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宏观经济走势与热点分析(上)

宏观经济走势与热点分析(上)

宏观经济走势与热点分析(上)
宏观经济走势与热点分析(上)

宏观经济走势与热点分析(上)

厉以宁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

一、怎样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回升

第一个问题,怎样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回升。中国经济是在这次国际金融风暴中最先回升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觉得还是应该有正确的理解。

(一)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

首先我们说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不巩固的原因何在呢?

1、国内因素

(1)中国经济回升以政府投资带动为主,又没有带动民间投资,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没有解决就我们国内来分析,这次回升以投资带动为主,如果没有四万亿国家投资项目,经济回升不这么快。而这个投资又以政府为主。照理说政府的投资应该带动民间的投资,然而,这一次投资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投资仍然是政府投资为主。回升基础不巩固还应该从结构调整的任务来分析,本来我们希望通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们结构调整可以有比较大的进展。然而,没有想到,回升了的这么快。本来我们经济学界多数人都估计将成一个U型这样的,在下面的时间会拖长一点有利于结构调整,结果我们是用英文字母V字型上去,所以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很艰巨而在这次危机中没有解决。

(2)中国长期存在着一个投资冲动的怪圈

在进一步分析,在中国长期存在着一个投资冲动的怪圈,而投资冲动怪圈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摆脱。什么叫做中国的投资金融怪圈呢?多半是这种情况。地方的积极性比中央大,地方总是想扩大投资,提高经济增长,因为它有它的实际困难,投资增大,增长率上去了,地方财政的问题可以缓解,地方就业的问题就可以缓解。而在以增长率为主要考核指标的前提之下这就是地方的政绩,所以他们总希望是加大投资。加大投资的过程也就是信贷膨胀的过程,信贷大大增加,投资增多,信贷增多,也就会造成两个结果。一个结果某些产业产能过剩了,第二个结果带动了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引起了一般物价的上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以后,政府不得不采取宏观紧缩的政策,一紧缩政

策投资下降了信贷收缩了,地方增长率就受影响下来了,有些地方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财政问题什么都会暴露出来,这种情况下中央就不得不再度转到宽松的政策。如此周而复始就形成了我们多年以来没有摆脱的投资冲动的怪圈。投资冲动怪圈的背后是一个体制问题,这个体制问题而这次危机过后我们反过来看,投资冲动怪圈是不是摆脱了呢?因为体制改革进展缓慢所以还没有能够说摆脱投资冲动怪圈。

小结

以上就讲明了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主又没有带动民间投资,这个调整的任务很艰巨,而且投资冲动怪圈还没有摆脱。

2、国际因素

从国际上来讲,尽管现在西方世界也开始在回升了,但总的态势是并不理想。美国就业问题仍然相当严重,西欧国家也如此,所以对我们来说同样会有影响,但是我们讲投资回升基础不巩固考虑到国外因素,但是国内因素为主。(5:16)

(二)宏观调控政策不宜转变过快

由此进入到第二个问题就是第一个大问题中的第二个问题,那为什么宏观调控政策不宜转变至少在目前为止还不宜转变呢?

1、防止宏观调控政策转变过快产生的后遗症

主要应该讲,政府迟早要退出,政府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大幅度地来增加投资扩充信贷,但是一定要防止后遗症,突然急转弯,后遗症是很严重的。九十年代中期就暴露了这个问题。

(1)烂尾楼

你看第一个结果烂尾楼,当时的海南,广西的北海,广东的惠州出现了大量的烂尾楼。

(2)三角债

第二个,三角债,因为一紧缩以后资金链就断了,资金链断了以后一些企业之间三角债就形成了,多角债就形成了,这样企业的运转不灵了,九十年代政府就不得不采取解套措施,解套怎么解套呢?注资解套,一要为信贷资金,政府把这个环节解套了它有钱了就还另外的,另外的就解套,结果耽误很久时间,而且损失也是很大的。

(3)银行不良资产增加

还有什么后遗症呢?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因为银行的贷款总是希望能够收回的,资金链一断,三角债一形成,加上整个形式是紧缩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它银行的不良资产就增加了,所以不得不在二十一世纪之前就是九十年代的最后几年,政府赶快把不良资产剩下不良资产剥离出去,剥离出去再这样为银行股份制改革做准备,所以这后遗症是要防止,再加上当前宏观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巩固,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宜转变政策。并不是说长期不转变再观望一段再说。

2、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的预期是影响经济的重要方面

观望什么呢?主要是通货膨胀预期的问题,因为通货膨胀的预期是影响社会的重要方面。为什么呢?因为这个经济学跟自然科学是不一样的,自然科学说明天要下雨,不管大家希望它下雨还是不希望它下雨,我明天正好去旅游不希望它下,不管你希望不希望,再多人希望它不下雨,该下雨就下雨了,而经济情况不是这样的。比如说大家都说通货膨胀要来的,通货膨胀真的来了。现在大家都说股市要跌股市就跌了,经济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在通货膨胀里面一定得顺从。

(2)通货膨胀的三种类型

另外,通货膨胀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叫做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就是需求过大了,投资过多了这样的话拉动了通货膨胀。对于这种通货膨胀,宏观紧缩政策是有用的,宏观紧缩政策用的什么,财政闸门一关,信贷闸门一关,两个闸门一关啪一下就止住了,当然后遗症肯定有但还是有效的。第二个类型是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的物价上涨,原材料价格上升引起的物价上涨宏观紧缩政策没有用的,因为这是一个供给问题,供给不足了,引起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了,供给不足怎么办呢?按照经济学理论增加投资而不是压缩投资,增加投资才能增加供给,增加供给才能够来缓解成本的推进通货膨胀。(10:27)

第三种通货膨胀国际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国际输入型通货膨胀,什么意思呢?就是某些关键性产品我们自给量不够,需要从国外进口,比如石油,铁矿石、铜等这样一些东西,甚至包括大豆、棉花这些东西都需要进口的。那种情况之下,你光紧缩有用吗?有一点用处就是压缩了需求对进口产品的需求也相应地减少了,而实际上不解决问题。因为中国是依赖石油进口的国家,你把石油全停了行吗?所以说会有点作用,根据这三种通货膨胀措施,所以在宏观紧缩一定要综合考虑。不能够大家以为一紧缩就解决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没用,国际输入型的只有一点用处,所以说这个问

题需要慎重。

3、中国经济的两个特点

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形成了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中国经济怕冷不怕热,中国经济怕冷不怕热。热就是过旺了,这个情况下会带来问题,但如果经济冷了就出现问题,经济冷了就会出现问题,而且出的问题要大。另外一点,就是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第二个特点是刹车容易启动难,怎么叫刹车容易呢就好比一辆汽车我一踩刹车过一下就能停,我要让它启动,踩油门半天它经常响不启动。

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刹车的主动权在政府,政府只要把财政闸门一关,货币闸门一关,可以起到刹车作用;而启动的主导权在老百姓,在企业。相对投资是不理想,不知道投哪个行业能赚钱,它不会投资的,企业它不投资,相对老百姓他对经济前景不看好,它怕下岗,它不买东西他存钱你有什么办法?

