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胜任素质系列:潜力—21世纪人才新标准

胜任素质系列:潜力—21世纪人才新标准

胜任素质系列:潜力—21世纪人才新标准
胜任素质系列:潜力—21世纪人才新标准

潜力:21世纪人才新标准

如今的商业环境酷似战场——复杂、多变、模糊且充满不确定性,以能力来评估和任免人才显然已经不够。同一个人,目前成功担任某一职务,并不意味着他在新职务上也能成功,因为竞争环境、公司战略、合作对象和团队成员都会发生变化。所以现在问题不是你公司的员工和领导是否具备正确能力,而是他们是否具有学习新能力的潜力。

作为发展和晋升有为管理者的“绿色通道”,很多公司都有比较成熟的“潜力培养”项目。但其中大多数只能叫做“以前优秀”项目,参加者多因业绩好而被认定为未来表现佳。但在复杂、多变、模糊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这种预测并不可靠。我们不得不承认,评估潜能比评估智商、业绩表现和各类能力都困难,但并非无法实现。

我们发现衡量潜力的第一个指标是正确的动机,以强烈责任感和极高投入度去追寻一个大公无私的目标。高潜力者不仅有上进心,希望个人能有所建树,也心存高远集体目标,他们往往十分谦逊,努力做到更好。我们把动机放到首位,因为动机不容易改变,而且通常是潜意识的流露——这是一种品质。如果某人动机总是出于一己之利,他根本不会改。

根据研究,我们还判断出有潜力候选人具备的四种特质:

好奇心:渴望获得新体验、新知识以及别人反馈,以开放心态学习和改进。

洞见:收集并准确理解新信息的能力。

参与:善于运用感情和逻辑进行沟通,能够说服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联系。

决心:面临挑战或在逆境中受挫时,依旧能为目标不懈努力。

Vale集团在2001年到2011年期间,借助潜力评估实施高管的任用。集团每一位高管的人事任命,均需对公司内外候选者进行客观、独立且专业的评估。鼓励管理者优先考虑有积极的动机、好奇心强、有洞见、参与度高且有决心的候选人,即使他们可能缺乏经验或缺少某方面的能力。公司CEO阿格纳利说:“我们绝不会选择那些对我们长期战略和目标没有热情和责任感的人。”按上述标准,他们在全球聘用和晋升了约250名高管,这一策略收效甚佳。Vale成为国际矿业公司,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表现超越同行。

将潜力人才推上更高的职位,让他们控制更大笔的预算和管理更大的团队,这样的直线上升确实能有助其发展,但无法加速他们成才;横向轮岗,多元化、复杂、具有挑战性的职位才能让他们迅速成长。最近我们让全球823位高管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告诉我们到底是什么激发了他们的潜力,71%的人给出的答案即激发潜能的拓展任务。另外,49%的人提到了轮岗和个人导师,这个因素位居第二。

地缘政治、商业、产业和就业变化如此之快,让我们根本无法预测短短几年后什么样的能力才能成功。因此,识别和培养潜力人才至关重要。我们要寻找动机强烈的人才;在追求有挑战性目标时敢为人先;为人谦虚,把集体放在个人之上;充满好奇,永不满足地探索新思想和新途径,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种种关联;积极参与工作并与他人互动;以及具有克服挫折和障碍的决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忽略智力、经验、表现以及特定能力等因素,尤其是与领导力有关的因素。

总之,无论在组织的哪一层级,最重要的是,找到、任用高潜力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他们的潜力。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

最优秀的人才是免费的,平庸的人才是昂贵的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就是优秀人才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优秀的?我想,每个人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企业界莫衷一是。但归结起来无非是团队精神、创新精神、道德素质、激情自信、工作能力等等。不可否认,这些因素的确是一个优秀人才应该必须具备的。但我认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被认可为优秀,其最应该具备的因素却是能力,而且是绝对的能力。当然,我所说的这种能力,并非泛指一般的专业技能,而是一种出色地完成工作的能力。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我的一个朋友做审计工作,其专业能力绝对无可挑剔。但在一次划账的时候,一不小心多写了一个零,结果给客户打款的时候就多打了一百万。当公司发现这个错误的时候,整个部门迅速行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查到了这个数据上的疏漏。接着就是与银行沟通,继而又与客户沟通,在客户的一片怨声载道之中,事情总算摆平了。公司终于避免了一场巨额的损失,但我的朋友却因此遭到公司的严厉批评。总结一下原因,这次工作的失误不是因为我这位朋友的专业能力有问题,也不是因为他缺乏团队精神,更不可能是因为缺乏创新意识。是什么呢?答案是:缺乏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能力! 像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工作失误要花时间来修正;产品质量出现问题要花时间来返工;技术不过关要靠培训来弥补。这些因为第一次就没有把事情做对的问题在一次又一次地浪费着我们宝贵的时间和为弥补错误所付出的金钱。也就是说,一个本来用一天时间可以完成的工作,很多人却要花费一周的时间来完成。一个原本可以花费一块钱生产出来的优质产品,很多人却要在弥补产品质量问题上再花费一块钱。为什么会这样?答案是:他们没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在我参加工作之后不久,有一位领导就告诉过我这句话。 “只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才是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是免费的》同样告诉我们。 但一次又一次的错误告诉我们,要达到这句话的要求并非易事。这就提示了我们的企业,你的人才还不够优秀,还没有掌握成为优秀人才的方法。毫无疑问,《优秀的人才是免费的》一针见血刺中了企业人才观的要害,把什么才是企业最需要的人才,这一定义精辟地阐述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而如何才能让人才把事情在第一次就做对呢?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那些绩效卓越的公司给我们以启示,那些已经成为优秀人才的人给我们以佐证。 《优秀的人才是免费的》正是结合了世界知名企业的人才观念,加以阐述“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这一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概念。让我们的读者通过学习和效法成功企业的经验,找到企业在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等领域最为科学和适用的方式,从而让平庸的人迅速成长为企业最为需要的人才。

