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 (1)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 (1)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 (1)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 (1)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记者思维:不是一般性的思维,而是记者作为一个特别职业所要具有的特别思维。主要包括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统摄思维。所谓的逆向思维就是遇到事物倒过来想一想,从相

反的方向或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发现人家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鲜事物,或者找到人家所不曾

采用过的表达形式。培育逆向思维的方法有“换质法”逆向思维、换位逆向思维法、对立面

归纳法。所谓的“发散思维”,以一个目标(或任何一个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

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所谓的统

摄思维就是一种驾驭、吸收并凝聚各种信息的思维方法。通俗的方法也就是从品位不高的矿

石中,经过选矿、冶炼,最后提取纯矿的方法。培养统摄思维的方法。

2.记者修养记者基本的修养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政治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

养和心理修养。政治修养构成: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政治敏感性、政治远见、政治纪律。记者知识修养的标志,主要是看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既要博,又要专。“博”第一层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第二层次:基础知识。第三层次:自然科学知识,第四层次:新闻业务知识。第五层次:外语知识。“专”就是你要从事哪方面的报道,你就要在哪方面特别专深。专业修养(能力修养)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能力、生动的表达能力、健全的思维能力、出色的社会交往能力、运用各种工具的能力。心理修养要求记者不仅要有顽强的意志品质,而且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记者既要用理智的头脑去看待事物,分析问题,又不能意气用事,也不能冷若冰霜;要有坚强的意志又不能刚愎自用,盛气凌人。记者的修养是搞好新闻工作的根本,对新闻报道业务起着统率作用。

3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所包含的,能够引起人们共同兴趣的特殊素质;它是新

闻在社会上的传播价值,同时也是新闻工作者取舍和衡量新闻的标准。新闻价值包含的五要素重要性:指对社会有重大影响并和受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显著性:指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人和事知名度或显要度高。时鲜性。接近性:包括地理位置上的接近和心理位置上的接近。趣味性:包括反常、冲突、竞争、对比、人情味、幽默性、情节性等。

4新闻敏感称“新闻鼻”。新闻敏感通常是指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记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记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就是新闻敏感。它包括政治敏感、对受众需求、社会热点的判断能力、对现象和本质、一般和典型的敏锐判断能力、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就是新闻记者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快速采集、甄别和验证新闻信息的活动。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甚至可以说,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1.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2、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了解事实真相而进行的社会交往。3、新闻采访是一种经常充满了偶然性、机遇性和艰苦性、危险性的工作。4、新闻采访是一项阶级性、政治性与社会性并重的职业活动。

6新闻报道思想或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法、政策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新闻主题是从采访及其所获材料中选择、提炼出来的,反过来又统帅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因此,新闻主题又可称之为采访写作的“统兵之帅”。怎样选择主题: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的问题。8新闻策划即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即这是一种把看似孤立发生的客观事物,看似彼此没有内在联系的事物,看似零碎与片断的事物。通过系统思辨的手段以及严密的设想和规划,从内涵上把它们联系,贯串成一体的活动过程。

9新闻政策所谓的新闻政策,就是新闻报导的政策界限的规定。新闻政策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该注意什么等等。,新闻政策中外都有,只不过形式、内容有所不同罢了。新闻政策的重要内容若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就成了新闻法。我国自1949年以来,至今没有制定新闻法,也缺乏完整的新闻政策条文,但是,有关的新闻政策规定、原则等还是很多的。

10新闻观察就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官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的讲就是记者用眼睛采访。新闻观察既是强化视觉功能。它作为一种新闻采访方式,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与收集新闻素材和线索。

11新闻现场

12新闻本质

13记者职责 A 基本职责:·采集新闻信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筛选新闻事实:新闻敏感和第六感觉·解释新闻事件B 社会职责:·做人民或弱势群体的“代言人”·做“真理”和“真相”的诚实“护法者”·做申张社会正义的“镇舱石”·做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守望者”。文化语境决定记者的责任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重大。

14逆向思维所谓的逆向思维就是遇到事物倒过来想一想,从相反的方向或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发现人家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鲜事物,或者找到人家所不曾采用过的表达形式。培育逆向思维的方法:(1)“换质法”逆向思维。(2)换位逆向思维法。(3)对立面归纳法。15发散思维所谓的“发散思维”,以一个目标(或任何一个事物)为中心,把思路向四面扩散,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开拓知识面。(2)要有不懈的探索精神(3)克服“功能性固执”(4)横串纵联,进行相关联想(5)要不断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使思维的触角四处延伸

16统摄思维所谓的统摄思维就是一种驾驭、吸收并凝聚各种信息的思维方法。通俗的方法也就是从品位不高的矿石中,经过选矿、冶炼,最后提取纯矿的方法。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就是处理新闻材料的能力,怎么从一大堆庞杂纷扰的材料里,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统”(1)从具有“乌合之众”特点的材料里,提纯出有价值的“信息”(2)以一代十,高度凝

聚“摄”的两种方法(1)“异中观同”法。(2)“同中观异”法

17记者知识修养记者知识修养的标志,主要是看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既要博,又要专。“博”的含义。·第一层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第二层次: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学知识、历史地理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第三层次:自然科学知识,包括数、理、化、天、地、生六大类,另外还有技术科学,如农学、医学以及门类众多的工程技术等·第四层次:新闻业务知识。这在后面将专门论述。·第五层次:外语知识。“专”的含义“就是你要从事哪方面的报道,你就要在哪方面特别专深。

18记者专业修养

敏锐的观察能力:这是一个记者最为重要的一个能力。

生动的表达能力:这一点可以说是作记者最为基本的能力。

健全的思维能力:

出色的社会交往能力:这一能力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说尤其重要

运用各种工具的能力:如果你没有不断学习新技术的能力,没有掌握各种新技术设备的能力,你根本没有能力作记者了。

19记者政治敏感所谓的政治敏感即当一个或几个新闻事实出现时,记者应马上站在党性愿则上将它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既编辑部的报道意图联系起来考察,看其对推动当前工作和发展当前形势有何积极意义。

20新闻显著性所谓显著性就是指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要具有引人注目、非同一般的意义。这是指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所处的社会地位和所产生的社会影响非一般人和一般事情可比。西方流行这样一个“数学新闻公式”:平常人+平常事=0、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

21新闻趣味性是指新闻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西方新闻学一般把趣味性作为新闻的基础和试金石。在他们看来,衡量新闻价值的真正要素,就是趣味性。所谓趣味性,就是要求报纸所办的专、副刊应该让读者读起来感到有兴味,能引起会心的微笑或愉快的情绪,并从中获得教益。有时为了追求刺激性、趣味性,不惜让低级、黄色的新闻充斥电视荧屏和报纸版面。应该引起注意的是,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新闻娱乐化、趣味化已经成为新闻媒体的主要目标。

22记者自律自律就是职业伦理的自觉记者自律规则:向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消息;对国家民族利益负责·坚持真理、真相;不接受贿赂、不谋私利等。记者指在没

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

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应该避免新闻寻租的现象。

23记者他律自律就是职业伦理的自觉,然而利益的不断侵袭,道德的自我约束,很多时候都是脆弱不堪的,因此他律的必要就特别凸现出来。所谓他律就是政府、党派、社会集团和民众运用法律、法规、纪律、规定对新闻从业人员和职业行为进行的强制性管理。相对于新闻伦理为核心的新闻自律而言,它以新闻法制为核心。要学会保护好自己。·A:记者

在新闻采写中最先碰到的法律约束是有关国家利益、国家机密和国家安全问题·B:记者侵犯公民名誉权、隐私权等问题·C: 记者收受贿赂过当

二简述题

1、新闻采访要做哪些准备?

