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8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8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8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8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8年浙江省各市中考语文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8年杭州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长子墓志铭

[明]张岱

姚长子者,山阴王氏佣也。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至舟山放侬。”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①姚长子,筑土城自卫。困之数日,饥甚。我兵穴舟窒袽②以诱之。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③之,百三十人尽歼焉。乡人义姚长子,葬于钟堰之寿家岸。

无主后④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⑤,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⑥矣。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

醢⑦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旌义⑧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悲夫!【注】①脔(luán):切割成小块。②穴舟窒袽(rú):在船上凿洞用败絮塞住。袽:败絮。③蹙(cù)逼近。④主后:此处指继承人。⑤去一锸(chā):挖走一锹土。⑥几希:很少。⑦醢(hǎi):将人剁成肉酱的酷刑。⑧旌义:表彰(姚公的)义举。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山阴王氏佣也(被雇用的人)

B. 嘉靖间,倭寇绍兴(盗贼)

C. 乡人义姚长子(以……为义)

D. 纵为牛羊践踏之墟(听任)

17. 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18.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

②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

19. 基志铭是刻在墓碑上,叙述死者生平事迹并表达追思的铭文。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写这篇基志铭的用意。

【答案】

16. B 17. 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18. ①你们急速前往(化人坛)截断前桥,等到倭寇一过,就截断后桥,那么倭寇就可以抓住了。

②仓促之间,(姚长子)无暇顾及自身安危,却想着保全家乡父老。

19. 称颂姚长子牺牲自己保全家乡的壮举,弘扬其大义;感慨百姓对其墓的践踏,警示世人要保护好义士的遗存,世代铭记像姚长子那样的义士。

【解析】

16. 试题分析:B项加点词解释错误。“倭寇绍兴”一句中“寇”为动词,意为“侵犯”。

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此题要注意把几个不同的意思划开。注意标志性的虚词“矣”。断句题主要考查两点,一是语感,二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句主要从理解的角度去判断。

18. 试题分析:(1)注意“辈”表复数,“若辈”指“你们”,“即往”后省略“化人坛”,翻译时注意省略部分要加上,“俟”翻译成“等到”。(2)这里“仓卒”指“仓促”,“救死不暇”前省略主语“姚长子”,翻译时注意加上,另外“全”指“保全”,“朵梓”指“父老乡亲”。翻译时,注意句子的连贯性。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9. 试题分析:分析作者写这篇基志铭的用意。在《姚长子墓志铭》中,作者为姚长子这位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计歼倭寇百三十人,解救全乡百姓于劫难的佣仆树碑立传,赞颂其风节功绩:“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朵梓之乡。”焉知作者树碑立传的目的,是借姚长子这位典型人物,赞颂抗倭义烈,赞颂抗清英雄。其中所蕴涵的爱国之情,是显而易见的。

译文:(姚长子,是在山阴王氏帮佣的人)

嘉靖间,倭寇绍兴,由诸暨掩至鉴湖铺。(寇为动词,译为侵犯;掩为乘人不备的意思,偷偷地)

译文:(嘉靖年间,倭寇侵犯绍兴,从诸暨偷偷潜至鉴湖铺)

长子方踞稻床打稻,见倭至,持稻叉与斗。

(姚长子正踞坐在稻床打稻,见倭寇来到,持稻叉与他们搏斗)

被擒,以藤贯其肩,嘱长子曰:“引之舟山放侬”。

姚长子被擒,被用藤穿过他的肩(即穿过琵琶骨),(倭寇)叮嘱姚长子说,“带我们到舟山就放你”

长子误以为吴氏之州山也。

姚长子误以为他们说的是吴氏的州山。

道柯山,逾柯岭,至化人坛。(道为动词,取道的意思)

取道柯山,翻越柯岭,来到化人坛。

自计曰:“化人坛四面皆水,断前后两桥,则死地矣,盍诱倭入?”

自己谋划说:“化人坛四面都是水,断前后的两桥,那么(它)就是死地了,何不诱倭寇进入?”

