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木笛》

《木笛》

《木笛》
《木笛》

《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纤弱悲戚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曙色萌动伫立晕染蓓蕾初绽脉管滴血如泣如诉等。

2、理清文章脉络,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抓住细节描写,走进课文人物内心世界,感悟“笛声”如泣如诉的悲戚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抓住细节描写,走进课文人物内心世界,感悟“笛声”如泣如诉的悲戚情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致趣,导入新课

1、一个叫朱丹的木笛手到乐团去参加最后一轮考试,这是经过几轮激烈的竞争之后的终试。但是在考场上,朱丹却放弃了考试。而当晚又被破格录取,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回到12月13日这一天,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想想朱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课文,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朱丹的爱国之情的?请边读边划细细品味。

出示幻灯:“看过卡片……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走进朱丹的内心世界。

体会出在这个悲伤的日子里抽到这个题目而难过;他知道拒绝后意味着失去这宝贵的机会,甚至永远与机会失之交臂;他可能会想到,在这不该忘却的日子里有人竟出这样的题,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3、指导朗读

4、就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这是为什么?

(1)出示幻灯:这轻轻的一句话,却犹如闷雷在会场里爆炸,窃窃私语起来。”

体会这一段的意思,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象闷雷突然爆炸的情景。然后可以联系课文第一部分——机会来之不易。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说,教师适时引导,“也许有人认为爱国和比赛是两码事。(3)多么难得的机会却被他却放弃了,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

5、还从哪能够看出朱丹强烈的爱国之情?

(1)(出幻灯“朱丹伫立雪中……天地间翩然回旋”)

(2)此时朱丹又在想些什么?(体会朱丹对自己的做法无怨无悔和对遇难同胞的深深缅怀。)

(3)同学们你们听,(放音乐)这是怎样的笛声啊,你从中听出了什么?(对亡灵深切哀思。)

(4)这一天,朱丹内心很痛苦,他的装束表示出对亡灵的哀悼;一身黑色,衣衫上的梅花,也表示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

这笛声吹响了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坚强和不屈,这笛声化作了浓浓的爱国情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这笛声怎能不让我们震撼呢,在朱丹的身上我们分明可以看到一种,(板书国魂)让我们来看看朱丹出场时的那一幕,出示句子:话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中站起一个人来,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株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

板书设计

朱丹

终试

木笛放弃忠诚热爱

录取

中国人不忘历史

木笛阅读理解及答案

木笛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11—14题。 木笛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然后是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对不起,能换组曲子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你不应该忘记今天是你的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可是——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 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披着雪花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那里,竟然有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大了,一团一团,纷纷扬扬的飘洒下来。仁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小说阅读训练《木笛》(含答案)

木笛 赵恺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他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1)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招考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场。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房门开处,室内探出一个头来。探身者说:“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 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着朱丹。那种神色,仿佛罗丹打量雕塑。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并回头望了一下坐在身后的助手。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谦恭地从台上走下来,把那张卡片递到朱丹手中: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 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回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 大师问:“12月13日是什么日子?” 朱丹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又超越雪片,开始他孤独悲壮的石头城之别。朱丹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显然是一个自发的群体而不是一支组织的队伍。坚韧是童稚的坚韧,缄默是天真的缄默,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 纪念碑呈横卧状,像天坛回音壁,又像巴黎公社墙。石墙斑驳陆离,像是胸膛经历乱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宽广,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 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丹十分意外,他回身向大师鞠躬。 大师说:“感谢你的出色演奏,应该是我向你鞠躬。现在我该告诉你的是,虽然没有参加终试,但你已经被乐团正式录取了。”朱丹问:“为什么?”大师略作沉默,才庄重虔诚地说:(b)“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 说完,大师紧紧握住朱丹的手。朱丹的手中,握着木笛。 注:(1)卡拉扬:赫伯特·冯·卡拉扬,奥地利著名指挥家、键盘乐器演奏家和导演。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4课《 木笛》类文阅读含答案

类文阅读-14 木笛 不忘历史,面向未来 我们按照参观路线的指引有序地参观,每一个参观者心情都是十分沉重,特别是看到泥土中一堆堆死难同胞骸骨真是有难言的疼痛,同时一张张日军残杀我同胞的照片又使人义愤填膺,对日寇恨之入骨。在这些照片中,有日军在南京奸淫掠夺的,有日军杀人比赛的,有日军向我同胞挥刀砍头的,还有日军活埋我同胞的…… 据纪念馆记录显示,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同胞被日军杀害30多万人。这是多么巨大的数字啊!这是全国人民永远不能忘记的! 对于日本军国主义入侵南京后的大屠杀,有良知的日本人都会忏悔的,但也有一些极右分子否认这铁的事实。 作为中国人,我们要不忘历史教训。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英法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战争,直至1931年“9·18”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 100 多年来我国都是受侵略的,光是七七事变后的8年全面抗日战争,我国牺牲3000多万人,这悲惨历史我们绝对不能忘记! 我们要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选自《第二个春天的日记<岁月如流未蹉跎>续集第6册》中国文联出版社) 1.解释词语。 义愤填膺:

