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析公知常识在新颖性与创造性判断中的适用

浅析公知常识在新颖性与创造性判断中的适用

浅析公知常识在新颖性与创造性判断中的适用
浅析公知常识在新颖性与创造性判断中的适用

浅析公知常识在新颖性与创造性判断中的适用

作者姓名:赵传海① 吴志敏② 徐国亮③

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

摘 要

无论在发明专利申请的实质审查程序、实用新型专利权评价报告、复审与无效审查程序以及后续的行政诉讼程序中均有可能涉及“公知常识”用于新颖性、创造性的判断,在某些情况下“公知常识”会成为争论的焦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公知常识在新颖性、创造性审查中的不同适用,探讨如何既能提高审查效率,又可避免公知常识的滥用以确保审查工作的公正与公平,从而在听证原则与程序节约原则之间、公平与效率原则之间建立合理的平衡。

关键词

公知常识 新颖性 抵触申请 创造性 举证

一、前言

虽然专利法及专利法实施细则没有关于“公知常识”的相关内容,与“公知常识”相关的出处仅见诸于《专利审查指南(2010)》,然而这并不能说明“公知常识”在审查中使用的频率低,实际上在很多涉及创造性审查的案件中均使用了公知常识,甚至在某种情形下新颖性审查中也会涉及“公知常识”的适用,因此公知常识是专利申请审查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试图从公知常识的定义入手,并分析公知常识在新颖性、创造性审查中的不同适用,通过实际案例探讨如何既能提高审查效率,又可避免公知常识的滥用以确保审查工作的公正与公平,从而在听证原则与程序节约原则之间、公平与效率原则之间建立合理的平衡,并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

二、与公知常识有关的规定及对其的理解

1、与公知常识有关的规定

《审查指南》【1】第二部分第四章3.2.1.1节中关于“判断要求保护的发明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否显而易见”的步骤中,以举例的形式提出可以认定为公知常识的几种情况:所述区别特征为公知常识,例如,本领域中解决该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的惯用手段,或教科书或者工具书等中披露的解决该重新确定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审查操作规程(实质审查分册)》【2】第四章第1.3.1节规定:所述区别特征为公知常

识,例如,所属领域中用于解决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惯用手段,教科书或者工具书等中披露的解决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或者教科书、工具书中为解决相关技术问题而引用的其他文献披露的内容。

2、对公知常识的理解

通过上面审查指南以及规程中的相关定义,结合专利实质审查的工作,我们可以引申得到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公知常识的判断主体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或者理应知道的,并在能够在所属技术领域实践中熟练运用以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或是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解决具体技术问题时最容易想到并运用的技术手段。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称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指一种假设的“人”,假定他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但他不具有创造能力。如果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能够促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其他技术领域寻找技术手段,他也应具有从该其他技术领域中获知该申请日或优先权日之前的相关现有技术、普通技术知识和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

其次,对于“公知常识”判断的主体“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的“所属领域”不能理解为该申请所声称的所属技术领域,也不是发明名称直接表示的所属技术领域,而不仅应当考虑狭义的技术领域,即专利申请涉及的应用领域;还应当考虑广义技术领域,即专利申请涉及的功能领域。例如,一项关于挖掘机悬臂的发明,其改进之处是将背景技术中的长方形悬臂截面改为椭圆形截面。其所属技术领域可以认为“本发明涉及一种挖掘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挖掘机悬臂”(具体的技术领域),而不宜理解为“本发明涉及挖掘机悬臂的椭圆形截面”或者“本发明涉及一种截面为椭圆形的挖掘机悬臂”(发明本身)。

再次,公知常识属于现有技术的一部分,而《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三章2.1.2规定的现有技术公开方式包括出版物公开、使用公开和以其他方式公开三种,均无地域限制,从而公知常识没有地域性的区别。此外,属于公知常识范畴的技术手段或者技术特征处于一个不断增加、更新的状态,对其时间点的确定有时将会对其认定与否起到主要作用,特别是当前某些领域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如果以审查当时的技术现状而不是以申请日或优先权日来进行公知常识的判断,则会失之偏颇。

最后,在上述的公知常识举例而非穷举的情况下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包括自然规律、日常生活经验法则等在内的众所周知的事实【3】【4】,以及作为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用于解决

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惯用手段,是无需通过特定的书面的证据来证明,在审查实践当中可以通过充分说理的方法来完成举证的过程的。二是教科书或者工具书等中披露的解决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这一部分内容并非是所有人员均能知晓并能使用的,因此关于这样的公知常识,如果当事人存在异议,并且无法通过充分说理予以解释的,则是需要通过书面的证据予以证明的。

三、公知常识在新颖性和创造性判断中的适用

1、公知常识在新颖性判断中的适用

在新颖性判断中,我们知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于直接评述新颖性的现有技术;还有一类就是也可以评述新颖性的非现有技术,即抵触申请。在《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三章第3.2.3节中记载:如果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的区别仅仅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则该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不具备新颖性。例如,对比文件公开了采用螺钉固定的装置,而要求保护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仅将该装置的螺钉固定方式改换为螺栓固定方式,则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具备新颖性。但是抵触申请仅适用于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专利局提出并且在申请日以后(含申请日)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损害该申请日提出的专利申请的新颖性。

在专利审查中的新颖性判断时,一般重在分析二个技术方案之间在技术构成及技术效果方面差异的有无,或者说重在对二者间的差别作“质”的判断,属于一种绝对的概念;而在与之对应的创造性判断时,则重在分析差别的大或者小,即对差别作“量”的判断,涉及一种相对的概念。可见在新颖性即“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判断中,上述“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是对公知常识的直接使用,其所要要求的内涵也侧重于“质”的判断,用于置换的技术手段必须是现有技术中的技术常识,且置换技术手段没有导致不同的预期效果。通过审查指南中的举例也可知,螺栓与螺钉的共同点是都可以起到紧固的作用,如果就整个技术方案而言,起紧固作用是重要的,则二者间的其他差别便可以忽略;但如果除了紧固作用之外,其可拆卸性等其他效果对整个技术方案也有明显影响,则二者间的差别就不能被忽视,就是要侧重于“量”的判断。

2、公知常识在创造性判断中的适用

在专利实质审查过程中,不管是对现有技术的检索还是撰写审查意见通知书,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围绕创造性展开的,而在创造性判断中,“公知常识”的使用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其不仅影响着审查工作的效率与公平,还左右着专利申请的走向与专利权的稳

