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摄影期末知识点汇总

摄影期末知识点汇总

摄影期末知识点汇总
摄影期末知识点汇总

摄影知识点

摄影六大造型元素

光线、构图、运动、色彩、景别、角度

光的作用

1.表现形状、色彩、质感

2.表现立体感与空间感

3.营造气氛

4.特殊的光影效果

摄影用光的分类

(一)按光的来源分类

可见光:自然光、人工光非可见光: 红外线、紫外线

自然光: 即天然光源发出的光,其主要光源是太阳。

人工光:用人造光源发出的光作为摄影照明的光线。

(二)按光的性质分类

硬光:指光源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能使被摄景物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软光:指呈散射状态的照明,不能使被摄景物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三)按光的方向分类

水平方向可分:顺光、侧光、逆光

垂直方向可分:顶光、平光、底光

室外自然光照明

自然光主要指来自太阳的光线,又分日光与天光两种成分。

日光:指由太阳直接放射出来的光线。为平行光束,方向性强,平均色温约为5500K。

天光:指太阳经过天空水气、微尘等介质散射或反射的光线。为散射光,方向性不明显,其色温高于日光。

室外自然光特点:

光照范围大,普遍照度高,照明均匀,不受摄影者意向控制

一、室外直射光摄影

室外直射光:指太阳没有被云雾等遮档,直接照射到景物上能产生明显投影的

室外自然光线。

1、早晨与傍晚

光线特点:亮度反差大、光线柔和;色温较低、亮度变化快;

光线运用技巧:选择拍摄景物,选择拍摄方向,注意利用投影

2、上午与下午

光线特点:光线入射角适中,明暗反差适当,色温正常,光线稳定。

光线运用技巧:选择多种用光方案,抓拍生动的形象

3、中午

光线特点:光线垂直下射,景物明暗反差大,光调干涩生硬。

光线运用技巧:调整被摄体的位置,运用辅助光,对景物进行选择

直射光的投射方向

1、顺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一致时,称为顺光。

光线特点:景物正面没有明显阴影,立体感差。远近景物亮度相近,不利于表

现空间感。

光线运用技巧:注意景物的配置,利用投影改善影调

2、侧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呈90度角时,称为侧光。

光线特点:明暗反差加大,画面影调丰富,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光线运用技巧:光线方向的选择明暗比例的确定

3、逆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相对时,称为逆光。

光线特点:景物大部处于阴影中,亮暗反差大,有利于表现空间透视。

光线运用技巧:曝光量的控制,背景的选择,防止眩光

室外散射光摄影

室外散射光:指太阳为云层、景物遮档时,单靠天空光照明,没有明显投影的

室外自然光线。

室外散射光的特点和运用

室外散射光的特点

1、光线柔和、没有明显的方向性。

2、光源色温较高,反差小。

室内自然光

一、室内自然光的特点

㈠光源方向固定,但亮度变化大

㈡光线柔和,但明暗反差大

二、室内自然光的运用

㈠注意选择拍摄角度

人工光照明

布光的步骤和方法

(一)人工光线的主要成分

1、主光(塑型光)

2、辅助光(副光、补助光)

3、轮廓光(逆光、隔离光)

4、背景光(环境光)

5、修饰光(装饰光)

主光的作用

(1)表现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质感

(2)决定画面的照明格局和光影分布

辅助光的作用

(1)帮助主光表达被摄体的全部特征。

(2)提高被摄体阴影部分的亮度,表现物体的质感。

(3)调整画面影调,决定画面反差。

轮廓光的作用

(1)表现被摄体的轮廓特征

(2)隔离主体和背景,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3)活跃光线气氛,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背景光的作用

(1)突出主体

(2)丰富画面影调

(3)表现环境特征和时间气氛

画面成分的划分

主体:

它是画面所表现的内容的主要体现。

它是画面结构的中心。

主体可以出现在画面的任何位置,但是一定要鲜明突出。

陪体:

它是与主体有紧密关系的对象。

它的作用包括帮助主体揭示主题。

均衡画面,使画面更富有形式美感。

渲染气氛,使画面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环境:

它是主体周围的景色——人物、景物、空间。

它的作用在于:说明事物所处的地点、时间、季节等。

说明事物发生的原因。

有助于表现一定的情调和气氛。

烘托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主题。

前景:

它是指主体前,最靠近镜头的景物。

它没有固定的样式和位置,可以出现在四边、四角,也可以是框形或者遍布画面;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前景的装饰作用和视觉冲击力,以及对纵深的表现力是其优势所在

背景

它是画面中主体后面的景物。

背景的作用在于说明所在的环境。

突出主体所在的位置。

丰富画面的层次。

影调:

它是在摄影画面中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灰的表现。

影调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的表现。也可以分成硬调和软调。

色调:

它是指的画面中形成的色彩的整体基调。

色调的作用在于对主题表达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形成构图中的形式美感。

线条:

它画面组织的形式构成的重要元素。

线条构图的形式可以包括辐射形构图、一字形构图、直角构图、三角形构图、

斜线形构图、垂直构图、框式构图等。

按照字母的分类又有“L”形构图、“O”形构图、“C”形构图、“V”形构图、“S”形构图。

对称与均衡

对称与均衡是平衡的两种形式,使画面具有稳定的感觉。

对称是指沿画面中心轴两侧有等质、等量的相同景物形态,保持着绝对均衡关

系的构成形式。

对称的构图多用正面角度拍摄,画面工整、安定、肃穆,运用不当则感觉单调、呆板、乏味

对称与均衡

均衡指的是沿画面中心轴两侧,有不等质、不等量或不同景物形态的构成形式。

均衡也称作动态平衡,使人有轻松和灵活、感性的感觉。除了视觉形式的均衡外,还存在心理上的均衡,比如:留白的处理和运动构图。

影响均衡的要素有物体的大小、运动方向、空间位置、色彩、明暗、虚实、疏密、繁简等。

集中与呼应

集中与呼应是指画面的诸要素构成中,不使画面散乱的构成形式。

它能使画面中众多的景物形成统一有序的整体。

集中是指众多景物向一个目标会聚。

它依据景物的空间定向、物体的形态以及人物视线、动态、表情或线条结构,建立一种秩序。

集中分为动态集中(形式上的)和表意集中(内在的)。

集中与呼应

呼应是众多的物体之间直接的联系。

呼应可以利用光、影、色调、实体、虚体以及物体的形态、大小各异的对象而产生。

对比

对比能把画面中所描绘的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和个性、特点、意义十分突出的表现出来。

对比的形式很多,包括形的对比(大小、高低、方圆等);色的对比(色别、明度、饱和度、冷暖等);光的对比(明暗);线条对比(粗细、长短);量的对比;情感对比等。

节奏

节奏是指某些造型形式形成的一定的运动或变化的规律性表现。

在明暗变化、线条结构、色彩配置间,在物体排列间,在点、线、面的组合间都能产生节奏。

节奏可以产生统一和变化两种不同的节奏形式。

构图的形式:平衡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变化式构图、对角线构图、交叉线构图等。

色彩在摄影中的表现力

彩色摄影可以更真实地、更有艺术表现力地再现丰富的生活,表现摄影者的意念,增加摄影作品的形式美,渲染气氛,表现意境。

是摄影师的一种造型手段,在摄影中起着传达信息、表达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心理变化,展现不同的空间、时间、地域和时代感等作用,并且具有象征性的含义。