乃私语乡人曰:“吾诱贼入化人坛矣,若辈亟往断前桥,俟倭过,即断后桥,则倭可擒矣。”(古文中盗贼意义与现代文相反,盗是小偷,贼才是强盗)

于是悄悄地告诉乡里人说:我引诱强盗到化人坛了,你们这些人赶快去那里断掉前面的桥,等倭寇一过,就切断后面的桥,那么就可擒到(贼)了。

及抵化人坛,前后桥断,倭不得去,乃寸脔姚长子,筑土城自卫。

等到倭寇抵达化人坛,前后的桥都被切断,倭冠没有办法离开,于是把姚长子一寸寸切成肉齑,筑起土城自卫。

困之数日,饥甚。我兵穴舟窒袽以诱之。(穴,即在船上打洞,窒,即塞上东西,此处为塞上旧棉袄,均为动词)

(当地人)围困他们好几天,(倭寇)饿极了。我们的士兵在(河边的)船上打洞,并在洞中塞入旧棉袄来引诱他们。

倭夜窃舟为走计,至中流,掣所窒舟沉,四合蹙之,百三十人尽歼焉。(掣为拉的意思)倭寇深夜偷船计划逃走,(船)行到河当中,(乡兵)拉走所塞在船里的(棉袄)让船沉没,四面合围夹击他们,130人全部被歼灭在那里。

乡人义姚长子,裹其所磔肉齑,葬于钟堰之寿家岸。(义为意动用法,认为……义的意义)

乡人为姚长子义举所感动,包裹他被所砍碎的肉齑,葬在钟堰的寿家岸。

无主后者,纵为牛羊践踏之墟,邻农且日去一锸,其不为田塍道路者几希矣。(无主后,即墓主没有后代祭祠的,“希”通“稀”)

(姚长子墓)没有后人祭祀的墓,沦为牛羊践踏的废墟,旁边的农民并且每天用锸(一点点地)蚕食它,恐怕它不沦为田埂道路的情况是很少了。(意即迟早会沦为田埂道路)余为立石清界,因作铭曰:

我为它立石碑划定墓的边界,并作铭文说:

醢一人,醢百三十人,功不足以齿。

(自己)一个人遭受粉身碎骨的醢刑,(也)醢死倭寇130人,功劳不足以挂齿。

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

(自己)一个人遭受醢刑,却使千万人存活,这功劳怎么不让人怀念。

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

(他)在情况紧急的情况下,把(自己)从死地救出来尚且来不及,却想保全自己的家乡人民;

旌义之后,公道大著,乃不欲存盈尺之土。悲夫!

(官府)表彰他的义举后,公道得于大大彰显,(可我们后人)却不想这满一尺见方土地的墓地留存(意即不被牛羊和农民圈地破坏),(我)悲叹啊!

2018年衢州市中考题

文言文阅读(12分)

【甲】宋买臣(节选)

【东汉】班固

朱买臣,宇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刈新櫵,卖以给食。担来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载相随,数止买臣毋歌讴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买臣驻车,

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大守舍,置园中,给食之。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节选自《汉书?朱买臣》

【乙】越妇言

【唐】罗隐

买臣之贵也,不忍其去妻,筑室以居之,分衣食以活之,亦仁者之心也。

一旦,去妻言于买臣之近侍曰:“吾秉箕帚于翁子左右者,有年矣。每念饥寒勤苦时节,见翁子之志,何尝不言通达后以匡国致君为己任,以安民济物为心期。而吾不幸离翁子左右者,亦有年矣,翁子果通达矣。而向所言者,蔑然无闻。岂四方无事,使之然耶?以吾观之,矜于一妇人,则可矣,其他未之见也。又安可食其食!”乃闭气而死。

选自《古代小品文鉴赏辞典》,有删减

【注释】毋:wú,不要。经:上吊。乞:qì,给,蔑:消失。矜:夸耀。

18.用原文填空。(4分)

甲文省略号处,略去了朱买臣的境遇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乙文中“(1)”一词来概括;甲文中朱买臣“置园中,给食之”的原因,乙文中有一种说法是“(2)”,而宋妻认为是“(3)”

19.乙文是对甲文中哪一内容的具体解系?(地)(2分)

A.好读书B.不治产业C.求去D.妻自经死

20.用自已的语言概括朱妻的人生经历。(2分)

与买臣过苦日子→(1)→改嫁他人→(2)→上吊自杀

21.甲乙两文或显或隐地写了朱妻之羞,请分别写出她因何而羞。(4分)

答:

答案:

18. (1)通达(贵)(2)仁者之用心(不忍〉(3)矜于一汩人(矜)

19. D

20. (1)离朱而去(2)被朱收留

21. (1)羞于买臣歌讴道中,且阻止之后愈益疾歌。

(2)羞于自己在买臣饥寒勤苦、胸怀大志时离开了他。

(3)羞于被买臣收留。

2018年金华市、丽水市中考题

文言文阅读(10分)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顾无贮水处。先君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发墨:指砚台磨墨易筋浓。先君:这里指苏洵。祥:吉祥之兆。主:以……为主,着重于。当涂:地名。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2分)

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且为铭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明年至黄州越明年,政通人和

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

17.用“/ ”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译文:

18.文中“赐”“付”都是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3分)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甚喜,以付迨、过。

答:

19.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

(五)文言文阅读(10分)

16.(2分)B

17. (2分)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18. (3分)“赐”是赐予的意思,体现了苏轼对父亲的敬重与感恩;“付”是交给的意思,表现了苏轼把石砚交给儿子时的郑重与期待。这两个词都寄寓了苏轼对天石砚的珍爱之情。

19. (3分)示例一:相同。天石砚无贮水处,从“形”来说,不免有些遗憾,但它色泽温润、质地细腻、发墨甚多,是天生的好砚,这才是砚“德”之所在。苏轼以砚之德喻人之徳,极称“德”之可贵,这和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达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

示例二:不同。天石砚“形”的缺陷也令苏轼遗憾,但他并不以“德废“形”,他认为事物的“徳”与“形”皆有可取之处,就看如何取舍;而刘禹锡惟“德”为重,“形”之陋在他看来是无足轻重的。

2018年嘉兴市中考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衣捕盗①

有聂姓者,以人命诬服。公昭雪之,献女书儿为婢。公鉴其诚,纳之。公夫人御下严,箕帚而外,课以针指②。书儿不能学,日加鞭挞,俯首顺受而已。

后公以挂误③,解组归。时枣树林有盗首曰赛张青刘标。公稔④之,戒备而行。时已薄暮,闻林中鸣镝声,公股栗,夫人色如土。侍从仆御,无不色变。书儿从容进曰:“么么鼠辈,何敢犯大人驾?如渠⑤不欲生,婢子手戮之可也。”乞公前骑,徒手而去。叱盗曰:“贼狗奴,识得河南聂书儿否?”盗笑曰:“我辈但要得钱儿钞儿,书儿何所用哉!”书儿怒曰:“若辈死期至矣,敢戏言!”盗亦怒,骤发一弹,书儿右手启两指接之;又一弹,接以左手;第三弹至,以口笑迎之,噙以齿,腾身而起,吐口中丸,大笑曰:“贼奴技止此耶?”一盗解铁拐而前,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笑曰:“尔娘灶下棒,亦持来恐吓人,大可笑也。”群盗罗拜马前乞命。书儿曰:“汝等何足污我手。”喝令去。

从容回骑,禀白于公曰:“托大人福庇,幸不辱命。”公及夫人皆异之。继而问曰;“汝

具此妙技,何不能拈一针?”书儿曰:“长枪大剑,婢子年十一二时,搏弄惯矣。一针入手,不知作何物,是以不能学耳。”又问:“鞭挞时何便俯首受?”曰:“老父命婢子来报公大德,小有忤犯,是报怨也,婢子何敢!”

【注释】①选自清代沈起凤《谐铎》,有删减。青衣,古代指婢女。②针指:此处指缝纫、刺绣等针线活。③挂误:这里指官吏受牵累被处分撤职。④稔(rěn):熟悉。⑤渠:第三人称。

1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公鉴其诚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惶诚恐

B. 时已薄暮莫辞酒味薄厚积薄发

C. 汝等何足污我手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挂齿

D. 公及夫人皆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见异思迁

13.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14. 同样是刻画女中豪杰,为何本文浓墨重彩地描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过程,而《木兰诗》中有关战场厮杀的内容却一笔带过?写出你的发现。

【答案】12. C 13. 书儿手夺之/ 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评分标准:共3分。每处1分。

14. 参考示例:

《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热爱生活,美丽可爱的形象(也隐含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所以略写战场厮杀场面;本文详写书儿与强盗厮杀的经过,意在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来塑造书儿,把书儿武功写得越是高强,越能与她虽日受鞭挞,仍能“俯首顺受”的情形形成强烈反差。从选文看,意在突出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

【解析】选自:《谐铎》作者:沈起凤年代:清

12.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C项,意思都是“值得”。

13.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断为:书儿手夺之/曲作三四/盘揉若软绵/掷诸地。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14.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而且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比较分析、对照鉴别地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中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能力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两文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安排,主要是因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不同。《木兰诗》意在塑造木兰孝敬父母,热爱生活的形象。从选文看,意在突出书儿的知恩图报、孝顺的品质。

宁波市2018年中考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知识连结,更懂“记”】

14.初中已学的“记”有“修造记”“游览记”“器物记”,下面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岳阳楼记》②《核舟记》③《醉翁亭记》④《满井游记》⑤《小石潭记》A.①③/④⑤/②B.①②/③④/⑤C.①③/④/②⑤D.④⑤/②③/①【与篇章连结,更懂“情”】

15.根据要求,完成题目。(5分)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包含了作者哪些感叹?