恨之入骨: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参观纪念馆令人心情沉重。 B.所有日本人都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C.“9·18”事变、七七卢沟桥事变都是历史教训。 D.8年全面抗日战争,我国牺牲3000多万人。 4.用“”画出文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 【参考答案】 1.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形容十分愤怒。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3.B 4.画出:我们还要面向未来,振兴中华,为中华崛起而奋斗! 我的祖国(节选) 张海迪 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一位美丽的志愿军护士唱了一首歌,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幼小的心: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从此我就会唱这支歌了,我也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农村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密密的树林,还有绿色的山峦,清凉的小河。祖国就是城市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美丽的公园,来来往往的人们,他们都像我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叔叔

人教版初中音乐 学吹竖笛 教学设计

学吹竖笛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 通过学唱《中学时代》这首歌曲,逐步学习分析歌曲、识读乐谱和视唱旋律并建立正确的歌唱状态和合唱概念;养成乐于了解和尊重音乐作品的态度,学习自行设计、二度创作表现歌曲的方法和手段;逐步建立用所学音乐知识和审美标准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进行客观评价的良好学习氛围。 通过欣赏歌曲《飞来的花瓣》和片段实践性演唱,延续前一节课的学习要点,进一步学习声乐作品的演唱形式和合唱的表现手段,更加深入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3.《通过《蓓蕾之歌》的欣赏,加强对整个单元的情感导向;通过演唱《校园的早晨》学会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自主看谱、识谱的习惯,学会正确演唱切分节奏、休止符等比较复杂的节奏。 4.通过学习竖笛演奏,培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建立学习的信心、提高合作意识、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6.了解竖笛的构造,学会竖笛演奏姿势并掌握基本呼吸方法。掌握sol、la、si、do四个音的奏法,完成教材中的练习曲,能够用所学的四个音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生理,心理不够成熟,学生对"意志"的内涵可能认识并不深刻,有必要让学生对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质水平较低。因此,音乐课上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意志和锻炼意志。 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成长过程中,其情绪、情感、思维、意志、能力及性格还极不稳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同时,学生理论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3重点难点 1.根据学生整体水平,引导、调动学生逐步学习聆听音乐、识读乐谱、演唱演奏、合唱指挥以及思考判断的方法。 2.本单元为中学音乐教学起点,欣赏+聆听+演唱+吹奏,逐步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

木笛阅读题及答案

木笛阅读题及答案 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 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请原谅,能更换一组曲目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 片刻,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 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 大师问:“为什么?” 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久久,久久,一片沉寂。 大师问:“你没有忘记今天是什么考试吗?” 朱丹答:“没有忘记。” 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艺术前途应当懂得珍惜。” 朱丹说:“请原谅--”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果断而又深感惋惜地说:“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 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朱丹披着雪花不知不觉走到鼓楼广场,穿过广场,他又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临近石碑是一片莹莹辉光,像曙色萌动,像蓓蕾初绽,像彩墨在宣纸上的无声晕染。走近一看,竟然是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明显是自发聚集起来的。他们的头上、肩上积着一层白雪,仿佛一座雪松森林。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顷刻之间,雪下大了。雪片密集而又急促,仿佛纷纷丝巾在为记忆擦拭锈迹。 伫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音悲凉隐忍,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这个声音,火焰温暖这个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之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没有出声,孩子们在倾听,他们懂得,对于心语只能报以倾听。 吹奏完毕,有人在朱丹肩上轻轻拍了一下。回头一望,竟然是那位丹麦音乐大师。朱

