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建立民主和谐机制

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建立民主和谐机制

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建立民主和谐机制
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建立民主和谐机制

实现公平正义必须建立民主和谐机制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直接触及到社会各种矛盾与焦点。然而社会公平正义的背后,离不开国家的民主制度安排,离不开使这些制度得到落实的各种体制、机制的良性运行。因此,构筑民主和谐机制,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前提,也只有在各种和谐机制有效作用下,社会公平正义才有得以实现的可能性,也才能在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上构建和谐社会。

一、建立民主和谐机制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机制,原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后,机制指系统内部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谐机制实际上是指这一系统内结构之间相互作用,发挥功能并达到合作、协调、共享状态的方式。

所谓公平,包含“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权利公平是公民不分地位和职业差别,其合法的生存、居住、迁移、就学、劳动、财产、质询、诉讼等等权利应当得到平等保障。权利的平等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机会公平是一个社会公民普遍能获得发展并带来利益的前提。规则公平是防止谋取特殊利益和平衡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主体各方心态的政策和规定。一般情况下,指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项活动的过程要平等和透明。分配公平主要是指顾及全体人民的利益公平,目标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正义,“即正确和公平的道理,是符合一定政治和道德标准的行为,指一个社会要有是非标准,它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和谐社会必定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会基础。然而,社会公平正义不是天然生成的,它需要将一系列制度具体化并通过建立健全旨在合作、协调、共享基础上的有效机制来加以维护和实现。

(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保证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基本权利得以尊重的基础。

经济社会的发展应当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应建立在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得到保证的基础之上;同时,应能保证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受益,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避免只有少数人受益的“有增长无发展”的情形。只有切实保证和尊重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坚持使改革的成果惠及绝大多数的社会成员,才能真正提升社会发展的质量;才能有效地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推动力;才能使人民群众积极地认同改革、认同发展,使经济社会的发展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

(二)平等参与和按照贡献进行分配是充分、持续激发社会活力的前提。

一方面,在参与财富等社会资源分配之前,机会平等的规则要求摒弃先赋性的因素(如特权、身份等级)等不公正因素的影响,保证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够有一

个平等竞争的机会,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从而拓展自由创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参与财富等社会资源分配时,遵循按照贡献进行分配的原则,既可以消除平均主义的影响,又能使社会成员得到自己应得到那一份。

(三)互惠互利的利益调节是实现社会各个阶层、群体之间良性互动的手段。

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互惠互利表现为:一个阶层和群体的利益增进不能以损害另一个阶层和群体的利益为前提条件;换言之,富裕群体的发展和困难群体的生活改善应当同步。为了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社会调剂,建立起完整、有效的以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为主的社会转移支付体系,以消除或缓解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之间的不满和抵触,避免相互之间的恶性互动。

(四)有效的社会矛盾疏导是社会有序安全运行的保障。

我国正处在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关键时期。为了避免社会风险,有效地应对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有序安全运行,就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事情。其一,从相对宏观的方面来看,必须建立一个合理、公正的社会分配结构,亦即以中等收入人群为主的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社会分配结构。因为中等收入人群的成员比较重视现有稳定的生活,而且其行为方式比较理性,其心理倾向相对来说也比较稳定;同时,中等收入人群是介于富裕群体和贫困群体之间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缓冲力量,它有助于缓解种种可能出现的社会紧张和冲突。其二,从相对微观的方面来看,为了实现一种井然有序的社会状态,必须建立健全社会利益的协调机制、各种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并使之制度化、经常化。

二、和谐机制不健全是导致社会不公的深层原因

20多年的改革发展,已经使中国进入了基本实现小康的新阶段,取得了可以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册的辉煌成就。然而,在改革发展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十分严峻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如,国企改制造成部分工人下岗及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和扩张使不少居民遭遇拆迁侵权之苦、农民遭遇失地之痛;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引发尖锐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利益冲突;部分产业工人和农业劳动者经济地位相对下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腐败现象还在不断地滋生蔓延,等等。此外,在教育、医疗、户籍管理、资源环境、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也都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

显然,当前社会的公平正义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严重考验,由此,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高效率发展也同样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的严峻挑战。然而,社会公平又具有其相对独立的价值,它是广大社会成员普遍能够接受的价值目标,能够为整合社会各种力量提供强大的道义动力,是一个政权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的重要体现。因此,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已经成为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此,应当说大多数人是有共识的。但是,对于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社会不公,本人以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机制不均衡。反映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就是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曾经是积贫积弱的国家来说,集中有限的资源发展经济,甚至在一定阶段把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战略重点,有其历史合理性。中国自1955年起,在长达30年中,每年制订的发展计划都只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直到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才正式把第六个五年计划更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虽然,此后社会发展被提上了日程,但在现实中,在地方上,由于一些同志的“政绩观”、“发展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总以为抓经济增长是实的,抓社会发展是虚的,担心抓社会发展花钱,会减缓和妨碍经济发展。宏观而言,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的情况至今没有完全改变,并由此在实践中造成了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例如老百姓从GDP