【与材料连结,更懂“人”】

16.阅读下面《宋史·范仲淹传》中的材料,完成相关任务。(9分)

材料一:(范仲淹)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材料二:夷简①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材料三:延州②诸砦③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

【注释】①夷简:人名。②延州:地名。③砦,同“寨”。

【任务一】材料一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B.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C.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D.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

【任务二】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义项。

(1)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 ▲) A.丰富,充足B.供给,供养

(2)帝谕仲淹使释前憾( ▲) A.遗憾,心感不足,不满意B.怨恨

【任务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坚守的信条,请联系三则材料,说说他是怎样践行的。

答案:

(四)(16分)

14.A(2分)

15.(1)(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2)【示例1】有对世人的感叹,有对朋友的感叹,也有对自己的感叹。【示例2】当今世上志同道合的人何其少啊!老朋友啊,让我们一起努力,追寻古仁人的脚步![5分。(1)2分;(2)3分,言之成理即可]

16.【任务一】D(2分)

【任务二】(1)B(2)B(2分,各1分)

【任务三】范仲淹心系百姓,在乡族中设置义庄,赡养族人,自己及家人却过着“非宾客不重肉”,“衣食仅能自充”的俭朴生活;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计个人私怨;为了边境安宁,主动请缨,抵御外敌等;这些都是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

体现。(5分,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意思相近即可)

2018年义乌市中考题

阅读古诗文,完成14-19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③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文余,绠④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②芟(shān):除草。③扃(jiōng):关锁。④绠(g 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⑤饵:吃。⑥忝(tin):玷污。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绠不可竭▲(2)三日而后汲视▲(3)悦人襟灵▲15.给文中画横线部分断句。(用“/”断三处)(3分)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2分)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参考】规:①谋划,规划;②典范,榜样;规劝,谏诤。(《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7.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18.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4分)

(1)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9.结合《清白堂记》的相关内容,阅读王十朋的《清白堂》,品析画线句子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清白堂

【南宋】王十朋

钱清地古思刘宠①,泉白堂虚忆范公。

印绶纷纷会稽守,谁能无愧二贤风?

【注释】①钱清:在绍兴市西北。刘宠:东汉时期任会稽太守,整治官吏,抚恤百姓,政绩卓著。

答案: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14.(1)完,尽(2)打水,取水(3)使(人的心情)愉悦

15.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16.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

17.井泉特点: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作必要的铺垫。

18.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第一句感叹句,作者极力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第二句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努力追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忧国忧民,奋发向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

19.作者在清白堂,联想到命名者范仲淹和会稽太守刘宠,赞美他们清正为民的风范;勉励自己,也告诫后继者应该秉承二贤遗志,以清白自律,教化百姓。

2018年台州市中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

义猫

[清]宣鼎

有某翁者,救死恤生,利人爱物,人皆仰之。然厄于命,家中落拓。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自此猫不他往,恋恋依翁侧。翁每饭必食以腥,即外出,必嘱家人尽心爱养。

是年秋涝,粒米无收。翁家乏食,借贷无门,典质①已尽。猫更无从得食,嗷嗷于侧。小女子责之曰:“人尚无食,汝欲食耶?汝不念平日养育恩勤,何以报德,而反嗷嗷取憎耶?”猫呦然似诺,一跃登屋去。

未几,猫衔一物掷翁怀中,视之,妇女旧抹额②也,上缀宝珠二十余,光明圆正,值千金。翁惊讶失色,曰:“猫虽通灵,但窃取之物,污我品行,且恐失物之家,冤及婢仆,性命攸关,奈何?”其妻女曰:“翁言虽是,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况此物自至,必天神怜翁,假手以济,岂尽狸奴③力耶?姑先质资④度岁,暗访物主,明告其故而归之,似亦无伤。”翁不得已,姑从之。

次年遍访,无失物家。乃赎珠而货之,缘是起家。

(选自《夜雨秋灯录》,有删改)

[注释]①典质:典当。②抹额:妇女束在额前的巾饰,一般多饰以刺绣或珠玉。③狸奴:猫的别称。④质资:这里指抵押宝珠换钱。

16.解释下列各组加点的词。(8分)

(1)【食】翁每饭必食以腥▲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2)【已】借贷无门,典质已尽▲然志犹未已(《隆中对》)▲(3)【故】明告其故而归之▲广故数言欲亡(《陈涉世家》)▲(4)【从】翁不得已,姑从之▲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17.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三处)(3分)

但井上之李岂无主者廉士尚且取之所谓饥不择食也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有饥猫倾侧将毙,翁睹之恻然,伺之。

