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真善美艺术创作的三个尺度

真善美艺术创作的三个尺度

真善美艺术创作的三个尺度
真善美艺术创作的三个尺度

真善美艺术创作的三个尺度

《我们共同走过》毕业晚会于2010年11月30日在中国戏曲学院大剧场成功举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整台晚会运用视频技术连接,在形式上不仅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内容上更是回顾了学生们大学生活的一个个精彩的片段,真实且感人。晚会作品奉行了三个创作尺度,即真、善、美。简单地说,真在于编导们的创作来自于生活的点滴积累;善在于晚会中的舞蹈作品内容丰富,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美则指晚会作品具有标新立异的形式美。

随着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舞蹈作为一种帮助人们排解烦恼、陶冶观众情操、抒发编导情感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更多的人愿意为艺术的视觉享受付款,为精神上的共鸣买单。然而越来越多的舞蹈作品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使优秀舞蹈作品的创作陷入困境。人们在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渴求更多的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精品,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因此,多出、快出舞蹈精品,是社会赋予我们编导者的责任。

当前舞蹈创作面临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对生活的体味

和感悟表现不足,舞蹈作品的主题被符号化和模式化,除了恩爱情仇没有什么可以表达的了,在创作过程中过分重视舞

蹈技巧而缺乏对生活本质的挖掘。这样的舞蹈作品不免流于平凡,早已不能迎合观众的口味了。题材或形式上的雷同化也是目前舞蹈创作的一大弊病。作品数量大幅增长,而质量却不尽人意,一些作品的大同小异已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生活孕育和艺术积累的不足导致想象力、创造力的贫乏,一些编导者只能借助其他作品来激发灵感。这种复制性的借鉴无形中把许多作品划上了约等号,而这样的虚空的作品正占据着一部分的舞蹈市场。另外,在一些历史题材的舞蹈作品中,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历史背景,缺少舞蹈形态依据而任意发挥。编导误导观众的作品是缺乏艺术道德的行为,舞蹈的创作不容掺假。我们并不要求艺术创作等同于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但艺术创作缺失了历史依据和学术后盾必将导致审美品位的滑落。另外,艺术作品商品化给艺术创作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艺术作品数量成倍增长,形式和题材趋向多元发展,艺术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空前盛况。然而另一方面,一些内容庸俗、创作手法粗糙、偏离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鱼目混珠的艺术作品也进入了大众的视线,对我们良好的文化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在艺术创作中追求和弘扬真善美是极为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或艺术作品评鉴中都会谈到真善美,人们渴望在艺术作品中看到真善美的统一,可以说真善美是

好的艺术作品必须具备的品质。人们追求真善美,希望在艺术的象牙塔里得到真善美的洗礼。而舞蹈创作则要把体现真善美当作目标之一,既能够征服观众,又能够使作品经久不衰。

真善美三者有着不同的含义,它们之间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共同为我们揭示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真是美的基础,善是美的前提,美则体现着真和善,是真和善的统一。若某一艺术作品在其创作过程中忠实于生活,创作的灵感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又拥有先进文化的特征,那它必将是符合大众审美、能赢得观众喝彩的。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把内心的真善美融入作品当中去,让观众汲取到更多的养分,不仅可以成就一定的艺术造诣,更可以让艺术作品传播得更广更远,成为有口皆碑的艺术精品。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批判地吸收各家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地阐明了真善美的辩证关系。美必须以真、善为前提。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体。具体地说,这种统一体有两种形态:就真转化为美来说,真必须经过善的中介,才能成为美,这种美表现为以善为内容、以真为形式的自然美。就善转化为美来说,善必须经过真的中介,才能成为美,这种美表现为以真为内容、以善为形式的社会美。从文艺上来讲,可以把美看作一种独立的形态,即文艺的审美教育形态,但从根本上来说,美是真与善的集大成,其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交融和统一。或许用唯物辩证的眼光看待舞蹈创作给人以格式化的感觉,却是科学和有效的,并且我们对待艺术就应该是严肃认真的。

好的艺术作品是可以给人带来教益的,关键在于把真善美的东西渗入到观众的心里。这样的作品才是精品,才能在鱼龙混杂的艺术市场中脱颖而出,是当之无愧、经久不衰的艺术精品,是值得观众细细品味的。有这么一句话,“科学在思想中给予我们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秩序,而艺术则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的把握中给予我们秩序。”的确,优秀的艺术作品诚然有这样的魔力,在形体姿态的一起一伏中熏染我们的心灵。真善美必将成为舞蹈创作的趋势,是符合大众需求的艺术精华,而笔者在主创表演系2007级舞蹈表演专业《我们共同走过》毕业晚会中,也正是奉行着这一要点而取得圆满成功的。

艺术创作中的“真”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观察和对历史的尊重。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进行艺术创作需要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素材,因为积累会使人的认识更深刻,而深刻的认识会加速灵感的迸发。从大量的积累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如果把生活比作艺术创作的

土壤,那么任何艺术创作只有深深扎根在生活的土壤之中,才能开出艳丽的花朵。在晚会中,笔者编导的《瞧这一群俏老拐》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这个节目以展示新时代老年人的生活为主题,向观众呈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而这个作品的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裕,老年人开始了更加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他们年轻的心态让人们忘记了他们的年龄,而这些正是新世纪老年人的真实写照。通过舞台这一介质放大了群众生活中的小情趣。这个作品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贴近百姓生活,使观众更容易接受和领悟,同时又把地方戏曲与民间舞蹈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又体现了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舞蹈专业的特色。

舞蹈来源于生活,它是人民大众的艺术,舞蹈的本质决定了它的群众性。毛泽东曾提到,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虽然两者都是美,但是文艺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具普遍性。艺术作品的真实要以生活的真实为依据,但是它们的真实决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生活的真实,而是对现实的典型概括、集中,在高于个别事物真实的高度上,塑造出鲜明生动和具体感人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能够深刻地揭示出生活的本质和历史的规律。

文艺的“真”还有另一种含意,那就是作家的真情实感。

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融入作品当中,观众是可以体会得到的,那么观众便更易理解到艺术作品中的真谛。编创者进行艺术创作,抒发个人情感本来就是其目的之一,无病呻吟的矫揉造作之作是不会久留于世的,更没有任何的艺术价值。

在毕业晚会中,作品《自由之歌》就为观众展示了现代人被许多无形的东西羁绊,他们不再拥有自由,不能倾听内心的声音做自己想做的事,每天机械地做着并非发自内心而又固定的事情,有着许多的无可奈何……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生活的哲理就在一线之间,这根线连着命运之手和我们的手脚。舞蹈作品形象地把人们的束缚喻做木偶背后的提线,大家被牵扯着想努力挣脱,寻找那久违的自由。编导在创作这个作品时结合社会现实,挖掘内心的真情,就像贾作光老师说的那样:“要有一双舞蹈的眼睛,它必须全身心投入生活当中,身临其境地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物内心的感情活动,将人物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真实就是艺术的生命。