平时准备

(1)理论准备(2)、政策准备(3)、情况准备(4)、知识准备

2、临时准备

(1)、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材料,打有准备的仗。

(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距。

(3)、拟定采访的计划和调查提纲。

(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2、创造良好访问条件的重要性及其内容是什么?

重要性:记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所需要的事实材料,然而采访对象的性格等心理反应由各不相同。面对着心理反应不一样的采访对象和种种复杂的采访局面,记者又要限时限刻、有质有量地完成采访任务,除了掌握熟练的采访方法和技巧和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外,访问前和访问中还必须创造各种良好的访问条件,否则,访问效益实难兑现。

内容:⑴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⑵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⑶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⑷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⑸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⑹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

⑺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3、新闻采访要注意哪些提问的技能?

1、看对象提问要看对象,采访外国人,你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国家形象,更要注意对方的国家形象、民族传统、宗教信仰以及注意遵守国家关于涉外采访的纪律。采访国人,要注意年龄差异、职业身份、知识背景、文化习俗等等差异。

2、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对方不至于一开始为难题卡助,同时也有利于和采访对象一起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3、抓住要害,突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记者采访面对一个新闻事件,需要快速找到核心问题,然后找到新闻核心人物进行采访。

4、提问要具体

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一个特点,才能在写作时进行具体的叙述和细致的报道,才能感染人。

提问要具体,要细节。具体的细节是最能感染人的。

5、提问的方式⑴提问宜简洁⑵提问宜具体⑶提问宜简洁⑷提问宜深刻⑸提问宜自然

⑹提问宜节制

4、简述观察在新闻采访中的作用?

(1)可以使记者有直接的感受

“百闻不如一见”,只有通过记者的眼睛,才能琢磨出人物和事件的准确含义、具体作用,才有现场感并收集到有关环境气氛和人物性格、神情等方面的细节。而细节,正是使报道具有真情实感的重要要素。

(2)观察是记者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也是识别和检验见解材料,以及把第二三手材料变成第一手材料的主要途径。

(3)可以使记者直接得到采访线索和深入挖掘的线索。

(4)可以为新闻写作作多方面的准备,为新闻写作的构思提供条件。

(5)在特殊的情况下,观察会成为唯一的采访手段。

5 为什么说在新闻采访活动中要有倾听的耐力?

对于记者来说,善于倾听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索取更多谈话内容的一种方式;是集中智慧的一种途径。善于倾听,才能捕捉对方谈话中的真实意图与目的,而不致产生“各取所需”的错误。这一点对记者来说尤为重要。采访对象如果拙于表达,记者要在耐心倾听的同时帮他理出头绪;采访对象如果是老奸巨滑,弦外有音,记者要能在倾听中敏锐觉察,及时应对。最为糟糕的是记者还没有听清对方的谈话内容和意图,就按照早已准备好的框架频频发问,使对方失去诉说、辩白的机会,这是那些“主题先行”新闻和虚假新闻产生的重要原因。

6、深入采访如何抓特点、抓本质?

抓特点:一是看准形式抓特点。二是通过比较抓特点——其一,通过纵断面比较,也即顺序比较法;其二,通过横断面比较,也即对照比较法。三是选择角度抓特点——即

把大的、总的报道思想及题材,选择一个最有特色的侧面、切入口,然后深入挖掘,以小见大,通过具体、新鲜的事实表现主题。选择角度是要抓住三个字:比,小,

异。

抓本质:一是对问题要想的宽一点、远一点。即记者采访调查的面要宽广一点,思考问题要深远一点。

二是对问题要钻的透一点、深一点。即记者对问题要钻研的透彻、深刻些,要在

所收集的大量新闻素材的基础上,经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地多次反复,直到把

问题的本质挖掘出来。

7、怎样提炼新闻主题?

所谓提炼好主题就是指记者在占有了大量材料并初步选择了主题以后,开始了认识的第二阶段,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上升或飞跃,就叫提炼主题,也称为深化主题。提炼主题通常依据两个因素:

第一:对全局的清晰度。应当说对全局了解得越清晰,主体提炼起来就越顺手,因而也就越深刻。

第二,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记者在掌握了大量材料以后,必须对其进行认真有序

的综合分析。综合分析的好坏,是主题提炼好坏的关键。

深化、提炼主题要注意哪些事项?

第一,不要强化硬化。提炼、深化主题必须紧密结合形势,要符合党的方针路线,但又要符合事物的原貌。

第二,不要分散空泛。主题一定要集中具体,不可分散

第三,不要雷同浅薄。主题要提炼得鲜明深刻,不能流于一般,更不可轻易雷同,否则,就容易显得浅薄。

8、为什么强调迅速整体采访笔记?

因为在采访中,虽然你已经作了记录,可是由于时间的紧迫性,你的采访笔记可能漏掉了一些重要的细节,或者你的字迹过于潦草,根本已经无法辨认,如果你及时对你的采访记录进行清理,由于采访的过程刚刚过去,生动地记忆还会立即再现,这样,重要的细节遗漏就会得以还原,潦草的字迹也会在内容上重新得到确认。因此,记者应当自觉地在采访活动告一段落后,迅速将所得材料其中包括笔记材料,也包括心得材料,或是修订,或是补记,然后一并编码、归类。

怎样整理笔记呢?总结中外记者的实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通读笔记

(2)在初步整理笔记材料

(3)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

9、应当怎样正确看待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①某个新近发生的事实,能不能成为新闻,一要看它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看它是否符合新闻政策。通过新闻媒介公开传播的新闻,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必须兼备,缺一不可。

②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既是互相依存的,又是彼此制约的。新闻报道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新闻价值的根本作用则为了保证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从总体来说,我们的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观念是基本一致的,新闻政策有利于新闻价值的实现。

③新闻政策与新闻价值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就是某个事实具有新闻价值,但不符合新闻政策,这种情况,新闻价值就必须服从新闻政策。

④在实际工作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只看到新闻价值,不考虑新闻政策;二是只强调新闻政策,不讲究新闻价值。

10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有哪些形式及注意事项?

