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转化医学的形成、发展与现状(一)

转化医学的形成、发展与现状(一)

转化医学的形成、发展与现状(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基础研究的力度加大,我国发表的医学论文数目已经跃居世界前列。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数量及力度呈逐年递增趋势,这些成果发表的文章内容有很多涉及基因治疗、干细胞分化、移植以及对分子机制及其治疗的研究,研究成果不可谓不丰富,也不可谓不深入,基础研究在各个领域已深入到一定层次,但同时这种越来越深入的分子水平的研究,与起初医学生命科学解决目前人类的基本健康问题的初衷相差甚远,在人类许多基本的健康问题还需待解决的今天,许多临床-作者放弃本该重点解决的临床诊疗问题,去一味探索几乎接近抽象的所谓高端科技和生命奥秘,脱离了临床工作者本该关注的主要问题。

搞基础医学研究往往以发论文为目标,很多仅仅是为发表论文而已,大量的基础研究中,真正地被应用于或有潜力用于临床的屈指可数。以美国为例,虽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近几十年来一直增加对医学研究的投资,但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相反,研究结果距离临床应用仍停留在称为“死亡之谷”之间的差距。临床研究和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为扭转这一局面,采用创新的计划已势在必行,并日.要实行一些重大的变化,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同行评审过程的重大变化,为转化研究提供更多的资金,更多的资源用于培训和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年轻的临床研究工作者职业生涯的支持等。 1 992年,Choi在Scie,zce首次提出了“Bench to Bedside”(B-to-B)的概念;1993年,“转化研究”这一术语首次在Pubmed上出现;1996年,Geraghty在Lancet提出了“转化医学”这一名词。转化医学的相关英文有translational research, translation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transl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等不同提法。其中“translational research”在文献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且绝大多数是指医学领域的转化型研究。但是“translational research”的概念过于宽泛,一般认为如果特指医学领域的转化型研究,采用“转化医学”( translational medicine)更为准确。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乔志恒郭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1月第15卷第1期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成熟,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25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Clinic Rehabilitation),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 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本上田敏教授说:在21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 二、康复医学理念延续与扩展 1、WHO将医学划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

2、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最根本理念。 3、着名康复医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Rusk认为:“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后续,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就意味着临床治疗工作并没有结束”。 4、英国着名康复医学专家D wade教授,以中风康复为例提出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的新概念,认为: (1)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需求,而不是以某些专家理论和假设为中心,脱离患者的实际需要; (2)功能训练应与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或作业活动联系起来,且忌千篇一律,只着眼于减轻临床病损和缺陷,忽略功能性活动的训练; (3)应当鼓励患者,经常进行力所能及的功能性活动,而不是只限于每日用5%白天时间,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练习;最好使患者经常处在一个技能学习的环境中; (4)只有靠多学科参与,并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才能真正满足每个患者在功能康复上的具体需求。 三、功能康复理论与技术的当代进展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现代脑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ural System;CNS)改变,如下结果: 1、 CNS一边破坏,一边自行修复; 2、 CNS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

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前景

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前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目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因为康复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我国需要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有3600万人,41万脑瘫患者、600万脑中风患者和1600万精神患者也有康复需求,中国康复医学会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事康复服务的队伍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10万人口仅“分摊”名康复治疗师。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就业前景广阔。目前全国省级康复中心只有1477名工作人员,而整个社会需求是35万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70 。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相比,在研究对象及部分康复方法等方面是有相同之处的。但现代康复医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在运用矫形学、假肢学及其他人工装置等补偿患者的形体与功能残缺方面占有相当优势;而中医康复学则立足于按照中医理论研究疾病的康复,历史悠久,不仅有独特的康复理论,还有诸如针灸、推拿、导引、食疗等简便谦验的康复方法和丰富的康复医疗经验。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传统的康复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提高,中医康复学的内容将不断得到很好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80年代开始,我国以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与世界现代康复医学的潮流相汇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有博士进入该

