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是我国目前临床应用最多、最广泛的的药物。抗菌药物应用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抗菌药物的更新换代,为人类控制各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果抗菌药物应用不当,又可导致菌群失调、细菌耐性增加、对人体重要器官损伤等新问题,从而增加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产生的MRSA、MRSE、VRE等耐药菌侏,给医学界带来新的威胁。事实证明,以药敏试验指导用药和对已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减少使用,都可减缓和改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对之进行科学管理对于防治医院感染至关重要,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又一重要支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及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5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一、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病原菌不明,任意使用抗菌药

使用抗菌药物要有明确指征(适应证),绝不能滥用。有的医生在没有药敏实验结果之前就使用抗菌药物,病原菌不明,用药带有盲目性;有些临床医生出于保险起见,放宽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用药范围,或直接使用限制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

2、对抗菌药物有关基础知识缺乏了解

1)药物选择、给药时间、剂量、途经不合理,片面认为新的抗菌药物作用更好。例如,在慢支的治疗中,抗生素是常规使用药物,但慢支发作的诱因并不都是细菌性感染。有确凿证据表明,慢支急性发作只有在气急加重、痰量增加和脓性痰这三项征象全部具备时才应该使用抗生素。但有的医生对慢支发作常规使用抗生素。

2)认为加大剂量可增加疗效。加大剂量不一定增加疗效。药效学研究证明,并不是所有药物的剂量-效应都是成正比的,例如,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决定其疗效的是血清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持续时间,一般要求达到给药间隔时间的60%才能发挥最好疗效,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3)认为静脉滴注效果好于口服。有些人总以为静脉给药比口服给药作用快、疗效好,其实口服给药绝大多数抗生素在1~2h也都能达到血药高峰。所以只要药物口服吸收率在50%以上,一般情况下,口服和静脉给药疗效是一样的,并不都需要经静脉途径给药。

4)给药时间把握不准。有的医生不清楚药物的正确用法,不加区别地一天一次给药,殊不知,青霉素的半衰期不到1小时,应该每隔4~6h给药一次,才能保证血清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持续时间达到规定要求。

3、擅自扩大预防用药指征

一种十分不良的倾向是过于扩大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指征。例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是病毒,根本没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另外就是对待感冒大多医生会处方抗生素,意在“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其实这对原本健康者并没有必要。实际上,预防性用药极易产生耐药性。

4、滥用广谱抗生素

5、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对广谱抗生素和窄谱抗生素不加区别使用,出现滥用广谱抗生素的情况。实际上,在必须使用抗生素时,首先要考虑用窄谱抗生素,而要慎用广谱抗生素。使用广谱抗生素易出现耐药性。

二、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危害

1、抗菌药物滥用,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

医院感染的致病菌大多是人体内正常菌丛的异化,而杀灭或抑制细菌药物则是外来的异物,所以我们形容细菌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关系。因为医学科学发展到今天,医院感染的发生机理、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理研究还不够深入,不够清楚。但就已经研究得出的结论,我们还是可以知道这些机理是相当复杂,甚至是相当矛盾的。

条件致病菌引起了医院感染,机体必然要做出反应,所以出现了症状和体征,而应用抗菌物杀灭或抑制体内致病菌,细菌为了生存下去必然做出种种反应,因为抗菌药物对细菌是一种选择性压力,人们不会选择天然耐药的抗菌药物,只能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以杀灭敏感的细菌,而有些细菌不敏感,则会大量繁殖,这样耐药性细菌就在体内占优势,就形成了耐药性。耐药性产生有“选择性压力”,所以滥用抗菌药物,包括无目的应用(无适应征)和不合规律的应用,是产生细菌耐药性的原因。如果我们不管细菌耐药性的现状如何,仍继续不合理地应用下去,不但会使诊断、治疗复杂化,而且治疗危机也会提前到来。

2、抗菌药物滥用增加二重感染

抗菌药物过多使用和滥用,使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后,敏感菌群受抑制,未被抑制者则乘机大量繁殖,增加其毒力为细菌入侵和继发感染创造有利条件。与此相关的医院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易发生于原有的感染病灶的部位。根据临床一些病例的分析表明,一些慢性阻塞性肺部感染是因长年甚至几十年应用多种抗菌药物使肺内真菌生长蔓延所致。

