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郑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顶符合题意。)

1.商(朝)人对神灵素拜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祖先祭祀上。立于宗庙的先王的神主,称之为

“示”“示”有大小之别,类似于周族的大小“宗”。大小“示”的祭祀规格与仪式有所不同,成为区别血缘亲硫的标记,维护着有关的等级秩序……从兄弟之间到父子之间的权力世袭继承,逐步成为国家权力运作的核心。材料主要表明了商朝

A.已经有了规范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B. 宗法制度出现并运用到权力继承上

C. 重视血缘传承及基于血缘亲硫的权力运作

D. 形成了浓厚的“家国同构”治国理念

2.李瑞兰在《中国社会通史》中提到:“战国时期等级关系与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层变化。

社会等级是流动的,个人有可能凭才力改变贫贱的地位,贵族取决于出身而一成不变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上层社会对下层人士开放……集权政府的社会基础因而更加扩大。这样,社会较前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该材料反映出

A.社会等级的流动根源于阶级结构的变化

B. 分封制的崩溃是战国时期社会等级流动的根本原因

C. 选官制度的变化是社会等级流动的重要因素

D.战国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

3.杨师群在《中国历史的教训》一书中说:“皇帝(始皇)的威权还表现在为民立极,他不但是天下的道德表率、人向的行为楷模,而且要对臣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作出详尽的规定……因为皇帝不仅是天下最有权势和威严的统治者,还是最聪明、最伟大的圣主。”根据上述材料不能看出秦始皇

A.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威严

B.承担了思想文化导师的角色

C.通过立威和表率实现了对民众的绝对控制

D.把专制王权的范畴扩展到新的领域

4. 日本历史学者堀敏一在《唐宋间的变革和宋代社会》中说:“宋代以后,即使是地方也有

数位官僚分掌政务,使权限不至于集中在某一人手中,各个机构也直属皇帝。例如宋代的地方行政中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在此设置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别掌控民政、财政、军政及司法。同样,宋在路的下级行政区划中设立通判,使其与知事具有同等地位,以便监视。”该学者旨在说明

A.宋朝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 B.宋朝的监察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C. 宋朝的“权力制衡”取得了一定效果

D.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趋于合理

5.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清代六部长官均无权对各省督、抚直接发布命令,则不得谓是总辖全国之行政长官。又各部尚书,侍郎均有单独上奏之权,则各部尚书亦并不得谓是统率各该部之惟一长官。清制六部尚书、左右侍郎俱满、汉各一人,则一部而长官六人。此等各无专事……”最符合上述材料主旨的是

A.清代通过“以满制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清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C.对六部的权限规定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蜂

D.清代中央机构的设置相对比较完善和成熟

6.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民主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而在头2300多年,它一直被看作是个“坏东西”,这也可以称为是一种“民主的失败”,从源头上看这种“失败”是全方位的,它是主体失败、程序失败和结果失败的综合体。下面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直接民主不如间接民主

B.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失败”,主要指民主范围有限

C.“陶片放逐法”有力地驳斥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程序失败”

D.雅典民主政治的“结果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多数人的暴政”

7.在罗马共和国时期,规定了一种所有权转让方式的具体程序,著名法学家盖尤斯曾做过形象的描述:“使用不少于五人的成年罗马公民作证人……买主手持铜牌说‘我根据罗马法说此人(奴隶)是我的.我用这块铜和这把秤将他买下’,然后他用铜敲秤,并将铜块交给买主,好似支付价金。”这项规定

A.推动了习惯法向成文法的转变 B.体现出罗马公法追求公平公正

C. 显现出很强的预防纠纷的功用

D.有利于调整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8. 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报道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

手。”材料表明当时英国

A.内阁对议会的影响力较大 B.议会上院的势力明显衰落

C. 分权制衡的原则逐渐丧失

D. 统治阶级的政策趋于一致

9.有学者认为:现代意义上的美国联邦政府.只是在l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被各州批准以后,于1789年4月正式成立的,至此美国在法律上才成为一个统一和独立的国家。这样一种独恃的建国方式使州和联邦的关系成为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出美国代议制民主的

