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社会性软件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性软件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性软件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性软件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社会性软件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一、引言社会性软件引起教育者的研究兴趣并被运用于教学活动中,是因为它有许多传统教学媒介无法比拟的效果和优点:首先,

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让学生关注学习内容,而且要学会软件的操作、整合和维护;其次,它便于进行协作式教学,运用社会性软件可以方便知识的聚合和重新组织,培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兴趣;最后,它有助于学生实践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使学生能够利用在线信息网络进行知识的构建和传播。[1] 总之,社会性软件让学生超越教室和学校进行分布式的社区型学习和研究,克服由于学校提供学习资源的不足而造成的学习障碍,成为一种应用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的重要助学平台。

二、社会软件概述

1.社会软件的定义

社会性软件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主要是指利用Web技术来维持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一些网络软件工具。在文献[2] 中,作者对社会软件的各种定义进行了分析归纳,从这些定义中得出了三个观点:(1)是一种工具,能够增强人们的社交和合作能力;(2)是一种媒介,能方便人际交往和信息的交互;(3)是

一种社会生态,提供人们进行实践、价值和技术的系统平台。如果将

社会性软件应用于教育中,则可以据此定义出社会性教育软件:能够支持和鼓励个体间相互学习,同时个体能保持自己的时间、空间、特性、行为、身份和关系的网络工具。

我国学者庄秀丽认为:“社会性软件是以面向个人服务为基

础,支持群体相互作用的软件,通过最大化满足个人服务需要,实现可能产生的社会群体价值效应。” [3] 并据此从三个方面归纳出了社会性软件的特征:首先,以面向个人服务为基础是社会性软件区别于以往支持群组相互作用性软件的特点;其次,支持群体相互作用的软件是社会性软件的普遍性特征;最后,实现可能产生的社会群体价值效应是社会性软件的功能实现。

2.社会性软件存在的两大基础理论目前的六度分隔理论和150 法则是研究社会性软件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为社会性软件提供了思想上的指导。[4]

(1)六度分割(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理论[5]

社会网络( Social Network )其实并不高深,它的理论基础正是“六度分割”,而社会性软件则是建立在真实的社会网络上的增值性软件和服务。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Stanley Milgram) 于20 世纪60 年代最先提出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 ,中文翻译包括以下几种:六度分割理论或小世界理论等。该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你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社会性软件的定义很多,而且在不断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之中,但

其核心思想是一种聚合产生的效应:人、社会、商业都有无数种排列组合的方式,如果没有信息手段聚合在一起,就很容易损耗掉。六度分割理论很长时间以来只能作为理论而存在,直到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才得以变成现实并被广泛应用:Web成功地

将文本、图形等信息聚合在一起,使互联网真正走向应用;即时通讯软件又将人聚合在一起,产生了ICQ这样的工具。六度分隔

理论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一些“弱链接”关系,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通过六度分割产生的聚合效应将产生一个可信任的网络。

六度分割理论的发展,使得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之上的应用软件越来越人性化和社会化。[6] 软件的社会化即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又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

(2)150法则( Rule Of 150 )[6] 150法则从一个比较通俗的角度说明了社会性网络规模问题:把人群控制在150 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它的产生和来源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由牛津大学的人类学教授罗宾?丹巴( ROBIN DUNBA)R 发现。根据他对大猩猩的大脑容量和社交网络规模的研究,推断出人类智力所允许稳定的社交网络规模平均应该不超过148 人,约等于150 人,这被学术界称作为“丹巴数字”。

二是发源于欧洲的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自发组织“赫特兄弟会”。该组织有一个不成文的严格规定:每当聚居人数超过150 人的

规模,他们就把它变成两个,再各自发展。这个有趣的规定在维持民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50成为人们普遍公认的“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人数的最大值。”无论你曾经认识多少人,或者通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多少人建立了弱链接,那些强链接仍然在此次此刻符合150 法则。

3.社会性软件的分类

社会性软件种类繁多,根据通信模式的不同,可以将社会性软件分为三种:(1)一对多(one to some, one to many ),如公共论坛、个人博客、邮件列表、邮电、聊天、即时聊天;(2)多对多(some to many, some to some, many to some, many to many), 例女口public group s, syn dicated group s,

specific-purpose wikis such as Wikibooks, internally-focussed tagging system, organizational social networking, RSS aggregators );(3)多对一(some to one, many to

one )。例如internally-focussed tagging system, organization social networking, RSS aggregators, recommendations of collaborative filters, social networking, RSS aggregators.