小结

所以根据这样我们在政策的转向方面,宏观从宽松到紧缩一定要慎之又慎,所以现在中央政策是对的,现在还不行,何况现在通货膨胀率还没有太高,一般来讲40%个县我们在百分之二点几,三点几,到下一步来看还要观望,因为石油价格不取决于我们,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复苏程度,美国是世界上石油价格的决定权在它那,铁矿石现在已经涨价了,下一步应该怎么办?也观望。

4、中国目前经济必须保持高速增长

经济增长是重要的,我们中国目前必须保持高速度增长,太高了当然不好,10%以上会出问题。它一定要高,从一件事情讲起。2008年,11月份我到西欧去讲学去,当时的国际金融风暴已经冲击中国了,所以在座谈的时候欧洲的经济学家、西欧经济学家都问我,在我们西欧国家能有3%的增长率不错了,求之不得了,我们的失业不会出大问题的。你们怎么现在到6%了,就是2008年11月份的时候你们国内上下就一片惊慌了,好象是农民工下岗了,大量失业了,企业倒闭了,你们还有百份之六点几的增长率,你们怕什么呢?他们感到不理解。(15:50)

我是这么考虑的,我们中国的国情跟你们西欧是不一样的,你西欧的工业化已经二三百年了,你农村的劳动力都释放完了,现在你西欧的农村人口不到10%,农民都是家有农场的,农民在农村是有很好的住房的,他的城乡生活条件是一样的,农村甚至还好一些,空气新鲜一点。另外,他的社会保障是覆盖全社会的,所以他干嘛要进城,农村日子过得好好的我进城干嘛,进城打工是他爷爷辈、曾祖父辈干过的事情他没那么傻他现在不会进城,所以你2-3%的增长率就可以了,因为你人

口增长率接近于零,你每年新退休的工人留下来的岗位就到每年达到就业年龄人口填补了他们的工作岗位,如果有2-3%的增长率,那些北非来的移民,那些东欧来的移民就能找到工作,所以这不是挺好的事情吗?

但是我们中国是不一样的,我们中国的城镇化率太低,我们刚解放的时候80%的农村人口、20%的城镇人口,我们60年我们现在城镇化到了多少?46%,但是60年在增加了26%的城镇化率,所以大量农村人口准备出来,而且现在要出来了90后的和85年后的这些年青人他们是新生代的农民工他们跟他们的父辈是不一样的。80年代初出来的一批农民工他们心在农村,根也在农村,他进城打工为了赚钱回家盖房子,讨老婆、生儿育女根在农村,现在农民工不一样了,这批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心就不在农村,他们也想把根离开农村,他们不是单纯为了收入而进城,他进城为了什么呢?为了首先取得跟城市市民一样的待遇,一样的社会地位。他很有感触,为什么我的孩子在城里不能进托儿所、幼儿园呢?不能在公立学校上学呢?只有到农民工子弟学校上学?为什么我的老婆跟我来了这么多年她还是得不到城市的医疗保障问题呢?种种的各种心理他离开农村就下定决心不再回农村,这批人不断地出来,不断地出来我们不解决就业问题行吗?而且就业问题,经济增长是重要的,当前我们重要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防止通货膨胀,再讲一遍,当前我们重要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防止通货膨胀,而是要防止滞胀和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并发。

国际上通常认为通胀率降到1了就是滞了,0当然更是滞了,负就毫无疑问地滞了,但是1%以下都叫滞,因为人口增长率通胀在1%以上,所以它叫滞。中国人是不同,中国现阶段滞的标准是6%,现阶段的滞的标准是6%,不是说我们人口增加到6%,不是这个意思,就说农民工大量地进城挡也挡不住的,现在城里就业年龄人口需要就业,这种情况下,2008年的经验就告诉我们,当你的增长率降到百分之六点几的时候,全国就一片地箫条景象就出来了,我能够这样低吗?不是我们一定要那么低,不是非这么低不可。因为现在中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国家,只有到将来,到我们城镇化率提高,就业缓解了,我们增长率自然会慢慢下来,现在一定得高,我们是被迫地绑在高增长的这个战车上面,不然失业问题就出来了,因此社会不稳定,社会不稳定还搞什么发展,不可能了,这就是中国的现实。这就是第一个问题。(21:50)

二、经济增长周期和就业变动周期

第二个问题:经济增长周期和就业变动周期。

(一)奥肯定律

美国经济学家叫奥肯,这个人提出了一个理论,这个理论被称为叫奥肯定律,奥肯定律什么意思呢?核心就是说,增长周期跟就业周期是不一致的,不重叠的,两个周期。用最简单的语言来概括它,经济下滑在前,就业下滑在后,经济回升在前,就业回升在后,这个就是奥肯定律。

因为当你经济开始下滑的时候,企业并不大量裁员,经济下滑,他没订单了,他暂不裁员,他要观望一段,假如经济又来了,订单又来了我到哪去找那么多人,所以这种情况下经济下滑在前,就业下滑在后,就业到什么时候才大规模裁员下滑呢?实在没有订单了,看这个形势短期不会有了,也就大量裁员。那么经济增长在前、就业增长在后,订单慢慢多起来了,经济增长了,在这个时候为什么就业的增长在后呢?因为它不会急于再招新人的,它不是全裁,裁了一部分,在这部分人先开足马力,发挥他们的潜力,当他们潜力发挥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再大量进人。第一个是经济增长周期,第二个是就业变动周期,两个都是滞后的,而关键问题在于经过新的周期,就业周期上升的坡度是比较缓慢的,这样子它是这样的,为什么会缓慢呢?过渡一下呢?因为每一次经济周期都是技术进步的时期,技术的改革对劳动力的质量要求严了,对劳动的数量不像以前那么多了,所以不可能跟过去一样上来,这就是工人。所以要判断经济下滑不能看经济增长率,而应该经济增长率和就业率同时看待,两个是并重,这样才懂得经济变动中的规律。(25:19)

(二)中国的就业问题

中国现在的就业问题,相当长一段时间会存在的。

1、体制问题

一个是体制问题,西欧这个例子已经讲过了,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会把农村劳动力同样会送入城里,另外这是体制问题。

2、结构性问题

另外还有结构性原因。结构性原因在哪里呢?就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太慢,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比重占GDP70%以上,中国现在的第三产业比重只占40%,GDP的40%,所以吸收就业主要靠第三产业的发展。咱们今年600多万大学生又要出来了,又成为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那国外的大学毕业生到哪去就业呀?它的大学的入学率比我们高得多,它的大学生主要到现代服务业去,它的70%以上是进入现代服务员行业,20%多是进入到第二产业。中国现在考公务员形成热,是就业压力在这里,第二产业又吸纳不少那么多人,第三产业特别现代服务业又不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包括哪些?