领域。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功能障碍为主导、以回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工作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康复对象为损伤、急慢性疾病、老龄所致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者。主要有: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截瘫)、颅脑外伤、脑瘫、骨折、运动器官创伤、截肢和手外伤后功能障碍、腰腿痛、颈椎病、烧伤后疤痕、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糖**病、肥胖症、精神发育迟滞的康复等。(六)、我国康复治疗技术的的现状 由于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因而国内有关单位在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使我国的康复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说康复治疗技术是我国与世纪发达国家在康复医学领域差距最小的领域,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技术在我国基本上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运用。但是在康复治疗人才培养领域和康复的效果的评价方面则又是我国与国际差距最大的领域,主要表现为我国康复治疗人才的学历水平较低,在康复效果的评价方面缺少定量的、准确的评价手段,但近年来情况有所改观,部分大医院已经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大型的评价仪器,如红外线步态分析仪、等速肌力测试系统等。在国际“脑研究十年”的背景下,我国神经康复治疗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99年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神经康复治疗的稿件达94篇,目前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已成为综合医院康复科

康复医学的现状和前景

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目前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现状远远跟不上实际的需求,因为康复人才的短缺,导致许多患者难以达到预期康复效果。我国需要康复治疗的残疾人有3600万人,41万脑瘫患者、600万脑中风患者和1600万精神患者也有康复需求,中国康复医学会的调查表明,我国从事康复服务的队伍只有5600多人,平均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康复治疗师。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就业前景广阔。目前全国省级康复中心只有1477名工作人员,而整个社会需求是35万人,只能满足需求量的1/70 。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医学相比,在研究对象及部分康复方法等方面是有相同之处的。但现代康复医学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在运用矫形学、假肢学及其他人工装置等补偿患者的形体与功能残缺方面占有相当优势;而中医康复学则立足于按照中医理论研究疾病的康复,历史悠久,不仅有独特的康复理论,还有诸如针灸、推拿、导引、食疗等简便谦验的康复方法和丰富的康复医疗经验。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传统的康复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提高,中医康复学的内容将不断得到很好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康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80年代开始,我国以独特的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与世界现代康复医学的潮

流相汇合,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有博士进入该领域。康复医学是一门以功能障碍为主导、以回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医学学科,康复医学的工作包括康复预防、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康复对象为损伤、急慢性疾病、老龄所致的功能障碍者,先天发育障碍的残疾者。主要有:脑血管意外、脊髓损伤(截瘫)、颅脑外伤、脑瘫、骨折、运动器官创伤、截肢和手外伤后功能障碍、腰腿痛、颈椎病、烧伤后疤痕、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糖**病、肥胖症、精神发育迟滞的康复等。 (六)、我国康复治疗技术的的现状 由于康复治疗技术是康复医学的核心,因而国内有关单位在不断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使我国的康复治疗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可以说康复治疗技术是我国与世纪发达国家在康复医学领域差距最小的领域,国际上较为先进的治疗技术在我国基本上都得到了程度不同的运用。但是在康复治疗人才培养领域和康复的效果的评价方面则又是我国与国际差距最大的领域,主要表现为我国康复治疗人才的学历水平较低,在康复效果的评价方面缺少定量的、准确的评价手段,但近年来情况有所改观,部分大医院已经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大型的评价仪器,如红外线步态分析仪、等速肌力测试系统等。在国际“脑研究十年”的背景下,我国神经康复治疗的基础研究和新技术得到进一