黎明黄昏夜晚

黎明的色彩多以青蓝色调为主,加上受阳光照射的部分显露出的品红色,使画面具有很和谐、很生动的色彩效果

黄昏景色具有柔和的暖调色彩

夜景的色彩,由于受各种颜色照明灯光的影响,往往显得丰富而艳丽

夜晚室内的现有光,具有很真实的生活气氛,是很值得利用的一种光线

光的三补色:两种色光相加如果能获得白光,那么,这两种色光互为补光。如:红光+青光=白光、绿光+品红光=白光、蓝光+黄光=白光

色别:各种颜色的名称和相貌,指色彩给人们视觉上某种特定的感受

色别与光谱成分有关

一般把色彩分为红、红橙、橙、黄橙、黄、黄绿、绿、青绿、青、青紫、紫、红紫等十二种色别

明度: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程度,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

纯度:也叫饱和度:指色彩的纯粹程度,以光谱色为标准色,越接近标准色的色彩,其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醒目

色彩的冷暖:

暖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

使人们感觉温暖、醒目、热情、光明、喜悦、活力等

冷色:蓝色、青色、兰青色

使人们感到寒冷、凉爽、深邃、收缩等

中性色:绿色、紫色

黄绿色为暖色、蓝绿色为冷色

红紫色为暖色、蓝紫色为冷色

消色

黑、白、灰都不含彩色成分,被称作“消色”,也叫“无彩色”。红、橙、黄、绿等有颜色的色彩,统称为“有彩色”

摄影画面色彩构成

暖调构成

能给观众以温暖、热情、快乐、进取等情感联想,寓意喜庆、胜利、尊严、高贵、权势、富裕、活力、健康、光明、希望等

选择或调整被摄体的色彩,多使用红、橙、黄一类的颜色

在室外可利用日出或日落时的低角度阳光,使被摄体呈现暖调色彩

在正常拍摄情况下,在照相机镜头上加用暖色的滤光镜

冷调的构成

选择或调整被摄体的色彩,多使用蓝、青一类色彩

在黎明未出太阳时或日落以后的时刻拍摄户外风景,可得到蓝青色的冷调效果

在正常拍摄条件下,在照相机镜头上加用蓝色的滤光镜

和谐构成

同类色和谐

类似色和谐:含有同一类色光成分的一些色彩,如黄绿、纯绿、蓝绿之中都含

有绿色

低饱和度和谐

消色和谐:黑、白、灰这些消色,与任何色彩配置在一起,都能收到和谐效果重彩构成

若用相当饱和的鲜艳色彩或者明度较低的深暗色彩组成画面,能使画面产生浓

郁的色彩效果,形成重彩画面

用饱和度很高、很纯正、又不过亮或过暗的色彩构成画面,并利用柔和散射的

正面光照明

运用很浓艳的色光照明被摄体

利用较重、较暗的色彩组成画面

故意减少曝光量

淡彩构成

利用一些颜色较浅、明度较高、不够饱和的色彩相互配置在一起,组成画面高调构成

运用明度很高的色彩,如黄、白、浅橙等,配置在一起组成画面,能明快、晶莹、清透、悦目的色彩效果,形成高调画面

低调构成

选用深暗沉重、明度很低的色彩,如深蓝、绛紫等色彩组成画面,或者在一幅照片中用大面积的黑色、深灰色占据画面

景别与角度

角度决定的三种关系

距离关系,也就是画面透视关系。距离越近,画面透视越大,反之越小。

方向关系,画面的背景关系。镜头的方向变化是丰富的、随意的,但是要有内容。

高度关系,也就是我们最常认为的仰拍、俯拍、平视。

距离关系:近大远小的体现

方向关系:画面的背景关系,内容优先的法则

高度关系:仰视——尊敬、崇拜、平视——自然、生活化、俯视——鄙视、丑化

景别的镜头意义

景别是一种外在的语言形式,它替代人眼成为镜头引导观众视线的外在形式。景别是镜头画面空间的表达形式,开阔或拥堵,接近或疏远都在景别中体现。景别是镜头风格和导演风格的体现。

景别的分类

我们通常对景别的分类有如下的原则: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称之为五级景别。

当然我们也有更加细化的分类方式:

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称之为

九级景别。

当然还有一个满景的概念

大远景(1/4高度)

人物在镜头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我们通常认为人物在这种景别中是点缀的作用,环境的渲染意义更加突出。

有利于表现空间距离感,因此更应该突出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意境的表达基本上以固定镜头为主,产生静态美感,如果运动也要控制节奏和

速度,不宜过快。

远景(1/2高度)

人物和环境的平衡关系得到改善,显然这是一种人物和环境并重的景别,以谁

为重点要视具体的内容而定。

远景重在交待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因此在拍摄时更应该注重环境对人物的影响。远景适合表达一种比较客观的人物及环境的关系。

大全景(3/4)

虽然观众仍然可以自由关注人物或景物,但是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向人物倾斜。

大全景用以场景段落的开头,以表达全面的空间关系。

人物在景别中的倾向性使之能够影响到前后镜头的组接,要考虑前后镜头的视

觉连贯。

全景(1/1)

全景用以交待人物的形体动作和动作范围,人物是画面绝对的主体,环境只是

一种造型的补充和背景

虽然人物带头带脚,但是切忌顶天立地。

人物在画幅中位置直接决定了其运动的方向和趋势,全景对光线的要求准确、

统一。

中近景

这是一种人物的半身镜头,表现人物腰以上的部分。

以表现人物的上肢运动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为主,这种比中景稍近的景别,主要

功能是在电视屏幕上交待人物之间的客观交流关系。

近景

人物在画面中取胸部以上,并占据画幅面积的一半以上。

这种景别人物的眼睛、头部就会成为画面关注的重点,手势动作变成破坏因素。环境空间成为绝对的陪体地位,无法展示具体的细节和清晰的形状。

“近景取其质”,主要是具有传神达意的功能。

特写

表现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者其他作为整体一部分的构成元素。

特写给人接近感,利于表达一种抒情性或情绪交错的效果。

特写不能交待环境,因此总是停留在这个景别的段落,容易减弱画面的空间感。大特写

完全表现人物或景物的局部画面或者细节画面。

重点表现人物细微表情的细节部分以及人物形体、动作的细微动作点。

大特写是镜头景别应用中不可或缺的景别方式,具有夸张细节和强烈的视觉引

导作用。

大特写更加注重选择,要挑选主体最有说服力和造型表现力的部位。

全景系列景别的作用

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

抒情的、写意的作用

画面强调“势”,画面气氛很重要

表现人物“形体”关系

空间“实”写

大景深、背景实像

地平线与人物关系很重要

近景系列景别的作用

近景系列: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叙事的、纪实的

画面强调“质”

