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公示本)

项目名称: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单位:兴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贵州省安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〇一八年九月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道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兴仁市真武山街道办事处长耳营居委会大窝凼村,总投资17073.11万元,占地面积约125424.30m2,新建生产车间4438.84m2,综合大楼2448.25m2,职工宿舍楼3154m2,职工食堂588m2,原料及成品堆场19272m2,配套建设道路、围墙、给排水、电气、安防等辅助设施和设备采购安装等。项目利用回收建筑垃圾生产骨料200万吨/a,再利用骨料生产商品混凝土172.8万m3/a,生产沥青混凝土42550m3/a,生产水稳拌合物144万m3/a,生产免烧砖9000万块/a,生产加气砖30万m3/a。

2、产业政策及规划的符合性

本项目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其修改条款》,本项目属于其中鼓励类“第十二条建材中11、款“废矿石、尾矿和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故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另外,根据兴仁市发展和改革局文件《关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仁发改批【2018】88号)、兴仁市城乡规划管理委员会办公室《2018年兴仁县城乡综合规划审查委员会第4次规划审查会议纪要》(仁城综规议﹝2018﹞4号),同意本项目的建设,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地城乡发展规划。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现行的产业政策、符合当地发展规划。

3、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兴仁市真武山街道办事处长耳营居委会大窝凼村,在交通、通信、供电、供水等方面具备良好的条件,项目用水来自农村自来水管网,用电来自当地电网,交通、能源均有保障,外环境对本项目建设没有较大限制。兴仁市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项目最近保护目标为项目西北侧80m处的黔龙学校,位于整体项目的侧风向,但位于制砂生产区、沥青拌和区、水稳站、商品混凝土生产区的下风向,距离约250m。项目运营期通过对烟气、粉尘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后,对其影响较小。项目区不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基本无环境制约因素,周边环境适合选址要求。项目已取得兴仁市国土资源局的用地预审意见(仁国土资函【2018】71号)。

综上所述,本项目规划选址合理。

4、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1)环境空气质量

项目所在地为农村地区,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

分类,本项目属于二类功能区,区域内主要大气污染源为附近道路汽车经过产生的扬尘、尾气及少量搅拌站粉尘,目前环境空气质量较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的要求。

(2)水环境

本项目最近地表水体为项目区西北侧约50m处的季节性水沟(在低洼处形成水塘),其受农业面源污染及村民生活污水影响小,水质较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体要求。

项目周边500m范围内无地下水出水点,地下水水质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水体要求。

(3)声环境

项目所在地为农村地区,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分类属于2类功能区。目前,区域内主要噪声源为北侧道路汽车噪声,因项目所在区域绿色植被覆盖率较高,所以项目区域声环境可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限值。

(4)生态环境

项目所在地属农业生态环境。所在地大部分为荒地,植被覆盖较好,植被主要以荒草、灌木为主,区内有省级保护动物蛙和蛇。

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较好。

5、环境影响预测结论

(1)施工期

1)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施工废水。施工废水经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回用于施工生产、洒水降尘,不外排,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现场场地雨水修建临时排水沟排出,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排入场地内设置的简易防渗旱厕,定期清掏用作周边耕地农肥,不外排,对项目周围水环境影响较小。

2)大气污染排放分析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有粉尘污染、油料消耗产生的污染物及装饰废气。

施工期间应特别注意施工扬尘的防治问题,制定必要的防治措施,以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施工期的活动属于短期行为,随着施工的结束,施工人员、生产设

施的撤离,施工现场将得到恢复,环境空气质量将随之恢复到原有水平,对环境影响较小。

施工期间,使用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和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CO、NOx以及未完全燃烧的THC等,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要求不得使用劣质燃料,平时做好车辆的保养和维护,使其能够正常的运行,提高设备燃料的利用率,同时减少怠速时间,减少尾气排放量。另外本项目施工场地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工程完工后其污染影响消失。因此,施工机械废气对环境影响不大。

装修阶段的油漆废气排放周期短,且作业点分散。因此,在喷涂油漆期间,应加强室内的通风换气,油漆结束完成以后,也应每天进行通风换气至少一至二个月后才能营业或居住。应使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有关要求。

3)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噪声污染源主要是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这些机械的单体声级一般均在75dB(A)以上,其中声级最大可达105dB(A),这些设备的运转将影响施工场地周围区域声环境的质量。预测施工场噪声源对附近声敏感点的影响,同时考虑遮挡衰减、空气吸收衰减、地面附加衰减,对某些难以定量的参数查相关资料进行估算。合理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规划、降低设备噪声、降低车辆噪声和降低人为噪声,使施工厂界达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禁止夜间(22:00~06:00)、午休时间(12:00~14:30)进行施工;针对西北侧80m处的黔龙学校,通过采取高噪声设备尽量远离北侧,并在靠近学校侧设置不低于2.5m高的围挡。采取上述隔声降噪措施后,再经过距离衰减,到达最近敏感点处的噪声贡献值约为45dB(A),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限值昼间≤55dB(A)要求。项目夜间不施工,对周边环境无影响。

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弃土方、施工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

①项目产生的弃土方运往当地政府指定堆放地点。

②建筑垃圾主要是各种砂石碎料、钢筋头等,应集中处理,分类回收再利用;不能

回收利用的,应及时清理出施工现场,运至政府指定建筑垃圾处置场所。

③施工人员垃圾:项目场区设置垃圾桶,生活垃圾经收集后由业主运至垃圾暂存点,由环卫部门统一进行处理。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后,施工期固体废物对外环境影响较小。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需对该项目场地植被等进行铲除,原有植物群落结构被破坏,从而使绿化面积有所减少。施工期还可能引起水土流失,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降雨、地表开挖和弃土堆放等。土壤暴露在雨、风和其它的干扰之下,另外,大量的土方挖填和弃土的堆放,都会使土壤暴露情况加剧。施工过程中,泥土转运装卸作业过程中和堆放时,都可能出现散落和水土流失。

建议施工期间,项目应尽量减少对原有地貌的改造和破坏,但是仍有部分植被会消失。建成后通过充分利用当地生长的乡土植物对其进行改造,做好绿化恢复工作。

总体而言,项目施工期生态影响是暂时的,只要施工单位文明施工,并采取适当治理措施,使项目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则施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不明显。

(2)营运期

1)营运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采用雨污分流制,初期雨水经雨水沟收集于沉淀池,经沉淀处理后用于生产用水,不外排。