法律,律师、法律咨询、财会、金融、保险、技术、咨询,文化产业这都是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这照理说应该大量地吸收人员的,但是中国人不行,所以这是结构的原因。

3、劳动力素质问题

第三个原因劳动力素质问题,就这个问题,体制原因,结构原因,还有劳动力素质问题,劳动力素质问题主要表现为中国人熟练技工太少,发达国家熟练技工、一般技工、一般工人就是我们说的初工各占三分之一,中国人的材料还没有完全统计过,据工商联的材料,熟练技工只占中国劳动力的6%,这两年可能高一点也超不过10%,一般技工跟国外差不多比,而中国的一般工人初工的比例高,这是不适应我们的经济转型的。

因为经济转型是两种含义上的经济转型,哪两种含义?一个是我们指的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节能减排,低碳经济,这是一种意义上的经济转型。还有第二种经济转型,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力素质提高是经济转型的又一个方面,两方就应该配合,没有第二种经济转型就不会有第一转型进行得这么顺利,所以这就是中国工人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就可以看到,为什么去年的就业这么紧张的情况下,职业技术高等学校毕业的学生90%都就业了?原因何在?他需要熟练工人,需要技师这样的一些人。(30:14)

(三)中国劳动力是过剩的,为什么珠三角又出民工荒

这里可能大家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珠三角现在又出新了民工荒呢?你说中国整个劳动力是过剩的,而今年春节我正在广东也就这个问题做了调查,它的含义是比较深的。

1、农民打工成本提高

因为过去农民他不懂,他只要认为在城里打工的收入高于他在农村的收入就行了,他是这点想法,现在不同了,他已经有了各种知识,从别人那里得到,出来打工要计算成本收益对比,过去他不在乎成本,所以过去收益与收益对比,我在农村得到多少收益,我今天打工一个月能得到收益比农村高就行了,现在考虑到成本,成本太高现在他考虑多了,成本什么成本呢?就是说离开家坐火车来往的费用还不算排队、受罪,这是成本。外面工作以后,跟家人分离开来,分离开来这又是打工成本,妻子儿子放家里自己出来了,在经济学上叫心理成本。而珠三角给他们的工资几年都不变,800-1000左右它成本太高了划不来,所以他就改变了,想就近打工,贵州的农村的人他不一定来珠三角呀,他到贵阳、安顺、遵义这些地方打工那也行呀。他们有这种想法,这个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低成本的血汗工资时期已经结束了。过去尤其是韩国、台湾对中国的工人是苛待的,工资给得很

低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2、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第二点这个民工荒的出现跟最近搞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相当重要的关系。1979年,咱们搞了一次农田承包制,就是包田到户,就是当时从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开始,主要是在名字叫联产承包制,实际上就是包田到户了,当时也有一些地方把集体林田也包了,后来发现面临了问题,为什么呢?因为刚改革开放,农民对党的政策不了解,所以你把田包给我了,山也包给我了,到山上赶快去砍树,为什么说共产党政策说变就变,现在趁它没变我就赶快砍,砍完我再种,因为不砍它田收回我不就吃亏了,所以当时是砍树成风,于是中央紧急刹车,把包山这点就停了。

隔了20多年,到了二十一世纪以后又回到了林权制度改革上来,在福建江西两地就做了试验了。2008年6月8日中国中央国务院就出了决定了《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农民把它叫做包山到户,从包山到户跟以前的包田到户相隔了将近30年,就一直2008年发表了,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场迟到的改革,晚了20多年。(5:25)现在怎么改呢?到山都包了,中国的耕地18亿亩,中国的集体林地25亿亩,农民有的多的士包了几百亩山地,少的二百来亩。发了林权证了,有了林权证了以后他心里就踏实了,于是他们就种树了,而且中央政治规定,林权承包70年是不变,70年不变所以他就放心大胆种树了,爷爷种树让孙子来砍,然后林权界限清楚了,林下养鸡,林下种蘑菇,林下种中药材需要大量劳动力,湖南省现在在搞这个,荒山承包以后都种上油茶数树,因为它那个是产茶油,茶油是非常好的植物油,质量高过橄榄油。怎么做呢?就是农民自己积极性高了,就上山了,政府给点帮助,然后就既解决了农民收入增加的问题,又解决了市场食用油供应的问题,还保护了生态绿化环境的问题。

贵州毕节干旱,我学生在那里做毕节市的市长来电话告诉我,你忙什么呢?到山上去看看,过去山里一失火农民不管的,又不是我林,现在农民全上山了,烧的林子是我家的,亲戚朋友都来帮助,很快就把火扑灭了,所以说这点是说明农民的观念在发生变化,所以它是需要劳动力的。山归他承包了,福建、江西两省的考察,还有湖南省的三个考察,江西湖南是广东输出劳工最多的省,但是现在少了,很多人他不来了,他自己在家里创业了,一片家庭林厂就是他的创业基地,他在这里创业了,所以这将减少了珠三角劳动力的供给,这个林权制度改革中有很多精神在我们农村中将来肯定推广的,现在做了。比如说林地可以抵押了,农田不让抵押的,林地可以抵押的,林木可以抵押的,你种的树可以抵押的,这样他有钱了,有钱了就可以发展生产,像这样一些经验。

总之珠三角民工荒是个事实,一方面意味国内的就业门路多得多了,林业就是其中一个就业门

路。另外就是说低成本的血汗工资时代结束了。那迫使珠三角带来两个结果。第一个结果是什么呢?你必须提高工资,提高工资你才能够雇到劳动力,别的工厂工人都能提高你也得提高,那不是成本增大了吗?就是加快技术革新,改善这个工厂的生产条件。另一个是逼着它内迁,在广东的政策腾笼换鸟政策,把产业给它升级,再内迁到内地来,所以我们对就业问题应该这样看。(10:24)三、自主创新

第三个问题,自主创新。

(一)两个教训

自主创新问题应该说我们应该吸取最近的国内的两个教训。国内哪两个教训呢?第一个教训就是彩电的教训。第二个教训照相机的教训。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的彩电已经居于世界的前列,当时中国人彩电都发了,可是我们在自住创新方面放松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平板的液晶电视就代替了传统的显象管的电视。日本走在前列,当平板液晶的电视开始在战略市场上中国才警觉到我们的自主创新落后了,拼命地赶,韩国接着日本,所以我们现在又有一个差距了,最近我在广东见到我的学生,他是康佳公司的总经理,是化工学院毕业的,我说怎么样啊,跟日本、韩国的产品竞争怎么样?他说跟韩国的差距已经缩小很多,可是跟日本的差距还在,估计过两年之后就可以改善,也许可以赶上,这一条就是给我们教训,自住创新是不能停的。