形式:

(1)问答型对话A、直接切入法B、间接探问法C、倒金字塔法D、正金字塔法

(2)交谈性对话A、借题发挥法B、巧转话题法

(3)、说服性对话A、含蓄点拨法B、迂回包围法C、启发诱导法D、假设条件法

4)争辩性对话A、穷追不舍法B、直逼要害法C、先发制人

注意事项:⑴提问宜简洁⑵提问宜具体⑶提问宜简洁⑷提问宜深刻⑸提问宜自然

⑹提问宜节制

11新闻采访现场观察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1)明确目的目的明确后,方可有效地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指向一定的观察目标。

(2)选择时空

观察效果的好坏与时空条件的选择关系甚大。记者在观察一目标是,应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精心设置。观察点的选择应注意:第一,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第二,巧择适宜的角度,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

(3)粗细结合,以细为主

有些对象只需作鸟瞰式观察,有些对象则连细微末节也不能放过。这是因为新闻报道既要有概貌,又要有细

(4)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观察

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特征。这是新闻报道的要求,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不会千篇一律。(5)在观察中联想。一是纵向联想,即历史的联想。二是横向联想,即同类事物之间的联想。三是纵横交错的联想。

(6)多请教在现场观察中,记者应该主动请教采访单位的行家或者是熟悉情况的人,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请行家陪同观察。

12怎样认识新闻主题与新闻采访的关系?

1.所谓新闻主题是贯穿一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2新闻采访的目的受新闻主题制约并服务于新闻主题。

指导思想要符合实际,指导思想正确,采访就顺利,事半功倍,否则,就会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3新闻主题指导新闻素材的获取

新闻主题可使采访实践目标明确,避免盲目采集

4.一次成功的采访,一篇质量高、价值大、思想指导性强的新闻作品,无一不同新闻主题选择、主题提炼息息相关,正如古人所说:“文章成败在立意”。

5.新闻主题是从采访及其所获材料中选择、提炼出来的,反过来又统帅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因此,新闻主题又可称之为采访写作的“统兵之帅”。

6.一般说来,选题和提炼主题,在采访前的策划阶段就已经开始了,但是要细化这个主题,必须在实地采访中才能进行。如果在采访实践中,发现了更值得报道的主题,那么你还可以改弦更张。也有的情况,是边采访边选择、提炼主题。

13新闻政策与新闻法则的关系?

新闻政策既是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新闻政策的某些重要内容,若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就成了新闻法。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有区别,又有密切的关系。在没有新闻法的情况下,执政党和政府制订的新闻政策,在相当程度上起新闻法的作用;在新闻法已经制定,但尚不完备的情况下,根据形势需要制定的新闻政策,对新闻法起补充作用。新闻政策受国家政治制度和法律的制约。

14新闻采访有哪些特性?

⑴目的的差异性⑵时间的限制性⑶项目的突发性⑷需要的广泛性⑸知识的全面性⑹活动的艰辛性

1、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

2、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了解事实真相而进行的社会交往。

3、新闻采访是一种经常充满了偶然性、机遇性和艰苦性、危险性的工作。

4、新闻采访是一项阶级性、政治性与社会性并重的职业活动。

15新闻采访有哪些方式?

1、从形式上看主要有10种

(1)个别访问(2)开座谈会(3)现场观察(4)参加会议(5)蹲点(6)查阅资料(7)改写(8)问卷(9)电话采访(10)网络采访

2、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有6种。

(1)常驻采访(2)突击采访(3)交叉采访(4)巡回采访(5)隐性采访(6)易地采访

16记者政治修养的构成?

政治立场:即在新闻宣传中坚持党和人民的立场。具体表现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政治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有特色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政治观点: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观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

·政治鉴别力:即在新闻宣传中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分清是非,辨别真伪。

·政治敏感性:表现在政治上要有见微知著的眼光,善于辨别政治风向,在“风起于青萍之末”时,就能敏锐察觉到它。(如8·9动乱)

·政治远见:即在新闻宣传中要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

·政治纪律:表现在自觉按照党的新闻宣传纪律办事。

17从形式上看新闻采访有哪些方式?

(1)个别访问:就是一对一的访问,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访问。

(2)开座谈会:也叫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新闻专题,邀请有关人员进行座谈。(3)现场观察:上述两种情况是用耳朵采访,这种情况是眼睛观察,在新闻采访中是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最常用的方法。许多专家指出:新闻报道就是“用脚跑,用眼写”。(4)参加会议:很多记者往往讨厌会议新闻,其实会议往往是信息的集散地和发布场,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就会发现会议的确是一个新闻的宝藏。

(5)蹲点:这种形式适合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新闻题材,如

解释性报道、调查报告、人物通讯、工作通讯、报告文学等。还有一些跨时较长的记录片。

(6)查阅资料:一般包括群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这些材料里包含很多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和新闻线索等。

(7)改写: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饿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在西方新闻界,日报常改写晚报的新闻,晚报也没有少改日报的新闻,报纸和广播、电视之间也常常“借光”。如我所在的电视台,就有其他媒体的记者经常利用各种关系“窃取”新闻稿件,报社记者看电视“窃取”,电视台和广播的记者直接从报纸上“抄袭”,这已经是业界的公开秘密。

(8)问卷:即是抽样调查,这种方式在报纸比较常用,电视和广播记者采访不常用。(9)电话采访:电话采访已经成为最为普遍的一种采访形式,为此要做到:一要准备充分;二要提问精练;三要记录及时等

(10)网络采访:这是一种新兴的采访形式。主要有: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QQ交流;查阅收集资料等。

18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1)不断学习,与时代发展同步。

(2)要立足全局看问题。

(3)要十分熟悉“点”上情况。

(4)知识要广博。

19新闻报道目的与新闻报道思想的关系?