3、抗菌药物滥用增加患者的易感性

某些抗菌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滥用抗菌药物对人体的代谢器官有毒性作用。抗菌药物可通过直接刺激、化学刺激,阻碍人体细胞蛋白质合成或阻碍酶系功能,引起肝、肾、心、肺、神经系统的损伤。也可因原有的遗传缺陷和病理状态而诱发生理、生化异常的组织或器官产生病理改变。

几乎每一种抗菌药物均可引起一些变态反应,最多见者为皮疹,其他尚有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物热、血管神经性水肿、接触性皮炎等,这些易破坏皮肤和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为致病菌创造感染途径。

免疫能力是机体抵抗感染的决定因素,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也是体弱、重病等抵抗力极弱的患者。抗菌药可影响吞噬作用或杀伤作用、淋巴细胞转化过程、体液免疫过程、粒细胞生成及其功能等不同环节,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三、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而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则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因为抗菌药物是我国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它对控制、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和围手术期感染起到重要作用。抗菌药物应用不当,不仅会造成浪费,而且会诱导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增加,以及许多药物性疾患的发生。因此,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药事管理部门、各级医院的领导和职能部门以及各级临床应用管理科室,都要把这个工作当作提高医院管理、医疗质量管理、药材管理和护理管理水平的重要任务来对待。

为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必须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一)抗菌药物管理的组织与职责

由医院药事委员会全面负责抗感染药物的管理,下设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

药剂科全面负责医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组织专家对全院抗感染药物应用进行指导和咨询。

医院感染管理科协助拟订合理的规章制度,并参与监督实施。负责相关内容的培训,定期向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提交医院感染的相关信息。

检验科负责微生物监测。开展病原体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并向抗感染药物管理办公室反馈。

临床医师应提高用药前相关标本的送检率,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药;护士应根据各种抗感染药物的作用、配伍禁忌和配制要求,准确执行医嘱,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二是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合理。

(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1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

各医疗机构应结合本机构实际,根据抗菌药物特点、临床疗效、细菌耐药、不良反应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药品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限制使用:与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特殊使用:是指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新上市的抗菌药物;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分级管理办法有:

1)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参照“各类细菌性感染的治疗原则”,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

2)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为患者开具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患者需要应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时,应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同意,并签名;患者病情需要应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具有严格临床用药指征或确凿依据,经抗感染和有关专家会诊同意,处方需要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医师签名。

紧急情况下临床医师可以越级使用高于权限的抗菌药物,但仅限于1天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就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得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得感染与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得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得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得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得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与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得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与病人家属在医院得时间短暂,获得感染得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就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得对象主要就是住院病人与医院工作人员。 自有医院以来就存在着医院感染问题,但就是,从科学上来认识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院感染发生得必要性,乃就是近代科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逐步深入与解决得。NzXylfn。n9BcCqv。 医院感染管理就是一个全院性得工作,包括临床各科、医技、药房、手术室、供应室、后勤等操作规范、消毒隔离工作、自我防护与医院医疗废物得规范处里,抗菌药物得应用等。gMBzXoP。U3V7E16。 疾病分类 按感染部位分类 可分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医院感、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等等。 按病原体分类 可将医院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每一类感染又可根据病原体得具体名称分类,如柯萨奇病毒感染、铜绿假单孢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Vvf93QL。6aY0uY0。 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1.内源性感染: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得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得医院感染。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患者体内得正常菌群,通常就是不致病得,但当个体得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感染。dTHZ3Et。eBIXfve。 2.外源性感染:就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得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得病原体侵袭而发生得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得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得直接传播与通过物品、环境而引起得间接感染。5bALQtl。PtJOfBW。 发病原因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处理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一、定义 (一)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二、报告原则 (一)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暴发和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首先医护人员报科主任和护士长,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核实后再上报分管院长.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二) 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三、处置原则 (一)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各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必须立即报告院感科.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应于2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协调医务部、护理部、检验科等相关部门参与调查及救治工作。 (三)经调查证实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浦东新区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疾控部门. (四)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对感染病人进行隔离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切断感染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五)确诊为传染病的病例,按《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和报告。 (六)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证实流行或暴发计算罹患率,查找感染源,查找引起感染的原因,确定传播途径,制定、组织、落实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写出调查报告。 (七)调查报告及时报主管院长,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医院感染造成的危害。 (八)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措施. ?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一、有关基本概念 l、什么叫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哪几类? 答: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两类:(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 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或病人间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接受的感染。(2)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也 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疗处理的过程中,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答:(1)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 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

