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word说课稿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word说课稿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word说课稿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word说课稿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word说

课稿

《指数函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指数函数》是人教版中职数学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编排在正整数指数、指数的扩充和运算性质之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又可以为后面学习对数函数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像基础,更重要的是在于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通过指数函数的研究,学生需要知道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解析式图像性质,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函数部分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的重点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外,指数函数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二)、学情分析及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和高中对函数、指数的运算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对用“描点法”描绘出函数图像的方法已基本掌握,已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另外,学生对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

鉴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的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并能自觉、灵活地应用其性质(单调性、底数变化图像的变化规律、中介值)比较大小。过程与方法:

(1). 体会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归纳、

概括的能力。

(2). 从数和形两方面理解指数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

法,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直观、严谨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

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2). 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感悟数学的统一美、和谐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是我们应用函数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研究函数时,图像和性质也就自然成为研究、讨论的重点,另外,本节课所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也都渗透在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探究过程中,所以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受函数定义的影响,学生在研究函数时往往习惯于去关注当自变量变化时,函数值的变化情况,而当指数函数的底数变化时,自变量也在变化,变量由一个变成了两个,由一ax

维升到了二维,从解析式来看,学生不易理解当底数变化时图像的变化规律,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指数函数的底数对图像的影响。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a

指数函数图像观察当底数变化时图像的变化规律,直观的理解指数函数的底数变化时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比较指数相同时函数值的大小及函数值相等时自变量的大小来加深学生对这一规律的理解。

二、说教学方法

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以学生的探索研究为主的启发式教学,并注意加强师生的讨论和交流。在课堂结构上,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1)提出问题——引入概念(2)数形结合——感悟规律(3)课堂小结——提高认识,三个层次的教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在学习完“指数”的概念和运算后编排的,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再现原有认知结构。

2.领会常见数学思想方法。

3.在互相交流和自主探究中获得发展。

4.注意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

四(说教学程序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本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程序,启发学生逐步发现和认识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情景:用电脑展示一个实例:折纸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扫清由概念不清而造成的知识障碍,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为突破难点做好准备

(二).启发诱导、探求新知(用时15分钟)

教师活动:1.给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并要求学生画它们的图像2.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规范地画出这两个指数函数的图像3.板书指数函数的性质。

学生活动:1.画出两个简单的指数函数图像2.交流、讨论、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作简单的指数函数的图像对深刻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完成基本作图之后,教师再利用课前已列表、建立坐标系的小黑板展示准确的作图方法,达到进一步规范学生的作图习惯的目的,然后借助“函数作图器”用多媒体将指数函数的图像推广到一般情况,学生就会很自然的通过观察图像总结出指数函数的性质,同时对于底数的讨论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三).巩固新知、反馈回授(用时23分钟)

教师活动:1.板书例一的第一问和例二;2.图示底数a的变化对图像的影响学生活动:1.学习解题的规范步骤; 2. 讨论总结底数a变化对图像的影响规律;3.完成例一的后两问和练习;4.扩展视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设计意图:实现学生对指数函数知识的初步应用,完成“实践―――认识―――再实践”过程;力求通过规范的板书养成学生良好地解题习惯,起到教师的示范作用;通过例题讲解巩固学生对指数函数性质的理解、实现会用指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数学问题;通过练习实现教师的再指导和学生的渐进式提高。

(四).归纳小结、深化目标(用时1.5分钟)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归纳,完成对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的归纳。

学生活动:完成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的课内小结。

设计意图:教师在本环节引导学生对指数函数的知识进行梳理,深化知识与技能目标。 (五).布置作业 (用时0.5分钟)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查阅指数函数在贷款利率的计算、化学中半衰期的计算和考古技术中的应用资料。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六).板书设计

考虑到板书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的功能,本节课我设计了由三个板块构成的板书,板面分配比例为2:1:1,第一大板块包含了两部分,一是指数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二是课前准备的小黑板;第二板块书写了例1的第一问和例2;第三板块由学生完成例1的后两问、练习和课堂小结组成。

五、说教学效果预期

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预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至少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都能够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但要能够灵活应用其性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由于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可能会有一部分学生还做不到,需要进一步指导并加强练习。