①联邦制原则②分权制衡原则③民主制原则④共和制原则

A. ②④

B.①②

C. ②③ D.①②③

10.历史上某部宪法体现了总统、议会和内阁之间的权力平衡。某历史学家对该宪法的评论是:“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甚至没有明确规定政体。许多人相信,这部宪法只是一部临时性宪法。”这部宪法

A.是美国克服联邦制下无政府状态的必然

B.是英国民主代议制曲折发展的缩影

C.是法国共和派和保皇派斗争妥协的产物

D.受德国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的影响

11.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也称其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主要是因为

A.俾斯麦领导的王朝战争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统一的市场

B.统一前后德意志的政治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C.俾斯麦领导的王朝战争出发点是维护抓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D.德意志帝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特征

12.辜鸿铭在评论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指出:“……运动的产生无疑应归于特殊的地方举事,它脱离了原有的运动轨迹,变成了一种更富于攻击性的、好战且完全失去控制的狂热,无论是对于朋友还是对于敌人,都构成一种灾害。”材料重在表明该运动

A.一直受清政府的默许和支持 B.带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色彩

C.体现了民众强烈的爱国主义 D. 给帝国主义列强以沉重打击

13. 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指出:“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

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②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

③国家获得了一种更广泛的权力④在长时间内有效地制止特权的膨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有人指出“《天津条约》本巳明确规定西方公使可以常驻北京.并得到咸丰皇帝的亲自批准,但皇帝本人压根就没打算认真履行条约”,尤其是想把取消“公使驻京”作为“第一要事”。为此竟不惜以全免关税和开放鸦片贸易为条件”。据此判断

A.清政府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B.清政府具有强烈的民族观念

C. 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D.清政府极力地维护国家主权

15.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孙文)实遵

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唐德刚评价孙中山的这段就职誓词为“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下列表述不符合当时历史情景的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任务即将达成

B.中国数千年“帝制”的政体模式开始转入“民治”时代

C. “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的任务即将达成

D.面临民国难建、民主难行、民生多艰的难题

16.如图,近代中国由于国家贫弱,有人以染病的“身体”比喻这一时期的“国家”。其发病背景是心脏老化、身体机能运作失常,并且肢体长期受多种强悍病毒入侵,肌肉严重萎缩。进行新心脏植入手术后多次产生排斥,跳动状态仍似旧心脏,身体机能仍处于衰弱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上述病情描述理解错误的是

A. “心脏老化”比喻封建君主专制病入膏肓

B. “病毒入侵”比喻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C. “新心脏植入手术”比喻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

D.“跳动仍似旧心脏”比喻民国建立后民主共和政体不断遭到破坏

17. “冲击——反应”棋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是中

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驱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C.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 D.巴黎和会——国民大革命

18.在民主革命时期,国民政府各部机关如外交、财政、交通等都迁往新键政府,该地一度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很多重要领导人如汪精卫、宋子文、毛泽东,董必武、林伯渠等均在这个政府工作过。“这个政府”是指

A.南京临时政府 B.武汉国民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重庆国民政府

19.有学者指出,如果说1895年是近代中国前期历史的一个转折点的话,那么1935年便是近代中国后期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下列史实能够支撑该观点的的

①华北事变②遵义会议③西安事变④瓦窑堡会仪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著《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提到:“这样,在1940年6月中旬以后

约一个月的期间,曾经是事变行将解决,日中两国最接近的一刹那,中共察觉到日中进行和谈的危机,突然发动了‘百团大战’。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相下来……

8月下旬,日本首相近卫又写了亲笔信建议继续会谈,遭到蒋方拒绝。”这段材料

A. 说明百团大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转折点

B.凸显了百团大战在中华民族抗战全局中的意义

C. 强调共产党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

D.表明共产党领导军民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

21.历史评价的首要原则是恪守求真,即评价应客观如实。下列对于辛亥革命的评价最符合历史评价这一原则的是

A.辛亥革命埋葬了封建制度,但其资产阶级属性需要批荆

B.辛亥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是承前启后的革命分水岭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全国性革命高潮的到来

D.辛亥革命在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中起到了开创性作用

相关主题