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丽江攀枝花经济一体化的人口因素分析

丽江攀枝花经济一体化的人口因素分析

丽江攀枝花经济一体化的人口因素分析

攀枝花城镇化现状分析

攀枝花城镇化现状分析 攀枝花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著名的资源型城市,地处云贵川交界处,是“四川南向门户”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攀枝花城镇发展对西南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攀枝花市建市于1965年,人口主要为移民,移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城市人口较多,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低,城镇化水平起点较高。在历史原因的影响下,工业化率高,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发展明显迟缓,城镇化水平总体质量不高。一、攀枝花城镇化建设现状分析攀枝花1965年建市以来,城镇化发展迅速。作为新兴一座资源型城市,攀枝花经济主要依赖于工业发展,城镇化水平起点较高,平稳增长中也存在着问题。 1.城镇化水平呈上升趋势,总体水平较高,但发展较慢由表1可见,2007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114.4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8.6%。攀枝花城镇化建设稳步提高,2011年城镇化率达61.64%,高于全国城镇化率51.27%。2012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达到123.09万人,城镇常住人口77.56万人,城镇化率达63.01%,位列成都之后排在全省第二位。 2007-2012年间,城镇化率增加4.4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88个百分点。攀枝花1965年建市,城镇化发展起步高,其总体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在2007-2012年间2012年各区县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年均增加0.88个百分点。表1 2007-2012年攀枝花市城镇化水平 2.城市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2012年攀枝花市产业结构为3.5:75.8:20.7,

工业化率72.03%,居四川省第一位。其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达75.8%,即工业化率为72.03%,城镇化进程低于工业化进程9.02个百分点,城市产业结构失调。 3.区县城镇化发展不平衡据表2可以看出,人口分布不平衡,城镇化发展差异明显:东区人口规模最大,达到37.5万人,但地小人多,城镇化增长速率为0.7%次于仁和区,增长速率为全市第二。西区人口规模最小,但城镇化率达96.24%,次于东区位于全市第二。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面积占攀枝花总面积的75%但人口分布较少,三地区总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56%,城镇化水平也较低。 4.城镇化质量不高城镇作为凝聚生产要素、实现规模经济、转变生活方式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被统计为城镇人口的人群中,工矿区职工占较大比重,从事制造业和采矿业的从业人员占比56.1%,而这部分人年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社会平均工资。

攀枝花地理情况

攀枝花地理情况: 攀枝花市是中国四川省直辖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8°08'~102°15',北纬26°05'~27°21'。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为界。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公路纵贯全境,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351千米,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市辖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29个社区居委会,353个村民委员会。 【国土资源】攀枝花市幅员面积7440.398平方千米。200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7423.43平方千米,其中,农用地6676.2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504.31平方千米),约占89.93%;建设用地292.32平方千米,约占3.94%;未利用地面积454.84平方千米,约占6.13%。 【矿产资源】全市共发现矿产76种,矿产地490处(含矿点、矿化点),探明储量的矿产39种,已得到开发利用的矿产45种。全市宝玉石资源也较为丰富,计有各类矿点81个。 2005年主要矿产储量:煤保有储量39055万吨,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67.29亿吨,伴生钛保有储量42870万吨,伴生钒保有储量1047.9万吨,溶剂石灰石保有储量29554万吨,冶金白云岩保有储量7495万吨,耐火粘土保有储量1032.4万吨, 晶质石墨保有储量1545. 3万吨,水泥用灰岩保有储量20166万吨,水泥砂岩保有储量1194.05万吨,大理石资源储量5399万立方米,饰面用花岗石资源储量8387万立方米,苴却砚石资源储量2098.5万吨。 【水能资源】攀枝花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492.9万千瓦。全市可开发量占理论蕴藏量的83.2%,可达410.1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71.5万千瓦小时,平均每平方千米占有年均发电量365.19万千瓦小时,为全国的17.7倍,四川省的4倍,攀西地区的1.27倍。攀枝花地区水能资源分布集中,主要分布在过境的金沙江、雅砻江以及过境支流安宁河、惠民河、永兴河、新庄河。 【生物资源】攀枝花的植物和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达2500多种。珍贵稀有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种:牛羚、云豹、豹、白尾梢红雉、四川山鹧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0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二级珍稀濒危植物14种,其中,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濒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 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 一、现状及主要特点 ? (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 ? 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注万人(表一),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共增加万人,增长%,年平均增长率为%。攀枝花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比“五普”提高个百分点。 ? 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