最后,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获得更全面的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和课堂效果的反思,并在后续的时间里修订课堂设计方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知识积累和能力提高。以上是我对指数函数这节课的设计和思考,敬请批评指正~

职高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八章和第九章

数学竞赛二年级试卷 分值:120分 时间:120分 姓名: 班级: 一、选择题 1. 在正方体ABCD-A ’B’C’D’中,与棱AA ’异面的直线共有几条( ) A.4 B.6 C.8 D.10 2.已知直线()021:1=-++y x a l 与直线()0122:2=+++y a ax l 互相垂直,则实数 a 的值为( ) A. -1或2 B. -1或-2 C. 1或2 D. 1或-2 6.如果直线ax +2y+2=0与直线3x -y -2=0平行,则a 等于 ( ) A .-3 B .-6 C .2 3- D .3 2 3. 4张卡片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从这4张卡片中随机抽取2张,则取出的2张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为奇数的概率为( ) A.13 B.12 C.23 D.34 3.. 正方体ABCD-A ’B’C’D’中,异面直线CD ’和BC ’所成的角的度数是( ) A.45° B.60° C.90° D.120°

C C' D D'B' A' A B 、已知直线ax+by+c=0)0(≠abc 与圆x 2+y 2=1相切,则三条边长分别为|a|、|b|、|c|的三角形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 钝角三角形 D 、不存在 67. 直线a 是平面α的斜线,b 在平α内,已知a 与b 成60°的角,且b 与a 在平α内的射影成45°角时,a 与α所成的角是( ) A.45° B.60° C.90° D.135° 5. 长方体的一个顶点上三条棱长分别是3,4,5,且它的8个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25π B .50π C .125π D .都不对 8. 如图,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G H ,,, 分别为1AA ,AB ,1BB ,11B 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 与 GH 所成的角等于( ) A.45° B.60° C.90° D.120° 9. 已知两个平面垂直,下列命题 ①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任意一条直线; ②一个平面内的已知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的无数条直线; ③一个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④过一个平面内任意一点作交线的垂线,则垂线必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3 B.2 C.1 D. αb a O C B A A F D B C G E 1B H 1 C 1D 1A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引课】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中国所有的大熊猫”、“我们班的所有同学” 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都给我们以集合的印象 引入课题 【新授】 课件展示引例: (1) 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2) 正数的全体; (3)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4) 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1. 集合的概念 (1)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 (2) 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 (3) 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a,b,c,…表示。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读作“a属于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读作“a不属于A” 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确定性:作为集合的元素,必须是能够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 (2) 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4. 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N; (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N+或N*; (3) 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Z; (4) 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Q; (5) 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R。 【巩固】 例1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 小于10 的自然数的全体;(2) 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 (3) 英文的26 个大写字母;(4) 非常接近1 的实数。 练习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 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 (2) 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3) 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 (4) 如果a ∈Q,b ∈Q,则a+b ∈Q。 例2用符号“∈”或“?”填空: (1) 1N,0N,-4N,0.3N;(2) 1Z,0Z,-4Z,0.3Z; (3) 1Q,0Q,-4Q,0.3Q;(4) 1R,0R,-4R,0.3R。 练习2用符号“∈”或“?”填空: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函数的概念》word说课稿