表现人物“神态”关系

空间“虚”写

小景深、背景虚化

画面构图很重要

景别的造型功能

视觉的制约性

视觉的虚实性

视觉的距离性

视觉的主次性

视觉的刺激性

镜头变焦效果和景别处理的关系

景别的编辑功能

逐步式的景别效果

远离式:由近及远;接近式:由远及近

跳跃式的景别效果

混乱式的景别效果

景别的段落呼应

景别处理与空间的呼应

方向变化和画面形象效果

方向的变化是指拍摄视角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

在拍摄距离和高度不变的条件下,不同的拍摄方向可以展现被摄对象不同侧面的形象,以及主体与陪体、主体与环境的不同组合关系的变化。

拍摄方向分为:正面角度、斜侧角度、侧面角度、反侧角度、背面角度五种。

正面角度

是指与被摄对象正面成垂直角度的拍摄位置。

能够毫无保留地再现被摄体正面形象,对正面具有典型性的形象比较适合。能够保持和观众的“交流关系”,营造庄重、威严的气氛。

缺点是画面形式呆板,缺乏立体感,不利于表现动感。

斜侧角度

是指偏离正面角度,或左或右环绕对象移动到侧面角度之间的拍摄角度。对角线构图是其典型的形式。

有利于表达空间透视感或物体立体感。

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的容量,有扩展和伸展空间的作用。

侧面角度

是指与被摄对象侧面成垂直角度的拍摄位置。

这一角度具有极强的方向感,易于表现动势和事物的轮廓。

在多个主体或者主、陪体的构图中,侧面角度善于表现交流感。但是切忌“平分秋色”的局面。

反侧角度

是指由侧面角度环绕被摄体对象向背后角度移动的拍摄位置。

它有反常的意识,往往能将对象的一种特有精神表现出来,具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反侧角度能够显示运动前方的内容,也能显示另一种空间感。

背面角度

是指正对对象背后的拍摄位置。

这种间接表现的方式,具有引导观众联想和思考的作用,具有很强的参与感。具有悬念的作用。

具有借实写意的效果。

能够含蓄的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角度的基本功能

夸大、强化原有场景空间的透视关系。

体现人物位置关系及叙事关系。

表达人物形象。

主观及视觉形式处理。

决定影像视觉形式风格。

摄影角度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摄影镜头的感觉和人的视觉是不同的,我们要努力挖掘属于镜头独特的表现力。角度的问题,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内容是视角的转换,所谓视角的转换就是改变

我们以往看待事物的角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已经司空见惯的现

象和选题。

角度的选择首先要关注被摄主体的特征。

角度的选择应从全篇视觉造型风格的整体出发来决定细节。

注重角度的变化,调整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形成视觉变化规律和节奏。

人物拍摄角度变化范围不宜过大。完全控制在稍俯、稍仰角度是最佳选择。

空间感

线性透视

概念:

利用线条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方法;

规律:

(1)物体的影像近大远小;(2)物体有规律排列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由近及远有向中间汇聚的趋势;

强化线性透视的方法:

(1)拍摄方向:斜侧面角度;

(2)拍摄高度:仰拍和俯拍;

(3)拍摄距离:近距离;

(4)镜头焦距:短焦距镜头。

空气透视

概念:也叫影调透视、阶调透视,是由于远近景物周围空气介质的厚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色调和明暗现象;

强化空气透视的方法:

(1)空气介质;

(2)光线:逆光、侧逆光;

(3)前景:利用暗而深的前景;

(4)景深控制:形成近实远虚的效果;

(5)滤光片:如蓝镜、雾镜、柔光镜。

立体感

一、拍摄角度:斜侧面、仰拍和俯拍;

二、光线:侧光、斜侧光;

三、背景:与主体明暗色彩有对比。

质感

粗糙表面物体;

物体特性:(1)表面凹凸不平;(2)对光线漫反射;

拍摄方法:侧光、斜侧光照明。

光滑表面物体;

物体特性:(1)对光线混合反射;(2)物体表面有局部高光;

拍摄方法:(1)斜侧角度的散射光照明;(2)保留物体表面的高光。

透明的物体;

物体特性:(1)能够透光;(2)物体表面有亮度不均的光斑;

拍摄方法:(1)逆光、侧逆光照明;(2)面向镜头一面给与柔和的辅助光;(3)表现透明物体后面的事物。

镜面的物体

物体特性:(1)对光线单向反射;(2)物体表面有亮度极高的光斑,不同区域反差大;

拍摄方法:(1)非常柔和的散射光照明;(2)提高环境景物亮度,缩小亮暗间距;(3)表现物体表面的高光;(4)表现镜中影像。

excel期末知识点总结

1.文件的建立与打开: office图表新建新工作簿确定 打开 2.文件的保存与加密保存: office图表保存 xls 准备加密文档输入密码确定再次输入并确定 3.强制换行:alt+enter 4.删除与清除:删除整个单元格,清除格式、内容、批注 5.填充序列: 等差等比: 在单元格中输入起始值开始填充序列选择等差等比、行列输入步长值、终止值 文字序列: 在单元格输入文字序列 office按钮 excel选项常用编辑自定义序列选中刚才输入的文字序列导入确定6.复制移动: 移动覆盖左键拖拽 复制移动覆盖 ctrl+左键拖拽 移动插入 shift+左键拖拽 复制移动插入 ctrl+shift+左键拖拽 7.插入行列:选中要插入数量的行或列右键插入 8.为行、列、单元格命名: 先选中要命名的区域在左上角的名称框内输入名字 直观,快速选定 如何删除名称:公式名称管理器选中删除 9.批注:单击单元格审阅新建批注 10.科学计数法: >=12位用科计表示 123456789012=1.234567E+11 1.A3=R3C1 R为行C为列 C1 C2 C3 R1 R2 R3A3 2.数组运算Ctrl+Shift+Enter 3.将某一函数,作为另一函数的参数调用。最多可以嵌套七层 COUNT(参数1,参数2,…)功能:求一系列数据中数值型数据的个数。 COUNTA(参数1,参数2,…)功能:求“非空”单元格的个数。 COUNTBLANK(参数1,参数2,…)功能:求“空”单元格的个数。 COUNTIF功能:求符合条件的单元格数 4.四舍五入函数ROUND(number, num_digits) =ROUND(1234.567,2)=1234.57 =ROUND(1234.567,1)=1234.6 =ROUND(1234.567,0)=1235 =ROUND(1234.567,-1)=1230 =ROUND(1234.567,-2)=1200 负的往左,正的往右

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语文期末考试 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评价 本次高三语文试题在命制过程中严格依据2018年课标卷《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在题型设置上紧扣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的变化特征,做到高度契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高考语文,把握命题的基本特征,从而实现心中有数的测试目标,全卷总分150分,分为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以及写作等四个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积淀和语文解题能力。通过考试后的成绩分析来看,达到了测试的预期目标,一方面,让学生明确了高考语文试题的基本特征和命题规律,有效检测了学生前期的学习状况,同时为教师了解学情,明确现状提供了依据,为后期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二、答卷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薄弱。病句、成语题普遍较差,据不完全统计,成语题的正确率不会高于20%,名句名篇默写平均分只有1.35分,如此低难度的题目考试效果却不十分理想,显示出的根本问题在于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肯下功夫去背诵,对语文学习总的时间投入过少。

