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何处称荆州

何处称荆州

何处称荆州
何处称荆州

何处称荆州

荆州历史悠久,上古时期为九州之一,因当时境内的荆山(今南漳保康一带)而得名,故《书·禹贡》说:“荆及衡阳惟荆州。”春秋战国时楚文王元年(前689年)楚迁都于郢(今荆州城北纪南城),建都长达411年。秦灭楚后在楚官船码头称为“渚宫”之地设为江陵县治,始有城池,称江陵城(今属荆州市),属南郡。西汉武帝置荆州刺史部,为“十三刺史部”之一,治江陵,荆州正式以行政建制的称谓问世。

东汉荆州的治所不定。据唐余知古在《渚宫旧事》中所述:“初,汉置荆州,虽刺史乘传车,犹以江陵为治所。”至东汉末年,因地方豪族势力太盛,迫使官府南迁至汉寿。据《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地方宗族豪强)势力强盛,足以与地方官府相抗衡,故一度迁移至武陵汉寿(今湖南常德西北)。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原长沙太守孙坚挟私怨逼迫荆州刺史王睿自杀,朝廷任命刘表出任荆州刺史。刘表到任时,得到南郡望族蒯氏兄弟蒯良与蒯越的支持,遂以诈谋平定“江南宗贼”,为安全计,乃将州治移到襄阳。到建安十四年(209年),荆州治所在襄阳呆了19年时间。建安十四年(209年),刘琦病死,刘备领荆州牧,驻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借荆州”(即取得南郡)

后,又移治江陵(今荆州区),关羽镇守荆州,仍以江陵为驻所。相传荆州城便是关羽所筑,当时为土城。三国初,魏、蜀、吴三分荆州,江陵既是蜀国荆州治所,又是南郡治所,一域二称始此。历经1800年,再未变更。及吴夺蜀荆州,亦治江陵。

西晋至东晋前期,荆州治所曾先后治江陵、武昌、沌口、襄阳、夏口、上明诸城。而习惯上把江陵称为荆州,是东晋时期的事。晋孝武帝太元十四年

(389年)殷仲堪为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镇江陵,从此不复迁徙。梁元帝萧绎曾在此建都,在荆州城外加修了城池,西魏后梁亦建都于此,梁末被北周侵夺江北失守,改治公安。至陈,荆州地位始轻。

有必要说明的是,十六国的北朝亦置荆州。成汉荆州治巴郡(今重庆市)。前秦始皇二年(352年)荆州治丰阳(今陕西山阳),建元十六年(380年)后移治襄阳(今属湖北)。前燕荆州治鲁阳(今河南鲁山)。后秦荆州治上洛(今陕西商县)。北魏太延五年(439年)荆州原治上洛(今陕西商县),太和十八年(494年)后移治山北(今河南鲁山),永安二年(529年)改置广州。东魏东荆州治沘阳(今河南泌阳)。西魏北周荆州治穰城(今河南邓州)。

其后历朝通常以江陵为荆州地方行政区的治所。如隋代为荆州总管治所。唐代时称荆州大都督府、时称江陵府,时为唐上元元年(760年),治所一直未变。五代为南平国。宋代称江陵府,亦称荆南府,元为中兴路,治所仍都在江陵。明、清设荆州府,使江陵与荆州一城二称稳固下来。至于荆州城经过唐代及十国时期,故城遭战火破坏,南宋便用砖重砌荆州城,但元朝忽必烈攻占荆州后,将城墙拆掉,明朱元璋时又在原来旧基之上重新修复,可到了明末,张献忠攻占荆州后,又将砖城拆毁了,直到清朝顺治年间,依照明代的旧基重新建起了砖城,保存至今。民国时荆州先后为荆南道、荆宜道、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区。1949年设荆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94年荆、沙合并,称为荆沙市,后因人民日报发表《天下从此失荆州》一文,1996年11月正名为荆州市至今。1998年江陵区也撤区设县,恢复了江陵县的正名,迁治郝穴镇。从而,荆州市名、江陵县名两大历史地名被保存下来。

知识链接

荆州作为一个明确的行政区划,究竟始于何时?据清光绪版《荆州府志》记载:“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白起

击楚拔郢,更东至竟陵,以为南郡。”由此可见,荆州作为行政区划应该从秦代算起。当时的南郡,治所在郢(今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不久迁治江陵(今荆州市荆州区)。南郡领县十八:江陵、临沮、夷陵、华容、宜城、郢县、邔县、当阳、中庐、枝江、襄阳、编县、秭归、州陵、鄀县等及夷道、巫、高成。

西汉(公元前206-25年)初期,“汉承秦制”,但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景帝初(前元二年即前155年),南郡一度改为临江国。中元二年(前148年),临江国复为南郡。及至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分天下为十三州(或称十三部),分别为冀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今北京附近)、并州(治所今太原)、益州(今属四川)、凉州(治今甘肃武威)、青州(治今山东临淄)、交趾州(治今广东番禺。东汉改为交州)、朔方州(东汉时废朔方归入并州),州置“刺史”。据清光绪《荆州府志》记载:“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置荆州刺史。”此时州(部)仅为监察区而非行政区划。当时的荆州刺史部监察范围为:南阳、江夏、桂阳、武陵四郡。而南郡由益州刺史部监察。汉平帝时,南郡划归荆州刺史部监察。

