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岳麓版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课中课后题含参考答案

岳麓版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课中课后题含参考答案

岳麓版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课中课后题含参考答案
岳麓版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课中课后题含参考答案

岳麓版选修3《20世纪战争与和平》课中课后题参考答案

第1课战云密布的欧洲

【课中思考题】1.比较一下,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扩张有何不同?

提示早期殖民扩张活动的目的是掠夺财富、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的目的是占领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并进行资本输出,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变为资本主义列强的完全附庸。

2.读表,从中能够发现什么现象?

提示19世纪下半期以来,资本主义列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德国、日本经济实力大为膨胀,但在殖民地占有份额方面明显有限;英国、俄国、法国等老牌殖民国家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低于前述各国,但是殖民地面积均远远大于前述各国。

3.你知道法、德两国在近代史上发生过哪些战争吗?

提示近代史上法德(普鲁士)之间的战争主要有:17世纪前期的“三十年战争”、路易十四时期对外战争中的法德纠纷、拿破仑帝国时期德国参加的多次反法同盟与法国之间的战争、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

【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想一想:上述材料宣扬了一种什么样的观点?怎样反驳这些言论?

提示军国主义、崇尚战争。战争虽满足了殖民主义者争夺世界市场的要求,却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解析与探究】阅读材料,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这种争夺会导致世界大战吗?为什么?

提示(1)原因:抢夺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

(2)会。列强之间的矛盾无法协调,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日益激烈,最终只能用世界大战的方式解决。【自我测评】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为什么会形成两大军事集团?

提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加剧,后起的德国等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与老牌殖民国家英、法等国的矛盾日益激化。欧洲列强之间,法德矛盾、英德矛盾和俄奥矛盾突出,形成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与以英、法为核心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

提示20世纪的世界基本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特别是世界市场的确立和扩大,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英、法、美、德是世界性的大国,它们在全球范围内争夺殖民地,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大军事同盟集团,斗争愈演愈烈。新的交通、通讯手段的采用,为战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创造了条件。20世纪初,欧洲军国主义与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为大战的爆发制造了舆论条件。

第2课惨烈的四年战事

【课中思考题】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教材P12)

提示:因为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阅读与思考】(教材P12) 阅读这些作品,谈一谈你的感受,并用任何一种文学艺术形式进行创作,表达你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提示:这些材料的主题是描述战争的恐怖及其带来的灾难,表明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创伤。材料一欧文的诗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刻地表现出战争的悲惨和残酷。材料二描述了战场上人性的各种状态。材料三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对战争和人性的摧残。【解析与探究】(教材P13) 概括指出威尔逊在演说中是怎样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定性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提示:①威尔逊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协约国集团为捍卫和平和正义的原则,为保卫自由而同同盟国进行的战争。②不完全同意。实质上,除了塞尔维亚等几个小国是为抵抗侵略而参战外,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整体上来看是一场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

【自我测评】(教材P13) 1.编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年表,掌握大战的基本进程。

提示:表格参见如下: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发生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1914年8月俄国、德国、法国、英国相继宣布参战1914年8月开始东线战场正式形成,德、俄互有胜负;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交战并形成南线战场;日本参战1914年9月西线战场正式形成,英、法和德国之间爆发马恩河战役1914年10月奥斯曼土耳其参战1915年5月在协约国的拉拢下,意大利放弃战争爆发时宣布的中立立场并对奥匈帝国宣战,1916年8月对德宣战1916年2~12月德、法在西线战场上进行凡尔登战役1916年7月英、法军队对德军发动索姆河战役1917年2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1917年4月美国对德宣战,此后中国、巴西、利比里亚等相继对德宣战,“一战”真正进入全球规模阶段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918年3月苏俄与德国在布列斯特签署和约,东线战事基本结束1918年9月协约国发动总反攻,同盟国保加利亚、土耳其、奥匈帝国相继宣布投降1918年11月德国基尔港水兵起义,德皇被迫退位,新成立的德国政府与协约国签署停战协定,“一战”结束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盟国集团失败的原因。

提示:同盟国在一战中失败,是由经济、军事、国内和国际力量对比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经济实力方面:德奥集团出于劣势。协约国在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都占有优势。英国掌握了制海权有利于协约国取得各种急需物资,同时也遏制了同盟国的物资运输。英法老牌殖民国家控制更多的殖民地和附属国,人力更加丰富。(2)同盟国战略失误,表现十分明显。低估了对手的实力,在初期想先速战胜西线,结果是陷入两面夹攻局面。(3)国内问题:一战加剧了交战国内部的矛盾,物价上涨等社会问题。而同盟国各国表现得更加明显。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奥匈帝国境内的民族独立运动,导致了其帝国的瓦解。(4)国际力量对比:初期,日本参战,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势力范围全失。意大利倒戈,使同盟国失去一个重要的同盟国。美国参战给协约国增加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砝码,在美国带动下,其他国家参加协约国集团更是大大增加了协约国实力。

第3课《大战的后果》

【知识链接】提示一战摧垮了奥匈帝国,在其废墟上形成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与波兰五个独立国家,中东欧政治版图发生重大改变。

【阅读与思考】阅读材料,想一想,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哪些困苦?

提示战争不仅直接使大批士兵受伤和阵亡,还危及平民的生命安全;战争带来了瘟疫、饥荒,引起社会动乱。

【解析与探究】阅读上述材料,想一想,材料表达了一种什么观点?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提示(1)观点:西方文化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2)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可以让学生自主判断。与“一战”前典型的西方文化在全球所拥有的中心地位相比,战后西方文化的中心地位确实有所削弱,但并不是“走向没落和灭亡”,多元文化和各种文化相互吸收和融合才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材料中带有宿命论的“几百年前已经预先注定了”的说法也是欠妥的。

【自我测评】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分析其历史影响。

提示(1)后果:战争造成约1 000多万人阵亡,约2 000万人伤残,经济损失达到了3 000亿美元;战争引起的饥饿和灾荒,夺走了2 000多万人的生命;战火导致千百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2)影响:西欧遭到沉重打击,相对衰落;美日崛起,经济实力增强;战争期间,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欧美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蓬勃兴起;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第4课极端民族主义与战争

民族主义含义:体现为民族的成员对本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希望本民族的独立和强大。从本质上看应属于一个中性概念。表现形式:一种情感或者思想、一种运动。

问题一:三则材料,分别反映出一战前欧洲极端民族主义的什么内容?分析其危害。

(1)煽动民族仇恨情绪,抹煞正义和非正义之间的界限

(2)强烈的民族优越感,对本民族进行极端标榜,对其他民族无限歧视、排斥和伤害

(3)将本民族凌驾于民主和自由的原则之上,漠视和破坏其他民族的自由和独立

危害:侵犯其他民族利益,破坏国际和平,引发国际战争

问题二:思考:这些对战争的不同态度哪一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为什么?

材料一反映的是战争前后社会民主党对战争态度的转变,从反对到支持。原因:战争是为了“保卫祖国”。材料二:李卜克内西坚决谴责和反对战争。材料三反映的是塞尔维亚人民大义凛然、齐心协力抗击侵略的情况。第②和③种态度应是真正的爱国主义。

原因:(1)一战是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世界市场和殖民地而战的非正义战争;

(2)真正的爱国主义应该是支持本民族进行正义的战争或积极参与本国反侵略的战争,塞尔维亚反对奥匈帝国的战争具有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性质。

问题三:讨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反映出的极端民族主义的危害中,有哪些值得吸取的教训?(1)人和民族都应该摆脱极端民族主义煽动的欺骗,一切种族至高论、民族优越论的叫嚣都是欺骗;(2)应该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和价值,彻底清算各民族传统文化中得糟粕,盲目肯定本民族文化中的一切是可怕的。

(3)民主和法治是一切国家繁荣和民族富强的前提和保障;

第5课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课中思考】你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还有哪些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吗?

