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京剧泰斗】梅兰芳与周信芳

【京剧泰斗】梅兰芳与周信芳

【京剧泰斗】梅兰芳与周信芳
【京剧泰斗】梅兰芳与周信芳

【京剧泰斗】梅兰芳与周信芳

同庚同科两童伶梅兰芳和周信芳同庚,梅兰芳生于1894年10月22日,周信芳生于1895年1月14日,那是清光绪二十年,旧历甲午年。梅兰芳和周信芳还都出生于梨园家庭,出生于京剧日趋成熟并走向兴盛的历史时刻,对于他们日后吃“戏饭”,这是极为有利的环境。梅兰芳和周信芳的学戏过程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相同之处,他们二人幼年都曾入私塾,都拜师学艺,稍后又都边学戏边演出,以童伶登台而崭露头角。不同之处是梅兰芳身处京剧之都,祖父、伯父都是京剧界的名流,他学戏条件相对较好,而且传承的是正宗的京派,他以童伶登台也都是在北京的舞台上;周信芳却身居江湖小戏班,虽然拜的师傅也是京派的名伶,但他学得比较杂,既有京派,又受王鸿寿南派的深刻影响,而且他较多在南方集镇码头上漂泊卖艺。那时梅兰芳学戏已有几年,登台后小有名气,他很想搭一个既能系统学戏又能登台演出的班社,喜连成科班是个理想的去处。喜连成的社长叶春善是梅兰芳的外祖父杨隆寿的徒弟,他搭班喜连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历史上的遇合有时十分奇妙,这时南方的周信芳也负笈北上进了喜连成科班。喜连成科班曾被誉为全国第一大科班。它只收男生,随到随考,入科年龄一般为六岁至十一岁,坐科年限为七年。喜连成共办七科,学生以“喜、

连、富、盛、世、元、韵”排名,共培养学生近七百名。除了本社学生以外,另聘社外稍有名声的童伶搭班学艺。其居住膳食不同于本社学生,并付给包银。梅兰芳和周信芳就是属于搭班学艺的。梅兰芳与周信芳各自演了许多戏目,而他们的合作演出更令人瞩目。当时两人都是十三岁,显得特别亲密。他们首次合作的剧目是《九更天》,这是一出奇冤戏,周信芳饰马义,梅兰芳饰马女,一个悲愤,一个凄厉,演得如泣如诉,催人泪下。接着他们又合演了《战蒲关》,这是全场的压轴戏,梅兰芳饰徐艳贞,周信芳饰刘忠,两人表演细腻逼真,唱腔委婉动听,许多观众禁不住为这两位童伶的精湛表演喝彩叫好。梅兰芳和周信芳在喜连成同科并首次合作,这对他们两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事。1908年11月14日、15日,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规定“国丧”期间,各戏班不得演出。梅兰芳和周信芳暂时离开了喜连成科班。梅兰芳回家继续学戏。周信芳则去天津搭班演出,并开始了他的北国之旅。《二堂舍子》梅兰芳饰王桂英周信芳饰刘彦昌《打渔杀家》迎解放1946年全国人民掀起了反内战争自由的浪潮。当年6月23日,上海人民组织了请愿团赴南京请愿,并在上海举行反内战游行示威。请愿团到达南京下关时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暴力殴打。上海八个文化团体致电慰问,叶圣陶、郑振铎、夏衍等提出抗议。6月29日,周信芳和茅盾、史东山、骆宾基等人在《文汇报》发表文章,

斥责国民党特务的暴行。文化界发起“反对内战争取自由宣言”的签名运动,周信芳不顾反动派的威胁,毅然在黄金大戏院经理室签上自己的名字,他正气凛然地说:“我是准备带着铺盖去坐牢的!”

1946年9月周恩来在思南路周公馆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在会上作了形势报告,揭露了美蒋的内战阴谋,鼓励与会者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会后,周恩来还特地把周信芳等几人留下深谈。抗战胜利后,周信芳目睹国民党治国无方,民主无望,曾一度对前途悲观,打算出走香港。听了周恩来的报告后,打消了这一想法,决心留在上海,继续从事进步文化工作。这是周信芳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周恩来也很关心梅兰芳,经常让他的堂弟周翕园去看望梅先生,同他谈论国家大事。稍晚一些时候,梅兰芳也有幸见到了周恩来。周恩来诚恳地对梅兰芳说:“希望你不要随国民党撤退而离开上海,希望你留下来,我们欢迎你。”梅兰芳深表同意。1947年2月14日,第四届戏剧节在上海天蟾舞台举行观摩公演,压轴戏是梅兰芳、周信芳合演的京剧《打渔杀家》。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的董必武和上海戏剧界知名人士出席观看。在黎明前的黑暗时刻,梅、周合演《打渔杀家》是田汉的精心策划,表达了广大民众誓与一切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1949年5月,上海刚解放,周信芳就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表示他对上海解放的喜悦之情。梅兰芳则率剧团在上海

南京大戏院连演三天,热情慰问解放军战士。梅兰芳和周信芳在纪念演出中合演“二堂放子”朝鲜战场“清唱会”1951年夏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先是周信芳与华东京剧实验剧团一起排演了新编历史剧《信陵君》,这出戏通过窃符救赵的故事,歌颂了在邻邦人民遭受侵略荼毒时,不畏强暴,英勇救援的信陵君。周信芳塑造的信陵君形象异常生动,给观众强烈的感染。接着上海京剧界发起通过义演购买“京剧号”战斗机的活动。周信芳率先带领华东戏曲研究院在大众剧场义演三天《四进士》。紧接着是老艺人捐献义演专场,周信芳、盖叫天都参加了,梅兰芳正在上海养病,也抱病参加。那天的大轴是《龙凤呈祥》,梅兰芳饰孙尚香,周信芳前演乔玄,后演鲁肃,盖叫天饰赵云,这次演出十分轰动。

1953年10月,梅兰芳、周信芳参加了第三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前往朝鲜演出。慰问团的总团长是贺龙将军,梅兰芳、周信芳任副总团长。参加慰问团的有梅兰芳率领的梅剧团,周信芳率领的华东戏曲研究院京剧实验剧团,还有程砚秋和马连良的剧团。这是代表全国京剧最高水平的慰问演出团。慰问团到达平壤后,在地下剧场为朝鲜政府的干部们演出,梅兰芳演出了《霸王别姬》的舞剑。金日成元帅观看演出后,接见了梅兰芳,说:“我听说你的名字好多年了,这次才看到你的表演,想不到你这么年轻。”