函数的概念 函数是研究“变化着的量”的数学,关注的是“对象之间的关系”。正如前苏联著名数学家亚历山大洛夫所说的:函数是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依赖关系的抽象模型。函数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数学思想方法已广泛渗透到数学的各个领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函数的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社会、经济及其他学科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说教材 1.1函数的概念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的概念》是江苏教育出版社《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节的内容不仅是对初中函数部分内容的复习,更是对函数概念的升华,在教材第一章集合知识的铺垫基础上,本节的函数的概念则是以集合和映射(对应法则)为基础的。函数的概念这一节作为本章的开篇对于本章后续学习函数的性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函数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乃至数列甚至概率的基础。因此如果说函数是中职数学课程体系中最为重要内容的话,那么函数的概念便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是中职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所在。《函数的概念》分三个课时的内容,本节为第一、二课时。 不仅如此,函数的概念所体现出来的映射,对应的思想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函数关系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函数可以帮助人们从“静态”数据中提炼“动态”的规律,人们需要根据这些函数关系对衣食住行等进行决策。 1.2 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班级是财会专业,同于中职学生的普遍状况,数学基础相对较差,普遍觉得学习数学没有用,缺乏信心,并且怕苦畏难,这是学情的劣势,也是教学需要突破的难关。但是由于所学专业为财会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对数学知识的要求更为高些,因此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职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具有一定学习数学需求和内在驱动力,这是学情中的优势所在,也是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的方向所在; 从知识构成的角度分析,学生初中都学习过函数的相关知识,但是对于函数还是有着大致的印象,通过“回忆式”教学,可以重新唤起学生对于初中函数知识的记忆;学生在中职新教材第一章学习了集合的知识,对于本阶段函数概念的理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生活中实例和抽象函数的具体分析,把握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掌握函数的“集合式”定义,理解抽象函数符号f (x )的意义,学会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当自变量值给定时,学会如何求函数值。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函数关系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让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的相关数学问题入手,展示数学的职业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1.4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 (2)教学难点:把握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对符号()y f x =的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人教版)全套教案 目录 第一章集合 (3) 1.1.1 集合的概念 (3) 1.1.2 集合的表示方法 (7)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一) (11) 1.1.3 集合之间的关系(二) (15) 1.1.4 集合的运算(一) (18) 1.1.4 集合的运算(二) (23) 1.2.1 充要条件 (26) 1.2.2 子集与推出的关系 (30) 第二章不等式 (33) 2.1.1 实数的大小 (33) 2.1.2 不等式的性质 (37) 2.2.1 区间的概念 (41) 2.2.2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5)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 (49) 2.2.3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二) (52) 2.2.4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56) 2.3 不等式的应用 (59) 第三章函数 (62) 3.1.1 函数的概念 (62) 3.1.2 函数的表示方法 (67) 3.1.3 函数的单调性 (71) 3.1.4 函数的奇偶性 (75) 3.2.1 一次、二次问题 (80) 3.2.2 一次函数模型 (83) 3.2.3 二次函数模型 (87) 3.3 函数的应用 (92) 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95) 4.1.1 有理指数(一) (95) 4.1.1 有理指数(二) (99) 4.1.2 幂函数举例 (104) 4.1.3 指数函数 (108) 4.2.1 对数 (113) 4.2.2 积、商、幂的对数 (116) 4.2.3 换底公式与自然对数 (120) 4.2.4 对数函数 (123) 4.3 指数、对数函数的应用 (127) 第五章三角函数 (130)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案 1.1集合的概念 知识目标:(1)理解集合、元素及其关系;(2)掌握集合的列举法与描述法,会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的表示法. 教学难点:集合表示法的选择与规范书写. 课时安排:2课时. 1.2集合之间的关系 知识目标:(1)掌握子集、真子集的概念;(2)掌握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3)会判断集合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及其相关符号表示. 教学难点:真子集的概念.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1) 知识目标:(1)理解并集与交集的概念;(2)会求出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交集与并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交集与并集. 教学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课时安排:2课时. 1.3集合的运算(2)

知识目标:(1)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2)会求集合的补集. 能力目标:(1)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全集与补集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补运算. 教学难点:集合并、交、补的综合运算. 课时安排:2课时. 1.4充要条件 知识目标: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对条件与结论的研究与判断,培养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理解.(2)符号“”,“”,“”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的判定. 课时安排:2课时. 2.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知识目标:⑴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⑵了解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能力目标:⑴了解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技能. 教学重点:⑴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⑵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实数大小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2.2区间 知识目标:⑴掌握区间的概念;⑵用区间表示相关的集合.

(完整word版)职高数学基础模块下册复习题

第六章:数列 1. 选择题: (1) 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5,那么a 2n =( )。 A 2n-5 B 4n-5 C 2n-10 D 4n-10 (2)等差数列-7/2,-3,-5/2,-2,··第n+1项为( ) A )7(21-n B )4(21-n C 42-n D 72 -n (3)在等差数列{ a n }中,已知S 3=36,则a 2=( ) A 18 B 12 C 9 D 6 (4)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2=2,a 5=6,则a 8=( ) A 10 B 12 C 18 D 24 2.填空题: (1)数列0,3,8,15,24,…的一个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1)n+1?2+n,则a 10=_________________. (3)等差数列-1,2,5,…的一个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 (4)等比数列10,1, 10 1,…的一个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___. 3.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sin ,4πn 写出数列的前5项。 4.在等差数列{ a n }中,a 1=2,a 7=20,求S 1 5. 5.在等比数列{ a n }中,a 5=43,q=2 1-,求S 7. 6. 已知本金p=1000元,每期利i=2%,期数n=5,按复利计息,求到期后的本利和 7. 在同一根轴上安装五个滑轮,它们的直径成等差数,最小与最大的滑轮直径分别为 120厘米与216厘米,求中间三个滑轮的直径.