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 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5、某患者在住院第四天时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状,该患者是否属 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没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均属于医院感染。 6、某患者因腿部皮肤感染久治不愈而入住某科,入院后行创面分泌 物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经一周的治疗后再次做细菌培养又发现表皮葡萄菌生长,此次感染是否属于医院感染?为什么?答:该患者属于医院感染。因为是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 7、新生儿在出生48小时内发现的弓形体病、单纯疱疹及水痘属于医院感染吗?答:不属于医院感染。因为该新生儿是在出生后48小时 内即发病,是经胎盘获得的感染。 8、什么叫医院感染散发?答: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医院感染在某医院 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 9、什么叫医院感染暴发?答: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 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10、什么叫医院感染流行?医院感染流行的三个环节是什么?答: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病例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病例水平。感染的三个环节包括感染源、感染途径、易感者。11、医院感染的特点是什么?答:医院感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医院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制度与流程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制度与流程 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年)》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实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责任制,院长为医院第一责任人。负责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领导管理。 二、各科室主任是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的科室责任人,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履行本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职责。 三、医务人员应当掌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定义、报告时限、处置工作及质量管理等要求。一量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及时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检验和干预,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启动《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四、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报告的原则。医院内发现以上情形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一、)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二、)发生特殊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五、医院内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六、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相关科室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七、各科室应当对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置工作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处理流程 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院感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立即到病房核查,在确认暴发时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同时查找感染源及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1、报告 ⑴口头报告: 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①感染管理科调查有医院感染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3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②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⑵书面报告: 经核查确诊后感染管理科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递交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 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2、应急处置 ⑴隔离诊治病人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一、有关基本概念 l、什么叫医院感染?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既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也包括在住院时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哪几类? 答:医院感染按获得病原体的来源分两类:(1)外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也称交叉感染~是指病人或工作人员在医院内通过日常诊疗活动、病人或病人间的接触或从污染的外环境中而接受的感染。(2)内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也称自身感染~是指病人由于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在接受诊疗处理的过程中~体内正常菌群发生紊乱、激活机体潜在的病菌、患者体腔或体表原来存在的常驻微生物发生移位等而引起的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答:(1)对于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在入院48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者则以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或常见)潜伏期的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脓毒血症迁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经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答:(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反应。(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h 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5、某患者在住院第四天时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症

2016年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培训试题及答案全

2016 年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及抗菌药物合理应 用专项培训 基层医疗机构感控的现状及对策 打靶 38/B ADCCC 1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 病例的现象 A.3 例 B.4 例 C.5 例 D.6 例 2 、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 A. 洗—消 --洗 B. 先清洗-再消毒灭菌 C. 先消毒灭菌-再清洗 D. 消一洗一消 3 、安尔碘开启后使用时间为 A.3 天 B. 5 天 C. 7天 D. 10 天 4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数应 A. w 10cfu/cm2 B. w 15cfu/cm2 C. w 5cfu/cm2 D w 12cfu/cm2 5 、与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进行医疗废物交接,记录单至少保存 A.1 年 B.2 年 C. 3年 D. 4 年 清洁、消毒和灭菌的基本要求 打靶 10A 1 、植入型器械的灭菌方法首选,正确的是 A. 高压蒸汽灭菌 B. 快速灭菌 C. 等离子灭菌 D .戊二醛浸泡灭菌 2 、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后的物品存放不能超过 )以上同种同源感染 ABDAC