照相机的教训也是一样。九十年代后期我们的照相机水平质量比占领世界市场的德国照相机要好了。我们已经占领了世界市场,但我们的自主创新又没有跟上去,二十一世纪数码相机出来了,又是日本领先了。大家在座的有数码相机看看你的数码相机是不是日本的?多半是日本的。中国又落后了,要赶,所以这个自主创新问题是一个严重的教训,就是说自住创新是不能停的,不断有人在这个产品达到了世界水平,那种产品的研究也有很大前途,第三种产品又在开始着手研究,就要有这样一种看法。因为2008年的经验已经告诉我们,没有自主创新我们在国际市场上是不容易长远立足的。品牌是靠自住创新维持的,品牌也是靠自主创新创造的,记住这样两点。(14:10)(二)自主创新的三种模式

自主创新的模式应该是什么呢?自住创新的模式现在经济学界的讨论大概是最好的模式是以下三种模式。

1、纵向模式

第一种模式叫纵向模式,纵向模式指什么呢?产业链从源头到最后的出口到出口的服务和销

售,这叫纵向模式,这纵向有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定的企业,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有,有的是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这种产业链所有的大型企业应该组成一种合作关系。大家来探讨,探讨什么呢?本产业链瓶颈在何处,大家共同来探讨解决这个瓶颈的问题,这个瓶颈问题一打通,整个产业链就顺了,这个都有好处。这个是纵向模式。

2、横向模式

第二种模式叫横向模式,横向模式什么意思呢?产业链上有许多环节,每一个环节有很多同行,其中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大家共同来研究本产业中最弱的环节在什么地方寻求突破,这个叫横向模式,纵向模式是产业链上各行各业的企业,横向模式是同一环节中的不同的企业。

3、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建立的子公司模式

还有第三种模式,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建立的子公司模式。什么叫建立子公司模式呢?国有企业有它的优势,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资金相对地比较强,可民营企业有它的优势,机制灵活,自负盈亏,创新是要有失败的,创新的试验是若干次最后可能成功,国有企业的共同特点是经不起失败,它可以有些小创新,除非你是国家承担责任,国家攻关项目失败这是国家承担责任,国有企业怕呀,我失败了好多次了,赔了不少钱怕上面责怪,所以它不敢。民营企业它就是自负盈亏,经得起失败,他失败了我自己认,这两种类企业应该想办法共同建立个子公司,子公司它出资,它出资把两方的优点都集中到里面去了,这种情况下将大大有利于我们的自主创新。(18:00)四、房价

第四个问题,房价。房价涨得过快,这已经成为社会上最关心的问题,有一个人专门从事一位调查的新闻记者告诉我,去年的房价跟今年都不能比了,今年比去年高好多,有些地方高好几倍。去年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教育跟医疗卫生,但是今年最关心问题是没房子住这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呢?在两会期间,我回答记者是这样的观点。房价问题一定要从高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三个不同的阶层分别制定住房政策。必须根据三种情况分别制定政策。

低收入跟中等收入阶层政府一定要介入,要干预,低收入者政策干预大,中等收入者政府也应当干预,为什么?不能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因为缺乏市场经济一个前提,土地资源供应是有限的,市场经济的前提是这样的,假定资源供给是充分的,甚至是无限的,这个条件他们成立的,土地供给是有限的,土地供给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必须介入,那怎么办?低收入者用廉租房的形式一定的家庭收入标准以下就有资格来申请跟现在做法一样就是大量盖廉租房,廉租房的范围应该扩大,包括

农民工也包括大学毕业生,刚毕业的学生。这样的话是从廉租房来解决。

第二个档次,中等收入的住房,中等收入在住房应该采取两条腿走路,哪两条腿呢?一条腿建立平租房,低收入暂时是建立廉租房,中等收入他们是平租房,比廉租房租房价格要高一点。第二条腿走路就是给它盖平价房,重点是在一个平字,平租,一个平价,平租房可以由政府建,也可以由政府指定的地由房地产专门来建平租房,你必须按照这个合理的价格租给收入在多少到多少之间的这个档次一般的白领阶层都可以买,你不买就租。第二个是平价房,平价房必须打破现在这种炒土地,越炒越高,谁标价越高出价越高就卖给谁的办法,要改变,要采取政府采购方式来建立平价房。(22:28)

政府采购承包什么呢,比如说政府要进口一套许多机器设备,同等规格条件下大家都来报价,谁报价最低就给谁,这是政府采购的原则。现在也是这样,建立平价房的土地由政府找人大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代表来共同咨询这个房子应该定多少钱一亩,假定这个房子已经定了,定了之后就规定在它建房的面积、户型都定了,标准什么什么都定好了,公开来招标,谁标价最低就给谁,比如说房子定了,六千一平方米,那个房价是五千八、五千六、五千、四千八,四千五就给它,不能往高抬,你报价低就按照这个价格卖,你不能违背附加,而且质量要予以检查,偷工减料的,粗制滥造的重罚。另外买到这个房子的人在十年之内或者十五年之内不得转卖,转卖可以就要钱回购给政府,这样就没人来炒,所以这就是在政府干预条件下,不完全是靠市场经济。

然后高档的房子按照市场原则来卖。你土地可以标价,你建的房子由你定的高价,你小花园的洋房呀,高档的公寓住宅区那都可以,市场调节。三种方式同时并列,这样住房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在这里应该提到的这样一点,按照国外的规矩或者按照惯例,人们一开始租的,工作的都是小房子,租的甚至买的以后卖掉就换大房子,以后换更大的房子,甚至搬到郊外去了,到中年以后搬到郊外去了,一生要搬多少次家呀。你到国外去看看,如果一个城市没有人搬家的城市是个冷冷清清的城市,一个好市长就他能够让老百姓都搬家,就是小房子换大房,旧房新房这样不断地搬家,你刚才在工作租房子,你工资太低住廉租房,工资高一点就住平价房,然后你将来升好了再搬,等你这个住到郊外去了那是到中年了,所以这样就行了。现在这个房价政策是跟我们扩大内需的方向是相反的,为什么呢?我了解的情况,有的夫妇两个人大学毕业不久刚结婚收入也还不低,可是买房子不行,靠双方的父母,甚至要靠双方的爷爷奶奶给他们凑钱,把这个房子买了,然后分期付款多少年,省吃俭用还什么消费压缩消费,房子一买就套上了“房奴”什么消费都停了,你想合理房价都买房了话那就带动了经济,买家具,买家用电器,该换的就换,所以说这个问题我的意见提出一个参考而已。(27:05)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魏杰教授: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深度好文) 10月9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学家魏杰,用了一整天的时间为第二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经营管理培训班(EMT)60名学员精彩解读了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魏杰教授的核心观点:1.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 2.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抓好六个方面重点工作:抑制资产泡沫;稳住外汇;稳住债务;治理金融秩序;调整货币政策;稳住实体经济。 3.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调整经济结构;二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调整开放战略;四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下根据魏杰教授的讲课整理: 对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要把握好两个问题:一是风险在哪里,二是增长动力在哪里?风险在哪里?主要是防范金融风险。增长动力在哪里?就是推动供给侧结构型改革。一、防范金融风险(一)抑制资产泡沫什么是资产泡沫?就是资产价格涨得太快太高。资产泡沫主要集中在股市和房市。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股票不太可能,主要基于三点判断:一是证监会目前主要职能是加强监管;二是证券部门对

