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二套哲学与人生试卷

第二套哲学与人生试卷

第二套哲学与人生试卷
第二套哲学与人生试卷

2014-2015学年上期期末考试试卷

13级德育

(适用美工,电商,对口升学)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我国,红色因喜庆而被人喜爱。有人传言称2013年本命年禁红色,红腰带、红绳等一概不能用,认为红色属火,穿红色会破坏五行平衡。从哲学角度看,这种传言属于()

○1唯物主义观点○2唯心主义观点○3从实际出发○4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A. ○1○2

B. ○3○4

C. ○1○3

D. ○2○4

2.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

A.主观条件

B.客观基础

C.发展道路

D.现实依据

3.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4.“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人有能动作用

B.人得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C.做事情要发挥自觉能动性

D.人的意识能否反映客观事物

5.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周易》提出:“裁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是()

A.发挥自觉能动性能改变规律

B.人的自觉能动性决定自然变化

C.改变自然要保持自然原貌

D.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改变社会

6、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性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联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际交往关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7、专家指出,人们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8、人们的通信工具从跑马送信、电报电话到手机网络;手机的体积越来越小,但功能却越来越多。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杂乱无章的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9、“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的这段话说明()

A.顺境对于人的成长是不利的

B.逆境不利于人的成长发展

C.逆境也有积极的一面,逆境能使人变得坚强

D.遭遇逆境的人肯定能有所成就

10、文化百花园色彩斑斓,热烈有热烈的灿烂,浪漫有浪漫的绚丽,含蓄有含蓄的温婉,圆融有圆融的柔美。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多样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具有同一性

11、与“时间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蕴含的哲理不同的说法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C.时势造英雄,家贫出孝子

D.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

12.“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

是()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

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

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13.下列成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A.一概而论

B.三人成虎

C.百感交集

D.千虑一得

14.“知人知面不知心”“刀子嘴豆腐心”“笑里藏刀”,这表明要了解一个人,必须()

A.透过假象抓住对真象的认识

B.透过现象抓住对实物本质的认识

C.透过本质抓住对实物假象的认识

D.假象不反映食物的本质

15.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实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

A.比较分析法

B.类比法

C.分析综合法

D.矛盾分析法

16.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穿心一时,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只要敢于藐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17.下列关于人生目标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只要符合个人实际就行

B.人生目标在社发展中不断矫正

C.人生目标的确立关系到人生奋斗的方向

D.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靠自己的不断学习和提高18.判断人生目标正确与错误最重要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

A.个人实际情况

B.家人的意愿和要求

C.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D.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

19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20.以下那些成语可以体i现与本质关系的有()

①绵里藏针②似是而非③皮笑肉不笑④声东击西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不是一切努力都能立刻获得回报,不是一切奋斗都能顺利获得成功。人生无坦途,每个人都会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失败。”面对失败我们应怎么办呢?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时,曾使用过上千钟材料做灯丝,都失败了,但他并未就此放弃。他说“失败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这体现了一位杰出的发明家对挫折的正确认识。

阅读上诉材料,回答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

2.19世纪法国著名的小说家莫泊桑在一部小说中需要细腻地描写一下被踢过的感觉,但他本人没有这种体验,觉得实在是难以下笔。于是正好遇上一位乞丐。莫泊桑迎上前去,言辞恳切的说:“你好,请踢我几脚吧!”那乞丐莫名其妙,愣住了,以为他神经不正常。莫泊桑继续赔笑,又从口

袋里掏出钱说:“你踢,我给你钱”。那乞丐见钱一把抓了过去,伸出脚猛踢莫泊桑的屁股一下。

莫泊桑忍痛揉着屁股,忙跑回屋子,飞快记下了这一真实被踢的感受。

“莫泊桑花钱买踢”的事例说明认识的来源是什么?对我们的人生成长有什么启迪?

三、参与践行题(每小问10分,共30分)

1.腐败现象,是当今我过社会上的一大热点问题。据中央纪委统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间,中央纪委及各级纪委查处的党内各部类违纪案件超过200多万件,处分党员235人。仅从党的十四大以来查处的案件看,共查处县处级干部违法违纪

2.5万余人,厅局级干部2000余人,省部级干部100人。有效遏制腐败不仅关系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还关系到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取得胜利。正确看待当前出现的腐败现象,也需要我们把握腐败的本质。

(1)有人认为,近些年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过程而发生发展的,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造成的。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2)你认为腐败的本质是什么?请你运用“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分析腐败的现象和本质。

(3)把握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对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有什么意义?