康复医学的现状和未来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成熟,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25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Clinic Rehabilitation),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 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本上田敏教授说:在21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 二、康复医学理念延续与扩展 1、WHO将医学划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 2、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最根本理念。 3、著名康复医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Rusk认为:“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后续,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就意味着临床治疗工作并没有结束”。 4、英国著名康复医学专家D wade教授,以中风康复为例提出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的新概念,认为: (1)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需求,而不是以某些专家理论和假设为中心,脱离患者的实际需要; (2)功能训练应与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或作业活动联系起来,且忌千篇一律,只着眼于减轻临床病损和缺陷,忽略功能性活动的训练; (3)应当鼓励患者,经常进行力所能及的功能性活动,而不是只限于每日用5%白天时间,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练习;最好使患者经常处在一个技能学习的环境中;(4)只有靠多学科参与,并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才能真正满足每个患者在功能康复上的具体需求。 三、功能康复理论与技术的当代进展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现代脑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ural System;CNS)改变,如下结果: 1、 CNS一边破坏,一边自行修复; 2、 CNS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 3、通过运动训练,可以学会生来不具有的运动方式; 4、通过训练可使一个系统承担与本身功能毫不相干的功能;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康复医疗机构简介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中认为,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形式的康复医疗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康复或康复医疗服务。 中国的康复根据患者或消费者的需要和客观环境条件,可以在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型的机构中进行。 一、医院型 设有病床、护理部及配套的医院设施,但其主体为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部门。这种类型的机构多被称为康复中心(rehabilitation center),或称康复医院。 康复中心按其规模和性质又分为: 综合性康复中心: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 专科性康复中心:如广州工伤康复中心(医院) 二、康复科(部) 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科(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为综合性或专科性临床医院的一个科室或分部。 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性质上是一个临床科室,设有康复门诊及病房,或只有康复门诊无病房,直接接受门诊及临床相关各科转诊病员。

这种类型在中国分布比较广泛,数量大,在康复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内地,尽管发布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但名称仍不统一,还有理疗科、康复理疗科、物理医学与康复科、中西医结合康复科、运动医学科、体疗科等五花八门的名字。 三、门诊型 康复门诊是独立设置的康复诊疗机构,不设病房,只为门诊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称为康复门诊或康复诊所。 康复门诊一般设有康复诊室和一些治疗室,如各种电疗、针灸、推拿、牵引室等。 四、疗养院型 利用自然环境,按照康复的原则把疗养因素与康复手段结合起来,促进慢性病者、老年病者、手术后患者及其他伤残者的康复。 疗养院是我国康复医疗机构重要的组织形式,在中国利用矿泉、山林、海滨、湖滨开办的疗养院居多,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疗养治病形式的疗养院已萎缩,目前改以休闲度假者居多。 丛化温泉疗养院、安徽半汤疗养院等均是如此。 五、不完全康复型(或准康复型)机构 某些助残和养老的机构,它们仅向住在该处孤寡老人或患者提供不同程度的护理和少量的物理治疗,有时根据需要请院外的医师会诊,处理一些医疗情况。 分为几种类型:

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

转化医学的研究及发展 一、概述 1.转化医学的概念 转化医学又称转化研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生物医学及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10多年间迅速发展,转化医学是医学研究的一次伟大革命,转化医学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生物制药界,以及医学科技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的极大关注,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和着力点。 1992年《Science》杂志首次提出“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B to B)的概念,1994年开始出现转化型研究,1996年Lancet杂志首现转化医学这一新名词。 转化医学又称转换或转译医学,其有关研究通常称为转化研究或转化科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把基础医学的进展快速的转化到临床实践中,为病人服务,为人类健康造福,这就是转化医学。 2.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对转化医学的定义 (1)实验室体外发现和动物体内试验; (2)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人体内试验,证实其临床效果、安全性,并在实践中推广。转化医学就是从实验台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台(“bench to bedsid e”and“bedside to bench”,“B 2 B”)的连续过程。 二、转化医学产生背景 在近代,尤其是近20世纪50年,随着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医学取得了根本性的进步,为现在医疗技术奠定了几乎所有的基础。以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基础医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形成各自的体系,基础与临床在各自的研究体系里并肩前进,都取得了自认是令人瞩目的成就,造成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脱节,临床医师和基础科研工作者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和死因顺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疾病谱和死因顺位的转变促使医学研究模式转变,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慢性疾病发病率增高,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医疗负担越来越重,以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和代谢性疾病为代表的多因素致病的危险性急剧增加,用对单因素致病的传统研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危险因素评估和预防措施的需要。因此,疾病的预防和早期干预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传统的单因素研究方法已无法满足这些慢性病的防治需要。慢性病的防治需要包括基础和临床等多学科的合作研究,采用多因素研究模型的思路。基础研究积累的大量数据及其意义需要进一步解析。基础研究和药物开发及医学实践三者需要整合。 三、转化医学的特征