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 ? (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 ? “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仁和区人口增加最快,仁和区常住人口占攀枝花市比重由“五普”的%上升为%,上升个百分点,东区上升个百分点,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占攀枝花市比重分别下降、、个百分点。 ? 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的密度会越大,聚集的人口会越多。攀枝花市人口密度由“五普”的每平方公里147人增加到“六普”的163人。东区人口密度一直居攀枝花市各区(县)之首,每平方公里达到2182人,比“五普”增加292人,比人口密度最小的盐边县高33倍。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每平方公里达到151人、102人、64人,比“五普”增加33人、6人、5人。西区每平方公里达到1311人,比“五普”减少67人。 ? (三)城镇人口继续增加,少数民族人口略有增长 ?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的标志。“五普”以来,攀枝花市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着力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科学引导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城镇化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六普”结果显示,攀枝花市城镇人口达到万人,城镇化率为%,比全省高个百分点。表明攀枝花市城镇化进程得以深入推进,城市对人口的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 ?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状况、主要特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一、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人口总量增加,增长速度减缓 根据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显示,以2010年11月1日零点为标准时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注121.41万人(表一),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相比,十年间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共增加12.25万人,增长11.22%,年平均增长率为1.07%。攀枝花常住人口总量居全省第19位,占全省的比重为1.51%,比“五普”提高0.2个百分点。 表一:历次普查攀枝花市常住人口情况

历次普查常住人口 (万人)增加量 (万人) 每年平均 增加量 (万人) 增长率 (%) 1964年“二普”28.93 1982年“三普”81.5252.59 2.92 5.92 1990年“四普”94.8113.29 1.66 1.91 2000年“五普”109.1714.36 1.44 1.42 2010年“六普”121.4112.25 1.22 1.07 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 (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 “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36.4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0.01%。仁和区人口增加最快,仁和区常住人口占攀枝花市比重由“五普”的18.7%上升为21.44%,上升2.74个百分点,东区上升1.09个百分点,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占攀枝花市比重分别下降2.23、0.93、0.64个百分点。 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的密度会越大,聚集的人口会越多。攀枝花市人口密度由“五普”的每平方公里147人增加到“六普”的163人。东区人口密度一直居攀枝花市各区(县)之首,每平方公里达到2182人,比“五普”增加292人,比人口密度最小的盐边县高33倍。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每平方公里达到151人、102人、64人,比“五普”增加33人、6人、5人。西区每平方公里达到1311人,比“五普”减少67人。 (三)城镇人口继续增加,少数民族人口略有增长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达的标志。“五普”以来,攀枝花市深入实施城镇化战略,着力解决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问题,科学引导

攀枝花市基本概况

攀枝花市 基本概况: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北纬26°05′~27°21′,东经101°15′~102°08′。东北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会理、德昌、盐源3县接壤,西南面与云南省的宁蒗、华坪、永仁3县为界,幅员面积达7440.398平方公里。截止2009年末,户籍人口达111.58万人,常住人口达116万人。攀枝花市辖仁和区、东区(攀枝花市的中心城区)、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共三区两县。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级以上城市,是四川攀西地区

最大的城市,也是四川南部地区最富裕的城市,还是四川省重点打造的四座大城市之一。攀枝花市是典型的资源开发型城市、工业城市、移民城市、山地城市。2005年曾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8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称号。 交通概况: 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公路纵贯全 境,北距成都749千米,南接昆明 351千米,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 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 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 商贸物资集散地。攀枝花保安营机 场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南部,主要航 线攀枝 花—成 都、昆明、重庆、北京、上海、广州、深 圳、北海、武汉等大中城市的航线,随着 攀枝花市航运设施的逐步完善,将进一步 形成区域航线网络。西攀高速的建成,丽 攀高速2012年的通车,将使得攀枝花与 整个四川版块成功的衔接。

