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市道路与交通-期末复习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期末复习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期末复习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期末复习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复习知识点

1、 城市道路的定义:城市中组织生产、安排生活所必需 的车辆行人交通往来的道路;是

连接城市各个组成部分,并与郊区公路相贯通的交通纽带。

2、 城市道路的组成:1)车行道;2)路侧带;3)分隔带;4)交叉口和道路广场;5)停

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6)道路雨水排水系统;7)其他设施。

3、 城市道路系统定义: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辖区范围内各种不同功能道路,包括附属设施

有机组成的道路体系。

4、 城市道路网定义:城市道路网是指城市中各种道路在城市总平面图上的布局。

5、 城市交通规划定义:是为市民的交通行为提供合适的交通设施,以美化及优化城市交通

条件,并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6、 我国城市道路出现的问题:1)交通拥堵;2)停车难;3)公共交通满足不了客运交通

的增长;4)盲目建立立体交叉;5)事故发生率高;6)路面反复维修率高,排水不畅。

7、 我国的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城市支路。

8、 城市交通定义:各种车辆(包括步行)在城市道路系统上行驶往来,以完成各种性质的

客货运输任务,称为城市交通。它包括动态交通(车辆、行人流动)和静态交通(车辆、

行人停驻)。

9、 城市交通对道路的要求:1)道路运输经济;2)交通流畅、安全、迅速;3)注意环境

保护;4)注意造型协调。

10、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趋势:1加快道路基本建设2对城市道路系统进行改造3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4发展技术并引进先进的交通管理方法。

11、 影响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布局的因素:1)自然条件 水网城市道路网、山区城市道

路网等;2)城市规模;3)城市用地布局和形状;4)对外交通设施;5)社会与人为因

素。

12、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1)城市中有大量的交通吸引点,吸引点的车辆和行人交通

错综复杂;2)城市中大部分交通的流动路线和流量经常变化,不稳的;3)城市道路中

的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速度不一;4)人流和车流以及车流和车流交叉多,相互干扰

大;5)城市道路交通需要大量的附属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

13、 影响汽车行驶速度的因素:汽车性能、道路技术标准、交通状况、司机驾驶技术、

自然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

14、 交通基础图:车速和车流密度关系、间距平均车速和车流量的关系、车流量和车流

密度的关系

15、 交通量:道路上某一断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和行人的数量。分为车流量和人

流量。

16、 车头间距:一辆连续行驶的车辆,车的长度为L ,车辆间最小安全距离为S ,两者

之和为车头间距。

17、 道路的通行能力:指一条道路在单位时间内,正常气候和交通条件下,保证一定的

速度安全行驶时,可能通过的车辆和行人数量。

18、 交通量和道路通行能力的区别: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道路上实际通过的交通

实体的观测值,其数值具有动态性与随机性;通行能力实在已知的道路设施和规定的运

行质量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适应的最大交通量,其数值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正常运

行状况下,道路的交通量均小于通行能力。 19、 道路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 20、

机动车道宽度的确定:理论上机动车道的宽度等于所需要的车道数乘以一条车道的L

v v

L N 36003600==

宽度。当交通组织方案为各类车辆混合行驶时:机动车道宽度=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2*一条车道宽度;当交通组织为各类型车道分流行驶时:机动车道宽度=∑(某种车辆单向高峰小时交通量/该种车辆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2*一条车道宽度)

21、设计机动车道应注意的问题:1)双向车道数一般不宜多于4~6条;2)一般车行道

两个方向的车道数相等,总数为偶数,根据实际情况有时也可采用奇数;3)一条道路在城市中的位置不同车道宽度不一定一样,但变化不宜过多,过于突然,对行车不利;

4)根据各城市道路建设的经验规定:双车道:~米;三车道:10~米;四车道:~米。22、步行带:一条步行带的宽度一般为米;在火车站、客运码头、大型商店附近、及全

市性生活干道上采用~米。

23、人行道的布置方式:1、通常人行道要高出车行道8-20厘米2、受地形、地物影响,

可不等宽布置或仅在一边布置3、建筑与步行道之间的距离3-5米4、缘石的布置24、道路绿化:道路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和美化道路沿线环境有

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道路绿化也是整个城市点线面整体绿化和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在道路绿化带下布置市政工程管线可减少管线维修对道路的破坏造成的损失。

25、道路绿化是指路侧带、中间及两侧分隔带、立体交叉、广场、停车场以及道路用地

范围内的边角空地等处的绿化。

26、绿化布置需要注意的问题1、树种选择合理2、不因绿化妨碍行人和行车的视线

3、与公用设施保持一定距离

4、注意建筑的采光、日照、通风等,可采用错位布置

5、

交通繁忙、宽度不足的道路,不可刻意布置绿带6、不妨碍公共交通停靠7、树根不要破坏邻近人行道、车行道面层。

27、林荫道可设计成单道式、复道式和花园式三种形式。

28、横坡度i:人行道、车行道、绿带在道路横向单位长度内升高或降低的数值,称为

它们的横坡度i。取决于路面材料,道路纵坡度,人行道、车行道、绿带的宽带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29、绿带:~1%;人行道:~3%

30、路拱的基本形式:抛物线型,直线型和折线型。

31、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的一般内容:道路交通现状、规划资料的收集、分析;

道路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调查研究;路段上交通组织方案的选择;道路各组成部分的宽度、横坡度的确定;横断面布置。

32、交通性质:是指道路上来往车辆和行人流动的目的、范围和要求的速度,而按交通

目的和交通工具的类型来区分。

33、路段上交通组织方案选择的原则:人与车分离,车种分流且对向分流,充分利用

路宽,合理组织各种车辆安全、快速行驶。

34、道路断面形式:一块板、两块板、三块板和四块板。

35、管线综合规定:——由道路红线至中心线,管线顺序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

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燃气输气、雨水排水和污水排水;——道路红线大于等于30米,宜双侧布置给水配水管和燃气配气管,道路红线大于等于50米时,宜双侧布置排水管;——管线相交时,自上而下宜为:电力、热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交叉点管线高程应根据排水管高程确定。——架空管线中,同一性质的管线宜合杆架设。

36、道路线型:横断面、道路纵断面和道路平面。道路红线:规划道路的路

副边线(红线是指城市中的道路用地和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37、 路线平面设计:确定道路红线范围在平面上的直线、曲线路段与它们之间的衔接;

具体确定交叉口的形式、桥涵中心线 的位置。以及公共交通停靠站的位置与部署等。(或

在路线平面图上研究道路的基本走向及线形的过程。)

38、 路线纵断面设计:在路线纵断面图上研究道路纵坡及坡长的过程。

39、 路线横断面设计:确定道路横断面各部分组成宽度及路拱。

40、 道路平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平面线形(主要是道路中线)的选择与确定路线的具体

方向;圆曲线半径的确定;合理解决路线转折点之间的曲线衔接;缓和曲线的设置;曲

线上的超高和加宽;行车视距计算及弯道内侧障碍物的清除;道路平面的综合布置。

41、 平曲线四要素:外距,平曲线半径、切线长和曲线长。

竖曲线:在纵断面设计线的变坡点处,为保证行车安全、缓和纵坡折线而设的曲线

42、

43、 超高:为了消除车辆在弯道外侧行驶的不利状况,一般设计曲线段道路车行道

路拱时,多将路面外侧适当抬高,使路面横坡成为向弯道内侧倾斜的断面,这种措施称

为超高。 44、 平曲线半径: (米),当车辆在曲线内侧车道行驶时,取“+”号,反之,取“-”号。 45、 超高计算公式: ,超高横坡度的大小,取决于平

曲线半径的大小,我国超高横坡度一般规定为 2~6%。

46、 超高缓和段:为了使道路从直线段的双坡面顺利转换到具有超高的单坡面,需要有

一个渐变的过渡段,成为超高缓和段。

47、 弯道加宽: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占有的行车部分宽度要比直线路段大,为了