转化医学

临床医学的发展离不开临床病例的观察和基础医学研究的积累,而基础研究的方向大都来自于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良好的医学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协同发展将会大大加快医学发展的步伐。然而,目前很多临床实际问题的提出者往往缺乏较好的科研思维或不具备良好的研究条件和设施;而另外一方面大量的基础研究偏离临床实际,其研究成果很难在临床上应用。导致临床上遇到的问题常常得不到解决,患者在短期内难以体验到基础医学研究带来的便利和好处;同时,基础医学研究的成果又很难付诸实施。这种临床与基础研究脱节的情况被生动的比喻为“死亡之谷”,“两层皮”。在这种情况下,“转化医学”的概念应运而生,期望能把医学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临床工作中能够使用的技术、产品和诊、治方法,即从实验室到病床(from bench to bedside, B to B),再从病床到实验室的连续过程(from bedside to bench,B to B)。虽然转化医学的概念提出才十几年,但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一、转化医学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事业发展迅速并取得辉煌成就,医疗水平明显提高。人们乐观地相信:一个逐步消灭传染病、有效控制慢性病,更加健康、长寿的时代已经向人类走来。的确,20世纪不仅目睹了医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也见证了卫生服务系统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青霉素的发明和使用使得让之前不治的肺炎、脑膜炎等得到有效的控制;卡介苗与链霉素的发现及广泛运用使结核病的病死率大幅下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制剂的发现与合成,使营养缺乏症得到根本性改观;各类疫苗的研制成功地消灭了天花,并使脊髓灰质炎等传染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60年代的冠状动脉搭桥和器官移植手术,充分显示了外科技术的突飞猛进;物理化学等新技术与临床的高度融合使得电子显微镜、纤维内窥镜、计算机断层扫描及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摄影(PET)等得以发明成功,使得对疾病的诊断和评估手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切应该都归功于医学科学研究的进步,特别是群体性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进步。 但是,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人类又面临了更多新的挑战,首先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和代谢性疾病为代表的多因素致病的危险性急剧增加,用对单因素致病的传统研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危险因素评估和预防措施的需要。缺乏临床患者验证的研究不可能取得真正突破性进展,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将是未来疾病研究的主要模式,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应在医学科学研究中逐渐起主导作用。其次临床经济学的发展对临床实践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寻找在取得同等临床疗效的前提下最经济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选择。全球耗费了成千上万的资金推动了人类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计划等全球性的基础研究。人类基因组全序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乔志恒郭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 年 1 月第15 卷第 1 期P.96-98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 成熟,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 (25 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 ),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Clinic Rehabilitation

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 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 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21 本上田敏教授说:在 二、康复医学理念延续与扩展 、1将医学划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WHO 。 进行康复评估、2、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康复治疗, 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最根本理念。 认为:“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后续,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就Rusk 3、著名康复医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意味着临床治疗工作并没有结束”。 、英国著名康复医学专家4D wade 教授,以中风康复为例提出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的新概念, 认为: 而不是以某些专家理论和假设为中心,脱离患者)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需求,1(的实际需要;

急诊医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急诊医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急诊医疗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展望李中元解放军第535医院门急诊摘要:综述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急诊医疗体系概念、急救模式、急救人员、急救网络特点、加强急救人员培训、建立和完善救援系统、大急诊及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展望。关键词: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大急诊。急诊医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同行和专家们承认是一门新的独立学科。它的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为广泛和充分的理解。现在不少大、中城市的综合医院和某些专科医院都设置了急诊科或急诊室,并配备医师、护士等医务人员。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专业,在国外发达国家有30 年左右的历史(始于1975 年) ,在国内仅有10 余年历史(始于1987 年) [1 ] 。医学科学

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要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急诊医学的发展,该专业是目前医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学科之一。而急诊医学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一所医院甚至一个国家临床医学的总体水平。现就急诊医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综述,与同道共同提高。 1 急诊医学的概念急诊医学的定义急诊医学是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救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的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症的及时、快速、有效救治及其科学管理体系的综合性临床学科。急诊医学的构成和研究范围急诊医学的构成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危重病加强医疗以及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等。急诊医学的诊治手段几乎囊括了临床各科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紧急处置的所有内容,但与临床各专科不同的是,急诊医学不再满足于局部的处理,而是立足于病人全身情况的处理,以挽救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致命性并发症为目标,实施及时、快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展开转化医学研究的初步思考宋晓宇