根据社会性软件内容组织和构建方式的不同,可以将社会性

软件分为:分享类、共创类和社交类。如图1 所示

在模式一中,首先是以不同用户身份为内容组织的首要维度,按照时间倒序方式进行组织排列并呈现信息内容。该类社会性软件包

括:各种提供图、音、视频服务的社会性软件、Flickr 、Youtube 、Podcasting ;能提供文件存储与分享的社会性应用软件Scribd 、SlideShare 、Social Bookmarking 、Twitter 等。在模式一中,组织与呈现用户内容的基本依据是时间序列,用户在时间尺度上不断进行资源内容的积累,并逐步形成奠定用户间交流的网络信任基础。

在模式二中,重点关注来自不同用户对内容的构建、发展与完善。相对于以用户为维度进行组织和呈现内容,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的模式一比较,模式二中的信息内容具有比较清晰的层次逻辑结构。这类社会性软件包括:Wiki 、在线办公软件Google

Docs 、Spreadsheets 、Google Earth 、Google Maps 、Digg 等。这些软件都是通过用户的参与形成具有一定结构功能的内容作品。

在模式三中,主要是依靠用户所标注的成长背景信息,即依靠所谓“档案”的匹配来建立社会联系。这种类型的社会性软件对于不断扩大用户的社会网络构建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计算机和商业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收获,例如现在广泛使用的社交网络( Social Network )。

三、社会性软件对教学活动的利弊影响分析

1.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影响分析

(1)社会性软件对教师教学的支持作用

1)社会性软件加剧了教师教学过程的计算机化在长期的教学过

探究学前教育中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b02787811.html, 探究学前教育中游戏活动的重要性 作者:李月红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9年第04期 摘要:正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说,在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着一颗美的种子。而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细心呵护这颗美的种子,让它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如何使得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呢?为提高幼儿园教学有效性,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课堂探究性学习过程。在幼儿园教学的实践中加入游戏这一类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无疑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培养幼儿学习能力,为幼儿构建起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游戏;寓教于乐;兴趣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008-01 游戲是开启儿童思维,增强学生能力,塑造学生性格的重要途径。学前教育中的游戏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寻找学习的乐趣,使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开拓思路,并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因此,我们要在学前教育实践中适当加入对游戏活动的应用,提高教学有效性,进行情景创设,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前教育中的游戏活动有以下重要性: 1.培养幼儿与教师的关系 教师作为引导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角色,其与幼儿的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展开,因此,在幼儿园的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使得教师与幼儿之间形成良好且融洽的关系,才能保证幼儿教学的有效开展。幼儿在学习与游戏的过程中与教师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建立良好的教学关系,才能让教师更好地分析和理解儿童的心理和想要表达的意思。游戏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在教师和幼儿合作的过程中进行的,这就促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向教师表达,同时教师也有了更加充分的与幼儿交流的机会。如在“你画我猜”游戏活动之中,教师可将今天要为幼儿所讲述的新的词语进行绘画描绘,通过图像的形式展现在儿童面前,并积极调动课堂氛围,让孩子尽量都参与到游戏之中,并一步一步引导他们更加接近正确答案。最终通过这种游戏方式,促使儿童印象更加深刻。 2.培养并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 游戏的进行少不了主体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因此在游戏活动中,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会得到促进。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应对于这种沟通交流积极促进,促使学生之间产生思想的碰触与语言的交流,从而更好培养并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小型的合作活动可以通过两两分组的形式进行,如两两分组进行讨论与畅想,对于苹果、香蕉等简单事物的

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师教学反思的作用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某种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活动。在经济,文化与教育等瞬息万变的今天,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发现某种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可以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 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例如有的教师已从教数年,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没有达到最佳,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够重视教后反思,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

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描述──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观摩──分析教学事件、主动征求同事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实际上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也是回顾教学——分析成败——查找原因——寻求对策——以利后行的过程。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必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等。

