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_洪晓楠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_洪晓楠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_洪晓楠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_洪晓楠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

洪晓楠邱金英林丹

内容提要约瑟夫·奈最早提出了软实力概念并将之发展成为软实力理论。从约瑟夫·奈提出该理论的初衷来看,这一理论仍然没有摆脱冷战思维的陷阱,因而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特别是“美国性”。中国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软实力”概念,并上升到国家层面,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分析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提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五元并举”的战略思想。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文化战略

作为意识形态的软实力理论

1990年,约瑟夫·奈在美国的《外交政策》杂志发表《软实力》一文,首次提出软实力概念,其形成的原型是丹尼斯·朗在《权力论》中将权力划分为武力、操纵和说服三种形式的力量。奈认为“同化权力(软实力)是一个国家造就一种情势,使其他国家仿效该国倾向并界定其利益的能力;这一权力往往来自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国际机制的规范和制度等资源”①。这与经济和军事力量等有形的力量资源形成对照。

1996年,约瑟夫·奈和威廉·欧文斯等学者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美国的信息优势》一文以及后来发表的《信息时代的力量与相互依存》、《信息时代的国家利益》、《硬力量与软力量》等文章和著作,进一步阐述了软实力概念,并认为在全球化信息时代,软实力比硬实力更具吸引力和重要性。

1999年,约瑟夫·奈发表《软实力的挑战》一文,他认为:“软实力是一国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的方式达到期望的结果的能力。它通过让他人信服地追随你,或让他人遵循某种将会促其采取你所期望的行为的规范和制度来发挥作用。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的说服力。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他的立场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或者一个国家强化那种鼓励其他国家以寻求共存的方式来界定他们的利益的国际制度,那么他就无须扩展那些传统的经济实力或者军事实力。”②

2002年,约瑟夫·奈在《美国霸权的悖论———为什么美国不能独断专行》一书中,进一步探讨和阐述了他的软实力概念。他认为软实力是让别人也想要你所想要的能力,它强调的是人们之间的合作而不是强迫人们服从。同时,奈认

202*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项目号:09BZX003)、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核心内容”(项目号:L11CWJ01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哲学研究”(项目号:DUT12RW413)的阶段性成果,根据洪晓楠教授在济南大学首届国际软实力大会上的主题报告修改而成。

为虽然软实力并不仅属于美国,但在信息化时代美国可能获得比其他国家更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来源于美国主流文化和观念更接近普遍的全球规则,对各种国际问题的决策有很大影响,国际间合作和表现能增强其在国际间的信誉和声誉。可见,美国的软实力要比它的经济、军事等硬实力还要强大。

2004年,约瑟夫·奈在《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一书中,系统地论述了软实力的定义、来源以及美国和亚洲等国家的软实力资源,从而对“软实力”思想进行了更为系统和清晰的表述。奈把权力(影响他人和达到自己目的之能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硬实力”或者“硬性命令式权力”是指通过威胁(大棒)或者奖励(胡萝卜),让别人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通常与军事和经济手段的使用分不开。而“软实力”或者“软性同化式权力”则是指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手段,让他人自愿追求其所要的东西。奈所说的“软实力”具体包括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或者政治价值观念的吸引力以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等等。

2006年,在《软实力再思考》一文中,约瑟夫·奈将软实力简单定义为“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或者利诱的方式改变他方的行为,从而使己方得偿所愿的能力”③。同时他也说单独依靠硬实力或者软实力都是错误的,可以将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文章中奈回答了软实力是否比硬实力更容易被接受,软实力是否就是文化、价值观等力量,软实力是否可以衡量等问题,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了软实力理论。

2008年,约瑟夫·奈出版了《灵巧领导力》一书,在书中他进一步阐明了软实力的内涵,认为软实力与影响力不同,它只是影响力的一个方面。与其他实力一样,软实力既可用于善意的目的,也可用于恶意的目的,目的的好坏通常取决于观察者的视角。如何更好地把软实力和硬实力结合起来形成巧实力,为此他引入了一个新的概念“环境智慧”,“环境智慧是一种直觉的判断技巧,它帮助领导者制定适合于目标的战术以创造巧妙的战略”④。

2009年,约瑟夫·奈在《外交》杂志上发表的《变得灵巧》一文中强调,“许多不同种类的资源有助于提高软实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软实力’这一术语可以表示任意一种行为”⑤。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主要因素应包括文化(如果它令他人愉悦)、价值观(如果它具有吸引力并始终如一地得到遵循)和政策(如果它被认为具有包容性和合法性)。

由此可见,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提出是国际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结果,权力的性质在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深化和变革。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传统的权力手段已经很难解决国际间的问题,要依靠国际间的合作来解决国际争端,依靠有效的机制、吸引力、政治价值观念和外交政策等软实力来增强国家竞争力和解决国际争端,提升国家在国际间的地位。各个国家在实现本国的战略目标过程中,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自身优势和局限性也显现出来。如何把硬实力和软实力结合起来使用,形成一种融合各种资源的巧实力,是各国的共同追求。巧实力是对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超越和延展,是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综合体。巧实力作为一种方法,既可以保持硬实力的必要性,也可以加大软实力的影响力。