采访目的的确立,既受报道思想的制约,同时,它又忠实服务于报道思想。确立的目

的越明确、越妥当,报道的思想也就越明确、越妥当。

为了说明问题,在举一个例证。比如2008年全国农运会在泉州举行,农运会的主题是“绿

色农运,快乐农运”,其中快乐是核心主题。这样的农民运动会,不会像报道奥运会那样,

其报道的重点主要聚焦在运动员怎么样又突破了人类的身体极限,又创造了什么新纪录。而

农运会举办不是为了破纪录,而是通过举办农运会,展现当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风貌和幸福、快乐、自信的状态,这就新闻报道的主题。如果同学们留心那个时候的泉州电视台以及泉州晚报的体育新闻,充斥你眼帘的各种各样有趣的农运会运动项目,比如,骑自行车比赛、挑筐比赛以及钓鱼比赛等等,这些都是独具特色的农运会项目。为什么记者把报道的聚焦点放在这些项目的趣味性上,而不是放在每个项目上一届用了多少时间骑完规定赛程,这一届提前了多少?破了什么纪录?这是因为记者采访的目的就是尽力展现农运会的比赛项目的趣味性,在农运会期间,通过不断报道这种趣味比赛,农运会是“快乐农运”的大思想和大主题,就整体被烘托出来了。如果没有记者对无数个有趣新闻赛事的报道,那么农运会的报道思想,即“快乐农运”的主题就不能彰显出来。

20新闻线索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所谓新闻线索,即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新闻线索不等于完整的新闻事实,不能现成地拿来构成新闻报道。记者报道的新闻往往是在获得新闻线索,赶到新闻现场后进一步采写核实后,最终形成的新闻报道。可见,新闻线索不仅对一个记者,而且对一个新闻媒体都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新闻线索是一个媒体生死存亡的生命线。获取新

闻线索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位置是处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进行采访准备之间。记者获取的新闻线索是制定采访计划的基础

作用:

1. 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2. 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

3. 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

21如何获取新闻线索?

(1)党和政府的“通知新闻”。

(2)各个直属部门和下级部门的“请帖新闻”。

(3)新闻热线的“热线新闻”。

(4)通过记者耳闻目睹获取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和他们的接触获取

22新闻线索的特点?

1、梗概性,相对于新闻事实,多数新闻线索显得较为简略,没有过程,更没有细节,新闻五要素不全。

2、片段性,相对于新闻事实,新闻线索往往是比较零碎的,信息是不完整的。

3、新闻线索稍纵即逝。

4、新闻线索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5、新闻线索涉及较多的是表象,可能确有其事,也可能只是假象,或者是真假混杂。也就是说它的可靠性待记者进一步去核实。

23精心准备采访要做哪些准备

1.平时准备

(2)理论准备(2)、政策准备(3)、情况准备(4)、知识准备

2、临时准备

(1)、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材料,打有准备的仗。

(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距。

(3)、拟定采访的计划和调查提纲。

(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24 发散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1)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开拓知识面。

这里所说的学问与知识面,不是狭隘的书面知识,主要是指社会知识。

(2)要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如果记者没有坚持不懈的求索精神,就不能看到别人所不能看到的新闻事实。

(3)克服“功能性固执”

(4)横串纵联,进行相关联想

(5)要不断变换思考问题的角度,使思维的触角四处延伸

25如何创造访问的条件?

1、商定较为适宜的访问时机。

(1)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

(2)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

2、设计得体的仪表风度。

3、讲究文明的言谈举止

4、调解融洽的访问气氛

5、摆正合理的相互关系。

(1)见了外宾、领导、名人、专家等采访对象,不要低三下四、阿谀奉承。

(2)见了基层普通群众,也不要眼睛朝天、盛气凌人。

6、穿插丰富的形态语言。

7、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1)当采访开始时,强调采访的意义,引起当事人的高度精神集中。

(2)当采访对象注意力高度集中,谈兴正浓或正切主题时,要约束申神情语态。

(3)尽力排除外来干扰。

(4)变换活动的方式。

26掌握提问的技能要注意什么?

(1)提问宜简洁。记者对每个要提的问题在用语的长短上应精心设计、推敲,宜短勿长。(2)提问宜具体。记者应将一个大的、总的问题破开,化成若干个具体问题,一个一个细细问清楚。

(3)提问宜间接。、记者变直接发问为间接发问,有利于新闻内涵的增多,交谈形式的灵活。

(4)提问宜深刻。特别是采访干部、专家、学者等对象时,往往可以出其不意地掏出颇有价值的材料。

(5)提问宜自然。记者将所要提的问题设计成讨论式的,双方展开讨论,以营造亲切自然的谈话气氛。

(6)提问宜节制。a、谈话提问要得体、贴切;b、谈话提问要讲究分寸。

(7)27观察在采访中的作用?

(1)可以使记者有直接的感受

(2)观察是记者取得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也是识别和检验见解材料,以及把第二三手材料变成第一手材料的主要途径。

(3)可以使记者直接得到采访线索和深入挖掘的线索。

(4)可以为新闻写作作多方面的准备,为新闻写作的构思提供条件。

(5)在特殊的情况下,观察会成为唯一的采访手段。

28记者观察的技巧有哪些?

(1)明确目的目的明确后,方可有效地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指向一定的观察目标。

(2)选择时空

观察效果的好坏与时空条件的选择关系甚大。记者在观察一目标是,应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精心设置。观察点的选择应注意:第一,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第二,巧择适宜的角度,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

(3)粗细结合,以细为主

有些对象只需作鸟瞰式观察,有些对象则连细微末节也不能放过。这是因为新闻报道既要有概貌,又要有细(4)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观察

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特征。这是新闻报道的要求,只有这样,新闻报道才不会千篇一律。(5)在观察中联想。一是纵向联想,即历史的联想。二是横向联想,即同类事物之间的联想。三是纵横交错的联想。

29成功的倾听要注意哪些技巧?

(1)注意运用目光语、身体语和表情语,形成倾听的气氛

(2)注意运用沉默

掌握熟练倾听术的人,在对方说完一段话后会故意制造一个小冷场,留下一个空白让对方沉浸在原来的思绪中,对前边的话进行审查,寻找是否有遗漏、讲错的地方。

(3)注意发出一些表示“正在听你说”的声音。

以此来表示对你谈话内容的关注,这样会使对方因自己的谈话被理解而感到高兴。

(4)进行听力训练:一是专心。二是虚心。三是耐心。

30新闻采访怎样才能够深入?

1、悉心抓住特点

(1)要看准形势抓特点

(2)通过比较抓特点

(3)选择角度比较,要比。要小。要异。

2、悉心抓住本质

(1)对问题要想的宽一点、远一点。

(2)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

3、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

(1)盲目自满

(2)追求数量,忽略质量

(3)怕苦畏难,不愿下基层。

(4)先入为主

(5)重实践,轻理论

31记者提问有哪些方式?