21世纪成功人才应该具备哪些政治素质汇总

21世纪成功人才应该具备哪些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指政治主体在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对他的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发生长期稳定的内在作用的基本品质,是社会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在人的心理中形成的并通过言行表现出来的内在品质。它是人们从事社会政治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和基本品质,是个人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念、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技能的综合表现。 政治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人的政治素质的高低是社会政治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准确把握政治素质的内涵和特征是提高人的政治素质的前提。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信仰、政治能力等。政治素质具有阶级性、内在性、综合性、相对稳定性、层次性等特征。 人的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政治立场、政治品德和政治水平。它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阶级性。一个人政治素质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政治社会化是统治阶级为维护和巩固其政治统治,通过教育、舆论宣传、文化传播等途径,使其社会成员接受它的政治价值标准和规范并承担起责任和义务。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政治斗争状况以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识、政治法律思想会对每个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起到导向和规范的 作用。同时,每个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又与他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政治生活经历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社会成员的政治素质在形成过程中,必然被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带有 鲜明的阶级性。 是内在性。政治素质是政治主体自身内在的基本政治品质,是政治主体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政治思想教育、政治文化传习和政治社会实践,把从外界获得的政治知识内化为主体的政治心理、政治意识、政治思维、政治情感、政治意向、政治品质、政治个性特点等基本属性。政治素质不是人的外在政治特点(政治

工作分析-胜任能力

工作分析——胜任能力 课程背景: 对企业人员的执行力管理,培育与使用,都需要有较为实用的依据。“人员胜任能力”模型建设,以及人员能力评估,人员分类管理的工作,不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责,更是企业人员成本,企业团队竞争力的关键。是中高层管理者与人力资源主管的必备工作技能。 课程收益: ●掌握人员管理根基。“工作分析——胜任能力”技术。对人员管理,有明确依据。 ●用好分析/评估结果。掌握GE人员对策九宫格,评估后各类人员提出对策。 课程定位: ●排序定位——MPT——管理者素养、团队建设、工作卓越模块中。团队建设模块。 ●深度定位——MTP系统训练中,较高管理经验,丰富经验——系统性强、难度很深 ●学员定位——中大型企业,管理体系较健全,一年以上职位经历,中高层 课程特点: ●关注对经营支持——介绍工作分析与胜任能力模型建设的方法。并要求各单位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项目,评定级别要求。本课程属于管理工具应用培训。强调务实操作,对业务、流程、执行起到有效支持的作用。并非学术性课程(敬请客户注意)。 ●全面技术的介绍——从工作/企业分析,到能力/素质模型建设;从员工能力/素质评估,到评估后应对管理。本课程工具/表单较多,分析与判断项目较多,属于系统性较强实用且烧脑的经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准,若要起到支持运营的作用,只得如此——请理解 ●实用的操作工具——本课程是企业管理经验、管理咨询经验的总结。课程的流程性、系统性、操作性都很强。并提供大量工具。期待学员在培训后应用或对照改善。由此,本课程理论性与游戏很少敬请理解。 ●对学员要求较高——本课程信息量较大,属于专业课程(非普及课程)。为保障培训效果,建议选择条件较好的培训环境,以人力资源专业及企业中层以上管理者为主。并进行前期动员,带着问题、带着目标学习。 咨询师的话:“只要用心跟着学,成为管理专家并不难。” 课程大纲

