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I)卷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I)卷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I)卷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I)卷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I)卷

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18分)

1. (2分)对下列句子划线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幸甚至哉(到)次北固山下(停泊)

B . 山岛竦峙(高高地挺立)客路青山外(旅途)

C . 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最爱湖东行不足(不够)

D . 明月别枝惊鹊(另一个树枝)路转溪头忽见(同“现”,出现)

2. (2分)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 . 白羊肚

B . 肚子

C . 肚量

D . 肚脐

3. (2分)结合句意,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美艳之至:美丽、艳丽达到了极点。)

B . 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目光灼灼:形容目光明亮。)

C . 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消释:释然。)

D . 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灿灿:光彩鲜明耀眼。)

4. (2分)下面这句话的语言停顿(用“/”表示)应该是()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A .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B .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 .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D . 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5. (2分)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

A .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B .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C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D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6. (2分)下列各句对比兴手法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借树梢、树枝、树根的密不可分,来比喻这里的革命战士团结。)

B .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诗人如同羊羔一样吮吸着乳汁,眼望着妈妈,是母亲乳汁养育了诗人,是延安的小米饭使诗人成长,写出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之恩。)

C .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糜子和谷借指当时的延安大生产运动,红旗指正确的政治方向,书指学习的“马列”、毛泽东著作。)

D .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歌颂了党的领导。)

7. (6分)文学常识填空。

《屈原》选自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________的历史剧《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31分)

8. (17分)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青年人(冰心)

青年人,

珍重地描写吧,

时间正翻着书页,

请你着笔!

(1)

诗中“描写”“着笔”两个词用得好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2)

联系全诗内容,说说你对“珍重”一词的理解。

(3)

作者把人生比做可以描写的书页,你认为人生还可以比做什么?请写出一个比喻句。

(4)

这首诗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5)

句末的感叹号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9. (14分)(2017·南充) 诗词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

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 . 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写遍布异乡游子足迹的驿路,从北固山中伸出,又蜿蜒伸向山外;沿水路疾驰的小船,也飞到绿水前面去了。

B .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齐平,诗人站在船头放眼望去,觉得江面特别宽阔,江风劲吹,船行快速。

C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D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即承接上联的“残夜”“旧年”,又照应首联的“客路”,写诗人在眼前景物触发下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E . 全诗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3)

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4)

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所蕴含的哲理。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10. (1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①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大将军自来,吾愿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年,朝洛阳,迁大司马。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真以“蜀连出侵边境,宜遂伐之,数道并入,可大克也”。帝从其计。真当发西讨,帝亲临送。真以八月发长安,从子午道南入。司马宣王溯汉水,当会南郑。诸军或从斜谷道,或从武威入。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诏真还军。真每征行,与将士同劳苦,军赏不足,辄以家财班赐,士卒皆愿为用。真病还洛阳,帝自幸其第省疾。真薨,谥曰元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真:指曹真,三国时魏国名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躬耕于南阳躬:________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________

③帝遣真诸军军郿军:________

④迁大司马迁: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咨臣以当世之事不以物喜

B . 以伤先帝之明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 真以亮惩于祁山行者休于树

D . 帝从其计其真无马耶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

(4)甲文中诸葛亮说“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行动?请依据乙文作答。(5)依据选文,分别概括诸葛亮和曹真的特点。

参考答案

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18分)

1、答案:略

2、答案:略

3、答案:略

4、答案:略

5、答案:略

6、答案:略

7、答案:略

二、诗歌鉴赏 (共2题;共31分)

8、答案:略

9、答案:略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10、答案: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