形式:

(1)问答型对话A、直接切入法B、间接探问法C、倒金字塔法D、正金字塔法(2)交谈性对话A、借题发挥法B、巧转话题法

(3)、说服性对话A、含蓄点拨法B、迂回包围法C、启发诱导法D、假设条件法4)争辩性对话A、穷追不舍法B、直逼要害法C、先发制人

三操作题

1 拟订采访计划和提问的纲目

(1)采访计划:

A采访的目的或主题

B采访的范围和重点对象

C采访的方式

E采访的时机和步骤

(2)提问的纲目:采访提问的问题

2新闻写作

(1)主题鲜明(5分)

(2)有问题意识(5分)

(3)逻辑严密(5分)

(4)层次分明(5分)

(5)语言准确流畅(5分)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d) A .徐宝璜 B .邹韬奋 C .戈公振 D .邵飘萍 2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b) A .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 B .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 C .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 D .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 3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c) A .专业性 B .突击性 C .灵活性 D .多变性 4 .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 A .实事求是 B .去伪求真 C .不偏不倚 D .独立思考 5 .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 A .地方记者 B .专业记者 C .特派记者 D .机动记者 6 .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 A .反映内部情况 B .揭示新闻真相 C .及时采写新闻 D .反映群众呼声 7 .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 A .第五感官 B .业务素质 C .专业水平 D .新闻敏感 8 .新闻的发现开始于() A .新闻线索 B .新闻事实 C .新闻采访 D .新闻眼光 9 .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 () A .新闻政策 B .公众需要 C .传播规律 D .采访经验

10 .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 A .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资料 B .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 C .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 D .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 11 .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 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 A .直接准备 B .狭义准备 C .间接准备 D .紧急准备 12 .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 A .最熟悉的人 B .不同意见者 C .新闻知情者 D .新闻当事人 13 .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 A .资料是否丰富 B .观点是否鲜明 C .知识是否专业 D .提问是否成功 14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 A .新闻实践 B .新闻知识 C .新闻采访 D .新闻对象 15 .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 备() A .时效性 B .针对性 C .灵活性 D .真实性 16 .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 A .多样性 B .倾向性 C .层次性 D .宽泛性 17 .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 A .新闻背景 B .新闻事实 C .新闻素材 D .新闻依据 18 .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 A .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B .形容词多于限制词 C .长句多于短句 D .书面语多于口语 19 .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 A .电话 B .社论 C .通讯 D .消息 20 .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 A .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 B .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 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 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测试试题

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

————————————————————————————————作者:————————————————————————————————日期: 2

2006级新闻学专业《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A.新闻意识 B.新闻价值 C.新闻头脑 D.新闻政策 2.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 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 3.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 A.选择采访的时机 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C.选择采访的场所 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 4.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C.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 5.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思想更加开放 B.有思想活动 C.有细节与故事 D.不受答案的限制 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 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 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D.采集新闻材料

7.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A.流与源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8.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续性外,还有() A.求实性 B.多变性 C.灵活性 D.公开性 9.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A.决定报道的质量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 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 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 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 12.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这是() A.找本人核实 B.物证核实 C.多方核实 D.技术检验核实 13.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 A.巡回采访 B.交叉采访 C.蹲点采访 D.易地采访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5 1、新闻采访 2、采访的“心理控制” 3、新闻线索 二、判断题:(共5分,每小题1分) 1、新闻是一种无形的意见,越是好的新闻就越善于在内容上贯彻自己的意见,也越善于在形式上隐藏自己的意见。() 2、新闻敏感是一种灵感思维,它是一种天赋。() 3、采访观察可以分为事前观察和事后观察两种。() 4、新闻的价值是在新闻线索发现以后的判断,它是对新闻事实价值的判断。() 5、采访前情况准备的综合分析环节,是把死材料转化成活材料的环节,也是显示情况准备成果的环节。() 三、简答题:(共32分,每小题8分) 1、简述可以避免的新闻失实原因。 2、在记者的采访报道中使用隐性采访这一特殊的采访手段可能造成什么弊端? 3、记者的采访笔记需要重点记些什么内容? 4、采访中的形态语言可以产生哪些作用? 四、论述题:(共20分) 结合实际,试论记者采访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五、拟定采访提纲:(共28分) 丈夫拒签字导致孕妇难产而亡事件 结合所给出的新闻背景,试拟一个采访提纲,采访提纲应包括: 1、采访目的(5分) 2、采访对象(8分) 3、问题设计(15分) 新闻背景: 2007年11月21日下午四时许,孕妇李丽云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肖志军(后证明双方未缔结婚姻)送至北京朝阳医院京西分院。面对身无分文的孕妇,医院决定免费入院治疗,而同来的丈夫却拒绝在医院的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几十名医生、护士束手无策,在抢救了3个小时后,医生宣布孕妇抢

救无效死亡。在长达3个小时的僵持过程中,该男子一直对包括主治郭大夫在内的众多医生的苦苦劝告置之不理。该医院副院长赵立强亲自到场劝说,110支队的警察也来到医院。为了让该男子签署同意手术单,甚至医院的许多病人及家属都出来相劝,当时在医院安胎的《检察日报》记者吕卫红在病房劝说病友给肖志军捐钱,并当场表示:如果肖签字,则立即奖励他一万元钱。但肖志军仍然拒绝,在手术通知单上写上:“坚持用药治疗,坚持不做剖腹手术,后果自负。”为确认其精神没有异常,医院紧急调来已经下班的神经科主任刘大夫,经过询问,其精神毫无异常。医院方面上报了北京市卫生系统的各级领导,得到的指示为:如果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最终,李丽云死亡。李丽云死后,肖志军称,他不签字是因为医院要谋害李丽云,他不信医院,认为医院治疗手法不当。后又称自己不签字是因为两人未婚,怕签字担责任,同时觉得妻子只是感冒,不会有生命危险,现在已经十分后悔。现场医生则表示,肖志军拒绝签字,是怕剖腹产影响妻子生二胎。11月28日,北京市卫生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邓小虹宣布,医学专家和法学专家对孕妇李丽云之死进行评审认定,结果为:孕妇就诊时病情已非常严重,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依法履行了告知义务,但医院的特殊干预权受到了患者家属明确阻碍,导致手术无法实施,最终死亡不可避免,医院并无过失。但李丽云父母李旭光、李小娥及其代表律师王良斌认为北京市卫生局为“此事利害关系人”,不服认定,遂决定状告肖志军和朝阳医院京西分院。 对于此事,医学界、法学界、社会学家和普通民众议论纷纷,有人谴责肖志军愚不可及、荒唐之至,涉嫌间接杀人;有人认为,医院做法不妥,漠视了患者的生命权;有人责怪“官僚主义”滋生袖手旁观;有人质疑,现有医疗法律法规不完善,建议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出台一种紧急救助制度;有人表示,医生只能做知识和权力容许做的事,不能把无限的社会责任都让医院来承担;有人惊呼,此事暴露的是医患不信任的社会问题;有人倡导,要提高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身素质;有人呼吁,现有法律不存在漏洞,患者知情权和决定权应该予以坚持,不要对一些特殊个案进行无限发挥;有人反思,在为死者惋叹,欲为她讨还公道的同时,也该为生者考虑一些。当我们以人道的名义谴责肖志军和医院的时候,又为满足自己的窥探欲而不断消费别人的痛苦,这是否同样违背了人道主义精神呢? 假设你是某家报社的记者,想要就此事件进行深入采访,请首先选取一个合适的角度,明确你的此次采访目的,然后作出一份具体的采访提纲。 相关新闻链接: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编辑记者专业考试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编辑记者专业考试《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记者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就要掌握一把判断新闻的“尺子”,这就是() A.新闻意识 B.新闻价值 C.新闻头脑 D.新闻政策 2.记者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新闻选择标准,就要综合考虑新闻价值要素,全面权衡新闻政策标准,还要() A.考虑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 B.考虑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C.正确处理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D.正确处理主观需要与客观可能的关系 3.记者在拟定采访计划时,主要考虑明确采访目的,确定采访的重点,设计采访的主要方式,以及() A.选择采访的时机 B.选择采访的突破口 C.选择采访的场所 D.选择采访的基本点