不久,慰问团在志愿军司令部驻地举行了一次规模盛大的慰问演出。当时上海去的小生演员齐英才担任演员队长,这么多的大牌名角同台,如何排戏码,使他犯了难。梅兰芳说:“小齐,你是演员队长,我们都在你领导之下,你怎么排都行。”程砚秋说:“我演开锣戏,《三击掌》放在第一出。”周信芳说:“那么我来第二出吧,让梅先生、马先生唱大轴、压轴。”梅兰芳和马连良却要周信芳唱大轴。结果这一场戏码的排列为:程砚秋、沈金波的《三击掌》,周信芳、齐英才的《徐策跑城》,马连良的《四进士》一折,大轴是梅兰芳的《贵妃醉酒》,如此强大的阵容可说是千载难逢。有一次,在朝鲜中部香枫山慰问演出,演出场所是半山中辟出来的一个小广场,台是临时搭起来的,舞台的左后方用芦席隔成一间露天的化装室。那天周信芳演出《徐策跑城》,梅兰芳在化装室扮戏。周信芳演完《徐策跑城》下来,对梅兰芳说:“今天台上风太大,抖袖、甩髯、跑圆场的种种身段都受了限制。”梅兰芳心中就琢磨,自己怎么来对付这个困难。那天他演《贵妃醉酒》,一出场就觉得身段表演的确受了限制。但在“海岛冰轮初转腾……”的大段唱念中,他逐渐找到了在大风中表演的诀窍——做身段要看风向;水袖的翻动,身体的回转,必须分外留心;尽量顺着风势来做,免得吹乱了衣裙;唱的时候不能迎着风唱,这样会把嗓子吹哑,要避着风,并想法靠近扩音器,使声音能传到广场的最后一

排……梅兰芳这些办法很奏效,演出非常成功。

志愿军负责接待工作的同志对慰问团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慰问团表演的时候,他们往往没有时间去看戏。一天晚饭后,老舍和周信芳正在散步,听到一间屋里传来胡琴声,就来找梅兰芳商量:“今晚我们组织一个清唱晚会来慰问他们一下吧!”梅兰芳说:“这主意好,最好再找几个人来参加,热闹些!”于是又去找了马连良和山东快书表演家高元钧。清唱晚会开始了,马连良演唱了《马鞍山》和《三娘教子》,周信芳演唱了《四进士》,老舍也唱了一段《钓金龟》,接着,梅兰芳演唱了《玉堂春》,最后高元钧掏出两块铜片,说了《武松打虎》和几个轻松有趣的小段子。“清唱会”引来了许多人,门外空地上站满了志愿军同志。有的人用手拍着板,有的还轻声跟着调子哼腔,他们说:“像这样的清唱晚会,比看舞台上的表演还要难得啊!”“绝技高风并足传”为了表彰梅兰芳、周信芳对我国戏曲事业的巨大贡献,1955年4月,中央文化部、全国文联、中国剧协联合举办了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年纪念活动。4月11日下午,纪念会在北京天桥大剧场正式隆重举行,会上中央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发言,对梅兰芳、周信芳作出高度评价。4月12日至17日,梅兰芳、周信芳在天桥大剧场举行纪念演出,梅兰芳演出的剧目有《断桥》、《洛神》、《宇宙锋》、《穆柯寨·穆天王》;周信芳演出的剧目有《乌龙院》、《清风亭》、《文天祥》、《扫

松》。梅、周还合演了《二堂舍子》,梅兰芳饰王桂英,周信芳饰刘彦昌。他们的精彩表演赢得了文艺界广大观众的热烈赞赏。田汉有感于此次纪念活动,赋诗云:“绝技高风并足传,梅周同日举华筵。人民隆重尊勋绩,劳动歌场五十年。”这次纪念演出中还有一件趣事——因梅兰芳、周信芳、洪深三人同庚,都属马,有人提议趁此次纪念活动,搞一个“三马”合演。此次同台合演别开生面,因为洪深是搞话剧的,他客串京剧尤为引人瞩目。演出在北京饭店的小礼堂举行,戏码是《审头刺汤》。洪深饰汤勤,梅兰芳饰雪艳,周信芳饰陆炳。这天的戏,是梅、周陪洪深唱的。行家们众口一词地赞扬这场演出别开生面。纪念活动期间,梅兰芳邀请周信芳到家便宴,席间,老朋友漫忆往事,畅叙友情,兴致极浓。谈到京剧的创新与改革,梅兰芳对周信芳说:“我想搞点儿新戏。我老了,扮上戏已经不漂亮,唱卖份的戏不合适了。要是再唱《天女散花》,恐怕脸上擦的粉会自动掉下来,我可要成为‘老仙女’了,所以,我想搞些类似《穆桂英挂帅》那样描写古代中年妇女的新戏。”席间,梅兰芳还笑着对陪座的赵晓岚说:“你知道吗?当年周先生唱大嗓小生时,那扮相可美了!”周信芳连忙摆手说:“您还提这哪!现在连眼皮也掉下来了!”梅兰芳又补充了一句:“周先生后来不唱小生,专唱老生,那就更合适了!”周信芳接着梅兰芳前面的话题说:“我们人老了,但还是要再搞点新戏!”此次纪念

活动,使梅兰芳与周信芳如沐春风,竞芳吐艳,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绽放出了更加绚丽迷人的光彩。