保证汽车在转弯中不侵占相邻车道,曲线路段的车行道就需要加宽。加宽发生在平曲线

内侧。

48、 缓和曲线:在城市道路上,尤其是城市快速路上,经常存在不同等级道路的衔接,

这些衔接往往对道路平面线形设计有较大的影响,这就需要设置缓和曲线。

49、 缓和曲线的作用:1)曲率连续变化,便于车辆遵循车辆行驶;2)离心加速度逐渐

变化,旅客感觉舒适;3)超高横坡度逐渐变化,行车更加平稳;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

增加线形美观。

50、 我国规定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即辐射螺旋线。

51、 转向相同的曲线称为同向曲线 ;转向相反的曲线称为反向曲线 ;不同半径的两同

向曲线直接相连、组合而成的曲线则称为复曲线 。

52、 安全行车视距:为了行车安全,在道路设计中应当保证驾驶人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

能够随时看到前方道路和道路上的障碍物,或迎面行驶来的车辆,以便及时采取制动措

施,或绕过障碍物必不可少的距离。包括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和错车视距。

停车视距为会车视距的一半。

53、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确定沿线纵坡大小和坡段长度;选定满足行车技术要

求的竖曲线;计算各桩点的施工高度;标定桥涵构筑物的标高。

54、 在道路纵断面设计中,有最大坡度和最小坡度,有最长坡长和最短坡长,竖曲线

有最小半径,但无最大半径。

55、 最小纵坡:在挖方路段、低填方路段和横向排水不畅通的路段,为保证排水要求,

防止积水渗入路基而影响其稳定性,均应设置不小于%的最小纵坡,一般情况下以不小

于%为宜。

56、 雨水管网布置的基本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分区就近排入水体;2)避免设置或

少设泵站;3)雨水干网应沿排水地区低处布置;4)合理选择和布置出水口。

)127(02

i V R ±=μμ-=R V i 1272超

57、 雨水口的布设形式:单幅式(布置两排雨水口);双幅式(布置两排或四排雨水口);

三幅式(布置两排至六排雨水口)

58、 解决平曲线与竖曲线重叠的方法:1)转坡点移开;2)加大平曲线半径;3)加大

竖曲线半径,降低纵坡度,但都应保证行车视距。

59、 平曲线长大于竖曲线长

60、 路网规划:根据城市用地功能分区和布局,在总体规划阶段初步确定干道的大致走

向、平面主要转折点、干道交叉口的位置和方位坐标、并明确道路的功能性质和路幅宽

度,一般称为路网规划。

61、 红线设计:主要是根据道路网规划已初步确定的路线走向与道路性质、路幅,进一

步把道路走向、位置、主要控制标高、横断面组合布置以及主要交叉口及广场的平面安

排加以确定。

62、 道路定线就是在红线设计或初步设计基础上,把一条道路的平面,竖向线形及其

主要技术指标明确下来,并绘制平、纵断面设计图。

63、 常见的平面交叉形式:十字形、T 字形、X 字形、Y字形、错位交叉和复合交叉。

64、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1)交叉口形式选择,确定各部分尺寸;(车道宽度、转

弯半径、交通岛尺寸等)(2)进行交通组织,布置各种交通设施;(专用车道、渠化交

通)(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通视条件(4)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

水管道。

65、 冲突点:当行车方向互相交叉时可能产生碰撞的点。

66、 交织点(汇合点):当车辆从不同的方向驶向同一个方向或成锐角相交时可能产生

挤撞的点。

67、 消灭交叉口冲突点的三种方法:1)渠化交通;2)在交叉口实行交通管制;3)

立体交叉。

68、 渠化交通:在道路上划线,或用绿化带和交通岛来分割车道,是各种不同性质和

不同速度 的车辆,能像渠道内的水流一样,顺着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的行驶,称为

渠化交通。

69、 交叉口处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可采用的形式:1)色灯管制;2)环形交通;

3)变左转为右转。

70、

71、一条右转弯车道的通行能力:

式中,tr ——右转车平均车头时距(s 一

小时内,行人过街所占用的时间。 一条左转弯车道的通行能力:

T1——一个周期内的左转显示时间(s ); v1——左转车通过交叉口的 车速(s ); t1 ——左转车平均车头时距(s ),取t1=。 72、一条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 73、 视距三角形:由两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在交叉口所作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74、 拓宽交叉口的车道宽度时,其增设长度应为:1)进口段长度 一般为50~7

5米;2)出口段长度 一般为20~40米,增拓段的宽度应不小于3.0米。

75、 环形交叉口的设计的优点:这种利用环道组织的渠化交通,可以使所有的直行和左、

右转弯车辆在交叉口不必停车而连续不断地通过。它可以避免红绿灯管制时交叉口那种

周期性的交通阻滞,且可消灭冲突点保证行车安全。

76、环形交叉口的设计的缺点:1)环岛交通占地面积较大,在城市道路用地紧张的情

况下难于实现;2)环岛交通的通行能力,在同样大小的用地情况下,不及使用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口;3)由于非机动车在环岛外侧绕行,它对机动车进出环道有很大影响;

4)相交道路交通量太大时,采用环形交叉口对主要车流方向行车不利。

77、环岛交通的适用条件:1)在交叉口左转弯车辆比例较大时,采用色灯管制对交叉

口通行能力影响较大;2)相交道路为5~6条时;3)相邻道口很近,如果采用色灯管制,交叉口停侯的车辆将影响相邻道口的车辆行驶;4)接近交叉口的道路宽度沿街道横向增添车道有困难,而在交叉口转角处又容易拓宽时。

78、交织:就是两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的过程。

79、交织长度:进环和出环的两车辆,在环道行驶时相互交织,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

驶的距离,称为交织长度。

80、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81、立体交叉的组成:跨路桥、匝道、外环和内环、入口和出口、加速车道、减速车道、

引道。

82、立体交叉的分类:可分为互通式和分离式,互通式又分为完全互通式(喇叭形、苜

蓿叶、X形、Y形、环形)和部分互通式(菱形立交、部分苜蓿叶立交)。(会画简图)83、分离式立交:仅设跨线构造物一座,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上、下道路无匝道连

接的交叉方式。

84、互通式立交构成:设跨线构造物使相交道路空间分离,且上、下道路有匝道连接,

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

85、变速车道的形式有平行式和定向式。

86、交叉口人行横道的布置:1)在人行道延续方向向后退3~4米布置人行横道;2)人

行横道布置在交叉口转角圆曲线切点以外,以便扩大交叉口交通面积;3)当交叉口处车行道很宽时,还应在人行道的中部设置安全岛,交叉口的停车线应后退人行横道至少1米设置;4)当交叉口人流量大、车辆多而且车速快时,可设置人行天桥或隧道。(P152)87、交叉口竖向规划的原则是:1)相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一般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

而改变纵坡较小的道路的横坡度;2)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维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的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想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3)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4)交叉口范围布置雨水口时,一条道路的雨水不应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也不能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5)交叉口范围内横坡要平缓些;纵坡度宜不大于2%,困难情况下应不大于3%;6)交叉口立面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一致。

88、十字形平面交叉口竖向规划的六种基本形式(P154):1)相交道路的纵坡均背离

交叉口(水流方向);2)交叉口的纵坡方向都指向交叉口;3)三条道路的纵坡背离交叉口,一条指向交叉口;4)三条道路的纵坡指向交叉口,一条背离交叉口;5)相邻两条道路的纵坡指向交叉口,而另外两条背离交叉口;6)相对两条道路的纵坡指向交叉口,而另外两条背离。

89、设计等高线的绘制:(P158)

90、车辆的停放方式:平行式、垂直式和斜放式。比较:1)平行式占用停车宽度最小,

但占用长度最大,车辆驶出方便迅速,但停车面积大。多用于车行道较宽,或交通量较少,且停车不多,时间较短的情况;还用于狭长的停车场地或适于停放不同类型车辆,更适用于车辆零来整走。2)垂直式在单位长度内停放车辆最多,但占用停车道宽度最