木笛教学设计

《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朱丹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感悟他用“笛声”如泣如诉内心的情怀,体会人物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2.能够独立收集整理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资料,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情怀,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木笛》,知道什么是木笛吗? 2.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吹奏乐手朱丹和木笛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 修长纤弱正襟危坐不苟言笑 悲凉凄切脉管滴血如泣如诉 1)看这两行词,第一行是写什么?第二行是写什么? 2)男生读第一行,女生读第二行。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通过精炼的语言,运用关键词概括课文大意。)3. 自由快速地读课文,透过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朱丹?边读边划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一点感受。 三、走进文本,感受历史 1. 透过文字你看到一个怎样的朱丹? 2.交流讨论:朱丹第一次出场 课件出示:话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中站起一个人来,他看上去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了一株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朱丹轻轻走进屋,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 你们再读读这段话?你们特别注意到了什么?(梅花、梅树) 它们象征着什么?(出示梅花图)引用《梅花魂》中外祖父的话。 读着外祖父的话,我们再看看朱丹的这身梅花打扮,你有什么感受? 3.继续走进朱丹,你还从哪些文字读懂了朱丹? 1)出示朱丹和音乐大师的对话 2)请同学们读读这对话。为什么朱丹拒绝演奏? 3)出示历史资料: 师解说:12月13日是怎样的一个日子?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对南京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古都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南京成为了人间地狱。屠杀整整持续了40多天……) 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屠杀300000人,大约是每1分钟杀6个人。 师:这是什么?这难道仅仅是几个鲜红的数字吗?(国耻) 4.以朱丹的艺术才华,演奏欢快的曲目并不难,可是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他又怎么能让自己心爱的木笛流淌出欢快的乐曲呢? 一边是理想的追求,一边是信念的拷问,在两者之间朱丹犹豫着,矛盾着,他的内心非常的痛

中考语文小说类阅读题专题教案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策划: 一、引入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我们聆听了这首优美的歌曲.是呀,“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此,我诚挚地祝愿大家都能决胜高考,都能拥抱属于自己的一缕阳光.在语文高考试题中,主要有基础题、阅读题和作文题,你们哪一种题型的得分率最低呢?是呀,阅读题的分值就占了全卷总分的40%,.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复习现代文阅读内容之一的小说类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二、我们先来明确小说阅读的考纲考点: 三、小说有三要素,是哪些呢?(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四、人物形象的揣摩. 既然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因而命题者自然会从人物这一角度设置试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关小说人物方面的解题技巧. 1、常见题型 首先是常见题型,从人物的角度命题,一般有以下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解题方略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如陈奂生是一个才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漏斗户主,所以难免会在住一宿招待所花了他两顶帽子的钱时表现出狭隘自私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如孔乙已面对一群小孩子给他要茴香豆时说的话也是:“不多不多,多乎?,不多也”,这就表现了他迂腐的性格.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药》里的华老栓为什么会拿革命者的鲜血来做人血馒头给自己的儿子治病呢,原因就是他生活着的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犹如一间绝无窗户而又万难破毁的铁屋子,周围的人都在是迷信的,愚昧的,麻木的.所以他的迷信、愚昧、麻木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如(《项链》的作者就曾这样介绍玛蒂尔德: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爱慕虚荣,不安于现状.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__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如范进是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典型形象,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将自己54岁以前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表现了他沉迷于仕途,热衷于功名的性格特点. 五、牛刀小试: 阅读小说《木笛》,回答文后题目: 1、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2、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意图是什么?(5分) 3、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3分) 4、你认为文中的音乐大师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阅读指导: 第一步:请大家浏览全文,理清全文的思路和主旨,整体阅读,把握要点这是现代文阅读的第一步. 活动1、抽生复述故事情节(何人何时何地做了哪些事),并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竖笛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黑河市第二中学全锦丽 课题:流行的笛声 教学目标: 1、通过音阶训练使学生能够顺利的吹出每个音。 2、通过复习上节课学习《雪绒花》,让学生再次感受二声部。 3、进一步了解竖笛的构造、掌握基本呼吸方法,能顺利吹出高音。 3、通过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菊花台》练习高音。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在高音区和低音区的自然转换训练。 教学难点: 能够顺利的吹出低音区的每个音,完成乐曲训练。 教具准备: 八孔竖笛一支多媒体课件钢琴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检查竖笛,交待上课时竖笛应该怎样放置,老师用横过笛的方式让大家安静。 二、课前小知识 师:我们学竖笛已经有四节课了,额有哪位同学知道八孔竖笛起源于哪?竖笛教学又是怎样进入我们的教学课堂呢? 1、出示幻灯片,介绍竖笛教学的来源。 2、简介八孔竖笛的分类 塑料竖笛和高档木笛(出示幻灯片) 师:观察自己的竖笛,请你说出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叫什么名字?师:我们学习的竖笛是高音八孔竖笛,是一种从顶端吹奏的小型哨嘴笛,可分为笛头、笛身、笛尾三个部分(观看幻灯片)它的音色柔和甜美和任意转调,富有歌唱性,可以独奏、重奏和合奏。(观看教师演奏) 3、吹奏请注意事项:应该注意卫生,可准备干净的手帕,吹后进行擦洗,提醒学生不要交换使用,以防“病从口入”。 4、持笛方法(出示幻灯片) 5、演奏姿势 师:分坐姿、站姿两种,不论哪种姿势,身体都要放松自然端正,竖笛于身体的夹角要保持40度左右,肩放松,上臂自然下垂,手指,手腕放松,用第一关节的指腹接音孔,指控与音孔平行,开放音孔时手指不易过高,进行按指练习,让演奏姿势好的学生做示范。双唇放松而有控制的含住吹口。 三、课堂练习 1、音阶训练:吹全音符的长音,音阶上行下行,强调气息微弱吹奏低音。教师带学生一个音一个音的吹奏C大调的从1—高音2的练习,用钢琴带学生训练音阶。 2、复习歌曲《雪绒花》的演奏(出示两个声部),带第一个声部和第二个声部分别练习,然后两个声部合起来共同演奏,让同学们再次感受二声部的训练。

