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学四维度

教学四维度

教学四维度
教学四维度

第二步:思考与尝试

根据图表提供的“教学的框架图”信息,补充自己对其中信息技术可以起到的作用的思考与尝试。

维度一:学生学习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举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方面准备·课前准备了什么?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怎样准备的(指导/独立/合作)?学优生、

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样?

·任务完成得怎样(数量/深度/正确率)?

倾听·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多少时间?·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复述或用自己的话表达同学的发言吗?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查阅/回应)?有多少人发生这些行为?

·有哪些互动/合作行为?有哪些行为直接针对目标的达成?

互动·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参与课堂活动(小组/全班)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结果怎样?

·互动/合作习惯怎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自主学习有序吗?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达成·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的吗?多少人清楚?·课中有哪些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证明目标的达成?

·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举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方面

环节·教学环节怎样构成(依据/逻辑关系/时间分配)的?

·教学环节是怎样围绕目标展开的?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

·有哪些证据(活动/衔接/步骤/创意)证明该教学设计是有特色的?

呈现·讲解效度(清晰/结构/契合主题/简洁/语速/音量/节奏)怎样?有哪些辅助行为?

·板书呈现了什么?怎样促进学生学习的?·媒休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是否适当?·动作(实脸/制作/示范动作)呈现了什么?怎样呈现的?体现了哪些规范?

对话·提问的时机、对象、次数和问题的类型、结构、认知难度怎样?

·候答时间多少?理答方式、内容怎样?有哪些辅助方式?

·有哪些话题?话题与学习目标的关系怎样?

指导·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读图/读文/作业/活动)?结果怎样?

·怎样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分工/讨论/活动/作业)?结果怎样?

·怎样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实脸/课题研究/作业)?结果怎样?

机智·教学设计有哪些调整?结果怎样?

·如何处理来自学生或情境的突发事件?结果怎样?

·呈现哪些非语言行为(表情/移情/体态语/沉默)?结果怎样?

维度三:课堂性质

视角举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方面

目标·预设的学习目标是怎样呈现的?目标陈述体现了哪些规范?

·目标是根据什么(课程标准/学生/教材)预设的?适合该班学生的水平吗?

·课堂有无生成新的学习目标?怎样处理新生成的目标的?

内容·怎样处理教材的?采用了哪些策略(增/删/换/合/立)?

·怎样凸显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以及逻辑关系?

·容量适合该班学生吗?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的?

实施·预设哪些方法(讲授/讨论/活动/探究/互动)?与学习目标适合度?

·怎样体现本学科特点?有没有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

·创设什么样的情境?结果怎样?

评价·检测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有哪些?·如何获取教与学过程中的评价信息(回答/作业/表情)?

·如何利用所获得的评价信息(解释/反馈/改进建议)?

·预设哪些资源(师生/文本/实物与模型/实

资源验/多媒体),怎样利用?

·生成哪些资源(错误/回答/作业/作品)?怎样利用?

·向学生推荐哪些课外资源?可得到程度怎样?

维度四:课堂文化

视角举例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方面

思考·学习目标怎样体现高级认知技能(解释/解决/迁移/综合/评价)?

·怎样以问题驱动教学?怎样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怎样对待学生思考中的错误?

·学生思考的习惯(时间/回答/提问/作业/笔记/人数)怎样?

·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思考行为?

民主·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样的?怎样处理不同意见?

·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人数/时间/结构/程度/感受)是怎样的?

·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怎样?师生/学生间的关系怎样?

·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民主行为?

创新·教学设计、情境创设与资源利用怎样体现创新的?

·课堂有哪些奇思妙想?学生如何表达和对待?教师如何激发和保护?

·课堂环境布置(空间安排/座位安排/板报/功能区)怎样体现创新的?

·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的创新行为?

关爱·学习目标怎样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

·如何关注特殊(学习困难/残障/疾病)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对话)、行为(叫答机会/座位安排)怎样?

·课堂/班级规则中有哪些条目体现或支持学生

的关爱行为?

特质·在哪些方面(环节安排/教材处理/导入/教学策砚/学习指导/对话)体现特色?

·教师体现了哪些优势(语言/学识/技能/思维/敏感性/幽默/机智/情感/表演)?

·师生/学生关系(对话/话语/行为/结构)体现了哪些特征(平等/和谐/民主)?