约瑟夫·奈讲的美国软实力是从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出发的,以阐释其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的政策主张。因此这一理论具有较强的“美国性”。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在1990年代初解释了美国文化上的吸引力。在“9·11”以后,软实力成为劝说美国睁眼看世界的口号。约瑟夫·奈坚信美国文化的优越,这是他之所以强调以“软”代“硬”的原因。他看到了美国的世界形象受到伤害,所以奉劝美国政府不能忽视感情投资。一方面,约瑟夫·奈从这一理论出发分析了伊拉克战争如何使美国的软实力下降,从而使“软实力”在一夜间成为反战运动者的理论支撑。另一方面,约瑟夫·奈也从这一理论出发,提出“中国软实力威胁论”,从而加入到“中国威胁论”的合唱之中,这进一步暴露了他的阶级立场、美国立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警觉。⑥

302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

从软实力到国家文化软实力

高占祥在他所写的《文化力》一书中比较好

地阐述了从“文化力”

、“软实力”到“文化软实力”的过程。对“文化软实力”一词的考察我们可

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约瑟夫·奈在谈到软实力时考察了文化、国内价值观、政治、外交实质和风格等领域,由此人们自然会谈到文化软实力、价值软实力、政治软实力以及外交软实力等,由此可见,这里谈到的文化软实力一词实际上是狭义的。第二是从广义上来谈论文化软实力。就此而

言,

中国只有“文化力”这个词,它是作为综合国力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思想,我们中国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把“文化力”和“软实力”结合起来,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个词。文化软实力概念的内涵和理论可以认为就是文化力与软实力的内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这种结合不仅将使中国综合国力的理论发展得更全面、完整,也会使文化力和软实力的理论本身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种广义的文化软实力,是与经济

实力、

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硬实力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美国学者约翰·P.洛弗尔认为:“人是在文化氛围中长大的,受到其中基本价值、风俗习惯和信仰的熏陶。那些在每个社会中握有政治权力的人易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他们的行为

与态度将有许多文化根源。此外,

在每个民族国家,统治本身和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是在一种文化

背景下发生的。

”⑦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认为,硬实力决定软实力,或者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

础。他认为,物质上的成功使文化和意识形态具有吸引力,而经济和军事上的失败则导致自我怀疑和认同的危机。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莱斯利·怀特也认为,决定民族国家特征的不是其内部种族的外部结构,而是固存于他们身上的特殊文化心理或意

识。

⑧如果说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主要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考虑美国问题的,那么我们所讲的软实力则是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的中国本土化的文化软实力理论。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这一发展阶段,提高国家软实力不仅涉及国际关系还涉及国内发展,两者缺一不可。我们理解的

软实力是内部能力与外部能力并重的软实力,是综合对内对外两个维度而非局限于对外维度意义

上来探讨软实力。实际上,这与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概念已经是不完全相同了。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讨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也可以讨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人的软实力。这诚如台湾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创办人高希均先生所言:“软实力”是指别人(或别国)愿意来称赞、

学习、效仿(或者购买)所呈现的一种行为(如人的品质)、一种表现(如艺术)、一种力量(如市场经济的运作)、一种组织(如独立的人权机构)、一种制度(如无性别歧视),或一种产品及服务

(如无污染的观光事业及大学教育)。

⑨自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提出以来,软实力理论引起了世界各国政要和学者的高度关注和

重视。胡锦涛2006年11月在全国文代会、作代会上发表讲话,称“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

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

。胡锦涛2007年1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又指出,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在谈到确保

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时也提出:“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在对外交往中,我

国也越来越重视“政治议程”的设置,从而将富有中国元素的信息传递给世界,以新的路径来提升

中国话语权,确立中国在世界中的良好形象。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对内主要解决的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文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对外主要是防止西方的文化殖民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巩固国家文化安全。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

国家文化软实力就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国家软实力。

⑩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4

22013.1

素,它与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等硬实力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是指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它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将国家文化软实力分为以下五个组成部分:(1)激励国家形成强大向心力的国家文化凝聚力;(2)获得外界仿效的国家文化吸引力;(3)推动发展、追求领先的国家文化创新力;(4)将文化要素组织成效能最大有机整体的国家文化整合力;(5)向外界正确表达意图的国家文化辐射力。

(1)文化凝聚力国家通常被称作是“文化容器”,文化的凝聚性是国家特性中的首要因素。每个国家都在历史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保护、传承和再造其文化元素。因此,国家文化凝聚力既表现为能够有效地保护、涵养前人的文化成就,对所有过往人们遗存的文化成果,产生出发自内心的敬畏之情与呵护之心;也表现为能够很好地消化吸纳来自不同背景的文化元素,能够将不同文化元素中的有益成分,转换为具有自身文化特色的文化养分和新文化特色;同时,还表现为能够对所有的文化元素进行二次加工,从而创造性地转化成新的国家文化产品,以便服务大众,开拓文化市场,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更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国家文化凝聚力的提升,既是一个国家国民文化素养的具体表现,也是国家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水平的象征性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力量对内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凝聚力,对外则是一个国家的国际自信力。