增长中获益的份额在降低,1978-2003年全国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5.7%下降到11.4%。又如,政府把工作重点放在GDP增长上,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基本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供给,也就是经济指标硬、社会指标软。我国财政支出中与社会相关项目支出所占的比例是相对较低的,公共财政对经济的投入和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严重不成比例,如1978年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是85%左右,目前还不到20%。不适当的医疗市场化使一些低收入者买不起药,看不起病。国家对教育的投入,2000年时大体占GDP的2.3%,2004年大体占4%,改革开放25年来,平均是2%。中国是以占世界1.5%的教育经费支撑占世界20%的人口的教育。另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4年人类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用于教育、卫生、保健和公共卫生支出相对于GDP的比例,在2001年前后,瑞典、丹麦、法国、德国和古巴等国家较高,为13%-15%,其他发达国家如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为10%-12%,俄罗斯、巴西、韩国、泰国等国家为6%-7%,而中国则为4.5%,甚至低于印度的5%。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后,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模式提出后,需要对我们的发展方式以及由此带来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为此,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体现在社会发展中,使大多数人能够共享改革的成果,逐步使多数人的基本权利和基本利益需求得以尊重,这也是改革的目的。要知道,在经济转轨进程中,由于经济增长的社会基础还比较脆弱,没有社会的同步发展,经济的快速增长的进程是不可能持续的。

其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体制阻隔。表现为二元体制结构造成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严重对立。

由于各种综合因素,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由来已久。这样,在经济转轨中,公平问题还要涉及到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使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的老百姓能够从改革过程中不断受益。中国目前收入水平仍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几乎全部集中在农村地区。有关资料说,如果城市不发展,中国农村地区按照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平均速度,也还需要20年的时间才能赶上目前城市发展的平均水平。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难点和重点是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城乡发展的严重失衡,带来区域发展的失衡,带来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发展的失衡。西部的城市和东部的城市有差距,但西部的农村落后,农民收入水准低下是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问题主要是制度结构和机制运行的问题。如农民的土地不断被侵占,广大农民长期严重缺乏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等,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打破城乡二元制度结构。因此,加快改革城乡二元制度结构,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终消除城乡、区域不平等的主要任务。

再次,社会主体利益分配机制失衡。表现在社会结构分化不断加深,贫富悬殊问题日益突出,利益表达渠道不畅。

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与之相伴随的是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在不断加深,多元利益主体开始形成,同时贫富悬殊的问题日益突出。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们形成了由工农基本群众、专业技术人员及知识分子、公务员队伍以及私营企业主阶层构成的新型利益格局。在新型利益格局形成过程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分化。毋庸讳言,弱势群体的构成基本上是工农群众。

利益格局的失衡源于社会权利的失衡。只要我们认真追溯一下,就可以发现:根本的问题是不同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可以说,贫富悬殊的背后是不同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失衡的结果。在利益格局严重失衡的背后,往往都无一例外地存在这个因素。农民曾遭遇的负担问题与农民在利益追求能力上的弱势联系在一起的;在征地和拆迁中发生的严重不公,与利益被损害者缺少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有直接关系;劳工权益屡屡被侵犯,上百万民工辛苦一年后领不到工资,原因也在于他们缺少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和疏通渠道。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这种争取利益的能力在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是高度不均衡的。在强势群体一方,强势群体的各个部分不仅已经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利益集团,而且具有了相当大的社会能量,对整个社会生活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而弱势群体在追逐自己的利益上,显然处于无力的状态。这首先表现在,弱势群体在国家的政治构架中缺少利益代表。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弱势群体缺少国际上通行的弱势群体表达自己利益的一些制度化方式。

可以说,在利益主体已经多元化的今天,利益表达的问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不建立起相应的利益表达机制,表面上看是避免了一些麻烦,但结果是使利益格局进一步失衡,并为更严重的社会冲突埋下祸根。

三、建立民主和谐机制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所在

胡锦涛同志指出:“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其实质就是建立健全和谐机制问题。因此,关键从整体着眼推进包括各种体制、机制在内的配套改革,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过去,人们的注意力只集中在分配结果的公平方面,强调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实,没有政治体制、教育体制、医疗卫生体制、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相配套,就难有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同样也就难以实现分配公平。进一步说,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

革以及各项社会体制的改革,彼此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所以,只有从整体上推进这些体制、机制改革,使各项改革配套进行,才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关键。

第一,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社会动力机制。构建和谐社会的动力机制,最主要的是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坚决破除影响社会成员积极性的各种障碍,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和谐。“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帮助人们干好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第二,建立健全和谐的利益协调机制。和谐社会应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均衡和共享的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我国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大都与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矛盾有关,且大都是由于我们没有协调好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利益所引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上的差异和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本身就包含着利益差别,因为,市场体制客观上为掌握各种经济—社会资源的个人或群体提供了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而要使这种矛盾不致使社会发生冲突,就需要从利益机制上加以整合。当前,要特别注意不能以牺牲困难群众的利益为代价来维护强势群体的利益,使社会财富向极少数一方聚集。因为这种利益流向容易引发普通劳动者阶层和困难群众的不满,扭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利益协调机制是抑制当前我国社会贫富趋向扩大的重要手段。在政策制定上,要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充分考虑和兼顾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千方百计保证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三,建立健全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和谐社会不是城乡隔离、阶层对立的社会,应是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能够自由流动的社会。现代社会里,人们在经济利益上的差别主要源于人们社会地位的差别。不同社会阶层具有的集团利益是各个社会阶层之间沟通和协调的障碍,打破这种障碍的有效途径就是社会阶层之间的自由流动,即个人或群体从一种社会阶层自主地转到另一种社会阶层,从而缓和社会地位差别造成的矛盾和冲突,释放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在比较利益面前所累积的不满能量。一个社会的社会流动性越大,就越意味着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希望,社会结构就越具有弹性,社会冲突就越容易得到化解。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不少社会阶层流动的障碍,如农民进入城市的就业限制政策、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