4.在采访中,记者“有意图”与“带框框”是有原则区别的。这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 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C.是否尊重事实 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 5.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思想更加开放 B.有思想活动 .有细节与故事C D.不受答案的限制 6.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 .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A 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D.采集新闻材料 )7.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流与源的关系A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8.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续性外,还有() A.求实性 B.多变性 C.灵活性 D.公开性 9.1958年11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说:“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这位中央领导同志是()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0.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指明采访的去向,还可以() A.决定报道的质量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 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 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1套

一单项选择题 1.新闻消息所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7个要素,除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 何、怎么样之外,还包括______要素。 a意义 b背景c故事 2.新闻价值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指这个事实可能给社会人们 带来的新的 ________ 的分量。” a敏感 b价值c角度 d信息 3.“六要素”俱全的新闻导语,后来被人们称之为()导语。 a第三代b第一代c第二代 4.新闻专稿其实是一个______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中运用的、除消息以 外的所有报道性新闻体裁和报道形式的总称。 a集合b总合c集中 5. 消息主体部分的作用是对导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展开和______。 a说明b深化c补充 6.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新鲜、______和深刻。 a简明b突出 c集中 7. 采取“微服私访”的方式接触事实,是________起了重要的作用。 a采访的对象b采访方式c采访时机 d采访时间 8. 把握新闻客观标准,首先要考虑的是,这条信息是不是符合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其次,该新闻事实是不是符合(),其三,能不能够满足广大受众的愿望和需求。其四,要考虑怎样如实地、真实地将这些事实叙述出来,不夸大其词,也不肆意缩小事实的内涵。 a国家法律b自然法则c新闻规律 9.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觉得农大每天都在变化。楼新了,草坪更绿了,花更多了,校园整洁了,环境美化了……如果你有时间听我唠叨,我一定能给你举出西区一年中发生的365个变化,那你这篇文章可就要写长了。”此导语属于 ______式的导语。 a引语式b叙述式c概括式 10. 材料加工的基本要求是真实性、完整性和________。 a深刻性b形象性c新鲜性 d客观性 11. 2006年4月16日,在北京农展馆举了盛大的世界食品展览会。为搞好这次盛会,主办单位挂了一些宣传标语和横幅。你认为它属于()现象。 a不合理宣传性现象b半合理宣传性现象c合理的宣传性现象 12. 10月10日中午至昨晚,天津市出现历史上汛期后最大的一次大暴雨。与此同时,渤海湾形成风暴潮,塘沽等沿海地区海潮潮水超过了警戒水位。天津市在深秋时节,大暴雨与风暴潮一同出现是50年罕见的。该新闻揭示了事实与事实之间的何种因果关系。 ________ a多线型的因果关系b单线因果关系c放射型因果关系d收拢型因果关系

【参考借鉴】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doc

科技新闻报道(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 A古代报刊时期B近代报刊时期C现在报刊时期D当代报刊时期 2、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作者是() A徐宝璜B范长江C邹韬奋D邵飘萍 3、毛泽东称记者是() A记的人B无冕之王C社会活动家D宣传家 4、被蔡元培誉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的是() A《时报发刊例》B《论日报渐行于中土》C《实际应用新闻学》D《新闻学》5、在我国,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 A真实性与时效性B受众第一 C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D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 6、作为新闻团体制定的职业准则,始于() A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提出的《记者信条》B1914年瑞士新闻业总会通过的新闻道德规范 C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通过的《美国报业信条》 D1977年由阿拉伯新闻人员起草的一项阿拉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 7、关于新闻策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闻策划就是指报道策划B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 C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 D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应这一前提下的策划 8、能鲜明的体现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的是() A坚持哪个正确舆论导向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发扬团队合作精神D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9、关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 B就伦理学的意义说,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 C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客里空”作风

D就是要客观主义报道 10、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总是着眼于新,抓住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信息、新事实。这说明记者的调查研究具有() A新闻性B时效性C政策性D广泛性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新华社第一个国外分社于1948年建立在 12、在《敬告我同业诸君》一文中,认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起响导者是也”。 13、最早出现,也是用的最多的一种方式是 14、抓好新事物报道的前提是 15、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是 16、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的采访方式是 17、西方新闻界最早体现“自主制约”的新闻道德准则是 18、报道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相违背,我们把这种现象叫 19、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是 20、“记者”的称谓最早见于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21、隐性采访 22、动态新闻 23、记者的职业精神 24、释述 25、“目标任务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2、记者的技能修养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3、新闻线索的特点 4、新闻策划五窍门是什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 解 绪论 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 (1)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势下,新的舆论格局逐渐形成。在这种舆论格局中,不仅会较多触及利益集团,还会多次引发公众舆论的强烈关注。

(2)自媒体的发展是新的舆论格局形成的条件之一。在新的舆论格局中,自媒体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与披露掌握的信息,自由发表评论,表达看法,并广为传播。 (3)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媒体很难像以前一样引领公众舆论。这是因为新的舆论格局具有“去中心化”、信息及意见“碎片化”等特点,传统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下降,主流媒体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舆论中心与舆论的引导者。 2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的舆论格局在相当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认知发生改变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拥有自媒体的公众可以成为社会舆论的始发者和传播者,这也就造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新闻媒体需要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且引导公众舆论,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只有服务于广大公众,得到广大受众的心理认同,才能掌握话语权和话语主导权。 (2)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意见领袖的地位提升,影响力扩大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意见领袖的发言可以迅速获得许多粉丝的响应,其意见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大量公众,因此会产生舆论引导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可能是正向或者负向的、程度不等的。可以说,意见领袖是新闻传媒在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与引导公众舆论过程中的竞争对手。 (3)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新闻传播的话语系统发生改变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体现了公众智慧的网络用语以及以生动的群众语言的身份成为生命力强劲的流行语,成为社会语言以及新闻语言的重要来源与构成部分。因此,新闻传媒若想赢得受众并牢牢掌握引领公众舆论的主动权,需要对话语系统与话语方式进行较大改变,积极创新。 考点二: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写出真正的新闻报道主要依靠 A.交际能力 B.词汇丰富 C.深入采访 D.浮光掠影 2.以摄像为主要采制手段的是 A.电视记者 B.广播记者 C.文字记者 D.摄影记者 3.重要社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发表于 A.延安《解放日报》 B.《人民日报》 C.《文汇报》 D.重庆《新华日报》 4.为体现事件性新闻的时效性宜采用 A.综合报道 B.深度报道 C.调查报道 D.连续报道 5.以一个明确的新闻主题为核心,表现若干新闻事件的有关情况的是 A.非事件性新闻 B.事件性新闻 C.预知性新闻 D.目击式新闻