木笛

《木笛》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背景分析: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有困难,不过学生在第一课是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南京大屠杀的背景以及当时的情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学生感受朱丹的情感奠定了基础,本课教学重点是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教学难点是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所以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引导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做批注,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知道朱丹在考场上为什么放弃终试,后来为什么又被破格录取。 2、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知道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木笛》。 二、深入探究: (一)、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接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请同学展读)(二)、教师导语: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记忆最深的恐怕就是12月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是啊,1937年12月13日正是南京数十万人遇难的日子,数年后的12月13日正值木笛手朱丹参加乐团终试的日子。然而朱丹在考场上却放弃了终试,但是当晚又被破格录取,这到底是为什什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三)、请同学想好自己的观点后在组内和同学交流。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做适当引导: (因为考试中让他吹奏一曲表现欢乐的乐曲,他拒绝吹奏,最终放弃考试。后来大师听到了他出色的演奏,同时被他的爱国之情所打动,所以破格录取了朱丹。) 1、请同学把相关的内容读出来。(5——23)南京招考一名木笛演员,其中一名名叫朱 丹的木笛演员最终放弃了演奏,他说: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我不能演奏欢快的曲子。而在南京城寒冷的雪夜,他却拿出木笛演奏着如泣如诉的笛声,最终他感动了主考,被录取 了。 2、教师引导学生品文嚼字,咀嚼文章的味道。 ①当朱丹看到卡片上写着:第一项,任选一首表现欢乐的乐曲时,他是怎样的神情?(出示课件)(看过卡片,朱丹眼里闪过一丝悲戚。)为什么悲戚?→△为在这个令人悲痛的日子里抽到这样的考试题而难过、悲戚,它的沉痛的心情使他无法演奏。△他会本能的拒绝,但同时又预感到,拒绝可能使他失去机会,然而对一个木笛手来说,展示自己的吹奏才华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他真的舍不得失去这次机会,所以他痛苦、悲戚。△他可能还会想到,在不该忘却的日子里,有人竟然出示这样的试题,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三年级上册语文作业本答案

第1单元 1、我们的民族小学 1、①②;①②;②① 2、(1)学校被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2)钟声敲响了。 3、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 4、、、、 2、(略) 2、金色的草地 1、假装、绒毛、花瓣、使劲、 手掌、有趣、观察、朝南 2、玩耍合拢钓鱼 要求龙王鱼钩 3、(1)那朵小花并不引人注目,确很香。 (2)拔河比赛我们使劲一拉,赢了。 4、略 5、绿、金、绿 我们的手掌、张开、合上、花朵张开、金色的、花朵合拢、就变成绿色的了 当妈妈回来时,我已经把饭烧好了。 3、爬天都峰 1、发:fā(发现)似:sì(似乎)相:xiāng(相当) fà(头发)shì(似的)xiàng(照相) 2、果然、居然 3、啊,蝴蝶这么美,在翩翩起舞呢! 啊,井水这么深,都看不见底哩! 啊,湖水这么清,可以当镜子啦!