(2)文化吸引力(文化感召力)文化吸引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内,这种文化吸引力会增强国民对自己国家的向心力、家园认同感、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豪感;对外,可以使其他国家的人们,对一个国家产生亲切感和国际亲和力。在文化吸引力上,人才吸引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具有文化吸引力的国家,应该能够吸引大批教育家、工程师、金融从业者、专业技术人员、作家、画家、艺术家、戏剧家、编剧、文化活动策划人、文化经纪人、音乐家、演员、工匠等优秀人才,吸纳大批国家主导产业所需的熟练工匠,吸收大量的服务性人员,从而构成完整的人才梯次。构建国家文化吸引力的关键,是要以有效的文化建设推动国家文化独具特色吸引力的形成和发展,向外部世界展示国家的正面形象。

(3)文化创新力(文化的创造活力,属于文化的自主创新和吸收消化再创新)国家的文化创新力效能评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文化创新力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意向所指和不同的效能评价方式。简单地说,国家文化创新力就是对所吸纳的文化元素和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和影响市场的能力。对于国家竞争力来说,吸纳不同文化元素的能力是一种基本能力,而对所吸纳的文化元素进行保存复制、二次加工、再造和丰富的能力以及开拓市场、推介和行销文化产品的能力,则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文化创新能力的体现,是其文化创新力的核心所在。由于时代的变迁,国家文化创新的内涵、方式和容量,都会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产生很大的变化。文化创新所依托的场所形式、生产机构和运作模式,也会在这样的变迁中随之发生改变。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时代,文化只是为有限的人群服务,文化产品的品种也相对有限,文化产品的传播,多由少数专业人士担当,传播场所和方式相对简单。在工业化时代,文化创新水平大为提升,文化生产的规模和文化传播的规模都大大扩展了,文化展示的场所、场地的形式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量专业和业余性质的音乐团体、剧团、演出机构和图书馆、博物馆等,构成了特定年代中的文化生产方式和场所形式。在信息时代,文化创新力之于国家竞争力的作用也更为凸显出来,由于传统的制造业正在退出一线国家,而这些国家作为文化创意基地、文化策源地和思想创新源头的作用,就更为明显和突出。那些占据了文化创意领先地位和能力的国家,就会在新的发展格局中,取得较强的发展竞争力。随着数码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文化创新的能量被极大程度地拓展了,文化产品复制、传播和演示方式,都在发生着革命性的改变。能否适应这种变化,在变局中不断调整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创新能力,也是评价国家文化创新力水平和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家的文化创新力也就是国家文化产业

502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

的国际竞争力。

(4)文化整合力(文化的集成创新或综合创新)国家文化整合力主要包括对自身国家实力的准确认知能力和对国家整体形象的全面把握能力,是以有效地组织、协调、运作,将一个国家的正面元素完整地对外部世界展示、宣传、推介和营销的能力。在传统社会形态中,宣传国家的方式多是以文人作品和人们的口口相传实现的。在当今时代,由于传播手段的多样和迅捷,宣传、推介国家的空间和机遇都极大地拓展和增多了。哪个国

家能够有效地将自己的文化劳动成果、国家文化形象,

通过出色的总结、提升和“包装”,通过多种巧妙形式,宣传推介出去,哪个国家就可能获得更多的被世人瞩目的机会,就会拥有更强的竞争力。营造和培育国家文化整合力,是国家中所有成员的责任,

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组织和所有市民的事情。构成国家文化整合力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可以是政府组织实施的大型文化活动,包括大型运动会、大型展览会、文化庆典和颁奖活动等,也可以是民间性质的商务活动、文化交流活

动,

还可以是普通百姓自娱自乐的文化成果展示等,只要能够有效地将国家的文化特色和文化成果传输、展示和扩散出去,对国家的正面、健康形象的形成有所襄助,就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整合活动,就会对国家竞争力提升产生正面效应。(5)文化辐射力(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相比较而言,国家文化辐射力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由国家整体的、综合的、全面的国家文化精神、品行、成果和形象综合而成的文化力量。文化辐射力有历史元素的延续效应,是深远而持续和不断丰富着的文化实力的表现,也反映着当代人们的劳动创造成就,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向世界宣示自身的文化价值理念。文化辐射力的主要功能是在无形中有效延伸、拓展、深化国家的文化形象,通过国家文化的创造性劳动和优秀成果,

拓展国家影响力和知名度,推进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广泛连接,促进国家不断提升正面形象。国家文化辐射力是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力量,它既体现一个国家全体人民对未来的热切发展要求,这体现了国家发展具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有强大的活力;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在社会发

展、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提升与增长能力,有良好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方法保障,表现为经济

活跃,

社会繁荣;同时,还体现为一个国家对外联通的能力很强,与外部世界有多样、自如和畅通的交往,交往方式方法得当高效,讯息畅通开放,交通发达便捷,社会运行成本低廉而高效;此外,一个国家社会机体是否健康,社会结构是否合理,人们在这个国家中生活是否愉快自由,人们是不是热爱自己所生活的国家,这也构成这个国家的文

