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时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趋势与路径探索

新时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趋势与路径探索

新时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趋势与路径探索
新时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趋势与路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e13168090.html,

新时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趋势与路径探索

作者:迟云强杜林明高成材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9年第14期

摘要新时期,国际制造业处于数字化转型升级阶段,我国制造业必须抓住机遇,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模式,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促使我国制造行业不断变强变大。本文从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竞争格局等方面探究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趋势,同时探究了其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路径。

关键词新时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趋势与路径

1 新时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趋势解析

基于生产方式,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方位渗透,促使传统制造业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绿色化等方向发展。制造业越来越深入应用传感器、人工智能、工业云等现代信息技术,生产更具个性化、现代化,更易于满足客户需求。

基于组织方式,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传统制造企业组织方式呈现出平台化、扁平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其传统金字塔模式的组织结构趋于扁平,灵活度提高。CIO与CDO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他们与CTO在经营决策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基于商业模式,新时期大量新技术、产品、业态逐渐诞生,传统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朝着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商业模式方向转变。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必须更高效抓住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

基于竞争格局,数字化转型升级改写了传统制造业竞争格局,全面、规模大则竞争优势高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一则专业、优质的制造业地位逐渐提高;二则大量非传统制造业以多种形式踏入制造业,例如,互联网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这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制造业格局。

2 新时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探究

2.1 培育具备数字化素质的人才队伍

数字化新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主要取决于数字化人才,而数字化设施、互联网覆盖面等均起到辅助作用,数字化人才所具备的技能、知识等软实力才是其转型升级的关键。第一,培育人才队伍,需要向其普及与渗透数字化理论知识、业务技能等,鼓励员工针对数字化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自我完善、自我升级,进而为保障制造业生产的有序运用奠定基础。第二,

东莞市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开题报告

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简表) 一、选题意义 近年来,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转型成为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必由之路。而在经济转型中,产业的转型占据重要的战略性地位,他关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和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产业转型在全国各地的开展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东莞作为我国产业转型的典型城市,其东莞模式成为学术界研究的对象。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全球化的发展和竞争的不断加剧,东莞的产业转型在新的经济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压力。本文将立足当前经济背景,对东莞市产业转型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本文是以国外应用最广泛的理论为分析框架,结合东莞市的实际进行的分析,是对理论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其次,本文对东莞经济的发展历程

和存在问题应用文献分析法和笔者的工作经验为基础进行实际问题的发现,应用理论对问题进行分析,因而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其结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产业转型的研究较多,从理论到实证,研究成果都很丰富,尤其在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主要的理论有四个分类,分别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产业结构理论是以Petty与Clark提出的配第克拉克定理为基础的,该理论认为产业根据其作用对象和劳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三个产业,分别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是对初级要素的生产、加工和服务,并得出产业结构转型的规律是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直到第二产业的边际收益下降,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并且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一次为第一产业减少,第二三产业增加,且最终向第三产业转移。SCP范式最开始由哈佛大学经济学家Joe Bain和Sherer于20实际30年代提出的,认为市场结构由企业的市场行为、企业市场行为在市场上取得的经济绩效等决定,而产业转型则是依赖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一路径,分析一个产业应当进行战略调整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Joseph T. Mahoney.,J. Rajendran Pandian.,1992)。比较优势理论是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认为一个国家产业的发展路径和动力是为了获取比较优势。有代表性的理论有H-O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应当生产密集使用具有要素禀赋的资源的产品,有利于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比较优势,而一个国家或者产业生产具有要素禀赋的产品就会逐渐形成该国家或产业的优势和主导产业,从而形成相应的产业结构,而产业转型就是向这种比较优势发展的过程。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Porter M.E.发展处的竞争优势理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理论框架。Porter (1980)首先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提出了企业发展自己竞争优势就是要获取竞争优势,而后在Porter(1981,1985)中提出了产业获取竞争优势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企业可以将自己的竞争优势建立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低层次的竞争优势是一种“低成本竞争优势”,而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则是一种“产品差异型竞争优势”。国家的一个产业转型的路径,就是不断获取高级竞争要素,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过程。该理论以钻石模型为体系,为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了一个以要素升级为目标的产业升级研究框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产业转型的研究主要是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以实证分析和政策研究为主的,关于产业转型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首先,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研究。郝顺利(2010)以华蓥市为例分析了其作为资源城市转型的问题。作者以国际和国内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成功的经验为借鉴,对华蓥的转型进行了分析,认为针对华蓥的具体情况,应当选择以替代产业发展来改变其过分依赖资源发展经济的产业合作方式。赵磊(2008)以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资源要素现状分析为分析,着重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和科技要素在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以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经济环境、政府指导为重点来完成资源型城市的转型。 其次,对产业转型中生产要素作用的研究。戴景萌(2008)对产业转型中的企业战略进行了研究,作者依据迈克尔波特的理论,认为应当企业应当合成战略联盟,降低产业进入的成本,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张继良、胡荣华(2010)以江苏产业转型为例,建立了区域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认为竞争力应当是注意国际