5、要不是你拉我一把,我都要掉下去了。 鼓励、汲取力量 语文园地一 1、知了、好了;照相、相信;天都峰、都是;长大、成长; 2、yǐ shì tíng mǒu jìn lù 3、桥、绿、谋——某 诗、亿、停——亭 4、路人借问 怕得鱼惊不应人 5、喜气洋洋斤斤计较十全十美 金光闪闪恋恋不舍 6、居然、一本正经 7、(1)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十分安静 (2)摇、叫、停、听、读 (3)小狗摇着尾巴向我扑来,好像在欢迎我回家。 (4)国庆节广场上很热闹:阿姨们在欢快地跳舞,老爷爷在练太极拳,小朋友们在溜冰 第二单元

苏少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竖笛练习(一)》教案

《竖笛练习(一)》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通过吹奏竖笛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竖笛,变“要我吹”到“我要吹”。 2、了解音乐源自于生活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探索音乐,用音乐表现生活。 3、在学习中体验合作、成功与快乐,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吐奏吹奏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欢迎大家来到音乐殿堂,今天我们将会继续快乐的音乐之旅。不知音乐小使者今天又会带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使者:同学们,你们好啊,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我将会带大家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可是呀,想到那里必须先完成几个小任务,什么任务呢?下面让我们来观看一个录像片段,请大家在影片中找答案。 二、欣赏影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影片,你们猜出小使者要我们完成的任务是什么了吗? 师:原来,音乐小使者看见我们学校竖笛队的哥哥姐姐们这么棒,想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吹竖笛呢!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小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吧。 三、新课教学: 以完成音乐小使者的任务为线索,进行竖笛教学。 1、任务一:复习学习过的“5”、“6”、“7”三个音。 (1)竖笛练习“5”、“6”、“7”三个音的指法。 (2)竖笛练习“5”、“6”、“7”三个音的吐奏。 (3)随钢琴走音阶。 2、任务二:“猜一猜”游戏。 猜一猜老师所吹奏的是什么旋律,并用竖笛模仿出来。 3、任务三:学习吹奏德国民歌《春天来了》。

4、任务四:用竖笛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四、小结: 同学们,在音乐之旅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就像今天的快乐农场,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竖笛的乐趣。

《木笛》优秀教案1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木笛》人教部编版 《木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抓住“笛声”反复揣摩、朗读,感悟朱丹内心的情怀。2、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提升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朱丹爱音乐但更爱自己的同胞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痛楚,提升不忘历史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2、全班交流。 二、直奔笛声,解读笛声1、师:刚才同学谈到朱丹由于拒绝吹奏欢快的乐曲,挥泪悄然离开考场,而面对一片莹莹烛光,他却伫立雪中,尽情地吹奏起来。课文是用怎样的语句来描写朱丹吹奏的那一曲木笛声呢?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品一品。2、根据回答,屏幕出示:“笛声悲凉凄切,犹如脉管滴血。寒冷凝冻着这声音,火焰温暖着这声音。坠落的雪片纷纷扬起,托着笛声在天地间翩然回旋。”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3、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代表这首木笛曲的词语。并指导理解词语,同时把感情带入读词语。4、深入解读后再次齐读这段话。5、朱丹为什么会吹奏出这样如泣如诉的笛声呢?

三、揭开历史,再次感受笛声1、师: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那是一段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不堪回首又必须铭记的血泪史―― (视频呈现,教师解说) 出示一组数字: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场大屠杀持续了40多天,近1000个小时,大约60000分钟,屠杀了近300000人,大约是每分钟杀6个人。1)齐读这组数字。2)交流:读着这组数字,你觉得这仅仅是一组数字吗?2、学生谈感受。3、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次朗读写笛声的句子。 四、走进终试考场,感受民族精神。1、师:以朱丹的艺术才华,演奏欢快的曲目并不难,但艺术是有人性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有精神的!在中华民族奇耻大辱的今天,他又怎么能让自己心爱的木笛流淌出欢快的乐曲呢?就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对读考场上朱丹和大师的一段对话。2、同桌讨论:考场上,朱丹放弃了什么?坚守了什么?3、此时,你想对朱丹说些什么? 五、临近石碑,聆听生命心曲1、那么,记住这一天的,仅仅是朱丹吗?还有谁?(一群孩子。)画出句子,指名汇报。2、教师引读:从考场走出来的朱丹泪流满面,他披着满天的雪花,来到了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临近石碑――生接读:3、交流:他们在干什么?走进孩子的心灵,想想他们在想什么?4、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孩子们忘记了吗?朱丹忘记了吗?此时朱丹心中激情澎湃!他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吹木笛)师生配乐齐读“笛声悲凉凄切……翩然回旋” 5、师:同学们,这笛声,到底要向人们倾诉什么?请大