艺术创作中的“善”是通过作品中的内涵体现的。

舞蹈是人类最早起源于劳动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舞蹈多以模仿狩猎或欢庆丰收为主,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人们开始用这种丰富的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继而反映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审美要求。所以说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

是舞蹈创作的基础,是“真”的体现。但是,有了源泉和基础,并不等于就有了好的舞蹈作品。社会百态形形色色,编创舞蹈要对善恶有着明确的判断,并且只有那些在情感上引起共振的生活现象才可能是创作的基本生活素材。舞蹈创作既然是一种审美的创造活动,它又必须遵循舞蹈艺术发展的规律,才有可能使创作出的作品获得艺术生命力,使其成为在社会中发挥一定影响和效益的,给观众以审美感染的精神存在物,否则,就不可避免地陷于不能存活或是短命的失败境地。

贾作光老师提倡知识舞蹈,他曾说过,“知识是创新的动力,知识是打开智力的钥匙,知识舞蹈是以艺术道德为导向的,知识舞蹈是促进编导想象力创造性的舞蹈。无论是编导还是演员,必须要有文化知识,要有文学修养。没有文化知识和文学修养,创作出来的节目很难成为精品。”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丰富的内涵对一部舞蹈作品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编者在自己的创作中体现文化内涵是具有极高艺术造诣的表现,让观众领悟作品中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使其在轻松享受的过程里接受文化的熏陶。

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为“语言”的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社会功能,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一点进行创作。当人们的情感达到极致,用语言与其他方式都无法尽情宣泄时,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情表意之举了。在我们

生活的现代社会,变化如此迅速,发展如此迅猛,我们深深体会着周围所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一个平台去表现,去颂扬,去批评,去讽刺。好的艺术作品能够深刻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挖掘世间美好情感,启示人们追求真理,收到很好的社会效果。晚会作品《姐妹情》选自《锁麟囊》,把一个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善行得善果的故事娓娓道来。赞颂薛湘灵与赵守贞之间的姐妹之情,颂扬薛湘灵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可怜人给予帮助。该作品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薛湘灵扶危济困,赵守贞知恩图报,亦是对二人美好情感的表达。

任何艺术作品都服务于它所处的时代,跟不上时代的艺术作品就不可能有立足之地,就失去了它的生存价值。那些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长久流传的根本原因就是能够满足不

断变化的审美追求,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才得以生存。众多的经典舞蹈作品之所以长盛不衰,也是由于它们所表现的主题抓住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并在作品的内容、形式上达到了理想化的高度。现在我们提倡弘扬民族文化,强调文艺作品要反映时代主旋律。民族文化是指我们民族数千年所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粹,蕴含着中华民族开拓奋进、勇往直前、富于创新等最珍贵的精神文明。而艺术工作者更应该用大量蕴含着民族崇高精神品格的艺术作品去教育感染人,鼓舞激

励人,去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素质。我们所指的“时代精神”,应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催人奋进的、能鼓舞人们斗志的精神。这种精神能使人迸发无穷的力量,能激发人的创造力,能使人深切地感受生命的自然的美好,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时代精神”不是某些人追求的所谓“时尚”,任何时尚都是有它的属性的,有的代表了事物发展的趋势,有的却表现出一种颓废、落后的观念。在当前的一些创作作品中,确有一些人追求的“时尚”背离时代,远离生活,将狭隘和消沉的人生理念融进自己的作品中,表现他们自身的与时代极不合拍的精神和内心世界。这是我们应该坚决摒弃的。

任何艺术作品都服务于同时代,不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很难被大众接受,也就失去了其存在价值。

作为艺术种类之一的舞蹈,具有可供人们欣赏愉悦,进而达到陶冶人们情操的作用。优秀的舞蹈作品在培养观众的审美能力、提高艺术修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这就是说,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培养和提高人们高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能力,反之,那些没落颓废的舞蹈只能破坏和降低人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俄罗斯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曾谈到,诗人、艺术家的优秀作品能够引导人们追求对于生活的崇高理解和崇高的情操。

舞蹈亦有责任和义务弘扬优秀的历史文化、颂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因此,舞蹈的创作应注重从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先进的历史人物事迹取材。通过对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具有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的先进人物事迹的关注,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发挥舞蹈艺术的德育功用。首先可以从优秀的历史文化中取材,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选取具有重要内涵和教育意义的传统文化和重大历史事件作为题材。这类题材的选择能够将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和现代革命精神通过舞蹈艺术进行再现。良好的文化内涵,能够给观众带来更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其次,可以从先进的历史人物事迹取材。舞蹈创作选取历史上具有重要教育价值的英雄人物及其事迹作为题材,通过对人物先进事迹的描述,以此颂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伟大的民族精神。晚会作品《意乱情迷》选自《贵妃醉酒》,刻画了历史人物杨玉环在唐玄宗失约百花亭后借酒浇愁的情景。在舞蹈中融入大量的戏曲元素,表达杨贵妃受到冷遇后失望、孤独、哀怨、寂寞的复杂心情,也演绎了贵妃酒醉后失态以及宦官们对她的同情和怜惜。通过舞蹈这一艺术形式,把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搬上舞台,让“国戏”与“国舞”交融,使观众既熟悉而又不乏新鲜之感。

舞蹈艺术的呈现方式直接付诸于感官,又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它对受众的审美导向――情感、品位的培养,具有

不容忽视的作用,并将反过来影响人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精神面貌。因此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艺术的主要功能是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陶冶人们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从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艺术作品要实现这些功能,就要追求真善美。

艺术的精神境界包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知识和文化水平。艺术家总是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支配下进行艺术创作的,他们的文化科学水平、思维深度和个人修养都将在作品中一一呈现。

贾作光老师指出:“舞蹈形象和生活的美是相互作用的。生活的美是基础的,也是最生动最丰富的,因而舞蹈编导必须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观察、分析,然后把自然形态上的人体美给予加工,创造出美的舞蹈形象。”通过贾老师的一席话,我们可以看出,好的舞蹈作品应该得到人们正确的理解,可以在舞蹈的表现中揭示生活,美化生活,感悟生活。

除了需要真和善的加盟,美还在于创新,在于形式多样化。不苟同、不跟风、不重复、不速食。艺术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具有新的生命力和长久的艺术魅力,舞蹈艺术亦是如此。创新是建立在传统基础上的,中国舞蹈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及历代保存、遗留下来的宫廷舞、民间戏曲,为中国舞蹈文化积累了无穷的宝

