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彩色电视机技术及维修实训 教学课件 作者 何丽梅 黄永定 第3章电子教案 第3章电子教案

彩色电视机技术及维修实训 教学课件 作者 何丽梅 黄永定 第3章电子教案 第3章电子教案

彩色电视技术与维修实训

根据机械工业出版社同名教材

何丽梅等编

第3章电视接收机的整机结构

?教学目标

?了解黑白电视机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掌握集成彩色电视机的基本组成,了解红外遥控彩色

电视机以及大屏幕彩色电视机的组成和技术特点。?实践教学目标:掌握电视机专用、常用元器件的测试

技术,了解彩色电视机内各零部件、引线的名称和安装位置,会拆装彩色电视机的机壳。

一台普通PAL 彩色电视机主要由调谐器(高频头)、中频通道(视频检波、伴音解调)、音频电路、视频信号处理电路(亮度电路、色度解码电路);行、场扫描电路、高压产生电路、系统控制电路和开关电源等部分构成的。这些电路按照功能大致可分为公共通道、解码器电路和成像系统三大部分。其中解码器是彩色电视机特有的电路,它是与彩色电视制式有关的部分。而彩色显像管(包括偏转线圈),同步分离电路,行、场扫描电路和高压电路等则是

彩色电视机的成像系统。

3.2 彩色电视机的电路组成

图3-2 彩色电视机电路框图

?

1.高频调谐器?高频调谐器是接收电视信号的电路,它将天线送来的射频信号进行放大然后经混频变成中频信号。要求电路的功率增益高,噪声系数小。它的主要功能是选择电视频道,并将该频道的高频电视信号进行放大,然后与本振信号进行混频,输出载频分别为38MHz 和31.5MHz 的图像中频和伴音中频信号。

3.2.1公共通道

3.2.1公共通道

2.中频放大器

它的功能是放大来自高频调谐器的中频信号,且提供适当的幅频特性,使之适合残留边带及伴音差拍的需要,以便从中检测视频信号和第二伴音中频信号并具有自动增益控制(AGC)功能。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彩色稳定性和伴音的好坏。

3.2.1公共通道

3.视频检波与放大

它的任务有两条:一是对视频信号进行检波,以便从调幅的图像中频信号中检出视频信号,放大后送给亮度处理电路、PAL制彩电解码电路和同步分离电路。二是将图像中频和伴音中频进行混频,产生6.5MHz的第二伴音中频信号送给伴音电路。

3.2.2 伴音电路

?音频信号在图像中频和伴音中频进行混频并产生

6.5MHz第二伴音中频信号之前,是与图像信号一起在

公共通道中传送的。在图像检波并经过预视放级之后便单独传送,一般把从预视放级到扬声器这一部分称为伴音通道。

?伴音电路包括第二伴音中频放大、限幅电路、鉴频电

路和音频放大电路。它先将6.5MHz调频的第二伴音中频信号放大,用鉴频器进行调频解调,解出音频信号,再经音频放大器放大去推动扬声器发声,音量大小可以在这里进行控制。

3.2.3 解码器电路

?解码器是彩色电视机特有的电路,它是与

彩色电视制式有关的部分。

?解码器电路包括亮度通道、色度通道、色

副载波恢复电路和解码矩阵等电路。

?它的作用是将接收机视频检波器送来的彩

色全电视信号还原为R、G、B三个基色信

号,然后将三个基色信号送至彩色显像管

以重显彩色图像。

3.2.3 解码器电路

? 1.亮度通道与色度通道

?彩色电视中频信号经视频检波器解调出视频彩色全电视信

号,再经预视放级放大后,

?一路送入亮度通道,先经色副载波陷波器把以色副载波频

率为中心的色度信号和色同步信号滤除,得到亮度信号,

然后把亮度信号进行放大、延时之后,送入解码矩阵电路;