(2)缺少规范意识。就高考语文而言,许多题目的解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理解句子含义题”,在解题时就要树立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主旨意义等三个角度,着重从关键词语,上下文语境,以及文章主题等三个角度去思考。许多同学在完成该题时缺少规范的表达,甚至于无所适从,不知道从何入手。 (3)应试技巧欠缺。如选择题不少同学选中某项,一见钟情后不再用别的选项来检验,以致出现差错。现代文阅读解题时不知道"回到文中",对于主观题而言,尽量用原文有关词句回答问题,即使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也要从原文找根据,树立起文本意识。 (4)文言能力较差。遇到文言翻译题,要么不会,要么翻译与原文大相径庭,要么翻译出的句子有明显的语病,达不到“信”、“达”的基本要求,该题得分率不到40%,提升空间很大。 (5)写作缺少结构。许多同学的写作毫无章法,不顾应试作文的特点,洋洋洒洒,下笔千言,结果大大超出了800字的范围,叫人产生视觉疲劳,反而出力不讨好。答题过程中字迹潦草,与整洁美观的卷面要求相差甚远,不仅扣掉显性的卷面清洁分1—2分,而且隐含的文面印象分也大打折扣。 四、应对措施 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大多数学生不重视语文学科的状况,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效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期中知识点汇总 1.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特别注意: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区别。 2、在用数字表示数的时候,这些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3、位数:一个数含有几个数位,就是几位数,如652100是个六位数。 4、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6、亿以上数的读法:① 先分级,从高位开始读起。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② 亿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③ 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亿以上数的写法:① 从最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② 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8、比较数的大小:① 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比较大。② 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开始比较。

9、求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 还是等于或大于5 。小于5就舍去尾数,等于或大于5就向前一位进1,再舍去尾数。 10、表示物体个数:1,2 ,3, 4, 5 ,6 ,7 ,8 ,9 ,10,……. 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 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1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13、ON╱CE:开关及清除屏键,清除显示屏上的内容。AC:清除键,清除所有内容。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3、从大单位变到小单位,乘以进率。从小单位变到大单位,除以进率。 4、国土面积(中国、省、市、区等)、海洋面积等特别大的面积适合用平方千米。如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面积约1100()。广场、校园等稍大土地面积适合用公顷。如天安门广场的占地面积大约是44();操场、教室等较小的面积适合用平方米。如一个教室的面积约60(); 5、长方形面积 = 长× 宽正方形面积 = 边长× 边长 延伸,只有一个端点。线段:不能延伸,有两个端点,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2、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摄像期末重点复习知识点

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创作 摄像机操作中白平衡的作用 物体颜色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下拍摄的物体的色温不同,室内室外不同,晴天阴天不同,不同时间和环境下也不尽相同。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可以使图像色调回到原色状态,白平衡会按照目前图像的特质,调整红绿蓝三色强度,以修正外部光线所造成的误差。调整白平衡能使图像正确地以“白”为基色来还远其它颜色,使画面更真实自然。 调整摄像机白平衡的详细步骤 1、将GAIN(增益)采用尽可能低的设置,OUTPUT/DCC开关:CAM,白平衡开关选择A或 B,关闭显示开关; 2、根据光线条件调整滤色片选择器; 3、在与实际拍摄相同的光线条件下,放一张白色测试卡纸,并对卡纸进行拉进对焦; 4、将镜头光圈设为自动; 5、将“自动白黑平衡”开关推着白平衡,然后松开,然后开关将返回到中间位置; 6、白平衡调整将在几秒后结束,显示AWB OK; 广角镜头、长焦距镜头的造型特点 长焦距镜头的造型特点: 1、视角窄、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小 2、景深小 3、压缩了现实的纵向空间 4、有“望远”的效果,可以将远处物体拉近。 5、在表现运动主体时:对横向运动动感表现强,对纵向运动动感表现弱。 广角镜头的造型特点: 1、视角宽,包括的景物范围大。 2、景深大,透视效果好 3、有曲像畸变现象。 焦距很短的广角镜头近距离拍摄时,线条产生倾斜、变形,透视效果强烈,具有某种变形效果。焦距越短,距离被摄对象越近,效果越明显。近距离拍摄脸部会产生明显的变形效果,在拍摄中要注意。 4、表现运动对象时: 对横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弱,物距越远越弱 对纵向运动的对象表现动感强,物距越远越强 取景的概念 是指摄像师面对现实场景,运用不同景别和拍摄角度,结合构图和运动,摄取最理想的部分并使之成为电视画面的过程。 景别的种类及其特点 远景特点: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袁庄乡中心小学二.一班李喜玲 一、试卷的评价 (一)试卷的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为60分钟。本学科期末考试的题型填空题、选择题、辨析题、连线题、简答题,这五个部分组成。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基础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道德法制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小学生的学习能力,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整卷的试题难度应该说是比较适中的。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简单明了,学生审题时一目了然。 二、试卷成绩情况 这张试卷主要考察小学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的内容。从总体考试成绩来看,班平均分87.9,优秀率65%,及格率为96.8%, 三、针对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部分是填空题,共计20分,得分率为8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教师的教及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学习指导),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 2、其次,第二部分为判断题,共计20分。本题先对某个观点进行判断,其次再说明理由此题得分率为60%左右,相对来说比较低。这也说明学生在答题时没有认真审题。 3、第三部分选择题,共计20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查找答案的能力等,每位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政治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 4、第四部分连线,共计12,分此题做的较好,没有失分现象。 5、第五部分为简答题,共计28分,本题主要考察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和做笔记的能力。一般来说,简答题考的就是课本上原原本本的知识点,认真听讲和认真做笔记的同学则容易拿满分。但此题失分较多其主要表现在: (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很多学生不理解考试的问题,不能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道法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改进措施 1、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和综合能力。 2、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编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 :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 不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 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 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 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7、像场 :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 :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 :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 :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 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 1、k 2称为核点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 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 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 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 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成 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 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 33、空间后方交会 就是利用地面控制点的已知坐标值反求像片外方位元素 ()()()()(){}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java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java知识点总结 应同学要求,特意写了一个知识点总结,因比较匆忙,可能归纳不是很准确,重点是面向对象的部分。 java有三个版本:JAVA SE 标准版\JAVA ME移动版\JAVA EE企业版 java常用命令:java, javac, appletview java程序文件名:.java, .class java的两类程序:applet, application; 特点,区别,这两类程序如何运行 java的主方法,主类,共有类;其特征 java的数据类型,注意与C++的不同,如字符型,引用型,初值 java与C++的不同之处,期中已总结 java标记符的命名规则 1)标识符有大小写字母、下划线、数字和$符号组成。 2)开头可以是大小写字母,下划线,和$符号(不能用数字开头) 3)标识符长度没有限制 4)标识符不能使关键字和保留字 面向对象的四大特征 抽象、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类、对象,类与对象的关系,创建对象,对象实例变量 构造函数,默认构造函数,派生类的构造函数,构造函数的作用,初始化的顺序,构造方法的重载 构造函数:创建对象的同时将调用这个对象的构造函数完成对象的初始化工作。把若干个赋初值语句组合成一个方法在创建对象时一次性同时执行,这个方法就是构造函数。是与类同名的方法,创建对象的语句用new算符开辟了新建对象的内存空间之后,将调用构造函数初始化这个新建对象。 构造函数是类的特殊方法: 构造函数的方法名与类名相同。 构造函数没有返回类型。 构造函数的主要作用是完成对类对象的初始化工作。 构造函数一般不能由编程人员显式地直接调用。 在创建一个类的新对象的同时,系统会自动调用该类的构造函数为新对象初始化。 类的修饰符:public类VS 默认; abstract类; final类; 1)类的访问控制符只有一个:public,即公共的。公共类表明它可以被所有其他类访问和引用。 若一个类没有访问控制符,说明它有默认访问控制特性,规定该类智能被同一个包中的类访问引用(包访问控制)。 2)abstract类:用abstract修饰符修饰的类被称为抽象类,抽象类是没有具体对象的概念类,抽象类是它所有子类的公共属性集合,用抽象类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公共属性来提高开发和维护效率。 3)final类:被final修饰符修饰限定的,说明这个类不能再有子类。所以abstract与final 不能同时修饰一个类。 域和方法的定义 1)域:定义一个类时,需要定义一组称之为“域”或“属性”的变量,保存类或对象的数据。