及至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改刺史为州牧,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州”开始成为一级行政区实体,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遂以形成。荆州正式以行政建制的称谓问世。当时的荆州治所在武陵郡汉寿县(今属湖南省),所辖郡国为: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武陵、桂阳、长沙七郡。后因荆南地区黄巾贼余孽尚未退去才将治所移到襄阳郡(今湖北襄阳市),时为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

三国(220-280年)时期荆州有南北之分。魏国的荆州,其治所先在襄阳(今属湖北),后在宛(今河南省南阳市),所辖郡国为:南阳、江夏、襄阳、南乡、魏兴、新城、庸郡、义阳八郡。吴国的荆州治所在南郡公安县(今属湖北,时为东汉建安十四年即209年),所辖郡国为:南郡、武陵、零陵、桂阳、长沙、天门、昭陵、宜都、临贺、衡阳、湘东、建平、始安、始兴十四郡。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以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及败于赤壁,南郡以南属吴。后与蜀汉分荆州。于是南郡、零陵、武陵以西为蜀,江夏、桂阳、长沙三郡为吴,南阳、襄阳、南乡三郡为魏,而荆州之名,南北双立。”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08年)统一全国后,重新划分全国政区,分19州173郡国,其后又增加17郡国。当时的荆州统22郡,治所在南郡江陵(今荆州市荆州区)。东晋时期的荆州刺史治江陵(今荆州市荆州区)成为定例(南朝陈时州治短暂迁公安)。

南北朝时期,荆州仍统于荆州刺史,治所在江陵。梁末西魏攻破江陵。陈时州治迁公安(今属湖北)。据清光绪《荆州府志》记载:“梁元帝平建康,都此。后陷于西魏,以封梁主为藩国,置江陵总管府监之。”

隋朝初,荆州为江陵总管府。开皇二十年(600年),改为荆州总管。大业初,又改为南郡。

唐武德四年(621),南郡改为荆州。武德五年,置荆州大总管府。天宝初,为江陵郡。乾元元年(758年),改江陵郡为荆州大都督府。至德二年(757年)置荆南节度。上元元年(760年),升为江陵府。

五代时荆州为南平国国都。《五代史·职方考》云:“荆、归、峡三州为南平。”

宋朝为江陵府。建炎四年(1130年),改江陵府为荆南府。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置荆湖北路,治江陵府。淳熙中,江陵府领县八:即江陵、公安、潜江、监利、松滋、石首、枝江、建宁。

元朝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后改为中兴路、荆湖北道,领县七:江陵、公安、石首、松滋、枝江、潜江、监利。

明朝改荆湖北道为荆州府,属湖广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属湖广布政司,后改属河南布政司。洪武二十四(1391年)年,还属湖广布政司,领州二县十一:江陵、公安、石首、监利、松滋、枝江、夷陵州、长阳、宜都、远安、归州、兴山、巴东。

清朝仍为荆州府。康熙三年(1664年),属湖北布政司。康

熙九年(1676年),置上荆南道,驻荆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宜昌府,割夷陵、归州、长阳、兴山、巴东五州县隶之。同年,改上荆南道为荆宜施道。乾隆五十七年(1793),复割远安县隶荆门直隶州。荆州辖县七:江陵、公安、石首、监利、松滋、枝江、宜都。

民国元年(1912年),荆州府裁府留县,所辖各县直属荆宜道。1914年,荆宜道更名为荆南道。1921年8月,复称荆宜道,1932年为湖北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6年改为湖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和沙市市。荆州专署辖江陵、公安、松滋、京山、钟祥、荆门、天门、潜江8县。1951年7月,沔阳、监利、石首、洪湖4县并入荆州。1953年4月,设荆江县,后并入公安县。1955年,沙市市改属荆州专署。1970年,改为荆州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6月,沙市市恢复为省辖市。1979年11月,设荆门市,与荆门县并置。1983年8月,荆门县并入荆门市,荆门市划归省辖市。1994年10月,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和江陵县,设立荆沙市,辖沙市、荆州、江陵3区和松滋、

公安、监利、京山4县,代管石首、洪湖、钟祥3市,仙桃、潜江、天门3市由省直辖。1996年12月改荆沙市为荆州市,辖荆州、沙市、江陵3区,公安、监利2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