同时进行亮度和对比度的控制。

?另一路送入色度通道,它的作用是从视频彩色全电视信号

中选出色度信号,并加以放大和解调,这样就重新得到两

个色差信号U R-Y和U B -Y,最后,这两个色差信号也送至解

码矩阵电路。

3.2.3 解码器电路

? 2.解码矩阵电路

?解码矩阵电路的作用是,先把由色度通道送来的两

个色差信号U R-Y和U B-Y通过(G-Y)矩阵电路恢复

出U G-Y色差信号,然后把亮度通道送来的亮度信

号U Y与三个色差信号U R-Y、U G-Y和U B-Y在基色

矩阵电路中还原为U R、U G、U B三个基色信号,它

们经过视放输出级分别送至彩色显像管的三个阴极

去调制三个电子束的电流大小,重显出彩色图像。

3.2.3 解码器电路

? 3.基准色副载波恢复电路

?基准色副载波恢复电路的作用是产生相位

适合的(0°)色副载波,一路直接送至U

同步检波器参与F U分量的解调;另一路先

经90°移相器,再经PAL开关逐行倒相后

(±90°)送至V同步检波器参与F V分量

的解调。

3.2.4成像系统

? 1.同步分离电路

?从彩色全电视信号中分离出场、行复合同

步信号,用于场、行扫描电路,使它与接

收的电视信号的场、行扫描同步,以获得

稳定的图像。

3.2.4成像系统

? 2.行、场扫描电路

?其功能是向行、场偏转线圈提供线性良好,

幅度足够的行频和场频锯齿波电流,使电

子束发生有规律地偏转,以保证在彩色显

像管屏幕上形成宽、高比正确,而且线性

良好的光栅,这是显像管显示图像的基本

前提。另外,行输出级通过行输出变压器

还产生高压、中压、低压电源,为显像管

以及其它电路提供所需的电源。

3.2.4成像系统

? 3.高压产生电路

?它利用行扫描的逆程脉冲通过行输出变压

器进行升压,然后整流滤波产生20kV左右

的直流高压。其作用是向显像管提供阳极

高压、聚焦电压和加速极电压,这也是显

像管正常显示图像的基本条件。同时,它

还向视放输出级提供工作电压和整机使用

的低压。

3.2.4成像系统

? 4.显像管电路(显像管尾板电路)

?它一般由矩阵及视放电路组成,其功能是

将三个色差信号和亮度信号合成。还原为R、G、B三基色信号,放大后加至显像管三个阴极,控制显像管三个电子枪电子束的强弱。

?彩色电视机的电源电路一般由开关稳压电

源构成,采用开关稳压电源的目的在于提高电源变换效率和调整范围,其功能是向彩电各单元电路提供各种工作电压。

显像管电路(显像管尾板电路)

3.5 实训1—电视机专用、常用元器件的测试

?3.5.1实训目的

?1) 熟悉电视机专用、常用元器件的外形、符号及

型号的含义。

?2) 了解各种元器件的用途。

?3) 熟悉常用仪表的使用方法。

?4) 掌握用万用表粗略判断元器件好坏的方法。

3.5.3实训内容与步骤

? 1.电阻器的测量

?(1) 普通电阻器的识别和检测

?操作要求:

?1) 读出普通电阻器的阻值,并用万用表验证

和判断电阻的好坏。用万用表测碳膜电阻和金

属膜电阻的阻值。

?2) 根据电阻器的体积大小估计其功率。

?(2) 保险电阻器的识别和检测

?保险电阻器具有电阻和保险丝的双重作用,具

有熔断响应快、阻燃特性高的特点,当其所在电路出现故障引起电流过大时,将使电阻器表面温度高达几百度,导致电阻层自动熔断,从而保护了其它元器件。保险电阻器熔断后,不能用普通电阻器代换。

?操作要求:

?识别保险电阻,从混装的电阻器中选出保险电

阻,并用万用表测其阻值并判断出好坏。

《统计学基础(第2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电子商务课程类型职业基础课学分数3 学时数48 第一部分总纲 一、课程性质、教学目的 1.课程性质 统计学基础是为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2.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财会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3.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 该课程的开出一般在经济数学、经济学基础之后。

二、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2. 宋粉鲜,陈世文.《统计学基础——习题与实训》,现代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 3.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4. 栗方忠.《统计学原理标准化题型习题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5. 马庆国.《管理统计》,科学出版社,2 002年8月。 6. 贾俊平.《统计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7. Douglas A. Lind, William G. Marchal, Robert D. Ma son.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th Business and Economics(11 ed.).中信出版社,2002年。 8. Ron Larson, Betsy Farber. Elementary Statistic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三、大纲执行说明 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

