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八年级上册物理《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

化》知识点

地球上水的循环.

【例1】天气预报说北方有一股弱冷空气南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将会有一场小雨.气象台这样说的理由是

A.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空气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B.冷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遇到徘徊在本地的暖湿气流,迅速液化,形成降雨

c.冷空气把北方的降雨云团吹到了南方

D.珠江三角洲本来就是要下雨的,与冷空气的到来无关A3.水资源与水资源保护

淡水资源:地球是一个水球,其中97.2%以上是海洋的咸水,人类实际能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不到0.03%,因此水资源是十分珍贵的;

水污染:分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根据污染杂质不同,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合理利用水资源,珍惜每一滴水.

对宝贵的水资源,我们必

须倍加爱护.这样不仅我们自己有水用,

而且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会有水用.如图

【例2】观察图1.6-4情景并阅读文字,请你谈谈关于水的一点感想.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淡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水资源贫乏的今天,一方面应节约用水,另一方面杜绝污水污染水源,还应对污水进行处理,开发水的再利用.

家庭中的物态变化

高压锅

①高压锅使食物易熟的原因:因蒸发的水蒸气留在锅内,增大了液面上方的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食物的温度在100℃以上易熟;

②高压锅的安全装置:一是安全阀.当锅内气压超过规定气压值时,气压顶起安全阀,使锅内气压维持在某一定值;二是易熔片.它是由熔点低的合金材料制成,一旦安全阀失效,锅内温度达到易熔片的熔点时,锅内气体从易熔片处喷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电冰箱

电冰箱的工作循环

【例3】空调和电冰箱已走进我们的家庭,请问:

空调与电冰箱降温的原理一样吗?安装空调时,为什么将空调安装在上方?

两者制冷原理一样.空调将室内的热送到室外,冰箱将

箱内的热送到箱外

这样会形成上方温度低于下方,有利于利用空气的对流使室内温度降低.

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

液化:运载火箭的燃料常采用液态,它是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态液化形成.液态有利于储存和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如图所示:

熔化、汽化吸热:卫星返回地面时,与空气相互摩擦,温度升高.整流罩上的烧蚀层会熔化、汽化吸收大量的热,保护了火箭或卫星;

利用热管使卫星不同面温度变化均匀.

【例4】我国“神舟”五号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了隔热性能外还由于

A.它的硬度大,不易烧坏

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与空气的摩擦

c.它在熔化和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D.它能把热辐射到宇宙空间c探究体验

问题情景天气预报中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蒸气,为什么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呢?小红想:大自然中的“雨”是怎样形成的呢?

猜一猜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形成的.液化做一做

①如图甲,向圆锥瓶内注入少量的温水;

②取一干燥的蒸发皿盖在瓶口,在蒸发皿中放置一些冰块.

看一看在瓶口朦胧的“白雾”,蒸发皿底部出现了___,其原因是:.

议一议若换另一干燥蒸发皿,向蒸发皿中倒开水,如图1.6-8乙所示,瓶口______朦胧的“白雾”出现,蒸发皿底部____其原因是:.

可见大自然中“雨”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有小水珠

水蒸气遇冷液化。无水蒸气没有液化.

蒸发皿温度高,遇冷无小水珠

【例5】水蒸发到大气中成水汽,空气对水汽的容量有一定限度,在10℃时最大为9g,20℃时最大为17g,30℃时最大为30g,当空气不再容纳水汽时就成为饱和状态,此时如果气温继续降低,是不是就可以降水?说明理由?