文章素材源自互联网精编整理--公益分享

高中材料作文:剧大师梅兰芳最小的孩子,他十岁学戏,是梅派衣钵的唯一家传继承人,他用82年的生命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梅葆玖--京剧大师梅兰芳最小的孩子,他十岁学戏,是梅派衣钵的唯一家传继承人,他用82 年的生命历程书写了一个词一一传承,在戏剧评论家的眼中,他是当之无愧的“大师”。首要的理由,就是他全面继承了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艺术,不论是唱腔、表演,还是塑造人物。生前,面对质疑他“缺少新戏”、“保守”的声音,他说,“我何尝不愿意演新戏,但是我爸爸给我留下这么多的戏,我得把它一一继承过来”。2016 年 4 月 25 日,梅葆玖先生逝世,享年 82 岁,梅葆玖一生培养了 49 个弟子,他曾说:“我给父亲有了交代,也给了梅派,给了京剧一个交代。”戏剧导演田沁鑫致梅葆玖先生的挽词写到:“有一种失去,是一种审美的覆亡,流走了,一份眉梢上的韵致,零散在眼中的风月,浅笑唇边的一抹线条。中国,一份古典,走远了。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怎样的思考或感悟呢?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少于 800 字。 1, 【答案】梅葆玖的“保守”意义不输创新 在文化冲突与交融中,我们这个民族需要更多这样的勇士,这就是梅葆玖先生的一生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2016年4月25日仙逝,各界同声哀恸。葆玖先生致力于京剧艺术、尤其是乃父梅兰芳大师开创的梅派艺术的传承,成就卓著。戏曲界一时还来不及对他在戏曲舞台上令人尊敬的一生做全面完整的评价,但是有关葆玖先生的话题,却足以引发我们对戏曲艺术的现状与未来前景的深层次思考。 葆玖先生曾经说,他一生中对父亲的艺术继承多,自己的创作少。因为父亲梅兰芳大师留下那么多优秀的梅派经典,亟需倾注全副身心于抢救和继承,实在无暇顾及新剧目创作。确实如此,如果说葆玖先生的前三十年主要是向父亲学习,在父亲教导与陪伴下演出梅派剧目,他生命的后四十年则一直致力于表演与恢复梅派经典剧目,以及为他众多弟子传授梅派经典。在这个意义上,他的一生是“保守”的一生,而不是“创新”的一生。然而,梅葆玖先生的“保守”,是为了要“保”住和“守”住以他父亲梅兰芳为代表的京剧传统艺术之精华,为中华民族保住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保”住这份遗产,“守”住梅派的精华,是京剧、尤其是梅派健康发展的基础,他的“保守”的文化意义,丝毫不输于创排几出新剧目。当然,“保守”的葆玖先生并不僵化,他所做的传承不是机械的复制,而是要让梅派的精神通过新一代京剧演员的身体,实现更好的世代传递。就像他父亲一样,他从不排斥各种新颖传播手段,他并非一招一式地拘泥于重复前辈大师表演的表象,但是对梅派特有的意蕴和韵味,则丝毫不忍舍弃。如果说“移步而不换形”是梅兰芳先生对艺术传承发展最好的总结,“保守而不僵化”则让梅葆玖先生对梅派艺术有了最好的传承。 梅派艺术的传承之所以需要葆玖先生的努力,是由于梅派彰显的是深刻体现中华古典艺术风范的美,华贵而平和,并不靠戏剧冲突和人物激烈的外部动作吸引观众。这种美的艺术要让观众陶醉其中,需要演员“唱

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

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 评委老师好,我是ⅩⅩ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京剧大师梅兰芳》,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总结六个方面谈一谈这堂课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理念。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将主要欣赏学习京剧《霸王别姬》选段《看大(dài)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以及初步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有200多年的历史,它融合了昆剧、秦腔、汉剧等多种传统戏剧,将曲艺、说唱、杂技等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外国人也将京剧称之为中国的歌剧,肯定了它在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被称为“国粹国宝”。 二、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②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③名段欣赏和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学习和欣赏,能够进行京剧行háng当的简单分辨。 ②通过聆听,认识南梆子和四平调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角色情感方面的作用。 ③培养兴趣爱好。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鉴赏的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会的听众,本节课我将运用多媒体采用启发法、直观教学法、赏析法、模唱法,指导学生聆听,引导学生体验参与实践。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以播放视频导入 播放《说唱脸谱》的音频,配合各种脸谱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下面分别介绍京剧的产生和发展(京剧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的北京。京剧的起源始于“四大徽班”进京,历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 2.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3.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①结合画面,介绍京剧行当――生、旦、净、丑 ②播放影片《梅兰芳》片段,让学生谈谈对梅兰芳的初步印象。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本“梅兰芳简介”。引起同学们对梅兰芳的极大兴趣。认识了解京剧大

京剧艺术的现状及发展

京剧艺术的现状及思考 --------从马克思主义看?京剧现状与发展?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在这二百年中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的努力,使京剧艺术变成了有深厚文化底蕴、有深厚实践积累,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文艺瑰宝,不但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京剧是国宝,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自从徽班进京,京剧就开始形成。在清末,就出现了谭鑫培、杨小楼等一大批京剧艺术家。在以后又出现了以四大花旦、四小花旦、马派、谭派〃〃〃〃〃〃等一系列流派,使京剧艺术走入了成熟期、鼎盛期。以后一直为国人喜爱,中国也为有这样的艺术而骄傲。 京剧艺术更是给了我们独特的美的享受。京剧完美表现追求意境美的主张,它贯穿在一切表演手段中;无论哭、笑,还是辱骂,无论是鞭笞,还是杖打,即便是顶风冒雨,或者是临死挣扎必须是以‘唯美’的创作标准,演员必须把内心的真实体验,赋予形体外在的表现美。京剧演员在舞台上表现的?哭与笑?要求哭;要哭得美,笑;要笑得艺术,它决不是生活中的真哭,真笑。而京剧艺术正是运用这个虚实结合的表演艺术智慧,才升华了艺术表现的伟大价值。它与历史同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文化传播作用。京剧演出盛况直至六十年代末,京剧它一直是百姓喜爱,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娱乐的主流艺术。这魅力无穷的京剧艺术能像魔幻一般叫世人着迷,那是京剧它有一张极尽民族表情的面孔,它有着代表中国人性格的表达方式,