提示1919年3月朝鲜爆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一战”结束后,印度国大党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年,阿富汗摆脱英国控制而独立等。

【知识链接】提示阅读这段材料应认识:一是顾维钧的爱国精神和外交才华;二是帝国主义战胜国操纵的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损害;三是国内五四运动与巴黎和会中国代表的斗争相结合是中国拒签的主要原因;四是“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解析与探究】有人认为“凡尔赛体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和平体系”,但也有人认为它“建立在火山口上”,还有人认为它是“下一次战争的开端”。你同意这些观点吗?你认为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都有一定道理。凡尔赛体系是一个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的体系。在凡尔赛体系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20世纪20年代,欧洲基本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凡尔赛体系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德国对战胜国强加的和约以及随之而来的掠夺强烈不满,许多人怀有摆脱和约束缚的复仇情绪。凡尔赛体系是在战胜国列强暂时达成妥协的基础上建立的,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斗争使它们相互之间的矛盾加深。战胜国的任意宰割也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制裁和掠夺与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地区的奴役和掠夺基础上的国际体系。

【自我测评】简述《凡尔赛和约》的基本内容。提示(1)领土问题:规定德国放弃一切殖民地,归还法国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交由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由国联代管。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莱茵河东岸50千米以内区域划为非武装区。(2)军事问题: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只能保留10万陆军,不得拥有空军、坦克、潜艇等。(3)赔偿问题:规定了德国在一定时间内应支付的赔款总额。(4)殖民地问题:德国原来的殖民地被英法等战胜国瓜分,德国攫取的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第6课国际联盟

【课中思考】1.你能说出万国邮政联盟标志的含义吗?

提示万国邮联的标志是1900年为庆祝万国邮政联盟成立25周年而在伯尔尼竖立的雕塑的复制图像。该雕塑表现了代表五大洲的五个人传递书信并使全球连为一个整体的象征意义。

2、想一想,苏俄和美国没有参加国联,给国联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国联虽然由最初的44个会员国逐渐发展到后来的63个,但始终被英、法操纵。当时世界上实力最强的美国从一开始就没有加入,国力日渐强大的苏联虽在1934年加入国联,但在1939年即

被开除。可见,国联缺乏作为一个世界范围的国际组织应具有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而失去这两国的支持与参与,也使国联作出的决议缺乏实际意义。

【解析与探究】想一想,国联的成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结合当今世界各种国际组织迅猛发展的事实,思考国联为我们留下了哪些经验教训。

提示(1)意义:①国联的成立顺应了和平与全球化潮流,对维护世界和平和加强国际合作起了一定作用。②它的组织程序和某些原则为后来的联合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③国联倡导的和平外交及裁军原则等,客观上促进了国际关系的新发展。(2)教训:①必须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有效制止战争和侵略。②在国际组织中,应坚持各成员平等的原则,大国控制的国际组织往往会成为它们获取自身利益的工具。【自我测评】1.简述国联的成立和主要活动。

提示(1)成立:世界各国交往日益密切;一战后反战和平的要求强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并积极推动建立国联;巴黎和会通过国联盟约。1920年国联正式成立。(2)主要活动:国联初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如平息了1925年希腊与保加利亚的武装冲突。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英法等国面对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抛弃了国联的基本原则,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2.评价国联的历史地位。提示国联长期被大国操纵,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是英、法维护《凡尔赛和约》的工具,最终未能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但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维护和平、反对战争为宗旨的国际组织,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呼声,顺应了世界整体发展的趋势,开创了国际合作的新形势,为后来的联合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7课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课中思考】日本东方会议的决定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首先,说明华盛顿体系的不稳定和潜在的危机。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地、表面地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日本没有放弃侵占和独霸中国的野心。其次,说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蓄谋已久、别有用心的。日本图谋首先占领中国的东北三省,使之成为日本的殖民地,再进一步独霸整个中国,最终称霸东亚甚至整个亚洲。东方会议期间,田中义一上呈了一份秘密奏折即“田中奏折”给天皇,内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这与日本帝国主义此后的侵略行径是一致的。【解析与探究】1.分析材料一提供的《九国公约》规定的实际含义。

《九国公约》实质上是列强侵略中国关系的一种调整,条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局面,重新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而美国可以凭借其经济优势排挤其他列强,取得更多在华侵略利益。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九国公约》的影响和作用。

提示《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确认,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控制亚太地区提供了重要条件。

【自我测评】1.简述华盛顿会议的基本内容。(略)

2、华盛顿和平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①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维护战胜国列强、共同主宰世界的局面,并使他们在亚太地区获取最大的利益。②华盛顿体系的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战胜国之间存在矛盾,日本不满自己在中国特殊权益的丧失,它要突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扩大侵略,战争终将会爆发;其次,列强与被侵略的中国和中国人民之间存在矛盾,中国人民不断掀起反帝斗争的浪潮,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第8课《非战公约》

【课中思考】《洛迦诺公约》签订,谁成为最大的赢家?

提示德国是最大的赢家。它于公约签订后不久即加入国联,并获取了常任理事国的地位。德国不再以战后被制裁的战败国出镜,在政治上与西方大国平起平坐,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为德国重新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奠定了政治基础。在国家安全方面,德国也同样得到了法、意等国的保证。

【知识链接】提示欧洲走向统一的主要因素:一是战争给欧洲带来灾难,欧洲人民总结战争(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经验教训,要求统一,防止战争。二是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斗争中联合起来,共同维护欧洲利益。三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和相互交流的必然结果。

【解析与探究】他们对《洛迦诺公约》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他们只看到《洛迦诺公约》签订暂时有利于欧洲和平的一面,没有认识到其中隐含的危机。该公约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法德的紧张关系。《洛迦诺公约》也孕育着新的不稳定因素,它使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违约时单独制裁的权力,使法国的边界安全置于英国和意大利的空头保证之下,德国重新恢复了政治大国的地位,不久又取得了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国的地位。此后,《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的政治、军事条款也逐步被打破。

【自我测评】1.简述《非战公约》的主要内容。

提示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

2.评价《非战公约》的历史意义。

提示《非战公约》第一次正式宣布: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成为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但是,公约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没有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未能对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起到任何实际作用。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9课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课中思考】请回忆过去学过的知识,说一说法西斯一词的含义。提示法西斯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拉丁文“fasces”一词。早在古罗马时期,法西斯是国家高级官员的权力象征。它的标志是中间插着一个斧头、由红布条绑紧的束棒。官员出行之时,往往由侍从们举着束棒走在前面,以表示他有权把人处以鞭笞或死刑。墨索里尼用中间插着斧头的束棒作为法西斯党的党徽,声称这个标志体现了意大利人民的古代光荣,这意味着意大利打着恢复罗马帝国的辉煌的幌子,企图对外扩张。

【知识链接】提示希特勒上台后,立即将其种族主义理论付诸行动,被他称为“劣等民族”的犹太人遭到疯狂迫害。犹太人的一切公民权利及财产都被剥夺,多数犹太人被关入集中营。在纳粹统治期间,约有600万犹太人惨遭杀害。

【阅读与思考】在上面这几段话中,基辛格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的打破归结于希特勒个人,并认为希特勒之所以能够崛起,不是因为他的思想,而是由于其“煽动人心的鬼才”。你同意基辛格的这种分析吗?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因为:夸大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或夸大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一战后形成的和平秩序只是暂时的,因为它包含了各种矛盾,特别是战败国与战胜国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危机的爆发加速了矛盾的激化。一战后的德国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军国主义和专制主义气氛浓厚,民族主义情绪日益极端化,这是法西斯运动兴起的重要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中,德国受到的打击最为沉重,希特勒和纳粹党乘机大肆活动,通过蛊惑人心的宣传,获得了广泛的支持,法西斯运动迅速发展。希特勒的个人因素只是重要因素之一。

【自我测评】1、法西斯在德国和日本兴起以及能够取得政权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德国、日本封建残余严重,民主基础薄弱,军国主义、专制主义气氛浓厚;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存在着力图摆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束缚的势力。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统治阶级支持法西斯上台以维护其利益。一战后法西斯势力兴起,德国建立了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日本在一战后也兴起了以军部为主的法西斯运动。法西斯运动还蛊惑人心地提出一些限制资本家和地主、保护中下层劳动者的口号,以笼络普通群众。

2.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提示1933年希特勒上台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的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10课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课中思考】1.概括一下什么是绥靖政策。