第四,建立健全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机制。“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与效率从根本上应当是统一的,但在局部的问题上,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条件下,公平与效率的暂时性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一定的收入差距常常是追求效率的必要代价,因而是难以避免的。社会公平决不能也不应该牺牲市场中的效率原则,更不能改变市场取向和改革方向,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但我们必须明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只能是相对公平。

在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一方面,要继续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另一方面,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最终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五,建立健全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而是能够有效化解内部矛盾的社会。尽管当前的社会矛盾大多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没有敌对的性质。但干群之间、群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摩擦还是存在的。一些自发的、零散的、轻微的矛盾摩擦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就有可能转化成自觉的、有组织的、严重的群体性对抗,会使矛盾摩擦上升为矛盾冲突。因此,要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以便对社会中的矛盾、冲突风险有及时的反映,在社会张力到达爆发之前提出预警,给相关部门提供解决问题的空间和对策;健全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疏导机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合理合法地处理问题;建立统一协调的多部门社会冲突管理联动机制,形成步调统一、行动有序的冲突管理联动体系,及时处理群众中出现的各方面的问题,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第六,建立健全不同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目前,我国社会各阶层相互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同政府之间就利益问题的对话、协商,存在着渠道不畅通的问题。有的地方政府部门修建公共设施不事先公示,在群众不知情、不理解的情况下,办好事反而引发群体性冲突。为改变这种状况,应当建立利益表达机制:“要允许和支持社会阶层发展形成代表自身利益的社会组织,通过利益代表反映民意、参与决策的讨论,维护自身权益”;除了按照国务院刚通过的《信访条例》的要求,改进信访工作外,还应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实现党政与人民群众的充分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媒体、信息的沟能作用,进一步疏通各阶层利益表达的渠道,使社会各阶层的诉求都能得到反映;健全决策听证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协商谈判制度等,使相关利益主体对于公共决策能平等参与。

第七,建立健全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建立一个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是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础。建立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关键是要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妥善解决弱势阶层或群体的困境,维护社会弱势阶层或群体的最低限度生活需要,解决其社会生存的后顾之忧。应建立失业、医疗、养老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机制,对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提供最低限度的生活保障;通过税制改革,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如完善所得税,开征遗产税等,适当增加高收入阶层的税收,而对低收入阶层实施减免政策,增加对其的公共服务和补贴;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应尽快把农民工、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职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范围。通过政府政策的支持,在发展与改革中,促进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整合,缓解社会矛盾,达到社会稳定的目的。

第八,建立健全完善的救济机制。当公民之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威胁或遭到破坏,公民的合法权益被侵害时,包括行政救济、司法救济在内的救济机制就应该及时启动和运行,以排除来自不同主体的不法侵害,恢复和弥补受损的合法权益。使失衡的一些社会关系和失和的一些人际关系重新达到和谐的状态。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心得体会.doc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 :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心得体会( 共 1 篇) 通过前一阶段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是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理论,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指南。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全过程,落实到构建和谐校园的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校园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和谐文化建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终极目标。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具有特色的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坚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建设和的校园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贯穿始终。 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理想教育,要坚持崇高理想与现

实理想的统一,因为缺失了崇高性的理想是庸俗的理想,离开了现实性的理想是空想,失去二者就失去了理想本身的价值。要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的统一,因为社会理想指导和制约着个人理想的形成,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指导教师学生确立正确的个人理想。 进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要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古为今用。中华民族在创造文明中形成的博大精深、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网道德;尤其是爱国主义,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要加强诚信教育,不断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学生成才的根本。把诚信教育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诚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追求理想的诚信道德人格。 和谐校园不但包括师生个体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学校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还包括学校与社会的和谐等。所以,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一定要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营造平等友爱、融洽

“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活动总结

“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活动总结 "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活动总结年3月9日下午,我系团总支顺利完成了原定的北港敬老院活动,本次活动主要是以"关爱老人,奉献爱心,学雷锋,讲文明"为首要内容,同时也为了进一步促进新系部团干之间的联系,为了今后能够共同协作提前做好准备。 现就做本次总结如下一双方干部初次共同合作,磨合度有待加强本次活动毕竟为双方干部的第一次集体活动,所以在人员方面存在着生疏的问题,这就导致在人员安排上出现了矛盾,不能够充分的将每个人分配到位;从活动的过程中来看,干部们还不能够及时的适应现存状况,大部分仍是以原来团队为主,双方在工作中的交流有所欠缺,磨合仍有待加强。 二干部队伍实力提升,活动成果得到肯定双方干部合二为一后,让现有团干队伍的实力得到了提升,让干部队伍的整体实力得到了加强,在活动的安排中,能够有更多的人员来调配,从而提高了活动的效率,让活动能够办的更成功。 本次活动在团干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老人们对我们的学生干部给予了充分的好评,敬老院的杨主任以及安院长也对此次活动作出了充分的肯定。 三学生干部素质建设一定要加强在本次活动取得成功的同时,一些现存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活动中,出现了说脏话、