湖北荆州市导游词3篇.doc

湖北荆州市导游词3篇 荆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蔚为大观。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湖北荆州市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湖北荆州市导游词 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东与武汉市相连、西与宜昌市交界、南与湖南省接壤,北与荆门市毗邻。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8%,丘陵低山区占21。2%,耕地面积43。15万公顷。 荆州市辖荆州、沙市2区和江陵、公安、监利3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全市总人口630。万人,占湖北省总人口的10。5%。市内居住有汉、回、蒙、土家等30个民族。中心城区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75万。 荆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全市河流交错、湖泊密布,有大小河流近百余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5万公顷。 荆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蔚为大观。市内有闻名遐迩的荆州古城,脍灸人口的三国故事,古老纯朴的

江汉民俗。纪南城、关公庙、章华寺、乌林古战场、华容道等人文景观底蕴深厚,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达万余件,其中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套)。\"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湘鄂西革0据地的瞿家湾、周老咀等革命旧址已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境内山青水秀,湖泊纵横,是典型的水乡园林城市。近年来新建开发的松滋危水风景区、洪湖渔家度假区和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2:湖北荆州市导游词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干原腹地,是产生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辉映并重,可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建都长达420xx年,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荆州又是三国文化诞生和繁衍的历史胜地。魏、蜀、吴三国时代,这里曾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荆州的古老底蕴,更可上溯到绵延久远的史前时期。距今5、6万年前的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就在古城东北4公里处;古城附近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达20余处。无可置疑的史迹辩地告诉人们,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政务公开和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政务公开和政府网站建设管 理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信息公开 【发文字号】荆政办发[2016]21号 【发布部门】荆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06.24 【实施日期】2016.06.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政务公开和政府网站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荆政办发〔2016〕2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纪南生态文化旅游区,市政府各部门: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国办发〔2016〕19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6年全省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通知》(鄂政办发〔2016〕44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全省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5〕32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市政务公开和政府网站建设,经市政府同意,现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务公开工作水平 加强政务公开,是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监督权,促进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管理和服务效能,推进法治政府、阳光政府、服务政府、创新政府建设的有效手段。政府网站是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在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创新公开方式、方法,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有少数地方和部门存在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信息发布不准确、公开内容不全面、群众关切不回应等问题。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在做好信息公开内容保密审查的同时,加强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强化工作责任,及时、准确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真正做

论荆州市经济发展

论荆州市经济发展 一)荆州市经济发展水平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已成为共识。经济发展在社会中地位突出。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是荆州市人民共同的心声。 荆州市全市生产总值为624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农业占187.91亿元,比上年增长8.7%;工业占211.12亿元,同比增长13.4%;第三产业生产总值为224.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全市人民平均收入已达到农民务工就业环境持续好转,本地和外出务工用工需求旺盛、工资水平普遍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势头。据对750户农村住户调查统计,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53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45元,增长21.3%,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达36.7%,比上年提高10.5%,其中:农民在本地的劳务收入增加289元,增长51.6%;外出打工得到的收入增加162元,增长11.4%。 全市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4750元,比上年增加718元,增长17.8%,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达59.3%,其中:农民人均家庭经营从第一产业得到的纯收入为4439元,同比增加588元,增长15.3%,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达48.6%;人均非农产业纯收入为311元,同比增加129元,增长71.3%。而在第一产业纯收入中,人均农业纯收入增加511元,增长16.7%;人均牧业纯收入增加61元,增长18.5%;人均渔业纯收入增加16元,增长3.6%。 全市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为87元,同比增加13元,增长17.5%,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达1.1%;农民人均转移性纯收入为296元,同比增加36元,增长13.6%,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贡献率达3.0%,其中:农民人均得到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粮食直接补贴和农机补贴等各项政策性补贴为195元,同比增加32元,增长19.7%。 人们收入不断上升,居民储蓄大幅增加。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不断提高,2009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521.3亿元和259.5亿元,分别比去年初增加81.9亿元和18.1亿元,储蓄拉动经济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资金。贷款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95.7亿元,在上年增长16.9%的基础上增加49.8亿元,增长14.5%。其中,城镇和农村分别增长15.2%和10.3%。人均储蓄达到6200元,增长14.4%。这一方面体现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使得企业效益与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和个人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潜力。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但发展仍不成规模。(二)荆州市产业发展结构 1、总体而言,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序列结构由2006年的12.9:41.0:46.1变动为2007年的17.9:50.7:31.4,变动为2008年的18.2:45.8:36.0,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较大。相比较之前来讲,产业调整取得了新进展,工业及第三产业取得了新成效。 2、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大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12.9%上升为2008年的18.2%,从2006年到2008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上升了5.3个百分点。 3、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2006年的41.0%上升到了2007年的50.7%继而下降为2008年的45.8%,与2006年的41.0%相比,上升了4.8个百分点。 4、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46.1%下降到2007年的31.4%,然后开始上升为2008年的36.0%,与2006年的46.1%相比,有所下降,下降了10.1个百分点,波动的幅度较大。 近年来,荆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呈现第一、二产业比重逐年上升,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的特征。2008年荆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0.1:33.8:36.1,呈现出“三二一”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大致相同。荆州市的产业结构在合理性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整优化。