经济概况: 攀枝花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里拥有丰富的矿产、水力 和农业资源。工业以冶金、电力、煤炭、炼焦、化工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行业为主。农业主产稻谷、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蔬菜、甘蔗、芒果、香蕉等,养殖业以生猪、家禽、淡水鱼为主。 矿产: 全市已探明铁矿(主要是钒钛磁铁矿)73.8亿吨,占四川省铁矿探明资源储量的72.3%,是全国四大铁矿之一。全市有大小河流95条,分属金沙江水系、雅砻江水系,两江纵贯全境,年过境径流量达1102亿立方米。可开发的水电装机容量为700万千瓦,已开发装机347.4万千瓦(其中二滩330万千瓦,盐边小水电8.8万千瓦,米易小水电8.6万千瓦),尚有35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可供开发。 农业: 全市光热充足,日照时间长(全年2443小时),平均气温高(全年20.5℃),降水量适中(全年815毫米),无霜期每年长达300天以上,被誉为天然的“大温室”,是我国三大热作区之一。植物和野

攀枝花市场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12月20日周六 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辖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北距成都749km,南至昆明351km,西连丽江,东接昭通。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面积 7440平方公里,人口123万,2012年,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40.03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次于成都居全省第二。攀枝花市辖三区两县。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攀枝花是四川省除成都外唯一的劳动力输入城市,流动人口高达30万。城市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1%,是成渝地区城市化率仅次于成都的城市。 攀枝花市是四川一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宝库,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农业资源,综合竞争力高于绵阳、德阳等城市,半山地区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草场;高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林木可采伐量达一千七百万立方米。同时也是川西南,滇西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攀枝花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中国块菌之乡”、“中国苴却砚之乡”、“国家创业城市”、“国家首批新型工业产业化基地”等称号。世界卫生组织将长春、成都、攀枝花列为中国第二批健康城市试点项目 2013年,攀枝花人均GDP65066.21元,位居四川第一。 别名:渡口、钢城、中国钒钛之都政府驻地:东区电话区号:0812 下辖地区: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30个社区居委会、352个村民委员会。号称是有米(易)有盐(边)有东(区)西(区),天时地利占人(仁)和,因此被人称为最和谐的城市。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23.99亿元,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21.49亿元,第二产业386.63亿元,第三产业115.87亿元。各区县GDP分别为:东区237亿元;西区64.98亿元;仁和区100.05亿元;米易县59.59亿元;盐边县69.01亿元。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210.3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0.1%。 工业布局总体规划 东区:以服务业为主,重点发展钢铁制品业、二次资源利用、机械加工业和部分都市型工业。

攀枝花市场调研

信而富 攀枝花市场调查攀枝花P2P市场调查 年月日

一、广元城市基本信息概述 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辖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北距成都749km,南至昆明351km,西连丽江,东接昭通。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面积 7440平方公里,人口123万,2012年,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40.03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次于成都居全省第二。攀枝花市辖三区两县。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攀枝花是四川省除成都外唯一的劳动力输入城市,流动人口高达30万。城市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1%,是成渝地区城市化率仅次于成都的城市。 攀枝花市是四川一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宝库,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农业资源,综合竞争力高于绵阳、德阳等城市,半山地区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草场;高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林木可采伐量达一千七百万立方米。同时也是川西南,滇西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攀枝花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中国块菌之乡”、“中国苴却砚之乡”、“国家创业城市”、“国家首批新型工业产业化基地”等称号。世界卫生组织将长春、成都、攀枝花列为中国第二批健康城市试点项目。 2013年,攀枝花人均GDP65066.21元,位居四川第一。

二、攀枝花区县城市列表 下辖地区: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 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30个 社区居委会、352个村民委员会。 号称是有米(易)有盐(边)有东(区)西(区),天时地利占人(仁)和,因此被人称为最和 谐的城市。 三、攀枝花经济 综述 2013年,攀枝花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坚持“稳中求进、提质增效、争先进位、跨越提升”的工作基调,积极克服宏观经济持续下行等不利因素,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

[攀枝花市市场调查报告]攀枝花市是个省

[攀枝花市市场调查报告]攀枝花市是个省关于攀枝花市市场调查报告 报告人:沈延杰 xx年11月26日 一、调查背景 基于12月1日入职攀枝花百盛百货,对于攀枝花市场经济,居民消费水平,购物商场和高低中档服装市场占有率,以及快销品行业所做的研究调查报告。 二、调查基本情况 ( 1、)xx攀枝花居民消费水平以及攀枝花经济增长情况。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对攀枝花市xx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辖市,面积7440平方公里,人口123万,城市人口占市总人口的60.1%,是成渝地区城市化率仅次于成都的城市。xx年上社会消费品零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27亿元,增长11.3%,比全省低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8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2元。