打闹、在与老人交谈中吃槟榔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我们干部队伍以及系部的形象,所以加强学生干部的素质建设问题是刻不容缓的。 四今后工作需求总的来说,本次活动是成功的,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希望各部门之间、各干部之间能够进一步加强联系,相互合作,同时也希望各位学生干部能够更加重视自身素质文化水平,加强素质文化建设,为今后的机电工程系团工作而共同努力。 机电工程系青年志愿者协会初一年级"弘扬雷锋精神"系列活动总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雷锋精神活动总结寒假社会实践总结爱心志愿服务160;弘扬雷锋精神"继承革命精神、弘扬雷锋精神"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校园文明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校园文明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中华民族在发明文明中构成的博大博识、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文明, 蕴涵着高贵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网品德;尤其是爱国主义, 她是在恒久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举动和情感, 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捐躯一切的献身精神。——题记 通过前一阶段的深化学习实际迷信发展观的学习, 是我了解到迷信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实际, 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明的基础指南。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 必须以迷信发展观为指导, 把迷信发展观贯穿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全过程, 落实

到构建和谐校园的各个方面。 迷信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连续发展, 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只要坚持发展的可连续性, 才能使和谐校园设置装备摆设一直满盈生机和生机。和谐文明设置装备摆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条件和基本保障, 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 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文明设置装备摆设的最紧张的终极目标。高兴设置装备摆设表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具有特色的和谐文明, 对付构建和谐校园,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发展, 提高门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紧张的意义。 设置装备摆设和谐的校园文明, 必须坚持坚持迷信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统一;坚持民族文明与世界文明的统一。设置装备摆设和谐的校园文明, 必须突出重点,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 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育贯穿一直。

对门生和教职工进行理想教育, 要坚持高贵理想与现实理想的统一, 因为缺失了高贵性的理想是庸俗的理想, 离开了现实性的理想是幻想, 得到二者就得到了理想自己的价值。要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的统一, 因为社会理想指导和制约着个人理想的构成, 个人理想表现着社会理想, 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指导西席门生确立正确的个人理想。 进行弘扬传统文明, 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要把弘扬中国传统文明与设置装备摆设和谐的校园文明紧密结合在一起, 做到古为今用。中华民族在发明文明中构成的博大博识、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文明, 蕴涵着高贵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网品德;尤其是爱国主义, 她是在恒久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举动和情感, 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捐躯一切的献身精神。

关于校园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校园的心得体会范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校园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 阅读参考! 关于校园的心得体会 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是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理论,也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根本指南。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构建和谐校园的全过程,落实到构建和谐校园的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 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使和谐校园建设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和谐文化建设是人的全 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结果,人的全 面发展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最重要的终极目标。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 和具有特色的和谐文化,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学生的综 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坚持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坚持理想主义与 现实主义的统一;坚持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统一。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必须突出重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人心,把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诚信教 育贯穿始终。 对学生和教职工进行理想教育,要坚持崇高理想与现实理想的统一,因为缺失了 崇高性的理想是庸俗的理想,离开了现实性的理想是空想,失去二者就失去了理想本 身的价值。要坚持个人理想和社会共同理想的统一,因为社会理想指导和制约着个人 理想的形成,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要用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指导教 师学生确立正确的个人理想。 进行弘扬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要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建设和 谐的校园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古为今用。中华民族在创造文明中形成的博大精深、极具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优良网道德;尤其是 爱国主义,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思想行为和情感,表现为对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恋、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命运不惜 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

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构建和谐校园演讲稿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 花开的日子我们走进大学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 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大学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 花开的日子我们愿意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实现和谐,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和愿望。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也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使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互敬互爱,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带待

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同学们、老师们,构建和谐校园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茫茫学海中,我们要做勇敢的水手,乘风破浪、共赴前程。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岁月需要知识的滋养。让我们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向和谐校园的彼岸前行。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花开的日子,让我们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最新-关于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 精品