荆州市朝阳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说明.doc

荆州市南湖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说明 第一章概况 南湖单元位于南湖单元位于沙市区与荆州区交界处,西与长江大学接壤、南与临江仙公园毗邻,地处长江大桥桥头、荆江大堤之下,是荆州南部的门户区域之一。 单元范围南至荆江大堤,东南至太岳路、东北至北京西路、北至武德路、西至南湖路及长江大学新校区东侧规划通道,规划总用地面积104.63公顷。单元内现状居住用地主要有九龙湾小区、南湖花园小区、长江尚品小区。 单元用地以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集中布置在武德路南侧,包括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实训中心、长大医院、电力局、长江防汛调度中心等,以及南特陶瓷大市场、金龙大市场、荆州购物广场等商业设施;近年来陆续完成的居住小区:九龙湾、长江尚品、南湖花园、南苑小区、尚上名筑、嘉富丽苑、鸣凤园,32.45公顷。少量工业用地:南湖机械总厂、富盛石材加工厂。单元现在总人口约11000人。 《中心城区南湖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长大国际园)》于2015年获得荆州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规划确定南湖单元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单元。拟将南湖单元建设成为城市与水体相互交融、自然与人文和谐发展,空间景观丰富多彩,充分体现荆州市整体风貌特色的城市居住功能区。在原控规的指导下,对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第二章修改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5、《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6、《荆州市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2008) 7、《荆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 8、《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第三章修改原因 1、棚户区改造后, 需对整体功能的梳理,并重新细定相关地块的用地性质。 2、按照市政府要求,落实石油科技城建设,将长江大学科技园作为石油科技城的“一核”,紧紧依托长江大学“双一流”石油学科的专家和技术优势,以荆州市石油产业发展壮大为核心、向创业者提供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及其他相关综合服务,拟选址在南湖单元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北侧。 3、荆江大道作为城市的主要干道,线形设计上需满足规范要求,在本单元内存在偏移。 4、合理布局单元内其他用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5、增强控规的可操作性。 第四章修改内容 1、用地布局修改:结合棚户区改造,将棚改区范围内原有分散的社区服务、停车、超市等公共设施集中,形成单元南片综合服务中心,整体建设。在道路交叉口处形成开敞空间。 根据《中小学布点规划》,在单元内设置24班小学,小学用地规模由0.94公顷扩大至1.68公顷。 结合长江大学科技园的选址,在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北侧建设创业中心、科技企业孵化汇中心、研发中心、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招商中心、综合服务区及人才居住区,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的通知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发文字号】荆政发[2011]32号 【发布部门】荆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1.08.02 【实施日期】2011.08.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的通知 (荆政发〔2011〕3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各部门: 行政复议工作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国发〔2010〕33号),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行政复议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行政复议是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渠道。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许多社会矛盾都会以行政争议的形式反映出来,能否有效预防和妥善解决行政争议,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市各级政

府和行政机关要把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充分发挥其在解决行政争议、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力争把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行政系统内部。 (二)行政复议是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有利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树立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依法行政理念;有利于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行政机关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水平,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三)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是促进荆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荆州已进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肩负着建设湖北长江经济带“钢腰”、江汉平原中心城市和长江沿岸经济重镇的历史重任。全市各级政府和行政机关要从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高度,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荆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新时期行政复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做好行政复议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行政复议工作放在政府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二、准确把握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复议为民为宗旨,以公平效率为准则,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社会和谐为目的,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提升行政复议能力,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功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更好服务科学发展。 (二)基本要求。坚持行政复议工作服从、服务于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努力化解行政争议,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维护和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坚持

荆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建议

荆州市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建议 时间:2010-4-6编辑:荆州市政协信息网[ 打印本页][ 返回上一页] 农工民主党荆州市委员会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前提,是反映经济发展阶段、水平和优势的重要方面。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生产力水平、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一、荆州市产业结构的现状 (一)纵向比较:荆州市三次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构成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

1、总体而言,三次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的序列结构由2006年的12.9:41.0:46.1变动为2007年的17.9:50.7:31.4,变动为2008年的18.2:45.8:36.0,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变化较大。 2、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大体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12.9%上升为2008年的18.2%,从2006年到2008年,第一产业产值所占的比重上升了5.3个百分点。 3、第二产业的比重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2006年的41.0%上升到了2007年的50.7%继而下降为2008年的45.8%,与2006年的41.0%相比,上升了4.8个百分点。 4、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由2006年的46.1%下降到2007年的31.4%,然后开始上升为2008年的36.0%,与2006年的46.1%相比,有所下降,下降了10.1个百分点,波动的幅度较大。 近年来,荆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呈现第一、二产业比重逐年上升,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下降的特征。2008年荆州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0.1:33.8:36.1,呈现出“三二一”结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大致相同。荆州市的产业结构在合理性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的

