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2017级机械工程专业本科学分制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人文及道德综合素养、基础理论厚实、知识结构合理、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测试和故障诊断技术系统开发、机电系统控制、机械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生产组织协调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期待毕业生五年之后能达成下列目标::

1.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能在工作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具有社会责任感;

2.能通过自主学习有意识地构建及完善机械工程领域工作所需的多学科知识结构,能够

独立或以团队合作方式发现、分析并解决机械工程相关的产品研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中遇到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能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工程与社会、环境、法律、安全、健康及文化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3.能够持续关注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设备维护、机电系统性能测试与故障诊断、

产品质量管理等领域的国内外发展,能不断学习与适应相关工程领域前沿科技发展,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将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等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4.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艺术审美、经济管理及法律法规知识和素养,具备良好的沟通、

协调和领导能力及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能融入企业文化,在多学科、多文化背景下的工程项目管理或工程研发团队中有效地发挥作用,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5.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能够通过终身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富

有创新精神,具备创业实践能力。

二、毕业要求

1.知识结构:掌握机械工程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综

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2.问题分析:能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机械工程专业的基本原理,结合专业文献研

究,识别、表达和分析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

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实验设计、数据分

析与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在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过程中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

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和复杂机

械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

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机械工程实践和复杂机械工程问题与同行及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目标实现矩阵

四、专业主干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计算方法、液压传动,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制工艺学、机电传动控制、现代设计方法、冶金生产核心装备。

五、基本学制:四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学生修满所规定的最低毕业学分,符合武汉科技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规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学分要求:174学分

八、毕业要求实现矩阵

九、课程选读进程图

大学物理B(1) 大学物理B(2) 理论力学 材料力学 工程材料学 机械制图A(1)

机械设计

普通化学

工程传热学 机械制造基础

机械原理

现代设计方法 机制工艺学

机械工程前沿 机械发展史

液压传动

机电传动控制 电工技术

电子技术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机电测控综合实验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机械原理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B

电工技术实验

机械测绘

机械设计实验 工程材料学实验

认识实习

毕业实习

概论论统与 数理统计

机械制图A(2)

专业课程设计

大学英语1 大学英语2 大学英语3 大学英语4 毕业设计(论文)

计算方法 数学建模实践

军事理论、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等思想政治、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

公共类、基础类选修课程

各类专业 选修课

大学计算机 基础A

计算机程序 设计基础C

液压传动实验

生产实习

金工实习

机制工艺实习

电子技术实验

材料力学实验

选修课程的课内实验

体 育1 体 育2 体 育3 体 育4

高等数学A(1)

高等数学A(2)

线性代数

理论与应用力学概述及就业前景

概述: 本专业培养掌握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在力学及各工程科学、计算机应用等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力学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必需的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学习力学基础理论及某一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加强实验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注意培养理论分析能力和力学应用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演算能力; ◆掌握系统的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力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方法;掌握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初步学会建立简单力学模型的方法;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对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了解国家科技、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主干学科 力学。 4、主要课程 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学物理方法、计算方法、程序设计、普通物理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 5、实践教学 包括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或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10—20周。主要专业实验:固体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 6、修业时间 4年。 7、学位情况 理学或工学学士。 8、相关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9、原专业名 理论与应用力学。 二、专业综合介绍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翘起整个地球。这就是一个经典而又古老的力学问题。理论与应用力学是基于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学科,研究一般力学问题的专业,介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实际之间,分为流体力学和固体力学两个方向。它在强调研究理论问题的同时尽量将其运用到工程实际当中。力学与数学联系紧密,优秀的力学家本身就是数学家,比如牛顿。所以掌握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培养方案 (2018版)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本专业培养学生成为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社会责任、国际视野,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试验测试分析、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能在航空航天、船舶海洋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从事与力学相关的科学研究或机械车辆、土木建筑、核能风能等其他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科技与开发及管理工作的研究型、复合型人才。 工程力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为研究型、复合型人才。 二、规范与要求 1.知识架构 A1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在基础教育所达到的知识水平上实现进一步的提升。 A2社会科学学科的研究方法入门知识——借助于某一个学科的某些片断,通过短暂的学术探索,让学生接触到这个学科的研究方法,而不是要学生学习经过简化的、较为完整的学科概论或常识。 A3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这些知识应与社会和个人生活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A4数学或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在基础教育水平之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定量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 A5掌握本专业所需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A6了解现代力学的知识体系,理解力学学科认识世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正确认识力学作为现代工程学科的重要性和发展能力。 A7掌握工程力学的知识体系。 A8掌握力学实验操作、进行实验分析和数据统计的方法。 A9掌握某些计算机的数值分析方法及其在力学学科领域内应用的技能。 2.能力要求 B1清晰思考和用语言文字准确表达的能力; B2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3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能力; B4与不同类型的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管理培训生培养方案(最新)

