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堂点睛】《小英雄雨来》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

【课堂点睛】《小英雄雨来》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

【课堂点睛】《小英雄雨来》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
【课堂点睛】《小英雄雨来》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

小英雄雨来

1.会认本课8个生字,理解“劫难”“趔趄”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品味课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3.给各个部分拟出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来与敌人英勇、顽强、机智地作斗争的英雄品质,理解他这样做的思想基础,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理解雨来的英雄行为的思想基础。

抓住重点部分及重点段落,感受人物形象。

课件、多媒体。

两课时

导语: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导语:

曾经,我们的祖国母亲惨遭日本侵略者的蹂躏;曾经,为了保卫

祖国母亲,英雄的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也在曾经,在课本里、在荧屏上,我们认识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海娃、嘎子。今天,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抗日小英雄雨来的英雄气概。

1板书题目:小英雄雨来。

2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字词,交流问题。

(1)检查字词(课件出示字词)

huán zhēng nāng

还乡河睁眼瞎软鼓囊囊

gūjiélièqiè

一骨碌劫难趔趄

①指明学生读词。

②全班齐读。

③解词。

睁眼瞎:不认识字,没知识,没文化。

造句:正是因为雨来的爸爸妈妈不想雨来成为睁眼瞎,才决定送雨来上夜校,让他受教育。

劫难的近义词:灾难

趔趄:歪歪斜斜,站立不稳。

“抹”的读音,在文中出现三次,第一部分与第六部分相同句式中出现的:“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中读mā,在第五部分中“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中读mǒ。并让学生做动作感受两个读音的用法。

(2)交流: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鬼子英勇斗争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给各部分拟出小标题

本文一共有六部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给课文每一部分拟出小标题。小标题最好以词组或短语的形式出现。拟好后,先和同桌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拟出小标题。

2同桌交流。

3集体交流,教师板书:

(1)游泳本领高

(2)上夜校,受教育

(3)听说鬼子要扫荡

(4)掩护李大叔

(5)勇斗日寇

(6)雨来脱险

四、画出情节曲线,找出重点部分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整个事件的情节曲线,并找出本文的重点部分。

1学生浏览课文,画情节曲线,并指名学生上讲台表演。

2找出本文的重点部分。(第五部分)

3反馈。

4朗读重点部分,感受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理解了字词,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给课文各部分拟了小标题,并找出了文中最能体现雨来英雄形象的重点部分。

二、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五部分,思考:落入敌手,鬼子是怎样对待雨来的?雨来又是怎样做的?画出相关词句,并和同桌交流。

1学生默读课文。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调整教学思路:软、硬两方面。

(1)雨来被抓住后,鬼子是怎样对待雨来的?

鬼子先威逼利诱,哄骗雨来,雨来始终一句话:“我在屋里,什

么也没看见。”

(2)软的不行来硬的。敌人是怎样做的?

学生画出重点段。

(3)读一读,画出描写鬼子毒打雨来时的动词。

(4)朗读重点段,感受鬼子的凶残。

(5)教师范读,学生感受。

(6)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重点段。

(7)大屏幕出示重点段,全班有感情齐读。

鬼子越凶残,雨来越顽强,作者正是用这种反衬的手法表现了雨来顽强的英雄形象。现在,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读出鬼子的凶残,读出雨来的顽强。

4理解第二部分在课文中的作用。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第一次在课文的哪里出现?

(第二部分,上夜校受教育)

正是上夜校时受到的思想教育,才让雨来有了斗争的动力,此时的雨来将那份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化为了和鬼子斗争的实际行动。由此可以看出:第二部分,上夜校受教育实际上就是为事情的发展做了铺垫。

三、理解第一、二部分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1敌人如此凶残,雨来最后会怎样?

教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如此一个十二岁之少年,一身义举,满腔壮志,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凶残毒打,他始终咬紧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

雨来被拉到了还乡河边……

2雨来死了吗?

教师范读: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

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教师:雨来为什么没有死?

(开枪前,雨来就扎到河里逃走了。)

3梳理第一部分与整个事件的关系。

雨来跳到河里能脱险,源于他的游泳本领高,而这救了他命的游泳本领正是在这还乡河里练就的。现在,同学们明白既然课文是写雨

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和鬼子机智勇敢的做斗争,而开篇为什么要写还乡河吗?

(首尾呼应,并为雨来成功脱险埋下伏笔。)

景物的描写更加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总结全文

本文运用首尾呼应,及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等描写方法,描写了雨来为了掩护李大叔,勇斗日寇的故事,赞扬了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精神品质,并教育我们要热爱祖国,珍爱生命,消除战争,珍惜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

五、读写结合练习:“雨来,我想对你说”

雨来,一个十二岁的孩子,

雨来,一个十二岁的少年英雄,

当他面对敌人明晃晃的刺刀,在敌人软硬兼施的情况下,表现出的是一种机智勇敢、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他和我们一般大,如果我们身处这样的险境,又会如何?此刻,相信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雨来说,请你以“雨来,我想对你说”为题,把你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1学生写话。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六、课堂总结

教师:不能忘!不能忘!

不能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曾践踏过祖国母亲大半个躯

体!

不能忘!那些留下姓名的,以及千千万万没有留下姓名的抗日英雄,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母亲,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不能忘!我们是中国人,(学生)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教师:不能忘!

学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七、作业布置

1积累本课优美的词、句、段。

2写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

3仿照文中人物描写,运用动作描写写一段话,表现一种人物形象。

因为学生的预习工作做得十分扎实,所以教学过程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完成的。通过学习,学生对雨来的英雄形象体会颇深,最后的写作训练学生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如果我处在这样的险境中,在没有认识雨来前,鬼子问我,我一定会告诉他,但是,现在,我不会了!因为,雨来的英雄行为告诉我:我是中国人,我爱

自己的祖国。同时,他的英雄行为也激励着我,并给了我和鬼子斗争的勇气。”“雨来,不能忘,身处险境时,你只有十二岁!雨来,不能忘,十二岁的你是如此的顽强!雨来,不能忘,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从孩子们写的话中可以看出,教学目的已经达到了,雨来的英雄形象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他们。

在教学中,不但交给了学生知识,还交给了学生写作的方法,如:首尾呼应,人物形象的描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