提示绥靖政策是一种通过在某些可能导致战争的事务上做出妥协或让步来讨好某个咄咄逼人的竞争对手的外交政策。这个词一般用于贬义,指的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德、意、日侵略者姑息、纵容的外交政策,其实质是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不惜牺牲他国的领土主权去满足侵略者的欲望。其结果是满足不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反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提示(1)这一条约签订的背景是:欧洲局势日趋紧张,战火可能向东蔓延;《慕尼黑协定》签订后,苏联时刻警惕出现新的“慕尼黑阴谋”;英、法、苏谈判陷入僵局,德国竭力拉拢苏联。(2)苏联签订这一条约的目的:维护自身安全。德国的目的:避免两线作战。(3)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杜绝了英、法、德结成反苏同盟的任何可能,使苏联不致首先与德单独作战,并赢得了一段备战时间。但条约的签订也使德国得以按既定计划发动对波兰的进攻,并避免了两线作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全面爆发。根据条约的《秘密附属议定书》,苏联同法西斯德国划分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宰割弱小国家,玷污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尤其错误和可耻的。

【阅读与思考】阅读下面有关该协定的材料,分析《反共产国际协定》与德、日的侵略扩张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德、日的这一策略取得了成功。

提示德、日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结盟,主要是由于时机尚不成熟,法西斯国家不愿意过早刺激英、法、美等国,又感到苏联和共产国际是它们进行侵略的巨大障碍,这样,“反共”就成了它们结盟的最好招牌。这一策略之所以会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英、法等国没有认清德、日的根本企图,采取了祸水东引的策略,纵容法西斯侵略,最后养虎遗患。

【解析与探究】阅读材料一、二、三,分析英、法对法西斯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牺牲局部利益,维护和平;反对共产主义,防止本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

阅读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慕尼黑协定》的签署有什么后果。

提示《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削弱了英、法的战略地位,给希特勒的进攻创造了条件;德国随即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大大增强了经济、军事力量。

【自我测评】1.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局部战争发展到全面战争的经过。

提示20世纪30年代,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进行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法西斯国家对外侵略扩张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法西斯国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国民经济军事化提供了物质保证;法西斯国家结盟;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德国等采取突袭的“闪电战”等。

3.西方民主国家的绥靖政策有哪些表现?

提示意埃战争中没有对意大利进行石油禁运;对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的“中立法案”有利于德意法西斯国家;慕尼黑阴谋;“奇怪战争”等。

第11课战争的扩大和转折

【阅读与思考】1.丘吉尔所说的“眼前展现的情景”指的是什么?曾经作为“反共战士”的丘吉尔为何把俄国的危难当做自己的危难并开始援助苏联?应该怎样评价他的这种转变?

提示“眼前展现的情景”指苏德战争爆发。当时法西斯侵略与反法西斯侵略成为世界主要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暂时成为次要矛盾。以丘吉尔的态度为代表的这种转变,促进了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联合,使反法西斯力量由分散走向联合,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二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应该肯定丘吉尔的这一转变。

2.思考美国为什么最终参加对法西斯作战。

提示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严重损害了美国利益,珍珠港事件打破了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与探究】1.概括说明材料一反映出的同盟国家和轴心国家的实力对比情况。

提示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后,同盟国的力量大为增强,从根本上扭转了国际力量对比的不利地位。2.材料二的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这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什么作用?

提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结成反法西斯联盟。反法西斯联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

3.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试说明反法西斯战争的进步性是什么。

提示捍卫人类的和平、民主与自由。

【自我测评】1.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转折的几个标志是什么?

提示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如何逐步建立的?

提示法西斯在全世界肆无忌惮的侵略和扩张给世界带来了灾难。严峻的形势迫使反法西斯的力量逐渐从分散走向联合。罗斯福总统于1941年3月敦促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授权总统以租借方式向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提供各种军事援助,美国实际上与英国结盟。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与罗斯福表示支持苏联抗击德国,共同打败法西斯。罗斯福与丘吉尔于1941年8月在大西洋的一艘军舰上会晤,联合发表了《大西洋宪章》,宣布不承认法西斯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表达了摧毁法西斯暴政和恢复世界秩序的坚强决心。苏联表示支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苏、英、中等26国于1942年1月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决心共同对法西斯作战。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

第1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课中思考】1、有人认为反法西斯战争是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战开始的,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点是九一八事变。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提示同意。因为日本法西斯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敌人,发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争夺亚洲霸权、走向世界战争的起点。因此可以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胡锦涛)。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大战在亚洲的爆发,德军突袭波兰标志着大战的全面爆发。

2.为什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反法西斯战争?

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样是由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引起的,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是建立以极端民族主义为纲领的、反社会主义反民主主义的专制政权,为了侵略扩张和争霸世界而开始的对外战争,这是对全人类的威胁。中国人民早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就在孤立无援的艰难境地中抗击日本法西斯。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美、英等国逐渐放弃了绥靖政策,日渐坚决地反对法西斯的独裁统治与侵略扩张,反法西斯各国结成了联盟,团结合作、共同对敌,最终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因此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反法西斯战争。

【知识链接】提示1939年8月,爱因斯坦致函美国总统罗斯福,促请进行原子弹的研究,以便赶在纳粹德国之前制造出原子弹。由于整个工程的领导机构设在纽约的曼哈顿,故取名为“曼哈顿计划”。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但也造成了无辜平民的巨大伤亡。

【阅读与思考】阅读下面两段话,思考其他国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是怎样的,并指出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如何。

提示美、英、苏三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起了重要作用,但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也是不可忽视的。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解析与探究】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对法西斯侵略的认识有什么不同。

提示材料一纵容法西斯侵略,材料二主张根除法西斯主义。

2.回顾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思考材料三所说的“历史启迪”都有哪些。

提示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在战争爆发前,少数国家推行绥靖政策,对法西斯侵略姑息纵容,出卖盟国和小国的独立、领土和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助长了德意日法西斯的霸权野心,未能阻止法西斯国家的局部战争演变为全面侵略战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集团的重要保证。

【自我测评】1.反法西斯联盟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集团的重要保证。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后,盟国在政治上互相协调,经济上互相支援,军事上互相配合,对迅速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这表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是打击共同敌人的有力武器,是战胜德意日轴心国集团的重要保证。

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人类的胜利,是民主战胜专制的胜利,是正义战胜邪恶的胜利。战后人类的理性进一步得到张扬,民主、人权与和平的思想深入人心。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英、法受到了严重削弱,西欧衰落,美、苏崛起。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殖民体系彻底瓦解。二战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兴起。二战的胜利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使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第13课模拟审判法西斯战犯

1、创举意义

纽伦堡审判、东京审判是正义和公正的审判,是人类历史第一次公开给予侵略战争的策划者、组织者、执行者以应有的法律制裁,这一创举对于制止侵略战争、保卫正义力量、倡导世界和平、促进使用战争以外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历史意义。

2、为什么要模拟审判战犯

(1)、揭示法西斯反人类的罪行,防止大战悲剧重演

(2)批判日本右翼势力为侵略战争翻案。

3、石原莞尔的世界最终战争论”战争理论是一种什么理论? 提示:是日本企图以武力吞并中国东北,接着整个中国、亚洲,最后称霸世界的狂妄的侵略扩张理论。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4课“冷战”的缘起

【课中思考】分析一下,雅尔塔体制哪些内容反映了这一两重性?