21世纪最激烈的竞争当属人才的竞争

21世纪最激烈的竞争当属人才的竞争,一个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或许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已逐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HRM)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工作就是人事档案管理。 对于企业来讲,员工的人事档案不但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所聘用人员的基本人事信息,而且可以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相关的人事信息数据支持。譬如:企业制定员工招聘计划、培训计划、合理的使用人员等等。因此,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但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而且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整体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受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类管理的科学和便捷;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将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各种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传递,并有序地存储,以用于管理和决策,是企业增效的信息系统。它能够使企业更加及时、准确、全面、详实的了解所需的信息数据。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种信息数据的进一步加工,能使企业领导层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依据更加充分,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另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企业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就是典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具有人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一个设计完善,运行稳定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可以使人们从繁重的传统手工管理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协助企业更好的完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而且,企业整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又是企业整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利用计算机对企业人事档案进行管理是必然趋势,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所以在毕业设计中,我选择开发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21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21世纪是一个数字化的世纪,知识化的时代,学习型的社会。人们的观念、生活及工作方式都发生巨变,这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对此,笔者认为新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以下良好的素质。 1 护理人员素质的核心——职业道德 1.1 思想品德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护士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无愧于白衣天使的美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发的基本路线,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抵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救死扶伤, 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实行人道主义,具有诚实的品格,具有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1.2 人格情操是职业道德的保证:护理工作维系着人们的健康生活与千家万户的幸福。因此,新世纪的护理人员应具有健康的心理,乐观、开朗、稳定的情绪,宽容豁达的胸怀,健壮的体魄和规范的言行举止[1]。有较高的慎独修养,即使在没有护士长或病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按工作章程办事。有自尊、自重、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要有自知、自爱,正视自己在能力、品质、行为方面的弱点,力求不断自我完善,以人格的力量敬业,在奉献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 护理人员素质的内涵——知识、技能 2.1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从业的基础:21世纪的病人,不再是被动的被治疗与护理者,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医疗信息的普及化,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要相关的医疗保健知识, 以及要求更好的治疗与护理。护士不仅是病人医疗护理措施的提供者,还应是健康教育的执行者和心理问题的疏导者[2]。因此,护士知识结构也应与之相适应,符合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简称“T”型结构模式,即由支柱作用的纵向知识 (主要是医学基础理论和护理科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和起基础作用的横向知识(主要是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等方面知识)构成,这两种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培养观察力、欣赏力、鉴别能力、思维和表达能力尤为必要,将有利于护士职业素质的形成与提高。 2.2 娴熟的专业技能是从业的条件: 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知识要求,要为病人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全方位、高水平的护理,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于一体的服务。要求护士在业务技术上下功夫,严格认真执行医嘱,踏踏实实地做好常规护理工作,对急、危重病人,护士应细致观察、要有敏锐的思维和正确的判断,要从病人症状中发现和分析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配合抢救,进行心身整体护理,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健康指导。WTO指出, 21世纪,个体家庭和社会在决定和满足其健康要求方面将扮演重要角色,自我护理正成为一个发展趋势。护理人员应增加自身的实力,与病人建立起一种实实在在的信任,教会人们自我护理知识和技术将是对护理人员新的要求。有效地运用宣传、干预手段,动员教育对象改变旧观念、旧习惯,采纳新的健康行为。

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修订版)

员工胜任力模型及标准

目录 一、前言 二、术语和定义 三、特别说明 四、应用范围 五、各岗位胜任力模型 六、各岗位胜任力标准

一、前言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那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 一个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来识别其领导团队的行为是否可以带领整个企业达到预定的发展目标。胜任力对于预定目标的影响是可以衡量的,企业可以利用胜任力的可衡量性来评价其领导者目前在胜任力方面存在的差距以及未来需要改进的方向和程度。胜任力一旦被确定,企业就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促使其领导者进行学习,达到胜任力的要求。 也许两个企业可能在财务结果(同时也包括员工成长以及客户发展结果)上非常相似,但是他们获取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完全依赖于根据其战略和企业文化设定的胜任力。 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胜任力模型中的每个胜任力都将随之改变。胜任力的变化程度,将随着人们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职涯层级、以及环境等而有所不同。 员工个体所具有的胜任特征有很多,但企业所需要的不一定是员工所有的胜任特征,企业需要根据岗位的要求以及组织的环境,明确能够保证员工胜任该岗位工作、确保其发挥最大潜能的胜任特征,并以此为标准来对员工进行挑选与培养。 公司专家组依据前期的调研结果,通过运用胜任特征模型分析法提炼出了能够对员工的工作有较强预测性的胜任特征,即员工最佳胜任特征能力,并结合企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目标制定了适合公司的员工胜任力标准。

胜任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胜任力素质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2012-2-22 15:57:11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10期 刘颖 在管理人才的识别、选拔与任用过程中,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一、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才能胜任某类别某职位的工作,这是选拔标准问题,即胜任力模型;二、用什么样的手段与方法才能识别能力素质,这是选拔方式与手段问题,即测评工具;三、具有什么样绩效的人才算优秀,这是绩效考核问题;四、如何知道管理人员缺乏什么能力与素质,从而进行针对性的缺口培训,这是培训体系问题。在这四个问题中,胜任力模型是构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础与起点,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其他业务板块的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持。 胜任特征(Competency)是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这些特征是人格特征中深层且持久部分,可以迁移到不同的情况中,并且能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胜任特征能预测个体的行为表现及工作绩效。胜任特征自上至下可包括6层面的构成要素: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 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胜任力模型可以运用在五大方面: 员工胜任力模型在招聘甄选中的应用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除了采用既定的工作标准与技能要求进行招聘评价外,还要依据岗位胜任力要求考察候选人具备的素质,以便“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进而在选对人的基础上,建立基于胜任力的招聘甄选决策流程,构建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招聘甄选优势还表现在:扭转了过于注重人员知识和技能等外显特征的招聘重点,使得人才的核心特质和动机成为招聘选拔的重点;基于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员招聘机制建立在企业发展愿景、企业价值观和工作分析