第七章:向量 1. 选择题: (1)平面向量定义的要素是( ) A 大小和起点 B 方向和起点 C 大小和方向 D 大小、方向和起点 (2)--等于( ) A 2 B 2 C D 0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零向量和任何向量平行 B 平面上任意三点A 、B 、 C ,一定有AC BC AB =+ C 若)(R m m ∈=,则// D 若2211,e x e x ==,当21x x =时,= (4)设点A (a 1,a 2 )及点B (b 1,b 2),则的坐标是( ) A (2211,b a b a --) B (2121,b b a a --) C (2211,a b a b --) D (1212,b b a a --) (5)若?=-4,||=2,||=22,则<,>是( ) A ο0 B ο90 C ο180 D ο 270 (6)下列各对向量中互相垂直的是( ) A )5,3(),2,4(-== B )3,4(),4,3(=-= C )5,2(),2,5(--== D )2,3(),3,2(-=-= 2. 填空题: (1)BC CD AB ++=______________. (2)已知2(+)=3(-),则=_____________. (3)向量,的坐标分别为(2,-1),(-1,3),则b a +的坐标_______, 23+的坐标为__________. (4)已知A (-3,6),B (3,-6),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三点A (3+1,1),B (1,1),C (1,2),则<,>=_________.

职高数学基础模块上册1-3章测试题

集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给出四个结论: ①{1,2,3,1}是由4个元素组成的集合 ②集合{1}表示仅由一个“1”组成的集合 ③{2,4,6}与{6,4,2}是两个不同的集合④集合{大于3的无理数}是一个有限集 其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③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 D.只有② 2.下列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 A.最大的正数 B.最小的整数 C. 平方等于1的数 D.最接近1的数 3.I ={0,1,2,3,4},M={0,1,2,3},N={0,3,4}, M C ) (N I

A.{2,4} B.{1,2} C.{0,1} D.{0,1,2,3} 4.I ={a,b,c,d,e } ,M={a,b,d },N={b },则N M C I )( A.{b } B.{a,d } C.{a,b,d } D.{b,c,e } 5.A ={0,3} ,B={0,3,4},C={1,2,3}则 =A C B )(( ); A.{0,1,2,3,4} B.φ C.{0,3} D.{0} 6.设集合M ={-2,0,2},N ={0},则( ); A.φ=N B.M N ∈ C.M N ? D.N M ? 7.设集合{}0),(>=xy y x A ,{},00),(>>=y x y x B 且则正确的是( ); A.B B A = B.φ=B A C.B A ? D.B A ? 8.设集合{}{},52,41<≤=≤<=x x N x x M 则 =B A A.{}51<

D.{}4,3,2 9.设集合{}{},6,4<=-≥=x x N x x M 则=N M ; A.R B.{}64<≤-x x C.φ D. {}64<<-x x 10.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共有( ); ① x =2是022 =--x x 的充分条件 ② x≠2是022 ≠--x x 的必要条件 ③y x =是x=y 的必要条件 ④ x =1且y =2是0)2(12=-+-y x 的充要条件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42x Z x ; 2.{m,n }的真子集共3个,它们是 ; 3.如果一个集合恰由5个元素组成,它的真子集中有两个分别是B ={a,b,c },C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函数的单调性》word说课稿

《函数的单调性》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我是涿州职教中心汽车部的数学教师杨爱娟,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说课活动,希望专家和评委对我的说课提出宝贵意见.我说课的内容是《函数的单调性》的教学设计。 下面我分别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指明“与专业课衔接是中等职业数学发展的方向”,注重数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本课是数学(基础模块)上册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重要性质之一,是函数概念的延续和拓展,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这一节中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专业课学习。本堂课是后面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各类函数单调性的基础,在整个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基础和认知能力,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知识目标:理解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利用函数图象和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渗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行为导向法进行各种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观察 归纳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增强中职生的数学实