高一期中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 2 期中考试复习知识点归纳 一、元素周期表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 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 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 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名称 3、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① 碱金属元素 Li 、 Na 、 K 、 Rb 、 Cs 相似性:⑴都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产物越来越复杂) ⑵都能和水反应:2M + 2H 20 ==2 MOH + H 2 ?( Li ( OH ) 2为中强碱,其余为强碱) ⑶具有强还原性(最外层只有 1个电子) 递变性:从Li 到Cs :⑴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 ⑵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碱的碱性越来越强 ⑶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 ② 卤族元素:1、相似性:(1)负价均为一1价,Cl 、Br 、丨最高正价均为+ 7,最高价氧化 物均为 X 207,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HX (2 ) 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与氢气反应: H 2 + X 2 = 2HX (产物越来越不稳定) (3) CI 2、Br 2、12均可与水反应(F 2反应放出氧气)X 2 + H 2 0 = HX + HX0 (4) 都能跟强碱溶液反应: X 2+2Na0H==NaX+NaX0+H20 n 、递变性:卤族元素按 F 、CI 、Br 、丨的顺序,核电荷数逐渐增多,电子层数逐渐增 多,原子半径逐渐增 大, 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 卤素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 弱,所以卤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4、 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 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② 元素非金属性强 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5、 同一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变化: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 减弱。 ???元素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6、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 ① 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A == Z + N ②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二、 元素周期律 1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则总结: (会画前 20 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1)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 (2)每层最多排布2n 2 个电子 (3)最外层最多不超过 8 个( K 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 个电子);次外层最多不超过 18 个;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32 个。 置换反应。 原子 。 同一元素的各

摄影测量学考试知识点汇总

摄影测量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摄影测量学: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 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对象的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 2、光圈号数?:相对孔径的倒数 3、景深 :远景与近景之间的纵深距离称为景深 ? 4、超焦点距离:当物镜向无限远物体对光时,不仅远处的物体构象清晰,而且在离开物镜不 小于某一距离H 的所有物体,其构象都很清晰,这个距离H就称为超焦点距离或称为无限远起点 5、视场:?将物镜对光于无穷远,在焦面上会看到一个照度不均匀的明亮圆。这个直径为ab 的明亮圆的范围称为视场 6、视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视场直径所张的角2α。 ? 7、像场?:在视场面积内能获得清晰影像的区域 ? 8、像场角; 物镜的像方主点与像场直径所张的角2β。 像主点:摄影机轴在框标平面上的垂足。 11、航向重叠?: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所摄地面的重叠区。 ? 12、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摄区之间的重叠? 主光轴?:通过诸透镜光轴的轴? 主点: 主平面与光轴的交点 13、摄影基线?:相邻像片摄影站(投影中心)之间的空间连线。 15、内方位元素 确定物镜后节点和像片面相对位置的数据。? 16、外方位元素 确定摄影摄影机或像片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 焦点 平行光轴的投射光线经物镜后产生折射,该折射线与光轴的交点。 17、像片倾角 航摄仪光轴与通过物镜中心的铅垂线所夹的角称为像片的倾斜角 19、像片旋角 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像片的旋 偏角? 20、倾斜误差 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 节点 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角u 和u ′相等时,投射光线与成像光线与光轴的交点。 21、投影差 ?因地形起伏引起的像点位移 22、摄影比例尺?航摄相片上某一线段构成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水平距离之比。 23、像片控制点? 为联系地面与相片而测定地面坐标的像点。 相对孔径 ?物镜焦距与有效孔径之比 25、左右视差 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x 坐标之差 26、上下视差?同名像点在各自像平面坐标系中的Y 坐标之差 27、核点 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k1、k 2称为核点 ? 28、核线 核面与像片的交线称为核线 29、核面?通过摄影基线S 1S 2与任一地面点A所作的平面W A?? 30、投影基线?两摄站的连线? 31、像片基线?指相邻两张像片主点的连线 3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即在一条航带几十条像对覆盖的区域或由几条航带几百哥像对构 成的区域内,仅仅由外业实测几个少量的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 差解算出摄影测量作业过程中所需的全部控制点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 素 ()()()()(){}2332233213322232332 1[]Z X Y X Y Y Y X X X Z Y X X Y Z X Y Y X Z X Y X Y =-+-+-+-+--

高一期末知识点总结

高一期末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宇宙与地球 专题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A 1、天体的概念 2、最基本的天体共同的特征 3、主要天体的特征(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 4、天体系统的层次 5、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6、河外星云的成员 7、宇宙年 8、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远近的名称 9、八大行星的共同特点 10、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11、太阳辐射的形式 12、太阳结构(外层、内层) 13、太阳大气的主要特征 14、各层主要的太阳活动的标志 15、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16、太阳活动的周期 17、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8、八大行星的分类 19、地球成为有生命存有的天体的条件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B 20、月球的环境特点 21、月球的地形特点 22、月球公转周期、自转周期、方向 23、地球的天然卫星 24、熟悉月相的名称、各月相的出现的农历时间 25、月相循环一个周期的时间、名称 26、日食、月食出现的原因 27、日食、月食时,月球、地球、太阳的三者位置 28、日食、月食出现时的月相情况 29、潮、汐的概念 30、潮、汐出现的原因(不必展开阐述) 31、理解潮汐随月球而不是太阳的出没而出现潮起潮落的现象的原因 32、连续两次涨潮的时间间隔 33、大潮、小潮出现的月相农历时间 34、潮汐与人类的关系 专题3 人类对太空的探索A 35、太空探索的意义、太空探索的历程 专题4 地球的运动C

36、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一个周期所需的时间、速度 37、地轴北端的指向 38、恒星日与太阳日的区别(时间、参照物、成因) 39、南、北两极上空所观察到的地球自转的方向 40、什么是地方时、区时、北京时间 41、时区划分的方法 42、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日期的变化 43、地球表面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的的规律(南、北半球、赤道的区别) 44、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45、黄赤交角的度数 46、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上的日期、节气 47、正午太阳高度角在纬度和季节上变化的规律 48、晨昏线的区分 49、昼夜长短在纬度和季节上变化的规律极昼、极夜现象 50、天文角度、传统上、气候上四季的划分 第二篇岩石与地貌 专题5 板块运动B 1、用于解释地壳运动的三大学说的名称 2、六大板块的名称 3、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测试,考核知识内容全面,覆盖面广,重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综合性和灵活性,能突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考评,以实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本试卷通过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难易程度看,总体上说难易适度,结构合理。考试时间充沛,学生都能从容答题。 参考人数47 良好人数1 良好率100优秀人数32 优秀率6808 平均值9130 二、错题分析 (一)填空。本题注重于本册数学基础知识的题型,共有1小题,其