化辐射力的重要内容;最后,

我们还要通过体会一个国家的魅力,

感受一个国家不可言说的最深层的打动人心的力量,以判断国家品质如何,感受这个国家的整体形象力量。

从一定意义上讲,在以上五种力中,文化凝聚力与文化吸引力互为内外,文化整合力与文化辐射力互为内表,文化创新力是吸引子。文化凝聚力强,

可以转化为文化吸引力;反之,文化吸引力强有助于提升文化凝聚力。文化整合力强可以转化为文化辐射力;反之,文化辐射力强有助于增强文化整合力。文化创新力强对内可以增强凝聚力,提升文化整合力;对外可以扩大吸引力,增强辐射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认为,国家文化凝聚力是内核(内源)要素,国家文化吸引力是基础要素,国家文化创新力是倍增要素,国家文化整合力是结构要素和集成要素,国家文化辐射力是功能要素。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五元并举”战略基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五个要素,我们可以

看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做到“五元并举”,即提高国家文化凝聚力战略,提高国家文化吸引力战略,提高国家文化创新力战略,提高国家文化整合力战略,提高国家文化辐射力战略。

提高国家文化凝聚力战略,其核心就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振奋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弘扬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实现文化自立、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

6

22013.1

提高国家文化吸引力战略,就是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建设和谐世界,拓展和谐外交,不断总结中国经验和凝练北京共识,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吸引力,实现文化自觉。

提高国家文化创新力战略,就是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引导和规范市场主体守法经营、公平竞争,使文化市场能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同时要不断调整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继续深化对文化体制的改革,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做大做强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国有文化企业,建立一批多媒体经营、跨地区发展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贡献度,从而以建设文化强国来维护文化主权,实现文化自强。

提高国家文化整合力战略,其核心要素是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实施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提升国家形象的魅力,做到文化的集成创新和综合创新,实现文化自新和文化创新。

在当代中国,文化的魅力不是复兴儒学,更不是全盘西化,而是建立与中国现代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匹配、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提高国家文化辐射力战略,主要表现为实施文化主权战略,加大文化外交的力度,提升创设国际议程、国际机制的能力,提升中国文化的话语权,积极参与世界文化机制体系的重建,发展发达的现代传媒系统,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强化中国文化的诠释力与话语传播力,积极应对西方国家各种文化渗透和文化霸权,反对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扩展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建设“文化中国”。

①Josoph S.Nye Jr.,Soft Power,Foreign Policy,Fall,1990,p.

162.

②韩勃、江庆勇:《软实力:中国视角》,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第2页。

③Joseph S.Nye Jr.,“Think again:soft power”,Foreign Policy,

March,2006.

④约瑟夫·奈:《灵巧领导力》,李达飞译,中信出版社2009年

版,第84页。

⑤Joseph S.Nye,Jr.,Get Smart.Foreign Affairs,2009.

⑥参见李琳、洪晓楠《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评析》,《大连

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⑦John P.Lovell,The United States as Ally and Adversary in East

Asia:Reflections on Culture and Foreign Policy,in Jongsuk Chay.,Culture and Lnternations.New York,1990,p.89.

⑧莱斯利·怀特:《文化科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

145页。

⑨王力行主编:《赢在软实力———华人企业领袖的二十堂课》,

(台湾)天下远见股份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12页。

⑩童世骏:《文化软实力》,重庆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15页。

作者简介:洪晓楠,1963年生,哲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邱金英,1978年生,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大连海洋大学讲师;林丹,1982年生,法学博士,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人文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冯潇〕

702

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战略

如何提升中国软实力

如何提升中国软实力 ——国际关系概论课期中论文 标签:软实力、建设、竞争力、文化 内容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更深层次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软实力在很多领域上,成为我国向真正的世界强国迈进的桎梏。当代国际社会无不把文化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放在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要想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抓起:首先是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其次是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再次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最后是制度的建设。正文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它不仅包括经济、政治、军事的实力较量,也包含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激烈竞争。软实力是与经济增长等硬指标相对应的,它是一个国家在科学、教育、文化、法制环境等各方面发展程度的标志。软实力对内表现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对外表现为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发展模式、民族文化、外交方针等方面被国际社会认可的程度。当代国际社会无不把文化竞争力和国家软实力放在战略发展的重要位置。 在经济全球化和更深层次的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软实力在很多领域上,成为我国向真正的世界强国迈进的桎梏。对于中国软实力的建设,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困难,对于党和政府来说,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这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认真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大力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善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体制,按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建立促进文化公益事业繁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形成多种所有制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进一步增强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软实力的核心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念,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历史和现实一再昭示我们,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奋斗目标来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大力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真、善、美,反对假、恶、丑,鞭挞和批评不道德行为,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浓厚风气;形成平等友善、团结互助的浓厚风气;形成遵守公德、文明礼貌的浓厚风气;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加强制度建设:应不断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立法、加强执法、规范公共权力行使,创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度、科学决策制度,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进一步增强党执政的活力和创造力,为全面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提供坚强保障。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试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 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因此,明确文化软实力的内涵、以及探讨加快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途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文化软实力;途径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关于“文化软实力”,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中认为,“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1]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文化软实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代表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因此,江泽民同志很早就指出,“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2]胡锦涛同志也强调:“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3]可见,提升文化软实力对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重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从改革开放的30多年以来,我国整体的经济增速长期高于世界其他各国经济增速,总体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经济实力越来越增强,在国际方面的影响力得到明显提高。但是,无论从国际形势看,还是从国内发展看,相对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文化繁荣程度不够,整体文化实力与我国经济实力及国际影响力不相适应。 知名学者郑永年认为,“中国没有文化上的崛起。经济的崛起还没有带来文化的复兴,也没有造就一种新的文化。相反,传统文化正在加速度地消失,被商业文化、快餐文化所取代……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正在变成一个失去文化传统的