提示一方面,雅尔塔体制中关于彻底消灭法西斯势力和肃清其影响、承认殖民地的独立、建立联合国等规定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安全的渴望,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另一方面,雅尔塔体制确认西欧为美国及英国的势力范围,承认美国对中国、日本的控制以及在亚太的利益,同意英国、法国继续保持在该地区的殖民地,承认苏联在中国的特殊利益,这些规定无视弱小国家的主权,是对弱小国家权益的剥夺,因而是大国外交、强权政治的体现。

【阅读与思考】丘吉尔对苏联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变化:从反对俄国十月革命到声援苏联抗击德国法西斯再到担心苏联势力在欧洲渗透。说明的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往往会根据国家利益的需要调整国家政策,但其根本立场不会发生变化。【自我测评】比较雅尔塔体制与凡尔赛—华盛顿体制。

提示(1)相同点:①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②都是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体系;③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都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④都随着主要国家力量的消长而走向瓦解。项目凡尔赛—华盛顿体制雅尔塔体制出现背景一战后,世界人民急切盼望和平;列强角逐世界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战后期,在战争局势日益明朗的情况下,苏、美、英三大国通过召开会议,安排战后的世界秩序

(2)不同点:内容重新划分战败国的疆界;对战败国进行军备限制;规定战败国应进行赔款;以委

任统治方式重新瓜分战败国的殖民地;相互尊重在太平洋区域内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限制海军军备;在中国问题上重新确认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处置战败国,以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重新确定战后欧亚的政治版图,重新划定法西斯战败国及其被占领地区的疆界;对德、意、日的殖民地及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建立联合国,作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成立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联合国实质英、法占主导,宰割战败国,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基础上形成的帝国主义重新分割世界的国际关系体系美苏在实力均衡基础上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形成的以美苏为两极的国际关系格局。

第15课“冷战”的形成

【课中思考】1.你怎样理解“不迟也不早”?

提示“不迟也不早”是指乔治·凯南自认为提出遏制理论的时机正好。此前,美国与苏联之间是合作关系,且反苏言论在美国国内还没有太大市场,遏制理论的提出不符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必然遭到失败;而此后,美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已经转向对抗,反苏舆论甚嚣尘上,遏制理论的提出则已过时。乔治·凯南提出该理论的时候,恰逢美国与苏联的关系由合作转为对抗的关键时机,理论的提出满足了美国政府的要求,所以说是“不迟也不早”。

2.“冷战”和一般的对峙以及“热战”有什么不同?你怎样理解杜鲁门主义是美国的“冷战”宣言?提示(1)“冷战”与一般的对峙不同的是,“冷战”所参与的国家多,规模大,表现方式丰富,而且一般的对峙并未像“冷战”那样形成极端仇视的氛围和极度紧张的局势。“冷战”与“热战”的不同之处在于双方是否直接发动战争。(2)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的一大转变,美国对苏联由战时的同盟合作关系转为全面遏制和对抗,并积极推行霸权政策,挑起“冷战”,因此杜鲁门主义是美国的“冷战”宣言。

3、有人说,马歇尔计划是以复兴欧洲为名,行控制西欧之实。你认为呢?

提示这句话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实质。马歇尔计划绝不是一项单纯的经济援助计划,它实质上是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阵营,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因此,它实质上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你怎样理解杜鲁门所说的“杜鲁门主义的意识形态——军事承诺与马歇尔计划的经济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

提示杜鲁门的话揭示了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之间的内在联系。杜鲁门主义规定了马歇尔计划的基本原则:美国通过经济援助来推行外交政策,用经济手段施加政治影响和压力。马歇尔计划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美国把西欧纳入了对抗苏联的轨道,正式形成了以它为首的西方集团。

【知识链接】提示“冷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同时随着“冷战”的进行,亚洲也逐渐成为“冷战”的战场之一。“冷战”爆发后,美国企图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的桥头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结束日本的被占领状态和战败国地位,与日本结成军事同盟。同时,美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签订军事同盟条约,在亚洲构筑起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包围圈。

【阅读与思考】1.①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什么?②结合这句话分析战后国际形势的转变。提示①两个战争分别指“二战”、“冷战”。②二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胜利,美苏战时的合作基础消失,双方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美苏处于“冷战”前夕。2、这句话表明了苏联领导人在“二战”后初期的什么想法?这对当时的国际形势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想法:保住二战中的既得利益,希望西方国家承认自己的势力范围。影响:导致美苏全球战略矛盾对立,成为“冷战”出现的重要原因。

【解析与探究】1.美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提示从推行孤立主义到参加二战反对法西斯,再到与西欧国家结盟对付苏联。

2.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提示因为美国遭到了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二战后美苏由盟友关系发展到敌对关系。

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已经是和平时期,为什么美国还在强调结成“军事同盟”?提示因与苏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全球战略矛盾对立,出于美苏“冷战”的需要,美国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对付苏联。

【自我测评】1.导致美、苏之间形成“冷战”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原因:战后美苏双方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方面的对立和全球性战略方面的矛盾日益尖锐,而且美苏都是实力超群的国家,互相忌惮。

2.美、苏“冷战”局面的特点是什么?提示特点:美苏控制部分国家,把世界一分为二,组建军事集团、进行经济封锁、外交对抗、军备竞赛、发动代理人战争以及相互攻击对方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的一切敌对行动,但竭力避免双方直接的战争。

3.名词解释:遏制政策“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互会北约华约提示(1)遏制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的一种对外战略。1946年2月22日,身为美国驻苏联代办的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回了一封长达8 000字的电文,对苏联的内部社会和对外政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必须把苏联看作政治上的敌手,采取强硬政策,这为遏制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向国会提出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苏联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遏制战略的正式形成。遏制战略是主张美国在战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和西方国家受到严重削弱的情况下,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特别是局部性的武装干涉和持续不断的政治“冷战”,遏制社会主义国家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加强对西欧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控制,为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创造条件。其对20世纪后半叶的世界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2)“铁幕”演说:1946年3月5日,应邀访美的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顿城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讲,宣称:“从波罗的海边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已经拉下了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这一演讲和所使用的“铁幕”一词,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政界一位最有身份的人对苏联进行的最公开、最大胆的指责。这也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开始“冷战”所发出的最初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长达40多年“冷战”的序幕。

(3)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指美国总统杜鲁门1947年国会咨文的主要思想。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以应付希腊、土耳其危机为由,在国会宣读一篇咨文,声称希腊遭到“共产党领导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一旦它作为独立国家“殒落”,不但将危及土耳其和整个中东地区,而且将给欧洲一些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他宣称:世界已分为“自由制度”和“极权政制”两个阵营,美国负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极权政制”和任何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危害着美国的安全”;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他要求国会拨4亿美元,向希、土提供援助,同时选派文职和军事人员前往增援。杜鲁门的这项政策声明即“杜鲁门主义”。杜鲁门的咨文远不止是援助希、土的这项具体的政策声明,而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子,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也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战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

(4)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故名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它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

(5)经互会:经济互助委员会的简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苏联为首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经济合作组织。简称经互会。

(6)北约: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和意大利等12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7)华约: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简称华约组织或华约),是195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签署《华沙条约》,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

【阅读与思考】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

有道理。两强相争,世界不得安宁。两个超级大国拥有原子弹,必定会使核军备竞赛升级;而核军备竞赛的升级,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一旦发生核战争,就不存在最后的胜利者。【自我测评】用历史事实说明20世纪50、6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

提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关系出现了一些“和解”迹象。美苏领导人1959年戴维营会谈就说明了这一点。然而,“和解”只是表面的,美苏对世界霸权的争夺愈演愈烈,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1958年第二次柏林危机和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最有力的证明。美苏争霸的突出手段是核军备竞赛,争夺范围遍布世界,重点在欧洲。在这一阶段,呈现出美攻苏守的特点。

第17课缓和与对抗的交替

【课中思考】东欧为什么会在1989年发生如此剧烈的政治动荡?试着从历史的角度总结一下原因。提示由于东欧各国在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过程中,就得到苏联的强有力的援助,所以在“二战”后的国内建设方面深受苏联的影响。特别是随着美苏争霸的日趋激烈,苏联共产党对东欧各国加强了控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东欧各国,使它们在内政外交上与苏联保持一致。政治、经济上,东欧各国都是按照苏联的模式运行,脱离了本国的具体国情,所以,20世纪80年代,美苏缓和、苏联放松对东欧的控制,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东欧政治局势一发不可收,发生剧烈动荡。【知识链接】提示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局势混乱,苏联公布了《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意味着统一的苏联将变成一个松散的邦联。此事件的实质是苏联一些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企图防止苏联解体和国家政权性质发生变化而发动的政变,最终以失败结束,但事件加速了苏共失去权力和苏联解体的进程,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

【阅读与思考】基辛格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国际形势的哪些变化?这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有怎样的影响?提示基辛格的这段话反映出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格局发生很大变化,出现多极化趋势,反对霸权主义的呼声日益增强,依靠两大阵营进行对抗已不可能。同时,苏联在争霸中逐渐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美国,开始采取积极进攻战略。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1969年“尼克松主义”的提出,表明美国打算收缩在海外的力量,对苏推行“缓和”战略。