语文评课的三个维度

语文评课的三个维度 ——萍乡语文评课活动中的发言 按:3月6-8日,在萍乡实验学校进行了3天的语文交流活动。期间听课4节,上课2节,一场题为《我的作文教学主张》和一场《把语文还给学生》的讲座。3天内感受友情温暖的同时,感受更多的是精神收获。整理一下当时评课的发言要点,仅留痕迹。 尊敬的文校长、赵校长和庞校长,尊敬的各位同仁,特别是尊敬的放弃过节和周末来交流的各位女同仁,大家好。 结合我对语文的和对语文课的理解,对今天听到的4节语文课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仅代表我的观点,希望能给朋友们有些益处。 首先,我觉得语文评课需要把握三个基本的维度:教学内容、学生发展和教学过程或者叫教学艺术。 这三个维度顺序不能颠倒,也就是说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学内容是第一位的,它是体现学科特征和教育指向的重要的点。如果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就可能失却了语文,当然也就失去了教育的可能。第二个维度是教学的落脚点,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或者思维品质得到提升,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最后才是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或者教学手段、教学程式,是教学内容由此指向学生发

展的。它是最不重要的一点,却是目前很多语文研究者最关注的一个点,所以语文教学就一直在误区里折腾着。 现在我来谈谈,语文教学的内容确定。 都知道从语文教学内容角度来评课,我们怎么去界定是否语文教学内容出了问题。我认为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衡量。 1.上课过程在文本里停留的时间。 2.教学内容中有没有语文知识的落实。 3.教学内容中没有对语文学科情感的提升。 如果一节语文课在文本中停留的时间过短,那是不正常的。 例如今天的语文课,就出现了在文本中停留时间过短的情况。40分钟的课堂,在文本中的时间不到20分钟。那么这短短的不到20分钟怎么可以让学生沉浸在语文中,涵咏出文字的美丽。甚至连文章写了什么都还没懂。几分钟都没有就过去,就开始了拓展延伸,就开始了课堂表演等花样。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课堂延伸都是有机的生成性东西,它不是强加的延伸。它是自然的生成性,这个生成是由课堂延伸出来的课堂的宽度和深度。课堂的表演不是课堂应该设置的环节,它是课堂里需要通过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文本内容的时候才可以出现的。需要是第一要素,而不是表演是第一要素。表演是服务理解的,而不是表演是体现课堂手段丰富的。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

怎样写听课评课记录 发布者:罗乐发布时间: 2011-7-8 10:52:22 听课与评课是教学和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听、评课的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的进一步提高,特制定本办法。 一、听课前的准备 1、阅读教学大纲,了解所听学科的地位、作用及教学目的、要求。 2、查阅《学期授课计划》,了解所听课程的进度和基本内容。 3、浏览教材,了解教材编写体例,弄清新旧知识、技能的内在联系,熟知所听课的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 4、依据教学大纲,在大脑中确定课型,设计课堂的基本结构,为评课提供参照体系。 5、根据听课目的(研讨性、检查性、指导性等),确定侧重点,以便针对授课教师的业务层次和水平进行评议、指导及提出不同要求。 二、课中的听与看 (一)听——做好听课记录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全面、具体、详细地记录以下主要内容: 1、情境创设。课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学习气氛的形成及教师与学生所进入的“教”与“学”的状态等。 2、教师的点拨与引导。点拨与引导的问题可以是教学内容研讨方面的,也可以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的。 3、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如何促进学生的“学”的,“教”是否为“学”服务(详见下面“看”的内容)。 4、教法选择。教师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具体效果如何。 5、学法运用。学生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具体效果如何。 6、练习设计。不是简单地使用教材上的练习题,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师自己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7、教学反馈。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反馈,包括课堂上的应答反应,以此体现三维目标的实现,即知识、技能的获得,过程、方法的掌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 8、课堂的亮点与失误。“亮点”即成功之处、创新之处;“失误”即缺点、不足之处,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教法方面的。 9、听课者的评析与建议。针对上述内容作出简要评析,并对失误提出相应建议。 10、归纳小结。依据教育教学理论,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给与综合性整体评价,即指出优点在于体现了什么教学理念,依据什么教学原理等;同时,指出缺点与不足,怎样改可能效果更好,依据什么等。 (二)看——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 “看”与“听”是同时进行的,它们都是为评课作准备的。看,既要看教师的教,又要看学生的学。 1、教师的教。主要关注以下四个维度: (1)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2)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教学大纲

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 (含实验) () 教学大纲 (2018版) 曙光瑞翼教育 2018年8月