21世纪人才标准

根据上述八个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未来人才要具备“八会”,即会做人、会求知、会生存、会创造、会健体、会合作、会选择、会适应。 一艘没有航行目标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1、你为什么是穷人,第一点就是你没有立下成为富人的目标 2、你的人生核心目标是什么? 杰出人士与平庸之辈的根

本差别并不是天赋、机遇,而在于有无目标。 3、起跑领先一步,人生领先一大步:成功从选定目标开始 4、为什么大多数人没有成功?真正能完成自己计划的人只有5%,大多数人不是将自己的目标舍弃,就是沦为缺乏行动的空想 5、如果你想在35岁以前成功,你一定在25至30 岁之间确立好你的人生目标

6、每日、每月、每年都要问自己:我是否达到了自己定下的目标 第二章:两个成功基点 站好位置,调正心态,努力冲刺,35岁以前成功(一)人生定位 1、人怕入错行: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2、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借口 3、从三百六十行中选择你

的最爱 人人都可以创业,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创业成功 4、寻找自己的黄金宝地(二)永恒的真理:心态决定命运,35岁以前的心态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1、不满现状的人才能成为富翁 2、敢于梦想,勇于梦想,这个世界永远属于追梦的人 3、 35岁以前不要怕,35岁以后不要悔

4、出身贫民,并非一辈子是贫民,只要你永远保持那颗进取的心。中国成功人士大多来自小地方 5、做一个积极的思维者 6、不要败给悲观的自己有的人比你富有一千倍,他们也会比你聪明一千倍么?不会,他们只是年轻时心气比你高一千倍。 人生的好多次失败,最后并不是败给别人,而是败给了悲观的自己。 7、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

胜任力模型本身是岗位对于人的要求,在HR中的应用上主要几个方面: 一个是招聘的时候,根据胜任力模型进行选择; 二是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根据员工不同的特质进行规划 三是在某些时候进行薪酬体系重新构建的时候,会利用胜任力模型来进行首次套档 四是可能用咋绩效管理上,有些企业会讲胜任力中涉及的一些内容在绩效考核中作为指标来运用 在员工个人成长方面,进行相对应的指导和培训。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葛优在电影《天下无贼》中的这句台词成了2005年职场上自我安慰的名言。在人们大谈职位难求、工资太低、高能低就等"人才贱价论"的同时,已经有很多公司为求良将,引入价值百万的人才测评体系--胜任力模型。 "现在招人太容易了,在招聘会现场一个职位就能收到几千份简历,通过人才网站每天都能收到几百封求职信。仅凭一份简历和几次面谈的选人方法成功率太低,花钱招人,人是招来了,可是没有几个合适的。公司频繁的人员流动,老板也会质疑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能力。"在3月北京的一次招聘会现场,记者见到了已在某私企干了3年招聘的王胜纲,此时他看着面前一大堆简历更加郁闷了。 王胜纲的困惑是所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难题,现在的企业如果想要找到最合适的员工,就好像王子寻找灰姑娘一样拿着水晶鞋挨家挨户去试,可是很多企业连这双"水晶鞋"都没有找到,试问拿什么去寻找自己企业"最爱的人"呢? 随着全球500强企业定居中国,随着海归飘扬过海回到祖国,随着心理学科领域研究的国际交流。一个叫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在中国的企业管理中开始浮出水面,据称只要使用了这套模型就能够帮助企业找到最合适的人才。

胜任力模型咨询顾问告诉记者,胜任力模型不仅能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员工,同时也能使员工更能适合自己的职位,可以应用贯通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中。 以医疗器械销售经理的职位为例,第一步:选人。咨询顾问根据公司的规模、特色,设计出对职位能力的要求,包括必须具备知识(医疗)背景、活动能力、管理能力、销售能力等。在招聘时,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测试题对人才进行打分,对照胜任力模型给出的标准,找出得分最高者就是最合适的。 第二步:用人、育人。员工进入公司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然后测试打分,判断其能否适应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环境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如果发现其不能与他人共处的严重问题,就该考虑其去留问题。 第三步:留人。除了提供培训的机会让员工得到发展以留住员工,留人还体现在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和薪酬上。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能够统一绩效考评的标准,将评估的重点放在企业最希望得到的表现上。 胜任力模型的到来,让很多公司好像看到了商机。一时间,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冒出了各种胜任力模型宣讲班,胜任力模型成为人力资源业内最受宠的管理概念。好景不长作为概念推出的胜任力模型因为价高使用难度大,又好像被打入"冷宫"。此时看胜任力模型是疑云重重,《中国科技财富》请来业内专家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一起探寻其真面目。 胜任力模型在中国可能水土不服 --北京师范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心理研究所所长金盛华教授 对于胜任力模型,中国的企业还没有做好准备来接受,这是中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所决定的。中国企业爆发性的成长让他们忽视了企业内部的管理,同时也没有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