而这种表达方式,经过长期磨砺被证实的就是那种完美表现的艺术追求。京剧正是通过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和独具特色的审美价值震惊了世界,是中国的?国粹?传到世界各地。 然而,古老文化的逐渐陨落已是即成的事实,在流行元素的冲击下,京剧、民乐、诗词歌赋等等精神财富正在被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遗忘,这无疑是一种国家精神文化的断层与流失。 随着90年出生的一代人开始占据文化领域的主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视中国传统艺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年轻人对流行的音乐电影更感兴趣,京剧这被称为?国粹?的艺术已经被我们渐渐淡忘。 从过去的万人空巷到现如今的鲜有人闻,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当代文化的冲击。当今社会,文化丰富,娱乐形式多种多样,各种文化间百家争鸣,你方唱罢我登场,通俗易懂的快餐文化充斥着大街小巷,而那犹如高空明月京剧就显得没那么接地气了。 二是创作人才匮乏。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京剧院团,虽然已建立起一支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表演人才队伍,但是,编剧、导演、音乐、舞美等方面的创作人才,却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京剧需要领头人,需要像梅兰芳、谭鑫培那样的大师,二反观目前京剧界的现状,大师们基本上都已老态龙钟甚至故去,各个流派青黄不接,早在2012年张学津先生去世时,大家就曾言世上再无马派,而最近戏剧界更是哀伤连连,四月底,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爱子、梅派艺术当

京剧赏析梅兰芳观后感

《梅兰芳》观后感 20135365 刘亦凡这之前,对于梅先生并无多少了解,“唱戏的”三字是所有的印象。现在,也并无足够时间去了解先生的生事和性格,而只通过电影的一点经艺术加工的叙述来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个人。 梅兰芳演的是反串的旦角。少年梅兰芳身上藏着的是一股天才的不羁气质,这股气质尽管被封建的礼教管制着,却已经开始喷薄欲出了。他对表演的理解非常简单——就要唱最好的戏。跟爷爷的几次擂台,为什么会发生,会发生什么,对他来说都不重要,或者说他当时也不可能知道,当时的他只知道要唱最好的戏。天才的细胞在这时最发达,缺少的成熟与事故的心。 我不知道为什么安排黎明演中年梅兰芳,并且在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主观地认为他是演不好的;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的以貌取人。如果说少年梅兰芳的想象是真实的话,那么黎明的确演的是到位的,因为我没有看出来中年的梅跟少年有多大的变化,至少气质上是一样的——那种只有天才才有的忧郁气质。孟小冬的出现仿佛让戏朝着爱情片的主题演变,可导演终究还是让故事顺着影片的名字发展了;在这里艺术之间的心心相惜,或许在我等俗人看来只剩下了美丽与悲剧两字来评判,却永远不会理解当事人的心情。 中年的梅兰芳里,却又要把“抗日战争”那段故事单独拿出来,因为这段历史的存在,多少让整个故事不是那么按照逻辑来发展了。梅是天才,但是不单单只属于艺术;这甚至让我怀疑起了之前梅妻的那话“梅兰芳不属于我,也不属于你,他只属于座儿(观众,抑或艺术)”,因为梅因为战争而不唱戏了。而邱三最后竟然说服了梅重新复出,多少又有点让艺术的偏执狂们显得无奈了,怎么能这样?!不过好歹,梅活下来了。 最后的那段,或许是点睛的,告诉我们梅兰芳是怎样一个人。“也许你一直,其实都是个凡人。”答案就是这样,天才也就只是一个凡人而已。不知道是悲还是喜,但故事本身或许只是想告诉我们梅是怎样的一个人,而并不期望让观众得到怎样的人生感悟,这这点来说,或许也算一个成功吧。可于我们自己呢,谁也不会回答我们,答案需要我们自己告诉自己。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体验、比较、南梆子和四平调两种唱腔音乐在表现人物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二)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录像片段进行导入。 (二)简介京剧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四)欣赏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1.欣赏作品 2.简介作品的剧情 3.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 4.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两首作品。 (五)欣赏李玉刚和梅兰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风格。 说说你对两个唱段的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材资源:教材配套课件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 (二)录像资源:四大名旦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李玉刚的录像片段。 (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 (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课上充分展示其才华。 (五)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以聆听、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国粹的兴趣和情感。 (二)辅助视频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引导学生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使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三)引导、提示学生课外到剧院欣赏京剧艺术,身临其境感受其京剧舞台艺术的独特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京剧的历史发展当中出现了很多的名家名作,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 (出示课件) 教师播放四大名旦的录像片断。 问题1:这几个艺术家分别是谁? 问题2:他们善于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浅析京剧梅派艺术特征

浅析京剧梅派艺术特征 【摘要】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演变中绽放出了夺目的光芒,其中京剧在戏曲各大流派中最具有代表性,梅兰芳先生所创立的梅派艺术对京剧男旦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梅兰芳大师对于男旦艺术的改革与深入研究让我们赞叹不已,其勇于改革与乐于创新的精神促使男旦这门艺术门类在上个世纪初期在全国迅速流行发展起来,并且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京剧艺术中拥有了不可取代的地位。本文在前辈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以梅派艺术为出发点进行阐述,从梅派艺术的改革、唱腔艺术特征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戏曲流派;京剧;梅兰芳;男旦艺术 京剧艺术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大师,其中以京剧的“四大名旦”最为著名。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大师开创了京剧男旦艺术的鼎盛时期,梅派艺术在其努力发扬下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人们的喜爱,从而开辟了戏曲流派一个新的方向。 一、梅派艺术唱腔的改革 (一)梅派艺术之兴起由来 京剧诞生于1840年左右,在早期处于主流地位的是老生唱腔,当时以旦角为主要角色的剧目在京剧总剧目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男旦角色更鲜少。直到上个世纪初,京剧男旦表演在梨园中大获成功,首次出现了“生旦并重”的崭新格局,其中以“四大名旦”最为著名。梅兰芳先生所创立的梅派艺术对之后不同风格流派的形成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复杂的社会背景和阶级冲突促使了男旦文化的诞生。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男旦艺术被视为封建文化遭到封杀,男旦培训课程也从全国各大戏校中取消。改革开放开始后,京剧的舞台也被开放,舞台上又出现了男旦的身影,但却伴随着各种不同的争议声。近一百年以来,关于乾旦和坤生两者的争议一直都不曾停息过。在梅兰芳先生的努力改革下,京剧艺术中的旦角行当在二十世纪初迎来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时代。梅派艺术也在时代的不断地变迁与社会不断发展中确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重要地位。 (二)对于传统唱腔的突破 从1914到1924年间是梅兰芳先生在创作上的黄金时期,其独特表演风格也在此期间慢慢形成,梅派艺术由此应运而生。梅派选角儿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声音清亮、甜美、宽圆都要具备,特别是清亮、甜美的嗓音为上乘之选。梅兰芳在其艺术生涯前期对于唱腔的创新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戏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梅兰芳在这一时期的新编剧目中尝试了许多新颖不同的唱腔,对传统唱腔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经过梅兰芳先生和他的琴师王少卿的反复推敲实

