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食品化学习题

食品化学习题

食品化学习题
食品化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水分子的缔合作用:指液态水中的每个水分子都与它周围的4个水分子通过氢键形成一个四面体。

(2)过冷现象:纯水只有被冷却到低于冰点(0℃)的某一温度时才开始冻结,这种现象成为过冷。

(3)水分活度: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的水分被微生物可利用的程度,可用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表示。

(4)水分吸附等温线:描述食品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关系的曲线称为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即在恒温条件下,以食品水分含量为纵坐标,以

水分活度为横坐标绘制而成的曲线。

(5)自由水:又称体相水游离水,是指与非水物质作用强度很低,没有被非水物质束缚的现象。

(6)结合水:又称束缚水或固定水,是指与非水物质发生着很强的作用而被非水物质牢固束缚的水。

(7)滞化水:指被食品组织中的显微和亚显微结构或膜滞留的水。

(8)邻近水:指通过水与非水物质间相互作用被紧密结合在离子、离子基团或极性基团表面的

(9)第一层水分子,又称为单层水。

(10)食品水分子流动性:是指食品中水分子转动与平动的总动量。

(11)疏水相互作用:在水环境中两个分离的疏水性集团有趋向聚合的作用。

(12)疏水水合作用:在疏水性基团的排斥作用下,靠近疏水性基团的水分子之间的氢结合作用加强的现象。

(13)速冻:食品中心温度从0℃降至-5℃所用时间在30分钟之内,就可以称为速冻。

(14)食品冻结:食品中自由水形成晶体的物理过程,其冻结过程大致与水冻结成冰的过程相似

(15)滞后现象:将同一食品的吸附等温线与解吸等温线不重叠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16)无定形态:是指物质所处的一种非平衡,非结晶状态,当饱和条件占优势且溶质保持非结晶时形成的固体就是无定形态。

(17)食品化学:指从化学的角度和分子水平上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它们在食品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过程中的变化及其对食品影响的科学。

(18)玻璃化温度:能使非晶体的食品从玻璃态向橡胶态转变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该食品的玻璃化温度。

(19)玻璃态:物质即像固体一样具有一定的形态和体积,又像液体一样分子之间的排列只是近似有序的一种存在状态。

(20)食品解冻:将处于冻结状态食品中的固态水转变为液态水的过程(21)超临界状态:在374.2℃和22.1MPa(约218atm)以上的高温高压状态中,水既非液体,也非气体的第四种状态。

(22)共晶温度:食品在共晶现象时的温度称为共晶温度。

(23)过冷度:一般食品过冷点温度<水过冷点温度<0℃,过冷点温度与0℃的差值通常称为过冷度。

(24)共晶现象:当食品中未冻结液浓度增加达到一种溶质的过饱和状态时,溶质的晶体将和冰晶一起析出,这种现象称为共晶现象,此时的温度称为共晶温度,或低共熔点温度

(25)冰点下降:一般食品冰点温度低于水的冰点温度的物理现象

二,填空题

(1)水的密度在3.98℃时最大。

(2)将同一食物的回吸等温线与解吸等温线不重叠的现象称为滞后现象。(3)冰晶的11种结晶类型中只有六方形冰结晶才是稳定的形式

(4)常见三种的微生物对水分活度的敏感程度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细菌)、(酵母菌)、(霉菌)。

(5)形成晶体的条件:(温度)、(晶核)。

(6)食品中水的含量、分布和状态对其(结构)、(外观)、(质地)、(风味)、(色泽)流动性新鲜程度和腐败变质的敏感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7)钠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大约是水分子间氢键键能的(4)倍。(8)冰的热扩散系数约为同温度水的(9)倍。

(9)速冻食品中冰晶的特点:(1)冰晶细小(2)多呈针状(3)数量巨大

(10)结合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的形式(1)化合水(2)临界水(3)多层水(11)主要食品腐败微生物(1)细菌(2)酵母(3)霉菌

(12)无定形聚合物有3种力学状态:玻璃态橡胶态黏流态

(13)冰的结构:六方形不规则树状粗糙球状易消失的冰晶

(14)在0~100°C时,液态水中的水分之间形成一定数量的氢键,但水分子之间的键稳定性较差,导致整个水体系中的氢键密度不高不高,水分子在空间上的移动移动位阻较小,这赋予了液态水较好的流动性与较低的黏度。(15)含有相同水分含量的新鲜食品与复水食品相比,复水食品中的水分的自由程度更高、水分活度更大、稳定性更差。(16)商业冻藏食品一般采用(-18℃)的温度

(17)微生物想要正常生长繁殖。水分活度都要超过某一数值,习惯称这个数值为(微生物的临界水分活度)

