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及答案)(2)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及答案)(2)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及答案)(2)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题(及答案)(2)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一模试

题(及答案)(2)

一、选择题

1.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①农作物种植②家畜饲养的出现③聚落的发展④磨制工具的发展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2.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纪之握”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A.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B.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

C.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3.下面为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复原图)的是()

A.B.

C.D.

4.小明想去参观世界上内涵最丰富、遗存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为此,他应前往( ) A.云南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

C.陕西西安半坡D.浙江余杭良渚

5.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在北京人住过的山洞里有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据此可以推测()

A.北京人生存的地区有大片深林和水域B.北京人会使用工具猎取动物

C.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留火种D.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

6.20世纪考古学家从某远古人类遗址中,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用火遗迹,据进一步分析,这些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该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7.迄今为止,考古学者发现年代最早的木构水井是在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

8.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看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

9.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这一发展主要说明河姆渡人

A.靠采集植物果实为生

B.已使用青铜工具生产

C.已掌握栽培水稻技术

D.会制作古朴的艺术品

10.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是()

A.普遍种植水稻B.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木结构的水井C.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D.河姆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11.远古时代,中国南方和北方都出现了许多早期文明,但南北方的文明差异明显:南方种稻,北方种粟:南方住高脚楼,北方住地穴……导致这些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理气候B.人种类别C.生活习惯D.人口数量

12.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下列叙述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作为最可靠史料的一项是

A.“女娲造人”的传说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骨耜”

C.电影《荆轲刺秦王》

D.小说《封神榜》

14.在学完“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下列场景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用火烧烤食物B.使用石器、木棒追打野兽

C.制作陶器D.过着群居生活

15.下图所示的远古人头部复原像最可能在下列哪座城市的博物馆里看到?()

A.昆明B.成都

C.西安D.北京

16.海内外华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都是黄色皮肤

B.炎帝、黄帝打败了蚩尤部落

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由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D.我国原始居民主要生活在黄河流域

17.下图是骨针和装饰品,它反映了山顶洞人()

A.知道定居生活B.注意防寒C.开始种植D.懂得爱美

18.原始农业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下列能反映这一进步的是

A.北京人采集狩猎

B.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C.半坡人制作陶器

D.相传黄帝造船只

19.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这处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20.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A.

B.

C.

D.

21.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A.已从事农业生产B.以捕鱼狩猎为主

C.住半地穴式房屋D.会人工种植水稻

23.下列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有关他们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

B.他们是否真实还需要考古证实

C.有关他们的传说已经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

D.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

24.“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材料反映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是

A.洞穴B.半地穴式房屋C.地窖D.干栏式房屋25.微信好友在朋友圈说道:“我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中看到‘古人用火的灰烬层,最厚的达到6米’猜猜我说的是那种古人类?”你的回复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氏族公社时期,随着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的发展、磨制工具的发展,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起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故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当时中原地区的民族和部落中,黄帝族的力量较强,文化也较高,因而黄帝族就成为中原文化的代表,后来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因而,人们往往称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子孙,炎黄的子孙就成了中华民族的代名词,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A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故A不符合题意。河姆渡人生活的南方长江领域多雨潮湿,夏季高温,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上,干栏式房屋既可防潮,又便于通风降温,B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故B符合题意。C是古代砖瓦平房,故C不符合题意。D是北京传统民居四合院,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1929年裴文中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该发现对研究世界古人类学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此后,北京人遗址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头盖骨化石,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B正确;考古学家在云南元

谋发掘出远古人类两颗牙齿,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碳屑和烧骨,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排除A;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排除C;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之一,排除D。故选B.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材料“发现了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可知,这反映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会用火照明、御寒,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所以C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所以该远古人类是北京人,B项符合题意;A项距今约170万年,排除;C项距今约3万年,排除;D项距今约7000年,排除。故选B。

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D选项符合题意;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A选项不符合题意;北京人,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B选项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学会采集、狩猎,懂得爱美。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河姆渡人生产生活情况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8.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会制作黑陶,饲养家畜。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