藏,挖掘并发扬光大的文化遗产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未知领域有待开发、研究。所谓传统是时间概念,它针对“过去、现在、未来”。传统即是创新,创新就是传统。就当代而言,过去的舞蹈文化是传统,但在当时是创新的典范。创新是对于当代文化艺术在保留传统文化色彩的精髓上,根据时代精神和现代人审美心理自觉或无意识的创新,以求“个性化”和“与众不同”。而晚会作品中不乏新颖脱俗之作。如为表演系2007级舞蹈表演专业量身打造的舞蹈作品《青春的记忆》就非常具有独创精神,运用了部分话剧的形式,为观众再现了大学校园生活的美好纯净。从入学的第一声问候,到四年忙碌而又充实的艰苦训练,再到即将离开校园的依依不舍,都在作品中跟大家一一诉说。作品新颖的形式得到了在场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并且作品所传达的真挚情感也赢得了场下观众的感动。

培养创新思维首先要观察生活、熟悉生活。从日常生活当中观察生活并逐步积累大量素材,并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分析、理解熟悉,从中筛选出具有典型性的人生、事件作为“艺术材料”,同时创作者主体意识的介入十分重要,因创作者独特的“视角”切入,使创作过程赋予新的审美认识,使思维具有了独创性。

艺术创作上提倡题材、样式和风格的多样化发展。实行“双百”方针,就是要鼓励创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也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舞蹈作品必须要与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相适应。要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形式多样、风格特色突出并具有鲜明中华民族精神、浓郁生活气息、强烈的时代特征和现代意识的高文化品格、高立意、高水平的舞蹈作品就必须充分学习、挖掘和继承优秀舞蹈艺术。舞蹈家只有真心诚意地深入生活才能获得舞蹈创新的灵感,真正使舞蹈作品与时俱进,使新时期的舞蹈作品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舞蹈来源于社会生活,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它是社会生活、社会思想、社会风尚的一种反映和表现,但它一经形成又反过来给予社会生活以影响。不过,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作为艺术的一种,它对社会的作用与影响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以审美为中介实现的。就是说舞蹈的表现内容、道德倾向以及其他功能都必须与舞蹈美感因素相结合,并以舞蹈审美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舞蹈艺术之所以是特殊的意识形态的“特殊”之所在。过去,由于某种僵滞的理论模式的羁绊和视野狭隘的局限,我国舞蹈界在对舞蹈社会功能问题的认识上,往往用一般艺术功能,即教育功能、认识功能以及审美愉悦功能来解释舞蹈的功能。这种提法虽然没有错,却不能完全准确地表达出舞蹈艺术功能的某些特殊性方面。因此,有必要从舞蹈艺术本身的实际出发,对舞蹈社会功能的问题,重新予以审视,以做出

比较全面准确的解释。优秀的舞蹈作品应该能够促进国家变革、创新和社会开放包容,鼓舞人们刚健自强、艰苦奋斗,给人以真善美的启迪和享受;应该反映社会的现实、人民的意志,歌颂先进事物,鞭挞丑恶现象,鼓励人们团结向上,把国家建设好。舞蹈创作需要丰富的文化修养,用睿智的眼睛捕捉生活现象,以生命的巨大能量,在历史的底蕴下,执著地追求,铸造足以显现舞蹈美的形式。

艺术是人们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在艺术领域里,更追求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艺术创作只有坚持真善美的统一,才能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才能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文艺的崇高目标,才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美是艺术的生命,是艺术的本质属性。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真善美三种品格。

以上是笔者作为《我们共同走过》这台毕业晚会的总导演,在创作中的一些总结、思考、收获与感悟。定有不妥与疏漏之处,有待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不断地完善。

作者单位: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

(责任编辑:鞠向玲)

谈谈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谈谈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取一个“和”字即足矣。中国人身上的品质,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都可以用这个“和”字来阐释。这个“和”的精神中也有着浓重的哲学意味,自古以来诸子百家的理论都注重一个“和”,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是其根本都是“和”为最根本的目的。 《周易》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化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由此可见一斑。其大意是天体运行体现刚健精神,人亦效法天地而自强不息;君子的胸怀像大地一样宽广,德行像大地一样深厚,所以能滋长万物,承载万物,容受万物。自立自强,刚健有为是中华民族的主流精神和民族性格之一,使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傲然屹立。中国文化“厚德载物”的精神特质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包的博大胸襟。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使中国文化既有独创性,又有兼容性;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丰富多彩,百花齐放。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因为这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信仰。现今国人信仰缺失,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力量更显得弥足珍贵。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传承来重塑国人的信仰是很有必要的。一个守不住自己传统文化精神的国家注定是不能强大的,只有用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净化国人的思想,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神传承下去,中华民族才能够真正屹立在世

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

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 我国传统文化较之于外国文化自有特色,不应妄自菲薄。我们应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下面是小编准备的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 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2、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3、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4、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5、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6、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报任安书》 7、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 8、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9、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0、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破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11、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12、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3、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14、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15、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弘扬传统文化的'名言警句1、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官》 2、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3、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管子·五辅》 4、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5、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6、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7、而教。《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8、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9、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10、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11、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12、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13、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4、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15、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6、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 17、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礼记·中庸》

2015中国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答案剖析

中国文化概观作业1 结合教材,阐述人群交流、文化碰撞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要作用。 (一)中国文化形成后,经过先秦的发展,到汉代忆日臻成熟,汉唐之际中国封建社会高度发展并达到顶峰。中国人已从自家的小田园中抬起头,把目光转向一个更为广大的外部世界,并动手拆开篱笆,打破箫墙,与周边民族进行文化交流。这种交流具有两种不同的范畴。一是华夏文化,即最初发源于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汉民族文化,在中国领土范围内,由内向外进行单向辐射性传播,文化交流的另一个更为广泛的范畴是中会文明对其疆域以外的国家进区域性有限的文明辐射。因环绕中的诸民族文化相对落后他们无论在生产技术还是文化上,均视封建文明高度发达的中华帝国为楷模。但是,游民民族的侵扰、印度佛教文化及近现代西方文明的传入曾经几度打破贯常的均衡。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人民脚下这片特殊的土壤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华大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基础。文化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灿烂的物质文明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中国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华民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而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又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这一切,对中国传

统文化的发展面貌及其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试从西北、南方、中原等不同的地域视角,阐述众人群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的作用。 答:(一)做为地理概念的“西北地区”指“中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区”,是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划之一。这里的所谓西北文化一带的文化有两个最大的特点:其一,“关中”曾两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中民;其二,在大西北长期以来所体现的民族冲突而导致的民族交融。 (二)自然地理概念中的南方,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东临东海,南临南海。荆楚文化辉映是长江流域传达室统文化教育的主体和化表,客观存在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吴越文化南北辉映,共同成都市华夏文明的历史摇篮。 (三)中原”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一般指狭义的中原,即专指河南省。广义的“中原”是以河南为中心,向河南临近省份的部分地区渗透的一个广阔区域。是远古时代华百夏集团和与东夷集团碰撞与融合的场所,也是黄河中下游文化发展的核心场地。经过千年的只累、演变而形成的华北文化,由此而辐射的周边地区。这里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方要发祥地。 简述南北朝以前,中国文化在东、西不同地域中往复增长的概貌。 南北朝时期,我国长期处于分裂对峙局面,战乱频仍,政权