荆州市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控制指标解释与规定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用地性质代码 第四章用地规划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第七章绿化规划 第八章“五线”规划控制 第九章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规定第十章图则说明 第十一章实施管理 第十二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深化、落实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布局,统筹安排各项设施,指导城市片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特编制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 2.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产业园区 3、软硬件并重原则 4、生态优先原则 第1.0.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3、《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1998年4月1日) 4、《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年》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年) 》(国土资发〔2008〕24号) 8、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 第1.0.4条规划目标: 成丰单元是以现代工业、仓储物流和港口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单元,也是服务全市的重要功能区之一,规划建设成为工业发达,港口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城市单元。 第1.0.5条规划范围及规模: 1、单元位于荆州市城南片区南部学堂洲,用地范围东至郢都路,西至健康路,北至荆江大堤,南至长江子堤。 2、用地规模:规划区总用地141.31公顷。规划区共分4个街区,29个基本地块。 3、人口规模:成丰单元人口为1.0万人,片区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少量居住人口两类。 ⑴、就业人口规模 本规划区内的就业人口主要是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 ①、就业人口密度指标的分类确定 通过国内工业用地的经验数据及我国部分工业园区就业密度类比分析,本规划区内工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分为机械制造产业用地、纺织工业用地、其它一般工业用地三类进行估算。 经验数据表明,轻工、机械、医药等用地就业人口密度一般为100人/hm2;一般工业用地就业密度一般为150人/hm2;纺织、印染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一般为250人/hm2。 ②、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规模 本次规划的纺织工业用地约为1.30hm2;机电工业用地约为5.87hm2;生物医药用地约为6.27hm2;建材工业用地约为35.86hm2;一般工业用地(除纺织、机电、生物医药、化工以外用地,本次规划统称为一般工业用地)约为19.59hm2。 综上,计算可得,规划学堂洲单元可容纳的工业用地就业人口数量约为:1.22hm2×250人/hm2+9.08hm2×100人/hm2+6.27 hm2×100人/hm2+28.3hm2×150人/hm2++28.64hm2×150人/hm2= 10381人。

湖北荆州市导游词3篇(完整版)

湖北荆州市导游词3篇 湖北荆州市导游词3篇 1: 湖北荆州市导游词 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东与武汉市相连、西与宜昌市交界、南与湖南省接壤,北与荆门市毗邻。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8%,丘陵低山区占21。2%,耕地面积43。15万公顷。 荆州市辖荆州、沙市2区和江陵、公安、监利3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全市总人口630。12万人,占湖北省总人口的10。5%。市内居住有汉、回、蒙、土家等30个民族。中心城区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75万。 荆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全市河流交错、湖泊密布,有大小河流近百余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5万公顷。 荆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蔚为大观。市内有闻名遐迩的荆州古城,脍灸人口的三国故事,古老纯朴的江汉民俗。纪南城、关公庙、章华寺、乌林古战场、华容道等人文景观底蕴深厚,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 4A\ 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

之首,馆藏文物达12万余件,其中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 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 ,洪湖湘鄂西革0据地的瞿家湾、周老咀等革命旧址已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境内山青水秀,湖泊纵横,是典型的水乡园林城市。近年来新建开发的松滋危水风景区、洪湖渔家度假区和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2: 湖北荆州市导游词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干原腹地,是产生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辉映并重,可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建都长达411年,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荆州又是三国文化诞生和繁衍的历史胜地。魏、蜀、吴三国时代,这里曾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荆州的古老底蕴,更可上溯到绵延久远的史前时期。距今 5、6万年前的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就在古城东北4公里处;古城附近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达20余处。无可置疑的史迹辩地告诉人们,荆州这块古老的热土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荆州古城自秦汉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秦时,这里置南郡设江陵县。汉时,沿习秦制,汉武帝划全国为十三州,荆州是其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重大项目建设年”专题活动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重大项目建设年” 专题活动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建设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荆政办发[2013]13号 【发布部门】荆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3.18 【实施日期】2013.03.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荆州市“重大项目建设年”专题活动方案的通知 (荆政办发〔2013〕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市政府有关部门: 《荆州市“重大项目建设年”专题活动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3年3月18日 荆州市“重大项目建设年”专题活动方案

根据省“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2013年我市将继续组织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年”专题活动。具体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壮腰工程”,狠抓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为把荆州打造成为湖北长江经济带的“钢腰”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按照做大总量、做优结构、重点突破的要求,促进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确保2013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力争达到3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和工业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分别达到50%和55%以上,特别是在重大项目的策划、前期工作的推进和项目开工上有新的突破。 具体任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狠抓重大项目的策划、储备和推进实施。一是前期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对全市“十二五”规划项目库进行及时更新和动态管理,围绕老工业基地、承接产业转移等重大战略,加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大项目策划、储备和推进实施,确保完工项目、在建项目、前期项目和策划项目之间每年按3000亿元的规模流转。二是开工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对落地项目,加快完善审批手续,抓紧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有更多的项目尽快、尽早开工。对在建项目,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稳中求快,建立台帐,明确时限,倒排工期,加快推进,力求所有在建项目“天天有进度、月月有变化、年底有成效”。三是建成投产一批重大项目。对建成的项目要做好竣工验收工作,督促尽快投入生产运营。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和条件应足额兑现落实。(牵头单位: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荆州大遗址保护区,各有关部门)