大,且在停车倒车时需占两个车道,但用地紧凑且进出方便,适于停车数量多的港湾式停车场;3)斜放式特点是停车宽度随车长和停放角度不同而异。适宜于受场地限制时采用,这种方式车辆出入及停车均比较方便,有利于迅速停置和疏散,缺点是单位停车面积比垂直式要多,尤其是30度时用地最贵,故较少使用。

91、停车带与通道宽度的确定需要考虑的因素:1)设计时所选定的车型;2)车辆进

入停车位置和发车状况;3)车辆的性能;4)司机的驾驶技能和熟练程度;

92、Rmin—d)+1/2(b-x)+z

93、停车带的宽度与车辆尺寸、停车方式和车辆之间的安全净距有关。

94、静态停车和动态停车的关系:

95、停靠站台在道路平面上的布置方式主要有(P179):沿人行道设置和沿快慢车道之

间的分隔带设置两种。沿车行道分隔带设置的停靠方式有分为延边式和港湾式。

96、(P183~P185)道路照明的一般布置方式:1)沿道路两边对称布置;2)沿道路两

边交错布置;3)沿道路中线悬索布置;4)沿道路中心线布置;5)沿道路单侧布置。弯道上照明器的布置方式示意图、交叉口道路照明示意图

97、照明基本要求车行道亮度达到设计车速的要求②亮度均匀、路面无光斑③控

制眩光,减少照明负作用④良好的视觉诱导性⑤采用新型节能灯具,节约能源⑥照明设施便于维护管理⑦道路环境协调美观性。

98、合理设计照明器的安装高度和纵向间距:1)照明器安装高度过低,灯下可获得较

高的照度,两灯之间的照度很低,路面照度不均匀;2)照明器安装过高,照度均匀性得到改善,但路面平均照度降低;3)照明器纵向间距过小,有较好的照度均匀性,但增加了照明器的数量,投资和维护费用;4)间距过小,易出现两灯间的黑暗区,影响路面照度均匀。因此,要设计合理配光特性的照明器,又要根据其配光特性及各类道路的不同要求,确定照明器的安装高度和纵向间距。一般纵向间距为30~50米。

99、交通标志分类: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和指路标志。

100、路面的基本要求是:1)强度;2)稳定性;3)平整度;4)粗糙度;5)扬尘少;6)噪音小。

101、路面结构层通常由:面层,基层以及垫层等组成。

102、路面分类:路面按使用特性、交通要求的不同,可分为高级路面、次高级路面、中级路面和低级路面四类。城市路面大都采用高级或次高级路面,而中级路面仅用于市郊居民点少的次要道路。

103、路基的强度是指:在车辆行驶荷载反复作用下,对通过路面结构层传布下来的车轮压力及相应产生的垂直变形的抵抗能力。

104、路基的稳定性是指:在外界自然因素的变动作用影响下,路基强度能保持相对稳定,从而在最不利地质、水文与气候条件下,尚能保持一定强度,使由行车荷载引起的路基变形不超过容许限度的能力。

105、土路基弹性模量值的大小,常被用来作为评定路基强度的一种指标。

106、影响路基湿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1)大气降水和蒸发;2)地面水的积滞;3)地下水位的升降;4)温差变动;5)毛细水;6)道路两侧河流、湖泊、水渠水位的变化;

7)地下给排水管道的渗漏;8)季节性排灌。

107、冻胀和翻浆的机理。在季节性冰冻地区,若当地气候秋季多雨或受到路测农田秋灌的影响,形成冻前地表过于潮湿,地下水位上升的不利情况;带到冬季,气温将到0度以下,由于负温差的影响,冻前已聚集的大量水分不断向路基上层移动至零度等温线附近,形成冰晶体,从而使路面下直到零度等温线之间的负温区内,往往发生冰冻引起土体膨胀拱裂路面,或使局部道路基于土体不均匀膨胀而整个隆起的现象,称之为冻胀;

春季来临,气温回升,路基上层的冰冻层开始自上而下逐渐融化,加上路面导热系数高于路肩土壤,因而招致大量融化水来不及迅速排除,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不仅路基下沉,而且往往会发生过湿泥浆从路面薄弱处挤出的现象,成为翻浆。

108、路基的干湿状态一般有:干湿、中湿、潮湿、过湿四种类型。

109、对水文不良地段,提高路基稳定性的措施:1)加强路基排水;2)严格压实路基;

3)换土及稳定土壤;4)设置隔离层;5)设置排水层;6)设置防冻(隔温)层。110、柔性路面的主要损坏现象:1)沉陷与车辙;2)裂缝;3)推移(波浪)与搓板;4)泛油和拥包;5)油疔、麻面、剥落;6)坑槽与松散;7)啃边。

111、刚性路面的主要损坏现象:1)裂缝与折断;2)错台、挤碎和起拱。

112、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基本任务:密切结合当地的材料供应、施工技术、机具的具体条件和交通要求,经济、合理地选定路面类型,确定结构层次大致厚度与安排。113、路面结构组合的原则:1、按荷载应力分布规律、组合刚度相适应的原则来安排各个结构层次2、注意结构层材料特性,合理组合3、考虑水温状况的影响4、考虑减薄面层、加强基层、稳定路基5、考虑施工碾压与材料组合的相关关系

114、柔性路面厚度计算方法:1)以C、B、R法为代表的经验法;2)以路面弯沉值作为评定强度指标,以弹性层状理论为基础的理论修正法。

115、接缝构造:伸缝、缩缝纵向缩缝及建筑缝。

116、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缺点:优点:强度高、稳定性好、能见度好、养护费用少、经济效益高、有利于夜间行车。缺点:1)水和水泥用量大、2)有接缝,舒适性差、3)开放交通迟、4)修复困难。

117、桥梁组成部分的五大部件是:桥跨结构、支座系统、桥墩、桥台和墩台基础。118、桥跨结构有车行道部分及主要的承重结构所组成。根据容许建筑高度的大小及建桥材料等因素,车行道可布置在承重结构的上面或下面,前者为上乘式桥,后者称为下乘式桥,如果车行道布置于承重结构高度的范围内,则称为中乘式桥。

119、按结构体系分,桥梁可分为:梁式桥——主梁受弯;拱桥——主拱受压;刚架桥——构件受弯压;缆索承重桥——缆索受拉;组合体系桥。

120、城市桥桥址选择,要考虑的因素:根据城市规划布局上的要求,从交通运输需要出发,结合地形、工程地质、水域条件、跨越河流的大小、通航要求、城市发展现状、搬迁量、发展规划等方面来选址。

121、跨径、桥孔数量、结构与墩台之间的关系:跨径大,桥孔少、结构造价高、墩台造价少;反之,跨径小,桥孔多、结构造价低、墩台造价高。当墩台造价与结构造价大致相等时,桥梁建设最经济。

122、按隧道的埋置深度:深埋隧道30米以上;浅埋隧道6-12米。

123、隧道按照隧址特点及工作条件的不同,可分为:1)山岭隧道;2)地下铁道;3)水底隧道;4)交叉口隧道及过街人行地道;5)市政隧道。

124、在隧道本身内,宜尽可能做到坡度平缓。一般不大于3~4%;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达5%。为了保证很快排水,隧道坡度不宜小于~%。

125、过街人行隧道,一般采用明挖法修建。有整体衬砌式和预制装配式两种结构。

(P255)

126、客运周转量:乘客在流动过程中具有的数量和距离的乘积。(P258)

127、步行范围和自行车活动的范围:居民出门到某一地点,如果步行和乘车所花的时间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到达的距离范围,称为步行范围。在这个距离范围内,居民通常是步行的。

128、城市的年客运周转量:M年=城市人口×居民乘车流动强度×平均乘距,,其中最

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城市人口。

129、居民流动强度:一个居民一年平均出门的次数。

130、标志客运交通工具运客能力的是它的载客量和速度。

131、车辆满载系数η=实际载客量/额定载客量

132、一辆车的生产率是指:一辆车在单位时间里所能完成的额定客运周转量。

133、平均行驶速度V行=路线长度/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之和

134、运送速度V送=路线长度/车辆在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与各站上停靠时间之和135、运营速度V营=2倍路线长度/车辆在来回路线各站之间行驶时间、各站上停靠时间与两端始末站停留时间之和