定,从而引起审查员、申请人、发明人乃至社会公众越来越高的关注,并经常成为审查工作争议的焦点与热点。

在专利审查的创造性判断时,我们最常用的方法即是“三步法”,而在“三步法”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判断现有技术是否存在“技术启示”,《审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在创造性的判断方法的3.2.1.1节中记载如果区别特征为公知常识,则认为存在“技术启示”。事实上,区别特征是否是公知常识并不是关键,关键要看其是否与要保护的发明中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起的作用相同。假如区别特征在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作用不同,那么即使区别特征是公知常识,其也不能用来评价创造性。反之,如果由多个公知常识简单叠加、组合,而多个公知常识之间没有相互关系,并且各公知常识在发明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中所起的作用没有发生变化;又或者公知常识的组合处于常规技术继续发展的范围之内,而没有取得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这种组合则不具有创造性。

此外,对于需要通过书面的证据予以证明的“公知常识”,《审查指南》中提及的“教科书或者工具书”只是部分例子而非穷举,并非只有教科书或工具书才能用来证明公知常识,不能只认教科书或工具书,否则,有些公知常识的举证将非常困难。特别当所处的技术领域很新,使得有些知识还没有在教科书或工具书中出现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会通过先于该领域教科书或工具书公开的该领域相关的专利文献、科学出版物、相关论文集、科学期刊、会议的报告等等,来学习和掌握该领域的基本知识,此时该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公知常识的范围,不再受限于教科书或工具书,以上提及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获取技术知识的教科书和工具书以外的文献资料,都可以是公知常识的范围。需要明确的是,应该首先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案情和该领域技术水平判断其是否为公知常识,再用2-3篇相关文献证明;而非由于存在2-3篇文献可以证明,就判断其为公知常识。原则上不能根据文献数目的多少即2篇、20篇还是200篇来认定其是否为公知常识,但是如果已经判断出该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广泛熟知的知识或技术手段时,允许通过教科书或者工具书,同样也允许通过某几篇专利文献或科学出版物,来证明其为公知常识。

当审查员并不确定某“公知常识”是否属于教科书或工具书的范畴时,审查员需要在审查意见通知书中进行充分说理,同时也提示申请人对该技术内容是否为公知常识发表意见和举出反证。如果申请人对审查员认定公知常识的观点不予认同,此时审查员对个案的价值取向就应当在一定程度上由效率优先向公平优先转移。尤其是当审查员认为申请人所述的发明点就属于公知常识时,应当特别注意可能需要向申请人指出该公知常识的出处。假如申请人对此提出异议,那么审查员一方面需要再次判断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另一方面需要举证公

知常识的出处以增加说服力,从而减少申请人对审查意见是否公正的怀疑。必要时应当考虑向申请人再次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告知该公知常识的出处,并再次听取申请人的意见。当然我们也要鉴别申请人对公知常识提出的质疑或异议,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对审查员提出的某技术特征属于公知常识确有疑问,希望审查员能够提供确凿的证据;二是申请人认同审查员的意见,但出于某种目的策略性地提出质疑或异议。不管出于哪种原因,审查员都没有义务向申请人/发明人讲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或者实际知道的知识。但在实际审查意见中,对于公知常识的认定与每个人的知识水平等主观因素有关系,而公知常识又是一个很客观的事实,为了避免与申请人就某个或某些技术特征是否是公知常识的争议,比较妥善的方式就是不论是哪个层次的公知常识都进行举证,因为这样能更好地体现听证原则和公平原则。

四、案例

1、案例1

(1)案情

该案涉及一种密码验证方法。其中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密码验证方法,包括用户在计算机的提示下输入密码的步骤和所述的计算机对所述的密码进行比对的步骤,最后确定是否验证成功;其特征在于:在验证过程中用户在输入密码时,在所述的密码前或者密码后或者密码前后都增加一段任意代码,所述的计算机对所述的密码进行验证时,只要在用户输入的所有代码中有一段与密码相同的代码就表示验证成功,并设定一禁试次数,在所述的计算机对所述的密码进行验证时,如果连续错误次数达到所述禁试次数,将锁住密码验证,锁住后,需通过隔一段时间自动解开,或长按键方式解锁系统。

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密码验证方法以及密码验证装置,用于对照输入的密码与预设注册的注册密码并进行验证,如果输入的内容包含注册密码或符合预设规则在真实密码之间插入伪密码的密码组,则验证通过。且该对比文件的申请日为2009年10月31日,公开日为2010年05月05日。

(2)分析

对于此案检索得到的对比文件1,其申请日为2009年10月31日,早于本申请的申请日2010年03月19日,公开日为2010年05月05日,在本申请的申请日之后。对比文件1不仅公开了在密码前、后或者前后增加任意一段代码来进行验证,还公开了密码在试错达到预定次数后经过一段时间自动解锁的方式,但是没有公开“长按键解锁”的技术方案,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密码试错达到一定次数时,为了防止非法用户恶意试探,将锁住

密码输入与验证,但是为了方便真实用户再次使用,通常还设置有解锁功能,解锁方式有很多种,如长按键、设置锁定时间、人工复位等,且长按键解锁屏幕是在移动通讯工具如手机、移动终端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惯用手段,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从而将该技术手段应用于解决解锁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解决该问题时最容易想到并运用的技术手段,使用“长按键解锁”而不是“设置时间解锁”仅仅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且结合本案的案情来看,权利要求1中的“长按键解锁”并不是本发明的主要改进点,从该申请的说明书又未说明此“长按键解锁”相对于本发明目的会带来什么有益效果,为了达到系统解锁的目的,由两个可选择的解锁方式“长按键解锁”和“设置时间解锁”所限定的技术实质和效果是等同的,因而笔者认为该对比文件应构成了本发明申请的抵触申请,破坏了权利要求1的新颖性。

2、案例2

(1)案情

该案涉及一种保暖鼠标,权利要求1请求保护一种保暖鼠标,包括一壳体及一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加热块,所述壳体包括一导热部分,所述导热部分可吸收所述加热块辐射的光线,所述保暖鼠标还包括一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与所述导热部分形成一封闭的空间,所述加热块设置于所述封闭空间内。

权利要求2引用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块的正极与一电压源相连,负极与一电阻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的另一端接地。

权利要求3引用权利要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块的正极与电压源之间还连接一滑动变阻器,所述壳体嵌设一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温度调节装置可带动所述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

权利要求4引用权利要求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源为一USB+5V电压源。

权利要求5引用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分的内表面涂有一用于吸收所述加热块辐射的红外线的电热涂料层,所述电热涂料层是由纳米氧化铝、氧化铁、氧化硅和氧化钛的复合粉体与高分子纤维结合组成。

(2)分析

通过阅读本案申请文件可以发现其技术方案比较简单,用于提供一种保暖鼠标,在鼠标内部设置有可充分吸收红外线的电热涂料层来通过红外线的热效应作用实现鼠标的加热,又设置有一隔离层来避免因温度升高而导致的鼠标寿命的降低以及对其它元件的影响。但是从其权利要求书可以看出,本申请涉及的点较多,既有鼠标内部结构,还有电路组成、I/O接