场外资金配置极度关注;三是IPO速度快规模大。预期未来五年内,股市将呈现慢牛态势。目前来看,资产泡沫主要在房市。房市是否存在泡沫,重点关注住房供给与刚性需求的关系。房产具有两种属性,即居住需求和投资需求。日本在1985年就是因为住房供给大大超过刚性需求,加上美国的剪羊毛,从而导致房市泡沫破裂,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走出泥潭。房产超过刚性需求后,一旦没有居住功能,也就没有了投机功能与投资功能。抑制房市泡沫的对策就是:中短期对策与长效机制相结合。中短期对策主要是两个立足点:一是严格约束投机和投资性需求。采取严格的限购政策;二是约束开发商的行为。今年以来两个手段很见效,一个是控制融资通道;另一个就是让面粉超过面包价格(地价高于房价)。长效机制,主要包括租售同权、共有产权、调整空间布局等手段。关于调整空间布局,是前段时间的热点问题。突然冒了一个雄安新区,有的人很吃惊,我说不用吃惊。我们几年前就在讨论调整空间布局。北京三大体系已经逐渐进入负面层面所以有必要调整,调整方向,把北京非首都功能剥离出去,找一个地方来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哪里承载啊?这个地点选择很重要,讨论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公布的是雄安新区,承载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什么叫非首都功能呢?首都功能就是四件事,第一个就是政治中心,第二个国际交往中心,第三个文化中心,第四个科学创新中心。这四项最后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中国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极为严峻的各类自然灾害等挑战,虽然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框架基本稳定,但汇率不断升级、通胀压力不期而至、外部需求持续变化、资本流动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形势未可乐观,就如温总理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果说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那么2010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复杂的一年”,不过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使得2010年国民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 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三季度增长9.6%,四季度增长9.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1.国内生产总值(GDP)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0年前GDP为39798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3%,比上年同期增幅加快1.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反映国内消费支出情况,对判断国民经济现状和前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升,表明消费支出增加,经济情况较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表明经济景气趋缓或不佳。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4554亿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3689亿元,同比增长18.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0865亿元,增长16.1%。2010年自8月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连续五个月保持在18%以上,国内市场销售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进出口额 2010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4.7%。其中,出口15779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3948亿美元,增长38.7%。进出口相抵,顺差183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4%。从月度同比增幅来看,2010年12月进出口受2009年高基数影响,增速正常回落,国内生产的放缓也是导致本月进出口增幅回落的重要原因。

第三章 宏观经济分析

第三章宏观经济分析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1)意义和方法 意义:1.判断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化趋势 2.把握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 4.了解转型背景下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不同于成熟市场经济,了解中国 股市表现和宏观经济相背离的原因 基本方法 1.总量分析方法(GDP、投资额、消费额等) 2、机构分析法(静态分析 (2)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指标 ①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1.GDP=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国的收入=C+I+G+(X-M) 2.工业增加值(生产法、收入法) 3、失业率 4、通货膨胀(常用指标:零售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民生产总值 物价平减指数等) 5、宏观经济运行景气指数—PMI 6、国际收支 ②投资指标 1、政府投资 2、企业投资 3、外商投资 ③消费指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大项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制造业等)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不包括居民手持现金和单位存款) 3、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所得税-个人缴纳社会保障支出

④金融指标 、总量指标 a、货币供应量 B、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 C、金融资产总量 D、社会融资总额 E、外汇储备(国际储备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特别款项权和 IMF储备头寸) F、外汇占款 2、利率(1)贴现率与再贴现率 (2)同业拆解利率(伦敦同业拆解利率) (3)回购利率 (4)各项存贷款利率 3、汇率 ⑤财政指标 1、财政收入 2、财政支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 3、赤字或结余 ⑥主权债务 第二节宏观经济分析与证券市场 一、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宏观经济运行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企业经济效益 2、居民收入水平 3、投资者对股价的预期 4、资金成本 宏观经济变动与证券市场波动的关系 1、GDP变动 2、经济周期变动 3、通货变动 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 1、手段及其影响①国家预算5⑤财政管理体制 ②税收⑥转移支付制度 ③国债④财政补贴 2、种类及其影响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中性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走势展望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走势展望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2007年,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主要表现为: 1.1.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经济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势头。。 前三季度GDP增速累计为11.5%,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分季度依次为11.1%、11.9%和11.5%。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连续第四年丰收。随着各项政策逐步落实,生猪生产正在恢复,猪牛羊禽肉总产量继续增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率在11.5%左右。

。 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所改善。 2.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所改善 投资增速高位回落,1-9月为25.7%,同比回落1.6个百分点;消费增速为15.9%,同比加快2.4个百分点。三大需求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合理变化。据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7%,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1.6%,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4%。

。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3.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企业利润和财政收入都继续大幅增长。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22951亿元,同比增长36.7% ;2002-2006年,企业利润年均增幅高达35%以上。2004-2006年,当年财政增收由5000亿元上升到近7700亿元,今年1-3季度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1.4%,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可突破5万亿元,增加额可突破1万亿元。

。 人民得到实惠较多。 4.人民得到实惠较多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3.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14.8%,高于上年同期3.4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全国城镇累计新增就业预计达到1200万人,大大超过了全年900万人的目标。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解读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为什么中国不爆发经济危机? 中国是个怪异的国家。很多海外的学者用西方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中国,觉得很不可思议。中国用透支的方式维持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什么积累了20多 年仍然没有爆发恶性的通货膨胀进而演化成一场深重的经济危机的呢? 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苦心研究,终于得出了中国为什么不会爆发经济危机的原因。 下面我将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统计数据来详细讲解(所有数据都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 让我们先来分析中国GDP的构成。以2003年中国GDP统计数据来看,当年中国GDP总值为117251.9亿元。从产出均衡来计算,GDP应等于投资+消费+政府支出(不包括政府转移性支出与政府债务和利息支出)+对外贸易顺差+库存投资。后两项份额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如当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为人民币2092亿元)。当年中国全社会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5842.0亿元,政府支出为13751亿元。分别占GDP 比例为47.4%、39.1%、11.8%。而同年美国的GDP构成则投资18%,消费68%,政府支出15%。可见,中国是一个主要依靠投资带动的高速增长的经济体,其 模式与之前亚洲四小龙主要是泰国、韩国等增长模式如出一辙。是典型的亚洲增长模式。 但是,与其他亚洲经济体不同的是,中国的投资来源主要是透支国内储蓄,而泰国、韩国当年的投资来源主要是对外负债。这一点非常重要,这也是中国能够避免东南亚危机那种模式的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将在下文仔细讲述。 其实GDP的结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中国GDP主体的投资的