答案不一定降水.因降水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由于空气中不一定有水汽的凝结核,即使空气中水汽处于饱和状态、气温继续降低,水汽不一定形成小水滴,即云和雾,如

果水滴不够大则会随气流飘浮,所以不一定降水。

八年级下物理滑轮练习配答案

八年级下物理滑轮练习配 答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滑轮 一、填空题 1、如图所示,滑轮A的作用是 _,滑轮B的作用是_ __. 2、如图所示,物体A在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物体A的重为100牛,则拉力F的 大小 为__ _牛,物体相对于滑轮是__ 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第1题图第2题图 3、如图所示,某工人将重150牛的铁桶在10秒内竖直向上匀速拉起4米,A装置是(填“定”或“动”).上升过程工人拉绳子的拉力为牛,拉力移动的距离为 米.(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 4、如图所示,用一个动滑轮把物体匀速提起,绳头移动了3米,用250牛的力,则 物体上升 米,物体重为牛.(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不计) 第3题图第4题图 5、如图所示,若胖者体重800牛,瘦者体重500牛,货物重600牛(绳重及摩擦力不计).则静止站立在地面的胖者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牛,他受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瘦者在上升过程中作匀速运动(选填“是”或“不是”). 6、如图所示,地面上一物体重G=200牛,现通过一个定滑轮用绳子来提它,用的拉 力F大小为80牛,此时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牛. 7、如图所示,物体A重20牛,滑轮重1牛,绳重不计,弹簧秤示数为25牛,则物 体B重为 牛;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牛. 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 二、选择题 8、学校升国旗的旗杆顶上有一个滑轮,如图升旗时往下拉动绳子, 国旗就会上升.对该滑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动滑轮,可省力 B.这是一个定滑轮,可省力. C.这是一个动滑轮,可改变用力的方向 D.这是一个定滑轮,可改变用力的方向第8题图 9、如图所示的使用该装置匀速提起重物G,沿不同方向所用的 拉力中---- -( ) A.F1最大 B.F2最大 C.F3最大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

《电压电阻》复习精要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 ..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 ....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 电源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填空)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 ..(或电路两端有电压) ②电路是连通 ..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 ..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 .."x x x" .....的电流。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V.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 v=1000V .........1V=1000m V .........1.m V=1000 .......μ.V. 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家庭 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 ...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电压表,符号:V.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二看清 二要: ①电压表要并联 ..在电路中。 (.1.、.但是当电压表不小心串联到电路中时 ................发生的状况是:电压表的 ........... 时数有很大的偏转,约等于电源的电压。在测小灯泡的试验中,讲 .............................V. 表和 ..A.表反接的状 .....况是电压表有时数,电流表无时数。都不会损坏 .....................) 2.、.当电压表之间只是有一段导线没有任何用电器的时候,我们认为............................ 此时电压表是没有时数的。所以在电路中电压表没有时数我们分析............................. 电路状况可以考虑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是短路的。 .......................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一不: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连实物图一定要先选量程) .............二看清: ①一要看清电压表的量程 .. ②二要看清电压表的分度值 ... Ⅰ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 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 ..电压表。(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电压表 异符号 A V 连接串联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能 量程0.6A 3A 3V 15V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020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初二下册:滑轮知识点及练习

滑轮练习 一、初步认识滑轮 2.介绍滑轮的结构:主要部分是能绕轴转动的轮子。 观察使用时的情景:a.使用时滑轮轴的位置固定不动;这种滑轮称为定滑轮; b.使用时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这种滑轮称为动滑轮。 4.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1.回忆杠杆的五个要素,找出定滑轮支点,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 2.请学生根据以上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不变。 3.得出结论: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的杠杆。 4.找出动滑轮的支点,强调这是一个瞬时支点,拉力的方向一定要竖直向上,确定其动力臂和阻力臂,并比较其的大小关系。 (动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 5.请学生进一步分析,解释为什么斜着拉动重物时,拉力的大小会变大(动力臂变小)。 6.得出结论:动滑轮实质是一种能省力的杠杆。 三、滑轮组 1.定义: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组合装置称为滑轮组。 2.特点: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重物和动滑轮的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简单滑轮组的设计与组装 例:按照要求组装下列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 ⑴用G/2的力提起重物; ⑵用G/3的力提起重物 课堂练习: 如图所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滑块A在钩码的作用下恰能沿水平面匀速滑动,那么滑块A受到的摩擦力