口设置、材料成分等,虽然在计算机领域、电子领域、材料领域这些都比较公知的现有技术,但是如果将上述从属权利要求都仅用公知常识说理就会显得单薄,没有说服力,且有可能引起申请人对于“公知常识”的争辩并要求举证,从而间接地延长审查周期,在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后,笔者通过对上述从属权利要求进行检索获取了相关的现有技术文献3篇,其中有一美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保暖鼠标,其加热装置使用与权利要求2、3完全一样的电路组成,另外一篇“纳米材料在船舶材料领域的应用和前景”期刊论文也公开了与权利要求5完全一致的电热涂料层组成成分,也同样用于红外线辐射的吸收,进而评述了本申请的全部权利要求的创造性。通过本案我们可以看出,即使是公知常识,审查员在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时,也可以事先通过对比文件的举证来增强说服力,体现“事实胜于雄辩”,并可有效节约审查程序,提高审查资源的利用。

六、建议

通过以上公知常识相关的规定与进一步认识,并结合其在新颖性、创造性的案例适用中可以看出,“公知常识”使用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专利审查行政审批的效率与公平,并直接影响专利稳定性的程度,从而越来越受到了申请人乃至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在专利实质审查过程中,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在涉及公知常识的时候,审查员应当尽量选用能够明确举证的公知常识,以避免审查员和申请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同时注重充分说理,尽量避免后续程序中举证公知常识失败。

2、注意说理的充分,对公知常识的认定理由、该公知常识在解决本领域技术人员重新认定的技术问题中所起到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充分阐述,以减少申请人提出异议的可能性,特别在未举出公知常识证据出处的情况下,说理充分尤为重要。

3、在申请人确实提出强烈异议、尤其是审查员认定的公知常识涉及申请人的发明点时,应当再次发出审查意见通知书,给予申请人陈述意见/修改文件的机会。

4、对于公知常识举证,先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具体案情和该领域技术水平判断其是否为公知常识,再用2-3篇相关文献证明;而非由于存在2-3篇文献可以证明,就判断其为公知常识。

5、当前的审查指南中关于公知常识中的“教科书或者工具书”只是部分例子而非穷举,并非只有教科书或工具书才能用来证明公知常识,不能只认教科书或工具书,否则,在新兴的技术领域中,公知常识的举证将非常困难。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指南》2010版,2-54~2-57页,知识产权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操作规程·实质审查分册》2010版,4-5~4-7页,知识产权出版社。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规定。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十八条规定。

2017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答案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 (准确率90%以上)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沙与尚属于(A) A、纪律型 B、逻辑型 C、空想型 D、表现型 2【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就是创新型人才得特点?B A、个性灵活、开放 B、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C、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D、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3【单选题】(2分) 创造就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与产品得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得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与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得就是(C)。 A、爱因斯坦得相对论 B、四大发明 C、LED显示屏 D、勾股定理 4【单选题】(2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得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得创造得根本动因就是(A)。 A、创造性需求 B、创造性目标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行为 5【单选题】(2分) 创新方法得三阶段不包括(D )。 A、试错法 B、头脑风暴法 C、尝试法 D、疑问法

1【单选题】(2分) 长期按照相同得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就是我们所说得“习惯成自然”,但在很多方面对问题得解决起到了不好得影响,我们把这叫做(D)。 A、思维模式 B、思维方式 C、思维定性 D、思维定势 2【单选题】(2分) 超声波熔接缝纫机利用超声波在两块衣料间振动,摩擦生热并以极高得温度将它们熔接在一起,实现了无针无线,快速美观,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得(D)特征。 A、视角上得灵活性 B、程序上得非逻辑性 C、内容上得综合性 D、对传统得突破性 3【单选题】(2分) 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得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就是把类似得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这属于(D)思维定式。 A、从众型 B、权威型 C、直线型 D、习惯型 4【单选题】(2分) 有得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她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这属于(C)思维定势。 A、从众型 B、局限型 C、偏执型 D、习惯型 5【单选题】(2分) 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时,由于省略了中间环节,其创新成果曾一时令人无法理解与接受,被人讥笑她为“疯子”。这体现了创造性思维得(D)特征。 A、视角上得灵活性 B、对传统得突破性 C、思路上得新颖性 D、程序上得非逻辑性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第二章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案例导入 一封家书——8只八哥 有个商人在外做生意。他的同乡要回家,于是他就托同乡带10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给妻子。同乡在路上打开信一看,原来只是一幅画,上面画着一棵大树,树上有8只八哥、4只斑鸠。同乡大喜:信上没写多少银子,我留下50两,她也不知。 同乡将书信和银子交给商人妻子以后,说:“你丈夫捎给你50两银子和一封家书,你收下吧!”商人妻子拆信看过后说:“我丈夫让你捎带100两银子,怎么成了50两?”那同乡见被识破,忙道:“我是想试试弟媳聪明不聪明。”忙把那50两银子送给了商人的妻子。 商人妻子怎么知道是100两银子的呢?原来那幅画上写的意思是:8只八哥是八八六十四,四只斑鸠是四九三十六,合起来是100,所以商人妻子知道是100两银子。 商人写信不用文字而用图画,商人妻子读信不是认字而是解画,他们两人使用的思维法就是再造型想象思维法。 想象和联想是创新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创新思维中占据重要位置。 思考与讨论 1. 谈谈你对创新思维的理解。 2. 联系生活实际,试举几个运用创新思维的实例。

第一节创新思维 人常说“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当面对问题而束手无策时,我们的思维往往需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我们需要一种前所未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我们需要创新思维。 一、创新思维及障碍突破 (一)创新思维的概念与特征 1.创新思维的概念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态,是人们在一定知识、经验和智力基础上,为解决某种问题,运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突破旧的思维模式,以新的思考方式产生新设想并获得成功实施的思维系统。 2.新思维的特征 (1)独创性特征。创新思维在思路的探索上、思维的方式方法上和思维的结论上都能独具卓识,提出新的创见,获得新的发现,实现新的突破,具有开拓性和独创性。 (2)超越性特征。创新思维不但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物质、现象和一切传统的东西,而且还可以超过去和现在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3)灵活性特征。创新思维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程序和方法,它既独立于别人的思维框子,又独立于自己以往的思维框子,是一种开创性的、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动,它能做到因时、因事而异。 (4)风险性特征。创新思维的核心是创新突破。它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有效的方法可套用,因此创新思维的结果不能保证每次都取得成功,有时可能毫无成效,有时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但是无论取得什么样的结果,都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义,都能为人们提供新的启示。 (5)综合性特征。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是多种思维协同的统一。 (二)常见的思维障碍 1.盲目从众 我们会有这样的经历,初次来到一个地方,人生地不熟的,吃饭犯了难,大街上饭馆多得不知道哪家的饭菜“味美价廉”,这时你会怎么办呢?一般情况下,我们当然会找一家人多的饭馆用餐,这就是从众。理性的从众在大多数情况下使 2