践意识,同时与专业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树立正确 的数学学习观。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根据图象判断单调性、给出单调区间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根据定义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我才用了如下3种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立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单调性的概念,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通俗简单形象地介绍数学知识。 2、任务引领式教学: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课上开展分组讨论任务,让学生结合专业课知识归纳函数图象的特点。 3、类比教学:通过和增函数相比较,让学生归纳出减函数的图象特点和概念,加强学生对单调性的认识。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在教学中提别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由于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时汽车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是男生,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很强,所以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 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

职高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题库完整

集合测试题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把正确选项写在表格中。 1.给出 四个结论: ①{1,2,3,1}是由4个元素组成的集合 ② 集合{1}表示仅由一个“1”组成的集合 ③{2,4,6}与{6,4,2}是两个不同的集合 ④ 集合{大于3的无理数}是一个有限集 其中正确的是 ( ); A.只有③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② D.只有② 2.下列对象能组成集合的是( ); A.最大的正数 B.最小的整数 C. 平方等于1的数 D.最接近1的数 3.I ={0,1,2,3,4},M ={0,1,2,3} ,N ={0,3,4},)(N C M I =( ); A.{2,4} B.{1,2} C.{0,1} D.{0,1,2,3} 4.I ={a,b,c,d,e } ,M={a,b,d },N={b },则N M C I )(=( ); A.{b } B.{a,d } C.{a,b,d } D.{b,c,e } 5.A ={0,3} ,B={0,3,4},C={1,2,3}则=A C B )(( ); A.{0,1,2,3,4} B.φ C.{0,3} D.{0} 6.设集合M ={-2,0,2},N ={0},则( ); A.φ=N B.M N ∈ C.M N ? D.N M ? 7.设集合{}0),(>=xy y x A ,{} ,00),(>>=y x y x B 且则正确的是( ); A.B B A = B.φ=B A C.B A ? D.B A ? 8.设集合{}{} ,52,41<≤=≤<=x x N x x M 则=B A ( ); A.{}51<

职高数学基础模块上期末考试附答案

职高数学(基础模块上)期末考试附答案 ( 考试内容:第三、第四、第五章)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学校 姓名 考号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答案填入后面表格中,否则不得分) 1.设集合{}{},52,41<≤=≤<=x x N x x M 则=B A I ( ); A.{}51<

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第一章集合教案

1.1.1 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 3.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教学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分析、归纳,形成概念. 【教学过程】 环节教学内容师生互动设计意图 导入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中国所有的大 熊猫”、“我们班的所有同学”. 师:“物以类聚”;“人以 群分”;这些都给我们以集合的 印象. 引入课题. 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新课课件展示引例: (1) 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 (2) 正数的全体; (3)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 (4) 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师:每个例子中的“全体” 是由哪些对象构成的?这些对 象是否确定? 你能举出类似的几个例子 吗?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 出问题如下: (1) 集合、元素的概念是如 何定义的? (2) 集合与元素之间的关 系为何?是用什么符号表示 的? (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 什么? (4) 集合的分类有哪些? (5) 常用数集如何表示?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梳 从具体事例直观 感知集合,为给出集 合的定义做好准备. 老师提出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学,培 养自学能力,提高学 生的学习能力. 检查自学、梳理 知识阶段,穿插讲解 1

新课1. 集合的概念. (1)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 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 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 为集). (2) 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 合的元素. (3) 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 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A,B,C,… 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 a,b,c,…表示.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 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 说a属于A,记作a∈A,读作“a属于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 a不属于A,记作a?A.读作“a不属 于A”. 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 确定性:作为集合的元素,必 须是能够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 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 (2) 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 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 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4. 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 合叫做有限集.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 合叫做无限集. 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 的集合,记作N; (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 的集合,记作N+或N*; 理本节课知识,并强调要注意的 问题. 教师要把集合与元素的定 义分析透彻. 请同学举出一些集合的例 子,并说出所举例子中的元素. 教师强调:“∈”的开口方 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 教师强调集合元素的确定 性.师:高一(1)班高个子同学 的全体能否构成集合? 生:不能构成集合.这是由 于没有规定多高才算是高个子, 因而“高个子同学”不能确定. 教师强调:相同的对象归入 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 一个元素. 请学生试举有限集和无限 集的例子. 师:说出自然数集与非负整 数集的关系. 生: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 是相同的. 师: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 括数0. 解难点、强调重点、 举例说明疑点等环 节,使学生真正掌握 所学知识. 2