攀枝花经济消费水平都在持续上涨,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提高,消费需求在扩大,消费质量当然也在不断地要求完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 )上涨2.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1%,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9.4%、2.6%和1.3%,烟酒及用品和交通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3.6%和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 )下降2.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2%。其中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上涨最多。光是东区就实 现地区生产总值357.01亿元,增长10.2%;说明攀枝花居民对衣着等消费需求较大。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占据消费市场主体地位,乡村消费发展较为缓慢。1-4月,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83.7亿元,增长11.4%,占零售额的比重为92.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6.8亿元,增长7.9%,占零售额的比重为7.5%,乡村增速落后于城镇3.5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4.0亿元,增长11.0%,东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1亿元,占攀枝花市零售总额的62.0% 。 东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1亿元,占攀枝花市零售总额的62.0%,增长11.1%;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分别增长11.0%、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pdf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 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 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 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 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 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 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 “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 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 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 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 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 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 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攀枝花市市场调查报告

关于攀枝花市市场调查报告报告人: 沈延杰262015年11月日一、调查背景日入职攀枝花百盛百货,对于攀枝花市场经济,居民消费水平,购基于12月1 物商场和高低中档服装市场占有率,以及 快销品行业所做的研究调查报告。二、调查基本情况攀枝花居民消费水平以及攀枝花经济增长情况。2015)(、1省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对攀枝花市 2015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攀枝花市四川省,是成平方公里,人口123万,城市人口占市总人口的60.1%面积辖市,?7440社会消费品零售。全市社会年上半年渝地区城市化率仅次于成都的城市。201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0.511.3%138.27亿元,增长,比全省低消费品零售总额省第18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2元。 攀枝花经济消费水平都在持续上涨,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提高,消费需求在扩大,消费质量当然也在不断地要求完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2.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1%,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9.4%、2.6%和1.3%,烟酒及用品和交通通信类价格分别下降3.6%和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2.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2%。其中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上涨最多。光是东区就实;说明攀枝花居民对衣着等消费需求10.2%亿元,增长357.01现地区生产总值 较大。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分区域看,城镇消费占据消费市场主体地位,,11.4%乡村消费发展较为缓慢。1-4月,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83.7亿元,增长,占零售亿元,增长占零售额的比重为92.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 6.8 7.9%74.07.5%,乡村增速落后于城镇3.5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额的比重为。亿元,占攀枝花市零售总亿元,增长11.0%,东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6.1 。额的62.0%,增62.0%56.1亿元,占攀枝花市零售总额的东区实现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9%11.0%盐边县分别增长、11.5%、11.4%和西区、长11.1%;仁和区、米易县、10.0%和5.4%。、分别占攀枝花市零售总额的10.7%、11.9%年 攀枝花各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15 2)购物中心和服装市场占有率(攀枝花百盛就位 于东区临近市中心,是人口流动的中心;攀枝花百盛是攀。枝花市较为高档的购物中心,而且货品较为完善,定位于中高档消费群体攀枝花市除了百盛还有摩尔盈盛,德铭阳光,盛华堂,几个服装货品较为完善的购物商城,以及东方巴黎,以上都在炳草岗片区的商场都定位于中高档消费群体。而一些个体和加盟的服装店也较为集中在炳草岗片区,但是其中商业街是一个较为混杂的

攀枝花2009城市基本状况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 现有及潜在的资源调查 攀枝花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 二〇〇八年一月

目录 前言 (2) 气候资源 (3) 1攀枝花市气候概况 (3) 2攀枝花市气候特点 (3) 土地资源 (6) 1 攀枝花市土地资源概况 (6) 2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7) 3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间题 (8) 矿产资源 (9) 1资源概况 (9) 2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2) 3与国内同行业的对比 (23) 4攀枝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24) 能源资源 (26) 1太阳能资源 (26) 2生物质能资源 (32) 3水能资源 (38) 4火电 (43) 5水能资源、火电能源可持续利用建议 (43) 生物资源 (45) 1 攀枝花市生物资源概况 (45) 2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47) 3生物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49) 旅游资源 (51) 1攀枝花市旅游资源概况 (51) 2攀枝花市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52) 3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与发展潜力 (53) 4周边旅游地区对攀枝花的启示 (54) 结语 (55)