管理培训生培养方案 一、目的 为满足公司快速发展和业务扩张所带来的人员需求,优化公司人员结构,构建公司人才梯队,特通过校园招聘选拨一批具有可塑造性的大学生,经过全方面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合格任职技能、并能独立承担岗位职责的员工,从而为集团的发展提供后备人才资源,以达到公司实现储备人才、开发人才的人才战略。 二、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2011年秋季、2012年春季校园招聘的学生。 三、原则 1、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2、合理选拔原则,即各品牌事业部根据业务发展规划合理的人员需求数量; 3、共同培养原则,即各品牌事业部与人力资源部共同承担2012届毕业生的培养工作;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即理论培训应与实际操作结合。 四、培养周期及目标 1、培养周期为三个月(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一年)根据第一阶段培训效果制定 2、培养目标:达到独立承担相关岗位职责的任职要求,具备基础管理能力。 3、培养目标岗位:销售精英、服务精英、行政专员、市场策划专员等。 五、工作职责 1、集团人力资源部负责管理培训生培养方案的制定、组织和协调工作,负责组织对 岗位指导人的指导效果的评估工作,参与管理培训生的培训、考核和评估工作; 2、集团高管、各品牌高级管理层,对实施工作提供建议、监督,并参与到评估、筛 选相关工作; 3、各品牌事业部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岗位技能培训计划的制定、跟踪和评估,负 责岗位指导人工作的监督、效果评估等工作; 4、岗位指导人负责实施管理培训生的岗位基础技能培训工作,负责对管理培训生技 能的考核和评估。 5、各品牌综合部负责管理培训生日常相关手续的办理、活动的组织和安排等相关工 作。 六、岗位指导人 1、实行品牌总经理指导、部门总监监督、部门经理负责、岗位指导人执行的四级联 动培养管理机制 2、选拔 2.1 选拔依据 2.1.1 管理培训生的个人情况和基本特质 2.2.2 候选人熟练掌握岗位技能、熟知岗位职责、业绩中等以上 2.2 备案 2.2.1 岗位指导人确认后,报部门经理、部门总监、品牌总经理和人力资源部备案 2.2.2 人力资源部建立岗位指导人评估记录档案,并将其纳入岗位指导人的奖惩、续聘 以及其他相关业绩的依据 3、奖励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复习课程

教学院长签字: 教学系主任签字: 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扎实的机械工程、电子、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及管理知识,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强,在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及经营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掌握力学、机械设计技术、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及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接受高级机械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训练,毕业后能胜任机电设备及其自动化技术的设计制造、应用技术研究、科技开发和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工程科学基础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设计、计算、检测与控制、自动化、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3.具有机电产品和系统的研制、开发、制造、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及经营的基本能力; 4.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科研工作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工程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微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综合训练 教学特色课程 双语教学课程: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机电控制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数控技术与装备自动化有限元分析 研究型课程:机械工程综合训练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 计划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辅修专业修读标注“*”的课程,总分34学分。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8+5学分 (1)思政类5门11.5+2学分 02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2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第一学年春夏 4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30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21E004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第二学年秋冬 02110081形势与政策+2 (2)军体类 5.5+3学分 第1、2学年的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每门课程1学分;高年级的体育课程为选修。学生每年的体育达标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合计+1或+1.5学分。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第2学年冬 03110021 军训+2 第1学年短学期 031E0020 体育I 1 第1学年秋冬 031E0030 体育II 1 第1学年春夏 031E0040 体育III 1 第2学年秋冬 031E0050 体育IV 1 第2学年春夏 (3)外语类9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 (必修) 其余6学分,一般情况建议修读: 051F0010 大学英语Ⅱ 3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 (4)计算机类5学分 (4)计算机类5学分 建议修读第二组课程: (5)导论类2学分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6)其他通识课程15学分