高中音乐《第四单元 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体验、比较、南梆子和四平调两种唱腔音乐在表现人物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二)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三)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二、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录像片段进行导入。 (二)简介京剧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四)欣赏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1.欣赏作品 2.简介作品的剧情 3.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 4.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两首作品。 (五)欣赏李玉刚和梅兰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风格。 说说你对两个唱段的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材资源:教材配套课件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 (二)录像资源:四大名旦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李玉刚的录像片段。 (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 (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课上充分展示其才华。 (五)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以聆听、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国粹的兴趣和情感。 (二)辅助视频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引导学生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使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三)引导、提示学生课外到剧院欣赏京剧艺术,身临其境感受其京剧舞台艺术的独特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在京剧的历教师播放四大名旦的录像片断。 问题1:这几个艺术家分别是 学生分辨表演艺术家及他们善于塑造 的人物形象。

用一生去传承梅派艺术

用一生去传承梅派艺术 同学们,你们喜欢京剧吗?能说出哪些京剧名人的名字呢?今天我们要一起认识的这位京剧名人,他不仅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最小的儿子,梅派京剧的重要传承人。他便是人称“小梅郎”的梅葆玖先生。 瞧,这位儒雅的老人,便是梅葆玖先生。他1934年3月29日出生于上海,10岁开始学艺,13岁便正式登台演出,18岁与父亲梅兰芳同台,有很多为大家津津乐道的代表作,比如《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等,为梅派京剧的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意外的“接班人” 说到梅葆玖为什么会走上京剧表演这条路,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他出生在京剧世家,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所以天生就该走这条路。其实梅兰芳最初选定的传承人并不是他,而且他最初的志向也并非唱京剧。“如果没有白喉流行,我可能和四哥、五哥一样,做我想做的工程师了。”梅葆玖曾这样说。 梅派传承有一个特别的要求,那就是“漂亮”,在梅兰芳的几个孩子中,梅兰芳最初相中和重点培养的是三子梅

葆琪。梅葆琪不仅很有京剧天赋,而且与梅兰芳非常神似。可惜的是,这个天生的好苗子,却在8岁时被白喉病夺去了生命。 三哥过世后,梅葆玖因为外形条件最符合男旦要求,成为了父亲的培养对象。在他10岁时,父亲便让他试演了《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梅葆玖不仅嗓子好,而且扮相台风都非常不错。为了培养梅葆玖,梅兰芳请了很多名师来教他京剧、昆曲……起初,梅葆玖学戏需要老师盯,因为比起学京剧,他更爱捣鼓自己喜欢的无线电、飞机模型等。后来,他逐渐学得了很多京剧知识,开始登台演出。18岁时,他与父亲同台演出,并跟随父亲四处巡演。有了这样的历练,梅葆玖学到了很多梅派真传,唱腔越来越圆润,扮相、台风也越来越好,不少人称他为“小梅郎”。1961年,梅兰芳去世后,年仅27岁的他挑起了弘扬梅派京剧的重担。将梅派京剧传承下去,成了他的使命,也成了他的责任。 超前的“革新家” 梅葆玖继承父亲的衣钵后,便一直致力于弘扬梅派京剧艺术。他向父亲的琴师请教,结合自己所学,用心领悟梅派精髓,将梅派京剧学到了家。舞台上的他演绎人生的悲欢离合,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霸王别姬》《穆桂英挂帅》……一个个经典曲目,让人们记住了他这个“小梅郎”,也记住了梅派艺术。

音乐高一年级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单元第八节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音乐高一年级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四单元第八节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学校:高陵一中 年级:高一年级 授课人:耿卫东

总体设计思路及理论依据: 京剧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梅兰芳不只是京剧流派艺术的杰出代表,而更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伟大象征一样,将梅大师搬上音乐课堂,也是中国人应然的艺术使命。作为中国京剧史上接触的有代表性的人物,梅兰芳一生的坎坷经历和艺术实践早已突破了个人生活的琐屑性而进入公共话语层面。但京剧离我们的学生不近,尤其是在流行音乐充斥市场的今天,我们的学生几乎不会去接触。本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凸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实施中的主体性。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结合梅兰芳经典作品,以梅兰芳大师“一个艺术家的抗战”的心史历程和动魄抗争为贯穿,勾勒出梅先生一代人杰的高风亮节。本教学设计着眼于“开放”、“创新”,合理安排课的内容,使学生熟悉音乐作品、了解了大师,进一步走近京剧艺术。 教材分析: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第一节。本课选用《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与《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作品,通过作品的赏析,感受京剧中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征。京剧离学生不近,京剧的唱腔更甚。课中要求感受、体验南梆子和四平调的特点,没有好的引导学生可能无从下手,从而给京剧音乐的赏析带来困难。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对京剧的行当,伴奏乐器等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逐步了解了京剧. 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电影、电视、广播、杂志、互联网等积累起来的京剧知识也为本课作好了必要的知识准备。 对于两百多年历史的国粹,学生只知其名而不原闻其声,仿佛离学生的距离太遥远,由于节奏缓慢等特点不能很快被学生所接受,部分学生对京剧依旧存在着偏见,,必须正确引导并结合生活培养对京剧的爱好,实进一步健全学生的审美观。

让我感动的京剧名人——梅兰芳

《让我感动的京剧名人——梅兰芳》 北京市顺义区光明小学五年级四班周晟萱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大师,生于北京,曾担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 梅兰芳出生于梨园世家,从其祖父梅巧玲到梅兰芳已是三代京剧旦角。梅兰芳8岁学戏,11岁登台,在五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大量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被誉为“美神”。从1919年到1960年,他多次出国进行访问演出,并被美国波摩那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学院授予“文学博士”学位,是第一位将京剧艺术推向世界的人。梅兰芳开创的“梅派”戏剧表演艺术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梅兰芳在京剧艺术方面是宗师级人物,在为人方面也堪称楷模。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让我非常感动。 1937年8月,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战事爆发。日寇占领上海不久,得知闻名世界的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住在上海,就要他为日本“天皇”服务。梅兰芳洞察到日本人的诡计后,便决定举家南迁,赶赴香港,摆脱日寇纠缠。他一边给日本人带口信说要外出演戏,一边携带家眷星夜乘船赴港。梅兰芳来到香港后,深居简出,不愿露面。他除每天练太极拳、打球、学英语、看报读书外,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绘画上。梅兰芳这种幸福的生活才过不到半年,就又失去了。1941年12月,日军侵占香港,梅兰芳担心日本人再让他唱戏,最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留蓄胡子,罢歌罢舞,退出京剧界。可是,日本人却强行要求梅兰芳演出。梅兰芳只得坐船返沪,回到阔别三年的上海老家。 梅兰芳坚持不为日本人演出,蓄须明志的故事,成为神州大地感人的佳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奋勇抗日的决心。梅兰芳先生的这种民族气节为世人所敬仰,在中华儿女中广为传颂。