前言 攀枝花市是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由于长期过度的消耗,资源的最终枯竭将导致城市经济的衰退,甚至走向破产,因此所有资源型城市都会提前研究城市经济的转型,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是“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子课题之一,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是: ◎攀枝花市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现存存量 ◎攀枝花市二次资源和潜在资源的总量及可利用度 ◎攀枝花市经济发展所需资源的保证程度 ◎可再生资源的总量及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大课题进入第二阶段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因此不作展开和评论性的描述。

2020年(发展战略)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攀枝花经济发展

(发展战略)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攀枝花经济发展

提高人口素质,促进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攀枝花建市以来,攀枝花人民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于金沙江畔建起了壹座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如何实现攀枝花经济的持续增长,是攀枝花未来发展的壹个战略性的现实课题。纵观攀枝花市的发展历史,短短的几十年间从无到有,是全国各地无数建设者拓荒而成,能够说,人的因素是攀枝花市发展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其中,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是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之壹。 壹、可持续发展和人口素质的关系 于攀枝花市“工业强市”战略实施过程中,工业继续保持稳健势头,且逐步形成了以钢铁、能源、钒钛、电冶化工为支柱的四大产业。据统计2008年,四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达632.65亿元,占全市规模上工业总产值的89%。所以,我市的工业结构偏重重工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高能耗、高消耗资源、重污染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向经济、社会和环境相协调的低能耗、轻污染和无污染的集约型生产模式发展,这是我市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也必须要以较高的人口素质为基础和前提。 其次,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具有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和时俱进的思考和创新意识,以及合理的社会调控机制和管理制度,这对人口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根据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导致农业生产的产量增加这壹事实,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投资”这壹概念,也说明人口素质的提高对经济

的促进作用。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于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素质的高低。人口素质,特别是劳动力素质的高低,是实现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是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仅从人口数量的增减方面,而离开人口素质的提高和改善来谈人口政策,是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人口增长和自然资源缺乏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壹个基本矛盾。解决这壹矛盾的关键于于于控制人口数量的同时,提高人口素质,从而以人力资本来代替自然资本,这是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二、攀枝花市经济结构和人口简介 攀枝花钛资源储量达8.72亿吨,居世界第壹,钒资源储量达1679万吨,居世界第三。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攀枝花已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钢铁基地、全国最大的钒钛钢生产基地、世界第二大钒制品生产基地。能够见出,我市工业经济拥有“先天”优势。按照“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四川省工作总体取向,于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我市工业经济被赋予了更多内涵,被期望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事实表明,于传统工业难以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情况下,钒钛产业作为新兴工业,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通过利用攀枝花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钒钛特色产业,能够使攀枝花工业经济发展抢得先机,努力推动钢铁经济向钒钛经济转变,鼓励发展钒钛优势产业,高钒铁、高钛渣等钒钛产品产量大幅增长,钒钛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2008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96.31亿元,增长

攀枝花概况

第2章项目区域概况 2.1 攀枝花市概况 2.1.1 自然地理 攀枝花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金沙江与雅砻江汇合处,东经101°08′~102°15′北纬26°05′~27°21′。是长江上游第一城。北距成都749公里,南接昆明351公里,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本项目位于攀枝花市东区。 2.1.2 城市性质及规模 攀枝花市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为开发我国西部丰富的矿藏资源,改善我国工业布局而建设发展起来的现代城市。经过近四十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成为我国西部工业重镇和新的经济支撑点、川滇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长江流域经济带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攀枝花的资源得天独厚,已经查明的主要矿产有47 种,尤以钒钛磁铁矿为最其中钛储量占世界第一位,钒储量占全国第一位、世界第三位。水能资源亦非常丰富。1999年已建成的二滩电站装机容量330万千瓦,在三峡电站全部建成前为全国之最。装机容量50 万千瓦的桐子林电站即将竣工,新的水力开发还在进行。 攀枝花城市建成区面积61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111.7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2.9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城市化水平达到60.1%。常住人口121.41万人,年平均增长1.07%。攀枝花的城市布局根据资源、用地、地形条件和工业企业的协作关系,在金沙江南