浅论21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浅析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 【摘要】21世纪是一个知识创新、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现代高等教育担负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经济的增长将以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依托。本文结合21世纪的新型世界的快速发展状况及当今我国从传统专业教育向实施创新教育的教育观念转变,以及改革专业教学计划、更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育创新的实施方面,阐明了21世纪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人才素质、创新型人才、面向世界、人才培养、 当今的社会主义中国,科技日益发达,21世纪是知识创新的世纪,也是创新教育大展宏图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决定了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关进因素。经济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科技创新需要新型的人才,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21世纪我国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开拓性、创造性、竞争性的适应我国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需要的具备较高商业知识、较高实践能力的全面型人才。我们对21世纪的人才素质及我国未来人才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构想。21世纪的人才必须是面向世界的“国际人”。 一、21世纪人才的基本素质构成 《二十一世纪人才说》中指出: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做出积极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我们党现在确立的人才观是: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能成才、以人为本。 而未来的21世纪,必然是科技高速发展,生产突飞猛进,国际政治经济竞争激烈,国际间的合作与交往频繁。开放性、合作性、竞争性必将是21世纪的显著特点。在能力方面,有研究者认为,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一)、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未来的社会是科技的社会、知识的社会、终身学习的社会。作为一个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肯于学习,还必须善于学习,具有学习能力。能及时地高质量地吸取掌握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并一致认为,不具有学习能力的人将成为社会的落伍者。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必须具有立足于本职工作基础上的创造思维与创造力。并认为这是21世纪的人才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李开复曾说,21世纪真正有价值的人是能够创新的人。他不是一个只会使用别人的方法做事情的人,他不是那种只会听话做事情的一颗棋子,一个齿轮。因为,在如今的竞争之下,一个公司唯一可以延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它的创新。任何东西都可以很容易地被模仿,只有创新很难被模仿。而创新一旦被模仿,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地创新。所以一批有生命力的能够持续创新的员工是唯一能够带给企业持续竞争力的财富。正如他所说的创新实践者“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 but useful innovation”。我们虽然要创新,但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做有用的事情而创新。我们如果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人才,他们有些创新,有些实践,有些左脑发达,有些右脑发达。但是那些真正对世界有重大贡献的人,我想他们不仅是创新者,也是实践者,比如说爱迪生,比尔盖茨,Larry 和Sergey,都是很好的例子。一个真正的创新实践者每一次在创新的时候都忘不

21世纪核心素养 外国人怎么说

上周,教育部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提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综合表现为九大方面,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从此,“核心素养”迅速成为了基础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不少教育工作者都好奇核心素养在国际社会是怎么讨论的?本期国际教育就来梳理国际社会对于核心素养的定义。 如果简单回顾国际社会对于学习目标定位的历史变迁,我们基本可以确认,自二战后,全世界都经历了一个从“知识取向”到“能力取向”再到“知 识”“能力”“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过程,而当下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这个对“知识”“能力”“价值观”要求都很高的时代,国际社会也因此出现了“21世纪核心素养”这样的概念,并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学者的认可。 21世纪生存挑战是什么 所谓“21世纪核心素养”就是人类社会为迎接21世纪的挑战而提出的教育概念。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扁平的经济全球化时代,特别是交通的便捷、信息的透明、国际人口和资金的快速流动正在使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如果说20年前经济全球化、国际化似乎还停留在国家竞争、跨国公司经济运作的层面,离我们个体的生活比较遥远;那么20年后我们无论愿意与否,将毫无选择地参与这个扁平的国际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 而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又面临着很多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污染、战争冲突等。另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着这个时代社会价值的生产链条。以往,工业时代的价值链条是一个生产资料驱动型的,首先开采物质和生产资料,通过加工、组织市场推广和分发,最后提供产品服务和创造社会价值。而现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价值链条则是数据驱动型的。数据其实就是我们的想法、我们的创意。创造性将在未来社会的价值链条中发挥原点作用。这意味着我们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必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而变化。 国际社会探寻核心素养之路 虽然“21世纪核心素养”在国际社会是近些年才“热炒”的概念,但事实上,国际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追溯到21世纪之前。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应对21世纪对教育提出的挑战,出版了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该报告首次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习做事、学会共处、学会成为你自己。这四个“学会”虽然未冠以21世纪核心素养的名称,但

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整理版

人力资源管理—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概念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兴起于美国,在80年代在管理界逐渐成为一个时尚的概念。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和,国内企业如华为和中集集团都建立了胜任力模型, 并贯彻到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三十年来的商业运作及实践使得这一理念和方法运用非常广泛。 目前,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模式主要有三种:基于岗位、基于组织整体价值与核心能力和基于行业关键成功因素。其中以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的开发模式最为常见,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较强,而且易于被组织接受和开发。因此,探讨开发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指导和实践意义。 引言 探讨胜任力模型之前,我们先引入高绩效产出等式的概念。高绩效产出等式为我们揭示了素质、行为与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 适合做什么? 应该做什么? 做了什么? 人的素质不同层次有: 1、知识:某一职业领域需要的信息。(冰山上) 2、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能力。(冰山上) 3、社会角色:个体对于社会规范的认知与理解。 5、自我形象:对自己身份的知觉和评价。 6、品质:或者称特质,某人具有的特征或典型的行为方式。 7、动机:决定外显行为的内在稳定的想法。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亲和力、影响力),从而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冰山模型认为,深层次的素质比表层的知识与技术更能影响最终的绩效结果,胜任力模型研究高