【自我测评】1.简述70、80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提示(1)70年代。背景:国际格局的变化,多极化趋势出现;长期争霸使美、苏双方都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阻碍了经济发展;美国因侵越战争而导致国内经济陷入困境,霸主地位开始动摇;苏联缩小了同美国的差距。过程:尼克松访苏;柏林问题协定的签署;欧安会的召开,签署《赫尔辛基宣言》。(2)80年代。背景:长期的争霸和军备竞赛,严重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对美国经济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入侵阿富汗给苏联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面对美国攻势,苏联力不从心;国际形势变化等。过程:戈尔巴乔夫提出“新思维”;美、苏领导人频繁会晤;《消除中程导弹条约》签署。2.总结20世纪70、8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

提示(1)70年代:苏联处于进攻态势,美国处于防守态势,争霸优势在苏联方面,双方由缓和走向对抗。(2)80年代:苏联处于守势,美国处于攻势,争霸优势在美国方面,双方由对抗趋向缓和。

第18课“冷战”中的“热战”

【阅读与思考】

提示美国在欧洲实行“冷战”的同时,在亚洲先后进行了两场局部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是“冷战”的产物,是“冷战”中的“热战”。

【自我测评】1.概括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的异同点。提示(1)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在“冷

战”的背景下爆发的局部战争;②原因相同,都与“冷战”后的分裂状况有关,都是社会主义阵营对抗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③结果相同,最后都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美国在这两场战争中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④这两场战争都给作为主战场的这两个国家造成了很大的灾难,使它们满目疮痍,都面临着很艰巨的战后重建任务。(2)不同点:①美方的侵略方式不同,朝鲜战争中美国是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进行侵略的;越南战争中美国则是直接侵略;②中国的援助方式不同,朝鲜战争中中国是直接派兵作战;越南战争中中国则是给与大量的物资及技术援助为主;③战争的直接后果不同,朝鲜战争的结果是双方继续以“三八线”为分界线,恢复到朝鲜战争前的状态;越南战争的结果则是美军撤出越南,越南最终得到统一。

2.以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为例,分析局部战争与“冷战”格局的关系。

提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是“冷战”的产物,都是美国为了在全球遏制共产主义势力而进行的侵略战争。如朝鲜战争是由于朝鲜半岛在二战后被人为地分为两部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试图统一朝鲜半岛,美国为了加以阻止而出兵进行干涉,因而爆发战争。越南战争则是美国为了扶植在南越的傀儡政府,阻止越南民主共和国统一越南而爆发的。因此局部战争都是“冷战”格局的产物,都是美国为了在全球遏制共产主义而采取的行动。

第19课中东战争

【解析与探究】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原因是什么?结合以上材料,作出简要归纳。提示中东地区长期动荡的原因是大国对这一地区控制的结果,尤其是受美苏两极对抗的影响,再就是阿以之间相互缺乏足够的理解和信任。

【自我测评】中东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中东地区问题复杂,其解决难度较大。首先是历史遗留问题太多,有长期的民族矛盾、宗教对立、领土和文化历史遗迹的归属纠纷等;其次是现实因素,分治没有解决巴勒斯坦建国等问题,国际力量的介入,大国分别支持一方;新近出现的地区恐怖主义更增添了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难度和变数。解决中东问题的艰难性: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长期的民族仇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各自内部复杂的权力斗争、美国仍然在推行全球霸权政策以及对同一块领土都拥有排他性的主权,通过战争和政府行为造成的部分领土主权和实际占有者的分离的既成事实等等。

第20课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局部战争

【自我测评】1、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经说,英国撤离时玩弄的分治伎俩,是南亚次大陆令人苦恼的争端的根源。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这句话指出了英国殖民者分而治之的政策对南亚次大陆的紧张局势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这是很有见地的。由于印度原来是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随着殖民主义的崩溃,英国殖民者不得不撤离印度;但一方面,英国不愿看到印度的强大,为自己增加新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为了保留自己在印度的特殊权益,英国不断挑动印度境内的宗教矛盾,使印度处于混乱和分裂状态,以便于自己的插手。这种政策使英国在一段时间内在印度保持了仲裁者的地位,但加剧了南亚次大陆的动荡局势。

2.以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为例,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提示(1)原因:①领土争端,这往往是最主要的原因;②民族矛盾,这主要出现在以某个民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的国家;③宗教矛盾,这出现在那些排他性非常严重的宗教和教派之间;④国家领导人的霸权政策;⑤国际势力的干预。(2)教训:这两次战争给战争双方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因此,任何争端应该首先并尽量坚持诉诸和平的谈判与协商,而不应轻易发动战争。

第21课高科技下的局部战争

【解析与探究】阅读以上材料,讨论伊拉克战争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提示美国悍然发动伊拉克战争,冲击国际法体系,不仅使世界和平和联合国的权威受到了巨大威胁,而且导致伊美矛盾的加剧和美欧关系的恶化。但我们也应看到,美国在伊拉克的胜利,使其进

一步控制了中东的石油资源,加强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自我测评】以海湾战争为例,分析高科技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提示(1)特点:海湾战争是一场高水平的高科技战争,是一场主要使用高科技武器装备和与之相适应的作战方法而进行的现代化战争。这场战争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样式,对二战以来形成的传统战争观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它具有如下基本特点:一是空中力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海湾战争开创了以空中力量为主体赢得战争的先例,表明战略空袭和反空袭是未来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有时甚至是惟一的战争样式(如同科索沃战争一样);二是电子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核心,对战争进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电磁优势将成为现代战场双方激烈争夺的制高点;三是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高度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四是高技术武器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使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海湾战争不仅是“冷战”时期向“冷战”后时期的转折点,也是机械化战争时代向信息化战争时代的重大转折点。(2)影响:海湾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其干预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也助长了其独霸世界的野心;海湾战争打破了世界格局,这场战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终结,客观上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海湾战争还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国家安全的加倍关注,加剧了一些地区的军备竞赛。

第22课联合国

【课中思考】联合国的这四项宗旨之间有什么关系?与国联相比,增加了哪些内容?

提示关系:第一条是最终目的,后三项内容全为实现第一条宗旨而设。内容:联合国的宗旨中加入了对人权、社会与经济问题的相关条款。

【阅读与思考】联合国秘书长人选之争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一定程度上说,联合国是大国之间国家利益的体现。大国尤其是美国在联合国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在联合国机制中起着垄断决策的作用。

【自我测评】1.概括联合国发展的几个阶段。提示20世纪40~60年代为世界和平作出过一些贡献,如《世界人权宣言》的通过,但一度受制于美国,成为美苏推行强权政治的工具;70年代逐渐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同西方大国斗争的政治舞台;70~90年代逐渐摆脱少数国家操纵的局面,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冲突、促进裁军和军备控制、加速经济的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90年代末以来,面临着新的挑战。

2.简述联合国在维持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提示多年来,联合国为维护世界和平进行了一系列努力。安理会通过决议、调解斡旋等方式,避免冲突或阻止冲突扩大;将裁军和军备控制作为联合国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冲突地区进行有效的维和行动。

第23课反战和平运动

【阅读与思考】翻译并体会歌词大意,思考这首歌为人们喜爱的原因。

提示歌词大意:人人都在谈论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但我们这里想说的是:只是给和平一个机会。原因:核武器的巨大破坏力,使人类的文明面临毁灭的危险,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浩劫的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局部战争依然存在,给交战双方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迟缓和人民的苦难。在这种情况下,战后和平运动迅速兴起,反战歌曲为人们所喜爱。

【自我测评】1.简述反战和平运动的主要活动。

提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反战和平运动,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和《罗素—爱因斯坦宣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反战运动;20世纪80年代欧洲和平运动的高涨,联合国大会于1985年通过了《国际和平年宣言》,宣布1986年为“国际和平年”。

2、简析战后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提示原因: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浩劫的世界人民渴望和平,反对战争;核武器巨大的破坏力;美苏“冷战”的威胁;局部战争依然存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共产党人的号召和组织。