提高文化软实力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我国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为了增强软实力,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并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方面。提升我国软实力,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注重发挥中华文化的优势,积极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路子。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

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一方面要不断丰富和创新文化内容形式,另一方面必须花大力气提高文化传播能力。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潜能和可能产生的不可估量的影响,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把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新引擎,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意见和建议

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意见和建议 严格制度,规范标准,采取以点带面、分步实施的方式,特别在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中,坚持按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要求,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工作日程,扎实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和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宣传橱窗、板报、宣传栏、班前、班后会、每周学习日、“现身说法”、谈心、家访、矿坑现场悬挂安全警句、格言排板等形式,广泛宣传一系列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集团公司安全会议精神和对安全工作提出的要求和措施。 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储备了能量。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载体,并延伸开展争创“学习型区队”、“学习型班组”活动,大力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风气,狠抓了干部员工的学习,促进了业务素质的提高。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中层干部学习以及“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明确专题,联系实际,系统学习十九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代企业制度、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及企业文化知识等。紧紧围绕安全生产这个中心,对新上岗员工,全部进行安全学习、操作技能、岗位责任制为内容的应知应会培训。 以职工竞赛为载体,激发了职工的进取心。在全公司推行“流动红旗进班组”等竞赛活动和班组管理竞赛活动,并对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使他们既得荣誉又得实惠,既有荣誉感又有自豪感,使其他员工既有羡慕感又有压力感,从而在全矿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热潮,逐步使职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 作为一个煤炭企业的“重中之重”,安全工作的成败直接牵动着全局。用安全文化去塑造每一名职工,从更深的文化层面来激发职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意识,从根本上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其次,构建安全文化是实现人本管理的需要。安全文化讲到底就是“人本文化”,而安全文化也就是基于“人”这个安全管理的中心,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手段,从文化的高度来研究和分析安全生产的规律,探索和加强安全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再次,构建安全文化是推进煤炭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实现各项生产任务的基础和保证。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摘要】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吸引力,它通过吸引力而非强制力获 得理想的结果,它能够让其他人信服地跟随你或让他们遵循你所指定的行为标准或制度,按照你的设想行事。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信息的说服力。如果一个国家可以使他的立场在其他人眼里具有吸引力,并且鼓励其他国家依照寻求共存的方式加强界定他们利益的国际制度,那么它无须扩展那些传统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关键词】意识形态文化软实力 【正文】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如今,中国开办“孔子学院”宣传中华文明;韩国宣布将在全球一百个地区开办“世宗学院”;日本在海外增设“日语学习中心”扩大日本文化的影响力;印度的文化很早就输出到世界各地。20世纪后期,亚洲各国在经济上、政治上争大国话语权,而且在文化上争首发权成为亚洲文化的新动向。近些年考古学界出现的几个重大问题,表明所谓“远东”各大国在“四大发明”和亚洲历史问题上出现了话语权力之争,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实际上,全球化中的“文化争端”是“文化冲突”的先兆。近年来,韩国申遗“端午祭”以后,一些学者提出若干违反历史的论题:中医乃是韩国人发明,称为“韩医”,老子和孔子据说都是韩国人,甲骨文乃韩国人发明的,王羲之的《兰亭序》是用韩国高丽纸写的,还要改书法、书道为韩国的书艺,等等,不一而足。这种疯狂掠夺中华原创文化为己有的民族主义成为对中国文化合法性的直接挑战,也让中国文化走向海外面临了更多的危机和障碍。目前世人对印度文化的认可与接受程度似乎强于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与接受程度,这也是许多中国人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看到的事实。 东亚崛起的文化格局预示着当今世界文化的重大转折;国际间的经济技术军事竞争正显现为文化竞争,或者说那种显现的国家之间的“硬实力”竞争,已逐渐被更隐蔽的文化“软实力”竞争所遮掩。我国当前正在深入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充分说明党中央十分重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把我国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战略高度。它既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新时期文化软实力的竞争从上世纪下半叶开始,亚洲开始崛起,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在东西方文明相互竞争的同时,亚洲各国之间也开始了文明争夺战。 所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迫在眉睫,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 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途径 (一)必须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任何文化都不是建立在虚无的基础之上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文化传统,它贯穿于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批判继承,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文化样式,推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文化是多元的,世界上各个民族、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造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必须结合国际国内两种文化资源,开放姿态,借鉴学习并创新。 (二)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 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