绩效人员的特质,这些特质表现为不同的行为方式,最终目的是通过高绩效特质的合理运用提高组织绩效水平。更重要的一点是,胜任力模型作为组织中通用的传达高绩效的“语言”,体现组织战略对员工行为的有效指引和聚焦,明确告知员工组织的期望。 一、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基本概念及结构 胜任力一词来自管理学领域中名词“”,对此词的翻译在国内有多种:胜任力、能力、胜任力模型等,其最早由提出来的,胜任力是指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特质或动机。本文将胜任力操作定义为:个体所拥有的导致在工作岗位上取得出色业绩的潜在的、持久的行为特征。也就是一个组织中绩效优异的员工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技能、能力、特质。 二、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建模步骤 胜任力模型是指在特定的工作情境中,驱动个体缺的卓越工作技校的一系列特征的组合,它反映了员工以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个性和内驱力等。 第一步:成立胜任力模型开发项目小组。 要确保顺利开发基于岗位的胜任力模型,首先成立项目组,其组员要有中高层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者、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以及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部门负责人参与。中高层领导参与的目的主要协调项目组与各部门的工作,调动需要配合人员积极参与到胜任力模型的开发过程中,是项目不可缺少的高层支持;人力资源管理者是胜任力模型的直接使用者和管理维护者,没有他们的全程的参与,可能因为缺乏对开发过程中的专业训练和胜任力模型的全面理解,即使开发出来的胜任力模型不能很好得到应用;外部胜任力模型专家的参与,主要在方法、技术和工具给予指导,因而使开发的胜任力模型更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另外需要开发胜任力的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一是利用成员身份加大他们对胜任力模型的宣传,二是减少以后推行胜任力模型的阻力。一般来说,中高层领导1人为项目组长,组员由人力资源管理者2-3人,并在其中选出1人作为副组长负责项目管理,外部专家1人,部门负责人若干。 第二步:岗位分类划分。 如果组织对现有的职位簇没有进行明确划分,则需明确组织的职位簇和需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职位,因此需要通过项目组讨论,对组织现在岗位进行职类职种划分。大体上,组织一般有管理类、持术类、市场类、专业类、作业类等职类职种的划分。另外,由于开发胜任力模型的成本较高,因此先要确定哪些是组织关键岗位,而且必须要开发胜任力模型的岗位。

人才测评师告诉你—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好处

人才测评师告诉你——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好处 通过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从大量的简历中,更有针对性、更准确地选择出符合岗位需求的人员简历。 一、岗位胜任力模型能够帮助企业设定准确的绩效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是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的重要工具之一,然而现在许多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过于强调考核而忽视了员工素质能力的开发和提升,导致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达不到预期目的。建立以胜任素质为基础的模型与绩效考核系统相结合能够解决许多相应的问题。胜任力模型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结合,可以描述出与完成任务与否至关重要的那些技能、知识以及特征,从而可以更加准确设定与达到绩效优秀标准的考核指标,使员工明确公司对他们的期望。 二、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有效地服务于薪酬体系的建立。 企业能够基于能力素质模型对员工的能力进行评估,以充足懂得员工的能力状况与其所任职位的能力素质等级进行相应匹配,从而可以打破传统的岗位等级的特点,肯定员工的执行薪酬等级或薪点数。薪酬设计要素应该更多地关注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等,而不仅仅是岗位分析。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薪酬体系设计,有利于员工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进而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帮助员工提升核心专长和技能。企业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能力结构的员工设计不同的薪酬结构,来支撑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为企业战略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三、岗位胜任力模型能够为员工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提供方向。

指导员工进行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是现代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基本理念。通过开发胜任力模型,对员工的胜任力潜能进行评价,帮助员工了解自身特质与行为特点及发展需要,为员工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提供方向来指引员工设计符合个人特征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实施发展计划过程中对员工提供支持和辅导。能力素质模型不仅仅强调知识、技能等显性的因素,更强调隐性的职业素养与职业的匹配性,所以它能够为你公司员工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职位提供帮助。这样不仅能帮助员工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及挖掘职业潜能,也能促使员工努力开发提高组织绩效的关键技能和行为。 总的来说,能力素质模型能够有效推进企业核心能力的构建和组织的变革、建立高绩效文化,有利于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盘点,认识到能力储备与未来要求之间的差距,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拔、培养、激励那些能为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构建做出贡献的员工,可以更加有效地组合人才,便于企业集中优势资源用于最急需或对经营影响重大的能力培训和发展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建立了能力发展阶梯,便于企业内部人员的横向调动和发展,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的规划。 岗位胜任力模型对企业非常重要。企业苦苦寻求人才,却找不到真正的人才。人才在寻求良好的平台,却找不到真正适合的平台,如果建立好了模型,那人才岂不是手到擒来,公司业绩也会不断上升。