《-非参数统计-》课程教学大纲上课讲义

《非参数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Non-parametric statistics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方向理论课/选修 适用专业:统计开课学期:5 总学时数:32 总学分数:2.0 编写年月:2007.5 修订年月:2007.7 执笔:孙琳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学习非参数统计和了解统计前沿的基本课程。本课程结合S-Plus 或R 软件来讲解非参数统计方法的原理与应用。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非参数统计方法是统计中最常用的推断方法之一,理解非参数统计方法和参数统计方法的区别,理解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概念,掌握非参数统计的基本方法,能应用非参数统计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引言(2学时) 本章内容:统计的概念,非参数统计的方法,参数统计与非参数统计的比较, 本章要求:了解非参数统计的历史,了解非参数统计方法和参数统计方法的区别,认识非参数统计方法的必要性。 第二章 S-Plus基础(6学时) 本章内容:S-Plus环境,向量的定义和表示,向量的基本操作,向量的基本运算,向量的逻辑运算,S-Plus 的图形功能, 本章要求:熟悉在S-Plus命令行中S-Plus基本数据处理,掌握在S-Plus命令行中进行基本数据基本运算,能编写简单的计算函数,会绘制基本图形。 第三章单一样本的推断问题(6学时) 本章内容:单样本推断问题,中心位置推断,符号检验,游程检验,Cox-staut趣势检验,分位数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布检验,Kolmogorov-smirnov正态检验,Liliefor正态检验,中位数 检验问题、定性数据检验问题和成对数据检验问题,秩和检验。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统计学》 教 学 大 纲 郑州大学商学院

绪论 内容 绪论中所阐述的内容,是对课程全面的概括和归纳,学习好绪论中的有关概念和思想,对本课程学习的全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一)考核知识点 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考核要求 1、统计数据与统计学 (1)了解:统计学的概念。 (2)理解:统计数据与统计学、统计方法与数量规律性的关系。 2、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 (1)了解:统计学的三个源头。 (2)理解:统计学的发展原因。 3、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了解:统计学与数学的关系。 (2)理解: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内容 统计数据是我们利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那么,我们从哪里取得所需的统计数据呢?在取得统计数据之后,怎样才能使这些数据适合于我们分析的需要呢?本章所讲述的就是有关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数据的计量与类型、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和显示的方法等问题。

学习本章时,应在了解数据的计量尺度和类型的基础上,系统掌握统计调方案的内容,并能根据特定的调查内容设计具体的调查方案;掌握统计调查的具体方法以及不同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重点掌握统计数据的整理及显示方法,能够运用所学习的方法将原始数据整理成适当的频数分布表,并能利用图形显示统计数据;掌握统计表的构成内容和设计方法。 (一)考核知识点 1、数据的计量尺度 (1)数据的计量尺度。 (2)数据的类型。 2、统计数据的搜集 (1)统计调查方案。 (2)统计调查方法。 (3)统计数据的间接来源。 3、统计数据的整理 (1)统计数据的审核。 (2)统计分组与频数分布。 (3)频数分布的图示和类型。 (4)统计表。 (二)考核要求 1、统计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1)数据的计量尺度 ① 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含义。 ② 理解:四种数据计量尺度的区别和特征。 (2)数据的类型 ① 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含义。 ② 理解:数据两种类型的区别和应用。 2、统计数据的搜集 (1)统计调查方案 ① 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作用。 ② 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主要内容。 ③ 掌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变量、变量值的涵义。 (2)统计调查方法 ① 了解:统计报表、普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的涵义。

统计基础知识大纲

《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统计基础知识 学时:开设一学期,周课时5个课时,共计80课时 (其中:讲课学时:56学时,实践学时:17学时) 建议教材:统计基础知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娄庆松、曹少华主编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和财会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概述(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统计的基本职能,理解统计研究的对象、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掌握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教学内容 1.1统计的含义和特点 1.2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二)重点 1、统计和统计学 2、统计研究基本方法 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三)难点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15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统计数据来源的两个方面;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各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掌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程序。

