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国际关系期末论文2.doc

国际关系期末论文2.doc

国际关系期末论文2.doc
国际关系期末论文2.doc

[键入公司名称]

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主

要是出于军事目的?

《国际关系分析》论文

>>孙国府

>>汽车系82班

>>2008010788 2011/1/12

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主要是出于军事目的?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场上,口木败局己定,但口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

公告》。1945年8月6口,美军将一颗5吨重的原了弹投向广岛,当LI死者计8.8万余人, 负伤和失踪的为 5.1万余人。但是,广岛的悲剧并未使口木立即同意接受波茨坦最后通牒,他们竭力掩盖广岛事实真象,把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上。8月9 II,美国又在II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长崎全城27万人,当口便死去6万余人,从而酿成了广岛以来的又一次悲刷。战后,史学家们对美国在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夕选择使用原子弹的最主要动机和目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有文章认为此举的最主要目的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为了加速LI军无条件投降,尽可能快速地结束战争,同时减少美军伤亡。如刘庭华指出,美军使用原了弹的目的是“加速II木军国主义的崩溃,减少美军伤亡”。⑴孙才顺认为,美国对I」投弹的目的首先是想尽可能快地结束战争,以减少人员伤亡。[2]冯志伟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即“为了减少美军伤亡,有必要对日本进行核威慑,迫使他尽快投降二[3]那么杜誓门政府使用原了弹的首要目的真的仅仅是出于军事方面的原因吗?

首先我想就我个人的理解对以上文献观点进行分析。(二战之后,美国解释使用原了弹目的的官方说法和以上观点如出一辙,可能正是因为美国佬冠冕堂皇地给出了这种说法,促使我就不得不对这种说法予以重新的审视。)显然,这种分析——将使用原了弹的主要目的简单归结为军事原因一一是有失偏颇的。首先,在当时的战争形势下,即1945年,二战已经进入收官阶段,无论是欧洲战场还是太平洋战场,盟军一路势如破竹,轴心国集团已经是大势己去、1口1天乏力。在美II正面战场形势大好的情况下,更有苏联即将投入大量兵力对在华关东军宣战,美国对日战争可谓胜利在望,在这种大好的军事形势之下,深谋远虑的杜鲁门、身经百战的马歇尔及其智囊们难道会认为,只有通过原子弹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才会为美国获得军事优势吗?答案是否定的。记得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延安采访毛泽东的时候,毛泽东说出了流传于世的一句话:〃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了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一语道破了这样一个道理:战争是人的战争,不是机器的战争。其次,柱鲁门一定明白,使用原了弹会杀伤无数无辜平民,会给美国带来抹之不去的恶劣名声,会带来无尽的职责和争议,为此美国必将蒙受道义上的巨大损失;而不使用原了弹依然可以确保战争的胜利。综上所述,可见美军对11投掷原子弹不太可能是首先处于军事方面的考虑。

那么杜鲁门政府使用原子弹的首要H的是什么呢?我的观点是,使用原子弹主要是处于政治和外交的原因。当时的形势是,欧洲战场上,苏联红军己经攻克柏林,成为欧洲战场上的劳苦功高、首屈一指的战胜国。太平洋战场上,苏联也即将大兵压境、知道廿本本土。在这种情

况下,为了削弱苏联在战争中的影响和作用,进而排除或者至少减弱战后苏联在远东领域的影响力,迫使口本在苏联攻入之前投降是必要而且迫切的。而使用原子弹毫无疑问可以加速战争进程,甚至可以为美国独享太平洋战争胜利果实铺平道路。更长远来看,当时苏联通过斯大林保卫战、列宁格勒保卫战等欧洲正面战场上的一系列辉煌的胜利而获得的国际影响力是美军所无法比拟的,如果远东战场也让苏联“染指”,在战后的势力范围划分中,美国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中国有句古话叫“杀鸡骇猴”,可以说,原了弹是美国战后战略计划拼图中与苏联平起平坐的磋码。

何以见得我的这种分析是站得住脚的呢?很简单,只需要大略看一下战后廿木的情况。1945年9月2 口的东京受降仪式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美国驻LI总司令麦克阿瑟发表讲话:〃今天,枪炮沉没,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日木在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最终的投降书是于1945年9月2 LI签定的,此后麦克阿瑟将军开始负责U本的重建。此后一段时间里,U本被美军完全占领。⑷此后至今,美国保持在廿本长期驻军。而苏联未曾有机会染指东瀛列岛。而如果当年太平洋战争的胜利不是在因为“屈原”(屈服于原了弹),而是因为“苏武”(屈服于苏联的武力),那么战后对日本的利益划分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综上所述,二战末期杜鲁门政府使用原了弹的主要动机不是军事方面原因,而是出于政治和外交的考虑,目的在于独吞太平洋战争胜利果实,胁迫苏联,增强战后与苏联划分势力范围的破码。

【1】刘庭华.《评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军事历史》,1995年第4期

【2】孙才顺.《对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的再认识》,《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第1期【3】冯志伟.《美国研制原子弹的初衷与后果》,《平顶山师专学报》,2002年第1期[4]赵文亮.《二战研究在中国》,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