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6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16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

(分数:2.00)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爱弥尔》

D.《大教学论》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虽然也包含一些教育思想,但这本书主要探讨的是哲学、政治学等问题。因此,正确答案为B。

3.“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这个观点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夸美纽斯√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开篇就提出了“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因此,正确答案为D。

4.某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考上了外地某重点大学,但由于生活不能自理而不得不放弃去外地读书,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这种“高分低能”现象说明

(分数:2.00)

A.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教育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教育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教育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二条“教育的结构与功能”,旨在通过实例,考查考生对教育功能类型的掌握程度。默顿根据教育作用方向的不同,将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则是阻碍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消极影响和作用;正向功能是贡献性功能,负向功能是损害性功能。默顿还根据教育作用呈现形式的不同,将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形功能。显性功能是主观目标与客观结果相符的情况,而隐性功能与显性功能相对,是指这种结果既非事先筹划,亦未被觉察到。因此,正确答案为D。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是哪一历史阶段的教育特点

(分数:2.00)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近代社会

D.现代社会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五条“教育的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历史发展的了解程度。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很低,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没

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教育是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的。古代社会,教育成为统治阶级的特权,教育与生产劳动开始分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其真实写照。因此,正确答案为B。

6.从工业发展史来看,文盲可以从事手工业劳动:利用蒸汽机进行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初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电气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有中等教育的文化水平;现代利用核技术、电子技术等自动化生产的时代,要求工人要具有高中和高等专科以上的文化水平。这表明

(分数:2.00)

A.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人才培养规格√

B.科学技术影响人才培养规格

C.文化传统影响人才培养规格

D.政治经济制度影响人才培养目标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三部分“教育与社会发展”之第二条“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教育的社会制约性主要表现为: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其中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表现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生产力发展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改革。手工业劳动、蒸汽机生产、电气生产等需要的人才层次的不同体现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人才培养规格。选项B是重要干扰项,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主要体现为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者的观念,科学技术能影响教育对象,使人们增进对教育对象的了解,科学技术还为教育措施的更新和发展提供技术条件。因此,正确答案为A。

7.主张“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

A.洛克

B.卢梭

C.华生√

D.斯宾塞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第二条“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把握程度。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三种主要的错误观点,分别是“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学者高尔顿,“环境决定论”的代表是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洛克虽然提出了“白板说”,但他旨在强调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没有把环境置到决定性的地位。卢梭虽然重视环境,但他强调的是通过选择和设置好的环境,让儿童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体现的是一种自然主义教育。.斯宾塞则是非常重视教育对人的未来生活的作用。因此,正确答案为C。

8.关于人的发展动因的理论和假设中,支持“内发论”观点的是

(分数:2.00)

A.“白板说”

B.性善论

C.环境决定论

D.行为主义心理学√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四部分“教育与人的发展”之第二条“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旨在考查考生对各种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动因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主张性善论者、遗传决定论者以及成熟论者一般强调内在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被称为个体发展动因上的内发论;主张人的发展主要是由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学校的教育与行为训练等决定的,被称为外铄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在的环境和行为训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属于外铄论。因此,正确答案为D。

9.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是

(分数:2.00)

A.卢梭

B.杜威

C.裴斯泰洛齐

D.涂尔干√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五部分“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第一条“教育目的”,旨在考查考生对关于教育目的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有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卢梭、裴斯泰洛齐、马斯洛等。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和纳托尔普等。杜威则倡导教育无目的论。因此,正确答案为D。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包括

(分数:2.00)

A.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终身教育

B.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C.普通教育、特殊教育、专业教育、职业教育

D.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六部分“教育制度”之第二条“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基本内容的掌握情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国1995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七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建立科学的学制系统。学制系统内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置、教育形式、修业年限、招生对象、培养目标等,由国务院或者由国务院授权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因此,正确答案为B。

11.规定“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

公开排队”的文件是

(分数:2.00)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D.《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六部分“教育制度”之第二条“学校教育制度”,旨在考查考生对1949年以来我国的学制相关知识点的把握程度。200l《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国家将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课程”“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考试结果公开排队”。因此,正确答案为D。