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

我国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途径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一直以来,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建设等各项国家“硬实力”水平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发展。而国家“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发展相对缓慢。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身份,也是各个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弘扬文化创新精神,发挥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中华民族的灿烂的文化。考古发掘表明,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黑龙江流域都发现有我国各族先人的文化遗存。东北的红山文化和东南的河姆渡文化都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到了汉唐,我国不仅疆域广大,经济、军事实力强大,其文化的昌明也影响到东方各国,吸引了许多邻国派来大批留学生。到了宋代,尽管其疆域不如汉唐,而其文化却达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程度。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曾经在历史上占据过重要的地位,并且大部分文化通过传教士或者一些贸易往来传入日本、韩国等临国,对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影响。虽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很快。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我国在这一方面起步晚、基础弱、经验少,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 首先是传统文化的缺失。虽然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传统文化,但现在大部分已经缺失。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而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韩国还因此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这些现象只是众多文化缺失中的一小部分。传统文化的大量缺失在让我们感到痛心的同时,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其次是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人们对文化资源的重视不够。在国家大力主导经济发展的时候,人们对文化发展的注意力明显下降,对文化是一种“软实力” 的认识也明显不足。这就导致大量优秀的文化资源被我们主观所忽略,潜在的文化软实力没有被发掘。 最后是文化逆差现象严重。文化逆差,是指中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的现象。其实,在中国深厚文化的孕育下, 不乏许多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然而传统文化的背景不同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给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竞争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使得我们的文化没有占据有利的条件,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潜能。 事实上,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我们的文化还存在着科学与民主的缺失,信仰的缺失。中国的学生官本位思想非常的严重,这点从近几年公务员考试的情况可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如果我们把文化理解为“人类一切精神活动及其结果的总和”,那么“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既包括政治、外交、意识形态、价值体系,又包括哲学、法律、语言、宗教、艺术等等,所有这些东西所产生的综合影响力,就构成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任何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不断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的同时,大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谋划。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主要应当采取以下十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一、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手稿中曾经把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分工划分为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造就了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的分离,于是社会生产分化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在物质生产中创造物质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物质生产力;在精神生产中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精神生产力,也就是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在现代社会化的大生产中,文化生产力以各种方式充分体现在生产过程中,成为直接的生产力,因此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体制改革是清除制约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根本途径。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方向,突破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旧文化观念的束缚,尽快建立健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的文化体制,切实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

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强大的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民族尊严,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使这个民族焕发出强烈的创造力.使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在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可以反过来助推硬实力的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高国家形象,促进人得全面发展。 文化代表着国家身份和民族形象。对比政治与经济,其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更为持久,是软实力的主要载体和具体体现。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不断深化的国际环境中,文化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和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但是在文化软实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形势下,中华文化在对外文化交流与竞争中却处于弱势,文化软实力展示和运用不足,民族文化面临着被侵蚀和渗透的危险。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各国纷纷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主要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增强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广大青年学生应当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抓住难得机遇,义不容辞地挑起振兴中华文化、迎接新挑战的重担。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明显提升,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然而,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刚刚起步,文化软实力“西强我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与我国不断上升的国际地位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现状不相适应,同时也与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得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再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如何进一步提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 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我国软实力具有紧迫性,所以我们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文化软实力? 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文化越来越成为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推动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一、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软实力首先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召力,它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凝聚在一种文化的氛围当中,形成伟大的向心力、凝聚力。更为震撼人心的是它令其他的民族也向往也撼动也景仰。因此,各种肤色的人画着中国的脸谱,穿着鲜艳的中国戏服咿咿呀呀有板有眼地唱起了我们的国粹--京剧;许多来自五大洲的人们到"孔圣人"像前磕头作揖,甚至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典、肯尼亚等很多国家都建起了"学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汉话,比起国人当年的学高潮是有过之无不及,"汉文化"热在全世界方兴未艾;少林武术、太

极拳等中国功夫也风靡全球。近些年来,我国每每在国外产生轰动效应:2004年春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披上了中国红,香榭丽舍大街上舞动着中国龙;一曲江苏民谣《茉莉花》,无论在华盛顿肯尼迪中心的中国文化节上还是在日本爱知县的世博会上,都让外国友人听得如醉如痴。这些都充分展示了软实力的威力和作用。 (二)文化软实力是生产力,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主要载体,既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领域的一个重要产业,体现为强大的生产力。在当今美国400家实力最强的公司中,有1/4是文化企业,其出口额在2000年就达到了720亿美元。从1996年开始,美国文化产业的出口超过了航空业、重等传统工业,成为最大的出口产业;近年来,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已达到其GDP的30%左右。日本虽然是汽车工业大国,但在2000年,其文化产业的规模已经超过了汽车业。韩国的影视、、手机、游戏等产业,2003年的增长率已达到两位数,出口额超过了钢铁工业。 二、文化软实力对综合国力的影响 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一个术语,美国的雷·克莱因1975年出版的《世界实力评估》一书、日本经济企划厅1987年发表的《日本的综合国力》报告,研究的都是综合国力问题。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比较分析中日两国的国力时,考虑的已经是综合性的“全部基本要素”,尽管没有用“综合国力”一词。在改革开放

文化大繁荣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上) 课程的考试100分

文化大繁荣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上)课程的考试100分 一、单选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是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爱国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 D.自由主义 2. 辛亥革命发生于哪一年? A.1910年 B.1911年 C.1912年 D.1913年 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语自()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4. 戊戌变法发生于哪一年? A.1898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 5.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这是下列哪位的话?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陈天华 6. 《周易》有言,观乎(),以察时变。 A.人文 B.水文 C.星文 D.天文 二、多选 ( 共 3 小题,总分: 20 分) 1.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 A.思想自由 B.兼容并包 C.自强不息 D.厚德载物 2. 郭建宁教授指出,西方的核心价值包括以下哪些? A.自由 B.民主 C.平等 D.博爱 3.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内容包括()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本主义 三、判断 ( 共 6 小题,总分: 40 分) 1. 戊戌变法的内容之一是设译书局,派留学生。 正确 错误 2. 戊戌变法的内容之一是组织商会;改革财政。 正确 错误 3. 郭建宁教授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 正确 错误 4. 戊戌变法的内容之一是创办京师大学堂。 正确 错误 5.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正确 错误 6. 郭建宁教授指出,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功能越来越突出,文化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 正确 错误