有关善良的名言警句

有关善良的名言警句 有关善良的名言警句1 ⑴善心生,亦惟劳乃乐也。——恽代英 ⑵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列夫·托尔斯泰 ⑶没有善良,一个人给予另一个人的真正发自肺腑的温暖,就不可能有精神的美。——苏霍姆林斯基 ⑷人之初,性本善。——《三字经》 ⑸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俗语 ⑹善良是优秀的品性,但不能过分,不然就变得愚钝了。一切不能因善良而失去原则。-好词句名言 ⑺善人者,人亦善之。——管仲 ⑻真正有才能的人总是善良的,坦白的,爽直的,绝不矜持。——巴尔扎克 ⑼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雨果 ⑽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罗素 ⑾善良的行为有一种好处,就是使人的灵魂变得高尚了,并且使它可以做出更美妙的行为。——卢梭 ⑿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觉不出别人的存心不良。——米列 1⑶假如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布尔沃一

利顺 1⑷善的源泉是在内心,假如你发掘,它将汩汩地涌出。——奥勒利乌斯 1⑸一个热情人,尤其是青年,过火是免不了的;只要心地善良、正直、胸襟宽广,能及时改正自己的判断,不固执己见,那就好了。——傅雷 1⑹惆怅从属于善良,绝无惆怅感的人也许非常不平凡,但是毕竟非善良之辈。——刘心武 1⑺对于丑恶没有强烈憎恶的人,也不会对于美善有强烈的固执。——茅盾 1⑻善良的东西、美妙的东西,能到达一种极致。在一定的时代,在一定的环境,可以到达极致。——孙犁 1⑼有善有恶是知,审美辨恶是格,为善去恶是致。——宋教仁 20、当一个人的心情愉快的时候,他便显得善良。——高尔基 2⑴感人肺腑的人类善良的暖流,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罗佐夫 2⑵善良,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感到,听不见闻到。——马克·吐温 2⑶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英)罗素 24.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宋)杨万里 2⑸善良与品德兼备,犹如宝石之于金属,两者互为衬托,益增

真善美

什么是真? 真者,非假也。真者,为道中之道也。真者,含义有二:一者,为个体,为真我,为原人之初也。他相对独立,永恒存在,天真无邪,灵气十足,无生无死,永恒生物。此真者,是人外在活动的内在动因;二者,为主体,为无数原人的统一整体,为宇宙的至上意识。他绝对独立,永恒存在,全知全能,是万源之源,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宗,它是我们永恒追求的真理。 什么是善? 善者,非恶也。善者,原人之初也。善者,他本有心、有觉、有智,意识向上,皈依真理,公而无私,全心全意为主体意识服务,为整体的统一而活动。 什么是美? 美者,非丑也。真美者,为见真行善也。见真者,纯有善行,而无杂染。为何?道之所然也。凡见真行善者,当有较高品味,令人向往追求,具有永恒的吸引力。美的展示,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如尝甘露,沁人心肺,令人心旷神怡。美者,是真者见智,是智者大善,是善者有知,是知者有觉,是觉者皈依。皈依者,是依附整体而存在,皈依真理而活动。这正是,统一有序,和谐为美。因此,美会给人以大爱,美会给人以活力,美会给人以快乐! 总而言之,真善美,是人的理想追求。人类追求真善美,就是追求品味,追求觉悟,就是追求快乐的人生。有道是,结缘结上缘,向上求知最根本;人往高处走,无私奉爱人最美! 教会之外有没有真、善、美,回答是有的。 但是包括教会,其中的真、善、美都是不完全的,有瑕疵的。 只有耶稣的真毫无瑕疵,耶稣的善是用他的生命和鲜血表达的,所以全然美丽。 神是创造和护理整个世界的神,所以这世界一切的真善美都是从神而来的,因此教会以外也会有真善美存在,这是圣灵在人心中运行所做护理的工作。肯定并欣赏这些真善美,也是督促我们有更美的义行彰显神在我们身上的荣美。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基督徒必须考虑如何与人和谐相处,要学会欣赏教会以外的真善美。中国教会有些信徒以往存在片面理解“信与不信不能同负一轭”等圣经经文,不能与非基督徒和谐相处。基督教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重要的是要先树立和谐的神学思想。 正确认识基督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教会只有融入社会,基督徒与非基督徒加强接触和联系, 增进相互了解、合作与团结,教会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发挥金灯台的作用。

关于真善美的格言_情感

情感,是指嗜欲、忿怒、恐惧、自信、嫉妒、喜悦、友情、憎恨、渴望、好胜心、怜悯心,和一般伴随痛苦或快乐的各种感情。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感情乃是一切人相互依存的东西。 ——〔英〕狄更斯《老古玩店》 人的知识愈多,工作就做得愈好,感情也是一种知识。 ——〔英〕乔治·艾略特《亚当·贝德》 情感是一种不具形式的心理态度,形成情感的原因是可以确定的,情感造成的效果也可以查明,但它自身却是非理性的,——它是机体内部的一种没有固定的结构的骚动。 ——〔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 一种感情是对一种思想的生理反应。 ——〔美〕W.W.戴埃《你的误区》 情感和情绪不是对客观对象本身的反映,而是对对象与主体之间的某种关系的反映。 ——〔中〕王朝闻《美学概论》 真实不妄的情感等于一种纯洁而有力量的白兰地,如果饮用适量,可以补养身体,增进健康。 ——〔德〕别尔内,引自《爱的使者》 怜悯抬高了许多庸才,就像嫉妒摧毁了那么多天才。 ——〔法〕巴尔扎克《比埃尔·克拉苏》 任何一种共同的感情,甚至是悲痛的感情,都能团结人们,提高他们。 ——〔俄〕屠格涅夫《回忆录》 不是血肉的联系,而是情感和精神的相通,使一个人有权利去援助另一个人。 ——〔俄〕柴可夫斯基《我的音乐生活》 任何感情只有在自然的时候才有价值。