12.能够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但是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这指的是

(分数:2.00)

A.学科课程

B.分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二条“课程类型”,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课程类型特点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学科课程是依据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择内容、组成学科,以学科的逻辑体系制定课程标准,分科进行教学的课程。其优点是比较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缺点在于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不能照顾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分科课程则是学科课程的另一种名称。活动课程主张以生活化的活动教学代替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儿童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的主动活动代替教师主导,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综合课程是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把几个学科的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合成课程。综合课程的目的也在于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但其注重的是知识的统一性。因此,正确答案为D。

13.关于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的基础

B.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基础√

C.培养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基础

D.培养目标是教学目标的基础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七部分“课程”之第三条“课程编制”,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教学目标三者关系的把握程度。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i培养目标是不同类型、层次的学校或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变化的结果。从三者之间的关系来看,培养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基础,也是教学目标的基础,课程目标是教学目标的基础。因此,正确答案为B。

14.强调精选材料,教给学生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模式是(分数:2.00)

A.程序教学模式

B.范例教学模式√

C.发现教学模式

D.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四条“教学模式”,旨在考查考生对当代国外几种主要的教学模式的把握程度。强调教给学生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知识的是范例教学模式,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瓦根舍因;程序教学模式强调小步子教学和及时反馈;发现教学模式强调掌握学科基本结构,并采用发现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模式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所有学生都能学好,主张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性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因此,正确答案为C。

15.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下列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分数:2.00)

A.学不躐等

B.不陵节而施谓孙

C.温故而知新√

D.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五条“教学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系统性教学原则的理解和把握情况。系统性原则也叫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坚持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按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并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选项A、B、D出自《学记》,均符合系统性原则。选项C出自《论语》,强调的是及时复习。因此,正确答案为C。

16.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体现了教学的

(分数:2.00)

A.示范性

B.连续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七条“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中小学常用的方法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演示法、练习法、参观法。各种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几种方法相互配合使用,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学的创造性。因此,正确答案为D。

17.下列不是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主要方法的是

(分数:2.00)

A.观察

B.竞赛√

C.考查

D.考试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八部分“教学”之第九条“教学评价及其改革”,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学评价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学业成就评价是指以国家的教育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有效的工具和途径,系统地搜集学生在各门学科教学和自学的影响下认知行为上的变化信息和证据,并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方法包括观察、考查和考试。因此,正确答案为B。

18.“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人”,这体现了

(分数:2.00)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B.平行教育原则

C.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原则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九部分“德育”之第四条“德育原则”,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的德育原则的理解与把握程度。“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人”是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集体教育的主要思想,这句话体现了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德育原则。因此,正确答案为A。

19.发现并重视团体生活对个人道德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的德育模式是

(分数:2.00)

A.集体教育模式

B.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九部分“德育”之第七条“德育模式”,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德育模式的类型及其特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集体教育模式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主要涉及的是道德判断问题,着眼于发现并重视团体生活对个人道德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社会学习模式则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对儿童道德行为形成的影响;体谅模式则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因此,正确答案为B。

20.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助与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

(分数:2.00)

A.知识取向模式

B.实践取向模式

C.生态取向模式√

D.自我更新取向模式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十部分“教师与学生”之第一条“教师”,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专业发展有关理论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指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以相对稳定的专业内容、专业发展途径和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性提升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主要包括理论依据、专业发展目标、专业发展内容、专业发展途径与策略等要素。教师专业发展有三类取向:一是知识取向,主张教师要具有“学科知识”和“教育知识”,正规的培训是基本策略;二是实践一反思取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重点在于通过“实践”促使教师“反思”——对于自己、自己的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物、事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的意义,主要方法有写日志、传记、构想、文献分析、教育叙事、教师访谈、参与性观察等;三是生态取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能全然依靠教师自己孤军奋战,而是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同伴互助”或“教师文化”,这些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意义、支持和身份认同,因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理想的方式是合作的发展方式,需要构建一种合作的教师文化。因此,正确答案为C。