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数据的审统计数据整理的步骤、统计数据的汇总;理解组距、组数、组限、频数、频率等概念的涵义;掌握统计分组的意义、作用,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变量分布数列的概念,掌握统计表的结构 (一)教学内容 2.1统计调查 2.2统计整理 (二)重点 1、各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概念、特点、使用条件 2、统计分组和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 3、变量分布数列图示法中直方图、折线图的绘制 4、手工汇总方法的划记法、过录法 (三)难点 统计分组和变量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 第三章统计综合指标(13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及计量单位;掌握总量指标及总体单位总量、标志总量、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掌握相对指标及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比较相对指标、强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动态相对指标,掌握平均指标及简单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掌握标志变异指标及全距、标准差、标准差系数;理解简单调和平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一)教学内容 3.1总量指标 3.2相对指标 3.3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异指标 (二)重点 1、总量指标的概念。标志总量与总体总量,时期指标与时点指标 2、熟练掌握六种相对指标的概念、表现形式、特点和计算方法 3、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4、算术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8《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第一章数据与统计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明确统计学的性质和特点,掌握数据的基本类型,正确地理解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术语,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应用范围,从大的方面、从体系和主线上掌握这门课程的内容,这是学习《统计学》的起点。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特征;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分;统计 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统计研究方法 内容设置: 1.1统计学的性质及其种类 1.2统计的应用领域 1.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1.4 统计研究方法

第二章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显示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统计数据搜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方法的特性。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数据调查方式和方法,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为以后各章学习统计分析方法打下基础。 本章的重点、难点: 重点:统计调查方法;统计调查体系;统计分组;频数分布与变量数列 的编制;全距、组距与组数的关系 难点:统计分组;频数分布数列的编制方法与技巧 内容设置: 2.1数据的采集 2.2数据的整理 2.3频数分布 2.4数据的显示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数据分布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测度,重点掌握分组数据的均值和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的计算,并能加以灵活运用,了解数据分布形状(即偏度与峰度)及其测度。 本章重点、难点: 重点: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离散程度测度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场合 内容设置: 3.1集中趋势的测度 3.2离散趋势的测度 3.3偏度和峰度的测度(自学) 3.4 相对位置的测度及异常值的检测 第四章时间序列分析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时间数列的定义、种类,掌握计算时间序列的水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医学统计学》是开展医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认识和揭示医学领域里各种数量特征的科学分析方法,是使医学科研得以成功的一种重要辅助工具。科技的迅速发展,大量信息的产生要求我们面对纷乱复杂的数据世界能够正确、科学地去认识和处理,医学统计分析是医学生教育培训必修课程,特别是中、高级医学人才的培养,应该使其懂得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医学科研设计原则或实验研究方法,能正确处理医学信息和数据,在未来的实践工作中发挥作用。医学统计是一种有力工具。它同科研的总体设计、资料采集、整理、分析直到最后作出结论都有密切关系。掌握了这个工具可以使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比较可靠的结果。只有正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才不致于造成不应有的缺陷或得出错误的结论。数据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广泛存在。我们就要借助统计学这个工具,在混沌中发现规律。统计学就是研究数据及其存在规律的科学。 (本大纲规定教学时数为62学时,理论讲授38学时,实习或讨论24学时)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大专检验专业学生。同学在具备一定医学基础知识后,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知道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正确地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理念,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系统地学习统计学使学员对医学科研工作的认识和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业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大纲中应当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过程中完全采用医学中的实例,讲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注意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把统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统计公式着重讲解其意义、使用方法、应用条件和应用时注意事项,不必追究公式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本课程通过讲授、课堂实习、课堂讨论,使学生熟悉统计的基本理论、掌握统计方法的应用,通过课后复习、完成作业,加深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基本方法。理论讲授38学时,实习或讨论24学时 【教学内容分作三级要求】 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应于理论课详细讲授,亦为实习课与考试的重点。 第二级是要求熟悉的内容,教师应选择性讲授,未讲授部分由学生自学。 第三级为一般了解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亦可选择性讲授,但不在考试范围内。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统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中文名称:统计学基础 二、课程英文名称: STATISTICS 三、课程编码:14131082 四、课程性质: 任意选修课 五、学时数、学分数、开课学期 本课程36学时。2学分。第六学期。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原理和方法。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研究现实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结构和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打基础。 本课程要求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高等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大学数学课程,并且完成了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统计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后者主要以抽象的一般性数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是统计学的基础,而统计学是以数学方法为主,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方法论科学。统计学与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是对这些理论和知识运用于现实分析研究的量化工具。统计方法能够使得经济管理问题研究更为系统和精确。 八、教学方法: 授课与讨论相结合。 九、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以作业成绩为主,笔试为闭卷考试,总成绩由考试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而成。 十、选用教材参考书目: 教材: 1. 贾俊平主编。统计学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孙文生、吕杰主编。统计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 3.黎东升主编。统计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 4.段耀主编。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书。内蒙古农业大学自编教材。2002年 参考书: 1.高庆丰。欧美统计学史。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