荆州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

荆州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 引言:荆州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是川、渝、湘、鄂区位经济发展的纽带,长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江汉平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较强的旅游资源优势;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也造就了荆州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荆州市在几代人努力下,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得到提升,但荆州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湖北省17 个地市州中处于最低阶段。因此,怎样提升荆州的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目前首要的问题。荆州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荆州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相对匮乏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荆州优势资源在于土地、水和文化,从而荆州优势产业就是生态农业和人文生态旅游。因此,以荆州城区为辐射中心,建设生态市是使荆州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了荆州优势资源利用与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建立了实施这些战略的保障体系。 摘要: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已成共识,而各地区经济发不平衡,使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湖北省荆州区域为主体,分析经济发展现状和区位条件,提出并论证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荆州,区域经济,定位,产业,对策 一、荆州区域经济现状分析

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上分析,经初步核算,2006年~2008年度,荆州全市生产总值分别为438.06、519.63、6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11.45%、12.4%、12.6%;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26.73、154.20、187.9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0%、7.8%、8.4%;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41.78、174.15、211.12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69.56、191.28、224.9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9%、10.1%、12.0%。随着经济发展,全市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与2007年相比,2008年在经济总量上虽然增量较大,但从总体上看,产业发展仍不成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人口多、比重大,“三农”问题集中突出,作为江汉平原上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面临着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地方种粮积极性不高和地方政府财政负担过重、负债过大的问题。 (二)工业化进程滞后,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面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偏少,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经济效益低,受制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水平,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甚至失衡。 二、荆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 区位是一种地理位置和地缘格局禀赋,但只有通过人们的充分认

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1条规划缘起 2010年11月15日,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10】342号文件正式批准设立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暨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并提出了将本区建成中国南方大遗址保护示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示区的发展目标。本区域为国家文物局和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核心区域,属部省共建的国家项目。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旅游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从经济发展和旅游需求层面看,旅游业正逐步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国际国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更加稳固。从旅游市场投资层面看,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旅游产业。从交通与旅游出行层面看,中国高速交通体系近几年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高铁、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综合交通体系较为发达,为荆州旅游的可进入性带来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从本区域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层面看,所蕴含的楚文化和生态等资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目前,新区成立了管委会,理顺了管理体制,具备了操作条件。综上所述,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外条件均已具备,目前迫切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来指导建设,这正是本规划编制的缘起和目的。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修正) 3.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4.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容暂行规定》(2002) 7.《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9.《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GB/T 17775-2003 10.《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11.省政府、国家文物局《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书》(2010) 12.国家文物局《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2011) 13.省政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2008-2020) 14.《省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1993) 15.《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16.《荆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7.《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8.《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 19.《荆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20.《长湖保护治理和利用规划》(2008-2020) 21.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规文件 第3条规划围 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为136.1平方公里。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是:南至沪蓉高速铁路,北至318国道改道新线,东至桥河与相邻,西至老207国道及纪南城遗址西侧。总面积为115.25平方公里。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沪蓉高速铁路以南区域及长湖东部水域未纳入核心规划围。楚纪南故城遗址区总体保护规划中的楚纪南故城城址、雨台山墓群位于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第4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 近期为2011—2015年; 中期为2016—2020年; 远期为2021—2030年。 第5条规划性质与任务 (1)规划性质 本规划属于以文化为支撑,以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区总体规划,是大遗址保护区和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建设管理的行动纲领。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专题研究。 (2)主要任务 ?分析现状条件,协调区域关系; ?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 ?利用资源优势,策划旅游项目; ?明确功能构成,确定空间布局; ?强化保护措施,规划发展规模; ?配套基础设施,合理分期建设。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处理好大遗址保护、旅游发展宏观态势与荆州现实情况的关系,既要有高的起点,又要结合实际。 (2)以楚文化为灵魂,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旅游为主体,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确保旅游区可持续发展; (3)协调好本旅游区与中心城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关系,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关系; (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建设原则,近远期相结合,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7条强制性容规定 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容。强制性容是对总体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总体规划强制性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 第8条环境敏感性评价 本规划借助于ArcGIS 10.0,选取了文物遗址、市政设施、水体、已建设用地、坡度、植被等6个因子作为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因子。结果显示,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西部、南部和北部,在其他区域也有线形穿越,二者占规划区面积的35.33%,在这些区域应尽量避免或应控制人类活动的干扰。穿越其他地区的线形的高敏感区多为市政基础设施,如能采取措施改变这些设施的走向或布置形式,则会明显降低环境敏感性程度。中度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中部和东部,与海子湖湖面及东部的鱼塘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占规划区面积的34.4%,适合较低强度开发利用,尽量以自然要素为主。轻度敏感的区域呈镶嵌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各处,占规划区面积的12.04%,可以适度开发利用,但也要控制开发利用的强度。低度敏感的区域呈岛屿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北部和南部,占规划区面积的18.23%,限制因子少,可以开发利用。 第9条旅游资源评价