转型升级路径座谈会发言

加强资源整合加快科技创新 为XX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 20XX年X月X日 实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之策。经济转型升级无论是宏观层面上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动力的转变、中观层面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微观层面上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都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我市经济和产业结构已得到很大改变,海工设备、电子信息、复合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市委XX届X 次全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争创全省转型升级先行市”的奋斗目标,这是科学研判,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顺应潮流而作出的正确决策,是努力打造“创新XX”、建设“幸福XX”、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但客观地讲,全市原有经济基础和传统产业的特点决定了我市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

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育和引导,相关部门需要更大力度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具体而言,我市目前转型升级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制约因素: 一是传统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低的制约。如我市发展多年的机械加工产业,虽然具有一定规模,但并未能完全走出产品档次低、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的困扰,多数企业因为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一旦遭遇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就难以从容应对,致使整个行业受到巨大冲击。这种矛盾不会以投资规模或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改变,实现传统产业改变并提升只能依靠科技创新。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性矛盾的制约。全市201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6%;2013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企业28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比例为19.8%;全市新标准实施以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1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仅8.4%。可见,虽然大企业占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权重较大,但高新技术企业数仍然偏少,覆盖面不够广,未能形成铺天盖地之势。 三是新兴产业链条短粗脱节的制约。“新兴产业”在我市具有一定基础,是我市着力发展的优势产业,但“四新产业”中,有些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特色不够鲜明,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有些产业产品分布广且集中在中低端节点,尚未形成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有些产业产品生产上下游和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路径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战略,尽管有多种路径和方式,但总体而言,就是要从传统上高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依赖大量资源能源消耗、依赖国际市场、产出大批量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制造模式,转为以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为驱动,结合服务与商务模式创新,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产品的制造模式演进。 从当前已经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模式并结合未来的世界制造趋势而言,中国制造的升级路径,就是沿着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共享经济、工业互联网最终到物联网的模式演化路径。 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一种制造与服务互相融合促进的制造模式,具有资源整合、促进创新与价值增值的特点。国内学术界研究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并提出服务型制造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最终在国内取得共识并上升为国家制造战略的主要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将服务型制造作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之一。2016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整个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进行了具体规划和指导。 从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而言,服务型制造的产生离不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转变,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与制造业产生了三个深刻的变革:一是整个世界经济逐渐向服务经济演变,进入到服务时代,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普遍占到70%以上;二是制造业本身的充分服务化,世界制造五百强企业中服务环节所产生的收入占到了整体收入的大部分;三是消费领域的变化,顾客不再满足于大批量生产的一致性产品,而是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差异性的产品,同时希望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在这种趋势下,原有工业时代典型的大批量同质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被重新组织、高度柔性化从而提供个性化差异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的产业模式所替代,这就是服务型制造模式。 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将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通过企业之间增强服务而带来的相互耦合关系,重新组织全产业链的设计、研发、生产、配送等资源,从而更有效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服务与制造的结合,充分鼓励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融合促进,从而激发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技术创新;三是通过不断加强服务环节,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制造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共享制造 服务型制造的提出和其思路,主要是在互联网时代的前期,更多通过对现实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ae13168090.html, 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作者:叶茂林 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08期 摘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以苏州、无锡两市为例,基 于区位熵计算分析两市制造业产业结构变化过程,即制造业转型过程;根据近几年两市R&D 投入、科研人员及制造业新兴行业发展状况,探究两市制造业升级过程。最后总结苏锡两市转型升级的理论路径。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苏锡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https://www.sodocs.net/doc/ae13168090.html,ki.1672-3198.2017.08.001 1 引言 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极大程度地拉动了中国GDP的增长。近年来,随着GDP增速的减缓,中国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进入新常态,我国的经济正在由追求速度的粗犷增长转向追求质量的集约增长,正在向分工更加复杂化,结构更加合理化不断演进。原有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制造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廉价的劳动力吸引了众多的外商投资,一批批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但是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劳动密集型企业优势逐渐消失。此外,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品牌较少,在国际上缺乏核心竞争力,例如,我国生产的汽车大多是外国品牌,对于大型客机,医疗器械等高精尖的产品,我国目前还不能生产。 笔者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包括制造业转型和制造业升级。制造业转型可以是制造业服务化,或者是从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是产业内结构的调整。制造业升级主是指制造业行业内部实现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价值链升级。 2 苏州,无锡制造业发展历程和现状概述 苏州,无锡两市均是工业强市,都拥有着强大的制造业基础。2000年至2016年,苏锡两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断上升,其中2004至2011年两市工业发展较为迅猛,近几年增速减慢。2015年苏州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0249.25亿万元,无锡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也达到14549.87亿元,分别位于全省第一第二,位居全国前列。