136、行车间隔时间:公共交通是按一定的行车间隔时间准时沿规定路线来回行驶的。

公交线路上的车辆数W行(利用上面客运周转量所算得)必须保证t间规定的要求。

t间=2 l线60/ (W行V营)(分钟)式中,l线——路线长度(公里);V营——运营速度(公里/小时)。决定公共交通路线上的行驶车数有两个条件:能完成客运任务;能按t间在路线上周转。

137、路线上所需配备的行驶车数为W行=2 l线60/ V营(60/n)=2 l线n/ V营(辆)138、公共交通路线网密度:是指在有公共交通服务的城市用地面积中,有公共交通路线的道路中心线长度。最佳约为3~4公里/平方公里。(P273)

139、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包括近期和远期)内的城市客运量和货运量,车辆出行的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反映在城市建设投资和居民平均工资)、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的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客运和货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140、出行的预估与分布常采用的三种方法:增长系数法、引力模型法和机会模型法。141、道路上交通量的分配方法有:零一分配法和多路线随机分配法。

142、现代城市交通组织原则:1)交通分流,各成系统;2)组织空间交通;3)发展新型快速公共交通系统;4)考虑“出行”在一定时间内能到达城市任何目的地。

143、影响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因素:1)用地分区形成的交通对道路系统规划的影响;

2)地形条件的影响;3)城市外围公路系统的影响;4)铁路线的影响;5)城市现有道路网的影响。

144、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1)满足城市交通运输的要求;2)满足城市用地布局的要求,考虑地形地质条件;3)满足城市环境与景观的要求;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145、城市道路系统的类型:1)方格式道路网;2)放射环形式道路网;3)自由式道路系统;4)混合式道路系统(方格环形放射式道路网,星状放射式道路网)。

大城市公共交通政策分析(1)

【论文关键词」交通政策机动化研究 〔论文摘要」国内外的经验表明,小汽车交通(个体交通)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城市交通结构的合理化,并为私人小汽车的合理使用提供必要的城市空间。对中国的大城市来说,要突出强调的是面向公共交通的土地布局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路网布局框架和等级结构,道路功能定位必须与沿线土地使用性质相协调团对汽车交通发展的基本认识 1.1正确理解汽车交通 汽车自诞生以来对人类发展,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城市布局、生态环境等各方面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汽车交通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具有许多优点相对于人力交通方式,它快速、舒适、机动化、大运量;相对于火车、轮船、飞机,它自由、灵活、经济。就小汽车而言,它在现有的各种交通方式中最能体现人性的发展需要。随着人类对自身潜能开发能力的加强,自身价值的提高,时间对人越来越重要,自由、自主对人越来越重要,私密对人越来越重要,远距离的休闲、观光、旅游对人越来越有吸引力。小汽车快捷、舒适、私密等优势都远胜过其他交通工具。我们没有理由在不损害社会整体利益和他人利益、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不让人们拥有和使用自己的小汽车。汽车的发明和发展尽管从现在看给人类社会、尤其是大城市带来了很大麻烦甚至威胁,但它更多的是作为现代工业经济的主要推动力,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更多的是作为人的代步工具,扩大了人的活动范围,开发了人的潜力,促进了人类文明进步。另一方面,私人小汽车是城市中单位乘客运行成本最高的客运交通工具,这种高成本不仅体现在使用者的成本高,还体现在其社会成本和边际成本也最高,社会资源的消耗大(能源、土地、环境等)。随着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供需的矛盾日益突出,交通堵塞加剧。尤其是中国许多高密度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如果不对城市私人机动车交通出行进行有效的管理,将会造成城市交通系统的瘫痪,严重影响城市经济运行和人们日常活动。国外发展的经验也表明,小汽车交通(个体交通)不能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 1.2正确理解+:气车化,,和‘机动化,, 汽车的增长和发展,特别是小汽车的增长和发展过程,通常被理解为“机动化”。实际上,“汽车化”不能等同于“机动化”。所谓机动化,确切地说就是用机动的方式替代人力、畜力方式完成人和物移动的过程。将小汽车的私有化、汽车拥有和使用的普及化理解为机动化,这是一种误解,至少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机动化在不同国家、地区、城市,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这种不同主要在于占主流的机动化交通方式的不同。摩托车化、小汽车化、公共汽车化、轨道化等都是机动化的表现形式。以摩托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曼谷、台北、广州是典型;以小汽车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以美国城市居多;以公共汽车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有香港、新加坡、巴西的库里蒂巴等,这些城市的公共汽车交通方式占65%左右;以轻轨或地铁交通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以伦敦、巴黎、东京等为典型,这些城市以高度发达的经济作支撑,城市高度密集,都具有高度发达的地铁、轻轨网络。摩托车化即摩托车的高速发展和广泛使用。这尽管不是机动化的普遍形式,但也是我国大城市应该尽量避免的。日本的摩托车化是发生在机动化到来的初期—20世纪40年代,持续时间很短(不到10年),但对当时日本城市的冲击却是很大的、使其遭受了一段时间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恶化:交通拥挤、秩序混乱、事故高发、污染严重。随后,城市很快转向大量发展私人小汽车,加强了交通管理,同时不断修建地铁、轻轨等大运量公共交通设施,交通状况逐渐好转。20世纪70年代后,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先后起飞,开始了机动化进程。台北、曼谷的摩托车保有量急剧增长,摩托车的使用也不受任何限制,在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迅速普及。台北的城市交通状况随之急剧恶化,陷入拥挤混乱和空气严重污染的“泥潭”,台北人称之为“黑暗交通”时代。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台北开始从噩梦中觉醒,开始着手整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 结构 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 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 3. 参考书目 绪论 一.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 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二名词解释 1. 绿波交通 第一、二章 一. 填空题 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2)车头间距长度(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2)越来越近(3)越来越狭窄。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2)越来越远(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2)越小(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 1. 交通量 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3. 服务水平 4. 服务流量 5. 动力因素 6. 停车视距 三.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 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 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 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试从车辆动力特征的观点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6. 何谓通行能力?它与交通量的关系如何? 7. 为何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比理论通行能力小?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为何希望采用C级服务水平?而在公路设计中,希望采用B级服务水平? 9. 交通量观测资料有何用途? 10.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几种? 11. 何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何谓通行能力? 两者有何区别? 在设计道路时,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12. 停车视距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如何? 13. 对道路的路段,十字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观测方法,有何不同? 14. 一条常见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在平日高峰和紧急状态时,每小时可以疏散多少人?(包括步行,乘车或骑车) 15. 试画出车速,纵向附着系数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图。 16. 试画出汽车动力因素与车速的动力特性图。 第三、四章 一. 填空题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整理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复习资料(上册) 1、交通的定义: 一般:人与动物的流动,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广义:人、物、信息的流动,以一定目标方式通过一定空间。 2、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公路可分为干线和支线,其中干线公路可分为几类:(1)国道(2)省道(3)县道(4)乡道。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五个等级。 3、按照道路在交通功能、对沿线建筑物服务功能的地位,可分为(1)快速路(2)主干路(3)次干路(4)支路。 4、行人静态空间:主要是指行人身体在静止状态下所占用的空间范围。 满足行人通行的道路最小净空高度为2.5m。 5、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R min):是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转弯半径可作为停车场、回车场、公交车站通道设计的依据。 6、交通量(Q):在某一时间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 7、通行能力: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 交通量一般总是小于通行能力的。 8、道路横断面:沿道路宽度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竖向剖面称为道路 横断面。 9、城市道路横断面由车行道、人行道、绿带、道路附属设施等用地组成。 10、路幅宽度:城市道路横断面的总宽度。(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线常用红线绘 制,是道路交通用地、道路绿化用地与其他城市用地的分界 线)。 11、路侧带:在道路车行道两边到道路红线之间的用地为路测带。 12、路肩:在城市郊区的道路上采用边沟排水时,在车行道路面外侧至路基边 缘所保留的带状用地称路肩。路肩分为硬路肩(包括路缘带)和保 护性路肩。 设计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km/h时,应设硬路肩。其铺装应具有承受车辆荷载的能力。硬路肩中路缘带的路面结构与机动车车行道相同,其余部分可适当减