北两岸由西向东布置了功能不同、规模不等、相互联系的八个片区。城市中心区由炳草岗、渡仁、弄弄坪、攀密四个片区组成,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贸、金融等职能于一体;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0-42 万人;城西分区由格里坪、河门口、陶家渡三个片区组成,以能源、建材工业和木材储运加工业为主,兼有向滇西北中转、集散物资和商贸功能,面积15-17平方公里,人口18-20万人;城东分区由金江片区和团山-马店河沿线组成,以铁路运输、物资集散和发展钛化工工业为主,面积9-1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人。 2.1.3 历史沿革 攀枝花市由原四川省(西康省)和云南省部分地区组成。进入民国,市境仍分属川滇两省。1951 年在会理、德昌部分地区,建立迷易县,次年更名为米易县,隶于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 年,西康省撤销,会理、米易及盐边等县,随西昌专区重隶四川省。市境江北西部地,初属云南省丽江专区华坪县,江南地属楚雄专区永仁县。1958 年,合永胜、华坪两县为永华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市境两地亦随之改属。1965 年1月7日,中共西南局向中共中央、国务院作了《关于成立攀枝花工业区政府的请示》,建议在攀枝花工业区党委统一领导下,成立一个工业区人民政府。1965年3月20日,徐驰宣布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成立。1965年5月30日,国务院秘书厅制发了“四川省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印章,由四川省人民委员会转发给渡口市人民委员会启用。1974 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永仁县的平地公社(不含落水涧、大麻塘、小石桥)3个生产队和大龙潭公社,划归渡口市。

攀枝花市场研究分析

攀枝花市场分析

————————————————————————————————作者:————————————————————————————————日期: 2

攀枝花市场分析 12月20日周六 攀枝花市,四川省省辖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名命名的地级市,位于中国西南川、滇交界部,北距成都749km,南至昆明351km,西连丽江,东接昭通。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 攀枝花面积 7440平方公里,人口123万,2012年,攀枝花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740.03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次于成都居全省第二。攀枝花市辖三区两县。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移民城市,攀枝花是四川省除成都外唯一的劳动力输入城市,流动人口高达30万。城市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60.1%,是成渝地区城市化率仅次于成都的城市。 攀枝花市是四川一座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宝库,有着丰富的矿产、水力和农业资源,综合竞争力高于绵阳、德阳等城市,半山地区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草场;高山地区森林资源丰富,林木可采伐量达一千七百万立方米。同时也是川西南,滇西北的区域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 攀枝花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中国块菌之乡”、“中国苴却砚之乡”、“国家创业城市”、“国家首批新型工业产业化基地”等称号。世界卫生组织将长春、成都、攀枝花列为中国第二批健康城市试点项目 2013年,攀枝花人均GDP65066.21元,位居四川第一。 别名:渡口、钢城、中国钒钛之都政府驻地:东区电话区号:0812 下辖地区: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 ,有16个街道办事处、44个乡镇、130个社区居委会、352个村民委员会。号称是有米(易)有盐(边)有东(区)西(区),天时地利占人(仁)和,因此被人称为最和谐的城市。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23.99亿元,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21.49亿元,第二产业386.63亿元,第三产业115.87亿元。各区县GDP分别为:东区237亿元;西区64.98亿元;仁和区100.05亿元;米易县59.59亿元;盐边县69.01亿元。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210.3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0.1%。 工业布局总体规划 东区:以服务业为主,重点发展钢铁制品业、二次资源利用、机械加工业和部分都市型工业。

攀枝花城总体规划2030年修编

《攀枝花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 年)》(2017年修编版本)公示说明 一、规划期限 近中期2011年—2020年(扣除已实施年份) 远期2021年—2030年 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规划范围 市域规划范围——即攀枝花市行政区域范围,包括现状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总面积约7440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的东区、西区,仁和区的仁和镇、金江镇、前进镇、总发乡、大龙潭乡、中坝乡、福田乡、太平乡以及红格镇、益民乡、新九乡、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总面积1939.46平方公里。 三、城镇体系规划 (一)人口规模 预测2020年市域人口143万人,城镇人口10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3.43%;2030年市域人口155万人,城镇人口12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81.94%。 (二)城镇规划空间布局 以产业布局为依托,以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为动力,以成昆铁路沿线为发展轴,