经济新常态下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pdf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变革、驱动力变换的新常态时期。同时,也意味着在动力驱动转换过程中的产业布局调整。河南作为全国大省,应该抓住此次机会,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拓展和深化全省加工贸易,挖掘新的贸易驱动增长点,为新常态下河南省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持续的动力支持。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河南省 一、引言 深化发展加工贸易、进行产业转型优化升级是发达国家迅速走上现代工业化之路的重要路径之一。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化发展,我国国内的市场需求和生产者市场都产生了结构性变化,如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企业生产能力及组织方式、要素禀赋优势、进出口等。而在这样的趋势性变化下,加工贸易就成为了促使我国生产价值链升级、深度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必由之路。2016年作为中国第十三个五年经济规划的开局年份,河南省作为中国经济板块中的中西部大省有责任担负起中部经济区的领头羊身份。面对日益变化着的国内外环境条件以及产业转移带来的“双向挤压”,先前的粗放产业生产模式已是固步自封,河南省必须抓住全球产业重新调整布局的有力机会,加快推动加工贸易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二、河南省加工贸易现状分析 基于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区的大力建设和发展,河南省凭借此类平台优势积极承接外来的产业转移,从而有效拉动了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2014年全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接近10%。2015年,河南省加工贸易增速明显,贸易总量为3160.7亿元,同比增长2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68.7%,对河南省对外贸易的贡献率高达93.4%。可见加工贸易对河南全省外贸占比之大,影响之深,加工贸易已成为全省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另外,国际物流分拨和跨境电子商务等新贸易业态的快速发展,也已成为河南新的外贸增长点。随着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等平台的陆续开放,一系列进口口岸相继获批建设,国际快件出口总包直封权和机场口岸签证权的获得,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地落户郑州和洛阳等一系列利好消息的落实,将会进一步促进河南省的加工贸易发展新格局。在未来时期,河南省所拥有的一系列加工贸易的优势潜力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国内外两种市场资源的比较优势也将得到广泛开发,产能合作更加紧密,更多的享受到双向开放和改革的创新红利,从而使其更充分地参与到国际分工和竞争之中。 三、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条件 (一)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制约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因素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一是,从全省来看,加工贸易的规模和发达省份如广东省相比并不大,不能有效形成产业集聚群进行;二是,体制深化改革的政府政策在支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面还不完善,且政策措施的执行力有待考量;三是,加工贸易企业的内外资占比是外资起主导作用,内资仅占很小一部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些企业并不能充分进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四是,河南省是人口第一大省,在劳动力的资源禀赋上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但同时也存在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低素质劳动力在推进高技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作用乏力。 (二)河南省开展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 (1)人口资源优势。作为人力资源大省,河南省能够充分发掘丰富的人口红利并加以合理利用,通过一整套人才战略体系建设人才队伍,不仅注重数量上的要求更注重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而且在人才战略实施过程中是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方向来打造人才梯队,从而推进了河南省在区域人才竞争中的位次,使一直以来的传统农业大省添加了工业大省和经济大省两个属性标识。 (2)区位交通优势。河南省位于全国的中东部、欧亚大陆桥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是全国重要的陆路交通枢纽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高速公路遍布全省各地,另外,我省建有全国最大的航空港,郑州和洛阳机场连接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条件为河南省广泛开展加工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政策支持优势。为了鼓励和支持省内加工贸易的开展,河南省给予了开展加工贸易的企业一系列优惠政策 ,例如有关于吸引外资、税收、外汇管理、金融、审批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正如2016年6月,河南政府出台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政策措施方面有力地支撑了河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和转型升级。(4)综合环境优势。在当前激烈竞争的市场形势下,地域间都在进行开放发展,努力合理吸引外资,在某种程度上国外资本的流入也取决于一个地区的综合投资环境。同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相比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发展加工贸易存在着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环境优势,如:低廉的资源禀赋、广阔的市场潜力、巨大的区位辐射能力等。 四、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一)统筹国内外市场,发挥国内外双重优势。强调双向开放,把企业“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通过梯度转移加快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引导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开启对内对外双向合作。具体来讲,我省要统筹两个市场(国内和国外),布局两种资源(国内开放和国外开放),以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为导向,一方面发挥内陆沿边地区的要素比较优势,引导沿海加工贸易企业加快向内陆进行梯度转移,形成东中西互动和产业链一体化的加工贸易体系,另一方面要使省内加工贸易企业以积极“走出去”的方式拓展发展空间,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沿线拓展新兴市场