请培养21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doc

请培养21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商务指南- 前一段时间,一位美国一流高校的系主任到一所中国一流高校参观,他发现在那所中国高校中,做研究的教授的实验室离教室很远。他问那所学校的校长:“这不会很不方便吗?”那位校长居然回答说:“我们做研究的教授不必教学,我们给他们很好的实验室,让他们专注研究就好了。”这位美国系主任很不以为然地对我说:“在中国,教授不教书,还能称为教授吗?” 这种重“研究”而轻“教学”的倾向必然会阻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和人才战略的实施。事实上,教学与科研对高校来说具有同等的重要性,高校管理应当要求所有的教授都要教学,并且应该从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评级和奖励制度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引导,使偏重教学和偏重研究的教师拥有同样的发展空间。 7.为教授提供有竞争力的科研环境,吸引真正的海外人才归国原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中国大学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师资问题。这个问题在研究方面特别地明显。在我工作过的多家企业,每年招聘时都会收到数

千份中国大学毕业的博士的申请。可不幸的是,除了很少顶尖学校的博士外,大部分博士所做的研究课题都是陈旧或没有意义的。我想,这个问题主要可以归因为一部分博士生导师的能力有限,并没有站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每年我都会看到数千个花费了三到五年的时间读博士、却在事实上降低了自己的竞争力的应聘。我不得不郑重提出:中国高校应该重点突出地为少数研究提供最有竞争力的科研环境,并且尽量吸引真正的大师加入。只有这样,才可能培养出满足21世纪企业或科研单位需要的博士生来。 在美国,大学教授是一个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职业。大学教授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良好的待遇,获得“终身职”的教授职位也极为困难。申请需要完成多项独立科研工作、在高水平的期刊发表文章、成功地指导博士生,再经过严格的师资评审制度,由同行教授进行客观考评,还要加上学生的评语。如此高的门槛,保证了教授的质量,也保证了教授的社会地位。 我在中国去过的几乎每一所大学的校领导都曾向我抱怨留不住人。最好、较好、甚至中等的学生毕业后,出国的出国,就业的就业,都不愿意留校任教。待遇不好造成师资不足,师资不足造成学生不满,学生不满造成老师社会地位降低,低的社会地位造成待遇更上不来。这很容易形成一个危险的恶性循环。 因此,中国高校必须从根本上着手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提供

21世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21世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李丽华 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对我们的新要求,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一所学校拥有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才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萃、才智过人的学生。同样,一个学生有幸得到高风亮节、学识渊博的教师悉心指导,就会张开智慧的翅膀,飞向知识的海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教学质量提出过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3分)+教法(4分)]×教师。由这个公式可看出教师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教师的素质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一、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教师首先要热爱事业,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关心学生,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作为教师,最大的过错莫过于对学生没有爱,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教师惟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以及人格魅力可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对学生高尚道德修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素质 21世纪是高科技信息时代,教师必须掌握新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并使自身的知识结构得到不断完善、更新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居高临下,透彻地理解教材,在教学上运用自如,左右逢源,进而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师应具有教学能力素质 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指解决教育教学课题的新颖性和求异性。教师要不断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逐步发展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自学能力,培养不断进取的意志和品质。教师必须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研究和使用,提高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力,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效率最大化。教学能力素质还表现在科研能力上,一名合格教师应该努力学习,由职业教育者变成研究者,从为获取从教资格而学习转变为自身成果的创造者,同时,一名合格教师决不仅仅是个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教学实践者,他应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把教学科研作为主课题,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探索并解决问题,从而使教学活动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前进,以达到教与学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未来世界充满竞争和压力,没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因此教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广泛的爱好、坚强的意志和开朗的性格;具有宽广的胸襟、自我控制力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做到自信、乐观向上、宽仁博爱。教师除了具备了以上基本素质外,还要积极进行角色转换,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21世纪,教师应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⒈优秀教师永远记得,决定学校质量的是人,不是方案。 ⒉优秀教师在新学年开始的时候就明确对学生的期望,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坚持贯彻这些要求。 ⒊学生捣乱时,优秀的教师有一个目标:避免这种行为再度发生。 ⒋优秀教师对学生期望很高,但对自己期望更高。 ⒌优秀教师知道谁是课堂的主导:他们自己。好的教师努力改进,他们集中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有三种: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工作分析法。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一:行为事件访谈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又叫BEI(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访谈法,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以获取有关被访者行为事件为主要目的,是揭示胜任特征的主要工具。这种方法是目前在构建素质模型过程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它主要以目标岗位的任职者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访谈对象的深入访谈,收集访谈对象在任职期间所做的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件描述,挖掘出影响目标岗位绩效的非常细节的行为。之后对收集到的具体事件和行为进行汇总、分析、编码,然后在不同的被访谈群体(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出目标岗位的核心素质。 但在实施的工程中,被访者可能会美化自己,有虚假信息,这时需要使用STAR 法来判断。S-situation指事件发生的背景;T-task指事件发生时被访者需要完成的目标;A-action指被访者采取的行为及步骤;R-result指如果被访者能说出全部细节则认为是亲身经历过的。STRA法是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必要补充。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二:问卷调查法 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被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其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问卷一般由指导语、问题与回答方式、其他资料和编码四个部分组成。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在于它是从大量受众中收集数据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易于开展,经济;对日常活动干扰较小;产生的定量数据有利于分析;为受众保密,有利于得到诚实的回答。 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不能为受众提供灵活回答的空间;不能详细追问额外的信息。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三:工作分析法 工作分析(Job Analysis)又称职位分析、岗位分析或职务分析,是指通过系统全面的信息收集手段,提供相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对某特定的工作职位作明确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需要有什么样的行为的过程。在胜任力素质提取中,采用工作分析的方法就是从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方式入手,挖掘出工作所需要的胜任素质。 工作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观察法、资料分析、工作日志、访谈法、参与法等等,相关人员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岗位需要的不同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或者组合。 工作日志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工作日志法是由任职者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工作内容与工作过程,经过归纳、分析,达到工作分析的目的的一种工作分析方法。 日志的形式可以是不固定的,也可以是组织提供的统一格式,如事先由职务分析人员设计好详细的工作日志清单,让员工按照要求及时地填写职务内容,按时间顺序记录工作过程,然后进行归纳、提炼、总结,从而取得所需工作信息。需注意的是,工作日志应该随时填写,而不应该在下班前一次性填写,这样是为了保证填写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同时记录日志的目的是为了能从日志中查看每天计划的完成情况,记录的是最基础的数据,以保证通过日志控制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胜任力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和流程