前言 一、大纲编写依据 《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是高校面向全校的公选课,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专业性并不强的大数据相关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设计和使用商务智能相关技术的能力,熟悉商务智能的基本概念及构成,重点掌握商务智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进行建立数据仓库、如何进行在线分析处理、如何实现数据挖掘与数据可视化。通过这一系类的技术如何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 二、课程目的 1、知识目标 本课程目的是通过讲授及有关讨论使学生掌握在当今商务环境下如何整合和优化企业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企业的“知识资本”优势,将信息转换成企业智能,并进一步转换为企业利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讨论,将培养学生如何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并部署实施商务智能战略的能力。主要重点在于大数据行业内的商务智能工具的应用以及行业实践。 2、能力目标 (1) 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训练,巩固其在课堂上所学书本知识,加深对商务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掌握商务智能的核心技术与工具,并能运用典型的商务智能工具处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同时,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 创新能力 通过使用商务智能原理与应用的学习,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等方面,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使用商务智能主流工具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课堂教学 (1) 讲授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讲授为主,讲授的主要内容有商务智能关键技术:数据仓库、在线分析处理、维度建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突出重点和难点。 (2)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商务智能相关技术与主流商务智能相关工具。教师通过给出一些相关的实例程序帮助学生理解和进行方案设计,并布置相应的上机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3) 其它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结合传统教学方法,解决好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与学时少的矛盾;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的资源优势,查阅与课程相关的资料;通过布置课程设计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软件开发的能力。 2、课外学习

听评课老师必知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听评课老师必知的 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观察点举例 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自主 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观察点举例 环节 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20、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 21、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 呈示

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以和谐社会构建为视野 摘要:社会公平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教育公平隶属于文化公平,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教育公平本身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无论对经济公平还是对政治公平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育公平;社会公平;和谐社会视野 和谐社会包括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六大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中,社会是否公平正义是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一。可以说,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个公平的社会。因此,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于社会公平,有的学者把它归纳成涵盖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六者互相联系、互为一体的完整的社会公平体系。 [1]其实我们可以将社会公平简要地归结为三大公平,即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不论公民个体还是利益群体与阶层都会在这三个方面追求公平,公平正义的实现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教育公平隶属于文化公平,在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独特体现。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教育由于其基础性、主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成为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党的十七大更是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被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因此,开展对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关系的研究大有裨益。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关于教育公平,古今中外的众多学者对此有过相关的论述,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曾经主张过“有教无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所有儿童都应该接受机会均等的公共教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和美国近代教育家贺拉斯·曼明确提出教育机会应该人人均等,以上都表达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追求。到了现代,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价值之一,“一切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更是写入了《联合国人权宣言》。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公平已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问题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进程中,教育公平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教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教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崔允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观察点举例 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观察点举例

教育公平的文化视角重点讲义资料

教育公平的文化视角 高政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 摘要:教育公平是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高度关注的主题之一,目前学术界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主要运用哲学、政治学与管理学、经济学与社会学视角,这些视角为我们研究和实践教育公平提供了许多富有洞见的理论与价值的发现,但这些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教育的物质层面和本体层面上。本研究尝试将文化的视角引入教育公平的研究中,介绍了伯恩斯坦的“符码”理论,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以及威利斯的“亚文化”理论,并分析了这些理论对教育公平研究与实践的启示。本文认为,文化视角的引入为我们审视教育公平问题提供了富有洞察力的理论框架与分析工具,并为教育公平的实践提供了新的维度。 关键词:教育公平文化视角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价值理念之一,20世纪60年代以来,教育公平更是在世界范围内成为所有国家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所追求的基本目标。可以说,没有公平的发展是一种不健康的发展,没有公平的现代化不是真正的现代化。教育公平问题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等许多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密切相关,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所关心的重要问题。在新近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更是把“促进公平”作为基本指导方针提出。可以说,无论是官方的国家政策文本还是行政话语,无论是科研机构的学术研究还是一线教师日常的教育实践,教育公平始终是一个不断追求的价值目标与研究主题。 一、教育公平的传统视角及其反思 学术界目前关于教育公平的研究成果也是非常丰富的,纵观国内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研究视角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哲学的视角。此类研究主要是关于教育公平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以及对西方公平、正义理论的介绍及其在教育领域的运用等,对教育公平、教育平等、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均衡等相关概念进行概念的澄清与内涵的界定。在此基础上以西方教育公平理论为基础对我国的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二是政治学、管理学的视角。目前,学术界对于教育不公平问题的改善和消除,主要是从伦理学、政治学、管理学和法学的视角来寻求解决之道。其中,尤以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最为集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直接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公平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我国教育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平等现象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力图通过教育政策和教育决策水平的不断提高来解决教育不公平。教育公平政策研究使我们认识到了教育政策对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指出了教育政策发展的新方向。 三是社会学、经济学的视角。20世纪50年代以前,教育研究中还很少有学者运用客观的标准和方法来进行实证研究,大部分研究是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价值判断来阐明和论证观点。20世纪50年代以后,教育研究的重心逐渐转向了实证研究。20世纪70年代早期,作为对“宏大叙事”理论忽视互动的回应,一些理论家以符号互动论、人种志方法论和现象学为基础,提出要全面深刻的了解教育系统,采取另外的方法是必要的。至此,实证研究出现并开始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目前,我国对教育公平实证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太多,主要集中在教育经济学领域和教育社会学领域。一般来说,是指学者们运用单个的测度指标或者系统的