A.6 小时 B.4 小时

C. 2 小时 D. 24 小时 3 、紫外线用于空气消毒时,其有效强度低于( A. 100 B. 90 )应予以更换 C. 80 D. 7 0 4 、 2%戊二醛对医疗器械浸泡消毒和灭菌的时间分别是 A. 20 分钟达消毒要求, B. 15 分钟达消毒要求, C. 45 分钟达消毒要求, D. 15 分钟达消毒要求, 10 小时达灭菌要求 4 小时达灭菌要求 9 小时达灭菌要求 8 小时达灭菌要求 5 、灭菌质量记录保留期限至少为 A. 1 年 B. 2 年 C. 3年 D. 4 年 医疗废弃物的管理现状及要求 打靶 19B BDDAB 1 、()国务院第 380 号令颁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A. 2002 B. 2003 C. 2004 D.2005 年 年 年 年 2 、感染性废物不包括 A. 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B. 废弃的血液、血清 C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D.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 3 、损伤性废物不包括 A. 医用一次性针头、缝合针等 B. 各类废弃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C. 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瓶等 D. 废弃的一般性药品,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4 、化学性废物不包括 A. 废弃的疫苗、免疫抑制和血液制品等 B. 医学影像室、实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C. 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 剂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及流程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及流程 一、临床科室平时做好医院感染病历登记工作,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集聚和暴发。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天查看微生物实验室致病菌检出情况,当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报告主管院长。 二、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三、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发现本科室出现3例以上同部位、同种、同源的医院感染病例或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应在第一时间电话通知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到医院感染暴发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项目的监测,制定控制措施,基本步骤为:①、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②、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③、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④、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受新病人。

⑤、分析调查资料,对感染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⑥、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控制措施。 五、经过确诊为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报告医务科、主管院长和院长。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立即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和疾控部门,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六、医务科接到通知后组织人员对感染病人进行诊治及抢救工作。并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七、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暴发防控知识、技能的培训。 滑县新区医院血液净化室二O一六年六月

医院感染的定义

. 1医院感染的定义: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 感染 3.在原有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 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 合感染)的感染 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2005年全国医院感染调查显示,我国医院感染发生率大约为5%。 ?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模式正在调整: ?多做干预,感控目的:控制危险因素,减少发病。没有干预(新技术、新方法、新 流程),就没有改变。科学的干预方法:循证感控 ?少做监测,已经了解本底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完美”的监测永无止境,少做或不做 意义不大的监测。转向目标性监测。强调过程监测比结果监测更重要。 ?常见医院感染类型: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SSI;导管相关血流 感染BSI;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 ?干预:医院内肺炎(HAP、VAP);泌尿道感染(UTI);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BSI) 手术部位感染(SSI);多重耐药菌 医院内肺炎的预防与控制: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6小时一次;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可使用新制备的冷开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75%酒精擦拭,每天1次; 泌尿道感染: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得使用; 成年男性选16F,女性选14F。对留置导尿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 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 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长期留置导尿管病人,定期更换导尿管(1次/2周)和集尿袋(2次/周); 术前0.5~1小时使用抗生素;24小时内停用抗生素;正确选择抗生素品种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建议2%洗必泰酊制剂消毒穿刺点皮肤;患有疖肿、湿疹 等皮肤病,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感染或携带有MRSA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插管操作;定期更换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无菌纱布为2d, 专用贴膜可至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立即更换;输液管路和其他附带装置每周更换2次,但用于输血、血制品、脂肪乳剂后24小时内必须更换,用

医院感染与护理安全

医院感染与护理安全 感染管理科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级网络。 ?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手术室、临床检验部门、药事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 ?感染管理科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二级网络。 ?由专职医生、专职护士、专职检验、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人员组织。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 ?临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三级网络。 ?由科主任、护士长、兼职监控医生、兼职监控护士组成。 医院感染事件警示 ?2005年12月11日,安徽宿州市立医院眼科为10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发生严重医源性感染、造成9例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9月发生的严重医院感染事件8名新生儿死亡。 ?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2009年3月18日到19日发生新生儿院内感染事件,造成5名患儿死亡。 ?2009年3月30日,山西省太原公交公司职工医院、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发生20名患者因血液透析感染丙肝的事件。 存在诸多医疗安全隐患 ?宿州市立医院管理混乱,与不具备医疗服务资质的公司签订协议,与非医疗机构违法、违规合作,手术过程中的相关设备没有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严重违反诊疗技术规范并造成严重后果、社会影响极坏。