教育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2012-11- 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81130042);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31171323);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LT2011011 )作者简介:宋晓宇(1979-),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现就职于中国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细胞衰老及其相关疾病的研究。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展开转化医学研究的初步思考 宋晓宇,徐红德,冯艳玲,曹 流 (中国医科大学转化医学研究所,辽宁沈阳 110001 )摘要:转化医学是以重大疾病为研究出发点,促进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的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和方法,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我国新建或正在筹建的转化医学研究机构,其组织管理尚处于创新阶段,本文立足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并结合我国医学院校科研现状和教学特点,以转化医学产生的背景和内涵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转化医学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在高等医学院校展开转化医学研究的新思路和应注意的问题,开创和谐医学科技发展的新局面。关键词:转化医学;医学教育;医学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769(2013)01-0001- 04Thoughts on the App lication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in Hig her Medical Universities of ChinaSONG Xiao-yu,XU Hong -de,FENG Yan-ling,CAO Liu(Institute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China Medic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001,China)Abstract:With major diseases as the starting point,translational medicine is health-oriented which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in medical research.The major gist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s to promotethe medical biology foundation research results quickly and efficiently translate into clinical practicaltheories and technologies.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 ment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research inhigher medical universities of China is a creating cause and still at the beginning stage,there are a lotof problem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will be studied.In this paper,the authors based on the higher med-ical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strength translational medicine in China according tothe status of med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harmonious de-velop ment of medical science.Key Words:translational medicine;medical education;medical college and university 进行医学科研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基础研究和临床 试验解决在疾病预防与临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然而,在投入了巨额科研经费和产出了海量医学论文之后,人类 的健康状况尤其是重大疾病的防治效果却未明显改观。投入到基础研究方面的资金、人力、物力巨大,并且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相比之下临床研究方面的成果却没能呈现出相应的增长趋势,对改善公众健康、疾 病预防和治疗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1-2 ]。如此巨大的反差, 与医学发展的最终目标———“科学最终应用于临床解决人类疾病和预防”相左。与此同时,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各学科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若不能将这些数据有效转化为人类健康服务,它们就是一堆垃圾。如何将大量的数据转化为解决医疗问题的有用信息是迫在眉睫的难题,这个难题的破解需要生 · 1·西北医学教育(http://xbyx.cbp t.cnki.net)2013年2月第21卷第1期NORTHWEST MED.EDU.Feb.2013Vol.21No.1

转化医学应用现状及其困境分析

转化医学应用现状及其困境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化医学作为一种科学理念,从着名医学杂志TheLancet于1996年刊文提出“转化医学”的概念至今已近17年。纵观这些年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生物医学研究者,亦或是临床医学专家,都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力将先进的成功基础理论与成果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医学应用转化,即通过双向转化通道,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进而推动基础研究向临床医疗诊治快速转化与应用。但是,通过长期实践,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仍严重脱节,先进的基础研究成果难以向有实际需要的临床医学转化,使转化医学面临诸多困境。 因此,面对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实践的脱节,有必要找到转化医学理念应用的瓶颈所在,使基础研究向临床医学实践顺利转化。 1.转化医学应用现状 转化医学指基础医学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双向转化过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应用之间连接的桥梁,属于一种循环式的科学体系,即基础研究的新成果及时转

化到临床应用领域(包括医疗、预防、护理等多个方面),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先进的措施和方法。另外,在临床应用中及时修正,并将相关信息反馈回基础研究中,进一步使其完善、发展,而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转化医学属于双向转化过程,但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而这则是最困难的事情,涉及到时间、经费、伦理等诸多因素。 纵观国内外的各种基础医学研究,很大一部分在向临床实践进一步转化的过程中,难以将基础研究成果再次重复。因此,基础研究成果缺乏可重复性,是目前转化医学失败的首要原因,使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互脱节,基础研究的优秀成果难以为临床实践服务。尽管在转化医学实施的过程中有许多经典的案例,但从国内外对疾病诊治的相关转化医学应用效果来看,应用现状仍不容乐观。 肝细胞癌的转化医学研究 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属于较为常见的肿瘤,是恶性度较高的肿瘤之一。据统计,在我国,肝癌是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就全世界而言,则位于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近10年来针对肝癌治疗研究的技术领域不断扩展,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包