19.文中老翁因卖了宝珠而起家。你如何评价老翁卖掉宝珠这一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回答。(3分)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专项练习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 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欧阳晔治鄂州,民有争舟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晔自临其狱,出囚坐庭中,出其桎梏而饮食。讫,悉劳而还之狱,独留一人于庭,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曰:“吾观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今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验也!”囚涕泣服罪。 (出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察智部》) 20.解释加点词语 (1)欧阳晔治鄂州(_______).(2)狱久不决(_______).2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独留一人于庭/负者歌于途..B.出其桎梏而饮食/出淤泥而不染..C.自临其狱/其如土石何..D.皆以右手持匕/不以物喜..2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 公曰杀人者汝也! 【答案】 20.(1)治理,管理(2)案件 21.A 22.公曰 / 杀人者 / 汝也!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 参考译文:宋朝人欧阳晔(字日华)治理鄂州政事时,有州民为争船互殴而死,案子悬了很久没有判决。欧阳晔亲自到监狱,把囚犯带出来,让他们坐在大厅中,除去他们的手铐与脚镣,给他们吃完食物,善加慰问后再送回监狱,只留一个人在大厅上,这个人显得很惶恐不安。欧阳晔说:“杀人的是你!”这个人不承认,欧阳晔说:“我观察饮食的人都使用右手,只有你是用左手,被杀的人伤在右边胸部,这就是你杀人的明证。”这个人才哭着认罪。 二、【2018年中考湖北武汉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先主为平①于乡里合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②定荆州,先主自樊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汉津,适与羽船相值,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共至夏口。孙权遣兵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一).doc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一) 导读:本文 2018 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一),仅供参考, 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为您整理“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 (一 ) ”,欢迎 阅读参考,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相关栏目发布的信息。 2018 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模拟试题(一) 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 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 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 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 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 ( 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 (周朝诸侯 王的母亲也称“太后” ) ,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 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 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 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 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 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 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 “童子何来? ”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 ?曾属对否? ”庄曰: “对,小事耳,何难之有 ! ”将军曰:“能对几字 ? ”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 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 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 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 ⑤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 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 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 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

最新-2018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 精品

2018年中考说明文阅读理解题集锦 安徽省歙县二中程鸣 一、(2018年浙江省宁波市) 共生:双赢的生存智慧 ①一提起生物进化,映入人们脑海的多半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八个字。在漫长的进化历史过程中,唯有战胜对手的幸运儿才能赢得大自然的青睐,拿到参加下一场物种角力的入场券。然而,大自然并不只是沿着单一的路线前行,“合则双赢,争则俱败”,体现互助与合作精神的共生或许是影响历史进程的另一重大因素。 ②从表面上看,共生关系只是存在于残酷竞争中的权宜之计,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偶合而已。然而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却发现,这种生存战略同样是大自然的选择,是另一条进化道路——共生进化的产物。它提供了共生双方的任何一方不能产生的物质,带来了任何一方都不能产生的效率。 ③共生的形态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它存在于各层次、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海葵虾,顾名思义,对美丽的海葵(腔肠动物)情有独钟,它总是夹着海葵浪迹于海底世界。一遇危险,自有长着含毒触角的海葵出面摆平。这样一来,海葵虾可以放心觅食,不必为安全多费心机;而生性慵懒、喜静不喜动的海葵只要从共生伙伴的食物中分一杯羹就足以果腹。 ④动物之间的共生的现象是这样,植物与动物共生的现象也不少见。生活在墨西哥的一种蚂蚁把巢筑在刺槐中空的树干中,享用刺槐叶柄部位分泌的富含糖分的汁液。作为回报,蚂蚁则负责植物的安全工作,一旦刺槐的敌人——食叶昆虫及其幼虫、草食动物——靠近时,盛怒的蚁群就会蜂拥而出,与入侵者做殊死搏斗,直到把它们赶走。除此之外,蚂蚁还可以清除对刺槐造成威胁的寄生植物。当这些植物靠近时,蚂蚁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啃掉它们的藤条和嫩芽。 ⑤高等植物与真菌的共生早已为人类所熟知。在这种共生关系中,真菌的菌丝体长在植物的根部,吸收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而植物则可以从真菌的分解物中吸取养料。 ⑥其实,在生物界发展的初期,不确定和不平衡因素充斥于物种之间,它们的关系表现出高度的对抗性。对抗越激烈,对自身乃至生物界造成的破坏就越大。这不仅破坏了生物之间的平衡,而且对生态发展造成灾害。要保持生态平衡,就要依靠生物共生所带来的正面作用。 ⑦同样,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 (选自2005年6月号《世界博览》,有删改) 7.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语句,说说什么是“生物共生”。(3分) 8.生物共生存在于各种类生物的互动之中。本文列举了、和三种类型的生物共生现象。(3分) 9.第①段中加点的“或许”在句中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0.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介绍了生物的共生现象。 B.本文语言平实准确而不乏生动形象。 C.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D.本文主要运用了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1.文章最后精悍到“共生现象也给人类很好的启示”,读了本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3分)