荆州企业100强

2012荆州百强企业名录法人单位名称资产总计 湖北福娃集团有限公司344270 沙隆达集团公司2242895 湖北省烟草公司荆州市公司813571 中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沙市钢管厂894136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荆州石油分公司482435 中国农业银行荆州市分行18811740 湖北楚源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790550 湖北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202314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湖北有限公司荆州分公司792705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分行16029990 湖北凯乐集团2218120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荆州分公司2125385 湖北华丽染料工业有限公司616783 法雷奥汽车空调湖北有限公司530195 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361407 小天鹅(荆州)电器有限公司369756 湖北鑫慧化工有限公司686900 四机赛瓦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322644 湖北骏马纸业有限公司342613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荆州中心支公司1024348

荆州恒隆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786613 洪湖市洪湖浪米业有限责任公司171212 中国电信股份公司荆州分公司1276840 湖北拍马纸业有限公司119543 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456681 湖北金安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22390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荆州市分行9321504 湖北车桥有限公司394285 利洁时(中国)有限公司236093 湖北神电汽车电机有限公司324869 洪湖市兴洪纺织有限公司215521 湖北天浩公路工程有限公司135113 湖北省烟草公司荆州分公司监利县营销部12600 湖北东森木业有限公司149880 湖北省电力公司荆州城郊供电公司500000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总部289840 华意压缩机荆州有限公司172571 荆州市九龙机电(集团)制造有限公司412346 国电长源沙市热电厂290526 中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荆州销售分公司19967 湖北得宝染料工业有限公司141107 沙市久隆汽车动力转向器有限公司357421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决定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决定 【法规类别】质量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荆政发[2016]29号 【发布部门】荆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6.11.18 【实施日期】2016.11.1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的决定 (荆政发〔2016〕2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荆州开发区,纪南文旅区,华中农高区,市政府各部门:为贯彻落实质量强国的新要求,顺应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推进荆州质量兴市向质量强市的新跨越,促进荆州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现就实施质量强市战略作出如下决定: 一、总体目标 坚持不懈走质量改革之路、创新之路、合作之路,力争到2020年,创国家级品牌10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30个以上、湖北名牌产品200个以上、湖北著名商标300个以上、地理标志达到35个以上。产品质量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加强,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质量意识普遍增强,质量安全根本改善,质量总体水平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各项主

要质量指标居全省前列,部分领域质量水平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建成质量强市。 二、全面提升四大领域质量水平 (一)提高产品质量。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开展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湖北名牌产品创建活动,完善和落实创建名牌产品的鼓励政策,重点打造国内有影响力、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品牌,努力打造品牌大市、品牌强市。完善和落实政府质量奖奖励机制,逐步向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中小企业延伸。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实施先进的技术标准,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到2020年,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出口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 (二)提升工程质量。落实工程建设质量主体责任,全面执行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工程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和终身责任信息档案制度,严格实施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加强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推动城乡建设走上绿色、循环、低碳的科学发展轨道。大力倡导“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注重环境保护)的财富增长型建设模式,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效率。竣工工程质量全面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落实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推进企业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着力治理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提高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的满意度。引导和鼓励企业争创“鲁班奖”“楚天杯”及其他省级、市级优质工程,到2020年,创“楚天杯”40个以上,力争实现“鲁班奖”零的突破。 (三)改进服务质量。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推动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牌化。继续实施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和试点建设工作。到2020年,服务质量基本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全市推行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10家以上,通讯、金融、医疗、商贸、旅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行管局关于市直机关节能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行管局关于市直机关节能工作 实施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节能管理 【发文字号】荆政办发[2009]37号 【发布部门】荆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05.04 【实施日期】2009.05.0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荆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行管局关于市直机关节能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荆政办发〔2009〕37号) 市政府各部门: 市行管局制定的《市直机关节能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五月四日 市直机关节能工作实施方案

(市行管局2009年4月25日)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市直机关节能工作,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充分发挥市直机关在节能中的表率作用,推动节能工作在市直机关深入开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到2010年,实现以下目标:一是以2005年为基数,实现节电20%、节水20%左右,单位建筑能耗和人均能耗分别降低20%左右;二是创建一批节能示范单位;三是制定市直机关能耗定额标准,建立并完善能耗信息化管理平台。 二、节能工作重点 (一)抓好办公建筑节能。以节能省地为目标,加强市直机关房产管理。新建、扩建、维修、改造办公和业务用房,要进行节能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注重使用节能材料,充分运用适用技术节约资源能源。新建、扩建办公用房应须符合国家和省节能建筑设计要求。大力提倡利用太阳能,减少空调系统能耗。合理调剂办公用房,整合办公用房资源。 (二)节约用电、用水。节约用电:优先购买经国家认可的节能设备或产品,及时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低能效设备和产品。机