中第13题、14题和1题错得较多。第13题,从100到300的数中,有()个十位和各位相同的数。多数学生填30,算成3段,实际上100-200,200-300是两段,学生知识迁移能力不强。第14题考查的内容是组合,少数学生出现错误,基本上是讲过的原题,少数学生基础不扎实。第14题是一道排列题,讲过好多遍,学生觉得自己会了,自己一做就出现错误。 (二)判断。本题共有题。考察小数、面积、年月日、等知识,学生正确率较高。 (三)选择题。本题共有题,得分率较高。错的比较多的是第题要使34×□的积是三位数,□中最大填几?部分学生分析能力不强。 (四)计算。本题分口算和笔算两部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分率较高。但也有个别学生做题比较粗心,如口算算错,笔算中进位、退位忘记,数字抄错,得数忘记写等等。 (五)比较大小。得分率较高。 (六)数据分析题。错误原因主要是小数计算出现问题。 (七)解决问题。第3题和第题的错误率较高,第三题要先求宽,用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一、易错字音 鸳鸯(yāng)蒌蒿(hāo)河豚(tún) 二、易错字 融:左下边不要多一横。 燕:不要少点。 梅:“每”里面是两点。 三、多音字 尽:jìn(尽头)jǐn(尽管) 行:xíng(行为)háng(银行) 四、会写词语 泥融燕子鸳鸯蒌蒿芦芽河豚梅子小溪 五、理解词语 迟日、泥融、鸳鸯、河豚、却、绿阴 六、课文回顾。 1.《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面对浣花溪一带春光而作,全诗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无限欢喜和热爱)。 2.《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时节的)春江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 3.《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绝句),描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七、背诵积累。 背诵《古诗三首》,默写《绝句》。 2 燕子 一、易错字音 伶俐(líng)掠过(lǜe) 沾水(zhān)闲散(sǎn)纤细(xiān) 二、易错字 凑:右下部分末笔是点。 拂:右半部分先写“弓”。

集:下面是“木”。 聚:下面左边是两撇。 偶:右部分第七笔是竖,第八笔是提。 痕:被包围的部分不是“良”。 三、多音字 燕:yàn燕子yān:燕国 圈:quān圆圈juān圈在家juàn:羊圈 散:sǎn闲散sàn散心 杆:gān旗杆gǎn笔杆子 四、会写词语 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音符翅膀吹拂掠过 偶尔沾水荡漾 五、词语搭配 (乌黑)的羽毛(轻快有力)的翅膀 (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如毛)的细雨 (烂漫无比)的春天(波光粼粼)的湖面 (纤细)的电线(有趣)的图画 六、词语拓展 描写颜色鲜艳的四字词语:光彩夺目五彩缤纷五颜六色 姹紫嫣红五光十色 ABCC式词语:波光粼粼得意扬扬大名鼎鼎大腹便便 风尘仆仆风度翩翩饥肠辘辘 七、重点句子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比喻) 2.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轻轻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拟人) 3.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比喻) 八、课文回顾

新闻摄影知识点

新闻摄影知识点整理

————————————————————————————————作者:————————————————————————————————日期: 2

摄影知识点整理 一、新闻摄影的定义: 新闻摄影主要是以摄影手段记录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结合具有新闻信息的文字说明(包括标题)进行报道。在广义上讲,值得是一项事业一门学科;在狭义上有两种理解,一是指新闻活动的采编活动,二是指新闻摄影的作品即新闻照片。(媒介形态:报纸、杂志、新闻网站、通讯社) 二、光比: 是摄影的重要参数之一,指被摄物体受光面亮度与阴影面亮度的比值。被摄物体在自然光及人工布光条件下,受光面亮度较高,阴影面虽不直接受光(或受光较少),但由于散射光(或辅助光照射)仍有一定亮度。常用“受光面亮度/阴影面亮度”比例形式表示光比。光比还指对象相邻部分亮度之比,被摄体主要部位明亮与阴暗之间的反差。光比大,反差则大,光比小,反差则小。光比的大小,决定着画面明暗反差,形成不同的影调和色调构成。拍摄人像时,巧用光比,可有效的表达被摄体的“刚”与“柔”的特性。例如拍女性、儿童常用小光比,拍男性、老人常用大光比。直射光比较容易形成大光比,散射光比较容易形成小光比。 三、荷赛: 荷赛奖是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通称“荷赛”),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办。该会成立于1955年,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发起于荷兰,故又称荷赛,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该会成立于1955年,自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以来,迄今已举办了54届。“荷赛奖”分突发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人物、体育动作、体育专题、当代热点、日常生活、肖像、艺术、自然共10类,每类还分单幅和组照两项,组照最多不超过12幅。每项各评出一、二、三等奖,大赛从所有参赛作品10类20项中评出年度最佳新闻照片一张。并由儿童评委会从当年部分获奖图片中选一张为“儿童奖”。荷兰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的主办者强调并鼓励摄影记者深入现场、不畏艰险的采访作风,倡导有创造性的、形象感染力强的表现手法。 四、感光度: 胶片对光线的化学反应速度,也是制造胶片行业中感光速度的标准。ISO50~100为低感光度。ISO200~800属于中感光度。ISO1600~6400是高感光度。 五、色温: 表示光源光色的尺度,单位为K(开尔文)。色温是在摄影、录象、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光源的色温是通过对比它的色彩和理论的热黑体辐射体来确定的。热黑体辐射体与光源的色彩相匹配时的开尔文温度就是那个光源的色温,它直接和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相联系。 六、测光: 数码相机根据环境光线系统依靠特定的测量方式而给出的光圈快门值组合的方式,测光元件安放位置的不同可以分为外测光和内测光。内测光:这种测光方式是通过镜头来进行测光,即所谓TTL测光,与摄影条件一致,在更换相镜头或摄影距离变化、加滤色镜时均能进