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 (一级学科代码:0801 授工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简介 工程力学是力学与现代工程科学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科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具有基础性和必不可少的作用。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以及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基础性和必不可缺的作用。 工程力学学科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及工程师6人。在科学研究方面,本学科密切联系矿山开采、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程等实际,跟踪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从事岩土体力学与工程、岩土体动力学与应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与地质灾害、岩土体的渗流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目前,承担国家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硕士生应掌握数学、力学及有关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初步具有对复杂的研究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数学模型,并熟练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数值计算、实验方法以及编写程序进行研究的能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独立地承担采矿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领域中较为主要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任务和工程设计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1 岩土力学与工程 (a)“岩土力学测试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该方向主要应用现代测试技术,解决岩土工程中的有关力学测试问题,包括测试仪器的研发、测试方法的改进,测试结果的分析技术等;(b)“岩土、结构工程数值模拟”研究方向:在现有相关数值模拟软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二次开发应用,解决岩土边坡工程、隧道工程等设计优化问题。(c)“岩土工程稳定性相似模拟理论与试验技术”研究方向:应用目前先进的岩体相似模拟系统,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工程岩土体破坏失稳规律、位移、应力演化过程等研究。 2 岩土体动力学与应用 针对地震导致的自然灾害、岩体凿岩爆破开挖、地基强夯处理等工程问题,研究冲击应力波在混凝土、岩体和土体中的传播规律,指导相关工程实践。(a)岩体力学参数测试:基于应力波在岩体中的衰减规律,分析岩体的变形参数和强度参数,为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提供岩体力学参数;(b)岩石冲击动力学方向:该方向在应力波传播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工程岩体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及其稳定性研究;(c)应用强夯理论,结合实验方法,研究土体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和能量耗散特性,指导工程实践;(d)应用实验和监测手段,结合应力波理论,研究混凝土材料或混凝土结构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 3 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与地质灾害 采用现代数理方法和测试手段,进行工程地质力学有关方面的基础性研究并指导工程实践,如岩体结构面分布规律及其对工程岩体稳定性影响等。建立地质灾害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Safety Engineering)代码430125 一、概述 安全工程是以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发生的各种事故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成就,辨识和预测生产、生活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或减轻事故损失的工程领域。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对安全的依赖和企盼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安全工程实践的目的是为保证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生命、健康和设备、财产、环境等不受或少受损害,提供直接和间接的保障。安全工程是一门理、工、文、管、法、医等的大跨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工程性综合学科,相关领域的发展和渗透,充实和丰富了本领域的基础,拓宽和发展了本领域的研究范畴,并促进安全工程持续健康发展和具有长久生命力与创新力。 本领域涉及工业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应急、火灾与爆炸、交通安全、核与辐射安全、城市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 二、培养目标 培养从事安全工程领域高级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专业人才,以及从事安全相关系统设计及应用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要求掌握现代安全工程和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熟悉国家的安全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生产安全、公共安全应急、火灾与爆炸、核与辐射安全、交通安全、国境检验与检疫安全等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和趋势,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以及较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能够为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现代生产企业、以及各种安全机构服务。 三、领域范围 安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直接为政府部门、工矿企业、安全中介机构、科研院所等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安全工程涉及到公共安全、石油天然气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工程热物理、土木工程、矿业工程、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林业工程、火灾与消防工程等学科领域。 根据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工作性质,其领域范围可分为:安全规划与设计、安全评价、安全监管、公共安全应急、安全技术与装备等。 四、培养方向 根据石油、石化行业对安全工程领域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要,本安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为: 1.油气安全工程 2.安全监察与管理 3.安全评价(风险分析) 4.海洋油气安全保障技术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Cultivating Schem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专业代码:080201) 一、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是一个宽口径的机械类专业。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的机械工程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同时,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采取“成果导向(outcome-based)”认证标准,使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逐步与国际接轨。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在机械工程领域里从事设计、制造、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生产组织与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机械学、力学、电工与电子学、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同时,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还应具有以下能力: 6、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高尚职业道德; 7、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和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 8、知识面宽广,并具有对现代社会问题的知识,客观认识机械工程对于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9、具有终身教育的意识和继续学习能力。 三、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力学。 四、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有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精度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等。 五、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本专业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3~6年,符合郑州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规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须修满培养方案中规定课程180学分(其中平台95学分,模块76学分,课程群9学分),方准毕业。 七、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工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八、学分、学时汇总表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