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

21.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2.多元文化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不同民族、种族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理解的教育。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多元文化教育旨在保证弱势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促进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平等与尊重。具体包括:倡导教育公平,反对任何形式的歧视和偏见,帮助学生走出自身文化的局限性,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偏见的行动能力;对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尊重,培养学生在面对不同文化时的抉择能力、批判能力和反思能力;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程度。多元文化教育有其特定的含义。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集团群体、社会共同体、区域联合体等系统中共存的且有一定联系的诸种文化。它的核心原则是所有文化都应得到尊重,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并对其持一种宽容态度。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以反种族歧视、反性别歧视、反残障歧视和反传统课程设置等权力诉求为主要特征,旨在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反对各种形式的歧视。因此,多元文化教育主要致力于倡导教育公平,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23.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矛盾的。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没有全面和谐的发展,就不会显示出完美的个性,也不会有个性很好的发展。德、智、体等各种素质在个体身上的和谐发展,正是个性完美发展的表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矛盾。)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点,即培养“劳动者”、全面发展和独立个性。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发展。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二者并不互相排斥。全面发展是指受教育者个体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即个性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指德、智、体等素质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不可一律化,即全面发展的个性。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

24.简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目标和发展任务。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发展任务:①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②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减少学生课业负担;③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④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⑤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优化结构,办出特色;⑥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制,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⑦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⑧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战略目标、发展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新文件,需要考生注意。

25.简述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有: (1)课程改革本身:如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实施者对改革目标的清晰程度,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2)学区。 (3)学校。如校长、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的特征与价值取向。 (4)外部环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不能忽视每一种因素中的具体因素。

26.简述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教学原则是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反映。 (3)教学原则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4)教学原则的确立要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确立的依据。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在答题的过程中不要忽视教学原则的定义。

27.简述集体教育模式的主要观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集体教育模式是由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首先提出来的。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集体主义教育理论,而集体教育是该教育理论的核心。他认为,教育工作最基本的对象是集体。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集体主义者,而教育工作最主要的方法是集体教育。所以,马卡连柯将集体理论概括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该理论的代表人物还有苏霍姆林斯基。集体教育模式的具体观点有:(1)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的原则和前景教育原则。他认为教师应该以集体作为教育的对象,让个人在集体中获得发展。 (2)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在培养班集体的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老师要时时为集体制定奋斗的目标,让集体有不断前进的动力,激励集体成员为了目标而前进。 (3)马卡连柯和苏霍姆林斯基都非常重视劳动教育。 (4)纪律教育在集体主义教育中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没有纪律就没法进行劳动教育。 (5)该模式提出了对儿童的教育要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这也是集体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集体教育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全面总结了苏联多年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因而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集体教育模式。考生在回答集体教育模式的主要观点时还需要回答集体教育模式的代表人物、产生背景以及对集体教育模式的评价。

28.简述教师的作用。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的作用体现为社会作用和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两个方面。教师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为:(1)教师肩负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引导作用;(2)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3)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直接参与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教师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 (2)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 (3)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要教育影响源。)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对此问题要从教师的社会作用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两个方面来回答。