特点:(1)在内容上,更多的是以反核运动为中心,声势浩大,遍及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具有真

正的全球性;组织上,反战和平运动越来越成为有组织的运动,逐渐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运动。(2)在和平主义旗帜下超越意识形态的合作。(3)世界人民和平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当今某些国家中存在的军国主义及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4)世界人民的和平运动越出了单纯的反战、反核运动的范围,与世界上的其他社会运动,如生态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反对种族歧视等交织在一起。

意义:对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对世界局势发展的影响: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对制止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对限制军备竞赛,对裁军进程起到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各国政府及朝野政党的政策制定。(2)思想方面的影响:反战和平运动教育和动员广大民众,使和平的思想逐渐普及,有助于提高对侵略战争的警惕,为世界持久和平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24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阅读与思考】(1)“南方”指发展中国家,“北方”指发达国家。而“东方”和“西方”的划分基于“冷战”时期的国际形势,“西方”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东方”指社会主义阵营。(2)在“冷战”结束前,东西问题突出,矛盾尖锐。随着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东西矛盾的地位相对下降,南北问题突出起来。维护和平的力量在发展,制止战争的力量在上升,因此“在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很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而与此同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将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作为首要任务,所以,在1985年,邓小平做出以上讲话,对当今世界形势作出高度概括。邓小平在深刻洞察世界格局变化的基础上抓住世界的主要矛盾,改变了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准确地提出了当今时代主题并精辟地将之概括为“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

【自我测评】1.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两大时代主题,实际上是整个世界历史形势和各种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结果。时代主题转变的两个主要原因是: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从而使得世界总体和平成为现实;广大亚非拉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致力于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力,使得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具体说来,引发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有:(1)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深刻地教育了各国人民。越来越多的人们把实现和平、避免再次爆发世界大战作为自己的向往和追求,而许多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国家都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大大壮大了和平力量。(2)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政策调整发生了重要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国家宏观干预,使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3)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社会财富迅速增加、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而且出现了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跨国公司。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的局面逐渐形成,这也有利于世界范围内的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总趋势的加强。

2、和平与发展的辨证关系

思考:为什么新时代的主题将“和平”与“发展”紧紧捆绑在一起?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1、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1)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正例: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与世界局势的缓和

反例:中东战争对双方的影响;印巴战争对双方的影响;两伊战争对双方的影响。

(2)战争本身的巨大消耗和对生产力的严重破坏

2、发展是和平的保障

(1)经济的发展能促进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更为有效的制止战争;

举例: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2)世界经济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也是对战争的一个制约因素;

举例:亚太经合组织等多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经济区域化的发展,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经济集团纷纷涌现,这不仅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合作与互补,也便于协调各国经贸方面的矛盾,缓和各国关系,减少冲突与对抗。

(3)发展能缩小南北差距,解决贫困和难民问题,更好的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举例:国际社会对欠发达国家的援助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Unit1课后强化作业

人教新课标选修七Unit1课后强化作业 Name____________________ Score____________________ Ⅰ单词拼写(20分) 1.He supported that country's________(进入)into the European Common Market. 2.________(同伴的)workers helped me rush her to the hospital. 3.The teacher punished the________(吵闹的)children by making them stay after school. 4.When money falls in value, there is no________(鼓励)to save. 5.His________(无能)prevents him from holding a job. 6.I think I am rather o______. I enjoy working with others. 7.I wrote an excuse for my a________ from school. 8.Her a________ was to become a film star. 9.His temper's been changeable this week, so don't a______ him. 10.You are c________!You've knocked over my cup of coffee! 11.After g________,she became a teacher. 12.Last but not least, there is the question of a________ funding. 13.Most of the windows here are open o________. 14.There are four emergency e____ in the department store. 15.The real d________ of a man lies in what he is, not in what he has. 16.There is very little________(利润)in selling newspapers at present. 17.I will do some voluntary work for our________(社区)this summer. 18.On the long journey, he proved himself to be an amusing________(同伴). 19.We________(祝贺)him on his birthday together last night. 20.I hope the arrangements meet with your______(赞成). Ⅱ单项选择(30分) 1.When they moved to Australia, the children ____________ the change very quickly. A. adapted for B. adapted themselves to C. adjusted D. adjusted for 2. In the end, the director _________ the last part of the play. A. was cut off B. was cut out C. cut up D. cut out 3. The President __________ the Chinese Primer Yang in the White House yesterday. A. meets with B. met with C. talked D. spoke 4. ________, they had a wonderful time at Tom’s birthday party. A. All in all B. In general C. Generally speaking D. All of the above 5. She is _______ you could ever meet. A. as a gentle girl as B. as gently a girl as C. a girl as gentle D. as gentle a girl as 6.You can come here to ask me___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生物选修三高考试题汇总

1. 20XX年宁夏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现有A和B两个肉牛品种,A品种牛的细胞组成可表示为A细胞核、A细胞质,B品种牛则为B细胞核、B细胞质。 (1)如果要获得一头克隆牛,使其细胞由A细胞核和B细胞质组成,基本步骤是,从A 品种牛体内取出体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然后再从培养细胞中取出_______注入B品种牛的 _________卵母细胞,经过某处刺激和培养后,可形成胚胎,该胚胎被称为_______,将该胚胎移入代孕母牛的_______中,通过培育可达到目的。 (2)一般来说,要想大量获得这种克隆牛比较难,原因之一是卵母细胞的数量______,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用______激素处理B品种母牛。 (3)克隆牛的产生说明_____具有全能性。克隆牛的性状主要表现____品种牛的特征。由A、B两品种杂交得到的牛与克隆牛相比,杂交牛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来自______个亲本,细胞质来自______性亲本,克隆牛和杂交牛的遗传物质组成______(相同,不同)。 【答案】(1)细胞核去核重组胚胎子宫(2)不足促性腺(3)动物体细胞核 A 两雌不同 2008宁夏试题.[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回答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问题: (1)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贴壁细胞分裂长到细胞表面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此时,瓶壁上形成的细胞层数是。要使贴壁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酶处理,可用的酶是。 (2)随首细胞传代次数的增多,绝大部分细胞分裂停止,进而出现的现象;但极少数细胞可以连续增殖,其中有些细胞会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面变成细胞,该种细胞的黏着性,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糖蛋白)的量。 (3)现用某种大分子染料,对细胞进行染色时,观察到死细胞被污色,而活细胞不染色,原因是。 (4) 检查某种毒物是否能改变细胞染一的数目,最好选用细胞分裂到期的细胞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5)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条件下保存细胞。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细胞中的活性降低,细胞的速率降低。 (6)给患者移植经细胞培养形成的皮肤组织后,发生了排斥现象,这是因为机体把移植的皮肤组织当作进行攻击。 答案:(1)相互接触接触抑制单层(或一层)胰蛋白酶 (2)衰老甚至死亡不死性降低减少(每空分,共分) (3)由于活细胞的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大分子染料不能进入活细胞内,故活细胞不能着色(或由于死细胞的膜丧失了选择透过性,大分子染料能够进入死细胞内而着色)(分)(4)中(分) (5)冷冻(或超低温、液氮)酶新陈代谢(6)抗原

高中生物选修1课本答案汇总

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果酒的制作是否成功 发酵后取样,通过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此外,还可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实验结果不理想,请学生分析失败原因,然后重新制作。 二、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 首先通过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进行初步鉴定,再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此外,还可以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酵液中是否有醋酸菌,并统计其数量作进一步鉴定。 三、旁栏思考题 1.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提示: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 ℃?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 ℃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四、[资料]发酵装置的设计讨论题 请分析此装置中的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结合果酒、果醋的制作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使用这个发酵装置? 答: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CO2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其作用类似巴斯德的鹅颈瓶。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五、练习 2.提示:大规模生产时需要进行更为全面周详的考虑,如原料的来源与选择、菌种的培育与选择、发酵的设备、发酵条件的自动化控制,以及如何严格控制杂菌污染;等等。此外,无论是葡萄酒或葡萄醋,实验时所检测的发酵液,并非商品意义上的产品。在实际生产中还需沉淀过滤、灭菌装瓶等获得成品酒或醋。葡萄酒还需在一定设施和条件下(如橡木桶和地窖)进行后续发酵,以获得特定的风味和色泽。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 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二、腐乳质量的评价 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厚薄均匀、质地细腻、无杂质。