胜任力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和流程 主办: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时间:2011年4月22-23日深圳;6月3-4日上海 费用:3800元/人(包括授课费、讲义、证书、午餐等) 课程背景 胜任力模型研究与应用的开创者麦克里兰认为:“我们从超级明星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不能量化就不能管理”;战略大师加里.哈默认为:“把从每个经验中获得的观察进行扩大的能力是资源杠杆性运用的关键组成部分”。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测评是人才管理的两个关键问题,建模解决了人才“质的标准”,测评则解决了胜任力“量的测量与鉴定”,只有解决了这两个关键问题,人才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程对象 企业高层管理者、部门负责人、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构建项目负责人、招聘及培训发展负责人; 课程收益 →掌握胜任力模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和流程 →掌握胜任力词条的编写技术 →掌握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战略分析法 →掌握胜任力模型构建的行为事件访谈法(BEI技术) →学会应用各种技术组合进行胜任力模型构建 →掌握胜任力测评的各种基本方法和手段 →学会应用各种测评技术综合地进行胜任力测评 →掌握评价中心的构建流程与方法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技术实务 一胜任力的概述 ◇胜任力的缘起、发展与应用 ◇胜任力作为管理工具的内在价值(经营绩效) ◇胜任力如何改善企业管理系统 ◇基于胜任力的“双面绩效” ☆视频案例:GE的人才经营战略 ☆视频案例:华立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创新 二胜任力词条编写技术 ◇胜任力词条的基本结构 ◇胜任力词条选择与定义 ◇胜任力维度、构面的组合(实证方向、心理学方向) ◇行为的定义与描述(操作性定义)

21世纪合格人才必备7大技能

21世纪合格人才必备7大技能 技术专长与创新水平——将更加重要。今后将越来越需要在计算机、产品推销和管道工程等方面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人。 想像水平——将是一种需要。这种水平至关重要,它可收集和获取广泛而大量的知识信息,并对其中一些知识、思维方法及观察视角加以借鉴,以便引导公司走向未来。 数字与计算——固然很重要,但是保证月与月之间的衔接、部门与部门的配合都顺利通畅将是实现长期高效运作的关键所在。实际上,每个公司都必须改变那种只做下一个财政年度计划的错误观点。 组织水平——在未来的公司的运作中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无论到哪儿,组织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如调拨财力物力、设置工作流程、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寻找赢利机会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高水平的组织与改组水平。 那些懂得如何表达信息和思想以便能够得到别人理解与支持的人,出色的游说水平在未来更多的人际交往中将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公司内部。 交流水平——听得认真、写得明白、看得仔细、说得清楚、叙述准确——将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在未来快节奏的工作环境中,人们惜时如金,容不得半,点疏漏。交流障碍很可能成为未来公司致命的问题。 学习水平——将在上述各种水平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使人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协助自己的公司达到预期目的。这种水平一部分来自个人夭赋,当然也有很多人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提升自己的气习水平和各种知识的融会贯通水平。我们认为,大学文科教育积累的经验将证明是对明天的领导者们最有价值的教育形式。 21世纪最出色的公司雇员将富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并有志于做出不同凡响的创举。他们将在事业和家庭两方面寻求平衡、发展与完善。未来的公司必须对雇员必备技能加以考核,否则,公司的发展就会困工作中缺乏合格人才而受限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