?建筑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人流与物流相互交叉;对部分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和器具采用了错误的消毒方法;医务人员没有规范地进行手卫生;用于新生儿的肝素封管液无使用时间标识等。部分医务人员的手、病房物体表面、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和奶嘴、新生儿暖箱注水口等无进行检测,新生儿暖箱污染严重,清洁消毒不彻底。新生儿吸氧所用的湿化瓶没有更换,消毒液浓度也不合格。医务人员严重缺乏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 ?两所医院违反了《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对血液透析器的处理过程不规范,不进行测漏试验和质量监测,消毒方法不正确。对丙肝抗体阳性患者不能实施专机血液透析和病区处理血液透析器,存在交叉感染和安全隐患。 ?标准化管理—强化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一部分:管理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二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三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如能正确认识和掌握各项有关知识和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扩散。而在临床实践中做好消毒隔离、灭菌、无菌操作等工作是保证临床护理活动安全的基础,因此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是降低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医院感染检查内容 ?医院感染制度、规范、流程落实是否到位; ?紫外线灯管、动态消毒机的使用是否正确; ?科室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是否熟练; ?科室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存放是否符合要求; ?科室消毒液的配制使用是否正确; ?无菌技术操作执行是否规范;

医院感染试题及答案 (2)

医院感染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5题) 1、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C) A 随便进行清洁和消毒 B 不用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C 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D 没必要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2、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转到清洁部位实施操作时(B) A 不用实施手卫生 B 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C 没必要实施手卫生 D 以上都不对 3、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做的哪项是错误的?(D) A 及时脱去手套 B 及时脱去隔离衣 C 及时进行手卫生 D 以上都无必要 4、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A 不必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 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C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 D 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5、以下多重耐药菌与代码不正确的是哪一个(D)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C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D多重耐药菌(MRSA) 二、多项选择(7题) 1、医务人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有可能接触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哪些时,应当使用手套,必要时使用隔离衣?(ABCDE) A 溃烂面 B 血液和体液 C 分泌物 D 伤口 E 正常皮肤 2、对患者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设备设施表面如何处理? (AB) A 应当每天进行清洁和擦拭消毒。 B 出现或者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和消毒频次。 C 仅用清水擦拭 D 以上都不用 E 没必要处理 3、医务人员在何种情况下都应当实施手卫生?(ABCE) A 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B 接触患者体液或者分泌物后 C 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后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基本概念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广义地讲,医院感染的对象包括住院病人、医院工作人员、门急诊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自有医院以来就存在着医院感染问题,但是,从科学上来认识医院感染以及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的必要性,乃是近代科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逐步深入和解决的。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个全院性的工作,包括临床各科、医技、药房、手术室、供应室、后勤等操作规范、消毒隔离工作、自我防护和医院医疗废物的规范处里,抗菌药物的应用等。 疾病分类 按感染部位分类 可分为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手术部位医院感染、泌尿系统医院感、血液系统医院感染、皮肤软组织医院感染等等。 按病原体分类

可将医院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每一类感染又可根据病原体的具体名称分类,如柯萨奇病毒感染、铜绿假单孢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 按病原体来源分类 1.内源性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当个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健康状况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则会成为条件致病菌发生感染。 2.外源性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的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的直接传播和通过物品、环境而引起的间接感染。 发病原因 医院内有各种疾病的病人,其免疫防御功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和缺陷。同时,病人在住院期间,又由于接受各种诊断和治疗措施,如气管插管、泌尿道插管、内窥镜、大手术及放射治疗、化疗等,又不同程度的损伤并降低了病人的免疫功能。加之医院中人员密集,有各种感染疾病的病人随时可能将病原体排入医院环境中。于是医院内的空气受到严重污染,成为微生物聚集的场所。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在医院的空气、物体表面、用具、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一、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二、术语和定义 (一)医院感染监测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三)全院综合性监测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四)目标性监测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五)抗菌药物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

等化学药物。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六)抗菌药物使用率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七)抗菌药物使用剂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八)规定日剂量频数(DDD 频数)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三、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一)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二)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三)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发生下列情况的医院感染暴发,医疗机构应报告所在地的县(区)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包括初次报告和订正报告, 订正报告应在暴发终止后一周内完成。 1.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h 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①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和处置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发生的医源性感染暴发的报告及处置工作依照本规范管理。 第三条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第四条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报告的原则。 第五条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全国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 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医院应当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责任制,明确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制订并落实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