2.贾俊平、何晓群等主编。统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袁卫、庞皓等主编。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贾俊平主编。统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5. Douglas A. Lind, William G. Marchal, Robert D. Mason.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Business and Economics(11th ed.).中信出版社2002年版 6.Ron Larson, Betsy Farber. Elementary Statistics.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十一、教学进程安排表: 十一、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总论 一、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一词的涵义,掌握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及特点,重点掌握统计学中几个基本概念。本章计划2学时。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统计学研究的对象、特点和作用 (一)统计的涵义 (二)统计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数据统计与分析教学大纲

数据统计与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120602206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时:36 学分:2 开课学期:4 先修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适用专业:物流工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经管类专业基础课,系统阐述现代统计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内容有描述性统计、概率论基础、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统计在社会经济应用及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 (二)使学生在掌握统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较容易理解其他课程中的一些数量分析方法,并能独立完成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三)为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和学习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提供数量分析的方法。 (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数量经济课程打好基础。 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统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并能够结合经济管理理论加以应用。 二、课程重点、难点 课程重点: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和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计算方法、特点及应用场合等 课程难点: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线性回归分析等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的原理、计算方法、特点及应用场合等 三、整体课时分配 章节序号章节名称 理论 学时实验学时 1 导论 2 2 2 数据的搜集 2 0 3 数据的图表展示 2 2

4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4 4 5 概率与概率分布 4 0 6 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4 0 7 参数估计 6 0 8 假设检验 6 4 9 一元线性回归 6 6 四、课程内容安排 (一)导论 主要内容: 1、统计及其应用领域 2、统计数据的类型 3、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要求: 1、理解统计学的含义 2、理解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3、了解统计学的应用领域 4、了解数据的类型 5、理解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统计学的含义,2、了解数据的类型,3、理解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难点:理解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二)数据的搜集 主要内容: 1、数据的来源 2、调查数据 3、实验数据 4、数据的误差 教学要求: 1、数据的来源 2、搜集数据的调查方法 3、问卷设计 4、搜集数据的实验方法 5、数据的误差 6、数据的质量要求 重点、难点与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几种调查组织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难点:掌握抽样调查的特点及其基本的组织方式和方法 其它教学环节:(如实验、习题课、讨论课、其它实践活动): (三)数据的图表展示 主要内容: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 )(2012年1月)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2.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2011年10月) A.所要说明的对象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3.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 (2011年1月) A.原始资料 B.第一手资料 C.初级资料 D.次级资料 4.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 (2011年1月)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平行分组 C.交叉分组 D.复杂分组 5.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 (2010年10) A.次数分布 B.次数密度 C.各组次数 D.各组组距 6.U型分布的特征是( B )(2010年1)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小,两头大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7.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D )(2010年1) A.各组的次数之比 B.各组的次数之差 C.各组的次数之和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8.对企业职工按技术等级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2009年10)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并列分组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2009年1月)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D )(2008年10月) A.480 B.420 C.450 D.460 11.反J型分布的特征是( D ) (2011年1月)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大,两头小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应用统计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应用统计是介绍基本统计理论和方法的课程。它利用描述方法和推断方法相结合的形式,系统地介绍统计指标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展示,并据此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预测和决策。因此,应用统计对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开设目的主要是便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分析能力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 应用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我们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 1、使学生了解统计在社会经济分析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基本内容;使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知识,能够初步根据具体任务和条件从事社会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专业,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2、使学生在掌握统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很容易地理解其他课程中的一些数量分析方法,并能独立地完成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3、能够熟练应用Excel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学会———是指能模仿或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完成某些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操作任务,或能识别操作中的一般差错。 教学内容和要求表中的“√”号表示教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要求层次。