以中心城区、攀莲镇为重点,以桐子林镇、渔门镇、红格、平地镇为次重点,依托大田、布德、格萨拉、丙谷、普威、白马、永兴为主要增长极,其他各镇政府所在地为次要增长极,最终形成“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中心,轴向布局,成群发展”规模等级布局合理的城镇群体。 空间布局上形成四大城镇发展片区:中部以攀枝花中心城区为核心,包括桐子林、红格两大外围组团和布德、同德、福田、新九等乡镇;东北部以米易县城为核心,包括白马组团和丙谷、普威、得石、撒莲、垭口等乡镇;西北部以渔门为核心,包括永兴、格萨拉、惠民等乡镇;南部以平地为中心,包括大田镇、大龙潭等乡镇。 四、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一)城市性质 攀枝花的城市性质为:川滇交界毗邻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宜居城市;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现代特色工业城市。 (二)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2020年城市人口91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00.0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9.99平方米/人; 2030年城市人口109万人,城市建设用地120.1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1.40平方米/人。 (三)建设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主要以仁和沟、金沙江为轴向南延伸。

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精心整理攀枝花人口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人口问题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跨入新世纪,攀枝花市人口的规模、结构、分布、迁移和素质等状况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显示出攀枝花市在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改善人口分布和提高人口素质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效。“十二五”时期是攀枝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口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研究攀枝花市人口形势及人口发展趋势,对打造百万人口城市,构建富裕幸福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攀枝花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对十年来攀枝花市人口发展的基本 资料来源:历次攀枝花人口普查资料 (二)常住人口区域分布不均,攀枝花市人口密度提高 “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常住人口区域分布差异较大,东区人口总量最大,达到36.43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0.01%。仁和区人口增加最快,仁和区常住人口占攀枝花市比重由“五普”

的18.7%上升为21.44%,上升2.74个百分点,东区上升1.09个百分点,西区、米易县、盐边县占攀枝花市比重分别下降2.23、0.93、0.64个百分点。 人口密度是表现人口分布和衡量人口分布地区差异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口的密度会越大,聚集的人口会越多。攀枝花市人口密度由“五普”的每平方公里147人增加到“六普”的163人。东区人口密度一直居攀枝花市各区(县)之首,每平方公里达到2182人,比“五普”增加292人,比人口密度最小的盐边县高33倍。仁和区、米易县、盐边县每平方公里达到151人、102人、64人,比“五普”增加33人、6人、5人。西区每平方公里达到1311人,比“五普”减少67人。 战略, 19.92 口为 58.52 性别比差异的影响。本市人口迁移流动量相对稳定,因而其常住人口性别比也一直较为稳定。从历次人口普查看,随着攀枝花市产业结构调整,性别比呈明显下降趋势。 (五)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家庭户规模缩小 “六普”资料显示,攀枝花市有家庭户36.78万户(表二),家庭户均人口为3.3人,比“五普”减少0.12人/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8.04平方米,平均每户拥有2.7间房间,两人便可拥有一间房间。家庭户规模进一步缩小的原因:一是生育人口减少,二是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三是子女与老年人分居的增多。