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置工作预案,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 第七条医院应当明确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及相关部门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工作中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反应快速,管理规范。 第八条县级及以上地方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并完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的工作程序,提高医院感染暴发的防控和处置水平。 第九条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组织对重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业务指导。 各级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对本辖区内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业务指导。 第三章报告程序 第十条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第十一条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小时内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医院感染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汇编(大全) 科室姓名评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医院感染: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3、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气中短距离(1米内)移动使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 5、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传播。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医院感染的形式有五种:即交叉感染、环境感染、(自身感染)、(医源性感染)和(垂直感染)。 2、大量实践证明,(手卫生)是控制院感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3、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

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4、医院感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 5、凡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但是无明显或异常污染,也无技术上失误的切口,称为(清洁-污染)切口。 6、手术前预防使用抗菌素的时机极为关键,应在切开皮肤(黏膜)前(30min )(麻醉诱导时)开始给药,以保证在发生细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MIC 90)。不应在病房给药,而应在(手术室)给药。 7、新生儿禁用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 8、国家卫生部规定,医院感染发病率,一级医院(<7% ),二级医院<8%,三级医院<10%,各级医院感染漏报率≤20%。 9、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um)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疾病的传播,称为(空气传播)。 10、常用的头孢菌素血清半衰期为1~2h,如手术延长到(3小时)以上,或失血量超过1500m1,应补充一个剂量,必要时还可用第三次。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也属于医院感染。(√) 2、:污染-感染(IV类)切口指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者;被胃肠道内容物明显溢出污染者;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3、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4、手术病人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5、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继发感染的发

第四节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

第四节抗菌药物与医院感染 抗菌药物是我国目前临床应用最多、最广泛的的药物。抗菌药物应用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抗菌药物的更新换代,为人类控制各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果抗菌药物应用不当,又可导致菌群失调、细菌耐性增加、对人体重要器官损伤等新问题,从而增加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产生的MRSA、MRSE、VRE 等耐药菌侏,给医学界带来新的威胁。事实证明,以药物过敏试验指导用药和对已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减少使用,都可减缓和改善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对之进行科学管理对于防治医院感染至关重要,是医院感染管理的又一重要支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及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共同制订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5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一、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病原菌不明,任意使用抗菌药 使用抗菌药物要有明确指征(适应证),绝不能滥用。有的医生在没有药敏实验结果之前就使用抗菌药物,病原菌不明,用药带有盲目性;有些临床医生出于保险起见,放宽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用药范围,或直接使用限制和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 2、对抗菌药物有关基础知识缺乏了解 1)药物选择、给药时间、剂量、途经不合理,片面认为新的抗菌药物作用更好。例如,在慢支的治疗中,抗生素是常规使用药物,但慢支发作的诱因并不都是细菌性感染。有确凿证据表明,慢支急性发作只有在气急加重、痰量增加和脓性痰这三项征象全部具备时才应该使用抗生素。但有的医生对慢支发作常规使用抗生素。 2)认为加大剂量可增加疗效。加大剂量不一定增加疗效。药效学研究证明,并不是所有药物的剂量-效应都是成正比的,例如,时间依赖型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决定其疗效的是血清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持续时间,一般要求达到给药间隔时间的60%才能发挥最好疗效,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3)认为静脉滴注效果好于口服。有些人总以为静脉给药比口服给药作用快、疗效好,其实口服给药绝大多数抗生素在1~2h也都能达到血药高峰。所以只要药物口服吸收率在50%以上,一般情况下,口服和静脉给药疗效是一样的,并不都需要经静脉途径给药。 4)给药时间把握不准。有的医生不清楚药物的正确用法,不加区别地一天一次给药,殊不知,青霉素的半衰期不中1小时,应该每隔4~6h给药一次,才能保证血清药物浓度高于最低抑菌浓度的持续时间达到规定要求。 3、擅自扩大预防用药指征 一种十分不良的倾向是过于扩大抗菌药物的预防用药指征。例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是病毒,根本没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另外就是对待感冒大多医生会处方抗生素,意在“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其实这对原本健康者并没有必要。实际上,预防性用药极易产生耐药性。 4、滥用广谱抗生素 5、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对广谱抗生素和窄谱抗生素不加区别使用,出现滥用广谱抗生素的情况。实际上,在必须使用抗生素时,首先要考虑用谱抗生素,而要慎用广谱抗生素。使用广谱抗生素易出现耐药性。 二、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危害 1、抗菌药物滥用,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 医院感染的致病菌大多是人体内正常菌丛的异化,而杀灭或抑制细菌药物则是外来的异物,所以我们形容细菌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的关系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关系。因为医学科学发展到今天,医院感染的发生机理、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机