理论与应用力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力学专业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力学及相关科学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和管理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1.掌握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演算能力; 2.掌握系统的力学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力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实验分析方法;掌握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初步学会建立简单力学模型的方法;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对本专业范围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5.了解国家科技、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数学物理方法、科学计算方法、程序设计、普通物理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流体力学、振动理论、计算力学、力学实验等。 四、专业特色及专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必需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学习力学基础理论及某些专业方向的专门知识,加强实验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训练,注意培养理论分析能力和力学应用的能力,接受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应用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 五、学制 一般为4年。 六、学位授予 理学学士。 七、毕业合格标准 1.具有较好的思想和身体素质,符合学校规定的德育和体育标准。 2.通过培养方案的全部教学环节,总学分达到158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45 学分,实践教学8 学分,课外培养计划5学分)。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概述 重庆大学工程力学本科专业于1978年开始招生,当时属于机械工程一系。1985年创建工程力学系。1998年学校院系调整后归属于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2013年12月26日,学校成立航空航天学院,工程力学专业自2014年开始在航空航天学院招生。本专业目前拥有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力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力学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力学重庆市重点学科。本专业有一支出色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授13人,副教授10人,讲师5人。自1978年设立工程力学专业以来,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的本科、硕士和博士毕业生。他们正在全国和世界各地的企业单位、设计单位、科研单位和高等工科院校中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科研和教学等工作,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适应航空航天工程相关领域的需求,加强工程力学专业向航空航天工程领域扩展,使毕业生能更好地在航空航天工程领域服务,工程力学专业增设航空航天工程方向。 二、标准学制 四年。 三、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四、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运用现代力学理论、先进计算技术和实验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专门人才,注重系统而扎实的科学知识与素质的培养,强调科学计算、实验与工程软件应用兼容的基础素质教育和科学研究能力学习并行的培养模式,注重必要的工程知识与基本工程训练,以满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工程应用的要求。所培养的人才能够在与力学相关的各领域如机械、土木、材料、能源、交通、航空航天、造船、水利、化工等的企业、设计和科研院所中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工作。 培养规格及具体要求: A 知识 A1、工具性知识 具有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高级语言、文献检索等知识。 A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具有文学、历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健康教育、美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A3、自然科学知识 具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方程、大学物理等知识。 A4、工程科学基础知识 具有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等知识。 A5、专业知识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简介与就业前景分析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简介与就业前景分析 江学良 地下工程教研室 一、开设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主要理由 1、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近二十年来,我国城市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加快,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急剧膨胀,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建筑用地紧张、生存空间拥挤、交通阻塞,基础设施落后、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问题,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经验充分证明了这点,联合国自然资源委员会也于1981年5月正式把地下空间确定为重要的自然资源。 2.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具有学科体系的独特性和完整性。 在大土木工程专业中可设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方向。但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既有自身特定的内涵,又是多个学科的结合点,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的特征。传统的土木工程专业,主要注重地面建筑、桥梁、交通、岩土等工程,没有真正以城市地下空间利用为主轴的系统的专业建制。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涉及到城市规划、地下建筑学、地下结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地下水力学、岩土力学、环境科学、地下通风以及其它相关的市政工程如城市交通等多领域、多学科。因此,在高等学校设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本科专业,培养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新型人材,是适应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对人才要求,尽快提升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水平,使我国城市发展走上健康和繁荣的必由之路。 3.我院已积累了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和城市规划等专业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院在土木工程专业中,开设了有关力学、土力学以及地下工程的专业课程组,并且在城市规划专业中开设了有关地下工程规划方面的课程等,积累了土木工程、工程力学和城市规划等专业丰富的教学经验。