——〔俄〕柯罗连科《我的同时代人的故事》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 在生活中不光只有斗争,还有美好情感的欢乐。 ——〔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世界上的一切并不都是出自必要、出自理智才去做的,往往没有任何必要,而仅仅是出于情感。 ——〔前苏联〕柯切托夫《叶尔绍夫兄弟》 如果你拥有某种权力,那不算什么。如果你拥有一颗富于同情的心,那你就会获得许多权力所无法获得的人心。 ——〔美〕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我们周围的高技术越多,就越需要人的情感。 ——〔美〕奈斯比特《大趋势》 人生的乐趣不在别处,只在感情。有感情才有快乐,才知道人间诸般滋味。如果没有感情,人生也就寂寞了。 ——〔法〕罗曼·罗兰《罗兰小语》 没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就没有一个成功的事业。 ——〔中〕汪国真《年轻的季节》 无言的纯朴所表示的情感,才是最丰富的。 ——〔英〕莎士比亚《仲夏夜之梦》 用感情做掩护的心计最能打动人,即使对方心中抱着极大的悲痛也会烟消云散。 ——〔法〕巴尔扎克《搅水女人》 一有野心就要丧失天真的感情。 ——〔法〕巴尔扎克《幻灭》

浅谈国学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

浅谈国学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 ——以思想教育和道德规范角度探讨“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所谓国学,一般是指以儒学和道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当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 国学乃是中华之学,沉淀了最精华的中华文化和思想。国学是大人之学,我们要学习国学中蕴含的真、正、善、光明、美。国学的内涵就是让我们认清本来的自己。国学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即便取其沧海一粟,也是很复杂的课题。以思想教育和道德规范所形成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便是国学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谈到国学,我们会想到古代哲学的经典之作《道德经》,为春秋时期老子所著,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被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对中国的哲学、科技、政治和宗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德经》中主要论述的两个问题就是“道”与“德”,“道”不仅是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道的方法;“德”不仅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也是修道者所拥有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等。老子以《道德经》教授人们修道的方法,德便是修道的基础,而道是德的升华。从“道”和“德”的学习中提高人们为人处世、治家、治国的能力。古人亦有云:“伯阳五千

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我以为国学当中的真,是要真诚待人,真心处事,回归最真实的自己。尽管许多国学的著作里没有直接用到“真”这个字,但是在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真”的精神。“修身”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真”。修身指的是修养身心,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的修身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而修身的本质是改掉自身的恶习,提高自己的意志力,自省自律身心言行的过程。修身不是说让自己一定要达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那种圣人的高度,而是让自己在修身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性情的修养,抛弃自身懒惰、轻浮、骄傲自大等等的缺点,从而能够树立起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所谓君子不可不修身,如果说修身是本,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末。修身也是国学当中求“真”的一个重要方法。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所有人都能够朗朗上口的一句话,也是古代学者对人们本性之始的看法,认为所有人在刚出生的时候本性都是善的,性情也都相近。所谓的恶,都是人们受到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才慢慢改变本来的善,从而演变为诸如偷盗、邪淫、妄语、贪欲、嗔忿等一类的恶。没有谁是从一出生就是“恶”的,许多人都是受到糟糕的家庭状况或是生活环境才影响到自己本来的善,又或者是因为一

关于真善美的格言_恩怨

怨恨是一种传染病,如果家庭中有人得了这种病,那么,全家所有的人都会染上它。 ——〔法〕巴尔扎克,引自《婚姻的心理学》 忘恩负义永远是一种弱点。我还从来没有见过有才干的人是忘恩负义的。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感恩和背信不过是同一行列的首尾两端。 ——〔美〕马克·吐温《傻瓜威尔逊》 德无细,怨无小。 ——〔中〕刘向《说苑·复恩》 仇边之弩易避,而恩里之戈难防;苦时之坎易逃,而乐处之阱难脱。 ——〔中〕洪应明《菜根谭》 处怨易,处恩难。 ——〔中〕申涵光《荆园小语》 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中〕左丘明《左传·文公五年》 爱者,憎之始也;德者,怨之本也。 ——〔中〕管仲《管子·枢言》 邪秽在身,怨之所构。 ——〔中〕荀况《荀子·劝学》 多许少与者怨。 ——〔中〕张商英《素书》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 ——〔中〕史典《愿体集》

人的心理是:难得收到的礼,是看重的,常常得到的不但不看重,反而认为是应享的权利,临了非但不感激,倒容易生怨望。 ——〔中〕傅雷《傅雷家书》 我痛恨人们的忘恩,比之痛恨说谎、虚荣、饶舌、酗酒,或是其他存在于脆弱的人心中的陷入的恶德还要厉害。 ——〔英〕莎士比亚《第十二夜》 以怨报德的人应该是人类的公敌,他对待人类可能比他对待自己的恩人还要恶毒,因为世人没有施恩于他,这样的人根本不配活在世上。 ——〔英〕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人们往往忘记善行和恶举,甚至还会憎恨自己的恩人或是停止憎恨自己的仇人。对他们来说,报恩或报仇的需要就像是他们不情愿服从的暴君。 ——〔法〕拉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如果我们遇到一个受过我们恩德尚未报答的人,我们马上就会想到他所欠的债。可是当我们遇到一个我们受过他的恩德但尚未报答的人,我们却常常想不起我们所欠的债! ——〔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中〕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不怨天,不尤人。 ——〔中〕孔丘《论语·宪问》 不念旧恶,怨是用(以)希(稀)。 ——〔中〕孔丘《论语·公冶长》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中〕孔丘《论语·宪问》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中〕刘向等《战国策·中山策》

表现真善美这个主题的名言警句俗语成语

表现真善美这个主题的名言警句俗语成语 知识欲的目的是真;道德欲的目的是善;美欲的目的是美,真善美,即人间理想。 ——黑田鹏信【日】 真理是喜欢公开交易的。——莎士比亚《亨利八世》 真理和正义有多种形式,它们和人的种族一样繁多,和时代、气候一样变化无常但它们的本质到处都是一样的;在翻天覆地的情况下,我需要抓住的正是这个不可摧毁的一致点。幸福的规律在一切人之间有它的共同之点,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他们道德发展的最高规律。这种发展经常变化,但规律是不变的。——《罗曼·罗兰回忆录》 如果你想独占真理,真理就是要嘲笑你了。——罗曼·罗兰《哥拉·布勒尼翁》 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托尔斯泰《世界名言录》 拳头是打不倒真理的。——高尔基《母亲》 真理就像劳动汗水一样,总是有一股强烈的气味。——高尔基《意大利童话》

真理的一边是自由,另一边却是限制。——《泰戈尔评传》 如果你不等待着要说出完全的真理,那末把真话说出来是很容易的。——泰戈尔《飞鸟集》 如果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要被关在外面了。——泰戈尔《飞鸟集》 真理若是穿多了衣服,它反而显得俗不可耐了。——泰戈尔《春之循环》 无言纯洁的天真,往往比说话更能打动人心。——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 不管是多么值得尊敬的人,我也决不会为他而颠倒黑白,把好说成坏。——泰戈尔《一个女人的信》 恶往往是昙花一现的,都要和作恶者一同灭亡;而善,则永世长存。(狄更斯《我们共同的朋友》) 大量的善和大量的恶,总是混合在一起,交互错综着的。——狄更斯