2018年中国便利店门店数量及销售额分析,价值链数字化转型成趋势「图」

2018年中国便利店门店数量及销售额分析,价值链数字化转型成趋势「图」 一、便利店行业概述 1927年,美国南方公司首创便利店原型,1948年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便利店,并将店铺命名为"7-Eleven";我国内地便利店起步较晚,1995年1月上海牛奶公司开设的可的食品便利店,为国内首家便利店,2004年7-Eleven首次进入中国内地,到了2017年便利店成了资本追逐的风口,新型无人便利店和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世界便利店的发展历程来看,通常被划分为两种类型:传统型(Traditional)和加油站型(Petroleum-Based)。传统型便利店通常位于居民住宅区、学校以及客流量大的繁华地区,营业面积在50~150平方米不等,营业时间为15~24小时,经营品种多为食品、饮料,以即时消购物的便利性费、小容量、应急性为主,80%的顾客是目的性购买(如7-Eleven、Circle K)盛行于亚洲的日本,中国台湾。加油站型便利店通常指以加油站为主体开设的便利店(如BP、ESSO),在地域广阔且汽车普及的欧美地区发展较为迅猛。我国传统型便利店代表企业有美宜佳、天福、红旗等,加油站型便利店有易捷、昆仑好客等。 更多内容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便利店市场运行态势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二、便利店行业现状 2018年便利店行业火热,年初开始大量资本进入便利店行业,以及新兴技术加持,促使便利店行业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便利店实现销售额2,264亿元,同比增长18.8%。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据统计,2015-2018年,我国便利店门店数从9.1万家增加至12.2万家,2018年便利店门店数较2017年增长15%;便利店日均销售额从3576元增加至5299元,2018年便利店日均销售额较2017年增长7.4%。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