城市道路与交通知识点(武汉大学出版社)

《城市道路与交通》 知识点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20) 二选择(1*10) 三名词解释(2*9) 四简答(5*4) 五计算题(10*2) 六论述题(12*1)

第一章绪论 1.交通:指人和物在两地之间的位移过程,即人和物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空间位置变化。 2.根据实现和完成人和物位移的不同类型,交通可分为道路交通,铁路交通,水运交通,航空交通,管道交通五种。 3.(简答)城市交通分为两类:市际交通和市内交通 ?市际交通(对外交通)是指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城市以外地区之间的交通,由设在市区内的市际交通设施,如铁路站场、港口码头、机场、长途客货运车站及出入城市的道路系统来完成; ?市内交通是指城市市区内部交通,即人和物运动的发生和终止都产生于城市内部的那部分交通,主要由各种交通设施如城市道路、地下铁道、高架桥以及交通控制设施等完成。 4.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结合淮安市说明)p2【论述题】 (1)城市规划、用地布局上的局限 (2)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3)城市交通组织结构不合理 (4)城市道路系统不健全 (5)城市通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水平不高 第二章 1. 交通体系——道路、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和行人以及道路交通所处环境的统称。 交通流——某一时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或行人所组成的车流或人流的统称。 交通流特性——某一交通体系中,交通流的定性或定量特征,以及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变化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亦称为交通流特征或交通流性质。 交通参数一-描述和反映交通流特性的一些物理量。如交通量、车速、交通密度、通行能力、行程时间、车头时距等。其中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可以反映交通流的基本性质,称它们为基本交通参数。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个方向)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期末重点

一、城市道路与交通基本知识 1、城市综合交通的含义 “大交通”是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它涵盖了道路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和管道交通五大方式。 “小交通”只是指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的最基本组成部分;道路交通系统依附于道路网络,是反映城市格局、面貌和活力的窗口。 2、城市交通系统的要素 (1)人和物的流动(交通需求) 人流、物流,包括无形的流动,是城市活动的体现。 (2)交通设施(交通) 运载工具(包含汽车、火车、船舶等),运路(道路或轨道等),站场(terminal、车站、停车场等)。 (3)经营管理系统(联系需求与供给) 组织交通供给服务、经营管理交通设施和运营系统的系统。 (4)交通空间 是发生交通服务行为的空间,包含交通设施周围的空间、道路空间、交通站场空间。 3、城市交通的基本因素——用地、人、车、路 (1)城市用地:是产生交通、吸引交通的“源”和“泽” 确定不同性质的城市用地产生和吸引交通的数量的指标称为交通生成指标,不同性质的用地应该有相应的交通生成指标。交通生成指标的用地相关因素有:城市用地性质、面积,居住人口密度,就业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等。 (2)人:出行目的:包括上下班出行(含上学放行)、生活出行(购物、游憩、社交)、公务出行三大类。 出行方式:出行方式的选择:时间、线路、价格、目的等——成本 平均出行距离:居民平均每次出行的距离。也可用平均出行时间和最大出行时间来表示。 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用地布局、人口分布、出行方式有关。 日平均出行次数: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有关。 (3)车:机动车和自行车是构成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内容。无论是对机动车或自行车都需研究以下因素:车辆(可折算成标准车)的保有量、出行率、空驶率、平均出行距离(平均运距);车流速度、密度、流量。 机动车可以归纳为几种“设计车辆”,以便根据设计车辆的外廓尺寸、载重量、运行特性等特征作为道路设计的依据。 a 小型汽车:包括小汽车、三轮摩托车、轻型越野车和2.5吨以下的客货运汽车。 b 普通汽车:包括单节式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与载重汽车。

城市道路与交通试题及答案

系别专业姓名学号分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城市道路:通达城市的各地区,供城市内交通运输及行人使用,便于居民生活、工作及文化娱乐活动,并与市外道路连接负担着对外交通的道路。 城市交通:分为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内部交通是连接城市各组成部分的各种交通的总称,城市交通网主要由道路、高速路和轨道交通组成;有的还建有市内水道网。对外交通是城市对外联系的各种交通的总称。 设计车速:指在气候良好、交通密度低的条件下,一般驾驶员在路段上能保持安全、舒适行驶的最大车速。 停车视距:汽车行驶时,当视高为1.2m,物高为0.1m时,驾驶人员自看到前方障碍物时起,至障碍物前能安全停车所需的最短行车距离。 立体交叉:利用跨线结构使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标高相互交叉的连接方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交通量、行车速度和车流密度被称为交通基本参数。 2、城市道路可分为四类:主干道、次干道 3放射环式路网和自由式路 4、城市道路的功能可分为: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疏通性道路、服务性道路。 5、自行车一条车道宽度为1m,道路一侧自行车道路面宽不应小于为3.5m。 6、路拱的作用是利用路面横向排水。 7、道路横断面是由路肩、行车道、中间带、排水沟、防护工程等部分组成。 8、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速度的6倍。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段长为设计速度的_2倍。道路圆曲线设计的主要内容是确定圆曲线半径和曲线长度。缓和曲线形式宜采用回旋线。 9、城市道路一条机动车车道宽通常采用_3.50米,自行车一条车道宽为1.5米. 10、适合自行车骑行的纵坡宜为2.5%,道路最小纵坡一般为0.5%。 11、在平面交叉口上引起交通矛盾和影响通行能力最甚的车流是机动车流。通常可以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实行交通管制、修建立体交叉的方法来改善。

城市道路与交通 考试题目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绪论 P5填空 干线公路分为:国道,省道,县道,乡道 P6简答 按照道路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等,城市道路分为哪四类?并简答其特点。 快速路:快速路应为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快速路对向车行道之间应设中间分车带,其进出口应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快速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两侧一般建筑物的进出口应加以控制。 主干路:主干路应为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自行车交通量打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如三幅路或四幅路。主干路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物的进出口。 次干路:次干路应与主干路结合,组成道路网,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 支路:支路应为次干路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P11 车辆的最小转弯半径:指汽车前外轮中心的转弯半径。 车辆的停发方式:

P17 图 机动车的回车场地的常用形式和尺寸(单位:m): 第二章 P29 交通流按交通主体的不同可分为:车流;人流;混合交通。 交通流按输送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客流;货流。 交通流按交汇流向可分为:交叉;合流;分流;交织流。 描述流通流特征的三大参数:交通量;速度;密度。 P30 通行能力是指:正常的气候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段或交叉口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或行人数。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道路组成部分在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均处于理想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的均匀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也称理论通行能力。 P31 可能通行能力:是指一一直道路的一组成部分在实际或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改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上,或某一横断面上,不论服务水平如何,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设计交通能力:是指以设计中的道路的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的一条车道,或一车行道对上述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或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设计服务水平下,单位设计内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城市道路与交通简答题