(18)超临界水需要的条件一般为(374.2℃和22.1MPa)

(19)0℃的冰导热系数是同温度水的4倍。

(20)冰有11种结晶类型,普通冰的结晶属于六方晶系的双六方双椎体。(21)常见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呈S形,而糖果制品、咖啡提取物以及多聚物含量不高的食品呈J形。

(22)糊化后的淀粉制品在中等水分含量30%-60%时淀粉最容易老化(23)食品中水分蒸发的最大反应速度一般发生在含水量0.85~0.99 的食品中。、

(24)亲水性物质以氢键键合的方式与水作用。

(25)在冰点以上的温度,水分活度受(食品组成和温度)影响。

(26)Aw在0.90-0.50时,食品的腐败主要由(酵母菌)和(霉

菌)所引起的。

(27)在水环境中两个分离的疏水性基团有趋向于聚合的作用,这种作用力被称为疏水相互作用;

(28)对于同一食品,温度变化对其冻结状态的水分活度的影响更加剧烈;(29)食品脱水过程中,脱水作用的主要对象是食品中的体相水和多层水;(30)水分活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影响酶促反应的底物的可移动性,另一方面影响酶的活性构象;

(31)一般细菌形成芽孢时所需水分活度比生长时要高;

(32)食品的含水量、水分的分布以及水分的状态不仅直接影响食品的结构、外观、质地、风味、新鲜度以及食品体系中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微生物的生长,而且对食品感官质量及安全性产生影响。

(33)水分子配位数为4,与最邻近的四个水分子缔合成四面体结构(34)食品在干燥时自由水先于结合水被除去,而在食品复水过程中被最后吸入

(35)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特定食品的水分活度随其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并且食品的水分含量越低,温度变化对其水分活度的影响越(剧烈)。(36)含有相同含水量的新鲜食品与复水食品相比,复水食品中水分的自由程度(更高),aw(更大),稳定性(更差)。

(37)食品中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依赖于食品的(水分活度)而不是(水分含量),霉菌、酵母菌、细菌对水分活度的要求依次(升高)。

(38)水的理论模型有混合结构、填隙结构、连续结构。

(39)纯水只有被冷却到低于冰点(0℃)的某一温度(TB`)时才开始冻结,这种现象称为过冷。

(40)当食品中未冻结也浓度增加达到一种溶质的过饱和状态时,溶质的晶体将和冰晶一起析出,这种现象称共晶现象。

(41)食品解冻之后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汁液流失和原有质地丧失

(42)当食品的水分活度低至某一程度时,可实现对其中所有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有效控制,这个水分活度值一般是食品中耐渗透压能力最强的微生物-的临界水分活度。

(43)水分活度越小,食品就越稳定。

(44)水分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是能够在三维空间内形成氢键(45)在食品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其中对食品的保存性能影响最大的是自由水。

(46)水分子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分为疏水相互作用与疏水水合作用。(47)冷冻食品的水分活度是同温下食品中水的蒸气压分压与过冷水的蒸气压分压之比

(48)常见食品的水分吸附等温线呈 s形,而含有大量单糖、低聚糖的糖果制品或含有大量可溶性小分子的咖啡提取物以及多聚物含量不高

的食品,其水分吸附等温线形状为j 形。

(49)水分活度与食品稳定性的关系包括aw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与酶促反应的关系、与非酶化学反应的关系、与质地的关系。

(50)结合水可分为:化合水邻近水多层水

(51)高于冰点时,影响食品水分活度Aw的因素有:食品组成温度其中主要因素为:食品组成;低于冰点时,影响食品水分活度Aw的因素为:温度

(52)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特定食品的水分活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水分含量(越低),温度对水分活度的改变越大。

(53)含相同水量的新鲜食品与复水食品相比,复水食品中水分的自由程度更(高,)水分活度越(大),稳定性(越差)。

(54)提高温度可提升食品的干制速度,一个原因是(温度升高使结合水转变为自由水)另一个原因是(提升了自由水的蒸发速度)。

(55)若食品的中心温度从(0摄氏度)降至(-5摄氏度)所用时间在30分钟内,则可称为(速冻)。

(56)水分活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是两方的:一方面是影响(底物的可移动性),另一方面是影响(酶的活性构像)。

(57)把能使非晶体的食品从玻璃态向橡胶态转变的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该食品的(玻璃化温度)。

(58)冻结食品有有利和不利影响:有利于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减缓化学反;但是食品冻结产生的(膨胀效应)和(浓缩效应)会造成食品汁液流失和质地损伤,食品出现(氧化),水解,褪色或褐变等影响质量的变化。