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统计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 《统计基础知识》是为财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按照专业课程设置的要求,要取得毕业证书必须通过《统计法基础知识》这门课程的考试。统计基础知识内容包括:概述、统计调查、统计整理、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动态分析指标、统计指数、抽样推断、统计估算和预测。 二、课程要求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工作的基础理论、主要方法和基本技能;以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一般原理和原则为主,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各项经济工作和财会工作奠定分析研究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应用性较广的学科,希望通过学习,逐步认识和体会到学好统计基础是做好各项社会经济管理工作所不可缺少的业务基础理论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启发式为主,由浅入深,围绕重点讲清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注意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容按"了解、一般理解、重点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指标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等内容按"会、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 第二部分学时分配表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概述 教学要求 了解统计的基本职能,理解统计研究的对象、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掌握统计和统计学的含义、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一、统计的涵义 二、统计工作的过程 三、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四、统计研究的方法 五、统计的职能 第二节统计的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 二、标志和指标 三、变异与变量 四、指标体系 教学建议 本章重点: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难点:统计工作过程和基本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清楚几个基本概念的含义外,要向学生阐述统计的基本研究方法,为以后各章打好基础。第二章统计调查 教学要求 了解统计数据来源的两个方面;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掌握统计调查的概念,各种统计调查组织方式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掌握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程序。 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概念 一、统计调查的概念 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 三、统计调查的种类 四、统计调查方法 第二节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一、统计报表 二、专门调查 第三节统计调查方案 一、确定调查目的 二、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三、确定调查项目 四、制定调查表 五、确定调查时间 六、科学试验 七、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第三章统计整理 教学要求 了解统计整理的概念、统计数据的审统计数据整理的步骤、统计数据的汇总;理解组距、组数、组限、频数、频率等概念的涵义;掌握统计分组的意义、作用,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

教学大纲_贝叶斯统计(双语)

《贝叶斯统计(双语)》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87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经济统计学 先修课程: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 毕业要求: 1.应用专业知识,解决数据分析问题 2.可以建立统计模型,获得有效结论 3.掌握统计软件及常用数据库工具的使用 4.关注国际统计应用的新进展 5.基于数据结论,提出决策咨询建议 6.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贝叶斯统计是上世纪50年代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统计理论。目前,在欧美等西方国家,贝叶斯统计已经成为了与经典统计学派并驾齐驱的当今两大统计学派之一;随着贝叶斯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相应的计算软件的研制,贝叶斯方法在实践中获得了日趋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贝叶斯决策问题在统计应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商业经济预测、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国防工业中对武器装备系统可靠性评估、生物医学研究;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技术等都获得了广泛应用。

本课程通过贝叶斯统计的教学使学习过传统的数理统计课程的学生了解贝叶斯统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点,了解贝叶斯统计与传统的数理统计在理论和处理方法上的区别,了解贝叶斯统计的最新进展,能够系统的掌握贝叶斯统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特别是贝叶斯统计极具特色的一些处理方法,引进一个效用函数(utility function)并选择使期望效用最大的最优决策,这样就把贝叶斯的统计思想扩展到在不确定时的决策问题。很好的将统计学与最优化的思想方法和技术很好的进行了结合。贝叶斯统计理论和方法技术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对经典数理统计的深入理解。 二、教学基本要求 根据贝叶斯统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程将重点介绍贝叶斯统计推断理论,贝叶斯决策理论。并且注重贝叶斯统计处理方法和基本观点与传统数理统计相应内容对比的讲授方式。注重案例教学,安排学生课后查阅文献资料,以及课堂研讨等方式,了解贝叶斯统计理论和应用最新成果及前沿研究进展。对最新贝叶斯网络和贝叶斯统计的方法除了传统讲授方式外,适当的安排上机实验,了解贝叶斯统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课程的考核方式:期末开卷+ 论文方式,卷面60%,平时和论文40%。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表现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教学课时分配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锦州医学院教务处 2003年5月