附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C

4 B

5 D

6 A

7 D

8 D

9 C 10 C

11 D 12 B 13 D 14 B 15D

16 C 17 A 18 C 19 B 20 D

二,材料分析题

1.答:失败、挫折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后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和胜

利的喜悦。无论我们遭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心中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挫折算什么,抬起头来,继续走下去,成功就在前面。一是要有心理准备,准备走曲折的路;二是不悲观、不动摇,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2.(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知识来源。实践出真挚。人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完成。主观感受也是人对客观世界的反应,也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2)重视实践,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锻炼成才。

三.参与践行

1答不同意。从表面现象上看,近些年社会上出现的腐败现象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的过程而发展的,但不能简单的认为腐败是改革开放的结果,更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造成的。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建立的过程中,管理和监督工作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客观上给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留下了可乘之机。

2.答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人利益就是腐败,这已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一个定义。腐败是一个表象,腐败长生的根源是社会公共权力的异化和偏离。公共权力是伴随国家产生的,只要国家存在,公共权力。腐败产生的根源在于这个社会对公共权力的监督管理无效,而不在于这个社会是落后还是发达。当监督机智完善时,腐败就会得到公职,监督机制不完善时,腐败就会泛滥蔓延

3.现象和本质关系的原理,给我们提供了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对科学研究有指导意义,现象和本质的对立,告诉我们队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编码现象上,它们的统一,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哲学与人生题库完整

哲学与人生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矛盾 17现象 2.实践 18.知行统一 3.本质 19.明辨是非 4.创新能力 20.实事 5.理想 21.信念 6.哲学 22.意志 7.世界观 23.劳动 8.社会价值 24.人的全面发展 9.自信 25.个性自由 10.运动 26.自我价值 11.规律 27.社会理想 12.能动自觉 28.思维创新 13.联系 29.科学思维 14人际关系 30.唯物辩证法 15.因 16.外因 二.填空题 1.________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既______又_____的关系叫矛盾。

3.一般来说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二是____。 4.人身选择是人的______表现,是对______的肯定。 5.实践是_____得基础,是一切_____的来源。 6.哲学上所说的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部诸要素三间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7.________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 8.________是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9.________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______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部联系。 10.______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 11.______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1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终于解决了输血问题,说明________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3.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__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结合。 14.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从哲学上讲是指_____________。 15.人身的行动不仅受到自身的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_______的制约。

哲学与人生试卷

重庆市农业机械化校 2014 年(秋)《 哲学与人生 》期末考试题 适用班级: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 1、本质与现象是既( ),又( )的( )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 )。 3、( )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 )与( )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5、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 )、( )、( )。 6、( )的矛盾、( )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7、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离不开( )、( )、( )。 8、人存在双重进化:( )和( )。 9、个人价值是指( );社会价值是指( )。 10、( )是一切价值的源泉。 二、单选题(12分) 1、“一叶知秋”是运用( )的结果。 A 、发散思维 B 、原点思维 C 、联动思维 D 、逆向思维 2、“窥一斑而知全豹是( )的例子。 A 、发散思维 B 、联动思维 C 、原点思维 D 、逆向思维 3、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 、历史事件有重复性 B 、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C 、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 D 、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 )所在。 年级及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 分 得 分 评卷人

2018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2018年春季学期期中考试《哲学与人生》试卷 卷号:适用班级:16级所有班级成绩: 一、选择题(最符合题意的一个)20分: 1、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 A、主观条件 B、客观基础 C、发展道路 D、现实依据 2、决定成败的在于你所选择的道路是否符合() A、自己的客观实际 B、自己的人生规划 C、自己的人生理想 3、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A、时间 B、空间 C、运动 D、静止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此诗体现了() A、人无法正确认识事物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5、“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 A、人生总有一条道路适合自己 B、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C、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在大大小小饭店,为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会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扔掉的不是一双双的木筷,而是一片片的森林。体现了()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8、下列选项不属于规律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勾股定理 C、红灯停绿灯行 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的哲理是()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出真知 C、实践与认识相互决定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10、漫画“一万个零不抵一个一”说明了() A、只要耐心等待,机遇总会来的 B、人生发展需要人生规划 C、自觉能动性使人区别于动物 D、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11、“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说明了() A、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B、认为人有特殊的能力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12、成语“实事求是”中的“是”指的是() A、客观实际 B、客观规律 1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B.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14、孔子“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 A、唯心主义哲学 B、普遍联系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15、贝多芬失聪开始创作《命运交响曲》,在全聋、健康情况恶化、生活贫困等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B、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境 遇C、人生发展中顺境和逆境不能相互转化 D、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16、下列有关矛盾观点表述错误的是() A、成语“自相矛盾”就是辩证矛盾 B、人生发展中的矛盾不可回避 C、矛盾是一切事物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矛盾的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7、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应该表现为() ①合作②接纳③排斥④和谐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18、寓意故事:《小马过河》强调的哲理是() 寓言:小马过河松鼠:深!老牛: 浅!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 B、天赋决定能力和才干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的是() A.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参加社会实践 B.书本知识是浅显的,而且不一定正确,还是要通过实践来验证 C.要真正消化理解书本知识 D.要获得真正知识,必须事事亲自实践 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 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3.“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4.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精选文库 5、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实事求是 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6、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①稳定性②客观性 ③复杂多样性④普遍性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7、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是() A.理论B.金钱 C.信念 D.行动 8、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9“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也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也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0、孔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5分)