基本面分析实验:宏观分析和行业分析

实验项目名称基本面分析实验:宏观分析和行业分析

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宏观因素所包含的内容及其对证券市场产生的不同影响,能运用宏观因素的变化规律,对证券市场的将来走势进行分析和判断。 2、使学生认识基本面分析对选股的重要性,掌握行业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对各行业的投资价值进行判断并用以指导投资时机。 实验内容 1、了解宏观积极政策和指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查阅最近一次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和PPI等宏观经济指标,观察指标公布前后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说明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与股价变动之间的关系。

(1)GDP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1)高通货膨胀下的GDP增长:此时经济中的矛盾已展现出来,导致证券市场行情下跌; 2)宏观调控下的GDP减速增长:宏观调控措施有效,经济矛盾逐步缓解,证券市场呈下降--平稳---渐升态势; 3)转折性的GDP增长:GDP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时,证券市场走势由下跌转为上升,GDP由低速增长转向高速增长时,证券市场呈快速增长之势。 (2)CPI、PPI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CPI、PPI常用来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情况。而通货膨胀对证券市场有以下影响(通货紧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则相反): 良性的通货膨胀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增大使股票价格上升; 当通货膨胀上升到一定程度,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时,将会推动利率上升,资金从股市外流,从而使股价下跌。 2、了解证券市场热点板块的演变规律 举例说明最近以来沪市和深市所发生的热点板块的重大变动(不少于两个),阐述热点形成的原因,总结热点带来的行情变动,带动了哪些股票发生了多大程度的涨幅,行情持续的时间有多长,验证股市热点板块的变动是否会对股市的大趋势产生影响。 热点一:神十“飞天”在即,五大机构潜入86只航天军工股。我国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神舟十号飞船,3名航天员将再次访问天宫一号。受此消息的影响,近期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显示,到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发射,目前军工概念股板块108只上市交易的个股中,有90只个股5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 出版日期: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 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 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II 目录 Ⅰ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1)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 (1) (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 (2) (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 (3) (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 (4) (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 (5) (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 (5) (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 (6)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 (7) (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 (8) (三)通胀压力加大 (8)

(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 (9) Ⅱ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 (9) (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 (9) (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 (10) 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 (11) (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 (11) (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 (11) (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 (11) (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2) (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 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13)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III Ⅲ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 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 (14) 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 (14) 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 (14) 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15) 图表目录 图表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 (3) 图表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 (3) 图表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 图表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 (4) 图表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 (13) 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 .... 1 Ⅰ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国际宏观经济形势

第一章2016-2020年宏观经济形势总结 第一节2010-2015时期世界经济发展概况2010-2015期间,世界经济整体处于疲软态势之中,各国在复苏之路上走走停停。主要国家相继实施深度的政策调整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10-2015的五年期间,中国面临着高度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国际形势十分复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对我国有利。 一、2010-2015全球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2008年,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重创。此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积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但由于结构性问题的存在,导致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化。2009年全球经济回升,但从2010年开始,增速明显降低。2011年至2014年,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到2014年,世界经济复苏形势基本得以巩固,但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 从世界经济具体表现来说,本研究分别从经济增长、就业、物价、贸易、社会问题这五个方面着手,对2011年-2014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做出展望。 (一)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回暖 表1.2009-2015年(预测)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单位:%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14年10月。 如表1所示,2009年世界经济经历严重衰退,于2010年反弹至高速增长状态。2011年,发达经济体平均增速、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以及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均比2010年各自增速降低1.3个百分点,说明2011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产出与发达经济体经济产出基本持平。 2012年-2013年,世界经济增速分别低于上年,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是由于自身总需求不足、市场信心匮乏;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则受到自身控制通胀政策的影响以及发达经济体拖累。 2014年,尽管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但增速相比2013年仍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发达经济体家庭债务调整、缩小财政赤字工作取得进展,增长动力部分恢复;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则比2013年放缓0.3个百分点。 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表现将略好于2014年,IMF预期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为3.8%。 (二)全球就业情况略有改善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失业率大幅下降。2011年-2014年世界平均就业水平有所好转,但各主要经济体就业状况差异较大。此外,以欧元区为典型的青年失业问题日益严重,这不仅会导致诸多社会问题,还将长期制约劳动生产率提高。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回升转入增长与通胀并行阶段,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殊途同归于“滞胀”;“三驾马车”均有放缓,经济景气小幅回落;通胀压力上升,价格调节面临“二难选择”。 ● 2011 年,我国经济将由政策刺激下的较快增长转为结构调整中的稳定增长阶段,全年 GDP 增长呈现“前低后高”走势,与 2010 年正好相反,增长 9.5%左右,比 2010 年回落 0.5 个百分点,CPI 增长在 4%左右,高于 2010年 0.7个百分点。 ● 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重在“调结构”和“控物价”;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稳增长”;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注重对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货币信贷回归常态。2010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09 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明显增强。由于发达经济体复苏进程艰难曲折、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减弱,2011 年世界经济形势谨慎乐观。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在外需乏力、货币政策收紧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预计 2011 年我国 GDP 增长9.5%左右,比 2010年回落约 0.5个百分点;CPI 上涨 4%左右,高于2010 年 0.7个

百分点左右。在经济减速、通胀增压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转向积极稳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社会和谐;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更加强调审慎灵活,把稳定物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信贷规模适度增长,加强利率和汇率调节。 一、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前高后低”,协调性显著增强 2010 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势头,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快速增长,三大动力协调性增强。 1.受政策效应衰减和基数两大因素的影响,GDP增长“前高后低”在外部环境改善、政策刺激和低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下,2010 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前三季度,GDP 增长 10.6%,比上年同期加快了 2.5 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 4.0%,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二产业增长 12.6%,比上年同期加快 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长 9.5%,比去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但分季度看,经济增长则呈逐季放缓态势。第一、二、三季度 GDP 分别增长 11.9%、10.3%和 9.6%,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长还将有所放缓。今年季度之间经济增长逐季放缓,前高后低,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基数不断抬高。去年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后高”,对今年经济走势的影响明显。二是政策主动调控。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两次房地产“新政”、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和加大节能减排等政策对经济增长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尽管 2010 年前 11个月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宏观经济分析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概述 一、基本分析的概念 分析影响证券未来收益的基本经济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据此预测证券的收益和风险,最终判断证券内在价值的一种分析方法. 二、基本分析的内容 基本分析注重于证券价值的发现,力图用经济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趋势来解释证券市场上的价格变动.