《游美札记》 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罗曼·罗兰《弥盖朗琪罗传》 所有的人好象总是带有两重性的。在他们的胸腔里仿佛有一副天平,他们的心就好像天平的指针,在称善的和恶的重量时,指针一会儿倾向这一边,一会儿倾向那一边。——高尔基《三人》 凡对别人有害的事都是错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支找寻。(泰戈尔《飞鸟集》) 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朴素是美的必要条件。——托尔斯泰《名人名言录》 认为美就是善,这完全是一种错觉。——托尔斯泰《克莱采奏鸣曲》 人们是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谁能更虚怀若谷地拥抱世界,谁更深切地热爱世界,谁说是最优秀的;谁是最自由的,谁也就

我的中国文化观

我的中国文化观 姓名:陈玉凤学号:2011102214 人生在世,成人了,随着履历的增长,经历的丰富,对自己的此生,家庭,周围的环境,社会和国家,进而整个世界,不期然地,总会形成一定的相对稳定的看法——名之为文化观吧。文化观,就是以你为中心点,以你认识能力范围内的整个圆周内的事物为对象,你对它们的产生形成、发育生长、成熟定型、衰老死亡的,纵向横向或螺旋式的,全部看法和观点。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每个人的生长环境、成长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因而形成的中国文化观就会因人而异。就我个人而言,我的文化观是比较传统的,虽然说有时会跟时代的发展相脱节,但是我还是崇尚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我的意识中,传统的思想对形成正确的中国文化观有很大的作用。 儒家的传统思想一直都是中国文化价值体系的主干,所以可能是受此影响,我的文化观是以儒家传统思想为向导的。从我所学的知识当中,儒家思想的核心包括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方面。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总纲,是儒家思想核心之核心,在我看来,仁是一种最美最高的道德品质,加上仁的范围也是非常之广的,按照我们现在的标准,仁规范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制约着我们的思维倾向,仁注重的不是我们外在的表象,而是需要我们用自己的心去体会并实践的伦理规范;在社会这个大染缸理,很多的人越来越不把仁放在心里,导致一些道德缺失的事情发生,只是常常把仁挂在嘴边,不付诸于行动,对事情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对我来说,仁是我的一个永远的追求。所谓义,在我看来是体现在友谊上的,日常生活中的我们,要真诚、讲义气,要用一颗单纯的心对待朋友,不能掺杂一些功利心等等,这样的友情才会长久,才能更好的维持。接下来是一个礼,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与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社交中,礼是人与人交往的前提要求,若是没有了礼,谈一切就没什么意义了。在一个就是智,这个就是所谓的认识论和伦理学,就是说对知识的了解与见解,通过自己的一番努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最后一个就是信字,在处理事情上要做到诚实不欺骗,言行一致,不能够

关于真善美的励志名言

关于真善美的励志名言 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夺目的光辉。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关于真善美的励志名言,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关于真善美的励志名言 1、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 2、貌虽美但如果没有纯洁的灵魂,就好比是晶亮的玻璃眼睛,不辨世事。 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4、一个人一旦密切注意起任何事物,即使只是一片草叶,也会变成一种神秘的、无比的辽阔和壮丽,令人敬畏。 5、大量的善和大量的恶,总是混合在一起,交互错综着的。 6、崇高存在于人的精神之中,而不是存在于自然界的狂风暴雨之中。 7、与善人行善会使其更善,与恶人行善会使其更恶。 8、庄严和高贵的气质,只有蕴藏着豁达和崇高胸襟的人的灵魂才能表达出来。 9、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认为美就是善,这完全是一种错觉。 11、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支找寻。 1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4、人们是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谁能更虚怀若谷地拥抱世界,谁更深切地热爱世界,谁说是最优秀的;谁是最自由的,谁也就是最优秀的,在他们身上,才会有最大的美。 15、保护一个受侮辱的女人是每一个男人的天职。 16、美,是永恒不朽的瞬间一现,可是我们竟然会想追求它一生;美的欲求,驱使人绝望,令人难以忍受。 17、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只有那些无法把自己充分沉浸在美中的人们,才会鄙视美,把它看作一个感官的对象。 20、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2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2、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23、美是奇异的。它是艺术家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东西。 24、一切美好的品质,都是从太阳的光线和母亲的奶汁中生长出来的。 25、美是理性与感性的协调一致,正是这种协调一致才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26、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27、不能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实都是合理的。 28、生命短促,只有美德能将它留传到遥远的后世。 29、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30、社会生活的消极的道德本质常常导致人们美的退化。 31、以天生的感情喜爱纯粹艺术和科学,所感受到的神秘,是我们能够拥有的最美的经验。 32、如果漂亮的脸蛋是份推荐书的话,那么圣洁的心就是份信用卡。 33、十全十美虽无法达到,但却值得追求。 34、失去了真,同时也就失去了美。 35、应该学会在无价值的事物中寻找美好的东西。 36、漂亮的词句可以导致品德端正,但是品行不端正的人只能用漂亮的词句来说谎。 关于美的名言警句大全 1、心灵美就是精神的美与道德的美。 2、失去了真,同时也就失去了美。 3、有文化教养的人能在美好的事物中发现美好的含义。这是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 4、美貌是一封无声的推荐信。 5、心中所爱的人,总是美貌的。

关于美的格言警句

人类对美的追求,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马克思 世界上最难忘的是自然美——有人能增加些美到世界上去,这人便是天之骄子。 -------冰心 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适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这是美的精华。 ---【英国】培根 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鲁迅 什么是美?美——就是我们所爱的东西,不是因为美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的。 ------【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 你缺少的不是美丽,而是善于发现美丽的眼睛。 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一些难得而出色的状况,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 ------狄德罗 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 ------康德 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 ------别林斯基 激情和表情就是美。一张不带激情不善表情的脸就是缺陷;任它涂脂抹粉,你吹我捧,只有傻瓜才会爱慕。 ------布莱克 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 ------孟德斯鸠 最能直接打动心灵的还是美。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 ------爱迪生 若要把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 ------席勒 我宁愿用一小杯真善美来组织一个美满的家庭,也不愿用几大船家具组织一个索然无味的家庭。 ------海涅