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专题全套课后答案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专题1基因工程 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一)思考与探究 1.限制酶在DNA的任何部位都能将DNA切开吗?以下是四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形成的DNA片段: (1) …CTGCA (2) …AC (3) GC… …G …TG CG… (4)…G (5) G… (6) …GC …CTTAA ACGTC……CG (7) GT… (8)AATTC… CA… G… 你是否能用DNA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 答: 2和7能连接形成…ACGT… …TGCA…; 4和8能连接形成…GAATTC… …CTTAAG…; 3和6能连接形成…GCGC… …CGCG…; 1和5能连接形成…CTGCAG… …GACGTC…。 2.联系你已有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细菌中限制酶不剪切细菌本身的DNA? 提示:迄今为止,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酶绝大部分都是从细菌或霉菌中提取出来的,它们各自可以识别和切断DNA上特定的碱基序列。细菌中限制酶之所以不切断自身DNA,是因为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机制,对于外源入侵的DNA可以降解掉。生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含有某种限制酶的细胞,其DNA分子中或者不具备这种限制酶的识别切割序列,或者通过甲基化酶将甲基转移到所识别序列的碱基上,使限制酶不能将其切开。这样,尽管细菌中含有某种限制酶也不会使自身的DNA被切断,并且可以防止外源DNA的入侵(本题不要求学生回答的完全,教师可参考教师用书中的提示,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指导。上述原则也应适用于其他章节中有关问题的回答。)。 3.天然的DNA分子可以直接用做基因工程载体吗?为什么?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课时作业):1.3

1.3 新提升·课时作业 Ⅰ.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It is wrong ________(make) fun of others. 2.He pretended ________(read) when his mother came in. 3.We don't know whether ________(accept) the invitation. 4.The man downstairs found it difficult ________(get) to sleep. 5.My ambition is ________(become) a lawyer. 6.The boy proved ________(be) an honest student. 7.They went there ________(visit) their teacher. 8.My grandmother woke up only ________(find) everybody gone. 9.He was too excited ________(say)a few words. 10.I am so sorry ________(hear) your mother is ill. 11.It took us three years ________(fulfil) the project. 12.The Browns have a comfortable house ________(live) in. 13.The room seems ________(clean) already. 14.Women and children were the first ________(get) into the lifeboats. 15.She invited me ________(have) dinner yesterday. 答案:1.to make 2.to be reading 3.to accept 4.to get 5.to become 6.to be7.to visit8.to find9.to say10.to hear11.to fulfil12.to live13.to have been cleaned14.to get15.to have Ⅱ.完成句子 1.老板让他们整天干活。 The boss made ________________. They were made ________________. 2.他只想出去玩。 He wants to do nothing but ________________. 3.除了吃这药,他什么都信。 He wants to believe anything but ______________. 4.我想让你和汤姆谈话。 I want ________________. 5.让他别关窗。 Tell him ________________. 6.他太激动了,说不出话来。 He is ________________. 7.我们知道她研究这问题有好几年了。 She is known ________________ on the problem for many years. 8.他好像正在吃什么东西。 He seems ________________ something. 答案:1.them work all day to work all day 2.play 3.to take medicine 4.to have you talk with Tom 5.not to close the window 6.too excited to say a word 7.to have researched8.to be eating Ⅲ.单句改错 1.She could do nothing but to cr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hat do you like to do besides swimm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ecause of his stupid fault, he had to resign the offi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he teacher has us to write a composition every wee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We might as well putting up here for tonigh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What the teacher said was easy to understand it.

高中生物选修三综合试题(原创带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综合试题(原创) 1.下列有关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从反应类型来看,限制性内切酶催化的是一种水解反应 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pH 的影响 C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双链DNA 中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D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 中出现的几率就越小 2.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对图中物质a 、b 、c 、d 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a 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而成的结构 B .要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可以用不同种b 切割a 和d C .c 连接双链间的A 和T ,使黏性末端处碱基互补配对 D .若要获得未知序列d ,可到基因文库中寻找 3.科学家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多能干细胞——“iPS 细胞”,人类“iPS 细胞”可以形成神经元等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以下有关“iPS 细胞”说法正确的是 ( ) A .“iPS 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 .“iPS 细胞”有细胞周期,它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一般不具细胞周期 C .“iPS 细胞”可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说明“iPS 细胞”在分裂时很容易发生突变 D .“iPS 细胞”分化成人体多种组织细胞,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于其他细胞的特定基因 4.下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有 ( ) 花粉――→①植株A ――→②植株B A .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B .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 基因型为aaBB 的可能性为1/4 C .过程①属于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此过程中必须使用一定量的植物激素 D .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5.下列关于生物工程及其安全性评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从输卵管冲取的卵子都需经过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 B .“三北防护林”松毛虫肆虐主要是由于违背了物种多样性的原理 C .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的进行生殖性克隆研究 D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旱、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 6.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 .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 .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 .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7.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 ) A .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民区、生态绿地等 B .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 C .采用浮床工艺等手段治理水污染 D .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禁止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源头 二非选择题 8.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烟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现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转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为了能把该抗病基因转入到棉花细胞中,常用的运载体是__________。 (2)要使运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__________进行切割。假如运载体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为,则能与该运载体连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端是( ) (3)切割完成后,采用__________将运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连接后得到的DNA 分子称为__________。 (4)再将连接得到的DNA 分子导入农杆菌,然后用该农杆菌去__________棉花细胞,利用植物细胞具有的__________性进行组织培养,从培养出的植株中__________出抗病的棉花。 (5)该抗病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 ) A .淀粉 B .脂类 C .蛋白质 D .核酸 (6)转基因棉花获得的__________是由该表达产物来体现的。

人教版生物选修三同步导学作业4 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Word版含解析

限时规范训练(四) 1.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应首先设计() A.基因的结构B.蛋白质的结构 C.氨基酸序列D.mRNA的结构 [答案] B [解析]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应该采用蛋白质工程,而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为: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因此,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应首先设计蛋白质的结构。2.目前科学家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制造出了蓝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等,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①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②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序列 ③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合成 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D.④②①③ [答案] B [解析]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功能出发→设计

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应基因的修饰、改造或人工合成→相应基因的表达。因此,采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制造出蓝色荧光蛋白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②蓝色荧光蛋白的功能分析和结构设计序列→①推测蓝色荧光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和基因的核苷酸序列→③蓝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合成→④表达出蓝色荧光蛋白。 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分子水平上的操作 B.基因工程就是改造基因的分子结构 C.蛋白质工程就是改造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D.基因工程能创造出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基因,蛋白质工程能创造出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蛋白质 [答案] A [解析]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蛋白质工程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能创造出自然界不存在的蛋白质。4.科学家为提高玉米中的赖氨酸含量,计划将天冬氨酸激酶的第352位苏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将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中104位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就可以使玉米叶片和种子中的游离赖氨酸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课后答案和提示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7(课时作业):5.1