我院从2010年开始在土木工程专业开设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方向,至今年6月份已有两届毕业生,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急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 现有的城市规划、土木工程以及工程设计和管理人员没有受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全面和系统的教育,缺乏对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认识和从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的系统知识,因此,在城市规划、工程设计和管理上,不能很好体现地下空间利用对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性,不能很好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来建设现代化城市。因此,城市现代化建设急需大量受过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知识系统教育的人材。随着我国第三波地铁建设高潮的到来,首先拉动的就是地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疲劳与断裂; 2、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 3、力学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 4、计算流体力学及应用; 5、非线性系统识别。 详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间分配 1、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以学分制为基础,在校学习年限2年。 2、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的时间约各占一半,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答辩。 3、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年。 4、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阶段各培养环节内容的登记备案。 5、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累计不应少于一年时间。 四、培养方式及方法 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两者并重的原则,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的培养模式,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并在研究生入学后的1个月内组织完成确定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 培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则: 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相结合,注意提高硕士研究生思想品德修养。 2、指导教师确定后,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硕士生本人的基础和特长,指导硕士生制定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的培养计划。为了保证论文工作的时间和论文质量,指导教师要尽早安排研究生进入论文工作,并在第一学年安排研究生完成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选题、开题报告撰写等环节。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硕士研究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4、应贯彻启发式讲授与研究生自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积极开展学术讨论和实验研究活动,既要注意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对硕士研究生能力的培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个人的潜能和积极性。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工学,能源动力类,0805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热工、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以锅炉与热能供应、低温制冷、电厂为主要方向,培养具备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备节能减排理念,能在工业、民用领域从事能源动力、人工环境、新能源研究开发、优化设计、先进制造、智能控制、应用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创业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 (1)具有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熟练掌握其基本原理与方法;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计算机基础知识; (3)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文献检索和文字表述能力; (4)比较系统、扎实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技术科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经济、工业管理知识,对本专业范围的科学技术新发展及其动向有一般的了解; (5) 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以及一定的基本工艺操作技能以及专业创新和创业能力。 2.能力要求 (1)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查取资料、获取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应用语言、文字、图件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至少掌握一门计算机高级语言,具有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 (2)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技术,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备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及系统的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3)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了解本学科国际前沿性的科学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素质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消防专业本科专科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消防工程本科专业介绍 消防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与诸多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它不仅涉及物理学、化学、数学、机械、电子、建筑、信息、心理、生理等多种自然科学学科,还涉及法学、经济学、哲学、管理学、教育学、灾害学等等众多社会人文科学学科。 消防工程本科就业前景 消防技术与工程研究和开发部门,武警消防部队,地方消防行政管理部门和消防检测机构,各级建筑设计院,消防工程施工和安装部门,大、中型企业单位消防事务管理,各种大型企业、机场、港口、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库等专职消防队,各类消防产品的生产企业,各类危险物品的生产、储存及运输管理,城市及社区消防安全管理。 消防工程本科学习课程 工程力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火灾化学、工程流体力学、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消防燃烧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建筑给排水、房屋建筑学、建筑防火设计、消防法规、防火理论与工程应用、灭火技术、火灾风险评估、火灾救援技术、火灾调查方法与鉴定、纳米阻燃材料、消防工程学等。 消防工程本科培养目标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具备消防工程技术和灭火救援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公安消防部队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消防工程技术与管理和灭火救援指挥方面工作的工科学科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消防工程、土木工程、安全管理和管理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消防技术标准审核、监督管理和组织指挥等方面机能的基本训练,具有消防监督、队伍管理和灭火救援工作的组织指挥的基本能力。 消防工程本科必备能力 1.掌握消防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各类消防技术、措施和技术监督的技能; 3.具有对消防工程进行监督、管理和灭火救援、管理部队的基本能力;