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 现代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向活动方式。而是强调教学一种多边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新课改特别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做表演式的讲授、提问、示范,有条不紊地安排一节课教 学程序,关注的是教师如何教,而学生如何学论及很少,因而是一种由教师和学生的单向 交流模式,这种单向交流模式不能体现教学活动的复杂性。而现在的课堂教学角色变了, 教与学的方式变了。现代教学认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相互作用的潜能,因为教 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项互动,形成了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网络,可以极大 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因此教与学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互动 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互动过程。如果教学过程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那么教学过程就不再是简单的传输过程,而是学生积极主动、富有 创造性的参与过程。这对于充分开发与利用教学系统中的人力资源,减轻师生的负面负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增强教学效果,达到教学预定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要实现教学过程的多边互动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 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结合过程,是教师引 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所以,现代教学是每一个学生是否都自觉主动地参与 到发现、思维、探索、操作的学习过程中,许多教师采用了有利于学生主动、自主、创造 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的成效不是以教师传授了什么,而是以学生学会了什么、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什 么影响来衡量。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师生互动是 否成功就要看学生是否在进行积极思维。学生高度的注意力、学生高涨而稳定的情绪和学 生坚定的解题意志都是积极思维的表现。 教师的导是关键,首先,教师要导出学生的主动自学和思考,要导出师生的共同探究, 相互交流,实现认知层次上的互动。其次,教师要极力营造宽松的氛围,创设和谐的情境,情境交融,情感互动,以实现通情达理,促使内化。 1、灵活组织学习材料,创设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组织学习资料时,就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开发和利 用各种教学资源,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并以丰富多彩、活泼形象的

教学反思和意义

教学反思作为在校本教研中推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一项重点内容在全校开展,部分教师的教学反思不但详尽而且深刻,但大部分教师对教学反思的理解以及看法还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如何做好“教学反思”工作,通过学习我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作为一个日常反思概念,人们容易将“反思”等同于“反省”,在这个意义上,反思就是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的思考,对自己体验过的东西的理解或描述。在我国,“反省”观念由来已久,孔子提倡“仁”的观念并强调士人的内省能力,反省一直是儒家弟子的自我要求,例如在《论语·学而》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们一直强调通过反省来促进自身的发展。而最先把反思引进教学过程的是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在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中认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考虑。”我国学者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由此,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取得实际教学效果并使教师的教学参与更为主动、专业发展更为积极的一种手段和工具。教学反思是分析教学技能的一种技术,是对教学活动的深入思考,这种深思使得教师能够有意识地、经常地将研究结果和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它的目的是指导控制教学实践。经常性的教学反思可使教师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 显然,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性质,是校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这种反思与通常所说的静坐冥想式的反思不同,它往往不是一个人独处放松和回忆漫想,而是一种需要认真思索乃至极大努力的过程,而且常常需要教师合作进行。另外,反思不是简单的教学经验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学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因此,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教学反思有两大目的: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学会教学”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学习教学”的过程,向自己的经历学习,逐步成为学者型教师。学会教学是反思教学的直接目的,学会学习是终极目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最终实现两个“学会”的统一。 新课程对教师的传统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经验反思的重要性也因此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只有教师自己才能改变自己,只有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经验及其局限性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反思的意义和方法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 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类型方法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 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 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 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 1 / 9

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个体反思和总结法课后思: 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 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 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 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 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集体反思和对话法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 俗话说: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 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 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 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

课堂及时适度引导的重要性

课堂引导的重要性 伴随着学校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展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得以全面实施和强化。面对学生主体性的突出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其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指导意义也更为突出。实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实效性,课堂不同环节的引导是关键。现就自身课堂反思如下: (一)存在问题: 1、引导不能及时有力。这一点在课堂的诸多环节都有体现,比如【直击高考】环节,由于此环节一直在训练语病题,学生了解的类型多了,却不会灵活变通分析问题,就出现了觉得每句都有错误,并且很是咬文嚼字的现象。而课堂上我采取的是自主展示,积极挑战自我的方式,所以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且积极踊跃,为了鼓励这种自觉和踊跃精神,我一直没有特别打断过任何学生的分析,只是在最后总结性的提醒一下,要求抓主要矛盾分析,并注意明确语病类型,不能凭空感觉。结果是答案纠缠的五花八门,咬文嚼字的令人尴尬,比如有选项内容为:“电影《孔子》,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我国春秋时期鲁人孔丘跌宕起伏的一生,呈现出一个有战争、有阴谋、有圣人、有枭雄、有美人、有思想的恢弘大气的春秋乱世。”个别同学未从句子成分入手分析,也不注意语病类型,主观臆断,直接站起来说他觉得最后应该是“乱世春秋”而不应是“春秋乱世”,问其判断依据答不出来,反正就是那样觉得。最终,激发了自觉性和展示欲,但学生未能真正收获知识,同时也耗费了大量时间,往往影响整个课堂的时间安排。 2、引导不够细致、准确,启发性不强。这一点主要反映在【合