中考语文小说类阅读题专题教案

小说类阅读题专题教案 教学内容:小说阅读题的答题技巧(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小说阅读的考点,复习并总结小说类阅读题有关小说人物方面的答题技巧。 2、过程与方法:讲练结合,熟练掌握考点的答题模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并学习小说中主人公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人物形象的揣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策划: 一、引入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我们聆听了这首优美的歌曲。是呀,“阳光总在风雨后”,在此,我诚挚地祝愿大家都能决胜高考,都能拥抱属于自己的一缕阳光。在语文高考试题中,主要有基础题、阅读题和作文题,你们哪一种题型的得分率最低呢?是呀,阅读题的分值就占了全卷总分的40%,。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复习现代文阅读内容之一的小说类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二、我们先来明确小说阅读的考纲考点: 三、小说有三要素,是哪些呢?(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四、人物形象的揣摩。 既然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的。因而命题者自然会从人物这一角度设置试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有关小说人物方面的解题技巧。 1、常见题型 首先是常见题型,从人物的角度命题,一般有以下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2、解题方略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如陈奂生是一个才解决了温饱问题的漏斗户主,所以难免会在住一宿招待所花了他两顶帽子的钱时表现出狭隘自私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如孔乙已面对一群小孩子给他要茴香豆时说的话也是:“不多不多,多乎?,不多也”,这就表现了他迂腐的性格。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药》里的华老栓为什么会拿革命者的鲜血来做人血馒头给自己的儿子治病呢,原因就是他生活着的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犹如一间绝无窗户而又万难破毁的铁屋子,周围的人都在是迷信的,愚昧的,麻木的。所以他的迷信、愚昧、麻木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如(《项链》的作者就曾这样介绍玛蒂尔德:她没有漂亮服装,没有珠宝,什么也没有。然而她偏偏只喜爱这些,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爱慕虚荣,不安于现状。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如范进是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殉道者典型形象,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将自己54岁以前的青春都押在了科举这座“独木桥”上,表现了他沉迷于仕途,热衷于功名的性格特点。 五、牛刀小试: 阅读小说《木笛》,回答文后题目: 1、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 2、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意图是什么?(5分) 3、文章a处写朱丹穿“一身黑色云锦衣衫”的用意是什么?(3分) 4、你认为文中的音乐大师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阅读指导: 第一步:请大家浏览全文,理清全文的思路和主旨,整体阅读,把握要点这是现代文阅读的第一步。 活动1、抽生复述故事情节(何人何时何地做了哪些事),并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好了,我们在着眼于全篇,对文章有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就可以着手做文后的习题了,大家还要注意阅读的步骤: 第二步:审读试题,揣摩题路(审题包括审分值和问题,如……揣摩题路就是说要试着从命题者的思维角度去揣摩。并从原文中找到题目相应的位置。) 第三步:对位推敲,摘取答案(在文中锁定了答题区域后,就要细心准确研读有关语段,找到信息源,筛选出关键词句。) 第四步:紧扣原文,整合答案(就是将筛选、提取出来的信息加以整合,组织答案)

竖笛教学设计

竖笛教学设计 竖笛教学设计(精选4篇) 竖笛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气氛中学习,通过吹奏竖笛激发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竖笛,变“要我吹”到“我要吹”。 2、了解音乐源自于生活的道理,学会在生活中探索音乐,用音乐表现生活。 3、在学习中体验合作、成功与快乐,感受学习音乐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吐奏吹奏方法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欢迎大家来到音乐殿堂,今天我们将会继续快乐的音乐之旅。不知音乐小使者今天又会带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小使者:同学们,你们好啊,我们又见面了。今天我将会带大家到一个好玩的地方去,可是呀,想到那里必须先完成几个小任务,什么任务呢?下面让我们来观看一个录像片段,请大家在影片中找答案。 二、欣赏影片,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通过观看影片,你们猜出小使者要我们完成的任务

是什么了吗?师:原来,音乐小使者看见我们学校竖笛队的哥哥姐姐们这么棒,想让我们向他们学习吹竖笛呢!那就让我们来看看第一个小任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吧。 三、新课教学: 以完成音乐小使者的任务为线索,进行竖笛教学。 1、任务一:复习学习过的“5”、“6”、“7”三个音。 (1)竖笛练习“5”、“6”、“7”三个音的指法。 (2)竖笛练习“5”、“6”、“7”三个音的吐奏。 (3)随钢琴走音阶。 2、任务二:“猜一猜”游戏。 猜一猜老师所吹奏的是什么旋律,并用竖笛模仿出来。 3、任务三:学习吹奏河北民歌《童谣》和《对鲜花》。 4、任务四:用竖笛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四、小结: 同学们,在音乐之旅中我们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就像今天的快乐农场,我们感受到了学习竖笛的乐趣。 竖笛教学设计2 本学期竖笛兴趣小组队员来自四年级的部分同学,共有学生30人,活动18次。现将活动作以下小结: (一)辅导内容: 结合以前训练的经验,我仍然把发声方法和吹奏技巧作为训练的重点,同时加强了识谱和视唱、节奏学习,为避免学生对学习产生倦