项目运营期生产废水不外排,运营期搅拌机清洗废水、厂区地面冲洗废水经沉淀池收集后回用于生产。

生活污水排入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回用于项目搅拌用水。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本项目对地表水水环境影响较小。

2)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为避免对地下水的污染,采取以下措施:

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沉淀池采用地下混凝土结构,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的施工要求,防水混凝土可通过调整配合比,或掺加外加剂、掺合料等措施配制而成,其抗渗等级不得小于P6,因此其防渗可以满足要求,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②为防止初期雨水对地下水造成影响,厂区道路均需采取硬化处理。

经采取以上措施,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不会对周围地下水水质造成不良影响。

3)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营运期废气主要为原材料堆场粉尘、制砂生产车间粉尘、水稳站与商品混凝土加工粉尘、加气砖生产线废气、沥青拌合站废气、运输道路起尘、一体化污水处理站臭气以及厨房油烟废气。

①原材料堆场粉尘

原料堆场粉尘产生量为14.68t/a,原料堆场上方覆棚盖,四面封闭,仅西侧和北侧留出车辆出入通道,原料堆场内设有喷雾设施,无组织粉尘排放量按粉尘量的10%计,则无组织粉尘排放量为1.468t/a。针对原料堆场无组织粉尘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①原料堆场上覆顶棚,三面封闭,南侧仅留出供车辆出入通道,避免露天堆放产生扬尘;②原料堆场安装喷雾设施,原料装卸时应尽量降低作业高度,减小装卸扬尘产生量。采取以上措施后,堆场扬尘排放浓度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1.0mg/m3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②制砂生产车间粉尘

本项目制砂车间粉尘均由袋式除尘器收集处理后至建筑屋顶高空排放,为有组织排放。根据前文分析,粉尘产生量约63t/a。项目采取在车间外壁设置通风口连接风机,由风机抽气吸走粉尘,可有效抑制粉尘逃逸,粉尘收集率可达90%,风机出口处连接袋式除尘器,风量为8000m3/h,除尘效率为99%,处理后有组织粉尘排放量为0.567t/a,排放速率为0.24kg/h,排放浓度为29.53mg/m3,排放高度为15m(排气筒距离黔龙学校大于250m,周围200m范围内建筑物主要为农村居民,建筑高度均在10m以内,排气筒高度满足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的建筑5m以上的要求),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无组织粉尘排放量为6.3t/a,排放速率为2.6kg/h,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③水稳站与商品混凝土生产线废气

主要为生产中输送、计量、投料过程粉尘,筒仓呼吸孔和库底粉尘,筒仓抽料时放空口产生的粉尘以及料场堆棚风力起尘。

a、输送、计量、投料粉尘

水稳站与商品混凝土生产线砂、石提升以搅拌站配套的皮带输送方式完成,水泥、砂石等则以压缩空气吹入散装水泥筒仓,辅以螺旋输送机给水泥秤供料,产生的少量粉尘主要为水泥和砂石粉尘。水稳站与商品混凝土生产线各生产工序均采用电脑集中控制,各工序的连锁、联动的协调性、安全性非常强,原料的输送、计量、投料等方式均

为封闭式,因此在输送、计量、投料过程产生的粉尘量非常小,对环境影响较小。

b、筒仓顶呼吸孔及库底粉尘

水稳站与商品混凝土生产线水泥、砂、石均为筒仓储藏,筒仓库顶呼吸孔及库底粉尘产生量约为4kg/h·次,产生浓度为2000mg/m3,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减少污染,环评要求:筒仓库底采用负压吸风收尘装置,每个筒库呼吸口各设置一台袋式除尘器,该收尘机具有较高的除尘能力,除尘效率可以达到99%以上,粉尘的排放量为0.036kg/h,排放浓度为18mg/m3,可以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限值要求,浓度限值为120mg/m3,收集后的粉尘回用于生产,不外排,对环境影响较小。

c、筒仓放空口产生的粉尘

水稳站与商品混凝土生产线水泥、外加剂等均为罐体储藏,其年消耗总量约3.6万t,按20t/车计,全年运输车辆次为1800辆次,放空口产生粉尘按0.5kg/辆·次计,产生量约0.9t/a。

为了进一步减少污染,环评要求:在筒仓放空口处安装自动衔接输料口,同时出料车辆接料口也相应配套自动衔接口,待每次放料结束后先关闭筒仓放料口阀门,然后出料车辆才能行驶,如此不仅加强了输接料口的密封性,同时也减少了原料的损耗,从而降低了粉尘的产生量,经上述措施处理后无组织排放,该部分粉尘量将减少约70%,预计排放量约0.27t/a,对周围环境影响小。

④免烧砖生产线废气

免烧砖生产车间原料在投料、搅拌过程中产生粉尘。搅拌过程由于边加水边搅拌,粉尘产生量不大。原料投加粉尘产生量约12t/a。搅拌机投料采用人工洒水,除尘效率不低于85%,则粉尘排放量为1.8t/a,无组织排放。本项目采用皮带输送原料,工人需进行上岗培训,加料时工人须带防尘面罩操作,操作应熟练,以减少加料时间并及时加水润湿以减少粉尘的产生量。本项目在采用经济技术可行的喷雾除尘技术,在搅拌机进料口设置喷头喷水,用水雾捕集投料时产生的粉尘。另外,由于搅拌之后的材料水分含量较高,在皮带运输过程、压制成型过程中无粉尘产生。根据类比分析,在喷雾加湿情况下,粉尘去除率可达70%,则排放量0.48t/a,粉尘排放浓度为0.5~1.0mg/m3,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浓度限值要求,投料及车间无组织排放粉尘对环境影响不大。

⑤加气砖生产线废气

本项目加气砖生产线中,水泥由密闭罐车运输,直接通过气泵和软管打入筒仓中,几乎不产生装卸、转载粉尘。袋装石膏、罐装铝粉及粉煤灰由卡车运入厂内,袋装石膏、罐装铝粉基本不产生装卸粉尘,粉煤灰卸料时会产生装卸粉尘,产生量以生产总量的