Forum学术论坛 2342012年10月 https://www.sodocs.net/doc/ae13168090.html, 浅谈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冯荷英 摘 要:国内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我国的制造业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转型升级中亦存在着困难,可以从产业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产品绿色制造、向制造服务业转型、集中投资无形资产等方面进行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制造业 转型 升级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c)-234-02 制造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百姓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的主要内容。我国经济已经高速发展30余年,对经济的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已是必然,加之全球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的影响,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转型迫在眉睫,尤其是制造业的转型更是刻不容缓。 1 中国制造业现状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这主要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大力扩张拉动的,未来可以预见的几年,工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还会上涨,工业在我国GDP中所占的比重将上升到接近50%,而制造业在工业领域中处于领军的地位,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我们要认清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客观地评价我国制造业目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制造业之所以能稳中有速的发展这么多年,其中必定有一些优势作为支持,具体来说有下面四方面: (1)我国制造业的劳动成本低。我国的劳动力比较充裕,尤其是在浙江、广东一带人口密集区,这些劳动力中多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高中生,素质也是可以的,这使得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领域比较有竞争力。 (2)我国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等创造了条件,使企业可以更快地在国内市场积累经验,形成规模经济,为将来走向国际提供了基础。 (3)我国的制造业基础比较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30多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和国内的经济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促使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这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和转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 (4)制造业生产比较集中。我国历来就很重视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所以,大多数大型制造企业都分布在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使制造业的分布比较集中,生产资源基础比较好。 当然我国的制造业除了这些优势也存在着劣势,比如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制造企业中国有经济所占的比重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的活力;一直以来企业都沿用旧的管理机制,落后的思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机械化程度不高,生产效率低下;市场机制不完善,存在不完全竞争;我国很少有世界品牌,等等。这些都是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劣势。 此外,最关键的一点是,目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凭借着国家资源的硬实力,形成了我国制造业“三高四低”的特点,即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自然资源成本、低资金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环境成本,使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模式一直在“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投入、轻技术创新”中徘徊,使中国的制造业缺乏国际竞争力,成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厂。 上述这些劣势虽然早已存在,但在问题发生的初期并未引起足够大的重视,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才进一步清醒地认识到了我国制造业发展模式中的弊端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进入了艰难时期。此外,连续的人民币升值使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利润降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又增加了用工成本、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国际贸易摩擦存在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些使我国制造业现有的发展模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将高质量的制造业留在本国发展,而把传统的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的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自主制造业的发展。 因此,为了我国制造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2 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的困难 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但是因为制造业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其中有些问题和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所以解决这些问题,利用优势,避开劣势打造新模式的制造业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方面。2.1 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无论是在金融危机中还是在危机后,我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阻力,例如:外贸出口比重下降;外商对我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明显减少;贸易保护主义又再次抬头,其中的保护手段除了仍然有传统的对某一国的某类产品收取惩罚性关税外,把购买本国货条款也写入了一些国家经济刺激的计划之中;我国传统产业低成本优势有减弱的趋势;等等。面对新一轮的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如果我国依然保持出口导向和粗放型的增长模式,那么我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受到更大的挑战。 2.2 资源、环境压力凸显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赖于高投入、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产业发展,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产能过剩间接造成资源浪费、资源利用率低、安全隐患多等已是我国制造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尤其是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这对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很不利的影响。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方面,我国一方面积极进行环境质量保护,但是另一方面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仍居世界的前几位,承受国内和国际的与日俱增的压力,这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郴州市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概论

概论郴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产业转型升级是指一国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根据国际和国内环境,通过特定的产业、财政、金融政策,对其现有产业结构的各方面进行调整。直面全球金融危机与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冲击,郴州产业展现特有的韧性和引人注目的新趋势,透析郴州产业结构演进过程,辨证看待机遇与挑战,郴州产业转型升级乃形势所迫、竞争所逼、发展所需。 一、郴州市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和基本特征 经济增长伴随着结构变迁,结构变迁推动着经济增长,两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产业结构是产业间形成的经济技术关系和数量比例关系,产业结构演进则是产业发展过程中其结构和内容在数量上和质量上两方面的提高。“转型”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升级”包括产业之间、产业内的升级。 (一)演进过程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实施一系列助推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郴州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126.8亿元、594.4亿元和360.6亿元,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005年的2.7倍、3.6倍,第三产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2.2倍。特别是近两年规模工业增加值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10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

工业利润分别突破1000亿、100亿元大关,全市工业化水平达到46.2%,比“十五”末提高3.5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0年以来,郴州立足于资源型经济实际,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①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0年26.21:32.15:41.64转变为2010年的11.7:54.9:33.4,其中第一、三产业占比呈降低之势,第二产业占比呈逐年高位盘整之势。②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2000—2010年一产业贡献率由11.6%下降到3.6%,在三次产业中贡献率为最低;二产业贡献率由38.4%上升到67.2%,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三产业贡献率由50.0%降低到29.2%。综合看,三次产业整体结构逐步由当初的“三、二、一”演变为现在的“二、三、一”结构,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特征。 产业集聚度不断提升。从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分析,各产业基本形成相应的支柱产业。其中一产业内部,以粮食、烤烟为主的种植业增加值比重达59.4%;二产业内部,有色、能源、建材、医药食品、电子信息、机械化工六大行业主导地位不断凸显,2010年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71.0%,占GDP的31.5%;第三产业内部,以金融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信息传输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8.7%。同时,产业不断向园区、非公有制经济、优势行业集聚。2010年,全市园区工业实现增加值150.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2018年企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即将逝去的2017年,数字化转型成为很多组织推动内部信息化、资源优化,实现IT重构的共同选择。那么在2018年,数字化转型将会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呢以下内容摘编自媒体: 趋势之一:云计算与物联网深度整合 云计算与物联网虽然都是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但是一直以来,云计算与物联网之间的关系却并未表现得太过密切。 云计算的应用对象还是主要体现在传统的服务器、PC等方面。而实际上,物联网有着改变众多领域活动的潜力。市场调查机构IDC 2015年便指出:物联网的活动超过50%集中在制造业、交通、智能城市和消费类应用,在五年内,所有的行业都将会推出采用物联网的举措。而咨询公司Gartner则估算,2017年全球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84亿台,比过去一年增长了30%,而到2020年,这个数字将是204亿的市场额度。 可以说,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给业界带来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物联网被赋予了更强工作能力,云计算为物联网所产生的海量数据提供了很好的存储空间。云存储可以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而物联网则为云计算提供了落地应用,丰富了云计算的应用场景,能够进一步推动数据价值的挖掘,使数据价值进一步显