大学数据结构期末知识点重点总结

第一章概论 1.数据结构描述的是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待处理数据元素的表示及相关操作,涉及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运算 2.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从具体问题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反映了事物的组成结构及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以用一组数据(结点集合K)以及这些数据之间的一组二元关系(关系集合R)来表示:(K, R) 结点集K是由有限个结点组成的集合,每一个结点代表一个数据或一组有明确结构的数据 关系集R是定义在集合K上的一组关系,其中每个关系r(r∈R)都是K×K上的二元关系 3.数据类型 a.基本数据类型 整数类型(integer)、实数类型(real)、布尔类型(boolean)、字符类型(char)、指针类型(pointer)b.复合数据类型 复合类型是由基本数据类型组合而成的数据类型;复合数据类型本身,又可参与定义结构更为复杂的结点类型 4.数据结构的分类:线性结构(一对一)、树型结构(一对多)、图结构(多对多) 5.四种基本存储映射方法:顺序、链接、索引、散列 6.算法的特性:通用性、有效性、确定性、有穷性 7.算法分析:目的是从解决同一个问题的不同算法中选择比较适合的一种,或者对原始算法进行改造、加工、使其优化 8.渐进算法分析 a.大Ο分析法:上限,表明最坏情况 b.Ω分析法:下限,表明最好情况 c.Θ分析法:当上限和下限相同时,表明平均情况 第二章线性表 1.线性结构的基本特征 a.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第一元素” b.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最后元素” c.除最后元素之外,均有唯一的后继 d.除第一元素之外,均有唯一的前驱 2.线性结构的基本特点:均匀性、有序性 3.顺序表 a.主要特性:元素的类型相同;元素顺序地存储在连续存储空间中,每一个元素唯一的索引值;使用常数作为向量长度 b. 线性表中任意元素的存储位置:Loc(ki) = Loc(k0) + i * L(设每个元素需占用L个存储单元) c. 线性表的优缺点: 优点: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一致;属于随机存取方式,即查找每个元素所花时间基本一样 缺点:空间难以扩充 d.检索:ASL=【Ο(1)】 e.插入:插入前检查是否满了,插入时插入处后的表需要复制【Ο(n)】 f.删除:删除前检查是否是空的,删除时直接覆盖就行了【Ο(n)】 4.链表 4.1单链表 a.特点:逻辑顺序与物理顺序有可能不一致;属于顺序存取的存储结构,即存取每个数据元素所花费的时间不相等 b.带头结点的怎么判定空表:head和tail指向单链表的头结点 c.链表的插入(q->next=p->next; p->next=q;)【Ο(n)】 d.链表的删除(q=p->next; p->next = q->next; delete q;)【Ο(n)】 e.不足:next仅指向后继,不能有效找到前驱 4.2双链表 a.增加前驱指针,弥补单链表的不足 b.带头结点的怎么判定空表:head和tail指向单链表的头结点 c.插入:(q->next = p->next; q->prev = p; p->next = q; q->next->prev = q;) d.删除:(p->prev->next = p->next; p->next->prev = p->prev; p->prev = p->next = NULL; delete p;) 4.3顺序表和链表的比较 4.3.1主要优点 a.顺序表的主要优点 没用使用指针,不用花费附加开销;线性表元素的读访问非常简洁便利 b.链表的主要优点 无需事先了解线性表的长度;允许线性表的长度有很大变化;能够适应经常插入删除内部元素的情况 4.3.2应用场合的选择 a.不宜使用顺序表的场合 经常插入删除时,不宜使用顺序表;线性表的最大长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b.不宜使用链表的场合 当不经常插入删除时,不应选择链表;当指针的存储开销与整个结点内容所占空间相比其比例较大时,应该慎重选择 第三章栈与队列 1.栈 a.栈是一种限定仅在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其特点后进先出;插入:入栈(压栈);删除:出栈(退栈);插入、删除一端被称为栈顶(浮动),另一端称为栈底(固定);实现分为顺序栈和链式栈两种 b.应用: 1)数制转换 while (N) { N%8入栈; N=N/8;} while (栈非空){ 出栈; 输出;} 2)括号匹配检验 不匹配情况:各类括号数量不同;嵌套关系不正确 算法: 逐一处理表达式中的每个字符ch: ch=非括号:不做任何处理 ch=左括号:入栈 ch=右括号:if (栈空) return false else { 出栈,检查匹配情况, if (不匹配) return false } 如果结束后,栈非空,返回false 3)表达式求值 3.1中缀表达式: 计算规则:先括号内,再括号外;同层按照优先级,即先乘*、除/,后加+、减-;相同优先级依据结合律,左结合律即为先左后右 3.2后缀表达式: <表达式> ::= <项><项> + | <项><项>-|<项> <项> ::= <因子><因子> * |<因子><因子>/|<因子> <因子> ::= <常数> ?<常数> ::= <数字>|<数字><常数> <数字>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3.3中缀表达式转换为后缀表达式 InfixExp为中缀表达式,PostfixExp为后缀表 达式 初始化操作数栈OP,运算符栈OPND; OPND.push('#'); 读取InfixExp表达式的一项 操作数:直接输出到PostfixExp中; 操作符: 当‘(’:入OPND; 当‘)’:OPND此时若空,则出错;OPND若 非空,栈中元素依次弹出,输入PostfixExpz 中,直到遇到‘(’为止;若为‘(’,弹出即 可 当‘四则运算符’:循环(当栈非空且栈顶不是 ‘(’&& 当前运算符优先级>栈顶运算符优先 级),反复弹出栈顶运算符并输入到 PostfixExp中,再将当前运算符压入栈 3.4后缀表达式求值 初始化操作数栈OP; while (表达式没有处理完) { item = 读取表达式一项; 操作数:入栈OP; 运算符:退出两个操作数, 计算,并将结果入栈} c.递归使用的场合:定义是递归的;数据结构是 递归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递归的 2.队列 a.若线性表的插入操作在一端进行,删除操作 在另一端进行,则称此线性表为队列 b.循环队列判断队满对空: 队空:front==rear;队满: (rear+1)%n==front 第五章二叉树 1.概念 a. 一个结点的子树的个数称为度数 b.二叉树的高度定义为二叉树中层数最大的叶 结点的层数加1 c.二叉树的深度定义为二叉树中层数最大的叶 结点的层数 d.如果一棵二叉树的任何结点,或者是树叶, 或者恰有两棵非空子树,则此二叉树称作满二 叉树 e.如果一颗二叉树最多只有最下面的两层结点 度数可以小于2;最下面一层的结点都集中在 该层最左边的位置上,则称此二叉树为完全二 叉树 f.当二叉树里出现空的子树时,就增加新的、特 殊的结点——空树叶组成扩充二叉树,扩充二 叉树是满二叉树 外部路径长度E:从扩充的二叉树的根到每个 外部结点(新增的空树叶)的路径长度之和 内部路径长度I:扩充的二叉树中从根到每个内 部结点(原来二叉树结点)的路径长度之和 2.性质 a. 二叉树的第i层(根为第0层,i≥0)最多有 2^i个结点 b. 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1-1个结点 c. 任何一颗二叉树,度为0的结点比度为2的 结点多一个。n0 = n2 + 1 d. 满二叉树定理:非空满二叉树树叶数等于其 分支结点数加1 e. 满二叉树定理推论:一个非空二叉树的空子 树(指针)数目等于其结点数加1 f. 有n个结点(n>0)的完全二叉树的高度为 ?log2(n+1)?,深度为?log2(n+1)?? g. 