2018年中考阅读理解专题标准答案及解析三

专题14记叙性文体阅读 一、【2018年中考安徽卷】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它的玩法简单: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一个人坐庄。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放到原处,再去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才能下庄。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薯。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朵,明显的一大一小。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可是他太热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大家玩的罐儿还是他家的呢!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这游戏简直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尤其是我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要找到它可费点劲呢!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他一忽儿斜向左,一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就这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天天黄昏,这条小街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怏怏无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我望着他家二楼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10篇(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散文类阅读专项练习10篇1.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 ⑤之余,留心笔札,数⑥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 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 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 益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 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听政:指帝 王听取臣子奏议,处理朝政。⑥数:shuò, 多次。⑦遽:匆忙。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著每以为未善: (2)恐帝不复用意: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数遣内侍持书示著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又以问著,对如初。 4.王著为什么对太宗的书法总是“以为未善”?你认为王著是个怎样的人?

5、太宗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示? 2.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清莹秀澈,锵鸣金石,能使愚者喜笑眷慕,乐而不能去也。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 衡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①雨后,我们常能闻到泥土的清香味儿。这些清香从哪儿来呢?据专家研究,它来自土中一种叫“放线菌”的细菌。 ②土壤是种类繁多的细菌的乐园。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③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那些奇形怪状的丝,是它的菌丝。菌丝覆盖了很大的空间,这对于寻找食物大有好处。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正是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④为何雨后泥土的清香让人感受更明显呢? ⑤因为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子。放线菌渐渐枯死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⑥下雨时,雨水冲开了土壤,这些睛天时埋在土中的孢子长成的放就线菌随着空气中的小液滴四下弥漫。当它们被吸入鼻孔,我们就能感觉到一股泥土的清香。土地干旱越久就有越多的放线菌孢子存在,所以雨后泥上的清香在久旱之后尤其明显。 ⑦放线菌的作用当然不只是让人闻到清香,它也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⑧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加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3. 这篇文章章采用了______顺序,主要说明了______和放线菌的作用。 14. 文章第2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5. 文章介绍了放线菌的哪些作用? 1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阅读专题训练

201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乙)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①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②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注:①肱:(gōng)胳膊。②义:遵守道义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的一项是()。(3分) .. A.清流见.底见.往事耳 B.实是欲界之.仙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C.于.我如浮云皆以美于.徐公 D.自.康乐以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古来共.谈共:②夕日欲颓.颓: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⑵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请说说甲乙两文“乐”的情趣分别是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18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昔周人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曰:“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曰:“仕奈何不一遇也?”对曰:“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王充《仕数不遇》)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2分) (1)食之不能尽其材(2)用老主亡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4分) (1)才美不外见.()(2)策.之不以其道()(3)泣涕.于途者()(4)是以未尝.一遇() 3.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一食或.尽粟一石人或.问之 B.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吾年少之.时学为文 C.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武节始就. D. 其.真不知马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018年中考议论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年中考议论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本试题共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卷在手中考我有 【一】爱国之“新”,贵在点滴之“行”(12分) ●苏倩岚 ①最近,央视一部为祖国庆生の爱国公益广告可谓刷爆了朋友圈,其中没有歌功颂德,没有丰功伟绩,没有口号和教条,只有中华儿女浓浓の爱意,只有扑面而来の温暖和地气儿。谁说非得抛头颅洒热血才叫爱国?谁说只有大人物才能做出爱国壮举?笔者认为,爱国之“新”贵在实践之“行”。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の时刻,我们亦可打造属于这个时代の最美爱国方式:将爱国精神贯穿于日常生活の点点滴滴。 ②在峥嵘岁月里,“寸土必争、浴血奋战”是爱国;在“落后就要挨打”の古训前,“发展科技、赶超欧美”是爱国;在力争上游の发展中,“研发精品、出口创汇”是爱国。在我国昂首阔步向前の时刻,“着眼细节,由小我之努力共享大我之爱巢”便是爱国。 ③有一种爱国叫呵护成长。每一个平凡人,都是不平凡の父母,用爱呵护孩子,让祖国の花朵健康成长,用心维系家庭,家和万事兴。然而如今,许许多多の父母,都在忙于加班、应酬、打拼,不要说与孩子朝夕相处,甚至连当面说一句“晚安”也不容易。孩子是祖国の希望,是需要我们呵护の幼苗,为人父母者,还需趁着幼儿时期还没有结束,多一点陪伴和守护,多一点相互依偎の亲昵接触,多一点心灵の沟通与交流,让陪伴成为孩子最灿烂の阳光、最坚实の守望。 ④有一种爱国叫清新呼吸。在当前雾霾这个现实面前,每个人既是大气污染の“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既是“受害者”,也是“贡献者”。作为一个中国人,保护我们生存の空间,珍惜每刻の一吸一呼,让环境越来越好,是责任更是义务。还记得习总书记反复提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最普惠の民生福祉。”民生福祉更需人民创造。@全体社会成员,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坚持文明、节约、绿色の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共同营造天更蓝、风更清の美好之风。 ⑤有一种爱国叫微笑友善。微笑是全世界共通の语言,一个简单の微笑,可以化解所有の坚冰。微笑,是一种无声の亲切问候,是一种无言の温馨关怀,是一种无言の鼓励与支持。我们需要别人对自己の微笑,我们也要把微笑无私地献给别人。在公交车上,假如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他会深怀歉意急忙说对不起,这时你对他说没关系或者给他一个微笑,他会变得高兴起来,证明你原谅他了,而且还会对你产生感激和敬佩;在饭店里,当服务员在给你上菜时,你对他说声谢谢或者只是给他一个微笑,他都会非常高兴,证明你是尊重他の。所以他の服务态度会好上十倍,这大概就是将心比心……微笑友善就在我们生活の小事里,它可以传遍神州,感召世界。 ⑥还有一种爱国叫努力奋斗,或许这只是源于你对一份工作の执着与热爱;亦有一种爱国叫谦和有礼,这都蕴含在你我の一言一行里;更有一种爱国叫继承传统,这便是祖祖辈辈刻在骨子里の瑰宝和情怀;……说到这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不再是一句单纯の口号,而是千千万万人用点滴行动浇灌而成の擎天之柱。在这特殊の日子,让我们刷新爱国之“新”,以爱国之“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の征途上奋勇前进。 1.选文の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在作者看来,当今时代最美の爱国方式是怎样の?(4分) 3.下面对选文结构の划分正确の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4.根据③④⑤⑥段首句,以“有一种爱国叫”为开头写一段话,阐述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刷新爱国之新”。(4分)