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会制作彩陶,饲养家畜。所以共同之处有①②④⑤,B项符合题意。而③都种植水稻不是共同点,排除。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靠采集植物果实为生和题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已使用青铜工具生产是商周时候,故B不符合题意。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最厚处达1米。这一发展主要说明河姆渡人已掌握栽培水稻技术。河姆渡原始居民农业上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故C项符合题意;畜牧业方面饲养猪、狗、水牛为主;手工业方面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他们还会运用雕刻技术,最为典型的是象牙雕刻(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还懂得使用天然漆。会制作古朴的艺术品虽是他们掌握的技术,但和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牢记河姆渡人已掌握栽培水稻技术这一基本史实。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居民生活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长江流域,他们会建造房屋,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会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在河姆渡还出土了中国境内所发现最早的漆器。所以ABC项均与河姆渡居民相关;半坡原始居民会简单的纺织、制衣,D项与题意相符,故选D。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我国北方和南方由于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也不一样,造成南北方的农作物和住宅房屋的结构都不一样,A符合题意;BCD三项不是这些差异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故D符合题意;ABC包括不全面,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考古挖掘是研究远古人类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远古人类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没有经过人为加工,最能真切地反映当时人们生活的状况。第一手资料也叫原始资料,是指自己直接经过搜集整理和直接经验所得,第一手资料指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本题的传说、电影和小说都不是第一手资料。河姆渡考古出土的“稻谷”、“骨耜”属于第一手资料,最可靠,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不能制作陶器,过群居生活,共同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故排除BD,C符合题意;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排除A。故选C。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图片是北京人头部复原像,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前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现代科学家根据发掘出来的北京人骨骼化石塑造了一个北京人中年妇女的头像。头像的面部相对比较短,前额低平,眼眶上有两个互相连接的粗大眉骨,像房檐一样遮着双眼。她的颧骨很高,鼻子宽扁,嘴巴前伸,咀嚼肌发达。整个头部还保留着某些猿类的特征,头盖骨比现代人厚,脑容量比现代人小。现陈列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故选D。

1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部落联盟。炎帝、黄帝打

败了蚩尤部落后,两个首领为了争得中原地区,又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炎黄两部走向联合,占据中原地区不断繁衍,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族的主体,所以海内外华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题干给出的图片反映的是山顶洞人制作的骨针和装饰品,它反映了山顶洞人懂得了爱美。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D符合题意;山顶洞人还没有开始过定居生活,A不符合题意;图片装饰品没有体现防寒,B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不会种植,C不符合题意。所以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约七千年,生活于浙江省余姚的河姆渡村。河姆渡原始居民开始种植水稻,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水稻的国家。B项符合题意;北京人采集狩猎时,我国还没有原始农业。A项不合题意;半坡人制作陶器反映了原始手工业的发展,C项不合题意;相传黄帝造船只反映的原始制造业的发展。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原始农业的出现”的出现是解题的关键,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国家。

1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给的地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北京人遗址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不符合题干的地址; B山顶洞人遗址也不符合题干地址;C半坡人遗址种植的是粟米,不是水稻;河姆渡人是距今约7000多年,生活在长江下游的古人类,地点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人最早种植水稻。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关于河姆渡人,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有: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房屋,会饲养家畜,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会制

作彩陶,发明骨耜,挖掘水井等。

20.B

解析: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原始农耕的有关知识。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生活的人类是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他们那时已经处于原始农耕时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A落后于磨制石器,C出现在春秋时期,D出现在唐朝。AC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的生活

2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年,他们处于新石器时代,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都能制作陶器,都饲养家畜;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所以,①②④项是他们的共同特征,D 项符合题意;③项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需排除含③的ABC三项;故选D。

2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五六千年的半坡人是原始农耕的代表,他们会使用石铲,石刀进行农业生产,会种植粟,能够使用石磨盘给谷物加工,这些表明,半坡人已经从事农业生产,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有关黄帝和炎帝的历史的真实性还需要考古证实,还没有被证明是真实的历史,C符合题意;关于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是我们祖先经长期口耳相传保存下来的“历史”,A不符合题意;有关黄帝和炎帝的历史的真实性还需要考古证实,B不符合题意;相传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距今约5000年,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着干栏式房屋,便于通风防潮。D符合题意;洞穴说法不正确,A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着半地穴式

房屋。B不符合题意;地窖说法不正确,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5.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古人类是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北京人以及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在云南省元谋县,排除;C项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中,排除;D项在陕西西安半坡村,排除。故选B。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知识梳理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 原因: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时间:1839年6月3日 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 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2.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P1。P1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P3 结果: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4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时间:1856.10-1860.10 侵略者: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结果: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P6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P8表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1-1864年 领导者: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过程: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颁布《天朝田亩制》。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 的失败。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时间:1894——1895年本在 主要战役:黄海海战邓世昌率领致远舰冲向敌舰与200余名战士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其内容: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背景: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P20 侵略者: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时间:1900.6——1901年, 过程:义和团奋勇抵抗,侵略军被义和团围困于廊坊,狼狈逃回天津,8月中旬攻占北京,所到之处,无恶不作烧杀抢劫。 结果: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内容: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影响: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2 单元小结: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条约内容分别P4,P17,P22) (一)知识梳理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6——9课) 第6课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洋务运动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P25 洋务运动的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 1