长期来看,股票的价格由其内在价值决定; 中短期来看,股票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分析 对我国这样的新兴股票市场,股价在很大程度上由股票的供求关系决定,即由一定时期股票的总量和资金总量的对比力量决定。 (一)证券市场的供给方—股票的数量 证券市场的供给主体是上市公司,由已上市的老股票和新上市的新股票构成。 股票市场供给的决定因素 (二)证券市场的需求方 ——证券市场投资者(资金数量) 1.使得证券的发行有了保证,直接融资渠道得以建立。 2.证券投资者之间的交易保证了证券市场资金和证券转换的连续性。 投资者:个体投资者;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自然人,指从事证券买卖的居民。 机构投资者:一切参与证券市场投资的法人机构。 股票市场需求的决定因素 影响我国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制度变革: 1. 股权分置改革 2.《证券法》和《公司法》的重新修订 3. 融资融券业务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一)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1.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2.判断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 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与方向. 4.了解在转型经济体中,宏观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二)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1.总量分析法 分析对象: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 如对国民生产总值、消费额、投资额、银行贷款总额及物价水平的变动规律的分析等,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和全貌. 2.结构分析法 分析对象: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 如国民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的结构分析、消费和投资的结构分析、经济增长中各因素作用的结构分析等. 二、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变量 (一)国民经济总量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DP=C+I+G+(X-M)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一般用来衡量经济增长率,是反映一定时期经济发展水平变化程度的动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是否有活力的基本指标. 2.工业增加值 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与中间消耗的差额 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 分析意义——反映降低中间消耗的经济效益。 3.失业率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 失业率的上升或是下降是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对于潜在GDP的变动为背景的.失业率高,意味着资源被浪费,人们收入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4.通货膨胀 表现为物价水平持续、普遍、明显的上涨 .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

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 一、熟悉指标与搜集资料 经济运行与发展是一个抽象的过程,其变化与结果都不能为人们所直接接触到,而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指标反映出来的。各种经济指标在经济运行中互为条件,彼此关联,互相影响,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发展变化着。如果国民经济运转出现异常,那么,一定会有一些指标率先反映出来。正是由于经济变量间存在的这种内在联系,才使我们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成为可能。因此,宏观分析的首要步骤就是熟悉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各项指标。如果要分析国民经济形势,那么首先就必须对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各项主要指标,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物价总指数、工农业总产值等等有充分的了解;如果要分析货币形势与货币政策就需要熟悉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贷款、居民储蓄存款等等金融指标。 (1)指标的分类 由于宏观经济现象的错综复杂与类型多样,因而反映这些现象的指标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概括起来不外是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三类。 ①总量指标。总量指标指在统计资料汇总后得到的总和指标,从指标的数字来看表现为绝对数。它反映了某种宏观经济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的规模和水平。总量指标按其所说明的总体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说明总体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的标志总量与表明总体单位总数的单位总数。例如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利润总额等都属于标志总量,而企业总数、机构总数、职工总数等则属于单位总数。 总量指标是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力,反映一个地区、部门或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基本指标。同时,总量指标还是计算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基础,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是总量指标的派生指标。总量指标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相对指标与平均指标的计算结果。因此,总量指标是进行宏观分析、研究经济运行客观规律的重要依据。 正确计算和运用总量指标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必须明确各项总量指标的涵义、范围,分清它与有关指标的界限。例如,在考察国民生产总值、国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2011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 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际价格对我国物价的传导影响逐步加深。三是西南地区多年少见的干旱、华北地区普遍低温等异常天气影响农产品(16.07,0.00,0.00%)产量。四是目前较高的生产资料与原材料购入价格将向下游传导。一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7.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上游产品价格涨势将有部分传导至下游行业。五是沿海地区通过提高工资解决“招工难”问题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品价格改革导致水、电、燃气和成品油价格上涨,这些因素客观上将加大成本推动型物价上升压力。 综上所述,二季度物价上升动力较强,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长 4.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增长7%。 二、经济增速创危机以来新高点 1.经济并未“过热” 去年二季度以来,我国宏观经济逐季回升。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达到本轮经济回升新高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速明显提高,带动了经济整体快速拉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21世纪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 一.问题研究背景 宏观经济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是指整个国民经济或 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如总供给与总需求;国民经济的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比例关系;物价的总水平;劳动就业的总水平与失业率;货币发行的总规模与增长速度;进出口贸易的总规模及其变动等。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的和快速增长的产出率、低失业率和稳定的价格水平。 二.数据来源与描述 2.1数据描述 本数据包括2000年到2012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全国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口自然增长率、经济活动人口、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一 年份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元) 第一产业增 加值(亿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全国财政收入(亿元) 2012年 38,459.47 52,373.63 199,670.66 231,934.48 117,253.52 2011年 35,197.79 47,486.21 188,470.15 205,205.02 103,874.43 2010年 30,015.05 40,533.60 160,722.23 173,595.98 83,101.51 2009年 25,607.53 35,226.00 135,239.95 148,038.04 68,518.30 2008年 23,707.71 33,702.00 130,260.24 131,339.99 61,330.35 2007年 20,169.46 28,627.00 110,534.88 111,351.95 51,321.78 2006年 16,499.70 24,040.00 91,310.94 88,554.88 38,760.20 2005年 14,185.36 22,420.00 77,230.78 74,919.28 31,649.29 2004年 12,335.58 21,412.73 65,210.03 64,561.29 26,396.47 2003年 10,541.97 17,381.72 54,945.53 56,004.73 21,715.25 2002年 9,398.05 16,537.02 47,431.31 49,898.90 18,903.64 2001年 8,621.71 15,781.27 43,580.62 44,361.61 16,386.04 2000年 7,857.68 14,944.72 40,033.59 38,713.95 13,395.23 续表一: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人口自 然增长 率(‰) 经济活动人口(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城镇登 记失业 人数(万 人) 374,694.74 210,307.00 4.95 78,894.00 102.6 102 917 311,485.13 183,918.60 4.79 78,579.00 105.4 104.9 922