现,促进产业革新“瞬间爆发”。 趋势之二:区块链与传统金融进一步融合 2017年,疯涨的数字货币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虽然大部分人仍然对其实际价值存在着广泛质疑,但是实际上,数字货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却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区块链所构建的支付机制及沟通渠道,可以让用户在没有第三方介入的情况下进行直接商业交易。同时,区块链网络本身的特点允许其支持线性的、永久性的索引记录,这能使用户在完全不需要任何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全局审查或引用。 当今,很多走在行业最前端的专家都开始呼吁“人们应该拥有自己的数据”而不是传统的“中心化”,由此安全性也将得到很大的保障。区块链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整合行业资源,还需要多方参与,集人才、技术、资源于一体中国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应用联盟将成为我国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新高地。由此,各级别的区块链组织相继成立,比如由金汇金融、京东金融、平安银行、微众银行、招商证券等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发起成立的盈利性组织,其宗旨就是以技术标准为纽带,整合及协调金融区块链技术研究资源,形成金融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合力与协调机制,提高成员在区块链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 某企业数字化研究中心专家预计,在2018年,区块链技术将与传统金额进一步融合,其在安全方面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其所创建的可扩展、安全且又易于审核的数据平台,甚至已经达到了为国

工作心得: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四种途径

工作心得: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的四种途径 当前,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的关键。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同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决定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都体现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和关键领域。 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战略,尽管有多种路径和方式,但总体而言,就是要从传统上高度依赖低成本劳动力、依赖大量资源能源消耗、依赖国际市场、产出大批量低附加值制成品的制造模式,转为以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为驱动,结合服务与商务模式创新,面向国内国外市场、产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产品的制造模式演进。而从当前已经提出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与模式并结合未来的世界制造趋势而言,中国制造的升级路径,就是沿着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服务型制造、共享经济、工业互联网最终到物联网模式的演化路径。 服务型制造 服务型制造,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制造的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制造,是一种制造与服务互相融合促进的制造模式,具有资源整合、促进创新与价值增值的特点。国内学术界研究制造与服务的融合并提出服务型制造已经有近十年的时间,最终在国内取得共识并上升为国家制造战略的主要方向。《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要将服务型制造作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之一。2016年8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中国工程院联合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

造进行了具体规划和指导。 从服务型制造的发展而言,服务型制造的产生离不开世界制造业的发展趋势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与制造业产生了三个深刻的变革:一是世界经济逐渐向服务经济演变,进入服务时代,发达国家服务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普遍占到70%以上;二是制造业本身的充分服务化,世界制造500强企业中服务环节所产生的收入占整体收入的大部分;三是消费领域的变化,顾客不再满足于大批量生产的一致性产品,而是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差异性的产品,同时希望获得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在这种趋势下,原有工业时代典型的大批量同质规模化生产的模式,被重新组织、高度柔性化从而提供“个性化差异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新的产业模式所替代,这就是服务型制造模式。 中国制造业发展服务型制造模式,将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通过企业之间增强服务而带来的相互耦合关系,重新组织全产业链的设计、研发、生产、配送等资源,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服务与制造的结合,充分鼓励生产端与消费端的融合促进,从而激发更好地对消费者满足的技术创新;三是通过不断加强服务环节,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制造业的整体盈利能力。 共享制造(弘利遴选) 服务型制造的提出和思路,主要是在互联网时代前期,更多通过对现实产业链关系的重组和服务增强来实现整体制造业的提升。而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所具有的跨时空、低交易成本和大规模的资源调度能力,为更新的制造业模式打下了基础。共享经济所衍生出的共享制造,就是网络经济所展现出来的一种新型制造模式。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要发展“分享经济”,所谓分享经济