数据中心建模方案

数据中心建模方案 前言 每个行业有自己的模型,但是不同行业的数据模型,在数 据建模的方法上,却都有着共通的基本特点。 什么是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抽象描述现实世界的一种工具和方法,是通过抽象的实体及实体之间联系的形式,来表示现实世界中事务的相系的 一种映射。 在这里,数据模型表现的抽象的是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实体和实体之间关系的定义和描述,来表达实际的业务中 具体的业务关系。 数据仓库模型是数据模型中针对特定的数据仓库应用系统 的一种特定的数据模型,一般的来说,我们数据仓库模型分为几 下几个层次。

数据仓库模型 通过上面的图形,我们能够很容易的看出在整个数据仓库得建模过程中,我们需要经历一般四个过程: ?业务建模,生成业务模型,主要解决业务层面的分解和程序化。 ?领域建模,生成领域模型,主要是对业务模型进行抽象处理,生成领域概念模型。 ?逻辑建模,生成逻辑模型,主要是将领域模型的概念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库层次的逻辑化。 ?物理建模,生成物理模型,主要解决,逻辑模型针对不同关系型数据库的物理化以及性能等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 因此,在整个数据仓库的模型的设计和架构中,既涉及到业务知识,也涉及到了具体的技术,我们既需要了解丰富的行业经验, 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实现我们的数据模型,最重要的是,我们还需要一个非常适用的方法论,来指导我们自己针对我们的业务进行抽象,处理,生成各个阶段的模型。

为什么需要数据模型 在数据仓库的建设中,我们一再强调需要数据模型,那么数据模型究竟为什么这么重要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整个数据仓库的建设的发展史。 数据仓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这样的三个过程: ?简单报表阶段:这个阶段,系统的主要目标是解决一些日常的工作中业务人员需要的报表, ?以及生成一些简单的能够帮助领导进行决策所需要的汇总数据。这个阶段的大部分表现形式为数据库和前端报表工 具。 ?数据集市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某个业务部门的需要,进行一定的数据的采集,整理,按照业务人员的需要,进行多维报表的展现,能够提供对特定业务指导的数据, 并且能够提供特定的领导决策数据。 ?数据仓库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对整个企业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并且能够按照各个业 务部门的需要,提供跨部门的,完全一致的业务报表数据,能够通过数据仓库生成对对业务具有指导性的数据,同时,为领导决策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

维度建模与关系建模的比较

维度建模与关系建模的比较 徐辉强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1001213776 摘要: 数据仓库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快速高效准确。但涉及一个能够真正支持用户进行决策分析的数据仓库,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这需要经历一个从实现环境到抽象模型,从抽象模型到具体实现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依靠各种不同的数据模型。本文主要将介绍两种数据数据仓库建模技术实体关系建模与维度建模,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数据仓库、实体关系建模、维度建模 1、引言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是以单一的数据资源,即数据库为中心,进行从事务处理、批处理到决策分析等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工作。近年来,计算机技术正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扩展:一是广度计算;二是深度计算。特别是数据库处理可以大致地划分为两大类:操作型处理和分析型处理(或信息型处理)。这种分离划清了数据处理的分析型环境与操作型环境之间的界限,由原来的以单一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环境发展为一种新的体系化环境,从而导致了数据仓库技术的出现和迅速发展。

数据仓库是决策支持系统(dss)和联机分析应用数据源的结构化数据环境。数据仓库研究和解决从数据库中获取信息的问题。数据仓库的特征在于面向主题、集成性、稳定性和时变性。 数据仓库之父William H. Inmon在1991年出版的“Building the Data Warehouse”一书中所提出的定义被广泛接受——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是一个面向主题的(Subject Oriented)、集成的(Integrated)、相对稳定的(Non-Volatile)、反映历史变化(Time Variant)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Decision Making Support)。 数据仓库,是在数据库已经大量存在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挖掘数据资源、为了决策需要而产生的,它并不是所谓的“大型数据库”。数据仓库的方案建设的目的,是为前端查询和分析作为基础,由于有较大的冗余,所以需要的存储也较大。 设计好一个数据仓库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抽象数据进行具体化,并且建立好模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模型设计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一环。 2、关系建模 实体关系模型是通过两个概念(“实体”和“关系”)构造特定的数据模型,实体关系模型是一种抽象的工具,能够简化复杂的数据关系,并用规范的方式表示出来,使其易于理解。关系模型:用二维表的形式表示实体和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是以集合论中的关系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关系模型中无论是实体