如何理解专利的实新颖性和创造性

专利申请如果想要获得专利权就必须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判断专利是否具有创造性在于其所包含的发明创造是否具有的“突出的”和“显著的”特征。专利是否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是是否被授予专利权的前提,也是专利是否无效的理由之一。 申请的专利是否具有创造性首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与同申请日以前的已有技术相比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的特点;其次与同申请日以前的已有技术相比是否具有十分显著的进步。 具体来说判断申请专利的创造性必须着眼于其是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技术进步,其中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指该申请专利所包含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否具有显而易见的本质区别,也就是说该技术方案是非显而易见的。 显著的技术进步是指本申请专利中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是否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有益的技术效果,这种技术进步不仅可以表现在该技术方案是否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且还可以表现在该技术方案是否具有某种新技术发展趋势,同时还可以反映在该技术方案是否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 申请的专利是否具有新颖性首先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申请人在提交该专利申请前没有同样的发明创造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过,这里的国内外出版物包括书籍、报刊、杂志等纸件及录音带、录像带及唱片等音像件; 其次申请人所提交的专利需确保该专利没有被国内公开使用过,或者需要检索该专利是否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其中是否公开使用过是指本申请专利保护的产品是否以商品形式销售、或用技术交流等方式进行传播、应用,或者是否通过电视和广播等媒介为大众所知; 再次申请人在提交专利申请前需要保证没有同样技术内容的发明创造由其他人向国家专利局提出过,并且也没有将包含相同技术内容的发明创造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可见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是否是现有技术判断专利是否具有创造性的基本标准,申请人提交的专利申请是否在申请日以前是判断专利是否具有新颖性的时间标准,但是一项专利申请所包含的发明创造具有新颖性并不意味着其就一定具有创造性,专利的创造性侧重于判断技术水平的创新性,其与所确定的已有的现有技术范围相比其技术范围更窄一些。 汇桔网提供专利检索与评估、费减指导、专利撰写、申请递交申报、答复审查员、证书送达、年费缴费监控提醒等全面的专利申请服务项内容。选择汇桔专业服务,省心有效地成功申请专利。

2017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单元测试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沙和尚属于(A) A. 纪律型 B. 逻辑型 C. 空想型 D. 表现型 2【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B) A. 个性灵活、开放 B. 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C. 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D. 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单选题】(2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A.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 四大发明 C. LED显示屏 D. 勾股定理 4【单选题】(2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 (A )。 A. 创造性需求 B. 创造性目标 C. 创造性动机 D. 创造性行为 5【单选题】(2分) 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 A. 试错法 B. 头脑风暴法 C. 尝试法 D. 疑问法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长期按照相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但在很多方面对 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好的影响,我们把这叫做( D )。 A. 思维模式 B. 思维方式 C. 思维定性 D. 思维定势 2【单选题】(2分) 超声波熔接缝纫机利用超声波在两块衣料间振动,摩擦生热并以极高的温度将它们熔接在一起,实现了无针无线,快速美观,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 视角上的灵活性 B.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 内容上的综合性 D. 对传统的突破性 3【单选题】(2分) 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这属于( C )思维定式。 A. 从众型 B. 权威型 C. 习惯型 D. 直线型 4【单选题】(2分) 有的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他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这属于(C)思维定势。 A. 从众型 B. 局限型 C. 偏执型 D. 习惯型 5【单选题】(2分) 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时,由于省略了中间环节,其创新成果曾一时令人无法理解和接受,被人讥笑他为“疯子”。这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 视角上的灵活性 B. 对传统的突破性 C. 思路上的新颖性

判断新颖性应遵循的规则(专利知识讲座99)韩晓春

专利知识系列讲座 韩晓春 99、判断新颖性应遵循的规则 在掌握了新颖性的条件和标准后,如何进行新颖性判断呢?即判断新颖性应当遵循哪些规则。根据审查指南的规定,判断新颖性时,应当遵循下述规则: 1、应当采取单独对比的方法或原则。也就是将要求保护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每一项技术方案,与对比文件中作为现有技术的每一项技术方案单独进行比较。如果与比较的现有技术方案不相同,则说明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具有新颖性。如果与比较的现有技术方案相同,则说明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没有新颖性。不允许将多份对比文件,或者一份对比文件中的多项技术方案组合起来与申请文件进行比较,如从一本教科书记载的多项技术方案中各提取一些特征组合起来与申请文件进行比较是不允许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技术方案往往并不是一项,在权利要求书中存在并列独立权利要求时,每一个独立权利要求至少包含一项技术方案,并列独立权利要求所包含的技术方案可能是产品与产品、或者产品与方法等结合。如并列独立权利要求中一项独立权利要求保护产品A,而另一项则要求保护产品B,产品A和产品B应当各自单独与一篇现有技术进行比较。其结果亦应当互不影响,即如果产品A不具有新颖性,并不意味着产品B不具有新颖性。权利要求书中往往还会有从属权利要求,应当认为,从属权利要求与从属权利要求、以及从属权利要求与独立权利要求均是单独的技术方案,在判断新颖性时,亦应当每一项权利要求与其对应的对比文件进行比较。另外,一个权利要求中,也可能存在两项技术方案,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也应当单独对比。即新颖性判断中,单独对比的单位为技术方案,而非整个申请文件,甚至也不是每个权利要求。为何判断新颖性要采取单独对比的规则呢?这是由新颖性与创造性之间的逻辑关系所决定的。新颖性解决的问题是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是否不同,如果不同,就具有新颖性,解决的是与现有技术之间是否存在“量变”的问题。而创造性与新颖性共性的地方在于均要求与现有技术的不同,但创造性还进一步要求这种不同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即必须经创造性劳动才可能完成,或者不是轻意就能完全的,判断创造性的标准要高于判断新颖性的标准。因此,判断申请专利的技术是否与现有技术不同,应当与一篇对比文件来比较,如果需要两篇以上的对比文件的组合才可以完成该申请专利的技术,则恰恰说明申请专利的技术具有新颖性。但评价创造性时,则允许不同的对比文件进行组合进行比较。即创造性判断是在新颖性已经通过的情况下,进行“质”的比较,看其是否达到了创造性所要求的高度,创造性的判断相对于新颖性的判断,属于“质变”的判断。当然,在单独对比时,并不意味着要求申请专利