关于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 亚里士多德 3、司法权作为最后的司法救济和公平正义的底线,在各个阶层之间纵横捭阖之间,觥筹交错的把各个阶层的张力和冲突缓解在制度性框架之内,追求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的解体在司法规范内,也使上访制度缓和为一种良性的制度内的司法程序。 4、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府的良心。 5、要坚持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引政法工作。 6、在争论中,正义和真理也不一定永远能得到公平的裁判,黑了良心的人要招揽一些同样黑了良心的恶棍作您的反面证人。 7、司法公正既要求审判过程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也要求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的精神,更要求参与审判的法官要以正直无私的态度,以尊重事实和遵守法律为准则,努力实现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 8、我年纪越大,就越觉得那些心理阴暗,一肚子心计,满脑子阴谋论的人,是因为智力不够。 这和我小时候的认识是大致相反的。 尽管存在个体差异,但是整体上,足够聪明的,进化得更好的人群,通常会倾向于选择公平、正义,更容易具有坦诚、善良的品质。 罗永浩 9、维护公平得人心,伸张正义顺民-意。 10、和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小到人与人,大到国与国,只有构建和谐才能求得发展。 我们不也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吗?胡*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具有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的特殊意义。文章提出了“和谐”的三层含义、构建和谐校园应重视对学生的教育以及构建和谐校园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以期为新时期和谐校园构建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和谐校园精神危机师师关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单元,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构建和谐校园,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着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提供精神支柱与智力支持的特殊意义。 一、对“和谐”的认识 “和谐”是一种关系状态的描述,它表现为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的友好共存,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它包含以下三个层次:一是人与人之间;二是人与自然之间;三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全人类)。古人讲“天人合一”“中和”“和而不同”,其实就包含了“和谐”的意思。同现代比较,中国古代更接近存在论意义上的“和谐”,但事实上,现代社会比古代社会更需要“和谐”。 首先是国家安全问题。中国古代虽然也在一定时期出现了内忧外患,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强盛的。鸦片战争之后,情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之后一个半世纪的经历告诉我们,国力强盛是“和谐”的根本保证。现在,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处于世界前列,但我们仍然处于军事、经济强国的包围之中。在这种情势下谈“和谐”,既很必要,也是挑战。 其次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当前,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和沙化、水质和大气污染、物种濒临灭绝等问题日趋严重。有些地方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人民健康水平下降,反映出地方政府扭曲的政绩观、渎职失责和地方保护主义。近年来,党和政府已经高度关注环境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最后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应该说,人们团结友爱、与人为善、扶贫济困、共同进步,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但是也应当看到,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某种情况下,孝悌、亲睦、诚信、师道等传统的经纶大义已开始“褪色”“变质”,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 当前,我省上下各级机关都在狠抓纪律作风整顿,按照上级安排,我校也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了省委、 ___关于纪律作风整顿的精神,认真进行了作风整顿。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客观务实的办学理念 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核心。和谐即美,它是一笔可供开发的精神财富。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和谐去寻求一种秩序,使学校与社会、家庭达成默契,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出“育人”的整体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办学的“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源于这所学校的

“传统”,又不拘泥于它的“传统”。它是在宏观把握教育发展方向的基础之上的微观思考,对学校的教职员工具有一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同时,它又要具体可感,具有可操作性,易成为大家认同的目标,与教师的发展追求、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融合,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被全体教师认同和追求,逐步积淀为学校文化。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北大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影响着所有进入北大的人,历经百年不衰,与时俱进,至今已成为北京大学发展的灵魂,北大也逐渐成为中国一个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中心。 以“和谐”为理念的学校文化,它既要体现学校的个性,又要具备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追求的终极价值。 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和谐”并非漠视“矛盾”,“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 学校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老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

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共2篇)一、学校要负担起新时代历史重任学校的功能在于教化,除传承文化外,还有塑造人的品格,行为、思想、情感等综合素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学校始终是一个主阵地,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学校造就了灿若繁星的风流人物,他们的智慧和才干,引领着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推动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学校成了人们心中神圣的殿堂。在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金字塔”在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在农村。所以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让农村基础教育驶入时代的快车道,除国家大力扶持指引外,农村学校更需自身的建设、完善、提高。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担负起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二、实现目标的几条途径1、发挥党的灵魂作用自中国共产党创立之日起,其党情与宗旨以前所未有的先进性,给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带来黎明的曙光,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和艰苦卓绝的战斗洗礼,中国共产党以其实际行动证明,让广大人民清醒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人民自觉的加入的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以成为一名革命战士为荣,积极加入到共产党队伍,以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为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打天下,谋幸福,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崇敬与爱戴,大大的增强了党的影响力、号召力、领导力。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中国唯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承其党性、宗旨,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从一个极贫、极若、任人宰割的旧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繁荣昌盛、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的新中国。在中国的发展中,哪里有艰难,哪里有险阻,哪里就有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的威性、地位日益增强,党的队伍日益壮大。学校作为社会主义中国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共产党员要义不容辞的发挥其核心领导、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其模范先锋作用,战斗在前,改革在先,带领学校稳步、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学校的灵魂。2、发挥领导队伍的领导作用(1)、学校法人代表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人物,必须德才兼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此言强调了校长在一所学校中的特殊位置,其一言一行影响着一所学校以及这所学校中的师生,所以必须德才兼备,才能建设出一所好学校。校长首先必须具备“德”。率先垂范,为了学校的发展殚精竭虑,替上级负责,为下级负责,以德治校,以德感人,以德育人。其二,必须具备“才”,一要有一定的政治水平,把握办学方向。二要有用人水平,选拔有德有能之士,得其所,尽其才,尽其用,忌任人唯亲,拉帮结派。三要有治校水平,坚决执行国家的各项教育法规、法律、法令条例,结合实际制定全方位一系列的制度,规章。有规矩才能有方圆,以法治校。四要有领导艺术。审时度势,洞微察变,灵活科学、合理处理学校的各项任务,作出正确判断、决策,指导全局运转。(2)领导团队。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校长要选好副手,各挡一面,配合全局,选人应:一要选有德之人。只有品行端正、高尚者才能心中有公、胸怀,处其位,竭其力,尽其智,务其事,那些品行不端者,虽有的也很有才能,但才能都不用在正道,反而于事不利,于校不利。二要选有才之人,唯其有才,才能当有用武之地的英雄,尽才挥洒,兴利除弊,学校兴旺,人的才能各有千秋,要因才授职,因才排活,在各自岗位各尽所能。一群有德有才有识有着共同奋斗目标的领导团队,难道不是一个理想的领导团队?其战斗力不言而喻。3、构建新时代的教师队伍教师是学校的主力军,是各种教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实施者,事关教育事业的心衰成败,因此,必须时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1)、为人师表。教师必须恪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要以自己高尚的品德、言行、思想、情感去熏陶濡染下一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身正为范,教师要谨言慎行,到处严格要求自己,树立为人师表的丰碑。(2)、学识渊博。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学多为师,教师必须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之重任,还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莫让知识老化,跟上时代的节奏,才能永做时代先锋。(3)、专业水平过硬。教师作为一项特殊事业,其天职是教书育人,必须练就过硬的专业水