哲学与人生试题(标准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复习卷(练习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孔子“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 C ) A 唯心主义哲学 B 普遍联系的哲学 C 一切从实际出发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一叶知秋”是运用( C )的结果。 A、发散思维 B、原点思维 C、联动思维 D、逆向思维 3、“窥一斑而知全豹是( B )的例子。 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 4、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D )。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 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 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 ( C )所在。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自己的利益 D、他人的利益 6、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 )。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 7、人的本质是( D )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 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 C、追求自由 D、社会关系的总和

8、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 )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9、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B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10、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9月16日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嫦娥一号”已经进入到西昌卫星发射场,预计于10月中下旬发射升空。人类能够发射探月卫星,说明了:( B ) ①规律是客观的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人们可以摆脱规律的束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2007年9月13日,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新闻发布会暨揭牌仪式在监察部举行。事实证明,加大预防,防患于未然,无疑是成本较低、效果更好的反腐败措施。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就是有效开展预防腐败工作的需要。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C )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只要推出新举措,就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 C.要把握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D.国家相关部门认真行使国家职能有利于反腐败工作取得实效 12、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构想,是幻想人民永远定居在一个闭塞的小天地里,过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这一构想与陶园明的“世外桃园”都不可能实现,是因为:( B )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某地区从本地区的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说明我们行动的依据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发展的观点 C、认识的无限性 D、矛盾的观点 2.“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指()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实践”和“理论”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3.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直接现实性 D、社会历史性 4.学校根据市场需要开设了幼师、数控、机电、电子商务、高铁乘务等专业,并且依据社会经济发展不断调整专业规模,这样做的哲学道理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联系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 5.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6.科学的本质是( ) A.创新 B.发明 C.思维 D.创造 7.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8.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要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A 本质离不开现象 B 现象离不开本质 C 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D 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9.一只蝴蝶在茧子中苦苦挣扎,想要冲破茧子,出来飞翔,可是它努力了一次又一次还是没有成功。这时,有人找来了一把剪刀,轻轻剪开了茧子,蝴蝶轻而易举地就出来了。可是它的翅膀却可怜地耷拉在肥胖的身体两侧,怎么也飞不起来。很快,那只蝴蝶就失去了生命。这告诉我们的哲理是()。 A 蝴蝶很容易死 B 人能够消灭规律 C 人能够创造规律 D 要尊重事物的规律性 10.毛泽东说:“鸡蛋因适当的温度而变化为小鸡,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因为二者的根据是不同的。”这说明的哲理是()。 A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 小鸡和石头能够相互转化 C 温度能和小鸡相互转化 D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11.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 ) A.比较分析法 B. 矛盾分析法 C. 分析综合法 D. 类比法 12.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错误的是:( ) A.仍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B.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C.这一矛盾是对立的,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 D.这一矛盾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13.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这说明(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14.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我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我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 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开卷)答题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30分) 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 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 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在实际生活中, 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 和科学实验活动。 二、判断题(10分) (√)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 面?(10分)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10分) 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 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0分) 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 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 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答案: 1. 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 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哲学与人生练习题

高二政治《哲学与人生》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要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P6 2、物质世界的_______和_______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P7 3、_______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P4 4、人生行动是运用自己的_______和_______实现目的和理想的过程。P15 5、人的行动不仅是_______的外化过程,也是人的_______、_______的展示过程。 P17 6、勇敢有三:_______之勇、_______之勇和_______之勇。 P21 7、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_______变成_______的过程。 P28 8、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_______的过程。 P28 9、_______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P30 10、_______是打开自己的潜能宝库的钥匙。 P30 二、单选题 1、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 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5、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C、世界上存在不运动的物质 D、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三、多选题 1、下列关于自觉能动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A、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B、它又称为主观能动性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姓名:班级: 60分)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 3、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 A、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思维规律 4、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主观与客观 5、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很难企及 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7、“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A、主观愿望 B、客观规律 C、正确观点 D、客观实际 8、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必须: ①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②认识人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③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④与大多数人的选择保持一致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①条件性②客观性③多样性④普遍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为: ①合作②接纳③和睦④和谐⑤排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平等、宽容、互惠、诚信的原则 B、交互原则 C、利人利己原则 D、损人利己原则 1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13、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4、“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15、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6、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 A、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9、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最受欢迎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2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B、对立统一 C、敌对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关系 D、自相矛盾 2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这个案例说明() A、失败后一定会成功 B、失败越多越有利于成功 C、对待成功和失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失败和成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年段:班级:姓名:号数: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 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人个的性格 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 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刻舟求剑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D ) 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B ) A、客观实在 B、运动 C、可知的 D、事物的现象 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D )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 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B )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 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 A )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B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 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 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这启示我们( C ) A、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B、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矛盾 D、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10、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C )。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结了教训 11、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D )。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个人的性格 1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4