6.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可能产生负面或不确定的社会传播效果,则应当采写成 A.内参 B.素材 C.文献 D.简报 7.要让一篇新闻报道真正“活”起?,就要十分注重运用 A.名词 B.形容词 C.副词 D.动词 8.对新闻事件现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及时捕捉、快速加工和处理的直播方式是 A.互动式直播 B.重点记录式直播 C.完全记录式直播 D.夹叙夹议式直播 9.某记者卧底传销组织进行调查,所采用的?访方式是 A.精确新闻采访 B.易地式采访 C.暗访 D.巡回式?访 10.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敏锐感知的能力是 A.新闻表现力 B.新闻创造力 C.新闻发现力 D.新闻策划力 11.记者对某地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运用的前瞻性思维是 A.逆向思维 B.发散思维 C.侧向思维 D.延伸思维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复习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指导 一、名词解释 1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是兼有艺术语言、科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长的记实语言,是一种直观朴实的、确切无误的、生动形象的纪实语言。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准确清晰、通俗易懂、简洁的特点。 2 新闻笔法:新闻写作所使用的笔法应该说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是新闻作品中基本的笔法。其他的如倒叙、插叙、悬念、伏笔、穿插、比喻、夸张、反复、排比、对照、夹叙夹议等等,也是新闻作品可以利用和参考的。但是,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更应该研究新闻写作的特殊笔法或持有的笔法。大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虚实相间,以实为主。2.粗细互补生动真切。 3 纵横捭阖,开合自如:主要有三种笔法:(1)合笔(2)跳笔(3)跨笔 3新闻主题:所谓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 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新闻主题与一般文章主题的概念基本相同。通俗地讲,即指作品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解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 新闻角度:所谓新闻角度,即指新闻事件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也即指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识别新闻 价值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一个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侧面作为报道的切入点,从而完成整个事件的写作。新闻角度的选择和体现贯穿于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在选择和体现新闻角度过程中,记者应该围绕下述三个字下功夫:(1)比(2)小(3)异。 5 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它要求“一语点破”,点明这篇报道的精髓所在;侧重于标出动态,告诉读者正在发生或正在进行的一件什么事情;要标出主要新闻要素。 6 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消息区别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于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是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新闻开头的段落。 7 新闻主体:即新闻导语和结尾中间的那一部分。新闻主体具有具体解释、展开新闻导语中的事实,补充导语中没有突出的新闻事实的作用。 8新闻背景:指那些用来解释与新闻事件和人物相关的事实材料。(1)从内容来看:它是新闻中的新闻,或新闻背后的新闻;(2)从功能来看:它是对新闻事件产生的历史和环境、原因与时间、空间条件以及对有关方面所作出的说明、解释;(3)从功能和内容的新旧来看,它是用来解释新事实的旧事实,或者说是对新闻本体作出解释、说明的附属事实。 9 新闻结尾:新闻结尾,是消息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表示一则消息的完结。新闻结尾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自然收束,水到渠成。收束的那一段或那一句就是结尾。另一种情况是:视表达需要专门设段或句,以收束全文。也就是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力度,还需着力写好结尾。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

题型:填空(9个范围)1x16=16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2x16=32分 填空: 1.P17通讯文体既要报道新闻事实,满足受众的知情欲望,又要以其由“事”、“情”、“理” 构成的感染力打动人。(常常使用抒情表达方式) 2.P17新闻评论通常是以议论为主的,它对语言更是有着准确性的要求: 一是对于论点的表述准确; 二是对于论据材料的概括准确; 三是对于人和事的评价准确; 四是对于事物的矛盾把握准确。 3.P18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语言既应该是简洁的、准确的,同时又应该是生动的。语言生动的新闻作品才具有可读性。 4.P21消息文体在语言表达上由于受到篇幅等因素的制约,不如通讯文体来得自由洒脱。5.P21广播媒体的消息文本,是为“供人听”而写的(口语化),因而其语言的生动是与口语化特征(通俗、易懂)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6. P41记者的专业素养包括三个层次: 专业技能素养、专业理论素养、专业精神。 三者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7. P73“十比一”原则 “经验丰富的记者一致认为,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 进行一小时,那么记者就要做十个小时的访前准备。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应成为教条。 8. P45采访对象的分类: 当事人(最重要的采访对象,通常是新闻事件的主体) 知情人(通常不是新闻事件的行动者,但有了解,甚至策划) 目击者(亲眼目睹新闻事实发生的人,没参与,没直接联系,强烈现场感受) 有关人士(相关领域学者专家、百姓、社会各界) 名词解释: 1.P129什么是隐私? 所谓隐私,是指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 而当事人不愿他人知晓或者他人不便知晓的信息, 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者他人不便干涉是个人私事, 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介入或者他人不便介入的个人领域。 2.P129什么是隐私权?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 3.P61什么是策划?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第二章新闻采访——新闻报道的基础 1、新闻采访 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是整个新闻工作的灵魂 特点:目的差异性、时间限制性、项目突发性、需要广泛性、知识全面性、活动艰辛性 活动方式:①从形式:个别访问(一对一)、开座谈会、现场观察(用眼睛采访)、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改写、问卷、电话采访(注意:准备充分、提问凝练、记录 及时)、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博 客、MSN交流;查阅收集资料) ②从性质:常驻、突击、交叉、巡回、隐性、易地 2、新闻体裁:一般指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是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 相统一的报道样式的通称。一般有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组成。俗称为新闻写 作中的“十八般武艺” 消息(狭义的新闻):以叙述为主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体裁,以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最简洁的文字向受众传播最大量的信息 分类:①动态:迅速简洁报道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通常一事一报 ②综合:对某事物或同类就一个主题进行分析综合 通讯:以叙述与描写相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法,较详尽报道事件,可适时适当使用抒情与议论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段 主题题材:人物通讯、事件、风貌、工作、人物专访、新闻小故事、特写 消息与通讯异同: 区别:①表现对象:消息是事,通讯是人 ②表现手法:消息以叙述为主;通讯以叙述为主基础上与描写、议论、抒情有机结合 ③人称:消息第三人称,通讯第三和第一人称兼用 ④结构布局:消息“倒金字塔式结构”,通讯灵活自由别具一格主张创新 ⑤篇幅长短:消息短,通讯长 相同:新闻属性(新闻报道基本要求、表现手法共同遵循) 3、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从新闻实践角度看,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 ①程序:先采访后写作 ②内在联系: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写作,二者媒介是采访 ③性质:采访是认识实际,写作是反映实际。采访决定写作,是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④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新闻工作时间长,经验教训多,就能为采访积累经验 第三章新闻报道策划 新闻报道策划: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 作用:①三个“是”:使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 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 ②两个“标志”: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新闻报道方式和记 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 ③三个“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促进记者采访作风的深入;新闻导向 的正确 分类:①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狭义:价值显露的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搞、开掘深、介入及时的战役性、系列性、专题性并能形成新闻传播强势的报道过程的 谋划;广义:诉求目标明确的媒体经营管理、公关广告等活动过程的谋划)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课稿) 小溪/文 讲课现场设计: 1、把200多名营员分成A、B、C、D,4个小组,进行课堂PK。 每个小组推选2名小组长做统计员,两个小组之间相互统计监督。小组成员每回答一次问题,统计一次,(以提问先举手的同学为原则)最后按统计的数量,发白小葱粘贴作为奖励。 锻炼小组的团结协作能力。 PK结果,看哪个小组累计回答的问题最多,为获胜方。冠军队的组长最后发言,讲述互动或者听课心得。 2、模拟采访,小记者相互采访,5分钟内采访身边的同学。每个小组推选名2名同学发言,口述采访内容,每位同学限时 2分钟。(以介绍采访对象为主)。 此环节用时是20分钟左右,锻炼小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亲爱的小记者和准小记者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你们相聚在美丽的山青世界,今天小溪姐姐浅谈一下《新闻采访与写作》,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讲课之前,先说明一下,上课的安排——PK的方式) 鼓励一下:随堂会有很多问题,只要大家的思维跟上讲课的节奏,每个人都可以回答问题,只要举手回答,无论回答正确与否,你的名字都会被小组长记下来,为你的小组争光。 ●首先我们先了解两个概念和一个关系