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

转化医学研究与发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转化医学的研究及发展 一、概述 1.转化医学的概念 转化医学又称转化研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生物医学及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从概念的提出到现在10多年间迅速发展,转化医学是医学研究的一次伟大革命,转化医学概念一经提出,就引起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生物制药界,以及医学科技规划与管理等领域的极大关注,已经成为全球医学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和着力点。 1992年《Science》杂志首次提出“从实验室到病床”(bench to bedside,B to B)的概念,1994年开始出现转化型研究,1996年Lancet杂志首现转化医学这一新名词。 转化医学又称转换或转译医学,其有关研究通常称为转化研究或转化科学,是近年来国际医学健康领域出现的新概念。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一个分支。是把基础医学的进展快速的转化到临床实践中,为病人服务,为人类健康造福,这就是转化医学。 2.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对转化医学的定义 (1)实验室体外发现和动物体内试验; (2)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在人体内试验,证实其临床效果、安全性,并在实践中推广。转化医学就是从实验台到病床,再从病床到实验台(“bench to bedside”and“bedside to bench”,“B 2 B”)的连续过程。 二、转化医学产生背景 在近代,尤其是近20世纪50年,随着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发展,医学取得了根本性的进步,为现在医疗技术奠定了几乎所有的基础。以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基础医学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突飞猛进的发展,逐渐形成各自的体系,基础与临床在各自的研究体系里并肩前进,都取得了自认是令人瞩目的成就,造成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脱节,临床医师和基础科研工作者之间缺乏真正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疾病谱和死因顺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疾病谱和死因顺位的转变促使医学研究模式转变,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慢性疾病发病率增高,医疗费用不断增加,医疗负担越来越重,以肿瘤、心血管疾病、遗传和代谢性疾病为代表的多因素致病的危险性急剧增加,用对单因素致病的传统研究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危险因素

康复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康复医疗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我国康复医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康复医疗机构简介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中认为,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形式的康复医疗机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康复或康复医疗服务。 中国的康复根据患者或消费者的需要和客观环境条件,可以在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型的机构中进行。 一、医院型 设有病床、护理部及配套的医院设施,但其主体为康复诊断和康复治疗部门。这种类型的机构多被称为康复中心(rehabilitation center),或称康复医院。 康复中心按其规模和性质又分为: 综合性康复中心:如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 专科性康复中心:如广州工伤康复中心(医院) 二、康复科(部) 康复医学科或康复科(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为综合性或专科性临床医院的一个科室或分部。 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性质上是一个临床科室,设有康复门诊及病房,或只有康复门诊无病房,直接接受门诊及临床相关各科转诊病员。

这种类型在中国分布比较广泛,数量大,在康复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中国内地,尽管发布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但名称仍不统一,还有理疗科、康复理疗科、物理医学与康复科、中西医结合康复科、运动医学科、体疗科等五花八门的名字。 三、门诊型 康复门诊是独立设置的康复诊疗机构,不设病房,只为门诊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称为康复门诊或康复诊所。 康复门诊一般设有康复诊室和一些治疗室,如各种电疗、针灸、推拿、牵引室等。 四、疗养院型 利用自然环境,按照康复的原则把疗养因素与康复手段结合起来,促进慢性病者、老年病者、手术后患者及其他伤残者的康复。 疗养院是我国康复医疗机构重要的组织形式,在中国利用矿泉、山林、海滨、湖滨开办的疗养院居多,但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疗养治病形式的疗养院已萎缩,目前改以休闲度假者居多。 丛化温泉疗养院、安徽半汤疗养院等均是如此。 五、不完全康复型(或准康复型)机构 某些助残和养老的机构,它们仅向住在该处孤寡老人或患者提供不同程度的护理和少量的物理治疗,有时根据需要请院外的医师会诊,处理一些医疗情况。 分为几种类型:

急诊医学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发展与存在的问题 急诊医学经过20年的历验,正逐步走向成熟。 急诊医学是研究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伤害和急性中毒的诊治的学科,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或跨科的学科,是医学的第二十三个专门学科。从1979年它被国际上公认为独立的学科至今只有20余年的历史。而在我国,国家卫生部联合人事部1995年7月才正式批准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 急诊医学最早起源于美国,它的历史可以追述到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战争中对伤员有组织的战场救护和转运是急诊医学发展的源头。其真正雏形的形成则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在朝鲜和越南战争中,战地医生们认识到战场救护的组织和技术也可以用于和平时期的医院,以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他们认为疾病和创伤的及时分拣、以及在最初几分钟时间内的及时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六十年代早期,美国急诊救护的发展非常不协调。很多紧急救护都是由设备不齐全的、仅有护理人员工作的“急诊室”来完成的,在需要的时候才电话通知其他科室的实习医生或值班医生将患者收入院治疗。(目前在我国还有基层医院仍处于这一阶段。) 六十年代中期,虽然一部分州开始要求州立医院提供急诊服务,但很多需要紧急救护的患者仍是被灵柩车送到“急诊室”,因为当时还没有救护车,灵柩车是唯一可以让患者平躺的运输工具。虽然当时已开始用热气球转运伤员,但真正的院前急救还不存在,因为灵柩车上没有任何救护的设备,患者只有到达医院后才能获得治疗。 医学的发展、高级诊疗设备的出现、以及公众对急救服务的需求的增长是急诊医学进步的原动力。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急救服务需要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技能技术。医院开始调集其他各科的医生到“急诊室”工作,以加强救护服务的力度,并开始提供24小时服务。这是急诊医学历史上的一大进步。但是从各科调来的医生缺乏专门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尤其是没有

康复科现状与发展

康复科现状与发展趋势 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兴、独立、多学科交叉的医学的学科,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以疾病,损伤导致的躯体功能于结构障碍,个体活动及参与能力受限的患者为服务对象,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其宗旨是最大限度地达到和维持个体最佳功能状态和独立生活能力,并回归社会,其核心是功能障碍、功能检查、功能评定和功能训练。主要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神经生理疗法、作业疗法、言语训练、康复工程、中国医学康复手段、疼痛康复、高压氧疗法等。 一、康复医学基本概述 1.康复医疗的定义 在1993年WHO的一份正式文件中提出康复的定义为:康复是一个帮助病员或残疾人在其生理或解剖缺陷的限度内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根据其愿望和生活计划,促进其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职业上、业余消遣上和教育上的潜能得到最充分发展的过程。 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指应用以物理因子为主的医学手段达到预防、恢复或代偿患者的功能障碍为目的的医学分支学科。 2.康复医学的价值和意义 后继发障碍的发生与发展;能积极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维持心肺,及循环功能,促进其功能障碍的恢复,并为以后的系统康复打下基础;防止骨质疏松;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并使患者能早日回归社会;尽快恢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3.康复医疗机构的类型 全国各地有各种形式的康复医疗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康复医疗服务,根据患者或消费者的需要和客观环境条件,可以在不同水平和不同类型的机构中进行。我国的康复医疗机构主要分为医院型、康复科、门诊型、疗养院型、不完全康复型以及群体型六大类型。 二、康复医学的历史 1.康复医学历史 1.1物理治疗学阶段(1880-1919年):这个阶段利用物理因子单纯治疗,如按摩、矫正体操、直流电、感应电、达松阀、日光疗法、太阳灯、紫外线等。学会名称为按摩师学会。 1.2物理医学阶段(1920-194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伤及小儿麻痹症流行使残疾人增多,刺激了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如电诊断、电疗、不仅用于治疗还用于诊断及预防残疾,发展成为物理医学。英国成立了物理医学会(1943),美国物理治疗师学会成立(1938)。