如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精)

如何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当今世界,人们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已经不再限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而更多地偏向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化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 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 而文化软实力则是制约整个软实力的经纬、维系整个软实力的灵魂。当今时代,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所以,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受到西方国家的某种钳制 ; 我国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 ;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逆差 ; 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仍然存在较大的文化“误读” ; 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冲撞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产生了冲击。 还有许多学者则认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虽然也有着一定的不足, 但优势相当明显。 那么,我们怎样应该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呢?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的凝聚力, 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所以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 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壮大经济实力、科 技实力和加强国防力量的同时,使国家文化软实力有一个大的提高。那么,如何提升和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经济硬指标——提升文化话语权 镜头一:我国目前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29个,成为世界上入选名录最多的国家,这反映出在日趋强大的经 济实力面前,国际社会对我们文化价值的确认。 镜头二:《唐山大地震》以首映票房3600万的业绩超过好莱坞 电影《变形金刚》、《哈利·波特》、《阿凡达》的首映票房,这 是经济硬指标体现出的中国电影所具备的文化软实力。中央电视台 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李小龙传奇》以每集10万美元的市场售价行销 海外,仅此一项就回收了整部作品的投资成本,创造了中国电视剧 在海外发行的成功业绩。难道我们得到的仅仅是物质性的经济收益吗?显然不是,我们传达给世界的是李小龙超强武艺背后那种内外兼修、文武合一的文化精神。 镜头三:影片《建国大业》除了表现题材本身具有较强吸引力之外,影片的市场业绩很大原因是来自于影片的“全明星策略”,尽 管影片的明星叙事并非尽善尽美,但是,影片成功的明星运作模式 表明了我们的观众对于本土电影明星的心理认同。 文化,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不能脱离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根基,否则,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在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进程中,社会经济实力(硬实力) 是文化发展与传播的现实基础,如果没有经济强有力的支撑,文化 的软力量不仅会失去彰显的平台,而且文化本身也会面临衰微的困境。

如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文化软实力”是近些年来风靡国际的流行词汇。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长屹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的意识到,在国家较量中军事,经济等硬实力并非都能产生预期的效果,文化、外交等软实力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但是,目前我国的文化力水平却与我国经济大国的地位不相匹配,在世界文化市场份额中仅占4%,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水平相对虚弱,正是处于发展阶段,对外输出缺乏,面对外国强烈的文化入侵,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尽管在国家领导人的重视下,现状已有所改观,但由于起步较晚,各方各面都仍难以与发达国家相抗衡。文化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文化产业的落后,必将影响到中国的未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来捍卫我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中国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文化维持自身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前提。所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胡锦涛同志2006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创新文化孕育创新事业,创新事业激励创新文化。在党的十七大上,他强调指出:“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承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精神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基础,是一种内在的、隐性的文化竞争力。面对全球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建构全社会参与的文化建设新格局,增强中国文化发展的动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在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引入文化治理理念,推行分权化战略,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各司其职合力推进本国文化发展。努力形成全党全社会广泛参与、多向互动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新格局,增强中国文化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改善文化传播理念和方式,提升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力。文化传播能力与一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直接相关,是一国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元素。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该国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当今时代,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重视思想、观念和原则的生产和传播,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还要特别重视思想、观念和原则的生产和传播,努力使本国成为国际社会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原则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思想、观念和原则等价值理念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新思想、新观念和新原则的生产和传播是发展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习主席曾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的“中国特色”,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底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从学习传统文化开始,让文化共享,并注重输出,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树立文化自信,必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学习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先贤留给我们的遗产,是昭示我们何以为中国的宝藏。如中国式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价值观;又如古文、古诗、词语、国画、传统节日等文化遗产,都是中华灿烂历史的显现。但在现实中,我们学习并不够充分,很多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如果连文化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么树立自信就如空中楼阁,水中捞月了。所以,我们应倡导在中小学开设国学兴趣班,书法记入考试等,通过媒体传播国学知识,先让大家了解文化自信的内容。 树立文化自信,应利用文化共享等传播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并为文化产品注入创意与情感,使其“火”起来。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隆

重开幕,展览破纪录的近千件文物,首次复原壮丽的天灯、万寿灯,让文物走出深闺大院,为大家所了解、共享。此外,通过文化创意产品,为文化注入情感,更能让文化亲润人的内心。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相继推出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使文化创意产品更有温度地传递故宫风貌。那些曾在故宫里生活过的“人的故事”也成了文创产品灵感的来源,如见识过紫禁城“学霸”康熙学贯中西的勤勉学习态度后,设计师将西洋时钟与东方日晷相结合,制作出“日晷计时器”,有趣有情感,贴近生活,也更好地传播了文化。 文化自信的树立,还需注重文化产品的输出,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大放异彩。长期以来,我国的影视文化作品,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远远不足。但是,近年来,如《琅琊榜》等一系列被网友称为“良心剧”的电视作品,在国外播出后也是效果极佳,收获了良好的口碑。我们传统的四大墨宝也相继开始对外输出,如浙江的湖州毛笔,以制作精良、品质优异,出口海外,深获赞许。我们要输出,就应该输出这样原创的、高质量的作品,如此,我们才能通过这样的文化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刮起一股“中国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我们的文化影响力,文化软实力还和西方强国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要坚定文化自