是( ) A.2.94 N B.1.96 N C.0.98 N D.0.49 N 强化训练 一、夯实基础(每空2分,共28分) 1.定滑轮实质是_____杠杆,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________,但它不能_______。 2.动滑轮实质是______________的杠杆,使用动滑轮可以_______力,但_______改变力的方向。 3.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各使用了一个滑轮。其中甲图中的滑轮是_____滑轮,乙图中的滑轮是_____滑轮。 4.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人对绳子的拉力是70 N,则可匀速提起_____N或_____N的重物。5.如图所示,有四个滑轮组,若分别用来把60 N的重物提起。在动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的情况下,则F1=_____N,F2=_____N,F3=_____N,F4=_____N。 二、提升能力(每题5分,共35分) 6.如图所示的滑轮匀速提升重物,那么 A.F1方向的拉力最小 B.F2方向的拉力最小 C.F3方向的拉力最小 D.三个方向的拉力都一样大 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甲物重5 N,乙物重3 N。甲、乙均保持静止状态,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甲受到的合力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A.0 N,3 N B.0 N,5 N C.2 N,5 N D.2 N,3 N 8.如图所示,动滑轮重2 N,弹簧秤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和物体的重为 A.20N,18N B.10N,18N C.18N,10N D.20N,20N 9.在不计机械自重和摩擦的情况下,能用10N的拉力不能提起重20N物体的简单机械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 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 小误差。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同一个物体是运动 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 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公式:v=S/t 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S/t,变形可得:s=vt,t=S/v。 四、测量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 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全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 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 )、分米(dm )、 厘米(cm )、毫米(mr ) 微米(卩n ) 纟内米 (nm ) 3-i m = 1000m=100.1m=10m 1dm2 换算关系:1km = -2-3-6-9 m 1nm=10m m 1mm=10m=10m 1卩1cm=10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 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 、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h 5 、换算关系:1mi n=60s 1h=60mi n=3600s 6 、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 数时粗心造成 的,是不该发生的, 8 、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 (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 、减小误差的办法: (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 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 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 作为 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 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 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 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 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 是能够避免的

八年级下册物理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

第2节滑轮 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并能识别它们.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它们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工作特点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用观察、对比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心生活、生产中有关定滑轮、动滑轮的实际使用. 2.对实践中的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有好奇心. 3.具有利用简单机械改善劳动条件的愿望. 【教学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难点】会按要求组装滑轮,并画出它的绕线,掌握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定滑轮、动滑轮、钩码、细绳.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杠杆,知道了杠杆的分类和特点.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应用了其他简单机械.如我们每周一升国旗,升旗手用力向下拉绳子,我们会看到国旗缓缓上升;工人在动滑轮的帮助下,居然用50N的力提起重95N 的物体,你知道这些是应用了什么吗?

生思考、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先不急于解答. 师你们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有什么特点吗?它们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进行新课】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师好,请大家先看教材P81页图12.2-1漫画,并提出问题:为什么大人能将重物吊到二楼,孩子却被重物吊了起来? 生思考、发表看法. 教师展示一架定滑轮、动滑轮装置,并利用它们分别提起钩码,对滑轮的构造简单介绍.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它们在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不同? 生:定滑轮工作时,轴不动,轮转动;动滑轮工作时,轴随着物体一起上或下运动.师回答正确.好,下面请大家分组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可参照教材P82页《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这样便于降低学生实验难度. 设计表格(供参考) 学生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并讲解.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实质(多媒体课件) (1)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图甲中所示定滑轮两边的力与轮相切,中心轴为杠杆的支点,轮的直径可以看做是一根硬棒,动力和阻力作用在直径的两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注意:用定滑轮提升重物时,动力移动 的距离等于重物升高的高度. (2)动滑轮是一个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如图乙 所示,动滑轮由于一边悬于固定点,重物的重力作用线通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 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 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 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 6、测量工具:秒表。停表 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 10、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某些测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它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知识点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_______。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_______米. 课桌的高度约0.75m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km=_______m=103m;1dm=_______m=10-1m;1cm=_______m=10-2米;1mm=0.001m=10-3m;1m=_______μm;1um=_______m1m=_______nm;1nm=_______m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约为:0.07 m m 、70微米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_______是否磨损、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放置,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______,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4). 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 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 1h= 60 min=_________s. 7、误差:测量值与________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_______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_________而产生。_________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_________传播。_________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_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_________,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_________。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_________、响度、_________。(1)音调:是指声音的____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____,跟发声体的_________、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_________减弱;(2)在_________减弱;(3)在_________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_________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_________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_________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_________性好、_________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_________、_________、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_____,很容易绕过_________,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八年级下册物理滑轮专项练习题