《教育学》大学期末考试 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学》期末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一)教育学的萌芽 1、中国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 “学而时习之”的学习结合;“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的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的以身作则;因材施教) 道家老子主张回归自然,一切任其自然就是最好的教育。 2、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而著名(产婆术)。明确提出“美德是否可 教”的问题。 柏拉图:《理想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统治者。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提出 和谐发展教育。 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比较 系统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阶段 1.英国哲学家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2.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全面系统论述了班 级授课制。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按照年龄分期确定了学校教 育制度和教育内容。 3、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提出著名“白板说”。 4、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近代教育论述中最完备的关于教育年龄阶段的划分。 5、德国哲学家康德明确主张进行“教育实验。 6、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旧三中心 7、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书中提出教育目的是全面和谐发展人的一切天 赋力量和能力。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 8、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提出“做中学”的思想,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完整体系。(新三中心)现代教育派的 代表。 (三)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2.教育家及代表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写成 的第一本教育著作。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凯洛夫的《教 育学》。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 (四)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的理论派别(见教材) 1、实验教育学: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主要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 纲要》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2、文化教育学:代表人物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人,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 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等。 3、实用主义教育学: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代表著作有《民主主义与教育》。 (五)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1.赞可夫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 2.美教育家布鲁纳的《教学过程》,提出了结构课程理论和发现法。 3.德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 4.瑞士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5、法国包罗·朗格朗:终身教育理论 2. 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起源说,各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4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从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来看,教育学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或者说教育学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分数:2.00) A.科学化问题√ B.实践化问题 C.规范化问题 D.艺术化问题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本书简称《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一)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教育学最初只是人们对教育经验的一种总结,随着近代以来教育实践活动范围的扩大、结构的复杂和内容的日益丰富,人们对教育问题的论述,逐渐从现象的描述过渡到理论的说明,教育研究也自觉地运用了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教育学的科学性不强,教育学是否称得上是一门科学一直是人们怀疑、争论的焦点,使教育学科学化一直是教育学者们共同的目标。因此,正确答案为A。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创立的教育学说是 (分数:2.00)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 D.科学教育学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一部分“教育学概述”之第(三)条“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20世纪以来教育学发展所形成的理论派别的掌握程度。自19世纪末以来,随着教育科学的迅速发展,教育学形成了许多门类和派别,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批判教育学和实用主义教育学。其中,实验教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狄尔泰和斯普朗格等;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克伯屈;批判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鲍尔斯、金蒂斯和布厄迪尔等人。因此,正确答案为A。 4.下列对教育的概念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广义的教育概念几乎与生活同义 B.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 C.把教育与其他现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是它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 D.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 解析:解析:本题出自《大纲》第二部分“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之第(一)条“教育的概念”,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概念的理解与把握程度。教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广义的教育。广义的教育显然与生活本身并无太大差别。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从教育的内涵上看,把教育看成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现象的根本特征。依据教育的正规化程度,可以将教育分为正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因此,正确答案为D。 5.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教育的终身化理念出现在 (分数:2.00)

2013教育学原理 选择题 复习题

教育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夸美纽斯在( A )书中提出的自己的教育思想。 A.《大教学论》B.《母育学校》 C.《语言学入门》D.《世界图解》 2下列不属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的是( D ) A、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B、人的发展与人的活动相一致 C、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D、人的全面发展的属性 3下列属于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的是( A ) A、教育目的的确定还要受到思想家们或指定教育目的者人性的假设的影响 B、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是教育目的的确定的重要依据 C、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社会发展 D、生产关系和社会意识形态制约着教育目的 4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是( D )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大教学论》 5提出并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B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6、系统地阐述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C )

A. 洛克 B. 赫尔巴特 C. 卢梭 D. 夸美纽斯 7、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C )。 A《论语》B《理想国》C《学记》D《大教学论》 8、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D )A斯宾塞的《教育论》B洛克的《教育漫话》C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最早视教育学为一门学科并创立教育体系的人是(A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孔子 D 苏格拉底 10、《实验教学》是___B____的著作。 A斯宾塞 B 拉伊 C 杜威D凯罗夫、 11、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A ) A .涂尔干B卢梭C赞科夫D福禄倍尔 12、人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A ) A.社会交往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自我修养 1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阶段儿童在7~11岁属于哪个阶段( C ) A 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4、引起并决定教育发展变化的最根本、最内在的因素是( A ) A.社会生产力 B.文化传统 C.社会制度 D.科技水平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28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28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的是 (分数:2.00)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卢梭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赫尔巴特是继康德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讲座之后,系统讲授教育学这门学科的教育家,他的《普通教育学》体系比较完整,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因此,正确答案为A。 3.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分数:2.00) A.制度教育学 B.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C.存在主义教育理论 D.批判教育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理论发展历程中的流派观点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制度教育学强调教育学研究应以教育制度作为优先目标,通过制度分析,帮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理解制约他们思想、行为的制度因素,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变成“建立中”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自我管理的制度),等等。改造主义教育强调教育以“改造社会”为目标,主张通过教育建设“理想社会”,强调教学应该以现实的社会问题为中心,主张培养学生“社会一致”精神。存在主义教育主张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注重品格教育和个别教育;在教学内容上,提出“课程的全部重点必须从事物世界转移到人格世界”。批判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1)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因而不是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现实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是造成社会差别、社会歧视和社会对立的根源;(2)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多因素敏感起来,即对他们进行“启蒙”,以达到意识“解放”目的,从而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3)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用唯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而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因而,关注“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因此,正确答案为D。 4.认为教育的根本属性是历史性和阶级性,这一观点属于教育本质的 (分数:2.00) A.上层建筑说√ B.生产力说 C.多质说 D.本质规定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上层建筑说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而生产关系无疑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关系,历史性和阶级性是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因此,正确答案为A。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B及答案