作探究】【拓展提升】环节。记得选修先秦诸子部分时,【合作探究】和【拓展提升】主要针对各学派的思想展开。为了让生更好的领悟其思想并能针对现实认真感悟,学案上都精心设置了思考题目,而针对题目,教师应适当给予引导,否则太宽泛学生无从入手或者不会深入。因此,每节课我会特别在题干上审视,力图帮学生拓展思维,并做到条理清晰。比如:学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时,题目是这样设置的:认真阅读思考2、3、4、7则选文的主旨并从中感悟,形成自己的认识。而为了启发学生思考,我给出了如下的指导:(1)观点明确,有理有据;(2)注意联系所学以及社会现象等拓展。原本以为学生会有感而发、畅所欲言,联系到现实中的很多现象,可以从正反两面感悟,比如在地震、洪水等灾害来临时趁机大发国难财的牟取富贵的人与凭借智慧与勇气收获财富并铸就辉煌的众多杰出人物的对比,结果学生却是反应寥寥,泛泛而谈,思维未被打开,不能联系到现实中的人物、事件或现象,使得这一思想失去了现实意义。 (二)反思以及改进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以及在听组内其他老师课的基础上,我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改正。 1、针对引导不及时、有力这一点,我首先摒弃了那种一味想要鼓励和激发学生自主性而任由学生发挥的思想,明确了及时有力的指导对课堂实效的积极意义。所谓“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也是帮助学生更正确的自主学习,使得展示更高效,学习更有实效的良好途径。比如关于语病和古文翻译的问题,展示后的质疑经常很繁琐,有一次讲老子的《有无相生》选文,在质疑时,有同学提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中“美之为美”怎么翻译,要求能

社会性软件

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SS),是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之上的应用软件,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社会性软件的定义很多,而且还都在不断的发展演变过程之中。它的核心思想其实是一种聚合产生的效应。人、社会、商业都有无数种排列组合的方式,如果没有信息手段聚合在一起,就很容易损耗掉。 第一类:显式的社会性软件 就是要简单地建立社会关联,尤其是强/弱链接。例如Friendster: 第二类:协作和通信工具 包括各种支持CoP(Community of Practice)的,例如Groove和Instant Message(MSN、QQ之类的即时通讯软件)。 第三类:个人出版和聚合 例如Blog和Wiki。 第四类:智能社会软件 如计算机协同工作软件。 Web2.0 是相对Web1.0 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 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 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所谓网站内容的制造者是说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用户不再仅仅是互联网的读者,同时也成为互联网的作者;不再仅仅是在互联网上冲浪,同时也成为波浪制造者;在模式上由单纯的“读”向“写”以及“共同建设”发展;由被动地接收互联网信息向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发展,从而更加人性化! 云计算由Google在两年前提出,在2007、2008年开始大红大紫,这一技术名词运用了诗意的比喻——形容未来用户不用知道自身是怎么获得计算服务的,这些计算服务好像都集中在天上的云彩上,无时无刻不在头顶笼罩,我们可以像抬头看云彩一样容易就获得服务。

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文档资料

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 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方式。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 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要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 行数学教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我在教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时,我创设了这样 一个情境: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参加校园的植树活动,植树 的路线老师已经画好了,现在我把同学们分成三组,小组长负责栽树,每个组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第一组同学举行了一个颁奖仪式:先让练习册得“优”的6名女生到讲台上站成一排,每人发一朵小红花,又让练习册得“优”的5名男生到讲台上站在第二排,每人发一面小红旗,并让全班同学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 然后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多少名同学的练习册没有得 “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 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地找到两种解法。 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