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校园文化建设的心得体会 6月3日,我以责任督学的身份参加了全区20XX年“创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展示评比活动,现场感受了黄花初中的棋文化,领略了实验初中七彩星文化,欣赏与品味了九四小学、向阳小学等来自全区20xx年11所“创现”学校的文化建设构想蓝图与实施方略,第一次接受了有关学校文化的专题培训,收获很多,感触颇深。 一、主题是灵魂,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园为主阵地,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优秀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根,它不是无源之水,是在学校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步积淀而成的。一所学校,要想办出水平,办出特色,提高品位,在狠抓提高教学质量、规范学校管理的同时,更需要打造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这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和灵魂所在。纵观本次展示评比活动,无论是“棋”、“七彩星”、“红莲”、“家”、“德”、“雅”、还是“茶”、“惜”、“礼”、“橘”等文化主题,无不来之不易。就拿邓村乡来说,邓村乡是中国最美小镇,也是名茶之乡,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茶被三所学校确定为文化主题,围绕这主题,各校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以茶的清、纯、和、礼、苦尽甘来等茶文化主线,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三校均确定茶主题,但又各不相同,邓村初中的“人杰、

地灵、茶香”旨在打造一个传承茶乡精神,培育优秀人才的校园;邓村小学以“新芽”为主题,构建“茶乡新芽系列”校本教材培育新芽,以“芽芽儿都出彩”为办学理念,培养孩子知礼善茶,纯真做人、不屈不挠的品德;江坪小学则以“茶山书苑”为主题,将茶与书苑有机结合,实现“让芽芽们都出彩”的办学理念,既源自茶,又将茶的生长所需阳光、雨露、营养和生产加工要素溶入评价体系,让师生们在实践中体味到茶又感悟人生如茶的哲理。地域特色与主题的有机融合是几经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切入点,全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物化是基础,既赏心悦目又润物无声 学校文化存在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校内所有建筑物,一草一木,一切活动,均是文化主题的载体。黄花初中校门处黑白相间的棋子,校园内的棋韵广场,寝室里的学生个性展示牌,教学楼上“走好每一步,为一生准备”的校训,班级名称,步步为营的评价体系等等,让人一进校园就能感受到学校的特色文化;江坪小学根据学校小的特点,一进校园一目了然的优势,计划将“自信扬善,博学创新”校训,“让芽芽们都出彩”办学理念用镏金大字立于教学楼上,让学生一进校门就见到,时时警醒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渐养成优秀的品质,校门右手边是具有茶乡书宛特色的文化墙,用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艺、茶学、茶画、茶故事等,营造出一个茶乡特色文化氛围,让学

关于公平的经典名言

关于公平的经典名言 1、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淮南子 2、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而隅。——明·薛宣 3、我们不能拒绝给人以公正,也不能拖延给人以公正。——无名氏 4、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郭沫若 5、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6、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培根 7、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8、有公心,必有公道。——晋·杨泉 9、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10、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11、一切背离了公平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12、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三国志 13、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吕氏春秋 14、在政府事务中,公正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力量。——拿破仑 15、人平不语,水平不流。——宋·释惟白

16、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清·王夫之 17、伸张正义,胜于责骂邪恶。——德国 18、人心公则如烛,四方上下,无所不照。——明·薛宣 19、目贵明,听贵聪,心贵公。——邓析子 2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21、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宋·司马光 22、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宋·朱熹 23、公者明,……无私者正。——黄帝经 24、不看人行事。——俄罗斯 25、天下事,坏于懒于私。——宋·朱熹 26、天下为公,亿兆已任。——魏书 27、公正是赏罚公明者的美德。——亚里士多德 28、对正义事业保持沉默,等于为非正义事业呼喊。——阿拉伯 29、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明·吕坤 30、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 31、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唐·姚崇 32、对绝大部分人来说,热爱公正无非是怕吃不公正的苦头。——拉罗什富科 33、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34、延误公正就是不公正。——兰多 35、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文档2篇