2020年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考点17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含解析)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科技文化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两弹一星” 两弹核弹 原子弹 时间: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地点:我国西部戈壁 标志: 代表人物:邓稼先 氢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导弹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 于实战的导弹 一星人造地球卫星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 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成功 原因 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 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载人航天工程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2.屠呦呦和青蒿素 (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期的出色作品。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日常生活的变化 1.变化阶段 (1)新中国成立前,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经济恢复,物价稳定,人民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2.衣、食、住的变化 3.其他变化 (1)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 (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3)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1.交通设施的发展 (1)总体表现: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二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及近代化的探索 一、列强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 (一)鸦片战争(第1课) 1.根本原因(目的):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工业原料。 2.直接原因(导火线):中国人民的禁烟运动。 3.起止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4.简要经过:课本P4 5.重要条约: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间:1842年。内容: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给英国;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需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协商。 6.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当时中国政治制度落后、经济落后。(2)最根本的原因:清政府腐败无能。(3)其他原因:清军军备废弛。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第2课) 1.根本原因(目的):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起止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3.主凶:英法,帮凶:美俄。 4.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俄国: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俄国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1、原因(目的):日本为了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和称霸世界的梦想。 2、起止时间:1894年9月至1895年4月。 3、重要战役:(1)平壤战役;(2)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牺牲。(3)辽东战役;(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4、重要条约:中日《马关条约》(签订时间:1895年4月;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等。 5、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5课) 1、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起止时间:1900年6月至1901年 3、大至经过:课本P20。 4、重要条约:《辛丑条约》(签订时间:1901年;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华罪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割占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制造旅顺大屠杀;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抗日战争中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 *学习列强侵华给我们的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 1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

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上学本班学生历史期末测试成绩平均分略高于整个初二年级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和世界上古史、中古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

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种,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2课教案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七年级 2、学科:历史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查阅资料,收集关于成吉思汗、忽必烈的事迹或故事。 【教学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记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及巩固统治的措施;民族融合的表现。分析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培养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问题,锻炼归纳、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元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少数民族政权,疆域辽阔,民族融合加强,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七年级下册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中的第12 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辽宋夏金,政权由统一走向分裂,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与汉族政权并立,而蒙古族建立元朝,统一全国,使政权分立走向统一,顺应了历史的趋势,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一全国的政权,同时开启了元明清的统一政权时代的到来。所以,本节课内容多,知识点碎,但又承上启下,因而十分重要。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求知欲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和规范,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历史的方法,对古代史的知识也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对历史朝代的更迭并不清楚,所以,需要给学生构建一个清晰的朝代更迭脉络。 【教学方法】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基础知识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探究知识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同时配合小组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刚刚同学们听到的歌曲叫《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我国古代,这个美丽的草原曾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家呢?对,蒙古族。 当13 世纪的曙光升起的时候,在蒙古高原上勃然兴起了一个雄劲、强悍的民族,这就是蒙古族。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统领下,曾经完成过震惊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业,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二、点明学习目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全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第1课鸦片战争 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原因: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市场 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要求禁烟最坚决:林则徐当时清朝皇帝:道光帝 4.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5.鸦片战争:⑴时间:1840.6~1842.8 ⑵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⑶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⑷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⑸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南京条约》: 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意:最能反映 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 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⑵影响: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破坏了中国领 土和主权的完整;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 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⑵时间:1856.10~1860.10 ⑶发动者:英法联军⑷帮凶:美俄 2.列强的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太平天国运动:①时间:1851~1864年②领导人:洪秀全③爆发地点:广西桂平金田 ④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城太平军 ②抗击洋枪队:李秀成 第3课收复新疆 1.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整个新疆:左宗棠 2.左宗棠收复新疆: 结果: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防 意义:①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 ②现实意义: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⑴时间:1894~1895年⑵目的(主要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⑶主要战役:①黄海大战: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官兵英勇奋战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知识要点: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一、选择题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是() A.换取中国商品B.掠夺中国白银 C.扭转贸易逆差D.打破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2、道光帝派()到广东禁烟。 A、林则徐 B、关天培 C、琦善 D、穆彰阿 3、火烧圆明园的两个国家是() A、英法 B、美俄 C、英俄 D、法美 4、近代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俄国 5、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A、杨秀清 B、李秀成 C、洪秀全 D、萧朝贵 6、1876年收复新疆的是() A、沈葆桢 B、李鸿章 C、张之洞 D、左宗棠 7、与日本海军在黄海大战激战的是() A、南洋水师 B、北洋水师 C、福建水师 D、东海水师 8、在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管带()壮烈牺牲。 A、刘步蟾 B、萨镇兵 C、丁日昌 D、李鸿章 9、台湾在()条约被日本占领。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10、1900年率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是() A、华尔 B、西摩尔 C、义律 D、瓦德西 二、填空题 1、______年,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_______逐步变成__________________社会。 2、1865年中亚浩罕国派陆军司令,侵入新疆建立政权。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期中有、、、、、、、。 三、简答题 1、《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 1、“如果不赶快禁烟,几十年后,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充作军饷的白银了。 ——摘自某清朝大臣 请回答: ①这位大臣是谁? ②哪一位皇帝派他去禁烟? ③派他去哪禁烟? ④禁烟中的一次重大事件是什么? ⑤禁烟的影响如何? 2、请回答: ①这幅图反映了被焚烧的什么地方? ②这个地方在什么时候被烧的? ③是由哪两国家焚烧的?