当前我国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当前我国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一直被视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关键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而工业园区内生增长动力不足、产业集群程度不深、资源利用率不高、环境破坏、产城融合步伐缓慢以及管理体制缺乏创新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园区经济未来的发展。因此,我国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必须以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集聚、产城融合、体制机制创新、生态园区建设为导向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步伐。 [关键词]工业园区;转型升级;路径 [中图分类号]F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05-0068-06 在借鉴西方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的工业园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得以创立和不断发展。自1984年我国提出建设经济开发区以来,目前已经发展形成不同种类、级别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生态经济区等工业园区。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国家级开发区在所在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占比已超过13%,工业园区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其对

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聚升级的承载作用不断凸显。但随着工业园区的政策优势不断弱化,土地集约利用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传统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必须做出调整和反思。 一、我国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工业园区作为城市众多产业的空间物质载体,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它的发展经历了数量上的快速增长至膨胀和质量上的起步到整合升级等不同发展阶段。近年来,全国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和条件,积极创办各类园区,目前已有478个国家级的经开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等,有省级各类开发区1170个,全国各类工业园区约22000多个。其中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数量不断增加。 开发区数量不断扩张的同时,各类经济指标的变化情况也反映出我国工业园区对于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日益提高。以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2014上半年,全国215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如表1所示,开发区经济发展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 二、相关概念和研究综述 “转型”与“升级”的内涵 “转型”最早源于生物学和化学领域,它通过调整事物结构达到增加或减少事物功能的效果。后来“转型”被逐渐应用到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进而开始与政府、市场、企业等相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如何成功实现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随着房地产泡沫的急剧增加,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所以众多投资公司也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制造业领域;加之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代工企业的优势被大大削弱,转型成为改变企业命运的唯一选择。所以,如何能帮助制造型企业成功转型升级也成为品物集团服务的核心。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途径 1)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企业由提供单一产品转向提供成套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如进行设备成套,提供整条生产线,例如陕西鼓风机公司提供成套生产线);设计院所由提供设计图纸转向进行工程总承包(如武汉钢铁设计院转制为中冶南方之后,提供钢铁行业的工程总包服务);企业由销售产品转变为租赁产品(例如GE出租飞机发动机);从单纯靠卖产品盈利转向靠卖产品和提供产品的售后维护服务盈利(例如电梯行业提供长期的维修维护服务);从销售自主产品,转向建立行业产品的贸易枢纽(例如上海标五公司建立紧固件贸易中心);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等。 2)企业定位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提供代工的OEM企业转向提供从设计到制造外包的ODM企业;从代工转向自主品牌制造;从主攻产品出口市场转向国内市场;由竞争激烈的红海进入新的蓝海(例如上海重型机器厂转型制造核电设备,大批企业进行风电、LED等新能源行业等);由制造企业转向多元化运作,或向上下游延伸(例如凯迪电力由向电厂提供脱硫设备转向同时运营生物能源电厂,木材加工企业建立自己的林场等)。 3)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型。 典型的转型方式包括:由纵向一体化转向横向一体化,广泛地进行制造外包,强化供应链写作;由单一工厂变为多地点、多工厂运作,由单一组织变为集团架构;由主要依靠自主发展(Organic Growth)转向并购与行业整合(Acquisition,例如宜化股份整合了许多行业企业,营业额迅速由10亿等级跨越百亿等级);由涉足多种产业转向归核化,聚焦自己最具优势的核心产业;实现国际化,进行跨国并购等。 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应该具备的基础 转型升级对于企业而言不能仅仅停留在一句口号,企业运营的关键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要实现转型,不是仅仅有决心就够了,任何的变革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不切实际地乱转型,可能滑向倒闭的深渊。 1)具有稳定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拥有生存之本。企业要谈转型,首先要能够生存,要有能够转型的“本钱”,要有一定的投资、融资能力,立足未稳的企业谈不上转型。 2)对客户的需求和行业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企业应当剖析自身的特点、客户需求的变化和行业的竞争格局,做到知己知彼。在洞察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审慎地进行转型。 3)建立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资源。企业应当分析自己拥有哪些转型的“资本”,例如拥有较强的产品研发能力,或者能够通过产学研合作获得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产品(例如长航电机公司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发出