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文档2篇Experience document of Constructing Harmonious Cam pus 编订:JinTai College

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本文档根据主题的心得体会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文档 2、篇章2:构建和谐校园之我见文档 篇章1: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文档 一、学校要负担起新时代历史重任 学校的功能在于教化,除传承文化外,还有塑造人的品格,行为、思想、情感等综合素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学校始终是一个主阵地,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学校造就了灿若繁星的风流人物,他们的智慧和才干,引领着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推动着时代的向前发展,学校成了人们心中神圣的殿堂。在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在教育,教育的主阵地在学校,教育“金字塔”在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在农村。所以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让农村基础教育驶入时代的快车道,除国家大力扶持指引外,农村学校更需自身的建设、完善、提高。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担负起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 二、实现目标的几条途径 1、发挥党的灵魂作用 自中国共产党创立之日起,其党情与宗旨以前所未有的 先进性,给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带来黎明的曙光,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和艰苦卓绝的战斗洗礼,中国共产党以其实际行动证明,让广大人民清醒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人民自觉的加入的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以成为一名革命战士为荣,积极加入到共产党队伍,以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为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打天下,谋幸福,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崇敬与爱戴,大大的增强了党的影响力、号召力、领导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作为中国唯一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 终秉承其党性、宗旨,全心全意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从一个极贫、

关于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_范文

关于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关于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感谢您的阅读! 关于公平正义的名言警句 1、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大仲马(法国) 2、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唐·韩愈 3、士穷乃见节义。——唐·韩愈 4、一个人要表现最高的真诚,就必须做到无事不可对人言。——(印度)泰戈尔 5、仁慈和正义是并辔齐驱的。——杜特斯 6、推心置腹的谈话就是心灵的展示。——(苏)温卡维林 7、当一个人不仅对别人、甚至对自己都不会有一丝欺骗的时候,他的这种特性就是真挚。——(俄)柯罗连科 8、源洁则流清,形端则影直。 9、“正义”的胜利来自斗争。——路·莫里斯 10、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英)乔叟 11、味着良心做事是不安全、不明智的。——(德)马丁·路德 12、世间好看事尽有,好听话极多,惟求一真字难得。——(清)申居郧 13、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美)富兰克林 14、正义是人类最大的利益。——美国作家韦伯斯特 15、太阳既不会夸大,也不会缩小,有什么就照出什么,是什么样子就照什么样子。——(苏)高尔基 16、正义胜似法律。——希腊诗人米南德 17、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英)莱辛 18、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是真正的朋友。谁要是算计朋友,等于自己欺骗自己。——(尼日利亚)哈吉 19、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宋·欧阳修 20、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唐·刘禹锡 21、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唐·吴兢 22、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法)拉罗什福科

23、守法持正,嶷如秋山。——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司空奚公神道碑》 24、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25、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英)罗素 26、立身一败,万事瓦裂。——唐·柳宗元 27、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却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28、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宋·欧阳修 29、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白朗宁(英国) 30、慷慨是正义的花朵。——美国小说家霍桑 31、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俄)列夫·托尔斯泰 32、不畏义死,不荣幸生。——唐·韩愈 33、同情,使软弱的人觉得这个世界温柔;使坚强的人觉得这个世界高尚。——阿诺德(英国) 34、修身e行,言必由绳墨。——宋·王安石 35、火不侵玉。——唐·刘禹锡 36、处事最当熟思缓处,熟思则得其情,缓处则得其当。最不可轻忽,虽至微至易者,亦当以慎重处之。——无名 37、在人生道路上谦让三分,就能天宽地阔。——卡内基 38、正义至高无上的尊号。——罗马帝国时期传记作家伦理学家普卢塔克 39、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40、虚伪是丑恶向美德的一种进贡。——拉罗什富科(法国) 41、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宋)杨时 42、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父》 43、真实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44、真诚是通向荣誉之路。——(法)左拉 45、名声之善恶存乎人。—唐·韩愈 46、正义是一种高尚的幻象。——特格纳 47、剑是正义的仆人。——英国作家埃·斯宾塞 48、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德)贝多芬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实践报告 报告名称和谐校园 年级 2011级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工程 学号 11112110 姓名姜娜娜 任课教师曲金华 完成时间 2012年10月25日 成绩 年月日