最新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这本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打破了历史发展时序性的格局。旧教材对共和国史的编写分成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过渡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探索阶段;文化大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四个阶段的划分是按时间发展顺序编写的。而新教材打破了这种编写格局。前三个单元基本上还是按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编写,接下来的四个单元则完全不是这样。 这本教材高度浓缩,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极大挑战,同时也带来自由发展和自主创新的巨大空间。正文内容极少,教师和学生都会有大量的不知做什么的剩余时间。这是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最伤神的事情。如果换一种角度思考和处理的话,又会给教师和学生一个自由发展和创新的空间 这本还有一处非常值得一提就是自由阅读卡。每一课的自由阅读卡都是与那一课有一定联系、或富有知识性、或富有趣味性、或极富时代气息极令时人关注的点点滴滴。如国旗的诞生趣味性知识性很强;“三八线”、香港和澳门区微极具知识性,是文革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再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申奥成功、希望工程等,这些刚刚发生的事情,十分富有时代气息。 在处理教材上,由于没有教过,这里只能是纸上谈兵,做一点大

胆的设想而已,望教过这本教材的教师能诚挚地提出严厉的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如能受到点滴启迪,我会永远感激。 一、利用教学时间较充裕的优势,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我在教学中观察到,学生学习七年级上、下册时发言踊跃,互不相让,而从学习八年级上册开始,学生变了,变得安静多了。经调查分析,排除因年龄增长而引起的生理、心理变化的因素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学生对近代史及现代史知之甚少,有的几乎什么都不知道,究其原因是缺乏课外阅读。由于学生对近代史、现代史缺乏了解,当然很多问题就无法谈论,更不用说陈述自己的观点了。 二、利用教材给出的弹性空间,让学生“动”起来 所谓“说教”其实就是缺乏生动具体的事例,生硬地让人们接受某种观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一般都比较简单扼要。其实,这种简要反而给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和知识素养的教学弹性空间,为教师的不断发展搭建了新的平台,如: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关于“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一目,教材总体上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了周总理出席万隆会议的重大成就,介绍了周总理在大会上即兴发言的经典故事。现代史中之所以选用万隆会议,是因为万隆会议是新中国外交的里程碑,这项重大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周总理灵活、机

2019年中考历史知识点专题复习练习--中国现代史综合

中国现代史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改革开放前,我国人民在穿着方面,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其根本原因是() A.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B. 商品供应严重匮乏 C. 计划经济的限制 D. 蓝灰色为当时人民喜爱的时尚色彩 2.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 《共同纲领》 B. 《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1956年,中国队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唯一正确的是() A. 他是资本家,怎么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 B. 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 C. 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 D. 他懂业务,他说的对,我们还是要听的 4.“1978年后,农村地区不断繁荣,农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城市生活越来越丰富、开放、宽松,与外国的贸易和科学往来飞速发展。”这利益于()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大跃进” D. 改革开放 5.下列不属于“863”计划实行原因的是() A. 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开展 B. 四位老科学家的联名建议 C. 要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D. 自力更生不需要外援 6.下列是党和政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采取的措施,属于改革开放时期的有() ①建立经济特区②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④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7.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A. 科教兴国战略 B. 改革开放政策 C. “七五”计划 D. “八六三计划” 8.《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悼念的伟人是()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周恩来 D. 刘少奇 9.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不包括() A. 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C. 稳定物价之战 D.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结构图