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现实文化语境与必然发展趋势,当然也就是我国所处的现 实文化语境与面临的必然趋势,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与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与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并且暴露出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文化发展不平衡--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民族地区与其她地区文化发展不平衡;政府定位不明确,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制约文化发展;文化市场发育不成熟,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低;文化出口能力弱,文化贸易逆差严重。而提升中国的文化力同样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障碍。一、中国传统文化非现代化的困境。1、中国传统文化储蕴了丰富的内涵,对社会发展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稳定而成熟的精神特质,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主题、思维方式乃至价值系统,从而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而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在于其普世性不足,需要作学理上的系统化、跨文化转化,挖掘提炼其普世价值。2、思维方式问题就是中国文化深层结构的核心问题。就文化发展过程来瞧,西方文化中那种重视逻辑分析来观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中国表现得很不充分。中国古代传统的整体直观思维只就是一种素朴的辩证思维,具有直观性与模糊性,很难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这正就是造成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方法论原因。3、传统文化典籍中关于“民本”、“人本”思想原本就是异常丰富的。但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民主传统,这就是值得深思的问题。由于长期的封建主义禁锢,民主思想精华几近淹没殆尽了。另外,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集体主义主张对个体采取压抑手段,而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就是中国精英文化的主题之一,其所推崇的家族观念与家国同构观,对中国政治结构负向影响深远。 4、以德治天下,就是中国文化独有的特征。重视道德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崇尚道德使中国获得了“礼仪之邦”、“温文尔雅”的美誉。但就是,把人世的伦理道德原则绝对化则贬低了真理的意义,影响了自然界的科学探讨,妨碍了科技的发展。这种道德至上意识的结果使中国文化带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僵化性,而现代文化已呈现出多元化的价值取向。道德至上的观念,妨碍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5、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变革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非此即彼、非破即立、两极对立的简单的二元思维,没有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既妨碍了对传统文化较为冷静的反省与扬弃,又妨碍了对近代西方文化的合理吸收,使文化建设方向不明、方式不适,使得中国近代以来没有认真地组织一个完整系统的文化建设过程,文化现代化建设的任务远未完成,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西方强势文化殖民化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困境。 三、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危机的困境。文化认同的基础就是强大的文化力量。深厚的人文精神就是任何一个强国都不可或缺的品质,因为这种品质将转化为强大的文化力量并形成文化认同的基础。文化要素已成为国家“软实力”的基本构成。文化认同在全球化时代最核心问题之一就就是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的产生,这种危机的产生与西方中心化为核心的全球化过程直接相关。民族认同不仅仅有一种抵抗优势文化挤压的心理功能,更能为民族的发展方向与生活原则提供正当性依据。 四、经济贸易顺差大国与文化贸易逆差大国不均衡的困境。中国的快速增长可能使它被视为世界能与美国相提并论的经济体。然而,一个国家与民族强大与否,既取决于经济实力,也取决于文化软实力。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新产品出口能力很弱。这表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就是核心文化产品贸易领域存在逆差较大。二就是文化产品出口总量少,占全部出口额的比例低。面对中国经济过热的增长数据,“文化赤字”现象越发凸显。 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既取决于它的硬实力,也取决于它的软实力,要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除继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综合国力外,还要挖掘民族传统文化潜力,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化;大力扶植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民族文化生产力;继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加强文化建设与对外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亲与力与影响力等都就是可行性的路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 性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重要性 【摘要】: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我国软实力具有紧迫性,所以我们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而且我们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同时,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应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一、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一)文化软实力是生产力,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文化作为软实力的主要载体,既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产业,体现为强大的生产力。文化软实力首先具有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召力,它让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凝聚在一种文化的氛围当中,形成伟大的向心力、凝聚力。许多来自五大洲的人们到"孔圣人"像前磕头作揖,甚至美国、日本、加拿大、瑞典、肯尼亚等很多国家都建起了"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汉话,比起国人当年的学外语高潮是有过之无不及,"汉文化"热在全世界方兴未艾;少林武术、太极拳等中国功夫也风靡全球。近些年来,我国传统文化每每在国外产生轰动效应:这些都充分展示了软实力的威力和作用。

(二)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递给世界的名片。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是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着标志。 (三)文化软实力能促进社会政治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大提升国家政治实力,从而使国家、社会、人民的核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高度趋同和目标一致。促进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使人文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党的执政理念,融入党和政府的发展理念,融入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城乡统筹,融入中国人民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形成提炼发展过程,使后代子孙能够在我们保护完好的文化血脉中,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和尊严。 (四)使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民主政治、人文素质提升产生巨大认同感和使命感,从而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培育成熟大国的公民责任和公民文化,推进自上而下的自主创新、原始创新、创造创新、实践创新进程,促进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促进科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造就一代又一代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要求的成熟的政治公民,推动全社会精神素质的提升,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