构建和谐校园论文 内容摘要: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和谐校园应是依法治校,章法有序,利益协调,安定祥和,充满活力,师生和衷共济,员工各尽所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园。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提高领导班子能力是关键,依靠广大教职工和大学生主体是根本,协调处理好各方面关系是中心环节。更多还原 关键词: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理论 一、教育的意义 (一)教育、和谐的深层含义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本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大学应有大爱,大学教师应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为学生的学业成才、健康成长、精神成人和事业成功无私奉献。构建和谐校园要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获得均等的展现与发展机会,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描绘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大同世界” 的理解,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 二、和谐校园的发展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捷克大教育家夸美钮斯认为:“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这就不仅要求学校德、智、体、美、劳“五育” 要和谐发展,各门课程之间、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匹配和谐发展,而且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心得体会 当前,我省上下各级机关都在狠抓纪律作风整顿,按照上级 安排,我校也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了省委、省政府关于纪律作 风整顿的精神,认真进行了作风整顿。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 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 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客观务实的办学理念 和谐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核心。和谐即美,它是一笔可供开发的精神财富。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和谐去寻求一种秩序,使学校与社会、家庭达成默契,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出“育人”的整体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办学的“理念”是学校文化的灵魂,它源于这所学校的“传统”,又不拘泥于它的“传统”。它是在宏观把握教育发展方向的基础之上的微观思考,对学校的教职员工具有一定的凝聚

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同时,它又要具体可感,具有可操作性,易成为大家认同的目标,与教师的发展追求、学生的发展需求相融合,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过程中,被全体教师认 同和追求,逐步积淀为学校文化。蔡元培先生倡导的北大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影响着所有进入北大的人,历经百年不衰,与时俱进,至今已成为北京大学发展的灵魂,北大也逐渐成为中国一个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中心。 以“和谐”为理念的学校文化,它既要体现学校的个性,又要具备社会发展的时代性,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追求的终极价值。 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和谐”并非漠视“矛盾”,“和谐校园”同样需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制度保障。 学校建设人本民主与科学规范相一致的制度文化,目的是让所有成员工作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老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其实质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科学管理手段的结合,建立以发展人的主体性,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富有人文情怀、创新活力与团队精神的制度文化体系。让组织中的成员尽量发挥出生命的潜力。它包括学校的教代会制度、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控考核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等。

公平正义名言警句

关于公平正义的名言 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吴兢) 公正是施政的目的(笛福) 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 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 公正是施政的目的(丹〃笛福) 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温家宝 公平正义的实现要靠毛泽东思想---瑷英 同一的太阳照着他的宫殿,也不曾避过了我们的草屋;日光是一视同仁的---莎士比亚 即使全世界都毁灭了,正义是不能没有的—罗曼〃罗兰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无过于良心的死灭,一个社会最伤心的现象无过于正义的沦亡---郭沫若

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一切背离了公平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哪里有正义,哪里就是圣地---培根 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韦伯斯特伸张正义,胜于责骂邪恶。 对正义事业保持沉默,等于为非正义事业呼喊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 法律的生命在于其实施。因而迫切需要对怎样使大量立法和司法解释有效而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罗斯科〃庞德 一次不公的裁判比多次不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这些不平的举动不过弄脏了水流,而不公的裁判则把水源败坏了—培根 “崇法立德、公正立信、唯民立本、创优立业” “明法致公、敬业为民” “判重如山、持正守廉” “研法、修德、爱民、守正” “崇法至上、厚德至善;博学为公、执法为民” “厚德尚法,司法为民”

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总结

创建“文明学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推进学校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的重要途径。我校把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作为发展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坚持开展创建活动,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始终确立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发挥学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主阵地的作用,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文明水准,并取得显著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构建和谐的学校成员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办好一所学校,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能力、管理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和执行。教师要率先垂范,廉政勤政,加强学习。在思想建设方面,重视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教师建设除着眼于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外,还特别重视提高教师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建立教研组,转变“后进生”,完成一万字读书笔记,发表一篇教育管理论文,提出一项专题教改研究。可 二、自觉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强化学校民主管理。 加强学校民主管理,建立廉洁自律制度。重视行风建设,强化民主意识,实行民主管理。学校的一切重大决策、奖优罚劣、规章制度的制订等均由校务会议讨论通过。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凡是与学校管理、教育改革密切相关和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均予以公开。面向社会公开的内容有:收费情况、学生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及物资采购等。向教职工公开的内容有:财务管理、教职工奖惩、干部人事工作(职称评聘和人事管理)、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学校重要事务等。 三、始终坚持德育为首,不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要把育人工作摆在首位。我校德育工作以“五爱”为主要内容,以基础道德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学会做人”为前提,以《守则》、《规范》、为依托,以“五有五无”为重点,以“文明班级”评比为载体,以师德教育为导向,以德育科研为第一生产力,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工作出发点和归宿点。工作上“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近一点、实一点、小一点”,注重过程管理,努力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做法: (一)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提高育人水平。 “高尚的师德是立校之根本”,办学以来,学校坚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把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重要位置,倡导“正己、 敬业、 爱生、 奉献 ” , 树立 “ 学校无小事, 事事关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季节,春风是和谐的,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解,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和谐就是融洽和睦,协调发展。 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校园和谐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 一、以人为本,营造师生和谐的融洽环境 教育是充满爱的阳光事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实施人性化管理,促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和谐。母爱给学生以成长的生命,师爱给学生以发展的生命。实施人性化管理,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给学生以关爱、始终贯彻以“平等、尊重、合作、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人文思想,以诚待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师生和谐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教师既是学生道德升华、学业有成的引路人,同时又是学生值得信赖的朋友。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和生活,应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利益为重,体现出教师工作的职责和本质。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杜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