期末考试试卷 学年学期: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适用专业: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 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以此探求。 2、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 3、从教育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与。 4、教育目的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的功能。 5、提出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6、班主任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的桥梁。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未选均无分。 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B、夸美纽斯的《大教育论》 C、洛克的《教育漫话》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孟禄 C、马克思 D、凯洛夫 3、教育能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提升为较高水平的劳动者,这体现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技的促进作用 4、教育能够移风易俗,这体现了教育的()。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育人功能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A、主导因素B、生理前提 C、决定因素 D、外部条件 6、“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基因B、教育 B卷

C、个体主观能动性 D、外部环境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教育无目的论 8、在教育目的问题上,主张个人本位论的教育家是()。 A、斯宾塞 B、孔德 C、涂尔干 D、卢梭 9、从胎儿到坟墓的教育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特点。 A、全民性B、广泛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10、教师职业的主要职责是()。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 C、热爱学生 D、以身作则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说明了教师 的教育活动具有()。 A、长期性B、示范性 C、复杂性 D、创造性 12、主张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学说属于()。 A、教师中心说 B、教材中心说 C、教室中心说 D、学生中心说 13、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标准是()。 A、课程的组织类型 B、课程的影响方式 C、对课程的要求 D、课程的计划性 14、课程实施应该严格按照计划进行。这种观点是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 B、互动适应取向 C、参与制定取向 D、主体取向15、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 存在的。 A、促进者 B、指导者 C、管理者 D、传授者 16、当代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 A、程序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17、()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又具有难以因材施 教的特点。 A、个别教学 B、现场教学 C、班级教学 D、复式教学 18、在学期结束时所进行的期末考试属于()。 A、预定性评价 B、反应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19、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其良好品德的德育 方法是()。 A、情感陶冶法 B、实践锻炼法 C、说理教育法 D、榜样示范法 20、在品德结构中最重要的是关心与体谅别人,只要儿童能形成从别 人的观点和立场出发考察自己的道德行为,就能发展成有道德的社会公民。这反映的德育模式是()。 A、体谅模式 B、认知发展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4 (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简答题(总题数:10,分数:20.00) 1.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师的角色有:①“家长代理人”和“朋友、知己者”的角色;②“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③“管理者”的角色;④“心理调节者"的角色;⑤“研究者”的角色。所以,我们说教师特定的社会职业和地位决定了教师身兼各种角色,以上几项是主要的角色,我们把这些角色组成的集合叫作角色丛。) 解析: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师劳动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复杂性。教师的劳动不是一个单向灌输的过程,而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其次,教师的劳动过程是一种以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转化为主要形式的过程,这是一个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再次,教师的劳动任务是多方面的。 (2)创造性。教师劳动的这种独特的创造性,是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3)示范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须要带有强烈的示范性。教师的劳动之所以具有示范性,还在于模仿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 (4)专业性。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而这一点在我国现阶段并未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 解析: 3.为什么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教师是受一定社会的委托,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的专门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2)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表现为:第一,教师的特定活动对象是学生,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委托,对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与学生的关系是据此而产生的。第二,教师术有专攻,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教师知之在先,知之较多,在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教师处于矛盾的主导方面,教育计划、大纲主要靠教师去组织实施。第三,教师是年轻一代心灵的启蒙者和塑造者。) 解析: 4.简述培养教师素养的主要途径。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要发展师范教育,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首先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性措施,鼓励和吸引大批优秀学生报考师范院校。同时,要改革现行的师范教育,紧密联系当今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使未来教师能获得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教育,尤其要让师范生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以便胜任教师的职责。 (2)加强教师在职提高。如何帮助新教师适应教学实践的要求,顺利地完成由师范生到正式任教这一角色转换的过程,是教师在职培养工作的关键。因此,必须制定计划,通过有效的途径,专门向新教师提供系统的帮助,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顺利地担当起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之后,还应关心新教师的成长,主要是通过实践学习、教学反思、校本培训、校外支援和交流合作等形式,使他们不断得到提高与完善。) 解析: 5.简述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 (分数:2.00)