读《木笛》有感

读《木笛》有感 我深深被《木笛》这个故事震撼了,不是这个故事有多么曲折动人,而是被这个叫朱丹的年轻人深深地感动着,不能自己。 这个故事情节大概是这样的:12月13日,南京招考一名木笛演员,最后只有两人待选,其中一名名叫朱丹的木笛演员最终放弃了演奏,他说:今天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我不能演奏欢快的曲子。他因此放弃了可以养家糊口的工作机会,而在南京城寒冷的雪夜,他却拿出木笛演奏着如泣如诉的笛声,最终他感动了主考,他被录取了。 12月13日是1937年中国首都被日寇攻陷的日子,日寇从此开始令人发指的屠城,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被日寇像牲畜一样虐杀。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国殇之日,在这样一个举国哀悼的日子演奏欢快的木笛曲,有骨气、有志气的青年又怎能强装欢颜演奏欢乐的木笛乐曲呢?! 有国才有家呀!朱丹也许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正是千千万万个像朱丹一样的有志青年,中国才永远不会亡国,中国人才永远不会当亡国奴!中华民族才能忍受日本帝国主义兽性摧残而永远屹立于世界。 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不强盛就会被世界列强欺辱。我们永远不能做有损于国格的事情,我们要发奋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只有国家强盛了,我们中国人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木笛》一文写了木笛演奏者朱丹去参加木笛演奏,那天是南京大屠杀的遇难同胞纪念日,大师叫他吹一首欢快的乐曲,朱丹放弃了比赛。他来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取出木笛吹奏起来。越来越多的孩子走过来,他们手中的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读完这篇文章,我被朱丹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同时,我也感到十分愤怒,因为我想起了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我们一定要记住两句话:“落后就要挨打”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我们要好好学习,把中国建设得更强大。 读完《木笛》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国之情。这篇课文主要讲在招聘演员的考试中,考官要求一位叫朱丹的应聘者用木笛吹一首欢乐的乐曲,朱丹不肯,因为今天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日,所以朱丹失去了一次工作的机会。入夜,朱丹怀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前吹起了悲凉凄切的乐曲,他那种爱国情意感动了考官,考官决定录取他。 12月13日是1937年中国首都被日寇攻陷的日子,日寇从此开始令人发指的屠城,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人被日寇像牲畜一样虐杀。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中华民族永远的国殇之日,在这样一个举国哀悼的日子演奏欢快的木笛曲,有骨气、有志气的青年又怎能强装欢颜演奏欢乐的木笛乐曲呢?! 朱丹虽然是一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爱国情意。他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宁愿失去宝贵的工作。这世上有哪些人能做到这一点呀?很少很少。这更说明了爱国者,好报之多,害国者,坏报不尽。所以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要爱护自己的国家,默默地为祖国做出贡献,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华富强。 也许有些人会为自己的利益,而有损别人的利益,有损国家的利益,这些都不是一个常人的所作所为。一个常人应该做的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为国家作出奉献的行为。

竖笛教案

第一课 教学内容:了解竖笛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八孔竖笛的构造,学会演奏姿势及掌握基本呼吸方法。 2、学会5、6、7三个音的奏法及其三个音以内的练习曲。 3、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玩”中感受学习竖笛的乐趣, 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点:掌握竖笛“缓吹”的方法并学会5、6、7三音及以内的练习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吹出干净动听的音色。 教学方法:示范演奏、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比较法。 教学准备:竖笛、钢琴 教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八孔竖笛的种类;并富有表情的范奏,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 二、新课教学: 1. 教师介绍竖笛的起源,播放国外竖笛演奏视频。(学生更是跃跃欲试) 2. 教师简介八孔竖笛的两种演奏体系;并教给学生区分德式和英式竖笛的方法。(德式竖笛是从上往下数第五孔为小孔;而英式的竖笛则是从上往下数第四孔为小孔) 3. 师简介八孔竖笛的构造、发音原理 师:我们要学习吹奏的高音八孔竖笛,是一种从顶端吹奏的小型哨嘴笛,分为笛头、笛身、笛尾三个部分。它音色柔和、甜美,可任意转调富有歌唱性。 4.学习吹奏八孔竖笛的姿势: (1) 持笛方法: 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左手拇指按住笛身背面上方孔为背孔,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按1、2、3孔。右手大拇指持笛身,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4、5、6、7孔。(教师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学生练习) (2) 演奏姿势:

身体要自然端正,竖笛与身体的夹角保持40度左右,肩部放松,两臂自然下垂。手指、手腕放松,应注意用指肚按空,以使孔关闭严密。手指呈自然弧形,切忌瘪指。 (3) 运气: 气流强弱不同,也能获得不同的音高。如:开同一音孔,气流越强。获得的音则容易爆破,气流弱获得的音则柔和。教师引导学生做“按指”“缓吹”练习。5.单音“5”的学习 (1) 教师向学生讲解“5”的指法和口风地把握。并用竖笛进行交流变换节奏来吹奏。 (2) 待学生掌握后进行火车接龙游戏。 6.“6、7”的学习 (1) 教师用钢琴弹奏“6”音,让学生在“5”的基础上自己在竖笛上寻找“6”音。 (学生根据教师弹奏的音高用耳朵辨别,从竖笛上找出“6”音。) (2) 用同样的方法寻找“7”音。 (通过学生自己寻找“6”、“7”的指法,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吹奏兴趣) (3) 教师引导学生吹奏:“5、6、7”三音的小练习。(学生练习巩固) 三、拓展延伸:观赏竖笛乐团演出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小结 第二课 教学内容:三音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竖笛的构造及sol,la,si三个音的吹奏位置。 2、吐奏的吹奏能力。 3、热爱竖笛的演奏。 教学重点: 吐奏吹奏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认识竖笛的构造及sol,la,si三个音的吹奏位置。 教学准备: 竖笛、钢琴 教学方法: 演示法、吹奏法 教学准备:竖笛、钢琴 教时:1课时

木笛问题及答案

《木笛》题目及答案 问题探讨: 1.文章主要写了和音乐大师有关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句一一概括。 2.阅读全文,结合朱丹的言行,在空格处把小说情节补充完整。(每处不得超过6个字) 请求更换曲目——伫立纪念碑前——终被乐团录取 3.文章画线处描写朱丹的穿着的用意是什么? 4.文中两次写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意图是什么? 5.文章的主人公朱丹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6.文章中对“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7.在大雪中出现了“孩子方阵”,指出这一描写的表达特色。 8.文章以木笛为题,有什么作用? 9.探究“为了一种精神,一种人类正在流失的民族精神”的深刻意蕴。 10.作品是一篇现代小说,作者却赋予它浓厚的古典气息。读者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1、①在考场上,大师拒绝了朱丹更换曲目的要求;②大师在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前找到了朱丹,并把正式录取的消息告诉了他。 2、“被拒离开考场”、“吹奏悼念亡魂”。 3、外貌描写,黑色云锦暗示朱丹对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的深切悼念;梅树的比喻和衣衫上的梅花隐喻他的民族品格。 4、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写朱丹两次“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说明他对木笛的珍爱,而木笛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其意图显而易见:表现朱丹对民族音乐的挚爱。 5、首先他具有出色的音乐才华,这主要表现在:①是两位参加决赛的选手之一;②从纪念碑前的吹奏可以看出他具有很高的音乐才华,大师的高度称赞和最终被音乐学院录取也证明这一点。同时他具有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主要表现在:①宁可落选也不愿吹奏欢乐曲,②到南京大屠杀纪念碑前凭吊死难同胞,并吹奏起悲壮的木笛。由此可知,朱丹是一位具有出色音乐才华,而又有崇高民族精神的人。 6、①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令节气,渲染了一种悲壮的气氛,②烘托主人公朱丹和音乐大师纯洁高尚的美好心灵,凸现了少年儿童心灵的洁白无暇。 7、曙色、蓓蕾、彩墨、雪松森林的比喻暗示者孩子正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力量;描写和议论相结合,深化了文章不忘民族尊严的主题。 8、①木笛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结构)②突出中心,从朱丹吹奏出的笛声中,让读者不仅感受到朱丹出色的音乐才华,更感受到她崇高的名族精神。(主旨) 9、民族精神才是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要不忘民族的耻辱;维护民族的尊严。 10、从对故事的地点称谓来看蕴含着历史的沧桑感;从主人公的穿着、物象的选择来看蕴含着民族的传统特色;从围绕音乐曲目的选择情节来看赋予了故事古典气息。 好处:扩大了故事的内涵,赋予故事以历史厚重感;深化了文章主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