工程力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_就业形势.doc

工程力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_就业形 势 工程力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_就业形势 工程力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_就业形势 工资待遇 截止到12月24日,36491位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3916元,其中应届毕业生工资2000元。 就业方向 工程力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可以从事与力学有关的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力学教学工作。去些民办的事业、企业单位从事产品的检测或开发,这类企业以机械、建筑等重工业行业为主,毕业生可在机械、土木、水利工程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计算和强度分析等工作,在研制工程应用软件的高新技术公司中从事软件设计工作,在科技、教育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就业岗位 结构工程师、钢结构设计、钢结构设计师、机械工程师、幕墙设计师、研发工程师、销售工程师、结构设计师、技术销售、技术销售工程师、技术支持工程师、研发项目经理等。 城市就业指数 工程力学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上海。薪酬最高的地区

是上海。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上海[84个]、北京[79个]、广州[34个]、武汉[32个]、深圳[25个]、杭州[20个]、重庆[20个]、东莞[18个]、天津[17个]、西安[17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上海[5399元]、哈尔滨[3000元]、牡丹江[2000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工程力学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工学类中的工程力学类,其中工程力学类共2个专业,工程力学专业在工程力学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工学大类中排名第71位。 在工程力学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工程结构分析,工程力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信息工程,宝石及材料工艺学,制造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

哈工程各个专业的详细介绍

各个专业的详细介绍: 1.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专业简介 本专业始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的海军工程系舰船设计专业。始终保持军工特色,设有船舶性能、船舶结构、船舶设计、潜器设计、海洋工程5个专业方向。本专业涉及面广,除数学、力学外,主要还有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机械制造学、焊接技术及管理工程等学科。 开设的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静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阻力与推进、船体制造工艺、船舶设计与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原理、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强度与结构设计、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等。 迄今为止,本专业已为我国船舶工业培养本科生5100余人。本专业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实验设备和测试手段,拥有大型实验室,其中“风、浪、流海洋环境模拟水池(50米×50米×30米)”拥有国内唯一的X—Y航车系统,“船模实验水池”长110米,配备有三维多板造波机、大型四自由度适航仪等先进设备,是ITTC成员单位;“工程结构实验室”为世界银行贷款建设;船舶CAD/CAM实验室拥有各类主流大型造船工程应用软件和结构分析软件,为广船国际等大型造船企业设立tribon软件培训中心。本专业是国内高校首家通过英国皇家造船师协会(RINA)的评估和认证的本科专业,每年提供20名免费学生会员名额,标志着本专业的教学和实验水平得到国际认同。挪威DNV船级社、法国BV船级社、日本NK船级社等国际主要的船级社和英国皇家造船师协会(RINA)在该专业设立奖学金。近年来,本专业与美国休斯敦“能源谷”紧密联系,共同创建了“深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入围我国“111工程”计划。2006年《科技时报》评选本专业全国综合排名第一。 本专业一些分支学科的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历年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表明,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与船舶和海洋工程有关的公司及国家各部委机关,以及沿海沿江各船舶设计院、研究所和造船骨干企业工作,部分取得留学资格,被选送到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德国、日本、希腊等国留学深造。本专业将为有志于我国船舶事业、海洋开发事业的青年提供一流的学习环境,完备的科学研究设施。 2.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暂无详细介绍) 3.土木工程专业介绍 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工程、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机场工程等方面从事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和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开设的主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流体力学、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土木工程施工预算、工程

【精品版】工程力学专业调研报告

哈工大工程力学 学生提分网发布时间:2011-01-05 通过对几届不同年级学生的调研,发现近年来的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就非常关注专业学习内容及其应用,未来发展的可能方向,以及毕业去向等等,力学学科本身就是科学与工程的桥梁,是大工业的基础,因此工程力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与其它工科专业也有明显的不同,其它工科专业都有较为明显的工程背景,例如航空航天、机械、土木、材料、船舶水利、能源与矿业等专业,尽管这些工科领域的专业都需要一定的力学基础,但主要以各领域的工程对象为主要研究背景。 有十分确定的工程对象,而力学专业恰恰没有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的是工程领域,甚至科学领域广泛存在的基础性、共性力学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学生仅仅从培养方案上很难认识清楚自己未来能干什么,主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对专业的认识比较模糊,到大三阶段学生已经开始与专业教师接触,但课程还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内容还不够专业,若主讲教师再不能把课程讲得生动精彩。 都会使得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并由此导致学生向外专业、外校的流动增加,直到大四了解会多一些,但部分学生已经没有热情、对专业的未来丧失信心,总之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远远不够。 二、工程力学专业建设与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专业招生质量不能适应力学学科对高质量生源的需。