教育学原理简答题和论述题总结

简答题: 2、现代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简述现代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3)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能够为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价值。(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生产力。 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1)重视学前教育(2)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3)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4.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5.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奠基作用。 1.简述教育原理的理论功能。 (1)解释教育实践(2)指导教育实践(3)推动教育改革 2.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答案要点: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3)较高的文化科学素质(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6)优良的身心素质 3.简述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发展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5)生产力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4.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

教育学原理考研试题及答案(大全)

教育学原理考研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 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 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凯洛夫D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当前形势的需要B德育的任务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D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 是_______。 A练习法B实验法C试验法D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 ________。 A学生思想B学生品德C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教书B育人C指导学生课外活动D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现场教学D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赫尔巴特B巴班斯基C布鲁纳D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领导地位B启发指导地位C顾问地位D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1.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有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类型,它们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形态。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学体制分为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产生于汉代,随后在各个朝代有所发展。封建地方官学始于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创办郡学,招收“下县子弟”入学。自汉代到明清,都分别按地方行政单位设立地方官学,如府学、县(州)学。明清还在乡村设立社学。 私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朝被禁绝,汉代得以复苏和发展。汉代私学教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类型,为蒙学教育性质,主要形式是书馆或家馆,主要学习内容是识字、习字;第二种类型,是初读一般经书的私学,通称为乡塾;第三种类型,是专经研习性质的私学,这种机构多称为“精舍”或“精庐”,讲学者都是精通一经或数经的名师巨儒,多以研讨学问和治术为办学目的。魏晋南北朝以后,直至明清时期,私学在历朝历代都一直存在,并且在绝大部分时期都非常兴盛。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形式诞生于唐末五代,宋代时期书院发展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教学形式,并产生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六大书院,明清时期有著名的东林书院、漳南书院、诂经精舍、学海堂等。 我国封建政府不仅重视官学,并且对私学、书院等非官学教育给予支持,从而使官学、私学、书院等三种学校教育形式并存与相互配合,在社会动荡时期,每当官学衰微的情况下,私学、书院的发展与繁荣,很好地弥补了官学教育的缺失,并且促进了非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而为中华固有文化的绵延不绝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基础。 2.当前各国学校结构发生变革体现出哪些共同特征 答:1、促使学校由权威结构向专业结构转变 学校的科层化与教师的日益专业化之间可能会有持续不断的冲突。在科层取向与专业取向之间找到平衡,使学校走向专业科层制结构。专业科层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也是当今学校结构变革的目标之一。而专业科层制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 2、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 促使学校走向准专业科层制或专业科层制则是可能的,也正是改革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即通过赋予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促使校长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我国现行的校长负责制还需进一步加以完善。一方面要向学校放权,使学校在人事权、办学权、财产权和课程设置权等方面,真正具有相应的权力;另一方面要对校长的权力进行监督,防止校长权力膨胀和扩大。 3、赋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权 学校结构的另一个变化就是赋予家长和社会人士的参与权,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校的管理,这是家庭教育权和社会教育权的体现。在国外,为了保证家长和社会的参与,法律、政策和相应的制度是家长参与的重要保障和支持。其主要精神是藉由下而上的社会运动,重建学校的结构,以加强学校的自主性,提升教师与校长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决策民主化,推动学校发展。 4、重视非正式结构的功能 首先,非正式结构有助于员工对政策的理解和传播。其次,除了形成非正式的社会结构,还会出现非正式的共享价值与信念——规范取向。第三,非正式结构对正式结构是有益的补充,非正式组织有助于提高凝聚力。第四,与正式的等级制度、非人格化以及正式权威不同,在非正式组织中,这些不起主导作用,因为个性化的需要是非正式组织的动因,这有助于维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38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原理)-试卷38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被杜威称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指的是 (分数:2.00) A.由传统教育中“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中心”√ B.由传统教育中“课堂中心”转变为“社会中心” C.由传统教育中“教材中心”转变为“活动中心” D.由传统教育中“学生中心”转变为“教师中心”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和杜威教育思想核心的掌握程度。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三个中心是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与课堂中心,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则强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与社会中心。其中用“学生中心”替代“教师中心”是最根本的转变,被杜威称为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正是这一点。因此,正确答案为A。 3.主张“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的是 (分数:2.00) A.布鲁纳√ B.布鲁姆 C.赞科夫 D.凯洛夫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196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发表了他的著作《教育过程》,他主张“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即学科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因此,正确答案为A。 4.以下观点不属于教育本质的特殊范畴说的是 (分数:2.00) A.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B.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C.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D.教育事业是生产事业,而不是消费事业√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本质的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教育本质的特殊范畴说认为必须把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范畴,从教育本身的规定性来揭示教育本质,主要观点有: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使人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人的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传递的手段、工具和形式;教育是引导和促进儿童个性化的活动。因此,正确答案为D。 5.西方古代社会,最初是神本位,所以教育主要是培养僧侣;文艺复兴以后,人本位占主导地位,因此,教育开始注重发展人的个性。这表明 (分数:2.00) A.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标的确定√ B.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C.文化传统影响教育内容 D.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制定。本题提出的培养僧侣,发展人的个性指的是教育目标。A 和D选项谈的是目标问题,B和C选项可以排除。D选项谈的是文化传统影响教育目标,文化传统的差异存