背景: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的矛头 指向中国。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白银,向中国走私鸦 片,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林则徐上书光绪帝请求严 禁鸦片。 经过: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110多万千克鸦片在广州虎门 海滩当众销毁。 影响: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 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鸦片带来的危害:1.影响清政府的财政收入;2.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3.腐蚀清朝的通知机构; 4.损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国禁烟运动为借口,保护鸦片 根本原因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 原料。 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时间:1842年6月 经过: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初,英军占领香港岛。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战争中牺牲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 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 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以后,中国 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 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参与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结束:1860年10月,奕?与英法两国签订《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事人类文明史上 的一次浩劫。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机割占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其中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瑷珲 条约》。俄国是参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中,获利 最大的国家。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1)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 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 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3)1862年9月,太平军围攻浙江宁波,在战斗中 打死洋枪队的头目华尔。 林则 徐 虎门 销 烟 鸦 片 战争 中英 《 南 京条约 》 火 烧圆 明 园 俄国侵占我 国大片领土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第一单元 侵略 与 反抗 第 一课 鸦 片 战争 第 二课 第二 次 鸦片战 争期间列 强侵华罪行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学校:中牟县黄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科目: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教师: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教材:人教版教材 授课课时:32课时 (正课课时20、复习课时6、测试5课时、课程纲要1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史教材能够熟练的说出重要历史人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事迹,全面的列举他们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贡献。 2、能够准确的背诵单元标题、每一课课题和课后大事年表,在理解的归纳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并会复述从而整体把握和建构中国现代史的知识框架。 3、准确说出建国以来中共召开的历次会议及其重要决策,归纳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概述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历史轨迹。 4、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当中掌握阅读历史材料的技巧并能够学会有效的提取历史信息,体会“论从史出”的历史学习观,学会运用已学知识解释历史现象解决现实问题,通过活动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现代史的兴趣,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从而启发学生学会多角度、多渠道认知历史。 5、在学完本册书时是学生能够认知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充满曲折与艰辛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党能够及时总结经验,纠正错误、汲取教训在曲折中探索前进,最终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 6、发掘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历程中的优良品质和闪光点延伸至现实生活中

的个人成才历程,感染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追求和取向,并培养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坚持到底的的良好品格。 7、坚持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思路,继续升华坚持课堂改革,探所有效使用导学案的方法。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段是两级分化期、也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过渡期;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优点是有活力、有创新意识、有一年半的历史学习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对中国历史有了一定的阶段性认知。 不足是容易分心,升学目标模糊,躁不能全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有些后进生甚至放弃的自己的学业。 教材分析: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中,整个八年级下册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也就是中国现代史的内容,有21课,还有4课活动课,共25课。 它开始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是一部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史,在史学界又称为中国现代史。在这6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建设成就,也经历了艰难曲折的过程。所以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也就成为了本册书的灵魂和编写的主线。 七个单元的章节设置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 建国—改造—十年探索—文革(遇挫折)—纠错提出改革开放(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在这一主线下又穿插入了五个小专题: 民族专题 国家统一专题 外交事业发展专题 科技文化成就专题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A.王莽B.杨坚C.李渊D.李世民 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 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1年 3、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4、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它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5.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 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南水北调 C.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 6、“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玄宗 7、“开元盛世”的出现,把唐朝推向全盛,它出现的具体时期是 A.唐太宗时期B.武则天时期C.唐玄宗前期D.唐玄宗后期 8、她远嫁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的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她是 A.金城公主B.文成公主C.王昭君D.太平公主9、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 10、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想有极大的影响。他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材料中的他是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炀帝 D、武则天 11.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 A.永济渠B.广通渠C.江南河D.灵渠 12.“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事》中耿直进谏的名臣……”你知道尚长荣扮演角色是: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征 D.秦叔宝 13.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昌盛 14.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5.下列能够准确形容武则天统治的是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6.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惟一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17.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18.今天藏族的祖先是 A.吐蕃B.南诏C.回纥D.匈奴

甘浚镇中心学校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复习卷(北师大版)