关于印发《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

安徽医科大学文件 校办字〔2017〕29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 科研基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部门、各单位: 《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科研基金管理办法》业经2017年9月19日校长办公会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实施。 特此通知。 安徽医科大学 2017年10月18日

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科研基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动转化医学研究和学科发展,加快成果转化,加强学科立体交叉,转变思维模式,培养善于转化的科研人才,特设立“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科研基金”项目(以下简称“转化基金”),依据国家和安徽省有关科研基金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转化基金的资助与管理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贯彻尊重科学、激励创新、培育人才、倡导应用的方针。 第三条转化基金鼓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学、化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重点资助具有转化价值的探索性研究,优选出更好的转化医学项目,提升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开发未来能够应用于临床或人群的医药产品或关键技术。 第四条确定转化基金资助项目,应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采取宏观引导,分类资助,自主申请,同行评审,择优支持的机制。 第五条转化基金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本部和各附属医院,其中各附属医院承担本单位立项转化基金项目经费,鼓励个人或其他组织向转化基金捐资。转化基金经费采取一经核定,资助经费一次性下拨方式,项目负责人所在院(系)、所、中心负责对项目

实施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请条件和资助范围 第六条转化基金资助的范围:具有转化价值的专利、探索性原创研究,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要求。鼓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优势学科广泛开展校内外交叉合作研究,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提出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有创新性构想的转化医学科研项目。 第七条申请人应具备独立开展及组织科研工作的能力,身体健康,能作为项目实际主持人,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承担项目实质性研究工作。 第八条各单位在编在岗的科技人员均可申请转化基金项目。 第九条项目申请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1.申请者必须有良好的科学道德、治学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2.申请者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具有博士学位。 3.申请者或参加人员同期只能申请或参加1项转化基金项目。 4.资助额度为10-30万元,研究周期3年,执行时间从次年的1月算起。 第三章项目申请与立项 第十条转化基金每年申报,具体申请时间与受理方式按当年申请通知要求执行。资助项目10-15项/年。转化基金实行合作申

急诊医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急诊医疗体系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李中元 解放军第535医院门急诊 摘要:综述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急诊医疗体系概念、急救模式、急救人员、急救网络特点、加强急救人员培训、建立和完善救援系统、大急诊及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展望。 关键词: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大急诊。 急诊医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同行和专家们承认是一门新的独立学科。它的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为广泛和充分的理解。现在不少大、中城市的综合医院和某些专科医院都设置了急诊科或急诊室,并配备医师、护士等医务人员。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临床医学专业,在国外发达国家有30 年左右的历史(始于1975 年) ,在国内仅有10 余年历史(始于1987 年) [1 ] 。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要的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急诊医学的发展,该专业是目前医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临床学科之一。而急诊医学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一所医院甚至一个国家临床医学的总体水平。现就急诊医学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综述,与同道共同提高。 1 急诊医学的概念 1.1 急诊医学的定义急诊医学是以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医学的救治措施为手段,在机体整体的角度上,研究和从事急症的及时、快速、有效救治及其科学管

理体系的综合性临床学科。 1.2 急诊医学的构成和研究范围急诊医学的构成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危重病加强医疗以及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等。急诊医学的诊治手段几乎囊括了临床各科急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紧急处置的所有内容,但与临床各专科不同的是,急诊医学不再满足于局部的处理,而是立足于病人全身情况的处理,以挽救生命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致命性并发症为目标,实施及时、快速、有效的诊治。 2.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现状 2. 1 起源与发展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起源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对伤员的战地初级救护和快速转运。20 世纪50 年代,我国部分大、中城市成立了院前急救的专业机构,即“救护站”。其功能只是简单的初级救护和单纯转运病人。 20 世纪80 年代后,我国的急救医疗服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1980 年10月颁发了《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1995 年4 月卫生部发布了《灾难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2002 年9 月颁布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这些条例的制定,有力促进了我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 2. 2 急救模式我国目前各地的急救模式不同,但具有代表性的有5 种模式[ 2] :北京模式:北京市建立急救中心包括本身是医疗中心,下设急救站,派120 救护车将病人送到医院或接回急救中心;上海模式: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统一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