中国的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势

“中国的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势”为主题的讨论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表示,过去两年,中国用超强的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速度回升以后面临两个主要问题,第一,长时期存在的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这种不平衡的情况继续存在。第二,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中国宏观经济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这么两个问题,就是我们经过过去两年用超强的刺激政策拉动经济增长速度回升以后所面临的是这样两个主要问题。第一,我们长时期存在的过度储蓄和消费不足这种不平衡的情况继续存在。保持GDP的持续平稳增长,缺乏内在的动力,就是最终需求不足。第二,同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过去多年,不止是过去两年,也许是过去十年,货币超发和流动性泛滥。因为有一个时间的滞后期,它的后续效应开始显现。首先是资产价格,房地产的价格、股票的价格居高不下,接着发生的就是从去年开始显现的CPI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温和的通胀水平,达到了5,甚至是5以上的水平。问题在于这两个看起来互相矛盾的现象,它是来自同一个原因,这同一个原因就是我们中国长时期以来采取一种用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它造成了投资率回报的不断下降和消费率的持续下降。而由于内需不足,就靠用了东亚国家和地区通常用的办法,用进出口顺差去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使得货币政策变得非常的被动,被动的采取了一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外贸易和投资造成的外汇的盈余。所以,面对这个情况,中国可以采取的对策看来是两个:第一,是采取稳健、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当然,这有一定的难度,一方面因为长时期的货币超发,我们的广义货币对GDP的比例是180%,这是在世界各国所仅见的,历史上也没有出现过,所以就需要紧缩。但是因为现在投资的规模已经很大了,紧缩力度如果不足,那么就不能够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如果紧缩的力度过强,它又会造成市场的崩溃或者其他的很大问题。第二,“十二五”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规定。要真正实现转型,根本的措施或者用“十二五”规划所指出的它的根本动力在于改革!“十二五”规划真正的指出了,“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改革。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所有的这些改革都需要有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而不是一些零碎的、个别的政策调整。所以,按照规划的要求,能够实现各个领域、全面的改革,这是我们能不能解决我们当前的问题,能不能成功的应对挑战的关键。 美国在西太平洋部署军队13.5万人,其中日本占37%,韩国占32.9%,菲律宾占11%,对我形成战略包围态势。日本已成为经济和科技大国,右翼势力正在为日本向政治和军事大国发展推波助澜。1991年的日本军费总值就达319亿美元,约为中国军费的5倍,仅海军军费就高达70亿美元,超过中国军费总额,人均军费居世界第一,成为仅次美、俄的世界和三军事强国。在90年代中期,日本作战舰艇总数达170余艘,驱逐舰规模相当美国第七舰队的3倍,反潜机相当第七舰队的5倍,并将组成4个“八八舰队”。一支现代化日本海军舰队的崛起,对亚太乃至世界都是巨大的威胁。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都在大力加速海军现代化,要建立“可与第三世界任何一国媲美的海军”,以保卫其近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其次,我国与周边国家存在重大海洋权益争议。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们与周边各国存在岛礁归属、海域划界和资源占有方面的争议,其实质是主权之争。由于地位重要,利益巨大,内容复杂,矛盾交错,短期内难以找到各方可接受的解决方法,所以我们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矛盾将通过长期的谈判和磋商解决。图门江出海通航权问题。我国原为日本海沿海国,后根据《中俄北京条约》,沙俄强割中国在日本海的全部国土,使中国失去了濒临日本海的唯一口岸。但根据《巴塞罗那公约》和当时《条约》的有关条款,我国具有无可争辩的国境河流通海航行权,通过外交途径,我们已经取得苏、朝的确认。现在有待根据国际法规和惯例与俄、朝鉴定正式过境条约,以便全面恢复我中断了52年的开发、利用图门江的正当权益。黄海划界存有争议,中朝为共大陆架,中朝韩三方存在着划界争议。东海钓鱼岛归属和划界之争。钓鱼岛自古以来属于中国,1971年美日签约,美军非法将该岛的“行政管理权”移交给日本,蓄意制造事端,侵犯中国主权,成为中日间的一大悬案。其核心问题是日本企图“占岛夺海”,不顾中日以冲绳

股票基本面分析

股票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就是根据有关理论对影响股票价值及股票价格走势的基本因素进行分析,以决定投资某种股票的决策过程。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国家的各种政策、上市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状况、上市公司本身的发展情况以及股票“替代品”(债券、基金等)市场的走势等。一般情况下,股市同经济形势的联系最密切,同时经济因素对股市的作用力也最强,因此经济因素就成了基本面分析的重点。股市分拆除了基本面分析外,还有技术分析。对投资者而言,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基本面分析解决的是投资“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分析解决的是“何时”投资的问题。 一、基本面分析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首先,基本面分析是股市波动成因分析。基本面分析要弄懂的是股市波动的理由和原因,因此就必须对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它们对股市有何种方向的影响。如果股票市场大势向下,基本面分析就必须对近期股票市场供求关系和影响因素作出合理的分析,并指明股市整体走向和个股的波动方向。由此可见,投资者可以借助基本面分析来解决买卖“什么”的问题,以纠正技术分析可能提供的失真信息。由于技术分析注重的是短线量化分析,很可能会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例如,当某种股票价格连续攀升,各项技术指标也显示出买入信号时,如果该发行者的基本情况并没有什么明显变化,这时投资者就需谨慎,因为该股票的上涨很可能是主力资金操纵的结果,在主力资金将股价抬到某一预定目标后,它们就会撤退,以套取投机利润,尤其是在不成熟的股票市场上,这类“陷讲”比比皆是,而对这些骗局的识破又非技术分析所能及的,必须依靠基本面分析来解决。 其次,基本面分析是定性分析。在基本面分析过程中,涉及的虽主要是经济指标的数量方面,但这些指标对股市的影响程度却难以量化,只能把它们对股市的影响方向加以定性。例如,当有关部门公布某个时点的失业率下降了两个百分点后,基本面分析并不能指明股价指数的涨跌幅度与这两个百分点之间的数量关系,只能就股市的影响方向作出大致的判断。失业率的下降表明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是向好的方面转化,从长期来看,这一指标对股市上涨有支持作用,但它对股票指数上涨有多大贡献度就不得而知了。同时基本面分析不能解决入市时机的问题,只有在对股市及个股走势有了基本的判断之后,再结合技术分析,才有可能找出合适的入市时机。 再次,基本面分析是长线投资分析。基本面分析的第二个特点就决定了它是长线投资分析工具,而非短线投资分析工具,因为基本面分析侧重于大势的判断,分析时所考察的因素也多是宏观和中观因素,它们对股市的影响较深远,由此分析得出的结论自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对长线投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依此作出的投资志在博取长期回报以及分享整体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而非短线投机收益。短线投机者的分析工具主要是技术分析法,其在股市能否获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机者的洞察力和行动。从长期的实践来看,频繁进出股市很难获得丰厚的利润。中小散户不易靠“抢点数”取胜,他们平均下来打个平手也就不错了,众多的时候是亏损出场。而靠基本面分析从事长线投资的人,在决定投资某种股票之后,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把资金放在这支股票上,以求得该支股票带来的长线收益。只有当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或该个股发行企业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后,投资者才会改变投资策略。 综上所述,基本面分析的优点在于它能较准确地把握股市走向,给投资者从事长线投资提供决策依据,而其缺点是分析时间效应长,对具体的入市时间较难作出准确的判断,要想解决此问题,还要靠技术分析的辅助。因此,基本面分析只适用于大势的研判,而不适用于具体入市时机的决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