0.01‰计,粉煤灰总量为100000t/a,则粉尘产生量为1.0t/a。

a、原料输送、计量、投料粉尘

本项目加气砖生产线石灰提升搅拌站采用皮带输送的方式完成物料输送,水泥、石膏、石灰粉、粉煤灰以压缩空气吹入筒仓,项目各生产工序均采用电脑集中控制,各工序的连锁、联动的协调性、安全性非常强。项目所选设备的搅拌楼属封闭搅拌楼,原料的输送、计量、投料方式均采用密闭式。因此本项目在输送、计量、投料过程产生的粉尘量非常小,对环境影响较小。

b、加气砖生产线料仓呼吸口粉尘

项目水泥、石膏、石灰粉、粉煤灰以压缩空气吹入筒仓,全密闭进入搅拌楼搅拌,产生的粉尘通过储罐顶部呼吸口排放。经对同类企业的类比调查,产生浓度为15000mg/m3。按每压送lt原料需1m3空气,项目水泥、粉煤灰、石灰、石膏、铝粉每年用量13.02万t,则料仓呼吸口废气产生量为13.02万m3/a,粉尘产生量为1.95t/a。筒库进料时间以lh/d计,则粉尘产生速率为6.5kg/h。

项目水泥、粉煤灰、石灰和石膏粉直接通过气泵和软管打入储罐,全密闭进入搅拌楼搅拌,产生的粉尘通过储罐顶部呼吸口排放。

环评要求将每座料仓顶部封闭,通过管道将呼吸口排出的粉尘废气,收集至布袋除尘器处理。袋式除尘器的除尘效率按照99%,则粉尘排放量为0.0019t/a,排放浓度为

14.66mg/m3,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⑥沥青拌合站废气

a、锅炉烟气与炉窑烟气

本项目安装1台导热油炉,通过燃烧柴油给导热油炉供热,导热油密闭循环给沥青保温加热供能,导热油锅炉烟气通过15m高排气筒高空排放,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烟(粉)尘浓度≤30mg/m3、SO2≤200mg/m3、NOx≤250mg/m3)限值要求,对外环境影响较小。项目砂石烘干工序使用重油加热器直接加热,产生的炉窑烟气经袋式过滤器处理后通过15米高排气筒高空排放,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烟(粉)尘浓度≤200mg/m3、SO2≤850mg/m3)限值要求,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b、沥青烟

本项目生产沥青混凝土时在沥青拌和仓、成品仓、出料敞开口处会产生少量的沥青烟气。项目不生产沥青,从市场购进成品沥青,用罐体密闭保存;沥青烟产生的苯并[a]芘采用吸附处理工艺,可对有机废气的净化效率达99.5%以上。及时更换活性炭,严防事故的发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另外成品料储存有少量沥青烟产生,因项目产品为热拌沥青,当天成品量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出料后及时外运至产品使用地,不在场内长时间大量存储,故本项目成品料储存沥青烟产生量极小,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⑦运输道路起尘

项目运输扬尘产生量约30.39t/a。对路面实施洒水抑尘,运输车辆采用篷布覆盖,严禁超载运输,对厂区内运输道路硬化,运输车辆进出场冲洗车身、车轮,道路入口需设置减速带,进出车辆需减速行驶。

⑧汽车尾气

因为车辆在厂内行驶路程短,排放量较小,露天空旷条件下极易扩散。项目区场地较为空旷,通过站内加强交通管理、加强周边绿化等措施,并经大气稀释扩散,对周围环境大气影响不大。

⑨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恶臭气体

项目恶臭气体主要来源于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设备采用地埋式,加盖密封,设置于下风方向,恶臭散发量小,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通过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周边加强绿化,种植月季、蔷薇等能很好吸收H2S、NH3气体的植物可降低恶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污水处理设施产生的恶臭气体可达《贵州省环境污染物排放标准》(DB52/864—2013)表4无组织排放限值及《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排放限值。

⑩食堂油烟

项目油烟废气产生量为67.5kg/a,通过安装中型油烟净化器(处理效率75%)与排风机,风机风量为8000m3/h,日运行4h,则油烟排放量为16.875kg/a,油烟的排放浓度为1.75mg/m3。由管道引至厨房屋顶排放。油烟排放达到《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的中型最高允许排放浓度2.0mg/m3的要求。

4)营运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运营期噪声主要为破碎机、球磨机、搅拌机、振动给料机、提升机、烘干炉、颗粒机以及风机、水泵、运输车辆等产生的噪声,根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

(HJ2034-2013),噪声源强约为70-110dB(A)。本项目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进行基础减振、隔声处理、安装消声器、加强进出厂区车辆管理、加强绿化、合理布局等措施后可使降噪效果达到35dB(A)左右,将设备设置在距厂界10m以上,项目厂界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2类标准限值要求,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要求。本项目最近敏感目标为西北侧厂界外80m处的黔龙学校和北侧的零散居民,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及距离衰减后,到达最近敏感点处的噪声贡献值为36dB(A),贡献值较小,项目运营不会改变该处的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昼间1类标准限值(昼间为55dB(A)、夜间为45dB(A))要求。项目运行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5)营运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期固废主要为分拣废料、不合格产品、炉窑煤渣、除尘器收集的灰尘、沉淀池污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泥、机械检修废零件、废机油、含油棉纱、废导热油、废活性炭、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采用垃圾桶收集,集中收集后运至附近垃圾储存点,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分拣废料:主要为包括废金属、废塑料、木块等,金属物质、木头经收集后外卖相关废品收购站,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的要求对固废进行处置。

不合格产品:免烧砖、加气砖生产过程中产生不合格产品,经破碎后回用于生产。

除尘器收集的灰尘: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返回生产工艺重新利用。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定期清掏用作农肥。

机械检修废零件及废机油和含油棉纱:项目生产过程中需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检修过程中进行机械零部件更换,会产生少量小型的废零件,废零部件属于一般固废,经收集后外售给物资回收公司。废机油属于危险固废,经收集后暂存于危废暂存间(5m3),定期送有资质的处理单位处理;含油棉纱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年)中豁免类,含油棉纱集中收集后运至附近垃圾转运点,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废导热油:本项目导热油炉约每五年更换一次,更换时产生废导热油约1.5t;项目设置5m3的危废暂存间,项目废导热油委托具有相关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

废活性炭:本项目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沥青烟要求经有组织收集后使用活性碳吸附装置进行净化处理。根据类比调查,活性碳吸附装置约2个月更换一次,每次

约5kg,则吸附装置定期替换下来的废活性碳约为0.03t/a。项目设置5m3的危废暂存间,项目废活性炭委托具有相关危险废物处置资质的单位处理。

通过以上措施,可使本项目固体废物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和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污染影响。