(59)水分子之间的最大缔合数为___4____,水的密度在_3.98____℃时最大。

(60)在温差相等的情况下,生物组织的冻结速率比解冻速率快(快/慢),原因是在同样的环境温度下,冰的温度变化速率比水高

(61)食品中心温度从0度降至零下5度所用时间在30Min之内,可称为速冻。

(62)一般细菌形成芽孢时所需要的水分活度大于生长时。

(63)对于食品而言,冻结过程中,冰点不断下降的原因是由于结成冰的水分不断从溶液析出,使食品中未冻结溶液浓度不断升高。

(64)物质处于完全而完整的结晶状态时其Mm 为零

(65)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为自由水和结合水,其中自由水又分为(滞化水)、(毛细管水)、(自由流动水),结合水又分为(化合水)、(邻近水)、(多层水)。

三,判断题

(1)同样温度环境下水的温度变化速率比冰高得多。

(×)

(2)由水变成冰需要一定温度,并需要晶核。

(√)

(3)多层水没有溶解溶质的能力。

(×)

(4)水分活度影响酶促反应时只能影响酶的活性构象。

(×)

(5)冰点以上的温度和冰点以下的温度,食品的水分活度是相同的。(×)(6)特定的食品的水分活度随其温度的升高而升高。(×)(7)食品冷冻的温度低于食品玻璃化的温度。(√)

(8)冰点上下水分活度的内涵相同。(×)(9)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纯水的蒸汽压的比值。(×)(10) 0摄氏度时冰的导热系数是同温度水的4倍(√)

(11)自由水在食品中存在的形式有3种:滞化水、毛细管水、自由流动水(√)

(12)细菌对低水分活度最敏感,霉菌次之,酵母菌敏感性最差(×)

(13)超临界水和亚临界水具有“强烈的溶解有机物”和“强烈的分解力”

(√)

(14)所有多层水在—40℃不会结冰。(×)是大多数不会结冰

(15)水分活度:指食品中的水分被微生物可利用的程度,可用食品中水的蒸气压与纯水的饱和蒸气压的比值表示。是相同温度下的纯水的饱和蒸气压。(×)

(16)水分活度与非酶化学反应,随着水分活度加大,反应加快。

(×)

(17)水分活度随水含量的升高而增大。

(×)

(18)水分含量越低,温度变化对其水分活度的影响越剧烈。

(√)

(19)速冻比普通冷冻对食品损害最大。

(×)

(20)无定形聚合物在温度由低到高有三种变化形态(√)

(21)食品的温度保持不变时,水分活度随水含量的升高而增大(√)(22) 0℃的热扩散系数是同温度水的4倍。(×)

改正:0℃的热扩散系数是同温度水的9倍。

(23)能够被微生物利用促进其生长繁殖的水分实际上指食品中的自由水。

(√)

(24)含有相同含水量的新鲜食品与复水食品相比,新鲜食品中水分的自

由程度更高、Aw更大、稳定性更差。(×)

复水食品中水分的自由程度更高、Aw更大、稳定性更差

(25)水分子与非水物质形成的氢键,强度与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相当,但远高于水分子与离子或离子基团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水分子与非水物质形成的氢键,强度与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相当,但远低于水分子与离子或离子基团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

(26)当食品与水中的冰晶开始形成后,即放出结晶热,其温度迅速回升

至冰点温度T

f 与0℃。一般食品冰点温度(T

f

)<水的冰点温度(0℃),

物理化学将此现象称为冰点降低。(√)

(27)水凝结成冰的条件是0℃以下。(×)

改正:还需要有晶核。

(28)相同含水量的新鲜食品与复水食品相比,复水食品中水分的自由程度更低,水分活度更小,稳定性更好。(×)

改正:自由程度更高,水分活度更大,稳定性更差。

(29)温差相等的情况下,冷冻速度比解冻速更慢。(×)

冰的热扩散速度约为水的9倍,这表明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冰的温度变化速度比水大得多。因此在温差相等的情况下,冷冻速度比解冻速度更快。

(30)根据水分活度与食品化学变化的关系来说,a

w

越低对食品的稳定性越好。(×)

降低食品的a

w

,可以延缓酶促褐变的非酶褐变的进行,减少食品营养成

分的破坏,防止水溶性色素的分解。但a

w

过低,则会加速脂肪的氧化酸

败,还能引起非酶褐变。要使食品具有最高的稳定性,最好将a

w

保持在结合水范围内。

(31)结合水与体相水都能为微生物所利用。(×)

结合水不能

(32)两份相同水份含量的干燥样品,温度越高的那份a

w

越小。(×)

a

w

越大

(33)结合水在-40℃都很难结冰,具有溶解溶质的能力,不可被微生物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