论专利法中的新颖性与创造性

论专利法中的新颖性与创造性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马龙邮编:100088 文摘:世界各国在审查指南中关于创造性概念的具体论述,并不能被其法规给出的概念所概括。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质量互变规律,笔者认为:新颖性是指发明创造的规定性特征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量变。创造性是指发明创造的规定性特征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质变。规定性特征即质与发明创造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发明创造总是具有一定规定性特征(质)的发明创造,不存在没有规定性特征(质)的发明创造。 关键词:创造性;质变;新颖性;量变;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世界各国关于创造性概念的定义 创造性是各国专利法中必需涉及到的一个重要概念。《欧洲专利条约》以及《专利合作条约》规定:如果一项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对所属领域的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则该发明具备创造性。美国专利法规定:“所申请专利的客体与现有技术的差别,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认为是显而易见的,不能取得专利。” 日本专利法规定:一项发明,在专利申请提出之前由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做出的,则不具备创造性。 虽然专利制度的建立在西方各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但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种关于创造性的定义,无论是《欧洲专利条约》以及《专利合作条约》规定的“非显而易见”,还是日本专利法的“容易做出”,都存在着概括不全面、不准确的问题。例如,由多个公知产品或者方法组合在一起的各种“拼凑”发明,也完全有可能是非显而易见的,或者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不容易做出、不能轻易完成的,但这样的“拼凑”发明在各国的专利司法实践中通常会被认定没有创造性。反之,很多被授权的发明专利其实并非是非显而易见的,或者说其实是由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做出甚至是可以轻易完成的,但只要发明创造的规定性特征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质变,则该发明创造在各国的专利司法实践中,都会被认定为具有创造性。我国专利法关于创造性的定义是这样规定的: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上述关于创造性概念的文字论述虽然与其他各国有着的明显的不同,但我国的专利审查指南在对“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进行解释时,明确指出:“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是指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对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非显而易见的”。这样一来,我国专利法关于创造性概念的定义就回归到了欧洲专利条约等国际规定。 有趣的是,尽管各国关于创造性概念的定义存在着种种漏洞或不足,但在世界各国的专利司法实践中,这些漏洞通常都由各国在审查指南中的具体论述予以弥补了。换言之,世界各国在审查指南中关于创造性概念的具体论述,并不能被其法规给出的创造性概念所概括。那么,怎样定义创造性的概念,才能概括世界各国的审查指南中关于创造性的具体论述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宇宙中事物变化的形式只有两种,一种是量变,一种是质变。发明创造也不例外,发明创造概念的定义,完全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给出,即:新颖性是指发明创造的规定性特征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量变。创造性是指发明创造的规定性特征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质变。 二、发明创造是质和量的统一 世界上的每个发明创造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那么,什么是发

智慧树知到《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创新思维桥及大作业展示 1、1.我们在看问题时,用熟悉的眼光看的事物时,要不放过任何细节;用熟悉的眼光看的事物时,要进行类比、联想。 A.陌生、熟悉 B.熟悉、陌生 正确答案:熟悉、陌生 2、2.TRIZ“思维桥”包括:最终理想解(IFR)、金鱼法、、和五种创新思维方法。 A.九屏幕法 B.STC算子 C.头脑风暴法 D.聪明小人法 正确答案:九屏幕法; STC算子; 聪明小人法 3、3.最终理想解是使技术和产品处于相对理想状态时的解,它可以用来衡量。 A.理想度 B.理想化 C.标准化 D.标准解 正确答案:理想度 4、4.九屏幕法不仅要考虑当前系统,还要考虑它的和;不仅要考虑当前系统的过去和未来,还要考虑的过去和未来,的过去和未来。①超系统②子系统③分解系统④融合系统 A.①②①②

B.③④③④ C.①④①④ D.②③②③ 正确答案:①②①② 5、5.STC法是一种发散思维的想象实验,即将、和这三个因素按照三个方向、六个维度进行变化,也就是将这三个因素分别逐步递增和递减,递增可以到最大,递减可以到最小,直到系统中有用的特性出现。 A.作用时间 B.成本 C.有用特性 D.尺寸 正确答案:作用时间; 成本 ; 尺寸 见面课:创新思维训练 1、1.发散思维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强弱。发散思维具有、、和三大特点。 A. 流畅性 B.变通性 C.独特性 D.普及性 正确答案:流畅性; 变通性; 独特性

2、2.横向思维包括、和三类。 A.横向移入 B.横向移出 C.横向转换 D.纵向深入 正确答案:横向移入; 横向移出; 横向转换 3、3.随着思维的成熟和后天的教育,人们的思维方式逐渐由向抽象思维过渡,并最终由抽象思维取代形象思维的主要地位。 A.收敛思维 B.纵向思维 C.横向思维 D.形象思维 正确答案:形象思维 4、4.创意的萌芽阶段需要。 A.严密的分析与推理 B.大量的知识储备 C.周密的计划与实施 D.信马由缰式的发散思维 正确答案:信马由缰式的发散思维 5、5.关于转换思维视角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2018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

2018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 法答案智慧树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2分) 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沙和尚属于(D )A.逻辑型空想型B.C.表现型D.纪律型2 ) 分(2【单选题】C 以下哪一项不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A.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B.个性灵活、开放 C.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D.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3 【单选题】(2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 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勾股定理

C. LED显示屏 D.四大发明 4 【单选题】(2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B )。 . . A.创造性动机 B.创造性需求 C.创造性行为 D.创造性目标 5 【单选题】(2分) 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 A.尝试法 B.试错法 C.头脑风暴法 D.疑问法 第二章 【单选题】(2分)

长期按照相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但在很多方面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好的影响,我们把这叫做(C )。. . A.思维定性 B.思维模式 C.思维定势 D.思维方式 2 【单选题】(2分) 超声波熔接缝纫机利用超声波在两块衣料间振动,摩擦生热并以极高的温度将它们熔接在一起,实现了无针无线,快速美观,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A)特征。 A.对传统的突破性 B.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视角上的灵活性 D.内容上的综合性 3 【单选题】(2分) . . 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这属于(D )思维定式。