生活中的美,就象圣洁的天使,给人心灵的滋润。人们欣赏美,赞扬美,追求美。我曾在小博写了几句《寻找那一点美》的小诗,总是感到粗陋浅白,彷徨中,深怕亵渎了美。记忆里,大师们的格言让我认识了一些美。 有真有善才有美:布瓦洛说:“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虚假永远无聊乏味,令人生厌。”别林斯基说:“失去了真,同时也失去了美。”狄德罗说:真、善、美是些十分相近的品质。在前面的两种品质之上加以一些难得而出色的情状,真就显得美,善也显得美。”普洛丁说:“真实就是美,与真实对立的就是丑。” 爱生活才有美:高尔基说:“只有美的人才能唱得好——我说的美的人,就是爱生活的人......那些不会生活的人就会睡觉,而喜欢生活的人就一一唱歌。”席勒说:“真正美的东西必须一方面跟自然一致,另一方面跟理想一致。”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应该是——为那一个时代而存在的,当美与那一时代消逝的时候,下一代就会有它的新的美,谁也不会感到遗憾的。” 善于欣赏才有美:普洛丁说:“眼睛如果还没有变得象太阳,他就看不见太阳;心灵也是如此,本身如果不美也就看不见美。”席勒说:“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路径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好的品格才有美:德漠克利特说:“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的东西。”培根说:“在美的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培根还说:“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而尽管有的年轻人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屠格涅夫说:“人应当一切都美,外貌,衣裳,灵魂,思想。”歌德说:“外貌美只能取阅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没有内心的美,我们常常会厌恶他漂亮的外表。” 纯朴也是一种美:达芬奇说:“你们不见美貌的青年穿戴过分反而折损了他们的美吗?你不见山村妇女,穿着朴实无华的衣服反而比盛装的妇女美得多吗?”培根说:“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同样,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马雅可夫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能比健康的皮肤和发达的肌肉更美丽。”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剖析

【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读书说明与指导 第一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内容简介 作者龚鹏程为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长期任教于台湾各大学。作者秉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兼之熟悉西方文化,所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别具匠心。本书从文化史的视角,通过中外比较,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与意义。尽管作者抽取了十五个较为抽象的理论范畴作为切入点,但是就内容而言,既讨论了中华的物质文明,又触及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崇敬与反思。语言上,论述提纲挈领,又能深入浅出,在写作中巧妙地将述史与论辩融为一体,使阅读无乏味之感,却能引发深刻思考。 第二部分读书总体要求和读书目标 读《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一书,要注意作者的思考方式。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讨论,不是用现实反观传统,更不是用现代社会的标准拾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是彻彻底底地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上,用中国自有的词汇去解析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大量的中西比较,寻找中国传统文化自身的精髓。是一种试图摒弃西方的视角,试图让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一个能够平等地与西方文化对话的文化体系。通过本书目的了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内涵,了解中国传统的思考方式,达到认清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脉搏,得以对中国传统 文化保持一丝敬意与温情的终极目的。 第三部分书目基本内容 第一讲[体气:感诸万物] 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 了解审美取向的不同是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更注重内在,所以中国人的认知方式不能用西方标准进行说明,中国实际上是依赖主、客观两方面了解事物的。 二、重点内容提示和重点知识解析

重点内容:古希腊、古印度多是以人的形体去感知人的性格,注重形体,所以才会有发达的造像艺术,而古中国则更注重从才德方面对人进行判断。所以中国既缺乏造像艺术,也认为裸体不美,中国传统文化中才会更为关注服饰文化。实际上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完全忽视身体,而是采取了不同的关注方式,格外重视心,即人的内在。而心与形的关系并不是基督教文化或者佛教文化那样二元对立的,而是主从关系。也正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心,所以中国的认知方式并不是单纯依赖知识性的认知活动,而是主客观交融的一种状态。 重点知识解析: (1)我国讲人的尊贵,主要是从才德能力上说,希伯来则首先由形体上说。这就是针对人的思维有所不同。因这个思维不同、两大文明的身体思维遂也不同。(p2)依中国思想的一般特征或重点而言,中国人是重内不重外的。(p5)因此他们主张不必论形相之美恶。(p6) (2)中国体相观的第一个特点是不重形相之美,亦无人身形相崇拜。第二个特点是形德分离,“美人”未必指形貌好,通常是说德性好。三是不以形体为审美对象,而重视衣裳之文化意义及审美价值。(p6-7) (3)心固然重要,固然也可视为内在部分,与其他的形体部分相对起来,形成“心/形”、“内/外”的关系,然而,我国并不像希伯来宗教或佛教那样,发展成重内轻外、二者对立的态度。(p10-11)中国则非“肉体/精神”、“神性/欲望”之类二元截然对立之格局,而是主从关系。心,一为五脏六腑之主,二亦为体之一部分,非能与体相对之物。(p11) (4)体会、体验、体贴、体察等到,都是以体验之、而又验之于体的行为,得之于整个身心,故与仅赖知识性的认知活动并不相同。认知性的理解及依此方法建立的认识论,只依据理性与知识。(p13) 三、思考题 .中国认识论具有那些特殊性。 第二讲[饮食:礼文肇兴] 一、读书目的和读书要求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许多都是根源于对饮食文化的不同见解。

真善美的联系和区别

真善美的联系和区别 生活中真善美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所谓真,指客观规律,所谓美是指在实践中真善美形象体现. 美与真善的联系和区别 首先是美与善的关系. 善是和功利直接联系的. 美以善为前提.因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它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满足一定社会集团、或一定阶级利益.就美的内容看,美的事物是一种肯定的有积极意义的生活形象. 例如?千年土地翻了身?剥削制度的废除以及土地改革,西藏人民获得了自由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这里潜伏的功利也就是善.正是由于人民获得自由,获得了自己的土地,他们愉快这就产生了美.所以说美以善为前提. 但是美和善又有区别.主要表现在 1从功利关系上看,善直接和功利相联系,衡量一件事物是否是善,是以社会功利作为客观标准,.而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联系,功利是潜伏在形象中. 例如《千年土地翻了身》西藏人民获得了自己的土地,获得了自己的生产资料,这对于当时社会是有利的这就显示出了善, 而美和功利是一种间接联系,美存在于获得功利的藏民身上。 2.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上看,善虽有形式,但主要不是讲形式,也可以不顾及形式,人们对善的把握主要是通过概念去揭示对象的功利性质,而美是在内容和形式统一的基础上,注重形式,强调内容要显现为生动的形象.例如《千年土地翻了身》西藏人民"翻身做主"揭示了功利性质,西藏人民获得自由获得自己的土地内心愉悦,在地里仰着身子同解放军一起卖力耕作.在内容和形式统一上共同体现了美 3.善是意志活动(目的、功利)的对象,而美是认识观赏的对象,能唤起情感的喜悦. 例如《千年土地翻了身》西藏人民获得自由获得自己的土地是善是功利的对象,而美(军民愉快劳动、绿色的田野、晴朗的天空牦牛等都是观赏对象能使人心情愉悦美与真的关系 美和真的区别首先在于真是客观规律本身,而美是通过实践,在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肯定人的自由创造的生动形象. 如西藏人民的这种新生活,体现了社会发展的新规律。认识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农奴制废除,土地改革,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动,愉快的劳动体现了美。其次真是求知的对象,引起人们去追求真理,了解客观世界本身的内在联系,而美却是欣赏的对象,它具有生动的形象,是对人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 总之,美不能离开真和善,但又有不同。只有当人掌握了客观世界的规律,也就是真的时候,并把它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实现了善,并且表现为生动的形象才可能有美存在。真、善、美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具体的历史地得到说明。