新序》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9分)? 士尹池①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②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③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经其④?宫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 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 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⑤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选自《新序》)? 【注】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 ④鞔(mán):鞋子。⑤折冲:制敌取胜。?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司城子罕止.而觞之止.露尻尾(《狼》)? B.为.鞔者也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C.荆适兴兵.欲攻宋兵.革非不坚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10.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B.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C.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D.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12.士尹池根据哪两件事认为子罕“仁”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 ? 答案:? (二)(9分)? 9.(2分)B? 10.(2分)D? 11.(2分)(我们)攻打宋国会无功而返,被天下人耻笑。? 12.(3分)南家的墙遮蔽了子罕家的墙,但为不影响南家生计,子罕没让他们搬走;西家地势高,子罕允许西家积水流经自家。

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1首

2018年福建省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61首 1.《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蒹葭》《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观沧海》(魏)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饮酒》(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木兰辞》北朝民歌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

2018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题

1.(山东临沂2018)阅读《骆驼祥子》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⑴“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⑵人间的真话本来就不多,一个女子的脸红胜过一大段话:这祥子也明白了她的意思,在她的眼里,她是个最美的女子。美在骨头里,就是她满身都长了疮,把皮肉都烂掉,在他心中她依然很美。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假若祥子想再娶,她是个理想的人。他并不想马上就续娶,他顾不得想任何的事。可是她既然愿意,而且是因为生活的压迫不能不马上提出来,他似乎没有法子拒绝。 上述语段⑴中的“她”是_______(人名),小说刻画了她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至少答出两点);语段⑵中的“她是_______(人名),小说中她最终的结局是____________。 【答案】(1). 虎妞 (2). 好逸恶劳、粗俗刁泼 (3). 小福子 (4). 自己上吊自杀了 2.(山东枣庄2018)选文中提到的《水浒》属____体小说,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请写出一则源于“四大名著”的谚语或俗语______________。【答案】章回示例:摇车儿里的爷爷,拄拐棍儿的孙子该出手时就出手三个臭皮匠,顶个请葛亮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3.(山东潍坊2018)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5分) ①我身边的人都听见了远处的笛声,听到了牧童的歌唱,而我什么也听不见,这对我是何等的羞辱啊!为此,我痛苦不堪,陷入了绝望之中,甚至想到了自杀。可是,我没有去死,是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我想在还没有把艺术使命完成之前,我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于是,我就开始忍耐这种悲惨的生活。尽管,身体的一点变化都有可能损坏我的健康,我还是要坚持下去,直到死神最终割断我的生命线为止。 ②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1920至1954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艺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1)片段①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__,片段②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后,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答案】(1)贝多芬傅雷(2分,每空1分)