6、环境风险分析

建设单位在日常的生产过程中做好设施的维护工作,保证设施正常工作,杜绝事故发生。建设单位应根据《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制定有效应急预案,在采取提出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并制定有效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本项目风险值处于可接受水平。

7、总量控制分析

(1)项目营运期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是烘干机炉窑烟气与导热油锅炉烟气,本项目建议申请总量指标为:SO2:1.252t/a,NOx:2.608t/a。

(2)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回用于项目搅拌用水。故本评价无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建议。

8、环境管理与监测要求

环评要求建设单位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对该项目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控负责,并受项目主管单位及当地环保局的监督和指导;运营期委托当地环境监测站进行定期常规监测,包括废水、噪声、固废的监测。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实施有效的环境监测,项目运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评价总结论: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产业政策、符合规划要求、选址合理;项目建设具有较明显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项目实施后能满足区域环境质量与环境功能的要求,但项目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对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只要建设单位严格遵守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切实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环境管理,认真对待和解决环境保护问题,对污染物做到达标排放。从环保角度上讲,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二、建议

1、采用更加节能、高效的技术和设备,增加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

2、作业人员应熟悉掌握灭火器操作,熟悉消防器材位置,以备紧急时能立刻处理。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效益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效益 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等废弃物。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垃圾产生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据有关资料介绍,在10000m2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建筑废渣的产量为500~600T,如果以此标准推算,我国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的数量将是非常惊人的一个数字。由于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这些建筑垃圾往往被简单地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妥善处理城市建筑垃圾是我们发展必须解决的一大问题,建筑垃圾的物理特性和实际的需要决定了它具有资源化的潜能和可能性,建筑垃圾的再利用是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1建筑垃圾现状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建筑废砖、废混凝土、废钢材、废木材及废塑料等,一般是在建设过程中或旧建筑物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建筑施工垃圾与旧建筑拆除垃圾组成成分和总量相差是较大的。在建筑实际施工中,据测算,材料实际耗用量比理论计划值多出2%-5%,这表明,建筑,建筑材料的实际有效利用率仅为95-98%,余下的部分多成了建筑垃圾。对于旧建筑拆除,建筑物拆毁之后,在构建建筑物

过程中所使用过的材料都将会成为拆毁建筑垃圾,即总量保持不变,根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确定的单位建筑面积的建材用量,可得各结构类型的拆毁建筑垃圾产生量。城市的不断发展,废旧建筑物大量拆除,建筑垃圾数量将是非常巨大的。这也决定了将其资源化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且会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在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是不同的,因而要根据废弃物的产生数量和规模,制定出不同的处理方案。2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既能解决了填埋处理的占地问题,节约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的费用,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又能减少大量砂石的开采,具有长远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筑垃圾是各种建筑废料的混合物,因而在建筑垃圾资源化过程中要针对废弃物的特性进行分类处理。 2.1废弃物直接资源化 建筑垃圾中有一部分经过简单的处理可直接用于其他建筑项目上,例如完整砖石、木材等。根据这些废旧砖石材料特点的不同,可将其进行物理性质检测,如果符合建筑材料要求,可直接应用于新建筑物中;在一些新建筑物中,有些需考虑山林野趣和自然古朴的风格,可结合废旧砖石、石块等材料特点,设计出形式各异的几何图形,如用旧石板、旧砖和卵石构成不规则几何图案路面等,用于墙体、景观建筑改造、园林道路铺设等,这样,既利用了旧材料,形成古朴自然,和风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工程总论 (1) 1.1 前言 (1) 1.1.1 立项意义 (1) 1.1.2 工程地必要性 (2) 1.1.3 工程地可行性 (2) 1.1.4 建成示范工程地效益 (2) 1.1.5 ****建立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地可能性 (2) 1.2 工程背景 (3) 1.2.1 工程名称 (3) 1.2.2 工程承办单位 (3) 1.2.3 工程主管部门 (3) 1.2.4 工程拟建地区、地点 (3) 1.2.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地单位和法人代表 (3) 1.2.6 研究工作依据 (3) 1.2.7 研究工作简况 (4) 1.3 可行性研究结论 (4) 1.3.1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4) 1.3.2 厂址 (4) 1.3.3 工程工程技术方案 (5) 1.3.4 环境保护 (5) 1.3.5 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5) 1.3.6 工程建设进度 (5) 1.3.7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5) 1.3.8 工程财务和经济评论 (6) 1.3.9 工程综合评价结论 (6) 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6) 1.5 存在问题及建议 (7) 第二章工程背景和发展简况 (8) 2.1 工程提出地背景 (8) 2.1.1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8)

2.1.2 工程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8) 2.2 工程发展简况 (8)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9) 3.1 工程市场预测和工程规模 (9) 3.2 再生骨料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10) 3.3 预拌砂浆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11) 3.4 再生混凝土制品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14) 3.4.1 砌块生产线 (14) 3.4.2 墙板生产线 (15) 3.5 水泥混合材 (16) 第四章工程厂址指示图 (18) 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 (19) 5.1 工程组成 (19) 5.2 生产技术方案 (19) 5.2.1 产品标准 (20) 5.2.2 骨料生产方法、技术参数及工艺流程 (20) 5.2.3 预拌砂浆生产方法、技术参数及工艺流程 (21) 5.2.4 混凝土制品生产车间生产方法、技术参数及工艺流程 (22) 5.2.5 主要工业设备选择 (24) 5.2.6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 (24) 5.3 总平面布置及占地面积 (24) 5.3.1 工程总体规划见总平面布置图 (24) 5.3.2 工程占地面积分析 (24)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27) 6.1 建设地区地环境现状 (27) 6.1.1 工程地地理位置 (27) 6.1.2 风向 (27) 6.1.3 地质情况 (27) 6.2 工程主要污染源、污染物以及治理方案 (27) 第七章人员定编 (28) 第八章工程进度安排 (30)

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

建筑垃圾资源化可研报告 一.建筑垃圾的定义 根据建设部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二.什么是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 是指将建筑垃圾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三.建筑垃圾的产生情况 (1)国内 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仅30年,年产数亿垃圾。年中国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和水泥用于建筑业,产生了巨大建筑废物,现在政府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而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