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讨论、计算,这样不但让 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把学习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 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地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 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 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 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 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同时,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 较矮,谁比较高,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高矮。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 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职业生活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众多在教学上取得成功的教师都有写教学反思记录的习惯。然而,许多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从而失去了第一手感性材料,这是教学、教研资源的一大浪费。我们应该认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写好教学反思记录。 1、有利于纠正偏差 从教师自身角度看,每位教师都有备好课上好课的愿望。然而,无论我们备课多么充分,都有可能出现不完美的地方,甚至某种失误。通过写教学反思记录,不断反思,我们能够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以便扬长避短,加深对教学的理解,取得进步。 2、有利于学法指导 成功的学习依赖于正确的方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基于学的法子”。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要研究学生为何学习,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会适应学生,从而让学生明白该学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并学会独立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教学反思对课内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学生错误所在,对症下药,然后让学生自我反馈、自我评价,以便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再产生错误。 3、有利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一节课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教学生涯是漫长的。若干年之后,教师很难记起当年的教学情况,只有勤于笔耕,及时捕捉信息,并把它记录下来,宝贵经验才会永久保存。通过写教学反思记录我把学生问我的难题及好题全部记录下来,为我的后续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4、有利于教师教研水平的提高 要迎接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就要努力把自己从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提炼、升华的过程,它使我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可以得出新的教学规律,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教学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素质。精心总结的教学反思记录,可以为写作优秀的作品或论文奠定一定的基础。

引导的重要性

引导的重要性 销售过程中,不是你被客户引导,就是客户被你引导。 通常衡量是否是签单的高手,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看你是否可以通过引导客户,让客户意识到他的问题所在,而通过你的介绍,可以使客户意识到你就是他的唯一选择。 顶尖的电话销售在引导客户时,心中始终有一张GPS导航地图在指引。引导不仅仅是会提问,会SPIN这样的技巧那么简单。我们通过研究发现:顶尖的课程顾问在引导客户时,有如下的几个特点: 第一:顶尖的课程顾问往往其引导的出发点是100%从客户的利益出发,而不是自己。只有100%从客户角度从发,说出来的话,提出的问题才有可能让客户对你产生信任; 第二:专业的人一定是按专业的流程做事情,顶尖的销售在做引导时也不例外。但他所以来的销售流程根源来于客户的心理决策流程。一般而言,客户与你之间的关系都是经过了陌生、接受、兴趣、选择、怀疑、渴望、相信等这几个阶段。 相对地,销售人员对应客户的心理变化,分别应该以开场白、建立信任、刺激欲望、产品说明、异议处理、促进成交、承诺保证等阶段与之相对应。 顶尖的电话销售充分理解这个阶段的客观存在,而他们比普通销售高明地地方在于:他们可以借助策略加速推动销售进程,表现就是更高的成交率以及缩短销售周期。 比如,以咨询客户意见的形式以打消客户的陌生戒备感,以不断给予有价值的资讯以建立客户对自己的信任感。策 略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属于行销,而非销售。科特勒曾说,行销的作用就是使销售变得多余。 第三:我们发现顶尖的电话销售在引导客户过程当中更加顺畅自然。而非机械地照搬所谓的听说问的技巧,一定要以某些模式化的部分来应对客户的异议。比如,常见的异议处理技巧,都让我们要先认同客户,再进行说明。而这个技巧是在客户时间相对宽松,关系比较融洽基础之上方可有效。 在现实的电话邀约或谈单过程中,我们的客户都相当地在乎自己的时间,而且他们也不喜欢销售人员说一些过渡的废话。那么,这就要求我们的销售人员能够通过客户的语气,节奏,场景等因素通过经验和直觉进行直截了当的对话,这些能力的背后就是所谓的洞察力。顶尖的电话销售通常都是比较敏感,善于听音的高手。依靠其长期的经验以判断下一步的应对方法,是直截了当,还是迂回,采取不同的对策。 注: S ( S ituation Question)情况问题状况询问 P ( P roblem Question) 难点问题问题询问 I (I mplication Question)内含问题暗示询问 N (N eed-pay off Question)需要回报的问题需求确认询问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越来越完善,这便使得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重 要性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俗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就是说教师影响整个民族的灵魂,可见教师是多么的伟大。据调查,大约有80%的人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影响最大。 关键词:教师学生影响重要性 一、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即教的活动的主体 教的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它的任务也是变革和改造客观世界,它的具体变革的对象是学生,是学生的身心。 在教的活动中,教育实践的主体是教师,它是实践者,变革者,即教育者。教育实践的客体是学生和教育影响(教育内容)。学生既是实践的客体,也是实践的对象,是被变革者,是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是实践的客体,但不是对象,它是把主体和对象联系起来的中介,是教师变革学生身心的工具和手段。 教师是教的实践活动的主体这个地位决定了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施者,教育活动的设计者、领导者和组织者。这就是说,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原动力,是教师领导和推动着整个教育过程的发展和教育目的的实现。 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离理解。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中的权威变成合作者,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可以说,创设基于师生互动、互惠和对话教学关系,也是未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成功从鼓励开始,注意让学生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学生装发现并提出问题,是求知的开始,是教学的最好开端,抓住这个机会,尝试应用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调查讨论等方法极为重要。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动脑主动地发现、提出问题,特别是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便因势利导,并大加赞赏和鼓励,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兴趣和习惯。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育影响和教师是客体。教育影响这个客体,同时又是学生的认识对象。在认识活动中,是教师把认识主