从招生分数以及后期的培养都说明了工程力学专业生源质量较全校平均水平偏低,而力学学科本身的基础性、对数理基础要求高的特点,又决定对学生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这个矛盾有一定的普遍性,在全国各高校都一定程度存在。 2、专业学生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1升学率偏低。不考虑学生对专业的认同程度以及生源质量,也说明在保研、考研环节的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2近几年来出现学生向外专业、外校流动增加的趋势。说明学生视野拓宽、自主选择发展方向能力增强,但也可能是学生对专业认同程度降低所致。 3毕业设计水平还不能完全令人满意。工程力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水平逐渐改善,但还存在少部分指导教师题目陈旧落后、需要改进。 4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全国大学生周培源力学大赛获奖者太少,获得国家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项目的还偏少。 3、专业本科课程师资队伍基本稳定,可继续挖掘潜力 1逐步实现了新老交替,稳定过渡,高水平年轻教师加入专业课程教学队伍。但年轻教师有一个成长期,少部分课程还缺少合适的接班人。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工程力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70407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32 学时 总学分:2 开课学期: 5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化工原理后续课程:化学反应工程大纲执笔人:FGFG 参加人:FGFHHH 审核人:FGFD 编写时间:2012 年8 月 编写依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 )年版 一、课程介绍 工程力学是研究有关物质宏观运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综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金属学》、《机械设计》、《化工容器与设备》多门课程的部分内容,是一门多学科、理论与实用并重的机械类教学课程。这门课程有利于非机械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又无须设置多门课程,比较符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所以继化工工艺专业之后,像轻工、食品、制药、环保、能源等非机械类专业,也在开设类似或相同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杆件、平板、回转形壳体的基础力学理论和金属材料的基础知识,具备设计、使用和管理中、低压压力容器与化工设备的能力。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工程力学主要研究物体机械运动和杆件弹性变形的一般规律。它不仅是工科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而且是能够直接用于工程实际的技术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供基本理论和方法。 化工、生物、轻工、食品及制药等工艺过程需要由设备来完成物料的粉碎、混合、储存、分离、传热、反应等操作。化工设备是化工、生物等工艺流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本课程是化工、生物等专业的专业课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工程力学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它们在石油,化工中的基本应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知识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本课程。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内、外压容器的设计原则,掌握中、低压设计的一般方法,能准确为容器选配法兰、支座、人孔等零部件及标准件,了解塔设备、换热设备的工作原理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具备对塔设备和换热设备进行机械设计及校核的能力。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化工机械基础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及应用化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学习后续课程如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过程、化工工艺学的重要基础。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第一章】物理的受力分析及其平衡条件(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如何从构件所受的已知外力求取未知外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步骤:第一步是通过受力分析,确定未知的约束反力力线方位;第二步是研究物体的受力平衡规律,利用这一规律求取未知外力。 2、教学内容: (1)力的概念及其性质 (2)刚体的受力分析 (3)平面汇交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4)力矩、力偶、力的平移定理

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2901) 一、专业介绍 简介:本专业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专业。本专业培养具备安全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安全检测实验、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安全评价与分析、安全设计、安全管理等基本能力的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办学定位:根据学校总体办学定位、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特殊需求,培养具有“安全系统思维、安全工程应用能力和安全职业人格品质”的石油石化安全人才。 二、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地方,培养符合石油石化行业发展和区域社会经济建设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和谐发展”的生命价值意识,较深的文化素养、良好职业道德与团队精神;具有扎实的数理化知识、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具备解决工程安全问题的系统性思维与创新性潜质,能够以国际化视野胜任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等相关岗位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2.毕业要求 要求1:具有良好的生命价值意识、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安全工程职业道德; 要求2:具有运用安全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和管理知识的能力; 要求3:具有运用工程基础和安全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具有系统的安全工程实践学习经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要求4:具备设计和实施安全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要求5:具有创新意识与系统安全思维,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的安全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安全系统设计和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并能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 要求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要求7:了解跟踪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熟悉安全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能正确认识安全工程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和影响; 要求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表达、交流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要求9: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要求10:具有安全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 (一)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必修课(应修62.5 学分)7241006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0)7233006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0)7236012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概论(6.0)7250004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72451-2# 形势与政策(2.0) 53021-2# 高等数学(二)(7.5)50030041 线性代数(2.0) 5101006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2.5)53051-2# 大学物理(6.0) 53061-2# 大学物理实验(2.5) 40171-2# 大学计算机基础及VB程序设计 (5.0) 76021-4# 大学英语(12.0) 99011-4# 体育(4.0) 99021-6# 课外体育锻炼(3.0) 99511-2# 军事理论(2.0) 通识课程选修课(应修6.0学分)7243004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必选)公共选修课(任选4.0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必修课(应修44.5学分)20020041 工程制图(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