听课评课的注意事项

听课评课的注意事项

听课评课的注意事项 听课篇 一、听课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1、认真做好听课前的准备工作 听课的内容可分为全面和专题两大类。听课前要列出听课的目的、任务、要求和内容以及时间、地点、授课教师等;及时了解熟悉有关情况,征求和听取学校有关领导、指导教师、班主任甚至部分学生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及时地多方面了解情况。包括了解授课教师教学资历、知识水平、能力、教学方法、教学特点等,了解学生情况、班级分组和班风学风等,了解课程目标和教材情况,掌握教学计划和进度以及所听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和要求等,了解掌握本课授课教师的教学意图以及教学安排与组织措施、教法手段、教具准备或教学媒体等情况;明确听课与评课的重点与要求,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进入角色;准备好听课的记录表、笔记本及有关用具。 2、听课的方法和步骤 听课过程中应边听边记录,既全面又突出重点,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顺序记下个人所听到的每一项活动,重点内容详细记录;边记、边想、边分析归纳;课后及时同授课教师交换意见,为评议交流做好准备,养成虚心好学和深思慎取的听课习惯。 二、听课的要求与注意事项 1、听课应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2、听课之前应仔细研究教材,根据评议的要求和专题有目的、有重点地听课。 3、听课时要注意选择好位置,不要频繁走动。如果是室外课既不要坐着不动,也不要过于频繁走动而影响课堂秩序,不要离练习场地过近或过远,要避免影响学生练习,分散师生的注意力。 4、上课过程中不要交头接耳,不要当学生的面评头品足,随便议论。切忌指手划脚,影响师生上课的情绪。 5、听课时边看、边听、边记、边分析、边归纳,记重点、要点,不要记成流水账或只言片语。 评课篇

教育的公平论文

教学公平重要性及实施策略 [摘要]教学公平是教育公平中的重要方面,它具有四种属性:协同性、差异性、整体性和共益性。教学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确保教师责任的履行,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保证教学和谐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学生合理的发展。教学公平的主要实施策略有:教师交往要公平,教师评价要公平,教学资源分配和利用要公平,学生参与机会要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学公平;教学过程 培养具有公平意识与精神的人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教育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无歧视原则”就认为所有儿童都应当受到平等对待,不应受到任何歧视或忽视。教育公平应从教育起点、教育过程、教育结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里教育过程中的公平主要就是教学公平问题。现在我国教育起点公平问题正在越来越好地得到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公平作为教育过程中的公平问题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就从教学公平的内涵与属性、意义和实施策略三部分对教学公平进行阐释。 一、教学公平的内涵与属性 教学公平是指教学主体在教学态度、教学参与机会、教学资源配置、教学方法选用、教学评价等方面所采取的比较合理性行为。教学公平作为教育公平的要求与体现,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学有效性的客观要求。它具有以下四种属性。 (一)协同性 协同性是营造教学公平氛围的前提,也是教学公平显示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教学主体性发挥过程中,应当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这些关系直接影响教学公平。 第一,教师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教师主体性太弱,就会在教学中缺乏热情、缺乏创造,影响教学有效性。若教师主体性发挥过当,学生就可能失去思考以及自主探索的机会,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有失公平。同理,如果学生主体性发挥过当,就有可能出现过分自由,影响教师指导。因此,教学公平应该表现在师生主体性协同发挥上。第二,生生主体性发挥的协同问题。课堂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学生失当的主体性都会影响其他学生,进而影响教学有效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既需要同振,也需要倚让。第三,师生主体性发挥与教学其他因素的协同关系。师生主体性的发挥要与社会大环境和课堂教学环境协同,采用的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师生主体性的发挥,教学手段也应与师生的主体性相匹配。 (二)差异性 真正的教学公平必须是基于差异发展的公平。尤其在我们重视教学有效性的今天,差异发展更应得到重视。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我们所处的世界和生活充满差异,学生的心理特点存在差异,教师的教学也有差异。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个体在已有发展水平、发展的潜能、发展的优势领域、追求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差异会形成教学动力以及较为活跃的教学局面。只有正视并尊重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促进学生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受教育公平。