1、第一个概念是——什么是采访 提到采访,同学们会想到什 么提问① 关键词:记者(身份)提问(采访)照相机(设 备)…… 概念记者为取得新闻材料而进行的观察、调查、访问、记录、摄影、录音、录像等活动。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通常通过记者和被获取信息的对象面对面交流。 用眼睛观察用嘴巴问用耳朵听用笔记录借助音像设备 2、第二个概念是——什么是新闻报道(写作) 新闻报道,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报道。(用文字或者声音、影像纪录资讯、表达意向) 真实的新鲜的有价值的 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此处的写作不同于语文课堂上的习作,它是指新闻写作。 (1)、只有采访没有报道,新闻活动就没有意义。 (2)、只有报道没有采访就是杜撰。 (3)、十份的新闻,七份靠采访,三份靠写作。新闻采写,有句行话叫“成在写作,功在采访”。即采访是第一位的,写作是第二位的,。

10套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 ) 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 B.时代瞭望者的职责 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 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 2.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 ) A.实事求是原则 B.依靠领导原则 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 D.内外有别原则 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 A.流与源的关系 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 D.等同关系 4.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 ) A.采写人情稿 B.拿原则作交易 C.见利忘义 D.有偿新闻 5.新闻采访的目的是( ) A.搜集创作素材 B.采风问俗 C.取得人证物证 D.识别和获取新闻 6.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还可以( ) A.指明采访的去向 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 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 D.把采访引向深入 7.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又要"心入"。"心入",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还要( ) A.广泛地接触群众 B.多方面地挖掘材料 C.细心地掂量各种材料的价值 D.真心实意地和群众打成一片 8.《人民日报》有位记者,曾采写了一篇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 ) 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B.记者的头脑灵活 C.采访的机遇好 D.记者的笔杆子硬 9.采访中开好座谈会首先要求( ) A.认真做好记录 B.注意同与会者展开讨论 C.根据采访目的选好对象 D.把握好座谈的气氛 10.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 A.不受具体答案的限制 B.思想更加开放 C.有思想活动 D.有细节与故事 11.记者为了全面报道长江三峡建设的情况,较长时间住在三峡工地,这种采访方式是( ) A.蹲点采访 B.隐性采访 C.易地采访 D.交叉采访 12.因经验访问与因问题访问的区别有( ) A.选题是否有典型性 B.着眼于工作中的矛盾还是成果 C.问题是否有新闻价值 D.能否给人以启迪或教训 13.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 A.必须登报批评的问题 B.有历史背景的问题

新闻采访与写作试题与答案-c

科技新闻报道(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的新闻采访学研究萌芽于() A 古代报刊时期B近代报刊时期 C 现在报刊时期 D 当代报刊时期 2 我国历史上第一本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作者是() A 徐宝璜B范长江 C 邹韬奋 D 邵飘萍 3毛泽东称记者是() A 记的人B无冕之王C社会活动家 D 宣传家 4 被蔡元培誉为“在我国新闻界实为破天荒之作”的是() A 《时报发刊例》B《论日报渐行于中土》C《实际应用新闻学》D《新闻学》 5 在我国,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是() A 真实性与时效性B受众第一 C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D 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 6 作为新闻团体制定的职业准则,始于() A 1908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博士提出的《记者信条》B1914年瑞士新闻业总会通过的新闻道德规范 C1923年美国报纸编辑人协会通过的《美国报业信条》 D 1977年由阿拉伯新闻人员起草的一项阿拉伯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 7 20世纪30年代反映国内情况影响最大的长篇系列旅途通讯是() A 《中国的西北角》B《饿乡纪程》C《萍踪寄语》D《新俄国游记》 8 能鲜明的体现出我国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观的是() A 坚持哪个正确舆论导向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D 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9 关于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 B就伦理学的意义说,就是实事求是,讲真话 C就要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客里空”作风 D就是要客观主义报道 10 记者在调查研究时,总是着眼于新,抓住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新信息、新事实。这说明记者的调查研究具有() A 新闻性 B 时效性 C 政策性 D 广泛性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哪一年开始建立新闻发布制度() A 1980 B 1982 C 1983 D 1985 12 《萍踪寄语》的作者是() A 王韬 B 邹韬奋 C 范长江 D 徐宝璜 13 关于新闻策划,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新闻策划就是指报道策划 B 新闻策划不是策划新闻 C 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 D 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应这一前提下的策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