攀枝花介绍

攀枝花 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级以上城市,2005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8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称号。 气候条件: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 经纬度:北纬26°05′~ 27°21′,东经101°08′~ 102°15′。 攀枝花共有42个民族,其中汉族占全市人口的87%,41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彝族占9%,其次是傈僳族、苗族、纳西族、满族、彝族、藏族、羌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侗族、瑶族、俄罗斯族、鄂伦春族、锡伯族、哈尼族、独龙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 攀枝花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类型,旱、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侯干燥,降雨量集中(全年815毫米),日照长(全年2443小时),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年平均气温20.3℃,是四川年热量值最高的地区,日照时数是四川盆地的2~3倍,最热月为5月,最冷月为12月或1月,6~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无霜期达300天以上;海拔低于1500米的河谷地带,全年无冬,无霜期长(全年达300天以上),被誉为天然的“大温室”;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高于13℃,接近热带气温与热量水平;夏季气温不高,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6℃左右。总体而言,攀枝花气候具有春季干热、夏季湿热,秋季凉爽、冬季温暖、四季不分明的特点。 攀枝花市大部分地区属于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20.3摄氏度,河谷地区常夏无冬,全年阳光明媚,气候宜人。得益于优良的立体气候资源,攀枝花一年四季有摘不完的水果,枇杷、樱桃、桂圆、荔枝、木瓜、香蕉、芒果、脐橙……一茬接着一茬,一批接着一批,让人尽饱口福。优良的阳光气候条件,也使得攀枝花成为多项体育运动的冬训宝地,金沙江“长江第一漂”漂流基地、国家皮划艇训练基地、四川省射击训练基地等相继在攀枝花落户,由此带来的系列体育运动休闲旅游景区也逐渐发展起来。 冬季是攀枝花的旅游旺季,这在全国的城市中并不多见。攀枝花冬季平均气温13-20摄氏度之间,比纬度更靠南的桂林和福州还高3-8摄氏度,冬季日照时数比昆明、丽江和西双版纳多15%-30%,比盆地内的成都、重庆和乐山多100%-150%。其冬季综合温暖指数仅略逊于海南,而相对干燥的气候和独特的温泉资源非常适合老人和很多慢性病人的生活与疗养,溶洞、森林、草原、江河、大山、水库等更是人们休闲、度假、锻炼的好去处。当外部世界还是一片冰天雪地,万物凋零的时候,中国攀枝花,阳光正温暖地撒向这里,百花盛开,芳香四溢,一切都生机勃勃。冬季到攀枝花享受温暖的阳光、品尝各种热带-亚热带水果、体验休闲体育运动、享受温泉疗养,这里就像大地母亲的襁褓,如此温暖让人留恋。

攀枝花概况

攀枝花概况 在中国西部,有一座闻名世界的新兴工业城市,它就是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崛起的攀枝花市。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与云南省接壤处,北距成都749公里,南到昆明351公里。全市幅员面积7434平方公里,辖两县三区。2000 年底,全市总人口103万,其中非农业人口55万。 攀枝花以资源开发的累累硕果举世瞩目,是中国重要的钢铁、能源、钒钛基地,被誉为中国西部工业明珠。 攀枝花地处“攀西大裂谷”中南段,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一代伟人邓小平称:这里得天独厚。 矿产资源储量巨大。在这片占全国面积不足千分之一的土地上,蕴藏着80多亿吨的钒钛磁铁矿,铁、钒、钛储量分别占全国的20%、67%、90%,钒钛磁铁矿中还伴生有钴、镍、铜、铬、锰等20多种稀贵金属。非金属矿藏也极为丰富,主要包括6亿吨优质炼焦和动力煤,1500多万吨晶质石墨,1亿多m3花岗石,以及大量的石灰石、粘土矿等冶金辅助原料。 水能资源高度富集。长江上游两大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在市内汇合,年过境径流量达1100多亿立方米,形成了巨大的水能资源,可开发量达70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330万千瓦的二滩水电站已于1998年全面建成投产,是我国目前已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 气候资源独具特色。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立体气候,造就了全市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优势,年均气温20.3℃,年积温6638℃~7359℃,无霜期288~330天以上,日照时数2780小时,年降雨量740~1352.9 mm,雨季集中在6~10月。由于冬春逆温效应显著,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使得许多农作物具有早熟、丰产、品质优的特点。“南方的热量,北方的光照”造就了攀枝花独特的“大地温室”,拓宽了多种经济动、植物共栖共生的生态环境。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境内生息繁衍着264种动物,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有19种;植物190余科、900属、2300余种,其中2.7亿年前遗留下来的“植物活化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攀枝花苏铁”,成片生长,年年开花,雌雄竞放,举世称奇,与恐龙、熊猫齐名,并称“巴蜀三宝”。 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以二滩国家级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和岩口溶洞群组成的自然景观;有被誉为“象牙微雕”式的钢厂、“高峡平湖”的二滩水电站240 m高坝、呈片区组团式布局并以路“经”桥“纬”相连的城市景观;有诸葛亮“五月渡泸”遗址,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民风民俗和具有异国情调的“欧方营地”的人文景观。目前已经推出了红格温泉阳光度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工业文明和万里长江第一漂等重点旅游项目。 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策,为攀枝花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攀枝花作为国家在西部地区先期开发的、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已经成为西部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国家和四川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局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把攀枝花市列为实施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攀枝花在西部大开发中承担着重大责任,肩负着重要使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