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预案 一、目的 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发展,指导和规范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处置工作,保证医疗安全。 二、范围 适用于我院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的应急处理工作。如系传染病引起的暴发,可同时参照我院《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三、定义 1、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其中同种同源可指易感人群同时或先后暴露于同一感染来源(同种同医疗护理操作,使用相同批号的一次性物品、同一批血液/输液制品、使用同一种灭菌方法的物品、经同一医师或护士治疗的患者,同种微生物感染怀疑同一来源等) 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四、标准 (一)处置工作原则:处置过程实行调查与控制措施同步进行,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共同协同;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暴发的扩散。 (二)组织体系及职责: 1、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主管业务副院长 成员: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 职责:研究并制定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的控制预案;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应当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本院的医院感染暴发成立与否做出判断;负责统筹协调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与控制工作,并按要求报告有关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院感科,负责落实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具体工作,督促我院按应急预案开展工作,落实各项处置措施。 2、技术专家组: 组长:主管业务副院长 副组长:医务部主任院感科科长护理部主任 成员:感染科主任妇产科主任儿科主任药剂科主任 质控科科长消化中心主任急诊科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 骨外科主任泌尿外科主任脑外科主任呼吸内科主任 麻醉科主任麻醉科护长消毒供应中心护长检验科主任职责:负责对医院感染暴发卫生应急处置进行技术指导;负责对感染病例实施医疗救治,对下一步预防控制措施提出建议等。负责监督和管理应急处置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 3、疫情报告管理组: 院感科 职责:负责收集医院感染病例的个案信息,负责医院感染暴发疫情上报。

《院内感染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试题与答案

《院内感染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试题 一、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在陪护者处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属于:B A.内源性感染 B.交叉感染 C. 环境感染 D 以上均不是 2.以下有关尿路感染说法错误的是: A A.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住院期间48小时后出现 B.症状虽无症状,但尿标本中的白细胞在10个/ml以上,细菌多于105/ml C.我国统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0.8%~31.7% D.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3.以下有关医院中如何进行清洁卫生工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注意不要扬起灰尘,避免播散污染 B.拖布的头最好能卸下以便消毒 C.医护人员工作地点亦应进行清洁卫生打扫 D. 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顺序应由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开始,逐步进入污染较轻的病房 4.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A A 感染患者的病房 B.厕所 C 病区中的水池 D 手推车、拖布、抹布 5.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属于哪种感染: C A.内源性感染 B.交叉感染 C.环境感染 D.以上均不是 二、医院内感染及预防 1.为了防止静脉输液发生感染,每一输液部位的维持时间不应超过: C A.12~24h B.24~48h C.48~72h D.1周 2.95%以上的医院内感染为:A A.细菌所致 B.病毒所致 C.真菌所 D.支原体所致 3.医院内败血症的总病死率近: C A.30% B.40% C.50% D.60%

4.有关院内感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发生的感染,如B组链球菌感染,为医院内感染 B.经胎盘传播的胎儿感染,如先天性梅毒属院外感染 C.住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在住院期间有所扩展或发生并发症者皆不能视为医院内感染,除非其病原菌有所改变 D.住院时已有的感染,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说明此感染与以前的住院有关,此种情况应作医院外感染计 5.哪型肝炎病人在医院内出现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A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丁型肝炎 D.以上均不大 三、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1.重症监护室(ICU)的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较其他科室病人高: C A. 1~3倍 B. 3~5倍 C. 5~10倍 D. 10~20倍 2.以下有关ICU的肺部感染的说法错误的是:B A.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为院内感染性肺炎 B.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C.突出的病原学特点为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 D.肺部真菌感染较少见 3.主要感染部位按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低排列最高为:B A.肺部 B.血液 C.尿路 D.手术部位感染 4.神经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菌为:D A.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肠球菌属 D.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5.ICU术后重症监护患儿常见的院内感染病原往往因手术类型不同而异,胃肠道手术后以哪种病原最多见: A A.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肠球菌属 D.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6.ICU发生院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 A A.革兰阴性杆菌 B.肠球菌属 C.铜绿假单胞菌 D.肺炎克雷伯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