产业转型升级案例研究分析

产业转型升级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制香产业转型升级报告 一、改革的背景 (一)面临的困难 XX香产业历史悠久,是弥足珍贵的自主品牌。300多年前xx 将制香技术带到XX,经过几百年来的历史沉淀,已发展成为全国四大制香基地之一。但受限于自然条件、区位、资金等因素,当前传统香产业要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突围极为艰难,主要体现:一是产能无法根本性提高。制香业的手工制作模式长期以来困扰着香产业产能的根本性发展。虽然台湾、香港及内地相继研发了多款制香机械,但是仍然无法使制香过程完全机械化,产能无法得到革命性提高。二是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XX香是典型的“两头在外”,主要原辅材料和销售市场均在生产区域之外,随着生产竞争的日益加剧,发展压力不断增加。三是品牌影响力有待加强。虽然XX香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但是产品主要以中低端为主,缺乏一个统一的XX香品牌,与日本、台湾等香文化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四是发展载体亟需完善。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强,XX香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现有的工业平台亟需进一步扩容;此外,香产品展示中心、香业物流批发市场等配套设施也有待规划建设。五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香企业家和管理人员存在“小富即安”心理,迎难而上、锐意进取的信心不足;经营理念、营销策略与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差距,急需“充电”。 (二)改革的意图和出发点

做大做强弥足珍贵的自主品牌,通过整合资源,挖掘“香”海丝文化底蕴,创新开发组合产品,引导香从朝拜用品向保健、养生、文化礼品和居家用品转型升级。建设国家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定,掌握行业话语权,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培育形成国内香龙头产业,建成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中国香都”。 (三)国家改革的基本方向 国家和省市各级均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商务部2011年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华老字号保护与促进工作的通知》,为新时期保护与发展中华老字号提供支持和保障。省市在推动民营企业“二次创业”等扶持政策,均明确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 二、改革的措施 (一)推动本领域改革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品牌带动为先导,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延伸产业链条,努力提升产业品牌层次,推动立体多元化发展。 1.重创新,产业层次持续提升。高度重视香产业的科技创新,引导制香企业在自觉参加技能培训提升素质的基础上,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开发新产品、新机械,不断提升香产业发展水平。目前,全县香企业共有个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其中,xx公司研发的乌沉香、檀香经xx大学药学院药理学系实验,证明该产品对过敏性疾病有预防作用,对呼吸道有保健功效,2012年10月份通过省、市专家评审;xx公司研发的沉香、檀香系列产品经省疾控中心测试,杀菌效果绝佳,并通过SGS国际检测机构检测,通过

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路径

当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及路径 原创2017-01-20宏观院国宏高端智库 改变以往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着力突破能够有效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和价值链层级的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品牌培育、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全力推动产业发展从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转变,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着重大突破。世界各国纷纷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竞争异常激烈。伴随着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和新兴经济体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们面临发达国家高端回流和其他新兴经济体低端分流的“双向挤压”,对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构成倒逼机制。加快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面对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和贸易环境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改变以往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路径,从单纯凭借传统比较优势转向依靠体制创新和自主创新参与国际分工,从单纯依靠价格竞争转向更多地依靠质量、品牌和服务等非价格竞争,大力提升要素禀赋,着力突破能够有效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和价值链层级的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品牌培育、供应链管理等制约,全力推动产业发展从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提升为主转变,由加工制造向创新创造转变,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加快促进产业向高端化、信息化、集群化、融合化、生态化、国际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全面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高端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产业大都处在价值链的低端,特别是研发、设计、核心技术、软件、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和模具、供应链管理、营销和品牌等关键环节薄弱,多数依赖进口或受制于人。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由低端环节向高端产品、高端要素、高端服务、高端平台等高端环节深化延伸,通过抢占高端环节,站上价值链高端,实现产业高端化。 围绕价值传递和价值创造的重组,加快产业价值链升级 着力推进基于信息技术的价值链重构和价值创造环节的再造,推动传统产业以价值重构为核心的升级模式,加快突破制约产业升级的研发、设计、标准、精密加工、供应链管理、品牌培育、营销等关键环节,促进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链条升级,实现价值链跨越提升。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