关于真善美的格言

关于真善美的格言 1、一个人一旦密切注意起任何事物,即使只是一片草叶,也会变成一种神秘的、无比的辽阔和壮丽,令人敬畏。 2、貌虽美但如果没有纯洁的灵魂,就好比是晶亮的玻璃眼睛,不辨世事。 3、美,是永恒不朽的瞬间一现,可是我们竟然会想追求它一生;美的欲求,驱使人绝望,令人难以忍受。 4、以天生的感情喜爱纯粹艺术和科学,所感受到的神秘,是我们能够拥有的最美的经验。 5、美!是用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的东西。 6、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 7、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8、十全十美虽无法达到,但却值得追求。 9、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10、社会生活的消极的道德本质常常导致人们肉体美的退化。 11、美是理性与感性的协调一致,正是这种协调一致才是它的魅力之所在。 12、世上最好最美的事物是看不见的,摸不到的...只有信心、感情和勇气可以察觉。 13、失去了真,同时也就失去了美。

14、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 15、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 16、如果漂亮的脸蛋是份推荐书的话,那么圣洁的心就是份信用卡。 17、审美的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 18、貌虽美但如果没有纯洁的灵魂,就好比是晶亮的玻璃眼睛,不辨世事。 19、如果漂亮的脸蛋是份推荐书的话,那么圣洁的心就是份信用卡。 20、地球上一切美丽的东西都来源于太阳,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来源于人。 21、不能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实都是合理的。 22、美是奇异的。它是艺术家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东西。 23、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保持的。应该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这样,美才会放射出夺目的光辉。

剖析韩剧的独特魅力及对中国的影响

剖析韩剧的独特魅力及对中国的影响07级政法系思想政治教育2班王婷学号:07113004 【摘要】: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随着韩国电视剧在中国大陆的热播,韩国文化在中国风行一时。本文主要分析了韩剧在中国流行的原因以及韩剧中的剧情、服饰、饮食、音乐等各方面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明确指出并论证了韩剧对中国的影响利大于弊,因此,我们不能盲目抵制韩剧以及其他韩国文化。我们只有保持开放的文化姿态,相互融合,推陈出新,才能在民族性和世界性之间建起通向艺术美的桥梁。 【关键词】:韩剧;文化;魅力;影响 正文: 1993年,一部名为《嫉妒》的韩剧在央视播出,这是韩剧第一次登陆内地荧屏,但当时反响不大。直至1997年,央视引进了韩国电视剧《爱情是什么》,才真正地让中国内地观众感受到了韩剧的魅力。此后“韩剧热”开始不断升温。韩国电视连续剧(简称韩剧)开始蜂拥而至,在中国刮起一股“韩流”。不仅如此,韩剧在整个汉文化圈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韩剧几乎每部戏都涉及尊老爱幼、兄弟友爱、谦恭礼让、诚信交友、朴实节俭、含蓄隐忍、积极进取等传统伦理美

德。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不断不断发展,在日渐商业化的社会中,人们所熟悉的传统道德力量已被忽视,生活变得越来越务实,这时候,韩剧所追求的真善美,所表达的人类伦理道德,就具有填补心理真空的作用,在我国的转型期起到了特殊的道德教化作用。 但是韩剧在中国风靡之时,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所谓的“爱国之士”打着“捍卫中国传统文化,抵制韩剧”的口号,一味的认为中国大量地引入韩剧会导致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侵袭,而盲目地诋毁和排斥一切韩剧,这显然是不理性的。这并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而是狭隘的民族主义。他们并未看到在这样一个思想自由、文化交流自由开放的时代,封闭自己排斥外来文化、不与时俱进,最终也会导致本民族自身的落后。韩剧之所以在中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是有一定原因的,这与韩剧本身所具备的特质分不开。一部作品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一定具备自身的独特魅力。 一、韩剧的独特魅力 1、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 韩国文化和中国文化有着很多历史上的相同之处,两国都在东亚文化圈内,有着儒家的文化传统, 韩国的文化传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韩国的文化传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延伸与扩展。这也是韩国文化相比欧美西方文化,更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的原因. 而以韩剧为代表的韩国文化,是在融合东西方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原创性的新文化,新鲜而不浅薄,因此对青年更具有一定的感召力。韩国特别重视对青少年的道德

2016高考语文作文素材(附名言):真善美

2016高考语文作文素材(附名言):真善美 作文素材一:母爱齐天 陈玉蓉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无法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为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陈玉蓉从医院出来后,当晚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每天走10公里。在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剐,剐了又长。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脂肪肝没有了。医生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2009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她赋予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分析:为了孩子,母亲可以奉献多少?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答案。陈玉蓉暴走七个月,朴素的母爱愈发沉甸。 作文素材二:勇者无敌 张正祥今年61岁。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绕滇池一周的长度是126公里。至今,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这12万多公里的行走都是为了阻止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在过去的30多年里,张正祥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他的子女也经常受到不明身份人的恐吓,小儿子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张正祥自己更是经常遭到毒打。2002年深秋,当张正祥去一家私挖私采的矿场拍照取证时,矿主的保镖开着车就向他直冲过来,张正祥当即晕倒在地。两个小时后,一场大雨把他浇醒。这次挨打,使其右眼失明,右眼眶骨折。不理解的人称他为“张疯子”。张正祥说:“不是我疯了,是那些人疯了。是那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了,疯得只知道钱了。”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滇池的治理还在进行。 分析:一个农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护滇池,他不惜牺牲全家的利益,更不惜付出骨髓身残的代价,这精神何等宝贵!面对贪婪、愚昧和凶残的困境,他坚持信念,用勇敢不屈不挠的斗争证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话,他是中国真正的环保大使。 作文素材三:心灵放歌 2002年,李灵从河南省淮阳师范学院毕业。她回家后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用家里20多万元的积蓄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辛勤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7个班,300多名学生。由于所有学生学费全免,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7年来,李灵为了办学已经欠了8万元的外债。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父亲要了200元只身来到郑州。她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沿街收购各种书籍。烈日下,李灵骑着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她用汗水载回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分析: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 关于真善美的语录: 真者,非假也。真者,为道中之道也。真者,含义有二:一者,为个体,为真我,为原人之初也。他相对独立,永恒存在,天真无邪,灵气十足,无生无死,永恒生物。此真者,是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