职高数学基础模块下册复习题及答案

复习题6 1. 选择题: (1) 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2n-5,那么a 2n =( B )。 A 2n-5 B 4n-5 C 2n-10 D 4n-10 (2)等差数列-7/2,-3,-5/2,-2,··第n+1项为( A ) A )7(21-n B )4(21-n C 42-n D 72 -n (3)在等差数列{ a n }中,已知S 3=36,则a 2=( B ) A 18 B 12 C 9 D 6 (4)在等比数列{a n }中,已知a 2=2,a 5=6,则a 8=( C ) A 10 B 12 C 18 D 24 2.填空题: (1)数列0,3,8,15,24,…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n=n^2-1. (2)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1)n+1?2+n,则a 10=8. (3)等差数列-1,2,5,…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n=3n-4. (4)等比数列10,1, 10 1,…的一个通项公式为an=10^(2-n) 3.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 n =sin ,4πn 写出数列的前5项。 解:sin π/4=根号2/2 sin π/2=1 sin 3π/4=根号2/2 sin π =0 sin 5π/4=-根号2/2 4.在等差数列{ a n }中,a 1=2,a 7=20,求S 1 5. 解:an=a1+(n-1)d a1=2 a7=a1+(7-1)d 20=2+6d 所以d=3 sn=na1+n(n-1)/2*d 所以s15=15*2+15*14/2*3=345 5.在等比数列{ a n }中,a 5=43,q=2 1-,求S 7. 解:a5=a1*q^(5-1),∴a1=12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概率与统计初步练习题及答案

概率与统计初步 例1、某商场有4个大门,若从一个门进去,购买商品后再从另一个门出去,不同的走法共有多少种 解:4×3=12 例2.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①某乒乓球运动员在某运动会上获得冠军。 ②掷一颗骰子出现8点。 ③如果0 a=。 a,则b -b = ④某人买某一期的体育彩票中奖。 解:①④为随机事件,②是不可能事件,③是必然事件。 例3.某活动小组有20名同学,其中男生15人,女生5人,现从中任选3人组成代表队参加比赛, A表示“至少有1名女生代表”,求) P。 (A 解:) P=15×14×13/20×19×18=273/584 (A 例4.在50件产品中,有5件次品,现从中任取2件。以下四对事件哪些是互斥事件哪些是对立事件哪些不是互斥事件 ①恰有1件次品和恰有2件次品互斥事件 ②至少有1件次品和至少有1件正品不是互斥事件 ③最多有1件次品和至少有1件正品不是互斥事件 ④至少有1件次品和全是正品对立事件 例5.从1,2,3,4,5,6六个数字中任取两个数,计算它们都是偶数的概率。 解:P(A)=3×2/6×5=1/5

例6.抛掷两颗骰子,求:①总点数出现5点的概率;②出现两个相同点数的概率。 解:容易看出基本事件的总数是6×6=36(个),所以基本事件总数n=36. (1)记“点数之和出现5点”的事件为A,事件A 包含的基本事件共6个:(1,4)、(2,3)、(3,2)、 (4,1)、,所以P(A)=.4/36=1/9 (2)记“出现两个相同的点”的事件为B,则事件B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6个:(1,1)、(2,2)、(3,3)、(4,4)、(5,5)、(6,6).所以P(B)=6/36=1/6 例7.甲、乙两人各进行一次射击,如果两人击中目标的概率都是,计算: ①两人都未击中目标的概率; ②两人都击中目标的概率; ③其中恰有1人击中目标的概率; ④至少有1人击中目标的概率。 解:A={甲射击一次,击中目标},B={乙射击一次,击中目标} (1)16 .04.04.0)()()(=?==B P A P B A P (2) 36.06.06.0)()()(=?==B P A P AB P (3)48.04.06.06.04.0)()(=?+?=+B A P B A P (4)84.016.01)(1=-=-B A P 例8.种植某种树苗成活率为,现种植5棵。试求: ①全部成活的概率; ②全部死亡的概率; ③恰好成活4棵的概率; ④至少成活3棵的概率。 解:(1)××××=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期中考试卷(中职教学)