谈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谈谈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由口头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呈出来,而且艺术家、创造者。 ——季米良捷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至理名言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我们比较重视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却往往忽略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教师能及时总结和反思课堂上的得与失,恰恰就是找到再一次上好课的根源。相反,不及时反思或反思不到位,往往会失去良好的教学反馈资源。那么,如何及时写好课后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从“得”中提升经验,从“失”中分析原因,从而促进自己的教学研究呢? 1、不能把写课后反思看成应付工作的一项差事。教师的教育智慧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除了来自教育理论的指导外,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华师大叶澜教授说的这句话充分点明了记录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2、每当上完一节课,要及时记录课堂中值得自己反思的方面;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教学的记忆会逐渐模糊,这样写下来的课后反思不够恰当。在教学研究中要真实

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过程和教学效果,书写可长可短,绝不写空话、套话,更不能写假话,否则其反思就无意义可谈。 3、及时记录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精彩片段,简单写出自己的启发;及时记录课堂中学生出现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时记录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机智,积淀教育智慧; 及时记录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和老师及时调整教学收到的良好效果。 以上三个方面外,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经验所得,但我始终认为,课后反思是剖析自己在课堂中的困惑,也是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

论一体化教学中观念引导的重要性

论一体化教学中观念引导的重要性 在社会对职业教育需求大幅度提升的今天,全国各地都在进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但在施行改革的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操作中也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度不够。笔者根据职教学生的特点,结合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理解,总结出一些经验,供广大同仁参考。 标签:一体化教学职业教育习得性无助 当今社会,一体化教育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全国各地都在开发着一体化教学的教材、网络课程以及软件。教材种类越来越多,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软件越来越先进。但在此情形下,仍然存在着学生不愿意学等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把学生的特性及一体化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才能有效的发挥出一体化教学的作用。 一、背景分析 “一体化教学”是来自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学习德国的先进经验,照搬其方法是肯定不行的,因为中德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这样的差异使得同样的因会产生不同的果。 在德国,职业教育是国家性质的教育,成为技术工人不仅不会存在社会性歧视,而是会得到很高的社会尊重。而以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论,社会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对技术工人的轻视。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工业的整体,目前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在行业生产中,也多处于原料加工、拼装焊接等低技术含量的重复性为主的工作。因为普通基层工作缺乏技术,收入偏低,造成的社会认识是职业教育可有可无。从中国近5年的各层次教育的入学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由于大学扩招,职业需求的改变,导致职业教育入学率的降低,这是一种整体社会价值取向的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对职业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观念成因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积极性不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致可以归为2种:“由外而内再及外”的外因型和“由内而外”的内因型。 导致外因型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价值取向和习得性无助。环境价值取向,是学生被动接受了外界的对于职业教育用处不大的思想后,潜移默化,内心已经认可这样的观点。于是在学习过程中,自身的动力不足以对抗这种无用论思想时,人的惰性就开始发挥作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失,严重时就有逃学等行为出现。 “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挫折和失败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得性无助”现象具体到学生身上,表现为低成就动机、低