(2)国外 总体来讲,国外大多施行的是“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如美国的CYCLEAN公司采用微波技术,可以100%的回收利用再生旧沥青路面料,其质量与新拌沥青路面料相同,而成本可降低1/3,同时节约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等费用,大大减轻了城市的环境污染。 对于已经过预处理的建筑垃圾,则运往“再资源化处理中心”,采用焚烧法进行集中处理,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干馏燃烧垃圾处理工艺,可使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净地分离出来,再回收利用,对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燃气则用于发电,每t垃圾经干馏燃烧处理后仅剩下2~3kg的有害重金属物质,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占用大片耕地的问题。日本:建筑垃圾要首先控制源头 通常建筑材料的原料价格要比再循环的材料价廉,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日本的构造原料价格要比欧洲高。因此日本人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比如港埠设施,以及其他改造工程的基础设施配件可以利用再循环的建筑垃圾,代替相当量的自然采石场砾石材料。 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行性报告

玉溪市狮子口原来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项目可行性报告 批准: 审核: 编写: XXXX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

目录

XXXX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项目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前言 1.1.1 立项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着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XX地区近年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新建高楼拔地而起,城中村大规模拆迁,使建筑垃圾排放量急剧增长,2008年排放量达到2000万吨,2009年将超过2000万吨,如此大量的建筑垃圾给XX市的生态环境、市容卫生管理以及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目前XX市已规划筹建8~10个建筑垃圾消纳场地,这些消纳场距市区较远,每年需耗用大量建筑垃圾清运费。同时建筑垃圾的排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运输和排放过程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地影响到XX作为我国西部开发的龙头和城市园林化的国际都市地位。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量的建筑材料消耗加剧了开采运输能源的消耗。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以混凝土为例,近年来XX地区商品混凝土产量成倍地增加,2007年1000万m3,至2008年达到1500万m3,与之相应的水泥用量达到525万吨,砂750万m3,石子1050万m3。由于环境保护的要求,XX附近已不允许采砂石,需要从几十公里外的泾阳、周至等地方能采购,使运输能耗激增,加大了XX市交通压力和C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从循环经济角度考虑,将建筑垃圾中的砖、石、混凝土块(占建筑垃圾80%以上)资源化利用,直接将建筑垃圾破碎为再生粗细骨料代替天然砂石料,或利用建筑垃圾中各组分的特点生产处新的建材产品。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是解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必然要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差距相当大,日本

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

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建筑垃圾资源化可研报告 一.建筑垃圾的定义 根据建设部的《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筑垃圾是指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以及居民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所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他废弃物 二.什么是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 是指将建筑垃圾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者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者将废物的全部或者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部件予以使用。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 三.建筑垃圾的产生情况 (1)国内 中国建筑平均寿命仅30年,年产数亿垃圾。年中国消耗全球一半的钢铁和水泥用于建筑业,产生了巨大建筑废物,现在政府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的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00年。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据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米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吨;而每万平方米拆除的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而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 (2)国外

总体来讲,国外大多施行的是“建筑垃圾源头削减策略”,即在建筑垃圾形成之前,就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将其减量化;对于产生的建筑垃圾则采用科学手段,使其具有再生资源的功能,如美国的CYCLEAN公司采用微波技术,可以100%的回收利用再生旧沥青路面料,其质量与新拌沥青路面料相同,而成本可降低1/3,同时节约了垃圾清运和处理等费用,大大减轻了城市的环境污染。 对于已经过预处理的建筑垃圾,则运往“再资源化处理中心”,采用焚烧法进行集中处理,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干馏燃烧垃圾处理工艺,可使垃圾中的各种可再生材料十分干净地分离出来,再回收利用,对于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燃气则用于发电,每t垃圾经干馏燃烧处理后仅剩下2~3kg的有害重金属物质,有效地解决了垃圾占用大片耕地的问题。 日本:建筑垃圾要首先控制源头 通常建筑材料的原料价格要比再循环的材料价廉,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日本的构造原料价格要比欧洲高。因此日本人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比如港埠设施,以及其他改造工程的基础设施配件可以利用再循环的建筑垃圾,代替相当量的自然采石场砾石材料。 197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生产规模最大的可加工生产100t/h。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日本对于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的重新利用;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适当予以处理。

建筑垃圾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建筑垃圾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摘要:随着经济规模的持续增长,我国目前旧城改造和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旧城拆改及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量也急剧增长。由于建筑垃圾的难压缩性和难降解性,势必造成更大的土地资源浪费和建筑材料的浪费。因此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研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 前言 建筑垃圾主要是旧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和新建建设施工过程产生的垃圾。与其他城市垃圾相比,建筑垃圾具有量大、无毒无害和可资源化率高的特点。我国建筑垃圾产量一般为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绝大多数建筑垃圾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的。本文通过对建筑垃圾的分类分析,提出建筑垃圾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大量建筑垃圾填埋处理污染水体、耕地及浪费土地资源问题。 一.建筑垃圾的定义 建筑垃圾的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等进行建设、拆迁、修缮及居民装饰房屋过程中产生的自然垃圾土、废旧混凝土块、碎石块、碎砖块、废旧金属、木材、泥浆及其他废弃物。二、建筑垃圾的分类 1.建筑垃圾的来源和物质构成分类:(1)地基开挖:地基开挖产生的垃圾为自然垃圾土,分为表层土和深层土,前者可用于种植,后者主要用于回填、造景等;(2)道路开挖:路面破碎产生的垃圾分为混凝土碎块和沥青混凝土碎块;(3)旧建筑物拆除:旧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垃圾分为砖和石头、混凝土、木材、塑料、石膏和灰浆、钢铁和非铁金属等几类;(4)建筑工地垃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分为剩余混凝土(工程中没有使用掉的混凝土)、建筑碎料(凿除、抹灰等产生的旧混凝土、砂浆等矿物材料)以及木材、纸、金属和其他废料等类型。 2. 建筑垃圾能否再生利用分为: (1)可直接利用的材料; (2)可作为再生材料或可用于回收的材料; (3)没有利用价值的废料。 三、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1.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理

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立项申请书(可编辑)

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立项申请书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 前言 1.1.1 立项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XX地区近年来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新建高楼拔地而起,城中村大规模拆迁,使建筑垃圾排放量急剧增长,2008年排放量达到2000万吨,2009年将超过2000万吨,如此大量的建筑垃圾给XX市的生态环境、市容卫生管理以及交通运输带来巨大压力。目前XX市已规划筹建8~10个建筑垃圾消纳场地,这些消纳场距市区较远,每年需耗用大量建筑垃圾清运费。同时建筑垃圾的排放占用了大量的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运输和排放过程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严重地影响到XX作为我国西部开发的龙头和城市园林化的国际都市地位。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大量的建筑材料消耗加剧了开采运输能源的消耗。我国人均矿产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面积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以混凝土为例,