第一套哲学与人生试卷

2014-2015学年上期期末考试试卷 13级德育 (适用美工,电商,对口升学)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我国,红色因喜庆而被人喜爱。有人传言称2013年本命年禁红色,红腰带、红绳等一概不能用,认为红色属火,穿红色会破坏五行平衡。从哲学角度看,这种传言属于() ○1唯物主义观点○2唯心主义观点○3从实际出发○4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A. ○1○2 B. ○3○4 C. ○1○3 D. ○2○4 2.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 A.主观条件 B.客观基础 C.发展道路 D.现实依据 3.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现象是规律的外在表现形式 B.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尊重规律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D.解放思想是取得成功的条件 4.“巧妇能为无米之炊”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两种观点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人有能动作用 B.人得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C.做事情要发挥自觉能动性 D.人的意识能否反映客观事物 5.中国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周易》提出:“裁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些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启示是() A.发挥自觉能动性能改变规律 B.人的自觉能动性决定自然变化 C.改变自然要保持自然原貌 D.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改变社会 6、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性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B.联系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际交往关系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7、专家指出,人们随手一扔的一次性卫生筷,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C.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8、人们的通信工具从跑马送信、电报电话到手机网络;手机的体积越来越小,但功能却越来越多。这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 B.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杂乱无章的 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 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9、“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的这段话说明() A.顺境对于人的成长是不利的 B.逆境不利于人的成长发展 C.逆境也有积极的一面,逆境能使人变得坚强 D.遭遇逆境的人肯定能有所成就 10、文化百花园色彩斑斓,热烈有热烈的灿烂,浪漫有浪漫的绚丽,含蓄有含蓄的温婉,圆融有圆融的柔美。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多样性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具有同一性 11、与“时间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蕴含的哲理不同的说法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 C.时势造英雄,家贫出孝子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

高二年级《哲学与人生》结业试卷 班级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题号 1 2 4 5 6 7 答案 题号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A.客观实际B。客观规律 C.主观愿望D。正确观点 2.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D。个人的性格 3.人类积极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 A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 B.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D.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5.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6.“君子之交谈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A.适度B。互惠互利 C.因人而异的D。主动热情 7.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8.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高二《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职高《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对于人生目标错误的是( ) A.人生要有目标 B.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C.人生目标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D.人生目标只有正确的没有错误的 2、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的是( )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③人与自然矛盾 ④人与社会的矛盾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3、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之中有两大发现:是( ) ①唯物史观②无产阶级学说 ③人剥削人④剩余价值学说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4、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包括( ) ①全体社会劳动者②社会主义建设者 ③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④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5、关于理想和现实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B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不能割裂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D现实是由理想决定的,并反映理想。 6、个人理想包括( ) ①生活理想②职业理想③政治理想④道德理想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7、下列关于理想与信念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理想与信念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B 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 C信念是理想的基础与支撑 D理想与信念是彼此孤立的毫无联系 8、从人生的实践来看,要把理想转变为现实,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 ①要有坚定的信念②要有坚强的意志③要有钱④培要有自觉的责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列关于对意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意志是天生就有的不需要培养 ②意志都是脆弱的 ③人的意志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特征 ④顽强的意志需要经过刻苦锻炼形成 A.①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属于信念的特点的是( ) ①复合性②稳定性③执着性④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1、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 A、矛盾 B实践 C联系 D辩证 12、下列关于成功与失败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是相互依存的 B、是相互转化的 C、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D、是不可改变的 13、下列对现象与本质认识错误的是() A、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相同的。 B、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C、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D、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 14、下列对现象与本质认识有误的是() A、本质是由现象决定的 B、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哲学与人生选择题库

《哲学基础》选择题库 1、下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D) A、妄自菲薄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量力而行 2、据专家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这是因为 ( D)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C.不同事物的矛盾没有共同之处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 (C ) A.两分法 B.两点论 C一点论 D_一分为二 4、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 (A )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 A.①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5、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说明 (C ) A.看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D.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6、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 )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7、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c )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8、“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D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 9、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说明(C)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B、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C、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A ) A、“本质”和“现象” B、“现象”和“本质” C、“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 1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12.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 A ﹚ 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B.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C.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D.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13.“实事求是”一词源于东汉史学家﹙﹚撰写的《汉书·十三王传》,但赋予科学内涵的当代伟人是﹙ B ﹚ A.司马迁毛泽东 B.班固毛泽东 C.司马迁邓小平 D.张衡孙中山 1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 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B.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