江苏省各地2018年中考语文 文言文试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 【一】(2018中考·江苏扬州卷·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日.记数千言___________ (2)赵先生耻.居其下___________ (3)诸生侍.侧凛凛___________ (4)且遗.一朴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B.为.讲说甚详恳二虫尽为.所吞 C.以.身先之太医以.王命聚之 D.书其.面曰其.真无马邪 3.翻译句子。(6分) (1)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中考语文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 【2018 东城二模】 (三)文言文阅读(共8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赵威后问齐使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①曰锺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②也?叶阳子③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④无恙耶?彻其环瑱⑤,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⑥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⑦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⑧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①处士:有才能而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钟离:复姓。②业:使之作官而成就功业。用作动词,这里指重用。③叶(shè)阳子:齐国的处士。叶阳为复姓。④北宫:复姓。婴儿子,是其名。⑤彻:通“撤”。环瑱(tiàn):耳环和戴在耳垂上的玉。⑥不朝:不上朝,古代女子得到封号才能上朝,这句是说为什么还没有得到封号呢?⑦於陵子仲:於(wū乌)陵,地名,在今山东省长山县西南;子仲,齐国的隐士。⑧臣:用作动词。臣于王,做王的臣。 11. 下面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分) A.登轼而.望之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 B.何以.战以.养父母 C.公问其故.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D.苟.无岁苟.富贵 1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小大之狱.狱: (2)何以王.齐国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的意思。(2分)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答: 14.请根据两篇文章的内容找出相同的地方,填写表格。(3分)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必考名句汇编

2018年中考语文课标21篇文言文必考名句汇编 41.《论语》十二章 (1)《论语》中阐述了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阐述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的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句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孔子在《述而》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2.《左传·曹刿论战》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3.孟子三则 鱼我所欲也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富贵不能淫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完整word版)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2018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1.阅读《三人成虎》一文阅,回答后面的问题: 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①,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②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③魏也远于市,议臣者④过于三人,愿⑤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⑥先至。后太子罢质,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⑦。 (《韩非子?内储说上》) 【注解】①庞恭与太子将质于邯郸:魏国大臣庞恭,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庞恭:魏国大臣。质:做人质。邯郸:赵国国都,在今河北邯郸市。②夫: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发表议论。③去:距离。④议臣者:议论我的人。议:议论。这里是非议,说人坏话。臣:庞恭自称。⑤愿:希望。⑥谗言:坏话。⑦竟不得见:庞恭再也没有见到魏王。竟:最终。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王信之乎() ②愿王察之() ③庞恭从邯郸反() ④后太子罢质() ⑵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A.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剑》) C.观之正浓(《幼时记趣》) D.故时有物外之趣(《幼时记趣》)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三人言市有虎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⑵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幼时记趣》) 4.成语“三人成虎”就是来源本篇,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个成语的理 解?

2018【中考语文】2018年江苏省各地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及答案

2018年江苏省各地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及答案 【一】(2018中考·江苏扬州卷·15分) 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15分)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日.记数千言___________ (2)赵先生耻.居其下___________ (3)诸生侍.侧凛凛___________ (4)且遗.一朴___________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B.为.讲说甚详恳二虫尽为.所吞 C.以.身先之太医以.王命聚之 D.书其.面曰其.真无马邪 3.翻译句子。(6分) (1)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记叙文阅读理解(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记叙文阅读理解 (2018河南中考)阅读下文,完成7—10题。(共16分)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

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福建省福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

试卷1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玄德便教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节选自罗贯中《三国演义》)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强饮三大白.白:酒杯 (2)是金陵人,客.此客: 客居 (3)朔.风凛凛朔: 北方 (4)但恐哥哥空劳.神思劳:使……劳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益之人乎 B.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况无益之人乎 C.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 D.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3分) 只有像一道痕迹似的的长堤,像一个墨点似的湖心亭。(“惟”1分,“点”1分,意思正确1分) (2)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3分) 想拜见贤才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就像想请他进来却关上门。(“见”1分,“以”1分,意思正确1分) 9.甲文的作者和乙文的玄德都是“痴”人,请分别说出两文“痴”的含义。(4分) (4分)甲文的痴是痴迷山水、痴情故国、痴交知己乙文的痴是求贤若渴。

2020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2020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2018年中考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 1、《论语》十则(春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2、饮酒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使至塞上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4、行路难李白(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望岳杜甫(唐)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登飞来峰王安石(宋)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渔家傲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水调歌头?明月几几时有苏轼(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