51.新颖性判断的四要素

新颖性判断的"四要素" 2003年12月17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作出第5864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涉及名称为“螺旋钻机”的96212544.X号实用新型专利,其申请日为1996年6月17日。该专利授权的权利要求书中的独立权利要求如下: “1、一种螺旋钻机,包括升降系统、液压动力和操纵系统、底盘及行走机构和由动力头、螺旋钻具、导向装置组成的回转导向系统,所述动力头由电动机、变速箱组成,所述螺旋钻具包括钻杆和位于其头部的钻板,钻杆的上部与变速箱驱动齿轮相啮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为空心杆,其上端通过刚性过渡管与供料管可相对转动地连接在一起,下端与钻板之间设有控制空心杆内孔出料口启闭的阀门装置,所述阀门装置包括阀板和锁定装置,所述阀板的一侧与钻板铰接在一起,另一侧与空心杆管壁相接合。” 针对本专利,请求人于2002年8月5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无效宣告请求,理由是本专利不符合专利法第22条规定的新颖性、创造性。 1.关于证据 请求人提交了附件1作为本无效宣告请求的证据。 附件1是一篇由他人在本专利申请日之前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而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告号为CN226082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属于公开出版物,被请求人对附件1的真实性没有异议,合议组认为该附件可以作为本案的有效证据,并且,根据专利法第22条的规定附件1可以用来评价本专利的新颖性,但不能用来评价本专利的创造性。 2.关于新颖性 本案的最终结论为宣告本专利独立权利要求1无效,维持其他权利要求继续有效,其中关于本专利独立权利要求1不具备新颖性的具体决定理由如下: 附件1公开了一种用于泵灌混凝土灌注桩上的成桩钻机,与本专利的技术领域相同。该成桩钻机具有钻杆驱动机构(12)、螺旋钻杆(1)、导向机构(11),其中螺旋钻杆(1)是中空的螺旋钻杆,螺旋钻杆(1)端头接有钻头,钻头包括钻杆头(14)和钻尖(2),

新专利法详解:新颖性、创造性与实用性

第二十二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专利性条件: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第二十二条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能够制造或者使用,并且能够产生积极效果。本法所称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解释】对本条的修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变了本条第二款和第三款对发明和实用新型的新颖性、创造性作出规定的逻辑结构,将其统一建立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之上。尽管“现有技术”在专利审查实践中已经成为最为常用的术语,但是《专利法》通篇却没有出现这一措辞。本次修改前的本条第二款前半部分实际上隐含了现有技术的定义,却没有冠以“现有技术”的称呼;本次修改前的本条第三款规定:“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中采用了“已有的技术”一词,却没有对它作出定义;原《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三十条规定“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三款所称已有的技术,是指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前在国内外出版物上公开发表、在国内公开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的技术,即现有技术”,对现有技术作了定义,却没有

明确判断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新颖性的基础也是现有技术。这样的规定方式较为杂乱,使人难于一目了然地弄清各条款之间的关系。本次修改后的本条对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规定统一采用了现有技术的概念,第二款规定“新颖性,是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第三款规定“创造性,是指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发明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该实用新型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最后在本条中增加了第五款,对现有技术进行了定义。这种结构安排和表述方式便于公众理解现有技术的概念和新颖性、创造性的标准。二是拓宽了现有技术的范围,规定为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均属于现有技术。 本次修改前的本条第二款对不同类型的现有技术规定了不同的地域范围,其中以出版物方式公开的现有技术的范围是全球性的;以使用或者其他方式公开的现有技术的范围仅限于国内。因此,对于专利申请日前在国外公开使用或者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的技术,均不能作为现有技术来判断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新颖性、创造性。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版物公开与非出版物公开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将非出版物公开的现有技术限制在我国地域之内已逐渐变得没有实际意义,且缺乏可操作性。更为重要的是,对没有公开发表过,但在国外已经被公开使用过或者公开销售过的产品或者方法,只要在我国国内还没有公开使用或者销售,就可以在我国被授予专利权,这不利于鼓励真正的发明创造,提高我国授权专利的质量和水平。让国外已经能够为公众自由使用的技术在我国受到专利权的控制,会损害公众的合法利益,也不利于企业之

判断新颖性的三种标准(专利知识讲座97)韩晓春

专利知识系列讲座 韩晓春 97、判断新颖性的三种标准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所谓消极的条件就是不得违反法律、不得妨害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而积极的条件包括人们常说的要具有专利性,所谓专利性就是申请专利的技术要具有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人们简称“三性“)。在我国,对“三性”的要求,限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不包括外观设计专利。新颖性,是积极的条件或实质性条件之一,专利法第22条对新颖性概念作了定义。无论是1985年第一部专利法,还是2009年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对该定义均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看在申请日前是否有同样的技术公开(包括公开的形式、公开的地域和公开的时间),二是看是否属于抵触申请。由于公开的时间标准已经基于先申请原则所确定,即以申请日为准(包括优先权日)。而抵触申请亦如前所述在历史上分为“先权利要求制”和现在的“全文内容制”。因此,这里所述的在专利制度的历史上曾经经历过三种新颖性的标准,是指公开的地域性标准(包括形式)。三种标准如下: 1、本国新颖性标准。是看某一技术在本国是否有,或者说是否在本国公开,而无论以何种形式公开。如果在本国没有以任何形式公开,但在外国已经公开了,仍具有本国新颖性。但是,如果外国的技术以某种形式传入了本国,则该技术就不再具有本国新颖性了。英国从1623年就采取本国新颖性标准,采取本国新颖性标准有300多年时间。直到1977年要加入欧洲专利公约,为了保持和欧洲专利公约的标准一致,才改为公约规定的世界新颖性标准。澳大利亚原来也采取本国新颖性标准,直到1990才改为混合新颖性标准(注1)。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没有国家采取本国新颖性标准了,原因是各国之间经济文化交往日渐頻繁和现代化,包括互联网在内的信息交流手段为各国所采用,技术的公开很难区分国内和国外了,采用本国新颖性标准已经成为不可能。 2、混合新颖性标准,也称为相对新颖性标准。我国从1985年专利法实施就采取了混合新颖性标准。即以公开地域和形式为标准:出版公开采取世界新颖性标准,而使用公开和其他公开形式上,采取本国新颖性标准。即只要是出版形式在申请日前公开的技术,无论在世界何地公开的,均构成现有技术。但如果在中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采取使用或其他方式公开的技术,只要没有出版公开,假如专利局的审查员也知道有这样的公开,也不丧失在中国申请专利技术的新颖性。但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在中国大陆法域内的公开,均破坏申请专利技术的新颖性,这就是混合新颖性标准。目前,采取混合或相对新颖性标准的国家有澳大利亚等,基于美国在时间标准上坚持先发明原则,故在地域上仍应当认为采用的是混合新颖性标准。

2020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

2018 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沙和尚属于(A) A.纪律型 B.逻辑型 C.空想型 D.表现型 2【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B A.个性灵活、开放 B.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C.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D.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单选题】(2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四大发明 C.LED显示屏 D.勾股定理 4【单选题】(2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A)。 A.创造性需求 B.创造性目标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行为 5【单选题】(2分) 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A.试错法 B.头脑风暴法 C.尝试法 D.疑问法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长期按照相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但在很多方面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好的影响,我们把这叫做(D )。 A.思维模式 B.思维方式 C.思维定性 D.思维定势 2【单选题】(2分) 超声波熔接缝纫机利用超声波在两块衣料间振动,摩擦生热并以极高的温度将它们熔接在一起,实现了无针无线,快速美观,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视角上的灵活性 B.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内容上的综合性 D.对传统的突破性 3【单选题】(2分) 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这属于(D)思维定式。 A.从众型 B.权威型 C.直线型 D.习惯型 4【单选题】(2分) 有的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他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这属于(C )思维定势。 A.从众型 B.局限型 C.偏执型 D.习惯型 5【单选题】(2分) 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时,由于省略了中间环节,其创新成果曾一时令人无法理解和接受,被人讥笑他为“疯子”。这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视角上的灵活性 B.对传统的突破性 C.思路上的新颖性 D.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期末