鼓励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鼓励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所谓“严师出高徒”,一直以来,我对这句话深信不疑。在执教生涯中,我总是对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高标准和严要求的原则。然而,生活中往往事与愿违,“严师”未必真能出“高徒”,在我不断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无意中抹杀了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对成功的渴求,对于这一点,我有了很深的体会。 班上有一个新转来的男孩,他聪明活泼而又自大懒散,英语考试不及格是家常便饭。为了使他的成绩有飞跃进步,我制定了严密的辅导计划,每天让他抄写并默写20个课本的单词或短语,错误不超过两个。一段时间后,他的听写由原来的50分提高到了60分,可好景不长,在期中考之后,他的英语成绩每况愈下,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对他逐渐失去了信心和耐性,他对我的良苦用心也常常视而不见。就这么僵持了一个月,一次偶然让我从他的周记里得到了启发。他写道:“我原本对英语充满了信心,可是现在我却对它充满了迷惘。尽管我的进步是那么微不足道,可是为什么老师看不到呢?……”这一番话深深地震撼着我,一直以来,在这个孩子身上我过分地强调成绩的提高,却忽视了对他的激励和鼓舞,其实在他的心中,每一次付出之后的小小进步都是一种成功,这种成功需要得到别人的赞许和欣赏才会有价值。自从那以后,我逐渐改变了操之过急的策略,重新制定了帮扶计划,例如:每天的听写要求由原来的80分降低到70分,当他达到了要求之后再逐步提高,让他在享受每一个进步喜悦的同时不断地挑战自我。在课堂上,我尽量为他创造表现的机会,例如让他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让他参与一些简单的对话表演等,使他在同学们的赞许声中渐渐找回自信,激发他对英语的热情和潜能。尽管他的作业还是那样错漏百出,但是我在批改时,都会用“Good”、“Well done”、“Excellent”、“Wonderful”等激励的话语鼓励着他,因为我能体会他对学习的渴求和对成功的期待。“工夫不负有心人”,他在我和同学们的鼓励中积攒着自信和努力,在期末考试中英语取得了84分的佳绩,在他那一声诚恳的“谢谢”中,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种回报的喜悦,更多的是一种感悟。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初中学生表现欲望强烈,他们期待自己的才能得到展示同时也更渴望得到同学们尤其是老师的激励和赞扬,成就感是他们实现持续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

阅读材料2 社会性软件

>>原文英文《Social Software》 一系列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的普及应用,尤其是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流行,这让许多教育者在思考一个问题:这样的技术实践以及对技术的狂热也许会在教育中有所应用。 当然,教育者相信其他媒介也对教与学产生过变革作用: ?电视和视频会议(Television and video conferencing)让许多普通教师成为多余的了,因为每个学生通过电视和视频会议就很容易获得优秀的教师,而且还能节省费用。 ?计算机辅助培训(Computer-based training)允许学习者自定步调地学习,每当需要时就可以练习,而且计算机还会不厌其烦地提供反馈。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提供了一个真正的反应式“辅导教师”(responsive …tutor?),它能够“懂得”学生的错误并适当地作出反应。 ?异步计算机会议(Asynchronous computer conferencing)能够支持全球范围的教育,学生虽然处于不同的时区,但他们在不离家或不离岗的情况下也一样可以学习世界名校 的课程。 这个列表还会不断继续下去。教育对媒介的大肆宣传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活力,追捧最新的技术作为实现高质量、低成本、易实施和互动式教育的手段。社会性软件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我们的回答是,“也许没有”,但这本身可能是个错误的问题。忽视社会性和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教育工作者来说不比追逐任何一个新的运动更优势,因为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是新的。如果一个大学给每个学生只提供了石板和粉笔,这是件可笑的事情,但同样,期望所有课程的每个学生都能受益于写博客或在电子档案袋中创建多媒体内容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需要强调的是如何创造性地使用社会性软件,而不是对这些工具在教育功能上的设想,如它们可能会改善教育、降低成本、扩大参与或其他一些特征。它们只是工具而已,而如我们所知,人类正是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所有各种各样的社会性软件工具都是所谓web2.0的一部分(O?Reilly, 2005)。Web2.0工具的基础是利用集体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当用户添加新的内容和新的网站时,这些内容用超链接连接起来,以便其他用户发现并链接这些内容,因此网站内容的有机增长就是用户集体行为的一个体现。O?Reilly 以Amazon 作为范例进行了解释。 Amazon销售与https://www.sodocs.net/doc/b02787811.html,等竞争对手相同的产品,同时这些公司从卖方获得的是同样的产品描述、封面图片和目录。所不同的是,Amazon已然缔造出了一门关于激发用户参与的科学。Amazon拥有比其竞争对手高出一个数量级的用户评论,以及更多的邀请来让用户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在近乎所有的页面上进行参与,而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利用用户的行为来产生更好的搜索结果。https://www.sodocs.net/doc/b02787811.html,的搜索结果很可能指向该公司自己的产品,或者是赞助商的结果,而Amazon则始终以所谓“最流行的”打头,这是一种实时计算,不仅基于销售情况,而且基于其他一些被Amazon内部人士称为围绕着产品“流动”(flow)的因素。由于拥有高出对手一个数量级的用户参与,Amazon销售额超出竞争对手也就不足为奇了(O?Reilly, 2005)。 其他与教育相关的社会性软件还有:

浅谈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作用 前郭蒙中政治组:赵艳华(2012年10月7日)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亦如此,国外曾有学者提出一个教育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发展将大受限制。可见反思对于教师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反思,那么,即便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也只能是一件工作的多次重复,其教学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这十年来的教学实践,粗浅地谈一谈我对进行教学反思的作用的认识。 第一、教学反思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前反思也是反思的一部分,在备课时应选择学生生活中的典型的又有启发性的例子,这样才能抛砖引玉,启发学生明白这个例子说明了政治学的什么道理,这样理解起来才能简单,记忆起来更容易,运用原理时能手到擒来,因为这些例子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讲到商品的概念时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入手,我问他们母亲节给自己妈妈什么礼物了? 同学们兴趣及高,抢着回答,“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是商品吗?”“我们家生产的粮食一部分留着自己用,一部分卖出去,还有一少部分送给了亲戚,这些都是商品吗?”在一环扣一环的例子提问中,同学们积极思考,抢着回答,没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一概念自然就理解了并牢记心中。 课后反思时让学生理清线索,将所学构建知识体系,以帮助学生有条理的记忆,减轻记忆负担。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一个

单元也有其知识体系。如,高二的《哲学与生活》理请唯物论,辨证法,唯物史观等大环节。辨证唯物主义的: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矛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和认的关系原理,唯物史观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知识体系图表,把“厚书”变成“薄书”,既培养了概括整理能力,又培养了学习、记忆方法。这一步侧重整理知识体系。这一步,必须学生自己动手,小组探讨,老师最后给予点拨,通过总结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结构图表,不但可以从头到尾地把知识复习一遍,还培养了动手能力。 第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不足和缺憾,如果不进行反思,这些不足和缺憾或许永远存在,教师要反思失败的原因,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 缺陷和不足。例如在讲哲学<<矛盾是事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节课的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问题时最初用水果之余苹果等水果作导入 这一问题的例子,学生不太有兴趣,感觉乏味,于是课后反思,决定用 学生感性趣的例子入手,我问学生看过那些武侠小说,学生积极回答,接着问这些武侠小说有那些共性, 学生议论纷纷,趁热打铁我说: “都围绕爱恨情仇。”“你们再说说古龙和金庸的作品有什么不同?”学生们兴趣极高,最后得出他们各具特色出。由此学生们便自己理解并解决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这个问题。 反思并不是只反思错误,也要把自己好的经验记录下来,用于以后的教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一个从经验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随着内容的不断深入,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往往会产生瞬间灵感。也可能是学生课堂上某些绝妙的回答、见解,也可能是教师为改进教学的一个好的想法。例如原来我一直认为教师是至高无尚的,学生必须听老师的,不能去和学生交朋友。观念改变后,在课堂上,能

活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活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活动教学是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为学生创设各种有效活动机会,优化活动条件,形成活动教学机制,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进而不断发展其创造力,使其获得全面和谐完美、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是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构建新的活动课程体系。活动课的理论贡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引进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的主动活动在教学中占据应有的地位。从理论上说,语文活动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观为指导,吸收现代哲学认识论和科学认识论的思想,并以当代心理学和教学论研究成果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活动的课程。 【关键词】活动教学;小学语文 on the importance of activity teach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yang shufen 【abstract】the activity teaching is active in the teachers’ instruction, the creation of a variety of effective activity opportunities for students, optimize the conditions of forming mechanism, activity teaching, promot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actively, and develop their creativity, make it a kind of teaching thought comprehensive harmonious and perfect, be lively and vivid activ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