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具有指向作用的目的的区域,含有不同层次预期实现目标系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一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具有质的规定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教育的个体能力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被称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有些学生在学校受到挫折,回到家里向日葵家人出气以发泄自己的情绪。是学生心理障碍中 的一种攻击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美国教育革新运动被称为“新教育运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心智技能行为可分为专门的心智技能和一般的心智技能两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座谈又称团体访谈,它是对一个人数不多的群体就某一些问题展开讨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作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教学或学习计划实施的前期阶段开展的评价。

2019年教育学原理考研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19年教育学原理考研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2019年教育学原理考研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爱弥儿》 3.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卢梭《爱弥儿》 4.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5、首创班级授课制是( ) A、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昆体良 6、教育学发展过程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源”是指教育实践,“流”是指( ) A、教育实践 B、教育理论 C、教育现象 D、教育事实 7、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 ) A、现代教育 B、传统教育 C、多样化 D、综合化 8、建国后对我国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学》作者是( ) A、克鲁普斯卡娅 B、凯洛夫 C 、加里林 D、杨贤江 9、主张教育应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派”的主要代表是( ) A、赞可夫 B、皮亚杰 C、杜威 D、赫尔巴特 10、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1、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3、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不确定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15、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 A、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的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简明、可行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二、简答题 1、略谈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意义。 2、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有哪些积极的见解? 3、简述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的关系。 三、分析论述题 1、现抽出3位教师参与一项研究。该研究的目的是验证不同类型的教材对初二年级自然科学课学习是否有所不同。其中两名教师每人教4个班的初二年级自然科学课,一名教师