1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这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 )特征。 A. 对传统的突破性 B. 视角上的灵活性 C. 内容上的综合性 D.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2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指的是(B )。 A. 想象思维 B. 联想思维 C. 灵感思维 D. 直觉思维 3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这属于( C)思维障碍。 A. 权威型 B. 习惯性 C. 直线型 D. 从众型 4超声波熔接缝纫机利用超声波在两块衣料间振动,摩擦生热并以极高的温度将它们熔接在一起,实现了无针无线,快速美观,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 A)特征。 A. 视角上的灵活性 B. 对传统的突破性 C. 内容上的综合性 D.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5下面不属于收敛思维特点的是(D )。 A. 惟一性 B. 逻辑性 C. 比较性 D. 变通性 6发散思维是指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中,从已有的信息出发,尽可能地向各个方向扩展,不受已知的或现有的方式、方法、规则的约束,并且从各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思维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的结果。根据上述定义,以下不属于发散思维的是:(D )。 A. 化学能能产生电能,据此伏特发明了伏打电池;反过来电能也能产生化学能,通过电解,戴维发现了钾、钠等七种元素。 B. 19世纪末法国园艺学家莫尼哀从植物的盘根错节想到了水泥加固。 C. 数学运算过程中的“一题多解”。 D. 理论工作者依据现存的资料归纳出一种结论。 7松下电视是400多家技术综合,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 C)特征。 A. 对传统的突破性 B. 视角上的灵活性 C. 内容上的综合性 D.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8下面关于头脑风暴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A)。 A. 头脑风暴法适合解决单一明确的问题,不适合处理复杂、面广的对象 B. 组成头脑风暴法小组,小组成员应全是专家 C. 小型会议的与会者10人以上为宜 D. 头脑风暴法完全不追求质量 9对既定成规或上司的指示机械地执行,不愿开动脑筋,就像被驯化的动物,丧失了独立思考和生存的能力。这属于( C)思维障碍。 A. 权威型 B. 习惯性 C. 循规蹈矩型 D. 从众型 10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时,由于省略了中间环节,其创新成果曾一时令人无法理解和接受,被人讥笑他为“疯子”。这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 D)特征。 A. 视角上的灵活性 B. 对传统的突破性 C. 内容上的综合性 D. 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11社会上时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热潮,如抢购潮、择校潮、留学潮、旅游潮、网游潮、追星潮、各种各样的模仿潮等,属于( D)思维障碍。 A. 权威型 B. 习惯性 C. 循规蹈矩型 D. 从众型 12灵感什么时候获得、怎样获得,是不可思议的、不可预知的。这体现了灵感思维的(B )。 A. 易逝性 B. 偶然性 C. 快速性 D. 累积性 13 【单选题】(2.5分) 13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等等体现的是( B)思维方式。 A. 逆向思维 B. 正向思维 C. 发散思维 D. 收敛思维 14人们通过对云杉的结构分析,设计出了圆锥形的电视塔,使其既有抗各向风力的性能,又能满足发射信号的需要。这运用的是(B )方法。 A. 对称类比 B. 直接类比 C. 综合类比 D. 拟人类比 15对一件事物的认识引起对和该事物在形态或性质上相似的另一事物的联想,指的是(D )。 A. 相似联想 B. 对称联想 C. 相关联想 D. 类比联想

涉及数值范围新颖性的判断(专利知识讲座100)韩晓春

专利知识系列讲座 韩晓春 100、涉及数值范围新颖性的判断 如果发明或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存在以数值或者连续变化的数值范围限定的技术特征,如尺寸、温度、压力以及组合物的组分含量,而其他技术特征与对比文件相同。其新颖性的判断亦应遵从下位概念破坏上位概念新颖性的逻辑关系,只不过该逻辑表现在数值上有其自身的特征: 1、现有数值落入专利数值范围时破坏新颖性。现有数值落入专利数值范围有两种情况,一是现有数值以一个或数个公开的数值点的形式落入专利数值。二是现有数值以一个数值范围整体形式落入专利数值范围,但以数值范围整体形式必然包括两个具体的端点数值的公开。如图1所示,图1中第一种情况是专利数值范围是100度—400度,但现有技术的数值是一个“点”,即公开了具体的数值210度这一数值点。如果我们将专利数值范围比喻为上位概念“金属”,则该210度数值点就可以比喻为某种具体的钢材,如“碳钢”(仅限于逻辑关系)。已经检索出现有技术“碳钢”,自然要破坏上位“金属”的新颖性。图1中的第二种情况是,专利数值范围是100度—400度,而现有数值是一个范围,即180度—260度,其实180度和260度已经是两个公开的具体的数值点了,而这两个端值之间的数值范围应当可以理解为一个概括的整体(整体之中具有特定效果的数值点并未公开,如果有的话)。如果我们将专利数值范围比喻为“金属”,那么这个下位的数值范围可以比喻为“钢材”。新颖性解决的是与现有技术是否相同的问题,上述的“点”和“线”均在专利数值范围内,属于重叠的部分,重叠的部分就是相同的部分。既然有部分是相同的,专利数值应当不具有新颖性。那么,此时专利数值是否可修改呢,即将保护范围限定在和现有技术数值不同的范围呢?是否可以修改,取决于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假定说明书中还公开有100度—170度和270度—400度的实施例,则可能将专利数值的范围重新限定在上述两个小的范围内,这与将“金属”这一概念限定在下位概念的逻辑相同。

2017-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考试答案

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期末考试答案 (试卷不唯一) 1【单选题】(2.5分) 创新能力的公式是:创新能力=K×( 创新人格+()+批判性思维+创新方法)×知识量2 A.发明能力 B.创造动机 C.创新思维 D.创新智力 2【判断题】(2.5分) 思维定式是妨碍我们创意思考的拦路虎,而突破思维定式的好办法就是转换思维视角。 A.错 B.对 3【单选题】(2.5分)盲人摸象,指的是()。 A.书本式 B.经验式 C.习惯性 D.局限性 4【单选题】(2.5分) 人们希望拥有顺风耳、千里眼,进而发明了电话,使用了()。 A.属性列举法 B.希望点列举法 C.成对列举法 D.缺点列举法 5【单选题】(2.5分) 爱迪生确定鱼雷形状时,既未作任何调查也未经任何计算,当即提出一种别人意想不到的办法,这突出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A.对传统的突破性 B.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内容上的综合性 D.视角上的灵活性 6【单选题】(2.5分)“一题多解”体现的是( )。 A.收敛思维 B.直觉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7【单选题】(2.5分) 创新成果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种创新属于()。 A.自主创新 B.自我创新 C.模仿创新 D.单独创新 8【单选题】(2.5分) 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是思维的()。 A.合理性 B.间接性 C.概括性 D.总结性 9【单选题】(2.5分) 思考不足,就是对既定成规或上司的指示机械地执行,循规蹈矩,不愿开动脑筋,就像被驯化的动物,丧失了独立思考和生存的能力。这指的是()思维定势。 A.书本式 B.经验式 C.循规蹈矩式 D.局限性