近年来XX地区商品混凝土产量成倍地增加,2007年1000万m3,至2008年达到1500万m3,与之相应的水泥用量达到525万吨,砂750万m3,石子1050万m3。由于环境保护的要求,XX附近已不允许采砂石,需要从几十公里外的泾阳、周至等地方能采购,使运输能耗激增,加大了XX市交通压力和CO2等有害气体的排放。从循环经济角度考虑,将建筑垃圾中的砖、石、混凝土块(占建筑垃圾80%以上)资源化利用,直接将建筑垃圾破碎为再生粗细骨料代替天然砂石料,或利用建筑垃圾中各组分的特点生产处新的建材产品。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是解决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问题的重要措施,是节约土地、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必然要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差距相当大,日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达到98%,欧盟国家平均综合利用也超过70%。我国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列入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但大中城市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均处在探索阶段。XX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更应该加大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投入,尽快建立本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示范工程,为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探索适合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模式,发挥示范作用,带动资源化利用建筑垃圾工作全面开展。 1.1.2 项目的必要性 1)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是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建筑垃圾减排及资源化处置方案

建 筑 垃 圾 减 排 及 资 源 化 处 置 方 案 重庆西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八里庄路50号项目部

目录 一、建筑概况 (3) 二、编制依据 (3) 三、施工现场的主要垃圾 (3) 四、建筑垃圾减量的管理措施 (4) 五、建筑垃圾清运 (4) 六、施工现场的收尾工作 (5) 七、建筑垃圾资源化 (5)

一、建筑概况 1、地理位置 拟建的工程是成都市成华区八里庄路50号项目农贸市场,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八里庄路50号,北临八里庄路,交通十分便利。 2、工程基本概况 成华区八里庄路50号项目农贸市场工程本次施工建筑面积约16778.95㎡,地下三层、地上四层。16778.95平方米,建筑高度H=23.20米,±0.000以上四层,为多层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类别为丙类。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3、《危险废物储存、污染控制标准》 4、《城乡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管理工作的通告》 5、《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6、《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 7、《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场容卫生标准》 8、《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垃圾渣土管理的规定》 9、《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10、《北京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11、《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标准》 三、施工现场的主要垃圾 在施工现场中,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所产生的建筑施工垃圾各种成分的含量有所不同,但其主要成分一致,主要有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剔凿产生的砖石和混凝土碎块、打桩截下的钢筋混凝土桩头、废金属料、竹木材、各种包装材料,约占建筑垃圾总量的80%,其它垃圾成分约占20%。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建议书模板

技术资料 城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可行性报告 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建设和“栅户区改造工程”带来的建筑垃圾正在日益增加,如将建筑垃圾直接进行弃置将耗费大量垃圾清运费用和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将建筑垃圾再生利用,既可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量,也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接合“三创”城市,创建环境模范城市,我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做如下概述,综上所述,我公司现提出建筑垃圾再回收利用或行性研究。 1、我公司按各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规定建设建筑垃圾消纳、处置和再生利用场站,所需资金设备自筹。 2、政府为我方提供:(1)建筑垃圾处置场地;(2)不可回收利用垃圾填埋场地及填埋费用;(3)协调办理环保及国土等相关问题。 3、房屋拆除后所产生的建筑垃圾我方进行组织、运输及再回收利用。以确保能大量利用包括质量较差的废旧渣砖、砌块等在内的建筑垃圾,不得只选择性的处置废旧混凝土。因建筑垃圾再回收所需的成本费用高约为35元/m3,所以需政府相关部门同意回收后的材料均由我方使用或出售并办理相关手续。 4、建筑垃圾再回收利用成本分析如下(以下单价均按垃圾总方量计算): (1)建筑垃圾起挖及转运(运距3公里内):10元/m3; (2)移动式再生破碎机直接费用:16元/m3; (3)液压式挖机(1m3):2元/m3; (4)反击式岩石破碎机:1元/m3; (5)2台装载机费用:3元/m3;

(6)环保除尘:1元/m3; (7)人工费:2元/m3; (8)不可回收垃圾填埋费用:暂未计算; (9)所需场地费用:暂未计算。 (10)加工建筑垃圾(垃圾总方量)所需成本费用:35元/m3. (11)政府负责补助运输成本或自行组织运输。 1 概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垃圾正在日益增加,而且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建筑垃圾的总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建筑垃圾排放高峰期已到来。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基本建设量最大的国家,占全世界年整体建设量的50%,在公用与民用建筑及市政设施的更新、改造、扩建过程中,拆除危险建筑物和道路等所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中,废弃混凝土约占33%左右。北京市2005年建筑垃圾排放量达3,600万吨,平均每日排放量达10万吨。上海市2005年建筑垃圾排放量达2,350万吨。相对于生活垃圾,我国的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没有引起很大的重视,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到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这种处理方式耗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耗费大量垃圾清运费用。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如图1所示。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暂行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暂行) (征求意见稿) 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规范建筑垃圾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秩序,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培育行业骨干企业,特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规范条件。 一、生产企业的设立和布局 (一)应根据区域内建筑垃圾存量及增量预测情况、运输半径、应用条件等,统筹协调确定各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设立和布局。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循环经济规划及旧城改造、大型工业园区改造、城市新区建设等大型建设项目相结合。 (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选址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统筹资源、能源、环境、物流和市场等因素合理选址,有条件的地区要优先考虑利用现有垃圾消纳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固定生产场地宜接近建筑垃圾源头集中地,交通方便,可通行重载建筑垃圾运输车,场区附近交通线不宜穿行居民区。在条件允许时,宜在拆迁现场进行现场作业。 (三)鼓励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进行拆迁、运输、

处置和产品应用等产业链相关环节的整合,以资源化利用为主线,推动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化、分类标准化、运输规范化、处置合理化、应用市场化,提高产业集中度,加速工业化发展。 二、生产规模和经营管理 (一)应根据当地建筑垃圾条件及资源化利用方式等因素,综合确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年处置能力,鼓励规模化发展。 大型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年处置生产能力不低于100万吨,中型不低于50万吨,小型不低于30万吨。 (二)各地应依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经营和管理条件,鼓励探索运行成熟、具有地区特色的经营模式,选用适宜的准入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 三、资源综合利用及能源消耗 (一)资源综合利用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应全面接收当地产生的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垃圾除外)。建筑垃圾处置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应综合利用。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的资源化利用率应达到95%以上。鼓励企业根据进场建筑垃圾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工艺装