京剧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京剧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关键字:京剧,唱腔,行腔,要领,初探 大凡京剧爱好者,无一不知梅兰芳京剧艺术,即便“圈外之人”,也略知一、二,可见其在京剧艺术中的地位。梅派艺术享有“雍容华贵、端庄凝重、意境和美、深沉含蓄”之盛誉,而其众多脍炙人口的唱腔则是构成其艺术特色的核心,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广为流传。唱腔是梅派艺术得以为人们所认识、理解、鉴赏、传播的主要“载体”。 研究唱腔,掌握行腔要领,以求字正腔圆、韵正味浓,不仅是众多“梅迷”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且也是从事京剧艺术研究、弘扬民族文化工作者一再涉及的课题。研究梅派唱腔,前提条件是要对梅派的整体艺术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和领会。作为京剧旦角艺术中的一大流派,梅派艺术也和其它流派艺术一样,首先它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不能不反映出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环境的痕迹,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是不足为怪的;其次,梅派独树一帜,是与其它流派相比较、相区别而言,其精髓在于它的个性部分;再次,它作为流派是这一艺术发展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它的发展随创始人梅兰芳大师的谢世而终结,而后人在终结基础上的再创作、再发展,就成为别的东西或新的流派。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梅派艺术的个性,在抓住个性的基础上,再联系旦角艺术乃至整个京剧艺术的共性,才能探抵梅派艺术的真谛,既要防止停留于泛泛而论,又要防止把那些属于共性的东西误解为梅派。孙家斌先生针对京剧界要不要继续保留上口字、尖团字的争论,在《中国京剧》杂志1993年第三期上撰文说:“任何事物的特色遭到破坏,该事物存在的个性也就消失了”。他认为,取消上口字、尖团字,就等于取消了京剧特色。我们这里不讨论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这一观点也适用于如何对待流派的问题。混淆流派的特色,磨削流派的“棱角”,甚至以“借鉴”、“移植”为名随意掺进别的成分,自作聪明地进行“改进”和“包 装”,是十分有害的。 梅派艺术的特色究竟何在?这恐怕是一个一时难以说得清、道得明的问题——至少我等肤浅之辈如此。况且,梅派艺术也和其它戏曲艺术一样,对其真正的理解和领会,必须通过长期而反复的耳闻、目睹和意会,甚至身临其境地实践,才能逐步掌握真谛,而且其中许多内容是难以言传和书述的。这里我斗胆进行“书述”,企图循前辈、专家的引导,结合自身浅陋的学梅实践,对梅派艺术作一番自己都感到有所吃不准的描写。 有人说,京剧是一门“圆”的艺术,字正腔圆、劝人为善,从舞台布景、服装设计、唱念做打等,无不宗“圆”,连杀人的刀枪也是圆而不露锋芒。当然,圆与方是相比较而存在,无方就显不出圆。在许多剧目的具体情节、人物唱念中,“方”的成分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金玉奴》不团圆的结局、《白门楼》吕布的被杀、《群.借.华》人物的勾心斗角等,都具“方”的特征。然而不管怎么说,京剧的总体和主流是“圆”。在这中间,梅派艺术“圆”的特征更加突出、更加典型:在艺术表演的目的上,突出给人以美的享受,劝人为善,提倡中庸之道、和为贵;在表演的对象上,人物正面而善良,雍容大度,端庄美丽;在表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 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教学目标】1、聆听《海岛冰轮初转腾》等京剧选段,感受京剧,使学生接受京剧并能热爱我国的国粹艺术。 2、通过“唱”、“念”、“做”、“打”让学生体验和了解京剧的艺术魅力。 3、了解梅兰芳的京剧贡献。 【教学准备】一件戏服(带水袖)、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是京剧说说你印象中的京剧是什么样子的 生:…… 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评价)同学们回答的不是很全面。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她的中文名叫“京剧”,英文名叫“Beijing Opera”(板书)。京剧形成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因为形成于北京,所以叫“京剧”。现在有很多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学习京剧,甚至学的如痴如醉。我想这正是因为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感染了他们,以及灿烂的历史文化熏陶了他们。提到京剧,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物——梅兰芳。梅兰芳先生一生致力于京剧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改革上,对京剧的传承与弘扬做出了巨大贡献。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以问题开始,给学生留有悬念并使学生产生思考。引出老师对京剧的简单介绍。 一、唱京剧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体味一下国粹京剧的艺术魅力。首先要欣赏的是梅派著名唱段《霸王别姬》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大家有没有知道《贵妃醉酒》故事情节的? 生:(如果有学生知道故事情节,尽量让学生说。如果学生不知道,老师再介绍剧情。) 师:(清楚剧情后,播放“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请大家仔细听,一会儿我们一起学几句唱词。 (欣赏完后,老师范唱第一句唱词,学生跟着学唱。) 【设计意图】听完后,通过“唱”来体验京剧的唱腔韵味。 二、念京剧 师:京剧表演中除了“唱”,还有哪几种艺术手段? 生:念、做、打 师:对!其中“念”指的是京剧中的“念白”。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个唱段的最后,有一小段念白。高力士、裴力士见驾:“娘娘千岁!”,杨贵妃:“二卿平身!”很简短,我们来学学这两句念白。(可以找几个同学到台上表演。)