教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1结合实际述评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及个人本位论。 第一,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的,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评价教育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为标准来衡量。个人本位论兴盛时期,正是欧洲资产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时期,它对反对宗教神学对人的思想禁锢,反对封建蒙昧主义强加于人的一切教育要求,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是,个人本位论排斥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排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第二,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该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教育结果也只能以其社会功能加以衡量,教育结果好坏,主要看它为社会贡献了什么,贡献的程度如何;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应服从和服务于社会需要,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社会本位论看到了教育目的受社会制约的一面是对的,但却完全否认了教育目的的个体制约性,因此也是不全面的。 第三,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在处理社会和个人的关系问题上各执一端,都是不正确的。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统一起来,才是科学的。 2从知识观的角度解析“王钟之争 所谓知识观,简单地说就是对知识的看法。它要解答的基本问题有:什么是知识?什么是有价值的知识?个人如何获得知识?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便形成了不同的知识观。 日常生活的理解 (1 )“知识”是一种重要的智力资源; (2)“知识”一种可以在公共领域加以传播的社会要素; (3)“知识”是个褒义词; (4)“知识”是后天习得的; (5)“知识”一词与“科学知识”一词等同。 辞典的定义 (1)《辞海》(1989)的定义:“①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②相知、相识,指熟识的人。” (2)《英汉双解教育辞典》的定义:“个人通过生活经验与教育获得的信息与认识的总体。”我们的理解 第一、知识是一套系统化的经验; 第二、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 第三、知识是一种可以在主体间进行传播的经验; 第四、知识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成行动目的的经验。 王老先生对于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轻视书本知识的现象表示出巨大的担忧,因此奋笔疾书,写下《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在文中老先生反复强调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提法在理论上、历史上、逻辑上、实践上都是错误的,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对立,所有的教育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素质。针对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反对知识本位,提出以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王老先生反驳说这是轻视知识的表现,是与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相反的,注定要失败的。通过重申传统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以此说明传统教育并不是改革派眼中的应试教育、知识本位,传统教育也是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它

最新考研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考研教育学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最早把自然科学知识纳入教学内容的是哪个学派?(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学记》 D、《爱弥儿》 3.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 ) 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 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D、卢梭《爱弥儿》 4.汉代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 ) A、王充 B、董仲舒 C、贾谊 D、郑玄 5、首创班级授课制是( ) A、夸美纽斯B 、赫尔巴特C、昆体良 6、教育学发展过程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源”是指教育实践,“流”是指( ) A、教育实践 B、教育理论 C、教育现象 D、教育事实 7、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 ) A、现代教育 B、传统教育 C、多样化 D、综合化 8、建国后对我国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学》作者是( ) A、克鲁普斯卡娅 B、凯洛夫C 、加里林D、杨贤江 9、主张教育应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派”的主要代表是( )

A、赞可夫 B、皮亚杰 C、杜威 D、赫尔巴特 10、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1、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3、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不确定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15、下列不属于设计研究指标的原则的是( )。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

教育学原理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柏拉图的代表作是________,其中包含了他的教育思想。 2.卢梭在_______对古典主义教育模式和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提出了________教育思想 3.《教育漫话》的作者是________,此书以________为主题。 4.赫尔巴特将教学分为“明了”、“联想”、“________”、“方法”四个步骤,后来进一步发展为“五段教学法”。 5.杜威的教育学代表作是________,在书中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 6. ________被看作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其作者是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著作是() A、《论语》 B、《学记》 C、《理想国》 D、《论演说家的教育》 2.“产婆术”是()倡导的教学方法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昆体良 3.“现代教育学之父”是指() A、夸美纽斯 B、培根 C、康德 D、赫尔巴特 4.提出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原理的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姆 D、布鲁纳 5.掌握学习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姆 D、布鲁纳 6.强调发现法教学的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姆 D、布鲁纳 三、名词解释 1.教育文献法 2.教育行动研究法 四、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代表性人物和著作有哪些? 2.简述孔子的教育主张 3.简述教育调查的几个步骤 五、论述题 1. 很多人认为当老师的时间长了自然就知道应该怎样教学生,很多优秀教师根本没有上过师范院校,也没有系统地学过教育科学方面的课程,但同样能教好学生。所以根本没有必要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应该把时间花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 请你结合所学的知识谈一谈你对以上看法的理解。 2.请你联系生长经历,结合书本书阐述的,谈谈学习教育学原理这门课程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理想国》; 2.《爱弥儿》,自然教育; 3.洛克,“绅士教育”; 4.系统; 5.《民主主义与教育》; 6.《大教学论》,夸美纽斯 二、选择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