1、我国目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是什么? (一)、车多路少、道路稀疏 1、机动车增长率13%—14%,城市道路增长率3%。 2、我国人均道路是发达国家的1/4。 (二)、交通拥挤、车速低、事故多; (三)、城市交通组织结构不合理; (四)、城市道路系统不健全; (五)、交通公害严重; (六)、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水平不高; 解决方法:(一)、发展快速干道、改变道路网布局; (二)、加强交通控制与组织管理; (三)、研制新型交通工具; (四)、提高道路面积率; (五)、开展交通流理论研究。 (六)、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网结构; 2、交通流的三要素的关系,试用格林希尔兹的相关理论推导三者之间的关系。 ⑵密度很小时,交通量亦小,而车速很高(接近自由车速)。 ⑵随着密度逐渐增加,交通量亦逐渐增加,而车速逐渐降低。当车速降至V0时,交通量达到最大,此时的V0车速称为临界车速,密度K0称为最佳密度。 ⑶当密度继续增大(超过K0),交通开始拥挤,交通量和车速都降低。当密度达到最大(即阻塞密度K j)时,交通量与车速都降至为零,此时的交通状况为车辆首尾相接,堵塞于道路上。 ⑶最大流量Qmax、临界车速V0和最佳密度K0是划分交通是否拥挤的特征值。当 Q< Qmax,K> K0,V< V0时,交通属于拥挤;当Q≤Qmax ,K≤K0,V≥V0 时,交通属于畅通。 由上述三个参数间的量值关系可知,速度和容量(密度)不可兼得。因此,为保证高等道路(快速路、主干路)的速度,应对其密度加以限制(如限制出入口、封闭横向路口等)。过外多以交通密度作为衡量高等级道路运营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而一般性道路着重考虑满足较大交通容量,对速度则不能有过高要求。于是在道路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各方面均与高等级道路有所不同。 3、车头时距和车头间距的意义及相互关系如何? 同向连续行驶的两车车头之间间隔的距离即为车头间距,记为h d ,单位为m/veh,它的大小直接反映了道路上车辆的密集程度。 当车头间距的间隔用时间(秒)表示时则为车头时距,记为h t ,单位为s/veh。 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式:h t=h d/v (s/veh) 4、城市交通规划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目的,在于分析和模拟规划区域交通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预测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依据城市规划对城市交通的要求,设计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低公害和经济的科学合理的交通系统,以便为未来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各种用地模式服务,并作为规划决策和政策制定的依据。 交通规划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交通规划是实现城市交通现代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2020年)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 (2020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安全分析(2020年) 交通是现代城市经济生活、环境质量的关键问题。交通拥堵、交通环境污染以及交通事故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交通问题也成为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道路交通事故分为公路交通事故和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目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连续几年都居世界第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研究,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力争减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对提高我国城市道路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加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交通系统是一个人、车、路和环境构成的复杂巨系统,要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必须协调交通系统中的各个因素,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和谐性。交通事故从根本上说是由人、车、路、环境要素失去平衡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成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主观方面是人的原因,主要是驾驶员、行人等交通参与者行为的因素;客观原因是车辆技术状况、道路状况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各种因素造成交通事故的比率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约占总事故的95.30%,其中因机动车驾驶员的过失造成的交通事故的占87.5%,非机动车驾驶员占4.7%,行人、乘客占5.19%,其他人员占2.63%。可见交通参与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是提高交通安全的决定性因素。 其次,车辆技术状况不良和道路状况不良也是引起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汽车的制动、灯光和轮胎状况不良是导致恶性交通事故的重要诱因之一。道路狭窄或者破损、交通拥挤以及人车混行也常常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我国高级公路占总通车里程的比重也比较小,85%以上的公路都是三级及三级以下的低等级公路。从道路设计来看,道路的线形、视距、车道宽度、转弯半径、超高、加宽等都不符合规定,而且存在路基松软、坡度过大,视线不良等状况。这写都从客观上增加了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发生率。据统计,由于道路不良诱发的交通事故当中,路面光滑所占比重最大,占道路因素的48.58%,其次,非法占用挖掘道路为10.28%,视距不够占8.39%,路拱不符占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点总结 交通:广义: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含义: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组成的。城市道路系统是为城市运输系统完成交通行为而服务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则是城市交通系统正常,高效运转的保证。 城市交通规划的任务1、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住地点的分布,分析在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车辆出行次数和流向;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的分配。2、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城市规模、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城市运输和交通方式,及所占比例3、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初步方案或旧城道路系统改造规划方案,提出城市货运与客运交通的流量、流向分布图,为修正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城市道路的特点:1功能多样,组成复杂2行人非机动车交通量大3道路交叉口多4沿路两侧建筑物密集5景观艺术要求高6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影响因素多7政策性强

城市道路的运输特点:1机动灵活性大2普及面广适应性强3速度快,造假低4运量大 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拥挤堵塞的基本途径:1必须认识交通的社会地位2必须要有适当的城市交通投资3解决城市交通的堵塞,必须要有科学理论4城市总量消减5交通流量均分6交通连续7交通分离 人行道设计:a:适用于人行道宽度不足反种植单行行道树,尤其适用于两边商店多,公共文化机构多的主干道上,是目前最常见的形式。b:适用于过街行人量大,行车密度高的路段,行人与车行道之间设绿化带在人行横道处设断口,这种形式有利于行人安全,有利于交通组织,车轮溅起的污泥和扬起的尘土对行人影响较小。C:适用于支路或住宅区道路上,布置有两条绿带,一条是花卉丛绿带,布置在建筑物前,另一条是行道树,沿路缘石布置须沿屋檐墙角散水地带,筑砌护坡,以免积水影响房基的稳定。d:在人行道上布置两条绿化带靠近建筑的一条供就近行人或进出商店的人使用;另一条供过路行人使用,避免相互干扰,适用于城市中心地区商业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街道上。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的目的在于充分实现道路的功能价值,并使道路交通运输更加有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国标的分类:1.快速路 2.主干路 3.次干 路 4.支路按道路功能的分类:1交通性道路(交通性主干路,交通

城市道路设计题目及参考答案

城市道路设计 一、填空题: 1.交通标志分为和两大类。 2.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要求有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需求、和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 线布置的要求。 3.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从技术性能、和社会环境影响。 4.现代道路平面线形的三要素为直线、圆曲线和。 5.道路工程一般划分为、、三大类型。 6.道路设计年限包括和。 7. 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 8.城市道路网规划评价原则是、、。 9.城市快速路是指在城市内修建的由、、等组成的供机动车辆快速通行的道路系统。 10.城市快速路横断面分为和。 11.环道一般采用、、三种车道。 12.城市道路网规划方案的评价应该从、和三个方面着手。 13.出入口间距的组成类型有、、、。 14.平交路口从交通组织管理形式上区分为三大类:、、。 15.道路照明以满足、和三项技术指标为标准。 16.交通信号控制的范围分为、、三种。 17.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类型分为、、。 18.交通标志三要素有、、。 19.雨水口可分为、和三种形式。 20.变速车道分为和两种。 21.排水制度分为和两种。 22.城市公共交通站点分为、和三种类型。 23.照明系统的布置方式有、、、。 二、单项选择题: 1.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 ] A.城市快速路 B.城市主干路 C.城市次干路 D.城市支路 2.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 ] A.明沟系统 B.人工疏导系统 C.暗管系统 D.混合式系统 3.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 ] A.生理效果 B.习惯思维 C.心理效果 D.舒适依赖感 4.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4%,那么合成坡度为[ ] % % % % 5.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 ] A.通过车道交通量大 B.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C.三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D.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 6.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20秒,黄灯3秒,绿灯15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 秒秒秒秒 7.在环形平面交叉中,中心岛不宜采用的形状是[ ] A.圆形 B.长方形 C.椭圆形 D.卵形 8.下列不属于主线横面的是[ ] A.车行道 B.路缘带 C.分车带 D.路旁建筑物 9.管道埋深最小覆土厚度一般不小于( )m。[ ] A.0.9 B.0.6 C.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能通过的[ ] A.最大小客车数 B.最大大客车数 C.最小大客车数 D.最小小客车数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试卷及答案.doc