数据仓库建模方法论 2018-3-29

数据仓库建模方法论 通过上一篇数据仓库建设的全局概览,我们认识了数据仓库,也明确了数据建模在仓库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数据仓库模型是整个大厦的基石,也是个难点。这么重要的环节就有必要单独拿出来详细说明一下。(本文的重点是维度建模)1什么是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抽象描述现实世界的一种方法,是通过抽象的实体及实体之间的联系来表示现实世界中事务的相互关系的一种映射。 数据仓库模型是数据模型中针对特定的数据仓库应用系统的特定模型。由下图四部分内容组成: ●业务建模,主要解决业务层面的分解和程序化。 ●领域建模,主要对业务模型进行抽象处理,生成领域概念模型。 ●逻辑建模,主要将领域模型的概念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库层 次的逻辑化。 ●物理建模,主要解决逻辑模型针对不同关系型数据库的物理化以及性能等 一些具体的技术问题。

2数据仓库数据模型架构 数据仓库模型由五部分组成,如下图: 系统记录域:数据仓库业务数据存储区,模型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继续使用Oracle?) 内部管理域:也就是元数据模型的存储管理。(工具待定) 汇总域:系统记录域的汇总数据,数据模型保证的主题分析的性能,满足部分报表查询。 分析域:用于各个业务部分的具体的主题分析。也就是数据集市。 反馈域:针对前端反馈的数据,根据业务需求而定。 3数据模型的作用 ●进行全面的业务梳理,改进业务流程。 ●建立全方位的数据视角,打通信息孤岛,去除数据差异。 ●解决业务的变动,提高数据仓库灵活性。 ●帮助数据仓库系统本身的建设。

4如何创建数据仓库模型 4.1数据仓库建模四个阶段 4.1.1业务建模 ●划分整个企业的业务,一般按部门划分,进行各个部分之间业务工作 的界定,理清各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深入了解各业务部门工作流程的方法。 ●提出修改和改进业务部门工作流程的方法。 ●数据建模的范围界定,确定数据仓库项目的目标和阶段划分。 4.1.2领域概念建模 ●抽取关键业务概念,并抽象化。 ●将业务概念分组,按业务主线聚合类似的分组概念。 ●细化分组概述,理清分组概念内的精力流程并抽象化。 ●理清分组概念之间的关联,形成完整的领域概念模型。 4.1.3逻辑建模 业务概念实体化、事实实体化、说明实体化,并考虑其属性内容。 4.1.4物理建模 ●针对特定物理平台做出相应的技术调整 ●针对模型的性能考虑,结合特定平台做出相应调整

SSAS 使用手册

SQL SERVER 2008 SSAS使用手册 1BI、OLAP、Analysis Services 1.1 BI概念简介 BI系统负责从多个数据源中搜集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必要的转换后存储到一个统一的存储介质中,并提供给使用者将这些数据转换为使用者所需信息的功能。 一个BI系统通常包括5层: 1.数据源层(data source layer):由每日的操作数据、文本数据、Excel表格、Access数据库、其他外部数据组成; 2.数据转换层(data transformation layer):转换数据源层为统一的连续数据,并放入数据存储层; 3.数据存储和提取层(data storage and retrieval layer):数据仓库; 4.分析层(analytical layer):多维度的OLAP数据库,为决策者提供分析依据; 5.展示层(presentation layer):报表和可视化工具。 与目前的RDC系统对应,BSERP数据库便相当于一个数据源层,它提供实时的事务数据。一个由SSIS(SQL Server Integration Services)提供的ETL功能可以将业务数据库中的操作性数据通过一定的规则转换为统一的连续数据,它提供的便是一个数据转换层的功能。通过SSIS转换后的数据,存储到DW_RDC数据仓库中。DW_RDC是一个关系型的数据仓库,包含两种类型的表:维度表和事实表。它提供一个数据存储和提取的功能,但是这里的数据仍然不是多维数据,所以我们需要将这些数据通过SSAS(SQL Server Analysis Services)转换成多维数据并提供分析功能,这些多维数据,存储在BI_RDC 中。最后,我们将BI_RDC的数据通过Analyzer展示工具进行多维可视化的展现。 1.2 OLAP、Analysis Services 由SSAS生成的BI_RDC是一个OLAP(On-Line Analysis Process)多维数据库。OLAP是与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相对应的概念,OLTP是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的主要应用,主要是基本的、日常的事物处理;OLAP是数据仓库系统的主要应用,支持复杂的分析操作,侧重决策支持,并且提供直观易懂的查询结果。一些在BI系统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从OLAP中的概念延伸过来的,比如:属性、层次结构、维度,度量值等。 Integration Services、Analysis Services以及Reporting Services是SQL Server提供的BI工具,分别提供BI系统的数据转换层、分析层和展示层的功能。可以看到使用微软的SQL SERVER 产品可以完全实现BI系统中能够提供的所有功能。其中,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Analysis Services 为商业智能应用程序提供了联机分析处理 (OLAP) 功能和数据挖掘功能。Analysis Services 支持 OLAP,能够设计、创建和管理包含从其他数据源(如,关系型数据库)聚合来的数据的多维结构。对于数据挖掘应用程序,Analysis Services 使您能够通过使用各种各样的业界标准数据挖掘算法,设计、创建和查看从其他数据源构造的数据挖掘模型。 1.3 使用SSAS需要了解的概念 1.3.1Cube、Dimension和Measure Cube就像一个坐标系,每一个Dimension代表一个坐标轴,要想得到一个点,就必须在每一个坐标轴上取的一个值,而这个点就是Cube中的Cell。见下图(来源于https://www.sodocs.net/doc/b615187363.html,/zh-cn/library/ms144884.aspx):