二. 选择题 1、下列选项能组成集合的是( )。 A 、著名的运动健儿 B 、英文26个字母 C 、非常接近0的数 D 、勇敢的人 2、给出下列四个结论: ①{1,2,3,1}是由4个元素组成的集合; ② 集合{1}表示仅由一个元素“1”组成的集合; ③{2,4,6}与{6,4,2}是两个不同的集合; ④ 集合{大于3的无理数}是一个有限集; 四个结论中,正确的是( )。 A.只有③④ B.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② D.只有② 3、A ={0,3},B ={0,3,4},C ={1,2,3}则=A C B )(( )。 A.{0,1,2,3,4} B.? C.{0,3} D.{0} 4、设集合N ={0},M ={-2,0,2},则( )。 A.N =? B.M N ∈ C.N M ? D.M N ? 5、设集合{}{}14,25M x x N x x =<≤=≤<,则=B A ( )。 A.{}51<

① x =2是022=--x x 的充分条件; ② x≠2是022≠--x x 的必要条件; ③ y x =是x=y 的必要条件; ④ x =1且y =2是2(1)(2)0x y -+-=的充要条件;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设a 、b 、c 均为实数,且a b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 c b c ?-x 的解集为( )。 A.5>x B.5x D.2-x 的解集为( )。 A .()1,1,3??-∞-+∞ ??? B. ??? ??-1,31 C. ()1,1,3??-∞+∞ ??? D. ?? ? ??1,31、13、的四次方根为( ) A. 2 B. -2 C. D. 无意义 14、下列各函数中,为指数函数的是( ) A. y x = B. 2y x -= C. x y 2= D. x y (3)=- 15、下列各函数模型中,为指数增长模型的是( ) A. x y 0.7 1.09=? B. x y 1000.95=? C. x y 0.50.35=? D. x 2y 23??=? ??? 16、lg 5是以( )为底的对数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期末试卷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10?4=40分) 1、在等差数列{}n a 中,d a a 则公差,12,462==等于 ( ) A 、1 B 、2 C 、2± D、8 2、若,22,2,4==-=?b a b a 则向量b a ,的夹角θ 是 ( ) A、 0 B 、 90 C、 180 D 、 270 3、经过点)3,4(-A 与)9,1(-B 的直线方程是( ) A .0112=--y x B.052=--y x C.052=-+y x D.0112=-+y x 4、直线012=+-y x 与直线6 1 21-=x y 的位置关系是( ) A.垂直 B .重合 C.平行 D.相交而不垂直 5、等比数列1,2,4,8.....的前10项和是( ) A .63 B .1008 C .1023 D .1024 6、直线0102=-+y x 与圆422=+y x 的位置关系 ( ) A、相离 B 、相切 C 、过圆心 D 、相交但不过圆心 7、已知A 、B 两点坐标为A(3,-1),B (2,1) ,且B 是线段AC 的中点则 点C 的坐标为 ( ) A、(2,6) B、(1,3) C、(2.5,0) D 、(-1,2) 8、经过点A (-1,4) ,且斜率是1/2 的直线方程为 ( ) A 、092=+-y x B 、092=--y x C、0102=++y x D 、0102=-+y x 9、直线)1(32+-=-x y 的倾斜角和所过的定点分别是 ( ) A .)2,1(,60-- B. )2,1(,120- C.)2,1(,150- D.)2,1(,120- 10、过点)3,2(A ,且与y 轴平行的直线方程为( ) A.2=x B.2=y C.3=x D.3=y 二、填空题(4?4=16分) 1、直线0623=--y x 的斜率为 ,在y 轴上的截距为 2、方程062622=-+-+y x y x 化为圆的标准方程为 3、已知==-=a b a 则),2,2 1 (),3,2( ,=?b a 。 4、点)52(-A 与点)1,5(-B 的距离是 三、解答题(74分) 1、已知圆C的方程1022=+y x ,求过圆上一点P (3,-1)和圆相切的直线方程。 (6分) 2、求经过直线1l :032=--y x 与2l :0154=++y x 的交点A ,且与直线3l : 0734=--y x 垂直的直线方程。(8分)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师生共同欣赏图片“中国所有的大熊猫”、“我们班的所有同学” 师:“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都给我们以集合的印象 引入课题 【新授】 课件展示引例: (1) 某学校数控班学生的全体; (2) 正数的全体; (3)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 (4) 数轴上所有点的坐标的全体。 1. 集合的概念 (1)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我们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简称为集); (2) 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都叫做集合的元素;