城市化建设之痛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迫在眉睫

题记 危机篇:城市发展遭遇“垃圾围城” 一、建筑垃圾的危害 1、占用大量土地,降低土壤质量 2、破坏大气环境,影响空气质量 3、污染水源,严重影响人体健康 4、恶化城市环境,破坏城市形象 二、目前建筑垃圾的处置方式 一是对未经任何处理的建筑垃圾进行直接填埋 二是进行轻度分拣出废金属、废混凝土 三是试点建筑垃圾资源化 现状篇:建筑垃圾资源化迫在眉睫 一、国内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 二、南京建筑垃圾资源利用现状 1、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有待加强 2、建筑垃圾资源利用技术瓶颈已突破 3、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已经悄然启动 4、建筑垃圾“无处可去”和新墙材企业“无米下锅”形成鲜明对比问题篇:建筑垃圾资源化遭遇“成长的烦恼” 挑战之一:缺乏统筹协调力度,综合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挑战之二:源头问题没有解决,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成本高 挑战之三:设施建设推进缓慢,资源化利用率较低 挑战之四:产业扶持政策不明晰,市场缺乏保护机制 建议篇: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长效管理机制 一、立法先行,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二、理顺关系,明确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组织机构 三、推行建筑垃圾集中处理, 建立专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 四、明确利废路线图,打造固体利废产业链

题记: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多角逐力”的发展模式、“危机驱动型”的社会形态,使我国的各项社会事业在紧迫感和危机感中悄然前行。没有危机就没有进步,但是,危机又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垃圾围城”给我们带来了危机,促进了我们开展资源化利用,但相关的不确定因素,立法的空白,监管的缺失,行政的缺位,使我们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之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破解这些挑战的方法,就是创新监管和运营模式,立法先行,建立起一个长效的建筑垃圾资源化长效运行管理机制。 有人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十年来我们周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几乎半数的人给出的回答都是城市面貌。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一间间危楼平房被高楼大厦所置换,上百条马路、胡同被一条条通衢大道取代,每次走在光鲜灿亮的大街上,可能没人想到,那些被拆除下来的建筑垃圾到底去了哪里! 当威胁或危机还没有真正显现在眼前的时候,让社会公众在其不可知的领域饱含“忧患意识”,显然过于苛刻。然而,每年大量的施工建设和拆迁改造工程产生的数亿吨建筑垃圾,它正悄悄地向我们的生活逼近,正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正在侵蚀着我们城市的肌体,正在毁灭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危机篇:城市发展遭遇“垃圾围城” 所谓建筑垃圾,就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维修、装修和拆除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管网等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料及其它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废砖、废瓦、废混凝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此外还有少量的钢材、木材、玻璃、塑料、各种包装材料等。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到40%,产生总量达到亿吨/年。而南京,每年产生的建筑垃圾也达4000万吨,是城市生活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计划书 (1)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计划书 第一章基本信息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科技公司 (二)公司简介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加工制造手段,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 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 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产品提供商。我们在续为客户 创造价值,坚持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厚积薄发, 合作共赢。 公司紧跟市场动态,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基于大数据分析考虑 用户多样化需求,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服务策略的市场及经营体系,并综 合考虑用户端消费特征,打造综合服务体系。公司是强调项目开发、设计 和经营服务的科技型企业,严格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规范财务制度。截止

2017年底,公司经济状况无不良资产发生,并严格控制企业高速发展带来 的高资产负债率。同时,为了创新需要及时的资金作保证,公司对研究开 发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制定了相应制度,每季度审核一次开发经费支出情况,适时平衡各开发项目经费使用,最大限度地保证开发项目的资金落实。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一个成熟的核心管理团队,团队具有丰 富的从业经验,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定位都有着较深刻的认识, 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有利于公司在市场竞争中赢 得主动权。随着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及人员规模迅速扩张, 企业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这需要公司管理流程不断调整改进,公司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上一年度,xxx实业发展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61.51万元,同比增长31.59%(3375.66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建筑垃圾处理生产及销售收入为11369.81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0.86%。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3504.97万元,较去年同期相 比增长468.38万元,增长率15.42%;实现净利润2628.73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99.96万元,增长率23.49%。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建筑垃圾处理项目

建筑垃圾及污泥回收再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建议书编制模板

建筑垃圾及污泥回收再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建筑垃圾及污泥回收再利用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建筑垃圾及污泥回收再利用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可行性报告

XXXX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司 编制时间:https://www.sodocs.net/doc/b317787824.html,

目录 第一章项目总论 (1) 1.1前言 (1) 1.1.1立项意义 (1) 1.1.2项目的必要性 (2) 1.1.3项目的可行性 (2) 1.1.4建成示范工程的效益 (2) 1.1.5XXXX建立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的可能性 (3) 1.2项目背景 (3) 1.2.1项目名称 (3) 1.2.2项目承办单位 (3) 1.2.3项目主管部门 (3) 1.2.4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3) 1.2.5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3) 1.2.6研究工作依据 (4) 1.2.7研究工作概况 (4) 1.3可行性研究结论 (4) 1.3.1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5) 1.3.2厂址 (5) 1.3.3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5) 1.3.4环境保护 (5) 1.3.5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6) 1.3.6项目建设进度 (6) 1.3.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6) 1.3.8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6) 1.3.9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6)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7) 1.5存在问题及建议 (8)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9) 2.1项目提出的背景 (9)

2.1.1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9) 2.1.2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9) 2.2项目发展概况 (9)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10) 3.1项目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10) 3.2再生骨料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11) 3.3预拌砂浆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12) 3.4再生混凝土制品市场预测和生产规模 (15) 3.4.1砌块生产线 (15) 3.4.2墙板生产线 (16) 3.5水泥混合材 (17) 第四章项目厂址指示图 (19) 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 (20) 5.1项目组成 (20) 5.2生产技术方案 (20) 5.2.1产品标准 (21) 5.2.2骨料生产方法、技术参数及工艺流程 (22) 5.2.3预拌砂浆生产方法、技术参数及工艺流程 (23) 5.2.4混凝土制品生产车间生产方法、技术参数及工艺流程 (24) 5.2.5主要工业设备选择 (25) 5.2.6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 (25) 5.3总平面布置及占地面积 (25) 5.3.1项目总体规划见总平面布置图 (25) 5.3.2项目占地面积分析 (25)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 (28) 6.1建设地区的环境现状 (28) 6.1.1项目的地理位置 (28) 6.1.2风向 (28) 6.1.3地质情况 (28) 6.2项目主要污染源、污染物以及治理方案 (28) 第七章人员定编 (29)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政策