京剧大师梅兰芳优秀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8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5例(2009-11-03 14:10) 分类:一课多案 标签:曾倩雯音乐教案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1 一、学生分析:本课的教案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量,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学习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半成熟半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一方面,他们仍保留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非常活跃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渴望独立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希望能在教师适当引导、鼓励下,在教师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教案中,教师可利用多样有效的教案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自主参与学习,合作活动的平台,以提高教案效果。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学习,再加上电视等媒体的耳闻目染,及平时课外知识的积累,高一学生对京剧艺术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教材分析:本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的内容。梅兰芳是传统京剧领域中四大名旦的“首席”,他首创了“梅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可贵的是他“德艺双馨”,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人格情操。由梅兰芳先生引领我们再度走进京剧世界,我们会更深刻地领悟到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结合,从而激发起学生高尚的内心情感,再以情感激发兴趣,以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案,首先能让学生主要通过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由梅兰芳先生首创的“南梆子”和由梅兰芳先生从其他戏曲唱腔中吸收革新来的“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艺术表演特点;其次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梅兰芳先生的高尚人格、艺术成就及生平,能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领悟“真正的艺术”的含义;最后能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浅谈京剧中的旦角行当

浅谈京剧中的旦角行当 提到京剧中的行当,最为人津津乐道便是那些表现女性形象的旦角。之所以为人们所熟稔,主要原因便是旦角常常由男性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反串,而这些反串角色往往将女性的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深入人心,成为时代的经典。接下来我就会从分类,流派,知名表演艺术家等方面来谈谈旦角这一个行当。 旦角的主要分类 旦角主要分为正旦,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这几大类别。 正旦又称“青衣”,是指戏曲里那些稳重端庄中年妇女形象。之所以被称为“青衣”,是因为这些角色常常穿着青色褶。这类角色的表演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较小。比较著名的正旦角色由《铡美案》中的秦香莲,以及《二进宫》中的李艳妃。 花旦主要是指戏曲里用来表现年轻活泼、俏丽可人形象的哪一类角色。这类角色诸如由小家碧玉的姑娘,以及一些活泼可爱的丫鬟。花旦的表演特点是以做功和念白见长。比较著名的花旦角色有人们所熟知的《西厢记》中的红娘。 刀马旦多指戏曲中女将、女元帅之类的角色。刀马旦的表演特点是唱、念、做并重。虽也有打的戏份,但是不如武旦激烈。最重要的是刀马旦比较重身段,着重需要表现出人物稳重威武的气质。知名的刀马旦角色由《穆桂英挂帅》中的穆桂英。 武旦是指那些身怀武艺的江湖女子或者神怪精灵一类的角色。表演时长长穿着紧身衣,侧重翻打。典型的角色有《白蛇传》中的青蛇。 老旦顾名思义是指一些老年女性角色,表演时用本嗓常年,多重唱功。《红灯记》中的李奶奶就是典型之一。 彩旦又称“丑婆子”,亦是用本嗓唱念,重说白。表演、化妆很夸张。与丑角类似,表演滑稽诙谐。多是喜剧性角色。诸如《西施》里的东施。《拾玉镯》里的刘媒婆。 除此之外,还发展出了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艺术特点而形成的新的一类旦角——花衫,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 旦角的主要流派 京剧旦角中主要有八大流派。它们分别是:梅派、尚派、程派、荀派、张派、王派、赵派,以及黄派。这八大派系的创始人都是中国京剧发展史上传奇式的人物,当真称得上真正的宗师。 梅派的创始人物是中国京剧史上的丰碑级人物梅兰芳。梅兰芳精心专研京剧表演艺术,勇于创新,发展了很多优秀曲目,并创造了很多优美的艺术形象。梅兰芳大师的努力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流派——“梅派”。“梅派”在无论是在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说课稿

第四单元京剧大师梅兰芳 一,分析教材 这一节是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第1个课时,它对于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以及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三方面) 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及其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梅派”艺术 能力目标:掌握鉴赏京剧艺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情感目标:激发、培养学生对传统京剧艺术的兴趣爱好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京剧大师梅兰芳》这一课,教学重点是认识了解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特征。四,教学的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来欣赏京剧艺术魅力。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在现代社会,大多数学生都对我国传统京剧艺术了解很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会排斥京剧,他们只是不知该如何来欣赏京剧艺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注重引导、培养学生聆听、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并让学生能够有尊重我国的传统艺术的意识。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我会尽量的结合作品,通过运用图画、听音乐等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讲授.两节课我会充分做好跟学生的互动,在第一课时的导入中,我用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起讨论,最后总结,从而达成与学生的互动.总之,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感到学习音乐的乐趣,也能从乐趣中学习到一些音乐知识. 六,教学过程分析 1、课题导入----问题式导入法 我采用的问题是(你们知道‘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是哪三大吗?) 对于高中生,他们特别喜欢关注象这样一类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能快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有利于接下来的授课。 2、新课知识 1、介绍京剧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基本常识 这一部分,包括两个内容,一是介绍京剧起源,二是介绍四大名旦,介绍京剧起源部分时,我采用的都是师生交流法,先问学生‘有谁知道关于京剧的起源’,从而引出京剧艺术的产生、发展及其“四大徽班”,接着我采用相同的方法引出京剧四大名旦,出示图片,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以前的京剧旦角都是男性?’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先了解一些京剧的基本常识,并引起他们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兴趣。 2、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其“梅派”艺术 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重点环节,为了让学生对梅兰芳有充分的认识,我在教学上设计了三块内容,分别是生平介绍、代表作品介绍、“梅派”艺术特征介绍。 首先,介绍梅兰芳生平,我进行了2项教学设计。 第一项设计是采用谈话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梅兰芳先生的认识’,