老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

老师听评课的四个维度:20个观察视角,68个观察点 老师每学期都要经历的听评课,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观察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观察视角::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维度三:课程性质。 观察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维度四:课堂文化。 观察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维度一:学生学习 视角——观察点举例 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2、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3、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4、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5、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6、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互动 7、有哪些互动行为?学生的互动能为目标达成提供帮助吗? 8、参与提问/回答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9、参与小组讨论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0、参与课堂活动(个人/小组)的人数、时间、对象、过程、质量如何? 11、学生的互动习惯怎么样?出现了怎样的情感行为? 自主 12、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的时间有多少?有多少人参与?学困生的参与情况怎样? 13、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有哪些?各有多少人? 14、学生的自主学习有序吗?学生有无自主探究活动?学优生、学困生情况怎样? 15、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如何? 达成 16、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17、预设的目标达成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有多少人达成? 18、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 维度二:教师教学 视角——观察点举例 环节 19、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优秀老教师教你怎样听课和评课

优秀老教师教你怎样听课和评课 听课和评课是学校教研活动最常见的形式,更是教师质疑问难、交流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评课,本身就是一种教研,最大的特点在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听好课是评好课的前提,二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是学校常规教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听课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听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对于学校领导来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功”,对于一般教师而言也是必备的教学活动内容。听课的类型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一般来讲,多去听一些同行的课、同专业的课、老教师的课、同头课,通过听,学方法、学经验。 那么,应该怎样去听课呢?学会听课,首先就是要用辩证的头脑看待各种各样的观摩课,要以鉴别和挑剔的眼光学会筛选。不管多么优秀的教师的课,课堂也同样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要神化别人,那实际上就是愚化自己。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鉴别,不能全信,不能照搬,应该创造

性地吸收,有选择地学习。这是我们听课要把握的原则。 听课的基本要求是: 一要明确听课的目的。听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所以要听好课,就得事前必须有所准备,如听课前向教师打个招呼,使教师精神上有个准备,同时还要了解一下授课内容,自己也做到心中有数;准备好听课记录、笔等,争取上课铃声响了就已经进入教室坐好。 二要有针对性、有准备的去听,做到“有的放矢”。听课的时候,我们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前要有充分准备,知道要听的课,教学目的是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在听课的过程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去听。只有有“备”而听,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己如何上好一堂课奠定基础。 三要明白听什么?教学是涉及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过程。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仅在于教师讲了多少,更在于学生学会了多少。所以听课应从单一听教师的“讲”变为同时看学生的“学”,做到既听又看,听看结合,注重观察。一听教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了;二听讲的是否清楚明白;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新课如何导入,引导学生参与了那些活动,创设了怎样的教学情境,采取了哪些教学