甘浚镇中心学校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复习卷(北师大版)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第一届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施政方针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B、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遣军队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这支军队的名称是() A 、中国人民远征军 B 中国人民派遣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中国人民自愿军 4.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 直接反映了()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顺利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 C. 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 5、标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 B.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 6、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的事件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 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7.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A.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D.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8、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出生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9、中国的科技人员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杰出代表有() ①邓稼先②钱学森③王进喜④杨利伟⑤李四光A.①②B.①②⑤C.②④⑤D.①③④ 10. 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刘辉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 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 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 D. 实行改革开放 1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首歌谣是农民赞扬() A. 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实行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人民公社的成立 D.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12.“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的老人在1979 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上海浦东 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收复香港13.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袁隆平的主要成就是() A.培育籼型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B.研制导弹、原子弹获得成功 C.提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实业救国 14.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 15、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B、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构想 D、香港的顺利回归16.“你好,台湾网站登录了许多信息,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信息() ①汪辜会谈②江泽民提出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八年级下册大事年表 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新中国成立前………………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国大典) 1949年……………………我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1950年……………………《中华人民土地改革法》颁布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3年……………………农业、手工业改造开始 1953年7月………………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3年底…………………中国同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开始 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尼赫鲁、吴努发表联合声明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5年……………………万隆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1956年……………………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956年……………………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56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练中国现代史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练《中国现代史》 班级:姓名: 1.在开国大典上,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展开联想,判断“54”“28”的深刻含义源于下列哪两个历史事件()A.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B.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D.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 2.图2和图3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经历过的两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 件,这两件历史事件之间历经了() A.20年 B.28年 C.38年 D.60年 3.在中国人民革命过程中,以和平方式解放的地方有() ①南京②北平③西藏④上海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4.右表反映了当时中国()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推进 D.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的英雄人物,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司机吴斌”。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他们是() ①黄继光②焦裕禄③邱少云④杨靖宇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下面的表格反映了建国以后农村的变化历程,其中所有制仍然是私有制的是() 7.温家宝总理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中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与哪两个事件有关()A.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二大 B.54年宪法的颁布中共十四大 C.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共十三大 D.54年宪法的颁布中共十五大

8.“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D.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 9.随着港台歌曲传入的逐渐增多,大陆与港澳台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根据下列有关港澳台的三幅图片,为它们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A.统一大业最终完成 B.百年耻辱最终洗刷 C.一国两制全部实现 D.一国两制方针指引 10.读“全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从图上看出,全国 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抽样份数:18529户)从1978年到1982年呈现 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村土地改革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回眸中共走过的90年足迹,有一些城市永载史册,我们选择南昌、遵义、深圳的理由分别是() ①中共成立之地②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③人民军队的创建之地④指明长征的正确航向,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A.①③②B.②③④ C.③④② D.①②④ 12.照片,能记载历史的瞬间;照片,能记录成长的足迹……下面两幅照片,成功记录了共和国成长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是()A.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和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承办亚太 经合组织会议 13.右图是根据苏州市某县上报的水稻亩产量数据制作的柱 形图,其中1958年的亩产量远远高于其它年份。对此,你 的正确判断是() A.水稻生产实现大丰收

噶米精编中考历史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中国现代史-中国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 、单选题(共15题;共30 分) 1.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进入“依法治教”新阶段的标志是() A. “863”计划的实 施 B. “科教兴国”战略的确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颁布 鸣”方针的提出 2.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 方红”乐音,声音清晰宏亮。这是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东方红1号 号 号 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颗卫星播送的“ 发射成功的情景。() B.风云1 C.神舟1 D.实验1号 B. 计算机技 C. 太阳能技 D. 空间技术 4. 甲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964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一一尔方红1 号 B.我国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将五不同用途的卫星发射到太空 C.我国多次发射返回式卫星,并将卫星收回地面 D.我国不可承接为外国发射 卫星的任务 5. 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3.下列图片同属于哪一领域的科技成果( ) D. “百家齐放,百家争 A.生物工程 术 术

9?“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孙家栋院士,当选“感动中国 自己59年的人生都奉献给了我国的航天事业。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改革开放时期取得的有( )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10. 我国空间技术跻身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邓稼先 平 森 B.袁隆 C. 钱学 D. 杨振宁 6. (2017 ?营口)2016年10月11 日, “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这是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 追溯历史,上世纪 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 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 功 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中近 D.第 7.我国的航天技术起步于( )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 C. 20世纪70年 D. 20世纪80年代 8.1984年,为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夺得第一枚金牌的运动员是( ) A. 许海锋 团 B.李 C. 容国 D. 郑凤荣 2016年度人物”,他将 ①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③巨型计算机研制居世界领先水平 ④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 A. ①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