京剧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京剧梅派唱腔及行腔要领初探 大凡京剧爱好者,无一不知梅兰芳京剧艺术,即便“圈外之人”,也略知一、二,可见其在京剧艺术中的地位。梅派艺术享有“雍容华贵、端庄凝重、意境和美、深沉含蓄”之盛誉,而其众多脍炙人口的唱腔则是构成其艺术特色的核心,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广为流传。唱腔是梅派艺术得以为人们所认识、理解、鉴赏、传播的主要“载体”。研究唱腔,掌握行腔要领,以求字正腔圆、韵正味浓,不仅是众多“梅迷”孜孜以求的目标,而且也是从事京剧艺术研究、弘扬民族文化工作者一再涉及的课题。研究梅派唱腔,前提条件是要对梅派的整体艺术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和领会。作为京剧旦角艺术中的一大流派,梅派艺术也和其它流派艺术一样,首先它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不能不反映出其产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环境的痕迹,有其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是不足为怪的;其次,梅派独树一帜,是与其它流派相比较、相区别而言,其精髓在于它的个性部分;再次,它作为流派是这一艺术发展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它的发展随创始人梅兰芳大师的谢世而终结,而后人在终结基础上的再创作、再发展,就成为别的东西或新的流派。这里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住梅派艺术的个性,在抓住个性的基础上,再联系旦角艺术乃至整个京剧艺术的共性,才能探抵梅派艺术的真谛,既要防止停留于泛泛而论,又要防止把那些属于共性的东西误解为梅派。孙家斌先生针对京剧界要不要继续保留上口字、尖团字的争论,在《中国京剧》杂志1993年第三期上撰文说:“任何事物的特色遭到破坏,该事物存在的个性也就消失了”。他认为,取消上口字、尖团字,就等于取消了京剧特色。我们这里不讨论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这一观点也适用于如何对待流派的问题。混淆流派的特色,磨削流派的“棱角”,甚至以“借鉴”、“移植”为名随意掺进别的成分,自作聪明地进行“改进”和“包装”,是十分有害的。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

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分类: 标签: 第八节《京剧大师梅兰芳》教案1 一、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一学生已是一个拥有一定知识量,具有一定分析能力的学习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半成熟半成人逐步走向成人化的关键时期,因此,一方面,他们仍保留着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思维非常活跃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另一方面又体现出渴望独立学习和思考,在课堂上希望能在教师适当引导、鼓励下,在教师尊重学生个人情感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样有效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他们提供自主参与学习,合作活动的平台,以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京剧艺术的初步学习,再加上电视等媒体的耳闻目染,及平时课外知识的积累,高一学生对京剧艺术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来学习《京剧大师梅兰芳》一课,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二、教材分析:本课《京剧大师梅兰芳》是普通高中《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第八节的内容。梅兰芳是传统京剧领域中四大名旦的“首席”,他首创了“梅派”,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可贵的是他“德艺双馨”,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人格情操。由梅兰芳先生引领我们再度走进京剧世界,我们会更深刻地领悟到真正伟大的艺术来自艺术美和心灵美的高度结合,从而激发起学生高尚的内心情感,再以情感激发兴趣,以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

欲。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首先能让学生主要通过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由梅兰芳先生首创的“南梆子”和由梅兰芳先生从其他戏曲唱腔中吸收革新来的“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的梅派艺术表演特点;其次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梅兰芳先生的高尚人格、艺术成就及生平,能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领悟“真正的艺术”的含义;最后能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了解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知道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认识和了解,能够让学生感动于梅兰芳“德艺双馨”的品质,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由此重新审视艺术的真正内涵和价值观,并进一步产生对京剧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2.知识目标: 1)聆听欣赏两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及《海岛冰轮初转腾》,能够让学生感受体验两个唱段的情感内涵,初步了解和感受“南梆子”和“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先生在剧中的表演特点; 2)认识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生平、艺术成就及艺术表演特点; 3)巩固京剧产生、发展的历史及一些基本常识及京剧艺术在世界戏剧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浅析梅派唱腔的特点

浅析梅派唱腔的特点 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一生所进行的创造,丰富和提高了祖国的戏曲艺术,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小编来为您解析一下梅派唱腔的特点。 梅先生的一生是以艺术为武器,为人民生活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一生。梅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是和他的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分不开的。梅先生既尊重传统又勇于革新,在京剧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和创造。在京剧艺术领域里,梅先生不保守,不拘泥一格。 他的老师有吴菱仙、乔蕙兰、茹来卿、路三宝、陈德霖、王瑶卿、钱金福、李寿山、丁兰荪、谢宝堃等许多前辈名演员。实际上,他的老师远不止这些,象和他同台演出过的谭鑫培、杨小楼的表演艺术,他都非常热爱;同时,他还向其他剧种吸取营养来丰富自己,象鼓界大王刘宝全先生就是他的师友之一。 梅先生不但精通青衣、花旦、刀马旦、闺门旦这些旦行的表演艺术,还掌握了老生、小生、武生和其他行当的艺术技巧,在表演艺术上融合了诸位大师的优点。因此,在梅先生身上,文武昆乱,唱工、做工是兼收并蓄的。对于他的艺术决不是简单地模仿所能学会的。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学习任务。 梅先生的唱,是以大方自然为主,平易近人。听起来好象很平常,但内容却非常丰富,而且安排得十分巧妙。平稳之中蕴藏着深厚的功力;简洁之中包含着丰富的感情。这些特点如果只从表面上去理解,

去学习,是很难学到的。想学到家,非下苦功不可。 梅先生的唱,早年是宗时小福一派,同时吸取了陈德霖老先生的唱法,也就是京戏青衣里老的唱法。这种唱法的特点是:常发细高的声音,唱腔直线多于曲线,比较动听。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发音所包含的感情不够复杂多样。后来梅先生又接受了王瑶卿先生的启发,力求字音的清楚,在出字、收音方面下了工夫,突破了原有的唱法。他兼演昆曲以后,变化就更大了。 梅先生说过,一个演员如果没有健全的嗓子,当然不能够吸引观众;有了好的嗓子,而不能掌握音堂相聚的方法,嗓子的优点就发挥不出来。所谓音堂相聚,就是唱的时候,高音、中音、低音衔接得没有痕迹,每一个起共鸣作用的器官部位都能发挥它的效能。梅先生不仅有一条好嗓子,同时还掌握了发音的正确方法。所以,几十年来,广大观众都爱听他的唱。他是真正达到了字音清楚、唱腔纯正的地步。他所创造的新腔很多,都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听了使人荡气回肠,心情舒畅。他的念白,也同样是使用歌唱的发音方法,发出足够的音量,使听众听了感觉到既是亲切的语言,又是优美的歌唱。欧阳予倩老师说梅先生是美的创造者。我觉得听梅先生的唱腔和念白,就是一种美的艺术享受。我认为,学习一个流派必须得其全貌。就是说,应该从它的早期开始,加以分析研究,逐步研究他的发展道路,这样才能够正确地继承。研究唱也是这样。 下面我想分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来谈一谈梅先生的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