武汉理工大学《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试题 站点:姓名:专业:层次 一、单选题:(每个 4 分,共 40 分) 1. 既是城市交通的起点又是交通的终端的城市道路类型[ ] A. 城市快速路 B. 城市主干路 C. 城市次干路 D. 城市支路 2. 一般在城市市区和建筑密度较大,交通频繁地区,均采用[ ] A. 明沟系统 B. 人工疏导系统 C. 暗管系统 D. 混合式系统 3. 交通标志三要素中,颜色在选择时,主要考虑了人的[ ] A. 生理效果 B. 习惯思维 C. 心理效果 D. 舒适依赖感 4. 超高横坡为3%,纵坡为 4%,那么合成坡度为[ ] A.1% B.3% C.5% D.7% 5. 下列情况可考虑设计集散车道的是[ ] A.通过车道交通量大 B.两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C.三个以上出口分流岛端部相距很远 D.所需的交织长度能得到保证 6. 某十字交叉口的红灯 20秒,黄灯 3秒,绿灯 15秒,该交叉口的信号周期为[ ] A.20 秒 B.41 秒 C.15 秒 D.38 秒 7. 在环形平面交叉中,中心岛不宜采用的形状是[ ] A. 圆形 B. 长方形 C. 椭圆形 D. 卵形 8. 下列不属于主线横面的是[ ] A. 车行道 B. 路缘带 C. 分车带 D. 路旁建筑物 9. 管道埋深最小覆土厚度一般不小于( )m 。[ ] A.0.9 B.0.6 C.0.3 D.0.7 10. 基本通行能力是指理想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在单位时间内一条车道或道路上某一点能通过的[ ] A. 最大小客车数 B. 最大大客车数 C. 最小大客车数 D. 最小小客车数 二、多选题:(每个 6 分,共 30 分) 1. 城市道路分类有:[ ] A. 快速路 B. 主干路 C. 次干路 D. 支路 2. 道路网的基本类型:[ ] A. 方格网 B. 自由式 C. 井型 D. 放射环型 3. 下列属于交通岛的有:[ ] A. 分隔岛 B. 中心岛 C. 安全岛 D. 导流岛 4. 设置人行道时应考虑的问题的有:[ ] A. 与行人自然流向一致 B. 尽量与车行道垂直 C. 设在道路中间段处 D. 尽量靠近交叉口 5. 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包括:[ ] 三、简答题:(每个 15 分,共 30 分) 1.城市道路有哪些不同功能组成部分。 2.城市道路网规划有哪些要求。 第1页共4页

(整理)城市道路设计简答题汇总.

1.城市道路有哪些不同功能组成部分。 车行道、路侧带、分隔带、交叉口和交通广场、停车场和公交停靠站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其他设施如渠化交通岛等。 2. 2.城市道路网规划有哪些要求。1)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运输要求;2)满足城市用地布 局要求;3)满足各种市政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3. 3.城市道路有哪些功能?1)交通设施功能;2)公用空间功能;3)防灾救灾功 能;4)形成城市平面结构功能。 4. 4.中间带有何作用?1)将上、下行机动车流分开,减少交通阻力,提高行车安全 及通行能力;2)作为设置交通标志牌及其它交通管理设施的场所;3)种植花草灌木或设置防眩网,可防止对向车辆灯光炫目,还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4)设于分隔带两侧的路缘带,可引导驾驶员视线,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5. 5.行人安全设施有哪几种?人行过街地道、人行天桥、交叉口护栏与人行道护栏、 人行横道。 6. 6.雨水管渠系统布置的原则。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天然水体2)尽量避 免设置雨水泵站3)结合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4)合理布置出水口5)城市中靠近山麓建设的中心区、居住区、工业区,除了应设雨水管道外,尚应考虑在设计地区周围或设计区以外适当距离设置排洪沟,以拦截汇水区以内排泄下来的洪水,使之排入天然水体,避免洪水的损害 7.7.平面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城市总体规划网布设; 2)道路平面线形 设计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起来进行,并符合各类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 3)道路平面设计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设置缓和曲线、超高、加宽等,合理地确定行车视距并予以适当的保证措施; 4)应根据道路类别、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等; 5)平面线性标准需分期实施时,应满足近期使用要求,兼顾远期发展,使远期工程尽可能减少对前期工程的废弃。 8.8.试述人行横道的设置应考虑哪几个方面的要求。 1)人行横道应与行人自然流向一致, 否则将导致行人在人行横道以外的地方横过车行道,不利于交通安全。 2)人行横道应尽量与车行道垂直,行人过街距离短,使行人尽快地通过交叉口,符合行人过街的心理要求。 3)人行横道尽量靠近交叉口,以缩小交叉口的面积,使车辆尽快通过交叉口,减少车辆在交叉口内的通行时间。 4)人行横道设置在驾驶员容易看清的位置,标线应醒目。 9.城市道路网结构形式有哪些,简要分析它们的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有方格网式、放射环式、自由式。 1)方格网式路网 优点:交通分散,灵活性大。 缺点:道路功能不易明确,交叉口多,对角线方向的交通不便。适用于中小城市。 2)放射环式路网 优点:有利于市中心区与各分区、郊区、市区外围相邻各区之间的联系;道路功能明确。 缺点:容易将个方向交通引至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过于集中;交通灵活性不如方格网式路网。适用于大、特大城市 3)自由式路网 优点:不拘一格,充分结合自然地形,线性生动活泼,对环境和景观破坏较少,可节约工程造价。 缺点:绕行距离较大,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较分散。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区的城市。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练习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Ⅱ》综合习题集 一、选择题 1、铁路轨距指一条线路两钢轨轨头内侧之间的距离,我国铁路采用的标准轨距为()。 A、1067; B、1000mm; C、762mm; D、1435mm 2、下面的各条国道中哪条是从北京放射出来的公路?() A、G201; B、G101; C、G302; D、G203 3、某城镇需在东西向铁路上增设南北向铁路线,下面那个方案合理?() A 方案一; B 方案二 4、机场在城市中布局的位置下图中不合适的是?() 5、下列某大城市道路网规划中的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的道路网等级级配是合理的?() A、1:1:2:4; B、1:2:3:7; C、1:2:3:4; D、1:2:5:4 6、下面哪种城市道路网形式的网络连接度最高?() A、方格网; B、环形放射式路网; C、自由式路网; D、放射式路网 7、中间站在铁路网中分布普遍,是一种客货合一的车站,为了避免铁路切割城市,最好铁路从城市边缘通过,并将(),使货场接近工业、仓库区,而客站位于居住用地的一侧。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8、在进行小城镇的铁路中间站布置时,当货运量大而同侧又受用地限制,且铁路货运量大、职工人数少的工业企业多布置在城市主要用地的对侧时,宜采用怎样的中间布置形式?() A、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一侧 B、铁路货站在城市对侧、客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C、铁路客站在城市对侧、货站在城市同侧布置 D、客站与货站均布置在城市对侧 9、城市铁路客运站必须有城市的()连接,直接地通达市中心以及其他联运点(车站、码头等)。 A、快速路 B、主要干路 C、支路 D、高速公路 10、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到发为主的综合性货运站(尤其零担货场)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1、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以某几种大宗货物为主的专业性货运站应怎样选址?()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2、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为城市服务的中转货物装卸站应设在哪儿?()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3、货运站应按其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区内,对危险品、有碍卫生的货运站应设在哪?() A、应接近其供应的工业区、仓库区等大宗货物集散点 B、应深入市区,接近货源和消费区 C、应设在郊区 D、应设在市郊,并有一定的安全隔离地带 14、立体交叉可分为两大类,(分离式立交和互通式立交)

城市道路与交通简答题

城市道路与交通简答题 1、我国目前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是什么? (—)、车多路少、道路稀疏 1、机动车增长率13%^ 14%城市道路增 长率3% 2、我国人均道路是发达国家的1/4。 (二八交通拥挤、车速低、事故多; (三八城市交通组织结构不合理; (四)、城市道路系统不健全; (五八交通公害严重; (六八城市道路交通管理与控制水平不咼; 解决方法:(一)、发展快速干道、改变道路网布局;

(二)、加强交通控制与组织管理; (三)、研制新型交通工具; (四八提高道路面积率; (五八开展交通流理论研究。 (六)、建立和完善城市道路网结构; 2、交通流的三要素的关系,试用格林希尔兹的相 关理论推导三者之间的关系。 ⑵密度很小时,交通量亦小,而车速很高(接近