荆州区位优势

荆州在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中的比较优势研究班级:20074185 学号:2007417121 姓名:宋勇 荆州的经济地理区位优势 荆州具有优越的经济地理优势。荆州在两湖经济发展格局中难得的区位不仅体现在川渝湘鄂区位经济发展的纽带、长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江汉平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它呈现为一种处于关节点地位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格局禀赋。 1、市场资源配置的关节点优势 荆州是武汉向鄂西南过渡不可或缺的桥梁和节点,是湖南向大西北资源富集区快捷配置资源的关键物流节点。荆州只要抓住提升城市关节点功能这个关键,奋力改变现在的交通弱势,积极对接周边三极的快速发展,在两湖经济发展中的市场资源配置的节点地位将会日益凸显。荆州的这种地理区位的关节点地位,使得荆州(原沙市市)在解放初期,是湖北省仅有的四个城市之一。靠着老荆州的13个县作为支撑点,以其无比发达的商业位列湖北省第二,与武汉市并驾齐驱。 2、地理区位的关节点优势 湖南省“长株潭融城”、“环洞庭湖经济圈”战略以“长沙北拓南融”迅猛推进。2006年,湖南省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在长沙南融基础上,向北加上环洞庭湖益阳、常德、岳阳等城市的3+5城市圈发展战略.把“长株潭一体化”和“环洞庭湖经济圈”战略大大推进了一步。这一战略重点是,加快了公路、铁路、机场、港口建设,实现省际交通通关,尽快形成对外大开放的立体交通网络。充分利用环洞庭湖地区的区位优势,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工程.加快培育沿线环湖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湖南省这一融入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战略举措,使处在两湖平原天元位置的荆州更显得天独厚。荆州从地理上讲是两湖平原中心,从地缘上讲是两湖平原的结合部。从古到今,一直是西北部向华南过渡的重要节点。 荆州的人水和谐的文化优势 荆州不仅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优越的水运条件和发达的农业、水产业,还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突出的入水和谐的文化比较优势。 1、别具优势的涉水产业开发基础 荆州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水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全市有大小河流近百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有干亩以上湖泊30余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万多公顷;长湖次之.总面积1.2万公顷。荆州水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利用程度高,并且水质较好。全市可养水面达到125.22干公顷,估水域面积的35.42%。江河过境客水4680亿。境内地表径流,丰水年91.6亿,枯水年

荆州市文博区规划设计说明

荆州市文博区规划设计说明 一、规划范围及指标 荆州市地处湖北省中南部,是鄂中南重要的中心城市,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蔚为大观,自古就有文化之邦,鱼米之乡的美誉,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荆州古城位于荆州中东部,是全国文化重点保护单位,建历史达26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20代楚王定都荆州,历时411年,是楚文化发祥地。荆州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地市级十家优秀博物馆之首,也是国家授予的4A级旅游景点。 荆州市文博区位于荆州古城的西北角,紧临古城墙及护城河。规划范围西北方向紧依荆州古城墙绿化区,南抵荆中路,东至三义街与荆北路。规划总面积50.43公顷,一期规划面积40.77公顷,二期规划面积5.76公顷,三期规划面积3.90公顷。其西北有荆州古城墙(西门—大北门)及其绿化带,南有西湖公园,东有三国文化步行街、三义街片区及洗马池公园。现状水体面积19.05公顷,建筑占地面积6.38公顷,绿地面积12.78公顷,场地面积12.22公顷。设计后水体面积18.29公顷(规划将三国公园与西湖公园水系进行沟通,水体除新建文物保护中心以及形成城市道路略占水面外,其余水岸线型及面积均未变动,基本符合荆州市城市蓝线规划要求:水面面积18.49公顷),建筑占地面积3.8公顷,绿地面积12.18公顷,道路铺装面积11.17公顷,停车场面积0.6公顷。 二、现状综述 规划范围内用地较为平坦,无明显起伏,三国公园东南角土山为最高点。水域面积相对于整个文博区所占比例为37.77%,相对于原三国公园所占比例超过50%,陆域空间有限,因此土地的高效利用是设计的重点。现状植被茂密,不乏古树名木,绿树鳞波,风景优美应加以保护和利用。现状交通通达性较好,以水泥硬质路面为主,游线组织须优化提升,服务配套以经营性餐饮类居多,需要同周边资源整合。旅游资源较为丰富,但园林游赏空间内涵不足,主线不清晰,原三国公园有其名而无实际内涵。 三、规划依据 1、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2、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1-2020) 3、荆州市城市蓝线规划 4、荆州市古城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5、1:1000现状地形图 四、规划目标 建设兼具文物保护,文物与艺术展示,三国文化与荆楚文化体验,市民休闲休憩于一体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五、规划原则 本规划建设贯彻落实“因形随势的原则、显城露水,营造环境原则、突出三国文化与荆楚文化的原则、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原则、生态环境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