5.1 新提升·课时作业 Ⅰ.单句语法填空 1.Walking alone in the dark, the boy whistled to keep ________ his courage. 2.Amy joined a painting group but didn't seem to fit ________,so she left. 3.He said he would recommend me ________ Mr. Li as his assistant but he didn't. 4.Look at your coat! It requires ________(wash). 5.It was ________ great comfort to see the boy come to himself after ________ two-hour operation. 6.You'd better substitute the washing machine repaired five times ________ a new one. 7.It took her a while to adjust to ________(live) alone after the divorce. 8.I don't think the color of your coat goes very well ________ your shoes. 9.The doctor has worked with patients of this kind for eight years, so he knows what ________(expect) in his job. 10.Not knowing much of the world yet, simple-minded teenagers are easily taken ________. 11.It is strongly recommended that a car ________(check) every year. 12.—It's the second time that I ________(be) to Shanghai. —What great changes! It's ten years since I ________(leave) it last time. 13.—How far apart do they live? —As ________ as I know, they live in the same neighbourhood. 14.Mary is ________(occupy) with a translation of a French novel. 15.Applicants must satisfy the ________(require) for admission to the university. 答案:1.up 2.in 3.to 4.washing/to be washed 5.a; a 6.for7.living8.with9.to expect 10.in11.(should) be checked12.have been13.far14.occupied15.requirements Ⅱ.完成句子 1.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有人建议) the project (should) not be started until all the preparations have been made. 2.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就我而言), you should come back after you finish your study abroad. 3.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这是第二次) he had talked with her face to face. 4.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我才是) your true friend. 5.Having grown in the countryside, my parents found it hard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适应城市生活). 6.I hardly know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efore you.(what) 在你面前,我几乎不知道该说什么。 7.Recently she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with her studies that she hasn't much time to take up the hobby.(occupy) 最近她一直忙于学业,以至于没有多少时间从事她的爱好。 8.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we slept deeply because we were so tired after the long journey.(as) 尽管晚上的空气很热,我们睡得还是很熟,因为长途跋涉后很累。 9.She came to the scene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moment) 她一听到这个消息就赶到了现场。 10.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he was a famous writer.(besides) 他除了是位学者之外,还是位有名的作家。 答案: 1.It is recommended that/Some people recommend that 2.As far as I am concerned 3.It was the second time that 4.It is I that/who am 5.to fit in with the city life 6.what to say7.has been so occupied8.Hot as the night air was9.the moment she heard the

高中生物选修三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练习题 及答案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生物人教版高中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综合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26小题,共5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正确选项 1.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一个DNA片段都是一个基因? B.每一个基因都控制着一定的性状 C.有多少基因就控制着多少遗传性状D.基因控制的性状都能在后代表现出来 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限制酶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B.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惟一的运载体 C.运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是: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有缺陷的细胞进行修复 3.不.属于质粒被选为基因运载体的理由是 A.能复制 B.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具有标记基因 D.它是环状DNA 4.依右图有关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显示桌面.scf A.切断a处的酶为限制核酸性内切酶 B.连接a处的酶为DNA连接酶 C.切断b处的酶为解旋酶 D.切断b处的为限制性内切酶 5.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 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错误 ..的是 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B.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细胞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 C.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 D.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相同的黏性未端进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6.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①制备重组DNA分子,②转化受体细胞,③筛选出获得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培养受体细胞并诱导目的基因的表达,④获取目的基因,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作业测试练习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ZHUAN TI ER | 专题2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课堂知能验收 对应学生用书P025 1.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理论上,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生物的全套基因,具有全能性 B.植物细胞虽然具有全能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表现出来C.植物体只有生长点细胞具有全能性,而其他部位细胞没有全能性 D.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而其他生物细胞一般不表现出全能性 答案 C 解析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也就是说,每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能表现出来,一般来说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较高,动物细胞的全能性较低,C错误。

2.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答案 D 解析种子萌发长成植株是由幼体到成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虽有细胞分化,但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仅仅是细胞分化的过程,没有形成完整的个体,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花粉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经历了细胞分化,体现的是花粉(生殖细胞)的全能性,没有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体现出体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3.植物组织培养依据的原理、方法步骤及诱导的植物激素分别是() ①细胞的全能性②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③根、芽④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⑤生长素和乙烯 ⑥愈伤组织⑦再分化⑧脱分化⑨植物体

生物选修3教材中的答案与提示

选修3教材中的答案与提示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一)思考与探究(P7) 1.限制酶在DNA的任何部位都能将DNA切开吗?以下是四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形成的DNA 片段:(略)你是否能用DNA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 答: 2和7;4和8 ;3和6;1 和 5; 2.联系你已有的知识,想一想,为什么细菌中限制酶不剪切细菌本身的DNA? 提示:迄今为止,基因工程中使用的限制酶绝大部分都是从细菌或霉菌中提取出来的,它们各自可以识别和切断DNA上特定的碱基序列。细菌中限制酶之所以不切断自身DNA,是因为微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机制,可以将外源入侵的DNA降解掉。生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含有某种限制酶的细胞,其DNA分子中或者不具备这种限制酶的识别切割序列,或者通过甲基化酶将甲基转移到所识别序列的碱基上,使限制酶不能将其切开。这样,尽管细菌中含有某种限制酶,也不会使自身的DNA被切断,并且可以防止外源DNA的入侵。 3.天然的DNA分子可以直接用做基因工程载体吗?为什么? 提示:基因工程中作为载体使用的DNA分子很多都是质粒,即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的一种可以自我复制、双链闭环的裸露DNA分子。是否任何质粒都可以作为基因工程载体使用呢?其实不然,作为基因工程使用的载体必需满足以下条件:(1)载体DNA必需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以便目的基因可以插入到载体上去。这些供目的基因插入的限制酶的切点,还必需是在质粒本身需要的基因片段之外,这样才不至于因目的基因的插入而失活。(2)载体DNA必需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或整合到受体染色体DNA上随染色体DNA的复制而同步复制。(3)载体DNA必需带有标记基因,以便重组后进行重组子的筛选。(4)载体DNA必需是安全的,不会对受体细胞有害,或不能进入到除受体细胞外的其他生物细胞中去。(5)载体DNA分子大小应适合,以便提取和在体外进行操作,太大就不便操作。实际上自然存在的质粒DNA分子并不完全具备上述条件,都要进行人工改造后才能用于基因工程操作。 4.网上查询:DNA连接酶有连接单链DNA的本领吗? 提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DNA连接酶都不具有连接单链DNA的能力,至于原因,现在还不清楚,也许将来会发现可以连接单链DNA的酶。 (二)寻根问底 1.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能推测出限制酶存在于原核生物中的作用是什么吗?(P4) 提示:原核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的入侵,但是,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防御机制,以防止外来病源物的侵害。限制酶就是细菌的一种防御性工具,当外源DNA侵入时,限制酶会将外源DNA切割掉,以保证自身的安全。所以,限制酶在原核生物中主要起到切割外源DNA、使之失效,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2.DNA连接酶与DNA聚会酶是一回事吗?为什么?(P6)答:不是一回事。基因工程中所用的连接酶有两种:一种是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得到的,称之为E·coli连接酶。另一种是从T4噬菌体中分离得到的,称之为T4连接酶。这两种连接酶催化反应基本相同,都是连接双链DNA的缺口,而不能连接单链DNA。DNA连接酶和DNA聚会酶都是形成磷酸二酯键(在相邻核苷酸的3位碳原子上的羟基与5位碳原子上所连磷酸基团的羟基之间形成),那么,二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1)DNA聚会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3′末端的羟基上,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不是在单个核苷酸与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2)DNA聚合酶是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将单个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而DNA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修七课时作业:Unit 4 Sharing Section Ⅱ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含答案)

4.2 新提升·课时作业 Ⅰ.单句语法填空 1. The man who was good at ________(operate) the precious machine, refused ________(operate) on his leg. 2.—You must obey every word of mine! —What ________ I don't? 3.It is often said that the joy of traveling is ________ in arriving at your destination ________ in the journey itself. 4.Lily usually does some ________(volunteer) work at a local hospital in her spare time for nothing. 5.If most breadwinners donate a day's pay ________ the Hope Project, then it will be hopeful. 6.It is nice to do something for someone else out of the blue and not to expect anything ________ return. 7.Many Chinese universities provide scholarships for students ________ need of financial aid. 8.Was it in the library ________ he often went to do some reading ________ he met the pretty girl? 9.There's a man at the reception desk who seems very angry and I think he means ________(make) trouble. 10.The scientist has been greatly successful in the experiment that he set ________ to do three years ago. 11.I think whoever makes ________(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mpany than the others should get the ________(high) income. 12.The board committee felt it a hard job ________(choose) from the candidates applying for the position as everyone of them was very excellent. 答案:1.operating; to be operated 2.if 3.not; but 4.voluntary 5.to 6.in 7.in 8.where; that 9.to make 10.out 11.greater; highest 12.to choose Ⅱ.完成句子 1.We all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为……干杯) the bride and the groom at the wedding.(toast的名词形式) 2.I'd rather ________ ________(挨饿) than eat what that mean person offered me.(go) 3.If yo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需要) anything, don't hesitate t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