滑轮 1.某人想站在地面上向下拉绳子将重物提起,请在图中用笔画出合理的绕线方式. 图1 图2 2、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 简单滑轮: 1.下列各图中,最省力的是() A.B.C.D. 2.图中,若每个滑轮重力为G0,物重为G,不计摩擦,则F=.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3.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不计绳重及摩擦),工人师傅用50N的拉力将质量为6kg、底面积为1000cm2的空吊篮A匀速提升到二楼平台,动滑轮组的重力为N;若静止在二楼平台的吊篮里装了1000N的砖块,绳子B和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800N和600N,当质量为50kg的工人师傅拉绳子C时,吊篮对二楼平台的最小压强为Pa. 4.某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选填“定”或“动”),在5秒内用拉力F把重100牛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5米,不考虑滑轮的重和摩擦,则拉力F为牛,拉力做的功焦,功率为瓦. 5.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二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时能(填“省力”或“费力”),但,(填“费距离”或“省距离”)却(填“省功”或“不省功”) 6.如图所示,物重20N,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使用这种滑轮的好处是. 7.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200N的重物,现用如图所示装置将物体匀速拉动,物体与桌面的摩擦力是48N,不考虑滑轮重力和滑轮与绳间摩擦,水平拉力F为N.若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9m/s,则物体移动速度为. 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甲物体的重力为20N,乙物体的重力为50N(不计绳重、轮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绳的拉力为40N B.B绳的拉力为15NC.甲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D.乙物体处于二力平衡 9.两只形状相同的铁桶和塑料桶,用它们分别从井里提起满满一桶水到井口,则人用铁桶提水时做的有用功用塑料桶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则人用铁桶提水时做的额外功用塑料桶提水时所做的额外功.(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0.如图所示,重为30N的物体A在力的作用下,以10c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N.若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纳米(nm)。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 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 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 计算公式:v=s t 其中:s ——路程——米(m);t ——时间——秒(s);v ——速度——米/秒(m/s) 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 或m·s -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 或km·h -1,1m/s =3.6km/h 。v =s t ,变形可得:s =vt ,t =s v 。 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 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四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 =S /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 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 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 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 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新初二一定要看看! 无论你是即将踏入八年级刚接触物理的同学,还是初三将要中考的同学,都应该看看!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 知识点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八年级物理下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整理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初二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 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第三章:光 一、光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总结

————————————————————————————————作者:————————————————————————————————日期:

2018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汇总 2018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重要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的单位——衡量万物的标尺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d)、厘米(c)、毫米()、微米(μ)、纳米(n)、1=1000;1d=0.1; 换算关系:1c=0.01;1=0.001;1μ=0.000001;1n=0.000000001。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in)。 换算关系:1h=60in1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 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

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拓展: 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 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 2 回声的作用: 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

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一:怎样听到声音 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 要点: 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拓展: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听觉系统正常;②物体的振动频率达到人耳的听觉范围;③声音有足够的响度;④有传播的介质 二:骨传导和双耳效应 定义: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