《流行病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 总学时:24,其中理论学时:18、实验学时: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是研究特定人群中与健康相关的状态和事件的分布和决定因素并用以控制健康问题的学科。近数十年来,随着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疾病谱的变化,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学向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医学相结合模式的转变,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也在不断发展。到现在为止,比较一致认可的流行病学定义为: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和评价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对策和措施,并评价这些对策和措施的效果。其研究对象已由仅研究传染病扩大到非传染性疾病,又从疾病扩大、引伸到健康和与健康有关的事件;研究内容既包括了描述“分布”,分析“决定因素”,又包括了研究、提出、评价预防、保健的对策与措施。由此可见流行病学既是一门方法学,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研究范围已包括了与人类疾病和健康有关的一切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能够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在疾病的预防、健康促进、病因研究和预防效果评价等方面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打下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本门课程的前继课程是:基础医学相关课程、计算机基础和医学统计学。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掌握流行病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流行病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并了解相应的扩展知识和新进展知识,为学习预防医学各类卫生专业课程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卫生防疫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法奠定基础。 教学要求 1、基本理论理论课教学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突出教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详细讲授和解释,同时注意教授一定比例的扩展知识、新进展知识和实际应用知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拓思路、启发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内容精练,条理清楚,合理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具。也可根据本章节的特点规定学生必要的自学内容。

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适用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课时】68 【学分】 2.5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数理统计》是为数学科学学院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院系必修课,本门课程安排在秋季学期开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了解大量实际问题的类型及与数理统计学的联系,具备使用常用的统计方法并结合利用先修课程中的数学、概率论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进行计算和使用统计表,初步了解数理统计研究的新进展并建立统计思维方式和统计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一种重要的工具和思维模式。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数学分析、高等代数和概率论等基础知识。【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2.5 学分,68 学时, 学时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要点】 第五章统计量及其分布 一、学习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数理统计学的三个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概念:总体、样本和统计量,包括样本数据的整理与显示,常用统计量的抽样分布,以及统计量的充分性等内容。 能使用R软件来灵活地整理和显示样本数据,计算统计量,求分布的分位数,画分布的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曲线,产生分布的随机数以进行随机模拟。 二、主要教学内容 5.1 总体与样本

数理统计的两个基本概念:总体和样本,以及与这两个基本概念相关的样本分布和统计的基本思想。 5.2 样本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样本数据整理与显示的常用方法,用R软件来灵活地整理和显示样本数据,用R软件来画分布的分布函数与密度函数曲线。 5.3 统计量及其分布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量。常用统计量的计算公式,次序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用R 软件来计算这些常用统计量,用R软件来产生分布的随机数以进行随机模拟。 5.4 三大抽样分布 数理统计中常用的三大分布: 2 -分布、t-分布、F-分布的定义和性质,查表求三大抽样 分布的分位数,用R软件求这些分布的分位数。单个正态总体和两个正态总体下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有关的抽样分布。 5.5 充分统计量 充分统计量的概念和因子分解定理,用因子分解定理求充分统计量。 第六章参数估计 一、学习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参数估计的两种基本方法:矩法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熟练掌握估计的优良性标准,熟练掌握最小方差无偏估计,Fisher信息、C-R不等式和最大似然估计相合渐近正态性。掌握贝叶斯估计的思想。熟练掌握置信区间的概念和思想,熟练掌握求置信区间的枢轴量法方法,熟练掌握正态总体参数置信区间的计算公式,能用R软件计算正态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二、主要教学内容 6.1 点估计的几种方法 参数点估计的概念和思想,替换原理、矩法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的原理,运用矩法估计、最 大似然估计对参数进行估计。 6.2 点估计的评价标准 相合性、无偏性、有效性和均方误差的概念和思想,相合性、无偏性和有效性的判别方法。 6.3 最小方差无偏估计 最小方差无偏估计概念和思想,Rao-Blackwell定理,用零无偏估计法判别最小方差无偏估计,Fisher信息、C-R不等式,最大似然估计相合渐近正态性。 6.4 贝叶斯估计 贝叶斯估计的思想,贝叶斯公式的密度函数形式,简单贝叶斯估计的计算,共轭先验分布。 6.5 区间估计 置信区间的概念和思想,求置信区间的枢轴量法。正态总体参数置信区间的计算公式,用R 软件计算正态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大样本置信区间。 第七章假设检验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理解检验的基本概念,认识假设检验问题,熟悉假设检验的基本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学)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31050 课程名称:《统计学》 总学时数:54 实验或上机学时:12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 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 一、说明部分 1、课程性质: 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得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本课程在非统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专业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共计8章: 第一章总论Introduction 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 第三章统计整理 St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 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 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 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 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 Time series analysis 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 教学要求:考虑到财经类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在各章的教学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分析方法的内容按“了解、掌握和重点掌握及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4、教学重点、难点:请见各章节详述。 5、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调查实验、案例讨论及课外调查等。

