论B.标签论C.亚文化群体论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8.手段-目的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是( B ) A.逃避行为B.形式主义C.创新D.反叛9.“不同社会成员或社会团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进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B ) A.冲突B.竞争C.合作D.顺应10.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 A.复式角色B.角色丛C.实际角色D.自致角色 11.社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A ) A.交换关系B.索取关系C.对立关系D.奉献关系 12.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的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C ) A.过度城市化B.逆城市化C.郊区化D.城乡融合 13.整合作用是指(C ) A.一个社会的整体作用B.将各部分合在一起C.各部分协调成一个整体D.一个社会的稳定 1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 A.制度化优先B.制度化冲突C.制度化逃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