自由车速)。 ⑵随着密度逐渐增加,交通量亦逐渐增加,而车速逐渐降低。当车速降至V。时,交通量达到最大,此时的V。车速称为临界车速,密度K。称为最佳密度。 ⑶当密度继续增大(超过K。),交通开始拥挤,交通量和车速都降低。当密度达到最大(即阻塞密度K」)时,交通量与车速都降至为零,此时的交通状况为车辆首尾相接,堵塞于道路上。 ⑶最大流量Qmax、临界车速V。和最佳密度K°是划分交通是否拥挤的特征值。当Q< Qmax, K> L, V< V。时,交通属于拥挤;当QWQmax , K W Ko, VM V? 时,交通属于畅通。 由上述三个参数间的量值关系可知,速度和容量(密度)不可兼得。因此,为保证高等道路(快速路、主干路)的速度,应对其密度加以限制(如限制出入口、封闭横向路口等)。过外多以交通密度作为衡量高等级道路运营服务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而一般性道路着重考虑满足较大交通容量,对速度则不能有过高要求。于是在道路设计、交通控制与管理

城市道路与交通讲解

城市道路与交通 填空7-8 14’ 单选20 20’ 多选 5 10’ 名解 3 6’ 简答 4 20’ 论述 2 30’ 第一章绪论 1、交通方式:道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2、交通类型:○1市际交通,也称对外交通。市际交通是指城市与该城市以外地 区之间的交通,由设在市区内的交通设施对城市交通产生影响。 ○2城市内部交通,是指人和物的运动的发生与终止均产生于城市内部的那部分交通,由各种城市交通设施共同组织承担完成其运输需求。 第二章交通流理论基础知识 1、交通流基本定义: 交通体系:道路、行驶的车、行人及道路交通所处的环境的统称。 交通流:某一时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或行人所组成的车流或人流的统称。没有一般特指时,交通流是针对机动车交通而言的。 交通流特征:交通流在不同时空的变化规律及其关系。 ?两重性:驾驶员、道路环境 ?局限性:时空条件、车辆本身的动力性能 ?时空性:时空条件下的随机性 交通参数:描述交通流特性的参数。 2、交通量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按交通组成分: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折算及混合等交通量。 按单位时间分:小时、日、周、月、年交通量。 按交通量变化分:平均交通量、最大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位小时交通量 设计小时交通量:预期到设计年限将使用的设计道路交通量 3、道路通行能力概述: 道路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能力,与交通量的含义不尽相同。交通量是指道路在某一定时间段内实际通过的车辆(或行人)数,而通行能力是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一种“能力”。 4、通行能力定义: 通行能力是指在现行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管制条件下,在已知周期(通常为15分钟)中,车辆或行人能合理地期望通过一条车道或道路的一点或均匀路段所能达到的最大小时流率。

新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考试要点

一、道路交通基础 1、城市道路分类分级 城市道路的分类 1、快速路 也叫快速干道 通——-快速、长距离交通; 全市性干道 2、主干路 也叫主干道 通为主——以交通功能为主; 全市性干道,连接各主要分区 3、次干路 也叫次干道 通兼达——以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 分区干道 4、支路 也叫一般道路或地方性道路 达 ——以服务功能为主; 连接次干道与街坊路,解决局部地区交通。 城市道路分级 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城市规模分Ⅰ、Ⅱ、Ⅲ级。 特大、大城市——Ⅰ级,中城市——Ⅱ级,小城市——Ⅲ级 2、交通三参数Q 、K 、V 及三者关系 关系式 基本关系:V K Q ?= 线性关系: 抛物线关系: V f ——自由车速 K j ——阻塞密度 3、通行能力 与Q 区别 概念: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车辆数(行人数)。 通行能力与交通量的区别: 通行能力:是“能力”, 检验道路是否充分发挥作用的依据。 交通量:道路上实际的通行数量。 二、交通规划、路网规划 1、城市交通模式 2、交通规划步骤 1.交通调查。 2.交通预测---由调查资料,建立交通需求模型,进行现状分析和未来交通预测。 3.交通规划 1)提出交通战略方案 2)提出交通网络规划方案,并评价优化。 (1 )f j K V V K 2 ()f j K Q V K K

3、OD调查出行,区内(间)出行 OD调查的概念 含义:对交通的发生,终止所做的调查。 必要性:因为Q,V调查,道路交通状况的调查,道路上的流量流速。 OD调查:对客流流向调查(包括起讫点,路径…..) 出行 定义: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点的全过程。 特点:一个目的,两个端点。 区内(间)出行 区内出行定义: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 区间出行定义:起讫点在不同交通区的出行。 4、交通预测四步法,出行分布预测的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四步法 1.出行产生预测:预测各交通区出发,吸引的出行总量。 2.出行分布预测:预测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量分布。 3.交通方式的选择预测:按交通方式的选择将预测的出行量换算为交 通量。 4.交通量分配预测:将预测交通量分配到路网(道路)上。 平均增长系数法 内容:由现状出行分布表(OD表),出行产生预测的发生吸引出行总量,预测未来各交通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方法:平均增长系数法。 (Fi—i区间出发量增长系数,Fj—j区间吸引量增长系数) 计算过程:修改系数,多次迭代,不断逼近,直到<=?5、交通规划 公共交通规划内容:M,V 6、路网规划:规划指标、路网类型 规划指标 衡量路网是否满足交通需求指标有: 非直线系数ρ 路网密度δ 道路面积率γ 人均道路面积λ 名称公式单位范围 无≥1 非直线系数ρ β=

城市交通规划试卷及答案

承诺:我将严格遵守考场纪律,知道考试违纪、作弊的严重性,还知道请他人代考或代他人考试者将被开除学籍和因作弊受到记过及以上处分将不授予学位及证书,愿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后果。 继续教育学院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 卷 课程名称: 城市交通规划 考试类型:开卷(只限教材) 、本试卷共 页,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考试结束后,考生不得将试卷、答题纸和草稿纸带出考场。 一、填空题(共8小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城市交通系统是由 城市运输系统 、 城市道路系统 和 城市交通管理系统 组成的。 2、城市交通规划的过程分为 总体设计 、 交通调查 、 交通需求预测 、 方案制订 、 方案评价 和 系统分析 等方面。 3、城市客运枢纽服务城市内部交通与对外交通的 衔接转换 、 公共换乘 、 主城外围区域 与主城之间交通转换。 4、目前常用的城市道路系统网络布局结构有: 方格形道路网 、 环形放射式道路 、 自由式道路系统 和 混合式道路网 。 5、城市道路按骨架分类,可分为 快速路 、 主干路 、次干路 和 支路 四类。 6、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的特点具有: 综合性 、 预见性、 政策性 、 宏观性 、 弹性 。 7、引道延误为引道 实际行驶时间(耗时) 与引道 自由行驶(畅行) 时间只差。 8、城市公共交通可分为 一般公共汽车 、 轨道交通 和 出租汽车 三类。 二、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城市总体规划中近期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B )。 A 、2年 B 、5年 C 、10年 D 、20年 2、下列那种现象产生的需求不属于交通的范畴( B )。 A 、业务 B 、泥石流 C 、工作 D 、旅行 3、下面哪一个不是影响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 D )。 A 、出行者特性 B 、出行特性 C 、交通设施特性 D 、交通调查特性 4、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 )。 A 、交通线路拥堵 B 、交通工具发展滞后 C 、交通设施比较陈旧 D 、城市交通空间不够 5、城市道路多为高级路面,根据路面自然排水的要求,希望纵坡控制在( A )以上。 A 、0.2%~0.3% B 、0.4% C 、0.5% D 、2.5% 6、城市铁路客运站的位置在大城市必须深入城市,宜布置在( C )位置。 A 、距城市边缘2~3公里处 B 、城市边缘 C 、城市中心边缘 D 、城市中心内 7、在交通分配中,最简单的分配方法是( B )。 A 、用户最优分配方法 B 、全有全无分配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