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 答案

2016-2017学年下学期智慧树《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方法》答案 (准确率90%以上) 第一章单元测试 1【单选题】(2分) 依照赫曼全脑模型划分,沙和尚属于(A) A.纪律型 B.逻辑型 C.空想型 D.表现型 2【单选题】(2分) 以下哪一项不是创新型人才的特点B A.个性灵活、开放 B.力求稳妥,拒绝冒险 C.精力充沛、坚持不懈 D.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单选题】(2分) 创造是指人们首创或改进某种思想、理论、方法、技术和产品的活动。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创造分为第一创造性和第二创造性,下列属于第二创造性的是(C)。 A.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B.四大发明 显示屏 D.勾股定理 4【单选题】(2分) 人类社会在我们的不断创造中快速发展,那么我们不断实现各种突破性的创造的根本动因是(A)。 A.创造性需求 B.创造性目标 C.创造性动机 D.创造性行为 5【单选题】(2分) 创新方法的三阶段不包括(D)。 A.试错法 B.头脑风暴法 C.尝试法 D.疑问法

1【单选题】(2分) 长期按照相同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但在很多方面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好的影响,我们把这叫做(D )。 A.思维模式 B.思维方式 C.思维定性 D.思维定势 2【单选题】(2分) 超声波熔接缝纫机利用超声波在两块衣料间振动,摩擦生热并以极高的温度将它们熔接在一起,实现了无针无线,快速美观,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视角上的灵活性 B.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C.内容上的综合性 D.对传统的突破性 3【单选题】(2分) 在学习时,虽然也遇到过稍微复杂的数学问题、物理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是把类似的问题拿来照搬,也因为这样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解题失误。这属于(D)思维定式。 A.从众型 B.权威型 C.直线型 D.习惯型 4【单选题】(2分) 有的人喜欢跟别人唱对台戏,人家说东,他偏往西,好赌气,费了好大力气,走了许多弯路还不愿回头。这属于( C )思维定势。 A.从众型 B.局限型 C.偏执型 D.习惯型 5【单选题】(2分) 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时,由于省略了中间环节,其创新成果曾一时令人无法理解和接受,被人讥笑他为“疯子”。这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D)特征。 A.视角上的灵活性 B.对传统的突破性 C.思路上的新颖性 D.程序上的非逻辑性

认定发明创造的新颖性

认定发明创造的新颖性 新颖性是判断一个发明创造是否可以被授予专利权的重要依据,因此了解什么是发明创造的新颖性,以及认识如何认定发明创造的新颖性是十分必要的。 我国专利法给新颖性下了明确的定义。新颖性指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也没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就同样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申请日以前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出过申请,并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或者公告的专利文件中。从新颖性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发明创造的新颖性可以从三个标准来判断即公开标准、时间标准,地区标准。 公开标准,发明创造是否已经公开是判断其是否具有新颖性的重要依据。认定发明创造是否公开,目前主要通过查阅包含在已申请专利的文献和已发表的论文或刊物。如果发明创造未在相关刊物中公开则认为其符合公开标准。 时间标准,当两人或多人对同一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时,我们主要通过时间标准来判断专利权归属。我国专利法第九条明确规定,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地区标准,主要指在法定地区内未被人们所公知公用的发明创造,均可被确认为具有新颖性。我国专利法在书面公开上采用了绝对世界性地区标准,即如果在世界范围内没有书面公开则认为具有新颖性。而在使用公开或者其他公开上采取了本国地区标准,即指在本国是否公开。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我国为了提高人们展现发明创造的热情,我国专利法第二十四条还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一是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二是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三是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总的来说,只有发明创造满足公开标准,时间标准和地区标准或符合我国专利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才能被认定为具有新颖性。

新颖性和创造性测试【最新】

测试题 一、判断题 1.判断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有无新颖性只能以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为基准。() 2、判断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与对比文件所公开的内容是否相同时,从对比文件中可以直接地、毫无疑义地确定的技术内容不应当理解为属于对比文件所公开的内容。() 3、发明的创造性,是指与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4、专利法意义上的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之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 5、实审过程中,审查员必须考虑所有带有书号的出版物公开的现有技术。() 6、在线电子期刊的上传日可视为公开日,但需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时差,以北京时间为准。() 7、当对比文件中明确记载的某些技术内容引证了另一篇现有技术文件,且该引证的文件公开日早于所说的对比文件公开日时,被引证文件中的相应内容属于该对比文件公开的内容。() 8、可以通过作为现有技术的技术手册记载的技术术语的相关内容来理解该技术术语在所属技术领域中的通常含义。() 9、申请人依据专利法第24条,针对2002年2月1日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中权利要求1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A提出声明和证明文件,要求享受宽限期。该权利要求1的从属权利要求2的附加技术特征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此时以宽限期内申请人在规定的学术会议上公开的技术方案A与公知常识结合可以评述申

请的从属权利要求2不具备创造性。() 10.在申请日以前向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在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的内容属于现有技术,在评价发明创造性时应当予以考虑。() 11、网络公开属于出版物公开。() 12、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例如可以是,与要求保护的发明的技术领域相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效果或者用途最接近和/或公开了发明的技术特征最多的现有技术,或者虽然与要求保护的发明技术领域不同,但能够实现发明的功能,并且公开发明的技术特征最多的现有技术。() 13、一非专利文献书籍出版后,未销售出一本;并且图书馆收藏该书籍后,也从未有人阅读过该书籍。但该书籍仍然构成出版物公开。() 14、企业仅在内部发行的出版物或资料不属于公开出版物。() 15、一件专利申请的独立权利要求1为:一种墨水,由a、b、c三种组份组成,说明书指出这种组成的墨水具有芳香的气味。审查员检索到一份对比文件,其中描述了一种附着能力强,不易掉色的墨水,该墨水也由a、b、c三种组份组成。审查员认为,由于对比文件没有记载这种墨水还具有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述的芳香气味,因此权利要求1相对于对比文件1来说具备新颖性。() 16、如果发明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仅仅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则该发明是显而易见的,不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 17、在对发明的创造性进行审查时,确定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时,只能考虑技术领域相同或相近的现有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