对于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结点按层 次由左到右编号,则有: 1) 如果i = 0为根结点;如果i>0,其父结点 编号是(i-1)/2 2) 当2i+1∈N,则称k是k'的父结点,k'是 的子结点 若有序对∈N,则称k' k″互为兄弟 若有一条由k到达ks的路径,则称k是 的祖先,ks是k的子孙 2.树/森林与二叉树的相互转换 a.树转换成二叉树 加线: 在树中所有兄弟结点之间加一连线 抹线: 对每个结点,除了其最左孩子外, 与其余孩子之间的连线 旋转: 45° b.二叉树转化成树 加线:若p结点是双亲结点的左孩子,则将 的右孩子,右孩子的右孩子, 所有右孩子,都与p的双亲用线连起来 线 调整:将结点按层次排列,形成树结构 c.森林转换成二叉树 将各棵树分别转换成二叉树 将每棵树的根结点用线相连 为轴心,顺时针旋转,构成二叉树型结构 d.二叉树转换成森林 抹线:将二叉树中根结点与其右孩子连线,及 沿右分支搜索到的所有右孩子间连线全部抹 掉,使之变成孤立的二叉树 还原:将孤立的二叉树还原成树 3.周游 a.先根(次序)周游 若树不空,则先访问根结点,然后依次先根周 游各棵子树 b.后根(次序)周游 若树不空,则先依次后根周游各棵子树,然后 访问根结点 c.按层次周游 若树不空,则自上而下自左至右访问树中每个 结点 4.存储结构 “左子/右兄”二叉链表表示法:结点左指针指 向孩子,右结点指向右兄弟,按树结构存储, 无孩子或无右兄弟则置空 5. “UNION/FIND算法”(等价类) 判断两个结点是否在同一个集合中,查找一个 给定结点的根结点的过程称为FIND 归并两个集合,这个归并过程常常被称为 UNION “UNION/FIND”算法用一棵树代表一个集合, 如果两个结点在同一棵树中,则认为它们在同 一个集合中;树中的每个结点(除根结点以外) 有仅且有一个父结点;结点中仅需保存父指针 信息,树本身可以存储为一个以其结点为元素 的数组 6.树的顺序存储结构 a. 带右链的先根次序表示法 在带右链的先根次序表示中,结点按先根次序 顺序存储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元中 每个结点除包括结点本身数据外,还附加两个 表示结构的信息字段,结点的形式为: info是结点的数据;rlink是右指针,指向结点 的下一个兄弟;ltag是一个左标记,当结点没 有子结点(即对应二叉树中结点没有左子结点 时),ltag为1,否则为0 b. 带双标记位的先根次序表示法 规定当结点没有下一个兄弟(即对应的二叉树 中结点没有右子结点时)rtag为1,否则为0 c. 带双标记位的层次次序表示法 结点按层次次序顺序存储在一片连续的存储单 元中 第七章图 1.定义 a.假设图中有n个顶点,e条边: 含有e=n(n-1)/2条边的无向图称作完全图 含有e=n(n-1) 条弧的有向图称作有向完全图 若边或弧的个数e < nlogn,则称作稀疏图, 否则称作稠密图 b. 顶点的度(TD)=出度(OD)+入度(ID) 顶点的出度: 以顶点v为弧尾的弧的数目 顶点的入度: 以顶点v为弧头的弧的数目 c.连通图、连通分量 若图G中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有路径相通,则 称此图为连通图 若无向图为非连通图,则图中各个极大连通子 图称作此图的连通分量 d.强连通图、强连通分量 对于有向图,若任意两个顶点之间都存在一条 有向路径,则称此有向图为强连通图 否则,其各个极大强连通子图称作它的强连通 分量 e.生成树、生成森林 假设一个连通图有n个顶点和e条边,其中n-1 条边和n个顶点构成一个极小连通子图,称该 极小连通子图为此连通图的生成树 对非连通图,则将由各个连通分量构成的生成 树集合称做此非连通图的生成森林 2.存储结构 a.相邻矩阵表示法 表示顶点间相邻关系的矩阵 若G是一个具有n个顶点的图,则G的相邻矩 阵是如下定义的n×n矩阵: A[i,j]=1,若(Vi, Vj)(或)是图G的边 A[i,j]=0,若(Vi, Vj)(或)不是图G的边 b.邻接表表示法 为图中每个顶点建立一个单链表,第i个单链表 中的结点表示依附于顶点Vi的边(有向图中指 以Vi为尾的弧)(建立单链表时按结点顺序建 立) 3.周游 a. 深度优先周游: 从图中某个顶点V0出发,访问此顶点,然后依 次从V0的各个未被访问的邻接点出发,深度优 先搜索遍历图中的其余顶点,直至图中所有与 V0有路径相通的顶点都被访问到为止 b. 广度优先周游: 从图中的某个顶点V0出发,并在访问此顶点之 后依次访问V0的所有未被访问过的邻接点,随 后按这些顶点被访问的先后次序依次访问它们 的邻接点,直至图中所有与V0有路径相通的顶 点都被访问到为止,若此时图中尚有顶点未被 访问,则另选图中一个未曾被访问的顶点作起 始点,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图中所有顶点都被 访问到为止 4.拓扑排序 拓扑排序的方法是:1)选择一个入度为0的顶 点且输出之 2)从图中删掉此顶点及所有的出边 3)回到第1步继续执行,直至图空或者图不空 但找不到无前驱(入度为0)的顶点为止 5.单源最短路径(Dijkstra算法) 6.每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Floyd算法) 7.最小生成树 a.Prim算法 b.Kruskal算法 c.两种算法比较:Prim算法适合稠密图, Kruskal算法适合稀疏图 第八章内排序 算法最大时间平均时间 直接插入排 序 Θ(n2) Θ(n2) 冒泡排序Θ(n2) Θ(n2) 直接选择排 序 Θ(n2) Θ(n2) Shell排序Θ(n3/2) Θ(n3/2) 快速排序Θ(n2) Θ(nlog n) 归并排序Θ(nlog n) Θ(nlog n) 堆排序Θ(nlog n) Θ(nlog n) 桶式排序Θ(n+m) Θ(n+m) 基数排序Θ(d·(n+r)) Θ(d·(n+r)) 最小时间S(n) 稳定性 Θ(n) Θ(1) 稳定 Θ(n) Θ(1) 稳定 Θ(n2) Θ(1) 不稳定 Θ(n3/2) Θ(1) 不稳定 Θ(nlog n) Θ(log n) 不稳定 Θ(nlog n) Θ(n) 稳定 Θ(nlog n) Θ(1) 不稳定 Θ(n+m) Θ(n+m) 稳定 Θ(d·(n+r)) Θ(n+r) 稳定 第十章检索 1.平均检索长度(ASL)是待检索记录集合中元 素规模n的函数,其定义为: ASL= Pi为检索第i个元素的概率;Ci为找到第i个元 素所需的比较次数 2.散列 a.除余法 用关键码key除以M(取散列表长度),并取余 数作为散列地址 散列函数为:hash(key) =key mod M b.解决冲突的方法 开散列方法:把发生冲突的关键码存储在散列 表主表之外(在主表外拉出单链表) 闭散列方法:把发生冲突的关键码存储在表中 另一个位置上 c.线性探查 基本思想:如果记录的基位置存储位置被占用, 就在表中下移,直到找到一个空存储位置;依 次探查下述地址单元:d0+1,d0+2,...,m-1, 0,1,...,d0-1;用于简单线性探查的探查 函数是:p(K, i) = i d.散列表的检索 1.假设给定的值为K,根据所设定的散列函数h, 计算出散列地址h(K) 2. 如果表中该地址对应的空间未被占用,则检 索失败,否则将该地址中的值与K比较 3. 若相等则检索成功;否则,按建表时设定的 处理冲突方法查找探查序列的下一个地址,如 此反复下去,直到某个地址空间未被占用(可 以插入),或者关键码比较相等(有重复记录, 不需插入)为止 e.散列表的删除:删除后在删除地点应加上墓 碑(被删除标记) f.散列表的插入:遇到墓碑不停止,知道找到真 正的空位置 第十一章索引技术 1.概念: a.主码:数据库中的每条记录的唯一标识 b.辅码:数据库中可以出现重复值的码 2.B树 a.定义:B树定义:一个m阶B树满足下列条 件: (1) 每个结点至多有m个子结点; (2) 除根和叶外 其它每个结点至少有??个子结点; (3) 根结点至少有两个子结点 例外(空树,or独根) (4) 所有的叶在同一层,可以有??- 1到m-1个 关键码 (5) 有k个子结点的非根结点恰好包含k-1个关 键码 b.查找 在根结点所包含的关键码K1,…,Kj中查找给 定的关键码值(用顺序检索(key少)/二分检索 (key多));找到:则检索成功;否则,确定要查 的关键码值是在某个Ki和Ki+1之间,于是取 pi所指结点继续查找;如果pi指向外部结点, 表示检索失败. c.插入 找到的叶是插入位置,若插入后该叶中关键码 个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