《统计学》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Statistics) 制定单位:理学院 制定人:王天营 审核人:苍玉权王天营 编写时间:2015年8月30日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基本信息 (一)课程代码 08110300 (二)课程属性、学分、学时 《统计学》是一门面向所有经济、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课;一般在第四学期或第五学期开设(注:须在学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之后);共3学分,教学时数为48或54学时。 (三)适用对象 《统计学》适用于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本科生;适用专业有审计、国审、会计、财管、金融、投资、保险、信用、经济、国贸、财政、税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工程管理、人力资源、电子商务、信息管理、行政管理等。 (四)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 先修课程有《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和《计算机基础》等;具备初步的统计常识。 二、课程简介 统计学作为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论科学,主要目的在于教给学生如何运用科学的统计理论和方法从数量方面认识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统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科学认识事物数量规律性的入门钥匙,并为掌握其他学科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奠定基础。 在日常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对任何事物都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而在现代经济管理、经济决策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分析。统计作为一种有效的数量分析工具,早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统计。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统计的基本概念、数据的搜集、数据的图表展示、数据的概括性度量、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统计指数等。 高等财经院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各类经济管理人才的重任,这些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能否熟练地利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数量分析问题,是衡量其办学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因此,统计学在高等财经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As a science of methodology studying on how to collect data, how to sort out data, how to display data and how to analyze data, Statistics is aiming to make students grasp the quantitative law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 in things using the statistical theorie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Once students grasp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of Statistics, the elementary theories of Statistics

统计学教学大纲

《统计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统计原理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造价专业的基础课。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统计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应用统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使学生具有中高级专业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必备的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良好的科学道德观念,具有良好的实践技能和信息服务的本领,使其在毕业后能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㈠知识目标: 1、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掌握统计的基本指标和基本指标体系。 3、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掌握统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和流程。 ㈡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地进行统计记录和统计记录的检查。 2、了解统计的各种分类及其常用的统计编码。 3、能够进行统计汇总及指导统计汇总。 4、能够利用统计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㈢思想教育目标: 1、初步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 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必学部分 1、概论 基本知识学习: 1.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 了解统计学的含义。理解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掌握统计的特点和统计人员的基本素质。 1.2统计职能与统计组织 理解统计职能;了解统计组织。 1.3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理解总体与个体。掌握数量标志与品质标志。理解指标与指标体系。掌握实物量、价值量与劳动量。 基本技能练习: 1.1统计人员的基本素质讨论。 1.2统计基本概念训练。 2、统计调查 基本知识学习: 2.1统计调查概述 了解统计调查的概念。理解统计调查与统计记录的区别。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 2.2统计调查设计 了解统计调查方案的结构。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和编制方法。明确调查目的和任务。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编制调查表。确定调查时间和地点。确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调查的组织安排。 2.3 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 了解各种统计调查的适用范围。掌握抽样调查、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掌握统计报表制度的特点和具体的操作方法。 2.4抽样调查

《数据挖掘》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Statistic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专业课 学分:3学分 课时:54课时 前置课:政治经济学、线性代数、微积分、概率论 主讲教师:徐健腾 选定教材:徐国祥,统计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运用统计数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实践,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规律的一门方法论科学。该课程首先对统计学的基本问题作了描述,包括统计学的概念、统计学的发展简史、统计工作的程序、统计分析软件、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其次介绍了统计学的核心概念,包括统计学的常用术语、统计指标与统计指标体系、统计方法和模型构建;再次介绍了描述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数据的计量与种类、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统计表与统计图、集中趋势的测度、离散程度的测度、分布偏态与峰度的测度、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几种常用的经济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等;最后介绍了推断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抽样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统计学发展的简单历史过程,熟悉统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和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同时要求学生能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统计数据的来源渠道和数据类型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来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拟合。为了结合非统计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必需的统计分析方法和基本的统计指标知识,为深入进行经济分析和理论研究提供依据。 教学方法: 使用本教材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开繁琐的数学公式推导,以案例为依托,结合实际例子讲清楚统计公式的应用方法。在内容上,立足于“大统计”的角度,从统计数据出发,以统计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为核心,并根据统计教学的实际需要构建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在方法上,力求简明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