(3) 集合与元素的表示方法:一个集合,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 A ,B ,C ,…表示,它的元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 a ,b ,c ,… 表示。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 如果 a 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读作“a 属于A ” (2)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 A 读作“a 不属于A ” 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 确定性:作为集合的元素,必须是能够确定的这就是说,不能确定的对象,就不能构成集合 (2) 互异性: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这就是说,集合中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4. 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N ; (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 N +或 N*; (3) 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Z ; (4) 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Q ; (5) 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 R 。 【巩固】 例1 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 小于 10 的自然数的全体;(2) 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 (3) 英文的 26 个大写字母; (4) 非常接近 1 的实数。 练习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 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 (2) 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3) 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 (4) 如果a ? Q ,b ? Q ,则 a +b ? Q 。 例2 用符号“?”或“?”填空: (1) 1 N ,0 N ,-4 N ,0.3 N ;(2) 1 Z ,0 Z ,-4 Z ,0.3 Z ; (3) 1 Q ,0 Q ,-4 Q ,0.3 Q ;(4) 1 R ,0 R ,-4 R ,0.3 R 。 练习2 用符号“?”或“?”填空: (1) -3 N ;(2) 3.14 Q ;(3) 13 Z ; (4) -12 R ;; (6) 0 Z 。 【小结】 1. 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元素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3.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4. 集合的分类:有限集、无限集 5. 常用数集的定义及记法 【作业】 教材P4,练习A 组第1~3题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函数测试题

第三章函数单元测试题 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函数中为奇函数的是 A .22y x =+ B.y =C.1y x x =- D.22y x x =- 2.设函数(),f x kx b =+若()()12,10f f =--=则 A.1,1k b ==- B.1,1k b =-=- C.1,1k b =-= D.1,1k b == 1.函数4)(2-=x x f 的定义域是 A.(-2,2) B.[-2,2] C.()()+∞-∞-,22,Y D.()),2[2,+∞-∞-Y 2.已知函数1()1 x f x x += =-,则=-)2(f A . 31- B.31 C.1 D.3 3.函数2()43f x x x =-+ A.在(),2-∞内是减函数 B.在(),o -∞内是减函数 C.在(),4-∞内是减函数 D.在(),-∞+∞内是减函数 4.下列函数即是奇函数又是增函数的是 A.3y x = B.1y x = C.22y x = D.13 y x =- 5.设点(3,4)为奇函数()()y f x x R =∈图像上的点,则下列各点在函数图像上的是 A.(-3,4) B.(3,-4) C.(-3,-4) D.(-4,-3) 4.函数1y x =的定义域为 A.[]1,+∞ B.()1,-+∞ C.[1,)-+∞ D.[1,0)(0,)-+∞U 5.下列各函数中,既是偶函数,又是区间),0(+∞内的增函数的是 A.y x = B.3y x = C.22y x x =+ D.2 y x =- 二、填空题

1.设()2 54,f x x =-则f(2)= ,f(x+1)= 2.设()31,f x x =-则()1f t += 3.点()2,3p -关于坐标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 4.函数15 y x =-的定义域为 5.函数22y x =-的增区间为 6.已知函数()22f x x x =+,则1 (2)()2 f f ?= 7.已知? ??--=33)(2x x x f 00x x ≤>,则f(-2)= 三、简答题 1.判断下列函数中那些是奇函数?哪些是偶函数? (1)()3f x x = (2)()221f x x =- + 2.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1f x = - (2)( )2f = 3. 写出函数y= f (x )的增区间______________,y= g (x )的减区间______________ (y=g (x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