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管理政策 建筑垃圾主要是指工程新建、改扩建及危旧建筑物的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固体个废弃物。它主要包括建筑渣土、废砖、废瓦、废混凝土,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及少量的钢材、木材、玻璃、塑料、各种包装材料等。建筑垃圾的资源化是指建筑垃圾中的废渣土、废砖瓦、废混凝土等建筑废弃物经过分拣、粉碎和筛分后作为再生资源重就利用。他不仅可以节省建筑成本,而且可以改善建筑环境,实现建筑与环境的良性循环,是一项造福人类的工程。 1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的现状 1.1建筑垃圾面广量大 伴随着工程建筑的不断地加快,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在高速增长,期间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有关统计显示,在每1㎡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垃圾就会产生500~600t。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我国每年20亿元以上的工程建设将持续10~15年,同时每年会产生约6亿t的建筑垃圾,其量之大、面之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1.2建章立法操作性差 全国人大于1995年11月通过了《城市固体垃圾处理》,要求“产生的部门必须交纳垃圾处理费”。2004年12月,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46条规定:“工程施工单位应及时清运工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并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利用或者处置。”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定或措施可操作有限,并受制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制约,目前巨量的建筑垃圾,绝大部分未经任何处理,便被建筑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理的方式进行处理,这不仅耗用了大量的耕地及垃圾清运等建设费用,而且给环境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1.3研究成果推广困难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和一些远见卓识的企业,已经逐步认识到了科学处置和综合利用建筑垃圾对于节约资源、美化环境的重要性,以及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远意义,看到了潜在的市场前景。相继开始对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研究和一些有益的实践。中国建筑材料学研究总院自1997年以来先后承担完成了“再生混凝土集料和再

建筑垃圾消纳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模板

建筑垃圾消纳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7) 2.1项目提出背景 (1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19)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9) 2.3.1促进我国建筑垃圾消纳场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0)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0)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1)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1)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1)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2)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2)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3) 2.4.1政策可行性 (23) 2.4.2市场可行性 (23) 2.4.3技术可行性 (23) 2.4.4管理可行性 (24) 2.4.5财务可行性 (24) 2.5建筑垃圾消纳场项目发展概况 (24)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5)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5)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5)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投资备案申请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投资备案申请 一、项目背景 1、当地质量效益实现大提升。工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 重提高到2.3%,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显著增强,品牌经济加快发展,打造 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4个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全要素生产率、工业成本利 润率稳步提高。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产业绿色、低碳水平上升,循环经 济发展成效显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单位工业 增加值能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万元工业增 加值用水量显著降低,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2、在动荡的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下,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经济体,都程度不同地面临着共同的问题。那就是:传统的增长动力在逐步减弱,需要在新常态下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因此,发展创新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主要经济体产业结构升级和抢占全球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当前,中国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正在逐步产生效果,并增强中国经济蓄势前行的新发展动力。 3、目前,区域内拥有各类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企业622家,规模以上企 业38家,从业人员31100人,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7年底,

区域内建筑垃圾再生利用产值167749.17万元,较2016年145099.19万元 增长15.61%。产值前十位企业合计收入67726.59万元,较去年58485.83 万元同比增长15.8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垃圾生产量持续增加,占城市垃 圾的30%~40%,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危机。长期以来,因缺乏统一完善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缺乏科学有效、经济可行的处置技术,建筑垃圾绝大部分 未经任何处理,便被运往市郊露天堆放或简易填埋,存量建筑垃圾已达到200多亿吨。我国建筑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建筑垃圾资源化推进严重滞后,目前资源化利用率不足5%,远远低于欧盟(90%)、日本(97%)和韩国(97%)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事关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我国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已刻不容缓。 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基本已实现建筑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2010年,发达国家资源再生产业 规模现在约达到1.8万亿美元,在今后的30年内,其规模将超过3万亿美元。仅美国的再生产业规模就超过2400亿美元,与美国汽车业相当,德国 约有200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年营业额达20亿欧元。发达国家将建筑垃 圾资源化利用作为长期国家战略,通过法律保障、ZF支持及先进技术开发 与应用,实现建筑垃圾的高回收回用率。 美国《超级基金法》、德国《废物处理法》、美国《建筑业可持续发 展战略》以及新加坡《绿色宏图2012废物减量行动计划》等法律法规,明

北京《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导则》

固定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导则 (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设施规模与构成 第三章厂址选择 第四章工艺与装备 第五章辅助生产与配套设施 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 第七章主要技术要求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科学性,规范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提高投资效益,特制定本导则。 第二条本导则适用于固定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新建工程和改扩建工程。 第三条本导则是编制设施建设新建工程和改扩建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项目申请报告等及监督检查依据。

第四条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除执行本导则外,尚应执行国家和北京市现行有关标准及规范。 第五条设施投入运营之前,应经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验收,并取得设置建筑垃圾渣土消纳场许可,未达到本导则要求不应投入使用。 第二章设施规模与构成 第六条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规模按日处理量分为四档,如下表: 第七条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规模确定应与建筑垃圾来源预测和再生产品销售市场预测相适应。 第八条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构成: (一)建筑垃圾堆场、骨料堆场、产品堆场;

(二)建筑垃圾分选和破碎设施; (三)再生产品生产设施,其中可包括混凝土制品生产线、无机混合料搅拌站、混凝土搅拌站、预拌砂浆生产线。随着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进步还可以增加其他生产设施,其产品和设施必须经过相关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论证和通过评审鉴定; (四)再生产品辅助生产与配套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包括喷淋系统(除湿法破碎外),水循环利用系统(湿法破碎),混凝土制品太阳能养护窑及各类仓库和再生产品堆场;配套设施包括试验室、围护设施、磅秤站、进出场车辆车轮冲洗站、厂区道路、室外夜间照明、给水、排水、消防、供电、机修、交通、通信设施等; (五)在线监管系统、行政管理及生活福利设施。 第三章厂址选择 第九条厂址选择要求 (一)应符合政府主管部门规定布局要求; (二)应距离机关、学校、医院和居民住宅500米以上; (三)应距离人畜引用水源地500米以外 (四)交通方便,可通行重载卡车,满足通行能力要求,运输车辆不宜穿行居民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