教育起点公平:解决现阶段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重点

排烟防火阀https://www.sodocs.net/doc/b615187363.html, 摘要:在我国大力倡导社会公平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一个子系统,对实现社会公平具有基础作用,而教育起点公平又是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要基石。将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对教育公平的内涵、结构、特性进行阐释,并结合当前国情分析得出教育起点公平是现阶段解决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重点,最后从教育资源配置 的角度提出相关解决教育起点公平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资源 1理论依据 1.1教育公平的概念及内涵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能够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视角的概念,可以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哲学等进行多元化审视。就教育哲学而言,教育公平问题有以下丰富的内涵。 首先,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中的一个子系统。它受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发展、社会阶层、人口发展等外部因素影响与制约。因此,教育公平问题的产生有其必然性,任何国家都存在教育公平问题,即使美国——世界上头号教育强国,目前都没有真正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而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公平问题突出,又因为教育公平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紧密联系性,其解决刻不容缓。 其次,教育公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教育公平不等于绝对的平均,真正的教育公平必须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同时允许非基本教育权利、非公共教育资源方面的不公平因素存在,绝对的教育公平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因此,我们在解决教育公平问题时,必须重视我国的基本国情,重视城乡、区域间的巨大差异,换言之,即要注重教育公平问题中 的起点(机会)公平。 第三,教育公平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发展过程。在任何时代,公平的状况都只能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价值体系相适应。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呼吁“共同富裕”,主张先富带动后富,而政治制约着教育,全中国的教育投资主要发展了东部地区,之后,我国经济建设大发展,将主要力量集中到中部崛起,提出城乡建设一体化,教育的中心转而又致力于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开始关注教育起点公平问题。随着社会的转型,我国将努力由教育大国变身为教育强国,这也引证了教育公平问题的不断变化与发展。纵观世界,同样,发达国家随着资本主义民主化和公共教育大发展,将教育公平注重起点和过程公平转向注重与教育质量紧密相关的学业成功机会均等的结果公平上来。 从教育公平的概念和内涵我们不难得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初期阶段,生产力相对落后,不能效仿发达国家跳过解决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转向注重结果公平,而应该在民主化进程和公共教育大发展的时代,立足我国国情,理清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深入了解教育公平本身的相对性和动态发展的特点,将解决教育起点公平问题作为解决我国当前教育公平问 题的重中之重。

浅谈听评课的意义

浅谈听评课的意义 实验小学梅丽苑一,有利于促进教师教育思想, 教育理念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一种理想,一种追求,一种信仰。所以,可以说,教育理念是一种理想化、信仰化了的教育观念。教师一定要确立自己的教育理念,它是教师的主心骨。先进的教育思想不仅课堂教学的灵魂,也是评好课的前提。所以,评课者要评好课,首先必须研究教育思想。在评课中,评课者只有用先进的教育思想、用超前的课改意识去分析、透视每一节课,才能对课的优劣作出客观、正确、科学的判断,才能给授课者以正确的指导,从而促进授课者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揭示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发展。若用传统陈旧的、僵化的教育思想去评课,不仅不能给授课者以帮助,反而可能会产生误导二,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样的一个学科,同样的一节课或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的教学风格则不同。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精雕细刻。把课上得天衣无缝;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大刀阔斧,紧紧抓住重点难点,使疑难问题迎刃而解;有的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善于归纳推理,用逻辑思维本身的魅力把学生吸引进去;在评课中,评课者必须十分的注意去发现和总结授课者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个性,要对教者所表现出来的教学特点给予鼓励,帮助总结。让教者的教学个性由弱到强,由不成熟到成熟,使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评价与调控, 首先,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其次,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肯定的评价一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鼓励作用,通过评价,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获得肯定,心理上得到满足,强化了学习的积极性;否定的评价虽会使学生产生焦虑.但某种程度上焦虑,也具有积极的动力作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其实,学生从评课中获得自己学习的有关信息,加深了对自我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学习提供了帮助。矫正以往学习中的错误行为,坚持和发扬正确的学习方法与作风,提高学习效率。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以有利于当前新课程的教学。它集管理调控、诊断指导、鉴定激励、沟通反馈及科研为一体,是研究课堂教学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最新教师如何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

(一)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凡有几年教学经历者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备课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准确定位学生学习目标,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 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重要任务之一。传统备课中的目标确定是一种知识的预设。新课堂的特征具有开放性,要求达成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三个并重”。即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并重,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保底目标、显性目标、短期目标可理解

为本课和本单元知识、能力点要求,从这个角度说,传统的知识点、能力点要求仍然是教师备课中必须重视的。开放目标、隐性目标、长期目标可的理解,一是过程和方法的考量,必须重视设计每个学生自主思索的平台,必须让每个学生都能用语文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可理解为看不见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主要表现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品质。备课中应考虑两项内容:一是本课的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这里主要考虑的是知识点和能力点的“保底”问题,许多教师怕新课程的“放”,担心的是失去语文的“命根”,足见“保底”的重要性。一篇课文的学习,保底目标、短期目标或显性目标如何定位,怎样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读提示、课后练习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决定。一般来说课文教学方面落实教材安排的思考练习内容就可以了,因为那是经过专家研究的一种精心编排,自然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不必要去展开,去拔高。应该首先确定本课语言积累(生难字音形义、词语解释、名家名言)、文化积累(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和用语文的方法(朗读、默读、泛读、精读、语言常识、文体知识、阅读常识)准确解读本课文本问题的目标。二是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落实和学习方法的运用。三是考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每天写一张教学案、每天记录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预习课文)、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